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黄素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研究进展_李元

大黄素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研究进展_李元

大黄素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研究进展_李元
大黄素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研究进展_李元

第16卷第3期2007年6月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HIN ESE JO U RN A L O F H IST O CH EM IST R Y A N D CYT OCH EM I ST RY V ol.16.No.3Jun.2007

大黄素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李 元 郭顺根*

吴宇泽 庞奕晖 戚红丹

(北京中医药大学组织胚胎学教研室,北京 100029)

关键词 大黄素; 肝纤维化 中图分类号 R322 47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2007 04 19

修回日期 2007 04 30

基金项目 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资助项目

(IRT 0413)

作者简介 李元,男,(1981年),汉族,硕士。*通讯作者(T o who m co rr espondence sho uld be addr essed)

肝纤维化是各种病因所致的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过程,也是向肝硬化发展的主要中间环节。研究表明,肝纤维化的病理是可逆的[1]

,只要在肝纤维化阶段进行合理治疗,完全可以达到逆转肝纤维化进程,进而缓解乃至治愈肝纤维化的目的。因此,能否终止肝纤维化的进展甚或逆转至正常,是治疗各种慢性肝病的关键。目前,临床实践证实中医药抗肝纤维化具有潜在的优势,疗效优于西医,其实验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通过临床和实验研究,已证实某些中药单体确实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并取得了很大成就,显示出明显优势。现就当前研究较多的大黄素加以论述。

大黄素(emodin,EM D)是大黄经物理方法提纯的蒽醌类衍生物之一,分子量为270.23D,其结构为 1,6,8-三羟基-3-甲基蒽醌 。大黄素是中药大黄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学作用:抑制胰酶活性、抗炎、抑菌、免疫调节、保护肝肾、利胆、抗氧化、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粘度、抗肿瘤、利尿、降低内毒素的产生等[2]。近年来研究表明,大黄素通过多种途径起着抗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

1.抑制肝脏炎症反应,保护肝细胞,减轻肝损伤

炎症在纤维化的发生和进展中起重要作用,一方面炎症引起实质细胞损伤,可能为潜在纤维化的起点;另一方面实质细胞的炎症变性坏死,可激活相应的巨噬细胞,释放更大的活性因子,促进纤维

化的发生。白介素-6(IL-6)主要是由巨噬细胞、T 细胞、B 细胞等产生的一种糖蛋白,具有调节免疫应答,参与机体炎症反应等作用。肿瘤坏死因子(TNF- )是由巨噬细胞及单核细胞分泌的一种炎症细胞因子,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是引起肝损伤的重要因素。TNF- 在体内可以诱导肝细胞合成IL-6、IL-8等,这些细胞因子可引起肝内异常免疫反应,介导肝细胞损伤、坏死[3]。研究证实,大黄素可使上述细胞因子的分泌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4]。有学者发现,大鼠腹腔巨噬细胞被脂多糖(LPS)激活后,细胞[Ca 2+]增高。大黄素可降低[Ca 2+

]i,使之接近或达到正常水平,进而可能抑制与细胞因子有关的基因的表达,减少炎性介质的产生,抑制过度炎症反应。对于未经LPS 刺激的巨噬细胞,大黄素却可升高[Ca 2+

]i,促进相关的细胞因子的表达,有利于适度发挥抗炎等免疫防御反应[5]。以上均说明,大黄素一方面对过度的炎症反应具有抑制和治疗作用,另一方面对机体的正常免疫防御功能又有促进作用,发挥双向调节作用,因而可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抗炎作用来达到抗纤维化的治疗目的。

目前认为,CCl 4引起肝损伤的主要途径为CCl 4经肝细胞微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系统代谢、激活后,生成CCl 3,CCl 3可攻击肝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或激活膜上的磷酸化酶,引起脂质过氧化,也可与肝微粒体脂质和蛋白质发生共价结合,损伤胞膜结构,从而导致细胞损伤[6]

。有研究表明,大黄素能显著抑制CCl 4造成的肝细胞及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醋(M DA )水平的升高,因此,可以认为大黄素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机理至少部分与抗膜脂质过氧化有关[7]。在大黄素抗胰腺纤维化的体外研究中发现,乙醇代谢产生的氧应激可活化胰腺星状细胞(PSC),乙醇和(或)乙醇经乙醇

脱氢酶代谢生成的乙醛也可刺激PSC合成细胞外基质(ECM)[8],因此,大黄素的抗氧化和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可能为其抗肝纤维化机制之一。

谷丙转氨酶(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中,在肝细胞损伤或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时释放入血。碱性磷酸酶(AKP)在肝病胆汁引流不畅时升高,肝纤维化使肝内胆管排泄不畅,酶排泄受阻返流入血,血中浓度升高。肝细胞是合成白蛋白的主要场所,肝细胞受损时其合成白蛋白(A LB)的功能降低,血中ALB降低,但肝细胞损伤同时激活了免疫系统,使球蛋白(G)合成增加。在对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用大黄素干预治疗的实验研究中发现,肝纤维化模型组ALT、AKP显著高于正常组,而总蛋白(T P)、A LB显著低于正常组,而G升高和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降低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G增加的程度较小有关。实验研究发现,大黄素能使肝纤维化大鼠血清A LT、AKP降低,T P、ALB升高,G降低,A/G升高,且病理分析提示大黄素干预组纤维结缔组织明显减少,肝细胞变性坏死明显减轻[9]。还有学者研究发现,大黄素可减少CCl4和D-半乳糖胺诱导的肝损害,发挥肝保护作用,组织病理学检测表明大黄素能减少淋巴细胞、Kupffer细胞、气球样变、细胞坏死及玻璃样变[10]。以上均提示大黄素具有保护肝细胞作用。实质细胞的损伤是肝纤维化形成的启动因素,大黄素的这种保肝作用可能是其抗肝纤维化的机制之一。

2.抑制肝星形细胞增殖、活化

肝纤维化最主要的病理特征是细胞外基质(ECM)的过度合成和异常沉积。参与肝纤维化形成的细胞包括H SC、肝细胞、Kupffer细胞及内皮细胞等,大量证据表明,H SC激活、增殖并大量生成ECM的过程是肝纤维化病理机制的中心环节[11]。因此认为,采用药物抑制H SC激活、增殖以及诱导其凋亡,对于肝纤维化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H SC-T6细胞是1997年由Friedman等[12]通过转染技术建立的一种永生化的肝星状细胞株,其来源于SD大鼠肝脏分离的H SC,具有稳定的活化表型。通过细胞骨架分析,显示其非常接近于自然分离的H SC[13]。研究发现,大黄素对于H SC-T6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效应具有时间依赖性和浓度依赖性。大黄素对H SC-T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主要在于其能使细胞由G0/G1期进入S期的过程受阻,导致G0/G1期细胞增加,S期细胞减少,因而G2/M期细胞也相应减少[14]。目前认为细胞周期有二个突发性的转折点:G1 S及G2 M[15]。因此,可以认为大黄素对于细胞周期的G1 S重要转折点的调控作用可能是其抑制H SC-T6细胞增殖的关键所在。也有报道指出,大黄素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可能与其钙通道阻止作用有关。钙是细胞内重要的信使物,适宜的细胞内外钙浓度为细胞增殖所必须,可能由于大黄素的钙通道阻滞作用,使钙内流障碍,引起细胞周期的改变,延迟了细胞周期的进程[15]。

-肌动蛋白( -SMA)是肌动蛋白的一种,主要存在于血管平滑肌细胞,也在许多肌成纤维细胞中表达。肝星形细胞 活化 即向肌成纤维样细胞转化是肝纤维化发病机制的关键,目前认为 -肌动蛋白是肝星形细胞活化的标志。研究指出,大黄素能抑制大鼠肝组织 -肌动蛋白表达,提示大黄素能抑制H SC活化,可能因此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但不能排除大黄素对肝细胞的保护作用,从而抑制炎症反应引起的继发的 -肌动蛋白表达[17]。有研究证实,大黄素能显著抑制血清促H SC-T6细胞增殖作用,此外,大黄素还能显著抑制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促H SC-T6细胞增殖作用,30L mol/L以上浓度则完全阻断PDGF的作用。在PDGF刺激的H SC增殖过程中,PDGF受体酪氨酸残基磷酸化和磷脂酰肌醇3 -激酶(PI3K)活化起重要作用[18]。大黄素体外显示为很强的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19],还可抑制PI3K(IC503.3Lmol/L)[20],提示抑制H SC增殖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这些激酶活性有关。另有报道指出,大黄素可抑制原代分离培养的大鼠肝星状细胞活化表达平滑肌细胞 -actin[21]。

大量增殖的H SC是肝纤维化ECM的主要来源细胞,大黄素对于H SC增殖、活化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其抗肝纤维化的主要机制之一。

3.影响促纤维化因子的合成与分泌

细胞因子在ECM产生细胞的活化过程中起主要调控作用,大黄素可以通过对促纤维化因子的作用来实现其抗肝纤维化作用。促纤维化因子,包括生长因子、细胞因子、血管活性因子及趋化因子四大类。它们通过旁分泌及自分泌的方式刺激相关细胞增殖,分泌大量的ECM成分,导致纤维化。

已经发现T GF- 1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其表达和合成对调控细胞增殖和分化及多种组织修复至关重要,在细胞外基质合成和降解中起协调作

379

第3期 李 元等.大黄素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用[22]。TGF- 1信号进入细胞浆后使Smad3和Smad2磷酸化,与Sm ad4形成多聚物,随后,复合物易位至细胞核,在核内激活T GF- 1反应性基因的转录。Smad2,Smad3为受体调节;Sm ad7抑制受体调节Smad的信号传导;Smad4是受体调节Smad传导信号的伴侣。Smads蛋白介导细胞内TGF- 1信号传递,与T GF- 1在组织修复中的作用密切相关[23]。实验研究显示,大黄素剂量依赖性增加T GF- 1表达和T GF- 1含量,同时使Smad2和Smad3蛋白表达增加,Smad7蛋白表达降低,对Sm ad4蛋白水平无明显影响,提示大黄素可能通过增强创面合成与释放TGF- 1能力,调节TGF- 1信号传导通路中Sm ads蛋白水平,调控TGF- 1作用靶基因的特异性表达,上调创伤愈合过程中细胞因子水平,从而提高创面愈合速度和质量[24]。有实验对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用大黄素干预,发现与模型组比较,大黄素组T GF- 1染色面积明显减少,提示大黄素可能通过抑制T GF- 1来发挥抗纤维化作用[25]。此外还有研究表明大黄素可抑制IL-1 、IL-6的生成[26]和降低活化T细胞IL-2mRNA的表达[27],从而最终发挥抗纤维化作用。

4.调节细胞外基质合成与降解

细胞外基质主要包括: 胶原: 、 、 、 型等; 蛋白多糖:硫酸软骨素、硫酸皮肤素、透明质酸等; 糖蛋白:层粘连蛋白、副层粘连蛋白、副纤维连接蛋白、粗纤维调节素。研究表明[28],血清透明质酸及层粘连蛋白水平能反映肝纤维化的程度,是肝纤维化较理想的血清学指标。肝组织羟脯氨酸是反应肝脏胶原含量的指标,而胶原是肝纤维化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肝纤维化的金标准。

有研究发现,10mo l/L的血管紧张素 (Ang )与100Lg/ml的大黄素共孵育时,对肾成纤维细胞(KFB) 型胶原的表达降低,同时大黄素在100Lg/ml时,对KFB 型胶原的表达也有抑制作用,表明大黄素能直接抑制胶原的产生[29]。大黄素究竟通过何种途径抑制KFB增殖及胶原的产生,研究认为[30],细胞在增殖过程中要受许多生长因子、核基因的调控,大黄素可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又有学者指出,大黄素能浓度依赖地抑制细胞内胶原合成,同时伴有降低 1( )原胶原mRNA表达的作用,提示大黄素在翻译前后水平都可能抑制胶原合成[31]。

透明质酸是一种糖胺多糖,主要由H SC产生,经淋巴细胞进入血液系统,肝纤维化使血清透明质酸升高,其机制可能为: H SC活化、增殖而分泌大量的透明质酸。 肝窦内皮细胞受损,降解透明质酸的能力降低。研究发现[32],大黄素可使肝纤维化大鼠血清透明质酸降低,其作用随大黄素浓度升高而增强,并且大黄素能降低肝纤维化大鼠层粘连蛋白水平,减少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降低肝纤维化分级评分,提示大黄素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形成具有治疗作用。有学者发现TGF- 1可增强肝星状细胞T IMPs的表达,从而抑制M M Ps,减少ECM降解。大黄素也可抑制TGF- 1对T IM Ps表达的增强,最终促使ECM降解[33]。

结语

从近年来的研究文献可以看出,对大黄素抗肝纤维化作用及其机理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研究方法包括体内和体外研究,从整体水平发展到细胞分子水平,检测指标包括血清学、病理学等,使研究结果更加可靠。虽然在实验研究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问题仍然存在,不可忽视:

(1)实验研究采用的动物实验模型比较单一,以CCl4诱导和免疫损伤为多。但众所周知,此类模型有明显的自愈倾向,不能准确有效地说明和证实实验研究的意义。由于人类肝纤维化发生和发展的过程相当复杂,非单一因素所致,所以,动物模型的制备最好采用复合因素造模的方法,虽然过程比较繁琐,但耗时少、成功率高[33],或者并用多种动物模型,以期更大程度地接近人的病理过程。另外,目前对肝纤维化模型动物药物干预的观察时间较短,许多研究的结论是在肝脏急性炎症阶段观察到的结果,不利于区分药物抗肝损伤、抗炎症或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2)现代医学对肝纤维化的认识已经相当深入,对其机制的阐述和研究已经系统化,研究指标的相关性日趋密切,相对性日趋明显。然而整体实验研究多停留在对单一指标或若干个常用横向相关指标的观察上,认为对多条致病途径的干预和对多个致病因素的影响就是中药单体多途径、多层次、多靶点作用特点的全部意义,较少在纵向角度上选择研究目标,针对特定的途径深入而系统地说明作用机制。

(3)目前多为实验研究,临床研究较少,以后有待于进一步开展抗肝纤维化方面的临床研究及治疗。

380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第16卷

参 考 文 献

1 钱绍诚.肝纤维化的可逆性.中华消化杂志,1995,

15(5):251

2 张喜平.大黄素的药理作用研究概况.中国药理学通

报,2003,19(8):851-854

3 于岩岩,斯崇文,田秀兰,等.多种细胞因子单独及

协同作用对肝坏死影响的实验.中华医学杂志,1996, 76:258.

4 黄以群,林珍辉,许正锯.大黄对实验性肝坏死中肿

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及一氧化氮的影响.现代医药卫生,2004,20(7):487-488

5 张骏,翁福海,李会强,等.大黄素对大鼠腹腔巨噬

细胞产生的T N F、IL-1、I L-6及细胞[Ca2+]i的影响.中草药,2001,32(8):718-721

6 仲来福,张瑾岗,张富勤,等.CCl4致大鼠肝损伤的

机理.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1989,3(4):298 -303

7 焦河玲,黄兆胜,贾建功.大黄素对四氯化碳损伤原

代培养大鼠肝细胞的保护作用.河南中医,2000,20

(5):20-22

8 Apte M V,P hillips P A,F ahmy RG,et al.Do es alco ho l

directly stimulat e pancreatic fibr ogenesis?Studies w ith rat pancreatic stellate cells.Gastro enter olog y,2000, 118(4):780-794

9 展玉涛,陈颖伟,卫新革,等.大黄素对肝纤维化大

鼠肝功能的影响.实用肝脏病杂志,1999,4(4): 196-197

10 L in CC,Chang CH,Yang JJ et al.H epa-to pr ot

ectiv e effects of emo din f rom V entilag o L eio pr a.Eth

nophar macol,1996,52(2):107-111

11 Reeves HL,F riedman SL.A ctivat ion of hepatic stel

late cells-a key issue in liv er fibro sis.Fr ont Bio sci,

2002,1(7):808-826

12 Fr iedmjan SL,L alazar A,Wong L,et al.H SC-T6

cells,an immo rtalized r at hepatic stellate cell line.

H epato log y,1997,26(4):338

13 V og el S,Piantedosi R,F rank J,et al.An immo rtal

ized rat liv er stellate cell line(H SC-T6):a new cell

model for the study of retinoid metabolism invitro.

L ipid Res,2000,41(6):882-893

14 张彦亮,杨大明,潘亮,等.大黄素对H SC-T6细

胞增殖及细胞周期影响的研究.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

志,2003;12(6):532-534

15 韩启德主编.血管生物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

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16-17

16 林秀珍,马德禄,崔荣芬,等.大黄素、番泻甙和大

黄多糖对培养大鼠肝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的影响.肾脏

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1995,45:419-421

17 展玉涛,魏红山,王志荣,等.大黄素抗肝纤维化作

用的实验研究.中华肝脏病杂志,2001,9(4):235

-239

18 Pinzani M.P DGF and sig na l tr ansductio n in hepatic

stellate cells.Fro nt Bio sci,2002,7:1720-1726

19 Jayasur iy a H,K oo nchano k N M,G eahlen RL,et al.

Emo din,a pro tein t yro sine kinase inhibitor from P o

lyg onum cuspidatum.Nat Pr od,1992,55(5):696

-698

20 F rew T,Po wis G,Ber gg ren M,et al.A multiw ell

assay fo r inhibitor s of pho sphatidy lino sitol-3-kinase and t he identification of natural pro duct inhibit ors.

Anticancer Res,1994,14(6B):2425-2428

21 Woo SW,N an JX,L ee SH,et al.A loe emo din sup

presses myo fibroblast ic differentiatio n of r at hepat ic

stellate cells in pr imary culture.P har macol T o xico l,

2002,90(4):193-198

22 F riess H,Lu Z,R iesle E et al.Enhanced ex pr ession

o f T G F-betas and their receptors in human acute pan

creatitis.A nn Sur g,1998,227(1):95-104

23 Saika S.T GF-beta signal transductio n in comeal

wo und healing as a the rapeutic tar get.Co mea,2004,

23(8):25-30

24 唐甜,杨静.大黄素对家兔实验性皮肤创伤的促愈合

作用及其机制.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06,20

(2):112-119

25 展玉涛,魏红山,王志荣,等.大黄素对肝纤维化作

用的实验研究.中华肝脏病杂志,2001,9(4):235

–239

26 K uo Y C,T sai WJ,M eng H C,et a1.Immune re

ponses in human mesang ial cells reg ulated by emodin

f rom poly

g onum hypoleucum O hkw i.L ife Sci,2001,

68(11) 1271-1286

27 K uo YC,M eng H C,T sai WJ.Reg ulatio n of cell pr o

liferat ion,inflammator y cy tokine pr oductio n and cal

cium mobilization in primary human T lym phocyt es by

emo din fr om P oiy go num hy po leucum Ohkwi.I nflamm

R es,2001,50(2) 73-82

28 Hay asaka A,Saisho H.Ser um markers as too ls to

monito r liver fibro sis.Dig estion,1998,59(1):381

-384

29 张杰,屈燧林,王剑勤.大黄素对血管紧张素刺激人

肾成纤维细胞增殖、胶原表达的抑制效应研究.四川医学,2002,23(11):1114-1117

30 林秀珍.大黄素及番泻甙和大黄多糖对培养大鼠肝细

胞内游离钙浓度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5,15:419

31 齐荔红,刘晔,史宁,等.大黄素对大鼠肝星状细胞

增殖和合成胶原的影响.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5,

26(10):1190-1191

32 展玉涛,卫新革,陈颖伟,等.大黄素对肝纤维化大

鼠血清透明质酸的影响.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1999,9(4):27

33 K nittel T,M ehde M,Ko bo ld D,et al.Ex pr ession

patter ns of mat rix meta llo proteinases and their inhibi

to rs in par enchymaland no n-parenchy mal cells of r at

liv er:reg ulatio n by T N F-alpha and T GF-beta1.

H epatol,1999,30(1):48-60

34 劝启镇,孙自勤,王要军.新肝脏病学.济南:山东

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413-414

381

第3期 李 元等.大黄素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姜黄素抗肿瘤及逆转多药耐药的研究报告进展

- -- 姜黄素抗肿瘤及逆转多药耐药的研究进展 任金妹1,2,3,纪宏宇1,2,3,唐景玲2,3,李梦婷1,2,3,崔超1,2,3,吴琳华1,2,3(1.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药学部;2. 哈尔滨医科大学药学院,;3. 黑龙江省高校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86) 关键词姜黄素;抗肿瘤;多药耐药 肿瘤是当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化疗是治疗癌症的重要手段,然而重复使用化学药物,会让肿瘤细胞对药物产生耐药性。据统计,90%的化疗失败是由于耐药性的产生。因此,从中药中筛选提取出低毒的可逆转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的有效成分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姜黄素(Curcumin,Cur),是从姜科姜黄属植物姜黄的根茎中提取出的主要活性成分,收载于各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在姜黄根茎中的含量约为2%~5%,目前被广泛用作色素、食品添加剂及调味品,由于安全无毒、无副作用,被WHO 和FDA批准为天然食品添加剂(编号08.321),其结构式见图1。近年来,有关姜黄素各种药理作用的研究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如抗炎、抗肿瘤、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病等,其中一些药理作用已进入临床验证阶段,尤其是其抗肿瘤作用。现将姜黄素抗肿瘤及逆转肿瘤多药耐药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以期为姜黄素的应用与研究提供参考。 图1 姜黄素化学结构

1 姜黄素的抗肿瘤活性 自1985年,印度Kuttan等首次提出姜黄素能明显抑制中国仓鼠卵巢细胞和Dulton淋巴瘤细胞的生长以来,姜黄素的抗肿瘤作用受到广泛的关注。动物实验包括大鼠、小鼠,及人的细胞系,结果均表明姜黄素能够通过多种机制控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浸润和促进细胞凋亡,具有较强的抗癌潜力。2000年,美国国立肿瘤研究所将其列为第三代抗肿瘤药物,称其是21世纪有前途的抗癌新药。姜黄素能够抑制几乎所有类型肿瘤细胞的增殖,此观点已经得到超过4400篇研究报道的证明。姜黄素通过多种机制抑制结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胰腺癌、卵巢癌、胶质母细胞癌和肺癌等30多种癌细胞的增殖。 有报道,姜黄素可特异性分布在肿瘤细胞的细胞膜与细胞核中,导致细胞中H2O2产量增加,从而选择性的杀死肿瘤细胞和非正常细胞,而对正常细胞没有影响。Watson等[1]将结肠癌HCT-116细胞作为细胞模型,发现姜黄素通过氧化应激反应,产生超氧化阴离子来诱导其调亡。肝癌HepG2细胞经姜黄素处理后,细胞形态由长梭形变为短圆形,从而导致细胞运动能力下降,线粒体膜发生裂解,最终使细胞发生调亡[2]。用姜黄素处理胃癌细胞SGC-7901,能够有效的抑制其增殖并诱导调亡,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3]。Deshpande[4]等发现口服1%的姜黄乙醇提取物能够明显抑制DMBA诱导的乳腺癌变。姜黄素不仅能增加肿瘤细胞的凋亡,还能抑制血管的新生。在姜黄素对前列腺癌抑制作用的研究中,发现姜黄素抑制了癌细胞的增殖,增加了细胞的凋亡,同时毛细血管密度也有显著性减少[5]。以上实验均证明了姜黄素在体外具有明显的抑制生长和诱导凋亡作用,同时Katia 等[6]使用C57BL/6小鼠MB49膀胱癌动物模型进行实验,证明了姜黄素在体内仍可以发挥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此外,有较多研究发现姜黄素还能够增强多柔比

肝纤维化机制

一:我的建议是在肝纤维化的检测和发展过程中引入星状细胞作为一个评价标准。 1..现在研究肝纤维化的中心很多都是放在肝星状细胞这一块。它是引起肝纤维化的主要细胞,它激活变成纤维母细胞然后分泌细胞外基质,促使纤维化发生。 2.星状细胞的激活标志是视黄醇(维生素A)的有无(有:未激活;无:激活)。 3.我们本来就打算做切片,所以不会增加额外的费用。还是HE染色?正常情况下能看到视黄醇的脂滴吗要确定切片需要观察的内容,以及可能出现的现象 4.假如松弛素有去纤维化的作用那么可以使含有视黄醇的星状细胞数目增多。(对比每周制成的切片,希望可以建立一个动态的视黄醇含量的分析过程)具体方法可以在完善以下文献资料: 肝纤维化是病毒性肝炎等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乃至肝癌发展的必经途径和必然阶段,而肝星状细胞(HSC)的激活则是肝纤维化形成的中心环节,但其分子机制及其调控基因尚不十分清楚。就此,朱丽影教授开展了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调节人肝星状细胞基因的研究,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和基因芯片两项分子生物学技术,筛选PDGF刺激人HSC前后表达有变化的基因,旨在从基因水平深入探讨肝纤维化形成的分子生物学“奥秘”,为临床确立抗肝纤维化新的治疗靶点提供新认识。 课题组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成功筛选出13个上调表达的HSC基因,同时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出2个上调和11个下调表达的HSC基因。这些差异表达基因,涉及细胞分化、细胞信号传导、细胞结构、细胞成分、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免疫调节、能量代谢等生物过程,揭示了PDGF参与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是以上多因素、多水平调控的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在上调基因中,最具代表性的蛋白是层粘连蛋白B1。在下调基因中,最重要的蛋白是激酶MEKK。 肝星状细胞激活的分子机制与抗肝纤维化治疗 肝纤维化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陈乃玲贾克明2004-8-2 17:15:32 中华内科杂志1999年2月第38卷第2期 作者单位:100700北京军区总医院、解放军肝病研究所 一、肝纤维化时肝内的三个基本现象 肝炎后肝纤维化的病因一般认为是肝细胞坏死及凋亡所引起的,是组织坏死、凋亡时血流中血小板释放对纤维化有促进作用的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tetderivedgrowthfactor,pDGF)所致。然而在其他组织损伤时血流中也出现pDGF,却未见肝发生纤维化,说明pDGF可能不是肝纤维化的主要原因。肝脏发生纤维化时有三个基本现象值得重视:(1)肝细胞外基质的增加;(2)星状细胞转变为肌纤维母细胞;(3)

超声诊断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超声诊断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天津市天和医院超声科肖菁 [摘要] 肝硬化是慢性肝病肝纤维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而早期肝硬化经过临床有效的干预治疗,部分病例可以发生逆转。所以准确判断肝纤维化分期尤其是早期肝硬化,对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疗效有重要的意义。目前,诊断肝纤维化分期仍以肝脏穿刺病理检查为金标准。但由于肝组织的纤维化情况在肝内分布不均,肝组织穿刺所取的肝组织仅占全肝的百万分之一,不可避免地存在诊断性误差;并且肝脏穿刺有创,且费用高,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所以在临床上普及开展肝组织活检,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超声以其无创、价格低廉,易于重复进行等优点,成为目前肝脏影像学诊断常规和首选的检查方法。本文分别从高频超声的应用、对门静脉的研究、对肝静脉的研究、超声组织定征、超声弹性成像、超声造影六个方面对超声诊断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诊断肝纤维化提供重要诊断指标。 [关键词] 超声肝纤维化 肝硬化是慢性肝病肝纤维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而早期肝硬化经过临床有效的干预治疗,部分病例可以发生逆转。所以准确判断肝纤维化分期尤其是早期肝硬化,对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疗效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诊断肝纤维化分期仍以肝脏穿刺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根据2000年西安全国病毒性肝炎病理诊断标准[1],将肝纤维化程度分为:

S0-S4期;S0期为无纤维化;S1期为汇管区纤维化扩大,局限窦周及小叶内纤维化;S2期为汇管区周围纤维化,纤维间隔形成;S3期为纤维间隔伴小叶结构紊乱,但此时还没有形成肝硬化,纤维条索还没有完全包绕;S4期为早期肝硬化。 由于肝组织的纤维化情况在肝内分布不均,肝组织穿刺所取的肝组织仅占全肝的百万分之一,不可避免地存在诊断性误差;并且肝脏穿刺有创,且费用高,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所以在临床上普及开展肝组织活检,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超声是应用较高频率超声作为信息载体,从人体内部获得声学参数的信息后,形成图像,用以分析诊断疾病。其无创、价格低廉,易于重复进行等优点,成为目前肝脏影像学诊断常规和首选的检查方法。本文就超声诊断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一、高频超声的应用 近年来,慢性肝病二维声像图指标综合积分法用于早期肝硬的诊断陆续有报道,慢性肝病相邻肝纤维化分期病理组织变化的差别小,低频超声不能准确区分,孟繁坤等[2]利用高频超声高分辨率的特性,通过观察肝包膜、肝边缘角、肝实质回声及肝静脉壁形态四项指标的改变特点,对肝纤维化分期进行半定量研究。肝包膜形态按光滑纤细(1分),不光滑增厚或断续状(2分)、浅波纹(3分)、深波纹状或锯齿状(4分)记录;肝边缘角按锐利(1分)、稍钝(2分)、圆钝(3分)记录;实质的形态按细颗粒或较粗颗粒(1分)、粗颗粒(2分)、窄条纹(3分)、宽条纹或网格状(4分)记录;肝静脉壁

姜黄素的抗氧化及抗肿瘤活性研究_陈建平

姜黄素的抗氧化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陈建平,李琳,苏健裕 (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广东广州 510640) 摘要:本文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姜黄素对ABTS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运用AAPH诱导红细胞氧化性溶血考察姜黄素对AAPH诱导人血红细胞损伤的抑制作用。通过MTT方法考察姜黄素对A375恶性黑色素瘤生长状态的影响,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数量;运用Western blot测定姜黄素对JNK和Akt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姜黄素对DPPH和ABTS自由基具有较好的清除能力,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同时,姜黄素能有效抑制AAPH诱导红细胞溶血,当姜黄素为40 μM时,溶血抑制率达到52.78±1.03%。MTT结果表明,随着姜黄素浓度的升高,A375细胞存活率逐渐下降,当姜黄素为40 μM,A375的细胞存活率仅为21.50±1.60%。流式分析发现,随着姜黄素浓度的提高,细胞凋亡峰(SubG1)的含量逐渐增加。当姜黄素为40 μM时,细胞内SubG1峰的含量达到了63.30%。进一步Western blot分析发现姜黄素诱导A375细胞凋亡与上调JNK磷酸化的水平和下调AKt磷酸化的水平有关。 关键词:姜黄素;抗氧化;抗肿瘤 文章篇号:1673-9078(2014)12-11-1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4.12.003 Antioxidant and Antitumor Activities of Curcumin CHEN Jian-ping, LI Lin, SU Jian-yu (College of Light Industry and Food Sciences,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 510640, 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was employed to determine the ability of curcumin to scavenge 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 (ABTS) and 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DPPH) radicals, and the oxidative hemolysis of erythrocytes induced by 2, 2′-azobis (2-amidinopropane) dihydrochloride (AAPH)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curcumin on AAPH-induced damage to human erythrocytes. The effect of curcumin on the viability of A375 malignant melanoma cells was measured by MTT assay, and the population of the apoptotic cells was detected by a flow cytometer. The effect of curcumin on the expression levels phosphorylated JNK and Akt was analyzed via Western blot assay. These results showed that curcumin exhibited strong scavenging effects on ABTS and DPPH free radicals in a dose- and time-dependent manner. Meanwhile, curcumin also effectively inhibited the AAPH-induced hemolysis of erythrocytes. The hemolysis inhibition rate of curcumin increased to 52.78 ± 1.03% at a concentration of 40 μM. The MTT assay showed that an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 of curcumin decreased the viability of A375 cells gradually. The cell viability after treatment with curcumin (40 μM) was only 21.50 ± 1.60%. Further flow cytometric studies showed that the SubG1 peak (apoptotic cells) increased in response to increasing curcumin concentrations. The SubG1 peak (apoptotic cells) reached 63.30% when the curcumin concentration was 40 μM. Further studies by Western blot assay demonstrated that the curcumin-induced apoptosis in A375 cells was related to upregulation of JNK phosphorylation and downregulation of Akt phosphorylation. Key words: curcumin; antioxidant activity; antitumor activity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细胞内自由基产生的损伤可以导致癌症、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收稿日期:2014-05-31 基金项目:高等学校博士点基金新教师项目(2011017212003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31101278);广东省产学研结合项目(2012B091100075);“扬帆计划”引进创新创业团队专项资助(201312 H05);华南理工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2013ZZ0069)资助 作者简介:陈建平(1986-),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糖类物质及其药物制备与生物利用 通讯作者:苏健裕(1979-),男,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糖类物质及其药物制备与生物利用 免疫系统衰退和细胞衰老等多种疾病[1,2],摄入外源性的抗氧化剂能有效地预防或抑制这些疾病的发生。目前由于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剂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可能会导致癌症或损伤肝脏,因此寻找天然有效的抗氧化剂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3~4]。姜黄素(curcumin)是从姜科姜黄属植物姜黄根茎中提取的一种脂溶性酚类物质[5]。研究表明,姜黄素的结构中含有酚羟基,在细胞膜发生脂质过氧化反应时,其酚羟基可以发生氧化反应,能有效终止自由基反应,因而其表现出诸多生理活性,比如抗氧化、抗肿瘤、防止衰老等诸多功效[6],成为近年来天然药物中的研究热点。尤其是姜黄 11

姜黄素抗肿瘤作用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研究概况_马晓华

姜黄素抗肿瘤作用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研究概况 浙江中医学院分子医学研究所(杭州310009) 马晓华 沃兴德 杭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梁海曼 综述 摘要 姜黄素具有抗炎、抗氧化、抗凝、降血脂、抗病毒、抗诱变、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且毒性很低。其抗肿瘤及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本文介绍近年来有关姜黄素抗肿瘤及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 姜黄素 抗肿瘤 细胞凋亡 姜黄(cur cuma)是一种常用中药,它广泛用于食品上色和佐味剂。从姜黄中提取的酚性色素姜黄素(curcumin)及其两种衍生物P-羟基肉桂醛(阿魏酰)甲烷和P,P'-二羟基二肉桂醛甲烷是姜黄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如抗炎、抗氧化、抗凝、降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肿瘤等,尤其是作为一种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抗癌药物,其抗肿瘤作用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成为研究的热点。众多细胞试验和动物试验证明姜黄素具有确切的抗肿瘤活性,其抗癌谱较广,毒副作用小,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抗癌新药,目前已进入临床前的毒理试验阶段。姜黄素的抗癌机理是多方面的,其中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机制受到人们关注。本文将近年关于姜黄素抗肿瘤作用及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研究作一概述。 一、体内外试验 A mes[1]报道了姜黄素的抗诱变和抗癌作用,姜黄素能抑制化学诱导的啮齿类动物的前癌损伤和皮肤、前胃、十二指肠和大肠的癌性损伤,姜黄素还能抑制T PA诱导的小鼠皮肤癌的形成。姜黄素的抗肿瘤作用与如下的生理影响相关:增加肝脏中谷胱甘肽的含量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抑制小鼠皮肤中脂质过氧化作用和花生四烯酸的代谢,抑制T PA(12-0-十四烷酰佛波醇-13-乙酸酯)处理的NI H3T3细胞的蛋白质激酶的活性,抑制大鼠大肠中化学诱导的鸟氨酸脱羧酶和酪氨酸蛋白激酶的活性,抑制小鼠成纤维细胞中8-羟基鸟氨酸的形成。 Kuttan等用鼠Dalton淋巴腹水瘤细胞进行组织培养及在体试验,姜黄的醇提取物能抑制癌细胞生长,在0.4mg/ml时能抑制中国仓鼠卵巢细胞生长,并对淋巴细胞和Dalton淋巴瘤细胞具有细胞毒性作用。 Singletary等[2]用DM BA(7、12-二甲基苯并蒽)诱导雌性大鼠产生乳腺癌,腹腔内注射100~200mg/kg 的姜黄素能够显著减少瘤的数量,同时体内形成的DM BA-DNA加合物的量也明显下降。Verma等[3]研究表明,姜黄素能抑制雌激素类杀虫剂诱导的人乳腺癌细胞M CF-7的生长。Deshpanda等[4]发现姜黄素能抑制苯并芘诱导的小鼠前胃乳突淋巴瘤的发生,姜黄素不仅可减少肿瘤生成数量、肿瘤发生率,且能使瘤体缩小。Limtraka等[5]用DM BA诱导,然后用T PA促进小鼠皮肤癌的生成,饲喂含1%姜黄素的饲料可明显减少肿瘤的数量,缩小瘤体积,并且饲喂姜黄素的小鼠在生长上与对照组没有区别,这个结果证明姜黄素对小鼠具有安全的抗癌作用。作者的研究也表明,姜黄素对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SM M C-7721、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人Lewis肺癌细胞都有明显的抑制细胞生长及细胞毒性作用。M T T法测定的结果表明,姜黄素的抗癌作用呈时间及剂量依赖性。 二、姜黄素的抗癌机制 (一)抗亚硝化作用 N agabhushan等研究了姜黄素在pH3.6、30℃下对亚硝酸钠使甲基脲亚硝化作用的影响,以没有代谢活性的伤寒沙门菌属T A100的突变性来检测亚硝化甲基脲的形成,结果显示姜黄素减少亚硝基化合物的形成呈剂量依赖。姜黄素主要是通过与亚硝酸根结合从而去除亚硝酸根,且有时间、剂量依赖性。亚硝胺是很强的致癌剂,几乎能引发各种脏器与组织的肿瘤,且为无需活化的直接致癌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姜黄素的抗亚硝化作用通过使亚硝酸根失去作用,减少亚硝酸类化合物的形成而发挥防癌作用。 (二)抗N O作用 来源于L-精氨酸的NO及其生成物,如过氧化亚硝酸盐和NO2,在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同时也可能与肿瘤形成的各阶段有关。Brouet等[6]研究姜黄素对脂多糖和IFN-α激活的巨噬细胞N O合成酶的活性作 · 21 ·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

2020全球肝纤维化研究新进展(全文)

2020全球肝纤维化研究新进展(全文) 2020年11月2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贾继东教授主持亚太肝脏研究学会(APASL)肝病网络研讨会第4次会议,主题为“肝纤维化”,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Scott Friedman教授进行了精彩演讲。Friedman教授是国际知名肝病专家、国际肝纤维化研究的奠基人、2009年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主席,他在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领域有卓越成就。 NASH是导致肝纤维化的重要病因 肝纤维化是各种不同病因慢性肝病所致的共同通路。在亚洲及西方国家和地区,肝纤维化的常见病因包括病毒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酒精性肝病、遗传代谢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胆汁淤积性肝病和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其中,NASH是近年来流行率显著增加的慢性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多数为单纯肝脂肪变(NAFL),有20%为NASH,伴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NAFLD活动度评分包括脂肪变、小叶炎症、气球样变和纤维化等4个组分,可用于评估NASH 的疾病严重度。NASH肝纤维化患者进展至肝硬化或肝细胞癌(HCC)的风险显著增加。

对NAFLD患者随访300个月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进展期(≥3期)肝纤维化患者的肝脏相关死亡率显著增加,其中,4期肝纤维化患者的肝脏相关死亡率达到50%左右。在NASH的各个病理特征中,肝纤维化分期与肝病所致死亡的独立相关性最强。近二十年来,在美国导致HCC的各种肝病病因中,NASH是增长最快的肝病。 肝纤维化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肝星状细胞(HSC)激活是肝纤维化的核心事件。正常肝脏的HSC位于Disse腔,紧贴着肝窦内皮细胞和肝细胞,处于静止状态。肝损伤时,HSC被激活,参与肝纤维化的形成和肝内结构的重建。 在启动阶段,肝实质细胞受到损伤,邻近的肝细胞、库普弗细胞、肝窦内皮细胞和血小板等通过旁分泌作用,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作用于HSC,使HSC激活,导致细胞增殖和细胞外基质合成增加。 激活后的HSC可自分泌细胞因子,使活化得以持续,在持续(perpetuation)阶段,HSC受自分泌和旁分泌的双重调节,维持激活状态,表现为增殖活性增加、收缩作用、纤维形成、基质降解改变、趋化聚集和释放炎性信号等。如果肝损伤消退,HSC可能由激活状态

姜黄素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姜黄素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姜黄素 活性 姜黄素(curcumin ,二阿魏酰基甲烷) 是从姜科姜黄属植物姜黄、莪术、郁金等的块根或根茎中提取精制得到的一种酚类色素,是一种天然的食品添加剂,是姜黄发挥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姜黄素可溶于甲醇、乙醇、碱、醋酸、丙酮和氯仿等有机溶剂,微溶于苯和乙醚,不溶于水,是一种光敏性很强的物质, 需避光保存。其分子式为C 21H 20O 6, 结构见图1 。 图1 姜黄素结构式 近年的研究表明,姜黄素在抗肿瘤、抗炎、抗氧化、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HIV 、抗菌等方面有很好的药理作用, 而且姜黄素毒性低, 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潜力。本文就姜黄素主要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抗肿瘤作用 1985年印度的Kuttan 等[1]首次提出姜黄和姜黄素具有抗肿瘤作用的可能性。自此以后, 众多学者对姜黄素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做了大量的研究, 证实了姜黄素可以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系的生长。美国国立肿瘤研究所已经将姜黄素列为第3 代癌化学预防药物,且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2]。 1.1 抗肝癌的作用 实验证实姜黄素具有体外抑制肝癌细胞的作用,孙军[3]通过姜黄素作用于人肝癌细胞株BEL- 7402 的实验研究证实,姜黄素可通过蛋白酶体途径减少人肝癌细胞HIF- 1α蛋白的表达。并且有学者根据姜黄素的药理特性及各种剂型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提出将较大剂量姜黄素与碘化油混合进行肝脏肿瘤的介入治疗[4]。厉红元等[5]报道了姜黄素可抑制肝癌细胞QGY 的生长。其抑瘤率与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呈依赖关系。72h 的中效浓度(IC50)为49.50μmol/L ,流式细胞仪分析证实姜黄素能使QGY 细胞聚积在S 期,电镜观察发现姜黄素可导致细胞变性,坏死,诱导细胞凋亡。Chen 等[6]发现它可以抑制某些与入侵相关的基因的表达,包括基质金属蛋白酶14 (MMP14),神经元细胞结合分子,以及整合素Alpha 6 和Alpha 4;且可在mRNA 和蛋白水平上降低MMP14 的表达和MMP12 的活性。但有研究表明姜黄素在体内无抑制肝癌细胞的作用, 仅能延长机体的存活时间。其体内外作用机制的差异有待进一步研究。 1.2 抑制结肠癌的作用 姜黄素对结肠癌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均有抑制作用。在姜黄素对大鼠结肠癌的影响的研究中发现,姜黄素可以通过抑制转录因子Egr-1 与DNA 的结合活性,减低其对转录的诱导效应,而抑制癌症细胞中EGFR 基因的表达[7]。Kawamori 等[8]用雄HO H 3CO O O OH OCH 3

肝纤维化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丁 宁 (沈阳市传染病院,辽宁沈阳110006) 收稿日期:2008-05-12 修订日期:2008-06-03 作者简介:丁宁(1976-),女,主治医师,硕士,从事感染科工作。 【中图分类号】R57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256(2009)01-0073-05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 osis )是指肝脏纤维结缔 组织的过度沉积,是细胞外基质合成和降解不平衡的结果,是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所共有的病理改变和必经途径。目前认为肝纤维化的形成是由于各种损肝因子引起肝细胞损伤、坏死、凋亡及肝组织炎症反应,激活枯否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与肝细胞、血小板及窦内皮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脂质过氧化物等化学递质,共同作用于肝星状细胞(HSC ),并激活转变为肌成纤维细胞发生表型及功能改变,通过旁分泌或自分泌机制,使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合成大量的胶原和蛋白多糖等细胞外基质(EC M )。在这一过程中细胞—细胞因子—基质之间相互作用,构成了复杂的网络系统,参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及发展。1 细胞外基质111 正常肝脏的细胞外基质 正常肝内细胞外基质占肝湿重的015%。EC M 的组成包括胶原、非胶原性糖蛋白、蛋白多糖即细胞—基质黏附分子。11111 胶原 是细胞外基质最重要成分,目前已发 现人体共有19种基因序列不同的胶原蛋白,占人体蛋白总量的1/3。在肝脏含量较高的仅Ⅰ、Ⅱ、Ⅲ、Ⅳ、Ⅴ、Ⅵ型胶原,Ⅰ、Ⅲ型胶原各占33%,Ⅰ/Ⅲ型约为1,Ⅳ型胶原占1%。Ⅴ型占1%,Ⅵ型占011%-1%。 11112 非胶原糖蛋白 为EC M 的另一重要组分。 其分子中有多个功能区,可与其他EC M 及多种细胞膜的跨膜蛋白的受体结合,从而影响细胞的生长、分化、代谢等各种生物学行为。包括纤维连接蛋白、层连蛋白、Entactin (nidogen )、Tenascin (Hexabra 2chi on )、富含半胱氨酸的分泌性蛋白(SP ARC,Secre 2ted p r otein,acidic and rich in cysteine )血栓粘合素(Thr ombos pondin,TS -P )、玻璃体连接蛋白(V itr on 2ectin )。 11113 蛋白多糖(Pr oteoglycan,PG ) 由蛋白质作 为骨架,侧链为糖胺多糖(Glycosa m ino glycan, G AG ),依侧链不同可分为硫酸乙酰肝素、硫酸软骨素、硫酸皮肤素、透明质酸、无蛋白核心也属这一类,PG 中的G AG 是肝脏EC M 中的重要成分。正常肝脏每克去脂干重含水量(100-200)μg,其中HS 占(60-80)%,CS 占(1-15)%,PS 占(2-30)%,HA 占(115-15)%。11114 细胞-基质黏附分子 广义的EC M 还包括细胞-基质黏附分子,细胞和细胞外基质成分之间的分子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特定的质膜蛋白(即各种黏附分子)来实现的。黏附分子主要包括整合素家族和CD 44蛋白家族。112 肝纤维化时细胞外基质 肝纤维化时,EC M 的量和质均发生显著改变。量的改变表现为肝内过量胶原形成及沉着,是3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11新的胶原合成增加,是由于单个细胞胶原合成能力增加或者合成胶原的数量增加;21已经形成的纤维凝集增加;31胶原降解减少,缘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 )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 M P )表达改变。肝损伤早期MMP 一过性增加,且主要为MMP -2增加,降解基底膜,破坏正常基底膜结构,进一步促进HSC 活化,但随纤维化的进展MMP 下降,伴随TI M Ps 的表达上调,致TI M Ps/MMP 比值增加,胶原降解减少,结果总体EC M 增加(3-8)倍。 EC M 质的改变主要表现为EC M 在局部重建或 重新分布。早期主要沉积在D isse 腔内皮下,纤维 连接蛋白超过Ⅰ、Ⅳ型胶原及层粘蛋白,随后内皮下形成连续的基底膜,内皮窗孔消失,即肝窦毛细血管化,至晚期正常含非纤维形成胶原的低密度基底膜胶原(Ⅳ、Ⅵ型)转化为富含纤维形成胶原的高密度间质胶原(Ⅰ、Ⅲ型),E MC 亚群比例失调,不溶性Ⅰ型胶原显著增加取代Ⅲ型胶原而成为肝内主要胶原。 EC M 质和量的改变反过来又可激活静止状态 的HSC,进一步加重EC M 沉积,形成恶性循环。2 肝星状细胞是肝纤维化中EC M 的主要细胞来源 肝星状细胞位于肝细胞与肝窦内皮细胞(SEC )

姜黄素抗肿瘤及逆转多药耐药的研究进展讲解

姜黄素抗肿瘤及逆转多药耐药的研究进展 任金妹1,2,3,纪宏宇1,2,3,唐景玲2,3,李梦婷1,2,3,崔超1,2,3,吴琳华1,2,3(1.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药学部;2. 哈尔滨医科大学药学院,;3. 黑龙江省高校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86) 关键词姜黄素;抗肿瘤;多药耐药 肿瘤是当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化疗是治疗癌症的重要手段,然而重复使用化学药物,会让肿瘤细胞对药物产生耐药性。据统计,90%的化疗失败是由于耐药性的产生。因此,从中药中筛选提取出低毒的可逆转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的有效成分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姜黄素(Curcumin,Cur),是从姜科姜黄属植物姜黄的根茎中提取出的主要活性成分,收载于各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在姜黄根茎中的含量约为2%~5%,目前被广泛用作色素、食品添加剂及调味品,由于安全无毒、无副作用,被WHO 和FDA批准为天然食品添加剂(编号08.321),其结构式见图1。近年来,有关姜黄素各种药理作用的研究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如抗炎、抗肿瘤、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病等,其中一些药理作用已进入临床验证阶段,尤其是其抗肿瘤作用。现将姜黄素抗肿瘤及逆转肿瘤多药耐药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以期为姜黄素的应用与研究提供参考。 图1 姜黄素化学结构 1 姜黄素的抗肿瘤活性 自1985年,印度Kuttan等首次提出姜黄素能明显抑制中国仓鼠卵巢细胞和Dulton淋巴瘤细胞的生长以来,姜黄素的抗肿瘤作用受到广泛的关注。动物实验包括大鼠、小鼠,及人的细胞系,结果均表明姜黄素能够通过多种机制控制肿瘤

经方治疗肝纤维化研究进展

经方治疗肝纤维化研究进展 曹春辉1,潘 玲1,冯广帅1,冯全生2 (1.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级硕士研究生,四川 成都610075; 2.成都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四川 成都610075) [中图分类号]R256.497.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814(2013)11-970-03 [基金项目]“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2012ZX100050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072718);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资 助项目(2010SZ0047)。[通讯作者]冯全生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是肝脏对慢性损伤的修复反应,其化学本质是合成增加和(或)降解减少所导致的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是肝硬化形成的病理阶段[1]。许多慢性肝脏疾病均可引起肝纤维化,常见的有病毒性肝炎、脂肪性肝病、胆汁淤积、自身免疫性肝病、遗传和代谢性肝病、化学或药物性肝损伤等[2]。 肝纤维化属中医“胁痛”、“黄疸”、 “臌胀”、“癥瘕”、“积聚”、“痞证”等范畴。正虚血瘀作为肝纤维化的病理特点成为共识[3]。小柴胡汤、四逆散、大黄虫丸、鳖甲煎丸是目前治疗肝纤维化的常用方剂,综述如下。1 临床研究1.1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治疗肝纤维化有疏肝利胆,调畅三焦气机的作用[4],且小柴胡汤可和表解里,调和肝脾,可达调和阴阳的目的[5]。陈丹丹等[6]将常规护肝治疗的12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 组)、大黄虫丸组(B 组)和小柴胡汤组(C 组),3组均治疗4个月。结果3组肝功能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但C 组改善更明显,说明小柴胡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疗效确切。江山等[7]对照观察小柴胡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40例,亦得出相同结论。邓子德等[8]观察改良小柴胡汤对81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的影响,发现改良小柴胡汤可使血清透明质酸和Ⅲ型前胶原肽明显下降。1.2四逆散 四逆散有疏肝理气、透达郁阳功效,主治肝脾气滞、阳郁致厥证[9]。张光华等[10]认为四逆散为治疗泄泻肝郁乘脾之方,且治疗肝郁胁痛效果理想,而肝郁是肝纤维化常见的证型。现代多用四逆散加味治疗肝纤维化,用原方的报道罕见。郭晓萍等[11]对照观察复方四逆散(四逆散加三七、黄芪、丹参)治疗慢性肝炎肝纤维化30例,发现复方四逆散可明显降低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水平,减轻肝纤维化程度,促进肝内增生的纤维组织降解和阻止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的进展,且复方四逆散尚有一定的抑制炎症反应、保护肝细胞的作用。王付等[12]观察四逆散加味治疗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予常规保肝治疗,治疗组加用四逆散加味。结果3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81%,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 <0.01),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及肝脾B 超等指标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 <0.05或P <0.01)。孙守才等[13]发现加味四逆散能使肝纤维化过程中升高的PC-Ⅲ、HA、LN 含量明显下降,并能修复肝损害,保护肝细胞,减轻肝纤维化 的程度,改善肝功能。1.3大黄虫丸 大黄虫丸有缓攻瘀血,祛瘀生新作用,用于虚劳而内有干血的治疗[14]。余晶[15]观察大黄虫丸治疗慢性肝炎的有效性和对肝纤维化的影响,治疗组给予大黄虫丸3g、每日3次,对照组予常规保肝治疗。治疗12周后两组肝纤维化及肝功能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好转,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 <0.01),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 >0.05),而两组间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 <0.01)。邓丽宁等[16]发现大黄虫丸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疗效优于单用大黄虫丸或单用恩替卡韦治疗。1.4鳖甲煎丸 鳖甲煎丸能行气化瘀,除痰消癥,攻补兼施[8]。且其适应症“癥瘕”为肝纤维化常见临床指征[17]。陈瑞玉等[18]将慢性乙型肝炎11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8例,两组均予常规保肝降酶治疗,治疗组加用鳖甲煎丸治疗。检测两组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6.7%,对照组60.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两组治疗后肝功能、肝纤维化各项指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或P <0.01)。谢鸿昌等[19]观察鳖甲煎丸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疗效,发现鳖甲煎丸结合西药常规治疗的效果优于单用西药治疗组。还有报道鳖甲煎丸用于肝癌介入治疗后所致的肝纤维化有确切疗效[20]。2 实验研究2.1小柴胡汤 马跃荣等[21]为探讨小柴胡汤对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预防和治疗性用小柴胡汤,结果显示小柴胡汤可明显防止肝维生素A 丢失和促进其含量恢复,降低肝组织胶原含量,抑制肝前α-1型胶原的基因表达,减少肝脏组织Ⅰ、Ⅲ型胶原的沉积和α-平滑肌原纤维阳性的伊东细胞的数目。帅峰[22]研究发现小柴胡汤有防治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TMP-1mRNA 的表达而发挥作用。有研究显示,小柴胡汤有抑制大鼠的肝星形细胞活化及增殖,使细胞质内维甲类化合物含有的脂肪滴减少,抑制α-SMA 的表达及Ⅰ型胶原产生,活化IFN-γ,降低自由基活性的作用,通过抗氧化反应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发挥对细胞的保护作用[23]。2.2四逆散 党全伟等[24]研究发现,四逆散加味(四逆散加丹参、桃仁、当归等)水煎后浓缩剂可以降低肝纤维化大鼠的死亡率,显著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血清的ALT、ALP、

肝纤维化的细胞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肝纤维化的细胞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涂传涛, 王吉耀, Tu Chuantao, Wang Jiyao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科, 上海,200032 刊名: 中华肝脏病杂志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Hepatology 年,卷(期):2014,22(1) 参考文献(37条) 1.Sohrabpour AA;Mohamadnejad M;Malekzadeh R Review article:the reversibility of cirrhosis 2012 2.Mallat A;Lotersztajn S Cellular mechanisms of tissue fibrosis.5.Novel insights into liver fibrosis 2013 3.Lemoinne S;Cadoret A;E1 Mourabit H Origins and functions of liver myofibroblasts 2013 4.Blois SM;Piccioni F;Freitag N Dendritic cells regulate angiogenesis associated with liver fibrogenesis 2014 5.Meng F;Wang K;Aoyama T Interleukin-17 signaling in inflammatory,Kupffer cells,and hepatic stellate cells exacerbates liver fibrosis in mice 2012 6.Seki E;de Minicis S;Inokuchi S CCR2 promotes hepatic fibrosis in mice 2009 7.Heymann F;Hammerich L;Storch D Hepatic macrophage mig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critical for liver fibrosis is mediated by the chemokine receptor C-C motif chemokine receptor 8 in mice 2012 8.Pradere JP;Kluwe J;De Minicis S Hepatic macrophages but not dendritic cells contribute to liver fibrosis by promoting the survival of activated hepatic stellate cells in mice 2013 9.Mentink-Kane MM;Cheever AW;Wilson MS Accelerated and progressive and lethal liver fibrosis in mice that lack interleukin (IL)-10,IL-12p40,and IL-13Rα2 2011 10.Tu CT;Li J;Wang FP Glycyrrhizin regulates CD4+T cell response during liver fibrogenesis via JNK,ERK and PI3K/AKT pathway 2012 11.McHedlidze T;Waldner M;Zopf S Interleukin-33-dependent innate lymphoid cells mediate hepatic fibrosis 2013 12.Schuppan D;Kim YO Evolving therapies for liver fibrosis 2013 13.Connolly MK;Bedrosian AS;Mallen-St Clair J In liver fibrosis,dendritic cells govern hepatic inflammation in mice via TNF-alpha 2009 14.Coulon S;Heindryckx F;Geerts A Angiogenesis in chronic liver disease and its complications 2011 15.Taura K;De Minicis S;Seki E Hepatic stellate cells secrete angiopoietin 1 that induces angiogenesis in liver fibrosis 2008 16.Das A;Shergill U;Thakur L Ephrin B2/EphB4 pathway in hepatic stellate cells stimulates Erk-dependent VEGF production and 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 recruitment 2010 17.Van Steenkiste C;Ribera J;Geerts A Inhibition of placental growth factor activity reduces the severity of fibrosis,inflammation,and portal hypertension in cirrhotic mice 2011 18.Yao Q;Lin Y;Li X Curcumin ameliorates intrahepatic angiogenesis and capillarization of the sinusoids in carbon tetrachlorideinduced rat liver fibrosis 2013 19.Xie G;Diehl AM Evidence for and against epi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 in the liver 2013 20.Popov Y;Schuppan D Epi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 in liver fibrosis:dead or alive 2010 21.Scholten D;Osterreicher CH;Scholten A Genetic labeling does not detect epi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 of cholangiocytes in liver fibrosis in mice 2010 22.Chen SW;Wu BY;Xu SP Suppression ofCB1 cannabinoid receptor by lentivirus mediated small interfering RNA ameliorates hepatic fibrosis in rats 2012 23.Szabo G;Bala S MicroRNAs in liver disease.Nat Rev Gastroenterol 2013 24.Roderburg C;Urban GW;Bettermann K Micro-RNA profiling reveals a role for miR-29 in human and murine liver fibrosis 2011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