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校创业文化建设优化途径

高校创业文化建设优化途径

高校创业文化建设优化途径
高校创业文化建设优化途径

高校创业文化建设优化途径

摘要:高校一直以来都处于文化传播的前沿,创业文化影响着整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在此社会背景下,高校肩负着探索和实践创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使命。本文通过分析目前高校创业文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校创新文化建设的优化途径,对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创业文化;优化途径;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0-00-02

21世纪是“创业时代”,国与国之间竞争聚焦在创新与创业水平上,创业活动作为科学技术最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对经济复兴、革新和增长的贡献日益显著[1]。因此各个国家鼓励创新、鼓励创业、大力发展创业教育,高校作为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调整变更,肩负起培养当代社会优秀人才的重任。

一、高校创业文化内涵

高校创业文化指高校在实施创业教育过程中、经过一定时间沉淀的,在全校范围内所形成的崇尚创业精神、鼓励创业实践行为(含宽容创业挫折)等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行为。它包括高校及学生两大主体,主要内容包含创业意识形态、

创业知识体系、创业制度体系以及与之相应的创业精神风貌、创业环境氛围和各种创业实践活动[2]。

高校创业文化除了与社会创业文化共通的地方外,还具有其独特的内涵:一方面,高校创业文化更强调在校师生是创业的中坚力量、创业文化的形成往往与校园文化息息相关、高校创业文化相对于社会创业文化更具有科技含量和时代特征。另外,高校创业文化更注重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高校应在保障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对在校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培训,加强大学生对创业的感性认识,随着大学生创业倾向日益提高,有助于大学生将创业技能和日常课程的学习相融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高校创业文化现状

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不断发展,我国也相继颁布鼓励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高校师生的创业意识的不断增强,大学生创业不断取得进展并逐步为大众所接受,我国大学生创业文化已在校园中开始成形,各种与创业相关的文化现象也越来越丰富多样。但是从总体上看,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依然很低、创业文化基础还是比较薄弱,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大学生创业比例不高,创业文化意识不足。

当代大学生多数仍是90后,心理成熟相对较晚,对于创业目的并不明确。大学生活相对安逸,缺乏冒险精神和直面失败的勇气。再加上当代大学生往往社会经验尚浅,缺乏

自我评价,无法对自己做出明确的定位从而确定自己所适合进入的行业。许多毕业生盲从于毕业后通过各种途径安排就业,从而大学生对创业的热情不高、创业热情不够。

(二)高校创业文化建设虽有进步,但创业文化氛围薄弱

创业文化氛围不足主要表现为三方面,一是部分高校认为开展创业教育是针对就业困难,如果学校就业率高就不需要进行创业教育。三是对毕业生创业没有信心。认为毕业生属于“三无”(无资金、无场地、无经验)人员,创业成功指数不高。所以不提倡毕业生创业,从而不实行创业教育。四是支持学校实行创业教育的人数少,不能理解创业教育的真实意义,对创业教育缺乏主动性。

(三)创业文化缺乏制度保证

良好的制度环境是创业的前提和基本保障,一个健全而完善的创业保护体系可以克服制约创业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塑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从而保护创业者的根本利益和创业果实。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部分高校对于创业文化缺乏制度保障,在人事或创业基础设施的利用上存在不足。从创业文化的社会环境看,目前整体上还不够成熟,如何在现有的国家政策基础上降低创业门槛、减免各种管理费用和税金,使得大学生创业成本降低、企业萌芽后快速发展、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如何运用法律、经济手段保护合法权益等方面

仍需探索。

(四)创业文化在高校无法形成有效机制

部分高校的创业文化理念存有偏差、创业教育观对于大学生创业实践并没有明显解释力,各个高校间创业文化建设不能形成合力,校园的创业文化建设脱离社会创业文化,校园创业文化建设缺乏本土化基因,创业教育实践同质化严重,政府、学校、社会之间不能形成统一协作的局面等影响大学生创业绩效,无法形成创业文化有效机制。

三、、高校创业文化优化对策

随着创业教育要由“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求职能力”转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3],作为创业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创业文化建设也必须随之优化,积极推动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

(一)增强危机观念,树立创业意识

当前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就业压力往往会促进创业意识的增强。高校可联合政府通过政策引导、观念疏导、创业训导,培养学生创业兴趣,从而唤醒学生的创业意识。

(二)发挥创业舆论作用,营造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

第一,积极宣导创业教育的真实意义。创业不仅是为了解决就业问题,而且应明确创业是人自身价值的最高体现。第二,使用典型引领效应营造创业氛围。开展校园创业之星

评选,优秀创业校友评选,选树创业典型人物。第三,积极宣传创业教育活动,营造“提倡创业、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创业文化环境[4],激发创业的可能性,使大学生乐于创业、勇于创业,凝聚创业文化精神。

(三)用制度推动创业文化发展,营造文化发展良好环境

大学创业文化建设,不仅需要办学理念的变革,更需要有相应的制度对其进行保障,需要落实到机制、体制和具体程序上来[5]。按照当代大学的制度要求,围绕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从教学组织、创业文化、创业实践、资金保障、质量监控、教师选聘等发面出台政策,从而健全创业教育制度,努力形成有利于创业教育开展的科学机制[6]。还应改革人事、学籍管理制度,允许教师在不影响教学的前提下,鼓励创业,增加实践知识。允许学生保留学籍,推迟毕业或者修满学分提前毕业来进行自主创业。还可以设立创业奖金鼓励机制,调动学生参与创业的积极热情,促使学生由被动创业变为主动创业。(四)形成创业文化体系,渗透和传承创业文化精神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今天,高校需要不断完善创业文化体系,培育以创业为重要特征的校园文化精神。在营造浓厚的校园创业氛围方面,可举办创业论坛、树立创业典型、制作创业标志、传唱创业歌曲等。在建立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

育课程体系方面,可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业教育通识课,普及基本知识;面向对创业感兴趣的学生,开设创业管理、小企业创业学、网络创业指导、新产品开发、证券投资组合分析、人力资源管理、风险投资运作等选修课,帮助他们掌握创业的专项知识;面向准备创业的学生,开设SYB、KAB等实战课程,同时通过WKB团队训练、沙盘模拟训练的方式,把知识转化为必要的创业技能。在建设高水平的创业教师队伍方面,鼓励专职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积极从社会各界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等作为兼职教师。在建立专门的创业教育教学研究机构方面,组织编写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材、经验汇编和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集。在加强创业文化的理论研究方面,加强对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归纳、培育具有本校特色的创业教育理念、措施、文化。

四、小结

文化“化人”,事半功倍。随着中国民众创业的蓬勃发展及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我们认识到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我国高校深入开展创业教育的同时,多维度探讨校园文化建设,事关创业教育成效和创业人才培养质量[7]。因此,大力培养创业文化,优化高校创业文化,使其更好地发挥导向、引领、凝聚作用,从而对学生思想行为产生持久的影响,提高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促进经济文化的建设和

发展。

参考文献:

[1]苏益南,齐鹏,朱永跃,创业型经济背景下高校创业文化培育,企业经济2011,(9).李政,李玉玲,创业型经济的构成元素与发展途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10)

[2][4]孙峰,王芳,论高校创业文化建设,景德镇高专学报,2014(4)

[3]孙崇梅,培育全民创业文化推进全民创业――以廊坊市为例,改革创新,2009

[5]娄东生,试论大学生创业文化建设,福建大学学报,2009(6)

[6]林刚,张正彦,论校园文化视阈下大学生创业文化环境及优化路径,教育探索,2012(2)

[7]翁细金,夏春雨,高校校园创业文化建设研究,中国高教研究,2011(1)。

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创业教育推进

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创业教育推进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校园文化与创新创业教育的互相影响,对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相互促进的作用。为此,总结了目前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发展与创新创业教育推进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创新创业体系重构的角度探讨了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创业教育互补与推进的重要作用。 标签: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创新创业 doi:10.19311/https://www.wendangku.net/doc/6b10322225.html,ki.16723198.2017.01.071 1前言 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标志着创新创业教育上升为国家战略扎实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中高级技能人才。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与人才培养趋向多样化和综合化发展。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都将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和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多样化成长渠道列为重要发展方向。这表明国家对高等教育院校培养人才提出了综合素质和创新发展的高要求。 校园文化是校园内的一种群体文化,这种群体性文化以校园为中心,通过学生、教师间的相互参与而形成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的统一。在校园文化的发展中,学生是发展的主体,教师作为重要的参与者引导校园文化的发展。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积累,精心培育的过程。优秀的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及人才的培养体系的发展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2创新创业校园文化及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性,这样一个群体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共同的意识形态和共同的多元化视角。大学生的校园文化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兴趣爱好型、非盈利性公益服务型和创新创业型。本文主要探讨创新创业型群体所形成的校园文化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推动作用。 近几年来,一方面,随着高等院校的扩招,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极大的提升的影响,创新创业在各高校发展的如火如荼。对于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发展对创新创业教育引导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创业初期企业文化

创业初期企业文化 01创业伊始,你是如何做企业文化建设的? 我曾向一些CEO们提出这个问题,得到的是不屑的眼神和如下的答案: “企业文化可以激励人、凝聚人、指导人,在内部我们非常强调扁平、自由、平等的文化,这不就是么?" "我花了高薪聘请了政委、BP就是为了加强文化建设,这不就是么?“ ”我花了很多精力梳理的文化,并把它挂在墙上,放在心里,开会培训以核心价值观开头,以核心价值观结尾,这不就是么?“ ”我以身作则,跟手下兄弟们同甘共苦,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这不就是么?“ ”创业初期,产品、运营是王道,文化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关注的,现在没必要重视“ 02创业公司文化建设的必要性,表现在哪里? 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在不同企业间参与建设维护企业文化,对此我稍作总结: 成功企业,在创业伊始就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 30年前,刚上任的海尔厂长张瑞敏挥舞手中的铁锤,砸向自己生产的劣质冰箱,不正是在建立追求卓越的文化吗? 十几年前,当阿里巴巴还在居民楼里,马云不就对着手下十八罗汉的滔滔不绝的发表企业愿景价值观时么? 几年前,随着小米异军突起,其在后来被众多创业者竞相推崇的的”平等“”扁平“”用户导向“,这不是企业文化么?

这样的案例细数起来,更是不胜枚举,他们也都在告诉后来的CEO们一个道理,那些优秀的企业都是从一开始就注重企业文化建设的。 文化建设对创业公司从战略选择到执行落地,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其实在创业之初,文化的基因就已存在,基因、行业、创始人风格等诸多不同,让各自的企业文化都呈现着独一无二的面貌,就如CEO在做战略选择,决定作什么不做什么,通过什么方式做等问题时,文化就是决定那些选择背后的隐性因素。 同时,企业文化的建设也引导着团队成员的价值观、战斗力、行为,创业团队的发展历程都是在找到行业痛点后,迅速完成的产品的原型打磨,在借助资本力量打开市场,期间人员增长、业务难度增加等都会带来的文化稀释,而且这些往往都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CEO很难再像过去通过个人以身作则影响团队的每个人,这时文化将成为决定战略能否有效执行的重要因素,那些半途夭折的创业案例不也比比皆是么,就如凡客的昙花一现 文化建设与经营业绩有着极为重要的联系,这往往会被很多CEO 所忽视。 文化建设的好坏,我一般会从三个层次即“外显层”“行为层”“业绩层”去做判断 今天任何企业在招聘时都在说类似于“老板好”“美女多”“零食无限供应”的话,这些在我看来就和那些挂在墙上的语录一样,属于文化的一种,只不过这只能是文化的表层,并不能算是文化的核心,可怕的是,有些CEO把这种表层的东西当成了文化的本质。 今天我们有很多类似阿里铁军的团队,他们的行为、行事风格是明显带有自己的企业文化烙印,诸如此类的案例不胜枚举,这就是文化在”行为层“所带来的意义。 文化对于经营业绩的推动,这是才是更大意义上的价值体现,很多CEO认为文化是虚的东西,怎么能对经营产生影响呢?需要说明的

【马蔚华 企业文化是创新的源泉】大学生创新创业点子300

【马蔚华企业文化是创新的源泉】大学生创新创业点子 300 马蔚华:企业文化是创新的源泉中国银行业竞争格局产生变化,特别是四大国有银行陆续上市后,银行业竞争面对境外先进银行,国内上市资本等等几重压力;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管理决定发展。未来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管理的竞争。相比境外先进银行,中资银行最大的差距也在于管理,而不是产品和服务。 以下为马蔚华观点:三步两转布局正在起作用两次转型是招行在经营模式上寻求创新的外在体现。招行能取得今天的竞争优势,概括来讲,原因在于“三步两转”(业务网络化、资本市场化、发展国际化的“三步走”战略及两次战略转型)的发展战略、有效的管理和有利于创新的文化。 先说战略。我相信这么一句话:“不知未来者无以评判当下,不知世界者无以理解中国,不知宏观者无以处理微观。”在日趋扁平化的世界中,企业要拥有持续的竞争优势,必须要具备战略意识,在战略层面上比别人早看三五年。在招行,我们一直强调要“早一点、快一点、好一点”,“三步走”战略正是这种追求的体现。

譬如业务网络化。历史上每一次信息技术革命,都给银行业带来了变革——“乔家大院”时期,靠马车,后来有了电报、电话,再后来便是互联网。相比老牌大行,招行物理网点少,市场占有率低,正是互联网给了我们缩减这种差距的良机。我们抓住了这个机遇,先是在全国最早实现通存通兑,接着又推出了基于客户号管理的一卡通。从存折到一卡通,这被业界称为中国私人零售银行发展的一块里程碑。再后来是1999年最早推出一网通。 物理网点少和网上业务发达的特点,还为招行带来了“意外收获”,就是客户相对高端。我们的客户主要是三类人:大学生、城市白领和有钱人。我们的第一单网上银行业务,就是北大学生在情人节那天用来买玫瑰花的。 资本市场化主要指招行近年来在资本市场上进行的数次较大规模的融资活动,目的是为解决困扰长远发展的资本问题:包括xx年发A股,xx年发65亿元可转债,xx年发H股,xx年发300亿元次级债,以及今年3月的A H配股融资。这几次“摸着石头过河”,其意义不只是优化了资产质量,更重要的是完善了治理结构,提升了管理水平,增强了和市场、投资者打交道的能力。 至于发展国际化,更是招行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步骤。xx年,招行在内地股份制银行中率先设立了香港分行,正式开始了国际化发展

大学生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基地

大学生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基地 一前言: 当今大学生就业创业已成为整体经济社会的重点难题,其原因 主要为两点,第一就是毕业大学生人数庞大,同时与社会待业人士、下岗职工以及二次就业人士有着十分激烈的工作岗位竞争;第二就是大学生所学专业不能很好的和实际的公司企业用人政策相吻合。从而导致大学生创业就业困难。而我们的大学生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基地在通过有效培训与指导毕业大学生与社会待业人群之后,能有效的帮扶他们进行就业与创业,从而在创意孵化基地形成良好的就业创业帮扶循环。 二业态概述: 文化创意: 文化创意产业,顾名思义,为结合了文化及创意的产业。而对“文化”一词有诸多不同的定义。“文化”一词,广义来说,泛指在一个社会中共同生活的人们,拥有相近的生活习惯、风俗民情,以及信仰等;狭义的来说,即是指“艺术”,是一种经由人们创造出来新型态的产物。不论就狭义或广义的文化而言,“文化创意”即是在既有存在的文化中,加入每个国家、族群、个人等创意,赋予文化新的风貌与价值。 文化产业指:“一个经济活动群组?开拓和利用创意、技术及知识产权以牛产并分配具有社会及文化意义的产品与服务,更可望

创意产业包括十一个行业类别:广告、建筑、艺术、与工艺品、设计、数码娱乐、电影与录像、音乐、表演艺术、出版与印刷、及电视与电台。 承诺:“加快推动文化及创意产业,是我们的重要工作之一。我们会尽快设立文化及创意产业咨询架构,广纳产业界、文化界,以及相关范畴的外地翘楚,共同参与。我们将与大家一起,探讨中国文化与创意产业的发展远景、路向和组织架构,研究全面发挥优势,整合资源,重点推进”。 大学生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基地: 大学生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基地是致力于通过对大学生进行与现今社会多样文化艺术产业对口的集管理理论、专业技能培训、就业指导与推荐、创业指导与帮扶的多元化、系统化、专业化的培训机构,同时也是一个专业的大学生就业创业专业展示交流平台。 通过在本机构进行培训与指导帮扶,并顺利通过考核的大学生, 我们将针对学员本身的个性特点,对其进行专业的就业指导推荐与创业指导帮扶。从而达到在本大学生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基地内的有效就业与创业循环,发掘与扩大大学生的就业与创业潜能,形成良性的大学生文化创意产业就业与创业的优质人才与产业循环。最终达到解决绝大部分本

创业企业如何进行企业的文化建设

创业企业如何进行企业的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随着企业最初的创立而产生的,企业自产生之日起就同时有企业文化的存在,只是看创业者是否善于创立、治理企业文化。我们明白,企业初建,万事皆新。专门是新班子、新职员来自五湖四海,每个人都带着各自过去的经历和原单位的文化。这一时期,是多种文化交融和碰撞最为猛烈的时期。假如没有主导性的企业文化对各自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规范,企业就难以形成统一意志、统一规范和统一行动。因此,企业初建时期,就必须把企业文化建设与厂房、设备等硬件建设置于同等重要地位进行综合统筹。同时也应看到,企业初建时期也是企业文化建设成本最低的时机,这是因为初建时期的企业文化没有定型,尚处在发育时期,没有变革的阻力,一张白纸能够勾画最美的图画。台湾宏基电脑董事长施振荣认为,企业文化不是一次运动,用两三年时刻就能够达到。最好是从企业小的时候就开始着手企业文化的建设,因为大了一后,再去建设企业文化就比较困难了。看来初创企业一开始就将企业文化写入日程,将对以后的企业进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国内的一些新建企业,创业伊始,在治理上就抓两件事:一抓国际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二抓企业形象建设,并通过这两项工作带动企业的全面治理工作,这种体会专门值得借鉴。娃哈哈公司创始人宗庆后总经理从创业之初就十分重视精神面貌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18年来始终不懈地着意培养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在经济快速进展的丰沃土壤中,娃哈哈“家”文化经历了起源、进展和逐步完善的历史进程,最终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家”文化系统。 关于刚成立不久的企业,不像进展起来的企业,企业体会理念、价值观等在创业者的心目中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雏形,并没有形成,谈不到加以确立和推广,更谈不到加以凝视和重塑。初创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与成长进展起来的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将有本质的区别。进行系统的企业文化建设,除了要花费大量时刻和精力来塑造明确的理念体系外,还需要系统地对制度、行为和物质层面进行规划,同时要专门组织培训、研讨等活动进行文化导入和重塑,这些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关于初创企业,没有必要进行大规模的文化重塑和建设工作。但也并不是说不进行企业文化的创立和建设,那个时期是文化形成的关键时期,必须找准核心理念,为企业长期进展奠定思想基础。关于初创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掀开企业文化的面纱 国际专门多的知名公司的品牌无不来自其背后具有辐射性企业文化的支持,如可口可乐的美国文化、劳斯莱斯的贵族文化、万宝路的牛仔文化、白兰地的田园文化、当劳的温情文化等等。因此,创企业确实是创文化,企业是否真正创立和进展成功,确实是看是否打造了强势

校园文化建设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促进作用

价值工程 0引言 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和发展的社会转型时期,在传统价值与市场伦理、民族道德与外来观念同时作用下,大学生个体处于多元价值之中,社会公德意识淡薄、追求 实用主义、 理想追求荒芜、传统美德弱化等并不鲜见,导致人文关怀在学生群体中贬值,其创新与批判精神失去了价值归依,令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任重而道远。 1大学生创业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作为继承和弘扬有中国优秀文化的主阵地,现代大学对于我国社会的主流文化、先进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有着重要的功能与地位。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子系统,既吸收着社会文化的精髓,同时又是推动社会文化前进与发展的重要“内核”和杠杆。 大学校园文化是“以大学为载体,由特殊的社会群体——— ‘大学人’在对知识进行传承、整理、交流与创新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与大众文化或其他社会文化既相互联系又互相区别的文化系统,是大学长期以来所积累的精神 成果的总和,具有先导性、创新性的特点。”[1] 而“大学精神”则是其最高表现。所谓大学精神是指一所大学在长期教育实践中所拥有的最富典型意义的稳定的心理定势和精神 状态,是该大学感召力、 凝聚力、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体现,是学校办学历史的文化积淀与价值追求,是“能激发师生积极性,增强学校活力的群体意志”,“是大学赖以生存的 支柱和精神动力” ,“从本质上讲,它是学校办学理念、育人方针、学术追求、管理模式的哲学抽象。”[2] 大学精神的形成,同学校的独特历史、地理环境、文化特色密切相关,它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较强的融合性和渗透性。校园文化既体现了高校未来发展的价值取向,又充分发挥其内在凝聚力和对外吸引力,并能有效促进教学育人、科 学研究、 服务社会这三大基本职能的完成,故高品位的校园文化,能提升学校的品位和声誉;高层次的校园文化,能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办什么样的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这是办好大学的根本性问题。儒家经典《大学》中的“大学”概念包含了四种意义:成人终生教育、“大人”教育、大学校、大 学问。其根本则指向“大学问”,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通过教育发扬人性中本来的善,培养健全的人格(“明明德”);通过教育达到修己立人,推己及人,化民成俗,以改良社会风气(“新民”);通过教育使整个社会达到古之谓“至善”的理想境界,也即教育的终极 目标( “止于至善”)。创业教育的目标,就是以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内在要 —————————————————————— —基金项目:本文为云南民族大学青年基金科研项目(11QN13)的 研究成果之一。作者简介:聂丽君(1978-),女,云南昆明人,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 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公共事业管理。 论校园文化建设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促进作用 On the Role of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聂丽君NIE Li-jun (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昆明650031) (School of Management ,Yunnan University of Nationalities ,Kunming 650031,China ) 摘要: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是高校教育的一个热点,文章着重从育人环境入手,将大学生创业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联系,分析了 两者关系,指出创业教育的旨归和大学精神、 大学育人目标相一致,提出通过国家利益至上价值观的传导、大学精神的弘扬、大学核心理念的坚守来淳化师生道德和保证创业教育品质。 Abstract:College Students'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s a hot spot of higher education.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educational environment,the university students'innovative undertaking education and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phase,analyzes both relationship,and points out that the enterprise aim of education and university spirit,university education goals,presented by the national interest as the highest value of conduction,university spirit,the core concept of university students'moral and to come to ensure the education quality. 关键词:创业教育;大学生;校园文化;促进Key words:enterprise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 ;campus culture ;promotion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3-0260-02 进入大一时就应该开始,并且随着年级不同,指导内容的 侧重点有所变化。所以,职业指导的长期化、微观化、具体化、专业化是心理学专业,也是其他专业大学生职业指导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竟乾.论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必要性及具体措施[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业教育版),2006,2. [2]张福珍.论职业指导元的素质要求与培养途径[J].天津职业 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9. [3]关勇.论大学生全程就业指导体系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05,(10):30-31. [4]胡剑锋主编.大学生职业指导(提高篇)[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7. [5]闫继臣.高职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必须适应学生的就业需求[J].教育与职业,2006,(5). [6]冯羽.我国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方式的转变-浅议职业生涯规划在高校中的实施与应用[J].现代教育科学,2004,(11). ·260·

创新创业范文

点燃激情孵化创意新乡学院第二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天饰-----节日饰品专营店》 项目创业计划书 项目名称天饰—节日饰品专营店项目负责人徐娟 推荐单位(盖章) 通讯地址新乡学院物理系 填表日期 2010年05月04日

摘要 节日饰品销售市场的混乱无序给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因为该类商品经营者的经营意识、经营理念、经营方式的滞后,导致了该产业应有的产业地位的降级和丢失,另外市场竞争的无序更导致了部分销售商随意定价、商品价格严重偏离产品实际价格现状,使得消费者的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基于产业发展的需求和消费群体的渴望,我们创业团队具有开创性策划研开发了“天饰——节日饰品专卖店”这一创业项目。 我们所经营的商品为新颖、时尚的节日饰品及晚会装饰品、手工制品等,随后将引进新的技术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战线。现阶段的目标客户为新乡学院在校大学生,随后会逐渐扩张到周边各高校:新乡医学院、河南师范大学等,最后将覆盖各大城市形成连锁店网。随着生源的不断增加,消费水平的不断增加,我们的市场容量将会超乎想象,利润空间也将不可估量! 综合各方面的有效开支,我们的一期投资预计为3万元,后续投资分别从月营业额中支出,每月预计各项开支在4千元。 我们的经营策略是:以专营店为主阵地,兼取流动经营,在有重大节日和重要比赛的时候采取大范围的促销活动,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以此来进入并占领市场。 在平常的月份里实现销售额1万元,在有重大节日和活动的月份里实现1.3万元的目标销售。年盈利额保证在4万元以上。 我们实行团队管理模式,负责人监管所有团队成员使财务、市场开发、采购各成员切实完成自己的任务,并监督经营计划的制定和完成情况。 在保证资流量的同时控制好各种商品的损益情况,以增大销售量的方式来增加销售额,保证商店在正营利的情况下运作。利润的分配完全按照计划中的的利润分配政策执行。 该项目的投资者为项目团队的内部成员,投资小、风险小、利润空间大,市场内的主要竞争对手为小商店、杂货店、小型精品店以及流动商贩,但这些竞争者对我们的竞争构不成真正的威胁。 因为有竞争才有压力,因为有压力才有前进的动力。我们将以真诚微笑的服务一如既往,与时俱进赢得天饰的辉惶灿烂!

以文化建设引领高校构建创新创业教育长效机制

以文化建设引领高校构建创新创业教育长效机制 发表时间:2014-11-27T14:45:38.983Z 来源:《价值工程》2014年第9月上旬供稿作者:王江曼 [导读] 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客观要求,是高等教育接轨国际的必然趋势。 Building Long-term and Effective Mechanism of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Guided by Culture Construction: Taking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王江曼WANG Jiang-man(南京工业大学,南京211816)(Nanjing Tech University,Nanjing 211816,China) 摘要院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客观要求,是高等教育接轨国际的必然趋势,是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以文化建设为引擎,构建长效机制是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有效举措。本文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全面介绍学校在创新创业文化建设方面的现状及成效,以期为更多高校提供有益的决策参考。 Abstract: Carrying out the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is the objective requirement of the reform and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higher education to be in line with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and also is theimportant way of higher education to serve the society. Building the long-term mechanism by culture construction is an effective measure to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his paper takes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andintroduc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ship culture construction, so as to offer useful decisionmakingreference to more universities. 关键词院文化建设;创新创业教育;长效机制Key words: culture construction;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long-term and effective mechanism中图分类号院G647 文献标识码院A 文章编号院1006-4311(2014)25-0275-02 0 引言 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客观要求,是高等教育接轨国际的必然趋势,是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如何构建创新创业教育长效机制,对大学生开展持续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高校乃至全社会热切关注的焦点问题。南京工业大学作为跻身全国首批14 所“2011 计划”的高校之一,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文化建设,通过构筑创新创业文化体系,以文化建设为引擎,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本文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全面介绍学校在创新创业文化建设方面的现状及成效,以期为更多高校提供有益的决策参考。 1 创新创业文化的概念内涵创新创业文化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在高校中,创新创业文化作为一种具有强烈辐射力和带动性的教育力量,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会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对于创新创业文化的概念内涵,学术界尚未形成明确统一的表述,结合相关学者的解读以及南京工业大学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高校创新创业文化可以理解为:高校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传授创新创业知识,提高创新创业能力,打造文化特色品牌,加强创新创业宣传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全校师生普遍认可的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理念、政策制度、心理状态以及行为方式综合形成的文化氛围。 2 创新创业文化的价值向度美国著名经济管理学家德鲁克曾经指出:“今天真正占主导地位的资源以及绝对具有决定意义的生产要素,既不是资本,也不是土地和劳动,而是文化。”[2]创新创业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大学生具有价值导向、目标激励、力量凝聚、情操陶冶、心理调节、行为规范、氛围支持等功能[3],是意义重大的隐性教育资源。 2.1 引导激励价值创新创业文化通过培育校园精神、渲染文化氛围,将内涵式的价值观念植入大学生思想,引导其认同社会主流价值观,将个人的理想追求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结合起来,自觉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同时,创新创业文化凝聚广大师生共同的诉求信念,集体的感召和带动会对学生个体产生强烈的激励效应,促使其主动将创新创业纳入职业生涯规划,将创新创业作为实现自身社会价值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2 调节塑造价值创新创业文化通过深刻持久的影响,有效激发大学生内在良好的心理品质,帮助大学生培养积极的情感体验,提高外界适应能力,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实现自我发展,服务国家社会。创新创业文化渲染的宽容失败挫折,鼓励迎难而上的氛围促使大学生提升自我效能感,获得环境支持,塑造良好的心理状态面对挑战,为创新创业做好充分准备。 2.3 资源整合价值一方面,创新创业文化促进校内外资源的有机整合。在浓厚的创新创业文化推动下,府校合作、校企合作力度加强,通过整合产学研用方面的优质资源,构建高效联动的创新创业教育网络。另一方面,创新创业文化带动校内资源的协作融合。创新创业文化能够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渗透进师生的情感需求之中,促进包括校风、学风在内的多种隐性教育资源共同发挥文化育人功能。 3 创新创业文化的构建路径 3.1 培养创新创业意识,确立文化基本点培养创新创业意识的主要途径包括组织开展活动、竞赛以及发挥学生社团的引导作用。南京工业大学通过邀请国际知名教授、学者来校举办讲座报告,帮助大学生拓宽视野,振奋精神,激发创新创业思维。开展包括“创新创业系列”在内的“南工大学生必读经典书目”推荐和创新创业主题读书座谈会等活动,以阅读、分享、交流为途径,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创新创业信念。积极组织指导学生参加省市级、国家级创新创业竞赛,曾问鼎挑战杯系列竞赛最高奖项,并在校内广泛开展多彩多样的竞赛活动,参与人数逐年增加,营造出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学校学生创意创业中心下属12 个校级学生社团,大部分学院设有院级创新创业学生社团。其中,校精英创业协会连续五年获得“十佳学生社团”称号,并在2012 年由共青团江苏省委员会举办的首届“江苏省百强社团”评选活动获得“江苏省百强社团”称号。 创业社团百花齐放,社团活动精彩纷呈,丰富了大学生的校园生活,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3.2 传授创新创业知识,瞄准文化着力点掌握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是大学生加强理性认识,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创新创业的重要保障。打造多层次、多元化、多维度的课程体系是确保大学生全面有效地获取创新创业知识的有力措施。南京工业大学积极整合课程资源,全面打造以必修课为主、通识教育选修课为辅、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为补充的创新创业教育第一课堂。在进行普惠式教育的基础上,学校选拔有明确创业意愿的学生参加精英式培养,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技能培训,提升创业能力。截至目前,学校已举办三期16个“创办你的企业”(SYB)学员班,共有近500 名学员参与培训,并且出现了真正走上创业之路的学员。学校还建设了创业网络实验室、创业沙盘实验室一系列模拟创业的专用场所,以企业运营管理模拟系统为载体举办BOSS 大赛,以《创业者沙盘》、《供应链》沙盘为载体举办ERP(企业资源计划)大赛。 通过采取体验式的互动方式,让学生体验企业管理流程和创业过程,提升创新创业的素质与能力,保障创业项目正式进入市场化运作的成功率。目前,校内模拟创业实验室可以同时容纳近百人进行学习锻炼,为大学生深入理解创业知识,加强创业模拟训练提供了丰富的

高校创业文化的培育对策

一、创业文化的由来 “创业文化是关于创业意识形态、知识体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精神风貌、文化氛围和制度体系,是在创业活动的过程中,人们普遍表现出来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基本态度、行为方式。”创业文化最初来源于以斯坦福大学为辐射源的硅谷创业文化,最突出的文化特征是勇于创业、鼓励冒险、宽容失败。主要表现为只要你有创业的意识、有创业的勇气,不论你从事哪一方面的创新都是可取的,即使其前景不是光明的,即使其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和缺陷,这都不意味着彻底的失败,相反,失败意味着你获得了更多的经验。硅谷文化表现出来的最直接、最深刻的意义为只要你有创业的能力、你有创业的梦想和抱负,都可以在这里施展,不用惧怕失败,而且只要你成功了,任何有前途的技术都会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生产过程中,转换为现实的生产力。 创业文化来源于美国硅谷这样的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但并不局限于高新技术产业活动,其体现的创新精神、创新勇气、创新心态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并得以坚持和发展。在我国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创业文化建设为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创业教育因此得到越来越多高校的重视,高校创业文化得以建设。由创业文化概念可以引申出高校创业文化的内涵:高校创业文化是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指导大学生从事创业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点、行为方式以及学校管理方式。高校创业文化建设有利于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良好创业心理品质的建立、创业能力的提高,最终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行为的形成。 二、影响高校创业文化的因素分析 1.高校创业教育的观念和创业教育的系统性。高校是大学生成人成才,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要场所,高校设置的各种课程、举办的各项活动,以及表现和传递的文化精神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高校对创业教育的态度及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大学生对创业这种实践活动的认知。高校重视创业教育,不仅会给大学生提供全面的创业知识,创造创业条件,而且能够真正帮助大学生进行创业体验,这无疑对大 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创业能力的提高具有重大影响。当今许多高校缺少鼓励大学生积极进行创造的价值导向,认为大学生没有资金、人脉、经验,成功创业是难以实现的目标,所以没必要进行创业教育,这种落后的创业教育观念严重影响了高校创业文化建设。部分高校已经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并积极承担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时代责任,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有条理、合理的创业教育。但总体来说,我国高校目前还没有建立较为完善和成熟的创业教育模式,大多数高校的创业教育并不能真正引领大学生树立全面、正确的创业观。 2.校园创业文化的氛围。校园文化氛围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影响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随着改革开放以及大学生独立意识的提高,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进行小规模创业、参与经济活动的现象并不鲜见。许多大学生利用闲暇时间在学校广场摆售一些闲置书籍、物品或者较为新颖的小产品,有的大学生甚至作为某一学习培训机构或者报纸杂志的校园代理在校园内招生、推销,这就形成了校园创业的文化氛围。高校对这些自主经营、自主尝试的态度直接决定了大学生对创业的认知。如果高校积极肯定这些行为,甚至通过举办一些创业竞赛活动来激发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和制度保证,就能促进良好的校园创业氛围的形成,为高校创业文化建设提供良好的条件。相反,如果高校对这种行为予以制止和管制,会直接打击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积极性,这既不利于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也不利于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高。 3.大学生自身的创业意识与创业素养。高校创业文化是基于高校创业实践基础上的,毫无疑问其最主要的实践主体应该是大学生,因此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素养对于高校创业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创业意识是大学生进行创业的第一步,大学生有了要创业的意识、主观需要,才会努力实践;如果没有创业意识,高校创业文化建设也就无从说起。同时,在具有创业意识的基础上,大学生还要具备一定的创业素养,才能将创业活动进行下去。所谓创业素养就是指大学生所具备的进行创业的创新精神、创业技能、良好心理素质、团结合作与乐于奉献精神 [摘要]创业文化由来已久,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就业压力的增加,创业教育受到越来越多高校的重视。但受多种因素影响,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文化建设还不完备。因此,必须通过营造良好校园创业文化氛围、建立系统的创业教育模式、搭建创业平台等对策,加强对高校创业文化的培育。 [关键词]高校创业文化 培育对策 [作者简介]于雪丽(1964-),女,黑龙江讷河人,齐齐哈尔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王永明(1972-),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齐齐哈尔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等学校创业文化建设与传承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2522342)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5-0096-01 高校创业文化的培育对策研究 于雪丽王永明

创业文化

创业文化 编辑 创业文化是指与创业有关的社会意识形态、文化氛围,其中包括人们在追求财富、创造价值、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和心理意识, 主导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目录 1简介 2理论介绍 3主要内容 4四大理念 1. 4.1 核心理论 2. 4.2 创业观念 3. 4.3 长效机制 4. 4.4 社会保障 5文化培育 1简介 “创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创业”,不再局限于企业创业,而是指所有法人和自然人自主进行生产经营、组织管理、发挥潜能、整合资源、创办事业、创造财富、谋求发展、成就事业、满足需要、贡献社会、实现价值追求的实践和过程。其本质是一种以创造价值、成就事业为目的的自主、创新的实践。“文化”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在“耕耘”、“化育”物质财富、精神财富中创造的,是人类交往中“教化”形成的,被体现在“人工制品”中,被体现在传统意识中,包括衍生的和新生的观念。 由此可见,创业文化是一个系统的社会文化工程,具有非常深刻的社会、经济、文化意义,它并不单单指的是文化,而是与经济直接挂钩的,具有可认知性的,体现着知、情、意相统一的文化精神。其基本内涵主要包括开拓、冒险和创新,即鼓励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具有开拓向上的勇气和激情,直面和容许失败,拥有和弘扬团队精神,注重学习培训,把知识经济时代的科学精神与创业精神相融合,通过知识和创业价值的发掘来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经济的腾飞。

2理论介绍 创业文化植根于一个商业性生态系统,它们深深地立足于地方乃至整个社会。它们体现地方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更推动地方和社会的发展。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创业文化的提出,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性产物,创业文化体现着社会历史发展观基本问题的撞击和融合。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即人类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和社会意识即人类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包括社会心理、道德、宗教、政治思想、法律、艺术、科学和哲学等基本要素?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认识和解决社会历史问题的出发点,是社会理论的基石。虽然社会意识的产生及其内容是以社会存在作为自己的物质基础,并且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但是社会意识一经产生,又具有巨大的相对独立性,即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对经济政治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进步的思想意识对社会发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反动腐朽的思想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消极阻碍的作用。 认识社会历史的发展,不能不探究这个社会理论的基石;理解创业文化这个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性产物,我们更不能不挖掘其存在的社会理论基础。感悟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更能说明创业文化这个系统性社会工程,并不单单指的是经济或文化,而是经济及其文化二者的“相濡以沫”,在经济创业中发掘价值观文化,以价值观文化牵引创业、经济的腾飞。 著名企业管理理论家杨先举教授在谈到“企业文化”的构造时,从结构方面作三个层次的认知分析,即内层文化,幔层文化与表层文化。同样,我们对创业文化也可以作如是理解,将创业文化看成是由价值观、组织制度与标志品牌三个部分组成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统一体。标志品牌文化是价值观部分的溢露,既受制于价值观部分,也受制于组织制度部分;同时,标志品牌部分和组织制度部分对价值观部分也起反作用。因而,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候又会通过抓具体事物去做好各方面工作,即由表及里,依次抓起。 价值观部分是内隐的、处于深层状态的文化,是创业文化中的内核。我们之所以说,“创业文化”具有威力,能“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老子》第十四章),指的就是价值观这部分内容。有理想才能有激情,有了激情就有了不竭的动力,拥有共同的价值、理念、信仰才能表明创业文化的群体拥有与共同的创业导向,才能形成具有强大凝聚力的团体,才能迸发出巨大的能量。华西村——这个组建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我国当代新农村建设的典范,早在1995年就名列中国乡镇企业最大经营规模的第三名和最高利税总额的第一名,村里没有一个暴发户,也没有一个贫困户,就是得益于华西干部奉行“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处事公正、淡泊名利、乐于奉献”。华西企业奉行“精益求精、开拓创新、追求信誉、服务第一”的“华西精神”。 组织制度部分,处于创业文化的第二层次,即幔层文化。它发端于创业文化的深层。这一层次的文化,也起着教化人的作用,通过它协调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从而使创业文化的价值观部分得以贯彻和实现。华西村之所以能成为今天的明星村,也是与村里始终保持着一套班子、几块牌子的组织机构的作用分不开的。平时,注重发挥村、支“两委”的

高校转型背景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研究

高校转型背景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研究本文分别从创业型高校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以及转型背景下创业型高校创新创业存在的问题和策略三方面进行了阐述。 标签:创业型高校;新方向;创新创业 1 转型背景下创业型高校创新创业存在的问题 1.1 目标定位问题 目前很多地方高校对创业教育的认识理解不到位。有的高校即使开设了相关创业教育的课程,也基本上以选修课程为主,内容主要是教会学生如何办企业、如何推销产品,而对创业的意志培养、政策制度解读等内容不重视。换言之,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高校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内容都是致力于要教会学生创业的“知识”与“技巧”甚至于创业的“成功模式”,创业教育的功利性追求色彩浓厚。这些对于创业教育的表面认识和错误认识,使得多数地方高校僅仅停留在开设课程、传授技能这一基本层面,没有从人才培养的高度去认识。创业教育实质上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促使大学生成长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1.2 组织管理问题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通过规范的管理和有效的组织体系来确保创业教育的理念、方案落到实处。而现实是,地方高校拥有的社会资源较为有限,难以在政府、银行等多部门之间发挥协调作用,最终造成地方高校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无法开展。从学校内部看,地方高校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管理混乱的问题。许多地方高校创业教育没有一个牵头部门统一组织、统一协调。如有的学校创业教育的选修课由教务处开设,创业教育的通识必修课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管部门开设,创业教育的讲座由就业部门开展,相关的学科竞赛由教务处牵头,相关的社团活动和“挑战杯”竞赛由团委牵头。多部门合作本是开展好创业教育的必要条件,但如果没有一个部门主要牵头,容易形成各自为阵、互不通气的混乱局面。 1.3 师资力量问题 过硬的师资队伍是创业教育成功开展的基本条件。创业教育涉及到众多的不同学科,内容丰富、政治策性强、实践性强,对师资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需要教学者既具备创业理论知识又具有创业实战经验,这样的教学才不枯燥,对学生才会有吸引力和启发意义。许多地方高校的“转型”还刚刚起步,一些学校口号喊得高、实际推动慢,尤其是在既具有理论功底又拥有企业管理或生产实践经历的“双师型教师”培养上还缺乏有效机制。所以,许多高校尤其是条件相对落后的一些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把创业教育课程完全交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老师或就业中心工作人员来完成。这些教师基本上从校门到校门,绝

创新创业教学大纲

《创新创业训练》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4]22号)等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成功素质教育”理念提出的“学业成功、就业成功、创业成功、事业成功”要求,我们院将开设《创新创业训练》课程。根据学院现有的教学资源,将“创新创业训练”课程设置为“课堂(必修)+线上自由学习(选修)”,旨在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让学生不断增强自身就业竞争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成为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 《创新创业训练》课程,通过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学习创新创业知识,锻炼创新创业能力和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达到以下目标: 1、使学生掌握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认知创新、创业的基本内涵和创新、创业活动的特殊性,掌握创新、创新素质、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实践的基本知识与要求,辨证地认识和分析创业者、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创业计划和创业项目。

2、使学生具备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掌握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的训练方法以及创新计划的撰写方法,提高创新水平。掌握创业资源整合与创业计划撰写的方法,熟悉新企业的开办流程与管理,提高创办和管理企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使学生树立创新精神和科学创业观。指导学生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就业竞争能力、立业创业能力,突出创新能力的应用。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正确理解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自觉遵循创业规律,积极投身创业实践。 二、教学目的 《创新创业训练》包括理论课和实践课两部分,共安排共28(4,24)个学时。遵循先理论后实践、重实践的原则,结合本课程线上线下结合教学模式,课程分为十一个专题,每个专题由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搭配组合,通过理论与实践互相促进,让学生达到最优学习效果。 理论课:理论课程安排4个学时(课堂4学时,线上24),采用专题???讲授法,既可独立成讲,也可组合成讲。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创新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懂得学习创新案例以及创新基础知识的重要意义,掌握培养和提高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常用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倡导模块化、项目化和参与式教学,强化案例分析、小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