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无锡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资源配置研究

无锡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资源配置研究

2018年第7

【摘要】本文研究目标是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入手,

介绍了国内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背景,分析无锡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状况及科技资源配置情况,最后在分析无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资源;配置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背景概述

2009年温家宝总理在首都科技界的讲话上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定义为“具有市场需求前景、具有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新兴产业。2016年底,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

域。”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要求。我国是发展中大国,面临着诸如新能源、新材料、新的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多方的挑战和机

遇。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但也出现了较突出的问题,例如,较为着力在投资大,效率低的基础建设方

面,造成了钢铁、

煤炭等传统行业的产能严重过剩,经济发展活力不足。为扭转此局面,国家提出了“供给侧改革”,用以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依托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能加速我国经济产业转型,调整产业结构,用高科技产业提高提高投资的利用率,将经济增长由量向质进行转

变。同时,

高科技的投入将淘汰低端落后技术,促使企业提升技术,完成技术改革。如今,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都已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本国经济发展的重点,为此我国

明确提出在

“十三五”时期,“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无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及科技资源配置现状

无锡位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长三角地区,它地处江苏南部,北倚长江,南滨太湖,东接苏州,西连常州,构成苏锡常都市圈,是长江经济带、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重要城市。

(一

)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基础1.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初见成效。“产业强市”成为无锡

发展中提及频率高、

分量重的关键词。2016年,无锡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实体经济实现增量提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

值和增加值分别达到1.51万亿元和3075亿元;

物联网、新能源、服务外包等新兴产业增速明显高于规上工业;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突破50%。2017年,无锡优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发展具有领先的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6670亿元,新增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4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669。在以新材料、节能环保、集成电路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领域的规模均已超千亿元。

2.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3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家,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比重提高到1.75%。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4件,4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8个项目获第十九届中国专利奖,“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

算机实现全球超算500强榜单四连冠、

应用成果再获戈登·贝尔奖。智慧城市建设持续推进,在全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选中连续五年名列前茅。

3.突出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物

联网之都”

的无锡,全市物联网相关企业超过2000家,从业人员突破15万人,营业收入超过2000亿元,增长18%,接

近全省的1/2、

全国的1/4。连续成功举办两届世界物联网博览会,2017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吸引了39名国内外院士、242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131名国外智库学者和物联网领域领军人物、4579名国内外著名企业家及企业高管共聚无锡,无锡作为物联网发轫地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不断提升。

4.产业群建设成效明显。华为、阿里巴巴、腾讯、中电海

康等一大批高科技企业项目相继落户,鸿山物联网小镇建设顺利推进,雪浪、慧海湾物联网小镇和浪潮大数据产业

园、

国家智能交通综合测试基地启动建设,华虹集成电路研发和制造、天津中环大硅片研发和制造、SK海力士第二

工厂等行业龙头项目相继落地,集设计、

制造、封测、配套支撑稳固的集成电路“产业队形”已在无锡形成。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资源配置情况

2017年,无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500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即R&D/GDP)提高到2.86%,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3.5%,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产值分别增长15%和18%。R&D活动人员占科技活动人员比重、企业R&D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每10万人口专利申请数、劳动产生率4项统计指标列全省第一。

“十三五”期间,无锡投入200亿元现代产业发展资金,一年降低实体经济各类成本约200亿元。2016年以来,无

锡兑现产业扶持资金逾百亿元,已超

“十三五”计划投入总数的一半。

三、无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无锡于2016年公布了《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纲要明确提出在“十三五”期间,无锡要以“产业强市”为主导战略逐步形成以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

系,实现产业

“四化”,即,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但,在总体平稳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较多的问题。

(一

)存在的问题1.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真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产品不多,无锡在高端技术产业发展和创新相对滞后,新科技转化贡献率较低,高端通信设备、智能制造装备等产业核心技术主要依靠进口,缺乏核心技术,只能花高价购买,始终处于产业链的下层,导致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足。

2.产业整体集约程度低。目前无锡的新兴产业,总体处于上升阶段,但仍是起步初期,导致产业链不够完善,虽在

某些领域的关键技术处于领先,但与企业生产、

经营、销售过程中有内在经济联系的上游和下游的相关产业、产品、人力资源、技术资源、消费市场主体等高端产业的配套率低,则很难形成规模化生产,资源浪费严重,资本回报率比较低。政府目前还无法制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诸如新

能源、

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技术标准,质量认证体系、产品检测等还缺乏完备的规范和标准。

3.资金支持到位困难。政府大力支持的高端产业和创新项目,大部分投入到了大型知名企业,而中小微企业却面临着融资困难,缺乏投资和相应的政策支持,融资成本颇高。

4.人才引育还不能完全适应高端产业发展需要。无锡政府出台了各类人才引进计划,引进了大批高端管理人才和高科技领军人才,但实际效果仍然不尽如人意,最突出

的问题就是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知识、

技术创新的发展难以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无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二)措施与对策

1.以创新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大力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政府的作用就是制定相关的鼓励政策,为创新性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

持,为企业的创新展注入活力,努力扶植拥有高新技术、

创新成果转化能力的龙头企业,帮助这些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拥有强大的竞争力。为高新技术企业打造集群化发展的平台,加大资金投入,支持规模企业与国外的高科技机构合作建立研发机构,将世界的创新技术引入自己的企业。

2.集群发展,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成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决定性因素就是能否有规模效应。无锡提出了“产

业强市”

的发展战略,在未来五年内,要落实“中国制造2025”,就必须进行产业转型,经济增长升级,积极推进新能源、新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高高新企业的产

业的配套率,在技术供给、

市场销售渠道等各方给予引导,重视配套环境,将产业配套作为营造投资环境的大事来抓,增强“无锡质量”和“无锡品牌”理念。

3.不断完善投资政策,改善融资机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果,必然需要大力的资金扶植,更离不开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这就需要政府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吸引多方位的社会资金投入,增强地方国有担保公司实力,积极开展中小企业融资授信活动。大力发展产业基金、资产管理、股权投资和交易等金融新业态,满足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的资金需求,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风险性资金的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的信贷投入。

4.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为此无锡市提出要全面推进“太湖人才计划”升级版,

搭建全方位人才服务体系,大力集聚

“高精尖缺”人才智力资源。

要大力培养创新人才、高水平经营管理人才、先进制造技能人才,并着力引进产业升级创新领军人才,加大海外人才引智力度,建立新型企业家培育机制,吸引更多海外高层次人才落户无锡创业,引进培养一批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的优秀企业家,为无锡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最有力的软件支持。

四、结论与展望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

新一轮经济科技制高点的战略选择,也成为我国能否在新的工业革命浪潮中占领先机的关键所在。我国于2016年

根据

“十三五”规划纲要有关部署,编制了“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作为长三角经济区的重要城市———无锡,也将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未来城市发展、经济增长、产业升级转型的重中之重。【参考文献】[1]沈坤荣、赵倩.创新发展与中国经济增长动力机制的重构[J].南京社会科学2017(5)

[2]赖福东.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以创新为第一动力[J].经济研究导刊,2016(15)[3]肖兴志、姜晓婧.战略性新兴产业政府创新基金投向:传统转型企业还是新兴企业[J].中国工业经济,2013(1)[4]任保全、王亮亮.战略性新兴产业存在规模效应吗?—基于产业分类、政策和产权层面的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14(3)

[5]王少永、顾春光、时勘.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表征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18)[6]刘洪昌、武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原则及培育政策取向[J].现代经济探讨,2010(10)

[7]余东华、

吕逸南.政府不当干预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产能过剩[J].中国工业经济,2015(10)

[8]欧阳峣、

生延超.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述评[J].湖南社会科学.2010(5)

[9]张国胜.技术变革、范式转换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J].产业经济研究,2012(6)

[10]朱迎春.政府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作用[J].中国科技论坛.2011(1)

[11]岳中刚.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链与产业链协同发展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2)[12]李胜会、刘金英.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分析与绩效评价[J].宏观经济研究,2015(10)

[13]刘志阳、

程海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群培育与网络特征[J].产业经济.2010(5)[14]谭中明、李战奇.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对策[J].企业经济,2012(2)[15]任保全、刘志彪、王亮亮.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率增长的来源:出口还是本土市场需求[J].经济学家,2016(4)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7年无锡市科协软课题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KX17-B-17,课题组负责人:陈曦;成员:金云、孙怡。无锡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资源配置研究

陈曦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江苏无锡214028)

财经

5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