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班美丽的丝绸

中班美丽的丝绸

[标签:标题]

篇一:关于丝绸-色彩缤纷的文明

色彩缤纷的文明

丝绸的原料是小小蚕儿所吐的蚕丝。自然界的蚕有很多种。但被人们利用的主要是家蚕,以桑叶为食,吐丝结茧,又称桑蚕,学名(BOMBYX MORIL)。此外还有各种野蚕,其中产值较大的是柞蚕,学名(ANTHERAEA PEMYI)驯化与家养大约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柞蚕的人工放养也起源于中国,宋元以后逐渐形成产业。本书主要以桑蚕为主线展开中国丝绸的文化之旅。

蚕是一种令人惊奇的昆虫。唐代诗人李商隐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比喻对爱人的思念绵绵不断,至死不休。其实从生物学的观点来看,春蚕丝尽之时并非死亡,它只是走完了生命历程中的幼虫阶段,即使变为蚕蛹而已。蚕的一生,经过卵、幼虫、蛹、蛾四个完全不的发育阶段,在大约40天至60天的时间内,先从一粒细细的蚕卵变为幼虫(也就是我们熟知的蚕),幼虫的成长过程历经四眠四起,成为熟蚕后吐丝结茧变成蚕蛹,最后蜕变成蛾,钻出蚕茧产下的蚕卵。这种生命的循环现象引发了古人对天与地、生与死等人生重大问题的联想与思索,由此产生的蚕崇拜可能与中国蚕丝业的起源有着密切的关系。

丝绸在中国是一项神圣的事业。中国自战国就确立了小农经济模式,男耕女织成为千古不变的自然分工,所谓“---夫不耕或受之饥,----女不织或受之寒”。传说中蚕织由黄帝之正妃—嫘祖发明,此后,母仪天下的皇后会在每年的春蚕季节象征地率领宫廷妇女养蚕织帛,以为天下女性的表率。凡宜桑之地,作为自己任内的使命。远游的人把父母安居之地称为“桑梓”,连天上玉帝的女儿也是织女,与人间的牛郎配成男耕女织的一对。在中国早期物质文明的代表物产漆、玉、丝、稻中,丝占有重要的一席。因此,在古代中国,蚕织不仅是一门重要的经济产业,更被赋予了某种深刻的文化内涵。

吐丝结茧是蚕适应环境而生存的一种本能。一条桑蚕所吐的丝长约800米至1000米。一根茧丝由两根单丝组成,如果放在显微镜下察看,中国桑蚕丝横截面呈三角形,有趣的是,这正与中国人乌黑的头发丝截面的形状一样。蚕宝宝在蚕簇吐丝结茧,给我们留下了一片雪白的茧山。采集蚕茧以后,经过杀蛹、缫丝、经纬准备、织造、染色、印花、整理等几道工序,而后生成丝绸,最终制成美丽的丝绸衣裳。加上之前的栽桑、采桑与养蚕,真是一条绝无仅有的漫长产链。古往今来,无数的人们在这条生产链上辛勤劳作着,正如我们在《蚕织图》上见到的那些忙碌的身影,是他们成就了一个古老产业的美丽与辉煌。

丝绸之美,还因为它与任何其他纤维相比,不但有着更舒适的穿着功能,而且具有更多的品种、色彩与花样,可谓万华千章,自机中出。无数的经线与纬丝,以各种不同的“组织”(交织规律)交织,形成不同的结构与表面肌理,再结合工艺方法的应用,就形成了数以百计的丝绸品种。丝织品的基本组织有平纹,斜纹与缎纹三大类,分别是绢(或稠)、绫与缎的基本组织,此外还有纱罗组织、起绒组织及各种重组织,分别构成纱罗、绒与织锦等丝织物。丝织物的生产工艺则有生织与熟织之分,大部分素织物与暗花织物都是生织的,即先织后染,而有些高档织物却是先染后织的,即直接用不同色彩的丝线织出图案,因此它往往采用数组经线与一组纬丝交织,或一组经丝与纬线交织,织物厚实、色彩富丽、风格华贵。“织锦”就是这样一种织物,其特点是“织采为文”,古人认为“其价如金”。大部分丝织物纬丝都是通梭而织的,但缂丝却“通经断纬”,用专用的很多小梭子绕了各色丝线在特定的区域来回盘织,构成美丽多彩的画面。如果在织锦等华美的丝织物上,再在特定部分用几把小梭子盘织花纹,这种工艺叫“妆花”。在织锦或妆花上还可以加织金线,称为“织金”或“妆金”,外观金碧辉煌。在中国古代,缂丝常被用来摹缂名人书画,而织锦、妆花与加金这样

的华贵织物,就只有帝王家族与王公大臣这样的富贵阶层才享用得起了。

除织花外,丝稠织物的装饰方法还有染色,印花,刺绣与手绘。我国古代染色多用植物染料。印花分两种,直接印花多矿物颜料,而防染印花多用植物染料。最常用的防染印花是绞缬,直接印花主要有印金、拓印与刷印,手绘则是直接在织物上描绘图案。现代丝绸染色与印花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化与自动化。刺绣是一种最古老的织物装饰方法,由于不受机械的限制,纹样装饰比织花、印花更为自由。中国古代刺绣的种类极多,技法的变化也相当丰富,并在明清时期形成了苏绣,湘绣,粤绣,京绣等著名的地主绣种。决定刺绣品种的因素很多,如色彩,材料,题材等。但主要是运针所造成的丝线结构,即针法。针法有基本针法,衍生针法与组合针法之分,各种刺绣针法的运用造就了不同风格的刺绣作品。

自古以来众多丝绸装饰手法,或素雅或华丽,精彩纷呈,美不胜收。然而轧轧千梭,织工累弯了腰;千针万线,绣娘看伤了眼。一袭华衣,凝聚了怎样的心血与艰辛!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代诗文中,有大量作品是歌咏织女绣娘的。“采桑女”与“织女”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独特的女性形象,类似于西方文学中的“牧羊女”最早的文学作品《诗经》中的《风。七月》描写了在春天的阳光中外出采桑的女子:“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到汉魏六朝时,大量与丝绸有关的诗歌被记录下来。如汉代古诗《上山采蘼芜》描写弃妇遇见前夫,问新妇的丝织技能,前夫答曰:“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再如汉乐府《陌上桑》,讲述了一个采桑女子罗敷的故事:“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绳,桂枝为笼钩。头倭堕,耳中明月珠。绿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罗敷的美让所有见过她的人动容,也在汉乐府的千年流传中永恒。《孔雀东南飞》描述了一个爱情悲剧,女主角刘兰芝也是一个能“三日断五匹”的织绸高手。唐代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高峰期,宋代以词著名,出现了大量歌咏桑麻的田园诗与悯农、惜织的作品,如唐代诗人杜甫的《白丝行》与白居易、王建的许多诗作等。白居易的《缭绫》、《红线毯》、《重赋吟》都是以丝绸生产为主题的,其中《缭绫》一首更是广为传唱。王建是晚唐诗人,也写了许多如《簇蚕词》、《田家行》、《织锦曲》、《捣衣曲》《捣衣曲》等描写丝绸生产的诗。如果说“采桑”多抒发女性的美丽,而“织锦”则多体现女性的忠贞与贤良。宋词中写得最好的要数无名氏的《九张机》,它写活了一个织锦女子与情郎相遇、相恋、离别并把相思之情织入图案的故事。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著名才女苏惠将对负心丈夫的思念织成织锦回文诗,终于感动丈夫,使其浪子回头的故事更是代代相传,影响深远。

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离不开丝绸,美丽的绫罗绸缎不但是服装材料,也装饰着居室中的缦帐床褥,庙字里的神像金身,甚至于小到手帕,荷包等小件都可觅丝绸有踪影。作为一个有着严格礼仪制度的国家,丝绸这种高贵的材料,因其丰富的色彩与图案也成了礼仪的载体,在国家的文明制度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传说中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即制定了一套服饰制度,天下从此有了礼仪。《尚书益稷》中已见帝王冕服“十二章”的记载:“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宗彝,藻,火,粉米。絺绣,以五色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十二章即十二种特别的图案,分别对应于君王所应具有的十二种美德。东汉孝明皇帝永平二年(59),定天子用日,月,星辰十二章,三公,诸侯用山,龙九章,九卿以下用华虫七章。考古材料中所见最早的十二章纹是山西大同北魏司马金龙墓所出漆画屏风中的帝王像以及甘肃敦煌壁画上描绘的丝衮服。龙纹也是皇帝服饰中的专用图案题材。从史料记载和考古出土实物来看,龙纹最迟于辽代已用于皇帝服饰。到元代,五爪大龙被专用皇帝服饰,而较小的三爪龙仍然可以用于一般场合。明代起,则有五爪龙和四爪蟒的分别,还有与龙十分相似的飞鱼,斗牛纹样,大都用于赐服。

除图案外,色彩也是分辨等级的重要因素。史载秦代祭服尚黑,西汉尚黄,东汉则尚赤,但汉代又根据时令区别颜色。《后汉书舆服志》载五时朝服颜色分为春青,夏朱,季夏黄,

秋白,冬黑。紫色为贵者燕居之服,而绿色则是平民服装。唐代高祖时天子用赭黄袍衫,遂禁臣民服用赤黄之色,并规定亲王及不同品级官员的服装色彩与相应的配饰。中国古代大抵以紫。绯,绿,青四色区别官司阶之高卑,即始于隋唐。明清文武用补子表示品级。

丝绸还大量地用于宗教场合,无论是佛教的寺庙,还是道教的观宇,总是张挂着色彩绚

丽的丝绸,以示庄严。《洛阳伽蓝记》载宋云,惠生出使西域时见丝绸之路沿途的佛教场院总是“悬彩幡盖,亦有万千”。这类丝绸幡盖中有佛像的幢幡,当时就称为“绣像”:“每讲会法聚,辄罗列尊像,布置幢幡。”这类绣像在藏传佛教中就称为“唐卡”。直到今天,大量的唐卡仍然保存在我国西藏,青海等地的藏传教寺庙中,成为珍贵的艺术品。

丝绸与中国书画艺术的关系更是紧密。在纸张普及以前,帛书与帛画的载体正是丝织品。唐宋之前,绢是文人绘画的主要材料,传世唐宋绘画中太多是绢本。到明清之际,绢本逐渐减少,纸本增加,但仍有不少书画以丝绸作底,亦称“绫本”。不仅如此,丝绸还是书画的装裱材料,宋代使用缂丝和织锦作裱材及包首,明清时较多地用来锦绫来装裱书画。丝绸与中国美术的关系还体现在丝绸生产作为常见题材频繁出现在画像石、其主题多为曾母“断机训子”图中机具为斜织机。在甘肃嘉峪关的魏晋壁画墓中,则发现不少描绘采桑活动的画像砖。唐代张萱的名画《捣练图》和《倦绣图》以丝绸精练、刺绣、缝衣等过程为题材,反映宫廷妇女的日常生活。最有名的记录丝绸生产全过程的绘画作品当是南宋初年于潜县令《耕织图》

《耕织图》以当时的农业和丝绸生产为题材,共设耕图二十一事,织图二十四事。其正本进呈宋高宗,被翰林画院摹绘成彩色绢本,收于宫内,成为皇室成员了解蚕织生产的参考并用来欣赏。现传宋元时期的《蚕织图》版本有吴皇后题注本,梁楷本,等,其中吴皇后题注本中共有浴蚕,暖种,指乌儿,摘叶,切叶,体喂,一眠,二眠,三眠,暖蚕,大眠,眠起喂大叶,忙采叶,缚簇,拾巧上山,装山,,下茧,蚕蛾出种,谢神,约茧,剥茧,称茧,盐茧,瓮藏,生缫,络垛,做纬,经靷,挽花,下机,入箱等画面,并绘有最早的脚跳缫丝车和提花绫机,生动而详尽。乾隆时期,有人进元程《耕织图》,乾隆令人制成《耕织图》的刻石,藏于颐和园。明清各朝,《耕织图》摹本纷纷问世,尤其在清代特别受重视。康熙三十五年(1669)二月,康熙皇帝命宫廷画家集秉贞仿楼图绘成《御制耕织图》,并亲自写序作诗,刊发各地,劝谕农桑。后来,雍正乾隆也予以效法,一时间摹刻《耕织图》之风大盛;一些农书,方志上印有《耕织图》的装饰。《耕织图》的盛行,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独特的现象。

悠久的耕织传统衍生了丰富多彩的风俗民情。从王建的《簇蚕词》中可以看到唐代的养蚕风俗:“蚕欲老,箔头作茧丝皓皓。场宽地高风日多,不向中庭晒蒿草。神蚕急作莫悠扬,年来为尔祭神桑。但得青天天不下雨,上天苍蝇下无鼠。新妇拜簇愿茧稠,女洒桃浆男打鼓。三日开箔雪团团,先将新茧新县官。已闻乡里催织作,去与谁人衣上著。”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人们把丰收的期望寄托于神灵的保佑,因此进行各种祭祀活动。据史书记载,从三千多年前的周代开始,朝廷的统治者对祭祀蚕神活动就很重视。历朝历代,皇帝都设有先蚕坛,供皇后亲蚕时祭祀用,祭祀仪式十分隆重。民间也是如此。对蚕神的祭拜是蚕乡风俗中最重要的活动。除祭祀嫘祖外,各地供奉的蚕神因地因时而异,有祭祀“蚕三姑”者,也有祭祀“蚕花五圣”、“青衣神”者。浙江温州曾发现宋代“蚕母”像,青衣神是川蜀地区的蚕神,而浙江等地理念信仰马头娘。

养蚕生产过程也伴随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活。一般清明前后开始,浙江湖州地区有轧蚕花,划龙船之盛会。养蚕之前要祛蚕祟,即用各种神像,画符或其他法术驱赶一切有害于蚕的鬼邪,病毒,虫害,同时这也是一种卫生防疫措施。养蚕时蚕室门口用红纸书“育月知礼”或“育蚕”等字,亲朋互不往来,称为“蚕开门”并且各亲戚间还以猪蹄,鱼鲜,花果,糕点等食品互相赠送并探询养蚕收成,俗称“望蚕讯”。端午,小满前后,蚕家往往要举行一庆

祝活动,如浙江湖州称“谢蚕花”,德清称“吃蚕花饭”,江苏盛泽则有小满戏,请来戏班公演等等。除蚕神外,丝织品祭祀的祖神是黄帝轩辕氏,如苏州丝织品业者在轩辕宫中祭祀行业神;染业的祖师是晋代葛洪,杭州葛岭上抱朴道院边出土了葛翁染业的石碑,是杭州染坊工人早年的祭拜场所。苏绣业的祖师是上海露香园顾氏,虽然年代较晚,但也为苏绣工人纪念。

丝绸作为中国文明特征之一,对世界文化交流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丝绸之路”的概念由德国地理学家里希霍芬提出,用于描述公元前后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往来最为频繁的一段交通要道。由于此道上交易的大宗贸易产品是丝绸,故称“丝绸之路。一般人们理解的丝绸之路起码有三条:草原丝绸之路,沙漠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此外还有西南丝绸之路,东亚丝绸之路等多种说法,它们在不同的时代所扮演的角色也各有侧重。

草原丝绸之路是一条较早开通并在公元前5世纪前后有过辉煌历史的通道。这一通道东起蒙古高原,翻越天堑阿尔泰山,再经准噶尔盆地到哈萨克后陵,或直接由巴拉巴草原到黑海低地,横贯东西。此道所经之处,多是无边的草原,开辟此通道者当代古代骑马民族。位于阿尔泰山麓的巴泽雷克巨型基泰古墓中,发现了公元5世纪左右的中国丝绸,漆器,表明在如此遥远的时代,中国丝绸已通草原丝绸之路传至欧洲。

沙漠绿洲丝绸之路又称西域丝绸之路,是最著名的欧亚文化交流之路。大略地说,此路东起当时的京都长安,经河西走廊而到敦煌。由敦煌可分南北两路,南路从敦煌经楼兰,于阗,莎车等地,越葱岭到大月氏(今阿姆河中部),安息(即波斯,今伊郎),再往西可达条支(今伊拉克),大秦(罗马帝国,今地中海沿岸)。北路从敦煌到交河,龟兹,疏勒,越葱岭到大宛(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再往西经安息而达大秦。沿途多为沙漠和戈壁,由绿洲逐站相连。汉武帝时,张骞曾两次出使西域,基本上走通了这一条道路,史称“张骞凿空。此道的全盛时期是在汉魏隋唐的千余年间,中国丝绸经此道传入西亚与欧洲,沿途发现的汉唐丝绸见证了这条丝绸古道的辉煌过去。从中国境内的甘肃,新疆,青海到前苏联的中亚地区如北高加索瓦亚,巴勒卡和哈萨乌特墓葬区,乃至西亚的斜利亚,波兰的什切于和瑞典的比尔卡,均有中国汉,唐代丝绸的发现。

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开辟甚早。初为东海丝绸之路,通往朝鲜,日本,后为南海丝绸之路,通往东南亚各国。从唐代起,我国海上丝绸贸易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丝绸外贸重要港口增多,广州,扬州,明州,泉州等相断设立市舶司,海上贸易的性质由朝贡为主向贸易为主转变。从宋代赵汝适的《诸蕃志》,元代汪大渊的《岛夷志略》,明代的《星涯槎览》,《东西洋考》等著作记载来看,唐代以来,我国丝绸已通过这些港口传入亚洲各地及北非埃及一带,并通过那里那转至欧洲。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使世界进入了一个新纪元,葡萄牙人达。迦马率领的船队绕过好望角,越过印度洋,开辟了欧洲直航印度与中国的东方航线。从16世纪起,葡萄牙与西班牙商船开始前来中国沿海贸易,从中国输入的商品除茶叶,瓷器外,就是大量的生丝与丝绸。17世纪至18世纪,荷兰和英国相继设立东印度公司,操纵了当时对华的丝绸贸易。中国丝绸经由海上丝绸之路已通往世界任何一个角落。

丝绸是中华文明鲜明的特征之一。从全世界的范围来看,各民族都会利用自然界的纤维制成衣物,有利用植物纤维的葛,麻与棉,有利用动物纤维的羊毛与兔毛等,唯有中国,竟发明出由蚕丝织成的丝绸,这在其他民族看来是十分神奇的事,无怪乎罗马人抚摸着晶莹光洁的丝绸,实在想不出它的由来,只能猜它是从一种神奇的树上长出来的树丝。西方人对中国最初的印象,就是一个远地边缘的“东方丝国”,并将很多美好的性质赋予这一个神秘的国家。关于西方丝绸业的兴起有一个传说,公元6世纪时,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为打破波斯人对丝绸之路的控制,派出两位僧侣到中国,偷偷地将蚕种藏于手杖中带至罗马。西域的传说更加浪漫,瞿萨旦那国为了获得东国的蚕种,派出使者向东国公主求婚,使者密告公主国无蚕桑,可自带蚕种,于是公主悄悄地将蚕种藏在发中带出了边关。故事归故事,从文献记载

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丝绸技术传至中亚是在公元3世纪前后,此后在波斯,东罗马,西欧各国发展起来的桑蚕丝织业,都有一个共同的来源地,那就是中国。

中国的四大发明—纸,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是古代中国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四大发明中有两项与丝绸有着直接的关系。最初的纸就是制丝棉过程中的丝积演在竹编的箔上形成的一层薄膜,印刷术的发明也与丝绸上的凸版印花术有关。西汉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印花丝织品中已出现多彩套印,其原理与后世的雕版印刷如出一撤。此外,海上丝绸之路的发达直接促进了指南针的实践和完善。至于织机,更是一种极为精巧的机械结构。从跳板通过连杆传递到综片开口的机械结构是中国人在机械领域的重大发明。而丝绸提花的原理,也就是将花纹图案通过综片与踏杆的配合,或通过编制花本的方式储存信息并将其转化为提花程序的过程,包含着深刻的数学理想。花本的方式储存信息并其转化为提花程序的过程,包含着深刻的数学思想。

综上的述,中国是丝绸的故张,丝绸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特征之一。丝绸与中国的礼仪制度,文化艺术,风土民俗,科学技术等有极多的联系。帝王用丝绸彰显其权威,百官用丝绸标识其等级;文人官吏下咏叹丝绸的诗词,画家在丝绸制成的绢帛上泼墨挥洒;老百姓向各路蚕神祭祀,祈求蚕丝丰产,而朝廷则下达课劝蚕桑的政令,并以此来评价地方官司的政绩。从卵到蛾,蚕的一生何其短也,从栽桑到成衣,丝绸的产业链又何其长也。仿佛冥冥之中的安排,丝的漂絮启发了纸的发明,绸的印花促成了印刷术的诞生。可以说,没有丝绸,中华文明即使仍然伟大,也会因此减少了许多缤纷的色彩。

篇二:幼儿园中班第十二周备课

钳口中心幼儿园中二班第十二周工作计划

2014年11月17日至11月21日

103

11月17日

晨间活动:飞盘

活动要求:站在空旷的地方玩,不能在人多的地方玩。晨间谈话:周末和爸爸妈妈过得怎么样?1、周末是不是和爸爸妈妈在一起?2、过得怎么样?开心吗?活动一:社会《团团坐,排排坐》活动目标:

一、感知和分辨中心对称与左右对称两种不同的图案纹样。

二、通过动作演示,进一步理解中心对称纹样与左右对称纹样的排队形式。三、在活动中,体验跳动的图案所带来的活泼感和快乐情绪。活动准备:

1、圆形宣纸片和长方形的白纸片、彩色颜料。

2、幼儿用书第7~8页。

3、挂图《团团坐,排排坐》活动过程:

一、感知中心对称纹样的排列形式。1、教师将幼儿安排成一个圆圈并坐好。

2、师幼讨论:我们现在坐成了什么形状?它像什么?

3、请一个幼儿坐在中间,其他幼儿一个接一个地过去拍拍他的手。

——请幼儿想一想,谁离中间的小朋友最远?谁离他最近?(事实上距离是一样的。可运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中心点离圆周边线的任何一点的距离都是相同的。)4、出示挂图上的中心对称纹样,进一步验证、讨论。

——师:你看见了什么?这些小花是怎样排列的?每朵小花离中心的距离是不是一样呢?——师:这种团团坐的样子叫做“中心对称花纹”。你喜欢这种花纹吗?它给你什么感觉?看到它,你想到了什么?你觉得四周的花会对中间的花说什么呢?二、感知左右对称纹样的排列形式。1、看挂图上的左右对称纹样,并讨论。

——师:再看看这幅图案,和刚才那幅有什么不同?这些小花是怎样坐着的?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你觉得它们互相在做什么?

104

——师:这种排排坐的花纹叫做“左右对称花纹”。它给你什么感觉呢?2、用身体来感受一下。

——师:我们也来坐成一排排吧!坐得整整齐齐的,像小花朵一样。三、阅读幼儿用书,讨论。1、师:书上的花纹是哪一种?2、师:你喜欢哪种花纹?为什么?户外游戏:拍球

活动二:语言《光滑的丝绸》活动目标:

1、感知丝绸的特性(轻柔、飘逸、薄、滑、透气)并知道它的制作原料及用途。

2、知道丝绸是中国的特产;了解丝绸纺织技术的进步与变化。

3、初步了解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文化历史故事。

4、培养幼儿表现美、欣赏美、体验美的能力,认同自己和他人的劳动并分享与同伴创造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各种丝绸碎料人手一份

2、幼儿自带纱巾或绸巾一条

3、课件制作(丝绸服装表演、丝绸工艺品,日用品、养蚕、吐丝、丝的织造、纺织技术的变化、丝绸之路的由来)

4、动感背景音乐活动过程:

幼儿观察、触摸丝绸,感知丝绸的特性(1)教师穿着丝绸服装走秀,幼儿欣赏

师:小朋友,老师今天漂亮吗?你们看了以后有什么感受?老师这件衣服是用一种面料做得。(2)今天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带了一块这种面料,你们拿出来摸一摸,说一说有什么感觉?(柔软、光滑)那对着它吹一吹,有什么感觉呢?(透气)还可以拿来向上抛一抛,又会发现什么呢?(轻、飘逸)(幼儿自由玩,肌肤感知)那你们觉得它像什么吗?(幼儿自由想象)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一块什么面料吗?(幼儿自由回答)

小结:这种面料的名字叫丝绸,它属于天然纺织品,由于它柔软、光滑、而且很透气,所以人们喜欢用它做服装,穿在身上又舒服又漂亮。

因为它们很美,同时也代表了我们中国的文化,丝绸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服装,可漂亮啦,105

你们想不想看呀?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2、幼儿观看中国丝绸服装相关资料(1)幼儿欣赏各种丝绸服装图片。

师:有睡袍,冬装(过年的时候穿着它很喜庆)、现代时尚礼服、中国特色的旗袍、舞台装。(2)幼儿观看丝绸时装表演。

3、幼儿观看丝绸做成的各种日用品和工艺品。

师:丝绸除了可以做成服装,还可以做成什么呢,你们知道吗?(幼儿讨论回答)对了,丝绸除了可以做成伞、鞋子以外,其实还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日用品和工艺品,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好吗?(引导幼儿观看资料上用各种丝绸做的工艺品、日用品、幼儿服装秀)11月18日

晨间活动:羊角球

活动要求:要求小朋友注意安全晨间谈话:你知道布可以做什么吗?1、你知道布可以做什么吗?2、布可以做什么玩具呢?活动一:艺术《美丽的拼贴画》活动目标:

一、运用各种不同的布料进行拼贴和装饰。二、萌发审美情趣。活动准备:1、布艺拼贴画

2、各种形状的碎布、剪刀、胶棒或双面胶、卡纸、彩笔。

3、幼儿用书第12页。活动过程:

一、欣赏:什么是布艺拼贴画。

1、幼儿欣赏布艺拼贴画,观察拼贴画的构成及图案造型。——师:老师带来几幅美丽的

画,我们一起来看看,上面有什么?

——师:你们知道这些画是怎么做出来的吗?(这是布艺拼贴画,是用碎布拼贴而成的。)106

2、将彩笔画和布艺拼贴画进行对比,引导幼儿从图案造型、画面的立体效果以及保存时间上来感知布艺拼贴画的特点。

——师:用布做的拼贴画和我们平时用笔画的画有什么不一样呢?(绘画的材料不一样:一个是用笔画的,一个是用布贴的;用笔画的画是平的,布艺拼贴画摸上去是立体的;因为布有很多花纹,所以布艺拼贴画图案非常丰富;布艺拼贴画保存时间长,不会褪色。)二、讨论:怎样做布艺拼贴画。

1、引导幼儿讨论布艺拼贴画的制作方法。——师:你们知道布艺拼贴画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2、教师示范拼贴画的制作过程。

——选择各种形状的碎布,在底板上拼成一幅画。如果所需的图形没有现成的,可以用剪刀剪出自己所需的图形。

——用胶棒依次将碎布粘贴在纸上。——最后用彩笔添画装饰。三、操作:我们来做布艺拼贴画。

1、向幼儿介绍作画所需的材料:碎布、卡纸、剪刀、胶棒、彩笔等。

2、幼儿自由选择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尽量选择大小合适的碎布,以免浪费。

四、展示:我们的布艺拼贴画。

将幼儿做好的布艺拼贴画贴在展板上,幼儿相互欣赏与交流。户外游戏:跳绳

活动二:美工《布老虎》活动目标:

1、感受布老虎质朴可爱的外形和强烈的色彩对比。

2、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进一步熟悉布老虎的外形。

3、体会妈妈对孩子深深的爱。活动准备:

1.自备实物布老虎数只

2.挂图《母子虎》

3.《美工》第16页

4.语言磁带和CD活动过程:一.玩玩实物布老虎。

107

篇三:2015----美丽中国丝绸之路旅游年

2015――“美丽中国-丝绸之路旅游年”

丝绸之路通常是指欧亚北部的商路。西汉时张骞和东汉时班超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洛阳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陆路丝绸之路”,这条东西通路,将中原、西域与阿拉伯、波斯湾紧密联系在一起。经过几个世纪的不断努力,丝绸之路向西伸展到了地中海。广义上丝路的东段已经到达了朝鲜、日本,西段至法国。通过海路还可达意大利、埃及,成为亚洲和欧洲、非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

丝绸之路沿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旅游资源富集。为通过发展旅游业落实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国家旅游局将2015年国家旅游年主题正式确定为“美丽中国-丝绸之路旅游年”。

国家旅游局国际司草拟制定了“一带一路”旅游推广三年活动方案。分布情况上覆盖陆上丝绸之路及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西北、东北地区,西南地区,沿海和港澳台地区及内陆地区。丝绸之旅沿线地区省市会抓住丝路跨国申遗成功机遇,依托丝路世界文化遗产项目,深入挖掘丝路文化内涵,联手打造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联合开展丝路旅游促销。同时开辟丝路旅游直通国际航线,优化签证通关手续也被列入议事日程。今后丝路沿线省级、区际、国家间无障碍旅游,将会让国内外游客更加便捷的享受到丝路旅游的魅力。

当前世界经济逐步复苏,全球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世界旅游组织预计,到2030年,全球

国际游客人数将到达18亿人次。我国旅游业将与世界共享新一轮黄金发展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