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毛概

毛概

毛概
毛概

第一章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的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①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②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③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①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②新时期全党各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4、如何理解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及其辩证关系?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5、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①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②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③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

第二章

6、如何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7、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①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②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③文化纲领: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8、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内容和依据?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三大

法宝。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

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

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

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

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

的英勇战士。

第三章

9、如何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三改的关系)?及其理论依据?

“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

工业和资本主义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①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时,就提出了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问题。

②列宁在指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世界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中,进一步发展了

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转变思想。

③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而过渡到苏维埃制度,然后经过一定的发展阶段过渡到共产主义。)指导下,积极探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社会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

④新中国成立后,党又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理论的指导下,依据中国的具体情况,适时制定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0、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有哪些?

①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②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③用和平方法改造

11、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着

怎样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

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

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①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③是战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发展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④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问题的系统回答和正确解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的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

第四章

12、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了哪些重要的理论成果?

①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②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③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④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13、如何认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有哪些经验教训?

①一、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②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③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1)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

路。

2)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

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3)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

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

于求成。

4)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

法制。

5)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

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6)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

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

建设社会主义。

第五章

14、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我国

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

从这一阶段出发,不能超越这一阶段。

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

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

15、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

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

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六章

16、怎样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及其意义?

①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②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1)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

个新的科学水平。

2)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

指导意义。

17、如何理解“三步走”发展战略?

大三步:第一步,从1981 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

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

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

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小三步:首先,到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

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

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其次,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

党一百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

各项制度更加完善;最后,到新中国成

立一百周年时,基本上实现现代化,建

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18、如何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中国梦的思想内涵及其实现途径?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①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②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③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第七章

19、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如何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①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

②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③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第八章

20、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及其确立依据?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①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②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发展还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③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1、怎样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①是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取得新认识。

②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发展理念变革、模式转型、路径创新的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转变。

③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④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⑤必须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22、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社会主义民主政

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3、如何认识依法治国的含义及其意义?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

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

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

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

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

不因个人意志而改变.

①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②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③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④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对新中国历史经验进行深刻总结的结果。

2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

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

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

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

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

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富强、

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

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

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

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

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

容。

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③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④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25、何理解保障和改善民生?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

①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②健全促进就业创业机制体制。

③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④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⑤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

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

处的社会。

毛概备考题库

1.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的两次历

史性飞跃:(1)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

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

成果是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

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

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3.党的十七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做出了明确的界定,这就是:在中国

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及

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

义现代化国家。

4.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

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

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5.三个代表产生的重要背景:1、政治格

局多极化2、经济发展全球化3、科技

革命迅速发展4、文化多元化

6.三个代表: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

力的发展要求;2、代表中国先进文化

的前进方向;3、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

的根本利益。

7.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的立党之

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8.贯穿“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关键

在于与时俱进,核心在于坚持党的先

进性,本质在执政为民。

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提

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我国在新

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

发展观的现实基础。当代社会的发展

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

重要借鉴。

10.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始发展,核心

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

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11.思想路线,亦称认识路线,指的是人

们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

方法。

12.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指出: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

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

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1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

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

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

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

法,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实

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14.“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坚持以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

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应用,着眼于对实

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

和新的发展。

15.(1、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

论成果的精髓。2、解放思想是发展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3、解放

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

实现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4、解放思

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

证。

16.近代中国,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社

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

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

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17.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

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的统

治。

18.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

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这是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19.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

总路线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

和领导力量。1948年毛泽东在《在进

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表述了总路线

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

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

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0.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

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它们是压在中国

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帝国主义是中

国革命的首要对象。

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

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阶

级。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

的动力,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22.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是中国共产党

领导下的农民革命,中国革命战争实

质上是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23.城市小资产阶级,包括广大的知识分

子、小商人、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

24.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

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

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

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

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资产阶

级手中。

25.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

比: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处于世界无

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是世界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革

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

锋队——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指导思

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的前途是

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26.新民主主义革命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

主主义的革命范畴;而社会主义革命

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它要求实现

的目标是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改

造小生产的私有制。

27.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

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

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

共和国。

28.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

主阶级的土地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

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

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29.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

文化就是无产阶级的领导的人民大众

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

学的、大众的文化。

3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即农村包围

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31.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

政权的革命道路,必须处理好土地革

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

三者之间的关系。土地革命是民主革

命的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

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

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农村革命根据

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

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

32.“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

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33.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

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阶

段的开始。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

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

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

34.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

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

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经济、农

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

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35.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

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国内的主要矛

盾。

36.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两个转变”,

即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有

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

家。37.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

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期。党

在过渡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

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

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

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业化的社会主

义改造。

38.所谓赎买,就是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

业改变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私有

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9.“四马分肥”:这些企业的利润,按

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

费、资方红利四个方面进行分配。40.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

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

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

剥削阶级制度的结束,实现了有新民

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

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

41.社会阶级关系表变化的同时,我国社

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过渡时

期存在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

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人民对于经济

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经济文化不能

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成

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42.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

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43.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

力。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44.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

求,大力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

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

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人是生产

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45.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

求,还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科学

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6.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

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

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

义。

47.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总结建

国以来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新的

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党对我国社会主

义所处的社会主义阶段进行了新的探

索,逐步作出了我国还处于并将长时

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

断,准确地把握了我国的基本国情。

48.1981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

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

于初级的阶段。

49.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

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

段,就是不发达阶段。

50.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

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阶段,

而是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

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

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51.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

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

的。

5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

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

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5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

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

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

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

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54.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个中

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

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四项基本原则

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55.1981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以

现代化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和

精神文明建设为标志的全面建设社会

主义的总任务。

56.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现实中表

现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统一。

57.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

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

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58.我们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

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

了按劳分配为主题、多种分配方式并

存的分配制度,形成了在国家宏观调

控下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

的经济管理制度。

59.在全面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

60.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明确

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即要

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

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

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

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

准。

61.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

提。

62.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以公有制为主

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

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

制度。

63.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则要做

到两个“毫不动摇”和“一个统一”,

即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

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

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公有制

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

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

6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

定了个人收入分配实行的是按劳分配

为主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

度。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65.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多种不同的分配形

式,就其内容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

是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2、

是以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

分配;3、是管理知识和知识产权类的

生产要素。

66.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做到“两个坚

持”和“三个转变”,即坚持走中国

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

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

济增长有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

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有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依靠第一、

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有主

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

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

新转变。

67.“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的

问题。

68.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主要是处

理好东部和中西部的关系,沿海和内

地的联系。

69.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和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重

要途径,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

70.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

路,必须做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

家作主、依法治国有的机统一。1、中

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

法治国的根本保证;2、人民当家作主

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

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

出发点和归宿;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

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71.民主是国体和政体的统一。所谓国体,

就是国家的阶级性质,即国家的权利

是由社会的哪个阶级或哪些阶级掌

握。所谓政体,主要是指国家的政权

组织形式,即体现国体的具体政治制

度。

72.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我国现

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

级专政,这主要表现在:1、性质相同;

2、作用、职能相同;

3、历史使命相

同。

73.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

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对人民实行民主

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的国家政权。

74.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就是要不

断发展这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护人

民的利益,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

统一与稳定。

7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

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76.符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

利益的政治制度,只能是工人阶级领

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

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符合我国国情

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只能是民主集

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77.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

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标志着人民代

表大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78.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

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也是

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

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

79.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

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80.除中国共产党外,中国大陆还有8个

民主党派,即: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

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

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和台湾民主自

治同盟。

81.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

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

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

82.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解决民族问题

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

制度。

83.基层民主的实现形式:1、农村基层民

主政治建设;2、城市社区民主政治建

设;3、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设。84.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

本方略。

85.、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本要求,

可用16个字来概括,即“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有法可依是前提,有法必依是核心、

执法必严是关键,违法必究是保障。

86.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组织制度、

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关键看三

条:1、是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2、是否能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

生活;3、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

87.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

人权是相对的、具体的,不是抽象的、绝对的。民主、自由、人权,核心是

民主。

8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

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

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

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四有”

公民,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有纪律的公民

8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

针:1、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

2、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

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4、坚持立足

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

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5、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9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

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9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

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

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92.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体系的灵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的理论基础,居于领导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民族精神和

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

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93.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应该是民主政治、公平正义、诚信友

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

和谐相处的社会。

9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

1、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2、必须坚持

科学发展3、必须坚持改革开放;4、

必须坚持民主政治5、必须坚持正确处

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6、必须坚持

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大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

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1

(1)、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

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

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重要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

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

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

界。

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

义?

第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科学水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从主要强调关于公有制、按劳分配等特征,进一步深入到实现共同富裕这个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上。从最深层次认识社会主义,对统一认识,判断改革开放得失,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这个理论把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紧密地结合起来,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本质与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什么是社会主义”是“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前提,“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动态体现。所以,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为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开辟了广阔前景。

总之,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理论概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坚持和继承,又是发展和创新,为我们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是什

么?

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第一层含义阐明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第二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基本含义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构成了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江泽民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表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内在联系。

4、试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

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有其客观必然性。1、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决定了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我国原来处于

经济文化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

有经历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阶段。

2.我国现实的国情决定了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不发达阶

段,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

科技教育文化落后、人民生活水平较低、

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社会

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还

不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

要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

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还有很长的路

要走。

3.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决定了初级阶段的长期性。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世界范围的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一些发达国家的生产力有了高度的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不断出现,在人类进入21世纪时,知识经济已见端倪。这就使我国要实现的现代化,更具艰巨性和复杂性,我们必须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真正建立起成熟的社会主义所要求的物质技术基础,而在这之前,我国只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总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既是中国社会

主义的现实状态,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

的历史过程,实现这个历史过程中的一系

列转变,至少需要一百年的时间。

5、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主要内容包括: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1、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

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

3、是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们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7、如何正确认识先富与后富的关系?1、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裕起来,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先富不是目的,而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和手段。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就有能力帮助和扶持那些没有富起来的地区和人们,使他们也尽快富起来。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国家就有更加雄厚的物质基础,就可以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贫困地区,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2、先富是实现共富的捷径。共同富裕并不等于同时富裕、同步富裕、同等富裕。奔向富裕是一个有先有后、有快有慢逐步实现的过程,要求所有人、所有地区同时、同步、同等富裕起来是不切实际的,必须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

3、强调共富并不是要否定先富。我们党从来就是把先富作为实现共富的途径和

手段,没有先富就不能实现共富,但先富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共富这个根本目标。4、理顺分配关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8、如何转变经发展方式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做到“两个坚

持”和“三个转变”,即坚持走中国

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内需

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

增长有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

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有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依靠第一、

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有主

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

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

新转变。

9、如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

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

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它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都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党在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赋予民族复兴新的强大生机。理想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

3、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它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它已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共同构成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精神品格,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4、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

1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理论意义:

第一,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

富和发展。

第二,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促进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第三,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升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只有认真研究和掌握执政规律,不断完善执政方略,提高执政能力,才能有效地领导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体现了我们党执政的本质要求。

现实意义:

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

义现代化宏伟目标。

第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

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

挑战和风险。

第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

政的历史任务。

11、简述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即主要任务

第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第二,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第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第四、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第五、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第六,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1.简要回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答:(1)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2)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意义?

答:(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导着党和人民的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功的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发展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我国又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进程,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祖国统一大业取得新进展。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新世纪新阶段,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朝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迈进。时间证明,离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懈探索,离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指引,我们的实践就会陷入盲目性,我们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失败。

(2)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理论成果,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在不同时期的意志和愿望,是中华民族智慧的最高表现和理论上的最高概括,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精神力量。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理论成果,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的统一、坚持与发展的统一、以新的形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展示了马克思主义所固有的强大生命力。

3.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现金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沈颤栗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市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4.简述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答:(1)基本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在这四个方面内容中,重点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重要意义:他是马克思主义认识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他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他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5.简述党在过度时期总路线

答: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的总路线,简称“一化三改”,其中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主体,逐步实现对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两翼。两者相互促进。

6.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第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第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总之,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做的

理论概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坚持和继承,又是发展和创新,为我们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注意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

7.如何全面、准确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

答:第一,为了推动全党对社会主义再认识,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第二,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到社会主义的本质,不仅要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还要讲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另一方面,提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指出了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阐明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社会主义本质论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目标与途径、目的与手段的统一。第三,真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一方面,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从主要强调公有制、按劳分配等特征上,深化到从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与目标上即共同富裕上,是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为在实践上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开辟了广阔道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紧密结合起来,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后本质与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8.发展才是硬道理

1992年邓小平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第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世道主题变化的需要。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答: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前一层次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次含义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

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

力,保证国民经济储蓄快速健康发展,人

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

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

主义民主政治.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

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

治局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

是以克思主义为指导,一培育有理想有道

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

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

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立足中

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

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1.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

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

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在增

长一倍,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第

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达到中等国家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

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1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的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3.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4.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5.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13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

系?

答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1)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在动态中的

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2)把改革的力

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

一起来(3)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作为处

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1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

建立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建立合理的个人

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1.

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题多种所

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

标准的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用来而且应

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2.在分配制度上,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3.

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为

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

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

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

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其基础性作用,更好

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1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制度的

原因: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

础,是社会主义的生产

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基本主义的基本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2.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16.如何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答: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裕起来,是实现劳动者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从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出发,如果不谈“先富”、只谈“共富”,只能回到平均主义的老路上去,导致共同的贫穷。当然,如果不谈“共富”、只谈“先富”,就可能导致两极分化,偏离社会主义目标。实现全体劳动者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最终目的。先富与共富是统一的,不是矛盾的,是消灭贫穷和防止两极分化的有效途径。从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出发,在处理先富与共富关系上,在不同的时期也应该有不同的重点。在一定时期内需要着重强调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而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就应该逐步把共富作为重点。改革开放初期着重点是尽快地摆脱贫穷,因而强调先富。当前出现分配差距悬殊,老百姓反映强烈,因而应强调更多地体现公平,消除分配差别过大,缩小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1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包括:既包括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公有制经济,也包括不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非公有制经济.中国社会主义的特色就在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兼有社会主义和非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的经济.

18.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好与快有机结合,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5.统筹区域发展 6.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9.治国的内涵以及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

答:依法治国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行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意义:(1)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治国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2)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保证。(3)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要求。(4)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20.邓小平曾指出:“什么是人权?首先一条,是多少人的人权?是少数人的人权,还是多数人的人权,全国人民的人权?西方世界的所谓‘人权’和我们讲的人权,本质上是两回事,观点不同。”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答:邓小平曾指出:“什么是人权?首先一条,是多少人的人权?是少数人的人权,还是多数人的人权,全国人民的人权?西方世界的所谓‘人权’和我们讲的人权,本质上是两回事,观点不同。”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人权,最初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为反对神权和封建特权提出的。人权作为权利的一般表现形式,是社会的产物。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人权不能局限于个人的政治权利,而应当扩大范围。人权的基础是生命的生存和发展,没有生存权,其他人权均无从谈起。西方发达国家人权理论强调的主要是个人的政治权利,而不大讲经济和社会权利。我们强调,人权不仅包括个人权利,还包括集体人权,不仅包括政治权利,而且包括经济、社会、文化、公民权利。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人权。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组织扶贫开发,解决了几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它充分证明社会主义对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的高度重视。

人权是具体的、相对的,不是抽象的、绝对的,与一个国家的政治状况、经济发展、历史传统、文化结构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有很大关系。经济文化落后,即使有了先进的社会制度,人权的实现程度也会受到限制。由于我国经济文化比较落后,我们现在建设的社会主义还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民主、自由、人权的经济文化条件很不充分,我们必须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提高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因此,邓小平反复强调,稳定压倒一切,经济发展压倒一切,什么人权、民主问题,都管不住这个问题。江泽民也指出:“在一个国家里,实现民主、自由和人权的根本途径是社会的进步、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21.如何正确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构建原因)一、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二、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三、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2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一、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二、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三、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

2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

和谐社会的内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4.结合实际谈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思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解释。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迫切需要,也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

只有建设具有广泛感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增进思想共识,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打牢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25.简要回答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答案要点:第一、政治体制本身存在着弊端,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第二、政治体制改革是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不搞政治体制改革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第三、是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通过政治体制改革使社会主义制度化、法制化,以保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第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26.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特征有哪些?

答案要点:这一发展战略从社会初级阶段实际出发,坚持了雄心壮志和实事求是的统一,把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结合起来,坚持了经济发展和实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统一,明确提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持了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是指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

27.为什么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答案要点: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相对于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第一次革命而言的,改革之所有是“革命”,首先是因为:第一、改革同革命一样,其性质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第二、改革同革命一样,都是特点社会历史阶段发展的直接动力;第三、改革同革命一样,具有根本性广泛性和深刻性特点。但是改革不是一个阶段推翻另一个阶段的革命,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论述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2)就是把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3)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3.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包括: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4.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

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1)根本前提:一切从实际出发(2)根本途径:理论联系实际(3)实质和核心:实事求是(4)根本目的和验证条件: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总路线

总路线:集中表述是:无产阶级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革命的主体是无产阶级,客体是人民大众,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

三大纲领:政治纲领:推翻压迫建共和——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经济纲领:两个没收一保护——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宋孔陈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文化纲领:民族科学大众化——化指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6.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l)内涵①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②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A、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 B、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共产主义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是走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所必经的阶段。要实现共同富裕,除了要解决如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外,还有一个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使发展的成果为全体人民所共享问题。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①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②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③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坚持和继承,又是发展和创新,为我们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井钓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

7.初级阶段基本纲领,三步走战略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其基本目标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通过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其基本目标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通过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其基本目标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8.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①发展是硬道理,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发展。发展是改革和稳定的目的②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改革和发展是社会稳定的基础。③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改革和发展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④在政治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实现巩固政治稳定。

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

一、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二、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三、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10.依法治国的涵义,内容、意义

(1)依法治国的涵义: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2)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①是中国共产党治国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②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③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④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⑤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11.先进文化的意义作用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国的重要标志。(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12.和谐社会科学内涵、总体思路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是: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2)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构建和谐社会的原则①必须坚持以人为本。②必须坚持科学发展。③必须坚持改革开放。④须坚持民主法治。⑤必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⑥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1.如何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答案(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它即对马克思、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思想继承和坚持;又结合时代特点,在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发展思路上更加明晰、大胆创新。(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其第一要义是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是社会发展最终决定力量的观点;其以人为本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统筹兼顾的方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发展、对立统一的基本观点。(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它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指明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科学发展观阐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长远指导意义。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原因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3.简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

答:答题要点: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4.如何认识目前个人收入差距扩大的现象并提出个人的解决方案或建议。

答案要点:(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认并允许人们在收入方面存在差别,并且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差距扩大有其客观必然性。因为:实现

按劳分配原则必然产生个人收入和家庭的富裕程度的差别,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制度,也会因拥有生产要素的差异产生收入的差距和富裕程度的不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会因个人能力的差异产生差距,城乡差别、地区差别、脑力体力劳动差别以及不同行业和领域也会产生差距。所以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规律。但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绝不允许搞两级分化。(2)针对目前收入差距扩大现象,要逐步实行共同富裕为目标,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强化收入分配的宏观调节力度,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主笔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调节过高收入,禁绝取缔非法收入。

毛概材料分析题及答案

材料分析题及答案 一、材料分析题 材料1:印度,1947年独立。自建国以来,它一直实行三权分立、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2004年参加竞选的政党有753个。政局一直不稳,1996年5月由人民党领导组阁的政府只存活了13天;1998年由13个政党构成的执政联盟,也只支撑了13个月。由于政党林立,没有一个有权威的政党实施统一领导,印度政府更迭比较频繁,政策连续性、社会稳定性比较差,联邦制政府体系无力低效。尽管90年代以来印度一直在努力改革开放,但各地仍然自行其事,互相牵制,成效不大。如计划生育政策,一直没有得到很好执行,以至于这个国土面积只有11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家,2008年人口总数增加到了11.86亿。据联合国有关专家估计,到2050年时,印度人口将超过中国达到16.58亿。同时,经济社会发展也没有达到应有水平。1950年,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150美元(按1980年美元计算),比中国多80美元;但是到2011年,其GDP总量为1.43万亿美元,人均GDP仍只有1530美元。 材料2:新中国,1949年诞生。自建国以来,它一直实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在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下,中国尽管走过一些弯路,但成功地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中,各民主党派充分发挥了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仅 2011年,中共中央统战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联合表彰了50项建言献策优秀成果、50项社会服务优秀成果。在这种政党制度下,中国的发展取得了令世界惊讶的成就。政治上,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保持了政策的连续性,政局稳定,上下思想统一,同时政策执行有力有效。经济上,发展迅速。1950年,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70美元(按1980年美元计算),但到2011年,人均GDP达到了5432美元,GDP总量为7.3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年末国家外汇储备为3.181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位。人民生活水平也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结合以上材料请分析: (1)中国的政党制度有什么样的优势? 第一,中国政党制度具有独特的政治格局 第二,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具备现代政党的本质特征

2018版毛概重点章节课后思考题及答案

5.1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1、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2、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是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 3、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 5.2如何把握理论的主要容 1、解放思想、实事的思想路线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党的基本路线 4、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 5、三步走战略 6、改革开放理论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8、“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要抓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9、一国两制 10、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党 5.3如何认识理论的历史地位 1、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继承和发展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 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8.1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变化 对社会主义矛盾的科学判断,是制定党的路线方针的基本依据。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认识根据社会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和深化。 1、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党的八大指“出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求同当前经济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历史决议》对我国社会主

要矛盾作了科学表述“我国需要解决的矛盾,已经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之间产生的矛盾” 3、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依据有下面三个方面: ①经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 ②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 ③影响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8.2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1、新时代的涵: ○1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注意伟大胜利的时代。 ○2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时代。 ○3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4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5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2、新时代的意义 ○1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2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进程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社会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3从人类文明进程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毛概各章复习重点

毛概各章复习重点 第一章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a)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解主义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 际问题; b)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和历史经验 提升为理论; c)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意义 a)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 利; b)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的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 神支柱; c)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的科学态度的优良学风,不 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3.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和主要内容。 a)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b) 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 c) 思想政治工作和工作文化的理论; d) 党的建设理论; e)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f) 政策和策略理论 4. 毛泽东思想的指导意义。 a)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b)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c)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5.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a)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b)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6. 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意义。 a)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思想规律的科学认识; b)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c) 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7. 三个代表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共产党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 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8. 三个代表的指导意义。 a) 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b)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方针; c) 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9.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可持 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 10. 科学发展观指导意义。 a)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及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b)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c) 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 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第二章 1.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际中检 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大意义 a)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b) 是制定并贯彻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c) 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毛概理论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什么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和中国实际、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原因: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简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主要内容。 毛泽东思想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适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邓小平理论 是以邓小平为主要创立者、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获得的与苏联模式不同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并且是在毛泽东思想基础上发展而成。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发,首次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 3.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我 们要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认真加以贯彻落实。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二)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坚持城乡协调发展。 (四)坚持区域协调发展。 (五)坚持可持续发展。 (六)坚持改革开放。 思想内涵: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 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指导意义: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

毛概各章所有重点

第一章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教条,要和中国国情相结合。)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应该了解中国历史状况社会状况,认真地概括提炼。)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马克思主义是外来思想,要让国人接受,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三:新时期进步原因。新时期依赖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七大对改革开放3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做出最新概括,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我们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伟大的成绩是因为我们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五: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1.1921~1927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萌芽阶段。1927~1935土地革命时期,形成阶段。毛泽东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标志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2.1927~1935抗日战争时期,成熟阶段。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经验,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论证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3.1945~1959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后,发展阶段。进一步剔除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改造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方略,找出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任务,进行探索。 六: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7.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七: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毛泽东晚年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确犯有严重错误,但是他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将他所犯错误同毛泽东思想区分开来,有利于我们准确理解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毛概复习资料(答案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复习重点 第一章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书P4—5) (1)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 (2)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书P6—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两大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第一,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第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3、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书P13) 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1)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3)独立自主,就是把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方针放在自己的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 4、“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书P26-27)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5、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书P35—37) 首先,实事求是是贯彻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其次,实事求是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最后,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 第二章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的内容。(书P45—46)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动力(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领导力量(无产阶级领导),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路线。 2、新民主主义道路形成的必然性;新民主主义道路的内容。(书P56-57) 必然性:(1)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一方面,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以革命的武装消灭反革命的武装。另一方面,近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 (2)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第一,当时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存在不少统治薄弱环节,为党在农村开展革命斗争、建设革命根据地提供了可能。第二,近代中国的广大农村深受反动统治阶级的多重压迫和剥削,人民革命愿望强烈,革命的

毛概各个章节的重点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4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就是把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作风。 3、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 4、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5、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3)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3)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7、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P36 科学发展,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8、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1)同XXX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2)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3)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第二章 1、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P48 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根本前提:一切从实际出发(2)根本途径:理论联系实际(3)实质和核心:实事求是(4)根本目的和验证条件: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P52 (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发展和丰富。(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3、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 以理论形态表现出来的党的思想路线,是由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和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从理论结构上看,这四个基本要素是互相联系、互相贯通、互相补充的统一整体,但它又不是不分主次的并列关系。“实事求是”是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三者相统一的概括,它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包含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的原则,正确地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等内容,因而是其它三个基本点的核心,但它并不能代替其他三个基本点。

2018毛概最新复习资料全

马克思主义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新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思想。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社会主义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形成了包括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一章 思想活的灵魂: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如何评价思想的历史地位(简答题) 1.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论成果第一个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二章 新主义革命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对象)的革命 新主义革命的动力(多选)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区别新旧两种不同畴的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是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新主义革命的性质是依然是资产阶级主义革命 它要建立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而不是无产阶级专政(前途) 新主义的经济纲领(多选)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新主义革命道路形成的必然性: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所处的时代特点和具体国情决定的。 新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1949-1956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主义社会。 党的过度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第四章 《论十大关系》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初步探索的意义 1.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2.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3.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第五章 理论的形成条件: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 理论回答的基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含义 1.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2.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初级阶段。 党的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

《毛概》各章重点

毛概复习资料 第一章 1.一大~四大先后提出最终的奋斗目标、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实际形成的初步成果。 2.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实际领导地位,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 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客观需要;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 还缘于中国革命进取中正反两方面的实践经验。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理解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规律,使之成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5.怎么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 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页脚内容1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两大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联系。 7.两者的关系 毛泽东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8.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战争和革命成为时代主题,这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9.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 10.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 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 11.毛泽东思想的灵魂 页脚内容2

大学毛概材料分析题及答案

五、材料分析题(一) 材料一: 西部欠发达地区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具有后发优势,但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表现在: 第一、产业结构的比较效益差。…… } 第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第三、城市化进程缓慢,新农村建设遇到瓶颈问题。…… 第四、区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 总之,资源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是西部发展的主要矛盾。…… ——摘自《学习时报》2006年12月8日人民网。 材料二: 恩格斯于1876年在《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一文中,写下了生态危机观和科学发展观萌芽思想的哲学名言:“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因此我们必须在每一步都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能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那样,决不同于站在自然界以外的某一个人,——相反,我们连同肉、血和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并存在于其中的;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支配力量就是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材料三: 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体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强调以人为本,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的根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回答了“为谁发展”和“靠谁发展”的根本问题。明确要求把人民群众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主体,牢固树立人民群众在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始终坚持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爱护人、解放人、发展人;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营造全体人民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和归宿。 1、根据以上三则材料,概括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 概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含义 2、根据材料三,谈谈为什么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性和要求,第一: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第二:解决了发展的目的和实质问题;第三:发展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第四: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根据材料一、二,分析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具体展开分析) (二) 阅读下面一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原定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这种增长主要是依赖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来实现的。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再翻两番,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国单位GDP消耗的资源能源数量远高于发达国家,也高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按现行汇率计算,2003年我国单位资源的产生水平,只相当于美国的1/10,日本的1/20,德国的1/6。单位产值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倍,是德国的倍,日本的倍,美国的倍,印度的倍,是世界上单位产值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而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比较贫乏,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的25%,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不平的50%,石油人均占有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大多数矿产资源的人均拥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50%。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形势十分严峻,1/5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1/3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174万平方公里,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2、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国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答:(1)经济增长方式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数量扩张而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其表现是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率。集约型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科学合理配置、

毛概十四章习题

本章习题: 一、单项选择: 1.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 ) A.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C.保护和发展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D.尊重和保护各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 2.个体,私营经济中的广大从业人员是( ) A.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 B.职业和身份比较固定的弱势群体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D.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 3.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 ) A.民族平等B.民族团结 C.各民族共同繁荣D.社会稳定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是( ) A.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B.全心全意依靠中国共产党 C.工人、农民、知识分子D.依靠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 5.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问题的实质是( ) A.阶级矛盾问题B.阶级斗争问题 C.民族冲突问题D.各族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具体的内部矛盾问题 6.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是社会主义劳动者和____的广泛联盟( ) A.民主人士B.海外侨胞C.爱国者D.知识分子 7.我国知识分子是( ) A.小资产阶级B.中产阶级C.工人阶级的一部分D.一个独立阶级 8、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发挥工人阶级的领导作用,必须保障包括_____在内的全体职工的合法权益,巩固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 A.知识分子 B.私营企业主 C.农民工 D.自由职业者 9.在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是指( ) A.不信仰宗教的群众是自由的B.信仰宗教的群众是自由的

C.公民是否信仰宗教是自由的D.国家不干涉宗教问题 10.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 A.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民族平等D.民族团结 11.堪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是( ) A、农民 B、工人 C、知识分子 D、中国人民解放军 12.维护国家统一,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根本保证是( ) A.民族团结B.民族平等C.民族自治D.民族自决 1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 ) A.工作监督B.民主监督C.法律监督D.舆论监督 14.中国革命战争总的战略方针是( ) A.沉着应付B.韬光养晦C.主动出击D.积极防御 15.民族团结、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前提和基础是( ) A.民族平等B.民族自治C.民族独立D.民族解放 16.大陆范围外,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是( ) A.工农联盟B.党的领导C.热爱祖国D.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 17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所围绕的主题是( ) A.祖国统一 B. 经济建设 C. 维护稳定 D. 团结和民主 18.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对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作出的科学定位是( ) A.打的赢,不变质B. 维护和平,遏制战争 C. 三个提供,一个发挥 D.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19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唯一宗旨是( ) A.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 维护社会稳定 C.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公共发展 D. 统一祖国 20.新时期我军必须解决好的两大历史性课题是( ) A. 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 B. 打得赢、不变质 C.从严治军,依法治军 D.信息化和革命化 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之中,人数最多的是( ) A.中国人民解放军 B.工人阶级 C.农民阶级 D.知识分子

毛概各章节

毛概各章节练习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 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是() A 毛泽东 B 邓小平 C 江泽民 D 胡锦涛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回答的问题是() A 什么是社会主义改造、怎样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D 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 3. 毛泽东从理论上系统地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全面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是在() A 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大革命时期 B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C 遵义会议后到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4. 邓小平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科学命题是在() A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C 党的十二大 D 党的十三大 5.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其本质和核心是() A 全面发展 B 协调发展 C 以人为本 D 可持续发展 6. 我们党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是在() A 党的十三大 B 党的十四大 C 党的十五大 D 党的十六大 7.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 A 坚持党的先进性 B 坚持执政为民 C 坚持党的阶级性 D 坚持与时俱进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 A 毛泽东思想 B 邓小平理论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科学发展观 9. 我们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在() A《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 B《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 C《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 D《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 10. 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党的会议是() A 党的十六届二中全会 B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 C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 D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 11. 江泽民第一次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 A 广东考察工作时的讲话 B 上海召开党建座谈会上 C 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D 中共十六大报告 二、多项选择题 1.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有() A 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B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 关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D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2. 1931年在党中央占统治地位的王明教条主义者把() A 马克思主义教条化 B 共产国际决议神圣化 C 苏联经验神圣化 D 城市武装起义固定化 3. 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 A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C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4. 1989年党中央在全国县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中开展党性党风教育活动的内容是() A 讲理想 B 讲学习 C 讲政治 D 讲正气 5. 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了关于() A 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 B “三个有利于”思想

毛概论述题和材料分析题 第八章

材料题 1.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Ⅰ: 八十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这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得出的最基本经验。———《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270页。 材料Ⅱ: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根据材料请回答问题: (l)试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 (2)试阐述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和取得的理论成果。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被总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2.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Ⅰ: 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 怎样纠正这种本本主义?只有向实际情况调查。 ——《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111~112页。 材料Ⅱ: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3页。 材料Ⅲ: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我们党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中国的发展前途和命运。——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讲话》,载2002年6月1日《人民日报》。 根据材料请回答问题: (l)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如何形成、重新确立和丰富发展的?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答: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毛概_考试__论述题和材料分析题

毛概论述题和材料分析题 论述题 1、论述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意义。 1、答: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依法治国的意义:第一,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第二,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第三,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第四,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第五,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2、联系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思想,谈谈你对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奋斗目标的认识与理解。 2、答:“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思想主要内涵: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小康社会”是邓小平提出的一个概念,指的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中,第二步战略所要达到的社会发展状态。21世纪头20年是一个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既包括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指标,也包括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等各方面的内容,体现出我国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的本质特征。 3、试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 (1)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早在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点断。这揭示了科学技术对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位的变革作用,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科教兴国战略是根据我国国情及其它国家实现现代化的一般规律提出来的,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产力落后,与世界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要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赶上发达国家,必须依靠提高劳动者素质,这是关系到21世纪社会主义全局的大事。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以保护环境为重要内容,实现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以实现经济和社会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要求改变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忽视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忽视经济、社会、自然协调发展的传统发展模式,使经济的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对后人的需要不构成危害,要争取处理好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处理好资源利用、保护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要正确处理好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3)促进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邓小平的两个大局思想——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发展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的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一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这是邓小平同志的先富帮后富,协调地区差距,促进地区经济合理布局,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思想的具体体现。到20世纪末,第二个大局已提上了议事日程,以江泽民为首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适时提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思想,这是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这是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扩大国内需求、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增进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和巩固边防的根本保证,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客观需求,是缩小地区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世界范围经济结构调整,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迫切要求,不仅对振兴中西部地区经济、促进全国经济更大发展,实现现代化长远发展的宏伟目标,都将发挥更大的推动作用,无论在经济上、政治上都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4、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其基本根据是什么? (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需要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5、为什么说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6、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报告强调指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要着重从以下几方面理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第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没有这一特征,社会主义就是不完整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 第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社会主义现代化并不只是社会物质生产和物质生活方面的现代化,而且包括政治、文化等全面的现代化。 第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精神文明建设可以反作用于物质文明建设,促进物质文明的发展,为经济建设和物质文明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7、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时期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谈谈你对这段话的体会。 8、.试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其确立的依据。 9、试述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0、试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必要性。 材料题 1.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Ⅰ: 八十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这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得出的最基本经验。 ———《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270页。 材料Ⅱ: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根据材料请回答问题: (l)试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 (2)试阐述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和取得的理论成果。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