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西音史

西音史

西音史
西音史

1、舒伯特(1797—1828),奥地利作曲家,被誉为“艺术歌曲之王”,1813年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交响乐,代表作品有《魔王》《美丽的磨坊女》和《冬之旅》两部声乐套曲,《天鹅之歌》单支声乐套曲,变化分节歌《小夜曲》《鳟鱼》。

舒伯特的歌曲通常分为三类:分节歌,变化分节歌,通谱歌。

2、门德尔松(1809-1847),德国作曲家,代表作管弦乐序曲《仲夏夜之梦》,无词歌《春之歌》

门德尔松的音乐贡献与创作特征:①有力的推动了巴赫音乐的复兴,。②门德尔松在创作中最重要的题材为交响序曲,这种题材是专为音乐会独立演奏而写的管弦乐曲,③无词歌是门德尔松首创的一种抒情性的小型器乐体裁④1843年门德尔松创建了德国第一所音乐学院-莱比锡音乐学院。

3、舒曼(1810-1856)德国作曲家,代表作品有声乐套曲《诗人之恋》《女人的爱情与生活》。

钢琴套曲《狂欢节》《童年情景》。

4、柏辽兹(1803-1869)法国作曲家,代表作品标题性交响曲《幻想交响曲》

《幻想交响曲》的特征,价值,影响:

①开创标题音乐新时代②音乐与文学紧密结合,影响交响诗的诞生③乐章,曲式的新突破,使用“固定乐思”贯穿全曲各乐章,影响了瓦格纳的主导动机⑤第五乐章中第一次使用中世纪圣咏《愤怒的日子》的旋律,之后被多次用于19.20世纪。

5、肖邦(1810-1849)代表作《C小调革命练习曲》《玛祖卡舞曲》《圆舞曲》肖邦的创作特征:①肖邦的创作题材,是与祖国的现实,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前期的作品具有明朗、乐观、热情和浪漫主义幻想的性质,充满了朝气蓬勃的青春的力量。而在华沙起义失败后,他的作品中出现了深刻的戏剧性和悲剧性的因素,作品中充满了英雄性和战斗性,爱国精神的主题和祖国的形象在他的创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艺术构思。②肖邦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和通俗性使他的音乐形象十分鲜明,思想感情也很具体,肖邦的钢琴音乐作品体裁十分广泛,既又有鲜明民族特征的玛祖卡舞曲,也有世俗民间体裁的即兴曲和肖邦在钢琴音乐中首创的叙事曲、谐谑曲。③肖邦在和声的运用上也有许多革新,他的和声轻秒而透明,而且具有独特的“如歌”的性质,增添了整个音乐的诗意。④肖邦的音乐风格以奔放热情的旋律,灵活多变的和声,以及诗意的音乐构思为特征,他的曲调具有民间音乐的歌唱性特点,使曲调具有更丰富的表现力。

肖邦的音乐贡献:肖邦一生致力于钢琴音乐的创作,他发掘了钢琴的潜力,充分发挥了钢琴的表现力,创作了一系列具有深刻思想感情的形式丰富而完美的钢琴作品,肖邦创作中最重要的体裁之一是夜曲,他一生创作了21首夜曲,其钢琴织体非常精致,旋律本身富于装饰性,和声语言简朴,肖邦将叙事曲这种声乐体裁引入器乐之中。

6、李斯特,匈牙利人,代表作品有《匈牙利狂想曲》《浮士德交响乐》《但丁神曲交响乐》,交响诗《塔索》。

7、勃拉姆斯代表作《摇篮曲》《匈牙利舞曲》《D大调第二交响曲》

8、(老)约翰。施特劳斯,圆舞曲之父,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演奏家,代表作品《拉德茨基进行曲》

9、(小)约翰。施特劳斯,圆舞曲之王,代表作品《蓝色多瑙河》《春之声》《皇帝》《艺术家的生涯》《闲聊波尔卡》

创作特征:他继承了父辈所创立的维亚纳圆舞曲的样式,运用交响乐发展的手法,使全曲在结构上,既有段落性、又有音乐的贯穿性,并将徐缓的小步舞曲发展为快速圆舞曲,其风格华丽,明快,活泼,多使用小快板,三拍子结构,第二、三拍常要拖长一点,乐曲主体通常为多首圆舞曲的连缀,通常有前奏与尾声,每首小圆舞曲有两个主要旋律,由单二或单三构成,通俗易懂,娱乐性强,格调高雅,常作为音乐会曲目。

10、韦伯,德国作曲家、作曲家、钢琴家,代表作品:《自由射手》又称为《魔弹射手》,钢琴曲《邀舞》。

11、瓦格纳,德国作曲家,代表作品歌剧《罗恩格林》《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尼伯龙根的指环》《帕西法尔》理论著作《艺术与革命》《未来的的艺术作品》和两卷《歌剧与戏剧》系统的阐述了他的“乐剧”理论。

瓦格纳音乐贡献与创作特征:瓦格纳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他的歌剧和“乐剧”作品中,他认为理想的音乐戏剧应该体现戏剧和音乐的完美统一,剧词舞台装置形象、动作和音乐作为这一综合艺术形式的不同方面,应该有机联系,共同为表现戏剧思想服务,瓦格纳还认为,理想的音乐戏剧中音乐应该保持连续不断,运用一种重要的手法—主导动机,这一手法运用加强了音乐和戏剧发展的逻辑统一,为了避免音乐有明显的段落感,瓦格纳运用取消或延迟终止的手法,使音乐不间断的发展,成为一支“无终旋律”,他摒弃宣叙调,咏叹调和其他分曲形式,采用特殊的曲式结构,通常把一幕分成几段,每段依一定逻辑将音乐组织起来。

12、法国歌剧的三种体裁为大歌剧、轻歌剧、抒情歌剧。①大歌剧的特征:重大的历史性体裁,冗长的篇幅,宏大而逼真的舞台布景,豪华精美的芭蕾舞,歌剧显得热烈,宏伟,极富视觉效果,代表人物梅耶贝尔《胡格诺教徒》又称新教徒,奥柏《波蒂契的哑女》(法国大歌剧的开端)②轻歌剧:由滑稽性的喜歌剧演变而成,通常为独幕,内容取材于日常生活,形式轻松诙谐,以揭露讽刺见长,对白与歌唱交织进行,并广泛吸收当时的流行音调和民间音乐的曲调,形式更为通俗,备受欢迎,代表人物奥芬巴赫《地狱中的奥菲欧》(又称《天堂与地狱》)正歌剧《霍夫曼的故事》③抒情歌剧:由浪漫型的喜歌剧演变而成,它的篇幅在大歌剧和轻歌剧之间,题材和音乐风格,不像大歌剧般宏大夸张,而是立足于现实,贴近生活,情感真实,风格轻松愉悦,代表人物古诺《浮士德》《罗密欧与朱丽叶》《圣母颂》,比才《卡门》

13、罗西尼,意大利作曲家,代表作《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取自博马舍“费加罗三部曲”《奥泰罗》《威廉。退尔》

14、美声学派三巨头:罗西尼,贝里尼,唐尼采蒂。

15、威尔第,意大利作曲家,代表作品,1839年第一部歌剧《圣伯尼法乔伯爵奥贝托》成功上演,《弄臣》(选曲《女人善变》)《茶花女》《阿依达》《法尔斯塔夫》晚期喜歌剧。

音乐贡献与创作特点:①、威尔第的早期创作,大多以反压迫、反奴役的题材为主,他把传说中历史上的英雄和意大利革命斗争的现实结合在一起,反映了当时意大利人民要求摆脱外国统治、实现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歌剧作品大多具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和强烈的感情宣泄、并常常含有暴力血腥场面、激烈的戏剧冲突和宏大的群众场面。②、他中期歌剧作品的大多有四幕组成,内容上更加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此时的威尔第更加注重旋律的造型线和戏剧性,注重人物性格和心理的刻画。③、威尔第晚年的《奥赛罗》和《法尔斯塔夫》两部经典之作,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揭示达到了少有的深度,同时汲取了瓦格纳乐剧的特点,对管

弦乐队的运用十分出色,每一幕的音乐几乎持续不断,实现了戏剧与音乐的完美结合。

16、格林卡,俄罗斯音乐之父,代表作品《伊凡。苏萨宁》第一部民族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

17、强力集团人员:巴拉基列夫为强力集团代表,居伊是评论员《小红帽.》包罗丁《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交响音画,穆索尔斯基交响音画《荒山之夜》钢琴曲《图画展览会》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撒旦王的故事》交响组曲《舍赫拉查达》

18、柴科夫斯基,俄国作曲家,代表作《第一钢琴协奏曲》,舞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1812序曲》《黑桃皇后》《第六“悲怆”交响曲.》

19、斯美塔纳,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选曲《沃尔塔瓦河》,弦乐四重奏,《我的生活》

圣桑,代表作品交响诗《死之舞》,小提琴与乐队《引子与回旋随想曲》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

20、德彪西,交响组曲《春天.》管弦乐前奏曲《牧神午后》交响素描《大海》

21、普契尼,代表作品《艺术家的生涯》《蝴蝶夫人》《托斯卡》《图兰朵》名词解释、

1、艺术歌曲:是浪漫主义音乐中最富特色的体裁之一,是为单声部声乐和钢琴而写的作品,在艺术歌曲中,诗歌与音乐融为一体,声乐与钢琴节后一体以诗歌为歌词,以音乐表达诗歌的情绪和想象的独唱歌曲。

2、无词歌:又称为无言歌,是门德尔松首创的一种抒情性的小型器乐体裁,织体简明,大部分由歌曲似的旋律及简介的伴奏构成。

3、标题交响乐:用音乐语言写成了小说体裁,使音乐构思与当时的文学构思并驾齐驱,更具体,更细腻入微的反应生活现实。在标题音乐中,标以更细致的小标题和具体的内容提示,追求表现文学的细致和美术的形象性,柏辽兹在音乐意识上的每一项革新都与标题音乐有关,标题音乐是他浪漫主义音乐创作的主要标志之一。

4、交响诗:是李斯特所创作的一种体裁,这是一种单乐章的具有描写性、叙事性、抒情性、可以表达某种诗意的管弦乐曲,最重要的特征是具有标题性,李斯特主张标题音乐的原则,他力图使音乐与文学、美术相联系,在他的创作中,大部分作品是有标题的,李斯特的标题音乐大多具有哲理意义,另外李斯特不拘泥于传统的形式,不少大型作品都采用了单乐章形式,如《b小调奏鸣曲》

5、主导动机:是与剧中某个人物、物品、事件或某种思想、情绪相联系的音乐主题或动机,主导动机通常在所代表对象第一次出现或提到时由乐队奏出,以后每次出现或提到这一对象时,重复出现该动机。

6、无终旋律:。。。。。。。。。

7、强力集团:为着向沙皇的反动势力和反动文化作斗争,确立和繁荣俄罗斯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思想思潮,在一些年轻的音乐家中,出现了一支致力于创立民族乐派的生力军,被称为“强力集团|”

8、印象主义:印象主义音乐由法国作曲家德彪西创立于19世纪末期,它起源于印象派绘画艺术,在表现手段上突破传统观念,表现出对传统方式和原则的背离的大单革新,印象主义音乐的体裁集中在对自然景物,自然现象,民俗生活

画面的描绘,以云雾、月光、流水、宇宙、民间节庆、世俗人物、以及神话传说中的虚幻世界为主要的描写对象,印象主义音乐少有悠长的旋律,和声色彩丰富,突破功能和声的原则,挣脱大小调体的束缚等,创造出一种朦胧、飘逸的气氛,表现出对事物的主观的瞬间感受和直觉印象。

9、民族主义音乐:浪漫主义时期,随着欧洲民族解放运动和民族意识的发展,民族主义乐派形成。到20世纪,作曲家个人主义的充分发展使得民族主义这种无产阶级性质的音乐得以继续发展,并具有自己的时代特征,同时20世纪的民族主义音乐还广泛吸取同时代的多种音乐风格,称为现代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10、表现主义音乐:表现主义音乐史20世纪初盛行于德奥的、与表现主义绘画同步发展的音乐风格。无调性是表现主义音乐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加之剧烈的力度对比、尖锐的不协和和弦、多变而不对称的节拍、模糊的结构、凌乱的旋律进行等共同构成了表现主义音乐怪诞与刺耳的风格特点。

11、新古典主义音乐:把巴赫时代的曲式逻辑、发展的原则和结构与20世纪音乐语言的最新手段结合起来,在新的时代,以新的手段追求一种拟古风格,新古典主义反对浪漫主义所追求的主观的、过激的情感表现,强调回归传统,追求客观、冷漠、理智、无感情。

一、浪漫主义文学(音乐)特征

①、主观与主体性,反对古典主义的理性,偏重表现主观理想,抒发个人情

感②、描写自然风光,歌颂自然③、不愿面对现实,不重写实,主要表现自我想象的梦境和奇境④重视民间文学,尤其是中世纪民间文学⑤德国文学充满对宗教性、哲学性、幻想性、神秘性。

二、韦伯歌剧特点{也是德国浪漫主义歌剧特点}:①、内容多用于中世纪传奇,民间故事,自然风光。②、剧情多,有神秘色彩,起自然力量。③、德语演唱,德语对白代替宣叙调。④、旋律常用民间曲调,多采用分节歌形式。⑤、注重管弦乐队的色彩。

三、19世纪民族乐派创作特征:在创作上特别关注俄国民族民间生活题材,有意采用俄罗斯民歌素材,力求使自己的作品带有一定的民族特色,并创造性的和西欧音乐相结合,在风格上:带有民族主义与浪漫主义双重特征。

中音史复习题及答案

中国音乐简史 1.新法密率: 明代朱载堉的“新法密率”。所谓新法,是有别于三分损益法而言;所谓密率,即采用数学方法求得十二平均律每律的等比数后再产生十二平均律,记载于《乐律全书》。 2.神奇秘谱: 由明代朱权所编辑的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古琴曲谱集,共分上、中、下三卷; 上卷“太古神品”:《广陵散》、《高山》、《流水》、《酒狂》等唐宋以前古曲15首; 下、中卷“霞外神品”:《梅花三弄》、《大胡笳》、《离骚》等48首古代名曲。 3.梆子腔: ○1梆子腔是一种戏曲声腔剧种,原于陕西、山西一带的民间曲调,又有秦腔、乱弹、西秦腔之称。○2梆子腔运用整齐句势和板式变化为主的音乐结构,其音乐风格高亢激越、文辞通俗易懂。○3梆子腔开创了戏曲音乐板腔体,即以一个基本的曲调为基础,作各种节奏,板式速度的变化来表现剧情的矛盾冲突。这种结构方式有别于之前出现在戏曲、说唱音乐中曲牌体结构。 4.兴隆笙: 是元中统年间由中亚地区传入元朝宫廷的早期管风琴,也是最早传入我国的键盘乐器。初该乐器音律与元朝宫廷不和,后经乐官郑秀改后,长期使用于宫廷宴乐。 5.俗讲 ○1俗讲是唐代说唱艺术的一种,是取佛经中的故事编成诗文合体的通俗作品,用说唱相间的表演方式讲唱,脚本叫做变文。 ○2变文是将深奥的佛教哲理通俗化利用讲故事和唱经的方式进行宣传又叫做俗讲、讲经文。(讲经文是唐代一种说唱艺术形式) ○3变文内容:a.讲述佛经故事,是佛教通俗化的结果;b.讲述历史传说或民间故事。 ○4变文是散文和韵文相间的叙事体,韵文部分通常是七言四句一段,也有五言、六言的。音乐性、故事性都很强,借以吸引听众、传播佛经。变文有三类形式:a.只唱不说;b.只说不唱;c.有唱有说(占多数)。 6.六代乐舞: 简称“六乐”都是从黄帝时期开始历代沿袭下来带有史诗性的乐舞。包括: ○1黄帝时的《云门大卷》,简称《云门》,是黄帝时的图腾; ○2唐尧时的《咸池》,咸池是天上星宿命; ○3虞舜时的《韶》,又名《箫韶》,被孔子评为“尽善尽美”的音乐; ○4夏禹时的《大夏》又称《夏》; ○5商汤时的《大濩》,内容描写商汤伐桀; ○6周朝当代的《大武》,孔子评“尽美矣,未尽善也”。这些乐舞主要用于祭祀天地、山川、祖宗,一般规模宏大,歌舞相间。 7.曾侯乙墓: 出土主要乐器:○1编钟:每钟都能发出两个不同的乐音,正鼓音与侧鼓音构成大小三度的音程关系;○2编磬;○3建鼓、扁鼓、有柄鼓;○4笙、篪、25弦漆瑟、十弦琴、五弦琴。

西音史听辨

01古希腊音乐《梅索梅德斯的缪斯赞美诗》 02格里高利圣咏《四旬节弥撒曲》的《慈悲经》 03赞美诗《你的信徒们》(规多唱名法) 04游吟诗人歌曲《我看到云雀高飞》 05恋诗歌手歌曲《我的生命有福了》 06 9世纪末的奥尔加农 07 11世纪的奥尔加农《慈悲经:全能的天父》 08雷奥南的二声部奥尔加农 09孔杜克图斯《赞美至贞的圣母》 10经文歌《新鲜的草莓、巴黎的早昏、说到打谷脱粒》 11维特里:等节奏经文歌《愤怒的命运女神、盗贼们的阴谋、我们命该受苦》12马绍:叙事歌《只有她能数天上的星》 13雅克布达博隆尼亚:牧歌《我是一只凤凰》 14兰迪妮:巴拉塔《爱神啊,把那个姑娘的爱给我吧》 15邓斯泰布尔:经文歌《你是多么美丽,多么可爱》 16杜费:《“脸儿苍白”弥撒曲》的《羔羊经》 17奥克冈:《Mi-Mi弥撒曲》的《羔羊经》 18若斯堪:经文歌《圣母颂》 19阿卡代尔特:牧歌《洁白而温顺的天鹅》 20蒙特威尔第:牧歌《残酷的牧羊女》 21琉特琴曲《意大利舞曲》 22众赞歌《上帝是我们的坚固堡垒》 23帕勒斯特里纳《马采鲁斯教皇弥撒》的《羔羊经》 24拉索:经文歌《女巫的预言》第四首 25G.加布里埃利:《坎佐纳》 26佩里、卡契尼:歌剧《尤丽狄茜》片段 27蒙特威尔第:歌剧《奥菲欧》选段 28普塞尔:歌剧《迪多和埃尼阿斯》,迪多的悲歌《当我长眠地下》 29F.库普兰:第一组曲:《奥古斯特的阿拉曼德舞曲》

30科雷利:三重奏鸣曲,作品3之12,第一乐章 31维瓦尔第:《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 32D.斯卡拉蒂:《D大调奏鸣曲》 33亨德尔:《弥赛亚》的:”哈利路亚“ 34巴赫:《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 35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卷,《C大调前奏曲》36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卷,《C大调赋格曲》37巴赫:《马太受难乐》中的54分曲”受难合唱“ 38佩尔格莱西:喜歌剧《女仆做夫人》选段 39格鲁克:《奥菲欧与尤丽狄茜》片段 40C.P.E.巴赫:《第四奏鸣曲》第二乐章 41施塔米兹:《降E大调第八交响曲》第一乐章 42海顿:第94交响曲“惊愕”,第二乐章 43海顿:《弦乐四重奏》,作品76之3,第二乐章 44莫扎特:《降B大调钢琴协奏曲》K.595,第一乐章片段45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姻》第三幕终场

西方音乐史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Gregorian chant 格里高利圣咏。罗马教会使用的圣歌,节奏自由松散,旋 律庄严朴素,用纽姆符号记谱,内容上以罗马传统圣经为基础,又融合了高卢因素的礼拜仪式和圣咏,有独唱、齐唱、交替歌唱和应答轮唱等多种形式。 早期的圣歌是单声部的。 2、 Organum奥尔加农。西方有记载的最早的复调音乐。最初的Organum只 是圣咏的一种演唱方式,即在歌唱圣咏的同时,歌唱另一被称为Organum 的附加声部,是一种简单的二声部歌唱。 3、Discantus 狄斯康特。12世纪宗教音乐的演唱方式。当定旋律声部也用节奏模式来组织时,上下声部常常会构成几乎同时进行的、音对音的对位织体,这种织体写作被称为discantus风格。 4、Motet经文歌。13世纪指上方声部有独立歌词的复调声乐曲。(最典型的是三声部,上文是法文歌词,下方是拉丁文圣咏) 5、16世纪Madrigal 16世纪意大利的牧歌。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世俗音乐体裁。它是以著名诗人的诗歌谱写的复调歌曲。作曲家对歌词的处理反映了人文主义精神对音乐的影响。 6、Choral 众赞歌。16世纪经过宗教改革的礼拜歌曲,是新教的礼仪音乐,由马丁·路德倡导全体会众用本国语同唱。众赞歌的音乐不再是错综复杂的复调体,而是简朴、明朗的和声体。 7、Chanson 尚松。15~16世纪的尚松泛指所有的世俗复调歌曲。文艺复兴时期的Chanson强调曲调合于诗歌的韵律,节奏鲜明轻快,多为四声部织体。 8、Recitative 宣叙调。音高和节奏随着歌词的抑扬顿挫而变化,音域不宽,音调简单,介于说白与旋律之间的吟唱,是一种仿效古希腊悲剧的单声音乐风格。 9、Cantata 康塔塔。Baroque时期的大型声乐体裁,是由一系列的宣叙调、咏叹调、咏叙调、二重唱和合唱组成的声乐套曲。 10、Basso continuo 通奏低音。主调和声织体,强调两端声部的旋律线条。独立的低音部持续整个作品,中间和声不写出,用相应的数字标示和弦,留给演奏家即兴处理。11、opera 歌剧。17世纪诞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一种用音乐来表现的戏剧,是融合了音乐、文学、戏剧、舞蹈等多种形式的舞台综合艺术。 12、Concertion grosso 大协奏曲。巴罗克时期最重要的管弦乐体裁,由二或三件乐器构成独奏组与合奏部进行协奏,即小组独奏乐器与大组全奏乐器的相互对比竞奏。 13、Sonata

西方各历史时期音乐听辨与欣赏

西方各历史时期音乐听辨 与欣赏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西方各历史时期音乐听辨与欣赏 西方音乐史(外国音乐史、欧洲音乐史)即是研究欧洲及其周围地区音乐发展的历史过程(德,俄、法、意、奥、东欧、北欧)。 以下为各个时期概况:(每时期划分为过渡相对,各个时期开端发展是相互渗透相互发展) 一、单声音乐时代(公元前6世纪——中世纪中前期)单旋律即单声部音乐,没有大跳,音与音之间的距离不超过4度,没有记谱法,无节奏,例如当时的宗教音乐。(古希腊、古罗马) 二、复音音乐时期(中世纪中期后)以合唱性质为主,复调性清楚,总有一持续音或旋律。 三、文艺复兴时期(1430——1600)音乐表现力大大提高,词曲之间新的结合关系出现,器乐独立性加强,复调音乐达到全盛,并促成和声风格的形成,摆脱了旧的调式体系,逐渐融合成现在的大小调体系,出现了一些音乐流派 四、巴洛克时期(1600——1750)主调音乐与复调音乐体制并存,声乐与器乐并列发展,器乐方面提琴族乐器迅速发展,尤其是小提

琴。在巴洛克晚期钢琴被发明出现(1709年)大小调彻底取代中古调式,即兴演奏比任何一个时代都有特点。代表人物:亨德尔,巴赫。 五、古典主义时期(交响乐时代,1750——19世纪20—30年代)交响乐从结构,体系都得到改善,此时内容也最丰富,现代交响乐乐队的编制也最初定型。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被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主调音乐在古典时期占绝对优势。 六、浪漫主义时期(黄金时代,19世纪)各种音乐体裁,形式全面发展,从钢琴,交响乐声乐等各个领域出现了新的体裁形式。早期浪漫:舒伯特,肖邦…… 七、二十世纪音乐(多元化时代,20世纪)从调性音乐走向无调性音乐,完全打破协和音,不协和音的限制和界限,解放音乐。如表现主义音乐,十二音音乐,无声音乐等。

中音史选择题

近代西方音乐最早传入中国的途径是——“西方传教士的活动” 标志中国近代音乐文化开端的是(学堂乐歌)的兴起。 西方教会在中国创办的最早的一所学校是————“马礼逊纪念学堂” 在齐尔品“征求中国风味钢琴曲”活动中,荣获头奖的作品是——“贺绿汀的《牧童短笛》” 下面曲目不属于刘天华创作的是《江河水》 “刘天华“最先把二胡、琵琶引入到专业的音乐教育” 华彦均(阿炳)的二胡作品有《二泉映月》《寒春风曲》《听松》 华彦均的琵琶作品有《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川》 把中国戏剧传播到国外并获得国际声誉的第一位戏剧表演艺术家是“梅兰芳”。 《毕业歌》的词曲作者分别是“田汉和聂耳” 《义勇军进行曲》的词曲作者分别是“田汉和聂耳” 《松花江上》的词曲作者是“张寒晖” 《在太行山上》的词曲作者分别是“桂涛声和冼星海” 《游击队歌》的词曲作者是“贺绿汀” 《大刀进行曲》的词曲作者是“麦新” 《长城谣》的曲作者是“刘雪庵” 冼星海合唱作品中最突出,影响最广泛的一部代表作是《黄河大合唱》《玫瑰三愿》的曲作者是“黄自” 聂耳的作品有——“《梅娘曲》《铁蹄下的歌女》《寒外村女》”。《黄河之恋》不是他的作品 刘雪庵的作品有——《何日君再来》《红豆词》《长城谣》。 《渔光曲》的作者是“任光” 冼星海创作的儿童歌曲是《只怕不抵抗》 作曲家江文也的代表作是《台湾舞 曲》 《二月里来》出自冼星海的《生产 大合唱》 《咱们工人有力量》的曲作者是 “马可” 歌曲《五月的鲜花》的曲作者是— —“马可” 马思聪的《思乡曲》是根据“内蒙 古民歌——《城墙上跑马》”创作而成。 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立的一所 艺术学府是“鲁迅艺术学院” 深受军民欢迎的《兄妹开荒》是一 部“秧歌剧”题材作品。 《白毛女》的出现时中国新歌剧探 索中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标志中国近代音乐文化开端的事 ( A ) A ,学堂乐歌 沈心工编写的第一首乐歌( D ), 成为学堂乐歌真正的开端、 D《体操》 沈心工在东京创办“音乐讲习会”期间 编写了第一首乐歌《体操》,该曲又名 (A) A《男儿第一志气高》 我国近代第一个由中国人组成的西式 管弦式乐队是(B) B,上海贫儿院乐队 中国近代最早的音乐期刊由李叔同创 刊的(B) B《音乐小杂志》 乐歌《送别》的创办方法是(C) C依曲填词 我国近代音乐教育不家有着“少年分流 倜傥,青年为人师表,中年皈依佛门” 奇特人生经历的是(B) B,李叔同 1927年国立音乐院在上海建立,(B) 为这所音乐学府贡献了毕生的心血。 B,萧友梅 第一个把欧洲的比较音乐学引进我国 的音乐家是(B) B王光祁 下列哪位作曲家曾被萧友梅誉为“中国 的舒伯特”(B) B.赵元任 (B )较为系统的将西方音乐美学理 论介绍到了中国,奠定了中国美学发展 的基础、 B青主 艺术歌曲《问》是(B )的代表作。 B萧友梅 我国近代音乐史中最早进行“中国派和 声”实验的作曲家是(A ) A赵元任 《教我如何不想她》的词曲作者分别是 (B ) B刘半农,赵元任 20世纪20年代,以编创儿童歌舞表演 演曲和儿童歌舞剧为主要音乐创作活 动的音乐家是(B ) B李锦辉 李锦辉最成功的一部儿童歌舞据是 ( A ) A《小小画家》 (B )被公认为是将欧洲作曲技术 理论全面,系统的引入中国专业教育的 一代音乐宗师 B黄自 下面那首作品不是黄自创作的(B ) B《也是微云》 青主创作的(B )是我国近代艺术歌 曲的开篇之作。 B《大江东去》 黄自的“四大弟子”是贺绿汀,江定仙, 刘雪庵和(B ) B陈田鹤 我国近代第一个明确抱着“音乐教国” 的思想而踏上音乐研究道路的音乐家 是( B ) B王光祁

西音史名词解释

西音史名词解释 1)艺术歌曲:以诗歌为歌词,根据诗歌的内容,创作 配有伴奏的歌曲。音乐与诗歌的有机结合在一起,通常有抒情性和戏剧性两种形式。采用分节歌和通谱歌两种创作手法。2)清唱剧:1600年前后诞生于意大利的大型声乐体裁,又叫神剧。同歌剧一样由宣叙调,重唱,合唱,乐队组成。其中合唱占主要地位,内容是宗教体裁,一般在教堂或音乐厅演出,与歌剧不同之处在于,清唱剧没有舞台表演、服装、道具以及布景,只唱不演,不需要上台下台,是一种真正的清唱音乐戏剧。 3)歌剧:是一种用音乐来表现的戏剧,以歌唱为主要表现 手段,并融合了音乐,美术,文学,戏剧,舞蹈等多种形式的综合艺术。 4)尚松:是14--16世纪以法文诗谱写的复调世俗歌曲的总称。歌词大部分是爱情诗,常采用上声部的三声部织体,一般上声部的是独唱声部,下面是两个器乐声部。风格抒情,细腻而典雅。 5)绘词法:是以音乐对一个词或一个句子进行音画式的表现,此方法被文艺复兴时期以及巴洛克时期大量采用。它注重歌词的音节重音,还以探索音乐的手法对歌词进行的修饰。6)奥尔加农:西方有记载的最早的复调音乐,产生于公元9

世纪,是以格里高利圣咏维固定调,在他的上方或下方加上一个平行四度或五度的声部,从而构成的二声部音乐。 7)室内乐:原指贵族宫廷有少数人演奏或演唱的小型器乐曲,主要是小型器乐合奏和重奏曲,与大型管弦乐相区别。(弗朗茨-里赫特) 8)词歌:旋律优美,类似于歌曲但是没有歌词的小型器乐作品。 9)新艺术:由法国诗人维特里在新艺术一书中提出。是12--13世纪以巴黎圣母院为代表的“古艺术”。风格相对着而言,其音乐追求情感的表现。 10)弟斯康特:在12或3世纪一种兴起的复调形式,当奥尔加农运用相同的节奏模式。上下方常常会构成几乎同时进行的音对音的对位织体。 11)经文歌:指上方声部有独立歌词的复调声乐曲。无论是歌词还是音乐,它的重心都在上方声部。 12)帕莱斯特里那的音乐风格是: 是一种平静匀称、清晰协调的复调无伴奏合唱风格。作品织体以四声部居多,各旋律平静端庄、流畅。以级进为主,跳进较少,三度以上跳进后必反行,避免半音化的风格,坚持采用自然音的调式音阶,总是给不和谐音以充分准备和规则的解决,或是作为经过音安排在弱拍,这种谨慎的处理是他的音乐具有别人音乐所没有的纯净度和透明度。在谱曲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

1、清唱剧由宣叙调、咏叹调、重唱与合唱组成的宗教 声乐套曲,16世纪末诞生在教堂的祈祷厅里,采用宗教题材,用拉丁语或意大利语演唱。罗马作曲家卡瓦里埃利1600年写作的《灵魂与肉体的表现》常被称作第一部清唱剧,卡里西米为现代清唱剧的形式确立做出重要贡献,亨德尔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清唱剧,代表作有《以色列人在埃及》、《弥赛亚》和《犹大·马加比》。 2、康塔塔由宣叙调、咏叹调、重唱组成的歌曲套曲, 诞生在17世纪初的意大利,最初是在室内演唱的世俗单声部歌曲,由几组宣叙调和咏叹调交替,独唱为主。康塔塔传入德国后,成为路德派教堂音乐的重要形式,大量运用众赞歌写作,泰勒曼和巴赫都创作了路德教堂康塔塔年集。 3、受难曲根据《圣经》中四部福音书关于耶稣受难的 记述而谱写的音乐体裁,形成于4世纪,巴洛克时期的受难曲呈现“清唱剧受难曲”的特点,在德国发展蓬勃,泰勒曼、马特松等人都创作过此类作品,最杰出的代表作是巴赫的《马太受难曲》。 4、抒情悲剧17世纪法国作曲家吕利创作的歌剧类型, 多根据悲剧大师高乃依及歌剧脚本作家泽诺的悲剧谱写而成,融合了独唱宣叙调和咏叹调、合唱以及芭蕾,代表作有《伊西斯》、《阿西斯与加拉蒂亚》等。 5、组曲1750年前后指一组用同一调性写作的舞曲乐章, 其前身是16世纪琉特琴或键盘乐器中成对或成组的舞曲。德国作曲家弗洛贝格尔确立了阿勒曼德—库朗特—萨拉班德和基格四乐章舞曲组曲的题材形式,对巴赫和亨德尔的键盘组曲有极大影响。法国作曲家库伯兰的羽管键琴组曲包含8—15首小曲,多带有描绘性标题,如“恋爱中的夜莺”、“蒙妮卡姐妹”等。6、宣叙调大型声乐戏剧中的一种歌唱方式,音调和节 奏都与语言紧密结合,又称“朗诵调”,16世纪末起源于佛罗伦萨作曲家佩里的歌剧,17世纪以后广泛用于歌剧、清唱剧、康塔塔和其他教堂声乐中。18世纪后,宣叙调分为“清宣叙调”和“有伴奏宣叙调”两种,前者节奏自由快速,以键盘乐器简单伴奏,后者富于表情,用管弦乐伴奏。 7、咏叹调歌唱性很强、有完整结构的声乐曲,为一个 或几个声部写作。17世纪以后,咏叹调专指 独唱曲,广泛用于歌剧、清唱剧和康塔塔等体裁中,相对朗诵性质的宣叙调,咏叹调受到极大的欢迎,以至于18世纪初,咏叹调在声乐戏剧中占据主导地位,除了结构逐渐程式化、产生“返始咏叹调”外,成为充分发挥演唱者声乐技巧的段落。 8、托卡塔一种键盘乐曲体裁,肇始于16世纪的意大利, 在管风琴和古钢琴音乐的发展史中占据重要地位。早期托卡塔运用在礼拜仪式中,17世纪以后逐渐发展成为无穷动式的乐曲,类似练习曲,并进去世俗性的古组曲,常以即兴部分与赋格部分多次对比。巴赫的键盘音乐使得托卡塔体裁达到其艺术高峰。 9、幻想曲指自由发挥作曲家的想象力、较少遵循传统 曲式的乐曲。起源于16世纪即兴演奏的传统,在17世纪上半叶时接近利切卡尔、坎佐纳和随想曲。18世纪以后,幻想曲在古钢琴和管风琴领域获得广泛运用,呈现复调和主调风格交替的特点,巴赫的《d小调半音阶幻想曲与赋格》是巴洛克时期幻想曲创作的范例。 10、前奏曲一种序引性乐曲。15—16世纪时产生在管 风琴、琉特琴或维吉那琴的创作领域,是即兴演奏的 乐曲,用来试奏乐器、活动手指和为正式进入的乐曲做准备。17世纪以后,前奏曲发展成为有完整形式 的小型器乐曲,多由键盘乐器演奏,被置于赋格、组 曲、奏鸣曲之前,作为序引。 11、赋格在一个主题上形成的多声部模仿对位体裁。 其结构因素包括:主题、答题、对题、间插段、呈示 部、展开部、再现部,主题是赋格中最早进去的声部,对主题的模仿进入称为答题,每次伴随主题或答题出现并与之形成对位的声部称为对题,赋格就是由主题的多次进入及其对位声部构成,变化主题的手法有增值、减值、倒影、逆行、密接和应等,并有相应的调 性和声布局。赋格起源于15世纪末复调声乐曲中的旋律模仿进入,作为独立的器乐体裁成型于17世纪,是复调音乐成熟的产物,在巴赫和亨德尔等作曲家的创作中获得完美的发展。 12、正歌剧严肃庄重的歌剧。产生于17世纪的意大利, 盛行于巴洛克时期至古典主义中期,题材高尚,采用神话、历史和宗教故事写作,演出于贵族府邸或公开 歌剧院。意大利诗人和台本作家梅塔斯塔济奥是正歌剧主要的剧本作家,写作了27部台本,被作曲家们反复谱曲。17—18世纪,重要的正歌剧作曲家有A. 斯卡拉蒂、亨德尔和莫扎特。 13、喜歌剧诙谐幽默的歌剧。产生于18世纪的意大利, 题材轻松活泼,取材于日常生活,主角为平民百姓,往往描写主仆关系等,情节幽默滑稽,音乐简短质朴,以说白和对话取代宣叙调。1733年,意大利作曲家佩尔戈莱西创作的《女仆作夫人》是第一部意大利喜 歌剧。紧接着,法国、英国和德国都发展了各自的喜歌剧。 14、奏鸣曲式一种大型器乐音乐结构,定型于18世纪 上半叶。由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三大部分组成。 呈示部包含在调性和性格上形成鲜明对比的主部和 副部,它们是全曲的核心主题;展开部发展呈示部出现过的主题,调性频繁转移,极大地造就戏剧紧张度; 再现部重现呈示部主题,但所有主题全部统一在主调上,形成音乐戏剧的完满解决。 15、大协奏曲巴洛克时期最主要的协奏曲形式,由小组 乐器和大组乐器对比竞奏,小组由两件独奏乐器和两件通奏乐器构成,称为“主奏部”,大组包含当时所 有的弦乐器和部分管乐器,称为“合奏部”。意大利 作曲家科雷利是大协奏曲的创导者之一,作有12首大协奏曲。

中国音乐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学堂乐歌:学堂乐歌是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当时称唱歌或乐歌)课或为学堂歌唱而编创的歌曲。 2.儿童歌舞剧:我国近代音乐家黎锦晖创立的一种旨在教育儿童的载歌载舞的演剧形式。代表作有《可怜的秋香》、《麻雀与小孩》、《小小画家》等。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创作在中国歌剧发展史上有着启蒙性的重要意义。此外,以形象的艺术形式对儿童进行富有成效的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着开拓性的作用。 3.沈心工(1870-—1947),原名沈庆鸿,字叔逵,笔名心工,上海市人.我国近代学堂乐歌的主要作者,著名的音乐教育家. 1897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学师范学堂,1902 年东渡日本进东京弘文学院学习,同年在东京留学生中组织了音乐讲习会, 研究乐歌的创作,1903年回国任教原校,后担任附小校长.1911年任该校校长, 1922年兼任大学训育主任.先后编创了许多学堂乐歌作品和《学校唱歌集》等.是我国学堂乐歌的最早编写者. 1947年病逝于上海. 4.黄自(1904-—1938),字今吾,江苏沙川,我国现代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16年入清华学校,1921年开始学习钢琴,1922 年开始学习和声,1924 年赴美国留学,入欧伯林大学学心理学,1926年学习音乐理论,作曲和钢琴. 1928年转入耶鲁大学继续学习音乐,1929 年创作交响序曲《怀旧》并获学士学位并回国.1930年任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作曲教授兼教务主任.其创作的题材,体裁丰富多样,作品风格典雅精致,旋律简洁流畅,结构工整严谨,并为我国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

音乐家。他创作的音乐作品,属于我国30年代高水平音乐创作。作为当时中国最高学府“国立音专”,即“学院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及时“国立音专”的光荣,也是中国音乐的骄傲。代表作有《怀旧》、《都市风光幻想曲》、《长恨歌》、《思乡》。 5.《黄河大合唱》是我国人民作曲家冼星海于1939年创作的一部具有杰出影响的大合唱.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热情地歌颂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战斗意志,歌颂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祖国,描述了在抗日战争前后黄河两岸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痛述了日寇的残暴和人民所遭受的沉重灾难.最后又以惊人的笔墨勾画出一幅幅中国人民纷纷起来保卫祖国,反抗日寇侵略的壮丽情景.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情感力量和雄伟浑厚的气魄,成功地反映和歌颂了中国人民如火如荼的爱国热情,是中国音乐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大和唱作品。 6.李叔同:祖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1901年秋考入南洋公学,师从蔡元培先生。1906年编印了《音乐小杂志》。被称为南山律宗弘一大师,前期是我国近代一位才华出众的艺术大师,后期是佛教界荤奉的领袖。《祖国歌》《春游》《送别》《悲秋》《山色》《观心》。 7.萧友梅:专业音乐创作的开拓者---萧友梅,与蔡元培在上海共创立了“国立音乐院”。是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钢琴曲:《哀悼引》《夜曲》,代表作《问》《南飞之雁语》,《“五四”纪念爱国歌》音乐理论著述:《乐学研究法》《和声学纲要》《近世西洋音乐史纲》《普通乐学》。 8.黎锦晖:高举平民音乐旗臶的音乐家,湖南湘潭白竹村人,1919,在

下学期的西音史

贝多芬: 波恩时期,受到当时法国“启蒙运动”与德国“狂飙运动”的影响。 维也纳时期:1802年10月写下著名的“海利根施塔特遗嘱”,他战胜自己的沮丧,对艺术的崇高信念使他继续在不幸中生存和奋斗,“我将个住命运的咽喉”。创作成熟时期:从第三到第八交响曲,第三到第五钢琴协奏曲,歌剧《费德里奥》创作晚期:第九交响曲、《庄严弥撒》、最后5首钢琴奏鸣曲 《第三交响曲》是贝多芬个人风格完全成熟的标志。 “展开部”在贝多芬各种体裁的奏鸣曲式中时极具个性的部分,篇幅大大扩展,调性在十分宽阔的范围内不断的转换,始终避免主调的出现。 “尾声”则是他对传统奏鸣曲式所作的仅次于展开部的大革新,这里的长度相当于“第二展开部”。 他为自己的《第六交响曲》加了标题“田园”交响曲。他对“标题音乐”的宽泛理解影响了后来的柏辽兹和李斯特。 《第九(合唱)交响曲》是他创作的顶峰,他在交响曲的末乐章将人声引入庞大的管弦乐音响中,以德国诗人席勒的《欢乐颂》为歌词,用独唱、合唱合管弦乐队谱写出他一生所坚信的“艺术能联合人类”的伟大颂歌。 他一生的作品中经常运用主题和变奏的手法。 四重奏体裁一共写了16首,这些作品预示了浪漫主义主潮的来临。 他自认为《D大调弥撒》这部“庄严”弥撒是他最伟大的作品。 △贝多芬历史意义:他的创作集德奥优秀音乐传统之大成并融入了时代的音响与德奥民间音乐的养料,从而使他的音乐成为古典时代的最后高峰。他最重要的贡献是在对奏鸣—交响套曲结构形式的发展和创新上。奏鸣曲式广泛运用并将它的篇幅和内涵极大地扩充以适应宏大的构思,成为生成紧张的戏剧性冲突的种子核心。各乐章无论是慢板乐章还是谐谑曲或终曲更突出了各自不同的特性,形成了及对比并置又彼此关联的辩证关系,音乐材料的互相渗透与贯穿,是整个套取达到高度的完美和统一。 ※贝多芬为什么重要: 1、改变了器乐表现性质,为期约注入了社会意识形态,世界观。 2、音乐语言承前启后,对奏鸣曲式的贡献(扩展) 3、对19世纪音乐的影响。 浪漫主义: 浪漫一词来源于中古时期用罗曼语写成的诗歌。19世纪前后一百多年的西方音乐历史。思想来源受“狂飙突进”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音乐上的浪漫主义经历了兴起、繁荣与衰颓的过程。1790-1910,德奥地区为主。 早期:韦伯,舒伯特。 盛期:柏辽兹,舒曼,门德尔松,肖邦 中后期:李斯特,瓦格纳,勃拉姆斯 晚期或浪漫主义之后:布鲁克纳,马勒,理夏德·施特劳斯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

格里高利圣咏(Gregorian chant) 公元6世纪末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为统一教会形式,将各教会所用的教仪歌曲,赞美诗等收集选编成《唱经歌集》,称为格里高利圣咏,它主要是单音音乐,拉丁文词,男声演唱,乐谱只有音高而无节拍记录,主要在天主教会每日祈祷的日课和弥撒中使用,具有很强的宗教观念和功能,追求超脱于现实的“彼岸”精神,回避世俗个性情感。 奥尔加农(organum)也叫:平行调 是西方有记载的最早的复调音乐,最初的奥尔加农只是圣咏的一种演唱方式,即在歌唱圣咏的同时歌唱另一被称为奥尔加农的附加声部,这种简单的二声部歌唱因此被称为奥尔加农。 游吟诗人(Ttoubadours)也叫:特罗巴多 Ttoubadours于11世纪末最先出现在法国南部地区,北部地区的Ttoubadours约于12世纪末开始发展,他主要由宫廷贵族、骑士阶层甚至一些帝王组成,也有一些有才华的下层诗人、音乐家(戎格勒)加入。他们不仅创作诗歌,谱写曲调,有时也自己演唱,他们的歌曲主要反映出教会和世俗旋律风格的影响,大多是单声部,常加上乐器伴奏,即兴演唱,常以爱情题材为主。 恋诗歌手(Minne singer) 12、13世纪在德国也开始出现方言抒情歌曲,这类歌曲在德国称为恋歌(minne sang),歌唱这些歌曲的歌手称为Minne singer。12世纪后期,在德国城镇、宫廷流传,他的歌曲抽象,有时有明显的宗教色彩,音乐旋律比较稳重严肃,大多是分节歌式,成员主要是宫廷贵族。 圣诞颂歌(Carol) 15世纪中叶,英国的一种复调音乐体裁形式,Carol原是一种单声部舞蹈歌曲,15世纪已不再作为舞蹈的伴唱,而在各种仪式中或市民、宫廷、贵族和教堂的队列进行中演唱。Carol的题材有道德、政治、宗教等。歌词是英文或拉丁文或两种文字混用的押韵诗节。 尚松(Chanson) Chanson是在西方音乐史上14世纪—16世纪以法文的世俗诗歌谱写的复调歌曲的概称,Chanson 产生于14世纪马肖等作曲家的创作,一般采用诗歌和音乐的三种固定形式。14世纪,由于法国音乐风格的演变,已发展为一种有复杂的节奏和对位的歌曲。特点是:抒情、细腻、典雅。 名歌手(Meister singer)也叫:工匠歌手 Meister singer的音乐活动始于14世纪,16世纪发展。Meister singer是德国城市中文学和音乐行会的成员。他们是一些商人和城市手工业者阶层的音乐爱好者,并组织起来进行创作和歌唱活动,制定各种规则:每周集合一次,成员有严格的等级,升级要通过考试等,Meister singer的歌曲一般与《圣经》有关,采用单声部,等时值的音符,音节式谱曲。 歌剧(Opera)

中音史复习资料

一.远古时期 音乐的起源 模仿说:音乐源于对自然音响的模仿。《吕氏春秋》 感情说:音乐源于人对于思想感情的表达。《礼记·乐记》 劳动说:音乐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淮南子》 对于中国音乐的起源,在基于一定事实根据的基础上,各种说法都仅仅是一种推测,应从多元的角度去理解,不应简单归结为一种因素。 二.周秦时期 ~ 礼乐制度 为维护和巩固统治,周代统治阶级制定出符合本朝的礼乐制度,从思想上巩固等级名分,以维护天子的权威。礼乐的“礼”就是宗法制度和等级制度相互结合的礼仪,“乐”就是音乐,包括乐队、乐舞的编制、乐曲、乐舞的使用等等。各级奴隶主必须根据自己的身份地位,按不同场合举行礼乐,以体现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相互间的关系,不得随意僭越。 六代之乐 简称“六乐”,据说是从黄帝开始历代流传下来的六部代表性乐舞,主要用于祭祀天地、山川、祖宗,其特点是规模宏大,有歌有舞,而声调平淡,节奏缓慢。黄帝时的《云门大卷》尧时的《咸池》舜时的《大韶》禹时的《大夏》商汤时的《大濩》周初的《大武》 郑卫之音 自春秋起,周代的礼乐逐步走向没落,新兴的地主阶级将欣赏趣味转向以“郑卫之音”为代表的民间俗乐。“郑卫之音“是郑国与卫国一带的地方音乐,它保留了浓郁的商代音乐特色,节奏奔放活泼,音乐优美抒情,深受一些诸侯国\ 君的喜爱。 《诗经》 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十五国风,共160篇,包括了黄河流域绝大多数的民歌,涉及的题材广泛,内容包括了生活的各个方面。 《楚辞》 是继《诗经》以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屈原的作品构成了它的主体,主要有《离骚》、《九歌》、《天问》。这些作品想象丰富、辞藻瑰丽、感情强烈,句式参差,语句间常插入虚词“兮”,节奏感、表现力很强,与《诗经》形式迥异。 @ 十二律理论 用三分损益法将一个八度分为十二个不完全相同的半音的一种律制。十二各律从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

西音史名词解释

西音史名词解释 1. 古希腊音乐的一般特点:单声部音乐,有自然音、变化音,音乐同舞蹈、诗歌紧密结合,歌唱时有乐器伴奏,用字母记谱,歌词往往是当时一些重要的诗篇 2. 古希腊主要有弦乐与管乐两种乐器: 里拉:演奏常与祭太阳神阿波罗联系。 阿夫洛斯管:常用于敬奉酒神。 3. 荷马史诗:古希腊公元前9-前8世纪,盲诗人荷马汇集整理《伊里亚特》、《奥德赛》这两部最早大型史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包括音乐生活。 4. 古希腊悲剧:起源于民间的酒神颂。在祭祀酒神活动中,人们化妆在阿夫洛斯管乐声中载歌载舞。后逐步演化成悲剧表演,在后来发展中,悲剧内容扩展到希腊神话中的其他悲剧人物和事件,保留了合唱、舞蹈等形式。17世纪西方歌剧的产生,以及19世纪瓦格纳的歌剧改革受到古希腊戏剧的影响。 5. 毕达哥拉斯学派:有人称为和谐论,古希腊的音乐理论认为宇宙和谐的基础是完美的数的比例,可以最好的说明宇宙现象。认为八度、五度、四度是完美的协和音程,因为他们具有最简单的数量比例关系。 6. 四音音列:阿里斯多塞诺斯音乐理论的最核心内容,建立于一个固定四度框架,中间的两个音不固定,它们可以灵活变动。 7. 完整音列体系:若干四音音列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音列。大完整音列体系(由四个相同结构四音音列构成,既下行完整的两个八度),小完整音列体系(由三组四音音列构成既下行十一度)。 8. 古希腊调式体系:是以古希腊几个重要氏族部落命名,它们分别是多利亚、弗里几亚、利第亚及各种变体。 9. 古希腊音乐功能学说(音乐教化学说):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认为音乐充满了伦理价值的取向,认为不同的调式与不同的情感相联系,不同调式的使用可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

一:真实主义歌剧:19世纪末,音乐家们以真实主义文学为鉴,向现实生活索取题材,以下层小人物作为歌剧的主人公,以他们生活作为舞台表现的中心,产生了真实主义歌剧。从某种意义上讲,真实主义歌剧的产生是意大利人对瓦格纳乐剧的一种反抗。真实主义歌剧具有后期浪漫主义音乐的特征,它反对歌剧采用虚幻的神话题材,也反对篇幅无限制地扩展以及音乐的重蚀繁杂的夸张,主张取材与现实生活,特别是描写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力求简洁明快的手法,组织起强烈的戏剧场面。真实主义歌剧也具有局限性,它侧重对现实生活作直观的反映,没有触及社会矛盾的本质,与真实主义文学相比还缺乏思想深度。真实主义歌剧的出现,以它的真实和朴质,动人的的特点以及浓厚的民族风格,有力地抵抗了瓦格纳的影响,使意大利歌剧重新走上了传统之路。(代表人物:普契尼,马斯卡尼)。 二:无终旋律,是德国音乐家瓦格纳在他的乐剧中采用的一种音乐手法。在以这种音乐手法所写成的戏剧中,音乐没有咏叹调、宣叙调的之分,自始至终不停向前发展。声乐富有朗诵性,在叙述的同时也带有抒情性,这种不间断连贯发展的乐剧音乐形式被称为“无终旋律”。 三:交响曲:是器乐体裁的一种,是管弦乐队演奏的包含多个乐章的大型(奏鸣曲型)套曲。交响曲的前身是巴洛克时期的意大利歌剧序曲(sinfonia),18世纪上半叶作曲家们采用意大利歌剧序曲的快—慢—快结构谱写管弦乐作品,并将其称为交响曲。从此,交响曲逐渐取代了巴罗克风格的乐队协奏曲,成为音乐会中主要的器乐形式。 四:交响诗(symphonic poem):一种单乐章的标题交响音乐,脱胎于19世纪(1 850年)的音乐会序曲,强调诗意和哲理的表现。交响诗的形式不拘一格,常根据奏鸣曲式的原则自由发挥。交响诗是一种自由形式的单乐章的标题交响音乐,它的前身是音乐会序曲。交响诗在构思上,或体现一个哲学思想,或体现一种诗的意境,或和一定的文学题材相联系。交响诗创始于十九世纪中叶,创始者是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五:强力集团:19世纪下半叶,俄国出现了著名的强力集团,又名五人团。这是19世纪60年代在俄国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思潮活跃背景下音乐节出现的新气象。他们遵循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现实主义原则,共同追求创立俄罗斯民族乐派的目标,同时通过撰写文章和评论阐述他们的观点,并积极搜集,整理,改编和研究俄罗斯民间音乐。其成员都是自学成才从事其他工作的业余音乐爱好者,包括居伊,鲍罗丁,巴拉基列夫(只有他是专业音乐人),穆索尔斯基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六:印象主义音乐:产生于十九世纪末,是受“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而出现的一种音乐流派。印象主义音乐带有一种完全抽象的、超越现实的色彩,是音乐进入现代主义的开端。它的音乐形式、织体、表现手法、基本美学观点以及所追求的艺术目的和艺术效果都与古典和浪漫主义有着很大的分歧与差别。由法国作曲家德彪西首创。从十九世纪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在音乐史上称为“近代音乐”时代。在这一时期,以印象主义音乐为代表的几种音乐流派,实现了音乐史上从晚期浪漫主义向二十世纪现代音乐的过渡。 七:奏鸣曲(Sonata):在巴洛克时代所有的体裁名称中,再也没有比奏鸣曲更加含混不清的了,在整个巴洛克音乐发展进程中,奏鸣曲的风格,曲式结构和媒介无一不在变化之中,以至难以将它归类。在古典音乐史上,此种曲式随着各个乐派的风格不同也有着不同的发展。奏鸣曲的曲式从古典乐派时期开始逐步发展完善。19世纪初,给各类乐器演奏的奏鸣曲大量出现,奏鸣曲俨然成为了西方古典音乐的主要表现方式。到了20世纪,作曲家依然创作著给乐器演奏的奏鸣曲,但相较于古典乐派以及浪漫乐派的奏鸣曲,20世纪的奏鸣曲在曲式方面已有了不同的面貌。亦称“奏鸣曲套曲”。

西音中音史古代部分考试范围(现场版)

一、填空 1.证明我国古代音乐文化距今约有九千年可考历史的乐器是河南舞阳贾湖骨笛 2.夏、商两代的代表性乐舞分别是《大夏》、《大濩》 3.商代出土有三枚为一组的编磬,其铭文分别为永启、夭余、永余 4.周代的六代乐舞是《云门》、《咸池》、《大韶》、《大夏》、《大濩》、《大武》 5.我国有明确记载的音乐制度始于周代,其名称是大司乐6.五声音阶名是宫、商、角、徽、羽 7.西周时期根据乐器制作材料的不同,将其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是我国最早的乐器分类法,被称作八音分类法 8.春秋时期产生的计算乐律的理论被记载在《管子地员篇》一书中,这种计算方法是三分损益法 9.曾侯乙墓编钟是湖北随县出土的,它是战国时期的乐器10.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11.孔子提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12.《九歌》的作者为战国时期的屈原所创作 13.我国最早的一部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儒家音乐理论著作是《乐记》 14.汉乐府中著名的音乐家李延年,曾任协律都尉 15.汉代相合大曲的结构是艳、曲、趋或乱 16.相合三调为平调、清调和瑟调 17.产生于东汉末年,描写了“聂政刺韩王”这一故事的琴曲是《广陵散》 18.汉代京房在三分损益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六十律理论19.魏晋名士嵇康有《声无哀乐论》 20.阮籍创作的代表性琴曲是《酒狂》 21.《碣石调,幽兰》是至今仅存的唐人手抄的文字谱琴曲22.律学家何承天创立了“新律” 23.荀勖的贡献在于他发现了笛律中的管口校正数 24.歌舞戏是南北朝末期兴起的一种有故事情节、角色化装、歌舞兼具、并有伴唱和管弦伴奏的戏曲雏形 25.隋代的万宝常、郑译提出里八十四调理论 26.唐代音乐机构是为了适应燕乐的高度发展而确立的,隶属于太常寺的有太乐署、鼓吹署两机构,隶属于宫廷的有教坊、梨园 27.二十八调是唐时期所用的宫调体系 28.唐代燕乐歌舞大曲的结构式散序、中序、破 29.隋唐时期的一种填入各种歌词的民间歌舞形式是曲子30.唐代佛教寺院用于宗教宣传的一种说唱形式是变文31.唐代古琴减字谱是由曹柔创立的 32.以极具细腻的手法来刻画梅花高贵品格的琴曲作品是“梅花三弄” 33.唐代陈康士根据屈原的同名诗改编而创作的琴曲《离骚》34.宋代著名词家、音乐家姜夔的《白石道人集》留存至今35.姜夔较具代表性的自度曲是《扬州慢》《杏花天影》36.宋代郭沔写下的较有影响的琴曲作品是《潇湘水云》37.宋元时期出现的一种说唱形式是货郎儿,它的高级形式是转调货郎儿 38.宋杂剧的结构是散段、正杂剧、艳段 39.宋杂剧中主要角色为副净、副末、孤、旦 40.唐代出现了一种用十二平均表示音高的谱式,其名称是律吕谱 41.宋代蔡元定提出了十八律乐律理论 42.元杂剧的结构式一本四折(幕),有时加一个楔子43.元杂剧的表演由曲、宾白、科三方面组成 44.元代著名的五大剧作家是关汉卿、马致远、郑祖光、白朴、王实甫 45.元代关汉卿的代表剧目有《窦娥冤》《望江亭》《单刀会》《救风尘》等 46.王实甫的代表剧目有《西厢记》等 47.元代流行的琵琶独奏曲是《海青拿天鹅》 48.元代从西域传进来了一件乐器叫火不思。它四弦、长柄、无品、梨型音箱。 49.《教坊记》的作者是崔令钦 50.《羯鼓录》的作者是南卓 51.《乐府杂谈》的作者是段安节 52.宋代市民音乐活动的中心是瓦子、勾栏。民间艺人的行会组织是书会、社会 53.诸宫调是由宋代勾栏艺人孔三传创立的 54.金元时期诸宫调的代表作品是《刘智远诸宫调》《西厢记诸宫调》《天宝遗事诸宫调》 55.宋代陈旸著有《乐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规模较大的音乐百科全书 56.元代的燕南芝庵著有《唱论》,是我国古代关于歌唱艺术的一部较为全面的理论著作 57.对昆山腔进行改革的人是魏良辅 58.最终奠定昆曲地位的作品是梁辰鱼的《浣纱记》 59.明代四大声腔为弋阳腔、海盐腔、余姚腔、昆山腔60.明代著名文学家、剧作家汤显祖著有《临川四梦》,是现存乐谱最多的戏曲古本 61.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一剧最为著名 62.明清时期著名琴家徐上瀛著有古琴演奏的美学专著《溪山琴况》 63.在世界上首先提出十二平均律理论的是明代律、算学家朱载堉 64.神奇秘谱》是明代朱权所编琴曲集 65.《琵琶谱》的作者是华秋苹 66.《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的作者是允禄 67.《弦索备考》的作者是容斋 68. 清代四大徽班进京是在1790年 69. 京剧音乐主要由西皮、二黄两腔组成二、名词解释: 贾湖骨笛:1986年至1987年间,在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村先后出土了25 支骨笛。这些骨笛多为用鹤骨制成。其形制分五孔、六控、七孔、八孔、 四种类型。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发现的最古老的乐器,距今9000年的历 史,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乐器,反映了原始先民对音高观念和音阶规 律的认识。 六代乐舞:是西周统治者用于祭祀大典和重大宴飨活动最重要的典礼音 乐,简称“六舞”或“六乐”,大多是先代沿袭下来的史诗性的古乐舞。 包括黄帝时代的《云门大卷》,用以祭天神;尧时的《大咸》,用以祭地神; 舜时的《大韶》,用以祭四望;夏代的《大夏》,用以祭山川;商时的《大 濩》,用以祭祀先妣;周代的《大武》,用以祭祖先。 八音分类法:是我国音乐史上最早的科学的乐器分类法,即依乐器制作材 料的不同把乐器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等八类。诸类乐器 中以打击乐居多。周代出现的八音分类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标 志着我国古代器乐艺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三分损益法:三分损益法“是一种生律的方法,是把一个振动体(即弦长) 的长度均分为三段,去掉它的三分之一,得三分之二,称”三分损一“。 如加上它的三分之一,就得三分之四,称”三分益一“这种取律的方法成” 三分损益法”是我国最早的采用数学运算求律的方法它所生的各律的方 法。 《成相》:我国说唱音乐最早的萌芽形态,保存在《荀子》中。是我过出 现最早的说唱文本。“成相”就是手持“相”这种乐器作为伴奏的说唱。 伴奏乐器“相“是用几尺长的粗竹筒制成,用两手捧着夯击地面,打出节 奏,说明这种说唱音乐形式是从劳动中间发展而来的。《成相》篇的内容 主要宣扬为君治国之道。 相和歌:汉代汉族北方民间歌曲的总称。它最初的表演形式是清唱·无伴 奏的“徒歌”;后加入众人帮腔,发展为一人唱·三人和的“但歌”,只是 仍“无弦节”伴奏;再经乐府整理,才最终形成唱者自击节鼓,以管弦乐 队相和伴奏的歌唱形式,可见此时的相和歌已经发展成唱奏并重的形式。 相和歌常用的乐器有节·笙·笛·琴·瑟·琵琶等,主要的三种调式为 清·平·瑟三调。相和歌大部分来自民间,是乐府歌曲中的精华部分。 《广陵散》:古琴曲。至晚在汉末已经出现,根据蔡邕《琴操》的记载, 琴曲表现了聂政刺韩王的悲壮故事。现存《广陵散》曲谱,最早见于明代 朱权编印的《神奇秘谱》,谱中有“刺韩·冲冠·发怒·投剑”等分段小 标题。该曲又名《广陵止息》,琴曲共有45个乐段,分开指·小序·大序·正 声·乱声·后序六个部分,。总体上,仍保留了相和大曲“序·正声·乱 声”的基本结构原则。该曲尽情宣泄出悲凉愤慨的情绪,是存见历代琴曲 中运用“慢商调”定弦的唯一例证。《广陵散》的旋律激昂慷慨,气贯长 虹,声势夺人。该曲因富有斗争精神,而受到历代进步文人的推崇,其中 魏末的嵇康便以擅弹此曲著称。 《乐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仅有较完整体系的音乐理论著作。旧转 23篇,现存11篇,其中8篇总结了先秦时期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核心 内容是系统的论述了儒家的礼乐思想,这是自西周建立礼乐制度以来,第 一次从理论上对礼乐的本源,即“礼”和“乐”的社会功能与作用及其相 互关系进行的全面而系统的总结。以其丰富的内容·系统的理论,被奉为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经典。 五旦七调:古龟兹乐宫调理论体系。由龟兹音乐家苏祗婆传入。“旦”相 当于中原音乐学名次“均”,“五旦七调”即五种不同调高(旦)上,各按 七声音阶构成七种调式,每旦七调,五旦共得三十五调,但其音乐机构和 我国雅乐宫调不尽相同。 管口校正法:东晋荀勖。所谓“管口校正”是在管内气柱长度之外,补充 以各种溢出关口外的气柱长度,以矫正误差。荀勖得出的“管口校正数” 是黄钟律长度与姑洗律长度的差数。 《碣石调,幽兰》:传自南朝梁代的丘明,是我国唯一用文字谱保存下来 的古曲,现存谱式原件是唐人手写的卷子谱,现存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碣石调”是指乐曲的曲调形式。“幽兰”即指乐曲所表现的内容,抒发 了抑郁沉思的情怀,音调古色古香,富有文人气质。 文字谱:是目前所见到的最早的记谱法实例。用文字记述弹琴的指法与 和弦位的一种记谱法,即用文字详细描述演奏古琴的手法。间接记录了音 高,也保留了一部分节拍、节奏的信息。属于“音位谱”系统的记谱法, 也称“手法谱”。 《梅花三弄》:明代朱权编辑的《神奇秘谱》记载此曲,最早是东晋时桓 伊所奏的笛曲。后由笛曲改编为古琴曲,全曲表现了梅花洁白,傲雪凌霜 的高尚品性。此曲借物咏怀,通过表现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 来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此曲结构上采用循环再现的手法,重复整段主题 三次,每次重复都采用泛音奏法,故称为“三弄”。 曲子:是音乐家和诗人在南北朝时期清商乐基础上结合民间小曲 和新诗体的发展而形成的。隋唐时期民歌已明显分为山歌和小曲 两种不同的体裁。隋唐时期的山歌概指山野田间劳动或休息时唱 的歌曲,他们大多“调同词不同”,采用分节歌的形式。小曲是 城市里的流行歌曲,多用长短句型,是经过艺人、文人和演唱者 加工的民歌,它已不同于一般的民歌,艺术性得到了提升,它叫 “曲子”。 变文:是唐代的一种说唱艺术形式,内容可分为两类,一类讲述 佛经故事,是佛教通俗化的结果。一类是讲述历史传说或民间故 事。这些作品特点语言生动纯朴,有韵有白,又说又唱。变文是 散文和韵文相间的叙事体裁。音乐性故事性强,借以吸引听众, 传播佛经。有三类形式:只唱不说,只说不唱,又说又唱。以散 文引起,以唱文叙述内容。 减字谱:由文字谱发展为减字谱,是古琴记谱法的一个划时代的变革,这 一变革是唐代曹柔完成的。他用减字笔画拼成某种符号作为左、右手在古 琴上弹奏手法的标记,是一种只记弹奏音位与方法而不记音名的记谱法。 它的出现,是古琴发展史上的质的飞跃。晚唐琴家陈康士、陈拙即用减字 谱整理了大量琴谱,是指流传于后世。这种记谱法一直沿用至今而未被取 代,它为我国琴曲的保存与琴艺的传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具有举足轻重 的历史地位。 半字谱:唐代流行的一种记谱法,按照简单的符号记录乐器演奏的音高、 音位、指法,这是一种固定掉记谱法,分为弦索谱和管色谱两种,弦索谱 主要为琵琶、笛、筚篥、笙的演奏记谱,目前弦索谱主要是20世纪初在 敦煌藏经洞发现的,管色谱目前国内没有发现谱例,是宋代俗字谱的前身。 姜燮:南宋词人,音乐家,字尧章,号白石道人,世称姜白石。江 西鄱阳人。自幼精通诗文音律,年轻时即在文坛显露头角,惜时 运不济,终生与仕途无缘。曾与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诗人 词家交往密切,在四处漂泊中写下了大量诗词和音乐作品。其著 述今存《白石道人诗集》和《白石道人歌曲》,存诗180余首, 词80多篇。姜夔作品的内容主要是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个人身 世的悲吟,他的词调歌曲声韵优美、格调高雅,是保存至今仍可 延长的宝贵音乐遗产。 宋杂剧:是宋代源出北方的一种戏曲形式。结构通常为两段:一 称艳段,表演日常生活熟事的开场小段;二称正杂剧,是表演故 事的杂剧主体;后面有时加上表演滑稽的尾段,称为散段活杂扮。 杂剧的音乐来源于唐宋的大曲法曲、词调和市民音乐中的各种曲 调。 兴隆笙:是元中统年间由中亚地区传入元朝宫廷的早期管风琴,也是最早 传入我国的键盘乐器。初该乐器音律与元朝宫廷不和,后经乐官郑秀改后, 长期使用于宫廷宴乐。 浙派琴乐:宋元时期最能代表宋元整体性器乐独奏艺术的是古琴 音乐。以器乐独奏形式出现的器乐已形成多个风格不同的流派。 其中被公认为成就最高的是浙派琴乐。是自南宋起以浙人郭沔为 师继承渊源的琴乐流传派别。 《潇湘水云》:是浙派琴乐奠基人郭沔,于南宋末年定居湖南衡 山附近时创作的琴曲,为浙派代表作之一。乐曲表现了云水摇曳 奔腾和烟波浩渺的景象,以及对元兵南侵,民族危亡的忧思之情。 该区最早刊印于明代《神奇秘谱》,现存琴谱版本50种,遂成为 以后我国传统音乐遗传中集思想性与艺术性为一体的经典佳作。 十八律:南宋乐律学家、理论家蔡元定用三分损益法在球的十二律之后, 继续相生,再找六律而成十八律,制作十八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旋宫时各 宫的音调均等。 工尺谱和俗字谱:工尺谱和俗字谱是自宋代起开始流行并传承至 今的传统记谱法。俗字谱是工尺谱的一种早起形式。宋代流行的 俗字谱,采用十个基本谱字按固定唱名记谱。最早记录工尺谱的 文献是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最早使用工尺谱记录乐谱是元 代熊朋来的《瑟谱》;最早记录俗字谱字的文献是南宋朱熹的《琴 律说》;最早使用俗字谱的乐谱是南宋姜夔的《白石道人歌曲》 的17首自度曲 《琴史》:是现存最早的琴史专著,北宋朱长文撰。全书六卷, 前五卷汇集记述了自先秦至宋初162位琴家的事迹,并有所辩。 末卷为古琴艺术的专题论述。同时该书也常被看做是我过第一部 音乐家的传记著作。 《唱论》:南宋张炎撰。书中关于八十四调、管色应指字谱、拍 眼、曲式以及词曲唱法等论述具有重要价值。是研究古代乐律与 宋词音乐必不可少的参考是。 《词源》:南宋张炎撰。书中关于八十四调、管色应指字谱、拍 眼、曲式以及词曲唱法等论述具有重要价值。是研究古代乐律与 宋词音乐必不可少的参考是。 自度曲:通晓音律的词人,由当时流行曲子的体裁和风格特点自 创新曲,成为自度曲,代表人有南宋词人,音乐家姜燮。 南戏:是宋元时期流行于我国南方的一种戏曲艺术,因起源于北宋宣和年 间的浙江温州,后为区别北方的杂剧而称“南戏”,当地称之为戏文。南 戏形成晚于宋杂剧,但因有留存的剧本可证明其已是成熟的戏曲形式,故 称认为是我国戏曲艺术正式确立的标志,曲牌唱腔上以五声音阶的南戏为 主,在宫调使用上自由灵活,在演唱形式上没有主唱约束,有多种演唱形 式,在曲调运用上出现了戏剧性手法,在创腔方法上,创造了“南北合套” 的形式。 弦索备考:又名“弦索十三套”,清代蒙古族文人荣斋编。这是 一部一弦乐器为主的器乐合奏曲集。嘉庆十九年(1814)编成,全 书六卷,未经刊刻,今存抄本。收有以弦索乐器为主的合奏曲十三套。俗 称《弦索十三套》。用工尺谱记写。 明代四大声腔:海盐腔:是元代的南戏声腔和浙江海盐当地的戏曲、民间 音乐相结合形成的,并且很快盛极一时。其音乐优雅抒情,伴奏用锣鼓、 拍板等打击乐器。余姚腔:产生于浙江余姚,流行于江苏、安徽一带。采 用联体结构,念白兼用,伴奏仅用鼓板,无管弦,在曲调前后常穿插杂白 混唱。弋阳腔:是元末江西一带的南戏声腔在明代的再发展,流行范围极 广。属曲牌体结构,与民间音乐结合紧密,演唱仍保持古老的“唱”、 “和”特点,音调高亢、热情奔放,并用打击乐来衬托。昆山腔:昆山腔 又叫“昆腔”、“昆曲”,流行于江苏昆山。魏良辅、梁辰鱼对戏曲进行 改革,使昆山腔脱颖而出。改革后的昆山腔吸收了海盐腔和弋阳腔的长 处,曲调清丽婉转、精致纤巧,人们把它称为“水磨腔”。 新法密律:明代朱载堉所创律制,即十二平均律。朱载堉创用等 比数列作为平均律的计算原理,并将此生律法的数理原则命名为 新法密律。在公元1581年完成。朱载堉的数据于今天十二平均 律完全相同。新法密律的提出,不仅在我国律学史上具有划时代 意义,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的十二平均律学说。 乱弹:泛指昆山腔以外的各种戏曲声腔统谓之“乱弹”。古代曲式术语, 在琴曲中称为乱声、奏声,春秋战国以来的歌曲、乐舞。一般出现在较大 篇章的末尾或篇幅较短但段落颇多的歌曲结尾,往往是歌词的主题所在, 即全曲的最高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