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题目:员工持股动因与实施后果研究

——以A股上市公司为例

文献综述

一、股权激励、管理层持股、员工持股概念及辨析

(一)股权激励概念及理论研究

在我国,根据证监会于2005年1月5日公布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办法(试行)》第3条的规定,股权激励就是指“上市公司以本公司股票为标的,对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他员工进行的长期性激励”。李明在2011年《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机制的相关理论分析》中指出股权激励是通过改善利益分配方式成为避免道德风险的一种有效手段,是一种刘公司经营者采取的薪酬政策,即一种薪酬支付方式,旨在解决委托代理问题带来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行为,以此促使管理者发挥上观能动性,最大限度挖掘共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公司绩效。股权激励概念最早来源于美国,是为了解决委托代理而产生的,其主要理论如下:

1.期望理论。该理论由弗鲁姆(Froom)提出,其核心内容是:人们从事某项工作并完成组织目标的原因为这些工作和组织目标会帮助他们达成自己的目标

2.强化理论。该理论由斯金纳(Skinner)提出,强化也就是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或者说对该行为的奖惩,股权激励的目的是对经理人有利于公司的行为作出肯定并鼓励这种行为重复发生

3.代理理论。代理理论(agency Theory)最初是由简森(Jensen)和梅克林(Meckling)于1976年提出的。这一理论后来发展成为契约成本理论(contracting cost theory)。契约成本理论假定:企业由一系列契约所组成,包括资本的提供者(股东和债权人等)和资本的经营者(管理当局)、企业与供贷方、企业与顾客、企业与员工等的契约关系。股东与管理者的委托代理矛盾是对高管实施股权激励的重要理论基础。专业化分工使得管理者比股东能够更好地管理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后,虽然管理者能够改进公司绩效,但由于信息的非对称性与合约的不完备性,自利的管理者有动机以损害股东利益为代价来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两权

分离后,股东享有公司的所有权与剩余索取权,管理者拥有公司的经营权,权力的非对等性导致了管理者的道德风险。给予管理者一定的公司股权,是整合管理者与股东收益函数,减少代理矛盾的有效方法。股权薪酬不仅可以有效解决管理者的代理矛盾,减少对管理者的监督,而且与公司长期绩效相衔接的股权薪酬,还可以激励管理者努力工作,从而将外部的监督与激励转化为管理者自身内部的监督与激励。

4.人力资本理论。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和贝克尔创立了人力资本理论,该理论认为,相对物质资木而言,人力资木对于经济增长更加重要。对于企业而言优秀的管理者是企业的宝贵财富,管理者的才能对企业绩效的贡献要远远大于物质资木。对管理者实施股权激励,将管理者的薪酬待遇与企业的长期绩效紧密结合,与其共同分享公司的经营收益,不仅能够从物质角度激励管理者努力工作,而且作为一种人力资木价值的体现,股权激励体现了企业对于人才的尊重,满足了管理者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从而在精神层面激励管理者努力工作。

(二)管理层持股概念及理论研究

刘丽君在《管理层持股对公司价值影响的理论分析》中定义管理层持股是指对公司日常运营负责的管理层人员以各种形式而持有本公司股票的一种行为。但是历年来对于上市公司中管理层人员的界定在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考虑视角及定义方式,有些西方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只研究了CEO或者总经理,而有些则笼统地界定为公司的CEO。根据阅读现有文献,学者们一般将我国上市公司的管理层界定为以下三个方面: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本文也将采用这一概念。管理层持股作为一种激励方式,它的产生和发展是基于一定的理论基础的,核心的理论主要是委托代理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这俩个理论在上面已经阐述过,这里就不再扩展了。

(三)员工持股概念及理论研究

按照美国的员工持股协会(The ESOP Association)的定义,员工持股计划是一种使得员工主要投资于本公司的受益计划,或者说,是使得员工成为本公司股票拥有者的受益机制。美国经济学家Ellerman(1997)指出,员工持股作为西方企业参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在股份公司内部或外部设立员工股管理机构,公司以某种有偿或无偿的形式赋予公司员工部分或全部股份,来帮助员工持有公司股票,并以此为契机让员工参与公司治理的一种股权制度。我国学者李建良((2000)认为,员工持股制度实际上是员工福利计划的一种,企业内部员

工出资购买本企业的部分股份,委托专门机构作为社会团体法人托管运营,集中管理,再由该专门就作为社会团体法人身份进入董事会,参与管理、按股分红的一种新型股权安排形式。邹海峰(2011)指出,职工持股就是指企业职工(包括企业各层级管理人员和没有管理职位的普通员工)持有本企业部分股份的经济现象。就目前理论界对于员工持股制度的定义,王斌的看法有较强的代表性,他认为职工持股制度是企业内部员工持有本企业部分特殊股权,并以此为基础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剩余利润分配而形成的一套完整的企业管理制度体系(王斌,2000)。杨欢亮和王来武(2005)基于国内外员工持股制度的共性和趋势,将员工持股制度定义为,企业大多数员工(而非高薪员工)以某种方式持有本企业股份,依据自身持有股份分享企业剩余,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并有条件退出的一种股权激励制度。他们强调持股员工的广泛性,即非高薪员工的普遍参与,目的就是将员工持股制度与经营者股权激励制度区别开来。其理论依据如下:

1.双因素经济论。Louis Kelso 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双因素经济论”(Two-factorTheory ),该理论认为,财富由劳动和资本两个因素共同创造,而且自工业革命以来,资本的作用日益增强,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使得资本家与劳动工人的收入差距日趋扩大,资本主义陷入贫困和危机中,它暗示着在古典经济学中相当明确的劳动价值理论不再适应现实。资本工具必须和劳动工具同等视为一种投入要素,由此经济学从单一系统转变为双因素系统。Louis Kelso 认为,要实现双因素经济,必须采取同时承认员工成为资本工人和劳动工人的权力的经济政策,做到这一点的途径就是员工持股计划,这是一条使劳动工人同时成为资本工人的道路。双因素经济论一直被视为员工持股原因的经典思想,其理论意义在于揭示了员工阶层贫困的原因是由于他们缺乏资本所有权而不能分享资本收益。

2.分享经济论。70年代的美国,员工持股计划得到了较快发展。除了Louis Kelso的双因素经济论之外,众多学者对员工持股计划的理论进行了大量而有益的探索,其中,Weitzman (1984 )从资本主义国家形成滞胀的原因着手分析.提出了“分享经济论”( The share economy theory )。该理论认为,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对付滞胀,应实行分享经济制度,使工人的劳动所得由固定的基本工资和利润分享两部分组成。分享制就是把工人的工资与某种能够恰当反映企业经营的指数(如企业的收入或利润)相联系,即工人的收入被确定为与资本家在企业收入中各占多少比例。在Weitzman看来,分享制可以使企业通过调整利润分享数额或比例来降低价格,扩大产量和就业,因此具有兼顾保证充分就业和抑制通胀的双重作用,而要实施分享制,员工持股计划就是一种有效形式。

3.经济民主论。Ellerman (1992)提出经济民主论,他认为员工与公司之间的关系是成员关系,即为经济版的“公民身份”,而不是雇佣关系。经济民主是真正的第三条道路,这种民主的经济模式就是所谓的民主的公司制或以劳动为基础的民主公司,在实现形式上,民主的公司制应为职工合作社和美国员工持股计划中最有价值思想的结合物,即同时赋予员工以不可剥夺的选举权和剩余索取权。经济民主论设计的经济民主制度目的主要在于通过制度安排,使劳动者真正享受自身劳动成果,并实现劳动者联合在一起的民主自决。因此,可以说经济民主论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员工持股,而是在员工持股的基础上组建员工自治的员工股份制企业。

通过上述文献梳理可见,尽管各位学者关于员工持股制度定义的视角不同,但一般都具有一下几个基本规定性特征:持股员工的身份必须是本企业的内部员工,员工依据持有企业股份而享有剩余索取权和参与企业治理的权利。我国学者提出的员工参与制度一般广义上的员工持股制度,并且有学者将之表述为“职工持股”。

(四)股权激励、管理层持股、员工持股辨析

通过以上三者的概念及理论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其实它们有很多交叉的地方,甚至许多早期的文献都将“管理层持股”等同于“股权激励”,认为其最终的结果中都有经营者持股的情形。这事实上泛化了股权激励的概念。更有一些人直接将管理层持股与员工持股当成股权激励的俩种模式,虽然二者都有激励的目的,但同时也有约束和福利的作用。根据彭一浩在《股权激励的概念辨析及具体方式概览》以及孙晓芳等在《企业激励机制创新—对三种股权激励模式选择的研究》的论述总结如下:

1.目的比较。员工持股计划实施的结果使人人有股,仅存在数量上的差别,作为福利手段,它更多的是考虑公平问题,用于缓解雇主与员工之间的矛盾。管理层持股是为了解决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而产生的代理人问题,它更多的是考虑解决公司高层经理人员的道德风险问题。股权激励除了是为了解决委托代理问题,同时也是为了留住关键业务人员与技术人员。

2.激励对象比较。员工持股计划作为一个解决公平问题的激励模式,主要精神在于人人持股,所以这种方式的激励对象最为广泛,包括公司中的管理层,技术骨干以及其他人员。管理层持股主要解决两权分离及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代理人问题,所以这种方式的激励对象主要是公司的高级管理层。对于股权激励对象范围的确定应主要考虑激励长期性的需要,长期激励的目的就是要让被激励者在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矛后中更注重后者,这是因为长期利

益更符合所有者的利益。对于企业长期发展和长期利益的决定性人物是企业的经营管理层,应当向他们实施长期激励,否则就会出现责权利小相配的问题。因此,股权激励的对象应该是那些对长期发展起决定作用的人,这个范围包括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以及作为企业核心力量的重要技术骨干和业务骨干。

3.激励与约束作用比较。员工持股计划作为一种全员皆股的制度,同时侧重于激励和约束作用。经理层持股使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持有公司股票,将其利益与公司的利益紧密的结合起来,缩小了二者之间的目标差距,更侧重于约束作用。股权激励往往是直接赠予激励对象,更像是一种福利,更多的是一种激励作用。

二、员工持股动因研究

目前,关于我国员工持股的企业数量尚未发现统一数据,最权威数据是证监会掌握的上市公司员工持股情况。截至2012年9月30日,沪深两市共有1841家A股上市公司存在员工持股的情况,占全部2467家A股上市公司的74.63 %。员工持股总股数982.3亿股,占有员工持股A股上市公司总股本6.33%,占所有A股上市公司总股本的3.13%。市场对员工持股总体上持积极态度,这一现象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些上市公司愿意选择员工持股,其动机是什么?根据以往文献归纳总结如下动因。

1.增加融资

美国经济学家梅耶在啄食理论中指出企业内部融资主要是公司的自有资金和生产经营中的资金积累部分;外部融资又可分为通过银行筹资的间接融资和通过资本市场筹资的直接融资(直接融资又包括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徐信忠,张格(2007)通过对世界各个国家的融资方式进行了横向比较并指出,企业融资中最重要的来源是企业内源融资,而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则需依靠企业外部融资,外部融资是企业融资的一大瓶颈。钟朋荣指出许多企业资金已极度短缺,从银行又很难借到贷款,于是便向职工要钱。向职工要钱有两种办法:第一种办法是向职工借贷,到期还本付息;另一种办法是向职工募股。按后一种办法,企业既不要还本,也不要付息。苗杰认为国内把职工持股作为国有企业改制的一种形式,企业出发点是融资,许多国有企业资金已极度短缺,从银行又很难借到贷款,于是便向职工要钱。

2.保留和吸引人力资本

员工持股计划最初由美国律师路易斯凯尔索在其著作《资本主义宣言》中首次提出,由于资本与劳动这两大创造价值的要素“同工不同酬”的现状,即现实中资本带来的价值增值远远超过劳动,容易造成企业资本家与劳工间的对峙。人力资本理论的创始人、美国经济学

家舒尔茨利用收益率法,对1957-1990年间美国的物质资本收益和人力资本收益所作的调查和计算表明: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高于物质资本的投资收益。美国西北大学菲利浦·科特勒教授在李特尔教授提出:内部营销应在外部营销之先,拥有一支情愿为顾客服务的有能力的员工队伍,是企业成功经营的先决条件。美国学者罗森布拉斯和彼德在《顾客是第二位的》一书中也指出,企业要想真正使顾客满意,必须使企业员工而不是公司的顾客位于第一位。他们强调的都是企业和员工之间关系协调的重要性。周其仁教授在《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一文中,系统地论述了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的依据。他说,人力资本只属于个人,它与其所有者具有不可分离性,工人的劳动努力,象任何其他人力资本一样,可“激励”而不可“压榨”。如何激励,那就是让他们在企业里拥有一定的股份,通过拥有股份,以达到拥有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目的。刘军在《员工持股计划的激励效应及政策完善》里指出优秀的员工成为现代企业稀缺资源,吸引、保留大量优秀员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就成为企业的第一要务。但是,传统企业缺乏针对普通员工的长期激励方式,导致员工容易流失,已经无法吸引和保留大量伏秀员工。刘军认为员工持股使员工成为股东,因此员工愿意与企业共患难,不会轻易辞职,从而有利于员工队伍的稳定。

3.增加员工对经营者的民主约束,解决两权分离所出现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阿尔钦和德姆塞茨。他们认为,企业生产本质上是“团队生产”,即一种产品是由若干成员集体生产,每个成员之间的个人贡献在集体生产过程中难以确认,因此难以按照每个成员的真实贡献来支付相应报酬,从而导致偷懒行为的产生,因而就需要集体中有部分人专门从事对他人的监督工作。钟朋荣认为所有者与经营者是极为不对称的,经营者处于优势地位,所有者处于劣势地位,于是经营者有可能利用其信息优势,通过牺牲所有者的利益来获取自己的利益,而所有者常常是毫无办法,让本企业的职工成为所有者则是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何四海在《员工持股计划与信息不对称的改善》中提到现代企业组织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导致企业内部实际控制人是企业的经营者。职业经理人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所有者进行各项投资活动,进行资源的配置。对于所有者而言,由于监督成本的存在并不能有效地对经理人的行为进行时刻关注,ESOP基于将企业内部进行生产制造活动一线的员工通过股权的联系,将其纳入到所有者内部,借助于他们对投资状况的了解,有效避免因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带来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内部人控制的情形。

4.加快国有企业改制,转变产权关系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国有企业活力不足的深层次原因进一步显露出来,主要是企业产权关系不明确、政企不分。伍晓曦指出国有企业改革是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这种制度一定要和企业的劳动者一职工有更加紧密的联系,这种联系不仅仅是按劳付酬的关系,还要有产权纽带的联结。毕临苏认为果国有企业通过ESOP实现产权改革之后,则管理人员和职工更有可能通过相互妥协的方式解决职工就业与企业效益之间的矛盾,在当前国企改制与社会就业存在巨大矛盾的时候,我们应当格外重视ESOP。

在国外,职工持股的目的还有享受税收优惠(企业向雇员持股计划的捐献在给定限度内可以免交所得税;金融机构向雇员持股计划贷款利息可以免交50%的所得税;雇主从雇员持股计划套现的收入可以延迟纳税等等)、防止恶意收购等目的。这方面目前在中国或许不存在,或者不是职工持股的主要目的。

三、员工持股实施后果研究

(一)员工持股对资本结构的影响

Agrawal和Mandelker(1987)通过分析1974-1982年153个样本公司的债务权益比例的变化,发现经理人拥有的股票越多,公司的负债率会增加。他们认为经理人持股越多,越倾向于扩大债务融资规模。吴晓求和应展宇(2003)的研究表明,在国内的资本市场中,由于市场环境比较特殊,公司的资本结构并没有受到高管激励的显著影响。李京阳、白丽霞在《美国职工持股计划及启示—试论企业资本结构优化与机制转换》中提到企业资本结构优化的途径有兼并、收购、裂变、企业托管及股份制等多种形式,从美国实行员工持股计划来看是可以改善资本结构的。古群芳在《员工持股对企业在财务状况研究》中提到员工持股计划模式的选择上应当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而定,而不能生搬硬套,是选择杠杆式还是非杠杆式应视企业的需要而定,在将员工持股计划作为一项融资途径时,应当合理配比股权资本和债务资本,维持企业合理的资本结构,保持较低的资本成本。

(二)员工持股对公司业绩的影响

由于目前关于员工持股对公司业绩影响方面的研究较少,而员工持股的受众也包括管理层,同时与股权激励在某些方面也有相似之处,所以在这我们也将借鉴管理层持股以及股权激励对公司业绩影响的相关研究。

1.员工持股对公司业绩有显著影响

1983年,美国职工股份所有制研究中心选取了130家实施员工持股计划2年以上的公司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推行员工所有制的企业每年增长约为3.87%,其他企业约为1.14%,二者之间的差距相差3倍多。而在1984年,该中心选取了350家公司,这些公司主要发展迅速的高科技企业,调查发现增长率与员工持股的比例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Sangsoo Park 和Moon H.Song(1995)发现员工持股计划在长期具有正向效应。并且,部分学者认为,员工持股计划的成功关键取决于一些结构安排。罗森(1996 )研究发现,推行员工持股制度的公司,员工持股对企业运营的作用十分显著,与没有推行员工持股制度实行传统制度管理的企业相比,年增长率提高了8%—11%。迈克邦·康特和阿诺德·坦南鲍姆(美国密执安大学)调查了98家推行员工持股计划的美国公司,调查表明这些公司的平均利润率比同行业其他企业的利润率要高出近50%。钟坚(1996)组织的一项美国“员工持股中心”的调查发现,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企业平均销售额在推行前后有明显差别,实行后销售增长提高1.89%,而相对于没有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企业,这个差别则更大,这一数字达到5.4%;对于就业增长比同样如此,实施后要高出1.21%,而没有推行员工持股计划的则要少增长5.05%。美国员工持股计划协会的调查也发现了同样的结果,在被调查的239个成员公司中,有75%的公司认为,实行员工持股计划对于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企业生产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在我国,吴淑馄(2004)指出对高级管理层的股权激励是有效的,即股权激励与企业的经营业绩具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刘永春等(2007)以2000一2004年的399家国内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管理层进行股权激励有助于提升公司的市场价值。张俊瑞等(2009)利用2006年的样本数据,从实际财务绩效方面对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实施股权激励公司的财务业绩指标在一年后有明显提升。

2.员工持股对公司业绩无影响或无显著影响

Kruse(2012)对实行员工持股计划的250家上市公司进行了电话调查,结果显示,约有25%—33%的公司实行员工持股计划的当年和之后,预期的生产效率增长并没有出现。Quarrey & Rosen(2013)抽取535家美国上市公司作为检验的样本,发现不同规模的企业的员工持股与企业绩效之间的没有相关关系,发现员工持股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不依赖于其他因素,如公司规模、行业、计划实施的年限、员工是否拥有选举权等。由此认为员工持股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具有相对独立性。Fama和Jensen(1983)提出的“管理者防御假说”认为,股权激励使公司管理层拥有大量控制权,反而会使公司的价值降低。Demsetz和Lehn(1985)以美国1980年的511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股权集中度进行回归分析发现,高级

管理层持股与企业经营绩效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Gibbon和Murphy (1990)在考虑了行业因素的影响下,对上市公司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公司的经营业绩与高级管理层持股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在我国,王晋斌、李振仲(1998)检验发现净资产收益率与内部职工持股比例的相关性不明显。苏方国(2000)较早的开始运用实证分析来考察员工持股计划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样本来源主要是福建省1995和1996年的上市公司,实证的检验的方法则运用了回归分析,回归结果表明员工持股计划的推行与公司绩效之间不存在正相关。张小宁(2002)通过抽取91家沪市实行员工持股的上市公司,经过检验发现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与职工的人均持股量和员工持股比例都没有强相关性。陈勇等(2005)通过对样本公司股权激励计划实施前后的经营绩效进行对比研究,发现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业绩的提升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效果不显著。

(三)员工持股对股票市场及价格影响

Blasi, Kruse and Conte (2007)对上市公司进行研究,在研究报告中发现实行员工持股计划在股票市场具有积极反应,二者具有正相关关系,355家员工持股比例高于10%的上市公司的平均股票价格在1991年增长了35.9%,而标准普尔指数相应下降了26.3%,道琼斯指数也下降了20%。Cramton , Mehran和Tracy(2009)对382家公开上市公司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在公布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后,有60%以上的公司的股价在两天内上涨,全部样本公司的平均上涨幅度为1.6%,这表明员工持股计划在股票市场上的反应是积极的。Rosen(2012)报道,实行员工持股计划公司在股票市场的表现要优于整个大盘的平均指数,而那些员工持股比例较高(高于10%)的上市公司,其股票价格在整个上个世纪90年代都优于市场指数。

四、文献评述

从以上综述中可以看出,国外学者对员工持股的概念及理论研究的更早更全面,而近几年,我国员工持股的研究也逐渐发展起来。但是却经常有一些学者将员工持股,管理层持股以及股权激励混为一谈。因此本文特意从目的,对象,激励与约束作用方面将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分别加以概述。

员工持股的概念理论研究基本成熟,但是有关动因方面的研究却并不丰富,基本都是泛泛而谈,很少有基于实证研究的。虽然每个学者对于员工持股的动因说法不太相同,但是概括下来都是有关融资、人力资本、增加员工对经营者的民主约束,解决两权分离所出现的信息不对称、加快企业改制、改变产权关系等方面。

在员工持股的实施后果方面,大多数学者都是对绩效影响的研究,有些学者认为存在显著的激励作用,能对企业绩效产生巨大影响;而有些学者则认为激励作用并不明显,对绩效无影响甚至产生负作用。存在以上研究观点分歧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在研究中,使用的研究方法存在差异,另外由于员工持股计划在各国呈现出独特的特点,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不同国家研究所得结论出现不同,而其主要原因是样本的选择上存在巨大差异,以及各国对员工持股计划的制度设计各不相同。但不可否认的是,实施员工持股总归在某些企业,某些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还有一些学者通过实证研究,提出了员工持股对股票市场以及价格的影响。当然,作为员工持股最直接的实施对象,也有一些学者发表了其对企业员工的影响。

本文将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例,探究我国员工持股的真正目的及其实施后果。

参考文献

[1]李丽珂,孙韦辰,唐兰. 员工持股激励模式演化研究[J]. 市场研究,2015,09:28-30.

[2]刘军. 员工持股计划的激励效应及政策完善[J]. 财会月刊,2014,02:33-36.

[3]徐媛媛. 中国员工持股实现方式的比较研究[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03:94-95.

[4]王文兵,干胜道,段华友. 员工持股计划:值得期待的一种尝试——兼评《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J]. 现代经济探讨,2012,11:63-67.

[5]中国工运研究所员工持股课题组课题组成员吕国泉张妍延张天文陈杰平张瑞玲执笔张立新刘蕾王压非赵亮亮. 关于员工持股制度与员工权益保障的初步研究[N]. 工人日报,2015-01-20007.

[6]柯昌文. 上市公司员工持股研究:以卧龙电气为例[J]. 财会月刊,2015,04:77-81.

[7]袁田. 我国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的信托建构[J]. 证券市场导报,2013,10:55-62.

[8]黄速建,余菁. 企业员工持股的制度性质及其中国实践[J]. 经济管理,2015,04:1-12.

[9]黄群慧,余菁,王欣,邵婧婷. 新时期中国员工持股制度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2014,07:5-16.

[10]岳军,朱光华. 团队生产、剩余分享与ESOP模式[J]. 当代财经,2006,11:71-74.

[11]张衔,胡茂. 我国企业员工持股的发展困境与现实选择——员工持股的再思考[J]. 社会科学研究,2015,01:67-73.

[12]崔刚. 员工持股计划能否助A股走出泥沼?[J]. 财会学习,2012,10:1.

[13]叶蕾. 我国员工持股制度研究[J]. 管理科学文摘,2008,Z1:75-76.

[14]祝建军. 我国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A]. 中国会计学会财务管理专业委员会、中国财务学年会组委会.中国会计学会财务管理专业委员会2012年学术年会暨第十八届中国财务学年会论文集[C].中国会计学会财务管理专业委员会、中国财务学年会组委会:,2012:5.

[15]韩玉玲. 分享经济的理念与员工持股计划[J]. 经济管理,2007,05:50-52.

[16]刘文波. 国外员工持股计划的经验与借鉴[J]. 金融博览(财富),2012,11:50-51.

[17]王璇璇. 员工持股计划及其激励效果分析——兼评《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J]. 中外企业家,2013,18:181-182.

[18]吕长江,严明珠,郑慧莲,许静静. 为什么上市公司选择股权激励计划?[J]. 会计研究,2011,01:68-75+96.

[19]李岩. 高管股权激励:理论与现实[J]. 当代经济,2011,02:150-151.

[20]孙晓芳,顾少波,黄欣. 企业激励机制创新——对三种股权激励模式选择的研究[J]. 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S2:129-130.

[21]刘广生,马悦. 中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效果[J]. 中国软科学,2013,07:110-121.

[22]闫长乐,李季. 员工持股计划的激励作用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2014,03:22-24+28.

[23]彭一浩. 股权激励的概念辨析及具体方式概览[J]. 财会月刊,2009,11:16-17.

[24]Angela Eliza MICU,Adrian MICU. THE 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PLAN[J]. Annals of Dun?rea de Jos University. Fascicle I : Economics and Applied Informatics,2005,1:.

[25]钟朋荣. 职工为谁而持股——中国职工持股的六大动因[J]. 江海学刊,2001,05:9-14.

[26]Robert A. Culpepper,John E. Gamble,Meg G. Blubaugh. 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plans and three‐component commitment[J].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2010,772:.

[27]E. HAN KIM,PAIGE OUIMET. Broad‐Based 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Motives and Outcomes[J]. The Journal of Finance,2014,693:.

[28]Elaine G. Mauldin. Systematic differences in 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plan contributions: some evidence[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1999,182:.

[29]Lovorka Galeti?,Sanda Ra?i? Krnjakovi?. EMPLOYEE SHARE OWNERSHIP IN CROATIA - THE SITUATION, THE POSSIBILITIES AND THE PERSPECTIVE[J]. Economic Review,2004,559:.

[30]Anonymous. EOD Technology, Inc.; EOD Technology Wins Regional 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ESOP Award[J]. Technology & Business Journal,2008,:.

[31]Anonymous. EOD Technology, Inc.; EOD Technology Wins Regional 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ESOP Award[J]. Technology News Focus,2008,:.

[32]Anonymous. EOD Technology, Inc.; EOD Technology Wins Regional 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ESOP Award[J]. Journal of Technology,2008,:.

[33]Anonymous. EOD Technology, Inc.; EOD Technology Wins Regional 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ESOP Award[J]. Journal of Technology & Science,2008,:.

大数据文献综述

信息资源管理文献综述 题目: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资源管理 系别:信息与工程学院 班级:2015级信本1班 姓名: 学号:1506101015 任课教师: 2017年6月 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资源管理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日益普遍,我们正处在一个数据爆炸性增长的“大数据”时代,在我们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数据是数据分析的前沿技术。简言之,从各种各样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就是大数据技术,这也是一个企业所需要必备的技术。“大数据”一词越来越地别提及与使用,我们用它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就拿百度地图来说,我们在享受它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无偿的贡献了我们的“行踪”,比如说我们的上班地点,我们的家庭住址,甚至是我们的出行方式他们也可以知道,但我们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我们每个人在互联网进入大数据时代,都将是透明性的存在。各种数据都在迅速膨胀并变大,所以我们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并加以合理的运用。

关键词:大数据信息资源管理与利用 目录 大数据概念.......................................................... 大数据定义...................................................... 大数据来源...................................................... 传统数据库和大数据的比较........................................ 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的存储与管理.............................................. 大数据隐私与安全................................................ 大数据在信息管理层面的应用.......................................... 大数据在宏观信息管理层面的应用.................................. 大数据在中观信息管理层面的应用.................................. 大数据在微观信息管理层面的应用.................................. 大数据背景下我国信息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前言:大数据泛指大规模、超大规模的数据集,因可从中挖掘出有价值 的信息而倍受关注,但传统方法无法进行有效分析和处理.《华尔街日

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

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 会计研一20101311 黄晓纯 股利政策一直是理论界及实务界研讨的问题,现金股利又是股利分配的主要方式,对现金股利的行为研究非常重要,特别是自米勒和莫迪利安尼1961年提出股利与企业价值无关理论以来,学术界不断对他们的理论提出挑战。用代理理论解释股利政策是现代股利理论研究中的主流观点。学者对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研究大多集中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和股东意愿方面,其中在公司内部因素颇多,多采用实证研究,多选取一些可量化的指标上,如盈利能力、资本成本、现金流量、控股股东、上年的现金股利、资本结构、流动比率、市盈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 刘淑莲,胡燕鸿(2003)以上市公司派现能力和投资机会的角度分析现金分红决策的影响因素为切入点,以2002年6月深沪两地上市的1179公司中,按照25%的比例共随机选取了在2000年底以前上市的299家公司作为样本,并剔除该年已经被ST、PT的股票。提出派现能力假设和投资机会假设,选取了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每股经营净现金流量、每股股权自由现金流量、每股净现金流量、每股红利、股利与经营现金流量比例、股利与股权自由现金流量比例、资产负债率、非流通股比例、资产总额12个变量,分析了这些变量与现金分红的相关性,主要采用分类统计和回归分析方法,利用SPSS统计软件和EXCEL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以验证我们提出的假设。首先对每股收益、股权自由现金流量、经营净现金流量、每股现金流量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又按照现金分红大小排序,分成11个子样本组,并且按照不同的股利支付比率(EPSR、FCFER)进行分类统计,发现上市公司是通过配股融资和发行新股解决分红现金不足的问题,最后将个样本的均值对个变量进行相关性检验,又得出结论中国上市公司现金分红一般不超过会计收益或账面利润,但相当一部分公司的现金分红超过其股权自由现金流量,其分红的现金来源于配股融资,且中国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和决策当期的每股收益和资产规模呈正相关,与资产负债率呈负相关。在与现金流量指标的关系上,现金分红和经营现金净流量的关系相对较密切,股权自由现金流指标的解释性很差,以及相对来说,高ROE、高ONCF和高分红的公司,大多为传统产业,高ROE 和低ONCF公司中分红较少的公司一般属于高科技行业,这表明现金分红与投资收益率和投资机会有关。 尹憬(2006)以沪市2004年度发放了现金股利的492家上市公司为样本来研究影响中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发放的因素,假设股权集中度、盈利能力、上年度现金股利的发放情况、公司规模、每股净资产、负债比率为主要因素,即假设股权越分散,每股现金股利越高,以及盈利能力越强,每股现金股利越高,上年度每股现金股利越高,当年每股现金股利越高,公司规模越高,每股现金股利越高,每股净资产越高,每股现金股利越高,负债比率越高,每股现金股利越低六大假设,选取了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第二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之差来反映股权集中度,用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来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用03年发放过现金股利反映现金股利的持续性,用总资产的对数来表示公司的规模,每股净资产和资产负债率用相应的公式来表示,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运用多元回归方法,运用了多重共线性检验、异方差检验、以及自相关检验,在对假设作出判断的基础上,进行了原因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接受假设盈利能力越强,每股现金股利越高,每股净资产与现金股利正相关,负债比例

文献综述 完整版

文献综述 近十年白居易诗歌平淡美研究综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近十年来关于白居易的研究也是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一大趋势。主要集中在白居易的诗歌研究、散文研究、思想研究、生存哲学研究等4个方面。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关于白居易研究的著作大致有陈友琴《白居易资料汇编》(中华书局,2005年再版)、付兴竹《白居易散文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刘维,焦淑清《白居易传》(辽海出版社,2009年版)、蹇长春《白居易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等4部;研究论文达4500多篇,其中硕士学位论文余篇、博士学位论文余篇。研究领域得到很大的拓展,研究视角和方法更加多元化,研究观念也较为开放自觉。近十年来白居易研究主要的研究方向体现在白居易的诗歌研究、散文研究、思想研究、生存哲学研究等4个方面。 在白居易研究的多个方面上,成就较为突出地是关于诗歌的研究。据不完全统计,十年来关于白居易诗歌方面研究的著作有乔立智《白居易诗歌词汇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付兴林,倪超《<长恨歌>及李扬题材唐诗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张中宇《白居易<长恨歌>研究--中华文史新刊,2005年版》、胡奇光《中国古代语言艺术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等4部;研究论文达200篇,其中硕士学位论文50余篇,博士学位论文达4篇。涉及的研究范围很广泛,在研究视角与方法上呈现多样性,在观念上也比先前更为开放自觉。近十年来白居易诗歌研究的主要内容多体现在诗歌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研究、诗歌语言词汇研究、诗歌意象研究、诗歌对外翻译研究、审美研究等5个方面。在不同程度上,都取得了相应的成果,50多篇硕博学位论文对白居易诗歌的相对应之处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整体上对全面了解白居易及其诗歌做出了较大贡献,对白居易集的

文献综述 完整版

XXX大学 文献综述 ***届 离子液体+ 溶剂二元体系电导率、表面 张力物性研究进展 学生姓名XXX 学号XXX 院系XXX 专业XXX 指导教师XXX 填写日期XXX 离子液体 + 溶剂二元体系电导率、表面 张力物性研究进展

摘要 离子液体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溶剂,其物理化学性质的研究受到了普遍的关注,采用离子液体与各类溶剂形成二元体系研究究引起了全世界研究者的关注。针对离子液体二元体系常规理化性质的研究有利于了解离子液体的结构特性及新型离子液体的开发。离子液体二元体系的理化性质除受到温度和离子液体本身结构的影响外,还受到二元体系中溶剂极性和各组分含量等的影响。本文综述了离子液体的电导率、表面张力的研究进展。研究发现大部分离子液体的表面张力γ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同一种离子液体浓度越高,表面张力越小,表面张力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离子液体在相同温度下电导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相同浓度下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关键词:离子液体;电导率;表面张力 离子液体具有与传统有机溶剂截然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其化学稳定性好、溶解性好、熔点低、不易挥发、可传热、可流动、对环境污染少,可作为绿色溶剂用于化学反应和分离过程,近年来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被广泛应用,例如精细化学品合成、高分子聚合物及有关合成、分离萃取、消除环境污染、太阳能电池和燃料电池等[1]。离子液体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催化、材料和萃取分离[2-5]等领域由于离子液体所具备的这些优点,近年来离子液体越来越多地被作为一种可设计的功能型分子,即所谓的功能化离子液体(TSIL)。功能化离子液体是指在阳离子或阴离子上引入官能团的离子液体,但其与离子液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由于功能化离子液体的核心离子与官能团影响着反应过程,与溶解于其中的溶质产生相互作用,导致最终过程优化的实现,更加符合实验和工业需求而受到重视。 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情况,不仅对离子液体+溶剂二元体系表面张力实验测定工作进展做了归纳,还对电导率方面的研究做了相应的综述。 1.离子液体+溶剂二元体系表面张力 目前,关于离子液体表面张力的研究还十分有限,表面张力是表面化学中最

文献综述的类型

文献综述是"一种在分析、比较、整理、归纳一定时空范围内有关特 定课题研究的全部或大部情报的基础上,简明的类述其中的最重要部分,并标引出处的情报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的定义包含三个基本要素:首先,文献综述反映原始文献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它反映一定时期内或是某一时期一定空间范围的原始文献的内容。其次,文献综述集中反映一批相关文献的内容。其它二次文献如题录、索引、文摘、提要等一条只能揭示一篇原始文献的外表信息或内容信息,且各条目之间没有联系,而综述一篇可集中一批相关文献,且将这批文献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予以揭示,信息含量比二次文献多得多。第三,文献综述是信息分析的高级产物。书目、索引等是对原始文献的外表特征进行客观描述,不涉及文献内容,编写人员不需了解原始文献的内容,也不需具备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提要、文摘是对原始文献的 内容作简要介绍和评价,编写人员需要具有相关学科的一些基础知识,以识别和评价原始文献;文献综述则要求编写人员对综述的主题有深 入的了解,全面、系统、准确、客观地概述某一主题的内容。运用分析、比较、整理、归纳等方法对一定范围的文献进行深度加工,对于读者具有深度的引导功能,是创造性的研究活动。 文献综述的类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文献综述进行划分,最常见的方法是根据文献综述反映内容深度的不同即信息含量的不同划分按照文献综述信息含量的不同,可将文献综述分为叙述性综述、评论性综述和专题研究报告三类。

叙述性综述是围绕某一问题或专题,广泛搜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对其内容进行分析、整理和综合,并以精炼、概括的语言对有关的理论、观点、数据、方法、发展概况等作综合、客观的描述的信息分析产品。叙述性综述最主要特点是客观,即必须客观地介绍和描述原始文献中的各种观点和方法。一般不提出撰写者的评论、褒贬,只是系统地罗列。叙述性综述的特点使得读者可以在短时间内,花费较少的精力了解到本学科、专业或课题中的各种观点、方法、理论、数据,把握全局,获取资料。 评论性综述是在对某一问题或专题进行综合描述的基础上,从纵向或横向上作对比、分析和评论,提出作者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明确取舍的一种信息分析报告。评论性综述的主要特点是分析和评价,因此有人也将其称为分析性综述。评论性综述在综述各种观点、理论或方法的同时,还要对每种意见、每类数据、每种技术做出分析和评价,表明撰写者自己的看法,提出最终的评论结果。可以启发思路,引导读者寻找新的研究方向。 专题研究报告是就某一专题,一般是涉及国家经济、科研发展方向的重大课题,进行反映与评价,并提出发展对策、趋势预测。"是一种现实性、政策性和针对性很强的情报分析研究成果"。其最显著的特点是预测性,它在对各类事实或数据、理论分别介绍描述后,进行论证、预测的推演,最后提出对今后发展目标和方向的预测及规划。专题研究报告对于科研部门确定研究重点和学科发展方向,领导部门制定各项决策,有效实施管理起着参考和依据的作用。这一类综述主

科技型中小企业资本结构问题研究文献综述.doc

科技型中小企业资本结构问题研究文献综 述 摘要:对企业资本结构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总结,并结合各个时期学者的研究,结论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资本结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也便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资本问题的研究。 关键词:资本结构;科技型中小企业 1引言 为了进一步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研发创新,从而使得这些企业能够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做贡献。但是目前这类企业面临融资难的困境。因此了解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投入要素对融资结构选择的影响以及探讨企业最优资本结构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融资结构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 2资本结构相关理论 2.1经典资本理论 经典资本理论包括MM理论、Miller均衡模型、权衡理论等。MM理论认为如果企业具有相同风险那么它的价值将不会受到负债的影响,如果增加了所得税这个因素,企业的价值就会随着它的负债的增加而增加。所以说,企业的负债越多,企业价值也会相对越大。接下来Miller均衡模型这一理论是上一理论的进一步的发展完善。此理论认为个人所得税可能会起到消除一些税盾的作用但是其作用是较小的,所以不能将税盾带来的收益完全消除。所以,如果某个时期的债权投资的税率大于股权投资的税率收益的时候,用这个模型进行计算时有负债企业的价值时计算出来的结果表明的企业价值会比之前的理论研究的结果偏小。后

来的权衡理论说明因为税务问题和负债多的问题,企业的要承担的风险和费用就会增加,使企业出现严重的财务危机,甚至造成企业可能会较难存活的情况,这样一来大大降低它的市场价值。因此,虽然企业存在最优资本结构,但是企业最佳融资结构应当衡量负债带来的收益和风险成本的多少以后再做出选择。 2.2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和信息传递理论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认为,融资结构和管理者的利益相挂钩所以它可能会影响管理者的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这样一来就可能影响企业的发展和本身的价值。可以看出企业的最优资本结构是当边际股权代理成本等于边际债务成本时的资本结构。信息传递理论认为信息是不对称的存在,这样的情况就没有达到激励外部投资者的效果。也会影响内部投资决策。 以上是本人对一些资本结构的现有理论进行的梳理总结。 3公司研发与资本结构相关的研究 Branderandlewis(1986)用博弈法研究公司战略对资本结构的影响。他们设计了一个模型,规定两个企业在第一个时间段选择自己需要的融资结构,然后让他们在第二个时间段做出要如何产出的决定。如果企业因为高负债而选择风险比较高的产出决定,那么这两家公司都因为做出了高水平的债务的选择而把自己要做作出高产量的决策传递给竞争对手。当他们达到纳什均衡时,说明这两家的决策产量都更加冒险。 从以往研究的数据类型的角度来看,大部分是采用面板数据(Hall,1992;Opler和Titman,1994;Rahhim和Pascal,2001;汪晓春,2002;柴斌锋,2011;王亮亮,王跃堂,2015),并且立足于中观层面,即行业层面(Hall,1992;Opler和Titman,1994;Rahhim和Pascal,2001;汪晓春,2002;柴斌锋,2011;

大数据文献综述

信息资源管理文献综述题目: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资源管理 系别:信息与工程学院 班级:2015级信本1班 姓名: 学号:1506101015 任课教师: 2017年6月

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资源管理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日益普遍,我们正处在一个数据爆炸性增长的“大数据”时代,在我们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数据是数据分析的前沿技术。简言之,从各种各样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就是大数据技术,这也是一个企业所需要必备的技术。“大数据”一词越来越地别提及与使用,我们用它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就拿百度地图来说,我们在享受它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无偿的贡献了我们的“行踪”,比如说我们的上班地点,我们的家庭住址,甚至是我们的出行方式他们也可以知道,但我们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我们每个人在互联网进入大数据时代,都将是透明性的存在。各种数据都在迅速膨胀并变大,所以我们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并加以合理的运用。 关键词:大数据信息资源管理与利用 目录 大数据概念 (3) 大数据定义 (3) 大数据来源 (3) 传统数据库和大数据的比较 (3) 大数据技术 (4) 大数据的存储与管理 (4)

大数据隐私与安全 (5) 大数据在信息管理层面的应用 (6) 大数据在宏观信息管理层面的应用 (6) 大数据在中观信息管理层面的应用 (7) 大数据在微观信息管理层面的应用 (8) 大数据背景下我国信息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9) 前言:大数据泛指大规模、超大规模的数据集,因可从中挖掘出有价值 的信息而倍受关注,但传统方法无法进行有效分析和处理.《华尔街日 报》将大数据时代、智能化生产和无线网络革命称为引领未来繁荣的大技术变革.“世界经济论坛”报告指出大数据为新财富,价值堪比石油.因此,目前世界各国纷纷将开发利用大数据作为夺取新一轮竞争制高点的重要举措. 当前大数据分析者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数据日趋庞大,无论是入库和查询,都出现性能瓶颈;用户的应用和分析结果呈整合趋势,对实时性和响应时间要求越来越高;使用的模型越来越复杂,计算量指数级上升;传统技能和处理方法无法应对大数据挑战. 正文:

关于影响师幼关系的因素的文献综述

关于影响师幼关系的因素的文献综述 09学前(2)邵冰青00915517 国内外学着对影响师幼关系的因素做了很多研究。幼儿自身特点、家庭、教师的特点以及幼儿和教师的互动环境都影响着师幼关系的形成。 一、与幼儿相关的影响因素 幼儿作为互动的主体,其自身的特点以及所处家庭的特点影响着互动的形成。研究表明,开朗、外向、行为积极地幼儿易与老师形成良好的互动。Fein,Gariboldi,Boni(1993)的研究结果表明,幼儿气质内向或是外向直接关系着他们和老师的互动情况。Brophy,Good认为,教师会格外关心那些与自己亲近的幼儿,而这些幼儿多是积极行动,成绩优异,能够表现自己的孩子。除了幼儿自身的气质外,幼儿与父母的亲子关系也影响着互动的结果。Erickson,Pianta(1989)指出,在进入幼儿园之前,幼儿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依恋情况,影响着幼儿的学习与环境适应能力,从而影响到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互动。 二、与老师相关的影响因素 师幼关系还受到教师自身的特征,教师的教育观念等地影响。Rimm-kaufman(2002)的研究显示,教师对儿童的敏感反应是与儿童在课堂的积极调节紧密相关的,并且儿童与更敏感的老师进行互动比与不太敏感的老师互动显示出更多的主动行为。此外,奉行“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观念的老师更能幼儿形成良好的互动。Kagan,Smith(1988)通过研究得出结论,奉行“儿童中心”的教师比奉行“教师中心”的教师进行互动的时间更长,频次更多,对幼儿行为更为敏感。 三、与互动环境相关的影响因素 国外新进研究表明,班额的大小会对师幼互动发生影响。Rimm-kaufman(2002)研究显示,初期被划分为勇敢的儿童在班额较大的课堂中更容易出现拒绝任务的行为,更可能讲话,更可能向教师提出请求。Blatchford(2003)研究显示,在小班教学中,教师与幼儿的互动更为流畅,更富有个性化,但在大班教学中,幼儿更可能与同伴进行互动,而与老师互动减少。此外,幼儿园处于的环境中的噪音,卫生情况也对师幼互动的形成有一定影响。贾克(2000)研究表明,幼儿园处于的地区往往噪音级别很高,容易影响幼儿的情绪,老师也更易产生怠倦感。

可行性研究文献综述

可行性研究文献综述 一、可行性研究简介 可行性研究一词源于英语feasibility study,字义就是行得通,有可能成功的意思。自20世纪30年代作为一种组织管理方法对工程项目进行评价,使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开发项目获得成功之后,可行性研究这种仅限于经济评价的报告在工业发达国家成为建设项目开发程序的一个环节。 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就是投资工业项目决策前的活动,就是在事件没有发生之前的研究,就是对事务未来发展的情况、可能遇到的问题与结果的估计,具有预测性。因此,必须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充分的占有资料,运用切合实际的预测方法,科学的预测未来前景。 对于投资额较大,建设周期较长,内外协作配套关系较多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工作期较长,为了节省投资,减少资源浪费,避免对早期就应淘汰的项目做无效研究,一般将可行性研究分为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有时也叫详细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评价决策四个阶段。机会研究证明效果不佳的项目,就不再进行初步可行性研究;同样,如果初步可行性研究结论不可行,则不必再进行可行性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市场经济与管理科学的高度发展,在不断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可行性研究理论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与发展,至今已成为世界公认的项目评价方法。在项目投资决策之前进行可行性研究,不但有助于减少或避免项目投资失误,而且有助于项目的顺利实施与推进,总的说来,可行性研究对于项目投资决策有着以下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为项目建设立项的依据,作为向银行申请贷款或筹资的依据,作为工程设计与建设的依据,作为向当地政府与环保部门申请建设执照的依据,作为本工程建设补充基础资料的依据,作为项目与各有关部门签订合同或协议的依据,作为核准采用新技术、新设备研制计划的依据,作为企业安排项目计划与实施的依据。 二、国外可行性研究的发展历史 西方最早推行可行性研究方法的就是美国,通过采用这套方法,实现了对河流流域地区良好的开发与综合利用,二战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与管理科学的高度发展,技术经济问题越来越复杂,为了开发新产品,减少投资风险,需要采用科学方法对项目实施进行预测、分析、论证。因此20世纪60年代以来,可行性研究迅速成为投资决策前的一个普遍工作阶段,并且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理论的科学方法。这种方法在以世界银行为代表的国际经济组织对发展中国家的贷款或援助项目中迅速推广。 在19世纪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外主要就是运用简单的财务评价方法通过对项目的收入与支出进行比较来判断项目的优劣。随着社会的发展,简单的财务评价已不能满足社会、政府与企业对项目投资决策的多元化需求。于就是,法国工程师让尔·杜比提出了“消费者剩余”的思想并在1844年发表了“公共工程效用的评价”一文。之后英国经济学家A·马歇尔正式提出了“消费者剩余”的概念,这种思想发展成为现在费用-效益分析的基础,构成了

文献综述英文版

Title :Magnetic motor shell stamping process and die design Author:yu Department of Materials "Magnetic motor shell stamping process and die design" literature review Abstract摘要 By read these references and documents,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temporary mold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and metal forming technology, a number of instances of mold design and the understanding and learning, to further study the method of stamping die design, die design and thus have a directionalguidance.As used in this design and drawing die punching die and so on, through the design of the book related to mold in-depth study, this drawing die and the punching die and so the design methods have shape.These references and documents, the design of low-cost high-accuracy die with directional guidance. Keywords: Mold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Mold Manufacturing Trends Drawing Punching CAE Die Materials Prices Preface前言 As China's economic integration with the world econom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basic industries, mol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also developing fast.In the current economic situation, people pay more attention to efficiency, product quality, cost, and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capabilities.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old manufacturing concern. 1.1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ld Archaeological discoveries in China, as early as 2,000 years ago, China has been used to make bronze stamping dies to prove that in ancient China stamping die stamping and achievements to the world's leading.In 1953, the Changchun First Automobile Works in China for the first time established a stamping plants, the plant began manufacturing cars in 1958, cover mold.60 years of the 20th century began producing fine blanking dies.In walked a long path of development temperature, the present, China has formed more than 300 billion yuan (not including Hong Kong, Macao and Taiwan statistics) the production capacity of various types of stamping dies. 1.2 Development Status and Trends Die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the market demand of mold growing.In recent years, the mold industry has been the growth rate of about 15%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enterprises in the ownership of the mold components also changed dramatically, in addition to professional mold factory outside of state-owned, collective, joint ventures, wholly-owned and private has been a rapid development.

大数据文献综述

信息资源管理文献综述题目: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资源管理系别:信息与工程学院 班级:2015级信本1班 姓名: 学号:1506101015 任课教师: 2017年6月

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资源管理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日益普遍,我们正处在一个数据爆炸性增长的“大数据”时代,在我们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数据是数据分析的前沿技术。简言之,从各种各样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就是大数据技术,这也是一个企业所需要必备的技术。“大数据”一词越来越地别提及与使用,我们用它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就拿百度地图来说,我们在享受它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无偿的贡献了我们的“行踪”,比如说我们的上班地点,我们的家庭住址,甚至是我们的出行方式他们也可以知道,但我们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我们每个人在互联网进入大数据时代,都将是透明性的存在。各种数据都在迅速膨胀并变大,所以我们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并加以合理的运用。 关键词:大数据信息资源管理与利用 目录 大数据概念 (2) 大数据定义 (2) 大数据来源 (2) 传统数据库和大数据的比较 (3) 大数据技术 (3) 大数据的存储与管理 (4) 大数据隐私与安全 (4) 大数据在信息管理层面的应用 (5) 大数据在宏观信息管理层面的应用 (5) 大数据在中观信息管理层面的应用 (6) 大数据在微观信息管理层面的应用 (7) 大数据背景下我国信息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8)

前言:大数据泛指大规模、超大规模的数据集,因可从中挖掘出有价值 的信息而倍受关注,但传统方法无法进行有效分析和处理.《华尔街日 报》将大数据时代、智能化生产和无线网络革命称为引领未来繁荣的 大技术变革.“世界经济论坛”报告指出大数据为新财富,价值堪比 石油.因此,目前世界各国纷纷将开发利用大数据作为夺取新一轮竞 争制高点的重要举措. 当前大数据分析者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数据日趋庞大,无论是入 库和查询,都出现性能瓶颈;用户的应用和分析结果呈整合趋势,对 实时性和响应时间要求越来越高;使用的模型越来越复杂,计算量指 数级上升;传统技能和处理方法无法应对大数据挑战. 正文: 大数据概念 大数据定义 维基百科对大数据的定义则简单明了:大数据是指利用常用软件工具捕获、管理和处理数据所耗时间超过可容忍时间的数据集。也就是说大数据是一个体量特别大,数据类别特别大的数据集,并且这样的数据集无法用传统数据库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 大数据来源 1)来自人类活动:人们通过社会网络、互联网、健康、金融、经济、交通等活动过程所产生的各类数据,包括微博、病人医疗记录、文字、图形、视频等

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因素——文献综述

前言 本人毕业设计的论题是《后危机时代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早前有些国内外学者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规划分析,但如今经济已经步入了“后危机时代”,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风险加剧,其波动情况值得关注,并且在美联储启动二次量化宽松政策和各国竞相压低本国汇率的外部情况下,中国人民币汇率问题再次被推到了漩涡中心。因此基于“后危机时代”这个大背景,本文的论述对今后把握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情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文根据早前国内外学者对人民币汇率的研究成果,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大胆地将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情况置于“后危机时代”背景下来进行研究,对当前理论界和学术界的各种观点进行了全面梳理。本文主要查阅了近几年有关人民币汇率、汇率决定理论及人民币汇率理论的文献期刊。

1 后危机时代 1.1后危机时代的概念 所谓后危机时代(后金融危机时代),就是指随着危机的缓和,而而进入相对平稳期。但是由于固有的危机并没有,或是不可能完全解决,而使世界经济等方面仍存在这很多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是缓和与未知的动荡并存的状态。 2009年下半年以来,在全球大规模的经济政策刺激下,世界经济逐渐走出衰退,开始缓慢复苏。主要世界组织和预测机构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趋于乐观,连续几次上调预测结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2010年1月26日公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中预测2010年全球经济增长3,9%,高于该组织2009年10月预计的3.1%;预计2011年全球经济会继续加速增长,预计增幅,预计增幅为4.3%,也高于上次预计的4.2%。其中,2010年美国增长2.7%,欧元区增长1.0%,日本增长1.7%。在金砖四国中,中国增长10.0%,印度增长7.7%,巴西增长4.7%,俄罗斯增长4.0%。全球经济正在进入好于预期的复苏期,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表现出不同的经济增长速度。预计未来几年,发达国家经济将保持平稳低速增长,发展中国家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报告中显示,2010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2.1%和6.0%,2011年增速将达到2.4%和6.3%。 1.2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一是世界市场比危机之前变得更加拥挤。一些主要发达国家在这次危机后会提高储蓄,减少消费。 二是新兴市场将成为世界经济的主体。危机之后,发达国家将有可能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美国、西欧经济不会衰退或者负增长,但会有一段时间的零增长。而发展中国家势头强劲,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达到8%,印度明年要达到9%,拉美国家明年会有5%左右的增长。 三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在回归实体经济。金融永远是和风险相联系的,过去片面强调金融,过度依赖金融。现在各国开始认识到,要积极保持和发展实体经济,才是经济的基础。

文献综述的主要方法

文献综述的主要方法 文献综述抽取某一个学科领域中的现有文献,总结这个领域研究的现状,从现有文献及过去的工作中,发现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角度。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分析综合当前该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从而揭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为后续研究寻找出发点、立足点和突破口。 文献综述看似简单.其实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在国外,宏观的或者是比较系统的文献综述通常都是由一个领域里的顶级“大牛”来做的。在现有研究方法的著作中,都有有关文献综述的指导,然而无论是教授文献综述课的教师还是学习该课程的学生,大多实际上没有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而到了真正自己来做研究,便发现综述实在是困难。 约翰W.克雷斯威尔(John W. Creswell)曾提出过一个文献综述必须具备的因素的模型。他的这个五步文献综述法倒还真的值得学习和借鉴。 克雷斯威尔认为,文献综述应由五部分组成:即序言、主题1(关于自变量的)、主题2(关于因变量的)、主题3(关于自变量和因变量两方面阐述的研究)、总结。 1. 序言告诉读者文献综述所涉及的几个部分,这一段是关于章节构成的陈述。在我看也就相当于文献综述的总述。 2. 综述主题1提出关于“自变量或多个自变量”的学术文献。在几个自变量中,只考虑几个小部分或只关注几个重要的单一变量。记住仅论述关于自变量的文献。这种模式可以使关于自便量的文献和因变量的文献分开分别综述,读者读起来清晰分明。 3. 综述主题2融合了与“因变量或多个因变量”的学术文献,虽然有多种因变量,但是只写每一个变量的小部分或仅关注单一的、重要的因变量。 4. 综述主题3包含了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的学术文献。这是我们研究方案中最棘手的部分。这部分应该相当短小,并且包括了与计划研究的主题最为接近的研究。或许没有关于研究主题的文献,那就要尽可能找到与主题相近的部分,或者综述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提及的与主题相关的研究。 5. 在综述的最后提出一个总结,强调最重要的研究,抓住综述中重要的主题,指出为什么我们要对这个主题做更多的研究。其实这里不仅是要对文献综述进行总结,更重要的是找到你要从事的这个研究的基石(前人的肩膀),也就是你的研究的出发点。 在我看来,约翰.W.克雷斯威尔所提的五步文献综述法,第1、2、3步其实在研究实践中都不难,因为这些主题的研究综述毕竟与你的研究的核心问题有距离。难的是第4步,主题3的综述。难在哪里呢?一是阅读量不够,找不到最相

大数据外文翻译参考文献综述

大数据外文翻译参考文献综述 (文档含中英文对照即英文原文和中文翻译) 原文: Data Mining and Data Publishing Data mining is the extraction of vast interesting patterns or knowledge from huge amount of data. The initial idea of privacy-preserving data mining PPDM was to extend traditional data mining techniques to work with the data modified to mask sensitive information. The key issues were how to modify the data and how to recover the data mining result from the modified data. Privacy-preserving data mining considers the problem of running data mining algorithms on confidential data that is not supposed to be revealed even to the party

running the algorithm. In contrast, privacy-preserving data publishing (PPDP) may not necessarily be tied to a specific data mining task, and the data mining task may be unknown at the time of data publishing. PPDP studies how to transform raw data into a version that is immunized against privacy attacks but that still supports effective data mining tasks. Privacy-preserving for both data mining (PPDM) and data publishing (PPDP)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opular because it allows sharing of privacy sensitive data for analysis purposes. One well studied approach is the k-anonymity model [1] which in turn led to other models such as confidence bounding, l-diversity, t-closeness, (α,k)-anonymity, etc. In particular, all known mechanisms try to minimize information loss and such an attempt provides a loophole for attacks.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present a survey for most of the common attacks techniques for anonymization-based PPDM & PPDP and explain their effects on Data Privacy. Although data mining is potentially useful, many data holders are reluctant to provide their data for data mining for the fear of violating individual privacy. In recent years, study has been made to ensure that the sensitive information of individuals cannot be identified easily. Anonymity Models, k-anonymization techniques have been the focus of intense research in the last few years. In order to ensure anonymization of data while at the same time minimizing the information

关于企业创新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

2018年5月西部皮革理论与研究 关于企业创新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 陈园园 (天津财经大学,天津30000) 摘要:创新是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科技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这几年来,中国高度重视创新,提出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企业创新作为创新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相关研究已经成为了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点。本文通过总 结国内有关企业创新的研究成果,从影响企业创新的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两个角度总结了现有文献。 关键词:企业创新;宏观因素;微观因素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 - 1602 (2018) 10 -0051 -02 创新是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科技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国 民经济发展的核心。这几年来,中国高度重视创新,提出创新驱动 的发展战略。企业创新作为创新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相关研究 已经成为了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点。 1宏观因素 蔡竞和董艳(2016)使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各 城市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的数据,结合中国工业企业在2005年- 2007年的数据,对区域银行竞争程度对企业创新行为是否会产生影 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银行业的竞争性市场结构对企业的 研发创新具有促进作用,而且这种影响在中小企业更为明显。同时,与国有商业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相比,股份制商业银行可以 更好地推动企业进行研发创新。 史宇鹏和顾全林(2013)在建立理论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国 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情况对微观企业中创新投入的影响。结果发 现,公司中存在的知识产权侵权的程度会对公司的研发活动产生较 强的抑制作用,而且通过调查与查处并不能完全消除这种负面影 响。另外,知识产权保护的程度对不同公司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与 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受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会更大;高竞争 行业的企业也是。 王文春和荣昭(2014)利用1999 -2007年间35个大中型城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数据,研究了房价上涨对新产品的产量和X&D 投入的影响。结果发现:如果房价上涨越快,那么本土企业创新的 趋势就越弱。 吴超鹏和唐莳(2016)对中国各省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 的不同对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是否会产生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 表明:如果政府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大,那么可以提高企业的创 新能力,具体表现为企业专利研究的产出和研发投入增加;同时,加强知识产权执法是通过降低研发溢出损失以及减轻外部融资约束 着两种方式来促进企业创新的。 倪骁然和朱玉杰(2016)发现,加强劳动保护可以使企业的创 新创新活动增加。他们以2008年《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为基准,建立了双重差异模型。结果显示,在《劳动合同法》实施以后,劳 动密集型企业的创新投入大幅增加。同时,企业的创新产出也显著 增加。另外,本文的结论在创新需求和竞争程度较高的行业,以及 在民营企业中更为突出。 苏依依和周长辉(2008)吸收和整合了企业行为论与组织生态 学这两个理论,深入探讨了产业集群是否会对企业创新产生促进作 用。首先,从企业行为理论这个角度来看,集群预期为集群公司提 供了绩效评估的基准,这反过来影响了公司的创新决策。其次,从 组织生态学的角度看,集群生态系统的动态演化将影响集群企业对外部环境的感知,从而影响企业的创新决策。同时,他们实证分析 了基于2002 -2003年中关村科技园区高新技术的数据。结果表明,企业绩效低于集群预期,集群企业采用高强度研发的可能性较大。 林炜(2013)运用内生增长模型以及知识生产函数来分析了劳 动力成本上升是否会对公司创新能力产生影响。他利用1998 -2007 年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进行研究,计算了制造企业的创新能力对 于劳动力成本的激励弹性系数。结果发现,公司的创新能力与劳动 力成本呈现出正向变动的关系。 张峰等(2016)根据2012年世界银行对中国民营制造企业的 调查数据,研究了非正规部门的灰色竞争是否会对企业创新决策产 生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非正规部门的存在以及其灰色竞争行为确 实会阻碍正规企业的自主创新,促使正规企业转向模仿。但与此同 时,企业间的合作创新并没有受到影响。同时,非正规竞争的抑制 作用在监管较严的地区更为严重,而在资源丰富或知识产权保护较 强的地区并不是很严重。 江轩宇(2016)结合实施创新驱动型发展战略和深化我国政府 分权改革的现实背景,讨论了地方国有企业金字塔结构对企业创新 的影响。结果发现,地方国有企业的金字塔结构与企业创新呈现出 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表明政府分权能够有效提高公司的创新能 力。另外,减轻政策负担,增加创新资源,放宽工资控制,增加创 新意愿等措施也是促进企业创新的有效方法。 2&观因 王姝勋等(2017)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以及双重查分法,检验 了2006 -2011年中国上市公司采用期权激励是否会对企业创新产生 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期权激励这一措施增加了公司的专利产量,而且增幅高达30/。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一效应在非国有企业以及 期权行权期较长的公司中更加显著。 余琰和李怡宗(2016)分析了以高息委托贷款为代表的影子银 行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年内从事高息委托贷款 使公司未来的专利产出水平和投资水平降低了,同时,未来营业利 润资产收益率较以前更低,而营业外利润资产收益率变得更高。 周黎安和罗凯(2005)运用1985年至1997年的中国省级面板 数据,研究了中国企业规模和创新的地域差别问题。结果发现,在 中国,企业规模能够对创新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但这种关系在非 国有 业更显著。这表明 业 与 业 的关系 立在一定的公司治理结构上。简单的规模化和集团化并不能保证公司 能够 。 鞠晓生等(2013)利用1998年至2008年的数据进行研究,发 现,由于存在较高的调整成本和比较 (下转第53页) 作者简介:陈园园(1994-),女,汉族,江苏盐城人,管理学硕士在读,天津财经大学会计学专业,研究方向:会计理论与方法。 51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