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引起仔猪下痢的原因

引起仔猪下痢的原因

引起仔猪下痢的原因
引起仔猪下痢的原因

引起仔猪下痢的原因

仔猪下痢是消化道功能紊乱的一个综合症状,通常将粪中含水量高于80%的症状叫下痢(腹泻)。该病使仔猪的生长明显下降,单位增重的耗料率增加。在我国各大猪场,普遍存在仔猪下痢的现象,导致仔猪成活率降低,死亡率增加,增重差,饲料转化率下降,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各种日龄的仔猪均可发生下痢,但多发生于3个阶段,即从出生到3日龄、7~14日龄和断奶后的一段时间内,仔猪下痢在各集中管理的猪场均可发生,不同猪场只是发病率和下痢的严重性不同而已。

仔猪下痢是养猪生产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据统计约有20%的仔猪在分娩和断奶之间由于下痢而死亡。仔猪下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 生物因素

是指因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下痢,其中因大肠杆菌引起的下痢最为常见。

1)大肠杆菌感染常引起仔猪黄痢和仔猪白痢。动物体在正常情况下即携带该菌,但不发病,当机体受不良外界环境刺激、消化道功能紊乱、肠道菌群失调后,大肠杆菌乘机繁殖,产生致病作用。大肠杆菌感染可引起仔猪白痢病、仔猪黄痢病和水肿病。仔猪白痢以仔猪排出具有特殊气味的乳白色、灰白色或青白色糊状软便为特征,有时可见吐奶。仔猪黄痢以仔猪排出带有腥臭味和黄色糊状软便或黄色半透明稀便为特征。仔猪的黄白痢均发生于小日龄仔猪。在美国伊利诺斯州做的调查分析表明,从1~6日龄仔猪分离到的病原性大肠杆菌的比例为53%,远远高于7日龄至断奶阶段分离到的比例(14%)。猪水肿病又称胃肠水肿,是断奶前后仔猪的一种急性散发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共济失调,惊厥,局部或全身麻痹及头部水肿,特别是健壮的猪易发此病。

2)C型产气夹膜杆菌引起仔猪红痢,又叫猪梭菌性肠炎或仔猪坏死性肠炎,是由C型产气荚膜梭菌(即魏氏梭菌)引起的仔猪肠毒血症。因为病猪拉红色粘液粪便,故称红痢病。主要是出生后1~3日龄的乳猪发病,7日龄以上的猪一般不发此病。产猪季节均可发生。发病迅速,出生后数小时即可表现出症状,其病程极短,有的不表现症状即死亡。发病后全身无力,不吃奶,走路摇晃,拉血样稀便,后躯沾污血便,呈频死状态,最急性时病发当天或第二天死亡。被毛粗刚挺、暗无光泽,四肢、耳尖、觜尖发紫,振颤,摇头,抽搐,很快衰竭而死。少数病猪可延至5~6日后死亡。

3)冠状病毒引起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这两种病在临床上难以区别,如要准确加以鉴别,需做免疫学试验。传染性胃肠炎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而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类冠状病毒引起的,各龄猪均可发生,仔猪发病较为严重,中大猪、成年猪发病率低,尤其在冬春季,仔猪饲养比较密集的猪场均发生,死亡率(50%)和发病率均较高,给养猪业带来致命打击。

仔猪患病后的典型临床症状为突然发生呕吐,急剧的水样腹泻、粪水呈黄色、淡绿或灰白色,内含未消化的凝乳块,体温稍高或无变化,病猪迅速脱水,体重下降,精神萎靡,皮毛粗乱无光,吸吮能力降低甚至停止吸奶,战栗、食欲减退或厌食,感染后12~24h发病,2~5日龄死亡,一周龄以下的仔猪死亡率高达50%,病愈后的仔猪增重缓慢,生长发育滞后,甚至成为无养殖价值的小僵猪。

4)轮装病毒引起猪轮状病毒病,仔猪感染后会排出糊状黄白或暗灰色的稀便,发病率为80%~100%,死亡率50%以上,如果同时继发细菌感染,死亡率会大大增加。

5)球虫病球虫病在现代化的猪场,尤其在高密度集中地面或板条上饲养的猪场发病较为严重,一般7~10月份发病率较高,6~14日龄仔猪均易感染,临床症状为排出黄褐色或灰色糊状粪便,1~2d后变成

水样稀便,并很快脱水死亡。孢子球虫对猪危害最大。成年猪是球虫病源的携带者,它们具有免疫力而不发病,但可周期性的排出卵来污染环境,感染仔猪

2 环境与管理

1)随着饲料的高度集约化、对配合饲料的科学性要求越来越高,如果饲料配比不当或饲料不卫生也常造成仔猪下痢。母猪日粮蛋白质过高引起仔猪下痢。仔猪饲料的蛋白质水平主要取决于饲料的能量水平及饲料原料营养素的消化率,由于我国饲料原料中动物蛋白饲料的局限性,加上饲养管理水平的限制,因

而饲料中的蛋白质水平不可过高,否则可造成仔猪营养性下痢现象。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当仔猪饲料中豆粕等植物性蛋白质饲料所占比例大于20%时,常可引起仔猪下痢。仔猪饲料存在抗营养因子,如抗胰蛋白酶因子单子、植酸、α-淀粉酶抑制因子和植酸凝血素等易引起仔猪消化不良导致下痢。这些抗营养因子主要存在于加工不当的植物原料中。饲料中含有未经膨化的植物性蛋白、易产生抗原,诱发下痢。饲料酸败或腐败变质。饲料来源不明,储藏不当,不卫生或过期使饲料含有黄曲霉、细菌、病毒等毒素。饲料含盐过高。饲料pH值不合理(应控制在5.8~6.4之间较为合理)。断奶后的仔猪,由于母乳来源的停止和胃内盐酸的分泌机能尚未健全、造成胃内pH升高,导致消化道内菌落失衡以及消化酶活性改变,从而降低了饲料蛋白质的消化率,导致下痢出现。目前早期断奶仔猪下痢原因还有一种新观点,认为仔猪对日粮中的抗原物质产生过敏而诱发下痢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发性因素。

2)产房寒冷、潮湿、有贼风,仔猪受凉。环境温度或气候突然变化,或突然改变环境或操作方法,引起仔猪应激,如不宜在同一时间内给仔猪断奶、转换环境和更换饲料。

3)仔猪食槽或水器不清洁。产房和仔猪栏不干净,环境条件差(通风不良,氨气重)。在分娩栏内传染疾病,这是造成连续出现下痢得一个主要因素,试验证明,细菌通过对猪的感染会使它的毒力不断增强。在连续分娩的情况下,让毒力不断增强的致病微生物留在栏内,则能使仔猪一旦出生即受感染。所以分娩栏在哺乳结束,母、仔都调出以后,必须认真、严格、彻底的进行冲洗消毒,并空圈数天方可调入另一批临产母猪待产。

4)对过多的仔猪照片蛊惑给养不周,是吸食的初乳不足。

3 母猪方面的因素

1)母猪体质差,患病导致母猪发烧。如子宫或乳房炎等,不仅使母猪体温升高,而且会放出毒素,乳汁质量较差,致使仔猪下痢。

2)母猪的饲养管理不当,如:母猪产前或产后立即过量饲喂。在母猪怀孕的最后几天和分娩时突然更换饲料或改变饲养方法。导致乳汁过稀或过浓。

3)母乳的乳房、阴部不干净,带有细菌。

4 仔猪方面的因素

1)仔猪本身衰弱、瘦小、受伤。自身的抵抗力减弱。

2)仔猪缺铁性贫血,也可引起下痢。铁具有生理防御机能,转铁蛋白除运转铁以外,还有预防机体感染疾病的作用,乳汁或白细胞中的乳铁蛋白在肠道能把游离铁离子结合成复合物,阻止大肠杆菌利用,有利于乳酸杆菌利用,对预防新生动物腹泻具有重要意义。有资料表明,给初生仔猪注射或口服补铁物质可提高仔猪免疫力。

3)窝产仔数过多,仔猪未吃到初乳。

浅谈仔猪腹泻诊断与措施

浅谈仔猪腹泻诊断与措施 腹泻每个动物都会有的,对于仔猪腹泻你是怎么诊断?有什么措施治好?下面小编带来的是浅谈仔猪腹泻诊断与措施,小伙伴们可以进来参考一下。 实验室检测出PEDV只能说明病猪携带PEDV,不能说明就是由此病毒引起该病,要充分结合其流行病学的特点分析,做出正确诊断。在《正确认识仔猪腹泻--机理与误区》文中,作者介绍了PEDV的发病机理,本文将重点阐述仔猪发生PEDV后的正确诊断与防治措施。 合理的诊断 1.首先确定是否为病毒性腹泻 确诊是关键。仔猪是否严重水样腹泻带有少量呕吐,10 日龄前仔猪死亡率是否达100% ,是否迅速在场内传播开,要迅速做出反应,联系相关单位诊断是否为PEDV;母猪群同时出现食欲下降、拉稀,伴有少量呕吐。 2.采样合理:要采濒临死亡或腹泻症状典型的,而不能采死亡超过1h的腹泻仔猪的肠道。 3.准确诊断与鉴别诊断 检测到PEDV只能说明病猪携带PEDV,是否由PEDV引起腹泻要结合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综合判断。通过腹泻病例的病原流行病学调查,有60%左右是与PEDV有关,

还有近一半左右腹泻病的病因与其它因素有关,当猪场腹泻存在时首要做的必须确诊造成腹泻的病因,结合现场准确的诊断找到腹泻的真正原因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新生腹泻仔猪可从肺脏中检测出蓝耳病毒、圆环病毒,肠道中可以检测到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且全阳性,注意鉴别原发与继发感染。 4.返饲病料的准备 收集PH值小于8且PEDV阳性、经过检测没有CSFV、PRRSV、PRV、ADV且PEDV病毒含量较高的仔猪肠道,使用组织研磨机粉碎肠段,尽快按照 1:10-15比例进行返饲或作为返饲病料冷冻贮存,要优先返饲临产母猪。 紧急措施 要有效地解决仔猪腹泻,必须针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全面系统思维来实施整体解决方案。 紧急措施:当发生比例不高时如环境、仔猪、母猪检测出PEDV,控制策略是限制流动,加强隔离与清洁消毒。否则就要按照以下措施进行: 1.仔猪的快速措施: 要迅速将超过7日龄以上的仔猪断奶并转入带保温灯的一对一保育猪舍,合理利用代乳粉(35℃温水勿是勾兑水温),断奶后的1W到10d内注意精心呵护、特殊照顾,尤其温度、干燥、料水充足。 用爽乐粉或密斯陀粉喷洒消毒并保持干燥环境。

仔猪死亡原因分析

仔猪死亡原因分析 (科技交流论文) 濉溪县动物检疫站刘海棠 仔猪哺乳期死亡是养猪生产中的常见现象,也是导致大户养猪效益低下的重要原因。现结合多年来生产技术指导的经验,分析哺乳仔猪死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供养猪户参考。 一、哺乳期仔猪死亡原因分析 冻死初生仔猪对寒冷的环境非常敏感,尽管仔猪有利用糖元储备应付寒冷的能力,但由于其体内能源储备有限,调节体温的生理机能不完善,加上被毛稀少和皮下脂肪少等因素,在保温条件差的猪场,寒冷可冻死仔猪。同时,寒冷又是仔猪被压死、饿死和下痢的诱因。 压死、踩死母猪母性较差,或产后患病,环境不安静,导致母猪脾气暴躁,加上弱小仔猪不能及时躲开而被母猪压死或踩死。有时猪舍环境温度低,垫草太厚,仔猪躲在草堆里,或是仔猪在母猪腿下、肚下躺卧,也容易被母猪压死或踩死。 病死疾病是引起哺乳仔猪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常见病有肺炎、下痢、低血糖病、溶血病、先天性震颤综合征、仔猪流行性感冒、贫血、心脏病、寄生虫病、白肌病和脑炎等。 饿死母猪母性差;产后少奶或无奶且通过催奶措施效果不佳,乳头有损伤,产后食欲不振;所产仔猪数多于母猪有效乳头数,以及寄养不成功的仔猪均可因饥饿而死亡。 咬死仔猪在某些应激条件下(如拥挤、空气质量不佳、光线过强、饲粮中缺乏某些营养物质)会出现咬尾或咬耳恶癖,咬伤后发生细菌感染,

重者死亡;某些母性差(有恶癖)、产前严重营养不良、产后口渴烦躁的母猪有咬吃仔猪的现象;仔猪寄养时,保姆母猪认出寄养仔猪不是自己亲生仔而咬伤、咬死寄养的仔猪。 初生重小初生重对仔猪死亡率也有重要影响,初生重不足1千克的仔猪,死亡率在44%~100%,随仔猪初生重的增加,死亡率下降。 二、应对措施 加强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采取前低后高的饲养方式,妊娠前期在一定限度内降低营养水平;妊娠后期(临产前1个月)再适当提高营养水平,增加饲喂量(每天2.5千克~3千克),并可添加油脂,还应保证常量、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的需要,从而提高仔猪的初生重。 对假死仔猪及早进行抢救其方法有:先清除仔猪口腔黏液,擦净鼻部和身上黏液,然后将其四肢朝上,一手托住肩部,另一手托着臀部,一屈一伸反复进行,直到仔猪叫出声后为止;也可采用在鼻部涂擦酒精等刺激物的方法来急救。 做好防冻保温工作提高哺乳仔猪育成率,保温是关键性措施。仔猪生长的最适宜温度:1日龄~7日龄34℃~28℃,8日龄~30日龄28℃~25℃,31日龄~60日龄25℃~23℃。宜采取的保温措施是:在保证产房舍温20℃左右基础上,可在产栏内设置仔猪保温箱,箱内吊250瓦或175瓦的红外线灯,距箱底40厘米,或在箱内铺电热板,都能满足仔猪对温度的需要。 采取防压措施提高饲养员素质,完善岗位责任制;母猪产前1周到产后1周,要求昼夜值班护理;在分娩舍内设置护仔栏,以保护仔猪和限制母猪活动。 吃足初乳初生仔猪不具备先天免疫力,必须通过吃初乳获得免疫力。初乳含有大量免疫球蛋白,每100毫升初乳含免疫球蛋白7克~8克(常

浅谈仔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浅谈仔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郑作胜 仔猪养殖是生猪生产的基础,关系到整个饲养周期的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以及整个养猪场的经济效益。因此,仔猪繁育是生猪繁育成功的关键。笔者认为,根据仔猪的生理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饲养管理措施是饲养好仔猪的关键。 一、饲养环境 为仔猪提供清洁、消毒、温度适宜、空气清新的舒适环境。 1、产房、用具消毒,产房空置并保温2~3天,母猪临产前猪体擦洗干净,乳房消毒,接产人员双手消毒,为仔猪出生创造必要的卫生条件。 2、新生仔猪皮下脂肪层薄,皮毛稀疏,体温调节能力差,可致仔猪冻死、压死、饿死、腹泻。因此,建立仔猪保温箱是提高仔猪生长速度的关键措施。新生仔猪保温区温度维持在32~35℃,仔猪1周龄后开始降低温度,2~3℃/周,2月龄时开始降至到22℃。此外,还必须安装仔猪防护装置,以控制仔猪的进出,防止它们被母猪践踏和压碎。 3、在保持室温的前提下,及时通风换气,消除异味湿气,保持空气清新。 二、为仔猪提供全面充足的营养,争取较大的断乳体重 1、固定奶头,仔猪均能吃到足量的母乳

母猪泌乳时间短,泌乳量不同。一般来说,前排多后排少。新生仔猪有抢占多乳头的习惯。如果仔猪的乳头不固定,它们可能会因为争夺乳头而错过喂食的时间。有时在争夺乳头时会咬住乳头,造成母猪拒绝喂奶,导致仔猪不能吃奶。因此,需要人工辅助固定乳头。固定乳头以自选为主,个别调节为辅。将新生小猪固定在前乳头上,初生体大的仔猪固定在后乳头上,有利于母猪的泌乳和仔猪的均匀发育。 2、及早补料,满足仔猪快速生长的需要 母猪产后20~30天为哺乳期高峰,40天后明显缩短。母乳满足仔猪营养需求的程度在3周时为97%,4周時为73%,8周时为28%。需要人工干预,训练仔猪尽早开始喂养,否则当母乳减少时,仔猪就不会习惯进食,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此外,仔猪胃肠功能较差,消化功能不完善,早期开始喂养可刺激消化器官的发育,改善仔猪的分泌功能,减少断奶后腹泻的发生。一般情况下,仔猪在5日龄时接受饮水训练,7日龄时开始进行喂养训练,20日龄时可大量喂养。 开胃注意事项:选用优质适口的饲料,多次保持饲料新鲜,提供充足清洁的饮用水,每天擦嘴或将仔猪和母猪分开几个小时,帮助仔猪尽快学会进食。 抓旺食:在仔猪20日龄左右,饲料中添加干酶母液、柠檬酸、维生素C或多维,可提高仔猪摄取量,减少腹泻的发生。 三、加强管理,应对各种应激,尽可能减少其对仔猪的危害

仔猪出现神经症状的原因分析

仔猪出现神经症状的原因分析 在养猪生产中经常会遇到仔猪出现神经症状,一些常见的疾病都可以引起仔猪出现神经症状,所以临床上要注意区分这些疾病,尽快的找到发病的原因,及早的治疗以减少损失。 1、猪水肿病 病原是败血型大肠杆菌。在变温、断奶、换料等应激条件下易发,多发于断奶后20-30公斤的吃得多,长得快的猪。病猪表现体温不高、兴奋不安、盲目行走、转圈、肌肉震颤、倒地抽搐、昏迷、四肢呈游泳状划动、皮肤敏感、头脸水肿。剖检所见腹部皮肤有红斑,皮下和胃肠水肿。预防本病重要的是改进饲料管理,减少各种应激因素,还可注射水肿病菌苗。发病早期使用氯霉素、恩诺沙星等抗菌药物,并注射亚硒酸钠、VB12等药物,可取得明显效果。 2、猪伪狂犬病 病原是猪伪狂犬病毒。流行特点是猪和多种动物均发病,10-20日龄哺乳仔猪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达95%,2月龄以上至成年母猪均可发病。临床症状为仔猪体温41℃~42℃,兴奋不安、间歇性转圈、昏迷、咳嗽、呕吐、流涎、惊恐,母猪发病流产,产死胎、木乃伊。剖检主要变化是肺水肿、肝有坏死灶。防治本病关键在预防,注射伪狂犬病疫苗预防效果好,而应用常规药物治疗均无效,发病初期用伪狂犬病抗血清治疗有一定效果。 3、链球菌病 病原是溶血链球菌。流行特点是新生仔猪和哺乳仔猪多发。主要症状是最急性突然死亡,急性或亚急性表现体温高(420℃-43℃),有明显的神经症状,转圈、昏迷、惊恐、倒地四肢划动。剖检变化为脊髓液增加,脑血管充血,脑膜有轻度化脓性炎症。防治是注射链球菌菌苗可达到预防的目的,用青链霉素、磺胺类药、恩诺沙星等抗菌药治疗较果很理想。 4、李氏杆菌病 病原是李氏杆菌,人畜共患。流行特点是猪和多种动物都可发病,仔猪以散发为主。

造成仔猪生长速度慢的五大原因

造成仔猪生长速度慢的五大原因 年后仔猪的价格的飞涨,让仔猪成为了稀缺资源,但是买回来以后,如何饲养管理好仔猪却是保证盈利的关键,有时候,我们会发现,仔猪的生长速度很慢,怎么办呢?也许,需要从以下的几个方面来逐个排除以下 1、补料不及时 仔猪在哺乳阶段没能及时补上料,断奶后不能很好地进食,又没有奶水补充,引起生长缓慢,发育停止。一般应在仔猪7日龄就开始补料,这样在母猪的泌乳量下降时,就能正式补上料,以弥补母猪泌乳量的不足。开始以香、甜、脆、易消化的饲料为主,以后逐渐改为正常饲料。 2、饲料及饲养方法不合理 断奶后,仔猪不仅吃不上母乳,且饲料质量也很差,喂料中水多料少,日喂次数也由断奶前的6-8次急剧减少到3次,这些条件的剧烈变化使仔猪的正常发育受到阻碍。因此,购猪时就要详细询问卖主对猪的饲养管理情况,做到饲料保质保量逐渐过渡,饲喂次数由多到少逐渐过渡。

3、环境条件变化大 仔猪断奶以前以母体为中心,同胞间共居。断奶后,一般不是原来的一窝猪一圈,仔猪短时间内不能适应这种变化的生活,特别是冬季的寒冷天气,吃不好睡不好,如果保温不好,容易发生多种疾病,甚至死亡。所以,在购猪时,要尽量多了解其原来的饲养情况,为仔猪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饲养条件的变化要逐渐进行。 4、管理粗放 现在农户养猪一般混养,有的猪吃食、睡觉、排粪在同一地点,加之不勤打扫、垫圈,造成环境污秽,卫生条件极差,特别是在冬季,很容易引起猪感冒、下痢等一系列疾病,严重影响猪的健康,对生长发育极为不利。在实际养猪生产中,可根据吃食快慢、性情好坏以5-6头为一圈,这样猪争食,生长快,并做好调教工作,使其定点吃食,定点排粪便,定点睡觉,保持环境卫生。 5、去势时间不对 目前很多这样养户去势一般在断奶时,断奶、防疫、去势三种不利因素一齐加到仔猪身上,使仔猪在很长一段时间体重恢复不过来,严重影响了猪正常的生长发育,猪生长缓慢,形成僵猪,造成不应有的损失。一般不留种的小公猪可在4-5日龄去势。

引起仔猪下痢的原因

引起仔猪下痢的原因 仔猪下痢是消化道功能紊乱的一个综合症状,通常将粪中含水量高于80%的症状叫下痢(腹泻)。该病使仔猪的生长明显下降,单位增重的耗料率增加。在我国各大猪场,普遍存在仔猪下痢的现象,导致仔猪成活率降低,死亡率增加,增重差,饲料转化率下降,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各种日龄的仔猪均可发生下痢,但多发生于3个阶段,即从出生到3日龄、7~14日龄和断奶后的一段时间内,仔猪下痢在各集中管理的猪场均可发生,不同猪场只是发病率和下痢的严重性不同而已。 仔猪下痢是养猪生产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据统计约有20%的仔猪在分娩和断奶之间由于下痢而死亡。仔猪下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 生物因素 是指因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下痢,其中因大肠杆菌引起的下痢最为常见。 1)大肠杆菌感染常引起仔猪黄痢和仔猪白痢。动物体在正常情况下即携带该菌,但不发病,当机体受不良外界环境刺激、消化道功能紊乱、肠道菌群失调后,大肠杆菌乘机繁殖,产生致病作用。大肠杆菌感染可引起仔猪白痢病、仔猪黄痢病和水肿病。仔猪白痢以仔猪排出具有特殊气味的乳白色、灰白色或青白色糊状软便为特征,有时可见吐奶。仔猪黄痢以仔猪排出带有腥臭味和黄色糊状软便或黄色半透明稀便为特征。仔猪的黄白痢均发生于小日龄仔猪。在美国伊利诺斯州做的调查分析表明,从1~6日龄仔猪分离到的病原性大肠杆菌的比例为53%,远远高于7日龄至断奶阶段分离到的比例(14%)。猪水肿病又称胃肠水肿,是断奶前后仔猪的一种急性散发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共济失调,惊厥,局部或全身麻痹及头部水肿,特别是健壮的猪易发此病。 2)C型产气夹膜杆菌引起仔猪红痢,又叫猪梭菌性肠炎或仔猪坏死性肠炎,是由C型产气荚膜梭菌(即魏氏梭菌)引起的仔猪肠毒血症。因为病猪拉红色粘液粪便,故称红痢病。主要是出生后1~3日龄的乳猪发病,7日龄以上的猪一般不发此病。产猪季节均可发生。发病迅速,出生后数小时即可表现出症状,其病程极短,有的不表现症状即死亡。发病后全身无力,不吃奶,走路摇晃,拉血样稀便,后躯沾污血便,呈频死状态,最急性时病发当天或第二天死亡。被毛粗刚挺、暗无光泽,四肢、耳尖、觜尖发紫,振颤,摇头,抽搐,很快衰竭而死。少数病猪可延至5~6日后死亡。 3)冠状病毒引起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这两种病在临床上难以区别,如要准确加以鉴别,需做免疫学试验。传染性胃肠炎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而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类冠状病毒引起的,各龄猪均可发生,仔猪发病较为严重,中大猪、成年猪发病率低,尤其在冬春季,仔猪饲养比较密集的猪场均发生,死亡率(50%)和发病率均较高,给养猪业带来致命打击。 仔猪患病后的典型临床症状为突然发生呕吐,急剧的水样腹泻、粪水呈黄色、淡绿或灰白色,内含未消化的凝乳块,体温稍高或无变化,病猪迅速脱水,体重下降,精神萎靡,皮毛粗乱无光,吸吮能力降低甚至停止吸奶,战栗、食欲减退或厌食,感染后12~24h发病,2~5日龄死亡,一周龄以下的仔猪死亡率高达50%,病愈后的仔猪增重缓慢,生长发育滞后,甚至成为无养殖价值的小僵猪。 4)轮装病毒引起猪轮状病毒病,仔猪感染后会排出糊状黄白或暗灰色的稀便,发病率为80%~100%,死亡率50%以上,如果同时继发细菌感染,死亡率会大大增加。 5)球虫病球虫病在现代化的猪场,尤其在高密度集中地面或板条上饲养的猪场发病较为严重,一般7~10月份发病率较高,6~14日龄仔猪均易感染,临床症状为排出黄褐色或灰色糊状粪便,1~2d后变成

浅谈仔猪腹泻病的几种病因及防治

浅谈仔猪腹泻病的几种病因及防治 摘要本文就仔猪腹泻病的几种病因及防治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仔猪腹泻病病因防治 一、病因 (一)细菌性因素 (1)仔猪红痢: 由C型魏氏梭菌产生的毒素所引起。主要发生于3日龄以内 的仔猪,四季常发,以排红色粪便和肠粘膜坏死为特征。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废绝,排血便,有的粪便中含有坏死组织碎片和小气泡,恶臭。多呈急性,发病快,病程短,死亡率高。最急性1~2天死亡,急性5~7天死亡。少数慢性病例呈间 歇性或持续性腹泻。剖检病死猪可见肠腔内充满血样的内容物,肠粘膜充血、出血、易脱落,肠系膜充血,肠系膜淋巴结鲜红肿胀。 (2)仔猪黄痢:病原体为大肠杆菌,主要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仔猪,以1~ 3日龄最为常见,夏季多发,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口渴,迅速消瘦,排黄 色或黄白色糊状粪便,粪中含有凝乳小块,腥臭。严重者肛门松驰,排粪失禁, 玷污尾、会阴和后腿部,肛门和阴门呈红色。剖检病死猪可见肠道膨胀,有多量 黄色液状内容物和气体,肠粘膜呈急性卡他性炎症变化,以十二指肠最为严重, 空肠、回肠次之,结肠较轻。 (3)仔猪白痢:由大肠杆菌感染所引起。气候剧变,阴雨潮湿,母猪乳汁 不足或过浓过稠等均可引起该病的发生。该病多发生于7~30日龄的仔猪,以 7~14日龄最常见且较严重,1月龄以上较少发生,病程一般2~7天。病猪以排 乳白色或灰白色浆状、糊状的腥臭粪便为特征。拱背,被毛粗乱,肛门周围粘满 粪便。剖检病死猪可见结肠内容物呈浆状、糊状或油膏状,呈乳白色或灰白色, 部分粘附于粘膜上,不易完全剥离,肠粘膜有卡他性炎症变化,肠系膜淋巴结轻 度肿胀。 (4)猪痢疾:由肠道内猪密螺旋体与肠道内厌氧菌相互作用而发病。多发 生于7~12周龄的仔猪。发病初期体温达40~41℃,排黄色或灰色软便,不久减食,后期粪便呈水样,常混有血液、粘液及粘膜,使粪便呈油脂样或胶胨状。病 猪拱背吊腹,迅速消瘦,食欲减退,渴欲增加,最后脱水衰竭而死亡。 (5)仔猪副伤寒:由沙门氏菌引起。多发生于2~4月龄的仔猪,无明显的 季节性,但多雨潮湿季节多发。急性型呈败血症症状,突然发病,体温升高,食 欲废绝,初便秘,后下痢,排恶臭稀粪,病后2~3天在鼻端、两耳及四肢下部 皮肤发紫,病猪低头呆立,步态摇晃,体温下降,不久死亡。慢性型最多见,病 猪体温稍升高,精神不振,初便秘,后呈持续性或间歇性腹泻,排淡黄色或黄绿 色恶臭稀便,混有血液、坏死组织或纤维素絮片,病猪呈渐进性消瘦。剖检:急性呈败血症变化;慢性肠粘膜呈弥漫性坏死性糜烂,表面被覆一层灰黄色或黄绿色 易剥离的麸皮样物质,肠壁粗糙增厚。肝、脾和肠系膜淋巴常可见到针尖大灰黄 色坏死灶或灰白色结节。 (6)耶尔森氏菌病:以夏季和冬季多发。病猪初期体温达40~41℃,食欲减 退或废绝,水样腹泻,粪便中常混有粘液和脱落的肠粘膜。后期体温下降,皮肤 发绀,消瘦,脱水死亡。剖检病死猪可见结肠孤立淋巴滤泡肿大、增加,间浆腹 层或粘膜层突出,小结肠和直肠有溃疡病灶。 (二)病毒性因素 (1)猪流行性腹泻(PEDV):主要发生于冬末春秋的寒冷季节,以11月份至

仔猪腹泻的原因及防治措施论文

毕业论文题目:浅谈仔猪腹泻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目录 摘要.....................................................................................................................II 关键词..................................................................................................................II Abstract............................................................................................................II Key words.........................................................................................................II 前言 (1) 1 仔猪腹泻的主要原因 (1) 1.1 传染性腹泻 (1) 1.1.1 病毒性腹泻 (1) 1.1.2 细菌性腹泻 (2) 1.1.3 寄生虫性腹泻 (2) 1.2 非传染性腹泻病因 (2) 1.2.1 仔猪生理性因素 (2) 1.2.2 饲养管理性因素 (3) 1.2.3 应急性因素 (3) 2 仔猪腹泻的鉴别 (3) 2.1 根据临床症状判断 (3) 2.2 根据剖检结果判断 (3) 2.3 根据发病日龄判断 (4) 3 仔猪腹泻的防治措施 (4) 3.1 传染性腹泻的防治 (4) 3.2 非传染性腹泻的防治 (5) 4 总结 (5) 参考文献 (6) 致谢 (7)

仔猪假死的原因及急救方法

仔猪假死的原因及急救方法 仔猪在刚出生后可能会出现假死现象,所谓假死是指仔猪在出生后,出现没有呼吸,但仍有心跳的情况,虽然这种情况不常见,但是一旦出现,如果不及时抢救,会导致仔猪死亡。那么造成仔猪假死的原因是什么?又该采取怎样的急救方法?一起来360养殖网看看吧。 发病原因 母猪在怀孕期间由于饲养管理不当,导致出现体质瘦弱以及营养不良的情况,或者贫血或过度疲劳等,都有可能造成生产后出现仔猪窒息的现象。母猪体内供氧不足,是胎儿体内二氧化碳超标,导致呼吸发生障碍,另外在母猪年老体衰或过早配种、缺乏运动,也会导致在分娩时间过长,无力将胎儿产出,使胎儿应得不到供氧有无法呼吸而假死,或者在生产时因为脐带缠绕,造成血液循环障碍,造成假死。

临床症状 假死的仔猪出现的症状为,轻者猪舍脱于口外,身体无力,口腔和鼻腔有黏液堵塞,有轻微的呼吸,有时也会喘气,心跳快而微弱。重则表现为粘膜苍白,全身松弛,口腔和鼻腔有黏液堵塞,没有呼吸,只有轻微的心跳,濒临死亡。 急救方法 急救方法有很多种,但急救前一定要先将口腔和鼻腔的黏液弄出来,再用纱布或毛巾擦拭干净,准备开始急救。 1、将仔猪得口鼻捂住,再将肝门捂住,并捏住脐带,当仔猪出现呼吸困难时,触动一些嘴巴,让其自行呼吸,重复几次即可就或。 2、将仔猪放在垫草上,用手伸屈前后四肢,反复进行,促进呼吸。 3、将仔猪倒提甩动,不停的怕打胸部或背部,让其尖叫呼吸。 4、用胶管或塑料管插入口腔或鼻腔,向里面吹起,辅助呼吸,类似人工呼吸。 5、在仔猪的鼻子附近滴一滴酒精或氨水,或者用针扎它的鼻部或腿部吗,刺激其呼吸。 6、准备一盆40度左右的温水,将仔猪放入其中,只留口、鼻、耳、沿露出水面,浸泡5分钟后捞出,擦干身体,使其慢慢苏醒。

浅谈仔猪腹泻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浅谈仔猪腹泻的原因及防治措 郑秋明浙江省嵊州灯塔种猪公司 地址:嵊州市三界镇沈塘村邮编:312452 摘要:仔猪腹泻是现代规模化、集约化养猪生产条件下的一种常见的多因素性疾病。该病是目前最为严重的仔猪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急、治愈率低和死亡率高等特点,给养猪业生产带来了重大的经济损失。通过在规模化猪场的工作实践中,现将该病的发病原因、预防和治疗措施做如下总结。 关键词:仔猪腹泻;发病原因;防治措施 随着我国养猪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仔猪腹泻性疾病是仔猪生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项疾病。如果不能够做出及时的合理治疗和预防措施,则会导致猪场仔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提高。据有关资料统计数字表明,30KG以下的仔猪全年平均发病率可达46.5%,死亡率可达10.3%,由腹泻引起的仔猪死亡数占仔猪死亡总数的39.8%,其中哺乳仔猪至断奶前发生腹泻而引起死亡的约占20%—25%。由此可见,仔猪腹泻对养猪业的发展危害之大,造成的经济损失之巨大。为了提高养猪的整体优化效益,如何有效的防治和控制仔猪腹泻以及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已成为养猪生产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1、仔猪腹泻的主要原因 1.1、传染性腹泻 引起仔猪腹泻的传染性因素主要包括病毒性腹泻、细菌性腹泻和寄生虫性腹泻。其中病毒性腹泻主要是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感染等。细菌性腹泻常见的有黄痢、白痢、红痢、副伤寒和猪痢疾等。寄生虫性腹泻以球虫病和蛔虫病比较多见。 1.1.1、病毒性腹泻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疾病。以呕吐、严重腹泻、失水和10日龄以内仔猪死亡率极高为特征,5周龄以上猪的死亡率很低,成年猪几乎没有死亡。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于冬春寒冷季节,常呈现地方性流行。患病仔猪突然呕吐、水样腹泻和脱水。胃内充满凝乳块,胃内粘膜出血、肠壁变薄发亮,充满泡沫状液体和未消化的凝乳块。随着日龄的增长,其死亡率逐渐降低。 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肠道疾病,其特征为呕吐、腹泻和脱水。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都能感染发病,多发生在寒冷季节,特别是12月和翌年1月发生最多,传播速度快,但病死率低。 猪轮状病毒病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以2-5周龄仔猪多发,病猪开始食欲缺乏,精神萎靡,常有呕吐,继而发生腹泻,粪便水样,呈黄色或暗黑色,持续2-4天。若无继发感染,死亡率一般在10%左右。 1.1.2、细菌性腹泻 仔猪黄痢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由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初生仔猪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性疾病。主要发生于7日龄以内仔猪,以1-3日龄最为常见,死亡率高达70%以上,同窝仔猪发病率达90%以上,死亡率100%。该病发生率急,突然拉稀、排出黄色浆状稀粪,内有凝乳小块,很快消瘦,最后脱水而亡。 仔猪白痢又称迟发性大肠杆菌病,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一般发生在10-30日龄的仔猪。该病在饲养管理及猪舍卫生条件差,气温多变,阴雨连绵季节等情况下多发生,且发病率高但死亡率低。以排出乳白色或灰白色腥臭的糊状稀粪为特征。 仔猪红痢是由C型或A型魏氏梭菌引起的仔猪急性、坏死性肠类疾病。主要侵害1-3

什么原因导致仔猪不长

什么原因导致仔猪不长 近年来,随着集约化养殖的发展,母猪便秘、仔猪不长、仔猪腹泻、黄白痢等越来越多的养猪问题摆在养殖户的面前。尤其是仔猪不长,易影响仔猪的断奶重,形成僵猪,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什么原因造成仔猪不长呢?根据在养猪生产中的实践,整理出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 1、饲养管理不善。 饲养管理对猪的生长有较大影响。若打扫不勤,环境不好,卫生条件差,特别是在冬季,天气寒冷,只顾防寒保暖而不注重通风,圈舍内有害气体浓度高,很容易引起呼吸道等一系列疾病,对其生长发育极为不利。另外若饮用冰冷水,造成仔猪拉稀,也会影响生长。在实际养猪生产中,给仔猪饮用温水或用温水拌料。另外,要加强管理,使其定点吃食、定点排粪、定点睡觉,保持环境卫生。 2、断奶不合理。 现在许多养殖户为保证母猪早发情,过早的给仔猪断奶,也就是说使仔猪原来以母体为中心、同胞间共居、稳定舒适的生活条件突然发生改变,形成断奶应激,使其一时难以适应而影响增重。俗话说的好“出生重一两,断奶重一斤,出栏重十斤”,所以应把断奶时间稍微延长,延长到45天左右,且在断奶前5-6天,逐渐减少给仔猪的哺乳次数,直至完全断奶。 3、补料不及时。 仔猪在哺乳阶段没能及时补料,断奶后不能很好进食,造成生长缓慢,发育停止。一般应在仔猪10日龄开始诱食补料,开始以香、甜、脆、易消化的饲料为主,以后逐渐改喂正常饲料。 4、感染疾病。 仔猪的抵抗力比较查,易感染疾病,特别是黄白痢,仔猪拉稀,造成食欲不振、生长发育停滞,甚至造成脱水死亡。所以要提早预防疾病感染。 5、应激影响。 仔猪存在断奶、转群、冷热、免疫等各种各样的应激,造成仔猪采食量下降、消化不良、免疫抑制、抗病力弱,消化酶的水平也降低等影响,从而引起仔猪不长。

猪论文(浅谈提高猪生产性能)

浅谈提高猪场生产效益的部分措施 ——提高母猪生产性能 摘要:母猪是一个猪场的生产机器,其生产性能的高低对养殖场的效益好坏在一定程度上有着直接的影响。故在现有育种技术水平的前提下,如何保证母猪发挥其最大繁殖潜能,创造更多的利润,使生产效益最大化,成了问题的关键。本文主要从母猪的选种、配种、妊娠期的饲养管理、接产及产后护理、仔猪早期断奶等方面来重点介绍提高母猪繁殖力的相关措施,从而对提高生产效益带来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母猪繁殖力饲养管理生产效益 规模猪场要获得养猪最佳的经济效益,必须获得数量多、质量好的健康仔猪,确保商品猪正常生产和发展。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必须加强和完善母猪的饲养管理,采取各种有力措施,提高母猪繁殖力。 1.母猪的选种 1.1体格 体格健全是指没有可以干扰到正常繁殖性能的缺陷或缺点。在选择后备母猪时有三个方面应特别注意,即生殖器、乳房和骨骼,在选择后备母猪时,必须符合这三个方面的最低要求。健全繁殖力的后备母猪应生长正常、外生殖器发育良好,阴户小的母猪,表明产道停留在发育前的状态,这种母猪不宜留种;乳腺发育正常的后备母猪应该有足够数目和功能健全的乳头,小母猪至少要有6对相隔适当距离和完整的乳头,淘汰有瞎乳头的后备母猪;当后备母猪达初情期时,乳腺组织应该变得更显著,这样才表示乳头发育正常[1];脚部和腿部有问题的后备母猪,由于会干扰正常的配种、分娩和哺乳,不宜保留。 1.2品种 一般结合当地的自然因素及社会经济因素等,多方面考虑适合当地养殖的母猪。一般要求繁殖力好,母性强。现工厂化养猪生产中,商品猪的母体大都采用长白与大白或大白与长白杂交[2, 3],这种母猪在繁殖性能上具有杂种优势,同时适合市场对瘦肉型猪的需求,在我国工厂化养猪中普遍采用。 2.母猪的饲养关键 要注意控制膘情。好膘情与母猪的发情受胎率有着密切关系,有利于母猪发情、排卵,受孕的配种体况为七八成膘。配种前较瘦的经产母猪和后备母猪,采用配种前短期优饲,使其尽快达到配种体况并正常发情、排卵,提高繁殖性能。短期优饲基本是经产母猪在配种前15d开始,后备母猪在配种前10d开始。短期优饲的方法:①定时足量饲喂;②根据膘情,日加喂精料215—310g;③按体重的0.14%—0.16%添加动物油脂。其次要多喂青料,保证必要的运动时间等等[4, 5]。 3.母猪的配种 母猪受胎率的高低与配种密切相关。从发情鉴定到输精,是一项技术性强、细致严格的操作过程,且各环节紧密相连。任何一个环节掌握不好,都会造成失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