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春潮》教案

《春潮》教案

《春潮》教案
《春潮》教案

《春潮》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春潮》是作家冯德英的作品,描写了早春时节,江水春潮由弱到强、逐渐宏大的气势,表现了春水充满生机的热情,给人以生命的力量。本文文质兼美,适合细细品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新词。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春潮由弱到强、逐渐宏大的气势,懂得春水充满生机的热情,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朗读的能力,学会在小组合作学习。

(4)积累语言,像作者那样留心观察春景。

2、过程与方法

(1)以读代讲,在读中感悟春潮的不可抗拒,再现势不可挡的开江场面。

(2)运用适当的识字方法识字。

(3)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审美能力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表达的意思,能够大致理解文章中的情感。

能用自己的话说清楚、有条理地表达对文章的理解。

教具准备:

(1)课件

(2)布置预习:

a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b独立认识生字词语

c 思考课后问题

d 质疑: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北方的二月,春天在进攻,冬天在撤退,大地上万物跃跃欲动,将要爆发出埋藏了一冬的活力,势不可挡!

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欣赏在我们这里难以见到的奇观——春潮。(板书:春潮)

二、检查预习情况,初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魅力。

1、

指名读课文,评价。

2.指名读生字,教认生字。

3.回答问题:课文描写了什么?

(课文描写的是春天来到北方时,积雪融化,雪水奔流,江面坚冰融化,江水奔腾的景色。)

三、默读第一自然段,找出总起句。

全班感情朗读:春天在进攻,冬天在撤退。

思考:春潮从什么开始的?(滴下一颗晶莹粗大的水珠。)

朗读第2句话。作者用了什么词来赞美水珠?

四、师:第二自然段具体描写了春天在进攻,冬天在撤退的情景。

a 分小组学习第二自然段

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春天在进攻,冬天在撤退。”找出有关语句画下来、读一读。作者具体描写了哪些事物?

检查小组学习情况,学生来汇报,读找出的句子。

b课件展示雪水瀑布大江的画面指导朗读下面三句话

教师范读

“朝阳处雪已融化,雪水顺着斜谷流过来,冲开了山涧溪水的冰面。”

指导朗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那巨大的冻结在岩层上的瀑布也开始活动了,流水声一天天越来越大地响起来,最后成为一股汹涌的奔流。

指名读,指名读,指导朗读时要用慢语速和低语调。例如:逐渐变酥了------颜色也变暗了。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那冰封的大江在春天太阳的照射下,在山中雪水的冲击下,逐渐变酥了,变软了,颜色也变暗了。”

问:什么变酥了,软了?理解“酥”

板书:

融化的雪水→冲开溪面

冻结的瀑布→开始活动

大江→变酥,变软,变暗

读完这些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仿佛看到溪水淙淙,感觉春天即将到来啦!)

c、全班齐读第二自然段。

自己自由感情朗读这一段,边读边想象描写的景象。

默读第一、二自然段,说说这两自然段之间是什么关系?

(第一自然段是总起句,第二自然段是具体描绘第一自然段。)

d 自己练读,小组赛读。

4、师抒情:在山中的雪水,一股股汇集起来流进冰封的大江,终于有一天爆发了,那景象势不可挡。

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画出描写春潮样子的句子读一读。

展示课件

自由朗读这一段

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的理由。

①“风从窗缝里挤了进来,激动地向我耳语着:快去看啊,大江复活了!”(作者用拟人的手法体现出迎接春的来临的那种美好的心情,应用高兴的语气来读。)

如果把“挤”了进来换成“吹”了进来行吗?为什么?

②“被禁锢了一冬的大江奔腾着,汹涌着,以它那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开了坚冰,呼叫着,撞击着。

③“一块块巨大的冰排,被江水推动着,山一样地竖了起来,又摔倒下去,发出喀嚓喀嚓的声响,溅起一片片雪白的浪花。滚滚的春潮把坚冰击溃了,淹没了,迫使它驯服地和残冬一起向远方流去。”(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把当时的情景写得如此形象生动。)

这些语句表现了春潮的什么特点?生交流,指名回答。(不可抗拒)

生齐读这些句子。

师总结:简介课文的写作背景(大家知道这篇文章节选自冯德英的小说《苦菜花》,这部小说告诉人们抗日战争是一场人民战争,人民的力汇集起来,就像势不可挡的春潮,胜利的春天一定会到来的。

五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读出无限喜悦的心情。

课件展示春潮流动的画面

六回答课后方框里的问题

七、作业设计

1、

写写自己想像春潮的景象。

2、摘抄优美的句子。

附:板书设计

春潮

第一颗水珠

雪水:融化冲开

春天在进攻形成

瀑布:活动汹涌

大江:变酥变软变暗

春潮开江山崩地裂奔腾着汹涌着

春潮

春潮 教学目辬: 1、学会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衰竭、山涧、崩溃、禁锢、喀嚓、驯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语言。 3、感受春潮的气势磅礴和春天不可抗拒的力量,了解祖国山河的壮美,体会中国人民拼搏向上的无限的生命力(只作简单了解)。 4、学习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学会留心观察周围的景物。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体会春潮的气势和春天不可抗拒的力量。 教学方法朗读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寒风凛冽,向往春天 寒冷的冬天将要远去,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向我们走来。大地上万物跃跃欲动,将要爆发出埋藏了一冬的活力,势不可挡! 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欣赏在我们这里难以见到的奇景――春潮。(板书课题) 二、暖风习习,走入春天 1、同学们,你们见过“潮”吗?谁能把你所知道的或想象到的情景告诉大家?(学生交流) 2、作家冯德英在他的作品《苦菜花》中就描绘了那波澜汹涌的春潮来临的情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春潮》。(指名读课文,找朗读较好的学生,能够起到示范作用。) 3、听完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可以说说知道了什么或有什么感受,也可以提出疑问。 4、课文介绍了哪几方面的内容?(主要介绍了春潮的形成和春潮的不可抗拒的威力。) 三、溪水淙淙,观察春天 1、英国诗人雪莱有句诗是这样说的:“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就让咱们像作者那样仔细的观察春天吧。(指名读第一二自然段) 是啊,寒冷的冬天已在撤退,而温暖的春天正在进攻。你能在文中找出描写“春天在进攻”的词句吗?自己试着读一读。 (指名读,并说一说春天在进攻表现在什么地方。)

(1)“寒冷的威力已在衰竭,朝阳处雪已融化。” (2)“雪水顺着斜谷流过来,冲开了山涧溪水的冰面。” (3)“那巨大的冻结在岩层上的瀑布也开始活动了……冲到山下,流进大江。” (4)“那冰封的大江……逐渐变酥了,变软了,颜色也变暗了。” 为什么不说“大江上的冰面变薄了,慢慢开始融化了”,而是说“变酥了,变软了,变暗了”呢?(学生讨论,体会用词的巧妙。)教师小结板书:雪已融化→冲开溪面→瀑布活动→大江变了 读完这些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仿佛看到溪水淙淙,感觉春天即将到来啦!) 2、指导朗读第二段。 (1)再试着自己朗读这一段,边读边想象描写的景象。 (2)指名读,指导朗读时要用慢语速和低语调。例如:“逐渐变酥了,变软了,颜色也变暗了。”等。 (3)自己练读,小组赛读。(以活泼的形式给孩子们充分朗读的时间去体会和感悟春潮的刚刚形成时的“微弱”和蕴含着的具有生命力的春的气息。) 3、引导背诵: (1)出示: 山的背阴处虽然还________,可是寒冷的威力已在______。朝阳处_______,雪水顺着__________,冲开了______________。那巨大的______________也开始活动了,流水声一天天_______________,最后成为一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冰封的大江在____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_____,逐渐_______,________,颜色也__________。 (2)自己试试看,能不能把这段话背下来。 四、大江复活,欣赏春天 1、春潮就在慢慢地孕育着、积累着,期待时机成熟的时刻的到来,那时它要把自己所有的力量都释放出来!“终于有一天,在寂静的黎明中,突然传来了山崩地裂的声响”(引读第三自然段。) 2、读完这一段,你认为这是一种怎样的场面?用一个词语来表示。(学生可能说出波澜壮阔、气势宏伟、势不可挡等等。) 3、指导读。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去读呢?和第二自然段相比,在语速和语调上会有什么不同?(利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朗

最新新版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圆 圆概念总结 1.圆的定义: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封闭图形。 2.将一张圆形纸片对折两次,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3.半径: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把圆规两脚分开,两脚之间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 4.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 5.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圆内最长的线段是直径 6.在同一个圆内,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7.在同一个圆内,有无数条半径,有无数条直径。 8.在同一个圆内,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 用字母表示为:d=2r r =1 2 d 用文字表示为:半径=直径÷2 直径=半径×2 车轮为什么是圆的?答:因为圆心到圆上各点的距离相等,所以圆在滚动时,圆心在一条直线上运动,这样的车轮运行才稳定。 9.圆的周长: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或者,圆一周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10.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计算时,取π≈3.14。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算出来的人是我国的数学家祖冲之。11.圆的周长公式:C圆=πd =2πr 圆周长=π×直径圆周长=π×半径×2 d=c÷π(圆直径=周长÷圆周率) r=c÷π÷2(圆半径=圆周长÷圆周率÷2) 12、圆的面积:圆所占面积的大小叫圆的面积。 13、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圆的面积。把圆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高相当于圆的半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 如果用S表示圆的面积, r表示圆的半径,那么圆的面积公式:S 圆 =πr2 14.圆的面积公式:S=πr2或者S=π(d÷2)2或者S=π(C÷π÷2)2 15.在一个正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直径等于正方形的边长。 16.在一个长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直径等于长方形的宽。 17.一个环形,外圆的半径是R,内圆的半径是r,它的面积是S=πR2-πr2或S=π(R2-r2)。 (其中R=r+环的宽度.) 19.半圆的周长等于圆的周长的一半加直径。半圆的周长与圆周长的一半的区别在于,半圆有直径,而圆周长的一半没有直径。 半圆的周长公式:C=πd÷2+d或C=πr+2r 圆周长的一半=πr 20.半圆面积=圆的面积÷2公式为:S=πr2÷2或πr2 2 21.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扩大或缩小多少倍,直径和周长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而面积扩大或缩小以上倍数的平方倍。

北师大版六年级教材:正负数(一)教学设计.doc

北师大版六年级教材:正负数(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体验正负可以相互抵消,感知正负间的相差关系,会选择合理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2、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中,借助数轴,初步完善对数的认识,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数轴、表格教学过程:活动一:在“颠步子”中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知道正负可以相互抵消。一、在情境中体验正负相互抵消的思想,并尝试应用(一)体验1、提取旧知,导入:师:我们已学过正负数,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呢?(生自由说。)是的,正负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今天,我们将继续这个话题的探究。(设计意图:让学生提取旧知,能激起学生原有的旧知与体验。)2、创设情境,体验相抵:①师:淘气、笑笑和小兰在呀呀学语、蹒跚学步时,参加一次宝宝颠步比赛!我们一起去现场看看!首先是淘气出场了,他怎么样?(往前颠了一步,再往后颠了一步)轮到笑笑,她怎么样呢?(笑笑往前颠了两步,再往后颠一步)小兰呢?(小兰向后颠两步,再向前颠一步。)②请你用正负数记录他们的比赛情况?写在表格里!并思考表格的问题:假设他们颠的每一步是相等的,请问与原来的位置相比,他们各前进或后退了几步!(独立填写,师巡视。)③汇报交流:生边说师边填写,相机提问:为何记为0、+1、-1,从而在情境中体验正负相抵。 前进(步) 后退(步) 假设每步颠的长度是相等的,与原来的位置相比,他(她)前进或后退了几步? 淘气 +1 -1 笑笑 +2 -1

+1 小兰 +1 -2 -1 (设计意图:在解读主情境的基础上,“宝宝颠步子”的情境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有利于体验相抵。在由浅入深的交流中,知道正数的计数单位是+1,负数的计数单位是-1,并初步感知正负怎样相抵。)(二)尝试运用正负相抵解决问题——试一试11、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问题的解决也用到相互抵消。我们一起去看看课本74页试一试第1题(相机认识净含量、并读懂表格的意思)2、思考:第1袋味精与第2袋味精的总质量是(),第3 袋和第4袋的总质量是()。5袋味精的总质量是()①思考后写在课本上,师巡视:(关注不同层次的想法,并记住他们的名字。以便思维层次由浅入深提取。)②汇报:a、第1袋味精与第2袋味精的总质量是多少?可能:100-2=98,100+2=102,98+102=200或100-2+100+2=200(在交流中,自我优化方法。)b、第3袋与第4袋的总质量?可能:100-5=95,100+3=103,95+103=198或200-5+3=200-2=198c、5袋味精的总质量是多少?可能: 200+198+96=494或:-2和2抵消为0,-5和3抵消后是-2,-2和-4和起来是-6,所以500-6=494或:第二、三、四袋的同时抵消,第一袋和第五袋合起来少了6千克,所以500-6=494。(再次感悟正负抵消的优越性。)3、小结:哦,也可以这样正负抵消呀!真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谁也是这样想的?只要善于观察与思考,就能有奇思妙想!(设计意图:在前面充分体验正负相抵后,尝试用正负相抵的方法的解决问题,在一次次的交流与汇报中,不断自我优化方法,体会正负相抵的必要性。)二、回到“颠步子”情境,体验正负相差,并尝试解决问题 2019-03-08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体验正负可以相互抵消,感知正负间的相差关系,会选择合理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2、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中,借助数轴,初步完善对数的认识,在数

《雨点儿》教学案例

《雨点儿》教学案例 《雨点儿》教学案例 一、激趣读文,初步感知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伊始,我提出了一个激趣性的问题;“同学们,云妈妈有许多孩子,你们想知道她的孩子是谁吗?”,“想!”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师:“那就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相信你们一定能在文中找到问题的答案。”要求: 1、把每个句子读通顺; 2、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我们不难想象孩子们兴趣盎然地去读书,去获取新知识,是多么开心和快乐。 二、细读课文,探究发现,自读自悟 1、在理解的基础上,自由读文、互读互评,使认识得到上升华。 在阅读中评价,评价中阅读。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己的积极努力才能习得,生生之间的阅读评价激起了学生的主体参与,使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获取了进取的力量,分系享合作的和谐,发现了生命的灿烂。 在引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时,先借助课件动画,理解“数不清”“飘落”,然后发问:你认为数不清是什么样子的?雨点儿是如何飘落的呢?自由读文,独自感受,再同桌之间互读互评,谁读得好,好

在哪里?你能学着读一读吗? 2、分角色多种形式读,在活动中体验阅读的快乐。 〔课件〕激趣听听雨声,雨娃娃们在说话呢!你想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吗? 在引导读2、3自然段,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时,首先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然后,让他们在动听的音乐声中分角色朗读〔小组读、男、女读表演读……〕经过多轮不同形式的朗读之后,再次提出问题:在大雨点儿和小鱼点儿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让孩子们畅所欲言,并及时给予评价。这样,不仅可以让他们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还可以让他们学会在读中体验,在阅读中发现。从而,感到了阅读的快乐。 3、放飞想象。激情朗读。 雨娃娃到了哪些地方?那些地方发生了什么变化?〔课件展示〕你能用自己的语言美美地说一说吗? 自由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启发想象,感悟雨水与庄稼生长的关系。想想那些红花绿草会对大雨点儿小鱼点儿说些什么?通过再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赏读全文,激发想象,点燃创新的火花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许多课文中,言尽而意无穷,留下大量的思维空间。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地、无拘无束地想象,进行个性化地语言的表达训练或再创造。 因此,在细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孩子们在美妙的音乐中赏读全

2.1 春潮

1 春 潮 方的二月,春天在进攻,冬天在撤退。2 [①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是暖流融化了 岩石上的冰层,滴下第一颗粗大晶莹的水珠,宣告了春的来到。 段导读:交代了春潮发生的时间、地点,总起全文,引起下文。 的背阴处虽然还寒气凛凛,可是寒冷的威力已在衰竭。3朝阳处雪已融化,雪水顺着斜 谷流过来,冲开了山涧溪水的冰面。[②“冲开”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4那巨大的...冻结在岩层上的瀑布也开始活动了,流水声一天天越来越大地.....响起来,最后成为一股汹涌的...奔流,冲到山下,流进大江。[③把加点的词语删去好不好?]那冰封的大江在春天太阳的照射下,在山中雪水的冲击下,逐渐变酥(sū)了,变软了,颜色也变暗了。5[④“酥、软”两个词用在这里突出了什么?] 1 ? 2 ①拟人,写出了春天来临的气势。 3 ②“冲开”写出了融化的雪水力量巨大。 4 ③不好。“巨大的、越来越大地、汹涌的”等词语形象地表现了瀑布由弱到强的变化过程。 5 ④“酥、软”形象地描绘出了春潮刚刚形成时的“微弱”,以及蕴涵着的具有生命力的春的气息。 5

段导读:通过描写山雪、溪水、冰瀑、春阳等,突出了“春天在进攻”,这是春潮的序曲。 于有一天,在黎明的寂静中,突然传来了山崩地裂的轰响——开江了![⑤“山崩地裂”一词有什么好处?]风从窗缝里挤了进来,激动地向我耳语着:快去看啊,大江复活了!7它扯着我的衣襟向江岸奔去。[⑥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我和人们一起站在堤岸上,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只见整个大江的坚冰崩溃了。8[⑦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何好处?]被禁锢了一冬的大江奔腾着,汹涌着,以它那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开了坚冰,怒吼着,撞击着。一块块巨大的冰排,被滔滔的江水推动着,山一样地竖了起来,又摔倒下去,9发出咔嚓(kāchā)咔嚓的声响,溅起一片片雪白的浪花。[⑧这几句话主要写了什么?有什么表达作用?]滚滚的春潮把坚冰击溃了,淹没了,迫使它驯服地和残冬一起向远方流去。10[⑨删掉“驯服地”好不好?]段导读:气势磅礴的开江场面,展示了春潮由弱到强不可抗拒的威力。 水在阳光下欢笑着,在清风中舞蹈着,仿佛在告诉沿途碰到的每一个人,每一棵树木,每一株刚刚露出地面的小草:春天来了!春天来了!11[⑩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段导读:春水向世界宣告“春天来了”。 6 ⑤“山崩地裂”与“寂静”形成对比,突出了开江时的声音之响。 7⑥拟人。形象地体现出人们迎接春天来临时的那种欢快的心情。 8⑦夸张。“坚冰崩溃”反衬出春天的巨大力量和春潮宏大的气势。 9⑧作者运用拟人、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从声音和情态两方面再现了势不可当的开江场面,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春潮的声势浩大。 10 ⑨不好。这里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把坚冰比作被驯服的动物,写出了春潮的威力,显得更加形象、生动。11⑩作者运用拟人、反复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现了春水战胜寒冬的喜悦心情。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试题完整版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试 题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试题(一) 班级:姓名:得分: 一.填空。(25分) 1. 四千五百万零七百写作(),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是()万。 2. 时 = ()分,升 = ( ) 升 ( )毫升。:()=()÷20=3 5 =()%=()成。 4.把2米长的铁丝截成每段长1 5 米的小段,要截( )次,每段是全长的( )%。 5.右图阴影部分的面积占整个图形的 ()。 6.三里一中为每个新生编号,设定为6位数,末尾用1表示男生,用2表示女生,若078092表示“2007年入学的8班09号同学是女生”,则今年入学的2班53号男生的编号是()。 7.在一个减法算式中,差与减数的比是3 : 5,差是减数的 ()%,减数是被减数的()%。 8.把2 3 吨∶400千克化成最简整数比是(),这个比的比值是 ()。 9.一个书架上存放书的本数在30至100之间,其中1 5是连环画,1 9 是故事 书,书架上存书最多有()本。 10.一个台钟时针长10厘米,经过6小时,时针尖端移动了()厘米,时针扫过()平方厘米。

11.一个圆柱形水桶,桶内直径4dm,桶深5dm。现将水倒进桶里,水占水桶容积的()%。 12.在一幅地图中,用2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15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A、B两地实际距离是48千米,画在这幅地图上是()厘米。 13.按照下图的方法拼下去(单位:厘米),第九个图形的周长是 ()厘米。 14.如右图长方形ABCD,AB=8厘米,AD=4厘米。两动点 P,Q同时从点A出发,沿长方形的边按如图所示的方向, 分别以1厘米/秒的速度匀速绕行,当运动一周回到点A。手机一 位置时,两动点都停止。则运动时间为()秒时, P,Q两点的连线恰好平分长方形ABCD的面积。 15.胡老师和吕老师在一家商场分别以七五折和八折各买了一部手机,两个人花了相同的钱,两部手机原价相差200元。两个人买手机一共花了()元。 二.选择题。(10分) 1.甲数是A,比乙数的3倍少B,表示乙数的式子是()。 ÷ C.(A+B) ÷3 D.(A-B) ÷3 2.如果5X=6Y,那么X与Y()。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D.无法确定 3.一个三角形中最小的内角是50度,按角分这是()三角形。 A.锐角 B.直角 C.钝角 D.无法确定

雨点儿教学案例

《雨点儿》教学案例 胡登雄 雨点儿 教学目标: A、知识与能力: 1、认识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相关词句。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的生长有密切的关系。 3、形成初步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B、过程和方法: 1、在自由读、分角色读、为动画配音读、理解读中读通、读懂、读好课文。 2、朗读发言时仪表大方,声音响亮,表达时语言清晰流畅。 3、学会圈圈画画,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C、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在表达与倾听中学会尊重别人、欣赏别人、完善自己。 2、感受雨点儿的可爱,感悟雨点儿给人类、给世界带来了美丽。 3、在具体的交际环境中,感受与人友好交往、合作的乐趣,在交际中学会尊重他人,形成好的人际关系。 教学设计

课前预热:看词学声、做动作。(课件) 青蛙唱歌、天上有彩虹、数星星、种子睡觉、种子喝水、种子发芽、长出小草、花儿开放、下小雨、下大雨、下雷雨、狂风暴雨 一、呼唤雨点儿,引入新课 嘘、你听!闭上眼睛仔细听,听到什么了?(课件:播放小雨的声音)呀!真的下雨了,快伸出你的小手,仰起你的小脸,让雨点儿轻轻地落在你的手上、脸上,你感觉到什么了? 你喜欢这些雨点儿吗?快和它打个招呼?、注意:“雨点儿”只能发作两个音、 (课件:大大小小的雨点飘落下来)你看、你看、这是一个大雨点儿,我们快叫叫他,这是一个小雨点儿,快也招呼他一下,又来了一个大雨点儿…… 二、学习第一段,练习朗读。 这么可爱的雨点儿,我真想一个个都认识他们,你们帮我一起数一数好吗?一、二……我数得眼睛都花了,你们数清了吗?原来是(课件:出示句子)。 读一读。注意:、“云彩”、“下来”读轻声。 再读一读课文,边读边做动作。 三、朗读对话,引导质疑 (课件)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的雨点儿从云彩中飘落下来,半空中,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在说悄悄话呢。读课文2、3、4节,画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观摩课看瓜一等奖教学实录文字资料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观摩课《看瓜》一等奖教学实录文字资料 (此课获四川省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一等奖第一名) 教学目的 1.集中检测与分散随文识字相结合的方法来认识本课生字,让学生运用“认、想、写、用”的方法独立识字;辨别形近字“瓤”与“嚷”;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朗读中体会爷爷的善良、宽容的心灵,从中感受农村淳朴热情的民风。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多种识字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品质。 教学准备:课件、西瓜图片。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老师在黑板上画一“魔法圈”,组织学生展开自由猜测:飞到天上就是气球、太阳、飞碟……钻到水里就是鹅卵石、鱼泡泡、水母、海龟……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只要想象有据,就是正确的。”峨眉三小二·九班一定会出现很多爱因斯坦。 一、想象引题,读准课题。 师:瞧,神奇的魔法圈跳到瓜地里变成了什么? 生:变成了一个大西瓜。 师:(贴西瓜图片)这又大又圆的西瓜,味道一定不错,吸引了许多小客人(放蟋蟀、青蛙的叫声、动物咬西瓜的声音)听,谁来了? 生:青蛙、蟋蟀。 师:(课件出示小动物图片)青蛙在唱歌,蟋蟀在弹琴,瞧,小刺猬也悄悄地来了。它们来干什么? 生:它们想吃西瓜。 师:是啊,它们也想尝尝这些又大又圆的西瓜,这可不行,我们得去守着,一起去看瓜(板题:看

瓜) 师:请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看瓜 师:(手指“看”)这个字读什么?它的音节是什么? 生:“kān” 师:(师板书音节)这是一个多音字,在这儿读作“kān”,孩子们再读课题。 生:生齐读课题。 师:字音读准了。 师:“看”什么意思? 生:看就是守着的意思。 师:“看瓜”是什么意思? 生:看瓜就是守护着瓜。 师:带着你的理解,再读课题。 生:再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识字写字。

春潮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春潮由弱到强、逐渐宏大的气势和春天到来时的作者的喜悦心情。找出第三自然段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通过朗读、想象、讨论理解春潮来时恢宏的场面。 2、联系上下文理解“衰竭、崩溃、禁锢、击溃、驯服”等词语的意思。 3、通过金钥匙的提示,学习对描写景物的文章的基本质疑思路,通过质疑与解疑理解课文。 4、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以及重点词语,积累好词佳句。提倡学生背诵这篇文章。 教学重点难点: 朗读课文,体会春潮由弱到强、逐渐宏大的气势和春天到来时的作者的喜悦心情。找出第三自然段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通过朗读、想象、讨论理解春潮来时恢宏的场面。 学情分析: 本单元以《春潮》为题安排了两篇散文。这两篇散文用不同手段面写了春天的景象。第一篇很有气势,第二篇非常细腻。两篇文章语言丰富,描写形象,细腻,字里行间表达出作者对春天(春潮)的喜悦之情。但是这两篇课文描写的景象与学生生活联系不大,加上复句和比喻句比较多,就给学生理解课文增加了难度。所以学习这两篇课文,首先是要读通读熟。在此基础上,教师用语言和画面设置情境,抓住重点句子也引导学生反复体会朗读,感知春潮的样子和特点。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有关图片或录像资料,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找黄河上游壶口瀑布春天解冻时的画面资料。相应的音乐磁带。 2、教师准备小说《苦菜花》的背景介绍以及与此文的联系。 第一课时〖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教学内容: 读课文,通过上下文理解词语,通过想象和联系生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看到春潮到来时的喜悦心情。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录像,引出课题。 播放海潮大浪滔天声音如雷的录像(画面),也可以找到《观潮》中的录像播放朝来时的景象。问:这是大海浪潮翻滚的场面,你想用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看到的景象?(破浪滔天、势不可挡、震耳欲聋)引出课题。春潮描写的也是潮,它是什么样的呢?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指名读,出示有关词语正音。(不一定是生字,学生读不准的字音都要纠正)例如“寒气凛凛、山涧、朝阳处、禁锢、喀嚓、驯服”等词语都要让学生读准。 3、同位或小组间再把课文读一遍,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顺。 4、说说课文描写的春潮是什么。(师总结:北方冰冻的江河融化——开江的景象) 二、插入金钥匙,学习对散文质疑的方法。 1、自由读金钥匙内容,说说读明白了什么。(没有质疑习惯的班级或学生要把此作为重点环节,告诉学生质疑的好处,要求学生必须从现在开始这样做,已经有质疑习惯的班级和学生可以不用金钥匙的提示问题,而是提出自己更有独到性的问题)。

一年级语文案例分析

创设情境,引导想象,发展语言 ——部编版《青蛙写诗》教学案例【案例背景】 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活泼好动、天真可爱,他们易于接受直观形象的事物。他们往往把一篇课文读准确、流利都很费劲,更谈不上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了。并且,低年级学生的倾听习惯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营造一个温馨的课堂氛围,努力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愉快地学习,同时感受到童年的快乐,健康地成长。 在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课文《青蛙写诗》的教学中,我以鲜明的图画、生动的诗歌、直观形象的课件为载体,将阅读和识字教学相融合,立足学生丰富的生活,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感受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帮助别人时的快乐和青蛙得到帮助时的快乐,引导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同时发展学生的语言。 【案例描述】 《青蛙写诗》是一首轻快、活泼的儿童诗,共有五小节。作者张秋生生动地描绘了青蛙在下雨天“呱呱呱”地如作诗一样鸣叫的情景。他用丰富而又合理的想象,把池塘里的美丽景物“蝌蚪、水泡泡、水珠”拟人化,并生动准确地想象成逗号、句号与省略号,巧夺天工地组合成了青蛙的一首诗,让人浮想联翩。本文图文并茂,富于童趣,富于想象,富于创造,十分适于天性活泼、充满好奇的一年级学生学习语言、认识事物,同时也为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教学中如何从一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入手,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体现形式和内容的直观性、形象性,创设情境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现摘以下几个教学片断。 片断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发展学生的语言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来猜一个谜语:绿衣小英雄,田里来捉虫,水陆都是家,唱歌顶呱呱。(打一动物)大家猜猜这“绿衣小英雄”是谁呢? 生:青蛙。 师:同学们快看:(课件出示情境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绿绿的荷叶。 生:我看到了粉粉的荷花。 生:我看到了很多黑黑的小蝌蚪。 生:我看到了大大的池塘,池塘里有蝌蚪,有荷花,还有小水珠和小鱼。

《春潮》教学案例

《春潮》教学案例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共和街小学苏英芳 教材说明: 《春潮》是义务教育课本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以《春潮》为题,描写了《春潮》的形成过程和磅礴的气势。全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以首句“北方的二月,春天在进攻,冬天在撤退。”总起,写山的背阴处“寒冷的威力已在衰竭”,“朝阳处雪已融化”,冰封的大江变软了, 这一切都预示着将要发生什么。第二部分由弱到强,春潮逐渐宏大,直至“不可抗拒”。这一部分紧承上文,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的手法,描写了气势磅礴的开江场面。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孩子们深切感受春天的力量———不可抗拒。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语言。 2、写摘录笔记,自学生字新词。认字11个,写字6个。 3、感受春潮的气势磅礴和春天不可抗拒的力量,了解祖国山河的壮美,体会中国人民拼搏向上的无限的生命力(只作简单了解)。 4、学习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学会留心观察周围的景物。 教学重点: 1、自学生字新词,写摘录笔记。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体会春潮的气势和春天不可抗拒的力量。 教学难点: 1、指导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习课文中所运用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课文《观潮》的录像资料;课文朗读配音。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师:孩子们,今天老师带来一段录像给大家欣赏。 (播放《观潮》中潮来之时的录像资料。)师:这是江潮翻滚的场面,你想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看到的景象?(波浪滔天、势不可挡??)(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春潮》描写的也是潮,不过,它是北方的潮,今天我们将观赏北方的春潮,看看它是什么样的?(板书课题:《春潮》齐读两遍) 二、背景介绍。师:《春潮》一课节选自我国著名作家冯德英先生的《苦菜花》,进入教材有改动。《苦菜花》写的是解放战争时期,山东老根据地的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与还乡团、与国民党反动派英勇斗争的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节选的这部分文字,用春潮象征革命力量的势不可挡,告诉人们春天必将战胜冬天。 三、质疑问难。(突破金钥匙)师:孩子们,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可以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提出比较有价值的问题,主要练习针对人物提问。本单元我们继续练习这样的提问方式,不同的是针对课文的条理提问(师简单告诉学生条理:课文的结构、顺序),那么孩子们,针对今天的主题《春潮》,相信你们一定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你想知道什么? 1、引导质疑; 2、梳理、归纳问题。 四、初读感知。(师征求学生意向:需要老师读课文吗?征得学生同意方可。)

(完整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正负数》教案三篇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正负数》教案三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 2、会用正负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知道正负能够 互相抵消,会解决正负相差的问题。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 教学重点: 进一步体会正负数表示的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使用抵消的思 想处理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游戏感知正负数能够互相抵消。 1、师生游戏 师:同学们,剪刀石头布的游戏玩过吗?(玩过)好,我们就来 玩玩,谁愿意和我玩? (师生游戏,其它学生当裁判,并要求做好记录) 师:谁来说说你的记录结果,你认为谁赢了? 师:比赛的时候还要给比赛双方记录成绩,你认为怎样记录成绩 好呢? (揭示课题) 出示评分规则:胜一局记1分,平一局记0分,负一局记-1分。

【联系学生实际,创设情境,体验负数在生活中产生的必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师生共同记录比赛成绩) 师:现在我俩的得分分别是多少? 师:你是怎样想? 生:+1和-1能够互相抵消? 师:抵消是什么意思?抵消的结果是多少? 2、生生游戏 师:你们想自己玩一次吗?两人一组,3局定胜负,必须有一人记录成绩。 (学生活动) (反馈比赛结果) 3、深入了解抵消的应用 师:如果老师想反败为胜,你认为老师至少还要胜几场? 师:这时两人得分分别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师:除了像+1和-1,+2和-2这样的数相抵消结果为0,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师:+5和-3,-5和+3还能互相抵消吗? 小结:意义想反的两个数,我们能够用正负数来表示,把正数和负数合并起来,我们能够采用抵消的方法实行计算。 【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正负数的意义,理解抵消在正负数计算中的应用,从而使机械的数学计算变得有趣。教师在数学学习中仅仅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

《雨点儿》教学案例与点评-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雨点儿》教学案例与点评-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 《雨点儿》一文是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第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是从云彩飘落下来的,有了雨点儿的滋润,花更红了,草更绿了。 本课内容浅显,情节性强,文中第五小节给我们留下了研究空间,有利于学生在阅读时根据自己的审美体验加以探究。 【教学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要一年级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目标还不太可能,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为重要。 2、架起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3、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语中主动探究中识字,读懂故事,初步了解雨点儿的作用,同时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中的科学奥秘产生兴趣。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春天来了,小雨就沙沙地下起来了,你们想想看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学生各抒已见,引入正题 想知道书上定的小雨发生怎样的故事吗?(板课题,指导读准儿化音 (齐读课题《雨点儿》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所学知识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越感兴趣。前几天刚好下过雨,虽然是冬雨,但也和课文有的内容有关,因而以此为切入点,让生活走进语文学习,走进学生的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儿化音是我们南方人学普通话的难点,应重点指导、有助于先入为主,正确说好普通话。) 二、读文、识字、探究、感悟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学生根据要求独立读课文(明确读的要求,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认读带有拼音的生字:数、清、彩、飘落、半、问回答方(反馈时,学生选择读,读对了,其他学生跟读3遍 (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3、认读没有拼音的生字:以小组比赛的形式读。(小组开火车”认读生字,读得对的小组能得到5颗星 (比赛是学生特别喜欢的方式,而小组比赛更有助于培养团结合作意识和竞争的意识)

《春潮》

春潮 一、看拼音写词语xùn fú( ) shuaīji? sū suǎn hūn àn shān bēng dìlia jìn gù ( ) ( ) ( ) ( ) ( ) 二、多音字组词禁(jīn )(jìn )盛(shèng )(chéng ) 三、近反义词抗拒()()汹涌()() 进攻()()衰竭()()禁锢()()四、比一比再组词 酥()崩()竭()裂()驯() 疏()蹦()揭()咧()训() 五、写出部首禁()裂()崩() 六、选择正确解释 崩:①倒塌崩裂②破裂③破坏垮台。崩溃()山崩()谈崩() 七、按课文内容回答 1、课文用()、()、()、()几个事物的具体描写,突出“春天在进攻”,但春潮开始气势比较()。 2、终于有一天,在黎明的寂静中,突然传来了山崩地裂的声响——开江了!“终于”在上下文中起()作用。这句运用了()写法,破折号的作用是()。 3、风从窗缝里挤了进来,激动地向我耳语着:快去看啊,大江复活了!它扯着我的衣襟向江岸奔去。这句运用了()手法,是从()这个词看出的,体现了人们迎接春的到来时的那种(美好的心情)。 4、缩句:那巨大的冻结在岩层上的瀑布也开始活动了。

八、读短文回答问题 1、山的背阴处虽然还寒气凛凛,可是寒冷的威力已在衰竭。朝阳处雪已融化,雪水顺着斜谷流过来,冲开了山涧溪水的冰面。那巨大的冻结在岩层上的瀑布也开始活动了,流水声一天天越来越大地响起来,最后成为一股汹涌的奔流,冲到山下,流进大江。那冰封的大江在春天太阳的照射下,在山中雪水的冲击下,逐渐变酥了,变软了,颜色也变暗了。 ①这段中的第一、二句是写山的()处和()处的样子,第三句是写()变化的样子。第四句是写()的变化。 ②这段话写出了春天()。 2、终于有一天,在黎明的寂静中,突然传来了山崩地裂的声响——开江了!风从窗缝里挤了进来,激动地向我耳语着:快去看啊,大江复活了!它扯着我的衣襟向江岸奔去。我和人们一起站在江岸上,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只见整个大江的坚冰崩溃了。被禁锢了一冬的大江奔腾着,汹涌着,以它那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开了坚冰。呼叫着,撞击着。一块块巨大的冰排,被江水推动着,山一样的竖了起来,又摔倒下去,发出咯嚓咯嚓的声响,溅起一片片雪白的浪花,滚滚的春潮把坚冰击溃了,淹没了,迫使它驯服地和残冬一起向远方流去。 ①用“”在文中画出描写开江时,江水的样子的句子。 ②从文中找到描写江水的动词,在词下面画△。想想这些动词写出江水什么特点?

北师大版正负数练习题

正负数(一) 1、生活中的数,比“0”大的数叫做 ___________ ,比“0”小的数叫做 ________ 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我们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勺量。 3. 女口果-30 表示支出30元,那么+200元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河道中的水位比正常水位低0.2 m记作-0.2 m,那么比正常水位高0.5m 记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物体可以左右移动,向左移动12m,记作-12m ,"记作8m'表示向动_ m. 5. 世界上最高的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出8848米,如果这个高度表示为8848 米,那么比海平面低155米的新疆吐鲁番盆地的高度,应表示为 _____________ 米; 海平面的高度为_________ 。 6. 如果小华家月收入2500元记作2500元,那么他家这个月水、电、煤气支出 200元应记作_________ 。 7. 如果电梯上升15层记作15层,那么它下降6层应记作 ____________ 。 8. 如果进了3个球记作3,那么失2球应记作_______________ 9. 一天中午12时的气温是7C,傍晚5时的气温比中午12时下降了4C,凌晨4 时的气温比中午12时低8C ,傍晚5时的气温是________ ,凌晨4时的气温是_______ . 11.请你在表格内用正负数记录小明豕的收支情况. 5月4日爸爸工资收入1500元记作: 5月6日水、电、煤气支出200元记作: 5月12日电话费支出120兀记作: 5月15日妈妈工资收入1400元记作: 12.工厂生产?批零件,要求零件的直径是40mm现检验员检验其中的10件, 检验结果如下: (单位:mr) 39.7 40 40.1 39.9 40 40.3 39.8 40.2 40.1 39.9 如果以40mm为标准,超过部分为正,不足的部分为负,则这10件零件可分别记 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完成下面的表格。

一年级语文案例分析教学内容

一年级语文案例分析

创设情境,引导想象,发展语言 ——部编版《青蛙写诗》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活泼好动、天真可爱,他们易于接受直观形象的事物。他们往往把一篇课文读准确、流利都很费劲,更谈不上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了。并且,低年级学生的倾听习惯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营造一个温馨的课堂氛围,努力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愉快地学习,同时感受到童年的快乐,健康地成长。 在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课文《青蛙写诗》的教学中,我以鲜明的图画、生动的诗歌、直观形象的课件为载体,将阅读和识字教学相融合,立足学生丰富的生活,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感受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帮助别人时的快乐和青蛙得到帮助时的快乐,引导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同时发展学生的语言。 【案例描述】 《青蛙写诗》是一首轻快、活泼的儿童诗,共有五小节。作者张秋生生动地描绘了青蛙在下雨天“呱呱呱”地如作诗一样鸣叫的情景。他用丰富而又合理的想象,把池塘里的美丽景物“蝌蚪、水泡泡、水珠”拟人化,并生动准确地想象成逗号、句号与省略号,巧夺天工地组合成了青蛙的一首诗,让人浮想联翩。本文图文并茂,富于童趣,富于想象,富于创造,十分适于天性活泼、充满好奇的一年级学生学习语言、认识事物,同时也为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教学中如何从一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入手,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体现形式和内容的直观性、形象性,创设情境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现摘以下几个教学片断。 片断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发展学生的语言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来猜一个谜语:绿衣小英雄,田里来捉虫,水陆都是家,唱歌顶呱呱。(打一动物)大家猜猜这“绿衣小英雄”是谁呢? 生:青蛙。 师:同学们快看:(课件出示情境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绿绿的荷叶。 生:我看到了粉粉的荷花。 生:我看到了很多黑黑的小蝌蚪。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圆柱和圆锥(12小时) 一、面的旋转(4小时) 1.“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是:点的运动形成线;线的 运动形成面;面的旋转形成体。 2.圆柱的特征: (1)圆柱的两个底面是半径相等的两个圆。 (2)两个底面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 (3)圆柱有无数条高,且高的长度都相等。 3.圆锥的特征: (1)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 (2)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3)圆锥只有一条高。 二、圆柱的表面积(4小时) 1.沿圆柱的高剪开,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 (如果不是沿高剪开,有可能还会是平行四边形) 2.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用字母表示为:S侧=ch。 3.圆柱的侧面积公式的应用: (1)已知底面周长和高,求侧面积,可运用公式:S侧=ch; (2)已知底面直径和高,求侧面积,可运用公式:S侧= d h; (3)已知底面半径和高,求侧面积,可运用公式:S侧=2 r h

4.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如果用S侧表示一个圆柱的侧面积,S d表示底面直径,r表示底面半径,h表示高,那么这底表示底面积, 个圆柱的表面积为: S表=S侧+2S底 或S表= dh+ d2/2= 或S表=2 rh+2 r2 5.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特殊应用: (1)圆柱的表面积只包括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的,例如无盖水桶等圆柱形物体。 (2)圆柱的表面积只包括侧面积的,例如烟囱、油管等圆柱形物体。 三、圆柱的体积(4小时) 1.圆柱的体积:一个圆柱所占空间的大小。 2.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如果用V表示圆柱的体积,S表 示底面积,h表示高,那么V=Sh。 3.圆柱体积公式的应用: (1)计算圆柱体积时,如果题中给出了底面积和高,可用公式:V =Sh。 (2)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求体积,可用公式:V= r2h;(3)已知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求体积,可用公式:V= (d/2)2h;(4)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求体积,可用公式:V= (C/2 )2h;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正负数》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正负数》教案 Teaching plan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numbe rs in volume 7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正负数》教案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感知正数与负数,初步体会生活中的负数是根据需要来界定的,体验具体情境中的负数;知道正负数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并且表示在一个情境中成对出现的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举例、尝试、探索等数学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和问题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民族自豪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天气预报图,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温度。现在谁能说说,你知道哪些有关温度的知识? (1)、温度有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还有零度; (2)、零度既不是零上温度,也不是零下温度,而是分界点; (3)、以前学过的数只能够表示零上温度或零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