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千年香艳惹诗情

千年香艳惹诗情

千年香艳惹诗情
千年香艳惹诗情

历代不少的诗人都写过桃花诗,诗人的情感通过桃花得以尽情地宣泄。我以桃花写我心的句子俯拾皆是,即使今天读来,尽管已是过了千年也毫不淡漠。

一、桃花寄情

桃花的花朵不大,其淡淡的粉桃红色,总是给人一种清新亮丽的感觉。自古以来,桃花便象征着春媚、情爱与姻缘。桃花盛开于初春之时,而这时又总是宦游的仕子告别京都远行赴任的日子,就免不了因此而生一些报国或失落的情怀,也借景而发。所以,再没有那一种花卉能有如此之多的感情牵绊了。

清代徐兰在《出居庸关》中写到的就是一腔的抱负:“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而张敬忠在他的《边词》中却是满怀的失落:“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与钱起的“数日莺花皆落羽,一回春至一伤心”一样,都让人徒生出那种“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的哀叹。而“飒飒西风满院栽,芯寒香冷蝶难来。他年若我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则反映出了少年黄巢的枭雄之心。“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更有一种“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志一去兮,不复还”的壮美与决心。

踏春时节若能得到帝王的召幸,伴驾赏红,又是一种惊喜与得以宠幸的感恩之情。如“禁苑春光丽,花溪几树装”的明媚之色,真是“春风得意马蹄急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欣喜。武媚娘就写过从驾遇幸的句子:“陪銮游禁苑,侍赏出兰闱”。身处深宫的丽人也会被这寻常的景色所吸引,于是就有了“上苑桃花朝日明,兰闺艳妾动春情,井上新桃偷面色,檐边嫩柳学身轻。”的感怀诗句。

桃花之所以能受到如此的青睐,也是与儒家学说所崇尚的修为一致。她美而不张、丽而不艳。桃红更是一种内敛之彩,有着含羞之情,如早春的青嫩和晨露的沁润与初阳的和暖。这是中原主流文化美学观的一个集中体现。虽然及至唐代,由于李氏家族的鲜卑血统在审美中又浸染了张扬、华丽与显富的牡丹之色,并被一代女皇引领着开遍了长安城,玄宗时又更是极尽其艳,成为绝色佳人杨玉环的化身,并借一首“云想衣裳花想容”绽放于兴庆湖畔的沉香亭前,但由于始终不能与这里厚重的文化相交融,随着玉殒香消而昙花一现,最终也只落得在东都洛阳委身的结局。而桃花却因有着“不是梨花雪飘树,望中清绝更无伦”的清高绝俗,长久以来始终倍受着文人们的推崇,所以花朝节里赏桃红自古就成为了一种时尚。

二、桃花喻春

春游古已有之,只是称做踏青。每逢上巳节时都是“游子寻春半出城”的盛景。在“花泾二月桃花发,霞照波心锦裹山”之时,从喧嚣中走来,没有了城中的嘈杂与喧闹,乡间一片绿意盎然,不由得产生一种“忽如一夜春风来”的酣畅。

此时,赏花的人在春暖的日子便纷纷涌向田间地头、河岸堤旁,于是就有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景观。“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的桃花显然已经被认为是春了的象征。在那桃花盛开的季节,如今的市民也一样的因花起舞,或扶老携幼,或呼朋引伴,纷纷走向乡间的桃园踏青赏花,郊游遣怀。一时间竟是“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春日里满处的红情绿意,给人以红丝待选的冲动。在这“二月桃花天,飞红逐落烟”的日子,只愿尽在其间恒舞酣歌做个满城桃李的春官,真是“人归云暮处,欲向何家眠”而乐不思蜀了。王维的《田园乐》中那种“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又更是一派“燕子风高,小桃枝上花无数”、“乱溪深处,满地飞红雨”以及“柳沾雨色媚,花惹蝶姿妍。燕卷

江逢去,莺冲山气还”的景色。

而俗话说:“杏花宜在山坞赏,桃花应在水边看”。水溏边盈盈碧水映花容,娇艳欲滴。“夹岸桃花蘸水开”,就如临水梳妆的美人,楚楚动人。“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暧鸭先知”和白居易的“一要红桃桠拂池,竹遮松荫晚开时”等等都是水边赏桃的美景。好似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写到的“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无不都是一个令人陶醉的人间仙境。

“人间四月芳霏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即使是翠红的季节,也有红衰绿减之时。“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乱溪深处,满地飞红雨”。这些句子都让人不禁感慨回黄转绿的季节变换,扼腕叹息却也是回天乏术,谁又能有回天之力来回天挽日呢?如同“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中后主的感叹,让人有如画脂镂冰的惋惜。而雨中的桃花又给人一种冷暖中的启示,在“恻恻轻寒剪剪风,杏花飘雪小桃红”中,让人在细雨里放飞着思绪,在红尘中寻找到了一个灵魂暂栖的心灵归宿,获得那种感知的纯美境界。

三、桃花比人

西周的丰镐京城便已开始广种碧桃,春秋时已遍布阿城(今三桥附近)周围,诗经便最早记录了桃花的美艳。“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家室”就出自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周南桃夭》之中。诗中既以红艳的桃花来渲染嫁娘出嫁时的光彩与喜庆,又以鲜美的桃花来比喻靓丽的新娘,可谓两相得宜。完全是从艳羡禁苑中后妃的美色,而对自己何时能怀拥如此娇妻归去的一种渴盼。自此,桃花便成了歌颂红粉佳丽的最好介质,而以桃花来比喻美人的诗作亦开始显现于笔端。

贾至在《赠薛瑶英》一诗中,就有“舞怯铢衣重,笑疑桃脸开”的句子。唐寅也吟出过:“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而最为有名的可能要数崔护《题都城南庄》中的“人面桃花相映红”了。“人面”、“桃花”交相辉映,真是花萼相辉,绝衬出意中人的姣美。可以想见出是怎样的一个如仙女子,在庭院中绣带飘飘、莲步轻移,于花枝招展间,被花团锦簇出花容月貌般的爱怜,活脱脱一幅“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的媚态。

对于面若桃花的美貌,更是借美女王昭君赋予了一个神奇的传说:香溪河口在每年桃花盛开时,水中的桃花鱼也相应而生,桃花凋零时又随之消失。乡间便传说是昭君离家时,因与家乡亲人难舍难分,泪水从粉面桃腮上滴落,洒入河中变成了桃花鱼,桃花鱼也就因季节而往返。林鸣莺就有诗云:“花开溪鱼生,鱼戏花影乱。花下捕鱼人,莫作桃花看”的句子。

如此之多对于丽人的描写,于是就有了闭月羞花的粉面“桃腮”、可人甜美的“桃唇”做美貌的比喻。情窦初开也谓之“桃情”乍现,良宵美梦叫做“桃梦”一帘,而时转缘生便是交了“桃花”好运。桃红就成为了不可或缺的颜色,成为娇艳与美丽的别称,这又转而引起了古人对于红色的青睐。所以有了“万紫千红总是春”以及“春剪新红缀旧枝”等等的描述。就是身居至尊的唐玄宗李隆基也写过“初莺一一鸣红树,归雁双双去绿洲”。可以看出“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桃花,红的是何其美艳,“人面桃花相映红”又是红的何其的娇媚!“好折待宾客,金盘衬红琼”都反映出一种对红色的偏好。“红”便因其娇艳,成为了女子的代名词,而以其柔媚,俘获了男子的最爱。所以古时的女子也叫“红袖”、“红粉”,闺楼曰“红楼”,妆颜称“红妆”,男子的知己是“红颜”。这种春光之色演绎了千百年多少的爱恨与情愁!其中仅一双“红酥手”,就斟满了陆游和唐婉一生的刻骨铭心的记忆。在那“泪痕红浥鲛绡透”中,分明涌动的是浸满了心血的泪痕,滚落时划破了一个轻裹素纱的纤弱女子那轻施粉黛的娇容,留下了无比伤怜的印记。怎一个肝肠寸断?让人不由得扼腕动容。

四、桃花多命运

桃花以其艳丽而招人喜爱,可是在有些诗人眼中,又因其生在妖冶狐媚的季节,且是春光一线,而认为凭添着几分轻佻浮艳之态和薄命之感,对它的评价也就不甚理想。或把它看作蒙受欺凌的薄命红颜,或把它喻为随波逐流的轻浮女子。

《红楼》中桃花诗里的情怀,与刘希夷的“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都是把花与人联系了起来。而“百年孤冢葬桃花”的葬花吟,更是把落红的飘零跟薄命的红颜牵在了一起。李白却借桃花来讽刺那些华而不实,只会逢迎拍马,以求一时显赫的达官贵人。在《桃花开东园》中写道:“桃花开东园,含笑夸白日,偶蒙春风荣,生此艳阳质。岂无佳人色,但恐花不实。宛转龙火飞,零落早相失,讵知南山松,独立自萧瑟”。在李白的眼中,那些达官贵人就像昙花一现的桃花一样,转瞬之间就会凋零得无踪无影。还有象“桃花带雨千般艳,柳絮随风几度经”等的一些描述,又是直接指出了它的水性杨花之性。“江上人家桃树枝,春寒细雨入疏篱。影遭碧水潜勾引,风妒红花却倒吹”又是一种无奈的表达。杜甫还写到“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是家。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作出了“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的评价。表面看是直接给桃花冠以了“轻薄”的恶名,其实细细品来却都是借以表达了一种对意志不坚的轻蔑。

也有人因为桃花而获罪的。唐顺宗时,刘禹锡曾经被贬,十年后才返回长安。一年春天,他去长安城中的玄都观赏桃花,写了一首《戏赠看花诸君子》:“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平日里嫉妒他的人便将此诗抄给当朝宰相,并添油加醋地说尽坏话。不久,刘禹锡就又被贬到更远更苦的播州,多年以后,才得以重回长安。当他再次来到玄都观时,已是物是人非。昔日的桃树荡然无存,只见杂草丛生,飘摇于习习乱风之中。联想到自己的遭遇,于是又写下了一首一语双关的桃花诗《再游玄都观绝句》:“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诗中的讽谕之意一目了然。

五、桃花多情缘

围绕着桃花发生过很多的千秋佳话。据说,泾县汪伦以一封“十里桃花,万家酒庄”邀请李白。席间二人谈诗论道,痛畅其怀,酒酣耳热,诗情、友情在桃花潭的酒香中愈饮愈浓。酣畅中李白问汪伦:十里桃花、万家酒庄在哪里?汪伦笑答:“十里桃花,是说十里外有桃花渡口。万家酒庄,是指这儿有一姓万的开了家酒庄”。李白听后大笑不已,并深深体会到了汪伦的一番苦心。临行登船时,汪伦端过一碗酒,李白一饮而尽。闻讯赶来的村民,这时唱起了送行的歌谣,满目的依依不舍。面对汪伦的真挚、村民的淳朴和这里的清山秀水,感动中挥泪吟出了那首千古绝唱《赠汪伦》。桃花景引来了大诗人的桃花情,产生了两人相见恨晚的桃花结,成为传送了千年的桃花缘的佳话。现在桃花潭还因此驰名于世。当游人们站在桃花潭边,沉醉于一片青山绿水之中,似乎还能看见当年的李白与汪伦对酒当歌,谈笑风生,

“李白乘舟将欲行,意气风发的神采,身旁似乎还飘散着桃花潭酒的馨香,缭绕着隐隐的吟唱:

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论送我情”。

围绕着桃花还演绎出过一些动人的爱情故事。唐德宗初年,崔护入长安考进士未取。清明节这天,他独自一人来到城南游玩,邂逅一年轻女子,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二年清明,还是桃红柳绿之时,崔护睹花思人,于是再来到城南寻那女子,结果却是大门紧闭。崔护不觉惆怅不已,就在那门上写下了《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过了一段时间,崔护又经过城南,寻到那所小院,却听

到里面有哭声,敲门询问才知,是那女子见其写在门上的诗文之后便春情萌动,却因不得相见而久思成疾,不治而终了。崔护大惊,恳求见其一面。当时那女子躺在床上,双眼紧闭,已经没有了气息。崔护不由得扶床而恸。没想到那女子居然睁开了眼睛,不久竟痊愈了,终于嫁与了崔护,而崔护后来也考中了进士。这桃花竟成就了一对才子佳人的姻缘,给后人留下了一段佳话。至此以后,谁人得到了红粉的青睐,便被称为交了桃花好运,成为了“桃花运”的因由。

千百年来对于桃花的情愫总是褒贬不一,而桃花尽管有着这诸多舛驰的命运,却仍然在短短的经历中都极尽了灿烂。虽是桃花美景年年有,而赏桃之人也岁岁增。桃花始终不改其艳丽之姿,任人评说。每到春来,依旧烂漫开放,妆点着满怀希望的季节。桃花是春天的使者,桃花是人间的至美,桃花在我们每一个人心灵深处都留下的有甜美的记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