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滴水湖引水河段组合型生态工程春季对水体净化效果研究_童琰

滴水湖引水河段组合型生态工程春季对水体净化效果研究_童琰

滴水湖引水河段组合型生态工程春季对水体净化效果研究_童琰
滴水湖引水河段组合型生态工程春季对水体净化效果研究_童琰

文章编号:1674-5566(2011)06-0930-08

滴水湖引水河段组合型生态工程春季对水体净化效果研究

收稿日期:2011-04-24修回日期:2011-05-24

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项目(09DZ1200901)

作者简介:童

琰(1988—),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水域生态学。E-mail :catong880330@163.com 通讯作者:由文辉,E-

mail :youwenhui1964@126.com 童

琰1,徐春燕1,胡雪芹1,张维砚1,由文辉

2(1.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上海200062;2.上海市城市化生态过程与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62)

摘要:为探究滴水湖引水河段生态浮床和滨岸带组合型生态工程建成初期对入湖水质的改善效果,

于2010年春季设点对引水河进行营养盐浓度、透明度、叶绿素等理化指标和浮游植物种类数量的测定,并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水体富营养化状况。结果表明:(1)工程河段水体TN 、TP 、Chl.a 、NH 3-N 水平较上游明显降低,浮床和滨岸带组合工程对TN 去除率为47.9%,

TP 为46.8%;(2)浮游植物密度变化与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

与TN /TP 呈极显著负相关,其密度单因子评价显示各点均达富营养化水平;(3)样点水体的综合评分范围为54.58 72.75,综合评分均值为64.07,处于中度富营养水平,其中样点1为重度富营养化;(4)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显示滨岸带工程下游样点受污程度降低,

与Pielou 均匀度指数比较表明,调查水体绝大部分为中污和重污染,

2类指数评价相似度为52.4%。考虑滴水湖周边潜在污染源较多、换水周期长,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尚不稳定等特征,对湖区及其周边水系的长期监测和评估可以为人工湖相关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研究亮点:通过多指标研究工程初期的水体修复情况,显示了组合型生态工程修复(营养盐去除效果明显、

藻类群落影响尚不显著)优于单滨岸带,证实了富营养化综合评价对新建成的水生态系统维护的重要性。对浮游植物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的分析对人工湖生态系统长期研究具参考价值。关键词:人工湖;浮游植物;综合营养指数;富营养化中图分类号:X 824;X 524文献标志码:A

湖泊作为城市水资源的主要载体,有防洪蓄水、景观建成、保持物种多样性和调节区域气候等生态价值

[1]

,已成为目前生态城市建设中必不

可少的因素。在自然湖泊较少的城市和地区,人工湖的规划建设及其富营养化防治也愈加受到重视。近年来,国内学者在近海海域[2]

以及闭锁

性水体的浮游生物空间分布及其与环境因素关

[3]

方面已有深入研究,然而相关研究在大型人工湖则尚待充实。鉴于人工湖水域生态系统不

稳定的共性,

以及入湖水质情况容易造成生态群落结构迥异的特殊性,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是急迫且必要的

[4-6]

。滴水湖作为世界最大的人工湖,

扮演着郊区生态缓压和水域景观建成的双重角色,对上海生态环境的改善尤为重要

[7]

。因湖水

主要来源为黄浦江支流大治河,水源本身富营养

化程度较高,故着眼于源头控制和入湖支流营养物质削减的生态修复工程是控制湖内水体富营养化的有力手段。本研究取位于滴水湖主要水源引水河的生态浮床和滨岸带组合型生态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水质和浮游植物逐月监测分析并对比下游滨岸带工程修复效果,探究工程建成初期水质净化效果,以期为人工湖富营养化控制提供文献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地概况

滴水湖位于上海市临港新城滩涂湿地处,面

积5.56km 2

,呈正圆形,平均水深3.7m ,其周边

水系呈“三链、七射”的网状格局,由环湖水系从大治河引黄浦江水,并通过滴水湖出海闸、芦潮

6期童琰,等:

滴水湖引水河段组合型生态工程春季对水体净化效果研究

引河出海闸等进行水体置换

[8-9]

。目前,湖区周

边商业街等项目建设和湖上旅游资源开发对湖

内和周边支流水质已造成较大影响,加之滴水湖本底土壤盐化程度较高、换水周期长,其水质状

况不容乐观[8]。据汪海英和周敏杰`[10]

2006年监测,该湖水质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全湖总氮(TN )、总磷(TP )月平均值分别为1.28mg /L 和0.077mg /L 。李晓波和许夏玲[11]于2006至2008年对水体分析表明,湖区水质已呈中度富营养

化。

1.2方法

于滴水湖引水河段组合型生态工程和滨岸

带工程处,分别设立工程效果跟踪点(样点2、3,样点4、5),工程上游河段对照点(样点1),并在

与引水河平行的另一河流设立对照点(样点6、7)。2号点为引水河组合型生态工程进水口,3

号点为其出水口,4、5号点分别为滨岸带工程进水口和出水口(图1)

图1滴水湖调查样点分布示意图(来源:南汇区环境监测站,经修改)Fig.1

Loc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sampling sites in Dripping Lake

采样分别于2010年3月12日、

4月17日、5月13日进行,用WTW Multi 350i 手提式测试仪现场测定透明度(SD )、pH 和表层水温度(T ),另采集浮游植物样和50cm 深处水样进行实验分析,测试项目为总氮(TN )、总磷(TP )、氨氮(NH 3-N )、叶绿素a (Chl.a ),其中TN 采用碱性过

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TP 采用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Chl.a 采用丙酮萃取24h 后分光光度法测定,

方法参照《湖泊富营养化调查规范》[12]

。浮游植物用Nikon Eclipse 50i 生物显微镜计数,

种类鉴定参照

《淡水微型生物图谱》[13]

、《淡水浮游生物图谱》[14]

;计算Shannon-wiener 生物多样性指数[15]和Pielou 生物均匀度指数[16]

2

结果与分析

2.1

水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2010年3月至5月期间,3次取样TP 均值为

0.097mg /L ,TN 均值为2.3mg /L ,2项指标均以3月最高,5月最低,各样点间变化较为统一,表现为1号点至5号点浓度明显下降,总体浓度均达到或超过Ⅳ类水质标准(图2);工程河段以3号点氮磷去除率最高,

TP 去除率为46.8%,TN 为47.9%。DO 随时间变化明显,

4月平均水平为12.98mg /L ,

5月为8.16mg /L 。样点1DO 较低,考虑此处浮游植物密度最大,此结果可能与较多浮游植物对水中氧气的消耗有关;除3号点5月DO 下降外,1号至5号点逐渐上升。各样点

1

39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

SD 变化趋势不明显,1号至4号点均值逐步升

高,

至5号点稍降,结合氮磷浓度在1号点总体水平最高、DO 最低的表现,较高营养盐浓度促进浮游植物生长,导致其对光照利用加强并增加水体

浊度应是上游SD 较低的原因之一。对照河段

SD 、DO 、TP 均表现为下游(6号点)低于上游(7号点),说明随着污染源的远离,水体自净作用恢

复可能是工程河段水质逐渐好转的另一因素[17]

图2各样点透明度(a )、溶氧(b )、总磷(c )、总氮(d )、叶绿素a (e )变化Fig.2

Variations of SD (a ),DO (b ),TP (c ),TN (d ),Chl.a (e )in the sites

各样点Chl.a 浓度平均为45.24μg /L ,以5

月最高,

3月最低;空间变化表现为工程后部样点(3、5号点)分别较前方(2、4号点)有所降低。3、

4月份各样点间变化趋势较为一致,5月有较大波动,表现为4号点和7号点浓度突然上升,此与

TP 及当月浮游植物密度变化相符;表明温度升高在促进浮游植物生长同时,其与营养盐的协同作

用使各点变化趋势改变。另外调查发现对照河附近有养鸭场,推测新的点源污染可能是6、

7号点处3指标变化异常的原因,此尚待后续研究证

2

39

6期童琰,等:

滴水湖引水河段组合型生态工程春季对水体净化效果研究实。

水温变化在各样点间基本一致。Chl.a 、

TP 、和TN 在各样点波动较大,均于1号点达到最高;组合生态工程下游(3号点)和滨岸带工程下游(5号点)3指标浓度分别低于工程进水处,结合3号点氮磷去除率为工程河段最高的表现,浮床植物对水中营养物质吸收作用及滨岸带植物对雨水的截留和边岸的稳固作用,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水质。1号点位于工程河段上游,

由1号点至5号点,

TN 、TP 、Chl.a 、NH 3-N 均呈降低趋势,即工程下游(3、5号点)4指标浓度总体低于上游(2、4号点),推测为工程短期内的水质改善

效果和河段水体自身净化共同作用导致(图3)

图3水质理化指标在各样点间变化Fig.3

Variations of physici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s in the sampling sites

2.2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

2.2.1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2010年春季对所设7处点位3次调查,共检出供鉴定浮游植物146种,分属7个门类。调查期间出现的所有种类中,绿藻、硅藻门种类占优势,均占总种数的30%以上;各样点种类数均值,蓝藻门、裸藻门均为23种,各占总种数的12.4%,隐藻门5种,甲藻门1种,金藻门2种。各样点共有种属23种,

其中绿藻门9种,以绿球藻目居多,如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 )、链丝藻(Ulothrix flaccidum )、卷曲纤维藻(Ankistrodesmus convolutus )、十字四星藻(Tetrastrum staurogeniaeforme )、斯诺

衣藻(Chamydomonas snowiae );硅藻门9种,

为模糊直链藻(Melosira ambigua )、钝脆杆藻(Fragilaria capucina )、广缘小环藻(Cyclotella bodanica )、何氏卵形藻(Cocconeis Hustedtii )、尖针杆藻(Synedra acus )、近缘针杆藻(Synedra affinis )、库氏小环藻(Cyclotella Kutzingiana )、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 )、肘状针杆藻(Synedra ulna );另有蓝藻门、

隐藻门各2种和裸藻门1种。从表1可看出,

各点种类分布差别不明显,均以绿藻种数最多,硅藻次之;蓝藻和裸藻种数相当。各样点中,以样点1绿藻门、硅藻门种类数最多,样点6

绿藻门种类所占比例最大;样点6、

7浮游植物种数总体明显减少。浮游植物结构组成的空间变化趋势不如随时间变化显著,蓝藻、裸藻种类数随

采样月份递增稳定增加,

可能由气候转暖、有机质分解加快,利于蓝藻色素和裸藻色素积累导致[18]

表1

取样期间各样点浮游植物各门种类数变化

Tab.1

Changes of phytoplankton species during the experimental period

样点编号

蓝藻门绿藻门裸藻门隐藻门硅藻门甲藻门金藻门12710730146523223932415663232087171458334248819115920521931714632261785131262307

17

74

16

13

54

3

调查期间,以绿藻门数量在各点位为最高,均值为51.75%,硅藻门(24.99%)和隐藻门(19.38%)次之,其它藻类共占3.89%。各点位以小球藻、斯诺衣藻、模糊直链藻和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 )为主要优势种,蓝藻门的小形

色球藻(Chroococcus minor )在5月的6、

7号点数量明显增加,可能与温度升高对蓝藻门种类生长有利相关,优势种分布显示调查河段水体为富营养型。

3

39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

2.2.2浮游植物密度变化

浮游植物密度最大值见于4月的2号点,为13.33?106cell/L;均值以2号点最高,3号点和1号点次之(表2)。藻类密度单因子评价显示各样点已达到富营养化水平[19]。结合理化指标变化,1号点密度较高可能与校内河段丰富的有机物和营养盐有关;实地调查发现1号点河段边岸种有黄菖蒲等,其对水质一定程度上的改善可能是该处藻类密度虽居于较高水平,但仍低于2、3号点的原因。

利用SPSS18统计软件,分析各监测点3月至5月浮游植物密度与水体理化因子间相关性(表3)。结果表明,浮游植物总密度与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TN/TP呈极显著负相关、与TN 呈显著负相关,说明各点位浮游植物密度变化主要受温度影响,且较低的氮磷比可能有利于浮游植物生长,这与陈开宁等[20]对太湖围隔示范工程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表2取样期间各样点浮游植物密度变化

Tab.2Dynamics of phytoplankton density during the experimental period106cell/L 样点编号1234567

3月4.034.453.532.301.991.861.48 4月11.0313.3312.604.004.565.691.37 5月8.659.299.8712.618.0212.1313.24

表3浮游植物密度与各理化因子相关性分析(n=21)

Tab.3Correlations between phytoplankton density and parameters of water quality(n=21)

TN TP TN/TP水温DO pH SD NH3-N 浮游植物密度Pearson相关性-0.454*-0.126-0.631**0.678**-0.1540.452*0.154-0.326显著性(双侧)0.0390.5870.0020.0010.5040.040.5040.15注:**表示极显著相关,*表示显著相关。

空间上3、4月一直处于较低密度水平的4号点和6号点5月份突升,可能与周围突增的点源污染(4号点周围有零星菜地、6号点附近发现养鸭场)有关。2号点相比于3号点,其藻类平均密度上的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可显示浮床工程的修复效果;此外,4、5月份模糊直链藻大量繁殖并在个别点形成优势种,可能是当月浮游植物密度出现不规律变化的原因。工程前后(2至3号点,4至5号点)浮游植物平均密度的降低说明水质改善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藻类生长,但其种类组成并无明显变化。

与淡水湖相比,采样点水体中硅藻门种类和数量偏高。调查发现硅藻种类逐渐减少,与通常认为其年内生物量以春秋较高,夏冬较低结论相符[21],故此变化可能主要由硅藻本身对温度变化的响应导致,生态工程影响不大;郭蔚华等研究发现优势硅藻种数与流速正相关,优势蓝、绿藻属与流速负相关[22]。因调查期间水闸关闭,河道水体流速可能恰利于硅藻悬浮进行光合作用。结合之前生态工程对营养盐的控制效果,工程可能仅通过氮磷比调节浮游植物总密度,对其优势种分布、种类组成的影响尚不明显,短期内温度仍是浮游植物变化的主导因子。另外,滴水湖开挖于滩涂底质,虽引入淡水,仍较自然湖泊有很大不同,与之相通河道是否形成适宜某些种类发展的潜在条件[23],或藻类分布情况仅与人工湖建成初期生态系统的不稳定性有关[24],仍有待研究。

2.3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及生物多样性指数评价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以修正的卡尔森指数TSIM为基础,根据水体的叶绿素、总氮、总磷等与水质密切相关的参数,确定TLI分级标准[25]。以Chl.a的状态指数TLI(Chl)为基准,将TN(mg/ L)、TP(mg/L)、DO(mg/L)、SD(cm)其余5个参数与TLI(Chl)一并加权综合,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计算方法及评价标准[26]。

生物多样性指数是指示群落特征的重要参数之一,水体发生富营养化一般会导致某些种类大量繁殖,消耗水体中的溶氧,从而导致不适应高营养环境的藻类死亡,降低浮游植物多样性[27]。选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分别分析所设样点的浮游植

439

6期童琰,等:

滴水湖引水河段组合型生态工程春季对水体净化效果研究物多样性。

各点TLI 综合评分变化范围为54.58 72.75,平均综合评分为64.07,处于中度富营养水平。样点2、6表现出富营养程度有所降低,其余各点未见明显变化。3次采样的藻类群落多样

性指数H ’的变化范围为0.37 2.94,均匀性指数J 变化范围为0.16 0.70。21组样本中2种指数评价结果有11组相似,相似度为52.4%;结

果显示4号点多样性升高,对照点6、7降低;均匀度各点有所下降,

5月均达到重污染水平(表3)。表4

采样期间各样点水体综合营养型及受污程度评价

Tab.4

Integrated nutrition types and pollution stage of the 7sites during the experimental period

样点3月多样性H ’均匀度J 综合营养型4月多样性H ’均匀度

J 综合营养型5月多样性H ’均匀度J 综合营养型1B B b A A a B A a 2B B b A A a B A b 3B B b A A b B A b 4A A b B A b B A b 5B C c B A b B A b 6C C c B A b A A c 7

B

C

c

B

B

b

A

A

b

注:A ,B ,C 分别代表重污染、中污染、轻污染;a ,b ,c 分别代表重度富营养、中度富营养、轻度富营养。

3结论

(1)营养盐、溶氧量和透明度变化说明,组合

生态工程和单一滨岸带工程短期内均可在一定

程度上改善水质,尤以前者对营养盐去除作用更显著;藻类密度单因子评价,各样点均达到富营养化水平。生物多样性指数显示滨岸带工程后部样点污染程度降低,各点总体为中污染;均匀度降低,各处5月均为重污染。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显示调查河段总体处于中度富营养水平。

(2)取样水体浮游植物密度与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TN /TP 呈极显著负相关;优势种存在

一定波动,

主要为绿藻、硅藻和隐藻。工程前后浮游植物平均密度有所降低,说明工程对水质的

改善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其生长;各点种类分布差别不明显,均以绿藻种数最多,硅藻次之,显示工程短期内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影响不大。滴水湖引水河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较湖泊有较大区别,表现为硅藻门种类和数量较多,而湖区流速和基质不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可能有较大变化。

(3)理化或生物指标变化趋势对比,表明对水质的单因素评价不能完全反映水体变化状况,对其评估应建立长期、综合评价机制。对滴水湖的生态修复,还应重视其相关水系的作用,将源流、支流、湖区污染等干扰控制在生态系统能承

受阈值范围内,同时进行生态工程修复[28]

;考虑

到生态工程对以浮游植物为代表的水生生物群

落结构影响有限,加之滴水湖在水系、底质等方面具有特殊性,对其长期调查研究是必要的,也将为今后大型人工湖治理提供借鉴。参考文献:

[1]孙刚,盛连喜.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的生态工程[J ].应用生态学报,

2001,12(4):590-592.[2]

罗文俊,章守宇.马鞍列岛海域浮游植物优势种粒径组成及影响因子分析[J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09,18(5):571-578.

[3]

MISCHKE U.Cyanobacteria Associations in Shallow Polytrophic Lakes :Influence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J ].Acta Oecologica ,2003,24:11-23.

[4]

GASIUNAITE Z R ,CARDOSO A C ,HEISKANEN A S ,et al.Seasonality of Coastal Phytoplankton in the Baltic Sea :Influence of Salinity and Eutrophication [J ].Estuarine Coastal and Shelf Science ,2005,65(1):239-252.

[5]

HABIB O A ,TIPPETT R ,MURPHY K J.Seasonal Changes in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Structure in Relation to Physico-chemical Factors in Loch Lomond ,Scotland [J ].Hydrobiologia ,1997,350(1):63-79.

[6]

CHEN F Z ,SONG X L ,HU Y H ,et al.Water Quality Improvement and Phytoplankton Response in the Drinking Water Source in Meiliang Bay of Lake Taihu ,China [J ].Ecological Engineering ,2009,35(11):1637-1645.

[7]刘小梅,李月丽.上海地区人工湖富营养化防治设计若干问题探讨[J ]

.上海水务,2010,26(3):5-7.[8]徐建官.滴水湖水质现状及研究初探[J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10,22(1):64-70.[9]

丁文铎,孙燕.环境水生态修复的概念、特点及其应用

5

39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

[J].北京水务,2006,13(1):46-47.

[10]汪海英,周敏杰.临港新城———滴水湖富营养化现状评价及调控对策[J].上海水务,2006,22(4):273-277.[11]李晓波,许夏玲.上海滴水湖小色金藻种群变化[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3(2):193-196.[12]金相灿,屠清英.湖泊富营养化调查规范[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

[13]周凤霞,陈剑虹.淡水微型生物图谱[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14]韩茂森.淡水浮游生物图谱[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0.

[15]SHANNON C E,WEAVER W.The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M].Urbana,IL: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49.

[16]PIELOU E C.An Introduction to Mathematical Theroy Ecology [M].New York:Wiley-Interscience,1969.

[17]张智,杨冬雪,王斌,等.某人工湖成库初期水环境特征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10,4(6):1321-1326.[18]胡韧,林秋奇,王朝辉,等.广东省典型水库浮游植物组成与分布特征[J].生态学报,2002,22(11):1939-

1944.[19]许金花.城市小型浅水人工湖泊浮游藻类

与水质特征研究[J].生态科学,2009,26(2):36-40.[20]陈开宁,周万平,鲍传和,等.浮游植物对湖泊水体生态重建的响应———以太湖五里湖大型围隔示范工程为例

[J].湖泊科学,2007,19(4):359-366.

[21]姚敏,刘倩,李艳玲,等.南京市2个小型富营养湖泊浮游硅藻的季节性变化[J].湖泊科学,2009,21(5):

693-699.

[22]郭蔚华,李楠,张智.嘉陵江出口段3类水体蓝绿硅藻优势种变化机理[J].生态环境学报,2009,18(1):51-

56.

[23]张修峰.长江口潮滩湿地底质对水体氮、磷营养盐含量的影响[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5.

[24]韩智勇,刘丹,李启彬.城市人工湖富营养化评价及污染控制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1):13808-

13810,13828.

[25]SHEN Z Y,BIAN X H,ZHAO Y,et al.Taiping Lake In Xuyuan Park,Nanjing:Eutrophication,Treatment&

Prevention[J].Journal of Lake Science,1997,12(4):

377-380.

[26]王明翠,刘雪芹,张建辉.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及分级标准[J].中国环境监测,2002,18(5):47-49.

[27]邓泓,何国富,邢和祥,等.河道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综合冶理的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8,31(2):132-

135.

[28]由文辉,顾笑迎.国外城市典型河道的治理方式及其启示[J].城市公用事业,2008,22(4):16-19.

639

6期童琰,等:

滴水湖引水河段组合型生态工程春季对水体净化效果研究Research of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results of the combined ecological

project in Yinshui River ,Dripping Lake in spring

TONG Yan 1,XU Chun-yan 1,HU Xue-qin 1,ZHANG Wei-yan 1,YOU Wen-hui 2

(1.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cience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China ;2.Shanghai Key

Laboratory of Urbanization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

Shanghai 200062,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improvement of water quality by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co-floating bed and the bank restoration project in the Yinshui River of the Dripping Lake ,indicators like nutrient ,transparency ,chlorophyll ,as well as phytoplankton density and distribution have been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which was carried out druing the Spring 2010.In addition ,the biological diversity index of phytoplankton was calculated and TLI method was used to estimate the sites eutrophication level.Results :(1)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indicators variation trend demonstrated that the project had improved the water quality to some extent ,with the TN removal rate 47.9%and TP removal rate 46.8%;(2)the variation of phytoplankton density showe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emperature and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N /TP ,and eutrophication was found in all sites through density evaluation.(3)the sites TLI ranged from 54.58to 72.75,with the average of 64.07,which indicated a meso-eutrophication level with severe eutrophication in Site 1.(4)the comparison of Shannon-Wiener Index (H ’)and Pielou Evenness Index (J )showed that most of the samplings were in the states of moderate and severe pollution ,with the similarity of 52.4%.Besides ,Shannon-Wiener Index (H ’)demonstrated the pollution degree of the site in the rear of riparian buffer reduced.Finally ,the number of potential pollution sources around the Dripping Lake is large while the water changing period is long and the community of phytoplankton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freshwater lakes because of its special beach sediment.Considering the newly-built water ecological system of the Dripping Lake and its water sourcing rivers is not stable yet ,long-time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are of significant value especially for man-made lakes.

Key words :artificial lake ;phytoplankton ;TLI (Σ);eutrophication

7

39

清华大学:城市水环境整治水体修复技术的发展与实践培训资料

清华大学:城市水环境整治水体修复技术的发展与实践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刘翔 我国城市河流有90%左右受到污染,出现水体滞流、多处于厌氧状态、复氧能力差、淤积严重、透明度低、甚至发生黑臭等现象。由于城市水体污染负荷远远超过城市有限受纳水 —N等污染物严重超标,水生生态系统结构体的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导致河水中COD、NH 3 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城市水体的生态功能和使用功能日益衰退,水体修复和水生态功能恢复的难度明显加大,城市河流水环境生态系统处于失衡状态。同时,城市污水中氮磷污染物未经有效去除,又成为城市水体发生富营养化的重要诱因,造成水体生态功能的衰退甚至丧失,水生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成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障碍。“有水皆污”、“河道黑臭”已经成为许多城市面临亟待解决的环境顽疾。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和水体修复技术是破解上述难题的有效方法,国家重大水专项城市主题在“十一五”期间重点针对城市水体修复技术开展了研究集成和示范应用,突破了44项关键技术,建立了25项示范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我国水体修复积累了技术集成方案和工程实践经验。 1城市水体修复的科学原理与技术思路 城市水体修复技术是指根据生态学和环境学的原理,综合运用水生生物和微生物的方法,使污染水体得到改善或恢复所采用的技术。其特点是充分发挥现有水环境工程的作用,综合利用流域内的湿地、滩涂、水塘、堤坡及水生生物等自然资源及人工合成材料,对城市水域自恢复能力和自净能力进行强化恢复或提升。 生态修复是相对于生态破坏而言的,生态破坏就是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破坏,因而生态修复就是恢复生态系统合理的结构、高效的功能和协调的关系,就是重建受损生态系统的功能以及相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其本质是恢复系统的必要功能并使系统达到自我维持的状态。修复的目的就是要再现一个自然的、能自我调节的生态系统,使它与它所在的生态景观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但要将一个受损的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恢复到受损前的水平是一项艰巨、困难和漫长的工作。从一定意义上讲,修复又可定义为使受损的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最大限度地接近受损前的水平。就是针对具体受损的生态系统,找出目前环境条件的限制性因素,根据生态工程学原理,对该系统实施种群组建或重建,恢复其原有的生物多样性,使其达到具备自我维持与自我调节的能力。因此,要从生态、社会需求出发,实现

西溪湿地水体生态修复方案

西溪湿地三期水体生态修复简要方案 一、景观与水 水是景区的灵魂,是景区赖以高贵的根本。园林因水而生动、因水而活泼。“水令人远,景得水而活”。如今是无园不水,水景已成为衡量园林景区及庭院小区档次高低的重要标准。景观水体迎合了人们亲近自然和对健康的追求,水景不仅能增加周围空气的湿度,减少尘埃,提高负氧离子的含量,还能在一定范围内起到调节气温的作用。 喜水、爱水是人的一种天性。古往今来人们赞美水的名句极多,“山青水秀”示景观美;“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将水和美丽的少女,亭亭玉立的水鸟并列;“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与长天一色”,展示了水、天、霞、鹜共同组成的美丽景观。 纵观中外重要的大中城市无不依水而建,缘水而兴。 无论是在那个国家,造园师在造园设计时总是千方百计做足水的文章。“山本静水流则动,石本顽水流则灵”充分体现了水在园林中的重要性。 二、水体治理的必要性 水是生命之源。历史和现实无数次证明了清洁的、和谐的水环境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也是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创造美好未来的保障。因此水环境的科学修复和治理问题受到普遍的关注。但开挖了水体并不代表就能达到预定的景观目的,而理水、治水才是更为重要,更为关键的一步。因为水是一种最为优异的溶剂,几乎所有物质都能在水中溶解。而且由于水域的标高往往低于地平面的标高,污染物总是从高处往低处流动。由此决定了水体是最容易受到污染的一个生态系统。 (一)造成水体混浊不清的原因 一般情况下景观水体主要是受氮磷的污染,造成水质富营养化,使得水体浑浊不清,透明度低,发绿、发黑甚至发臭。景观水体对水质的要求最重要指标是水体透明度。

河水水体生态修复及景观设计方案

河水生态修复及景观工程 设 计 方 案 宁波市清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二零一二年四月

目录 一、项目概述 (1) 1.基本情况 (1) 2. 水体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价 (2) 3.甲方要求 (2) 二、设计原则 (3) 三.设计概要 (3) 四.设计目标 (4) 1、总体目标 (4) 2、水生植被修复目标 (5) 3、水面景观目标 (6) 五、施工流程和单元说明 (7) 1、施工流程图 (7) 2、单元技术说明 (8) 3、生态修复景观平面布置图 (12) 六、工程概算 (13) 1、水生植物清单 (13) 2、浮岛(含水生植物、器材)费用列表 (13) 3、微生物、载体、药剂费用列表 (13) 4、投资预算表 (14) 七、承诺 (14) 工程效果参考图(附) (15)

水体生态修复及景观工程设计方案 一、项目概述 1.基本情况: 现企业厂区内有环厂房内河河水富营养化,造成水体污染,环厂内河治理段总长约2500米,水面宽度10-15米,治理段总面积约达30000多平方米。水体透明度差,高温季节水面经常爆发蓝藻水华,且水质易发绿发臭。经我公司现场取水样检测,水质数据如下:COD:100mg/L; BOD:15mg/L; PH:7.3 氨氮:5mg/L; 总磷:17mg/L; 2.水体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价 2.1、内源污染影响:工程水域长期受雨、污水及死亡藻类沉积影响,故有较多的有机污染物和化学物在河床底部淤积,通过与上覆水体的反复交换,不断向上释放高浓度污染,成为对水域污染贡献率较大的内源性污染源。而且平时河道水体基本不流动、交换量小,自净能力丧失。 2.2、面污染源进入:河道的雨水汇集区域面积较大,而河道护坡设计单纯考虑了水利防洪的需要,忽略了水陆交界的生态性,造成了沿河地面污染随雨水地表径流未经湿地、生态驳岸的阻拦和缓冲直泻入河。

论河道整治中水生态修复措施

论河道整治中水生态修复措施 一、城市河道整治工程中水生态修复的基本措施 1从外源污染出发 1.1建造人工湿地系统 人工湿地系统是人工将土壤、砂、石、煤渣等基质按一定比例铺垫,植人特定的水生植被,并将底部完全封闭的可处理废水的生态系统。它可以形成一个非常好的人工半封闭生态系统,促成良性内部循环的构成。另外,这种人工湿地系统还能处理很多种工、农业废水,并且效果显著。这种方法目前被广泛应用,例如深圳的石岩河人工湿地系统。 1.2河堤生态系统建设 河堤的作用非常大,首先它具有一定的缓冲功能,其次它也是人们的娱乐地点和城市风景线。河堤的建设需要考虑的不仅是美观、实用,更重要的是它的安全性和对河道的保护性。而所谓河堤生态系统就是将河堤建造成一个利于生物生长的,与自然相辅相成的河堤系统。它不仅改善了水体的生态环境,也增加了河道的自净能力。 1.3生态护坡工程 生态护坡是一种既能实现河道的护坡,又能促进河道生态平衡的工程技术。它分为植物工程复合护坡和植物护坡两种。植物工程复合护坡技术有多种形式,例如土木材料固土种植基、铁丝网与碎石复合种植基、水泥生态种植基、三维植被网等。上海崇明岛瀛东村河道工程中就使用了这种生态护坡技术。从效果上来看,河道坡岸的稳定性

得到有效加强,河道的水质也得到了良好的改善。还促进了生物的多样性发展,使河道的生态系统变得更加稳定。植物护坡则相对来说简单一些,它主要是利用河岸植被的根系来进行固土,防止河岸水土的流失。这种方法既能促进河道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还有美化环境和景观制造的作用。 2从内源污染出发 2.1提高水体溶氧度 在城市河道整治工程中,可以向水体中充入大量的空气或氧气,以提高水体的溶氧度,进而修复河道中好氧微生物的活力,加快河道中有机污染物降解的速度,改善水质后,进一步修复水生态系统。 2.2利用底泥生态疏浚技术减少内源污染负荷 所谓生态疏浚,就是清除河道底部大量沉积物表层的氮、磷、有机质等富集层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水底污染物对上覆水体的污染率,阻止内源释放而引发的河道水质二次污染。我国太湖的五里湖就利用了这一技术,使其底泥中磷的含量大幅下降,进而为水生态修复准备了良好的条件。 2.3构建水生植物群落 可以根据河道的水体特征,制造最合适的水生植物群落,来吸收河道中的N、P等营养物质,然后再将植物带离河道,从而将河道中多余的营养物质带走。这种方法易于实行和维持。另外,合适的水生植物的根系还可以为水中的微生物提供适合生存的环境,改善河道水生态系统。

景观水体生态修复介绍

如今全球面临水资源匮乏的问题,直接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全球性和区域性水环境问题不断加剧,这就需要进行水体和生态的健康修复,才能进一步缓解这一危机。 一直致力于水体的修复工作,因此也有了一定的治理方法技术,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一、景观水水质恶化的原因: (1)生活或工业污水排放,是水质破坏的主要原因。(2)在水体附近,农田和绿地生产过程中的化肥农药等,通过雨水汇集流入水体。(3)鱼类以及水生动物养殖,加速兰绿藻的生长,使湖底呈厌氧状态,反过来又会使鱼类因缺氧而死亡,腐烂的水生动物分解,使水体处于恶性循环状态。(4)蓝绿藻的入侵和泛滥,也是水质恶化的最重要的成因。这种藻类繁殖速度极快,而且繁殖生长要消耗大量的溶解氧,这样将会影响到各种水生动植物的正常生长,严重时,还会造成水生动植物因缺氧而死亡。(4)在人工水面设计上,水体缺乏流动,各种污染物将会沉积在死角处,并渐次污染整个水体。 二、主要防治方法我们在防治上,通常在水体的边岸设计排水沟,以防止绿化污水流入水题;.定期打捞漂浮杂物和底泥疏浚,应加强对水体周边污水的管理及监督,防止生活污水或工业污水流入。目前,常用景观水的治理方法有以下几种:1.引水换水方式,2.循环过滤方式,3.投加化学药剂,4.生态修复技术

三、常用的生态技术措施: 设置防护林带阻截有机物对水体的直接侵入。 在水岸滩头,广种水生植物和湿地植物,这是修复水生态系统的一项重要手段,有些中、小城市甚至已经采用人工湿地技术来处理城市的生活污水。同时,湿地也是水景观中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回归自然的一种象征。 在水体中投放鱼类,协调食草性、食杂性、食肉性之间的关系,而投放螺蚌等底栖动物,则成为名副其实的水底清道夫。水生动植物,和谐共生,在水底演绎了另外一个精彩世界,在水体生态修复技术,就是通过人工措施,构筑水体中产生者—消费者—还原者的生物链,并积极地、经常不断地进行必要的干预,促使其达到平衡,进而使水体恢复自身的净化功能。。 以上内容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同时如有这方面的需求,可以咨询一下南京蓝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景观水体生态修复公司-南京蓝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景观水体在现代化大都市建设和整体布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城市人居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美学价值、文化功能和经济意义。 我们主要以生态治理为宗旨,运用生物措施,以微生物为先锋,水生动植物为辅进行景观水体修复。经过多年研究,针对不同污染水体我们从环境中筛选出了几种净水效果较好的微生物菌株。通过多年的治理经验我们已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景观水体治理体系,能依据不同的水体类型以生态治理为中心,灵活的调整辅助措施进行治理。其次,人工湿地作为生态治理的一部分也是我们研究的重点,目前我所可承揽湿地的设计、施工和水质监测等业务。 为了进一步的优化技术,我们的研究范围目前已扩展到了城市河道的改造和水体生态修复、农村生活污水的湿地处理、养殖废水污染的治理等方面。 景观水体特性 景观水体包括城区范围内的天然湖泊、河道以及公共场所(公园、生活小区、娱乐场所等)的人造湖泊、观赏水池、景观河道等。由于景观水体大部分为封闭

水体,流动性差,水体自净能力低,加之缺乏管理,很容易成为生活污水、雨水及垃圾的受纳体,致使水中悬浮物增多,浊度增大,水体变黑变臭,在温度较高时,富含氮、磷等营养元素的水体就会滋生藻类,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健康。 工艺简介 水体修复技术以微生物为前期技术核心,通过施用从环境中筛选出的有益微生物菌群来降解水体中的污染物,并辅以其它生物修复措施和景观造景技术来恢复水体生态系统,以达到对污染水体的治理的目的。 服务项目 ◆公园、小区景观水体富营养化的咨询、防治及其生态修复。 ◆湖泊、河道水体生态维护和治理 ◆水体景观改造咨询与设计。 ◆人工湿地设计、运行咨询与动态监测。

河道治理及水体生态 修复治理工艺

发明名称 河道治理及水体生态修复治理工艺 摘要 本发明涉及河道治理及水体生态修复治理工艺。以水生态物滤装置作为水体中有益微生物生长的良好载体,使水体中的微生物得以聚集,快速挂膜,修复低等生物群腐食食物链;同时对水体曝气增氧,将高效生态修复剂投入污染水体,生态修复剂中活性微生物在充氧的环境中,可去除杂草、水藻;辅以基底修复技术,采用专有填料产品,使水体中土著微生物快速增长繁殖,形成优势种群,可有效地将底泥中内源性污染有机物质分解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稳定物质,使水体在较短时间内得到修复治理;同时辅以水生动植物(生态浮岛等技术),延长水体环境的食物链,形成完整的生态链,彻底消除恶臭,恢复水体持续自净功能。它在地表水治理尤其是城市河湖的治理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地表水的治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生态坝组成的源头生物生态拦 截系统、生物挂膜和曝气充氧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循环系统为核心的水体生物修复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表水治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强化处理系统 融合生态坝拦截及生物滤池技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表水治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生态物滤装 置是在水域中直接设置微生物载体,大量培养土著微生物形成生物膜,利用生物膜截流和捕食藻类并综合降解污染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表水治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曝气增氧装置 可以是雾化曝气软管、或是水处理行业常用的曝气设备如鼓风曝气装置、表面机械曝气装置、射流曝气装置、喷水式曝气装置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地表水治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曝气增氧

装置结合了水流营造装置,使水体流动,同时实现水流营造和曝气充氧两种功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表水治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态修复剂是 包含:芽孢杆菌、巨大芽胞杆菌、低温有机矿化菌、硝化菌、反硝化菌光合菌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表水治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表水内部还 可以直接种植水生植物,水生植物可以种在水下、岸边或是无土种植在漂浮于水面的浮岛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表水治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表水内部还 直接放养鱼类、贝类等水生动物。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表水治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底修复是指 用特殊的生物填料,使水体中土著微生物快速增长繁殖,形成优势种群,可有效地将底泥中内源性污染有机物质分解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稳定物质,使水体在较短时间内得到修复治理。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表水治理工艺,其特征在于,经过上述的处理 工艺流程,地表水能够形成持续自净功能的生态系统,从而恢复水体水质。 说明书 河道治理及水体生态修复治理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行业中对河流、湖泊、水库、海洋港湾、人工河流、人工湖、池塘等地表水域的水质进行处理净化的一种方法。 背景技术 河流、湖泊、水库、海洋港湾、人工河流、人工湖、池塘等地表水域存在着较严重的污染。污染源主要来自于工业污水、生活污水、雨水径流所携带的面源污水、风沙扬尘携污等。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外源污染,及污水的汇入、大气沉降等外部因素;另一类是内源污染,即由于污染物在水体内的停留、沉积而形成的底泥,这些底泥还有大量的污染物质,并不断往水体内释放氮、磷以及有机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水生态修复)

铜陵市双木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芜湖县陶辛镇人民政府 芜湖县陶辛镇千年古水系综合治理-沙墩村水生态修复与整治项目 施工组织设计 铜陵市双木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 第一部分编制依据 第二部分工程概述 第一节工程概括 第二节设计概括 第三节气象水文 第三部分施工部署 第四部分主要分项施工方案 第一节施工放线的施工方案 第二节土方工程施工方案 第三节荷花池施工方案 第四节绿化工程施工方案 第五节道路施工方案 第六节建筑、构筑物施工方案 第七节广场工程施工方案 第七节季节施工方案 第八节养护管理期施工方案 第九节雨、夜施工及农忙保勤措施 第五部分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及组织管理保障措施第一节质量目标 第三节质量保证体系 第四节质量保证措施 第六部分施工总体进度的计划以及管理保障措施 第一节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第二节工期保证措施 第七部分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第一节安全防护措施 第二节文明施工措施 第三节环境保护措施 第四节临时用电安全措施 第五节保护道路、管线的措施 第六节文物保护措施 第七节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措施 第八节扬尘治理措施

第八部分主要施工材料准备预案 第一节主要施工材料进场计划 第二节机械设备管理措施 第九部分临建搭设预案 第一节施工平面布置 第十部分与各参建单位配合和协调 第一节与设计、监理单位配合与协调 第二节与业主配合与协调 第十一部分附表

第一部分、编制依据 1、芜湖县陶辛镇千年古水系综合治理-沙墩村水生态修复与整治工程施工图纸 2、招投标文件, 3、现行法律法规, 4、施工合同 在编制过程中,我们立足于施工的专业化、机械化、标准化,重点工程重点安排,做到方案切实可行、经济合理,满足于高标准建设的需要。 第二部分、工程概述 第一节工程概况 建设单位:芜湖县陶辛镇人民政府 设计单位:芜湖市宏宇工程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监理单位:青岛华鹏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铜陵市双木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本工程为芜湖县陶辛镇千年古水系综合治理-沙墩村水生态修复与整治项 目工程,位于芜湖县陶辛镇南,为香湖岛一期、二期工程的延续,占地约164亩。主要内容为道路工程、荷花池工程、广场工程、绿化工程、建筑及构筑工程、旅游公厕工程。 第二节设计概况 1、道路工程: 景观主干道1380.5m,宽2.5m;休闲步道2604.0m,宽1.3m;坡度1.5%。道路铺砖铺法:素土夯实 100厚碎石垫层 100厚C15砼 20厚水泥砂浆结合层 50厚广场砖(面包砖)面层 2、荷花池工程: 挖方29350.7m3;荷花池壁3087.9m长护坡。 3、广场工程: 广场工程包含中心广场台阶工程、铺砖工程、荷花女雕塑(由甲方确定)。广场砖型由甲方确定,砖厚30mm。广场做法:素土夯实 150厚块石垫层 30厚细石找平层 C20砼现浇台阶广场砖

谈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谈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19-07-26T15:00:00.28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作者:肖孟富 [导读] 摘要:人均水资源的逐渐减少,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的,破坏了水生态的平衡,导致水体污染严重,水环境日益恶化。 广州市水电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510600 摘要:人均水资源的逐渐减少,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的,破坏了水生态的平衡,导致水体污染严重,水环境日益恶化。本文从水生态修复概念入手,介绍了水生物基础修复技术,然后分析了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要点,希望可以给相关人士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水生态修复技术;河道治理;应用;研究 近年来,我国水利工程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和壮大,但是对河道的生态环境和生态景观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导致水体出现恶臭及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蓝藻水华泛滥等现象。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能够较好地处理这些问题,而且不需要耗费能源,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低,因此该项技术已经成为河道整治的新措施。 1.水生态修复概念 完整的水生态系统需要具备水生植物群落以及水生动物,同时,还要有数目巨大的微生物以及原生动物等。而水生态修复技术这是运用栽培植物和培养微生物的方法来进行转化水中的污染物,或者进行转移降解等方法,来改善水生物的生存环境,以此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这种技术在目前也是国际上常用的用于治理水体污染的其中一个方法,水生态修复技术不仅具有治污效果好造价低,而且运行成本也低的优点。根据大量实践和研究表明,对河道水体的治理,就一定要从污染源开始进行控制,与此同时,将水生态修复技术与之相结合,从而达到根本上进行治理,恢复水体生态。 2.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内容 水生态修复系统是在河流生态系统遭到了严重破坏的当今,生态治水新理念的提倡而应运而生。水生态修复技术注重对自然生态和自然环境的恢复和保护,是目前治理河道水生态的关键技术。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称为生态系统,完整的水生态系统包括水生植物群落和鱼、虾、螺、贝类、大型浮游动物等水生动物,以及种类和数量众多的微生物和原生动物等。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具体内容是指利用培育的植物或培养、接种的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水中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和降解,净化水质,改善、修复水生物生存环境。作为目前来讲国际上常用的水体污染治理办法之一,水生态修复技术具有治污效果好、工程造价相对较低、运行成本低等优点。实践生活表明,对河流水环境的治理,必须采取污染源控制和水生态修复相结合的方法,实施“截污治污、恢复生态”。 3.水生态修复主要技术类型 3.1生物处理技术 水生态修复技术中生物处理技术主要有厌氧处理、好氧处理以及厌氧-好痒组合处理三种。其运用人工培养的适用于分解污染物的一些微生物。运用控制这些微生物的品种、数量以及生长环境等,并结合人工曝气等措施,来加快并稳定诸如COD、氨氮以及有机氮等污染物的处理。生物处理技术依照河道水体的流域面积、水流以及污染程度等因素予以具体制定,现在主要为原位生物修复技术,运用于污染较为严重河道的水质净化。 3.2修建生态岸坡 水生态修复技术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对受到污染的水体生物环境进行合理的修复,重新建立完整的水生态系统生物平衡体系,使其可以按照自然发展规律完成生态食物链的重建。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自身的环保理念也随之改变。人们的环境保护理念已经逐步的由传统的防洪、排涝向安全、生态的水环境观念转变。生态型岸坡的修建,不仅改变了传统河坡直立的结构形式,同时随着岸边植物种植数量的不断增加,利用植物发达的根系实现土壤固结的目的,不仅有助于岸坡稳定性的全面提升,降低了岸坡被雨水冲刷现象发生的几率,而且岸边种植的大量的植物,也发挥出其在水生物保护方面的作用,为水生物营造了良好的栖息城所,加快了水体生态系统恢复的速率。 3.3生物修复 生物修复技术主要是指运用水生动植物、微生物等转化、分解、吸收水中污染物,从而达到水生态修复、水环境优化的效果。生态修复技术不仅能是单一动植物与微生物的修复,还可为不同动植物与微生物一同构成的水生态系统来开展水生态修复。在河道生态修复中动植物与微生物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是其都在水体净化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4人工湿地处理技术 人工湿地具有调节区域气候的重要作用,通过物理、化学、生物三重作用实现水体净化工作。人工湿地的修建可以维持系统内的生物多样性,调节地表径流,通过重建较为完整的水生态系统对污染水体进行净化。人工湿地不仅能够美化当地环境、构造景观,更能调节气温及空气湿度,对局部气候有效进行调节。 4.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要点 4.1合理配置植物种类 将植物的种类进行有效合理的配置,选择适合该河道的植物种类对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植物对土质的适应性和选择性不同,这就要求在选择植物护岸时,就必须按照河道不同的水位来进行,并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来开展。 4.2建设多样性河流 通过恢复河流横、纵向连通来实现建设河流的多样性,河流形态多样可以有效减少岸坡和河床材料硬质化。进行河流横向的连通,是为了恢复和维持河流蜿蜒、曲折、多变的形态;进行纵向的连续性,即将河流建设成有护坡地基主河槽的复合断面状态。如果是在用护岸的地段,就需要采用透水岸坡防护结构,与此同时,科学的运用植物护坡和天然材料,像木桩、水葱、芦荟、柳树和乱石等,以此避免河流护岸硬质化。 4.3布置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是比较常见的人造景观,有些湿地是在现有河道形态基础上进行开凿和布置人工湿地;也有部分人工湿地经由人工开凿,完全由人工来重现湿地景观。人工湿地作为水生态净化系统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于恢复河道的水生动植物系统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因此,通

水生植物与水体生态修复修订稿

水生植物与水体生态修 复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水生植物与水体生态修复--------吴振斌 第一章水生植物概述 水生植物的概念 为一生态学范畴的概念。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水生植物生活于水环境中,形成了一系列对于水环境的典型适应性特征,主要体现在形态结构及其功能上。 生活型:指植物长期生存在一定的环境下形成的一种形态上的适应类型,也是各种植物对其生态条件的综合作用在外貌上的具体反映。 挺水植物:根生泥中,下部或基部在水中,茎、叶等光合作用部分暴露在空气中。该类群植物处于水陆过渡地带,因而叶表现出具有同陆生植物相似的结构,具有表皮毛、角质层、气孔等。 浮叶植物:植株扎根基底,光合作用部分仅叶漂浮于水面。 漂浮植物:与浮叶植物相比,整个植物体悬浮于水面,根沉水中,但不接触基底。也有浮水叶与沉水叶之分。 沉水植物:大部分生活周期内营养体全部沉没水中,植株扎根基底。 由于完全沉水,该类群植物适应水环境的特性更为典型,叶面上的气孔已丧失功能或没有气孔;通气组织特别发达;叶绿体大而多,主要分布于植物体表面;。。。 在同一水体中,各生活型的水生植物分布呈一定规律,自沿岸带向深水区呈连续分布态,依次为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漂浮植物和沉水植物。 水生植被的功能:首先,作为初级生产者,为各类水生动物直接或间接提供食物基础,进而形成复杂的食物链,为最终形成复杂的生态系统提供了必要条件; 其次,调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如通过其矿物质营养代谢实现物质循环;可有效增加空间生态位,形成更多样你给的小生境;能影响并稳定水体理化指标,如通过光合作用放氧提高水体中溶氧浓度和氧化还原电位;通过呼吸作用利用二氧化碳改变水体pH和无机碳的形态和含量等; 再次,大型水生植物通过与浮游植物竞争营养物质和生长空间,以及形成遮光效应和分泌克藻物质,可以很好地抑制藻类的过量繁殖,减少水华的暴发,维持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和健康的水环境;还具有各种物理、化学效应,如固化底泥、提高其氧化性、附着和吸收有害物质,通过吸附和过滤作用,降低生物性和非生物性悬浮物,增加透明度,净化水质;水体中植物的生存,可减少水动力,降低水体扰动所带来的底泥营养盐向水体释放; 最后,具有景观美化效应等。 第二章主要生态因子对水生植物的影响 光照强度 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是植物需光特性的两个主要指标。 真光层深度是指在水柱中支持净初级生产力的部分,其底部为临界深度,即水柱的日净初级生产力为0值的深度,也就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达到平衡的深度,也称为补偿深度。按经验看,光补偿深度一般是水体透明度的倍,或光照

水生态修复技术体系

1.滨水景观带构建 1.1滨水景观带构建 滨水景观带主要借用驳岸结合水质、气候条件布置挺水、浮叶植物。挺水、浮叶植物的生长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上层水体中的氨氮、TN、TP等含量,同时由于水生植物的生长对藻类克制作用,会使水体中的藻类的数量降低,从而可以提高水体的透明度,改善水质,另外,滨水植物可以美化岸线,吸附空中粉尘和拦截岸边暴雨冲刷,减少入湖污染物质。 大部分水生植物夏季生长,冬季观赏效果普遍较差,故在挺水植物配置时选用一定比例的常绿和半常绿品种。保证岸边景观疏密相间的效果,切忌挺水植物满岸种植。 (1)挺水植物搭配 结合整体景观效果,可在景观要求较高的区域布置景观效果较好的挺水植物。挺水植物具有很好的造景功能,而且沿岸带的挺水植物对暴雨冲刷还具有拦截作用,阻截外源污染。本项目主要选择适宜当地生长的海寿、水生美人蕉、黄菖蒲、常绿水生鸢尾、旱伞草等挺水植物,力求形成具有层次感,色彩丰富的景观效果。 表3-5 挺水植物特性表

表3-6 挺水植物工程量

图3-11 挺水植物运用实景图 (2)浮叶植物搭配 从水的通透性和流动性考虑,在景观效果要求较高的水域,或在人类活动频繁的区域,构建适量的睡莲观赏区,配植不同花色的睡莲,这样即可挡住被风吹进来的垃圾,又具观赏性,还可点缀沉水植物,净化水质的同时营造出水生草皮的景观效果。 本方案在一些平台处或景观焦点处布置睡莲(多色)。采用自然布置方式,既能净化水质又能提高景观效果。浮叶植物种植面积为279m2。

图3-12 浮叶植物应用实景图 2浮叶植物净化系统构建 2.1浮叶植物净化系统构建 浮叶植物体根、茎生于泥水中,有浮叶(水上叶)和沉水叶(水下叶)之分。水上叶具长柄浮于水面,贴着水面的部分叫背面,正对着太阳的部分叫腹面,背面常长有气囊,叶的腹面具有气孔。水下叶细裂丝状或薄膜状。茎常弯曲于水中,长可达1-2m。主要分布在水深1-3m的区域内。 本项目滨水景观较单调,结合整体驳岸放坡形式及视觉效果,滨水带设计以观赏价值较高的浮叶植物睡莲为主(观花期较长),以盆栽形式种植,呈点缀状分布,提升整体景观效果。

最新版水系生态修复与整治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水系生态修复与整治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目录 第一部分编制依据 第二部分工程概述 第一节工程概括 第二节设计概括 第三节气象水文 第三部分施工部署 第四部分主要分项施工方案 第一节施工放线的施工方案 第二节土方工程施工方案 第三节荷花池施工方案 第四节绿化工程施工方案 第五节道路施工方案 第六节建筑、构筑物施工方案 第七节广场工程施工方案 第七节季节施工方案 第八节养护管理期施工方案 第九节雨、夜施工及农忙保勤措施 第五部分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及组织管理保障措施第一节质量目标

第三节质量保证体系 第四节质量保证措施 第六部分施工总体进度的计划以及管理保障措施第一节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第二节工期保证措施 第七部分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第一节安全防护措施 第二节文明施工措施 第三节环境保护措施 第四节临时用电安全措施 第五节保护道路、管线的措施 第六节文物保护措施 第七节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措施 第八节扬尘治理措施 第八部分主要施工材料准备预案 第一节主要施工材料进场计划 第二节机械设备管理措施 第九部分临建搭设预案 第一节施工平面布置 第十部分与各参建单位配合和协调 第一节与设计、监理单位配合与协调 第二节与业主配合与协调

第十一部分附表

第一部分、编制依据 1、**县**镇千年古水系综合治理-沙墩村水生态修复与整治工程施工图纸 2、招投标文件, 3、现行法律法规, 4、施工合同 在编制过程中,我们立足于施工的专业化、机械化、标准化,重点工程重点安排,做到方案切实可行、经济合理,满足于高标准建设的需要。 第二部分、工程概述 第一节工程概况 建设单位:**县**镇人民政府 设计单位:**市宏宇工程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监理单位:青岛华鹏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市**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本工程为**县**镇千年古水系综合治理-沙墩村水生态修复与整治项目工程,位于**县**镇南,为香湖岛一期、二期工程的延续,占地约164亩。主要内容为道路工程、荷花池工程、广场工程、绿化工程、建筑及构筑工程、旅游公厕工程。

生态修复在水污染控制中的应用

生态修复在水污染控制中的应用 摘要阐述了水污染的原因及污染物的类型,并说明了对生态工程和生态修复在水污染解决中的作用,以及对生态修复在水污染控制中的应用形式做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水污染生态修复生态工程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水污染问题已经逐渐演变成为我国所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水污染的防治与治理,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水污染的原因主要是向水体排放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各种废弃物,造成水质恶化,这属于人为污染。而污染物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病原体污染,生活污水、医院污水、畜禽饲养场污水中常含有病原体,如病毒、病菌和寄生虫(2)需氧型污染,生活用水,造纸和食品工业污水中,含有蛋白质、油脂、碳水化合物、木质素等有机物。(3)植物营养污染物,造纸、皮革、食品、炼油、合成洗涤剂等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以及施用磷肥、氮肥的农田水,含有氮、磷、钾等营养物,如果大量的这类污水排入水体,使营养物质增多,引起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4)油类污染物,(5)剧毒污染物,(6)感官污染[1]。除了上述污染类型外,还有酸碱污染物、热污染等其他污染物[1]。目前常用的废水净化处理技术主要有三类,即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和生物处理法(在实际应用中这几种方法往往综合起来采用)[2]。它们都是通过一系列工艺流程以及各种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分离出去,或将其转化为无害而稳定的物质,从而实现对水体的净化[2]。然而,这几种常规水处理方法虽然具有净化效率高,周期较短等优点,但也有投资大,成本高,工艺复杂等缺点,对于人口众多,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用地紧张,尤其是城镇建设用地紧张,而且许多地区缺乏具有一定操作、管理和技术水平的系统管理操作人员,要大面积推广普及这些废水处理技术还尚待时日,且一般难以进行深度的脱氮除磷。因此,开发高效节能、清洁、符合我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的污水处理新方法以解决我国日益严重的水污

水生态修复技术方案分析

水生态修复技术方案分析 根据剑河水生态修复技术路线总体设计,合成了“生态调水方案设计 (剑河水库)、水土流失治理(上游)、深潭浅滩(中游)、截污纳管、曝气复氧、生物过滤、生态护坡、生物浮岛、人工湿地”等9项工程。 1 截污纳管工程技术方案 截污纳管是一项水污染处理工程,就是通过建设和改造位于河道两侧的工厂、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宾馆、餐饮、居住小区等污水产生单位内部的污水管道(简称三级管网),并将其就近接入敷设在城镇道路下的污水管道系统中(简称二级管网),并转输至城镇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简言之,即污染源单位把污水截流纳入污水截污收集管网系统进行集中处理。 剑河下游武当山镇是剑河流域唯一的城镇,近年来城市发展速度很快,市政建设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起步晚,老城区结构复杂,正在推进中的污水管网建设还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也是本项目必须解决的问题(图6-1),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1)剑河右岸的主管道在乔家院桥处中断。据现场调查,中断的原因在于有一处拆迁任务没有完成,必须采取有效手段,解决矛盾,贯通管网。 (2)龙潭口下方有两处居民区位于二级管网的高程之下,污水无法自流进入管网。河岸附近居民自行凿穿河岸防护墙,将污水粪便直排剑河;远河岸居民生活污水分别排人剑河的支流沟渠,最终汇入剑河。对于这种无法进入管网的污水,主要采用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进行就地处理,严防混杂着垃圾的污水进入剑河。 (3)部分居民将自家的下水道与剑河两岸的雨水管贯通。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剑河两岸的主管网尚未竣工之前,现一级管道已经铺设完成。对于仍然排污的雨水管要坚决截断,将污水纳人污水管道。当地居民卫生间有旱厕和卫生间,旱厕产生的粪便污水多用于菜地施肥,卫生间粪便污水直接排入街坊道路下的排水暗渠,最终经过剑河河堤上的排污口进入剑河。 (4)通神沟污水明渠排污。通神沟位于剑河城区上段老营宫村七组村庄内,

水库水生态修复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渝北区大湾镇团丘水库水生态修复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一、工程概况: 团丘水库位于重庆市渝北区大湾镇境内,是御临河上的一座以农业灌溉为主,兼有场镇供水、防洪和生态环境改造等综合利用的小(一)型水库,目前已经规划为大湾镇备用水源,拟建规模680m3/d,服务人口8000~10000。水库位于渝北区大湾镇团丘村,距重庆市区69km,距渝北区府所在地的重庆江北国际机场43km,距大坝0.5~2km有渝邻高等级公路和巨型钢筋混凝土转盘立交桥,以及大湾镇新、老场镇街道。团丘水库于1976年开工,1980年完工,并且在2003~2004年进行加固整治,加固后最大坝高为22.76m,集雨面积为7.58km2,水库正常水位434.5m,设计洪水位436.14m,水库正常库容181万m3,总库容为272.0万m3。

项目区多为丘陵,局部为低山,地质构造数扬子准地台四川凹陷的一部分,坝区为其中的宣汉—重庆平行褶皱江北向斜轴中段东翼。该区属浅丘剥蚀地貌库区河岸陡峭,山谷切割较深,库岸周边山体宽厚,库岸稳定,无滑坡、崩塌等不良的地质现象。 项目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季炎热、大陆性气候显著。 该工程主要包括生态浮床工程、生态护篱工程、水源涵养林工程和机械清淤工程。 二、建设的必要性: 水资源的有效保障至关重要,有效保护水资源,兴修水利,防治水害,能够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满足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团丘水库曾经作为大湾镇的水源,由于水质逐渐恶化而废弃,因此团丘水库主要用于农业灌溉和防洪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水量的日益增加,拟将团丘水库作为大湾镇的备用水源。在1997~2007年间水库用于肥水养鱼,大量投加鸡粪、鸭粪,碳铵等,造成底泥中营养元素严重超标,底泥不断向水体释放污染物,水质恶化严重。比如污染较严重的库尾,水草完全覆盖了水面,以及大坝区域可以看见水质发黑。通过走访调查,附近居民反映夏季炎热天气会有臭味飘散,对当地的居民的生活

XX水域生态修复及河道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XX水域生态修复及河道治理工程可行性 研究报告

目录 一、总则 (一)工程项目基本概况 1. 项目简况 2. 工程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3. 工程项目建设目的 (二)工程项目主要目标 1. 工程质量目标 2. 工期目标 3. 投资目标 (三)工程项目组织 (四)监理工程范围和内容 1. 监理范围 2. 监理内容 (五)监理主要依据 (六)监理组织 1. 现场监理机构的组织形式与人员配置 2. 监理人员岗位职责 (七)监理工作基本程序 (八)监理工作主要制度 (九)监理人员守则

二、工程质量控制 1. 质量控制的目标 2. 质量控制的原则 3. 质量控制的内容与制度 4. 质量控制的措施 三、工程进度控制 1. 进度控制的目标 2. 进度控制的原则 3. 进度控制的内容 4. 进度控制的方法 5. 进度控制的措施 四、工程资金控制 五、施工安全及文明施工监理 1. 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目标 2.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措施 3. 施工准备阶段的安全监理 4. 施工阶段的安全监理 5. 大型土石方作业安全监督管理规定 6. 高边坡安全监督管理规定 7. 施工用电安全监督管理规定 8. 设备及物资存放安全监督管理规定

六、合同管理的其他工作 1. 合同管理的目标 2. 工程暂停及复工 3. 工程变更的管理 4. 费用索赔的处理 5. 工程延期及工程延误的处理 6. 合同争议的调解 7. 合同的解除 七、协调 1. 组织协调的原则 2. 组织协调的主要内容 3. 组织协调的方法 4. 组织协调的措施 八、工程验收监理工作 1. 工程验收依据 2. 分部工程验收 3. 单位工程验收 4. 竣工验收 九、信息管理 1. 信息管理制度及措施

水环境生态修复措施分析

水环境生态修复措施分析 一、洋澜湖生态修复治理措施 1.源头分散控制 (1)地面铺设要符合透水要求 在城市湖泊附近一些容易存水的地方要在道路建设之前对路基进行透水层的铺设,并用透水表层转对此地的路面进行铺设,这样就能够有效的降低径流,一些地面由于其特殊用途不能够进行透水铺装,就要对此块地面设置一定的坡度将径流引流到其它路面。由于滨湖路的过往车辆较多,对于此地两侧的地面降低高度,同时还要在道路的两边建设小的引水沟渠,通过对路面的径流向两侧分流就能够把存水引流到地势较低的绿地中。 (2)生态型河流岸边缓冲带 人们对于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天然缓冲带的建设如今已经不再是只对水土进行保护,而是通过人工在陆地上建设一些生态环境,这样不仅能够帮助避免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影响,还能够缓冲对环境质量的威胁,从而也就使得陆地的生态环境系统能够持续、平稳的发展,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地球物种的多样性,而且能够有效的控制地面污染。通过对生态型河流岸边缓冲带的设置能够实现对雨水径流的拦截,在对生态型河流岸边缓冲带的建设过程中要根据现场地形决定,通常生态型河流岸边缓冲带都是在下破位置,如果下破的长度够长可以多设置一些,生态型河流岸边缓冲带与径流的流向要相互垂直。

对于生态型河流岸边缓冲带的位置选择非常关键,如果不能很好的选择地址,就会使径流不能够从缓冲带中通过而直接流入收纳的水体,就不能够实现生态型河流岸边缓冲带建设的目的和意义。生态型河流岸边缓冲带通常都是在湖泊的周围进行建设的,通过植物保护水土的功能能够实现对湖泊或者水库周边坡面的保护,这样不仅仅完成了对水土流失的控制,还能够达到保护湖泊、水库的水质。生态型河流岸边缓冲带对于保护岸坡、降低湖泊(水库)的水温、吸收化学污染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城区湖泊的岸坡状况,通过对实际地况的勘测,对其设置合理的生态型河流岸边缓冲带。在生态型河流岸边缓冲带的建设过程中植被配置直接影响到径流的控制效果以及吸收化学污染的效果。通过对生态型河流岸边缓冲带进行科学、合理的植被配置,不仅要通过对植物自身的阻尼去污的效果方面进行考虑,还要选用一些能够稳固土壤的大根系植物。植被的配置要多应用本地的植物品种,这样能够有效的降低生态型河流岸边缓冲带的建设成本,提高生态型河流岸边缓冲带的经营利益。 2.加强对面源污染的末端的控制 一些地表径流在经过分散控制之后仍然会汇合在一起流入水体中,所以就要加强对面源污染的末端的控制,这样才能够有效的避免过多的污染源进入到湖泊水体中。在径流的汇合出很多都是雨簸箕的形式存在的,这就需要我们依据现场的实际环境,对径流汇合处的土地建设人工湿地,通过在径流流入湖泊之前对户口堆积一些碎石或者种植绿色植被的方式对径流中的污染源进行控制,通过所铺设在湖泊底口

河道治理方案()

城区河道治理项目 河 道 治 理 方 案 编制人: 有限公司 2013 年 3 月 15日 一、治理方案设计依据 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水质分类指标标准 3、某景观河综合水样检测数据 4、生态微生物学原理 5、水生生态学原理 二、景观河道污染形成原因 城市的景观河道水体污染主要是污染源的侵入,如天然降雨、大气中的扬尘、生活垃圾的侵入,长期积累的河底淤泥及淤泥释放的有害物质。加上水体缺少必要的循环,溶解氧过低,缺少水生动、植物生存的环境,使水体逐渐失去自净能力,加上河道底泥长期未清,使底泥不断释放分解为N、P等营养盐,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体逐渐变绿,藻类疯长,最终导致“水华”现象,产生异味,容易发黑发臭。 污染水体形成的基本途径流程图:

三、目前治理水污染的主要技术方法 1、物化方法 物化方法主要是利用物理、化学原理对污染水体不断进行电解、絮凝、催化氧化、过滤等方法,硝化、降解、分解吸收污染水体中的有害物质。此种方法在处理污染水体效果明显,但是投资费用较大,运行成本较高,不适应治理大型水体。 2、生态湿地修复法 生态湿地具有降解污染物,净化水质的功能,使污染水体流过生态湿地逐步降解污染物,提高水质标准。但是生态湿地要求面积大,净化效率低。目前,在上海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区不具备建造大型生态湿地的条件,而且对于重污染水源无法治理,甚至会使生态湿地遭受破坏,植物死亡产生腐蚀质,释放到水体中,造成更严重的环境污染。 3、配水、调水方法 配水、调水对某一城市、区域是一个较为理想的方法,见效快,成本底,但是配水、调水不是真正解决污染水体的方法,只是将污染水体从某一区域转移到另一区域,是上游向下游的转移。如果大家都采用此方法,可以说是污染水体的循环,是一种“恶性循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由于水源的关系,这种方法不一定适应“断头浜”的治理。 4、生物—生态水体修复技术 生物—生态水体修复技术主要是利用天然存在的微生物,在人为的干涉下,在一定的生存环境条件下,经过原位培育,增加微生物活性能力,通过微生物生命活动,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逐步恢复水生生态系统,目标是恢复水体的自净功能。 生物—生态水体修复技术治理污染水体方法很多,如建造人工湿地、生物氧化塘、生物滤床、生物激活剂等,但其核心内容就是利用载体将有益微生物培育成优势群落,激活其活性能力。 由于水体污染成因不同,有害物质的成份也多样性,在治理污染水体的技术上采用单一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