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内涵与特征_曹利群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内涵与特征_曹利群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内涵与特征_曹利群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内涵与特征_曹利群

2007年第9期《宏观经济管理

○曹利群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内涵与特征

农业的竞争力归根结底是农业产业体系的竞争力。在全球化背景下,要建设好现代农业,关键在于构筑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农业产业体系内涵所谓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指由关联效应较强的各种农产品的生产、经营、市场、科技、教育、服务等主体,通过必要的利益联接机制所形成的有机整体。它以一定的农产品为基础,是为满足特定市场需求而进行的一切活动的总和,是一个多部门的复合体。这种复合体将农业产业相关环节紧密相连,构成一体化的、涵盖其价值的形成和分配的经济系统。它是经过历史演化和市场竞争,由市场化农业及与其相关的产业所构成的一种新型的农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的高端形式。

一般而言,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包括生产要素、市场需求、相关支持产业、产业组织等四个方面主要的因素。生产要素是指农业产业所动用到的各种资源的情况;市场需

求是国内外对该项农产品的需求状况;相关支持产业主要指上下游产业和关联产业的状况;产业组织则是该产业内部各利益主体分工协调的表现。农业产业体系各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紧密联系,其中任何一项因素的效果必然影响到另一项因素的状态。只有当所有这些因素交错运用并形成自我强化的优势,才能够构筑有竞争力的农业产业体系。

从资源角度来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能够高效利用生产要素,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农业生产各要素可划分为初级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前者主要包括天气资源、气候、地理位置、耕地、初级劳动力等,后者主要包括熟练劳动力、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的基础设施等。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首先是能够高效利用本地资源的体系。在各产业中,农业产业对本地资源的依赖型相对较强,尤其是耕地、气候等资源在空间上不可移动和不可复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正是通过对本地各种资源进行整体优化配置,形成符合本地情况的

特色产业,提升本地农业产业的竞争力。在自然资源方面,我国农业人口多、耕地资源少、水资源紧缺,传统农业消耗了大量的水资源和原生态资源,造成广大的农作物地区水位不断下降、化肥污染、水土流失和土地质量下降。我国不可能照搬美国、加拿大等大规模经营、大机械作业的模式,而必须突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土地节约型产业和水资源节约型产业,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并通过农产品进出口获取贸易剩余。但我国不同地区农业自然资源禀赋差异较大,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要求也有所区别。在东部地区,非农产业发展迅速,农业劳动力大量转移,农业规模化经营已具备了一定的现实基础;在中西部地区,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还相当高,传统农业的特征还很明显。因此,不同地区农业产业体系的选择应体现出不同的特色。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劳动价格较高,宜形成以土地节约型技术为主、以劳动节约型技术为辅的农业产业结构。在中西部地区根据粮食产量

40

2007年第9期《宏观经济管理》

增长、质量提高和专用性增强的市场需求状况,当前广泛选择节约耕地型的农业产业更具有现实可能性,但要完成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就必须进行适度的规模经营,这又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选择一些劳动力和技术均较为密集的产业。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特征现代农业是依靠现代生产技术要素支撑的科学化农业,是需要长期稳定的金融政策支持和保护的农业,是需要建立标准化、信息化管理的有序可控农业,强调以农业知识创新体系为支撑,强调以农业科学研究开发体系、技术推广体系和人才发展体系的农业知识创新体系为支撑。因此,除了初级要素之外,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还以高级要素的合理利用为其重要特征。随着农业产业不断升级以及产业链的不断延伸,现代农业的整体效益不仅与自然生产要素相关,更主要的是取决于科技、信息等高级要素的投入。这就要彻底改变我国传统农业生产要素配置不合理、资本投入不足、生产效能低下的弊端,强化现代信息、现代科技、新型人才、现代管理制度以及社会资本等生产要素与自然要素的高度集成,以支撑现代农业的发展。

从市场角度来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能够及时对市场需求作出反应,为消费者提供符合需要的农产品。这里的市场需求,包括国内需求和国外需求两个方面。市场需求既为构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它的成败;从市场规模来看,庞大的市场有助

于整个产业获得规模经济并降低产品成本,能够鼓励更多的企业和农户同时进入同一个产业,维持产业内部良好的竞争状态;从市场成长性来看,快速成长的市场可以鼓励企业扩大投资、果断地引进和更新设备,推动产业的技术进步。从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能够对市场需求做出及时的、正确的反应,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正因为如此,农产品营销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在美国食品产业体系的产值构成中,农业生产占25%、加工占33%,而农产品营销所占比重则达到42%,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运作围绕大型的销售商而展开。美国20家最大的食品杂货连锁店的销售额约占全部销售量的40%。这种社会化分工,使专门从事生产和流通、销售的各个厂商都更有效率。

在满足市场需求方面,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首先要满足数量上的需求。其中,国民对粮食的需求是最基础性的,在不能大规模进口的前提下,从数量上予以保证应放在第一位。此外,随着收入的提高,国民对初级农产品的消费比重在下降,对精深加工后的农产品需求在增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必须对此作出及时的反应。另外,消费者还在文化、环境等方面对农产品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为农业发挥多功能性、以此为基础发育各类适合社会需要的产业体系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其次,要满足质量上的需求。当前,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发生重大变化,对农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吃得营养、安全、健康、新鲜,穿得舒适、美观、个性。与此相适应,现代农业产

业体系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能够构筑起从田头到餐桌的全过程的农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它通过适当的利益连接机制,协调农户、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有关主体,把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都纳入到统一的农产品质量保障体系。无论是在需求结构方面还是在农产品质量要求方面,可以观察到,各个地方对农产品都形成一些地方性的需求,这也使得各地的农业产业体系具有较为浓郁的地方特色。

从产业组织角度来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各环节分工细密、联系紧密。农业现代化进程表明,有效的农业组织体系的建立对于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完善而发达的农业产业组织体系是发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特征之一。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各个经济主体发展战略的核心是竞争力,而培育竞争力的核心是专业化分工,没有专业化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专业化使得各种类型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通过专事一业或某一环节,逐步建立自己的专业优势,在此基础上产生合作的需求和意愿,并建立各种类型经济组织,同时,向产业链前后进一步延伸、逐步走向一体化。以美国为例,农场的专业化程度很高,棉花农场专业化的比例为76.9%,大田作物农场为81.1%,果树农场为96.3%,牛肉农场为87.9%,奶牛农场为84.2%。美国的很多优势农场的成长壮大,都是紧紧围绕着其核心竞争力展开的。即使扩张,也是在专业化的基础上与别人协作。

专业化分工意味着对服务的需求。这种需求会吸引大量专业化

41

2007年第9期《宏观经济管理

供应商的进入,包括专业化的运销服务体系,它使得农产品销售从生产中分离出来,提高了生产与销售各自的效率。而在专业化的运销队伍中又有更细的分工,比如不同的经销商或物流企业只负责不同区域的销售和运输,不同经销商负责不同品种的销售,一些只专注从较远的基地或农户收购产品运到市场销售等。而且专业化的生产资料供应产业有助于生产资料的技术升级,比如种苗的升级和多样化的品种、农用设施的升级以及根据当地生产特点的技术改造等。专业化极大地节约了各主体外出购买的交通成本、信息成本等交易成本,极大地提升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竞争力。

在高度专业化分工的同时,是对分工的有效协调。从西方发达国家经验看,农业产业体系的运营形式大体可分为两大类型:纵向协调和市场协调。纵向协调按照公司和农户之间紧密程度或利益关系的不同,可分为合同农业和公司农业,前者是指各有关主体通过签订合同进行协调,后者指各有关主体统一到公司名下,由公司进行统一协调。虽然近几年农业领域中的纵向协调总体上在增加,但市场协调不论现在还是将来都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运行的重要形式。市场协调是指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通过各种类型的专业批发市场、期货市场、集贸市场和超级市场等市场交换来完成的,它需要以高度发达的多层次的市场体系或网络为支撑。究竟采取何种形式的产业化经营形式,是由农产品本身的特点和所处的市场结构决定的。但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做到合作协调,以实现合作各方的冲突较少,履约

率较高,产供销各环节衔接得较好,产业波动很小。高效率的协调已经成为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一个重要特征。

农业产业体系与其他产业的

关联研究

从相关支持产业角度来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各产业之间相互支持,能够实现对农业产业化的升级。农业产业化主要是从微观和中观的角度,着眼于在一个产业内部如何实现产、供、销等各个环节整合。10多年来,我国农业产业化政策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最值得担忧的是,“公司+农户”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流形式,占到总数的约45%;但是,公司与农户所签订合同的履约率只有

20%左右。农业产业化主要是沿着

单一链条进行延伸和重组,仍是一种单维、线性的连接和组织模式,缺乏整体统筹和协调的考虑。经济全球化使市场竞争的局势更加严峻,我国这样一个以小规模、分散的农业生产方式为主的国家,仅仅依靠纵向产业链的联结和整合是难以实现高度专业化分工的。相比较而言,农业产业体系主要是从宏观的角度,着眼于一国如何培育整个产业的竞争力,它除了包括如何在一个产业内部的整合问题之外,强调建立配套的支持产业以及服务体系,并对相关产业进行整合。

发达的支持产业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区别于农业产业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葡萄酒产业体系为例,它不仅包括

680个葡萄酒厂和几千个的独立

的葡萄栽培者,还包括制造葡萄储

存设备、灌溉设备、采摘设备、桶、瓶、瓶盖和软木塞、标签等多种相关产品的企业、专业化的公共关系和广告商,以及针对商贸读者的与葡萄酒相关的众多出版商。该产业体系除了企业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政府、金融部门、中介机构、研究机构等支撑机构为产业提供配套服务,实际已经成为一个经济、社会、文化等多层面的区域复合体。

正是因为有了配套的产业支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农业产业化的不足,有可能促进有关政策的升级换代。农业产业化是单维线性的,对农业企业的要求是产供销一体化式的经营;而农业产业体系是多维的、网络型的和立体的,强调各环节的专业化分工与合作。在农业产业化的建设的中,企业处于整个产业的核心,产业链条是靠企业组织连接起来的,对企业的经济实力和管理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般一个企业组织一条产业链,各条产业链之间缺乏联系,缺乏统筹安排和相互协调。企业的成败将决定整个产业链条的兴衰,产业的抗风险能力比较弱。而农业产业体系包含了多条通过不同组织形式连接起来的产业链条,而且各链条之间是相互支持的,并通过各产业链条上经济主体之间的产业价值链与非产业价值链的联系、正式与非正式联系以及双边与多边联系整合起来,形成了一个有机的产业网络体系,拥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一两个企业或经营者的失败不会带来毁灭性的影响。□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

42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2018-01-09 10:16 来源:欧柯奇技术 一、现代农业内涵定义 现代农业是一个动态的和历史的概念,它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而是一个具体的事物,它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从发达国家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包括两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和技术的现代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生物化和化学化;二是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 (1)现代农业的本质内涵可概括为:现代农业是用现代工业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 (2)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经营基础上,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二、主要国家现代农业发展状况 1、美国 美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高,是世界上唯一的人均粮食年产量超过1吨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农业是美国在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美国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家庭农场,目前美国拥有204万个农场,每年创造的农业产值3000多亿美元,

其中10%由400个大农场贡献,40%由中等规模的3.5万个农场贡献,其余由200万个农场贡献。 2、日本 日本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占有量小,农业发展面临较多障碍与限制。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农业发展迅速,现代化水平非常高,有多项农业指标领先于其他发达国家。日本的水稻、豆类、饲用玉米、蔬菜、水果、花卉等农产品的品质很高;日本的食品与水产品大量出口,其上市公司的市值占据日本总制造业的10%,成为出口创汇的主要部门。3、荷兰 荷兰人均农业用地仅2亩,地少人多。但荷兰农业坚持集约化、外向型发展道路,农产品出口率达70%,居世界首位;出口额占全球市场的9%,居世界前列。花卉出口占世界市场的6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花卉王国”;蔬菜、乳制品和猪肉出口名列世界前茅。 4、以色列 以色列耕地少,自然条件恶劣,农业从业人员仅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4%,但依赖滴灌技术等高科技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农业奇迹。农产品不仅能自给,水果、蔬菜和花卉还出口到欧美市场,被称为“欧洲的菜篮子”。 5、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的农业发展水平和生产效率非常高,属于世界先进水平,其人均农业生产总值排名第一。澳大利亚农业属于外向型经济,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澳大利亚农产品出口收入平均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为60%以上。 三、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

现代农业的内涵

现代农业的发展内涵、特征与模式 摘要:简要回顾了国际上现代农业发展的背景和主要历程,阐述了现代农业的本质内涵、基本特征、衡量指标与基本发展模式等。归纳了现代农业的市场化、工业化、科学化、集约化、社会化、福利化和可持续发展等基本特征,重点对市场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集约化投入、工业化装备、社会化服务、福利化支持、政策化保护、知识化农民、技术化支撑、科学化引领、公益化设施、免费化教育、标准化准入等现代农业的本质内涵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现代农业:内涵;特征 Abstract:The paper briefly reviewed the background,the main process,inner connotation,essential features,measure index,and basic models of modem agriculture in the world.Summarized the role of factorssuch as market,industry,science,intensiveness,input,service,and government in development of modemagriculture.Analyzed specifically the contribution of market oriented,industrialization,management of enterprise,intensive input,equipment of industry,whole system of industrial,financial support,protection of policy,knowledge for farmer,implementation of technology,leading of science,flee education in rural area,public infra-construction,and standard system to modem agriculture. Key words:Modem agriculture,Connotation,Feature 农业已有万年以上的历史,每次技术的重大突破、劳动工具的改良和生产关系的进步,都将农业生产力提升到一个新的发展水平和阶段。20世纪50、60年代,发达国家率先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历史性转变。当前中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起步关键时期,发展现代农业是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任务与历史使命,研究和探讨现代农业的发展历程、本质内涵、基本特征等,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现代农业及其由来 一般认为,今天意义的现代农业始于二战后(将1840年英国工业革命完成至二战前这段时期的世界农业发展称为近代农业,此前的统称为传统农业或者古代农业),是在近代农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主要特征的农业,是广泛应用现代市场理念、经营管理知识和工业装备与技术的市场化、集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产业体系,是将生产、加工和销售相结合,产前、产后和产中相结合,生产、生活和生态相结合,农业、农村、农民发展,农村与城市、农业与工业发展统筹考虑,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高度一致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产业。但是,若从土地、劳动力、资本和科学技术等农业生产力构成四大要素的角度看,更有学者将1840年前后英国工业革命完成至今的世界农业发展统称为现代农业,以英国工业革命建立起市场经济体系作为现代农业起始的里程碑性标志【1]。研究发现,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生产力构成四大要素在其中的地位与作用是迥然的,传统农业以劳动为主导(因此称其为劳动密集型)、劳动生产率低下,以传统农业为基础的国家基本上还处在农业社会;现代农业以资本和科学技术要素为主导(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劳动生产率高,以现代农业为基础的国家则进入工业社会,农业生产力水平基本上由国家工业化、城市化水平决定,表现在工业为农业提供资金、装备和技术的能力,以及城市消费农产品和转移吸收农业劳动力的能力121。因此,把世界农业按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等三阶段划分,既体现了生产力中要素配置作用的一般经济学规律与本质,也反映了农业综合生产力发展的总体水平,同时还考虑了农业与其他产业、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这样认识和划分农业的发展阶段,有利于今天人们对现代农业产生与发展深刻的经济、政治和科技等历史背景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特别是市场、资本、工业、科技、城市对现代农业的催生、引领与主导作用,把握现代农业的内在本质,也有利于人们对中国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历史任务面临的多重性、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的深刻理解。其实,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考核办法-农业农村部

附件: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人员考评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促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以下简称“体系”)持续健康发展,规范体系运行,根据《农业部财政部关于印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农科教发[2007]12号)精神,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考评对象为体系聘任人员,包括首席科学家、研究室主任、岗位专家和综合试验站站长。 第三条考评的主要依据: 1.任务书、任务委托协议书; 2.个人年度述职报告; 3.工作日志; 4.其他。 第二章组织实施 第四条考评分年度考评和综合考评。年度考评在每年12月至下一年度2月之间(可与体系年度会议结合)进行;综合考评在每5年一个实施周期的第5年年初进行,综合考评当年不再安排年度考评。 第五条首席科学家的考评,由农业部科技教育司会同或委托有关行业司局、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科研管理部门组织实施。 第六条研究室主任、岗位专家和综合试验站站长的考评,由各产业技术体系执行专家组组织实施。

第三章考评内容 第七条首席科学家 1.任务书中规定的各项考核指标完成情况; 2.对产业发展的决策咨询情况; 3.对本产业技术研发的全国统筹情况; 4.对本体系的组织管理和各机构、人员的工作协调情况;5.对本体系运行机制的创新和学风建设情况; 6.经费使用情况。 第八条研究室主任 1.对本研究领域的全国统筹情况; 2.对本研究室的组织管理和工作协调情况; 3.与其他研究室的交流协作情况和与综合试验站的结合情况;第九条岗位专家 1.任务委托协议中规定的各项考核指标完成情况; 2.对本岗位领域的国际前沿跟踪情况; 3.团队人员参加体系工作及团队建设情况; 4.工作日志填报情况; 5.经费使用情况。 第十条综合试验站站长 1.任务委托协议中规定的各项指标及完成情况; 2.对本区域产业发展和技术支撑情况; 3.团队人员参加体系工作和团队建设情况; 4.工作日志填报情况;

现代农业与新型农业类型与模式特点

现代农业与新型农业类型与模式特点3 李东坡1  武志杰 133  陈利军1 马 芳2 李 勇2 周汝忠2 张宝宁 2 (1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110016;2 黑龙江省八五三农场,宝清155630) 摘 要 论述了目前现代与新型农业种类与模式的内涵、特点、基本指导思想与发展前景,分析了可持续 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精准农业、设施农业、白色农业、城市农业、质量农业、蓝色农业、自然农业、生物农业、生物动力农业、集约农业及其他新型农业产生的背景条件和精髓,指出这些农业类型之间并不是完全对立,而是互相渗透与补充。其中的许多农业模式都注重依靠农业生态系统自身的循环,其生产过程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但它们绝对排斥现代化学工业产品,侧重强调环境意识,忽视农业的生产功能和收益,会使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降低。面对人类人口增加和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现实问题,这些替代农业很难实现大面积应用,如果能够把这些农业模式的精髓之处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形成具有生命力的现代农业,将主宰21世纪的农业潮流。 关键词 常规农业,现代农业,新型农业,石油农业,农业模式 中图分类号 X17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4890(2006)06-0686-06 Characteristicsofvariouspatternsandtypesofcontem porar yandnew 2typeagriculture.LIDon gpo 1,WUZhi jie 1,CHENLi jun 1,MAFan g 2,LIYon g 2,ZHOURuzhon g 2,ZHANGBaonin g 2(1Institute of A pplied Ecolo gy ,Chi 2 nese Academ y of Sciences,Shenyang 110016,China ;2 853Farm of Heilongjian g Province,Baoqing 155630,China ).ChineseJournal of Ecolo gy ,2006,25(6):1~. This paperdiscussedtheconnotation,characteristic,guidin gideology,anddevelo pment prospectsofvarious patterns andt ypesofcontem poraryandnew 2typea griculture,andanal yzedtheemer gencebackgroundand princi plesofsus 2tainableagriculture,ecolo gicalagriculture,or ganica griculture,precisionfarming,constructiona griculture,whitea 2griculture,urbana griculture,qualit ya griculture,bluea griculture,naturala griculture,biologicalagriculture,bio 2dy 2namicalagriculture,intensivea griculture,andvarietiesofnew 2typea griculture.Itwasindicatedthateachofthese patternsandt ypeswas pervasiveandcomplementarywitheachother,andman yofthem paidmoreattentiontorel y onthec ycleofa gro 2ecos ystemitselfandtothe productionprocessesbebeneficialtotheim provementand protection ofecologicalenvironment.These patternsandt ypesofcontem poraryandnew 2typea griculturerejectedtousecon 2temporarychemical products,em phasizedenvironmentconsciousness,ne glecteda griculturalproductionfunctionand income,andconse quently,reduced productbenefitand productiveness.Facin gtothenew problemsofincreasin g populationanddecreasin gtillablefieldamount,someofthesea griculturalpatternsweredifficulttoa pplywidel y.If thedistillationsofthese patternscouldbecombinedto gether,acontem porarya griculturewith powerfulactivit y wouldbeformed,andre presentthetendenc yofa griculturedevelo pmentin21centur y. Ke ywords conventionalagriculture,contem porarya griculture,new 2typea griculture,oila griculture,a gricultural pattern. 3沈阳市“十五”计划重大资助项目(102100923)。33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2005-07-05 接受日期:2006-02-17 1 引 言 以化肥、农药、塑料和石油高投入换来高产出的现代化石油农业给人类造成多种危害,资源和能源消耗巨大,带来了水土流失,水质、土壤、生态环境和农产品严重污染等严重的问题。引起了农业经营模式及经营思想的转变,迫使人们开始寻求替代石油农业的现代新型农业发展途径。20世纪8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积极探索各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13],以应对石油农业带来的弊端,因此国际社会相继提出实践替代常规农业模式的各种类型替代农业,节制土地消 耗,减少能源和物质的投入,从此新型农业孕育而生。同时现代农业的发展正在深化,出现多种不同的农业模式[4]。对这些农业类型与模式特点的了解,有利于对未来农业发展趋势的把握,是21世纪农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2 现代农业的种类与特点211 可持续农业 生态学杂志ChineseJournalofEcolo gy 2006,25(6):686~691

农业现代化的概念及其内涵

一、农业现代化的概念及其内涵 何谓现代化(Modernization)?学术界较为普遍的认识,是把现代化作为一种动态变化过程。这种变化不是单一因素的,而是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的多因素的综合变化。农业现代化的特征,就是从使用人力、畜力转变为使用非生物动力,即从使用手工工具到使用机器作为进行生产活动的基础。这意味着它是一种分工专业化、技术密集化、经营集约化、管理科学化,从而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新型农业生产模式。 认识和把握农业现代化的涵义。必须联系农业现代化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特征。 1.历史性。农业现代化是伴随着工业化而出现的,它是产业结构变化规律与经济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初期,在第一次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农业现代化逐渐萌芽。人类社会开始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跃进,农业生产手段逐步向机械作业转化。19世纪20—30年代发生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引起社会生产关系变革和生产力发展,以电力和钢铁为物质技术基础的现代化浪潮,促进了农业机械化和电气化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新兴起的科学技术革命,如新材料、新能源、微电子学、生物工程的蓬勃兴起,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新能源和新装备。在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又出现了一个人类历史上空前的生产力大发展时期,从而加速了包括农业现代化在内的整个现代化的进程。 2.地域性。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自然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基础的差异,农业现代化的具体内容和标准有所不同。尽管农业现代化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作为最主要衡量指标,但各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各有特色。以美国和西欧国家为代表的人少地多型国家,随着工业迅速发展、人口急剧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要求农业提供更多的粮食和工业原料,农业现代化建设选择以石油为原料和动力的化学化和机械化;而以日本为代表的人多地少型国家,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侧重于种子、化肥和水利。从时间上说,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农业现代化以“石油农业”为基点,而80年代以后则更注重生物技术的应用,突出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继承性。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表明,任何科学和技术都有其继承性,农业现代化也是在前人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发展和前进的,没有继承,就不可能有发展和提高。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继承的发展。科学劳动部分地是以前人劳动积累的利用为条件。在古代农业生产水平低下的情况下。农业环境和生物特性的变化往往是以数百年计。即使如此,农业技术在自身发展变化过程中就包含着去其糟粕、展其精华的过样。因此,一方面,农业技术或经验较长时期地保持相对稳定,在稳定中又逐步发展,这就使之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生命力而经久不衰;另一方面。它又随着生产实践的推进和需要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前进。 概括而言,建设农业现代化就是通过发展农用工业,增加现代物质技术装备,应用先进科学技术,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创造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条件,使农业成为专业化、集约化、市场化和社会化产业。

云南省度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绩效评价工作方案和指标体系

云南省2009年度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绩效评价工作方案和指标体系 云南省财政厅 云南省农业厅 二○一○年四月

目录 一、云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绩效评价工作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一)项目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评价依据............................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评价对象............................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评价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评价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评价目的............................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评价方法............................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评价标准............................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工作组织............................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工作步骤和进度......................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云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一)指标体系制定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指标体系框架图......................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评价指标表..........................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评分计算方法........................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评价结果............................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附件................................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1.信息调查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2.评分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3.自评报告编写提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

创意农业的特点和内涵

创意农业的特点和内涵 创意农业可以概括为:是指利用农村的生产、生活、生态资源,发挥创意、创新构思,研发设计出具有独特性的创意农产品或活动,以提升现代农业的价值与产值,创造出新的、优质的农产品和农村消费市场与旅游市场。创意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趋势,是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如下特征:创意农业具有较强融合性、渗透性。创意是技术、经济和文化等相互交融的产物,创意农业并非单指某一种产业,所生产的产品是新思想、新技术、新内容的物化形式,是多知识、多学科、多文化和多种技术交叉、渗透、辐射和融合的产物,因此,具有较强的融合性、渗透性。 创意农业具有较高文化品位。创意农业是以文化、创意为核心,运用知识和技术,产生出新的价值,是创意灵感在农业中的物化表现。它是文化与技术相互交融、集成创新的产物,呈现出智能化、特色化、个性化、艺术化的特点,创意产品的价值并非局限于产品本身的价值,还在于它们所衍生的附加价值。通过创意,不断创造出农业和农村的新观念、新技术和其他新的创造性内容,其典型特性是生产者在田间“生产”文化,让广大消费者“消费”文化。 创意农业具有较高附加值。创意农业的核心生产要素是信息、知识特别是文化和技术等无形资产,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附加价值产业。传统农业的产出依赖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而发展创意农业主要“消耗”人的智慧。创意农业不仅能够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直接增加农民收入,而且能够拓展农民就业空间,实现多环节增收;有利于全面提高产品性能、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为社会提供智能化、特色化、个性化、艺术化的创意产品和服务,科技和文化知识附加值比例明显高于普通农产品和服务。 创意农业具有一定规模。创意农业不仅仅是某个灵感突发,而是农业知识和农村社会文化传播构成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形态以及营销运作方式的创新。创意农业的发展需要生产和消费的结合、互动和相对集聚,形成创意农业集群化的环境。因此,必须有一定的产业规模和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创意设计占据主导地位,处于产业价值链的高端,但目的是对周边农民就业和农村繁荣发展起到重要的带动作用。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

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功能研究室 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功能研究室 市场信息简报2008年第23期(总第23期)2008年11月13日棉花经济数据信息平台建设论证会在京召开 棉花经济数据信息平台建设论证会在京召开 2008年11月7日,现代棉花产业技术体系棉花产业经济功能研究室在北京永安宾馆举办了棉花经济数据信息平台建设论证会。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马淑萍副司长、经作处王戈处长、科技教育司政策体系处张国良处长、产业政策与法规司产业政策处王忠海处长、市场信息司信息运行监控处蔡萍副处长、农业部贸促中心贸易救济处王占禄处长、农业部信息中心市场分析处钟永 玲副处长以及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应邀 出席了会议。 1

2 会议由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沈贵银副主任主持,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马淑萍副司长做了重要讲话,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杜珉研究员和杜帆同志分别就信息平台建设情况和功能进行了介绍,与会领导和专家就棉花经济数据信息平台建设展开热烈讨论,大家对棉花数据信息平台建设工作予以充分的肯定,对其在服务政府决策和产业运行等方面寄予厚望,并对棉花产业数据信息平台的改进和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马淑萍副司长指出,随着我国棉花产业市场化发展,棉花产业经济研究、特别是数据信息建设承载的任务非常重要。国家宏观调控需要科学决策,科学决策需要准确的数据信息。目前,国内棉花数据来源多,但数据之间存在不统一、不完善、甚至相左的问题,使决策缺乏强有力的数据支撑,所以建立一套完整、系统、真实的数据信息体系非常必要。而由现代棉花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功能研究室所建设的数据信息平台正是承载着这样一项任务,其中的重点工作,即生产监测对研究棉花生产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

《农业现代化》Word文档

第三专题农业现代化 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目标,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只有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科学地衡量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程度,才能清楚地把握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才能合理地借鉴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模式的经验与教训,才能制定切合实际的有效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 一、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及其特点 农业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在这个过程中,农业日益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济管理方法武装起来,使农业生产力的由落后的传统农业日益转化为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实现了这个转化过程的农业就叫做农业现代化的农业。农业现代化是一种过程,同时,农业现代化又是一种手段。 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对农业现代化内涵及特点的认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动态性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相对性比较强的概念,其内涵随着技术、经济和社会的进步而变化,即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从这个意义上讲,农业现代化只有阶段性目标,而没有终极目标,即在不同时期应当选择不同的阶段目标和在不同的国民经济水平层面上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征。根据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历史进程,一般可将农业现代化分五个阶段:即准备阶段、起步阶段、初步实现阶段、基本阶段及发达阶段。一个国家、地区要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必须分析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农业发展现状,只有这样才能做出符合实际而又便于操作的决策。 2.区域性 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成功经验非常丰富,但它们有自身的历史背景、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生态资源条件。我们借鉴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经验时,需要对其实现的条件进行分析。因为,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区域性特点,不同国家的区域性特点不同,即使同一个国家不同区域,同一区域的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农业现代化内涵具有区域性特点。 3.世界性和时代性

2017年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2017年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一、水果产业技术体系 (一)总体思路。针对我省果业供给侧产能过剩、供给侧结构性失衡问题,按照品种引领、品质提升、生态环保的发展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拓展市场,打响品牌,推动果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强果树优良品种引进、筛选和推广,繁育优质健康种苗,集成创新栽培技术,加强果品综合开发利用,推进果品质量安全,提高生产综合效益,促进我省果业实现产业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任务。引进、筛选和推广百香果优良品种;构建病毒检测体系,开展百香果苗木出圃抽检工作,推广优质无病毒苗木;开展高优节能栽培技术集成示范,提升栽培技术水平;积极开发精深加工产品,提高综合利用效益,拓展延伸产业链,提升福建百香果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工作重点 1.加强种质资源引进及品种筛选。开展百香果优异种质资源的引进、保存、评价及利用,引进和收集种质资源10-15份,建立百香果种质资源圃;以果香浓郁、风味独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为目标,筛选出适应福建地理气候的优良品种1-2个;建立良种母本园2个,为种苗繁育提供优质材料。制定百香果品种标准1-2

个。 2.推进优质种苗繁育及推广。构建种苗病毒检测体系,保障繁育材料和出圃种苗无病毒,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在全省主要育苗基地开展百香果种苗出圃检测,完成10万株以上的苗木抽检工作。 3.高优节能栽培技术集成与推广。围绕品质提升、节本增效、绿色种植的目标,开展露地栽培、设施栽培、限域栽培、完熟栽培、肥水精准调控、减肥减药等技术研发与示范,集成一套高优节能栽培技术,实现克服土地连作障碍,减少果业生产面源污染,提升果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等目标;制定百香果标准1-2项。 4.推进产业链延伸。加强百香果加工及综合利用的工艺研发,开发系列加工产品。重点开展百香果饮料、浓缩果汁、百香果特色糕点和休闲食品工艺研发和产品开发,研发出3-5个产品的工艺流程,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5.加强团队人才培养,培育新型农民。加强主产区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自身水平和服务能力,开展多层次、多类别、多形式的技术培训,举办专业性培训、讲座1-2期,现场观摩3场以上;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传播与推广,深入产区开展包括优质种苗繁育技术、完熟栽培技术、配方施肥方法、限域栽培技术、百香果品牌与管理、电子商务等实用技术培训10次以上。 (四)主要措施 1.加强团队分工协作。产业体系作为一个整体,育种、栽培、加工、培训配套,首席专家负责整个体系目标内容确定和体系的运

现代农业的内涵_特征_类型及其发展趋势初探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年 第22卷 第6期?41? 现代农业的内涵、特征、类型及其发展趋势初探 徐 金 强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摘要:我国已经进入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阶段,中共中央已经把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作为强化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现代农业理论问题的研究已经成为理论界的热点。本文就现代农业的内涵、特征、类型及其发展趋势谈点粗浅看法。 关键词:现代农业;内涵;特征;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540(2006)06-0041-04 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 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重大任务”。 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强调要“推进现代农 业建设”。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把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作为强化社会主 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可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 神,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和农民富 裕,是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因此,加强对现代 农业的理论研究,明确现代农业的内涵、特征、发展趋 势及其类型,对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 意义。 一、现代农业的内涵及特征 (一)现代农业的内涵。什么是现代农业?理论界有 诸多论述。①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李静在《简论现 代农业建设》一文中指出:“现代农业是指在工业化、城 市化高度发展的条件下,依托城市在资本、信息、人才、 科技、市场等方面的优势,以农业资源为基础、市场为 导向、效益为中心、产业化为抓手,城市与乡村融为一 体,农业与其他产业日益融合,农产品生产、加工、营 销、服务相互配套,具有经济、生态、文化多种功能的 农业综合开发系统。”②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 研究所研究员吴敬学博士在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与现代农 业建设》为题的讲座中认为:现代农业是科学化、集约 化、市场化、社会化的农业。┉┉因此说现代农业内涵 我认为它是一个发达的科技型农业,高水平的综合生产能 力,现代的组织和管理制度,在国民经济中有竞争力的现 代产业。③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良恕在《以科技为支柱 建 设现代农业》(《人民日报》2003年04月14日第十一版)一文中指出:“现代农业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现代农业以现代工业装备为物质条件。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④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副教授杨敏丽等专家在《建设现代农业与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一文中对现代农业作了如下表述:“所谓现代农业,实质是以现代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现代工业技术及其装备、现代管理技术、现代农产品加工技术、现代农产品流通技术及其营销为基础,产供销相结合,贸工农一体化,高效率与高效益的新型农业。”⑤农业部总经济师、财务司司长薛亮,2006年2月23日在首届中国信息界学术大会上的主题演讲中指出:“目前我们理解的我国现代农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主导,以先进农业技术装备和基础设施为支撑,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实行集约化生产,产加销为一体,具有多元化、多功能产业形态和社会化服务体系,达到较高的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能够实现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⑥农业部部长杜青林在《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一文中,对我国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作了如下概括:“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产品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上述专家从不同的角度对现代农业的内涵作了表述,尽管文字表述略有差异,但其核心内容具有一致性,即现代农业是现代农业是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现代技术装备作者简介:徐金强,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现代农业技术系党总支书记、副研究员。

现代农业内涵

现代农业内涵、发展思路及趋势 网上作业题 (满分100分) 1.简答循环经济三项原则 1、减量化原则(reduce):要求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来 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或消费目的,进而从经济活动的源头就注意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2、再使用原则(reuse):要求 制造产品和包装容器能够以初始的形式被反复使用。3、再 循环原则(recycle ):要求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不可恢复的垃圾。 2.结合自己的理解与体会,说明为什么要秉承循环经济思想发展经济? (1)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初步探索形成企业、企业间或园区、废物回收及社会四个层面的循环经济模式,说明循环经济需要各个部门相互配合,它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2)整体和部分关系,部分要以合理的状态构成整体,整体功能才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循环经济的目标的实现,需要各个部分的密切配合,(3)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通过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把发展经济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措施,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再循环经济试点的基础上,初步探索形成企业、企业间或园区、飞舞回收及社会四个层面的循环经济模式,在高耗能、高排放行业

不同工艺流程的企业,在不同类型的产业园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表明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以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3.简答现代农业的内涵及特征。 (一)现代农业的内涵。 什么是现代农业?理论界有诸多论述。①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李静在《简论现代农业建设》一文中指出:现代农业是指在工业化、城市化高度发展的条件下,依托城市在资本、信息、人才、科技、市场等方面的优势,以农业资源为基础、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产业化为抓手,城市与乡村融为一体,农业与其他产业日益融合,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服务相互配套,具有经济、生态、文化多种功能的农业综合开发系统。”②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吴敬学博士在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与现代农业建设》为题的讲座中认为:现代农业是科学化、集约化、市场化、社会化的农业。因此说现代农业内涵我认为它是一个发达的科技型农业,高水平的综合生产能力,现代的组织和管理制度,在国民经济中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③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良恕在《以科技为支柱建设现代农业》(《人民日报》2003年04月14日第^一版)一文中指出:“现代农业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 现代农业以现代工业装备为物质条件。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

生态农业的基本内涵与特点

生态家园建设是一项开发式扶贫项目 类型:示范建设 【打印】【关闭】 生态家园富民计划是多年来我国农村能源建设、特别是沼气建设的完善和发展,是一项以民为本的工程,对于解决贫困地区的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生态环境建设,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生态家园是我国近千个贫困县脱贫的最佳选择 我国约有1000个县位于中西部的山区和丘陵区。它们集生活、文化、生态贫困和县级财政贫困于一身。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点和难点。现行体制的九龙治水,单项治理,是这些县久治不愈的关键所在。我以为,生态家园建设内容丰富,具有综合效益,应是这类地区脱贫的切入点。以此入手,先使群众摆脱贫困,群众有有了信心,各项建设副业就能逐步进行,这正是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的时代意义所在。 生态家园是接口工程,应与多部门通力合作共同完成 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的实施对封山育林工作,小流域治理和开发工作,解决山区居民饮水工作、扶贫工作,发展少数民族区域经济工作,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农村卫生工作,山区建设工作等都有推动作用。广大山区居民的生态家园建设好了,上述各项工作自然也就好解决了。 如果各方面的人财物力能有计划地协调起来,分工合作,生态家园建设就能加速进行。比如,我国许多城市都在郊区建设了奶牛场、猪场 和鸡场等,以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需要。但大量粪便成了污染源,如果与建设沼气池结合起来,既得沼气又得有机肥,不仅可以形成一个新兴产业,而且还是一项重大的农村卫生建设工程。又比如,水利部门为缺水山区居民建设饮水工程,如果在此基础上,帮助建设生态家园,使他们富裕起来,不就更完美了吗。林业部门年年在山区造林和封山育林,另一方面山区居民则年年毁林开荒和砍伐树木作燃料,一个沼气池一年相当于减少3亩森林砍伐量,封山育林的成果也就保得住了。我看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是接口工程,可以和许多工程接轨、配套,使许多工程更加富民和便民。 一张蓝图绘到底 一届届政府接着干 要在十几年内在广大山区完成这件大事,除国家支持和保证资金投入外,更重要的是把这批县领导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这是能否完成任务的关键所在。 从县领导讲,生态家园建设是发展县域经济的千载良机。从实际存在的问题来看,必须为他们解决几个实际问题,一是县级领导应相对稳定,最好一干就是五年;二是县领导应协调和组织县级各部门的人财物力;三是应制定一个科学的综合发展规划,在一定时期内,各届班子必须执行,不得另搞自己的“政绩工程”。这些正是我国生态农业县的建设经验,是非常实用和有效的。 农业部环境监测总站 版权所有 生态农业的基本内涵与特点

现代农业的内涵与特征

现代农业的内涵 一、是创新的理念。 创新是现代农业的核心,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是现代农业创新的主体,尤其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主导的农业高新技术正在加速现代农业的建设进程。创新渠道主要包括: ⑴引入新的农业新产品; ⑵引入农业高新技术,即新的生产方法; ⑶开辟新的农产品市场; ⑷开拓并利用农业生产原材料新的供应来源; ⑸实现农业企业的新组织。 除农业科技创新之外,现代农业的创新还包括农业管理体制、经营机制、生产方式、营销方式的创新。 二、产业化的经营理念 产业化经营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随着专业化和协作的发展,农业开始实行一体化经营和企业化管理,通过利益或产权等联结,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联结成为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形成紧密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同时,与现代生产手段、生产技术相适应,农业发展突破了传统的产加销环节、部门相互割裂、城乡界限明显等局限性,通过农业公司、农业合作社带农户(家庭农场)等生产组织形式,使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走向一体化,农业与工业、商业、金融、科技等不同领域相互融合,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农业产业链条大大延伸,农产品市场半径大为拓展,逐步形成了农业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格式。 三、集约化经营的理念 现代农业本质是集约农业,农业发达国家在推进集约化经营的实践中,因要素禀赋的差异而采取了不同的模式,有的实施资本和技术集约,有的实行劳动和技术集约。我国人均耕地较少,土地使用以家庭经营为主,农业资本积累薄弱,在现代业建设中应重点推行劳动集约,适度推进资金、技术集约,积极推动管理集约,走劳动、资金、技术、管理集约相结合的道理,不断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 四、外向型的理念 现代农业是一种更高层次上的综合怀开放性的产业,客观上它要法语充分利用两种市场和两种资源,积极参加国际间的分工合作,以及参加国际市场间的竞争,促进发展开放

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有哪些区别

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有哪些区别? 现代农业是一个伴随着历史发展阶段不断变化的概念,其内涵随着人类历史的进步变迁而不断更新。相较于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显著的时代特征: 一是科技化。农业生产等不再局限于依赖传统的经验常识,而是要转变为以科学技术为支撑的运作模式,亦即通过植物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科学知识和相关科学技术装备的介入,例如,植物新品种的研发、化肥农药的精准施洒、以及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等等不一而论,据此走出一条新型集约高产质优生态可持续的农业发展之路。 二是规模化。从现代农业发展历程来看,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无疑是一种趋势。在某种意义上,土地规模经营是城镇化进程中带来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及农业科技化的伴随产物。不惟如此,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也是规模经济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通过土地、人力、资本、技术、组织等要素资源的市场优化配置,可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三是融合化。融合化是指基于农村等多方面的资源禀赋,作为第一产业的现代农业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经营态势,亦即形成集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产业形态,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延伸农业产业链,以便达至提升农业价值链的目的。

四是多能化。现代农业的功能不仅在于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生态观光农业、体验农业、文化农业等农业新功能的开发拓展还可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尤其是在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的时代背景下,乡村田园风光、天然氧吧等稀缺性生态环境资源,对于久居城市的居民而言具有天然的吸引力。 五是组织化。组织化是指摆脱传统个体小农的生产经营模式,通过专业合作社、农业股份合作社等组织形式统筹组织规模生产经营活动,借助互联网技术、商业模式、管理经验等,畅通农产品的供给侧和需求侧,减少交易成本。 现代农业与农业现代化的区别:二者的属性不同,农业现代化从技术角度理解是一个现代生产要素引入或技术进步的过程,从制度角度理解是一个要素优化配置的过程或制度创新的过程。农业现代化就是把建立在感性经验和手工工具基础上的传统农业转变成为以现代工业科学技术装备和现代管理方式为基础的现代农业的过程。现代农业强调的是生产结果的高产、高效;农业现代化则更强调的是农业生产过程要又现代、先进的环境条件、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本农业现代化是对改造传统农业的动态过程的描述,是建设现代农业的方法和手段,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具有明显的过程属性。二者是目的与方式手段的关系,农业现代化则是实现和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与手段,建成现代农业是农业现代化所要最终达成的目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