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3.0T MRI 弥散加权成像评价腰椎间盘退变原因的价值

3.0T MRI 弥散加权成像评价腰椎间盘退变原因的价值

3.0T MRI 弥散加权成像评价腰椎间盘退变原因的价值
3.0T MRI 弥散加权成像评价腰椎间盘退变原因的价值

3.0T MRI 弥散加权成像评价腰椎间盘退变原因的价值

马晓晖,张伟,高宇,赵建,李石玲,张旭静,赵振江,蒋瑧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河北省骨科生物力学重点实验室,河北省石家庄市050051

3.0 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in evaluation of the reasons for lumbar disc degeneration

Ma Xiao-hui, Zhang Wei, Gao Yu, Zhao Jian, Li Shi-ling, Zhang Xu-jing, Zhao Zhen-jiang, Jiang Zhen

Third Hospital,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Hebei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Orthopedic Biomechanics, Shijiazhuang 050051, Hebei Province, China

摘要

背景:MR弥散加权成像对水分子的扩散运动敏感,能早期了解椎间盘纤维环和髓核的含水量改变,从而明确其退变程度。

目的:通过对109例腰椎间盘的弥散加权成像进行前瞻性研究,旨在提高应用MRI中弥散加权成像序列对椎间盘退变程度和

早期变性诊断的认识。

方法:采用Siemens Verio 3.0T 超导磁共振仪。常规平扫包括矢状位T1WI序列及T2WI抑脂序列;弥散加权成像采用SE-EPI序列行矢状位扫描,取b值为800s/ mm2,层厚、间距和显示野同T2WI抑脂序列扫描。根据Pfirrmann等的椎间盘退变分级标准,采用盲法在矢状位T2WI上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09例545个腰椎间盘进行分级。将弥散加权成像数据传至工作站,并对表观扩散系数图像进行测量,得到表观扩散系数值。分别画出L1/2-L5/S1椎间盘的感兴趣区,记录数据。

结果与结论:年龄与椎间盘退变分级存在明显相关性,年龄越大高级别数量越多。椎间盘表观扩散系数值影响因素分析:男性与女性各椎间盘表观扩散系数值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L1-S1各椎间盘年龄与表观扩散系数值之间存在负相关(P < 0.05);椎间盘评级与表观扩散系数值之间存在负相关(P < 0.05)。提示通过对表观扩散系数值的研究,弥散加权成像将会成为椎间盘退行性变诊断、特别是椎间盘早期退变、无创评价治疗效果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技术手段。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全文链接:

关键词:植入物;数字化骨科;脊柱损伤;3.0T;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腰椎间盘;退变;年龄;

A bstract:

BA CKGROUND: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of MRI is sensitive for water molecule diffusion motion, c an make us early understand the water content in annulus fibr osus and nucleus pulposus, so as to clarify its

degener ation.

OBJECTIVE: To elevate the knowledge of disc degeneration and early diagnosis using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of MRI by pr ospectively studying lumbar disc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in 109 patients. METHODS: Siemens Verio 3.0 T superconducting MRI was used. Conventional sc an included sagittal T1WI and T2WI fat suppr ession sequence.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used spin-ec ho ec ho planar imaging sequence sagittal scanning, taking b value of 800 s/mm2. Thic kness, spacing, and field-of-view sc an sequenc e was the same as fat suppr ession T2WI. Accor ding to Pfirrmann grading standar d, the blind method was used in sagittal T2WI on 109 c ases who met the inclusion criteria for classification of 545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s. The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data wer e uploaded to the station. Appar ent diffusion c oefficient images were measur ed, and the appar 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values wer e obtained. Regions of inter est of L1/2-L5/S1 discs were drawn, and the data wer e r ec orded.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诊断超急性期脑梗塞的临床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e10159931.html,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诊断超急性期脑梗塞的临床应用 作者:阳俊葛凯任元亮吴凤英杨丽兰 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8年第08期 【摘要】目的:对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诊断超急性期脑梗塞的临床应用 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本院在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间收治的80例超急性期脑梗塞 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对80例超急性期脑梗塞患者进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及T2W1序列扫描,另根据患者实际病情进行其他序列扫描。扫描后对影响结果进行医学分析。结果:在15例超急性期脑梗塞患者中,有14例患者检测后显示为高信号,阳性率为93.33%;在65例急性期脑梗塞患者中,经T2W1序列和T2WF-FLAIR序列扫描中有58例患 者表现为稍高信号,阳性率为89.23%,DWI序列扫描检测有65例患者显示高信号,其阳性率检测为100.00%。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超急性期脑梗塞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推广。 【关键词】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超急性期脑梗塞;应用价值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value of DWI in the diagnosis of hyper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80 cases of hyper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dmitted from June 2016 to June 2017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Infarct patients as experimental subjects, Mr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 sequence and T2W1 sequence were performed in 80 patients with hyper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In addition,other sequence scans were performed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 actual condition. Medical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was performed after scanning. Results: of the 15 patients with hyper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14 showed high reliability after examination. In 65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58 of the 65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showed slightly hyperintense signal, and the positive rate was 89.23%. Conclusion: diffusion weighted Mr imaging (DWI) technique is of great value in the diagnosis of hyper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word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hyper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pplication value 【中图分类号】R44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8-03--01 在临床治疗中,脑血管疾病是一种多发、常见的疾病,患者由于脑部缺血形成的脑组织坏死被称为脑梗死,其是神经系统疾病中一种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的疾病,对人类的身体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所以,在临床治疗中,对该类疾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对治疗效果起到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几年新发展出一种

一种新的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后处理模型

一种新的多 b 值弥散加权成像后处理模型第 1 部分改良三指数模型的提出及其- 与双指数模型和传统三指数模型的比 较目的:建立多b值DWI后处理新模型并与双指数模型和传统三指数模型进行比较。材料和方法:本研究通过了浙二医院伦理委员会评审,纳入了6例健康受试者,采集多b值DWI影像资料,包含从0 s/mm2到8000 s/mm2的17个b值。 在白质区域选取了6个感兴趣区(ROI),在灰质区域选取了1个ROI。采用前16个b值所得DW信号值分别对三个模型进行拟合,拟合方法采用最速下降法, 计算得到各个参数图以及拟合残差平方和(RSS)和赤池信息量修正准则(AICc), 并预测 b=8000s/mmm时的DWI信号值,进而计算得到预测平方差(SPE)。 本研究将RSS和AICc视为模型拟合程度的评价指标,而将SPE视为模型可预测性评价指标。结果:在所有白质区域内,改良三指数模型的RSS值均显著低于其他两个模型(p<0.05), 传统的三指数模型的AICc显著高于其他两个模型 (p<0.05), 而双指数模型的SPE显著高于其他两个模型(p<0.05)。 白质的f0 中位值介于11.9%到19.6%之间,而灰质的f0 中位值仅为0.8%。 白质区域的ADC very-slow中位数(0-7 X10-6mm2/s)远小于在灰质区域的ADCvery-slow 中位数(487 X 10-6 mm2/s)。 结论:采用新模型拟合多b值DWI影像效果优于其他两个模型。新模型可以用来探测组织中弥散严格受限的组分, 而传统的三指数模型不能探测此组分。 第2部分改良三指数模型在胶质瘤分级及胶质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目的:探索改良三指数模型在胶质瘤分级及胶质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研究纳入了18例低级别胶质瘤(LGG),45例高级别胶质瘤(HGG以及5例原发性中枢 系统淋巴瘤(PCNSL)。

1.5T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技术与全身T2加权成像的脂肪抑制技术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

1.5T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技术与全身T2加权成像的脂肪抑制技 术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 目的评价1.5T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技术(whole body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WB-DWI)与全身T2加权成像的脂肪抑制技术(whole body T2-weighted imaging-shot TI inversion recovery,WB-T2-STIR)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西门子Avanto 1.5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收集患者56例均采用WB-DWI与WB-T2-STIR技术联合应用获得三维图像,对其临床资料和成像技术进行分析。结果WB-DWI与WB-T2-STIR在全身病变敏感性、检出率、定位及定量方面均优于WB-DWI、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结论采用1.5T磁共振WB-DWI 与WB-T2-STIR技术联合应用对全身各系统的恶性肿瘤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同时也是一种快速发现全身各系统良性病变的好方法。 标签:磁共振成像;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技术与全身;T2加权成像的脂肪抑制技术联合应用;应用价值 磁共振全身T2加权成像的脂肪抑制技术(whole body T2-weighted imaging-shot TI inversion recovery,WB-T2-STIR)能够有效地协助全身性寻找病变。我院应用1.5T WB-DWI与WB-T2-STIR技术联合对患者进行检查,本文旨在进一步提高MRI诊断符合率、诊断效率及临床指导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7月~2014年4月在本院应用1.5T WB-DWI与WB-T2-STIR技术联合应用的方法对83例患者进行了检查,对其中56例患者影像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男性32例,女性24例;年龄12~83岁,平均56.3岁。这些患者均已病理结果或临床随访证实,恶性病变53例均在上级医院行PET检查,其中肺癌17例,前列腺癌9例,乳腺癌11例,淋巴瘤5例,鼻咽癌3例,肾癌2例,骨肉瘤3例,子宫颈癌3例;良性病变3例未行PET检查,其中多发性骨纤维结构不良2例,多发性肌炎1例。 1.2仪器、方法及扫描参数采用西门子Avanto 1.5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composing成像软件、自动移床技术、头颅矩阵线圈、颈部矩阵线圈、两个大柔表面线圈、一个小柔表面线圈、脊柱矩阵线圈。进行冠状位采集,然后应用composing成像软件,拼接所有T2-STIR图像,自动生成冠状位全身T2-STIR图像,然后选取一张满意的冠状位全身T2-STIR图像作为定位像行全身弥散扫描。WB-DWI扫描参数:TR:7000ms,TE:84ms,TI:180ms,激励次数(number of excitation,NEX):4次,FOV:50.0mmX50.0mm,层厚:4mm,层间距:0mm,b值分别为50s/mm2及800 s/mm2。进行轴位采集,全身共分6到7段扫描,一次采集50层。自动移床至待扫位置,直至完成全部扫描。全身T2-STIR检查时间约10min,WB-DWI检查时间约40min,全身总检查时间近50min。将全部弥散b-800 s/mm2原始图像应用3D软件进行处理,采用3DMIP、黑白反转获得三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灌注加权成像判定缺血半暗带的研究进展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灌注加权成像判定缺血半暗带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佩佩, 卢洁, 李坤成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医学影像学部放射科,北京,100053 刊名: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Geriatric Heart Brain and Vessel Diseases 年,卷(期):2014,16(4) 参考文献(13条) 1.Fisher M;Albers GW Advanced imaging to extend the therapeutic time window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 2013 2.Chen F;Ni YC Magnetic resonance diffusion-perfusion mismatch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An update 2012 3.Wheeler HM;Mlynash M;Inoue M Early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and 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 lesion volumes forecast final infarct size in DEFUSE 2 2013 4.Bang OY;Saver JL;Lee KH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ith target magnetic resonance mismatch profile:data from two geographically and racially distinct populations 2010 5.Fiebach JB;Hopt A;Vucic T Inverse mismatch and lesion growth in small subcortical ischaemic stroke 2010 6.Nagakane Y;Christensen S;Brekenfeld C EPITHET:positive result after reanalysis using baseline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 co-registration 2011 7.Heiss WD The concept of the penumbra:can it be translated to stroke management 2010 8.Mukherjee P;Berman JI;Chung SW Diffusion tensor MR imaging and fiber tractography:theoretic underpinnings 2008 9.Paciaroni M;Caso V;Agnelli G The concept of ischemic penumbra in acute stroke and therapeutic opportunities 2009 10.Krisshna A;Ralph GR;Francesca M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magnetic resonance perfusion imaging in ischemic stroke:definition and thresholds 2011 11.Sun PZ;Benner T;Copen WA Early experience of translating pH weighted MRI to image human subjects at 3 Tesla 2010 12.Zhou J;van Zijl PC Defining an acidosis based ischemic penumbra from pH-weighted MRI 2011 13.González RG;Copen WA;Schaefer PW The 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 acute stroke imaging algorithm:an experience and evidence based approach 2013 引用本文格式:王佩佩.卢洁.李坤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灌注加权成像判定缺血半暗带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4)

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对全身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2019 年第 6 卷第 56 期 2019 Vol.6 No.56171 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对全身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马文娟 (内蒙古自治区第三医院影像中心,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0) 【摘要】目的?关于恶性肿瘤经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技术(DWI)检查诊断的效果探究。方法?选取27例外院—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断及治疗疾病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患者临床症状初步确诊为肿瘤 疾病,之后给予全部患者CT、核磁共振DWI、病理检查,评价磁共振DWI诊断方式应用价值。结果?参考 患者最终病理检查结果,可知磁共振DWI检出受检者恶性肿瘤结果准确且检出率高,数据较之于CT存在差 异与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全身检查诊断患者恶性肿瘤期间,采用磁共振DWI检查法价值高。 【关键词】磁共振;DWI;恶性肿瘤;全身;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56.171.01 分析当前患者恶性肿瘤诊断情况,发现利用X线、CT 等手段进行全身检查时存在一定的误漏诊率,不利于患者疾病的及时确诊、尽快治疗[1]。针对此种情况,临床可采用全身诊断恶性肿瘤效果理想的核磁共振DWI法,本文研究期间选择恶性肿瘤疑似患者作以多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应用,着重对核磁共振DWI检查法的诊断价值进行了分析,内容包括。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外院在2017年1月~2019年1月接收的患者,经临床检查为疑似恶性肿瘤的27例来研究,指导患者接受不同方法检查诊断疾病;患者中男性人数多于女性,分别为19例、8例,平均年龄为(40.2±3.6)岁。 1.2 方法 CT-影像科医师采用GE 128排多层螺旋CT,对27例受检者全身进行扫查,获得影像图。核磁共振DWI-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接受检查,使用西门子Skyra 3.0T超导磁共振设备,依次对受检者机体的头颈部、胸腹部、盆腔等部位作以扫查处理,设置设备扫查参数与序列:层间距与层厚分别为1 mm、6 mm,矩阵256×256,视野为40×40 cm;TE 与TR分别为80/4000 ms,时间控制为15分钟;患者全身扫查完毕后,将成像图输送至工作站继续进行处理,最后由影像科2名及以上医师对成像图作以分析。检查后27例患者再进行手术病理检查。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5软件统计学分析数据,计数资料n(%)表示、x2检验,P<0.05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病理检查,可知27例患者全部检出恶性肿瘤,9例(33.33%)为结肠癌,7例(25.93%)为鼻咽癌,5例(18.52%)为肺癌,4例(14.81)为宫颈癌,2例(7.41%)为肝癌,其中6例(22.22%)发生转移,将该结果与CT及磁共振DWI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可知磁共振DWI检出各类恶性肿瘤率为100.00%,CT仅检出23例(85.19%),两种检查法检出结果比较存在差异与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1。 表1 27例患者恶性肿瘤全身检查结果方法(n=27)检出率(%)误漏诊率(%) 磁共振DWI27(100.00)0 CT23(85.19)4(14.81) x2 4.3200 P<0.05 3?讨?论 磁共振为当前临床多种疾病检查确诊时常用的一种高效、安全、结果精准的诊断技术,包含波谱成像、脑功能成像及DWI等多种技术,其中应用于全身恶性肿瘤检查的磁共振DWI技术检查期间,能够将患者机体病灶、已经发生转移的病灶发展情况准确、快速、无创的检出,从而为患者疾病后续治疗提供准确依据。患者患有恶性肿瘤后,由于肿瘤细胞呈现出核浆多及细胞核大、密布排列等特点,使得瘤细胞间隙受影响,进而在较小的间隙下影响细胞水分子弥散作用,此时病灶经过DWI扫查呈现出高信号表现,据此医师可精准的分析患者是否发生恶性肿瘤及病灶发展变化情况。CT检出恶性肿瘤时,虽然能够将部分肿瘤检出,但是该检查所需时间相对较长,而且检查结果容易在人体心脏、呼吸及胃肠道活动等情况干扰下出现异常,并且对一些空腔脏器肿瘤、颅脑等部位肿瘤难以准确检出,部分微小肿瘤常会漏诊,所以磁共振DWI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优于CT技术[2]。本文研究中,27例受检者分别接受以上两种诊断技术进行全身病灶检查,其中DWI技术检查后的五类肿瘤患者例数与病理结果保持一致,而且受检者检查成像图上的病灶呈红色,与病灶周边健康组织信号有明显的区别,提示医院在后续诊断疑似恶性肿瘤患者疾病时,需大力进行磁共振DWI技术的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 吴春平.MRI检查在卵巢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和准确率观 察[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02):82-83. [2] 张敏,王传林,张海青.磁共振全身类PET技术的临床应用探讨 [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31):63-65. 本文编辑:吴卫

第六节MR扩散加权成像技术

第六节MR扩散加权成像技术 MR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DWI)是20世纪90年代初中期发展起来的MRI新技术,国内于90年代中期引进该技术并在临床上推广应用。DWI是目前唯一能够检测活体组织内水分子扩散运动的无创性方法。 一、扩散的基本概念 扩散(diffusion)是指分子热能激发而使分子发生一种微观、随机的平移运动并相互碰撞,也称分子的热运动或布朗运动。任何分子都存在扩散运动。扩散在很多非平衡态系统中可以观察到,如在一杯纯水中加入一滴红墨水,红墨水在水中逐渐散开即是一种扩散现象。但当平衡状态建立后,如上述例子中红墨水最后完全在水中散开,杯中各处红墨水浓度完全一样时,宏观的扩散不再观察得到,但实际上微观的扩散运动依然存在。通过一些特殊的技术可以检测这种分子的微观扩散运动。DWI技术就是检测这种微观扩散运动的方法之一。由于一般人体MR成像的对象是质子,主要是水分子中的质子,因此DWI技术实际上检测的是人体组织内水分子的扩散运动。 如果水分子扩散运动不受任何约束,我们把这种扩散运动称为自由扩散运动。但在生物体中,水分子由于受周围介质的约束,其扩散运动将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我们把这种扩散运动称为限制性扩散。在人体中,我们可以把脑脊液、尿液等的水分子扩散运动视作自由扩散,而人体一般组织中水分子的扩散运动属于限制性扩散。实际上DWI就是通过检测人体组织中水分子扩散运动受限制的方向和程度等信息,间接反映组织微观结构的变化。 在人体组织中,由于组织结构的不同,限制水分子扩散运动的阻碍物的排列和分布也不同,水分子的扩散运动在各方向上受到的限制可能是对称,也可能是不对称的。如果水分子在各方向上的限制性扩散是对称的,我们称之为各向同性扩散(isotropic diffusion)。如果水分子在各方向上的限制性扩散是不对称的,我们称之为各向异性扩散(anisotropic diffusion)。各向异性扩散在人体组织中普遍存在,其中最典型的是脑白质神经纤维束。由于神经细胞膜和髓鞘沿着神经轴突的长轴分布并包绕轴突,水分子在神经纤维长轴方向上扩散运动相对自由,而在垂直于神经纤维长轴的各方向上,水分子的扩散运动将明显受到细胞膜和髓鞘的限制。 二、DWI的原理 DWI的物理学原理比较复杂,这里我们仅作简单介绍。 MRI检测到的信号最后都分配到每个像素中,每个像素实际上代表受检组织的一个体素,我们就以一个体素为例,并结合目前最常用于DWI的SE-EPI序列来介绍DWI的基本原理。 射频脉冲使体素内的质子相位一致,射频脉冲关闭后,由于组织的T2弛豫和主磁场不均匀将造成质子逐渐失相位,从而造成宏观横向磁化矢量的衰减。除了上述两种因素以外,如果我们在某个方向上施加一个梯度场,实际上是人为在该方向上制造磁场不均匀,那么体素内该方向上质子的进动频率将出现差别,从而也造成体素内质子群失相位,最后也引起宏观磁化矢量的衰减,MR信号减弱。

核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在乳腺癌患者术前化疗疗效评估中

核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在乳腺癌患者术前化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发表时间:2017-03-23T14:30:11.133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1月第2期作者:于伟伟蔡芾 [导读] 针对接受术前化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应用核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影像学检查方法。 (威海市立医院;山东威海264200) 【摘要】目的:探究核磁共振全身弥漫加权成像(WB-DWI)在评估乳腺癌患者术前化疗效果过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择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接受术前常规化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6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运用核磁共振全身弥漫加权成像(WB-DWI)方法针对患者接受术前常规辅助治疗前后的乳腺癌病理组织展开影像学检查,统计分析患者在接受术前常规辅助化疗治疗过程中临床指征。结果:本组66例患者中,在经历术前常规辅助治疗条件下,有7例患者实现病情完全缓解,24例患者实现病情部分缓解,有19例患者实现疾病稳 定状态,因而有50例患者在术前常规辅助化疗过程中获取有效治疗治疗效果,其化疗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5.76%(50/66)。在患者接受术前常规辅助化疗前,本组患者肿瘤病理组织的最大径线参数值水平为(43.61±17.62)mm,在患者接受术前常规辅助化疗后,本组患者肿瘤病理组织的最大径线参数值水平为(36.81±16.04)mm,前后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接受术前化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应用核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够实现对患者肿瘤病理组织动态变化特征的清晰显示,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核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乳腺癌;术前化疗;疗效评估;应用价值 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以收治的部分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接受常规辅助化疗治疗前后,运用核磁共振全身弥漫加权成像(WB-DWI)方法针对患者的乳腺癌病例组织实施影像学检查,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接受术前常规化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6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年龄介于28-70之间,平均年龄为(51.2±13.8)岁,全部患者具自愿参与本次调查研究过程,且均已明确签署知情同意书。 1.2研究方法 本组全部66例乳腺癌患者均满足接受外科切除手术治疗处置的临床指征,且在术前准备阶段均实施常规性辅助化疗治疗,运用核磁共振全身弥漫加权成像(WB-DWI)方法,针对患者接受术前常规辅助治疗前后的乳腺癌病理组织展开影像学检查,在患者接受术前辅助化疗处置和影像学扫描检查条件下,临床处方医师和临床检查医师均应严格遵照相关临床操作过程。 1.3临床评价指标 本次研究过程中,统计分析患者在接受术前常规辅助化疗治疗过程中临床指征。 1.4统计学方法 针对本次研究中涉及的数据选择统计学软件包——SPSS19.0进行处理,对计量资料选择(±s)来进行表示,采用t检验。若P<0.05,证明组间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组66例患者中,在经历术前常规辅助治疗条件下,有7例患者实现病情完全缓解,24例患者实现病情部分缓解,有19例患者实现疾病稳定状态,因而有50例患者在术前常规辅助化疗过程中获取有效治疗效果,其化疗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治疗治疗有效率为75.76%(50/66)。在患者接受术前常规辅助化疗前,本组患者肿瘤病理组织的最大径线参数值水平为(43.61±17.62)mm,在患者接受术前常规辅助化疗后,本组患者肿瘤病理组织的最大径线参数值水平为(36.81±16.04)mm,前后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t=2.312,P <0.05)。 3讨论 乳腺癌是我国成年期女性患者全体中常见临床恶性肿瘤疾病,给患者的实际生存质量水平造成极其显著的不良影响[1-2]。临床研究经验显示,原位类型的乳腺癌疾病通常不具备致命性,但是在患者癌症病理组织细胞出现脱落现象,且借由患者机体内环境中的血液或者淋巴液发生远端转移现象条件下,通常会给患者的生命健康状态造成极其显著的不良影响[3-4]。在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程的发生演进过程中,患者通常会接续出现乳腺肿块、乳头溢液以及乳头异常等临床症状[5]。 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以收治的部分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接受常规辅助化疗治疗前后,运用核磁共振全身弥漫加权成像(WB-DWI)方法针对患者的乳腺癌病例组织实施影像学检查,在患者接受术前常规辅助化疗前,本组患者肿瘤病理组织的最大径线参数值水平为(43.61±17.62)mm,在患者接受术前常规辅助化疗后,本组患者肿瘤病理组织的最大径线参数值水平为(36.81±16.04)mm,前后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本次研究过程中获取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针对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实施术前常规辅助化疗治疗,能够获取较好的临床效果,促进患者的乳腺癌肿瘤病理组织显著缩小,改善乳腺癌患者的术前处置水平。针对接受术前化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应用核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够实现对患者肿瘤病理组织动态变化特征的清晰显示,应当引起广泛关注。 结语: 针对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实施术前常规辅助化疗治疗,能够获取较好的临床效果,促进患者的乳腺癌肿瘤病理组织显著缩小,改善乳腺癌患者的术前处置水平。针对接受术前化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应用核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够实现对患者肿瘤病理组织动态变化特征的清晰显示,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朱振国,姜熳.核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在乳腺癌患者术前化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J].肿瘤学杂志,2016,22(06):443-447. [2]陈龙华.核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在乳腺癌患者术前化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科学,2015,5(15):165-167. [3]吴涛.核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技术在恶性肿瘤临床分期中应用价值[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09):172-174.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