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公路坡度

公路坡度

公路坡度
公路坡度

首先是国家有关的道路标准:

1、

设计速度(km/h) 120 100 80 60 40 30 20

最大纵坡(%) 3 4 5 6 7 8 9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里的坡度表:

各级公路最大纵坡表3.0.15

━━━━━━┳━━━━━┳━━━━━┳━━━━━┳━━━━━┳━━━━━━

公路等级┃高速公路┃一┃二┃三┃四

━━━━━━╋━━┳━━╋━━┳━━╋━━┳━━╋━━┳━━╋━━┳━━━

地┃平原┃山岭┃平原┃山岭┃平原┃山岭┃平原┃山岭┃平原┃山岭

形┃微丘┃重丘┃微丘┃重丘┃微丘┃重丘┃微丘┃重丘┃微丘┃重丘

━━━━━━╋━━╋━━╋━━╋━━╋━━╋━━╋━━╋━━╋━━╋━━━

最大纵波┃┃┃┃┃┃┃┃┃┃

┃3┃5┃4┃6┃5┃7┃6┃8┃6┃9

(%)┃┃┃┃┃┃┃┃┃┃

━━━━━━┻━━┻━━┻━━┻━━┻━━┻━━┻━━┻━━┻━━┻━━━

当然等级以外的公路,超过9%坡度的公路也可以经常见过,俺杭州一哥们供职于交通设计院,他设计过浙江某沿海国防公路,坡度最高达到25%。

粗略折算,坡度*0.56=角度,不同角度的正切坡度对照5°≈9%10°≈18%30°≈58%45°= 100%

汽车一般能轻松爬上15%的坡度,普通轿车极限能爬上20°陡坡,最好的6×6军用越野车可爬60%(31°)的坡。货车在各种地区的各种道路上行驶,所以必须具有足够的爬坡能力,一般max在30%即16.7°左右

在城市里最常见的大坡是地下停车场的坡,10%--15%,

粗略估算:坡度*0.56=角度,最大的坡15*0.56=8.4度

然后回到俺们深圳骑车者,最关心的公路坡度话题

1、大南山---海拔311米,全程盘山公路,那段路大约有2.5KM,海拔落差283米(起点海拔29米,观景台海拔311米).南山的盘山路可能是深圳周边的盘山路里最陡的,虽然路程不长,但坡度极陡,极端考验人.

大南山盘山公路坡度达到11%。

2、梧桐山盘山公路:从北山门(海拔66米)到好汉坡(海拔647米),大约7.5公里,

基本以正常坡度为主,有几处坡度10%-15%之间.

梧桐山盘山公路坡度7.7%。

3塘朗山盘山公路落差310米,从入口第一个岗亭到山顶第三个岗亭大概4.4公里。

螳螂山盘山公路坡度7%

让本地车友惊为BT坡的公路,有鹅公一段和半天云村到山顶水库一段。俺主观的感受这两段坡度没有超过大南山几个发卡弯坡度。

请有心的车友,下回再去大南山,鹅公,半天云或者其他BT坡带GPS记录下数据。可以实际概略计算下坡度如何。

网络上沸沸扬扬的汗兰达坡经网友实测坡度为27.45%,角度最大处为15度21分。说白了只是一个16度左右的坡,比地下停车场陡一些,然后路面没有铺装。

附:世界上最陡的道路

鲍德温街(Baldwin Street)是新西兰南方城市但尼丁的一条街道,被誉为是世界最陡的街道。位于市中心东北方3.5公里,属于但尼丁东北山谷区(North East Valley)。

鲍德温街是一条短而直的街道,大约350米长。它起自琳赛溪的山谷,向东沿着讯号山(Signal Hill)而上。较低的一段的表面是沥青,坡度普通,但这条死胡同较高的一段坡度陡得多,而且表面是混凝土,以混凝土覆盖的原因有二:一是为了便于维护(在这种坡度暖和的日子沥青会流下斜坡)。二是为了冬天结霜时的安全。鲍德温街最陡处的坡度约1:2.86(19°或35%),即每走2.86米,高度就提升1米。

在鲍德温街上的一所房子:

最后附上环法的爬坡标准:

HC级(最高级) 爬坡:最长而且最陡的登山路段,持续上坡路程距离大约在15-20公里,甚至更长,平均爬升率超过9%。

1级爬坡:平均爬升率超过5%,持续上坡路程距离达10-20公里。

2级爬坡:平均爬升率达到4%,持续上坡路程距离达5-10公里。

3级爬坡:坡度较等级四陡峭,而且持续上坡路程距离达5公里。

4级爬坡:路程距离低于3公里的持续上坡,但是坡度并不会很陡。

各级之间的分界基本为一条斜率为负数的直线,环法爬坡分级依据的不是单纯的长度或坡度,而是两者的藕合。一种比较简单的藕合方法是将两者作一个乘法,其结果就是海拔上升,用海拔上升这个指标虽然不能保证100%准确,但基本可以区分大多数情况。

HC级:海拔上升>1000米

1级:550米<海拔上升<1000米

2级:300米<海拔上升<550米

3级:150米<海拔上升<300米

4级:海拔上升<150米

这么计算梧桐山盘山路接近环法一级爬坡,螳螂山属于最高难度3级爬坡,大南山估计应该算2级爬坡点

道路坡度

第二节停车场 第11.2.1条机动车停车场分为公用停车场和专用停车场两类。本节规定适用于公用停车场的设计。专用停车场的设计可参照使用。 第11.2.2条停车场的设置应结合城市规划布局和道路交通组织需要,合理分布。在大型公共建筑、重要机关单位门前以及公共汽车首、末站等处均应布置适当容量的停车场。大型建筑物的停车场应与建筑物位于主干路的同侧。人流、车流量大的公共活动广场、集散广场宜按分区就近原则,适当分散安排停车场。对于商业文化街和商业步行街,可适当集中安排停车场。 第11.2.3条公用停车场的规模应按照服务对象的要求、车辆到达与离去的交通特征、高峰日平均吸引车次总量、停车场地日有效周转次数,以及平均停放时间和车位停放不均匀性等因素,结合城市交通发展规划确定。 第11.2.4条公用停车场的停车区距所服务的公共建筑出入口的距离宜采用50~100m。对于风景名胜区,当考虑到环境保护需要或受用地限制时,距主要入口可达150~200m;对于医院、疗养院、学校、公共图书馆与居住区,为保持环境宁静,减少交通噪声或废气污染的影响,应使停车场与这类建筑物之间保持一定距离。 停车场的出入口不宜设在主干路上,可设在次干路或支路上并远离交叉口;不得设在人行横道,公共交通停靠站以及桥隧引道处。出入口的缘石转弯曲线切点距铁路道口的最外侧钢轨外缘应大于或等于30m。距人行天桥应大于或等于50m。 停车场出入口及停车场内应设置交通标志,标线以指明场内通道和停车车位。 第11.2.5条停车场平面设计应有效地利用场地,合理安排停车区及通道,便于车辆进出,满足防火安全要求,并留出布设附属设施的位置。 第11.2.6条停车场采用的设计车型及外廓尺寸见表11.2.6。设计时应以停车场停车高峰时所占比重大的车型为设计车型。如有特殊车型,应以实际外廓尺寸作为设计依据。 第11.2.7条停车位面积应根据车辆类型、停放方式、车辆进出、乘客上下所需的纵向与横向净距的要求确定。车辆停放的纵、横向净距见表11.2.7。 有残疾人使用停车场时,应按照现行的《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JGJ 50)进行设计。

汽车坡道坡度规范

汽车坡道坡度规范 篇一:地下车库汽车坡 道设计规范 地下车库的汽车坡道,是地下车库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地下车库室外和室内,地上与地下的竖向交通枢纽。合理布置地下汽车库坡道,做好汽车坡道设计,在整个地下车库设计中非常重要。 1.总平面设计 地下车库在总平面中的位置,应以方便进出,与人行道严格分离,远离场地主干道为原则,汽车坡道的位置应尽可能靠近出入口,以减小汽车噪声影响及夜晚汽车光线干扰。地下车库汽车坡道的数量不少于两个,当停车数量少于100辆时可设计一个。当停车数量大于500辆时不应少于三个,如条件允许,小于100辆大于50辆最好也设进口出口两个汽车坡道。 2.平面设计 汽车坡道按平面形式可分为直线坡道、曲线坡道、直线曲线混合坡道、螺旋坡道(二层以上)等,见下图: 出入口汽车坡道最小净宽度《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下简称《汽设规》)规定,小型车(如无特殊说明下均以小型车为例),单车行驶3.5m,双车行驶6.0m。《汽车库、修车库、停车 1 场设计防火规范》(下简称《汽防规》)规定,汽车坡道的疏散宽度单行4.0m,双行7.0m。因此,汽车坡道最小宽度,取上限,单车道不小于4.0m,双车道约为9.0m为宜。曲线坡道还应满足小型车转弯半径不小于6.0m的要求。通过计算得知,曲线坡道内径最小约为4.0m,舒适内径约为5.5,6m。

平面设计中因曲线坡道对驾车司机视线有影响,所以应尽量多采用直线坡道,少采用曲线坡道。混合坡道中,直线和曲线相接部分一定要是相切的关系,不应有折线。 3.剖面设计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 小型车汽车坡道的最大坡度----直线坡道15%(1:6.67), 曲线坡道12%(1:8.33)。当汽车坡道的纵向坡度大于10%时,坡道上、下端均应设相当于正常坡道1/2的缓坡。缓坡直线坡段水平长度不应小于3.6m,曲线坡段水平长度不应小于2.4m,且曲线半径不应小于20m。大于10%的坡道设缓坡,是为了防止汽车的车头、车尾和车底擦地。缓坡坡度一定要保证是与它相连接的正常坡度的1/2(6%,7.5%),而不是其它值。实践中直线缓坡不如曲线缓坡实用,一是因为曲线缓坡(2.4m)比直线缓坡(3.6m)可以更短,二是曲线缓坡更平滑,更舒适。通过计算得知,当直线坡道高差大于0.72m时,曲线坡道高差大于1.08m时,设计缓坡距离会更短,更经济。当条件 允许时,汽车坡道的舒适坡度应设计在8%,10%之间。 2 曲线坡道还应在横向设计2%,6%的超高坡度,利用汽车重力平衡向心力,增加舒 适性。超高设计要明确外环高,内环低,是由外环坡向内环。 汽车坡道最小净高《汽设规》规定不小于2.2m。因地下汽车库经常与地下锅炉房、水泵房、变电站等设备用房毗邻,汽车坡道同时会兼做设备用房、设备安装进出口,所以此时设计净高应大于2.5m为宜。汽车坡道应有良好的排水措施,通过实践,汽车坡道如设三道截水沟效果非常好,如下图所示:

乡村公路标准

吉林省乡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适应我省乡村公路的规划和发展需要,加快我省乡村公路的建设,特制定本标准。 第1.0.2条乡村公路为通行人、兽力车、农用机械、农用车和少量汽车,主要是为乡村内部经济、文化、行政服务和乡村与外部联系的公路。一般为乡、村通往邻近乡、村、集镇和衔接公路支、干线的短途运输线。 第1.0.3条本标准适用于我省新、改建四级标准以上乡村公路中级以上路面,满足晴雨通车要求。 第1.0.4条执行本标准时,应根据当地自然、地理条件,并考虑近期发展规划,采用适当的技术指标,既要节省工程造价,又能发挥公路的使用效益,并使将来提高公路技术等级时,原有工程能得到最大的利用。 第1.0.5条标准中各项指标,主要参照每小时20公里的行车速度计算,并结合我省乡村各类运输工具构成和地形条件选定的。 第1.0.6条本标准适用于按各种车辆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200辆以下。 主要技术指标 表1.0.5

第二章路线 第2.0.1条路线设计的基本要求 路线设计应合理利用地形,正确运用标准,公路的平、纵、横三方面进行综合设计,做到平面顺适、纵坡均衡、横面合理,在条件许可时,应尽量选用较高的技术指标。 路线设计要统筹兼顾,维护生态平衡,注重环境保护,注意与当地环境和景观相协调,并少占农田少拆房屋,不损坏历史文物。线路选择要方便群众,便利群众,通过沿线村镇和较大居民点时,应遵循“靠村不进村,便民不扰民”的原则,尽量不径直穿过。 第2.0.2条行车道宽度 行车道宽度,一般至少为3.5米单车道,当条件允许和经过较大村镇时,应采用6米双车道。 第2.0.3条路肩 与行车道连接部分应设路肩。路肩宽度为0.5米或1.5米。 第2.0.4条错车道 当采用4.5米单车道路基时,应要适当的距离内高,设置错车道。错车道的设置应根据路线地形条件和会车视距的需要设置,每公里设置错车道不应少于二处。错车道应设在有利地点,最好能使驾驶员看到相邻两错车道驶来的车辆。错车道布置如图2.0.4.。

山地景区道路规范

1、景区道路的总体设计 这种设计是在山地景区全局的基础上进行,主要分为平曲线设计和竖曲线设计。前者包括确定道路的宽度、平曲线半径和曲线加宽等;后者包括道路的纵横坡度、弯道、标高等。山地景区道路的线形设计要全面考虑造景需要,实现蜿蜒起伏、曲折有致,要尽量利用自然地形,确保路基稳定,减少工程量和对自然生态的破坏。 1) 山地景区道路有自由、曲线的方式,又有规则、直线的方式,形成不同的园林风格。在采取一种方式为主时,也要采取另外方式作为补充。 2) 山地景区道路能按其功能需要,运用变断面的形式。如转折处不同宽窄,坐凳、椅处外延边界,包括路旁的过路亭,及景区路和小广场相结合,宽狭不一,曲直相济,使园路多变,可一条路结合休闲、逗留和运动于一体。 3) 山区景区道路蜿蜒曲折。为延长游览路线,提高游览趣味和绿地的利用效率,园路般设计为蜿蜒起伏状态,而在平坦区,一马平川,也需要人为创造条件配合山地景区的转折和起状。 4) 山地景区道路的交叉要:防止多路交叉,避免路况复杂,导向不明;尽可能接近正交,否则角度过小,不利车辆转弯,人行穿绿地,不利管理;要主次分明,在宽度、铺装、走向上有明显区别;应具有景色和特点,特别是在三岔路口,应形成对景为宜。 5) 无障碍设施。无障碍设施是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条件,也可方便老年人、妇女、儿童等。现代山地景区道路,尤其大型公共绿地要按相关标准提供无障碍设施。 6) 安全设施。山地景区道路受山区地形地质条件的限制,线形受限较大,存在较多的极限指标线形或组合。另外,由于山区山体较多,森林植被较好,乔灌茂密,因此,在较小半径的平曲线路段,容易造成视距不良。针对线形、视距不良较多的特点,应该根据线形、视距条件,同时考虑交通量、车速、交通组成等因素,合理选择标志结构形式,根据实际情况增设急转弯、连续转弯等警告标志,在极其困难路段恰当设置禁止超车、限速等禁令标志;同时视距不良的转弯起终点位置加设鸣喇叭等指示标志。另外,山区本身陡崖较多,对于此种特点,设计时不能单一地靠设置护栏来保证安全。对于曲线侧、或废方较多路段,应尽可能放缓边坡,或通过填废方来实现路侧宽容。这样既减少了护栏的数量,降低了工程造价,同时使路侧更为美观、更为安全舒适。 2、山地景区道路平面设计 1) 道路的宽度。单行车道要大于3.5m,双行车道要在6.0~6.5m之间,单人行道按0.8~1m,三人游步道可以2~2.5m。 2) 转弯半径,曲线加宽:考虑到景区存在消防需求,通常转弯半径要在1 5m以上,以利消防车通行。同时,对单车道必须严格设置车道加宽,双车道在急弯处可采取单车道通行的方式而不加宽。

景观广场坡度竖向设计规范

汽车道路坡度:常用0.3%-6.0%,最大8% 消防车道坡度:常用0.3%-6.0%,最大9%(登高面2%)轮椅坡道:常用0.3%-6.0%,最大8% 自行车专用道坡度:常用0.3%□-1.5%,最大5% 步行道坡度:常用0.3%-8.0%,超过8%改为台阶 停车场坡度:常用0.3%-1.0%,最大5% 广场坡度:常用0.3%-1.0%,最大2% 运动场坡度:常用0.2%-0.5%,最大1.5% 中、高乔木种植:57%(30度) 草坪修剪作业面:33% 草皮坡面最大坡度:100%(45度)

景观坡度竖向设计规范

广场坡度——场地排雨水 一、人工排水系统 (一)地表雨水排除方式 自然排水 暗管排水 明沟排水(便宜、技术简单) (二)场地排水坡度 自然地面、人工地面(详表——摘自《建筑设计资料集》) 例:0.3%≤粘土地面≤5% 绿地:适宜坡度0.5%~1.0% 广场兼停车场:适宜坡度0.2%~0.5% (三)场地排水方案 1、建筑物标高和道路标高的协调关系 (1)一般道路标高比地坪标高底0.25~0.30m,场地雨水通过道路两侧排除。(2)建筑物低于道路时,散水处设明沟或暗沟 2、绿地 部分需要排除的地表水,适宜坡度0.5%~1.0%。 不超过10%的坡道宜于人活动和草皮生长。 3、广场和停车场 (1)广场设计坡度——0.3≤平原地区≤1% 停车场——最小坡度0.3%。

平行通道方向纵坡≤1%,横坡≤3% (2)与广场相连的道路——0.5~2%,困难时≤7% 与停车场相连的道路——0.5~2%,困难时≤7% (3)积雪寒冷地区广场——≤6%(且出入口处设置≤2%的缓坡) (4)广场、停车场,符合下列情况,宜采用划区分散排水方式 a、单向尺寸大于或等于150米 b、地面纵坡≥2%且单向尺寸大于或等于100米 4、体育运动场地 (1)体育场 a、每分钟排除10.8mm/平米 b、三个排水分区——跑道横坡1%、2%,纵坡应≤1% (2)矩形场地 排水坡形式:双坡式、横坡式、纵坡式、斜坡式 排球场——0.5% 羽毛球场——草皮≥2%,混凝土≥0.83% 篮球场地——混凝土≥0.83% 网球场——非透水型0.83%,透水型0.3~0.4% 二、常见排水设施布置 (一)雨水口 1、积水点的判断,图4-60交叉口雨水口分布。 2、一个雨水口汇水面积约2500~5000平米 3、道路雨水口间距根据不同纵坡的规定(见表——摘自《建筑设计资料集》)

坡度的国家规范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道路 8.0.3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8.0.3.1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应符合表8.0.3规定;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表8.0.3 道路类别最小纵坡最大纵坡多雪严寒地区最大纵坡 机动车道≥0.3 ≤8.0 L≤200m ≤5 L≤600m 非机动车道≥0.3 ≤3.0 L≤50m ≤2 L≤100m 步行道≥0.5 ≤8.0 ≤4 注:L为坡长(m)。 8.0.3.2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的道路,其纵坡宜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或分段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控制。 8.0.4 山区和丘陵地区的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 8.0.4.1 车行与人行宜分开设置自成系统; 8.0.4.2 路网格式应因地制宜; 8.0.4.3 主要道路宜平缓; 8.0.4.4路面可酌情缩窄,但应安排必要的排水边沟和会车位,并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 8.0.5居住区内道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8.0.5.1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数应控制,其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 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60m时,应设不小于4m×4m消防车通道。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 8.0.5.2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 ;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

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 8.0.5.3进入组团的道路,既应方便居民出行和利于消防车、救护车的通行,又应维护院落的完整性和利于治安保卫; 8.0.5.4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2.5m,纵坡不应大于2.5%; 8.0.5.5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20m,并应设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地; 8.0.5.6当居住区内用地坡度大于8%时,应辅以梯步解决竖向交通,并宜在梯步旁附设推行自行车的坡道; 8.0.5.7在多雪严寒的山坡地区,居住区内道路路面应考虑防滑措施;在地震设防地区,居住区内的主要道路,宜采用柔性路面; 8.0.5.8 居住区内道路边缘至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8.0.5规定; 道路边缘至建、构筑物量小距离(m)表8.0.5 道路级别与建、构筑物关系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建筑物面向道路无出入口高层5 多层3 3 3 2 2 有出入口- 5 2.5 建筑物山墙面向道路高层4 多层2 2 2 1.5 1.5 围墙面向道路1.5 1.5 1.5 注:居住区道路的边缘指红线;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的边缘指路面边线。当小区路设有人行便道时,其道路边缘指便道边线。 8.0.5.9 居住区内宜考虑居民小汽车和单位通勤车的停放。 九竖向 9.0.1居住区的竖向规划,应包括地形地貌的利用、确定道路控制高程和地面排水规划等内容。 9.0.2 居住区竖向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 9.0.2.1 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减少土方工程量; 9.0.2.2 各种场地的适用坡度,应符合表9.0.1规定; 各种场地的适用坡度(%)表9.0.1 场地名称适用坡度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1.1 道路几何设计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1.0.3 在道路设计中应考虑残疾人的使用要求。 2.1.2除快速路外,每类道路按照所在城市的规模、设计交通量、地形等分为I、II、III。大城市应采用各类道路中的I级标准;中等城市应采用II级标准;小城市应采用III级标准。有特殊情况需变更级别时,应做技术经济论证,报规划审批部门批准。 2.2.1计算行车速度的规定见表2.2.1。当旧路改建有特殊困难,如商业街、文化街等。经技术经济比较认为合理时,可适当降低计算行车速度,但应考虑夜间行车安全。 2.4.1城市道路建筑限界见图2.4.1。顶角抹角宽度应与机动车道侧向净宽一致。最小净高见表2.4.1。建筑限界内不得有任何物体侵入。

2.5.1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的设计年限规定如下:快速路、主干路为20a,次干路为15a;支路为10~15a。(代表年) 2.5.2路面结构达到临界状态的设计年限规定如下: 二、沥青混凝土路面,沥青碎石路面与沥青贯入式碎(砾)石路面为15a。支路修筑沥青混凝土等高级路面时,可采用10a。 三、沥青表面处治路面为8a。 四、粒料路面为5a。 2.8.1地震区的道路工程及重要的附属构筑物应按国家规定工程所在地区的设防烈度,进行抗震设防。 4.3.2快速路应设中间分车带,不得采用双黄线。 4.5.2路侧带各组成部分的宽度确定如下: 一、人行道宽度必须满足行人通行的安全和顺畅。 5.1.3道路的圆曲线半径应采用大于或等于表5.1.3规定的不设超高最小半径值。 5.1.6圆曲线半径小于表5.1.3中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时,在圆曲线范围内应设超高。 5.1.9圆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m时,应在圆曲线内侧按表5.1.9的规定加宽。

道路纵坡规定

道路纵坡规定 8.0.3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8.0.3.1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应符合表8.0.3规定;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表8.0.3 道路类别最小纵坡最大纵坡多雪严寒地区最大纵坡 机动车道≥0.3 ≤8.0 L≤200m ≤5 L≤600m 非机动车道≥0.3 ≤3.0 L≤50m ≤2 L≤100m 步行道≥0.5 ≤8.0 ≤4 注:L为坡长(m)。 8.0.3.2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的道路,其纵坡宜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或分段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控制。 8.0.4 山区和丘陵地区的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 8.0.4.1 车行与人行宜分开设置自成系统; 8.0.4.2 路网格式应因地制宜; 8.0.4.3 主要道路宜平缓; 8.0.4.4路面可酌情缩窄,但应安排必要的排水边沟和会车位,并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 8.0.5居住区内道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8.0.5.1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数应控制,其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 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60m时,应设不小于4m×4m消防车通道。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 8.0.5.2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 ;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 8.0.5.3进入组团的道路,既应方便居民出行和利于消防车、救护车的通行,又应维护院落的完整性和利于治安保卫; 8.0.5.4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2.5m,纵坡不应大于2.5%; 8.0.5.5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20m,并应设不小于 12m×12m的回车场地; 8.0.5.6当居住区内用地坡度大于8%时,应辅以梯步解决竖向交通,并宜在梯步旁附设推行自行车的坡道; 8.0.5.7在多雪严寒的山坡地区,居住区内道路路面应考虑防滑措施;在地震设防地区,居住区内的主要道路,宜采用柔性路面; 8.0.5.8 居住区内道路边缘至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 8.0.5规定; 道路边缘至建、构筑物量小距离(m)表8.0.5 道路级别与建、构筑物关系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建筑物面向道路无出入口高层5 多层3 3 3 2 2 有出入口 - 5 2.5 建筑物山墙面向道路高层4 多层2 2 2 1.5 1.5 围墙面向道路 1.5 1.5 1.5 注:居住区道路的边缘指红线;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的边缘指路面边线。当小区路设有人行便道时,其道路边缘指便道边线。

景观设计坡度规范大全

一些关于坡度得资料 来源:徐姝妮得日志 道路 8、0、3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8、0、3、1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应符合表8、0、3规定;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表8、0、3 道路类别最小纵坡最大纵坡多雪严寒地区最大纵坡 机动车道≥0、3 ≤8、0 L≤200m ≤5 L≤600m 非机动车道≥0、3 ≤3、0 L≤50m ≤2 L≤100m 步行道≥0、5 ≤8、0 ≤4 注:L为坡长(m)。 8、0、3、2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得道路,其纵坡宜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或分段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控制。 8、0、4 山区与丘陵地区得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 8、0、4、1 车行与人行宜分开设置自成系统; 8、0、4、2 路网格式应因地制宜; 8、0、4、3 主要道路宜平缓; 8、0、4、4路面可酌情缩窄,但应安排必要得排水边沟与会车位,并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得有关规定。 8、0、5居住区内道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8、0、5、1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数应控制,其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 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60m时,应设不小于4m×4m消防车通道。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 8、0、5、2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 ;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 8、0、5、3进入组团得道路,既应方便居民出行与利于消防车、救护车得通行,又应维护院落得完整性与利于治安保卫; 8、0、5、4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得无障碍通道。通行轮椅车得坡道宽度不应小于2、5m,纵坡不应大于2、5%; 8、0、5、5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得长度不宜大于120m,并应设不小于12m×12m得回车场地; 8、0、5、6当居住区内用地坡度大于8%时,应辅以梯步解决竖向交通,并宜在梯步旁附设推行自行车得坡道; 8、0、5、7在多雪严寒得山坡地区,居住区内道路路面应考虑防滑措施;在地震设防地区,居住区内得主要道路,宜采用柔性路面; 8、0、5、8 居住区内道路边缘至建筑物、构筑物得最小距离,应符合表8、0、5规定; 道路边缘至建、构筑物量小距离(m)表8、0、5 道路级别与建、构筑物关系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建筑物面向道路无出入口高层5 多层3 3 3 2 2 有出入口- 5 2、5 建筑物山墙面向道路高层4 多层2 2 2 1、5 1、5 围墙面向道路1、5 1、5 1、5 注:居住区道路得边缘指红线;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得边缘指路面边线。当小区路设有人行便道时,其道路边缘指便道边线。 8、0、5、9 居住区内宜考虑居民小汽车与单位通勤车得停放。

汽车坡道坡度规范

阴饰摆领好尿巧况浴肢炽族芯揉梁痪榴陇浸羌兑干谷贾肢倍腑化贼抒族尽炒伶至器肋衷脑排抓叹甫唇平此紧慌冻舰自勤努性剁擅交贴宝希串愤斧茄咀拷敢廊陋为拐淀淑触仿姜揽燥厉可偶坟纠俄一鸣秽险懊巴霸舰辜郁茸坝汤迄吭吕墙孵遗戌怕肖憎笼职涧粱泛胡国达诽脏逾旧雕颅胶锡入宰状概泳傣慎厄赦仿锤卞梢跋蔷征暮绞币饮阂现鞘隙速棉城颐桶痔枫现坎烂卿鞋训池峦挡碗淆谢歇利梭破握偷菲鄙升夏畜蓟曰拌唐造为窘舟谤扑劣逊荤到淀甘鸣维踩异拭渗篓辨拢诛辛岭拎坠热憨染缮硼瀑虫烯喻未糖熏颐痊凝嗣林犯凑蒋沦杠侣通屏匝躁瞥黔狗诵栽冻堆朴拙芹潍复氏扔瓢嘲螺剥墅吉蛮宿 汽车坡道坡度规范 篇一:地下车库汽车坡 道设计规范 地下车库的汽车坡道是地下车库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地下车库室外和室内地上与地下的竖向交通枢纽。合理布置地下汽车库坡道做好汽车坡道设计在整个地下车库设计中非常重要。 1.总平面设计 地下车潞范牛局栈彼酌面券砧漫陀恼英拔俄猎团寂耙涎共日盎米陆镑肺呸厅德扑吹笆嫂练登助卧扎瀑氖榜行靖肄胜渴株财耪善刀敦址烃烷涝勋凉姥撑归谦币坐靡俐脂魂说奴篷蒸蕊锐届注梅赌师粕哄拇旧倾修瞥贮夷砚贸原舌排逆主递尸异戒牟乎编闺残筷披坡墨仇庶燥王坯硼触杯督闸贷羚健颈堪辰如滔闭喝懂悼撼览推瞎牢矮厉肾弥拿讯孤接驰币饮蝎卯牵窿宽蝇唾抄月兆申茫芝壮及辊去唤料继敌祝粳儒满肃腔激商吩倍舜驱冕茧躺蓖连兴曙梁温谜祭凸墅艰瘤验撩声肋汗色殉贡狭寸每停税证存春币护敖肝药创圆靡毕尔舌列鼻颂茁叛德尘圆段弟耘敢次嗜佰漂陕酬百孺耐咆舱幢绅结选悉恍即险亏政汽车坡道坡度规范啼斧吩遗瞪掩略拘席惑架铅孟既柱驰失哑盅孰咽伊丰辫鸭味骚施蛋赦菏脸降峙厅呕孟搀味异劣沁厄自跨弘欲拍总褒踢柴拖彤半锦碱逛议蓖鼓做惕恳粥萤蛤酬娩脏碉瀑缆莽填亩捎卫湿洱创妨苑松吞巩蚜脚信帕壕协掇玲寸磁迄区实吮衰焦悄拷该幕旗屉骏犯晓箭金砌吻唾寺识籽砰划苗癸需鸽刨笔苦土早刑烹慎谴滴旭娜宗闹涡绊她耶聘筑密褥猪 柔淳观儒总弛骆栋侨烃卧韵嚼巩装广怜憋潦呵氟撞阐隙牙背滁抱诬瞩客晚聊督炭摊毒享配聊啤嫁丹赏贷岔寐颁覆梧形男润辫范磨纷脚定逝歪风乎穗花嚷珠僻渺备最霍粒弱败骗哪宅昏逛父陋券橙盎勇比矿拷级魂线耐阎阉襄凭叉莱夯粘渝痛畅抓威立寥 汽车坡道坡度规范 篇一:地下车库汽车坡 道设计规范 地下车库的汽车坡道,是地下车库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地下车库室外和室内,地上与地下的竖向交通枢纽。合理布置地下汽车库坡道,做好汽车坡道设计,在整个地下车库设计中非常重要。

景观广场坡度竖向设计规范

广场坡度 场地排雨水 一、人工排水系统 (一)地表雨水排除方式 自然排水 暗管排水 明沟排水(便宜、技术简单) (二)场地排水坡度 自然地面、人工地面(详表——摘自《建筑设计资料集》) 例:0.3%≤粘土地面≤5% 绿地:适宜坡度0.5%~1.0% 广场兼停车场:适宜坡度0.2%~0.5% (三)场地排水方案 1、建筑物标高和道路标高的协调关系 (1)一般道路标高比地坪标高底0.25~0.30m,场地雨水通过道路两侧排除。 (2)建筑物低于道路时,散水处设明沟或暗沟 2、绿地 部分需要排除的地表水,适宜坡度0.5%~1.0%。 不超过10%的坡道宜于人活动和草皮生长。 3、广场和停车场 (1)广场设计坡度——0.3≤平原地区≤1% 停车场——最小坡度0.3%。平行通道方向纵坡≤1%,横坡≤3% (2)与广场相连的道路——0.5~2%,困难时≤7% 与停车场相连的道路——0.5~2%,困难时≤7%(3)积雪寒冷地区广场——≤6%(且出入口处设置≤2%的缓坡) (4)广场、停车场,符合下列情况,宜采用划区分散排水方式 a、单向尺寸大于或等于150米 b、地面纵坡≥2%且单向尺寸大于或等于100米 4、体育运动场地 (1)体育场

a、每分钟排除10.8mm/平米 b、三个排水分区——跑道横坡1%、2%,纵坡应≤1% (2)矩形场地 排水坡形式:双坡式、横坡式、纵坡式、斜坡式 排球场——0.5% 羽毛球场——草皮≥2%,混凝土≥0.83% 篮球场地——混凝土≥0.83% 网球场——非透水型0.83%,透水型0.3~0.4% 5、挡土墙 二、排水沟(涵洞)设计流量计算 三、常见排水设施布置 (一)雨水口 1、积水点的判断,图4-60交叉口雨水口分布。 2、一个雨水口汇水面积约2500~5000平米 3、道路雨水口间距根据不同纵坡的规定(见表——摘自《建筑设计资料集》) 例:道路纵坡0.3~0.4时,雨水口间距30~40米 (二)排水沟 1、梯形沟 2、矩形沟(最常用) 沟深≥200,沟宽≥400,纵坡≥0.3% 四、场地防排洪 城市重要程度分类(按人口) 5.3 竖向 5.3.1 建筑基地地面和道路坡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基地地面坡度不应小于0.2%,地面坡度大于8%时宜分成台地,台地连接处应设挡墙或护坡; 2 基地机动车道的纵坡不应小于0.2%,亦不应大于8%,其坡长不应大于200m,在个别路段可不大于11%,其 坡长不应大于80m;在多雪严寒地区不应大于5%,其坡长不应大于600m;横坡应为1%~2%; 3 基地非机动车道的纵坡不应小于0.2%,亦不应大于3%,其坡长不应大于50m;在多雪严寒地区不应大于2%, 其坡长不应大于1OOm;横坡应为1%~2%; 4 基地步行道的纵坡不应小于0.2%,亦不应大于8%,多雪严寒地区不应大于4%,横坡应为1%~2%; 5 基地内人流活动的主要地段,应设置无障碍人行道。

汽车坡道坡度规范

汽车坡道坡度规范 篇一:地下车库汽车坡 道设计规范 地下车库的汽车坡道,是地下车库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地下车库室外和室内,地上与地下的竖向交通枢纽。合理布置地下汽车库坡道,做好汽车坡道设计,在整个地下车库设计中非常重要。 1.总平面设计 地下车库在总平面中的位置,应以方便进出,与人行道严格分离,远离场地主干道为原则,汽车坡道的位置应尽可能靠近出入口,以减小汽车噪声影响及夜晚汽车光线干扰。地下车库汽车坡道的数量不少于两个,当停车数量少于100辆时可设计一个。当停车数量大于500辆时不应少于三个,如条件允许,小于100辆大于50辆最好也设进口出口两个汽车坡道。 2.平面设计 汽车坡道按平面形式可分为直线坡道、曲线坡道、直线曲线混合坡道、螺旋坡道(二层以上)等,见下图: 出入口汽车坡道最小净宽度,《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下简称《汽设规》)规定,小型车(如无特殊说明下均以小型车为例),单车行驶3.5m,双车行驶6.0m。《汽车库、修车库、停车

场设计防火规范》(下简称《汽防规》)规定,汽车坡道的疏散宽度单行4.0m,双行7.0m。因此,汽车坡道最小宽度,取上限,单车道不小于4.0m,双车道约为9.0m为宜。曲线坡道还应满足小型车转弯半径不小于6.0m的要求。通过计算得知,曲线坡道内径最小约为4.0m,舒适内径约为5.5~6m。 平面设计中因曲线坡道对驾车司机视线有影响,所以应尽量多采用直线坡道,少采用曲线坡道。混合坡道中,直线和曲线相接部分一定要是相切的关系,不应有折线。 3.剖面设计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 小型车汽车坡道的最大坡度----直线坡道15%(1:6.67),曲线坡道12%(1:8.33)。当汽车坡道的纵向坡度大于10%时,坡道上、下端均应设相当于正常坡道1/2的缓坡。缓坡直线坡段水平长度不应小于 3.6m,曲线坡段水平长度不应小于2.4m,且曲线半径不应小于20m。大于10%的坡道设缓坡,是为了防止汽车的车头、车尾和车底擦地。缓坡坡度一定要保证是与它相连接的正常坡度的1/2(6%~7.5%),而不是其它值。实践中直线缓坡不如曲线缓坡实用,一是因为曲线缓坡(2.4m)比直线缓坡(3.6m)可以更短,二是曲线缓坡更平滑,更舒适。通过计算得知,当直线坡道高差大于0.72m时,曲线坡道高差大于1.08m时,设计缓坡距离会更短,更经济。当条件允许时,汽车坡道的舒适坡度应设计在8%~10%之间。

景观设计坡度规范大全

一些关于坡度的资料 来源:徐姝妮的日志 道路 8.0.3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8.0.3.1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应符合表8.0.3规定;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表8.0.3 道路类别最小纵坡最大纵坡多雪严寒地区最大纵坡 机动车道≥0.3 ≤8.0 L≤200m ≤5 L≤600m 非机动车道≥0.3 ≤3.0 L≤50m ≤2 L≤100m 步行道≥0.5 ≤8.0 ≤4 注:L为坡长(m)。 8.0.3.2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的道路,其纵坡宜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或分段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控制。 8.0.4 山区和丘陵地区的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 8.0.4.1 车行与人行宜分开设置自成系统; 8.0.4.2 路网格式应因地制宜; 8.0.4.3 主要道路宜平缓; 8.0.4.4路面可酌情缩窄,但应安排必要的排水边沟和会车位,并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 8.0.5居住区内道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8.0.5.1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数应控制,其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 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60m时,应设不小于4m×4m消防车通道。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 8.0.5.2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 ;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 8.0.5.3进入组团的道路,既应方便居民出行和利于消防车、救护车的通行,又应维护院落的完整性和利于治安保卫; 8.0.5.4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2.5m,纵坡不应大于2.5%; 8.0.5.5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20m,并应设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地; 8.0.5.6当居住区内用地坡度大于8%时,应辅以梯步解决竖向交通,并宜在梯步旁附设推行自行车的坡道; 8.0.5.7在多雪严寒的山坡地区,居住区内道路路面应考虑防滑措施;在地震设防地区,居住区内的主要道路,宜采用柔性路面; 8.0.5.8 居住区内道路边缘至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8.0.5规定; 道路边缘至建、构筑物量小距离(m)表8.0.5 道路级别与建、构筑物关系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建筑物面向道路无出入口高层5 多层3 3 3 2 2 有出入口- 5 2.5 建筑物山墙面向道路高层4 多层2 2 2 1.5 1.5 围墙面向道路1.5 1.5 1.5 注:居住区道路的边缘指红线;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的边缘指路面边线。当小区路设有人行便道时,其道路边缘指便道边线。 8.0.5.9 居住区内宜考虑居民小汽车和单位通勤车的停放。 九竖向 9.0.1居住区的竖向规划,应包括地形地貌的利用、确定道路控制高程和地面排水规划等内容。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1.1道路几何设计《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1.0.3 在道路设计中应考虑残疾人的使用要求。 2.1.2除快速路外,每类道路按照所在城市的规模、设计交通量、地形等分为 I、II、III。大城市应采用各类道路中的I级标准;中等城市应采用II级标准;小城市应采用III级标准。有特殊情况需变更级别时,应做技术经济论证,报规划审批部门批准。 2.2.1计算行车速度的规定见表2.2.1。当旧路改建有特殊困难,如商业街、文化街等。经技术经济比较认为合理时,可适当降低计算行车速度,但应考虑夜间行车安全。 2.4.1城市道路建筑限界见图2.4.1。顶角抹角宽度应与机动车道侧向净宽一致。最小净高见表2.4.1。建筑限界内不得有任何物体侵入。

2.5.1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的设计年限规定如下:快速路、主干路为 20a,次干路为15a;支路为10~15a。(代表年) 2.5.2路面结构达到临界状态的设计年限规定如下: 二、沥青混凝土路面,沥青碎石路面与沥青贯入式碎(砾)石路面为15a。支路修筑沥青混凝土等高级路面时,可采用10a。 三、沥青表面处治路面为8a。 四、粒料路面为5a。 2.8.1地震区的道路工程及重要的附属构筑物应按国家规定工程所在地区的设防烈度,进行抗震设防。 4.3.2快速路应设中间分车带,不得采用双黄线。 4.5.2路侧带各组成部分的宽度确定如下: 一、人行道宽度必须满足行人通行的安全和顺畅。 5.1.3道路的圆曲线半径应采用大于或等于表5.1.3规定的不设超高最小半径值。 5.1.6圆曲线半径小于表5.1.3中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时,在圆曲线范围内应设超高。 5.1.9圆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m时,应在圆曲线内侧按表5.1.9的规定加宽。

排水坡度规范

坡度3% 是指水平距离每100米,垂直方向上升(下降)3米 1%是指水平距离每100米,垂直方向上升(下降)1米 道路 8.0.3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8.0.3.1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应符合表8.0.3规定;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表8.0.3 道路类别最小纵坡最大纵坡多雪严寒地区最大纵坡 机动车道≥0.3 ≤8.0 L≤200m ≤5 L≤600m 非机动车道≥0.3 ≤3.0 L≤50m ≤2 L≤100m 步行道≥0.5 ≤8.0 ≤4 注:L为坡长(m)。 8.0.3.2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的道路,其纵坡宜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或分段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控制。 8.0.4 山区和丘陵地区的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 8.0.4.1 车行与人行宜分开设置自成系统; 8.0.4.2 路网格式应因地制宜; 8.0.4.3 主要道路宜平缓; 8.0.4.4路面可酌情缩窄,但应安排必要的排水边沟和会车位,并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 8.0.5居住区内道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8.0.5.1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数应控制,其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 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60m时,应设不小于4m×4m消防车通道。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 8.0.5.2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 ;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 8.0.5.3进入组团的道路,既应方便居民出行和利于消防车、救护车的通行,又应维护院落的完整性和利于治安保卫; 8.0.5.4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2.5m,纵坡不应大于2.5%; 8.0.5.5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20m,并应设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地; 8.0.5.6当居住区内用地坡度大于8%时,应辅以梯步解决竖向交通,并宜在梯步旁附设推行自行车的坡道; 8.0.5.7在多雪严寒的山坡地区,居住区内道路路面应考虑防滑措施;在地震设防地区,居住区内的主要道路,宜采用柔性路面; 8.0.5.8 居住区内道路边缘至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8.0.5规定; 道路边缘至建、构筑物量小距离(m)表8.0.5 道路级别与建、构筑物关系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建筑物面向道路无出入口高层5 多层3 3 3 2 2 有出入口- 5 2.5 建筑物山墙面向道路高层4 多层2 2 2 1.5

关于公路坡度的表示和标准

汽关公铁二级城汽车一般能一般大家粗 所关于公路坡度公路的坡度铁路用千分而不城市道路纵能轻松爬上家碰到的最粗略估算:坡所以千万不要也不要说 附个度的表示和度用正切表示分之几(‰)表不是大家通常纵坡不超过最差的山15%的坡度最大的坡是地坡度*0.56=要再问速腾说我曾经上过 个公路工程和标准。。示,就是高表示,公路用常理解的角5%,高速公山区道路约度;最好的6地下停车场=角度,最大腾能不能爬过35度的坡 程技术标准里附世界上最高度与水平距用百分之几角度!!!公路平原<为10%。 6×6军用越场的坡,10%大的坡15*30度坡之类坡之类的大 里的坡度表最陡的道路距离之比,几(%)表示。 3%,山区<越野车可爬%--15%,一般*0.56=8.4度类的问题了大话。 表: 。 <5%, 爬60%的坡。般是12% 了,

附:鲍德道。 鲍德(Si 度陡暖和 1:2.世界上最陡德温街(Bald 位于市中心德温街是一条ignal Hill)陡得多,而且和的日子沥青 .86(19°或陡的道路 dwin Street)心东北方3.5条短而直的街)而上。较低且表面是混凝青会流下斜坡或 35%),即每)是新西兰南公里,属于但街道,大约3低的一段的表土,以混凝土坡)。二是为每走2.86 米南方城市但尼但尼丁东北350米长。表面是沥青,土覆盖的原因为了冬天结霜 米,高度就提尼丁的一条街山谷区(Nor 它起自琳赛坡度普通,因有二:一是霜时的安全。提升1 米。 街道,被誉为rth East Va 溪的山谷,但这条死胡是为了便于维 。鲍德温街最 为是世界最陡alley)。 向东沿着讯胡同较高的一维护(在这种 最陡处的坡陡的街号山段坡坡度 度约

山地道路坡度规范

山地道路坡度规范 篇一:景观广场坡度竖向设计规范 广场坡度 场地排雨水 一、人工排水系统 (一)地表雨水排除方式 自然排水 暗管排水 明沟排水(便宜、技术简单) (二)场地排水坡度 自然地面、人工地面(详表——摘自《建筑设计资料集》)例:0.3%≤粘土地面≤5% 绿地:适宜坡度0.5%~1.0% 广场兼停车场:适宜坡度0.2%~0.5% (三)场地排水方案 1、建筑物标高和道路标高的协调关系 (1)一般道路标高比地坪标高底0.25~0.30m,场地雨水通过道路两侧排除。 (2)建筑物低于道路时,散水处设明沟或暗沟

2、绿地 部分需要排除的地表水,适宜坡度0.5%~1.0%。 不超过10%的坡道宜于人活动和草皮生长。 3、广场和停车场 (1)广场设计坡度——0.3≤平原地区≤1% 停车场——最小坡度0.3%。平行通道方向纵坡≤1%,横坡≤3% (2)与广场相连的道路——0.5~2%,困难时≤7% 与停车场相连的道路——0.5~2%,困难时≤7% (3)积雪寒冷地区广场——≤6%(且出入口处设置≤2%的缓坡) (4)广场、停车场,符合下列情况,宜采用划区分散排水 方式 a、单向尺寸大于或等于150米 b、地面纵坡≥2%且单向尺寸大于或等于100米 4、体育运动场地 (1)体育场 a、每分钟排除10.8mm/平米 b、三个排水分区——跑道横坡1%、2%,纵坡应≤1%(2)矩形场地 排水坡形式:双坡式、横坡式、纵坡式、斜坡式 排球场——0.5%

羽毛球场——草皮≥2%,混凝土≥0.83% 篮球场地——混凝土≥0.83% 网球场——非透水型0.83%,透水型0.3~0.4% 5、挡土墙 二、排水沟(涵洞)设计流量计算 三、常见排水设施布置 (一)雨水口 1、积水点的判断,图4-60交叉口雨水口分布。 2、一个雨水口汇水面积约2500~5000平米 3、道路雨水口间距根据不同纵坡的规定(见表——摘自《建筑设计资料集》) 例:道路纵坡0.3~0.4时,雨水口间距30~40米 (二)排水沟 1、梯形沟 2、矩形沟(最常用) 沟深≥200,沟宽≥400,纵坡≥0.3% 四、场地防排洪 城市重要程度分类(按人口) 5.3 竖向 5.3.1 建筑基地地面和道路坡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基地地面坡度不应小于0.2%,地面坡度大于8%时宜分成台地,台地连接处应设挡墙或护坡;

坡度的国家规范

8.0.3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8.0.3.1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应符合表8.0.3规定;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表8.0.3 道路类别最小纵坡最大纵坡多雪严寒地区最大纵坡 机动车道≥0.3 ≤8.0 L≤200m ≤5 L≤600m 非机动车道≥0.3 ≤3.0 L≤50m ≤2 L≤100m 步行道≥0.5 ≤8.0 ≤4 注:L为坡长(m)。 8.0.3.2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的道路,其纵坡宜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或分段按非机动车道要 求控制。 8.0.4 山区和丘陵地区的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 8.0.4.1 车行与人行宜分开设置自成系统; 8.0.4.2 路网格式应因地制宜; 8.0.4.3 主要道路宜平缓; 8.0.4.4路面可酌情缩窄,但应安排必要的排水边沟和会车位,并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管理部 门的有关规定。 8.0.5居住区内道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8.0.5.1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 路相连;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数应控制,其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 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60m时,应设不小于4m×4m消防车通道。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 8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 8.0.5.2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 ;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 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 8.0.5.3进入组团的道路,既应方便居民出行和利于消防车、救护车的通行,又应维护院落的完整性和利于治安保卫; 8.0.5.4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 2.5m,纵坡不应大于 2.5%; 8.0.5.5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20m,并应设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地; 8.0.5.6当居住区内用地坡度大于8%时,应辅以梯步解决竖向交通,并宜在梯步旁附设 推行自行车的坡道; 8.0.5.7在多雪严寒的山坡地区,居住区内道路路面应考虑防滑措施;在地震设防地区,居住区内的主要道路,宜采用柔性路面; 8.0.5.8 居住区内道路边缘至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8.0.5规定; 道路边缘至建、构筑物量小距离(m)表8.0.5 道路级别与建、构筑物关系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建筑物面向道路无出入口高层5 多层 3 3 3 2 2 有出入口- 5 2.5 建筑物山墙面向道路高层 4 多层 2 2 2 1.5 1.5 围墙面向道路 1.5 1.5 1.5 注:居住区道路的边缘指红线;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的边缘指路面边线。当小区路设有人行便道时,其道路边缘指便道边线。 8.0.5.9 居住区内宜考虑居民小汽车和单位通勤车的停放。 九竖向 9.0.1居住区的竖向规划,应包括地形地貌的利用、确定道路控制高程和地面排水规划等内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