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3年考研政治复习重点考点以及重点复习点一

2013年考研政治复习重点考点以及重点复习点一

2013年考研政治复习重点考点以及重点复习点一
2013年考研政治复习重点考点以及重点复习点一

2013年考研政治复习重点考点来源:中国考研培训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6a10272323.html,/

考研复试政治分析题测试(三)含答案

考研复试政治分析题热身训练题(二)含答

考研复试政治分析题训练(一)含答案

2012考研复试政治复习中国近代史纲要

2012考研复试政治复习马克思基本原理

2012年考研复试政治复习大题(十七)

2013年考研政治复习重点考点(十七)

2013年考研政治大题解析(十六)

2013年考研政治复习指导之经典大题解析

研究生考试网老师通过多年教学经验发现考研政治背的再多、做的再多,不总结不分析都是徒劳,所以考研政治死记硬背、盲目做题是不够的,要尽量多思考,多分析。下面就为考生分析一道考研政治大题,告诉考生如何通过分析题目熟记考点:

题目: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分析如何通过合理调节个人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关知识点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个人分配制度

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决定收入分配结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

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基本分配原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分配制度还确立了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生产要素所有者投入各种生产要素,取得相应的收入,有利于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与有效利用,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调动起各方面的积极性。

相关知识点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这些基本特征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

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

(1)原则: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成果;更加注重民主法制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保持社会安定团结。(2)基本任务:积极促进社会和谐;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合理调节收入分配;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它们既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又有各自的特殊领域和规律。我们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名、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3、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经济结构不够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解决“三农”问题的任务相当艰巨;就业压力依然较大,收入分配

中的矛盾较多;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亟待解决,处理好社会利益关系的难度加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在心的国内外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关知识点3:合理调节个人收入分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1、中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主要表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过大;行业之间职工收入差距过大;高低收入群体之间收入差距过大。收入差距过大导致了显著的社会贫富差距(在中国最贫困的20%家庭的收入仅占全民所得的4.27%,最富裕的20%的家庭收入却占社会收入的50.24%)。

2、造成收入差距过大的主要原因

(1)历史原因:长期以来形成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部分行业收入分配不合理。(2)现实原因: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改变了旧的收入分配格局,打破了平均主义、“大锅饭”,必然引起收入差距的扩大。(3)体制原因:一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确立,使收入分配呈现出多种类型、多种形式,个人之间的收入差距随之扩大;二是市场体系与机制尚不健全,造成社会成员参与市场活动的机会不均等而形成了较大的收入差距;三是管理的疏漏和现行政策法规的不完善、不配套,导致灰色收入、黑色收入等的存在。

3、合理调节个人收入分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因为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会影响社会公平,会挫伤广大人民的积极性,甚至破坏社会安定团结的大局。人民群众对劳动致富、城市经营造成的收入差距,有一定承受力,但对分配不公造成的差距,对违法、贪污、犯罪致富现象,对不正当收入、不合理的贫富差距,会反响强烈。

4、调节收入分配的主要对策: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注重社会公平,特别要关注就业机会和分配过程的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强化对分配结果的监管;在经济反战基础上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和最低工资标准,认真解决低收入群众

的住房、医疗和子女就学等困难问题。

相关知识点4:效率优先,促进公平

1、效率和公平的辩证关系。一方面,效率是实现公平的物质基础,只有通过提高效率创造越来越多的物质财富,才有可能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分配的公平;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效率的前提,只有收入分配公平合理,才能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才能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

2、更加注重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

(1)坚持效率优先,是由我国经济落后、资源贫乏、效率低下的国情决定的。(2)促进公平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只有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才能协调好各种社会局面,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要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基本着眼点,妥善处理和协调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依法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公平保障体系,使全体人民共

享发展的成果,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要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和转移支付力度,重视解决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

考研复习的过程中,对于广大考生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必胜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不怕挫折、坚持不懈的精神!我们要确信,机会总是给那些准备充分的人!研究生考试网预祝所有考生复习备考顺利!

考研复习指导: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核心考点

1,马哲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1)恩格斯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何者第一,有无同一)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的问题;②是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前提;③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依据;④是人们生活中的基本问题。

(2)一切哲学都不能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这是哲学的党性。

(3)唯物主义主张物质第一、精神第二,按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说明世界,不附加外来成分。(4)唯心主义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把握唯心主义的两个基本形态)

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感觉、观念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唐刘禹锡唯物)

②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个人的精神变为独立的存在,作为世界本原和万物创造者。

将认识过程中的感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主观唯心主义。将认识过程中的理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客观唯心主义。

(5)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①社会历史根源、②阶级根源、③认识论根源(感觉是屏障,不可知论)

(6)旧唯物主义的缺陷: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没有确立科学的实践观。(7)马克思主义的特征:(马克思最伟大的贡献:创立唯物史观;)(旧唯物半截子是因为自然观唯物,历史观唯心;)①阶级性---公开申明为谁服务;(一切辩证法都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发展变化的。没有认为世界统一)

②实践性---强调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反过来又指导实践。(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实践)

③革命性与科学性的统一。马克思和旧唯物最主要区别:唯物史观。

(8)马哲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指导与被指导;普遍与特殊。共性与个性

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作用(多选把握)(一)

(1)揭示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为我们理解社会提供思想武器。唯心不是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2)为我们认识社会提供了辩证法原则,我们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认识社会。

(3)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三观)

(4)提高人们对社会发展、社会管理规律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3,马哲和西方哲学:反对科学主义但重视科学精神,反对抽象人本主义但重视人文精神(一)(1)科学主义否定哲学世界观功能,推崇科学知识,放弃世界观的研究。

(2)人本主义反对科学和理性,强调人的存在的本体论(不是以人为本),具有非理性主义的特点。

4,物质观体现唯物自然观和历史观、唯物论与辩证法、本体论与认识论的统一(二)。(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定义的意义:三个划清界限---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同不可知论、同旧唯物主义。(正确理解物质范畴要把握自然物质的多样性,客观实在性。)

(物质和物质范畴是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物质和物质形态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庸俗唯物的错误是抹杀了意识的主观特征。)

(2)客观实在是物质的共同的一般本质,它通过运动表现出来。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3)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运动和物质不可分离,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机械唯

物论;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唯心论。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运动绝对,静止相对,他们相互包含。

(4)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相对静止使事物呈多样性,是区分事物基础,衡量事物运动尺度。

(5)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形式:生产、处理和变革社会关系和科学实验。

(6)实践有三个基本特征:客观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实践三环节:目的、手段、结果反馈。

(7)主体是指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是主体活动对象的总和。实践活动就是以主体、中介和客体为基本骨架的动态系统,通过实践活动使客体主体化,使主体客体化。5,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及其与人的实践活动的关系(二)

(1)主观世界:人的意识、观念世界,是人的头脑反映和把握物质世界的精神活动、心理活动的总和;(存在主义所谓的存在是指“个人的存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限定和超越的关系)

(2)客观世界:物质的,可以感知的世界,人的意识之外的一切物质运动的总和,包括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目的和手段;创造者和被创造者;能动者和被动者)

(3)自在世界(又称天然自然),是人类世界产生前的先在世界,是尚未被人化的自然界;(4)人类世界(又称属人世界),是在人类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6,意识的产生、本质及其能动作用(二)★★不能说意识创造物质,可以说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

(1)从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高度发展的产物,既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又是社会

的直接产物。三个决定性环节:生物刺激感应-> 动物感觉和心理-> 人类意识;(劳动促进人脑形成,起决定性作用。)

(2)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物质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映像。(3)从意识的作用看,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计划性,主观创造性,生理机能调控。(4)本质:意识是人脑对物质的反映,意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客观的,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不能说意识是物质的东西,只能说意识依赖于物质,没有独立存在的意识和精神。)

(5)意识发挥的条件:①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②必须把正确的思想付诸实践;③借助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手段。(对实践结果进行评价有:对实践效能、实践效率和实践效果的评价。)

7,世界统一性和多样性(物质统一性原理)★★★(二)

(1)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坚持一元论反对二元论。

(2)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3)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是在客观实在基础上的统一。坚持辨证唯物反旧唯物

8,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观的根本要求(二)

(1)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中找出其固有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2)解放思想: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破除不符合实际的旧观念,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3)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指导下的实践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4)解放思想是前提,实事求是是核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目的,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9,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联系与系统(三)★★★

(1)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是客观的普遍的。坚持用联系的观点,反对孤立片面的观点。联系是客观事物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系统就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3)系统的主要特征: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开放性。其中最主要特征:整体性。(4)科学的任务:揭示事物联系,科学的突破往往表现在把看来没有联系的事物联系起来。(5)①整体由部分构成,但不等于部分之和②部分离不开整体,否则将失去原有的性质和功能;③整体决定部分,部分影响整体;④整体和部分字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10,发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发展的实质。发展的过程性(三)

(1)运动是指宇宙间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2)发展是具有前进性质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即新陈代谢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是过程的集合体,是前进性的运动,是一切事物和现象的根本法则。(3)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发展的本质:创新):①新事物代表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②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是辨证的否定过程③在社会领域,新生事物符合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4)过程指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世界总过程的主导方向是前进。存在即过程,产生出来的东西都要灭亡。

11,规律及其客观性。本质和现象(三)★★

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事物自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客观的联系。规律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人的意识活动却受规律的支配。

(1)本质: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根本性质。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在联系相互关系的范畴。

(2)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有真象和假象之分。假象也表现本质,它从反面表现事物本质。

(3)本质和现象的辨证关系:①现象为感官直接感知,本质为抽象思维把握;②现象是个别,本质是一般;③现象多变易逝,本质相对稳定;④任何事物都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

⑤我们能够通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

12,必然性和偶然性(正确分析可能性)(三)★★★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事物产生、发展、灭亡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

(1)必然性: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确定不移的趋势。

(2)偶然性:可以出现,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趋势。(3)区别与对立:

①必然性是指在事物发展中一定如此的趋势;偶然性是事物发展中不确定的趋势;

②必然性是由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决定的;偶然性是由非根本矛盾决定的;

③必然性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它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偶然性则对事物的发展起影响作用,它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

(4)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并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一定条件下,两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5)把必然性和偶然性割裂开来会产生三种错误观点:机械决定论、唯心主义非决定论以及把必然性和偶然性完全割裂开来的观点。

13,原因和结果(三)★★

(1)原因: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

(2)结果: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

(3)因果联系的特点:因果联系是有时间顺序的联系,总是原因在前结果在后,但并不是任何前后相继的现象都存在着因果联系(原因和结果的界限是确定的)

(4)辨证关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转化)

①相互依存: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没有无因之果和无果之因;

②相互作用:原因引起结果,结果又反作用于原因,使结果转化为原因。

③相互转化: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在特定的因果链条中,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是确定的,不能例因为果或倒果为因。在不断发展的因果链条中,两者的区分又是不确定的,即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也就是“原因和结果经常交换位置”;

14,可能性与现实性(补充)★★

(1)可能性和现实性是揭示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

(2)相互对立:(对立统一关系)

①现实性是指现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实际存在性,是已经实现了的可能性。

②可能性是包含在现实事物中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各种趋势。(3)可能性的复杂性及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相互依存和转化(没有“有根据的可能性和无根据的可能性”之说)

①把握可能性这一范畴,要注意区分:可能和现实;可能和不可能;现实的可能和抽象的可能即非现实的可能(看根据和条件是否充分);多种可能性(特别是相反的可能);概率的大小。可能性和现实性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②立足现实,认识可能性的复杂性,创造条件使事物的可能性成为现实。

15,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三)★★★★

(1)概念:(质是起点前提)

①质是一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规定性,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

②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量和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认识量是认识事物的深化和精确化。

③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范围、幅度和限度。认识度要掌握适度原则。

(2)量变和质变既相区别,又相联系。★★★

①其区别的标志是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把同质的事物区别开来的依据是事物的属性和量

②其联系是相互转化和相互渗透:量变向质变转化,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向量变转化,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量变中渗透质变,即在总的量变过程中包含部分质变;质变中渗透量变,即在质变中包含新质在量上的扩张。事物的发展就是由量变到质变,由部分质变到根本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相互交替,以至无穷。(背熟)

16,事物发展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辩证关系。辩证的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三)

(1)肯定是事物中保持其存在的因素。

(2)否定是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因素。肯定和否定是对立统一的,两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3)辩证的否定:事物内在矛盾引起的自我否定,包含肯定的否定;既是发展的环节,又是联系的环节,即扬弃。对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学的分析态度和方法,必须同时看到它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在肯定中看到否定,在否定中看到肯定,不能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辩证的否定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经历两次否定、三个阶段的有规律的过程,即“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事物的这种否定之否定过程,从内容上看,是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方向是前进上升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是新生事物必然要战胜旧事物的哲学依据(背熟)

17,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三)★★★

(1)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①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发展的内在动力(源泉);②它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③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④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和形而上学对立的实质。

(2)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之间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其形式多种多样。斗争性绝对。

(3)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同一性是相对的

(4)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矛盾斗争性和同一性相互联结,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18,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07年新改)(背熟)(三)★★

(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相对同一性和绝对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事物发展的动力。

(2)同一性的作用是:(构建和谐社会用同一性分析)

①矛盾的一方可以利用另一方的发展使自己获得发展;

②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提供矛盾双方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③矛盾双方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规定事物向自己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3)斗争性的作用是:

①斗争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造成事物的量变;

②斗争促使矛盾双方地位或性质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

(4)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说明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在事物外部,而在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变化的根据;

②外因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19,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三)★★矛盾精髓

(1)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2)矛盾的特殊性: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3)矛盾解决的形式:(多选注意)

①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②矛盾双方同归于尽;③矛盾双方融合成一个新事物,以及创造出一种使矛盾双方可以长期共存的形式。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共性和个性的关系)★★★矛盾问题精髓

①区别是:普遍(一般)只是大致地包括特殊(个别)的一部分、一方面或本质;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地被包括在一般之中。

②联系是: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任何个别都是一般,都具有一般的本质或属性。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普遍和特殊相互依赖,不可分割。20,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07年新加)对立的焦点是:是否承认事物发展动力是内部矛盾

①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②发展观点和静止观点③全面观点和片面观点④承认矛盾和否认矛盾

21,科学发展观与唯物辩证法(07年新加)(三)★★★★可能就某一部分展开考,重点。(1)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集中反映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思想。(2)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它深刻体现了发展的本质内涵,发展是人为了满足自身需要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3)科学发展强调人是发展的主体,既是发展的目的又是发展的手段,体现了依靠人民谋发展和发展为人民的辩证统一;

(4)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体现了辩证法的全面观点;

(5)协调发展就是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五个统筹”体现了辩证法的普遍联系的观点和协调矛盾各方关系的辩证方式;

(6)可持续发展是指发展的持久性、连续性和可再生性,体现了辩证法的发展过程性思想。22,认识(认识论三对立: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反映论和先验论、能动反映论和直观反映论)(四)

(1)认识的本质,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①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原则,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②揭示出人的认识所具有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特征;

③能动性和反映性在实践基础上统一,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2)认识主体是从事社会实践和进行认识的人;主体对信息的选择表现:感觉选择;信息能动选择;自觉选择

(3)认识客体是指进入人的认识活动,被主体的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客观对象;

(4)认识中介是各种形式的认识工具、手段及其操作程序和方法。主客体关系:改造被改造,反映被反映

(5)人的认识不仅仅是客观事物的“摹本”,并且为改造客观事物提供“蓝图”,这是认识主体在反映中的创造性;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需要发挥人的信息选择机制和信息重构机制的作用,这是主体能动性。一切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反映论,唯物和唯心认识论区别:是否承认客观事物是对象,实践是基础。

23,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与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四)(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具体表现在:四个决定作用

①实践是认识的源泉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根本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四点:提供新课题;经验材料;研究手段;规定发展方向

(2)认识对于实践也有巨大的反作用:思想本身不是现实力量,和实践相结合才会变现实,被群众掌握才起作用

①实践本身就包含认识的因素,需要以正确的认识作先导;

②认识活动及其成果具有相对独立性,遵循其特有的逻辑;

③认识能够反过来指导实践。正确认识对实践起促进作用,错误认识对实践起阻碍作用。(3)实践的基本特征:①物质性。唯物实践观与唯心实践观的区别;②直接现实性。实践与认识的区别;③主观能动性。人的实践与生物适应活动区别;④社会历史性。实践是人和社会的存在方式。

24,传统哲学知行观及其现代意义(四)“听其言而观其行”强调以行验知,以行证知

①知和行是不可分割的两方面。知行相须,知行互发。②知和行既相互区别又彼此联系。知行两端,不离不一。③重视“知”的作用。知然后行,“行为知功”。④重视“行的”的作用。行而后知。

25,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四)★感性是基础,理性是升华

①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是对事物外部形态的直接的、具体的反映。特点直接性具体性。

②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内部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特点间接性抽象性。

(1)相互区别:经验论的错误表现为:夸大了感性认识在认识中的作用

①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源和流的关系

②感性认识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而产生的对事物表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抽象和概括对事物本身及规律的认识。

③感性认识通过感觉、知觉、表象反映;理性认识则通过概念、判断、推理来反映。

④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是起点,是初级阶段,不能说是认识的来源);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2)相互依赖:(能动反映论和机械反映论区别:是否承认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过程的辩证法)

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活动的起点。

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的任务。

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感性认识的可靠性和局限性在于她的直接性和具体性

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3)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会导致唯理论或经验论的错误。

26,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四)★★

(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第一次飞跃的条件:认识完成的标志:运用于实践并取得实

际效果。

①必须占有丰富、真实的感性材料;②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行加工制作。

(2)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第二次飞跃的条件:(抽象的东西是深刻的,正确的)

①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际相结合;②把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同主体自身利益结合起来,形成正确合理的实践观念;③理论必须掌握群众,化为群众的行动;

④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认识的辩证过程是:①实践认识实践无限循环;②感性-理性-实践

27、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作用(四)

(1)理性因素是指人的理性直观、理性思维等能力,它在认识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①指导作用;②解释作用;③预见作用。

(2)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包括动机、欲望、信念、信仰、习惯、本能等,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幻想、想像、直觉、灵感等也属于非理性因素。非理性因素对人的认识活动的发生与停止、对主体认识能力的发挥与抑制起着重要的控制和调节作用。动力、诱导、激发

(3)非理性因素对理性因素起着动力调控的作用,同时又要受人的理性因素的决定与制约。

28、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四)

(1)客观事物本身的复杂性及发展过程的无限性,认识要受到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认识的发展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过程。

(2)就某个具体事物而言,人们对它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对于过程的推移而言,人们的认识又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3)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决定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和历史的。人们的认识和客观过程的符合是一定的具体历史条件下的符合,是在社会实践发展的一定的具体历史阶段上的符合。反对割裂二者统一的“左”和右的错误。

29、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四)★★★★★(自主创新是重点,要背熟,并进行扩展)(1)人类的实践和认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要求我们不断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使我们的思想和理论不断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以实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理论创新是实践创新的先导,实践创新是理论创新的基础,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

30,真理(四)★★★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否正确反映客观对象的本质和规律;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1)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

(2)凡是真理都具有客观性:①真理中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②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真理的客观性两点)

(3)真理的绝对性或绝对真理的含义:①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包含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客观性)②世界是可知的,每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向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可知性)③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无限性)

(4)真理的相对性或相对真理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度的:

①从广度上说,它只是客观世界的一定范围的正确认识,有待于扩展;

②从深度上说,它只是对特定事物的一定程度的近似正确认识,有待于深化;

③从进程上说,它只是对事物的一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有待于发展。

(5)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

①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联结、相互包含的,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相对真理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和颗粒。(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反映

与被反映。)

②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真理是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永无止境的过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从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6)真理的具体性指真理是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主观对客观的符合,它要受条件的制约,并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离开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真理就是抽象的、无意义的。3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四)★★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①实践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不仅具有普遍性的优点,还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②只有实践才能把主观同客观联结起来并加以对照,从而检验主观是否同客观相符合。(2)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即确定性是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个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①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此外再无别的标准;

②实践也一定能够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③凡经过实践检验过的都包含绝对真理的因素。

(3)实践标准的相对性即不确定性是指:

①一定历史阶段的具体实践具有局限性,往往不能充分证明或驳倒某一认识的真理性;

②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

③已被实践检验过的真理还要继续经受实践的检验。

32,价值及其客观性和主体性、价值评价以及尺度(价值的特点)(四)

(1)价值指客体以自身属性满足主体需要或主体需要被客体满足的效用关系。价值由两方面构成一是主体的需要和利益,二是客体的某种属性或性能,价值是在二者的关系中生成的。(2)价值的客观性表现在:(两方面)

①价值必须以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属性为现实基础;

②人的需要是受社会实践和历史条件制约的。

(3)价值的主体性表现在:★★

①客观事物的某种属性是否具有价值及何种价值要以人的需要为基准;

②同一客体对于不同主体的价值是不同的,带有主体的个性特征;

③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主体在实践中确立的同客体之间的一种创造性关系。

(4)价值评价是主体在对客体属性、本质和规律进行认识的基础上,把自身需要的内在尺度运用于客体,对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进行评判。科学的合理的价值评价应当符合两项基本要求:一是对客体状况的正确认识,二是对主体需要的正确认识(两项要求)

33,真理和价值的关系(四)★

①真理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客观尺度;价值是客观事物对人的需要的满足,主体尺度。

②凡是真理必有价值,凡有价值的东西应不与真理相悖。相互贯通,互为前提,相互引导,实践是共同标准。

③真理强调的是人的认识与客观对象的一致,价值则强调客观事物满足人的需要的特点人的需要有合理与不合理之分,满足人的不合理需要的这类事物所体现的价值,与真理常常是相悖的。只有通过正确反映对象并能动地改造对象以满足人的需要,才是真正有价值的。34,认识论与思想路线(四)★★

①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②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35,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07年新加)(五)

①历史观是人们认识社会历史现象、解决社会问题时所采取的根本观点。

②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各种条件的总和生产方式、地理、人口

③社会意识是属于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精神生活过程。

36,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社会生产实践和生产方式(五)★★★

(1)地理环境、人口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构成了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

(2)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所处的位置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

①地理环境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对社会发展起重要的作用。

②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其开发和利用是有限度的;同时地理环境是由各种自然条件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③生态系统平衡时,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生态平衡受破坏时,会造成各种危害,人类就要受到自然界的惩罚。

④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平衡,是当代世界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05已考,依然非常重要,结合和谐社会理解)★★

(3)人口因素是指从事生产和自我生产的人们的总和。

①人口因素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它对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

②社会的物质生活资料生产和人口生产是互为条件、互相制约的。

③发挥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须对人口进行调节和控制,提高人口的质量。

④人口与物质生产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基础,但人口生产本身对社会发展不起决定作用。(4)自然资源和人口只有通过生产方式才能转化为社会的要素。生产方式是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结合的特殊方式和方法,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的首要条件,是历史的发源地,生产方式构成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①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是社会这一特殊机体的物质担当者;

②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

③生产方式的变化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社会历史,归根到底是物质生产的历史,是生产方式更替的历史。

(5)人类社会是由自然而来又对自然进行着能动改造的物质存在形式。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尊重自然、善待自然,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观,努力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

37,社会的实践本质(五)

①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②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③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38,▲社会有机体与社会结构(08年新增加,重点关注)(五)

(1)社会有机体是囊括全部社会生活及其关系的总体性范畴,指人类社会是以生产方式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关系同时存在而又相互依存所构成的整体。

(2)社会有机体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①社会有机体形成于人的实践和交往的活动之中;

②社会有机体是一种以人为主体的具有自我意识的有机体;

③社会有机体再生和更新的内在机制是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自身生产的统一。

(3)社会结构是指社会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的方式,其内容是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是在人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人类三大实践活动的对象化形成社会政治结构、经济结构和文化结构,三者的有机统一构成了社会的基本结构。

39,社会的经济结构。生产力(属人性、客观性、社会性、历史性、层次性)(五)

(1)社会经济结构: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反映生产关系和

经济关系,表现为经济制度。经济结构又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对应。

(2)经济结构的功能:①以一定的形式把生产力中的人和物的要素结合起来变成现实生产力;②直接决定社会的政治结构和观念结构,构成政治结构和观念结构的基础。

(3)生产力:标志人类改造自然的实际程度和实际能力的范畴,它表示人和自然的关系。

①生产力构成要素分为两大类:实体性要素,智能性要素(科学技术、劳动组织和生产管理等)

②现实生产力是呈现多层次的动态系统,包括先进的、一般的和落后的生产力。

③先进生产力:集中体现科技水平的社会生产力,是生产力系统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40,生产关系的本质和内在结构(五)

①生产关系: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关系。

②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人与生产资料结合的方式,构成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生产关系性质

41,社会的政治结构(五)社会政治结构核心问题:国家,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①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建立在经济结构之上的政治法律设施、制度及其相互关联的方式。

②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的基本内容由两部分构成:①政治法律制度②政治法律设施

42,社会的文化结构(五)统治阶级思想之所以处在统治地位原因是他们在经济上的统治地位。

①意识形态又称思想的上层建筑或观念的上层建筑,是指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形态,一定阶级或社会集体的利益和要求的观念体系,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观念、宗教观点、艺术思想和哲学等。

②社会的文化结构就是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科学等有确定规范的系统化的社会观念及其联结方式形成的有机系统。

43,意识形态与文化结构、意识形态的本质、相对独立性及其社会功能(五)

(1)社会存在:包括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和物质生活条件,主要指物质资料生产方式。(2)社会意识:总括了人的一切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以及人类社会的全部精神现象及其过程。

(3)意识形态:在社会意识诸形式中,反映经济基础并为经济基础服务的,称为意识形态。(4)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体表现在:★判断社会意识是否先进看它是否反映并服务于新生产方式

①意识形态根源于社会存在,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意识形态

②意识形态随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意识形态是历史的,永恒不变的意识形态是不存在的。

③在阶级社会里,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超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不存在的。

④在一个社会里,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是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5)意识形态相对的独立性表现在:(背熟)★★★

①意识形态的变化发展同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不一定完全同步,表现为超前或滞后两种情况;

②意识形态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③意识的发展水平同某国家、地区的经济水平有不平衡性。

④意识形态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意识形态功能集中体现在维护或批判社会,调控社会和人的活动上。

44,文化的本质和功能(五)文明标志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程度和开化状态,一般专指人类活动的积极成果。

(1)文化是包括人们的风俗习惯、行为规范以及各种意识形态在内的复合体,本质即是人化。

(2)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3)人化的形式、社会的性质和多样的形态是文化的一般特征。

(4)文化的功能:①知识传承功能②对人的教化、培育功能③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功能④提升、规范人类认识过程的认识功能。

(5)先进文化:①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②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③代表未来发展方向④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文化。

45,文明和文明形态。物质、政治、精神三个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

(1)文化与文明是不可分的,文明是文化的积极成果,文化是文明的精神动力和支撑。(2)二者又有不同点,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是社会结构的概念,它与经济、政治相结合构成一个具体的社会,而文明是社会进步的尺度,是与人类的野蛮状态相区别的。

(3)文明具有多种形态,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此外还有生态文明。人类社会是经济、政治和文化形态的有机统一体,人类文明也是由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构成的统一体。“三个文明”是互为条件、互为目的、互相促进的。

(4)胡锦涛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其总体布局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四大建设有机统一、互为条件,相互促进。

46,社会规律及其特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规律的内容(六)★

(1)社会规律就是人的实践活动的规律。特点是:①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②要通过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才能体现出来;③主要表现为统计规律。有其客观性,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发展的方向;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取决于和服从于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47,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及矛盾运动

(1)经济基础: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2)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

(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辨证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决定它的产生、性质和变化发展;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其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4)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这是因为:新建立起来的上层建筑总有某些不完善的地方;上层建筑的相对独立性使它有脱离经济基础的倾向;经济基础的变化不会立即在上层建筑中得到反映;上层建筑仍然维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基础。

(5)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发展变化的方向;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取决于和服务于经济基础的性质和要求。

48,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和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生产力标准”的依据及意义(六)(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两对矛盾的关系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更为根本的矛盾,它决定和制约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又受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影响和制约,它的解决有赖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解决。

(2)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中,生产力是主导的方面,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进而决定整个社会关系的基本面貌,决定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所以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无产阶

级政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

49,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六)

(1)阶级是与特定的生产关系相联系的在经济上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集团或人群共同体,阶级对立的实质是社会上一部分人拥有生产资料因而占有另一部分人的劳动。

(2)阶级斗争是阶级利益根本冲突的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直接表现,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50,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革命与改革(六)

(1)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其实质是先进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变更的决定性环节,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2)改革也是推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变革方式,它是通过调整、变革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部分及环节,实现该社会形态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3)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改革是一种“制度创新”,用新体制取代旧体制以解放生产力,也是一场革命。

51,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和科技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六)★★★★

(1)科学技术活动是人类改造自然、控制和调节社会的一种重要活动,科学技术从一开始并且始终是进步的革命的因素。“全球问题”深刻反映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科学与价值之间的矛盾。

(2)科学技术具有认识功能、生产功能、经济功能、文化教育功能和社会政治功能。“科教兴国”战略是发挥科技社会功能的强大推动力和重要保证。(注意:自主创新和科教兴国联合考)

(3)科技革命主要是通过促进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来推动社会发展。

(4)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像一把双刃剑,既为造福人类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也带来了危及地球上的生命和人类社会的“全球问题”。解决全球问题,应变革和完善社会制度和社会体制,创造合理利用科学技术的社会环境,树立整体观念和全球意识,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对话。

52,交往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08年新增内容)

(1)交往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和存在方式,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社会关系的一种中介,是以物质交往为基础的全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交往的总和。

(2)交往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①交往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②交往推动社会关系的变革和改善;③交往是科学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④交往促进人自身的发展。

53,社会发展和人的活动的关系(六)

(1)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历史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社会规律只是存在于人的活动之中并通过人的自觉活动来实现的。社会发展离不开人的活动。

(2)凡是社会中从事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人,都是历史的参与者;而历史的创造者是指社会发展的推动者以及社会发展方向和总趋势的决定者。

54,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六)

(1)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其创造历史的作用突出表现在:①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②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③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④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2)历史人物是指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重大作用的人物,包括杰出历史人物和反动历史人物。

(3)杰出人物:反映时代要求,代表进步阶级阶层利益,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代表人

考研政治知识点汇总

考研政治知识点汇总

————————————————————————————————作者:————————————————————————————————日期: 2

3 一、从自由竞争资本主认到垄断资本主义 1.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19世界70年代以前: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 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2.生产集中与资本集中 是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和自由竞争的结果,也是生产社会化和资本社会化的重要表现 3.垄断的形成及本质 形成:自由竞争——生产集中——垄断 垄断组织的本质:通过联合来操纵并控制商品生产和销售市场,操纵垄断价格,以攫取高额垄断利润。 4.垄断条件竞争的特点 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而是凌驾于竞争之上,与之并存 垄断条件下的竞争规模大、时间长、手段残酷、程度更加激烈,具有更大的破坏性 5. 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 6.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社会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且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垄断价格长期偏离生产价格和价值,但它的产生没有否定价值规律。

4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一战前开始形成,二战结束后至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广泛而迅速的发展。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 一是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二是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三是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包括国家向私人垄断企业订货、提供补贴等;四是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 积极作用:首先在一定程度中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其次,有利于缓解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再次,使劳动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和提高;最后,加快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进程。 要注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性质。 4.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内扩张 三种形式:借贷资本输出、生产资本输出和商品资本输出。 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的扩展,对资本输出国和资本输入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当代国际垄断同盟的形式:跨国公司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 各种国际垄断组织,同盟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但它们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为他们攫取高额垄断利润服务的。 5.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广西大学828程序设计基础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广西大学202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 《程序设计基础(828)》考试大纲与参考书目 考试性质 初试 考试方式和考试时间 闭卷考试 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考试内容为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 四、试卷题型结构 1. 判断题(10分) 2. 单项选择题(40分) 3. 填空题(20分) 4. 综合题(45分) 5. 编程题(35分) 考试内容 1、计算机程序设计基本知识 (1)源代码、目标代码、可执行程序、头文件、静态库、动态链接库/共享库; (2)预编译、编译、链接; (3)标准输入/输出、输入输出重定向、管道; (4)编译和解释型程序及其常见实例。 2、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1)C语言基础、常量、变量、基本数据类型、运算符、表达式、分支选择控制结构、循环控制结构;(2)函数、递归、文件I/O; (3)结构、数组、指针、字符串处理、变量存储、内存管理、位运算、指向函数的指针; (4)预处理器、多模块程序设计、流程图、规范程序设计。 3、面向对象程序设计OOP方法 (1)OOP基本思想、类、对象、属性、方法; (2)重载/覆盖、封装、继承/派生、多态、模板; (3)异常处理等; (4)C++基础、命名空间、C++字符串处理; (5)类图。 4、常用数据结构和算法 (1)链表、栈、队列、树、图; (2)排序、查找、字符串匹配; (3)算法复杂度分析。 参考书目 1 《C++程序设计教程(第2版)》,钱能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 《数据结构C语言版》,严蔚敏、吴伟民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备注

2018考研政治复习:选择题刷题的正确方式

2018考研政治复习:选择题刷题的正确方式 一、先熟悉知识点,再做题 掌握好知识点是你能正确做出答案的决定性因素,虽然是选择题,每一道都有至少25%的成功率,但是自信是基于你对考点的完全理解,而不是曾经的印象和熟悉感,毕竟大家都学过政治。 做题之前一定要系统看书,看书不单纯是为做题,是为自己系统消化考点。 毕竟马原中设计的原理,毛中特中涉及的重要事件都是先后顺序联系起来的,具有内在逻辑性,所以零散的、不连续性的看书方式是不可取的,所以需要花一段时间完整学习并消化。这是我们复习政治要做的第一步功课。 梳理完知识点以后,再对自己进行同步检测,不能是为了完成习题册带来的成就感而去功利性地做题,12月份的考试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也不要用眼前的速度和成功率蒙蔽自己。 看书重在理解,不必刻意追求速度。如果做题中发现有知识盲区,可以回过头来再看书本。 二、做题时不要翻书 在刚开始做题的时候,尤其是选择题,大家碰到一个不会的知识点,比如某诶自己看书的时候忽略的小的细节,就会习惯性的翻书找到答案,急于找答案,结果对自己的错误印象并不深刻。

这样的做法是很多同学的一种学习习惯,也是我们复习所有科目都需要杜绝的。因为看书和做题时两回事,看书时需要静下心来消化知识,做题时需要仔细审视自己的掌握程度、反省自己的错误并得到提升,做题时翻书则会导致两方面的效果都不理想。 三、把题目知识点回到书本来审视 做完选择题后,我们需要把选择题中涉及到的考点在书本中标准出来。凡是标注出来的点,都是需要我们去关注的。在早晚朗读的时候,可以拿出来读一遍,也可以仅仅只是默看。总之,标注出来的知识点,需要我们花时间去再复习一遍,去加深印象。 考研政治科目,看似是一个知识点繁多的科目。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掌握一定的复习方法,尤其是在选择题上拿到足够高的分数,考到高分还是比较有希望的。不要过分沉溺在一个知识上原地不动,大胆地推进复习进度,秒杀选择题,就能取胜,加油! 2018考研学子想要了解更多考研资讯、复习资料与备考经验,可以搜索文都网校进入考研频道,查看2018考研辅导课程,咨询专业老师考研相关内容。 考研不是你一个人在战斗,漫漫考研路上,文都网校考研老师会一直陪伴在同学们左右。祝2018考研学子备考顺利,考研成功!

2020考研政治思修易错知识点整理-考研辅导

2020考研政治思修易错知识点整理 【导语】备考是一种经历,也是一种体验。每天进步一点点,基础扎实一点点,通过考试就会更容易一点点。冠珠教育为您提供2020考研政治思修易错知识点,巩固所学知识并灵活运用,考试时会更得心应手,快来看看吧! 爱国主义部分: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具有深刻的内在一致性。但不是说爱国主义要求必须爱社会主义;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要始终维护国家主权尊严,反对全球政治和文化一体化;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开放。 人生价值部分:人生观主要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方面体现出来。其中,三者中起决定作用和核心作用的是人生目的。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或者;人生态度回到怎样对待生活;人生价值判别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崇高的、科学的人生观。反对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人生观。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是社会价值,是贡献程度的大小。人生价值实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 道德总论部分:道德的本质是对社会关系的反映。道德基本功能有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其中调节功能是最重要、最突出的社会功能。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内容:国家意识、仁爱原则、谦敬礼让、诚信一致、追求境界、重视道德践履和主体能动作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原则是集体主义,基本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是社会主义荣辱观;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也是民法的一

项基本原则。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有: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公共法律规范的作用有指引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和教育作用。其中指引作用是法的首要作用。 法律部分: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是统治阶级的意志体现,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骨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由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包含: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自由平等和权利义务四个观念。法律思维方式有四种:讲法律,以法律为准绳。讲证据,证据具有客观性、合法性和关联性。讲程序,程序公正是法治的核心。讲法理,理由必须公开,有法律依据有说服力。法律的维护靠内在说服力和外在强制力。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具有内容上规定根本、法律效力、制定修改程序严格三项特征。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人身和财产关系的部门法,平等、公平、自愿、诚实信用和禁止权利滥用是它的法定原则。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已满16周岁的公民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已满16不满18周岁但有固定工作收入的也是。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是刑法五种法定主刑刑罚。拘传、取保候审、监

超详细考研政治复习经验贴

超详细考研政治复习经验贴 我认为政治不需要报班,政治学习过程中有两个拦路虎,第一个是哲学,第二个是政 治经济学,这两个解决了,后面是一马平川啊,可以尽情的驰骋。哲学可以找去年的哲学 讲解视频看看理解,政治经济学也可以看看理解,主要还需要把里面的套路摸清楚就学好了。辅导班的基础班是给你规划下政治怎么学以及时间规划,强化班是在7天的时间里面 带你刷完课本,然后带你哈牛逼,推销书等等。冲刺班就是讲一些大纲新变化,预测等等。这些我们都可以用一套政治资料就可以搞定的。真正好的东西在后面,大家是可以报的。 我认为政治学习需要抓这句话“易中,不易早,更不易迟”。中是集中和适中的意思,不能太早,千万不能太迟。大家对学习政治的能力,你们自己心中有把标尺,理科生还有 那些认为政治比脱单还难的同学要早点开始,可以在8月就开始。文科生,觉得政治拿捏 的住的可以在9月份开始,大神,二战的,学法律的同学大纲出来时候开始吧。有的人规 划说6月份,7月份开始,我觉得太早了有几个弊端,开始的早,肯定一天在政治花一个 小时时间,这样学的效率不是很高啊,看到前面的后面就模糊了,看到后面的前面记不得了,因为每天投入少,战线容易忘记。所以我认为政治需要适中的时间,结合自己能力定 时间,然后集中投入时间,进行轰炸,缩短战线。 政治老师有肖秀荣老师,石磊老湿,任汝芬老师,文都里面有几位老师想不起来名字了。每次考完有些老师就开始发布消息了,说我压中多少题,多少分,截图,给证据。我 要是当政治老师,在考研一年中,不断的出资料,试卷,讲课,预测题。我特么么也能压中。关键是要在后期我们一个星期背诵的时候压中才算真正的压中,你以前压的谁看呀。 所以,我推荐肖秀荣老师啊,基本上90%都用他的,而且有些老师预测会抄他的,另外传 说中他的预测中有些利益关系,基本会压中2道半题目。跟着老肖走就可以了。 资料,彩色笔颜色要多一点,另外如果你们学校有一些专门卖考研,考公资料的,里 面会卖政治资料,因为盗版很便宜的。学生也没钱,大家还是支持正版哈。 我是8月份买了肖秀荣老师的精讲精练和1000题,8月底上辅导班的课,一个星期带我过完政治,白天上课,晚上我就把白天上的内容往精讲精练上画出来,画到第二天,我 把辅导班资料扔了,画你妹啊,上你妹的课,都是在精讲精练上面的内容。浪费我的时间。然后辅导班课不去上了,后期的冲刺班我都没有去上。然后中间1000题还被偷了。我就 耽搁到9月1日开始。我就看精简精炼,然后看一章,做一章一千题,这样会大大加深对 书本的印象。9月中旬大纲出来了,很多人问,要不要买大纲把精简精炼不。我认为不需 要买大纲的,肖秀荣精讲精练编写的时候就对大纲预测了,而且大纲出来后,他的微博会 补充大纲新增知识和对应练习题。我们重新买的话,还需要重新适应好麻烦。而且题目也 别贪多哈,就1000题就行了,其他的质量不一。然后就这样过了第一遍大概10月份吧。 第一遍过后,脑袋里面都是屎,乱七八糟的,好乱啊。特别是哲学难理解,政治经济学选 择题全错。然后我就想办法解决啊,在一个经验贴看一个学长说,有个画龙点睛的资料挺 不错,特别是哲学一遍就懂。然后我就买了笔记和题目这里绝对不是推销资料。买回来后 看笔记哲学是编写的很不错,一遍下来我就懂得差不多了,政治经济学它也帮助推理,解

2020考研政治复习计划及方法

2020考研政治复习计划及方法 在该阶段,建议各位考生保证平均每天学习英语3小时左右。正常的学习时间分配可分为:词汇学习45分钟左右(若启动复习较晚,或是词汇量较低的同学需要多花时间在记单词上,建议每天1~1.5小时记忆单词);每天1~2篇阅读训练,用时1~1.5小时; 最后,提醒各位考生,如果想要背记的话,要掌握考研政治的命题规律,把有限的精力放到最可能考的重要知识点上。背记的时候要分条清晰地记忆。注意结合时政和具体题目。还要学习如何组织语言。 进入复习强化期,很多考生也逐渐开始了考研政治的复习。相对于考研英语来说,考研政治的复习是比较容易的,并且考研政治过线也较之容易,但是历年来因为考研政治不过线而与考研失之交臂的考生也不在少数,或者因为考研政治的分数不高导致总成绩上不去的情况也存在不少。所以,考研政治的复习也不容忽视。海天考研辅导专家认为,很多考生在复习时都会陷入某种误区,这就影响了考生的复习进度以及复习效率。 Standard economic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major fields. (47)The first, price theory or microeconomics, explains how the interplay of supplyand demand in competitive markets creates a multitude of individual prices,wage rates, profit margins, and rental changes. Microeconomics assumesthat people behave rationally. Consumers try to spend their income in ways thatgive them as much pleasure as possible. As economists say, they maximizeutility. For their part, entrepreneurs seek as much profit as they can extractfrom their operations. 常见误区一览 考生在解题的时候往往要综合三方面的能力:解读题义、选择与之相关的知识、灵活思考组织答案。要经常对试题和标准答案进行研究,理解其内在的逻辑联结,举一反三,整合这三种能力对考生解题的总能力有很大帮助。 首先是死记硬背的误区。许多考生开始政治复习都较晚,觉得在考前突击一下就行,这种思想是错误的,抱着这种态度的考研学子请尽快打消这种思想。考研政治的知识点是讲究方式方法来记忆的。考研政治主要考查考生们在所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以及利用所学基础理论来判断试题的能力。如果考生只通过简单的死记硬背,忽略了理解的过程,那么记住的知识会遗忘,使用的时候会觉得力不从心,这样的成绩也不会满意。所以,考研政治不能单靠死记硬背,更多的是需要思考记忆。还有不记不背的误区。有一部分考生面对考研政治的复习采取不背原则,这也是万万不可取的。考研政治无论是选择题还是辨析题,同时通过知识点的堆砌而成,而这些知识点,是需要考生牢牢掌握的。考研政治考查的两大主干:一是考查理论基础知识;一是考查考生利用所学基础理论实际应用,也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考生在复习的时候要学会对症下药。海天考研

考研政治复习:各题型解题方法

2010年考研政治复习:各题型解题方法 考生花费大半年的时间,付出了大量的精力,成效会如何,最关键的就是考场上的三个小时,如果考试不得法,长时间的心血和汗水就会付诸东流,梦想就会落空,因此,要考出好的成绩,早圆考研梦,也能为自己创造一个辉煌的未来,好的答题思路、应试技巧特别重要,而应试技巧中重要的就是掌握一套科学、有效的解题方法。下面就先介绍考试中各类题型的一些解题方法。 (一)选择题 这部分题量较大,从历年考研试卷来看,它是考生分数拉开差距、决定是否上线的关键。选择题大多考查的是概念、观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对一些重要的概念,不单要简单地记忆、背诵,更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学科中不同章节的概念、观点综合起来把握。 选择题一般分为单项选择题和不定项选择题两种,由于考查方式不同,其解题方法就有差异。 1。单项选择题。总的来讲,解答单项选择题要注意把握以下三种情况、三种思路和三种方法: (1)答案型。按题干要求的规定性,排除其他错误的,所剩一项就为正确项,或直接将题干与选项挂钩找出符合题意的项即可。 (2)答案型。即题中的四个选项有两个以上或全部都符合题意,但其中一个是答案即符合题干规定性、指向性要求的,它或者是回答了试题所反映的客观现象中的最主要或最根本问题,或是回答了试题所反映的客观现象中的最直接或最本质的联系或问题。 (3)多项组合型。除了如前边所讲的在做题过程中进行答案分解、逐个排查外,还有一个最简捷的办法是排除错误项,然后再进行比较。 解答此类题要掌握一定技巧和正确思想。第一步是读懂题,审好题,准确把握题干的规定性,即题干所要求回答的是什么问题,在什么范围、方面、角度和条件下回答这一问题。第二步是鉴别和判断选择题肢项。题肢选项分两类,一类是不符合题意的应排除掉。这又分三种:第一种是题肢选项本身观点错误和含有错误成份,试题要求又是正确的;第二种是题肢选项本身观点虽然正确,但与题干要求无关的;第三种题肢选项中概念和判断的外延大于或小于题干规定的外延要求。另一类是最符合题意的该选出的题肢选项。 在解题中可先用排除法,把所有与题干要求不符合的,不论是正向、逆向思维设问,还是题肢选项本身的错误,统统排除,然后再比较余下的题肢,用所学的概念、观点、原理判断其是否正确,并确定哪个选项最符合题意,即该选项能否按试题所反映的客观现象的方向、范围和意义进行解答。 2。多项选择题。一般而言,多项选择题是政治试卷中得分率最低的试题,解答时可遵循以下步骤: (1)审查题干,确定题干的规定性,明确题干对题肢的要求是什么。例如题干的说法是全对的还是全错的,或者是正误混杂的;它对题肢选择的要求是相关的还是无关的。一定要注意理

2019考研政治知识点汇总(一)

2019考研政治知识点:农村农业发展问题 农村农业问题的主线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此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2016年10月3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指出现阶段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这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创新。 例题:(2017.8)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大量农民转向非农产业,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现象日益普遍,农业经营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截止2016年6月,全国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流转已超过30%,流转土地4.6亿亩。当前,为解决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人不再种地,想种地的人又没有相应权利这一突出问题。我国在深化农村改革方面做出的重大制度创新是() A.实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B.实行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 C.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实行农村耕地保护制度 【答案】:B 2019考研政治知识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例题:(2015.26)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次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 A.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B.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C.集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D.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2016考研政治复习:毛中特第六章第四节重点复习内容

2016考研政治复习:毛中特第六章第四 节重点复习内容 三大阶级的探索史 一、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农****动 失败的最根本原因: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 《天朝田亩制度》: 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但是无法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并未付诸实施。 《资政新篇》 中国历史上第一篇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社会改革方案,但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未能付诸实践。 二、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 失败的重要原因: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对外具有依赖性、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三、民族资产阶级的探索活动 (一)戊戌维新运动 作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暴露了这个阶级的软弱性,证明了这种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 (二)辛亥革命(内容较多,分版块总结) 1.新旧三民主义的对比 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强调对外实行中华民族的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把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后来又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张),并提出要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这个新三民主义的政纲同中共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2.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第一,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尽管当时先进的中国人真诚地希望把中国建设成为资产阶级共和国,但是,帝国主义决不容许中国建立一个独立、富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第二,客观原因:帝国主义与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势力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一起勾结起来,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这场革命。 第三,主观原因: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主要是:首先,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其次,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最后,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这些弱点、错误,根源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3.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辛亥革命以来,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他们分别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1927年后形成为官僚资产阶级)。主张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他们的主张遭到了中国人民的反对,其反动统治最终也被****。

考研政治学习方法

考研政治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其实是最容易得分的科目,也是很容易在考生之间拉开分差的一科。很多理工科出身的同学对政治感到很头疼,觉得这门课很难提高,或者认为这门课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原因在什么地方?方法。掌握了正确的复习方法和答题策略,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取得很大的提高。 首先,在时间上,复习政治不宜太早,不要讲究细水长流,最好是在政治大纲出来以后再开始复习,因为英语和政治是多数考生的瓶颈。政治没必要太早动手,不用在6月份之前就花大量时间复习,但在后期的时间里,一定要充分重视政治。否则,因为政治不过关被卡下来就太可惜了。 其次,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古人说得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制定学习计划能帮助考生有序地进行复习,防止盲目性。一个好的学习计划,一要内容完整,重点突出,针对性强;二要有层次,可分为总体、每月、每周、每日计划,大计划分割为小计划,每完成一个就会有点成就感;三要现实,不现实的计划只能徒增烦恼;四是要灵活、有张有弛,留有余地。 再次,要有合适的复习资料。必备的政治复习资料有:一是大纲,二是教材,三是真题。一定要认真分析大纲内容,看大纲定框架。教材是学习和考试的基础,必须学懂学透,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还要背会。真题永远是最好的参考资料,一定要好好利用真题。政治课的内容庞杂,马哲、政经、毛概、邓论、世经,在我们没有系统复习完几门课程时就做整套的真题不利于我们信心的建立,而且降低了 真题的参考价值。等我们已经系统复习了所有课程,进入冲刺阶段,才可以花时间去做整套真题,提前熟悉政治考研,进入考试状态。篇二:2014考研政治学习方法昂立高学2014级考研政治复习方法 目录 考研政治试卷结构与内容详 解 ................................................................. . (2) 考研政治复习方法总体介 绍 ................................................................. .. (4) 考研政治马原复习策 略 ................................................................. (7) 考研政治毛中特复习策 略 ................................................................. (8) 考研政治史纲复习攻 略 ................................................................. .. (9) 考研政治思修法基复习攻 略 ................................................................. (12) 考研政治复习误区及应对策 略 ................................................................. .. (13) 一、考研政治试卷结构与内容详解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8考研政治必背9个重要知识点

2018考研政治必背9个重要凯程 考研政治凯程很多,复习时间和精力不可能平均分配,所以需要大家来区分重点和非重点,对重点内容要熟记,会用。下面9个重要凯程,希望考生背下来。 考点一哲学基本问题 恩格斯——“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2.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3.根据对世界存在状态不同的理解,划分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坚持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考点二意识观 1.意识产生的条件:(1)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没有人脑就没有意识);(2)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意识的本质: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马克思:“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考点三实践观 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2.实践的特征:直接现实性;自觉的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3.实践的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实践(最基本);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 4.实践是人类的存在方式。 考点四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中的实质和核心 1.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同一性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是包含差别和对立的同一。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2.矛盾的普遍性,即所谓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一切科学认识的首要前提。 3.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考点五实践和认识

2021考研政治分析题复习方法

2021考研政治分析题复习方法 分析题通常是从11月份开始准备,如何复习分析题,总结的分析题复习方法整理了一下。 第一,马原分析题 /1.回答马原分析题,头脑中一定要有框架,把知识点层次搞清楚,学会逐步缩小范围锁定原理,比如首先要确定这是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还是唯物史观。如果确定是辩证法,那么再按二三四五细分: 两个总特征:联系、发展。 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四种辩证思维方法:归纳与演绎等(考的可能性较低)。 五对基本范畴: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内容与形式、可能与现实、必然与偶然 /2.关于马原做题,首先是做真题,学习审题答题技巧。建议做近10年马原分析题真题(其他学科至少看近3年的分析题真题,了解命题风格,研究参考答案,学习语言组织方法)。真题做完之后再去做《8套卷》(11月上旬上市)里的马原分析题,只要能自主找到原理,就达标了。 第二,毛中特、史纲、思修分析题 复习这三个模块的分析题时注意: 要与时政紧密结合。 要注意把握大的时间轴概念以及历史和现今的对比问题(参考:超级时间轴),审题首先要搞明白题目涉及的是哪一个阶段的历史问题。 要学会用套话答题争取一些分数(后期会总结推送)。 第三,当代分析题 建议用《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中的当代部分做教材,与时政一起复习。主要复习时政热点,看当代分析题例题,学习这个话语体系和组织答案的方法。 附:如何背政治大题? 政治分析题判分是看关键词踩点给分。所以背分析题考点主要是背关键词。注意,关键词指的是名词,动词是不用背的。这样一来,背诵的内容就只有名词

了,背诵的量就会少很多。不过,如果一句话里有很多关键词(比如有五六个关键词),而且是并列关系的时候,就不要用关键词记忆法了,要理解性记忆。如果一句话能用一两个关键词概括完的,最适于用关键词记忆法。比如规律的定义是这么说的:规律这一范畴揭示的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只要记住一个关键词就记住了规律的全部定义,这个关键词就是“联系”。这就是关键词记忆法。

考研思想政治复习知识

考研思想政治复习知识 考研思想政治复习知识(一) 第一个知识点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 的选择。这个知识点要按照材料分析题来备考。这个知识点可以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结合起来考查。回答内容如下:党的执政地位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的,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第一,在旧中国,党适应人民的需要,领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共和国。第二,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而奋斗,并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成就;第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广大人民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要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只有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二个知识点是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当前改善党的领导,应当着力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要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其次,要改革、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最后,要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可以在材料分析题里考查,要注意了。 第三个知识点是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

大工程。要了解党的建设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风险,以及党的建设的主线。四大考验是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四大危险是精神懈怠的风险、能力不足的风险、脱离群众的风险、消极腐败的风险。主线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第四个知识点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这个知识点与当下的反腐败的问题联系最为密切。 考研思想政治复习知识(二) 1.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需要从依据、内涵和新要求三个方面去备考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首先从依据来看,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其次,要把握内涵: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最后,要了解新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提出新的要求: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2.保障和改善民生

2019考研:政治复习顺序及方法

2019考研:政治复习顺序及方法 研途宝小编今天为大家整理发布“备考梳理:2019考研政治复习顺序及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一起来看看吧。 一、理好复习顺序 面对繁多的内容,复习顺序显得格外关键。这就好比初看漫天繁星,感到杂乱无章。一旦了解了星辰的基本布局,按顺序观看,你会惊叹于自然的井然有序。复习考研政治也是这样。那么问题来了,政治课之间的基本布局是怎样的的? 我们都知道考研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其实,课程看似繁杂,其实它们合起来基本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的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待中国近现代史就形成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的伦理法律问题形成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不难看出,马克思主义是贯穿所有课程的。每一轮的复习顺序就建议先复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再复习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最后复习另外三门课程。这样复习,既把握了政治课的主线,又突出了考试重点(马原和毛中特)。 二、选对复习方法 单单理顺了复习顺序还不够,还要选对复习方法。刚才说了,政治课是哲学社会科学的内容。它的内容决定了它的复习方法。哲学社会科学内容的普遍特

点是有骨有肉。所以正确的复习方法是:第一轮把书读薄,第二轮把读薄的内 容想厚,第三轮把重点内容想透。 第一轮把书读薄,指的是梳理出教材的骨架。例如,马原理辩证法有20多页内容,如果你能看到这里面其实就是两大特征+三大规律+五对范畴+四对方法,就表明你梳理出了教材骨架。当然如果不知道怎么梳理,建议报考一个辅 导班,老师会帮助你梳理出教材的骨架。 第二把读薄的内容想厚,就是对着骨架能说出基本内容。仍然接着上面的例子,如果能说出两大特征联系和发展,并进一步想出联系的特点、发展的实质,基本上就算是把想厚了。 第三轮把重点内容想透,就是把可能的考点理解透彻。哪些是可能的考点,如果同学们有时间,可以自己根据前几年真题寻找规律。如果没有时间,听一 听辅导机构冲刺班的课程是不错的选择。 总之,理好复习顺序,选对复习方法,政治课的备考就会飘来五个字:那都不是事。

2017考研政治重点知识点总结

1.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a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b实践为认识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并把这种可能变为了现实。实践把主体和客体直接地现实地连接起来,使主体 能从客体中获得真实可靠的信息。认识内容和思维模式来源于实践。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A实践的发展不断的提出认识的新课题,推动着认识向前发展b实践为认识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c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主体的认识能 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人们通过实践获得某种认识,其最终目的还是为实践服务,指导实践,以满足人们某种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2.全面小康、民族复兴、供给侧改革 全面小康、民族复兴是两个紧密联系相互交融的目标任务。没有全面小康的实现,民族复兴就无从谈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2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3文化软实力明显增强,全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4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5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经济发展新常态(供给侧改革) 主要特点一是发展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三是经济发展从经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解决这些结构性问题,必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体现了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新发展理念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我国发展理论的又一次重大创新。

2014年广东财经大学考研真题F517程序设计基础

广东商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考试年度:2014年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F-519程序设计基础 适用专业:087100-管理科学与工程试卷编号:B [友情提醒:请在考场提供的专用答题纸上答题,答在本卷或草稿纸上无效!] 一、名词解释(共6题,每题5分,共30分) 1.关键字static有什么用途?(请至少说明两种) 2.什么是平衡二叉树? 3.全局变量可不可以定义在可被多个.C文件包含的头文件中?为什么? 4.static全局变量与普通的全局变量有什么区别? 5.类 6.泛化 二、分析程序。写出程序运行结果(共5题,每题6分,共30分) 程序1 void main( ) { int n=5; if ( n++7=6 ) printf( “% d\n” , n); else printf ( “%d\n” , ++n ); } 程序2 void main( ) { int a[]={1,2,3},b[]={4,2,5}; int *p,*q; int i,x; p=a;q=b; for(i=0;i<3;i++) if(*(p+i)==*(q+i)) x=*(p+i)*2; } 程序3.

若有定义:int a=1,b=2,c=3;则执行以下程序后a,b,c 的值是多少 if(a <b) {c=a,a=b,b=c;} 程序4. void main ( ) { int n=‘e ’; switch (n- -) {default: printf (“error ”); case ‘a ’: case ‘b ’: printf(“good ”); break; case ‘c ’: printf(“pass ”); case ‘d ’: printf(“warn ”); } 程序5. 程序段运行后变量n 的值为多少 void main ( ) { int i=1,n=1; for( ; i<3;i++) { continue; n=n+i; } } 三、算法设计(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 1. 计算 f(x)= 122+-x x 2. 计算圆周率 程序用公式),10001 17151311(4++-+-?≈ π计算圆周率的近似值。 3. 从10个数中找出最大值和最小值 4. 计算满足一定条件的一位整数A 和B 的值,使其计算满足下式的一位整数A 和B 的值. 3 04A B B A ?

初中学科之政治知识点记忆口诀大全_考研政治知识点快速记忆技巧方法

初中学科之政治知识点记忆口诀大全_考研政治知识点快速记忆技巧方法 考研备考的科目比较多,有一定难度。在众多科目的备考中,政治科目要记忆的知识点是比较多的,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考研政治知识点快速记忆技巧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考研政治知识点快速记忆技巧 通过做题,带动复习记忆 仅仅只是来回反复看书,可能只是眼睛对这些知识点比较熟悉。实际上,我们的大脑对这些知识点还是不够熟悉。政治科目虽然是文科学科,但是也是需要大量做题,才能在考试中做到熟练运用。政治科目的考试,主要考察两大题型:选择题和问答题。建议前期的复习,可以大量练习选择题。在做题中,不断加强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通过做题来带动知识点的记忆。 记住重要的时间点、人物、事件、观点 政治科目的学习,其实不是每一句话都要记忆。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记住重要的时间点、人物、事件、观点,其余的一些要素,可以不必要百分百是原话。一个事件的关键要素抓住了,这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就在自己的大脑里了,也就可以串联起来了。 容易混淆的知识点,需要做笔记 我们在学习和做题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比较混淆的知识点。对于这些知识点,建议最好是把他们整理在笔记本上,作为自己的难点来学习。虽然是文科,都是文字,经过自己的手写整理一遍,可以加强记忆。此外,做了笔记,这个笔记本就需要我们经常拿出来看,反复看,也就记住了,混淆知识点自然也就攻克了。 考研政治知识点快速记忆方法

1、关键词法 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上要注意发现、归纳和概括出基本概念和原理中的关键词,以利于记忆和理解。比如,文化概念,相对政治经济而言的,主体是人类,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包括社会意识形态的部分和非意识形态的部分。再如,传统文化的继承,不是原封不动的承袭传统文化,而是有所淘汰、有所发扬,目的是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关键词的概括和总结可以自己进行,也可以上课听老师的总结。 2、事例法 对于比较抽象的理论知识(尤其是比较难懂的) ,一定找到一个比较典型的事例辅助理解,作到抽象理论具体化。比如: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结合书上元妃省亲的事例记忆。说明价值观念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行为。事例的寻找注意上课从老师那里找,也可以自己总结,事例应该是材料、图表、漫画、数字等直观形象的东西。 3、对比联系法 对于相近的、相反的概念和原理,把他们放到一快加以对比和联系,比单纯对一个要好理解和记忆。比如,潜移默化是指因受到外来影响而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深远持久,深指文化对我们的影响程度而言;远主要是就文化影响的空间范围而言;持久主要指文化对人们的影响在时间上有延续性的特点。这样记忆的好处是印象深、持续时间长、效果好,有利于达到学习知识、加深理解的目的。因为对比记忆法所进行归类和比较的过程,就是对事物、对知识的理解、判断和分析的过程。另外要注意老师上课在这方面的总结和参考书上面的总结。 4、结构体系记忆法 此种记忆方法多用于复习。学完一节、一课、一本书总要进行复习巩固,这就需要学生必须了解所复习内容的结构体系。首先找出贯穿于知识的主干部分,再根据知识间内在的逻辑关系把分支内容串联在主干之上,抓住主干顺序记忆分支内容,再把每一分支中更细小的内容填充进去,个个知识点犹如冰糖葫芦竹签串,可以有效地避免遗漏或张冠李戴的毛病。以节为例,文化创新的途径,讲两个大问题文化创新的途径和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一个根本途径,两个基本途径;坚持正确方向的关键,四个错误倾向。两个基本途径都有具体的展开,有具体的要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