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 雪夜林边驻足翻译及赏析

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 雪夜林边驻足翻译及赏析

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 雪夜林边驻足翻译及赏析
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 雪夜林边驻足翻译及赏析

《雪夜林边驻脚》赏析(辜正坤)

这是一首充满梦幻情调和淡淡忧思的诗歌。弗罗斯特本人曾认为这首诗是他所有

创作的诗作中他最喜欢提到的诗。科林斯?布鲁克斯也认为:“在弗罗斯特的诗

歌中,这首诗最引人注目。”《雪夜林边驻脚》至少有5组意象连缀起来表达了

一种扑朔迷离、忧思惆怅的情调。第1组意象是雪夜。这是寒冷与幽暗二者的结合,象征着诗人心境的凄冷状态。第2组意象是树林,美丽、幽深,象征着诗人

的寄托。第3组意象是小马,这是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生命和力的象征。第4

组意象是湖冰,冷的极致,象征着死亡。是诗人本能地感觉到的必不可免的未来

的归宿。第5组意象是飞舞的雪花,漫天遍野,有点像是其余4组意象的中介物,弥漫而不执著,可见而不可触。飘然于前,忽焉在后,是扑朔迷离状态的最贴切

的写照。这种扑朔迷离状态由于诗中一连串的疑惑而进一步加强:“纳闷”“为何”“仿佛问,出了什么事情?”此诗的诗眼是“可惜我还有别的承诺等待完成(课文译为:可是许诺的事还得去做)”。诗人还有强烈的使命感,他还不愿意

就此在雪夜的林边永远驻步,生命的路程远未完结,他“不能安睡,除非再走一

程(课文译为:还得走好多里才能安睡)”。死亡这种极其重大的主题在这里被

淡化,诗人以一种近乎超然的人生态度来提到它。苟非有“承诺”,他也许会长

此沉睡林边!

诗歌的魅力正在于诗人对待生命与死亡的这种近乎超然的心态。来则来,去则去,人生在世,只要尽其所能地完成承诺,则无所遗憾。

不过,弗罗斯特终究还是愿意执著于生命的。他的超然也还不能达到苏轼(1037—1101)的那种超逸隽永、泻化无痕的清高境界:“缺月挂疏桐,/漏断

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

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词的境界亦有类于弗罗斯特诗境界处。此词意

境幽冷深曲,影影绰绰,恰如孤鸿之翩然而至,悠然而往。“语意高深!似非吃

烟火食人语”。但词旨毕竟有别,此词喻诗人不肯苟合取容、与世俗同流。

(选自《中西诗比较鉴赏与翻译理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弗罗斯特的诗歌多以自然为题材,树林、溪水、鸟禽、马驹,以及朴素的田园生活,

是他喜欢抒写的对象,有人曾称他是一个自然诗人。然而,诗人的对象虽然是自然,但他关注的却是自然之中人的生活。因而,他的诗歌表面上质朴无华,经常是以叙述的口吻,细致呈现生活中的场景和事件,但在保持一种经验的可感性、亲切性之外,他的诗歌往往还包含抽象的意义,在叙述之中引申、提炼出丰富的哲理思考。《雪夜林边驻脚》一诗也突出体现了这种特征。在叙述的层面,它写的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我”在一个雪夜赶路,途经一片树林,被树林的幽深、寂静吸引,暂时忘记了行程,但最后还是催促自己继续赶路。

这首素朴的小诗,似乎没有使用什么修饰,只是叙述事情的过程,却有一种美妙的表现力,完全传达出了白雪覆盖的树林的神秘、静谧,特别是二、三两节,诗人自己没有出场,而是从小马的视角出发,揣度它内心的好奇:在小马的眼里,主人的驻足有点离奇,这里一片冰雪无处休息。这段心理描写,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无形中给这首诗抹上了一层童话的色彩。为了进一步渲染雪夜树林的安静,诗人抓住一个小马的动作,“它把颈上的铃摇了一摇”,当做对世界的提问,世界的回答只是风吹雪片发出的声音。在这几行诗中,清脆的铃声,风雪的絮语,似乎都打破了林中的安静,但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细微的声响,雪夜才被衬托得静美、无边。在发出由衷的赞叹之后,诗人似乎在自我叮咛,不要沉迷于雪夜的诱惑:“可是许诺的事还得去做。”最后出现两次的“还得走好多里才能安睡”,舒缓低沉,仿佛一个疲倦的旅人,正在睡眼惺忪中低语,又像一种咒语,安慰了雪夜中迷茫的人心。

那么,这首诗的抽象意义是什么呢?这涉及到对“树林”这个意象的解读。在诗歌中有一种思想的表达方式,是用一个形象去代表某种确定的观念,比如读到“玫瑰”,我们就想到爱情,读到“羔羊”,我们就想到牺牲,读到“暴风雨”,我们就想到革命。这种手法会使抽象的观念有了形象性,但毕竟有一点机械、图解的味道。在弗罗斯特这里,“树林”不是某一种思想的形象符号,它更多的是一种含义不确定的隐喻。在这首诗中,被白雪覆盖的树林虽然幽静、但也是一个神秘的、充满可能性的存在,让疲倦的旅人驻足不前。有人解释它代表了人生的诱惑,还有人说树林是人生的最后归宿──死亡的化身,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无论作何理解,在树林面前,一个行路的人要做出自己的选择、自己的判断。诗人还有一首关于“树林”的诗作,名为《未选择的路》。诗中

也写到了一个旅人,他在树林中遇到岔开的两条路,选择不同的路会带来不同的人生。在诗人笔下,“树林”不只是一个现实的场景,也象征了某种人生旅途中的状态,深幽的空间,错杂的路径,暗示了迷惑与不确定,需要人停下脚步,反思自己的方向。但丁《神曲·地狱篇》的开头,也有一个类似的隐喻性场景:诗人在人生的中途,走入一座昏暗的森林,迷失了正确的方向。将这个段落与弗罗斯特的诗歌参照阅读,会更深入地

理解“树林”的深层内涵。

2.这首诗语言虽然十分朴素,没有什么夸张的想像、特殊的词汇,但这并不是说它与一般的口语没有区别,而是说诗人使用的技巧非常自然,没有斧凿的痕迹。重点分析诗中“小马”的形象和心理,以及诗人如何通过动与静、“有声”与“无声”的搭配,

衬托出雪夜无边的静美。

3.注意分析诗歌结尾重复的一句“还得走好多里才能安睡”,在语气上起到了什么

效果。

4.这首诗的意蕴较为深邃,有人说积雪的树林代表了一种诱惑,与赶路代表的“责任”构成矛盾,有人说寂静、神秘的雪夜象征着死亡,诗人克服困倦继续赶路,是对死亡的抗拒。让学生比较这些说法,并根据阅读感受提出自己的解释。

二、扩展与比较

1.让学生阅读诗人的另一首名作《未选择的路》,以及但丁《神曲·地狱篇》片段,这些诗作都与树林的意象相关,在相互参照中,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树林”的

含义。

2.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精微的哲理,是诗人的一种重要的能力,向学生介绍冯至的《我们天天走着一条小路》一诗,在风格上它与弗罗斯特的作品很接近,描写了树林中的小路,借此表达了这样一种观念:生活中有多少熟悉的事物等待我们去发现。

我们天天走着一条小路

冯至

我们天天走着一条熟路

回到我们居住的地方;

但是在这林里面还隐藏

许多小路,又深邃、又生疏。走一条生的,便有些心慌,怕越走越远,走入迷途,但不知不觉从树疏处

忽然望见我们住的地方,像座新的岛屿呈在天边。

我们的身边有多少事物

向我们要求新的发现:

不要觉得一切都已熟悉,

到死时抚摸自己的发肤

生了疑问:这是谁的身体?

(《冯至全集》第一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第一歌

序曲:浮吉尔救助

但丁

就在我们人生旅程的中途,

我在一座昏暗的森林之中醒悟过来,

因为我在里面迷失了正确的道路。

唉!要说出那是一片如何荒凉、如何崎岖、

如何原始的森林地是多难的一件事呀,

我一想起它心中又会惊惧!

那是多么辛酸,死也不过如此:

可是为了要探讨我在那里发见的善,

我就得叙一叙我看见的其他事情。

我说不清我怎样走进了那座森林,

因为在我离弃真理的道路时,

我是那么睡意沉沉。

但在我走到了那边一座小山的脚边以后

(那使我心中惊惧的溪谷,它的尽头就在那地方),我抬头一望,看到小山的肩头

早已披着那座“行星”的光辉,

它引导人们在每条路上向前直行。

于是,在我那么凄惨地度过的一夜

不断地在我的心的湖里

震荡着的惊惧略微平静了。

好像一个人从海里逃到了岸上,

喘息未定,回过头来

向那险恶的波涛频频观望:

我的仍旧在向前飞奔的心灵

就像那样地回过来观看

那座没有人曾从那里生还的关口。

我让疲乏的身体休息了片刻,

又顺着那座荒崖前行,

我的后脚总是踏得稳些。

……

(但丁《神曲·地狱篇》,朱维基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

参考资料

一、小诗大境界(周伟驰)

弗罗斯特在英美现代诗史上是一个卓尔不群的人物。与智性、晦涩的艾略特式新玄学诗派不同,他的诗往往在“明白易懂”的词句下隐藏着几近深不可测,甚至“可怕的”意境。对于尝惯了艾略特、奥登口味的“精英”读者来说,弗罗斯特仿佛是一件过时的东西,被他们打发掉了。而“普通”读者则视他为伟大的乡土诗人或“民族诗人”,认为他明智、舒缓、幽默,深谙新英格兰的人情世故。笔者2000年8月于旧金山参加一个与诗歌毫不相干的会议,会上的主席在谈到志业的选择时,随口将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悉数背出,令我恍惚觉得弗罗斯特之在美国就如唐诗之在中国。而谁能背得出

艾略特或庞德那样支离破碎的诗呢。

但在一些诗人、诗评家看来,“精英”和“普通”读者可能都“错过”了“真正的”

弗罗斯特。对弗罗斯特的评价涉及诸多文本阐释问题,像布罗茨基对《家葬》进行的精密分析,希内对《白桦树》的赏玩,都是颇有意思的重新构造。就阐释而言,既与文本本身的质地有关,也与阐释者的见地有关。文本过于支离破碎,本身就是一堆废墟,在其上建造雄伟的诠释学大厦固然容易,但正如“画鬼容易画虎难”,难免给人“可爱而不可信”之感,仿佛印证了“诗歌是个任由打扮的小姑娘”。文本过于完整,意思过于单一,又会没有阐释家发挥的余地,让他们觉得无用武之地,从而缺乏对之“解剖”的兴趣。当年哈代就因为“不具有可挖掘性”,其诗一看即明,被打入冷宫数十年,其“内在美”还要在“打倒艾略特”之后才能悦人的眼目。阐释家的见地,真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同一首诗,求伦理者会看见温柔敦厚及作者的羞耻感以及社会风气的变迁,得到些许心灵的平安;讲智性者会这里见到一反讽,那里见到一机智,得点头脑的快乐;弗洛伊德主义者则会东看到一点性暗示,西看到一点压抑的人性,复杂点的马克思主义加弗洛伊德主义加女权主义加福柯主义还会发现诗中隐蔽的阶级趣味、性政治、性与政治的同构,或宏观或微观的权力压迫、压抑、压榨、压力。诗要具有“适当的”“可阐释性”,就不要太支离破碎,弄得阐释家冒“指鹿为马”之危险,也不要过于完整、滴水不露,弄得阐释家手足无用,不能体现出其职业存在之意义何在。弗罗斯特在这点上走得相当稳,他的几首名作,都具有整体意境,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热爱,但又有意无意在里面留了许多“空当(gap)”,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从而

为专业批评家留下了练武场。

《雪夜林边驻脚》许是弗罗斯特最负盛名的一首小诗,被他称为“我最堪记忆的一首诗”,首次出现于1923年出版的诗集《新罕普什尔》。对这首诗该如何解释,历来众口纷纭,莫衷一是。鉴于“诗歌就是翻译中损失掉的那部分”,这里有必要将原文和译文对照着来阐读。好在原文体现了弗氏一贯的“简单易读”,读者亦可复习巩固一下英语,顺便领略英诗大家的“语言美”,何乐而不读。即使不读原文,也不会妨碍我们

对阐释的理解。

粗读一遍,这首诗写主人公(“我”)在一个夜晚经过一座森林时,林中雪景令他流连忘返,伫立良久,因想起有承诺在身,遂只好离开。情节(plot)就是这么简单。这首诗,作者常在公共场合朗诵它,也乐于让人们对它进行种种存在主义的、美学的解

释,如果有人作“过度诠释”,他会出来加以限制,并转而强调诗本身在形式上、写作过程中的特征。如有一次他就说,这首诗写作中最让他高兴的句子是“他抖响颈上的铃铛/问是不是出了什么差错”这两句。这里我们先不管作者的意见,只将它视为一个客

观呈现的文本,来看对它的几种解释。

第一种解释可名之为“社会生活──审美生活冲突论”。林中美丽的雪景使主人公入迷,浑然忘我,停步不前,但马儿提醒他还“有一些诺言要守”,不能在此流连忘返,还是要回到人世间履行作为社会人的义务和责任。这里有一个大的对立:审美生活是自由自在的、沉思的、美的、艺术的、罗曼蒂克的,而伦理—社会生活则有所不同,是现实的、负有责任的、实际的。用中国哲学来说,一个是道家式的艺术、逍遥人生,一个

是儒家式的承担人生。

这第二种解释可名之为“死之诱惑论”。这种观点认为,“林子”与社会、城镇、房屋、安全、温暖相反,乃是荒蛮、死寂、危险、不祥之象征。林中的雪不是飘着,而是“积满着(fill up with snow)”。从时间上看,这是在一年最黑的那天夜里。从音节上分析,第三节前两行(He gives his harness bells a sbake/To ask if there is some mistake)写马儿摇响铃铛,多为喉音,响亮而突兀(如shake,mistake),恰与马儿的形象、动作相配,而到了后面两行(The only other sound’s the sweep/Of easy wind and downy flake),则多了柔和的咝咝声,恰与悠风落雪柔软呼声相应,其中sweep则与下面第四节之deep,keep,sleep[睡]绵绵相接,带有一种催眠的魔力,这样就不知不觉地转换到了林子的致命的诱惑,从而与本节前两行构成一种张力:一个要赶紧回到世间,一个想深入林中。所以有评论家认为,该诗的主题乃是死之诱惑,诗人受到林景诱惑,看着积雪消融一切的有限物,甚至涌起了自杀的本能冲动。这种下意识或非理性的冲动也可视为自然本身即有的。这样一来,对这首诗的解读就得全盘重来。诗人在这里要保持的平衡再不是审美生活与伦理义务之间的平衡,而是自我毁灭与自我保存之间的平衡。而林子的主人和“马儿”现在代表的就是自我保存的、理性的和“健康的力量”了。“马儿”(实际是主人公的自我保存力量)也本能地嗅到了林子的危险气息和“我”的阴暗面。实际上也有传记作家指出,这首诗带有自传性质。1905年圣诞节前夕,弗罗斯特为了筹钱给孩子买圣诞礼物,跑到附近镇上去卖鸡蛋,本来抱

着希望去,结果空手而归。在回家的路上看着林中雪景,不禁泪从中来。这首诗虽然写

于17年后,但无疑是因忆起以往艰辛而起。

总的来说,文本一旦出笼,进入公众视野,对它的解释权就成了“公众的权力”了,任何人只要能自圆其说,不自相矛盾,就能形成自己的“读法”。作者本人对此实在是无能为力的。中古教父奥古斯丁在谈到对《创世纪》的解释时说,对于同一段经文可能出现好几种不同的、都能自圆其说的解释,无法判断谁“正”谁“邪”,但只要它们都能促进信仰、不危及信仰,就可以认为它们是合法的。这也适用于对这首诗的解释:只要它们能够自圆其说,能够促进我们的诗歌美学敏感性,就是合法的。因此作者的权威在这里并不起最终的作用。这里我们不妨结合以上几种解释(主要是第一、第二种),着重从“关系”的角度对这首诗做一种解释。

这首诗由各种对立的形象形成了一个宽广的“张力空间”,可以容纳许多种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解释。这个“张力空间”是由诗中几个主要“人”、“物”之间的复杂

关系构成的。

“我”与林子的主人显然不同,诗中通过“所有格”和定冠词暗示,林子对于他只是一种外在的“占用”的关系,对于“我”却是一种内在的呼应的关系,甚至形成致命诱惑。对于这种歧异,“我”也是有所意识的,知道在林子的主人眼里,“我”的举止

一定“奇怪”。

“我”与马的关系,相对而言要亲密。马是“我的(my)”马,就此而论也有一种“所有”关系,不过,“我”和“我”的马是心意相通的,这从第二节、第三节对马的拟人化看得出来,因此二者是“不隔”的。不过,马对待林子的态度本质上是和林子的主人一样的,就是对我的举止感到“奇怪”。对于“他”(英文中称之为“他”而不是汉语中常用的“它”,又一个语言差异导致思维差异的例子)来说,本能的需要是要得到满足的,比如现在寒夜里要快点回到温暖的“家”,有好地方睡,有好食物吃,林中风景、林子的诱惑之类对于“他”是“无用的”“无益的”,他也漠不关心、不能领略,所谓“不解风情”也。所以他对于林子的态度是一种“实用主义”的态度。马对“我”

的询问和提醒实际上是“我”对“我”自己的询问和提醒,马和“我”的心意相通只是部分的,只是实用的那部分,“他”没有审美的那部分,因此无法在这方面和“我”相

通。

“我”与林子的关系是这首诗里的核心关系之一。无疑,林子引起我的兴趣,令我观望得“出神”,使得我“停在这里(stopping here)”。这是什么样的林子?是冬天最暗一夜的林子,林子里雪正在堆积。林子边有一个“结冰的湖”,附近杳无人烟,风声之外,万籁俱寂,一片荒凉。是什么使我“停”了下来?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因为对它的解释会引起对整首诗的解释的重构。谈到林中景的几句,显示了诗人高度的语言暗示技巧。第一节to watch his woods fill up with snow中的fill up with snow,是“用雪填满、装满他的林子”的意思,可见雪是多么的厚。白雪茫茫一片,盖掉了一切有限之物的界限,就好比死亡之抹平一切,也许真会使“我”产生躺在雪上来一个雪葬之冲动;第三节的后两行,The only other sound’s the sweep/Of easy wind and downy flake,是评论家们注意的一个焦点。它与本节前两行写马儿振铃动作的音韵不同,失去了清醒感,从而不知不觉地处于一种轻柔如梦、催眠曲般的寂静之中,正与诗中所写的悠悠的风不经意地扫过、鹅毛大雪静静地落下相应。这里用到了-eep韵(sweep),引发起下一节的deep,keep,sleep,与“睡眠”连在一起。诗人这里是在暗示,林子对于“我”有一种催眠般的诱惑,这种诱惑不一定是善良、仁慈的,而可能是致命的(令我昏昏欲睡,sleep)。第四节第一行说,The woods are lovely, dark and deep,林子的可爱与黑、深是连在一起的。吸引“我”的都与林子的“黑而且深”有关。如果将“黑而且深”也理解为“可爱的”,那么无疑“我”之观看林子是在欣赏美景,就会出现上面所说的“社会生活──审美生活冲突论”。如果将“黑而且深”之“可爱”解作“致命诱惑”,却会有不同的结果。结合弗罗斯特的别的诗里的林子形象,如《进来》(Come in),可看出林子是一个负面形象,在它里面是不安全、危险,或布罗茨基所说的“恐怖”,相当于但丁《神曲》中的“黑暗的林子”。这样一来,林子之吸引“我”,就是一种危险、致死的力量在“召唤”我、“催眠”我,引发我潜意识里的自我毁灭的冲动。除了第三节后面两行的暗示外,全诗最后两行的重复句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睡觉前还有好多里要走)无疑会加强这一印象,因为sleep(睡觉)在诗歌传统里一直是暗示“死”的。不过,即使将这里的“睡”解释成“死”,也

仍有问题。有人指出,这句话是说人生短暂(不过几里嘛,miles),因此人要在这短暂一生里追求真理,有所作为。另外有人则联系上文引申,这句话是相当于说“死之前还有好多年要活”,这样就将审美之沉思出神与死亡做了对比、类似或平行并置。诗人的总体意思似乎是在说,美在生命中有其关键价值,但将一生投入到它之中而舍弃别的义务,却等于是死了,就是在社会人的意义上死了。不过,具体到对“睡觉之前还有好多里要走”的解释,我们却会发现还有许多困难。结合语境做字面解,这句话是在“不过我有一些诺言要守”之后说的,因此也许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我”本受了林子的诱惑,想停留在这里,不过想到诺言在身,就又要上路了。到达目的地(也许是家,也许是别的什么住的地方)还有好多里,只有到了之后才可以休息(睡觉)。现在则还不能休息(而林子可能在诱惑他早点休息)。因此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其实很简单,无非是“还要走好多里才可以得到休息”,或者“还要走好多里才可以到家睡个好觉”。如果我们在此做“喻意解经法”,比如将“睡觉”作“死亡”解,则结合上下文,可以说,林子的诱惑使他想到“死”,但又想到人世间的义务缠身,因此现在不能死,得保持生命,这样就将死亡推迟到以后了,还得过许多年才能够死。这样“走好多里”就意味着活许多年、尽许多义务。至于在这过程中还会不会继续关注林子并受其诱惑则不得而知了。无论是做“字面解经法”还是做“喻意解经法”,“睡”都与林子引起的催眠效果有关,只不过“我”最终清醒地对这催眠的引诱做了拒绝。就如同《进来》中对进入林子的邀请做了拒绝一样。诗到这里真的成了弗罗斯特所谓的“与混乱相对抗的瞬间”了。

无疑马和林子都对应于“我”的一部分,而它们是对立的。它们构成了自我内部的冲突。这首诗就是要维持“林子”和“马”之间的平衡。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是张力中的平衡,张力就构成了这样一个“我”。

布罗茨基有一个说法很好,他说,艾略特的诗是貌似复杂其实简单,比如“我的开始就是我的终结”或“我的终结就是我的开始”之类句子,而弗罗斯特的诗是看似简单其实复杂,比如《进来》《家葬》以及我们分析的这首诗。我们姑且分别名之为“词语的复杂”和“关系的复杂”。前者是单义的、理性的、抽象的,偏重于语言本身的智性美,后者则是歧义的、情境的、具体的,偏重于对世界、对“人”“物”及其关系的揭示,揭示其深层的矛盾。真正识货的读者,知道这样的诗是更好的诗,不故弄玄虚、制

造晦涩,是在骨子里体现了生活和语言本身的复杂性,而在形式上,又能为普通的大众喜欢,使诗与人民亲和,确实显出了其卓尔不群、老而弥辣的深厚根底。难怪布罗茨基称赞他,说他无需炫耀他的学识,因为他的学识是天生的。我们看不到他在诗里如艾略特那般掉书袋、左一个传统右一个文化,但他对语言、人性、世界的洞察,岂不正显出了深厚的学识吗?而对宇宙、世界、人世之中复杂关系的领悟,是他对于世界诗坛的一个贡献,也构成对现代诗、对现代人、对现代生活方式的一个纠正。从这首小诗,我们

实在可以看出一个大的境界。

2001年9月22-24日

(选自《读书》2002年第7期)

《未选择的路》赏析

伍厚恺

《未选择的路》是一首哲理抒情诗,它表面平易,实则蕴含深邃的哲理;看似倾诉个人经历,实则表达人们的共同感受。在这首诗里,弗罗斯特抓住林中岔道这一具体形象,用比喻的手法引起人们丰富生动的联想,烘托出人生岔路这样具有哲理寓意的象征。诗人选择的是人们司空见惯的林中岔道,来阐发如何抉择人生道路这一生活哲理的。

诗的前三节似乎仅在平直地描写林中的那两条路的不同,但其中却蕴含着极大的比喻意义,第四节诗人笔锋一转,从林中之路跃到描写人生之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这结句寄寓着诗人无限的人生感慨,具有深刻的象征性和哲理性。诗人以含蓄清新、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再现出优美的自然风光,并且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波澜,诗还注意引起人们的联想,把理性与不情感融于一首短诗之中,深化了这首诗的

意蕴,给人以丰富的启迪。诗人是通过优美的意境创造和浓郁的抒情表达把哲理

隐含其中并传递给读者的。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朴素自然的语言和韵律来表现自己对人生的思索。这种质

朴无华的风格使这首诗如夏夜里清凉柔和的风,洋溢着清新自然的情趣,给人一

种沁人心脾之感。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个面临选择的人和他进行选择时的心态,至于选择的具体内

容并没有写出,诗人的着眼点是选择本身。每一个读者都能够在这首诗中发现

自身的生活体验,理解其中的哲理内容。

因为这首诗具有内涵的开放性,犹如一个巨大的构架,其中的内容有待读者去

填充,在其中回顾自己的人生之路,从而受到触动而引发深深的思索。

我们不得不去选择,路永远不止一条,我们想要的也有很多很多。欲望是锁住心

灵的一张网,它让人有无限的渴望。然而,当真正站在路口时,忽然发现只能去

走一跳路,不管机会有多少。那一刻的犹豫再三并不是为了惧怕艰苦,只是为了

不能回头。是的,不能回头!不论你选择了哪一条路,都只有走下去。累了的时

候,可以坐下来想想。也许会欣慰自己的选择,但也许更会抱怨写什么。但这一

切在你抬起脚的那一刻就已注定了无法再去重新选择。原因很简单,一切都是可

以重新来过的,但我们的生命却注定是一条单行线,无法回头。所以,困难的不

仅仅是坚持,更有选择。“鱼与熊掌不可得兼”,古老的智慧简单的告诉我们一

个相同的道理。另一条路上也许风光明媚,也许星光璀璨,但是,那只是也许。

既然选择了脚下的路,就踏踏实实的走下去,不去管身后是否坎坷不平,也不管

前方是否荆棘满布。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赏析(一条未走的路)

《未选择的路》是一首哲理抒情诗,它表面平易,实则蕴含深邃的哲理;看似倾诉个人经历,实则表达人们的共同感受。在这首诗里,弗罗斯特抓住林中岔道这一具体形象,用比喻的手法引起人们丰富生动的联想,烘托出人生岔路这样具有哲理寓意的象征。诗人

选择的是人们司空见惯的林中岔道,来阐发如何抉择人生道路这一生活哲理的。

《未选择的路》是弗罗斯特的一首名诗,作于1915年,最初收录于他的第三本诗集《山间》(1916)中。

罗伯特·弗罗斯特堪称美国20世纪最受欢迎的诗人之一,他一生致力于诗歌的创作,写作并出版了10部诗集。

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出生于旧金山一个教师家庭,在美国西部度过童年。中学毕业后,他在哈佛大学学习两年后肄业,这前后曾做过纺织工人、教员,经营过农场,并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同时他也开始写诗,但他的诗歌最初并未在美国引起注意。1912年时弗罗斯特已经38岁,这一年他作出了一个重要的选择:放弃他在一所师范学校教书的职业,放弃本来可能更加平坦、安稳的生活,而选择了诗歌。他对自己说:“写诗吧,穷就穷吧。”

夫妻二人商量后,决定到异地去闯一条路,找一个生活水平比较低,但更利于写诗的环境。于是他们卖掉了祖父遗传下来的农场,再加上几年教书所得的一点积蓄,就这样他们来到大海对岸的英国,在离伦敦不远的一个村子里找到了一座木板茅屋的新家。不久之后,他的第一本诗集《孩子的意愿》出版了,很快就以其特有的朴素坦率和真诚赢得了诗人们的好评。美国著名诗人庞德特别撰文推荐,说它是美国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最好的一本诗集。

1915年弗罗斯特回到美国,在新罕布什尔州经营农场。此后他的诗名日盛,分别于1924,1931,1937,1943年四次获得普利策奖,并在几所著名的大学中任教师、驻校诗人与诗歌顾问。晚年的他已是美国的一个非官方的桂冠诗人。弗罗斯特的诗往往从描写新英格兰的自然景色或风俗人情开始,渐渐进入哲理的境界,他素有“新英格兰诗人”之称。这与他诗中大量描写新英格兰的自然景色或风俗人情有关。波士顿以北多岩石的牧场,殖民地时代的建筑,耐人寻味的石头围墙,以及那里居民粗犷的感情、耕耘生活的艰辛等等,都成为诗人作品取之不尽的素材。他的诗把新英格兰的风貌和当地人的特征一览无余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可以说新英格兰乡间生活的各个侧面,弗罗斯特都写到了。

但弗罗斯特并未沉洒于描绘美丽山川和旖旎景色,他的诗虽然保持了一些传统的形式和格律,气氛也较轻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学案例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学案例《好饿的毛毛虫》 永清县养马庄中心小学王艳苓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感悟故事创意,获得阅读快乐,产生持续阅读的愿望,培养自主阅读能力。 2、引导幼儿尝试用图表的方式表达、迁移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想象,建立初步的读和写的信心,培养幼儿的书面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故事录音《好饿的毛毛虫》。 2、毛毛虫吃过的实物图片一套,色彩标志与数字卡片一套。 3、《幼儿习得手册》下学期2册2——3页》。 活动一:多重阅读,初步认识作品 活动过程: 一、引题 (出示小毛毛虫图片)小朋友看,这是谁?(毛毛虫) 这只毛毛虫又瘦又小,它是一直好饿好饿的毛毛虫。小毛毛虫饿了,它会自己找吃的吗?它会吃什么?吃多少呢?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呀? 二、猜想故事内容 幼儿翻看《幼儿习得手册》,提醒幼儿从前往后仔细观察画面,猜猜故事内容。S三、幼儿讨论故事内容 幼儿自由结组,和同伴一起看图,讨论故事内容。 三、集体阅读 老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图上画了什么?会是什么意思呢?是这样吗? 四、听故事录音 小朋友听故事录音,提醒幼儿边听边指相应的画面。 五、找对应画面 幼儿听故事指相对应画面。 六、讲故事 和幼儿一起看书,完整的讲一遍故事。 活动二理解作品,感悟故事创意 一、幼儿讲故事 请两名幼儿边指点画面,边讲故事内容。 二、分组讨论 讨论:从这个故事中,你发现了什么,或者认识了什么,学到了什么。老师参与到幼儿的讨论中去,倾听、鼓励、启发、指导。提醒幼儿把大家的发现及时地用图片或符号的形式记录下来。 三、集体讨论 各组代表发言,其他幼儿补充。同时,老师将幼儿发现按不同的线索,同于表的形式加以概括:1、从时间上说,故事从一个星期开始,到下一个星期日,又过了些天。 老师将故事发生的时间按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列。 2、小毛毛虫的成长过程:一个小小的“蛋”——又小又饿的毛毛虫_-------………又肥又大的毛毛虫——茧——一只漂亮的蝴蝶。 老师可让一名幼儿到前面来,把相关的小图片按毛毛虫从小到大的顺序,从上到下对应

幼儿园大班绘本教案:你是特别的 你是最好的

活动名称:诗歌:你是最好的活动目标: 1、欣赏诗歌,理解诗歌内容,学习用轻松和有力的语言有表情地朗读诗歌。 2、感知诗歌画面,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尝试用“ⅹⅹⅹ没关系”的句型方便诗歌。 3、积极参与游戏,乐意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讲述自己的长处,增强自信心。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实物展示仪一台。 2、幼儿对自己有一定的认识,知道自己的长处。活动过程: 一、击鼓传花:我喜欢我自己,…… 1、教师:你喜欢你自己吗?你能用“我喜欢我自己,……”讲述喜欢自己的理由。 2、介绍游戏规则:大家击鼓传花,当鼓声停止时,红花就在谁的上,谁就在集体面前用“我喜欢我自己,……”的句型夸奖自己的长处,然后继续听鼓声传花。 3、游戏2~3遍。 二、欣赏诗歌,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我们每个小朋友都喜欢自己,因为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是最好的,虽然有一点小问题,但是没关系。下面。老师给小朋友念一首诗歌《你是最好的》 2、教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3、教师:你听见诗歌里说了什么? 三、展示诗歌画面,学习朗诵诗歌,并通过提问,感知理解诗歌。 1、引导幼儿观察幼儿用书诗歌画面,并请幼儿有表情地朗诵诗歌。 2、带领幼儿看图学习朗诵诗歌。 3、提问:为什么掉了一颗牙没关系?为什么个子太小了也没关系? 4、教师:在我们说没关系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怎样的声音朗诵? 5、教师带领幼儿有表情的朗诵诗歌。 四、采用多种方式念儿歌。 1、幼儿念诗歌的前四句,教师念最后一句。 2、请8为幼儿上台来,依次轮流念一句“没关系”全体幼儿念每段的最后一句。 五、启发幼儿想象并仿编诗歌。 1、教师:你觉得还有什么事没关系? 2、教师整理幼儿的讲述,并抓住诗歌里面的关键词,在黑板上画出简笔画。 3、引导幼儿看图标有表情的朗诵新的诗歌《你是最好的》。 活动反思:击鼓传花这个游戏很适合幼儿,活动中幼儿很积极、开心,特别是在说“我喜欢我自己,……”这句话,很多幼儿充满了自信。 “你是特别的,你是最好的”,这句话说起来很简单,但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真的是那么自信,还是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呢?简单的几幅画面,孩子们解读出的却很多。每一幅让我们期待,而读完又若有所思。笑中思索,思索后讨论,不同于以前的画册。每个孩子都能用自己的方式认识自身、认识世界。缺少了自信和个性,都是很令人遗憾的事情,而读完这首诗歌,我觉得对于我来说也有一定的意义,真希望平时每个人(包括孩子、保育员、老师等)时刻都能充满自信。在提问“为什么掉了一颗牙没关系?为什么个子太小了也没关系?”等问题时,很多幼儿很不能理解,后来经过一番解释后幼儿方才有点懂。

幼儿园大班绘本教案

幼儿园大班绘本教案:你是特别的你是最好的 活动目标: 1、欣赏诗歌,理解诗歌内容,学习用轻松和有力的语言有表情地朗读诗歌。 2、感知诗歌画面,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尝试用“ⅹⅹⅹ没关系”的句型方便诗歌。 3、积极参与游戏,乐意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讲述自己的长处,增强自信心。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实物展示仪一台。 2、幼儿对自己有一定的认识,知道自己的长处。 活动过程: 一、击鼓传花:我喜欢我自己,…… 1、教师:你喜欢你自己吗?你能用“我喜欢我自己,……”讲述喜欢自己的理由。 2、介绍游戏规则:大家击鼓传花,当鼓声停止时,红花就在谁的上,谁就在集体面前用“我喜欢我自己,……”的句型夸奖自己的长处,然后继续听鼓声传花。 3、游戏2~3遍。 二、欣赏诗歌,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我们每个小朋友都喜欢自己,因为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是最好的,虽然有一点小问题,但是没关系。下面。老师给小朋友念一首诗歌《你是最好的》 2、教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3、教师:你听见诗歌里说了什么? 三、展示诗歌画面,学习朗诵诗歌,并通过提问,感知理解诗歌。 1、引导幼儿观察幼儿用书诗歌画面,并请幼儿有表情地朗诵诗歌。 2、带领幼儿看图学习朗诵诗歌。 3、提问:为什么掉了一颗牙没关系?为什么个子太小了也没关系? 4、教师:在我们说没关系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怎样的声音朗诵? 5、教师带领幼儿有表情的朗诵诗歌。 四、采用多种方式念儿歌。 1、幼儿念诗歌的前四句,教师念最后一句。

2、请8为幼儿上台来,依次轮流念一句“没关系”全体幼儿念每段的最后一句。 五、启发幼儿想象并仿编诗歌。 1、教师:你觉得还有什么事没关系? 引导幼儿把它画下来,并仿编一句诗句。 2、教师整理幼儿的讲述,并抓住诗歌里面的关键词,在黑板上画出简笔画。 3、引导幼儿看图标有表情的朗诵新的诗歌《你是最好的》。 活动反思: 击鼓传花这个游戏很适合幼儿,活动中幼儿很积极、开心,特别是在说“我喜欢我自己,……”这句话,很多幼儿充满了自信。 “你是特别的,你是最好的”,这句话说起来很简单,但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真的是那么自信,还是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呢?简单的几幅画面,孩子们解读出的却很多。每一幅让我们期待,而读完又若有所思。笑中思索,思索后讨论,不同于以前的画册。每个孩子都能用自己的方式认识自身、认识世界。缺少了自信和个性,都是很令人遗憾的事情,而读完这首诗歌,我觉得对于我来说也有一定的意义,真希望平时每个人(包括孩子、保育员、老师等)时刻都能充满自信。在提问“为什么掉了一颗牙没关系?为什么个子太小了也没关系?”等问题时,很多幼儿很不能理解,后来经过一番解释后幼儿方才有点懂。 大班语言:你是特别的,你是最好的 活动目标: 1、感知诗歌画面内容,尝试用语言和图画大胆的表达表现。 2、用自我欣赏的眼光,发现自己与众不同,分享自己的特别之处。 活动准备: 1、自制《我的书》诗歌ppt 3、视频笔和纸音乐 设计思路: 《纲要》中指出:要建构后继学习及终身发展的基础,培养好奇探究,勇敢自信的面向21世纪的儿童。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选择了《你是特别的,你是最好的》这个绘本,意在透过言简意赅的文字与生动的图画,让孩子学会用自

国外最著名的油画家——拉斐尔·桑西篇

【导语】拉斐尔(1483 —1520)意大利著名画家,也是“文艺复兴后三杰”中最年轻的一位,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从事理想美的事业所能达到的巅峰。 1、《大公爵之圣母》没有任何背景,是一幅半身肖像画,圣母显得沉静和圣洁,一双低垂而略带慈祥的眼神,使画面充满着温馨与诗意。他用世俗化的描写方法处理圣母子的传统宗教题材,将圣母、圣子理想化,形象温柔拥淑,完全是一个生活中年轻的少妇,洋溢着幸福和欢乐,体现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对《大公爵的圣母》还有这样的传说:达斯卡公爵夫人因没有孩子而忧愁,后祈求这个圣母,不久果然就生了个漂亮的男孩。这幅画原属斯坎尼大公爵斐迪南三世所有,故有此画名。

2、《草地上的圣母》Madonna of the meadow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绘画的杰出代表之一,于1505年至1506年间创作。这副画受到了广泛研究的是它的结构。画中的三个人物构成了一个等腰三角形,而圣母的头部则构成了三角形的顶端。圣母深红色的上衣和圆形的领口体现出拉斐尔作品的特点。两个孩子则是占据了画面的下部,稍稍偏左,圣母的左脚则侧向画面的右侧,弥补了前者造成的空间上的失衡。小圣约翰单膝跪地,手持十字仗,而小耶稣则是站着,右手拿着仗。画面中的人物画得令人赞叹不已,圣母俯视着两个孩子,她的表情使人难以忘怀。

3、拉斐尔这时期创作的圣母像,以《花园中的圣母》最有代表性。创作年代1507-1508年,122×80公分布面油画,存藏于巴黎卢浮宫藏。创作这幅画还有一段趣闻。一天,拉斐尔在花园中散步,看见一位美丽的少女正在花丛中剪枝,艺术家被她那富于魅力的形象所吸引,立即敏捷地将这位姑娘的形象速写下来。

幼儿园大班绘本故事教案

幼儿园大班绘本故事教 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幼儿园大班绘本故事教案:老鼠娶新娘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故事含义,明白任何事务、人物都不是完美的,是有缺点的。 2.喜欢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长处,承认自己的短处,学习取长补短。 3.体验婚嫁带来的喜悦气氛和抬轿子游戏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欢庆音乐一段。 2.《老鼠娶新娘》系列图画。 3.故事背景音乐一段。 4.汉字卡片:太阳------照;乌云------遮;风------吹;高墙------挡;老鼠--------打洞;猫-------抓; 取长补短 活动过程: 1、导入: (1)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音乐,你来听听看在这段音乐里人们会在做些什么事? 幼儿讨论(高兴的事、结婚)都是高兴的事情,今天老鼠村也发生了一件高兴的事情! (2)_出示图片:花轿 提问:什么时候会坐轿子?今天老鼠美叮当也坐上欧陆花轿,当了新娘。 2、老鼠娶新娘 (1)美叮当要出嫁了,她要找一个世界上最强的新郎(出示循环图)她找到了太阳、云、风、高墙、老鼠小阿郎、猫。你们觉得他们中间谁是最强大的新郎呢为什么 (2)美叮当到底会嫁给谁呢?我们来听听故事。 讲故事(边讲边演示图片,故事背景音乐轻轻响起) 提问:你觉得在这个故事里谁是最强的新郎呢他有什么本领幼儿讲到谁就出示子卡。 小结:他们都有自己最强的地方,分别是……,但是没有人是最强的。

3.最强的你: 小朋友你们有最强的地方吗我们把最强的地方叫做长处,你知道自己的长处是什么吗每个人都有长处,有长处,可真好,因为长处会让我们很棒。 4.不强的你: 每个人都有自己最强的地方,但每个人也有不够强的地方,我们把不强的地方叫做短处,你知道你的短处是什么吗?请2—3个幼儿回答。你们能够知道自己的短处,真好,因为只有发现自己的不足,才能够进步! 5.朋友圈: 我们都有长处和短处,今天老师带你们来玩一个朋友圈的游戏(用你的长处去帮助别人,你的短处请别人来帮助你,这就是取长补短)出示子卡。 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当我们取长补短,互相帮助时,就会变得很强大。 6.美叮当的新郎。 世界上没有最强的人,那美叮当到底该找谁当新郎呢(可提示:找不到最强的,但可以找最喜欢的,谁最喜欢她呢)美叮当嫁给了老鼠小阿郎,他们结婚了!看图片(结婚音乐起) 7.游戏:《抬花轿》 美叮当坐着花轿结婚了,我们也来玩抬花轿的游戏。 游戏开始:选一个女孩子来当新娘,新娘抛绣球选新郎!请2个男生来抬花轿,迎亲队伍出发了! 推荐理由:我推荐此活动的理由是: 1、有效提问,让孩子正确的评价自己的能力和客观困难。 自信是确立自己能力,有把握去完成所承担的任务,敢于追求目标的情感体验。《老鼠娶新娘》,原本是一个带有浓浓气息的绘本故事,经过编者对教材的挖掘和设计,巧妙的寻找到了切入点,抓住绘本的中心思想及其精髓,通过几个有效提问,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的人性特点,通过这次教学活动让幼儿理解,让幼儿自豪的找出自己的强项。 2、积极合作,真诚欣赏他人的强项。 自信心强的孩子能在新的活动任务前不胆怯,能主动参加;讨论时能大胆发表意见,不轻易改变主意。活动中通过“抬花轿”这个游戏,让幼儿尝试与同伴积极合作,共同组队、讨论游戏的形式,提供了让幼儿理解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的教育平台。

历史名人以及作品介绍

历史名人以及作品介绍 下面是学习啦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鲁迅 1.鲁迅简介 原名周樟寿,改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 笔名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2.鲁迅的代表作品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诗集:《野草》 散文集:《朝花夕拾》 杂文集:《热风》《华盖集》《且介亭杂文》《二心集》《南腔北调集》《坟》等16部。 小说集:《呐喊》《彷徨》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的标志 《呐喊》开创了现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 《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故乡》《阿Q正传》《社戏》——选自《呐喊》(《呐喊》主要描写农民和知识分子) 《祝福》《伤逝》——选自《彷徨》(《彷徨》描写知识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故事新编》一部“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的总集 散文诗集:《野草》:独语式的抒情散文生命哲学如:《雪》 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回忆性散文。如:学过的课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杂文集:“社会批评” “文明批评” 《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篇现代短篇白话日记体小说,通过被迫害者“狂人”的形 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人的觉醒意识。 成为中国文学进入现代的标志。 《阿Q正传》

《阿Q正传》是唯一的中篇小说,批判“精神胜利法”。这个封闭落后的农村流浪汉,有农民憨厚、质朴的一面,但更明显地具有偏狭、愚昧、盲目、无知、落后的一面。其最突出的性格是自欺欺人、自轻自贱、自甘屈辱,而又妄自尊大、自我陶醉、 自我麻木的“精神胜利法”。 1.《阿Q正传》的创作特色 ①艺术描写的高度典型化。作品将阿Q放在未庄这样一个典型环境中,从而为阿 Q的“精神胜利法”的产生和滋长找到了合适的土壤。 ②精彩的细节描写。如赵府点灯的描写,出现在不同的段落里,使赵太爷的吝啬 贪小的性格一层深一层地从三个“例外”里反映出来。这种精细入微的描写,刻画了地 主阶级卑污的灵魂。 ③强烈的批判与讽刺特色。小说不仅有头有尾两部分的议论,其他许多地方也都 穿插着议论成分。这些议论诙谐而精辟,给作品涂上了一层浓厚的批判、讽刺色彩, 显示了鲁迅作为一个战斗的思想家的特色。 ④语言准确、鲜明、生动、精练,饱含幽默感,有好用反语,喜欢夸张,显示了 作者卓越的语言艺术。 文学研究会 时间: 1921年成立于北京 地位: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阵地:茅盾主编《小说月报》 作家:周作人、茅盾、叶圣陶、许地山、朱自清、冰心等 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重视文学揭示社会问题 和批判社会现实的功能 冰心 冰心原名谢婉莹,被称为“世纪老人”,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冰心的爱的哲学:母爱、童真、大自然+爱祖国 ?作品:诗集《繁星》《春水》;通讯散文《寄小读者》——中国儿童文学奠基之 作 散文:被称为“冰心体” 用书信体形式向少年读者报道自己身处国外的生活和心态。笔调轻盈、文字隽丽、感情细腻,既发挥了白话文流畅的特点,又兼有文言文凝练简洁之长。

幼儿园大班绘本教案幼儿园绘本教案

幼儿园大班绘本教案幼儿园绘本教案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大胆的表现能力。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大胆表现故事中的拟声词,感受故事的童真童趣。以下是精心的幼儿园绘本教案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好饿的小蛇》 活动名称:绘本《好饿的小蛇》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喜欢阅读的兴趣。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大胆的表现能力。 3.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大胆表现故事中的拟声词,感受故事的童真童趣。 重难点分析: 重点: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大胆表现故事对话。

难点:喜欢阅读,感受故事的童真童趣。 活动准备:《好饿的小蛇》绘本书、故事课件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出示绘本《好饿的小蛇》引导幼儿观察图书封面 提问:封面上有什么?小蛇饿了,它会找什么吃呢?会发生一件什么有意思的事情? @_@我是分割线@_@二、展开 1.出示小蛇吃东西的图片,引导幼儿进行猜测。 提问:请你猜一猜小蛇肚子里吃了什么?(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大胆猜测) 2.教师根据课件生动的讲述故事

指导语:让我们一起完整的听一听故事,看看小蛇是究竟吃到了什么好东西。 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小蛇都找到了些什么好吃的东西? 总结:苹果是圆圆的、红色的;香蕉是长长的、黄色的;饭团是三角形的;葡萄是一串一串的、紫色的;菠萝是带刺的。 3.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学小蛇吃东西的样子。 双手分开表示小蛇的嘴巴,生动的表情表现“啊呜”和“咕嘟”这两个拟声词。 4.教师第二遍完整的讲述故事 (1)教师和幼儿共同分享图画书《好饿的小蛇》 (2)教师讲故事,幼儿进行大胆表演。 三、结束

讨论:最后小蛇会怎样?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后环衬和封底。 小结:小蛇吃饱了在呼呼呼的睡觉呢。 我的幸运一天 【设计意图】绘本讲述的是一个小猪误闯了狐狸家,小猪在危险时刻,沉着冷静,用自己的智慧逃离险境,使贪婪狐狸幸运的一天竟变成了小猪幸运的一天。大班幼儿具有初步的推理、表达能力,在活动中,运用启发式语言引导幼儿看看、想想、猜猜、说说,大胆推测故事情节,表达自己的想法,用动静结合来体验绘本学习的宽松氛围和乐趣,懂得在生活中提高安全意识,遇到危险和突发事件时,不要慌张害怕,要勇敢面对,用自己的智慧战胜敌人。 【活动目标】 1、通过猜猜、想想、说说等方式理解绘本内容,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感受小猪如何使危险变为幸运的机智,知道在遇到危险时沉着、冷静,用智慧战胜敌人。

幼儿园大班绘本教案带反思——我爸爸

幼儿园大班绘本教案带反思:我爸爸 设计意图: 爸爸是幼儿非常熟悉和亲近的人。绘本《我爸爸》以孩子的口吻描写了一位高大、温柔的父亲形象,他样样事情都能干,温暖得像太阳。绘本中的爸爸开始被比喻成各种动物形象,最后作者突然笔锋一转,抒发了对爸爸的深深爱意。这是个幽默十足又感人至深的故事,让人久久不能忘怀。在本活动设计中,我首先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论自己的爸爸,诸如他们的职业和爱好;再通过分段欣赏,引导幼儿理解绘本中布朗爸爸的高大形象,并尝试用“像……一样”的语句来赞美自己的爸爸;最后通过观看自己和爸爸的照片,让幼儿了解爸爸为自己做了很多事情,从而萌发对自己爸爸深深的爱。 目标: 1 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布朗爸爸真的很棒。 2 尝试用“像……一样”的句式夸夸自己的爸爸。 3 感受布朗父子间浓浓的情意,萌发爱自己爸爸的情感。 准备: 1 经验准备: 了解爸爸的职业、爱好。

2 材料准备: (1)幼儿收集爸爸带自己出去玩拍下的照片,教师将这些照片做成相册“大手牵小手,心会跟爱一起走”。 (2)完整的绘本《我爸爸》,以及从中节选9页编成的分段式绘本。 3 邀请幼儿的爸爸来参与活动。 过程: 一、谈谈自己爸爸的职业和爱好 师:每个人都有爸爸。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自己的爸爸是做什么工作的,有什么爱好? (幼儿自由介绍,教师加以提炼:威武勇敢的警察爸爸,享受美味的美食家爸爸,厨艺高超的厨师爸爸,喜欢爬山的爱运动爸爸,善于传授知识并且爱学习的教授爸爸,等等。) 师:你们的爸爸从事着不同的职业,都在努力工作,他们爱学习,爱运动,每个爸爸都与众不同。你们的爸爸真了不起! 二、分段欣赏绘本《我爸爸》 (一)欣赏绘本第一部分,认识布朗的爸爸。 师:今天,我请来了一位外国小朋友的爸爸,他是布朗的爸爸。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师(出示布朗爸爸的图画):你们看到的布朗爸爸是什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小猫的故事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小猫的故事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目的 1.启发幼儿在观察小猫图片的基础上,大胆地进行想象,创编小 猫的故事,并运用粘、剪、画的技能绘制连环画。 2.幼儿根据自己所编的《小猫的故事》,设计制作成四幅连环画。画面要求色彩丰富、鲜艳,内容简单,有意义,并能讲出自己所画的 故事内容。 3.培养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连环画纸若干 2.八个不同动态,不同表情的线描小猫图样。 3.水彩笔若干,各色电光纸若干,胶水、剪刀、订书机等。 4.木偶小猫一只,连环画范样两幅。 活动过程 一、用木偶小猫表演形式引出课题。 1.木偶小猫:小朋友们好!我是小猫咪咪。今天,我给小朋友带 来的礼物是两张画,一张画的是我的故事,一张画是用彩色电光纸剪 贴成的小猫妙妙的故事(教师从小猫手中接过两幅连环画,并向幼儿 展示)。我的许多好朋友小花猫、小白猫、小黑猫都想请小朋友把它 们的故事编到连环画里。 教师:咪咪,我们小朋友都非常愿意给你帮忙。等小朋友们画好后,我就给你送去,好不好? 木偶小猫:"好!谢谢小朋友们,再见!" 二、教师出示、讲解范画。

1.教师出示范画(一),是用水彩笔绘制成的四幅连环画,请幼儿观看。教师讲解连环画内容:(1)小猫咪咪是一只非常玩皮的猫。一天早上,它从窗户里往屋外跳。一不留神,将猫爸爸放在窗台上的一盆花碰倒在地。(2)猫爸爸看见了,非常生气,气得胡子都撅了起来。(3)调皮的咪咪跳到家门口的树上,冲着猫爸爸做鬼脸。(4)咪咪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将碰翻在地的花盆重新放回到了窗台上。 2. 教师出示范画(二),是用彩色电光纸剪贴而成的四幅连环画,请幼儿观察看,讲出连环画的故事内容:(1)一天中午,小猫妙妙正坐在树下玩耍。(2)忽然她看到前面小桥对岸,山羊老公公拄着拐仗正要过桥去。 (3)妙妙赶忙跑过桥去,扶着山羊公公过了桥。(4)山羊公公过了桥,高兴地对小猫妙妙说:"你真是一个爱帮助别人的好孩子啊!" 三、教师给幼儿出示八只不同动态、不同表情的小猫范样,如图2,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开启幼儿的思路,编出小猫的故事。 1.幼儿编故事时要有时间、地点、人物及发生的事情的内容。 2.教师请幼儿将自己编的故事,用四幅画面表现出来。 3.教师请几名幼儿将自己编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故事讲完后,教师进行讲评,肯定最合理的故事情节,要求幼儿编的故事内容要有意义。 四、幼儿进行创作连环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1.教师将活动分成两组:一组用彩色水笔来绘制连环画;一组用彩色电光纸粘贴连环画。

拉斐尔的艺术风格

拉斐尔的艺术风格为秀美、典雅、和谐、明朗,美术史上尊称他为“画圣”。他既没有达·芬奇那样的丰富博学也没有米开朗琪罗那样的雄强伟健,虽只活了37岁,却成为文艺复兴盛期最红的画家之一。 拉斐尔尤好塑造温柔秀美的圣母圣婴形象 在文艺复兴艺坛之三杰当中,达.芬奇的艺术作品可谓精巧含蓄、恬静和谐,米开朗琪罗的艺术作品是雄伟壮丽、充满动感,而拉斐尔的艺术作品泽是典雅和谐、秀美诱人。由此,后人评论说,拉斐尔的绘画则象征着理想,而拉斐尔是美的化身。 拉斐尔一生绝少塑造强悍有力的英雄人物。就是塑造英雄人物,他也把残酷的场面画的十分和谐。拉斐尔尤好塑造温柔秀美的圣母圣婴形象,他笔下的女性,都非常人性化,而且每一幅都不同。后人一致认为,他的圣母像聚集了意大利民间女性的魅力,有着人间最能感同身受的母爱情调,以至于欧洲各地几百年来一直流传着一句赞美女人的话:“像拉斐尔的圣母一样。 ”拉斐尔塑造的女性,仿佛是天性的自然流露,其纯真优美、庄重自然、明快清晰、和谐简洁,后人望尘莫及。他生前生后被称作“画家的王子”。这一切都与拉斐尔温柔的性格有关系。 活得滋润,画得滋润 拉斐尔作画,既追求个人的独特风格,也能讨教皇百姓欢欣,可谓面面俱到。他的画作可以摆动在圣母与情人玛格丽特之间,也可以调和异教与基督教信仰,令所有人都为之倾倒。拉斐尔的画,也绝少探究人生的苦痛与信念,而是竭力塑造人生的情欲和欢乐、美的创造和拥有。 拉斐尔以画圣母圣婴而闻名于世,在他流传至今的300幅作品中,有近40多幅作品是专门画圣母圣婴的。在这里,拉斐尔所追求的境界,既不是达·芬奇似的母子精神团聚的投射,也不是米开朗琪罗似的自我分裂状态的完形,而是在追求一种人间真善美的心理整合。这里的心理整合,就是人们认知状态的高度协调与人格状态的高度完善———一种天堂的体验。

中国现当代文学必记知识点及作品作家人物

中国现当代文学常识填空题 现代文学部分 1.1915年9月,由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1916年9月第二卷更名《新青年》)。 2.《青年杂志》1915年第一卷第3、4号上连载陈独秀的《现代欧洲文艺史谭》,揭示了文艺进化论是文艺发展的基本规律。 3.文学革命正式发难的标志是1917年1月《新青年》上发表的胡适论文《文学改良刍议》,深入地阐述了他的“八事”,提出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作为新文学的工具。 4.1917年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革命论》,提出了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 5.1918年4月胡适发表了《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提出以“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作为革命文学的宗旨,强调“国语的文学”也就是文学工具的革命,是新文学建设的第一步。 6.林纾连续发表了两篇文言文小说《妖梦》和《荆生》,以影射的形式痛骂陈独秀、胡适、钱玄同等人的文学革命的主张。 7.五四新文化运动高潮时期的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是新文化激进派的大本营,五四退潮后南京的东南大学和《学衡》杂志是新文化保守派的根据地。 8.胡适在1920年出版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新诗集《尝试集》。 9.周作人的《小河》被胡适称为“新诗的第一首杰作”,是新诗摆脱旧诗集窠臼的标志性作品。 10.1918年4月《新青年》第四卷第4号上开始设立《随感录》栏目,从此诞生了中国文学体裁的一个新品种—杂文。 11.1919年3月,胡适的独幕话剧《终身大事》在《新青年》上发表,宣告了中国自己创造的第一部话剧剧本的诞生。 12.1921年1月,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纯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在北京诞生。 13.王鲁彦是“乡土写实派”的代表,废名是“乡土抒情派”的代表。 14.在中国的话剧史上,第一个值得纪念的话剧团体是春柳社,由李叔同、曾孝谷、欧阳予倩等组成。 15.1922年,田汉创办了《南国》半月刊,从此进入了他的长达8年之久的“南国”艺术时代。 16.1921年6月8日,周作人在《晨报副刊》上发表了《美文》,指出国外美文的相关分类。闻一多的“新格律诗”具备的三美要素为“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17.现代诗派得名于1932年5月施蛰存创办的《现代》杂志。 18.1928年2月《创造月刊》第一卷第9期发表成仿吾的《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与《文化批判》第2卷上李初梨的《怎样地建设革命文学》两篇文章,可以看作是新文学第一个十年向第二个十年过渡的宣言。 19.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在上海宣告成立,鲁迅做了题为《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重要演讲。 20.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体现了“丰收成灾”主题的三部小说是:茅盾的《春蚕》、叶紫的《丰收》和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 21.抗日战争时期的文化活动和文学创作,分成了国统区、沦陷区和解放区三大板块。 22.1938年3月27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在武汉汉口成立,提出口号“文章下乡,文章入伍”。 23.“好一记鞭子”指的是《三江好》、《最后一记》和《放下你的鞭子》三个作品。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春天里的故事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春天里的故事设计意图: 我们班的幼儿在回答问题时,大部分会较完整地表达, 但讲述的语言不够优美,情节性不强。所以我通过利用多媒体课 件特有的情感功能,让幼儿在看一看,选一选,讲一讲的过程中 进行编述活动,引导幼儿自由想象,加入适当的表情、语言来连 贯表达,使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表达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运用连贯、完整、优美的语言表述出课件中 实物的内容、情节。 2、引导幼儿合理地选择背景、主角,鼓励幼儿大胆地运 用不同的音量、声调,有表情地进行讲述,体验讲述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自制课件 活动过程: 一、感知理解讲述对象。 春姑娘悄悄地送来了许多美丽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观察一下。 1、逐一显示图1至图5,引导幼儿运用已有词汇进行描述。 参考语:这是柳树,这是一棵怎样的柳树呢? 2、逐一显示图6至图8,引导幼儿运用优美词汇组合成 一句或一段完整的话。

参考语:谁在放风筝?心情怎样?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二、引导幼儿选图,运用已有经验讲述。 全屏显示8张图片,再现讲述对象。 1、想不想用这些图片来编述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2、我们先一起来讨论一下,该怎样编故事?要注意哪些 问题? A、完整:比如,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有谁?干什么?发 生了什么事?心情如何?结果怎样?要让人听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B、运用优美的词语讲述,要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C、运用不同的音量、声调,有表情地讲述。 D、加上一个恰当的故事名字,围绕故事名字讲述。 采用自由式或结伴式先进行编述,再在集体面前个人讲述。 采用幼儿点评与对比点评进行评价,提高孩子讲述能力。 回家把自己选择的图片画在纸上,组合成一幅美丽的画,然后请爸爸妈妈帮助你,把你编的完整、优美的故事写在图画的 下面,带来让大家一起来分享。

幼儿园大班绘本教案:小黑鱼

幼儿园大班绘本教案:小黑鱼活动目的: 1、体会高兴、快乐、伤心、惊喜、、惊讶、兴奋、生气、害怕的情绪。 2、懂得用积极的方式缓解消极的情绪。 准备活动: 1.《小黑鱼》视频、课件 2.各种情绪图片、字卡 3.黑色布袋子活动过程: 一、观看《小黑鱼》课件1. 出示课件"今天李老师又把小游给你们带来了,不过这次他出现在电视上,让我们来看看吧!"2.出示课件教师点击课件,同时教师引导孩子体会一些情绪,--"小黑鱼生活在大海里有一大群小红鱼朋友,这时候他的心情是很高兴(同时出示高兴地字卡),看到这两个字就想笑,谁来说说自己有哪些让你笑让你高兴的事情呢?……--"但是在一个倒霉的日子里,大金枪鱼吃掉了所有的小红鱼,小游自己游到了深海里,他的心情是伤心、害怕、孤单(出示伤心、害怕字卡)"……就像小游一样伤心害怕,但是一直是这样的心情吗? --"不是的,因为遇到了很多海洋生物,他们是谁呢?"(课件让孩子们一一观看到海葵)教师总结"原来自己生活的环境有这么多的奇迹,是这样的丰富多彩,后来小游又遇到了一群小红鱼,这时候他的心情是很兴奋地(出示兴奋地字卡)""怎么会又出现了小红鱼呢?哪里来的啊!"孩子们会说没有被大鱼吃掉,"那大鱼知道了一定会很生气喽!""你在什么时候会这样的兴奋啊?"……3. "你的爸爸妈妈有没有生气的时候,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引导孩子们说说爸爸妈妈生气的样子,"不管是生气高兴伤心害怕,从表情上是可以看出来的。"二、对表情图片分类1、自己观察自己手里的表情,猜测此时是什么样的心情。 "孩子们,你们的桌子上呢有一些人的表情,我们要通过这些的表情来猜一猜他们是什么样的心情,是高兴还是兴奋和伤心或者害怕呢?然后放在相对应的情绪字卡下面,请每位小朋友取一张表情图片,给你们十秒钟的时间来辨别。"2.把表情图片进行分类3.教师进行总结分析"我们来看看这些心情下是什么样的表情。" 一一看过之后,三、把情绪分为正面和负面,并引导孩子用积极的心态缓解负面的情绪。 1.为情绪分类(点击课件看相应的小黑鱼课件)"我们来把这些心情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 (让孩子们自己来分)2.讨论负面的情绪"孩子们你们喜欢这些感觉吗?(手指正面的情绪)"孩子们回答喜欢"这些呢是正面的情绪,积极向上的。""那你们喜欢这些感觉吗?"(手指负面的情绪)孩子回答不喜欢"这些呢是负面情绪,是消极的,遇到这些情绪那一天都会让人很失落的,但是我们时常会遇到这些情绪,就像小游,(出示小红鱼被金枪鱼吃掉的场景,自己在深海里游)伤心害怕都在自己的身上,在你害怕伤心的时候你怎么处理的呢?用得什

幼儿园大班绘本教案:快乐

幼儿园大班绘本教案:快乐 Picture book teaching plan of kindergarten large class: happine ss 编订:JinTai College

幼儿园大班绘本教案:快乐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目标 1.在阅读画面语言的基础上欣赏故事,感受故事表达的 温情。 2.理解故事角色对快乐的认识,能寻找并发现自己生活 中的快乐。 3.学习用“××的快乐是……”的句式完整地说出自己 或他人的快乐。 教学准备 1.将绘本《快乐是什么》制作成PPT (插入与画面相匹 配的音乐数段),微笑表情图,大字卡:“××的快乐就是……”、“快乐是什么?”。 2.事先向幼儿发放“快乐调查表”。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师:(出示快乐的表情)看,这是什么表情?人的心情怎样就会微笑? 师:当我们心情高兴、快乐时,就自然会在脸上流露出微笑。老师今天很开心,很快乐,因为我能和小朋友在一起。老师知道你们一定也有很多快乐的事情,你愿意大声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吗?谁来说说,你什么时候很快乐? 幼:我在做游戏的时候很快乐。 幼:画画时我很快乐。 师: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快乐,快乐真是一种美好的感觉。可是有一只小老鼠,(点击封面)它经常问妈妈:快乐是什么?(出示字卡)想知道鼠妈妈是怎么回答的吗?我们一起来看书吧。 自评:以笑的表情图导出“快乐”的主题,让幼儿结合自身经验说说自己的快乐,从而自然引出了《快乐是什么》这本图画书,又为阅读的开展积累了前期经验。 2.阅读感知 (1)师:(点击第一页)猜猜这是什么季节?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导幼儿观察樱花盛开的景象。)

贾平凹人物及作品简介

贾平凹人物及作品简介 贾平凹(1952~):当代作家,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1975年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陕西人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1982年后从事专业创作。任中国作家协理事、作协陕西分会副主席等职。 他著有小说集《兵娃》、《姐妹本纪》、《山地笔》、《野火集》、《商州散记》、《小月前本》、《腊月·正月》、《天狗》、《晚唱》、《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州河》、《浮躁》、《废都》、《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贾平凹散文自选集》、诗集《空白》以及《平文论集》等。 他的《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于1988年获美国飞马文学奖。1997年获法国女评外国文学奖。 贾平凹小说描写新时期西北农村,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变革,视野开,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内蕴,富于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隽明朗自然。 贾平凹毕业於西北大学中文系,曾从事过几年文学编辑工作,包括陕西人民出版社编辑。现为西安市文联专职作家。贾平凹与他妻子韩俊芳同是丹凤县棣花镇人,两人婚姻之美满在贾平凹的文中表露

无遗,女儿倩情亦是贾平凹之深爱。贾平凹喜吃杂粮野菜,不动膏粱腥荤。平生无什么特别嗜好,唯独喜爱每日转动笔杆子,硬使当今文坛浪飞潮涌,无日安宁始心足。国外人士均誉他为中国大陆文坛的“独行侠”。 贾平凹的散文内容浩瀚,五彩缤纷,从抒写的内容和笔调去看,可以归成五类:第一类是情绪小品,以抒写某种特定的情绪为主,如《大洼地一夜》就是代表;第二类是场景小品,以写各类场景为主,如《静虚村记》、《黄土高原》等;第三类是人物小品,粗线条勾画人物为主,如《摸鱼捉鳖的人》、《在米脂》等;第四类是随笔,综论人生,针砭世情,如《人病》、《牌玩》等;最后一类是风物小品,描摹风俗,记述玩物,如《陕西小吃小识录》、《玩物铭》等。 贾平凹于传统的散文写作中,取了个大突破—凡对社会、人生的独特体察、个人内心情绪(爱与恨),或偶尔感悟到的某些哲理等,都呈现文中。那份坦诚、不摆架子、不高调等性格,亦是他赢得读者的方法之一。在他文中,不难发现贾平凹的赤子之心,于现今复杂的社会里的确难寻。而且,贾平凹对美感的追求,于字里行间清晰易见。他不单只在乎自我领略,亦愿把这审美路径向读者介绍及实践。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我是大班的小朋友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我是大班的小朋友 活动目标: 1、对诗歌内容感兴趣,激发做大班小朋友的自豪感. 2、初步学习有表情地朗诵诗歌. 活动准备; 课件-照片:拥抱的孩子,朋友之间的礼让,上课的时候。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照片-拥抱,谈话引出课题 (1)你们看,这两个小朋友在干什么?(拥抱) 他们为什么要拥抱呢? (引导幼儿说一说,暑假小朋友很长时间没见面,见了面 很亲热) (2)暑假你们在家都做了哪些什么有意义的事呢? 我们都来说一说好吗? (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二、展开 1.开学了,小朋友都长大了,成了一名大班的小朋友了。

有一首诗歌,名字是《我是大班的小朋友》,你们想听吗? 2.帮助幼儿欣赏并熟悉诗歌内容 (1)教师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这首诗歌叫什么名字? (我是大班的小朋友) 听了这首诗歌,你们心里有什么样的感觉? (让幼儿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第二遍欣赏诗歌 你们再听一听, 诗歌里的小朋友帮助别人做了那些事? 你们最喜欢哪一句? 3.借助课件-照片,引导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1)成了大班的小朋友,应该怎样做呢? 诗歌里是怎样说的? 上课时是怎样做的? 帮助小弟弟小妹妹做了哪些事? (2)引导幼儿在教师的提示下练习念诗歌 4.教师和幼儿一起朗诵诗歌,激发幼儿产生做大班小朋友的自豪感。 三、结束

1.你们喜欢诗歌里的大班的小朋友吗?为什么? 2.你们现在也是大班的小朋友了,你们想怎样做大班的小朋友呢? 诗歌 我是大班的小朋友 开学了,我高高兴兴的来到幼儿园, 从现在起,我就是大班的小朋友了。 小弟弟,你听过老师讲课吗? 来!看我上课多认真,举手发言动脑筋。 小妹妹,你会穿衣服吗? 来!我帮你把衣服穿整齐; 小朋友,你会做玩具吗? 来!我折一个小纸球送给你。 老师老师您别夸奖我, 因为,我是大班的小朋友了。

达利简介及作品欣赏

介绍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Dail), 1904年5月11日生于西班牙菲格拉斯,1989年1月23日逝世。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和版画家,以探索潜意识的意象著称。与毕加索、马蒂斯一起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有代表性的三个画家。 他是一位具有卓越天才和想象力的画家。在把梦境的主观世界变成客观而令人激动的形象方面,他对超现实主义、对二十世纪的艺术做出了严肃认真的贡献。达利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除了他的绘画,他的文章、他的囗才、他的动作、他的相貌、他的胡须和他的宣传才能。他用所有这一切,在各种各样的语言中造就了超现实主义这一个专有名词,去表示一种无理性的、色情的、疯狂的而且是时髦的艺术。达利的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十足的超现实主义者,以至其它的超现实主义者对他的笃诚和绘画成就,抱有强烈的怀疑态度。主要的证据也许就是他那些绘画,没有人能够否认得了他那无尽的才能、想象能力或者他所显示的强烈信心。 父亲是位原籍卡达盖斯村的公证人,无比熟悉的环境气氛乃是达利精神上的真正故乡.在与菲格拉斯的各种学校进行了相当不平静的频繁接触之后,达利来到马德里,进了美术学校. 他尽管脾气古怪,却有条不紊和沉着踏实,所以能够满怀信心,怡然自乐地跟随那位在毕加索时期就已是教授的老历史画家莫尔诺·卡尔波纳诺学习学院派的方法. 不过,他更多地是从弗勒德身上和哲学著作中吸取养分,他自己承认说,阅读哲学著作是唯一能使他激动落泪之事.看了艺术杂志以后,他又热衷于立体主义,未来主义和玄学绘画,而玄学画似乎是他首先要达到的理想. 这时他和菲德里柯·卡尔西亚·洛尔卡结为密友,这是就各自问题进行长期争论的友谊.洛尔卡的素描和油画以空中幻想见长,达利则以具体的造形对立于这些简单的寄兴. 他那现实主义的精微简直达到逼真或使用摄影手法的地步,不久之后,他在一些电影,如《安达卢西亚》和《黄金时代》中指出了这种极端可能性.

(完整版)幼儿园大班绘本阅读教学设计

幼儿园大班绘本阅读教学设计《爷爷一定有办法》 一、活动目标: 1、关注故事的发展线索,感受爷爷的聪明才智。 2、养成从插图里仔细观察,善于发现的良好读书习惯。 3、体会爷爷在缝制毯子、外套、背心、手帕、纽扣时密密缝进了爷爷的一片爱,体会爷爷和约瑟之间的浓浓亲情。 二、活动重点: 养成从插图里仔细观察,善于发现的良好读书习惯。 三、活动难点: 体会爷爷在缝制毯子、外套、背心、手帕、纽扣时密密缝进了爷爷的一片爱,体会爷爷和约瑟之间的浓浓亲情。 四、活动准备: 1、绘本PPT、绘本《爷爷一定有办法》 2、剪刀、蓝色布料、毛毯、外套。。。。等教具、废旧布料、风车、玉米皮小人 五、活动过程: (一)出示剪刀和蓝色布料引起幼儿兴趣 1、孩子们,你们好!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样东西,来看一

看你认识它们吗?(出示剪刀)这是什么?(幼回答剪刀)剪刀是用来干什么的?(剪东西的)它又是什么?(出示蓝色布料)布料是用来干什么的?那你说一说布料可以做什么?(衣服、裤子、手绢等)哦,原来布料这么有用啊! 2、今天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一本特别好看的图画书,这把剪刀和布料就藏在这本图画书里面,让我们来看看吧! (二)引出故事,出示图画书 1、封面上都有谁?(一个白胡子老爷爷和一个小男孩) 2、那你猜一猜老爷爷和这个小男孩是什么关系呢? 3、上面还有一行字,就是故事的名字,叫爷爷一定有办法,爷爷会有什么办法呢?他是怎么做的?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三)介绍扉页 我们再来看扉页,你有看到了什么?(许多小星星)它的背景是什么颜色的?(蓝色)对,这就是一块带小星星的蓝色布料,故事就从这块蓝色的布料开始了。 (四)播放课件,幼儿观看课件,回答问题 1、这个故事叫什么名字? 2、约瑟小时候的小毯子是谁为他缝制的? 3、约瑟渐渐地长大了,奇妙的蓝毯子变得怎样了?妈妈说了什

幼儿园大班绘本教案《艾玛捉迷藏》

幼儿园大班绘本教案《艾玛捉迷藏》 1、通过阅读图书,观察艾玛和群象的神态,初步了解故事内容,了解艾玛的"特殊",体会艾玛的调皮、紧张的心理,感受幽默快乐的情绪。 2、能专注的阅读图书,产生阅读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拼花格子大象,引发兴趣。 集体拼图游戏师:"请小朋友将自己手中的一张卡片拼在背景图上。"幼1:哎呀,是一只花格子大象。 幼2:身上五颜六色的真好看。 师:"今天我们讲的就是这只花格子大象的故事。 此环节安排用心良苦,有两点巧妙之处:利用操作游戏很自然的导入关于"大象"的阅读活动,吊足了孩子的胃口;"拼出的大象"与图书相吻合,将大象的特别之处前置,一目了然。 (二)师生第一次阅读,在教师引导下理解内容。 1、认识封面、书名、作者师:封面上有什么?数一数身上有哪些颜色? 幼1:花格子大象;幼2:有红色、黄色、绿色……师: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花格子大象艾玛》,是大卫.麦基着、任溶溶翻译的。 2、逐幅观察图1--图8,了解内容,感受色彩鲜艳的画面。 师:(图1)这些大象长得什么样? 幼儿观察后很快发现:有的大象年纪大了,都有皱纹了;有的大象高大;有的大象胖胖的……师:(图2、3)这是谁?它们在干什么? 幼:这是艾玛,它们在玩游戏。 幼:它们把艾玛抛起来了,玩得很高兴……(师朗读文本文字)师:(图4、5)灰象们都睡了,艾玛睡了吗?猜猜它想干什么? 幼:艾玛睡不着,想出去玩。 幼:艾玛的眼睛偷偷看看大象,在想怎么逗它们玩的主意……师:图6、7、

8:艾玛在干什么?它会变成什么样子? 幼儿一页一页专注的翻看,手指图边看边说。特别是学一学艾玛用鼻子卷树干摇果子,幼儿模仿角色动作,有的皱着眉头用劲的样子,有的摇头晃脑的样子……个个都很投入到角色中。 3、重点观察图9、11、12、14,观察艾玛和群像的神态细节,感受艾玛的调皮、幽默和快乐。 图9:艾玛涂上果汁变成灰色回到象群中,找一找哪个是艾玛?为什么? 幼儿立即手指中间的一只大象叫起来:在那儿。 师:在哪儿?从哪里看出来的? 幼1:其他大象都闭着眼睛,艾玛睁着眼睛四处看。 幼2:他翘着鼻子、抬着腿走路的样子,一下子看出来了……师:艾玛的动作、眼神看出他心里正高兴呢,有点得意、有点调皮的样子,大家学一学。 图11:艾玛回来很长时间了,其他大象什么表情?大象们认出艾玛了吗?艾玛在哪里?它又是什么表情? 幼:大象还是闭着眼睛一动不动。幼:它们没认出来,艾玛高兴的笑了。 幼:至于艾玛是翘着鼻子,眼睛斜看大象。 师阅读原文文字,问:艾玛眼睛瞪大,卷起长鼻子笑起来,大家学一学图12:突然大象们怎么了?BOOO!什么意思? 幼:耳朵竖起来,吓了一跳。 幼一边说一边做着眼神:大象被吓了一跳,瞪大眼睛,眼珠子都朝上翻。 大家听了哈哈笑起来,很自然的也学起大象吓了一跳,吃惊的样子,唯妙唯肖。 图14:下雨了,艾玛的花格子图案又出现了,大象们看到了是什么反应呢?每只大象笑的样子不一样,大家学一学。 幼儿:有的坐着,鼻子翘上天大笑;有的捂着嘴笑;有的背靠背笑;有的张大嘴笑……大家学动作把活动推向了高潮,孩子们尽情地学起大象们的动作、表情。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