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政治经济学现代化的四个学术方向_程恩富pdf

政治经济学现代化的四个学术方向_程恩富pdf

政治经济学现代化的四个学术方向_程恩富pdf
政治经济学现代化的四个学术方向_程恩富pdf

政治经济学(程恩富)期末复习重点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生产关系。 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四个环节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2.货币的本质是什么? 答: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 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它由货币本质决定,又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货币具有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3.<论述>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 答: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 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实行等价交换。 表现形式:商品交换以货币为媒介,商品的价值通过商品的价格表现出来。受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会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的主要作用有三个方面:第一,自发调节资源配置;第二,自发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管理,促进生产力发展;第三,会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4.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如何? 答:商品的价值量是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数量。 在单位时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与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5.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如何? 答: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使用价值是指物的有用性。 价值是使用价值的内容,使用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6.<论述>如何理解政治经济学原理的任务是掌握客观经济规律? 答:生产关系的运动规律即是经济规律。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了社会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 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第二,任何经济规律都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或改造它,也不能随意地创造或制定它。 掌握客观经济规律,可以理解各种复杂社会现象,了解人类发展规律。 7.资本流通总公式是什么?总公式的矛盾是什么?怎么解决矛盾? 答:资本流通总公式:G—W—G′。概括了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运动的共同特点。 总公式的矛盾: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商品交换应遵循等价交换原则,而资本流通的结果却产生了价值增值。 资本流通总公式既等价又增殖的原因:资本家卖到特殊商品劳动力,它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是价值。这样总公式的矛盾就就解决了

程恩富《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习题集》(第16章 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

程恩富《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习题集》第十六章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国际分工 【答案】国际分工: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和国际生产专业化。 2.国际贸易 【答案】国际贸易:世界各国(地区)之间的商品、劳务和技术的交流活动。 3.世界市场 【答案】世界市场:国际间商品交换的领域,是同国际分工相联系的各国间商品流通的总和。 4.汇率 【答案】汇率:一国货币折算成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或者,用一国货币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简言之,汇率就是两种货币之间的比价。 5.关税 【答案】关税:进口或出口的商品货物和物品通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设置的海关向本国进口商或出口商课征的一种税收。 二、判断题 1.当今国际分工体系是建立在平等、协商基础之上的。() 【答案】×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中国别地位发展趋于不平衡。() 【答案】√ 3.国际金本位制是一种以美元为中心,以黄金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制度。() 【答案】× 4.牙买加体系是一种严格、稳定的国际货币制度。() 【答案】× 5.如果一定数量的外国货币比以前换得较少的本国货币,则说明本国货币的币值在下

降,称为外汇汇率下降。() 【答案】× 6.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贸易主要在发达国家之间进行,主要是物品,尤其是制成品的贸易。() 【答案】√ 7.当一国政府征收关税时,可以增加本国从国际贸易中得到的好处。() 【答案】× 8.对物品增收关税提高了物品的价格,因此会减少交易量。() 【答案】√ 9.各国之所以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是因为从国际贸易中得益的人数少于从中受损的人数。() 【答案】× 10.在汇率的直接标价法下,如果一定数量的外国货币换得了比以前较多的本国货币,则说明本国的货币币值上升。() 【答案】× 三、单项选择题 1.国际分工的基础是()。 A.一国的技术进步 B.一国内部的分工 C.一国生产力的发展 D.一国的政策和法律 【答案】B 【解析】 2.国际贸易的基础是()。 A.国际分工 B.国内分工 C.间接贸易 D.转口贸易 【答案】A 【解析】 3.国际贸易按国境或关境可划分为()。 A.总贸易和专门贸易 B.出口贸易和转口贸易 C.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 D.直接贸易和间接贸易

程恩富《政治经济学》笔记与课后习题详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第9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9.1 复习笔记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作用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含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指资产阶级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基础。 ②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供给与需求的矛盾,保证经济协调发展,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原因。 ③缓和资本主义社会中劳资矛盾、阶级矛盾、社会矛盾,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 (3)军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由于战争的需要,各国大大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普遍发展,主要不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决定的,而是由于战争的需要所促成的,因此带有军事性质,可以看作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殊形态,是一种军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一旦战争结束,各国战时对经济的管制便取消了,国家对经济运行的干预程度大大下降。

(4)罗斯福新政 1929年至1933年,在全世界范围内爆发了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为了维持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美国罗斯福政府实行了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就是通过国家制定一系列的经济政策,运用各种经济手段,对社会经济进行全面的调节和干预,以解决当时严重的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使经济走出危机。 (5)凯恩斯革命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针对大危机出现的种种现象,从理论上论证了传统的资本主义市场机制已不能保证经济的正常运行,光靠市场机制的调节将不可避免地导致经济危机,因而必须通过国家对经济的调节和干预,才能解决经济运行中的各种问题。凯恩斯经济学的兴起,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 (1)在社会经济中形成了庞大的国家垄断资本 国家通过政府实行国有化和直接投资建立了大量国有企业。国家掌握和控制了巨额的财政收入,并使之成为垄断资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通过中央银行发行货币,控制着货币流通,掌握了大量金融资本。 (2)国家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和干预,成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 国家凭借手中掌握的巨大经济力量渗透到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中,成为社会再生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形成了一种新的机制,即国家有计划地对经济运行进行调节的机制。这种机制与市场机制同时并存,互相结合,这是一般垄断阶段所没有的。 (3)国家对经济的调节和干预具有全面性、稳定性和经常性 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各部门,深入到再生产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包括国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并且,国家建立了一套干预经济的制度和稳定的调节经济

程恩富《政治经济学》(第5版)章节题库(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圣才出品】

第9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一、名词解释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产阶级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资产阶级国家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进行社会生产和分配,以保证垄断资产阶级获取更高的垄断利润,同时,国家从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出发,采取各种政策和措施调节经济活动,调节各阶级和各阶层的关系,以维持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生存。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有:①在社会经济中形成了庞大的国家垄断资本;②国家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和干预,成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③国家对经济的调节和干预具有全面性、稳定性和经常性;④国家对经济的调节和干预有了明确的理论依据。 2.国有垄断资本 答:国有垄断资本是指资产阶级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它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国家用来调节阶级利益的各种货币资本;一种是用来经营国有企业的资本,即国有企业垄断资本,这是国有垄断资本的主体。国有垄断资本的特点表现在:第一,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由国家直接控制和管理的,企业的盈亏也都由国家负责。第二,国有企业的经营目标是双重的:一方面,国家要从全社会的整体需要来考虑宏观经济目标和社会稳定的问题,以此作为对国有企业经营活动进行干预的依据;另一方面,国有企业作为一个商品生产者和经

营者,又必须考虑自身的经济利益问题,因而又必然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追求利润极大化。 3.国私共有垄断资本 答:国私共有垄断资本是指由国家垄断资本和私人垄断资本混合组成,股份所有权分属于国家和垄断组织的垄断资本。国私共有垄断资本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又一种基本形式,它的组织形式是国私合营企业。国私共有垄断资本主要通过三条途径建立起来的:一是国有垄断资本以参与制的方式与私人垄断资本合办企业;二是国家和私人垄断资本共同投资创立新的企业;三是吸收私人垄断资本加入国家或地方政府所有的企业。国私共有垄断资本的特点:第一,国私共有垄断资本可以利用国有资本来加强自己的经济实力,而且这类企业可以更方便地从国家得到各种优惠待遇;第二,国私共有垄断资本的经营目标多少要考虑国家宏观经济的目标。国私共有企业具有的上述特点,反映出它更适合于国家垄断资本的发展和对经济的控制。 4.财政政策 答: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来影响社会消费总量和投资总量,以求得社会经济稳定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在宏观调控中运用财政政策手段,包括对财政收入政策的运用、对财政支出政策的运用和对二者的综合运用。根据财政政策对于经济运行的不同影响,可以把财政政策区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运用财政政策进行宏观调控,在多数情况下采取“逆经济风向行事”的调节方式,即在经济高涨时期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对经济进行抑制,使经济不会过热而引起通货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进行刺激,使经济不会严重萧条而增加失业。这样做有利于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

政治经济学(第三版)(程恩富)第7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习题及答案)

第7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一、综合选择 1.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关系是: A.价值率等于利润率 B.价值率小于利润率 C.利润率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 D.利润率决定剩余价值率 2.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部门内部竞争形成: A.商品个别价值 B.商品生产价格 C.商品垄断价格 D.商品社会价值 3.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部门之间竞争形成: A.平均利润率 B.生产价格 C.垄断价格 D.商品平均价值 4.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 A.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但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 B.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没有变化,因此没有否定价值规律 C.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因此否定了价值规律 D.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没有变化,生产价格规律代替了价值规律 5.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市场价格 A.以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 B.以生产价格为中心上下波动 1

C.以社会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 D.以市场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 6.利润率高低与资本周转速度的关系是: A.资本周转速度快,利润率低 B.资本周转速度快,利润率高 C.资本周转速度慢,利润率低 D.资本周转速度慢,利润率高 7.平均利润率的下降: A.并不意味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B.并不意味着剩余价值的下降 C.也不意味着利润量的减少 D.也不意味着资本总量在不断增加8.在资本主义现实经济活动中,成本价格的作用是: A.资本家衡量企业盈亏的标志 B.决定资本家竞争胜败的关键 C.掩盖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在价值增值中的不同作用 D.掩盖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和资本主义剥削实质 9.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 A.商品售卖价格高于购买价格的余额 B.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C.商业店员的劳动 2

【学考集市】程恩富《政治经济学》(第5版)考研历年真题讲解 第一部分 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生产方式【中央财经大学2017研】 答∶生产方式是指人类社会为了存在和发展而获得物质资料的方式。生产方式包括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则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其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对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起决定作用。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的政治制度、社会思想和社会文化等方面。随着生产方式的发展变革,社会庞大的上层建筑也会或快或慢地发生变革,从而推动着人类社会逐步向高级阶段发展。 2.劳动二重性【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3研】 答∶劳动二重性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即劳动目的、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制作方法、劳动成果各不相同的劳动;另一方面,生产商品的劳动又是抽象劳动,即抽掉了各种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意义上的人类劳动。在任何社会条件下,没有人们的具体劳动,也就没有物质资料的生产,人类便无法生存,社会也就不可能存在和发展,具体劳动是一个人类社会永恒的范畴。抽象劳动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生产商品的社会劳动所特有的。在自然经济社会和在未来的产品经济社会中,人们的劳动产品不用交换,因此,他们的劳动就只表现为具体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而生产商品所消耗的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 3.资本【武汉大学2011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0研】 答∶资本是指不断地在运动中谋求自身增殖的价值。它是价值的一种特殊形式。资本不仅是一种生产要素,而且是市场经济运行的一种基本要素,它的运动对其他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起着重要作用。资本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点∶ ①资本的增殖性。不断地和无限地追求自身的价值增殖,是资本区别于一般货币的根本特征。一旦资本停止了增殖,资本也就丧失了它的基本职能。 ②资本的运动性。资本的生命在于运动。资本只有在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相统一的运动过程中才可能增殖。资本运动的速度的快慢,同时反映了资本增殖能力的强弱和形成一定时期内资本增殖量的多少。 ③资本的返还性。资本的运动和增殖,是以预付一定量的货币资本为起点的。投资者在开始投入资本的时候,就蓄意要回收它(当然包括增殖额)。在做出投资决策的时候,资本所有者往往要把预期的资本增殖率的高低和投资回收期的长短结合起来考虑。④资本的风险性。资本具有收益和风险并存的特点。一般情况下,收益愈大,风险也可能愈大。 4.相对剩余价值【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研;武汉大学2014研;中央民族大学2018 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9研】 答∶相对剩余价值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由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引起的,必须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以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为条件。超额剩余价值是生产条件优越的资本主义企业由于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获得的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由于采用先进技术的个别企业的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和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而创造

程恩富《政治经济学》(第5版)章节题库(资本积累)【圣才出品】

第4章资本积累 一、名词解释 1.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答: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是指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全部用于资本家的个人消费,使生产在原有的规模上重复进行的资本主义生产。在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中,不仅生产商品和剩余价值,而且还生产出资本家的全部资本和一无所有的劳动者。也就是说,一方面再生产出资本家,另一方面再生产出雇佣工人,总之,就是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再生产出来了。因此,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特点有:①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即可变资本,是工人自己创造的;②不仅可变资本,而且全部预付资本都是工人创造的;③工人的个人消费从属于资本家,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必要条件。 2.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答: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是指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作为资本追加到生产上,用来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的资本主义生产。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特征。在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条件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着再生产。通过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一方面在资本家手中集中了越来越多的生产资料和资本财富,另一方面则有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口转变成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雇佣劳动者,他们在资本家的残酷剥削下,生活状况越来越贫困化。随着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进行,工

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在日益加深。 3.资本积累 答:资本积累是指在扩大再生产需要增加投资的情况下,把剩余价值(利润)转化为资本,使资本规模得以扩大的过程。资本积累是资本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资本积累是在资本主义本身的基础上进行的,它通过对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无偿占有,不断地再生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资本积累主要是靠资本主义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进行的,这里的剥夺不是赤裸裸的,而是被物的外壳掩盖着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对资本积累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实质、资本积累过程的对抗性和发展趋势。 4.资本有机构成 答:资本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一般用c∶v表示。在生产过程中,一定的资本由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部分构成,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数量比例关系。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是由生产技术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的,所以称为资本的技术构成。从价值形态看,用于生产的资本是由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两部分组成,不变资本价值和可变资本价值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称为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的技术构成从根本上决定着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的价值构成的变化,通常反映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资本有机构成是把资本技术构成和资本价值构成结和在一起的概念。 5.资本集中 答:资本集中是指把许多已经存在的规模较小的资本合并或联合起来形成大资本的过程。资本集中是扩大单个资本总额的一种形式,资本集中不会引起社会资本的增大,也不受社会

程恩富《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程恩富《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 一、名词解释 1.生产方式 答:生产方式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人类社会为了存在和发展,必须获得物质资料,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这种谋得物质资料的方式,马克思称之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不存在没有生产力的生产关系,也不存在没有生产关系的生产力。一定的生产力和一定的生产关系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构成一定的生产方式。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在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起决定作用。马克思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基本上就有什么样的政治制度、社会思想和社会文化,即有什么样的社会。随着生产方式的变革,整个庞大的上层建筑也会或快或慢地发生变革,从而推动着人类社会逐步向高级阶段发展。 2.物化劳动 答:物化劳动即死劳动,是作为过去劳动的凝结物,在新的商品生产过程中只转移自身的价值,而不能创造价值。创造价值的劳动是活劳动,即正在进行的生产过程中耗费的抽象劳动。从商品价值的形成过程来看,所消耗的生产资料是物化劳动的耗费,是旧价值的转移;科学技术则是一种物化劳动的形式,商品的新价值只能由活劳动所创造,而物化劳动形式的科技本身不创造新价值。

3.绝对剩余价值 答:绝对剩余价值指通过延长工作日长度使剩余劳动时间增加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基本方法之一。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构成资本主义剥削的一般基础。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作日包括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部分,工作日是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的总和。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延长工作日的长度就会增加剩余劳动时间,从而增加了剩余价值的生产。此外,提高劳动强度也是资本家用以增加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常用手段。它表现为在内涵上增加劳动量,从而增加剩余劳动和剩余价值量。 4.资本原始积累 答:资本原始积累是新兴资产阶级运用暴力手段剥夺小生产者的生产资料,使他们沦为无产者,而把财富集中到自己手中并使之转化为资本。所谓原始积累的过程,只不过是通过暴力来实现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的历史过程,是发生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前的初始资本的形成过程,不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进行的资本积累对农民土地的剥夺,是使直接生产者转为雇佣工人的主要方式,它是形成资本原始积累全过程的基础。对货币财富的剥夺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因素,这是通过殖民制度、国债、重税、保护关税和商业战争等暴力手段进行的。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就是用暴力剥夺直接生产者,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生产资料和货币财富在资本家手中迅速积累的历史过程。 5.按生产要素分配

程恩富《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习题集》(第8章 职能资本与平均利润)

程恩富《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习题集》 第八章职能资本与平均利润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利润和利润率 【答案】利润:企业产品的销售收入扣除成本后的余额。 利润率: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总资本的比率,表示预付总资本的增值程度,用公式表示: 2.成本价格 【答案】成本价格: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价值总和。 3.平均利润 【答案】平均利润:在利润率平均化的条件下,各部门的投资者根据平均利润率获得与其投资量大小相适应的利润。平均利润是不同部门的投资者通过竞争重新分配剩余价值的结果。 4.平均利润率 【答案】平均利润率:等于社会总剩余价值除以社会总资本,用公式表示: 5.生产价格 【答案】生产价格:产品价值的转化形式,是由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构成的。 6.商业资本 【答案】商业资本:又叫商人资本,是在流通领域中独立发挥作用的资本,是专门从事商品买卖活动以获取商业利润的职能资本。 7.生产性流通费用 【答案】生产性流通费用:与生产过程在流通过程中的继续有关的流通费用,这种费用是由商品使用价值的运动引起的,如在商品的分类、包装、保管和运输中支出的费用;参与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创造。

8.纯粹流通费用 【答案】纯粹流通费用:由商品的价值形态变化引起的、只与商品买卖行为相联系的费用,如广告费、簿记费、商业店员工资、通信费等;不参与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创造。 二、判断题 1.成本价格作为资本家的实际耗费就是生产商品的实际耗费。() 【答案】× 2.利润与剩余价值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答案】√ 3.在研究利润率平均化问题时是以个别资本作为研究的出发点或基础的。()【答案】× 4.平均利润率规律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规律。() 【答案】× 5.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规律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因而会直线下降。() 【答案】× 6.商业资本是在流通领域中专门从事商品买卖以获取商业利润的职能资本。()【答案】√ 7.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答案】√ 8.生产性流通费用是由商品使用价值的运动引起的。() 【答案】√ 9.纯粹流通费用不参与价值或剩余价值的创造。() 【答案】√ 10.平均利润率水平的下降意味着剩余价值率的下降。() 【答案】× 三、单项选择题 1.成本价格表现为产品价值中的是()。 A.v和m的价值总和 B.所费的C和73的价值总和 C.生产商品的实际生产费用c+v+m D.生产商品的实际生产费用的差额m

程恩富《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习题集》(第15章 国家垄断经济)

程恩富《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习题集》第十五章国家垄断经济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国家垄断经济 【答案】国家垄断经济:是指作为经济主体的国家对社会经济运行过程进行的排他性控制的经济形式。 2.国家自然垄断经济 【答案】国家自然垄断经济:是指国家对自然垄断部门,包括公共产品进行的排他性控制的经济形式。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答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指资本主义条件下,私人垄断资本同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4.国家市场垄断经济 【答案】国家市场垄断经济:是指国家对于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过自由竞争形成的非国有的垄断组织进行不同程度的排他性控制。 5.国家行政垄断经济 【答案】国家行政垄断经济:是指国家通过行政手段和具有严格等级制的行政组织来维持的排他性控制的经济形式。 二、判断题 1.资本主义国有企业的实质仍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答案】√ 2.资产阶级国家为国有垄断资本进行资本积累的主要途径是国家投资。() 【答案】√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发展既具有积极作用也具有消极作用。() 【答案】√ 4.国家自然垄断经济是指国家对自然垄断部门,包括对公共产品进行的排他性控制的经济形式。()

【答案】√ 5.现实中大多数垄断不受政府机构的管制。() 【答案】× 6.垄断对社会有百害而无一利,所以,各国都反对垄断。() 【答案】× 7.衡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水平通常使用的主要指标,是国家财政支出用于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的增长速度,及其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答案】√ 8.国家垄断经济的产生与市场失灵直接相关。() 【答案】√ 9.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国家垄断,首先也是以行政型的国家垄断经济形式出现的。()【答案】√ 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克服了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的固有矛盾和历史局限性。()【答案】× 三、单项选择题 1.国家垄断经济形成的原因之一是()。 A.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B.存在生产资料的私有制 C.存在生产资料的公有制 D.存在多方面的“市场失灵” 【答案】D 【解析】 2.不通过竞争就直接建立的垄断现象是()。 A.自然垄断 B.市场垄断 C.国家市场垄断经济 D.国家行政垄断经济 【答案】A 【解析】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科学技术发明的必然产物 B.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要求 C.实行生产资料的全部国有化 D.生产高度社会化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

政治经济学(第三版)(程恩富)第1章 政治经济学导论(习题及答案)

旗开得胜 第1章政治经济学导论 一、综合选择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B.社会生产方式 C.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D.物质资料生产 2.反映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 A.生产工具 B.劳动对象 C.生活资料 D.科学技术 3.政治经济学如何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A.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来研究 B.联系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来研究 C.从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来研究 D.从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环节研究 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 A.一切私有制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 B.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 C.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 C.几种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 5.物质资料的生产是: A.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C.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起点 D.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1

旗开得胜6.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关系包括: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变革 B.社会生产方式 C.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D.生产关系自身发展规律 7.从社会再生产过程看,生产关系包括下列环节: A.生产 B.分配 C.交换 D.消费 8.人类社会要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必须具备以下简单要素: A.人的劳动 B.劳动对象 C.劳动资料 D.劳动态度 二、名词解释 1. 劳动对象 2.劳动资料 3. 生产关系 4. 生产方式 5 经济规律 三、分析判断 2

1.生产资料与劳动资料都是物质资料,因此,两者没有什么区别。 2. 生产要素与生产力要素两者没有什么区别。 3. 既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有促进作用,所以,只要不断变革生产关系,就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4. 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就必然要否定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四、问题解答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有什么特点? 2.如何把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和演变规律? 习题答案(第1章) 一、综合选择 1.A 2.A 3.A 4.C 5.AD 6.AC 7.ABCD 8.ABC 二、名词解释 1. 劳动对象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加工改造的对象。它包括两类:一是没有 3

程恩富《政治经济学》(第5版)章节题库(政治经济学导论)【圣才出品】

第1章政治经济学导论 一、名词解释 1.生产力 答:生产力是指人们运用生产资料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生产力是推动社会生产发展的决定因素。生产力越高,社会生产发展水平也就越高,从而创造的社会财富也就越丰富。生产力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三个要素:①劳动对象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加工改造的对象。劳动对象可以分为没有经过人类劳动加工过的自然物质和经过人类劳动加工过的物质。②劳动资料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③劳动者是生产力构成要素中最重要的决定性的因素。任何先进的生产工具都需要劳动者来制造和使用。在生产力的三个要素中,劳动者是生产过程中的人的因素,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是生产过程中的物的因素,它们又称为生产资料。生产力中的这三个实体性要素,都与一定的科学技术水平紧密联系着。劳动者的科学技术知识愈丰富,劳动技能就愈高。科学技术愈发展,生产工具就愈先进,劳动对象的数量和质量会提升。 2.劳动对象 答:劳动对象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加工改造的对象。劳动对象有两类:一类是没有经过人类劳动加工的自然界原有的物品,如地下的石油、原始森林中的树木、天然的鱼类等;另一类是经过人类劳动的生产物,如纺织用的棉纱、建房用的砖瓦、炼钢用的生铁等,这类生产物通常被称为原料或材料。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劳动对象的范围越来越大,

品种越来越多。过去,很多地面和地下资源没被开发利用,而现在已经进行了开发利用,如开发地层深部的资源、海底资源,以及利用原子能、太阳能、地热等。随着稀有元素、同位素、高分子化学工业的发展,可以制造出很多新型的原材料和人工合成材料等。此外,生产过程排出的一些废料也被作为劳动对象进行加工。这样,就使劳动对象大大超出了原有的物质资料的范围。 3.劳动资料 答:劳动资料也称劳动手段,是指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劳动者利用某些物质资料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使其变成适合人们需要的产品。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从原始人使用的石块、木棒,到今天的智能化机器体系,生产工具或劳动工具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生产工具的发展状况,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物质标志。除了生产工具以外,劳动资料还包括除了劳动对象以外的一切物质条件,如建筑物、道路、灯光照明等,没有它们,劳动过程就不能正常进行。 4.生产关系 答: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是人们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生产关系包括人们在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经济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特点。生产关系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三方面:①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②由此产生的各种不同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③完全以它们为转移的产品分配形式。社会生产包括两个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则是它的社会形式。

程恩富《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习题集》(第18章 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经济安全)

程恩富《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习题集》第十八章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经济安全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商业资本国际化 【答案】商业资本国际化:流通领域的资本在国际市场上的运动与增值,它采取的主要形式是国际贸易。 2.借贷资本国际化 【答案】借贷资本国际化:资本以货币形态在国际范围内发生的借贷运动与增值。 3.产业资本国际化 【答案】产业资本国际化:资本跨越国界从事商品的生产和经营,是生产的国际化,它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其他国家兴建生产性企业而实现的。 4.经济全球化 【答案】经济全球化:随着科学技术和国际分工的发展以及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超越出一国或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和密切结合的趋势。 5.国际经济秩序 【答案】国际经济秩序: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来的国际经济关系,以及各种国际经济体系与制度的总和,是使世界经济作为有内在联系和相互依存的整体进行有规律的发展与变化的运行机制。 6.国家经济安全 【答案】国家经济安全:是指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能够有效消除和化解潜在风险,抗拒外来冲击,以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确保国家经济主权不受分割的一种经济状态。 二、判断题 1.广义地说,资本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内容。() 【答案】√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国际化的突出特点是商业资本国际化。() 【答案】×

程恩富《政治经济学》(第5版)章节题库(社会主义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圣才出品】

第18章社会主义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一、名词解释 1.经济增长 答: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生产要素的投入增加或效率提高的原因,引起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经济增长是一个经济社会的实际产量(或实际收入)的长期增加,即按不变价格水平所测定的充分就业产量的增加。通常以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来测度。经济增长的源泉主要包括生产要素的增加和技术水平的进步。生产要素由劳动和资本存量两部分组成。其中劳动的增加不只是量的增加还包括质的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年龄等)。技术进步包括发明和应用新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出。技术进步是通过使生产要素的使用更有效率而促进经济增长的。 2.经济波动 答:经济波动是指每年的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出现增长率不同的客观经济现象。经济波动的原因在于经济系统的开放性,它不断地与外界交换能量、物质和信息,共同进行运动,在较大程度上修改自己的结构,经济系统也总是由不平衡状态趋向于平衡状态,又从平衡状态趋向不平衡状态,进而走向更高级的平衡状态。经济波动可分为正常经济波动和超常经济波动。正常经济波动即经济波动的幅度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不对国民经济的运行构成危害的波动;如果经济波动的幅度超出一定的范围,给国民经济的运行构成危害,这样的经济波动称为超常经济波动。

3.经济周期 答:经济周期是指经济增长从一个高峰到另一个高峰之间的时间长度,即从经济扩张的高峰算起,经历经济收缩的谷底,再到新的经济扩张的高峰这一时间间隔的整个长度。经济周期一般分成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繁荣阶段的特征是:就业增加,需求增加,产出增加,资源充分利用。衰退阶段的特征是:经济由最高点开始收缩,消费和投资减少,部分企业开工不足。萧条阶段的特征是:失业率升高,需求萎缩,产出处于最低点。复苏阶段的特征是:投资增加,就业、消费、产出开始上升。可以根据经济周期持续的时间长短,把经济周期分成四种类型:①基钦周期,其时间长度为3~5年;②朱格拉周期,其时间长度为9~10年;③库兹涅茨周期,其时间长度为15~25年;④康德拉捷夫周期,其时间长度为45~60年。 4.经济增长方式 答:经济增长方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所选择的经济增长的生产要素利用方式,也就是指用何种生产要素的利用方式来实现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方式分为两种类型:①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指主要依靠生产要素数量扩张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其主要特征是高投入、高消耗、低质量、低产出和低效益。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资源消耗高,资金周转慢,损失浪费严重,经济效益低,是一种代价高昂的经济增长方式。②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依靠提高生产要素有机构成和使用效率实现经济增长,即依靠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来扩大再生产,它具有消耗低、质量高、投入少、产出多、效益好、污染少等特点。

程恩富《政治经济学》(第5版)章节题库(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调控)【圣才出品】

第20章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调控 一、名词解释 1.社会主义经济宏观调控 答:社会主义经济宏观调控是指国家根据社会化大生产和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从国民经济的全局出发,运用各种经济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进行总体的调节和控制。社会主义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稳定物价,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有:经济稳定增长、物价基本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充分就业、生活改善、控制人口和实现协调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宏观调控是弥补市场失灵的一般要求。 2.国际收支平衡 答: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国在国际收支中,各个组成项目(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以及官方储备资产变动项目等)借贷相等的情况。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根据“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复式记账法编制的,总体上应该是平衡的;然而就其各个组成项目来看,则经常处于不平衡状态。对这些组成项目来说,如果贷方大于借方,称为“顺差”,表示项目出现盈余;如果借方大于贷方,称为“逆差”,表示项目出现亏损;如果借方等于贷方,则称为“国际收支平衡”。此外,在经常项目同资本和金融项目的差额不能相互抵消的情况下,一般需动用官方外汇储备来进行平衡。

3.社会总供给 答:社会总供给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例如一年)向社会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量,它由国内供给和国外供给两部分构成的。国内供给,即国内生产总值减去不可分配的部分;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国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不可分配的部分是指包括在国内生产总值内的林业和畜牧业自然增长部分;国外供给,是指海关统计的进口总值。由于国内生产总值一般都是以本币为计量单位的,所以对进口值的计量,也应以本币为单位。社会总供给可以用公式表述为:社会总供给=国内供给+国外供给=国内生产总值(扣除不可分配部分)+进口总值。 4.社会总需求 答:社会总需求是指在一定支付能力条件下社会对生产出来的供最终消费和使用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需求的总和。社会总需求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国外需求三部分构成。①消费需求作为一个总量范畴是指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如1年)内对消费品的需求,社会消费需求包括公共消费需求和个人消费需求两部分。②投资需求作为一个总量范畴,是指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对投资品的需求,社会总投资需求既包括对固定资产的投资需求,又包括对流动资产的投资需求。③国外需求,是指海关统计的出口总值。社会总需求的构成可用公式表示:社会总需求=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国外需求=固定资产投资需求+流动资产投资需求+公共消费需求+个人消费需求+出口总值。 5.贴现 答:贴现是指远期汇票经承兑后,汇票持有人在汇票尚未到期前在贴现市场上转让,受让人扣除贴现息后将票款付给出让人的行为,或银行购买未到期票据的业务。贴现过程是:

政治经济学(第三版)(程恩富)第4章 资本积累(习题及答案)

第4章资本积累 一、单选题 1.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 A.扩大再生产 B.简单再生产 C.剩余价值生产 D.生产关系再生产 2.资本积累的源泉是: A.资本集中 B.资本积累 C.剩余价值 D.资本家省吃俭用 3.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是: A.资本集中 B.资本积累 C.劳动生产率提高 D.劳动人数增加 4.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 A.剩余价值资本化 B.暴力迫使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 C.剥夺生产者 D.资本家之间的相互剥夺 5.资本主义人口过剩的原因是: A.社会上生活资料数量不能养活现有人口 1

B.资本主义社会人口自然增长太快 C.生育过多、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D.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使资本对劳动者的需求相对减少 二、多选题 1.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要以个别资本的增大为前提。个别资本增大的形式有: A.资本循环 B.资本积累 C.资本集中 D.资本积聚 2.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扩大再生产,原因是: A.不扩大再生产就会阻碍社会发展 B.技术进步的客观要求 C.资本家为了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 D.资本家之间的激烈竞争 3.资本集中的方式是: A.以大鱼吃小鱼的方式,兼并中小资本 B.以组织股份公司的方式,把许多分散的小资本集合成大资本 C.以民主协商的方式,吸收中小资本 D.以资本积累的方式,吞并小资本 4.资本积累和资本集中的区别是: 2

A.资本积累是以积累为基础 B.资本集中不是以积累为基础 C.资本积累能够增大社会资本 D.资本集中不能增大社会资本 5.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经常存在的几种形式是: A.流动过剩人口 B.停滞过剩人口 C.潜在过剩人口 D.自然过剩人口 6.在机器大工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产社会化的主要表现是: A.企业之间加剧竞争,中小企业被吞并或变成大企业分支机构 B.企业生产是以许多人共同劳动为基础的大生产 C.各企业、各部门的生产联结为相互依赖的整体 D.生产为日益扩大的市场而进行,并进一步形成世界市场 7.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是: A.资产阶级财富积累 B.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激化 C.无产阶级贫困积累 D.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平均分配社会财富 三、名词解释 1.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3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