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饵通卷

论饵通卷

论饵通卷】‖

------鱼鹰子

一、鱼饵的概述:

①、鱼饵的定义:

鱼饵是指在垂钓中能够起到聚鱼作用或能够诱鱼上钩的一切可以使用的物质。

②、鱼饵的种类:

鱼饵的种类主要有两种,即:天然鱼饵和人工加工或合成的鱼饵。

a、天然鱼饵:天然鱼饵也主要分为两种,即植物性鱼饵和动物性鱼饵。植物性鱼饵包括有植物及蔬菜类的果实、花蕾、叶子和根茎等等。动物性鱼饵包括有动物的内脏、脂肪、皮肉以及整体的幼小昆虫或爬虫、沙蚕、虾和小鱼等等。

b、人工加工或合成的鱼饵:这一类的鱼饵种类比较多,从原料来源上看,除了植物性和动物性之外,还有一些以矿物性物质为原料加工成的仿生饵。

③、商品饵的分类:

将人工加工或合成的鱼饵转化成商品的,我们通常称之为商品饵。按外形和用途可分为以下几种:

a、药米类:用药酒或含有诱鱼物质的其他液体来泡制出的粮食及其他植物种子;

b、颗粒类:经过机加工而产生出的成型的鱼饵,包括砣饵等等;

c、钓饵类:经过机加工而产生出的粉状或不成型的鱼饵,其原料大多

都经过膨化处理后再合成;

d、底窝料类:以粗饲料为基础的经人工加工或合成的鱼饵;

e、改良剂类:以改善鱼饵状态或作用为目的的饵料添加剂,包括有拉丝粉、雪花粉、增白剂、膨胀剂和纤维素等等;

f、诱食剂类:以改善鱼饵的适口性或增强鱼饵诱食作用为目的的饵料添加剂,包括有各类药酒、香精以及含有诱食作用的粉剂、液体和油脂等等。

二、鱼饵的常用原料概述:

配制鱼饵可选用的原料极为广泛,下面我们就把在颗粒、钓饵和底窝料中常用的原料介绍一下:

①、籽实类:

籽实类原料的淀粉含量较高,蛋白质、氨基酸和矿物元素都比较低。蛋白质含量在15%以下,氨基酸含量低且比例也不平衡,特别是赖氨酸和蛋氨酸含量不足。籽实类原料一般只作为饲料的能量原料使用。下面介绍几种在鱼饵中常用的籽实类原料:

a、玉米:玉米是最主要的能量饲料。玉米中的角质淀粉在鱼类中的消化率很低,因此,在鱼饵中的玉米成分多用于担当载体的作用。

b、高粱:高粱的营养成分主要有粗蛋白质和粗灰分等,一般在草鱼、鲤鱼、武昌鱼和罗非鱼等食草性或杂食性鱼类的鱼饵中使用。在鱼饵中的作用与玉米相同。

c、小麦:小麦蛋白质含量高,淀粉质地松软,适口性好,是籽实类原料中最适合做鱼饵的原料。小麦作为鱼饵中组织成分不但可以改善鱼饵

的硬度,提高鱼饵在水中的稳定性,还可以减少或代替粘合剂的用量。

d、大麦:大麦也可以广泛应用于草食性和肉食性鱼类,其鱼饵效果略次于小麦但成本比小麦要低。在鱼饵中使用大麦用样可以增强鱼饵在水中的稳定性,而且能较好地改善颗粒的性能。

e、大豆:大豆是一种高蛋白和高能量的饲料原料。大豆的营养成分较为全面和丰富,氨基酸的组成也比较平衡。大豆是鱼饵中用途最广泛的原料之一。

②、糠麸类:糠麸类是谷物加工的副产品。糠麸类除无氮浸出物比原粮低以外,其粗蛋白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都比原粮高。因此,糠麸类也是鱼饵的常用原料。在鱼饵中常用的糠麸类原料有:

a、小麦麸:小麦麸的营养成分的含量受小麦制粉加工的影响很大,但一般粗蛋白质也都在11%以上。小麦麸中的赖氨酸、亮氨酸、精氨酸和B族维生素的含量都比较丰富,作为一种较常用的原料在鱼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b、次粉:次粉是介于小麦麸与面粉之间的产品。次粉除了碳水化合物明显高于小麦麸外,其他营养成分与小麦麸大体相同。次粉也是鱼饵的常用原料,特别是次粉中有一定含量的淀粉,可提高颗粒鱼饵的性能,以增强饵料在水中的稳定性。

c、米糠:糙米在精制过程中所脱落是果皮层、种皮层及胚芽等混合物称为全脂米糠,将全脂米糠经溶剂或压榨法提油后的米糠叫做脱脂米糠。米糠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和B族维生素等,是制作草食性和杂食性鱼饵的常用原料。

d、统糠:统糠也叫粗糠,是稻谷制米过程中分离出的糠。统糠的营养价值低,一般只作草食性鱼饵的填充物使用。

③、常用饼粕类:

饼粕是从植物籽实提取油脂后的主要副产品。饼粕类原料的蛋白质含量都在35%以上,而且赖氨酸、苏氨酸和组氨酸等含量也很高,是鱼饵的主要植物蛋白原料。在商品饵中常用的饼粕类原料有:

a、豆粕:豆粕是以溶剂萃取油脂后的大豆残粕。由于豆粕蛋白质含量高,因此成为鱼饵中重要的植物蛋白来源。

b、花生粕:花生粕是脱壳花生果经机械压榨或溶剂提油后的花生残粕。花生粕的能量水平和蛋白质都高于豆粕,但65%为不溶于水的球蛋白,其蛋白质的性状与豆粕差异很大。花生粕适口性强,是鱼饵的常用原料之一。

c、菜籽粕:菜籽粕是油菜籽经机械压榨或预压萃取提油后的残粕或饼。菜籽粕含有苦味,适口性差,并含有芥子酸、芥子苷(含硫配糖体)和单宁等不良成分。但菜籽粕价格比较低,是性能价格比最好的蛋白质原料。

d、棉籽粕:棉籽粕是棉籽提油后的副产品。棉籽粕的适口性也不佳,而且含有棉酚等有害物质,因此应用范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一般只在草食性或杂食性鱼饵中使用。

④、其他饼粕类:

在饼粕类的饲料原料中,除了前面介绍的之外,还有一些产量相对不很大的饼粕,例如:

a、葵花籽粕:葵花籽粕是葵花籽提油后的残粕,有烘烤葵花籽的香味,蛋白质含量在30%-43%之间,是一种很好的鱼饵原料。葵花籽粕的蛋氨酸含量大约高出豆粕2倍,但赖氨酸含量低于豆粕,因此较适合与豆粕配合使用。

b、芝麻粕:芝麻粕是芝麻提油后残粕经粉碎的产物,其蛋白质含量一般在39%以上。芝麻粕有明显的甜香味,对多数鱼适口性都比较好。

c、亚麻籽粕:亚麻籽粕是亚麻籽经压榨或溶剂提油后的残粕。亚麻籽粕一般为淡黄褐色至深褐色,有特殊的香味,蛋白质含量在32%以上。亚麻籽粕中的氨基酸成分含量较低,但矿物质含量偏高,包括有钙、磷和硒等。亚麻籽粕还含有一定量的可溶于水的碳水化合物,从而使得亚麻籽粕具有一定的粘性,除了作鱼饵原料以外,还可以作为粘合剂使用。

d、椰子粕:椰子粕是将椰子胚乳部分干燥成椰子干,然后再将其提油后所产生的残渣。椰子粕有椰子烤香味,适口性较好,但很容易孽生毒菌而产生毒素。椰子粕的蛋白质含量大约在18%-23%之间,一般只适合在草食性或杂食性鱼饵中使用。

⑤、动物性蛋白质类:

动物性蛋白质原料是指以动物组织直接加工的产品或其副产品。这类原料的主要特点是蛋白质含量高,质量好。动物性原料是鱼饵中主要的动物蛋白质来源,也是鱼饵中最常用的原料之一。其常用的品种有:

a、鱼粉:鱼粉是将全鱼或除去可食用部分的剩余物经蒸煮、压榨、干燥和粉碎而成的产品。鱼粉富含钙、磷及B族微生素,并含有未知促生长因子。鱼粉也是高蛋白、高能量物质,一般纯鱼粉的蛋白质含量都在

60%以上。因此,鱼粉是最主要的动物蛋白质鱼饵及原料,在鱼饵中的使用量也最多。

b、肉骨粉:肉骨粉是将动物的残骨、内脏、碎肉以及脂肪等加工、干燥和粉碎而成的副产品。一般将含磷量在4.4%以上的称为肉骨粉,含磷量在4.4%以下的称为肉粉。肉骨粉含有较高的钙、磷等矿物质成分,蛋白质含量一般在32%-55%之间。另外,肉骨粉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2、烟酸和胆碱等。肉骨粉适口性差,但价格远低于鱼粉,因此在鱼饵中也被广泛采用。

c、蚕蛹粉:蚕蛹粉是蚕蛹经干燥、粉碎后的产物。蚕蛹粉的营养成分比较丰富,蛋白质含量在50%以上,粗脂肪含量可达22%以上。尤其是蛋氨酸含量高达2.9%,是目前鱼饵原料中蛋氨酸含量最高的。蚕蛹粉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未知生长因子,是一种优质的蛋白质原料。

d、虾粉:虾粉是由虾头、虾壳或小杂虾等脱水后粉碎加工而成的。由于加工原料的不同,虾粉的营养成分差别很大,其粗蛋白质含量在36%-50%之间。虾粉中除了含有丰富的胆碱、磷脂、胆固醇、钙和磷等,还含有虾红素,虾红素是一种着色剂。虾粉是鱼饵中经常使用的原料,对鱼类有较好的诱食作用和着色作用。

⑥、其他动物性蛋白质原料:

在动物性蛋白质的鱼饵原料中,除了前面介绍的之外,也有一些产量相对不很大的动物性蛋白质原料,例如:

a、鱼溶粉:鱼溶粉是在制造鱼粉时,利用所得到的鱼粘液经浓缩、干燥而成。鱼溶粉的粗蛋白质含量在60%以上,并且含有丰富的未知生长

因子。鱼溶粉在鱼饵中的应用效果很好。

b、乌贼粉:乌贼粉是将不能食用乌贼头、足和内脏等部分经干燥后加工而成的产品。乌贼粉的粗蛋白质含量在60%以上,含有多种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对鱼类有强烈的诱食作用,是一种很好的蛋白质原料。

c、血粉:血粉是采用新鲜的动物血液经干燥后加工而成的粉末。血粉的蛋白质含量在75%以上,但适口性较差,而且不易久存,因此在鱼饵中的使用范围也不是很广。

d、羽毛粉:羽毛粉是家禽的羽毛在一定的温度下,经高压蒸煮、干燥后粉碎而成。羽毛粉的粗蛋白质含量在80%以上,主要为角质蛋白和纤维蛋白。羽毛粉还含有丰富的硫和硒等矿物元素,并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和未知生长因子。因其氨基酸的品质不佳,在鱼饵中很少使用。

e、奶粉:奶粉有全脂奶粉和脱脂奶粉。奶粉的蛋白质含量在36%左右,以酪蛋白含量为最高。奶粉中含有丰富的矿物元素和多种维生素及未知生长因子,是一种很好的鱼饵原料。

⑦、天然矿物质类:

因为鱼饵的用途主要是以诱鱼为主,基本上不考虑鱼类的生长。因此,天然矿物质类主要用于饲料的添加,在鱼饵中很少使用。当然,在以后的水产诱食剂研究中,天然矿物质极有可能会被开发或利用。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在饲料中常用的天然矿物质原料:

a、磷源:一般在鱼饵中应用的无机磷源有磷酸钙类和磷酸钠类,常用的有磷酸一钙、磷酸二钙、磷酸三钙和磷酸一钠及磷酸二钠等。

b、钙源:常用的钙源有石粉、贝壳粉、蛋壳粉和乳酸钙等。

c、膨润土:膨润土是一种以蒙脱石为主要成分的粘土,属于含水硅酸盐。膨润土除了含有大量的硅铝化合物外,还含有磷、钾、钠、镁、锌等20多种矿物元素。膨润土具有较强的吸水性,可吸收本身重量5倍以上的水分,可塑性和粘合性都比较好。因此,膨润土也可作为一种经济的粘合剂使用。

d、沸石粉:沸石粉是含有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含铝硅酸盐类。沸石原料有十多种,以斜发沸石、丝光沸石、方沸石和毛沸石为主。沸石粉含有多种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沸石粉由于内部结构中存在着很多孔径均匀的管状孔道和孔穴,因而具有独特的吸附、筛分、阳离子交换及催化性能,在鱼饵中使用有一定的防霉作用。

⑧、其他常用原料:

a、苜蓿草粉:常见的苜蓿草粉有脱水和日晒两类,苜蓿干草粉的蛋白质含量一般在14%以上,是植物类高蛋白质含量的物种之一。苜蓿草粉中含有较为丰富的矿物元素和多种维生素,并含有类胡萝卜素等色素和未知生长因子,是鱼饵中常用的一种优良原料。

b、酒糟:酒糟是大米、大麦、高粱等谷物或谷物混合物经酵母发酵后,以蒸馏法萃取酒后经分离处理所得的产物。常见的有普通酒糟和啤酒糟两种。酒糟是营养成分(碳水化合物除外)比原谷物提高2-3倍,蛋白质含量一般在23%以上。酒糟因其粗纤维含量高及适口性差,所以只在草食性和杂食性鱼类的鱼饵中使用。

c、酵母粉:酵母粉也叫干酵母,为单细胞蛋白类,是以多种碳源和氮

源作为营养源,利用酵母菌培养的酵母经干燥后制成的产品。酵母粉的营养成分比丰富,蛋白质含量在44%-55%之间。酵母粉含有多种维生素,特别是B族维生素、胆碱、烟酸和泛酸等物质含量非常高,另外还含有淀粉酶、蛋白酶等多种活性酶和未知生长因子。酵母粉是鱼饵中最常用的一种优良的蛋白质原料。

d、a-淀粉:a-淀粉又称可糊化淀粉,是生淀粉经水与热作用后,失去微晶体结构,再经脱水干燥后形成的淀粉。常见的品种有a-马铃薯淀粉、a-木薯淀粉和a-玉米淀粉等。a-淀粉在鱼饵中的主要作用是使鱼饵可保持较好的粘弹性以易于鱼类采食,并可防止鱼饵中水溶性添加物的溶解散失。

e、油脂:油脂是一种高能量物质,一般总脂肪量在92%以上,含有多种脂肪酸。在鱼饵中常用的油脂有鱼油、植物油、粉末油脂和其他动物油脂。油脂对颗粒类鱼饵的性能和适口性都会有所提高。

三、鱼饵的常用添加剂概述:

鱼饵添加剂是指为了弥补鱼饵的缺陷和某些特殊需要,向鱼饵中人工另行添加物质的总称。鱼饵添加剂的种类很多,其作用和机能又各不相同,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营养型添加剂,包括维生素、氨基酸和矿物元素等;另一类是非营养型添加剂,包括诱食剂、保存剂和粘合剂等。其主要作用有:

a、补充鱼饵营养成分的不足;

b、防止鱼饵品质的劣化;

c、改善鱼饵的适口性;

d、提够鱼饵的质量。

添加剂中还包括抗生素类、酶制剂类和微生态制剂类,因在鱼饵中的应用很少,所以在这里不做介绍。下面介绍一些最常用的鱼饵添加剂:(营养类和诱食类等转入下一章节介绍)

①、抗氧化剂类:

氧化是导致鱼饵品质变劣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商品化的鱼饵,由于添加油脂或使用脂溶性维生素,以及鱼饵中的过氧化物和不饱和脂肪酸等,在鱼饵加工、运输以及储存过程中发生氧化,致使鱼饵中的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遭到破坏,从而影响鱼饵的适口性并降低鱼类的采食量。因此,在鱼饵中使用抗氧化剂是保持鱼饵较好的品质和延长鱼饵保存期所必须的。抗氧化剂是鱼饵添加剂中最常见的品种之一,常用的抗氧化剂有:

a、乙氧基喹啉:乙氧基喹啉又称乙氧喹,商品名有抗氧喹、山道喹和衣索金等。乙氧基喹啉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剂,外观呈黄色或黄褐色粘滞液体,有特异臭味。乙氧基喹啉能有效地防止鱼饵中油脂和蛋白质的氧化,并能防止维生素的氧化和质变。乙氧基喹啉不但有较好的抗氧化作用,同时还可以作为维生素的稳定剂使用。

b、二丁基羧基甲苯:二丁基羧基甲苯也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剂,简称为BHT,为白色结晶物,不溶于水和甘油。二丁基羧基甲苯能有效地防止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氧化变质。

c、丁基羧基茴香醚:丁基羧基茴香醚同样是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剂,简称为BHA,为白色或黄蜡样结晶粉末,有特异性的酚类臭味及

微量刺激性气味。丁基羧基茴香醚也能有效地防止脂肪和维生素的氧化。

d、天然抗氧化剂:天然抗氧化剂主要包括有维生素E、维生素C和L-半胱氨盐酸盐等,以维生素E较为常用。与一般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剂有所不同是,维生素E既是鱼饵的抗氧化剂,也是鱼类消化器官细胞的抗氧化剂,能阻止细胞内的过氧化,这是其他抗氧化剂所不具备的。

e、复合抗氧化剂:复合抗氧化剂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氧化剂以及抗氧化剂与增效剂之间合理配伍组成,能增强抗氧化作用的制剂。复合抗氧化剂多数由不同类的抗氧化剂组成,或与柠檬酸、乙二胺四乙酸等增效剂组成,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并且效果稳定。

②、防霉剂类:

防腐剂是指在鱼饵中能起到抑制霉菌生长,有效防止鱼饵发生霉变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氧气等条件具备时,鱼饵内所含的霉菌就会大量繁殖和生长,从而引起鱼饵的霉变。鱼饵在发生霉变的过程中会产生黄曲霉、红青霉和赤霉等毒素,致使鱼饵的适口性变差,直接影响鱼饵的质量。因此,防止鱼饵霉变是商品化鱼饵生产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防霉剂也是鱼饵添加剂中最常见的品种之一,常用的防霉剂有:

a、苯甲酸和苯甲酸钠:苯甲酸为白色叶状晶体,质轻且无臭味,是一种稳定的化学物。苯甲酸和苯甲酸钠都能非选择性的抑制微生物细胞的呼吸酶的活性,使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受障碍,从而有效的抑制多种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b、丙酸及其盐类:丙酸是一种有腐蚀性的有机酸,为无色透明液体,易溶于水。丙酸盐包括有丙酸钠、丙酸钙、丙酸甲和丙酸铵。丙酸及丙酸盐类都是酸性防霉剂具有广泛的抗菌谱,对霉菌、真菌和酵母菌等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是鱼饵中最常用的防霉剂。

c、富马酸及其脂类:富马酸又称延胡索酸。为白色结晶物或粉末状,水果香味。富马酸脂类包括有富马酸二甲脂、富马酸二乙脂和富马酸二丁脂等。富马酸及其脂类也是酸性防霉剂,抗菌谱广并可改善鱼饵的味道以提高鱼饵的适口性。

d、脱氧乙酸:脱氧乙酸为白色或淡黄色结晶粉末,无臭无味。脱氧乙酸是一种高效广谱抗菌剂,具有较强的抑制细菌、霉菌和酵母菌发育的作用,尤其对霉菌的作用最强,在酸、碱等条件下均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e、对羧基苯甲酸脂类:对羧基苯甲酸脂类包括有对羧基苯甲酸甲脂、对羧基苯甲酸乙脂和对羧基苯甲酸丙脂等。对羧基苯甲酸脂类能抑制微生物的呼吸酶系与传递酶系的活性,以及破坏微生物的细胞的结构,对霉菌和酵母菌作用最强。

f、复合型防霉剂:复合型防霉剂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防霉剂配伍组合而成。复合型防霉剂抗菌谱广,应用范围大,防霉效果好且使用方便,是鱼饵中较常用的防霉剂品种。

③、粘合剂类:

粘合剂又称颗粒粘合剂,粘合剂能将鱼饵中的营养和诱食成分粘合在一起,以有效地防止鱼饵的绷解。常用的粘合剂有:

a、褐藻酸钠:褐藻酸钠又称褐藻胶,为白色、无毒无味的胶状体,溶于水,吸水后体积可膨胀10倍。褐藻酸钠易与蛋白质、淀粉和明胶等鱼饵中的成分共溶聚合。在制作颗粒状鱼饵的过程中,褐藻酸钠的钠离子与鱼饵原料中的钙离子置换,生成纤维性的褐藻酸钙,改善颗粒鱼饵的组织结构,从而强化了鱼饵的稳定性。

b、羧甲基纤维素钠: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白色纤维状或颗粒状粉末,无臭无味,有吸湿性,易分散于水中成胶体。其水溶液黏度随pH值和聚合度而异。羧甲基纤维素钠也是水产饲料常用的一种粘合剂。

c、天然粘合剂:很多天然物质都有一定的粘合作用,例如鱼浆、淀粉、膨润土、活性面筋、糊精、菌体蛋白、木质素和海带粉等。

d、复合粘合剂:复合粘合剂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高分子化合物复合而成的粘合剂。复合粘合剂是鱼饵中最常见的粘合剂品种。

④、着色剂:着色剂是属于一类非营养性的添加剂。合理使用着色剂可以为增加鱼饵产品的色泽,提高鱼饵产品的外观档次,使之更符合鱼饵产品的外观需求。

a、天然色素类:天然色素是从动植物和微生物中直接提取或加工而成的类胡萝卜素。

b、化学合成色素:化学合成色素主要是化学合成的类胡萝卜素。

⑤、调味剂类:

调味剂是指用来增加或改善鱼饵的呈味及味道所使用的又一类非营养性添加剂。在鱼饵中加入调味类添加剂,可以改善鱼饵的适口性,以提高鱼类的采食量。调味剂的种类很多,目前鱼饵中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a、香味剂类:香味剂的使用主要是为了改变鱼饵中的一些不良气味,同时迎合鱼类对一些气味的偏好。目前鱼饵中所使用的香味剂大多都是采用化学合成的香料,其种类极为广泛,常用的有:乳酸丁脂、乳酸乙脂、柠檬油酪酸、鲜奶精、香兰素、乙基麦芽酚和鱼腥香等等。

b、甜味剂类:甜味剂主要用于改善鱼饵的口味,在鱼类应激状态下可以提高其采食量。鱼饵中常用的甜味剂有:糖精、低碳糖和甘草等。

c、酸味剂类:在鱼饵中使用酸味剂的目的是用于调节鱼类消化道中的pH值,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以提高鱼类的消化吸收能力。常用的酸味剂以有机酸为主,其中以甲酸钙、柠檬酸、延胡索酸和琥珀酸等较为常用。

d、鲜味剂类:一般常用的鲜味剂为谷氨酸钠,也就是人们常用的味精。

e、咸味剂类:咸味剂主要有食盐和碳酸氢钠,在鱼饵中适量使用咸味剂可以使鱼类增进食欲。

⑥、改良剂类:

前面介绍了一些相对传统的添加剂品种,下面我们再介绍一些新型的添加剂给大家认识。新型添加剂的最主要特点是没有药物残留等不良副作用,而且对环境也不会造成污染。目前已投入使用的新型添加剂有:a、有机铬:铬是葡萄糖耐受因子的主要组成部分。铬的功能是能在鱼体内参与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的代谢。在鱼饵中添加一定量的铬,能有效地改善鱼类的内分泌、缓解鱼类应激。

b、血浆蛋白粉:血浆蛋白粉是将血浆从血液中分离开来,再进行压缩

和低温保存,最后采用特殊工艺制成的乳白色或浅褐色粉末产品。血浆蛋白粉中含有丰富的免疫物质,包括白蛋白、营养结合蛋白及免疫球蛋白等功能性蛋白,其中免疫球蛋白含量达22%左右。血浆蛋白粉还含有大量的促生长因子、干扰素、激素和溶菌酶等其他免疫物质,对鱼类抗应激有一定的作用。而且,血浆蛋白粉由于经过特殊的加工工艺处理,适口性要优于血粉、鱼粉和奶粉等其他蛋白源。

c、大豆磷脂:磷脂是动物体内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分为卵磷脂和脑磷脂两种。大豆磷脂是大豆油精炼的副产品,是一种天然表面活性剂和乳化剂。大豆磷脂可以作为油脂的替代品使用,并能提供胆碱、肌醇和亚油酸等营养素,是改善鱼饵适口性和缓解鱼类应激程度的一种常用的添加剂。

d、牛磺胺:牛磺胺是动物体内一种结构简单的含硫氨基酸。牛磺胺由半胱氨酸转化而来,最终的产物为乙磺酸。牛磺胺能调节鱼类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增强细胞膜抗氧化、抗自由基损伤和抗病毒侵害等功能。牛磺胺也是一种效果很好的诱食添加剂。

e、双乙酸胺:双乙酸胺又名二醋酸一钠,是一种白色晶体,略有醋酸味。在鱼饵中使用双乙酸胺不仅能提高鱼饵的适口性和采食量,而且还可以作为鱼饵的防霉剂使用。

f、L-肉碱:肉碱有称肉毒碱,是一种类维生素化合物。肉碱有两种旋光异构体,即L-肉碱和D-肉碱。L-肉碱是存在于生物体组织中具有生理活性的物质,通过增加与氨和尿素的结合,解除氨的毒性。L-肉碱及其衍生物还能提高免疫力,是鱼饵中使用的新型添加剂。

g、甲壳素:甲壳素也叫甲壳质、壳多糖和壳蛋白,甲壳素除了大量存在于低等动物、节肢动物、海洋生物甲壳动物的外壳中外,也存在于低等植物的细胞壁中。甲壳素是唯一含氨基酸的均态多糖,结构与纤维素极为相似,是生物合成再提取的天然产物。甲壳素能降低鱼类的血脂和胆固醇,通过有机吸附来促使有害毒素排出体外,是一种有发展潜力的新型添加剂。

h、碘化酪蛋白:碘化酪蛋白是利用天然优质蛋白经加碘处理,使碘固定于蛋白质分子上的合成物。碘化酪蛋白能参与鱼类机体内的物质代谢,以增强脂肪的氧化作用,并能增强毛细血管的渗透性,使其排泄功能加强。

i、海藻粉:海藻是一种生活在海洋里的含叶绿素或其他辅助色素的低等自养植物。把新鲜海藻经清洗、干燥、粉碎及混合等工艺处理后,就可成为海藻粉。海藻的种类很多,均能进行光合作用,把海洋中的无机质转化成有机质。海藻的营养成分含量较高,含粗蛋白质8%-12%,含无氮有机物30%-40%,还含有多种无机盐30%-40%。并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等多种维生素。另外,海藻还含有内源性酶、天然激素和未知生长因子等多种活性物质。

j、未知生长因子:未知生长因子是指自然界中对动物的生长和新陈代谢能产生促进作用,并与动物生长发育有密切关系的一些物质。由于目前人们对这类物质的理化性质、物质组成和促生长作用的机理等还不清楚,所以命名为未知生长因子。未知生长因子也是一种新型的鱼饵添加剂。

四、鱼饵的常用诱食剂概述:

在鱼饵中所添加的起诱食作用的原料基本上都属于水产诱食剂的范畴。水产诱食剂是能将鱼类吸引到饵料周围并引起鱼类食欲促进其完成吞食饵料过程的物质。这种物质包括鱼类摄饵引诱物质和摄饵刺激物质。诱食剂也属于添加剂的一个种类,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诱食剂:

①、营养类:

鱼类和其他动物一样需要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摄取食物,经过口腔、食道及肠胃道的消化和吸收,并在体内进行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与变化,以维持生命活动及建造自己。只有这样,鱼类才能正常的活动、生长、发育和繁殖,并将体内代谢的废物排出体外。这种能供应鱼类体内必须的物质成分统称为营养素。

a、维生素类:维生素是维持动物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需的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现已发现的维生素种类有20种,常用的有14种,根据其溶解特点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脂溶性维生素常用的有4种,即:维生素A(视黄素)、维生素D(骨化醇)、维生素E(生育酚)和维生素K(抗出血因子),另外还有维生素A原(胡萝卜素)。水溶性维生素常用的有10种,即:维生素B1(硫胺素)、维生素B2(核黄素)、维生素B3(泛酸)、维生素B4(胆碱)、维生素B5(烟碱、烟酰胺)、维生素B6(吡哆醇)、维生素B11(叶酸)、维生素B12(氰钴胺素)、维生素H(生物素)和维生素C(抗坏血酸)。

b、氨基酸类:多种氨基酸对鱼类的嗅觉和味觉都具有极强的刺激作用。鱼类对蛋白质的需要实质上就是对氨基酸的需要现已发现由蛋白质水

解生成的氨基酸有20种之多,在这20余种氨基酸中,约有近10种氨基酸是不能在鱼体内合成或合成的速度较慢,必须由食物供给,这一类氨基酸称为“必须氨基酸”。其余的为“非必须氨基酸”,所谓“非必须氨基酸”并不是鱼体不需要,只是说这一类氨基酸能在鱼体内合成而不必由食物提供。那么,我们需要了解和常用的是10种“必须氨基酸”,包括有:精氨酸、组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和缬氨酸等。

c、植物蛋白类:蛋白质主要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有的蛋白质还含有硫(如角蛋白)、磷(如奶蛋白)、铁(如血红蛋白)和镁(如叶率蛋白)等。鱼饵中的蛋白质都不能被鱼类所吸收,只有在消化酶的作用下,使鱼饵中的蛋白质逐次分解成氨基酸后,才能通过肠道进入血液,在体内重新将鱼体所需要的氨基酸组成自身特有的蛋白质。植物蛋白类是植物性食品的蛋白质,如谷类、豆类、坚果类等常食用的食物蛋白及叶蛋白、单细胞蛋白等。从营养学上说,植物蛋白大致分为两类:一是完全蛋白质,如大豆蛋白质;二是不完全蛋白质,绝大多数的植物蛋白质属于此类。植物性蛋白质主要来源于米面类、豆类,但是米面类和豆类的蛋白质营养价值不同,含植物蛋白最丰富的是大豆。米面类来源的蛋白质中缺少赖氨酸,因此其氨基酸指数较低,仅为0.3~0.5,这类蛋白质被鱼类吸收和利用的程度也会差些。当然,这种不足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加以改善,例如在米面原料中适当加入富含赖氨酸的豆类原料,则可明显提高蛋白质的氨基酸指数。

d、动物蛋白类:动物性蛋白质主要来源于禽、畜及鱼类等的肉、蛋、

奶。其蛋白质构成以酪蛋白为主(78~85%),能被鱼类较好地吸收与利用。更重要的是,动物性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比例合理,因此比一般的植物性蛋白质更容易消化、吸收和利用,营养价值也相对高些。一般来说,肉类蛋白质和奶类中的蛋白质,其氨基酸指数均在0.9~

1.0的水平。

e、矿物元素类:矿物元素也是鱼类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类营养物质。一般把占体重0.01%以上的矿物元素称为常量元素,包括有钙、磷、钾、钠等;把占体重在0.01%以下的矿物元素称为微量元素,包括有铁、铜、碘、锰、锌、硒、钴等。

②、呈味类:

a、植物类:大蒜、洋葱中有含硫的挥发性低分子有机物而具有特殊气味,其强烈的蒜香对多数鱼类的嗅觉有刺激作用,能吸引其采食。黄柏主要含有黄连素,对鱼类也有诱食作用。另外,新鲜水果的提取液对鱼类也有一定的诱食作用。海带粉、螺旋藻粉和海藻粉中都富含的各种氨基酸,而有些氨基酸对水产动物具有很强的诱食作用。

b、动物类:用蚯蚓、水蚯蚓、红虫、牛肝、蚕蛹干、贝类及各种鱼类的内脏和鱼干等原料或提取液作为诱食剂,均可有效提高鱼类的摄食量和采食率。

c、化学合成类:甜菜碱(三甲胺乙内脂)是甜菜加工副产品中提取的甘氨酸甲基内酯,其可参加氨基酸的合成和协同作用,同时它具有甜味和鱼虾敏感的鲜味,对鱼类和甲壳类动物的嗅觉和味觉均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有很强的诱食效果。硫代甜菜碱(二甲基—丙酸噻亭)可明显提

高鲤、鲫鱼的摄食量。一些化学合成香料对鱼类也有诱食作用,如:乙基麦芽酚、香兰素、香豆素、乳酸乙酯等。

③、抗应激类:

应激是指机体外界或内部的各种非常刺激所产生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是鱼类对机体内外刺激或挑战的反应。应激发生机制较为复杂,应激时鱼类的神经系统一内分泌系统一免疫系统会发生相互调节互为因果的一系列变化,并通过神经系统一内分泌系统动员机体所有器官和组织来对付应激源的刺激应激反应的目的是动员机体的防御机能克服应激源的不良作用,以保持机体在极端情况下的稳态。对于鱼类来说,应激条件下,鱼类的采食量普遍下降,这可能与体内糖皮质激素分泌过高导致机体神经肽Y分泌减少、胃肠粘膜屏障受损等有关。抵抗应激,使鱼类消除疾病的侵害从而恢复正常的食欲,是变相诱食的手段。抗应激常用的原料有:

a、电解质类:NaHCO3、KCl、NH4Cl、K2SO4等电解质,可以调节鱼类体液电解质平衡。

b、有机酸类:如柠檬酸、延胡索酸等,均可以很好地缓解鱼类呼吸性碱中毒。柠檬酸形成能量的途径比葡萄糖还短,在应激状态下可用于ATP的紧急合成,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抵抗力,增强抗应激能力。

c、糖类:鱼类对糖类利用非常有限,当鱼类处于应激状态时,体内分泌糖皮质激素和甾类皮质激素等水平上升,由此引起血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和溶菌酶的活性急剧下降,鱼类的免疫系统受到抑制。此时机体极易受到养殖水体中病原体侵染,而活性多糖可降低由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