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4五上科学复习判断

2014五上科学复习判断

2014五上科学复习判断
2014五上科学复习判断

五上科学判断题

1.绿豆种子发芽试验时,可以同时改变2个以上的条件,()

2.绿豆种子发芽试验时,不用对照组也可。()

3.绿豆种子试验时,不能只选一粒种子。()

4.绿豆种子发芽试验一天就可出结果。()

1.绿豆种子发芽必需一定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

2.在研究绿豆种子发芽是否必需阳光时,实验组和对照组选取的绿豆数量多少也要不同,是燕子的绿豆要多一些,对照组的绿豆要少一些。()

1.阳光时影响绿豆芽健康生长的一个重要条件。()

2.绿豆芽的根系会向有水方向生长。( )

3.松鼠适应能力很强,在地球上人和恶劣的环境下都能生长。()

4.仙人掌地面部分矮小,地下的根系却非常发达。()

1.自然界中,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个自适应的环境中。()

2.狼的生存能力很强,在任何恶劣的环境下都能生存。()

3.天鹅是候鸟,每年三、四月份要向南方飞去,九月份要飞回北方。()

4.东北虎生活在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地区,它也要通过冬眠来适应寒冷的生活环境。()1.蔷薇花丛中的小动物们治愈蔷薇花存在食物。()

2.食物链一般是从小性动物开始的,到大型动物结束。()

3.食物链一般是从绿色植物开始的,到食肉性动物结束。()

4.生物之间项链换一样的事物关系,称为食物链。()

5.人们根据食物链中不同生物的食物来源,把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做消费者,把持别人制造的食物的叫做生产者。()

6.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同一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复杂的事物关系形成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链。()

1做一个生态瓶,首先要装水,然后要把田螺、小鱼、小虾、泥鳅等放进去就行了。()

2.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中如果一个环节收到了破坏,就会失去平衡。()

3.生态瓶中最好用干净的自来水。()

4.做生态瓶签,我们一定要先了解一些生物的生活需要。()

5.几十只蜘蛛一起,互相依赖、互相影响,形成一个蜘蛛群落。()

6.细沙在生态瓶里不起任何作用。()

7.非生物是没有生命的,在生态系统中不期任何作用。()

8.生态瓶中的植物放的越多越好。()

1.生态瓶里生物的数量、种类要平衡。()

2.在生态瓶中植物的作用很大,所以放越多越好。()

3.生态瓶中的动物能为瓶中的植物生长提供肥料。()

4.生态瓶中的职务并不是方的越多越好。()

5.水草增加,产生的氧气量就增加,与付出水面的次数会减少。()

6.小鱼增加。耗氧量增大,小鱼辅导睡眠的次数会增多。()

10种子发芽与阳光没有关系。()

2.做种子发芽试验只要一次就可以得出正确结论。()

3.试验后与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交流,可以了解更多的试验情况。()

1.植物的生长和种子的发芽都需要肥料。()

2.植物的经,叶生长都具有向阳性.( )

3.莲只能生活在水中。()

4.植物的根都会向着地心方向生长。()

5.做“植物生长需要阳光”的试验时要改变的条件是植物的数量。()

6.所有种子的发芽和植物的生长都需要阳光。()

1.动物的生错也和植物一样,需要适合的环境。()

2.蚯蚓喜欢明亮潮湿的环境。()

3.做实验要反复多次才能发现其中的规律。()

4.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要求。()

1.食物网反映了自然界动植物之间复杂的事物关系。()

2.毛毛虫被螳螂吃,螳螂被黄雀吃,这是一条食物链。()

3.在青草→虫→鸟→鹰这条食物链中,青草、虫、鸟都是生产者,只有鹰是消费者。()

4.一种生物的灭绝不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此,我们不用担心。()

1.生态瓶中的植物越多越好。()

2.生态瓶中对小鱼的生活有一定的作用。()

3.制作生态瓶是生物营造一个“家”,实际上就是建造一个生态系统。()

1.沙尘暴是危害人类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2.草原上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与人类活动有关。()

3.人类的努力可以维护生态平衡。()

4.大量地挖甘草和发菜就会破坏草原的生态平衡。()

5.把森林中的大叔大量砍伐下来建造房屋,改善了我们的生活,对生态平衡影响不大。()

6.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在维护生态平衡。()

1.所有的种子都要放在土里才能发芽。()

2.验证“绿豆发芽生长需要阳光”的猜想,采用讨论记录的方法获取证据。()

3.植物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 )

4.各种动物都有适合自己的生活环境,如企鹅就生活在终年寒冷的北极。()

5.“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食物链为:“树→蝉→螳螂→黄雀”

6.在制作生态瓶里的水时,我们一般都要在种子上一些植物。()

7.将生态瓶里的水倒掉一半,保持瓶内生物数量不变,瓶里的动植物都没有影响。()

8.中国第一自然保护区是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2.自然界的环境遭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3.绿豆种子发芽可以需要阳光,但绿豆芽的生长是需要阳光的。()

5.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2.生物的存在,彼此之间都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4.小鸟吃毛毛虫就是一条食物链。()

1.沙城暴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2.发菜是一种藻类,因为形状酷似妇女的头发而得名,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3.猎隼是一种凶猛的鸟,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

4.大量采集发财是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

5.一种生物的灭绝不会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

1.植物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

2.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是我们人类的责任。()

6.在做绿豆种子发芽的对比试验时,最好对比组和实验组都只用一粒种子,这样比较节省实验材料。()

9.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10.鸡能下单,所以鸡是食物链中的生产者。()

7.为了让家园能经得住风雨的袭击,可以在家园四周种植一些植物。()

1.小麦是生产者;麻雀吃小麦,所以他是消费者;老鹰吃麻雀,老鹰也是消费者。()

2.池塘里所有的鲤鱼生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像这样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做生态系统。()

1.十五的月亮又圆又亮,所以月亮应该是一个光源。()

2.从不同侧面照射同一物体得到的影子都不一样。()

3.物体影子的形状主要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4.用手电筒照射距离墙面远近不同,长短相同的物体,所产生的影子长短是相同的。()

5.投影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中都很有用处。()

1.一天中,早晨和傍晚时,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最短。()

2.同一时间下,阳光下某地不同物体的影子方向各不同。()

3.古代的人曾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

4.物体在阳光下影子的长度与太阳位置变化没有关系。()

1.我们在推测光的传播路径时要有依据。()

2.皮影戏、手影都是利用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特点。()

3.在验证光的传播路线过程中,我们不可以用肉眼直接对着很亮的光源观察。()

4.光源传播的速度很快,每秒约30万米。()

5.为了让节省时间,我们在做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实验时,我们可以只做一次试验。()

6.在验证光的传播路线是,只要改变手电筒照射的角度,那么即使三张卡纸上的小洞不在同一直线上,手电筒发出的光也你能在最后的纸屏上形成光斑。()

1.汽车的反光镜不是平面镜,他没有运用光的反射原理。()

2.把教室的墙涂成白色,会使教室的天花板上。()

3.利用镜子,我们可以把阳光反射到教室的天花板。()

4.五官科医生用德额经业内能反射光线,是和汽车反光镜同一类型的镜子。()

5.反光有时候也会给人们带来不便和危害。()

1.所有的光源在发光的同时也在发热。()

2.太阳在地球是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3.在我国,人们很早就会用青铜制作凹面镜,把它作为取火的工具。()

4.光越强,温度越低;广越热,温度越高。()

5.我们不能用放大镜或望远镜区直接观看太阳。()

6.奥运圣火都是用凸透镜取得的。()

1.夏天人们穿白色的衣服会凉快些。()

2.颜色越深的物体吸热本领越差,阳光下升温越慢。()

3.物体升温的速度和受阳光照射的角度无关。()

4.太阳适宜光和热的形式释放能量的,地球得到的太阳能量,仅仅占太阳释放能量的二十万分之一。()

5.物体表面的光滑程度不同,对太阳光的反射和吸收的本领也不同。()

1.阳能热水器把光能转化成了热能,具有节能、环保、安全的优点。()

2.设计太阳能热水器,还在考虑他的保温性能。()

3.太阳能热水器的性能与运用的原理有关,与材料、结构无关。()

4.太阳能热水器高效吸收太阳能的部件时报温水箱。()

5.太阳能热水器的受热面都是倾斜安放,这是为了进可能得到最强的光和最大的热量。()

6.产品的设计,不仅要考虑结构,还要考虑材料的选择、依据的科学原理以及如何方便、实用。()

3.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

4.物体与光源的距离越远,被照射物体的影子越大。()

5.宇航服一般都是银色的,是为了减少辐射。()

7.日晷是古人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的一种工具。()

8.汽车的反光镜是一块凸镜,他能比平面镜观察到更广的范围。()

3.故宫天坛里的日晷是古人用来看时间的,在每天的正午时分,日晷指针的影子是最长的。()

1.要使遮挡物的影子变大,需要遮挡物距离屏幕近。()

2.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是由东到西长→短→长。()

3.物体的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

4.潜望镜的两块镜面都是凹面镜。()

5.不能汇聚太阳光的是平面镜。()

6.炎热的夏天,我们通常会选择浅色的衣服。()

8.操场上空飘扬的红旗,他反射的光是白色的。()

1.电灯可以自己发光,所以未通电的电灯是光源。()

3.一天中,阳光下影子的长短是不会改变的。()

1.阳光下不同时间物体影子的长短,位置都不相同。()

4.光越强温度越低,光越弱温度越高。()

7.冬天穿深色衣服是为了吸收更多的热量。()

1.地球表面的地形是不断变化的。()

2.地球上陆地面积最大。()

3.中国西部高山较多,而在东部平原较多。()

1.火山和地震时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2.火山和地震时地球释放能量的一种形式。()

3.地球表面的变化都是很猛烈的。()

4.地球上的几个大陆板块是在漂移的。()

5.火山喷发只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不会带来好处。()

6.地球表面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的作用下也会发生变化。()

1.坚硬的石头永远都不会改变模样()

2.在流水的作用下,岩石慢慢会变得又圆又光滑()

3.植物也能改变岩石的模样()

4.沙漠中的风蚀蘑菇是有风力形成的()

5.人类活动不会影响岩石的变化。()

6.岩石会因为热胀冷缩而产生裂缝()

7.石林风光是由于岩石的风化形成的()

8.岩石的风化改变了地球的地形地貌,形成了许多美丽的自然景观()

9.做冷和热的作用会不会改变岩石模样的实验时,为了观察仔细,眼睛与酒精灯的距离越近越好。()

1.土壤是由水、空气、沙、黏土、腐殖质等混合成的。()

2.不同的地方,土壤的颜色是不同的。()

3.腐殖质多的土壤,小动物会比较少。()

4.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

5.土壤中最小的颗粒是黏土。()

6.土壤在水中搅拌后沉淀物可以按颗粒大小分成几层。()

7.土壤中的腐殖质和盐分,是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

1.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2.在同一地区,土壤坡度的大小不会影响侵蚀土地的程度。()

3.在茂密的森林里,土壤被侵蚀的程度很小。()

4.降雨量越大,对土壤的侵蚀越大。()

5.降下的雨在地面汇聚一起流动称为径流。()

6.泥石流是土壤被雨水侵蚀的一种现象。()

1.在河流的下游,河床上堆满细沙。()

2.黄河的水面高出地表,是有名的地上河。()

3.河床越宽、水流越快,携带泥沙的能力越强。()

4.河水有很强的搬运能力,能把上游的沙石搬到上游。()

5.风、冰川、海浪等对土地也有侵蚀和沉积作用。()

1.水土流失会造成一些大平原,所以水土流失没有危害。()

2.水土流失会加剧沟壑的发展。()

3.黄河水面高出地表,这也是因为水土流失造成的。()

4.人类活动会造成水土流失。()

5.水土流失是不可治理的。()

6.要减轻雨水对山体的侵蚀,可以植树造林。()

7.三角洲是由喝水常年的沉积作用面形成的。()

8.海滩边成成会出现一个个的岩洞,这主要是由于受到海水和风的侵蚀而形成的。()

7.地球的能量绝大部分来源于石油。()

1.自然界中的溶洞和石林都是天然的。()

2.鹅卵石原先也是有棱角的石块。()

3.各种奇特的地形地貌表明大自然的力量是无穷。()

4.流水具有搬运的作用,可以将山上的石头带入河流。()

5.烧热的石块遇到凉水不会破裂。()

6.延时一般都很坚硬,长期的风吹,日晒,玉林也不会破碎,断裂。()

1.人类及动物的生存都离不开土壤。()

2.小学生可以通过植树造林来防止水土流失。()

3.失去植被的保护,土壤的蓄水能力将下降。()

4.土地坡度的大小不会印象流水的速度。()

5.做对比试验,实验组和对照组各自要保持条件不变。()

1.我国北部地区以高原地形为主。()

2.地震和火山石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3.大地震后往往有余震。()

4.还小都是火山爆发引起的。()

5.地震都会形成湖泊。()

6.风化作用可以改变地貌,高远景风化作用不久就会变成平原。()

7.汶川地震是土地被侵蚀带来的灾难。()

6.有主物覆盖的土地受降水侵蚀程度大。()

9.火山和地震都是地球的内部运动引起的。

5.越往地球的内部,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6.风化是改变地形地貌的主要原因之一。()

9.地球内部的运动和外力作用影响是形成和重塑地球表面多种地形的原因。()

4.昆明的石林风景区奇石云集,这些石油主要是由于风化作用面形成的。()

5.搅拌一杯泥水,慢慢地等泥土沉寂下来以后可以观察到,最先到达杯子底部的是颗粒最小的黏土。()

7.铁垫圈越多,产生的重力越大,拉动小车运动的速度越快。()

8.多个多个地加铁垫圈是为了更容易用秒表测量出小车运动的快慢。()

1.马车是靠轮驱动前进的。()

2.小车行驶的距离和橡皮筋缠绕的圈数有关。()

3.小车运动的方向与橡皮筋缠绕的方向无关。()

4.没有拉开的弹簧也有弹力。()

5.卷曲的纸张也会产生弹力。()

6.橡皮筋可以无限拉长,拉的越长产生弹力越大。()

7.在实验中途,发现多绕橡皮筋后,小车打滑了。可以在车身上加一些重物来解决。()

8.在做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实验中,我们需要控制的不同条件是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其他条件则要保持一致。()

1.喷气式飞机是靠反冲力飞行的。()

2.喷气式飞机喷气的方向就是飞行的方向。()

3.气球的飞行方向受它的喷气方向控制。()

4.“神州”十号宇宙飞船靠火箭反冲推力推上天的。()

1.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把弹簧测力计叫做弹簧秤。()

2.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字母M表示。()

3.在使用测力计前,应先检查指针是不是在“0”位置。()

4.弹簧测力及的刻度是上密下疏的。()

5.弹簧测力及的最大刻度就是它的量程。()

6.弹簧秤是根据弹簧收到拉力越大就伸长的越长原理制成的。()

7.在读数时,实现要与弹簧测力及的指针平行。()

8.弹簧测力及只能数值测量物体的力。()

1.物体要运动,就要先克服摩擦力。()

2.物体不懂就不会收到摩擦力的作用。()

3.摩擦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4.载满货物的大卡车很不容易停下来,可以说明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小。()

5.因为摩擦力的存在,我们在拖动物体时很费力,所以摩擦力的存在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6.如果车轮与地面之间没有摩擦力,车子就开不动了。()

1.自行车在刹车时,车轮与刹车片之间是滚动摩擦。()

2.一个很重的箱子,我们推不动他,但是在箱底加两根圆木后就能很轻易的推动了。()

3.在做物体滑动和滚动摩擦力大小对比试验中,物体的重量与运动方式应该保持不变。()

4.同一物体在同一平面上运动,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

5.滚珠轴承转动灵活是因为把滑动摩擦变成了滚动摩擦。()

1.摩擦力对于我们来说有时候是有害的,有时候是有利的。()

2.车把上做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力。()

3.车轮与地面之间没有摩擦力,车子就开不动了。()

4.鞋底上的花纹只要是为了增大与地面的摩擦力。()

5.旱冰鞋安装滚轮,把滚动改为滑动,减少摩擦力。()

6.地砖上的凹凸花纹设计是为了好看。()

1.F1赛车的轮胎很窄,可以减小与地面的摩擦力。()

2.赛车设计成流线型的车身,使空气阻力减到最低。()

3.空气动力小赛车是依靠空气的反冲力前进的。()

4.在设计小赛车的过程中,“思考设计方案还能做哪些改进”是一步重要的程序。()

5.设计橡皮筋动力赛车摩擦力越小越好。()

6.在设计小赛车,遇到问题不能解决时,我们只能放弃了。()

6.汽车轮子一般在正常行驶时是滚动前进的,当遇到紧急情况踩急刹时,汽车轮子就变成滑动前进了。()

1.压下的弹簧、拉开的弓和捏紧的海绵都会产生弹力。()

2.当产生弹力的物体复原到原来的形状后,弹力依然存在。()

3.生活中人们利用弹力可以做很多事情,如松紧带、拉力器等都是利用了物体的弹力。()

1.在地上运动的物体都会与地面发生摩擦。()

2.摩擦力的大小是不容易测量的。()

3.使用同样的力,将棋子放在木板上要比放在玻璃上弹得远。()

4.车上少装点货就可以减少行驶中的摩擦力。()

5.竖直向上抛一个粉笔头,由于它不与任何物体接触发生摩擦,所以没有摩擦力。()

6.没有了摩擦力,世界就会失去了控制。()

1.擦黑板的摩擦是滑动摩擦。()

2.汽车刹车时,车轮与地面的摩擦主要是滚动摩擦。()

3.物体的滚动比滑动的摩擦力更大。()

4.滚珠轴承将轮与轴之间的运动由滑动变为滚动。()

1.赛车的轮胎很宽,可以增大与地面的摩擦力。()

2.赛车设计呈流线型的车身,把空气对赛车的阻力减到最低。()

4.如果车轮与地面之间没有摩擦力,想开动的汽车就在原地打滑,怎么也开不动了。()

5.摩擦力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不利,所以应该设法减小它。()

1.放在桌上的弓有弹力。()

2.撑杆跳高运动应用了物体的弹力。()

3.橡皮筋动力小车是利用反冲力运动的。()

4.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5.轮胎上的花纹是为了增加摩擦力。()

6.古时候人们搬运很重的物体时,往往在物体下面放上滚木,这样的原理是滚木使物体变轻。()

7.刹车后运动的汽车自己慢慢停下来,是因为车轮停止了转动,车轮与地面之间失去了摩擦力。()

8.自行车的脚登上有许多突起是为了增加摩擦力。()

8.拉力越大,小车的运动速度越快。()

10.物体间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大。()

7.土地的坡度大小不会印象流水的速度。()

8.在车上安装轮子,是为了使车在运动时与地面的摩擦力较小。()

10.飞机在空中飞行时,不存在摩擦力。()

1.地球上物体都会受到一个向下的力,这就是重力。()

2.重力的大小叫重量,物体的重量是一成不变的。()

3.只要给小车一个力,他就能运动起来。()

4.鸟会飞,所以它不受重力的作用。()

5.为了准确测出小车从起点到终点的运动时间,我们只需测一次就够了。()

6.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时我们运用了对比实验。()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完整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 学计划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1、整体概述: 由“沉和浮”、“热”、“时间的测量”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的。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2)帮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3)科学概念的构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才能达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础,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 (4)本册有许多动手制作的项日,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只有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单元简析: (1)第一单元沉和浮: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3)第三单元热: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学习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不断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终认识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模式。 3、材料清单: (1)第一单元沉和浮: 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木块、小刀、透明胶带、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球、轻重相同大小不同的立方体、玩具潜水艇、橡皮泥、刻度量杯(底部带定滑轮)、钩码、垫圈、弹簧秤、马铃薯、酒精灯、木夹子、食盐、白糖、烧杯。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 钟表、小木竿、自制日暑、量筒、塑料瓶、铁架台、螺帽、细线、木条。 (3)第三单元热: 温度计、塑料袋、热水瓶、气球、水槽、试管、烧杯、烧瓶、橡皮塞、玻璃管、金属热胀冷缩演示器、酒精灯、铁架台、铁片、火柴、蜡烛、各种材料制成的杯子和调羹、毛巾、泡沫塑料块。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乒乓球、手电筒、地球仪、铁架台、演示用时区图、陀螺。 三、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

苏教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 复习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知识点整理 1. 太阳的位置与影子的方向有什么关系? 早晨太阳在东方,影子在西方;傍晚太阳在西方,影子在东方。 2. 太阳高度概念?太阳高度与影子长度的关系?太阳高度与地表温度的关系? 太阳与地平面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中午太阳高度最高,影子最短,温度最高;早晨,傍晚太阳高度低,影子长,温度低。 3. 一天中,影子的变化规律(长度、方向)? 长度:由长变短,再变长。方向:由西向东。 4. 古人用的计时工具太阳钟也叫日晷是根据什么原理制作的? 太阳的运动与影子的变化是有规律的这个原理制作出的。 5. 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的日晷属于什么日晷?赤道日晷:与地球赤道平行。 6. 昼夜交替的原因?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地球自转 7. 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8. 太阳东升西落的原因?地球以自西向东的方向自转着。 9. 因为地球是圆的,同时在自转,有一部分地区有阳关照射,是白天;有一部分没有阳光照射,是黑夜,所以存在时差0 10. 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11.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认为太阳是中心,地球围绕太阳旋转。 12. 月相的概念?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在地球上看到月两圆缺的样子叫做月相,这是因为太阳照到月亮上,同时月亮围绕地球转,不同时间我们在地球上看到被照射到的月亮也是不同的,所以才会出现’月有阴晴圆缺’。 13. 月相的周期?看到的月光是什么光? 月相的周期是一个月,月光是太阳光照射到月球上,反射到地球上的光0 14. 月相变化的规律?新月-娥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残月-下弦月-娥眉月 15. 科学家林奈根据不同植物开花时间的不同编制了花钟o 16. 夜晚活动的动物有:蜗牛,猫头鹰,老鼠,蛾子,蝙蝠,刺猬等。 17. 人为改变白天和黑夜的长短,动物、植物的习性也会变化。如减少光照时间可以使菊花提前开放。延长光照时间可以让鸡下更多的蛋。 18. 调查夜间小动物的活动时要注意什么?不伤害小动物,不惊动小动物,注意安全。 第二单元《光与色彩》 1. 光来自哪里?什么叫光源?有哪些光源? 会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有自然光源(萤火虫?闪电?阳光,火焰)和人造光源(蜡烛,激光,灯光)。 2. 光的行进路线是?光在空气或水中都是沿着直线传播。 3. 两千多年前,墨子发现了小孔成像。看到的像是什么样的?原理是什么? 像是倒立的,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 4. 当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光线会返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月光就是太阳光照到月亮后反射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导读: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范文1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有“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存在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物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

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三、学生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五年级共有6个平行班,每班学生均为50 名左右,其中各班男生比例较大。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他们普遍习惯于死学硬记死板知识,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 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

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我知道,我会填。(12分) 1、“水稻老鼠蛇”这条食物链中,共有()种消费者,生产者是()。 2、光是沿()传播的,速度大约为每秒()千米,当它碰到物体后会发生()。 3、人们发现()和()能把光线会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 4、物体都受到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叫(),它的单位是(),用字母()来表示。 5、土壤的成分中,()和()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 二、辨一辨。(对的打“∨”,错的打“ ×” )(12分) 1、皎洁的月光下像白昼一样,所以月亮自然也是光源。() 2、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变化,这些变化表现出来都是很猛烈的。() 3、教室的墙壁涂成白色是为了利用光的反射。() 4、把江河中生活的鱼儿放到海水中也能正常生存。() 5、鞋底有美丽的花纹,是为了增大磨擦力,这样才不会摔倒。() 6、黑板擦擦黑板进行的是滑动磨擦。() 三、对号入座。(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12分) 1、()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 A 水源 B 黄金 C 土壤 2、植物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有()。 A 光照、水分、温度、空气和土壤 B 光照、水分、温度、空气 C 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空气 3、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方向的变化是()。 A 西—南—东 B 西—北—东 C 东—南—西 4、靠反冲力运动的物体是() A 火箭 B 弓箭 C 喷气式飞机 5、同样材料的物体,表面涂上的颜色也相同,但放置的角度不同,吸收太阳热的本领最大的是() A 水平放置 B 竖直放置 C 倾斜也太阳光垂直 四、简答题。(3+2分) 你肯定知道地球表面有哪些地形吧,请至少列举出三种。然后再请你写出你所在的家乡属于什么地形。 五、看图回忆我们做过的实验,然后回答问题。(3+3+3分) 1、这是在研究与吸热本领有关的实验。 2、通过实验,我们得出的结论是: 3、现在请你谈一谈:为什么冬天人们穿的衣服大多是深色的? 附答案: 一、1.两水稻 2.直线30万反射 3.凹面镜凸透镜 4、重力牛顿(或牛)N 5、腐殖质盐分 二、1× 2×3∨4×5∨6∨ 三、1.C 2。C 3。B 4。AC 5。C 四、1.高原山地盆地湖泊峡谷平原丘陵(任选三个即可得分) 2.平原 五、1.物体的颜色 2.物体的颜色与吸热本领有关系,颜色越深,吸收的热越多,反之,则越少。 3.冬天天气冷,颜色越深的衣服吸收阳光就越多,因此穿深色衣服比较暖和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重点知识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如: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生物群落。 14.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6.写食物链:草、兔、蝗虫、鸟、蛇、鹰 1、草→兔→鹰 2、草→兔→蛇→鹰 3、草→蝗虫→鹰 4、草→蝗虫→蛇→鹰 5、草→鸟→蛇 6、草→鸟—→蛇→鹰 第二单元

1. 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 4. 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 5. 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6. 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7. 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日晷)计时。 8.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影子 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9. 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挡光的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潜望镜。 12.人眼睛中的瞳孔可以控制入射光线。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13. 许多光源在发光时也在发热。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14. 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用凹面镜、凸透镜。 15. 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板。 16.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温度高达2千万多摄氏度。 17.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表面粗糙的比光滑的吸热快。 18.物体和太阳光垂直时升温快。 第三单元 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内容概要: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含8个教学活动,原则上每个教学活动的时间为1课时,共约32课时,再加上弹性内容和复习检测约20课时,本学期授课时间约为52课时。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对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态系统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二、本册教学目标:新课标第一网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班级姓名成绩 一、填空。(每题2分,共18分) 1、是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 3、凸透镜能使光线 ,凹透镜能使光线。 4、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战国的时候被称为。 5、和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6、少年儿童一般每分钟呼吸次左右,心跳次左右。 二、判断。(在正确说法前的括号内画“√”,错的画“×”。)(每题3分,共30分)()1、小孔所成的像不仅上下颠倒,而且左右也颠倒。 ()2、一个水滴就是一个天然的放大镜。 ()3、在有些条件下,绝缘体也会变成导体。 ()4、数学公式也是一种模型。 ()5、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进行交换的地方。 ()6、电流不容易通过绝缘体,所以绝缘体没有什么用处。 ()7、电磁铁和磁铁一样,都有不变的两极。 ()8、用鼻呼吸和用口呼吸都能达到一个目的,所以效果是一样的。 ()9、透过红色滤光片,看到的绿衣服仍然是绿色的。 ()10、折射就是光照在物体上返回来的现象。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在题中的括号中。)(每题3分,共24分) 1、月相的周期性变化是()。 A、一年 B、一周 C、一个月

2、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的日晷属于()。 A、立晷 B、地平日晷 C、赤道日晷 3、牛顿通过()把太阳光分解成七种单色光。 A、凸透镜 B、凹透镜 C、三棱镜 4、把一根铅笔插入装水的玻璃杯内,从侧面看铅笔,说法()正确。 A、铅笔变长了 B、铅笔变细了 C、铅笔向下折 5、关于小孔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孔越大像越清晰 B、和光的行进无关 C、它的像是景物的倒像 6、在检测暗盒的时候,如果发现小灯泡变亮,这时候暗盒里可能连着()。 A、一个灯泡 B、一根导线 C、一节电池 7、下面哪些物品中,不能接触磁铁的是()。 A、透明胶带 B、塑料贴片 C、磁带 8、人体吸进和呼出空气的途径()。 A、鼻腔→喉→气管→支气管→肺→支气管→气管→喉→鼻腔 B、鼻腔→喉→支气管→肺→气管→鼻腔 C、鼻腔→喉→肺→气管→肺→鼻腔 四、连线题(每个2分,共10分)。 把科学家的人名与他们对“人眼是如何看到东西的”解释用线连起来。 柏拉图物体像镜子那样反射射向它的光 亚里士多德光由物体发出,照射到物体上反射到眼睛 毕达哥拉斯看见物体前,阳光与眼睛内部发出的光线混合 托勒密通过发光物体发出的光来看见东西 阿尔哈曾眼睛发出不可见的光接触物体 五、实验题。(第一个问题2分,第二个问题4分,共6分) 手电筒发出的光能够通过圆孔照到后面的屏幕上吗?为什么?

科学教育科学五年级上册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2011-9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五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但前两年的学习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 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生动活泼,有很大的弹性和开放性。注重突出科学、环境、社会、技术的联系,加强了和其它学科的联系。本册教材引入专题研究这一教学内容。教材围绕“生物与环境”这一组统一概念组织“生命世界”和地球宇宙“中的相关内容。包括六个单元:生物生长的需要、生物与环境、人与环境、冷与热、地表剧烈变化、环境与保护。根据新科学课程标准,本册重在培养学生以下几种科学素养:科学探究: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能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探究活动。对生物、地球运动等科学内容进行探究。 科学价值观:保持与发展想知道,爱提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愿望。关心科学持新事物及STSE之间的联系。

正确的理解科学,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互助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中尊重事实、注重环境保护和与自然和谐相处。 科学知识:使学生了解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世界的一些基础知识。以及运用知识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通过本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科学价值观、科学知识各方面得到发展。 教学主要内容 一、内容情况: 新编《科学》五年级是在四年级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作为上一线索的延续,本册的主题确定为对"物质特征和变化的观察",在这一册中共安排了"生物与环境","在阳光下","材料","健康生活"等单元, 二、单元内容和课时情况: 1,生物与环境单元:着重引导学生通过种子发芽实验,启发学生对实验观察的兴趣;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学习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了解设计实验,制订实验计划的步骤和内容,能按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2,在阳光下单元:引导学生通过运用查阅相关资料的方法了解关于太阳的知识;能以自己的方式对搜集的材料进行合理的整理,与同学分享;能根据自己搜集的关于太阳的资料,提出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主题;能与同学愉快合作开展"讲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题套及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 期末试题套及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卷(一) 1、摩擦力的大小可以用(测力计)来测量。 2、科学技术上统一规定用(牛顿)作力的单位,简称(牛),用字母(N)表示。 3\地球表面有(高原)、(平原)、(盆地)、(丘陵)等各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 4、风化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5、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6、土地(坡度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会影响土壤被雨水侵蚀的程度。 7、产生影子需要有三个基本条件:(1)要有(光源);(2)要有(遮挡物);(3)要有(屏)。 8、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9、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 10、对于每一个生物来说,周围的一切都是它的环境。环境因素很多,就其性质来说,可以分成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岩石、温度、水、空气、土壤)等,包括同这种生物有关系的其他生物。 11、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12、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13、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4、地球内部可以分成(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 二、选择(20) 1、常温下两组相同的种子,一组种子受到光照,加适量的水;另一组种子用纸盒遮住,不受到阳光照射,也加适量的水。这个实验设计(A)。 A、是科学的 B、是不科学的 C、我不知道 2、蚯蚓喜欢生活在(B)的环境。 A、黑暗干燥 B、阴暗潮湿 C、明亮潮湿 3、上午8点和下午2点同一物体的影子(A)。 A、长度和方向都不同 B、长度和方向都相同 C、长度不同而方向相同 4、气球推动小车运动的力是(C) A、重力B、弹力C、反冲力 5、潜望镜是根据光的(A)原理制成的。A、折射B、反射 三、判断(对的在括号里打对号,错的打错号20) 1、物体滚动比滑动产生的摩擦力小。(对) 2、自行车的车轴用轴承是为了减小摩擦力(对) 3使用弹簧测力计读数时视线要和指针相平(对)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参考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参考 篇一: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教科版五上《科学》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物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

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三、学生分析: 本学期教五(1)—五(5)班,随着孩子的成长,也经过了两年的科学学习,他们有了一定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但前两年的学习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测试 1. 一天中太阳高度变化规律:早上太阳高度低,中午太阳高度高,傍晚太阳高度低。 2. 一天中太阳方向的变化规律: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太阳在头顶(偏南),傍晚太阳在西方。 3. 一天中影子方向变化规律:早上影子在西方,中午影子在脚下(偏北),傍晚影子在东方。 4. 太阳中或日晷是根据太阳的运动和投影的变化之间的规律制作的,用来计算时间。 5. 手掌日晷的玩法: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上午左手食指代表早上6点,下午右手食指代表傍晚6点。 6. 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月亮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地球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7. 地球上位于东面的国家比位于西面的国家,较早看到日岀,较早看到日落。是因为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的。亚洲比我国早看到日 岀和日落的国家是日本,韩国等。美国与我国时间相差12小时,当我国是白天的时候美国是晚上。 8. 地球绕地轴自转一圈是一天,导致了昼夜交替;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圈是一年,导致了四季变换;月亮绕地球公转一圈是农历一个月,导致 了月相的变化。 9. 托勒密提岀了“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哥白尼提岀了“日心说”,认为地球围绕太阳转动,他也是第一个提岀地球自转的科 学家。 10. 月相变化规律是:从新月开始,先变成蛾眉月,再变成上弦月,然后是凸月,到月中的时候就形成了满月,接下来依次是残月,下弦月, 蛾眉月。 11. 新月在初一,这一天在天上看不到月亮。 12. 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月亮不是光源。 13. 光在空气和水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14. 光的反射:当光线照射到镜子、幕墙、月亮的表面后会返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15. 越光滑的表面反射效果越好,镜子是最好的反光物体。 16. 小孔成像是由我国古代的墨子发现的,小孔成像所成的物体影像,方向是左右相反,上下颠倒。它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 17. 镜子分为平面镜和曲面镜,曲面镜包括凸面镜和凹面镜。它们都不是透明的。凸面镜的表面是突岀的,凹面镜的表面是凹陷的。凸面镜最 主要用在倒车镜上,所成的像是正立的。凹面镜常见于哈哈镜或勺子背面,所成的像是上下颠倒的。 18. 光的折射:看到水面处的铅笔发生了弯折,说明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是,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这种现象 叫做光的折射。 19. 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他们是透明的。 20. 中间厚边缘薄的镜片叫做凸透镜,有放大作用,可以聚光,主要用于放大镜、远视眼镜和老花镜。 21. 中间薄边缘厚的镜片叫做凹透镜,有缩小作用,可以散光,主要用于近视眼镜。 22. 雨过天晴后形成的彩虹,是由于空气中的小水滴使阳光发生了色散,从而形成了彩虹。 23. 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白光透过三棱镜会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另U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24. 牛顿最早发现了阳光是有七色光组成的。 25. 简单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和开关组成。开关的作用是决定是否让电流通过。 26. 连接灯泡的导线两端分别接在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上,形成电流的通路,灯泡才会亮。 27.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例如钢尺,铁钉等。大地和人体都是导体。 28.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例如塑料,橡胶等。

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卷 五年级科学试卷(时间:40分钟) 题型填空判断选择图形连线简答等级卷面书写 得分 一、填空题:(根据课本内容改编) 1. 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的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 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________和________最长,______最短。 3. 食物链通常从开始,到凶猛的终止;由许多条食物链组成的网状结构叫。 4.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两种方式。如汽车在行驶时,轮子在地面上的运动方式被称为;而钢笔尖在纸上的运动方式为。 5.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中,我们能够比较容易地发现蚯蚓。 6. 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______,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______。 7. 我们在提水时,总感觉水桶对手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叫__________,它的单位是__________,符号是。 8. 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_________,从而使地形,地貌发生__________。 9. 不同颜色的纸,吸热的本领__________;__________色物体吸热快。 10. 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程度、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关。 二、判断题: 1. 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圆,但月亮不是一个光源。()(改编) 2. 大量的开荒种地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改编) 3. 太阳不停地把光和热散发到宇宙空间,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4. 在一般情况下橡皮筋在车轴上绕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的路程就越长。() 5. 香蕉树, 松树, 仙人掌它们的生活环境完全相同。 ( ) (改编) 6. 只要没有自然灾害,就不会有动植物灭绝。() 7. 环境影响着植物的生长,但是植物的生长不会影响周围的环境。() 8. 在地球深部,越往下去,压力越大,温度越低。()(改编) 9. 由于河流的沉积作用,地势平坦的平原地形一般形成在大河的下游流域。() 10. 植物的根和动物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三、选择题: 1.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 A.相互利用的关系 B.吃与被吃的关系 C.相互竞争的关系 D.互惠互利的关系 2. 我们在灯光下读书、写字,利用了光的 ( )。(改编) A、直线传播 B、反射原理 C、折射原理 3.夏天,人们常淡颜色的衣服,目的是() A、吸热多 B、吸热少 C、美观 4.火箭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运动的。 A、反冲力 B、弹力 C、摩擦力 5. 许多科学家认为,大陆板块之间的()会形成断裂谷。(改编) A、碰撞 B、相互拉张 C、保持相对稳定 6. 增加()可以为生态瓶中的动物提供更多的氧气。 A、水 B、植物 C、动物 7. 滚珠轴承是一种将()的装置。(改编) A、滑动转变为滚动 B、滚动转变为滑动 C、无法判断 8. 做好太阳能热水器以后,应该()摆放,才能吸收更多的热量。(改编) A、与地面垂直 B、与阳光垂直 C、与阳光平行 9. 下列会使土地被侵蚀最严重的是制()(改编) A、坡度大,有植物覆盖,降雨量小。 B、坡度小,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 C、坡度大,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 10. 在一定限度内,橡皮筋下端挂的挂钩越多,橡皮筋产生的弹力() A、不变 B、越大 C、越小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罗天均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物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三、学生分析: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1、太阳下影子变化 实验准备:手电筒、绳子、橡皮、铅笔、呼啦圈 实验过程:用手电筒代替太阳,把手电筒用牺牲挂在呼啦圈上。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从西方落下,影子随着太阳的变化 由西向东转动。 实验结论:早上和傍晚的影子最长,中午的影子最短。 2、模拟昼夜变化的实验 实验准备:地球仪、手电筒等 实验过程:用手电筒水平照射地球仪,会发现向着手电筒的一面变亮了,背着的一面没有变亮,逆时针转动地球仪,地球仪亮 着和黑的一面不断变换。 实验结论: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随着地球的转动,白天和黑夜交替出现。 3、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 实验准备:凸透镜、凹透镜、白纸等 实验过程:(1)分别用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物体。 (2)让阳光穿过凸透镜,观察聚焦情况。 (3)把凸透镜对着窗户,观察成像的情况。 实验结论:凸透镜有放大物体的作用,能聚光成像。凹透镜有缩物体的的作用。

4、设计试验证明光的行进方向。 实验准备:手电筒、三张带孔的纸板等 试验过程: 把三张纸板平行放置让三个小孔在一条直线上,用手电筒 照,光能穿过三个小孔;让三个小孔不在一条直线上,光不 能通过小孔。 试验结论:光在空气中是沿着直线行进的。 5.研究电磁铁的磁极(自制的电磁铁) 实验方法:(1)给电磁铁通电后,让其钉帽一端与指南针接近,如果钉帽与指南针的北极相吸,那电磁铁的这端就是南极; (2)改变电池的正负极,发现钉帽与指南针的北极相斥, 这时电磁铁的南极变成了北极。 实验结论:电磁铁的两极会改变,电池正负极方向改变后会改变电磁铁的磁极。 6、问题: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 假设与线圈圈数有关。线圈匝数多,磁力大; 线圈匝数少,磁力小。 保持不变的是:电池数量、铁钉粗细等。 需要改变的是:线圈匝数 结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有关。线圈匝数多,磁力大;线圈匝数少,磁力小。

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考试试题

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 1.根据我们的经验,判断下列环境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最多的是()。 A. 又深又黑的洞穴 B. 温暖有水的地方 C. 干燥、裸露的地表 2.假定在一个由草原、鹿、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把狼杀绝,鹿群的数量将会()。 A. 上升 B. 缓慢上升 C. 保持相对稳定 D. 先上升后下降 3.“猴子捞月”这个寓言故事说的是猴子看到水中有个月亮,以为月亮掉进水里了,于是设法把它捞上来。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水中的月亮是光源 B. 天上的月亮是光源 C. 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4.白色、红色、蓝色、黄色和黑色这5种色纸对阳光的反射能力不同。根据测试结果,把这五种纸按温度上升速度从快到慢进行排列。你认为()排列是对的。 A. 白色、黄色、蓝色、红色、黑色 B. 蓝色、红色、白色、黄色、黑色 C. 黑色、红色、蓝色、黄色、白色 5.雄伟的喜马拉雅山是由( )形成的。 A.板块分离 B.大陆板块碰撞、 C.火山爆发 6.土壤中的水分是一种()。 A. 纯净水 B. 溶液 C. 蒸馏水 7.喷气式飞机是靠( )运动的。 A. 反冲力 B. 重力 C. 弹力 8.向高空射箭,弓箭最后会落在地上,这是因为弓箭受到了( )的作用。 A. 重力 B. 弹力 C. 拉力 9.小车载重量越大,受到的摩擦力越()。 A. 大 B. 小 C. 与载重量无关 10.绿豆芽的根会朝着()的方向生长。 A. 没有水 B. 有水 C. 与有水没水无关 二、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 11.为了增加牛奶产量,牧场应在草原上无限制地增加奶牛。 12.鞋底有美丽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力,这样才不容易滑倒。 13.东非大裂谷是两大板块受拉张而形成的断裂谷。 14.地壳深处的岩浆在压力作用下冲出地面,形成了地震。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课时种子发芽实验(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难点】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教学准备】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参考书3面),实验记录表(参考书4面)。 【教学过程】 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 3、进一步引导(拿起一颗绿豆种子):这是一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说明:从种子发芽过渡到具体的绿豆种子发芽,这样的讨论更有针对性,而且更合理,因为不同种子需要的条件是有些区别的。) 4、师:大家的意见不一样,看来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判别了。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1、师:该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大家说说要注意什么?(预设: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只能改变一个条件等。) 2、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预设:水组,光组,温度组,土壤组等,可在此适当排除不适合课堂研究的内容。) 4、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 (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 (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 (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 (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 (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什么? 5、分发实验计划单,学生完成自己的实验方案设计,教师巡回指导,鼓励选择相同条件的同学互相交流。 三、阅读书4面种子发芽实验内容: 1、进一步阅读教材上的举例,教师引导关注其中的注意点,比如绿豆的大小应该差不多,为什么要在每个盒子分别放入2-3颗绿豆,为什么要垫纸巾等。 2、教师提供表格,共同讨论如何进行记录。 四、布置实践作业和下节课内容提示: 1、鼓励学生回家认真完成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 2、下节课将对我们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请大家准备好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将对认真完成实验的同学加星评价。

五年级科学教学计划(精选3篇)

五年级科学教学计划(精选3篇)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 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 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 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 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 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 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 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 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 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 代科技的发展。 6、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7、在理解探究以及培养探究技能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具体包括:强调实验 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实 际控制变量实验;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8、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 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汇总

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 1、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规律是(自东向西)。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低—高—低)。 2、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是:(自西向东),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长—短—长)。 3、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4、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规律是(低—高—低)。 5(日晷)也叫(太阳钟),是测量时间的工具,是根据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制成的。 6、日晷有(赤道日晷)和(地平日晷)两种。 7、使用手掌日晷时要注意:面向(正南方),(掌心)向上,平端(横放)在胸前;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 8、(地球自转)是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 9、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10、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地心说”),他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是围绕地球旋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 11、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他认为不是太阳在运动,而是地球绕着太阳在旋转,昼夜的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12、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8点,那么,美国应该在(上午),德国应该在(中午),澳大利亚应该在(晚上)收看实况直播。 13、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太阳)的光。 14、月相变化的规律是(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残月—下弦月—蛾眉月)。 15、月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月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农历的一个月)。 16(昼夜的交替变化)会对动植物产生影响。动植物、人体都有自己的(生物钟)。 第二单元《光与色彩》 1、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行进的。 3、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的学者(墨子)发现:光从窗户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 4、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小孔成的像不仅(上下颠倒),而且(左右颠倒)。 5、当光线照射到(镜子)、(幕墙)、(月亮)的表面后会(返回来),这种现象叫(反射);(潜望镜)就是利用了光的反射的原理。 6、越(光滑)的表面,反射效果越好。(镜子)是最好的反光物体。 7、镜子中的影像与实际物体是(左右相反)的。 8、(凸面镜)中的影像是(正立)的,(凹面镜)中的影像是(上下颠倒)的。 9、(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