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四节 黑格尔哲学2

第四节 黑格尔哲学2

第四节   黑格尔哲学2
第四节   黑格尔哲学2

第四节黑格尔哲学

一、黑格尔哲学基本知识概要

(一)黑格尔哲学概念

黑格尔是德国资产阶级形成时期的思想代表,他建立了一个庞大的辩证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他系系统地论述了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学说,其哲学的最大功绩在于系统地发挥了辩证法思想。他的哲学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之一。

黑格尔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黑格尔对以往的哲学作了系统的总结和批判,特别是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出发,批判了康德哲学、费希特哲学和谢林哲学。思想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是黑格尔哲学的基本命题,绝对精神是黑格尔哲学的基本概念,绝对精神的辩证运动构成了黑格尔整个哲学体系的中心线索。

黑格尔哲学的基本内容:黑格尔在论证绝对理念自我发展和不断实现自己时,形成了自己庞大的哲学体系。绝对理念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逻辑学的诸环节是存在论(质、量、度)、本质论(本质、现象、实在)和概念论(主观性、客观性、理念)。自然哲学的诸环节是机械性、物理性和有机性。精神哲学的诸环节是主观精神(意识、自我意识、理性)、客观精神(法、道德、伦理)和绝对精神(艺术、宗教、哲学)。

二、黑格尔哲学问题解答

(一)填空题

1.黑格尔把理性的过程分为(观察的理性)、(道德的理性)和(自律的理性)。

2.黑格尔认为当主观精神外在化为社会组织和历史进程,就变成了(客观精神)。

3.黑格尔把宗教分为(自然宗教)、(艺术宗教)、(天启宗教)。

4.黑格尔逻辑学的三个大圆圈依次是(存在论)、(本质论)、(概念论)。

5.黑格尔的自然哲学可以分为(机械论)、(物理论)、(有机论)三个环节。

(二)名词解释

1.绝对理念

对于黑格尔来说,绝对理念等同于他的《精神现象学》中的绝对真理,和他

的《逻辑学》中的绝对,它也称为绝对精神。黑格尔的理念不是某种心理的东西,或与殊相分离的东西,或某种抽象的空洞的东西,而是精神的范畴形式,是具有丰富的内容的东西。绝对理念是自在自为的理念,无限的实在和无所不包的全体,它存在于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过程中。作为基督教上帝的形而上学复本,黑格尔的绝对理念是自然界和社会的目的性发展的基础,整个世界历史就是绝对理念自身运动发展的过程。绝对理念的确定内容构成了实在。绝对理念是真实的东西,是真理的最终实现。对黑格尔来说,绝对理念是一能动的自我,它外化自身又回到自身,具有内在的目的和标准的理想,它是生命理念与认识理念的统一。黑格尔思想的核心就是主张一切有限事物的存在都来源于绝对理念。黑格尔用这个概念把本体论、形而上学、逻辑学和伦理学结合为一个体系。

2.扬弃

在黑格尔看来,扬弃既具有否定的含义又具有肯定的含义,两者是不可分开的。扬弃是否定之否定,一种有肯定结果的否定。被扬弃的东西不是直接被取消了,而是通过扬弃其自身消极的方面,保留其积极的方面,成为了更高的东西的一个环节。对黑格尔来说,一个事物被它的对立面所否定,两者都去掉了它们的直接性,但也作为环节被更高的整体所保留。这个更高的整体对原初的事物和它的否定不是单纯的否定,而是有所改变,有所提高,同样这个更高的整体自身也面向进一步的扬弃。黑格尔认为不管是概念还是事物都可以被扬弃。

3.异化

异化指通过一定的活动,使得某物与某种曾属于它的他物相分离,以至于这个他物成为自足的并与本来拥有它的某物处于一种相对立的状态。在黑格尔看来,绝对理念的发展过程是首先绝对理念异化或外化为自然界,然后在更高阶段,绝对理念克服异化返回自身的过程。黑格尔认为,每个范畴都需要异化为它的对立面,这个对立面原先包含于这个范畴之中,这样,它便进入异化状态。这一异化状态通过在更高阶段的调解又达到了更高的统一。这个统一自身又需要发展到更进一步的异化。每个人都异化于社会实体,也异化于他的特殊自我,虽然他与普遍实体同一。在黑格尔看来,异化和扬弃异化的过程就是人类认识的发展过程。

4.市民社会

市民社会是黑格尔政治哲学的重要概念,黑格尔认为它是独立的个人的联合,

是一种相对的全体。市民社会不同于自治的和君主的政治国家,它包括需要的体系,即在那满足各种需求的经济活动、司法、公共权威和公司的管理中所涉及的组织和实践。市民社会有三个等级:实体性的等级,指农民阶级,它依赖于自然界;反思的等级,指产业等级,它倾向于自由的经营活动;普遍等级,指公职官员,它以普遍利益为其职业。在黑格尔看来,市民社会使人们成为有产阶级,人们在市民社会中,追求他自己的私人利益,并具有平等的公民权利。但也存在着确定的制度来保证个人的自由,协调个人需要和共同体的集体需要。

5.否定之否定

黑格尔提出,否定和肯定是辩证的统一,否定之否定没有返回到原来的肯定状态,而是达到了比原初状态更高程度的肯定,并表现了事物自身的更大的发展。黑格尔认为,概念的发展最初是直接的规定,是肯定,由于自身包含着差别而必然否定自身,是否定,这是第一个否定。否定之否定克服了原初的肯定和它的否定之间的对立,达到了更高的统一,表现出在更高阶段上的自我回复,这是第二个否定。“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过程相当于“正题——反题——合题”的过程。它提供黑格尔哲学的建筑术,在其体系中无所不在。在否定之否定过程中,第一阶段是单纯的或自然的统一;第二阶段是一种分离,即第一个否定;第三阶段,否定之否定,纠正了分离,在更高水平的和谐整体基础上回复统一。

6.自在自为

在黑格尔看来,自在自为是指绝对精神自身既是对立又是统一的东西。自在是本质上或内在的潜在,未反思的和未展开的,而自为是现实的、反思的和展开的。自存是潜在的和自我统一的,自为是展现自身和外化自身的,而自在自为是自在和自为的统一,是完全了的发展状态,在其中事物达到完满状态。事物从自在存在发展为自为存在,并最终发展为自在自为的存在。这种发展按照黑格尔的正题——反题——合题的模式。黑格尔认为自在自为的概念是存在和本质、直接和间接、潜在和现实的具体统一,是大全,这个全体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构成概念的一个整体。

7.假无限

在黑格尔看来,假无限是与真无限相对的概念,指有限的否定,有限性重复

发生,并未被扬弃,从而导致某物与他物无穷地更替,不能达到有限和无限的统一。假无限在质、量、度等方面都有可能发生。在这种假无限之中,应当扬弃有限,但实际上并没有扬弃。与假无限相反的是真无限并不排斥有限,而是把有限包含在自身之中。对于真有限来说,有限不在自身之外,而在其自身之中。

8.具体共相

与传统的认为共相是抽象的,是通过抽象指称一种实体的共同本性的观点不同,黑格尔认为,共相是具体的而非抽象的形式。真实的共相不是多个事物共同特征的总和,而是包含特殊的普遍,是自我殊相化或自我具体化的。共相与殊相是统一的,而非超越于殊相之上,共相内在地存在于殊相之中作为它们的本质规定。在黑格尔看来,普遍概念是多样性的统一,其具体性就体现在其内部的联系和转化。普遍概念并非与其他共相相隔绝,而是可由它们推导出来的,因此,它存在于体系之中。在逻辑学中,每个范畴都包含着它的对立面并发展为对立的范畴。相互对立的范畴一起综合为第三个范畴,这个第三个范畴又成为新的三一式的一员。绝对概念是这种发展的最高点,也就是最大的具体共相。

9.辩证法

黑格尔的辩证法概念受到康德的二律背反和费希特的正题、反题和合题的三一式过程的影响。黑格尔认为,在思想和世界的一切变化和运动中都存在着矛盾。思想作为知性,首先把范畴看作是有限的和独立于其他概念的概念;其次,思想作为否定的理性认识到原初的概念的意义依赖于与它的否定者的对比;第三,思想作为肯定的理性达到了更高的范畴,它把先前的矛盾范畴包含于对立统一之中,但自身中也包含着矛盾。这样就过程了一种辩证的运动过程。黑格尔主张,不仅是思维过程,而且在概念本身、绝对理念和自然世界的发展过程中都贯彻着这种辩证运动。黑格尔认为,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就是:事物通过变为它的对立面,然后解决矛盾而发展为更高的综合,这个过程不断进行一直达到完善。

10.反思

在黑格尔看来,反思指反复思考直接呈现在心灵中的东西,并产生关于它的思想。反思从直接给予的东西开始,进展到发现在给予的东西背后本质的东西和有意义的东西。因此,反思涉及对思维的思维。心灵按照同一性、差别、非矛盾和充足理由的原理来反思本质的东西。对黑格尔来说,反思是局部的,只提供关

于对立面的知识,而非本源的知识,它仍然保持规定的孤立有效性,而固执在对立中。黑格尔认为,反思是知性思维通往理性思维的桥梁,反思不同于思辨,思辨是整体的,能提示对立的根本统一。

11.理性的狡计

黑格尔认为,世界历史是“世界精神”的合理的必然的发展过程;世界历史是自由意识的进展。但自由最初只是~个抽象的原则,还不是具体现实。世界历史以及贯串于其中的理性自由的原则都是通过人们的活动实现的,但是,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动机在于他们对自身利害关系的关心,因此,理性自由和人的热情即是构成世界历史的两个基本要素。他认为,人们在自觉地追求自己特殊目的的同时,也在不自觉地实现着世界理性的更广大的目标;世界精神、理性利用人们的欲望、兴趣和活动以及人们相互间的斗争和冲率作为工助本中抓为西〕的这一唯心主义的论述中,包含有关于历史中一般法则和特殊企图、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等对立统

一的辩证法思想。”

12.思想对客观性的三种态度

黑格尔认为,思想对客观性有三种观点;第一种态度的典型代表是“康德以前的形而上学”,指唯理派哲学,也涉及经验论者洛克等;第二种态度包括经验主义和康德的批判哲学。第三种态度是以耶柯比为代表的直接知识论。按黑格尔的分析,第一种和第三种态度的原则是抽象同一性,第二种态度则割裂了思维和存在。也就是说,所有这三种态度的代表者们,都没有达到思维和存在的辩证统一。他们所运用的方法总的说来属于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或者说并没有完全摆脱这种思维方式的局限。因此,黑格尔着重批判了形而上学的静止、孤立、片面的思维方式,揭示了它们同辩证法的对立。

13.精神现象学

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萌芽著作或导言。黑格尔通过对“意识”诸形态的考察,论述他的哲学体系的必然性。在这里,他把意识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或几种形态:感性确定性、知觉、先性,自我意识、理性、精神、宗教和绝对精神。与此相联系,他还对哲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论原理,创了最初的较系统的明确的表述。黑格尔考察了真理的本质,善述了真理的全体性、过程性和矛盾性。本书包含着黑

格尔后来所制定的哲学体系的基本纲要和雏形。

(三)简答题

1.解释黑格尔的真理是全体

黑格尔说:“科学的真理体系,只能是真理实际存在的真面目。”真理不是对个别事实的简单判断。哲学的真理是科学,而“哲学如果没有体系,就不能成为科学”。

(1)黑格尔反对可以通过直观或者对绝对、宗教、存在的直接知识得到真理。黑格尔认为,有两种貌似对立的真理观:一种是认为自己已经发现了终极真理的独断论;另一种是认为哲学无真理,有的只是纷争的意见或意见的总和的怀疑论和折中主义。黑格尔认为,哲学史上哲学理论就是“关于上帝、自然和精神的意见”,从而指出独断论的错误。针对怀疑论的真理观,黑格尔说:“哲学不包含意见,所谓哲学的意见是没有的。”哲学理论既是意见又是真理,这两点并不矛盾。在黑格尔看来,每一个哲学体系都只是真理的一个环节,所有的哲学体系构成了真理全体。真理只有一个,但这一个真理是全体,而不是任何一个部分。

(2)黑格尔认为真理是全体,真理是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每一个哲学体系都是这一过程的一个环节。黑格尔认为真理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历史上后起的体系要比以前的体系更加高级,它克服了以前体系的缺点而保留其优点,当它被更新近的哲学体系所推翻时,又以同样的方式保留了自身的优点。黑格尔通过扬弃的方法,抛弃以往体系的缺点,保留其优点,把历史上所有的哲学体系都作为自己体系的一个个环节,他特别注意吸收康德、费希特和谢林的成果,建立了一个集大成的哲学体系。黑格尔认为他的体系就是真理的全体,哲学史终结于他的哲学。就是说,开放的、发展的真理观只适用于其他哲学家的理论,但不适用于他的理论。

2.如何理解黑格尔的哲学无前提

(1)黑格尔认识到,哲学史上任何体系都以一定的假设作为自己的前提,它们的真理都依赖于前提的正确性。因此,为了保证自己体系的真理性,哲学家们都要寻求一个绝对正确的绝对自明的前提作为出发点。黑格尔看到他之前的哲学家寻求前提的标准要么是直观的标准,即认为正确的前提是自明的,要么是逻辑的标准,即认为正确的前提具有可以通过逻辑论证的必然性。黑格尔认为真理是

全体,所以哲学不可能在其外面找到起点,所以,他说,哲学无前提。

(2)黑格尔说:“哲学是独立自为的,因而自己创造自己的对象,自己提供自己的对象。而且哲学开端所采取的直接的观点,必须在哲学体系的发挥的过程里,转变成为终点,亦即成为最后的结论。当哲学达到这个终点时,也就是哲学重新达到其起点而回归到它自身之时。这样一来,哲学就俨然是一个自己返回到自己的圆圈,因而哲学便没有与别的科学同样意义的起点。”他说:“哲学上的起点只是就研究哲学的主体的方便而言的,至于哲学本身却无所谓起点。”这不是说哲学可以从任何一点开始,而是说为了研究方便的目的而设定的起点,必须贯穿于始终,起点不应仅仅是起点,它也是终点。

(3)黑格尔认为哲学思维是自由的,哲学前提是直接的,哲学的逻辑是必然的。黑格尔把哲学逻辑论证的过程比喻为圆圈。当起点经过这样的过程而达到终点时,它不只是简单地返回自身,而是极大地丰富了自身的内容。黑格尔的逻辑证明过程就是圆圈。从一点画出一个圆圈不但返回自身,而且把无数的内容包含在自身之中。我们可以看到黑格尔的《逻辑学》中绝对精神的发展过程,从内容最贫乏的纯有到内容最丰富的绝对,就是这样的圆圈,黑格尔把自己的体系称为逻辑学。因为逻辑学是绝对正确的。逻辑学的绝对正确性不依赖于起点,它存在于从起点到终点发展的全过程。这是一个由贫乏到丰富、由低级到高级、由片面到全面的发展过程。黑格尔的哲学体系就是通过这样的动态过程被建构出来的,当哲学体系达到了它的最终结论,它也就最终证明了自身的绝对真理。

3.简述黑格尔的实体即主体

(1)黑格尔说,他的哲学体系的全部关键在于:“不把真东西当成实体,而把它同样理解为、表达为主体。”他还说:“实体性中是既包含着共相或认识本身的直接性,也包含着存在或认识对象的直接性。”黑格尔认为,如果仅仅把自我作为辩证运动的主体,会引起“朴素意识的抗议”,而且朴素意识有权提出抗议,黑格尔认为辩证法存在于整个绝对理念的运动之中,而不仅仅是自我意识的活动,它也是事物本身的客观运动,主观辩证法只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

(2)黑格尔结合了传统上用以表示客观对象的实体概念与用以表示主观意识的主体概念,得出了“实体就是主体”的论断。他说:“照我看来,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不仅把真实的东西或真理理解和表述为实体,而且同样理解和表述为

主体。”黑格尔用“实体就是主体”的命题,把主体和客体统一了起来,从而确立绝对精神为自己哲学体系的主题。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就是斯宾诺莎所说的实体与费希特所说的自我意识的统一。

(3)黑格尔接受了斯宾诺莎的实体观,认为实体不是在人的意识之外,相反,人的意识在实体之中。黑格尔借助斯宾诺莎的实体观克服了康德将主观与客观分离的观点,黑格尔明确地肯定了主体与实体的同一,其意义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反对康德把主体看作只是自我意识的活动而不是实体的观点。但黑格尔的实体观与斯宾诺莎的实体观并不完全一样,黑格尔是绝对唯心论者,他认为精神实体才是唯一的实体,所以,黑格尔说:“理性是宇宙实体。”在大多数场合,所谓的宇宙实体被称为绝对精神或绝对观念。在黑格尔看来,实体的精神性或观念性使之成为主体,主体的客观性或存在性使之成为实体。

(4)黑格尔明确地肯定实体是运动变化的主体,而不是僵硬的、不变的。他的实体不是现成的、被给予的存在,也不是永恒不变的本质。他接受费希特的观点,认为实体是辩证运动的主体,它的特征在于能动性,它自己设定自身,并在克服矛盾对立面的辩证发展过程中实现自身,完善自身。只有经历了辩证发展的全过程,把所有环节都包含于自身,实体才是全面的、绝对的。

4.简述黑格尔是如何论述主奴关系的

主奴关系是黑格尔在描述道德和政治意识进化过程中的重要观点。最初,每一个人都是特殊的人,每一个人都声称自己对可欲物有占有权,每一个人都努力对他人施加作用,欲求获得他人的承认。这种要求得到普遍承认的欲望是不可能同时满足的,当欲望的冲突发展到不可调和的地步,就引起了生死的斗争。斗争的结局是某些人成为主人,另一些人成为奴隶。主人通过对物的控制,命令奴隶为满足主人自己的欲望而劳动,奴隶为了保全生命,必须通过否定自身而抑制他自己的本能和本质。这就是主奴关系的出现。在这一阶段中.主人是那些不顾自然的、现实的生命,为了精神的、理想的目的——被普遍承认的优越性,而冒险的人。另一部分人因为惧怕失去自然的生命而成为奴隶,换而言之,奴隶是依赖和惧怕自然的人。主人的自我意识是靠奴隶而实现的。只有在被他人承认的情况下,主人才能意识到他是主人。主人意识的实现要靠奴隶,并且实现在奴隶意识(奴隶对主人的承认)之中。在此意义上,主人就是奴隶。

第二阶段是退出战场的奴隶用另一种行动——劳动来克服对自然的依赖和惧怕。奴隶通过劳动而超越了自身,并成为了自然的主人。奴隶在劳动产品上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他们通过劳动获得了主人在战场上得到的东西:不再依赖自然,意识到自身的自主性。不再有奴隶意识的人就是主人。黑格尔认为奴隶通过改变世界而改变自身,未来属于劳动的奴隶,而历史就是奴隶对他自己的奴役状态的不断否定。

第三阶段,人们认识到自身是普遍的,并相互视为目的,共同的认识达到了生活和本质的整体。主人和奴隶的对立得到了辩证的统一,不平等的奴役和被奴役的人际关系最终趋向了平等和自由。主人和奴隶的对立最终成为驱动历史运动的原理。

5.如何理解黑格尔的“凡是现实的就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就是现实的”

黑格尔认为,不论是在自然世界还是在精神世界,事物的运动发展都是有规律的,因此他说:“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在黑格尔看来,许多人只承认应当通过自然界表面上的偶然现象寻求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本质,而把社会现象仅仅当作是偶然和任性的产物,这样是错误的。社会领域同自然界一样,也存在着规律性。尽管在自然界和社会领域规律表现的形式不同,前者是通过必然性直接完成的,后者则是借助于自由的精神世界而完成的。黑格尔认为,哲学的任务就在于在有时间性的瞬即消失的假相中,去认识内在的实体和现在事物中的永久的东西,也就是通过现象把握内在于事物中的概念。

黑格尔在这里首先作出了现实与现存的区分。他说,在一切现存事物中,有一部分是倏忽即逝的、没有意义的现象,有一部分是“现实的”真实的东西。这一部分是现实的东西就是指具有必然性的存在,符合理念的存在,而那些倏忽即逝的、没有意义的现象仅仅是现存的,而不是现实的。因此,他的命题的意思就是:凡是合乎理念的就是真实的存在,反之,凡是真实的必然存在,都是合乎理念的。黑格尔认为哲学的任务就是认识事物的理性,哲学的最高任务或目的,就是认识事物的规律性。

6.黑格尔《逻辑学》的范畴体系

黑格尔《逻辑学》的范畴体系分为三个部分:存在论、本质论和概念论。

存在论由直接性的概念组成,概念之间是一个向另一个过渡的推演关系。包括下述范畴:1.质:存有(纯有、非有、变易)、定在(某物、限定、真实的无限)、自为的存在(一、多、排斥和吸引)2量:纯量(纯量、连续性和间断性、界线)、限量(限量、整体性和单元性、数目)、程度(程度、无限递进、比例),3.度:特殊的量、无度、度的无限。

本质论由反思性的概念组成。反思的概念总是一对对出现的,对子的一方反映另~方,并相互否定,结果双方都被扔弃。本质论的概念由于扬弃的作用而从~个转化为另一个。包括下述范畴:l、作为实存根据的本质:反思的范畴或原则(同一、差异、根据)、实存、事物(属性、质料、质料与形式),2现象:现象界、内容和形式、关系(部分与整体、力和力的表现、内和外),3.现实:实体和偶性、原因和结果、相互关系。

概念是存在与本质的合题。概念是思辨着的存在,从一个概念到另~个概念是思辨的发展,不断地丰富和深化存在和本质。包括下述范畴:1.主观概念:1.概念(普遍性、特殊性、个别性)、判断(质的判断、反思判断、必然判断、概念判断)、推理(质的推理、反思推理、必然推理、),2客观概念:机械性(形式上的机械性、连接着的机械性、绝对的机械性)、化学性、目的性(主观目的、手段、实现了的目的),3.理念:生命、认识(理论、实践理性)、绝对理念。

7.黑格尔关于否定之否定的思想

否定之否定是黑格尔思想体系的基本方法,绝对精神或概念的运动所遵循的基本规律。

首先,黑格尔对“否定”作出了辩证的解释、黑格尔认为,辩证的否定不是消解为无,而是规定了约否定,是保持肯定的东西在内的否定。辩证的否定即否定先行的概念,同时又保存和包含扬弃了的充斥概念,从而构成前后联系的环节、前进发展的环节。就是水,通过一次辩证的否定,理念的运动就前Q一步、提高一步。

其次,黑格尔进一步指出,绝对精神的发展过程是“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既然单证的否定意味着前进、上升,由此得出结论:整个的发展过程形成为一条上升的、前进的路线。这种口过是这样规定自身的,即:它从单纯的规定性开始,而后的总是愈加丰富和愈加具体。因为结果包含 Z的开

端,而开端的以新的规定性丰富了结果。

第三,黑格尔还指出这~条前进的发展路线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条曲线,因为在发展过程中,离端越来越远,同时就是越来越近地向开端返回。但是这样的返回开端或首尾汇合,并不是单纯的循环动,而是在更高的基础返回开端。黑格尔把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或环节比喻为一个“圆圈”,把多阶段或环节所构成的发展的全过程比喻由许多圆圈形成的“大圆圈”。

最后,按照否定之否定规律,理念在逻辑中的发展,最后(终点)是作为一个最高的自身统一的全体的“绝对理念”;它扬弃了一切间接性,返回到“存在的直接性”(起点);但理念的这一返回起点,并不是返回到那片面的、抽象的存在,而是在更高基础上的返回,是把自己“自由地外化”为具有感性直观形式的、作为“直接行式的整体”的、作为存在的理念,即自然。在自然中又经过一系列的发展又返回到精神自身。在精神中,理念的发展最重大到了完全的最具体的绝对精神。

(四)论述题

1.试论黑格尔的真理观

真理问题一直是西方哲学史上一个重要的问题,黑格尔全面深入地阐述了他的真理观。黑格尔真理观的内容主要有如下几点:

(1)真理不在开端或结论,而是存在全过程之中。黑格尔认为真理是全体,真理是过程,是相对和绝对的统一。真理不是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东西,而是存在于概念、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是具体的有机统一的整体。认识真理是一个围绕着思维和存在这个基本矛盾展开的不断由相对到绝对、由抽象到具体的发展过程。黑格尔认为真理通过自身发展而达到完满的本质,真理不存在于直接知识和抽象的开端,真理是通过自身的发展而达到的那种完满的本质。黑格尔说:“真理是全体,但全体只是通过自身发展而达于完满的那种本质。”黑格尔认为人们从直观知识到绝对知识,不是一下子就能直接达到的,而是要经历矛盾的发展过程或圆圈式的发展进程。黑格尔还认为真理是一个过程还在于真理是通过不断地克服错误而达到的。黑格尔说,理论和错误不是孤立的、彼此隔绝的,真理是通过克服一系列的错误而达到的。黑格尔认为,真理和错误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真理不能离开错误而存在。他说:“实体作为知识的内容是真实的东西。但是,

实体自身本质上也是否定的东西。就是说,肯定与否定,真实与虚假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同时,黑格尔也指出,不能因为真理和错误、真实与虚妄具有统一性,就混淆它们之间的界限。虚妄的东西不是真实的东西的一个环节或一个组成部分。

(2)黑格尔认为真理是客观的,是“客观性与概念的统一”。黑格尔反对康德把思维和存在割裂开来的做法,他认为,真理不是什么主观的东西,真理就在于客观性与概念的同一,这就是说,真理是思维和存在的统一。黑格尔指出:“真理的认识将这样来建立,即对于客体按照客体的样子而没有主观反思的附加去认识,并且正确行动在顺从客观规律,客观规律没有主观根源,不能容许随意专断和违反其必然性的处理。”他还指出,“只有思维深入事物的实质,方能算得真思想”。黑格尔说:“理念是概念和客观性的统一,是真的东西……总而言之,客观的和主观的世界应当不仅是与理念相符合,而是它们本身就是概念与实在的符合;那种与概念不相适应的实在,是单纯的现象,是主观的、偶然的、随意的东西,它不是真理。”黑格尔把人们用来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概念客观化,把它说成是存在于人脑之外,内在于客观事物之中的“客观概念”。黑格尔认为只有在事物与其自身概念相符合时,事物才是实在的,才是真理。黑格尔说的客观真理,就是这种“客观概念”。

(3)黑格尔认为真理是具体的,是“不同规定之统一”,真理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在黑格尔看来,哲学以真理为对象,而理念自身本质上是具体的,是不同的规定之统一。黑格尔认为,“不同的规定”说的是特殊性,而“统一”说的是普遍性。没有“统一”的各个“不同的规定”,就是没有普遍性的特殊性,它们之间是零碎的、片面的,所以不是真理。相反,没有各“不同的规定”之“统一”,就是没有特殊性的普遍性,它是空洞的,没有内容的东西,也是片面的,所以也不是真理。因此,黑格尔指出:“真理、理念不是由空洞的普遍所构成的,而是包含在一种普遍里,这种普遍自身就是特殊,自身就是有决定性的。”

(4)黑格尔认为真理是“理论的理念和实践的理念的统一”。黑格尔把实践当作认识的必要条件,他认为,为了达到主客观的统一,获得真理,就必须经过“实践”。在他看来,认识过程必然要分化为理性的两方面的活动。一方面是“观念的理性活动”,一方面是“观念的实践活动”,以克服主观的片面性和客观的片面

性。黑格尔说,理念是真理,真理作为一个过程,要经历三个阶段:生命;认识过程;绝对理念。黑格尔认为,认识活动不只是接受客观世界的内容于自身的过程,而且是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

2.试论黑格尔的关于思维与存在统一的观点

黑格尔反对康德割裂思维与存在的做法,他认为思维与存在具有统一性。他关于思维与存在的统一的观点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

(1)黑格尔所说的“思维”不仅指人们头脑中的思想,而且首先指的是存在于人们头脑之外的某种“客观思想”,即绝对理念。黑格尔认为,一切具体事物都不过是“客观思想”的异化物,是“客观思想”的外壳,而“客观思想”则是万物之所以存在的内在根据和核心。在黑格尔看来,个别事物是易变的,事物的一般是稳定的,人们的感官只能接触个别事物,事物的一般、规律或本质只能靠思维去把握。黑格尔认为,既然事物的一般、本质或规律只能靠思维去把握,那么它就是思维所思的那个样子,或者说它本身就是思维了。这样,黑格尔就引出了一个脱离人脑而内在于事物之中的思维,即“客观思想”或“绝对理念”。

(2)黑格尔的思维与存在的统一是说,思维是存在的本质,存在是思维的异化物,一个事物的存在只有符合思维才有实在性。“客观思想”在事物中不断实现自己,使事物同自己相符合,使存在与思维相统一。黑格尔认为凡是我们头脑中符合“客观思想”的思想,都必定转化为存在,达到思维和存在的统一。黑格尔说:“当我们把思维认为是一切自然和精神事物的真实共性时,思维便统摄这一切而成为这一切的基础了。”这样,黑格尔的思维与存在的统一的基础就在于“绝对精神”,“绝对精神”是世界的本质,它既是主体又是客体,既是认识者,又是被认识的对象,既是思维,又是存在。

(3)黑格尔从本体论意义上和认识论意义上分别说明了思维与存在的统一。黑格尔说:“如果说真理在主观意义上是观念和对象的一致,那么在客观意义上真实的东西则意味着客体、事物同其自身的一致,意味着课题和事物的实在性符合于它们的概念。”黑格尔所说的“在主观意义上”,即从人的认识发展过程来看,凡是我们头脑中符合“客观思想”的思想,都必定转化为存在,达到思维和存在的统一。黑格尔认为我们头脑中的思想不过是“客观思想”发展的最高产物,人认识世界就是绝对理念自己认识自己的过程。黑格尔所说的“在客观意义上”,

是说从事物的发展过程来看,“客观思想”决定事物的本质,事物是“客观思想”的异化,一个事物只有符合在其中蕴含的“客观思想”才具有实在性。“客观思想”在事物中不断实现自己,使事物同自己相符合,使存在与思维相统一。

(4)黑格尔批判了康德割裂思维与存在的做法,黑格尔认为事物背后的本质并不是康德所说的超验的自在之物,而是思想本身。事物不过是“客观思想”的外壳,所谓认识事物就是用我们的主观思想去把握蕴含在事物中的客观思想。

3.评述黑格尔的具体概念

黑格尔认为,具体概念就是在自身中包含了丰富的特殊事物的共相。在黑格尔看来,具体概念的“具体”,不是指感性存在,不是指可以感触到的东西。而是指联系的必然性和差别的内在发生。

首先,黑格尔认为具体概念是“不同规定的统一”,具体概念内部包含着互相矛盾又互相联系的环节。每一件事物,每一个概念,在本质上都是互相有区别的环节的统一,这些环节构成了它们的内部矛盾,形成多样性有机联系的整体,由于具体概念内部体现着这种特殊的和个别的普遍性,因而它是“不同规定的统一”。

其次,黑格尔认为,具体概念是包含特殊性的普遍。由于具体概念是多样性的统一,具体概念就包含三个环节:普遍性,特殊性,个体性。三者既互相区别,又不可分离地结合为一个整体。普遍性是多样性的同一,是特殊性的灵魂,特殊性是同一中的多样性,是普遍性的外部显现。具体概念的特点就在于它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有机统一。这样,具体概念就不是和特殊性相对立的普遍性,而是包含特殊性在内的普遍性。

在《逻辑学》中,黑格尔研究的目的和对象是概念。他研究了概念的纯粹性,也同时研究了概念的具体性。《逻辑学》的全部内容,就是关于具体概念的各个环节的逻辑规定如何相互联系、相互转化以及如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阐述和说明。黑格尔的整个概念理论都是贯穿着阐发具体概念和批判抽象概念的过程。因此,可以说黑格尔逻辑学中的概念都是具体概念。

黑格尔认为,具体概念自身所包含的各个规定性、各个环节自我展开的过程是一种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随着逻辑概念的发展和展开,愈是在后的概念,它所包含的规定性和环节也就愈多。因此,愈是在后的概念,其内涵愈是丰富,愈

是具体,其片面性就愈少;反之,愈是在前的概念,也就愈抽象。黑格尔关于具体概念是多样性的统一的思想,关于具体概念是包含特殊的普遍的思想,关于具体概念是包含有不同规定和对立环节的必然联系和转化的思想,关于认识的发展是由抽象到具体的思想,都是对他的绝对理念自身从自在到自为再到自在自为的发展过程的描述。

4.试论黑格尔的反思概念

“反思”是黑格尔《逻辑学》中的一个重要的范畴。黑格尔在使用反思这个词的时候,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含义,其叙述的方式和内容也甚为繁杂和晦涩。这里着重介绍几种主要的含义:

第一,反思是对感觉表象中的内容加以反复思考。黑格尔说,“哲学的认识方式只是一种反思,——意指跟随在事实后面的反复思考”。黑格尔对哲学思维和一般思维作了区分,他认为哲学思维以思想的形式出现,以思想本身为认识对象;一般思维则以情感、直观和表象等形式出现,使思想渗透在情感和表象之中。以后他又更明确地说,反思以思想本身为内容,就是说,作为哲学认识方式的反思,是思维反过来对自身的认识,即自反的思维。它是以思想本身为内容的,而不是以客观事物为前提的。黑格尔通过反思在认识真理中的作用,进一步说明作为哲学认识方式的反思的含义,在黑格尔看来,认识真理的方法一般说来有三种,即经验方法、知性方法和“哲学认识”方法。黑格尔认为,“经验”方法就是凭借经验来认识真理。这种方法从直接感觉出发,只是从表面上认识物自身和事物之间的关系,孤立地和片面地看待事物,不能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必然性。知性方法虽然比经验方法前进了一步,但它们只能认识有限的范畴,不能认识无限的真理,并容易肯定一切、否定一切,因而仍未能认识绝对真理的真相。只有“哲学认识”的方法,运用概念、范畴的思维形式,通过理性来认识和把握对象,才是认识真理的最完善的方法。黑格尔说:“经过反思,最初在感觉、直观、表象中的内容,必有所改变,因此只有通过以反思作为中介的改变,对象的真实本性才可呈现于前面。”经过反思而获得的思想与把人的感觉、表象、情绪、意志等等都包括在内的思想不同,它已经是一种抽象的理论、纯粹的思想,达到了对象的普遍性和必然性的知识,即是获得了真理性的认识。黑格尔说:“反思作用总是去寻求那固定的、长住的、自身规定的、统摄特殊的普遍原理。这种普遍原理

就是事物的本质和真理,不是感官所能把握的。”

第二,反思是本质论中对立范畴的互相映现。黑格尔说:“本质的观点一般的讲来即是反思的观点。”并且指出“在这种反思中,就表现出:它们每一个本质上都是在它自己在他物中的映现,并且本身就是它自己作为他物那样的建立”。这就是说,在对立的双方中,每一方只有在它与另一方的联系中才能获得它自己的[本质]规定,此一方只有反映另一方,才能反映自己。另一方也是如此。反思是本质论范畴的特点,黑格尔说:“反思作用或自身映现构成本质与直接存在的区别,是本质特有的规定。”像光线的反射一样,当我们认识一个对象时,目的不在于认识事物直接呈现的面貌,而是通过他物为媒介来认识这个对象的本质。“本质论”中的规定即是反思的规定。“本质论”中的范畴,诸如同和异、现象和本质、原因和结果、偶然和必然等等,都属于反思的范畴。这些范畴都是成双成对的,彼此对立而又互相联系、互相反映。本质论的范畴发展阶段分为三个阶段,同样反思也有三种情况。一是作为反思自身的本质,在这个阶段,反思关系是本质自身之内自己映现自己的。二是现象阶段,黑格尔说:“现象包括自身反映和反映他物两方面在内。”这个阶段的反思主要是他物反思或反思他物。三是现实阶段,黑格尔说:“现实是本质和实存或内和外所直接形成的统一。”在这个阶段,反思是自身反思与他物反思的完全统一。

第三,反思是一种知性思维方式,即抽象的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黑格尔认为辩证法与反思不同,反思虽然超出孤立的规定性,使它关联起来,使其与别的规定性处于关系之中,但仍然保持那个规定性的孤立有效性。辩证法则是一种内在的超越,由于这种内在的超越,知性概念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就显露了出来。黑格尔批评反思的知性方法,认为它是僵化的、分离的,因此要超出这种分离和僵化,达到理性的真正的概念。

在黑格尔那里,反思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表述了主体的理性思维的能动作用。在黑格尔看来,思想不仅是我们的思想,是主观的东西,而且同时是事物本身,是客观的东西。由于人们通过反思的理性认识活动,思想可以创造事物,使思想转化为存在,观念转化为客观。黑格尔把事物本身固有的矛盾当作是事物的内在反思。正是这种内在反思,使事物得以从低到高、从抽象到具体的发展。黑格尔同时还认为反思是把握概念和事物的对立统一的必要环节。黑格尔认为,在对立

统一中把握观念,必须经过反思。他说:“每一反思规定在其自身的概念中都包含其他的规定;没有这种认识,在哲学中就会寸步难行。”

5.黑格尔关于认识发展的理论

按黑格尔的看法,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区分和对立,既是方法论问题,也是认识论问题。

形而上学思维方式是与它对“知性”阶段的片面坚持分不开的,因此,黑格尔把这种思维方式称作“知性形而上学”。他认为必须从这种思维方式提高到辩证的理性思维的高度即辩证法的思维方式。因此,他概括阐述了他关于认识发展阶段及其相互关系的思想。

关于认识发展阶段性问题,黑格尔按照他的哲学体系各个部分的特点和需要,在不同地方做了不同的具体划分。但大致说来,他继承了近代哲学家把认识区分为感性经验和概念思维两大阶段的作法,特别是继承了康德关于感性、知性、理性三阶段的。划分。黑格尔的贡献在于把辩证法应用于认识论,力图阐明认识诸阶段的内在联系和矛盾进展。

在感性和思维的关系问题上,黑格尔反对把二者割裂开来,力图揭示二者的内在联系。他说,按时间的顺序,感性表象在先,思维概念在后,前者是后者的必要条件,而后者则对前者进行改造、否定和提高的工作。但是这种否定不是简单地抛弃放在一边,而是“扬弃”,就是把经验的东西“转化”为普遍的东西即共相,从而实现“思维之由有限提高到无限,思维之打破感官事物的锁链而进到超感官界的飞跃”。黑格尔的这些论述显然包含有某些辩证法的思想因素。但是,归根到底,黑格尔认为,概念是在先的。这样,黑格尔陷入客观唯心主义的先验论;他并不真正理解从感觉到思维的转化,而且根本不理解从物感到意识的转化。

在论述概念思维的发展时,黑格尔肯定康德最早明确提出了知性和理性的区分,同时又批评康德把知性和理性、有限和无限、现象和物自体割裂开来,因而陷入不可知论。与此相反,黑格尔贯彻应用辩证法观点论述知性、理性及其相互关系。进一步把理性区分为否定的和肯定的两个环节,把它们称作逻辑思维形式的三个方面或三个阶段,对它们做了详细的规定和评论,表达了关于辩证逻辑的基本思想。

黑格尔通过对知性和理性等认识能力的剖析来论述他关于辩证逻辑思维形

式的规定。这表明他的辩证法是和认识论紧密结合在~起的。他明确指出了辩证法、逻辑学的认识论意义。他说“辩证法是科学认识的灵魂”,“逻辑学以知识为研究对象”。同时,黑格尔致力于把辩证法原理应用于认识论,考察认存在到本质、从感性到思维、从认识到实践的发展过程。可见,在黑格尔那里,逻辑学、辩证法和认识论三者统一起来了。

三、黑格尔哲学阅读材料索引

黑格尔哲学:(苏)米.费.奥甫相尼科夫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1979年9月黑格尔哲学解读刘永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黑格尔哲学思想诠释作者:吴琼//刘学义人民出版社2006年4月

贺麟著:黑格尔哲学讲演集(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6

论康德与黑格尔Richard Kroner 联经出版社2004年11月

黑格尔美学的存在论基础刘旭光;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 06期

黑格尔形而上学维度的革新王天成;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7年 04期

黑格尔国家观述评钟枢学术界, 2007年 04期 ;

关于黑格尔感性确定性的真理性的语言分析阎秀荣; 理论探讨, 2007年 05期

论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概念汪信砚; 夏昌奇;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7年 03期

论黑格尔哲学在哲学史上的地位

论黑格尔哲学在世界哲学史上的地位 摘要:黑格尔哲学囊括很多的体系,其中有历史哲学、辩证法、形而上学、法哲学、自然哲学、逻辑学等等。其中很多分支经过黑格尔学派的发展补充,都 日臻完善,不仅在过去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今天也能够运用于生活之中,在 将来也有可供借鉴的地方。本文将主要从黑格尔哲学内容、体系、内涵,去分 析黑格尔哲学在世界哲学史上的地位。 关键词:黑格尔哲学,世界哲学,黑格尔哲学体系,黑格尔哲学地位 随着时间的过去,尤其是一批又一批的黑格尔学派和各大哲学家对黑格尔哲学 的补充与发展以及批判与继承,黑格尔哲学在今天,再次为社会所正视,也有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再次展开对黑格尔哲学以及黑格尔其人的研究。如今,对于 黑格尔哲学的各种研究充塞在很多媒体之上,但是对于黑格尔哲学的概括却是 比较少,对于黑格尔哲学的定位也没有明确,因为很多的研究和探讨主要是对 于黑格尔哲学某方面的批判与继承。而且,黑格尔哲学的确是囊括社会很多方面,想要全面的研究会存在很大的难度,但是本文从各个方面去为黑格尔哲学 在哲学史上给予一个定位。 1.黑格尔哲学 在这里,主要阐述关于黑格尔哲学的体系、内容以及其内涵。今天,对于黑格 尔哲学,在学术界,争端不一,因此本文将从其源头——黑格尔哲学内容、体 系开始。这里将不再考究黑格尔本人的意愿,去舍本逐末,而是探究和考察黑 格尔极其之后的黑格尔学派及其他哲学的继承与补充。一个哲学体系的发展, 不可能是一个人的功劳,历史是群众的历史,而有的学者就犯了个人英雄主义 的错误,去探寻黑格尔本人对于黑格尔哲学的意愿。 1.1黑格尔哲学的内容 在关于黑格尔哲学内容的范围上,哲学界有着不同的见解,但是主要有两种: 其一是:黑格尔的《哲学全书》,即仅仅包括《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便是黑格尔哲学的全部内容。这在国内或国外都比较认同。其主要的理由 便是:黑格尔既然把它命名为《哲学全书》,当然就是其全部内容无疑。其二是:黑格尔哲学的内容除《哲学全书》外,还应包括早期的《精神现象学》、后期的《法哲学原理》和由他的学生整理出版的一系列讲演录(《历史哲学》《美学》《宗教哲学》《哲学史讲演录》等)。其主要理由有三个:(1)黑格尔曾经在 1807年出版的《精神现象学》封面上,题了“科学体系,第一部分,精神现象学”的字样,(2)黑格尔还在1812年出版的《大逻辑》的第一版序言中,表明有把 《逻辑学》作为《精神现象学》的“第一篇续”的意向, (3)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有一段论述表明《精神现象学》 是包括在黑格尔哲学体系中的。 1.2黑格尔哲学的体系 因为各自对于黑格尔哲学的具体内容的范围的不一致,所以在黑格尔哲学的体 系划分上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根据第一种的内容,把黑格尔哲学体系划分

简评黑格尔的《历史哲学》讲解学习

简评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1770年出生于一个政府公务员家庭。1788年进入图宾根神学院学习。1793年毕业后,先后在伯尔尼和法兰克福当了七年的家庭教师。1800年到耶拿,与谢林共同创办《哲学评论》杂志。次年成为耶拿大学编外讲师,四年之后成为副教授。1807年出版他的第一部著作《精神现象学》。1808至1816年,他在纽伦堡当了八年的中学校长。在此期间完成了《逻辑学》。1816年,他被聘为海德堡大学教授。1817年,出版《哲学全书》,完成了他的哲学体系。1818年开始担任柏林大学教授,1821年出版《法哲学原理》。1829年,黑格尔被任命为柏林大学校长和政府代表,1831年死于霍乱。他在柏林大学的讲稿死后被整理为《历史哲学讲演录》、《美学讲演录》和《宗教哲学讲演录》。 《历史哲学》是黑格尔哲学的核心和中心,是一部有着最深刻影响的著作。黑格尔始终将思想与历史视为同一个过程,他自己的哲学就是历史的产物,必须历史地理解。离开历史的语境,黑格尔哲学及其意义就无法得到真正的理解。《历史哲学》是黑格尔1822年在柏林大学时做的世界历史哲学讲演录,集中地反映了他的历史观。恩格斯不止一次地指出,黑格尔是一位有“巨大历史感”的思想家,赞扬“他是第一个想证明历史中有一种发展、有一种内在联系的人。尽管他的历史哲学中的许多东西,现在我们看来,十分古怪,如果把他的前辈,甚至把那些在他以后敢于对历史作总的思考的人同他相比,他的基本观点的宏伟,就是在今天也还值得钦佩。”德国哲学家勒维特说过,黑格尔的整个体系基本上是用历史术语思考出来的,在他之前没有别的哲学这么做。在黑格尔之前,还没有一个哲学家像黑格尔那样,试图全面把握历史的性质。正是黑格尔,第一个提出了“世界历史”的概念。但黑格尔并不是要写历史,而是要写历史的哲学。尽管他甚至被人指责为“历史实证主义”,但他决不是要实证地描述具体的历史进程,而是要提供一个全面理解人类历史的构架。 一、 二、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思想 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思想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概括:

黑格尔思想的主要内容

黑格尔思想的主要内容 伦理思想黑格尔集以往西方伦理思想之大成,特别是继承和发展了康德的伦理思想,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理性主义伦理思想体系。黑格尔关于伦理的学说就是他的法哲学,其中包括抽象法、道德、伦理3个部分,中心是揭示自由理念的辩证发展过程。从哲学上看,黑格尔伦理思想的形式是唯心的,但其内容是现实的,方法是辩证的,它的成就对后世伦理思想包括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美学思想黑格尔的美学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美学讲演录》一书中,这是他整个哲学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他的哲学体系在美学和艺术领域中的具体表现。艺术的根本特点,是理念通过感性的形象来显现自己、认识自己,“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成为黑格尔美学思想的核心。黑格尔分别对艺术的性质和特征、艺术发展的历史类型和各门艺术的体系,进行既是逻辑的又是历史的分析。逻辑方面,他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有关艺术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历史方面,他开创了艺术社会学的研究,展示了宏伟的历史观。黑格尔的美学思想在西方美学史的发展过程中,起了划时代的作用,成为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 哲学观点黑格尔把绝对精神看做世界的本原。绝对精神并不是超越于世界之上的东西,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现象都是它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表现形式。因此,事物的更替、发展、永恒的生命过程,就是绝对精神本身。黑格尔哲学的任务和目的,就是要展示通过自然、社会和思维体现出来的绝对精神,揭示它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实际上是在探讨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在唯心主义基础上揭示二者的辩证同一。 黑格尔哲学著作 《精神现象学》(Ph?nomenologie des Geistes 有时也译成精神哲学) 1806 (See battle of Jena) 《逻辑学》(Wissenschaft der Logik) 1812-1816 (last edition of the first part 1831) 《哲学全书》(Enzyklopaedie der philosophischen Wissenschaften) 1817-1830 (分三个主要部分: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 《法哲学原理》(Grundlinien der Philosophie des Rechts) 1819 《美学讲演录》(又译:《美学》、《谈美学》) 《历史哲学讲演录》 《哲学史讲演录》 《宗教哲学讲演录》 黑格尔- 人物语录 “我看见拿破仑,这个世界精神,在巡视全城。当我看见这样一个伟大人物时,真令我发生一种奇异的感觉。他骑在马背上,他在这里,集中在这一点上他要达到全世界、统治全世界。”

黑格尔的客观哲学1

【黑格尔的客观哲学】读后感 ——中国戏剧出版社刘烨翻译 姓名:学号:指导老师: 《黑格尔的客观哲学》讲述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本书作者黑格尔把绝对精神看做世界本源。主要讲述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 1、“黑格尔的本质论”中黑格尔认为“本质论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本质在自身内部的反思。”第36页第一段 本质基本释义为本身的形体,本来的形体;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根本的属性。实际上,本质在自身内部的反思是一种纯粹的反思,可使人们脱离具体的形象进行创新活动;可以知道了这个事物在整个事件中的作用和运作规律。 在现实社会中,所呈现出来的事物的状态。比如油价贵、房价贵.。看本质,就是了解这些东西背后的事情,油价为什么贵?房价为什么贵?因为税高,垄断,国民没有好的投资渠道,都炒房政府松于管理,缺乏正确的领导和疏通。通过一个现象,考虑它背后的问题,问题的本质。 2、黑格尔认为“精神意识还处于灵魂阶段的时候,灵魂在其内容之中的存在是潜在的,灵魂的内容就存在于灵魂之内”第176第一段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换句话说,就是思

考并感知我们的存在。意识分为三个阶段:从主体到客体的分离;经过主客对立的客服;主客体的统一。也就是说,当精神意识发展到意识阶段的时候,精神意识就完全摆脱自然地束缚。比如说,一个人想发明一双筷子,就得有造筷子的意识和造筷子的材料,在有意识之前,人的大脑中具有造筷子的潜意识,只是没有激发而已。 3、黑格尔认为“所谓的自由,就是指独立自主性,也就是说,自己在自己本身中,自己依靠自己,自己是自己的决定者”第211页第一段 自由基本释义为人认识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并有计划地把它运用到实践中去,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在现实社会中,自由所呈现出来的是:做任何事情,自己依赖自己,不借助外来力量,自己是自己的决定者。相反,如果有一个外在的他物决定着自己的行动;自己的行动受他人支配,那么这就不是绝对的自由。 4、黑格尔认为“可能是现实发展的最初级的阶段。”第61页第二段 在我看来这句话具有它存在的价值,在社会发展中,每一个小的进步都有可能的存在,可能是一种猜想,是一种假设,也就是说每一个小的进步都是人们对某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猜想或假设,然后才会产生社会进步这一结果,可能是因,是开头;现实发展则为果,则为结局。

黑格尔哲学思想

黑格尔的“辩证法”的理解 黑格尔辩证法是德国古典哲学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其基本思想是概念的辩证发展。它第一次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并企图揭示其内在联系,从而猜测到了客观事物的辩证法。但颠倒了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之上的。 黑格尔认为,哲学的开端本身应该是逻辑的,它是有根据的、间接的。哲学是一种人文科学,既然是一种科学,它也就需要一定的合理性,如何实现这种合理性,逻辑性的思考是必要的前提。通过逻辑性的思考研究纯粹的知识,而不混入经验性的知识,这样能不失哲学的科学性,才能更客观的思考哲学。在这一点上我认为黑格尔哲学是正确的。 否定原则是黑格尔辩证法的灵魂,是黑格尔辩证法一切方法的内在根据和核心的基本规律。恩格斯在《自然辨证法》中提出了,辩证法有三大规律:量变和质变;对立的相互渗透;否定之否定。这三大规律都被黑格尔以唯心主义的方式进行了阐述,而最后一个定律是黑格尔辩证法的整个体系构成的基本规律。这三大定律都包含了否定的原则在里面,如量变和质变规律,量变可以看作是一种渐进性的肯定的“变”,而质变则可以看作是一种否定性的“变”,当肯定性的变达到一定程度,从而引发否定性的变。又如对立和相互渗透,也就是对立和统一,对立可以看作是否定的,而统一可以看做是肯定的。而否

定之否定规律,是事物发展进步的法则,事物的发展与进步必须靠不断的否定之前的状态来建立新的状态,从而实现自身的发展。 从以上的讨论,我们已看到,在黑格尔辩证法中否定性的思想够成了一切运动和发展的内在灵魂。然而光是有否定的原则并不能完全把握黑格尔辩证法的真谛,“灵魂”必须赋予躯体才能有真正的生命,才能起作用。那么黑格尔辩证法如何赋予其躯体呢?是反思。如我们前面所说,否定原则真正的来说是“自否定”,也就是说否定作为一条普遍的原则本来就有“反身性”,只有返回自身的否定才是真正一贯的否定,在这种意义上,否定就可以看作是反思的本质,而反思可以看作否定的体现。反思就如同一面镜子,通过镜子你可以看见你自己的缺点和优点,同样通过反思你可以发现事物的否定原则,否定之否定规律。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本质的东西和实体的东西,并不是因为我们看到了它外在的影像,而是我们根据看到的,进行反思,也就是思维,思考,去探索它真正的本质,真正的面目。如此,才有了我们人类这么辉煌的文明。 黑格尔辩证法作为逻辑、认识论和本质论的统一体,第一次成为一种贯穿于自然界、历史和人类精神中的普遍规律和法则,这在哲学史上是空前的。如何充分的、正确的估价这一点,仍然是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康德宗教哲学与中西人格结构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5期 康德宗教哲学与中西人格结构3Ξ 邓晓芒 提 要 本文立足于中西文化的大背景,紧紧抓住被康德道德哲学提升到本源性高度的自由意志,从人性、信仰、良知等方面考察了康德宗教哲学的主要思想,并通过这种考察反过来揭示了西方文化、西方伦理学的内在结构,展现了中西文化心理、中西伦理学、中西人格结构的巨大差异:西方人把一切善恶归于不可规定的自由意志,并由此生出由恶向善转化的途径、手段或拯救之道;中国人则抽掉了自由意志的本源性,把对善恶的探讨最终归于对人天生本性自然为善的假定,甚至把自由意志也归结为自然本性,所以人性不是一个过程,人性的退化可以靠坚守和养护而避免,而不需要拯救。 关键词 康德 宗教哲学 人格结构 今天,康德已被许多学者看作是自亚里斯多德以来最伟大的哲学家。他的哲学主要想解决三个问题:11我能知道什么?21我应当做什么?31我可以希望什么?第三个问题属于宗教哲学①。1793年,正当法国大革命处于峰巅的时候,康德出版了他的宗教哲学著作,即《单纯理性界限内的宗教》②,阐明了他的道德宗教的哲学原理。在这本书中,康德本着他一贯的精神,从现象和物自体、自然和自由、认识和道德(实践)的绝对二分原则出发,对基督教的《圣经》作了他自己独特的诠释和阐发,其思想的力度和影响的深远,几乎相当于“第二部圣经”。他由此揭示了西方宗教精神潜在的文化心理结构,并给予了这一结构以合理的解释。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中、西文化心理比较的最好、最典型的标本。 一般说来,西方文化是一种反思型的文化,即把对象世界看作反映人心的一面镜子。人要认识自我,只有到对象世界中去寻求。这就有双重的结果:一方面,自我成了一个随着认识的不断扩大和加深而不断显露出来的无穷目标,是动态的、不可穷尽的;另一方面,对象上反映的都是自我的形象,对象本身反而隐藏不露,成了物自体。相反,中国文化是一种体验型的文化,即把自己的心看作对象世界的一面镜子,人要认识世界本体,只有 到自己内心去体会。这也有双重结果:一方面,自我是一个固定不动的点,宇宙的一切都反映于其中(万物皆备于我),唯有自我本身无法在其中出现,正如镜子本身不能反映自己一样,这是一个视觉上的“盲点”,一个“无”、“空”;另一方面,对象就是我看见的那个样子,直觉体验就足以把握本体,“直下无心,本体自现”。如果说西方文化的大问题是把握不住对象本身的话,那么中国文化的毛病就是缺乏自我意识。 康德的立场揭示了西方文化的这一深层结构。从这种立场来看待基督教和《圣经》,就抓住了西方宗教精神的来龙去脉,这是过去的基督教神学没有自觉到的。我们下面打算从三个方面考察一下康德宗教哲学中的主要思想,并与中国文化心理相应的主题作一个比较。 一、人性和自由意志 康德是以道德哲学作为宗教哲学的基础的,在他看来,道德是独立的体系,不需要宗教也能成立。但道德本身在逻辑上必然要推论到宗教,因此考察宗教原理必须先讨论道德。 在道德学和伦理学上,中、西方都热衷于讨论“人性”问题,且都提出过性善、性恶、既善既恶、非善非恶、善恶相混这五种观点。但西方人与中国 ? 1 ? Ξ收稿日期:1997年12月25日

黑格尔的生平及政治思想综述

黑格尔的生平及政治思想综述 张宇 摘要:黑格尔的生平事迹主要发生在德国。他的一生对哲学的发展做出了 重大贡献,这是我们所熟悉的,但他的许多的政治思想观点也是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的一些重要看法,其中主要有关于政治学的观点,关于国家的观点,关于权利的观点等,在他的很多著作里系统的论述了他的政治观点。其实,从哲学与政治的关系看,哲学是要服务于政治的,黑格尔自己的哲学也不例外,其庞大的哲学体系也是用来支持自己的政治观点的。本文主要是简单得综述一下他的政治思想和观点。 关键字:生平事迹政治学国家权利 一、黑格尔的生平及事迹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年8月27日—1831年11月14日),德国哲学家,出生于今天德国西南部符腾堡州首府斯图加特。18岁时,他进入图宾根大学(符腾堡州的一所新教神学院)学习,在那里,他与荷尔德林、谢林成为朋友,同时,为斯宾诺莎、康德、卢梭等人的著作和法国大革命深深吸引。1801年,30岁的黑格尔任教于耶拿大学。直到1829年,就任柏林大学校长,其哲学思想才最终被定为普鲁士国家的钦定学说。因此,说他大器晚成毫不过分。1831年在德国柏林去世。 他的一生没有多少重大事件。黑格尔青年时代非常热中于神秘主义,他后日的见解多少可以看成是最初他以为是神秘洞察的东西的理智化。他起先在耶拿大学当Privatdozent(无俸讲师),他曾提到他在耶拿战役开始的前一天在耶拿写成了《精神现象学》,然后在纽伦堡大学当Privatdozent,后来又在海德堡大学作教授(1816—1818),最后从1818年至逝世在柏林大学作教授,在以上各大学都讲授哲学。他晚年是一个普鲁士爱国者,是国家的忠仆,安享公认的哲学声望;但是在青年时代他却藐视普鲁士而景仰拿破仑,甚至为法军在耶拿的胜利而欢欣。 黑格尔一生著述颇丰,其代表作品有《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全书》、《法哲学原理》、《哲学史讲演录》、《历史哲学》和《美学》等。 二、黑格尔的主要政治思想

⒈ 马克思吸收黑格尔的哲学思想主要是

⒈马克思吸收黑格尔的哲学思想主要是() A 辩证法 B 唯物主义 C 价值论 D 阶级斗争 ⒉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 客观实在性 B 实物性 C 结构性 D 可分性 ⒊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 A 一切从实际出发 B 社会实践 C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 科学发展观 ⒋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董仲舒:“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是() A 形而上学观点 B 唯心论观点 C 辩证法观点 D唯物论观点 ⒌人的存在方式是() A 时间 B 空间 C 实践 D 运动 ⒍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B 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 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A 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B 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 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D 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⒏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其答案是约59%。90分看似 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然而,在一项环环相扣的连续不断的工作中,如果每个环节都打点折扣,最终得出的成绩就是不及格。这里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A 肯定中包含否定 B 量变引起质变 C 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 D 可能和现实是相互转化的 ⒐阶级社会中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A 阶级斗争 B 改革 C 科学技术 D 社会精英 ⒑马克思认为,在生产关系中,()是最基本的关系,是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前提。 A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关系 B 家庭关系 C 政治关系 D 分配关系 ⒒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 A 商品和商品的对立 B 商品和货币的对立 C 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对立 D 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对立 ⒓绝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通过() A 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 B 改进劳动技术的结果 C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D 延长工作日长度的结果 ⒔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由于它() A 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B 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 采取了支付的形式 D 是劳动者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 ⒕某资本家全部预付资本为100万元,其中不变资本80万元,可变资本20万元,获得剩余价值是40万元,其利润率是() A 20% B 40% C 200% D 50% ⒖商品的价值量是由()决定的。 A 使用价值 B 交换价值 C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 具体劳动时间 ⒗()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A 劳动二重性 B 剩余价值学说

黑格尔哲学的体系与方法的矛盾

黑格尔哲学的体系与方法的矛盾 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其哲学的一大特色。黑格尔站在近代哲学主体性原则的基础上恢复了古代哲学的辩证法传统,用辩证法来克服近代哲学机械世界观的局限,以辩证法为结构,第一次使形而上学形成了一个科学的体系。因而在某种意义上说,辩证法乃是黑格尔解决哲学问题的关键所在。然而,辩证法既是黑格尔对哲学的伟大贡献,同时也是其哲学中受到人们批评最多而且遭到人们误解最多的地方。譬如我们现在专门讨论黑格尔的辩证法,黑格尔本人肯定会不以为然。因为他的辩证法与他的哲学体系是密不可分、融为一体的,毋宁说辩证法就是他的哲学体系。所以,我们实际上既不可能脱离辩证法来讨论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也不可能脱离他的哲学体系来讨论他的辩证法。换言之,理解黑格尔的哲学首先应当理解他的辩证法,而理解黑格尔的辩证法又必须把握他的整个哲学。 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是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的一部重要哲学着作,他代表了当时的唯物主义观点,从认识论的根源上,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进行的分析批判。他认为人的精神、思想是人脑的属性,是附属于肉体的,黑格尔的错误在于把精神和思维看作一种脱离人脑而独立的东西,“没有感觉,没有人的,在人之外的思维”是十分荒谬的。 费尔巴哈指出黑格尔所说的“绝对精神”,不过是以精神、思维形式表现出来的上帝,“唯心论直接地将理性神化”,“黑格尔哲学是将思维……当成了神圣的绝对的本质,…绝对?哲学的秘密,因此就是神学的秘密”。 费尔巴哈认为,黑格尔将精神、思维“外在化”为自然的学说,不过就是改装了的上帝创世说,“从精神里推出自然,意思等于算帐不找掌柜”,“等于从水里做出酒”,“等于用语言呼风唤雨,用语言移山倒海,用语言使瞎子复明”,“等于处女借圣灵而生救世主”。 卡尔·马克思认为费尔巴哈在批判黑格尔时,没有认识到黑格尔哲学中辩证法的重要性和其合理成分,因此费尔巴哈的唯物论是形而上学的。马克思写了一本《费尔巴哈论纲》来分析评价他认为费尔巴哈的正确和错误的地方。 黑格尔哲学方法是辨证的,体系却是形而上学的、或者说本体论的,这种体系束缚了辩证法的贯彻——缺乏实践性和革命性,科学性也不彻底。 说实话,我很喜欢黑格尔哲学,世界上需要有这么一部书!严整庞大,深刻完备,令人崇敬不已…… 但可以了,本体论或形而上学到此终结,它本身具有基督教唯心主义的明显特征不说,剥离这些之后,这种沉重的体系也妨碍为革命实践而进行的科学反思;虽然哲学家、思想家少不了做这种细致而广泛的研究工作,但这种体系构建很容易形成僵化的教条,需要一种生机勃勃的思想形式和哲学形式。 “哲学家总是按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批判反思学术和现实,具体指导社会实践,这样的哲学是理想的哲学——而“思想大全”式的黑格尔哲学应属一代风尚之神品,在科学发展全面挺入旧哲学各个领域的今天,这种哲

论黑格尔哲学中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

论黑格尔哲学中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 是现实的” 马克思说:黑格尔“第一个全面地有意识地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黑格尔的辩证法继承和汇集了前人和当时的哲学和自然科学的优秀成果,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打破了长期在人们头脑中占统治地位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为人类社会各门科学提供了正确的思维方法,即思维辩证法。可以说这是一次真正的人类思维的解放。人们已“不再敬重还正在不断流行的形而上学所不能克服的对立”。 在哲学史上,从古希腊哲学到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三个阶段,出现了两次质的飞跃。在古希腊哲学中,以赫拉克利特为代表的辩证法是对客观事物辩证法的反映,是朴素的、直观的客观辩证法。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关于思维运动的主观辩证法,是以近代自然科学和哲学的思维成果为其内容。从古希腊的客观辩证法到黑格尔的主观辩证法是一次质的飞跃。从黑格尔的主观辩证法到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又是一次质的飞跃。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在更高程度上的统一。是古希腊客观辩证法和黑格尔主观辩证法的继承和发展。在此可以看出黑格尔辩证法在哲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黑格尔辩证法思想主要集中地体现在《逻辑学》里,它表现为一个完整的范畴的逻辑体系和范畴推演的逻辑过程。在黑格尔的辩证法的体系中“现实”是一个很重要的范畴,包括了“存在论”和“本质论”中的一切范畴(如质、量、度、同一、差别、矛盾、本质、现象等等范畴)于自身内。现实就是这诸多范畴的统一。在黑格尔的《逻辑学》中,现实又是绝对理念(或真理)的基本内容。理念就是

黑格尔历史哲学

黑格尔认为,客观存在的世界在否定历年世界的基础上的诞生,而又经过自身的否定回归到绝对精神,历史哲学是黑格尔整个哲学体系的组成部分和具体体现。关于民族国家问题,黑格尔认为,个人是民族国家的组成部分,个人需要服从民族国家的利益;在不同的民族之间,黑格尔认为,不同民族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他的关于东方人、希腊罗马入和日耳曼人的差异就是最着名的观点。关于世界历史,出于其整体哲学观的需求和康德普遍史观念的影响,黑格尔是一位典型的世界主义者。在《历史哲学》和《法哲学》中均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其世界主义观念,即世界历史的发展将可能在民族利益面前承认而流血的过程。这一观点,事实上为西方帝国主义国家为所谓的自由民主事实侵略扩张提供了依据。 观察历史的方法有三种: (一)原始的历史 关于第一种历史,只要举出一两位着名的历史学家,便可以给人一个确定的典型。 例如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和其他同样的历史学家们。他们的叙述大部分是他们亲眼所看见的行动、事变和情况,而且他们跟这些行动、事变和情况的精神,有着休戚与共的关系。他们简单地把他们周围的种种演变,移到了精神观念的领域里去,这样外在的现象便演成了内在的观念。诗人以同样的方式,运用他感觉中的资料造成他的观念。 当然,这些原始的历史学家也利用别人的报告和叙述,因为一个人决不能耳闻目见一切的事情。不过他们只把这些资料当作是一种组合的元素,这和诗人受赐于已经成立的语言文字的遗产,又是同样的情形。历史着作家把飘忽的片段联系在一起,然后把它们藏在泥摩息尼神庙之中,使它们不朽。各种稗史、民歌、传说都不能列在这种原始的历史里面。这些稗史、民歌、传说所表现的历史的意识还在朦胧的状态,所以它们属于观念朦胧的民族。这里我们要研究的民族,是已经知道他们是什么,和他们在做什么的民族。当真看见的和可以当真看见的现实,是有坚实的基础的,而产生这些稗史和诗歌的那个飘忽模糊的成分,它是没有坚实的基础的,等到各民族的个性发达成熟,这些稗史和诗歌在历史上的权威就不能存在了。 (二)反省的历史 第二种历史可称为反省的历史。这种历史的范围是不限于它所叙述的那个时期,相反的,它的精神是超越现时代的。在这第二类历史之中,可以分出各种显然不同的门类。 不同的门类。 (一)研究历史的人大都目的在对于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国家,或者整个世界 的全部历史——简单的说来,就是对于我们所谓普遍的历史,考察它的梗概。在这里,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历史资料的整理。进行工作的人用了他自己的精神来从事这种整理工作,他这一种精神和材料内容的精神不同。因此,那位作家在叙述各种行动和事变的意义和动机时,他所依据的若干原则,以及决定他的叙事方式的若干原则,是特别重要的。这种反省的治史方法,及其连带的聪明的表现,在我们德国人中间,真是种类万殊。每一位历史学家都是别出心裁,有他自己的特别的方法。一般来说,英国人和法国人知道,必须怎样写历史,他们比较上多半站在普遍的或者民族文化的立场。 年同服尔细人作战。” (二)第二类的“反省的历史”可以称为实验的历史。当我们研究“过去”的时代, 研究遥远的世界,这时候一种“现在”便涌现在我们心头——这是精神自己活动后产生的,作为它自己劳苦的报酬。历史上的事变各各不同,但是普遍的、内在的东西和事变的联系只有一个。这使发生的史迹不属于“过去”而属于“现在”。所以实验的反省,它们的本质虽然是非常抽象的,但是它们属于“现在”是确确实实的。它们使“过去”的叙述赋有“现在”的生气。这些反省是不是真有兴趣、真有生气,当然全看着

黑格尔基本思想观点简述

黑格尔基本思想观点简述 哲学 一、思维(knowing )和存在(being)具有同一性黑格尔哲学的基本特点是绝对理念能够自己实现自己,或者说思维和存在具有统一性。所谓思维,不仅指人们头脑中的思想而且主要指的是存在于人们头脑之外的某种“客观思想”也即“绝对理念” 。在黑格尔看来,人们头脑中的思想不过是“客观思想”发展的最高产物。所谓“存在” ,并不是我们日常所接触到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具体事物,因为黑格尔明确否认这些事物的客观实在性,根本否认物质的存在。在他看来,存在只是我们的主观表象。一切事物(“存在”)都不过是客观思想(“思维”)的异化物,是“客观思想”的外壳,而“客观思想”则是万物的内在根据和核心。 所谓“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概括起来就是:思维是存在的本质,一个事物的存在只有符合思维才具有实在性;思维不断地在存在中实现自己,使存在同自己相符合。具体来说,从认识论意义上,即从人的认识发展过程方面说,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指我们头脑中的思维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并且凡是我们头脑中认为是合理的(即符合“客观思想”)思想,都必定能够实现,使存在和我们的思想相一致、符合。而在本体论的意义上,也就是从事物本身的发展过程上说,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指“客观思想”决定着事物的本质,一个事物只有符合其中蕴含着的“客观思想”即事物的“概念” 具有真实性;而“客观思想” (“概念”)则 ,才在事物中不断实现自己,使事物同自己相一致、符合。在黑格尔看来,我们头脑中的思想 乃是“客观思想”即“绝对理念”发展的最高产物,人认识世界不过是绝对理念自己认识自己的发展过程上的一个环节,因此,认识论和本体论两者实质上是一致的。 二、分析“现实的是合理的,合理的是现实的” 关于“现实的是合理的” :首先,说现实的东西是合理的,并不意味着现存的一切事物都是现实的,因而都是合理的。事实上,在现存的一切有限事物中,一部分是现象,仅有一部分是现实的。在黑格尔看来,所谓“真实的现实性就是必然性,凡是现实的东西,在其自身中是必然的” 其次,说现实的东西是合理的,并不意味着现实在的东西就绝对符合理性,都是好东西。黑格尔认为,实际上有些坏东西也多少符合理性,否则它们就不能存在。再次,按照黑格尔辩证法,说现实的东西是合理的,也不是意味着现实的东西就是僵死不变的。在黑格尔看来,世界上的各种具体事物都不过是绝对理念的外壳,是绝对理念发展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或阶段。当一个具体事物符合绝对理念发展的要求的时候,它具有必然性,因而是现实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条件的变化,它就要同绝对理念向前进一步发展的要求相矛盾,从而丧失其必然性,变成不现实的、趋于灭亡的东西。这样,绝对理念就会摔掉旧的外壳,投入到一个新的更符合绝对理念进一步发展的要求的外壳中去继续向前发展。这就是说,一切曾经现实的东西,都必定要转化为不现实的东西;而一切符合绝对理念发展要求的东西,不管它同现存的一切怎样抵触,也必将变成为现实的。唯有绝对理念是永恒生命,一切有限事物则皆不免于毁灭。关于“合理的是现实的” :它意味着凡是合乎客观思想即绝对理念的东西一定会变为现实。当然按照通俗的日常理解,我们可以认为一切合乎理性的东西都具有现实性,而在黑格尔的全部哲学体系中,这句话则意味着抽象的、必然的绝对理念必将克服自己的抽象性,外化为自然,并在精神中复归。在这一过程中,自然界的一切、精神领域的一切都是绝对理念这一终极理性的外化物。因此,合理的是现实的。 三、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之逻辑学黑格尔在论证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这个基本观点的过程中,构

黑格尔的绝对精神

黑格尔的绝对精神 绝对观念又称“绝对理念”。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的哲学用语。指绝对精神发展的第一阶段即逻辑阶段中的最后的和最高的概念。黑格尔认为,在自然界出现之前,绝对观念就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他的《逻辑学》就是对这个过程的描述。绝对观念从一个最虚空的范畴——“存在”开始,一步步地向前发展,每一步都比前一步更具体、更深入,因而也就具有更大的真理性。 绝对观念是观念自身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和最后阶段,是绝对的全部真理,此前的逻辑范畴和发展阶段都是绝对观念这个“全体”的一个环节、一个阶段。绝对观念是哲学的唯一对象和内容。黑格尔认为,绝对观念既然是最高的范畴,是顶峰,也就绝对地超脱了主观与客观的对立,一切矛盾都和解了,再不需要任何发展了;要发展,就要按着辩证法的规律转化成它的对立物——自然界。黑格尔把认为客观存在所决定的逻辑概念、范畴看作世界和人类未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的精神实体,并由此外化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这实质上是上帝创世说的中世纪宗教哲学的翻版,曾多次受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批判。 但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又着重指出,黑格尔的巨大功绩在于第一次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把它描写为处在不断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中,并试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黑格尔的绝对观念对以后的哲学家是有影响的。如杜林的“世界模式”论,主要来自黑格尔的“绝对观念”。在黑格尔哲学中,绝对观念有时和“绝对精神”通用。 精神在本质上,通过对于自然和对于自身的扬弃而到达自由,所以精神的本质即是自由。“它能够忍受它的个体直接性的被否定,能够忍受这无限的痛苦,即是说,它能在这个否定性中肯定的保住自己并成为自身同一的。这种可能性就是精神的既抽象而又在自身中自为存在着的普遍性。” 1、绝对者即精神。便是黑格尔之所谓绝对精神。无论是自在的实体存在还是自为的主体都仅仅是片面的而不完整的,只有自在自为后的精神才实现了绝对的永恒和统一。也就是说精神乃是理念与自然的完全统一,因此只有精神可以作为绝对者,绝对者只有精神。 2、精神的辩证运动。精神的发展需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关系的阶段。也就是在这个阶段里,精神的存在完全是凭借它自己,而不需要向外物的外化,也就是精神之所谓自由,或者称为主观精神;第二阶段,它存在于实在的形态之中。即存在于它的创造之中,而自由作为一种现成已有的必然而存在着,或者称为客观精神;第三阶段,它存在于一种自在自为的存在而又永远创造着的统一性中,亦即主观精神与客观精神的统一,也就是绝对真理性中的精神——绝对精神。 3、绝对精神之体现。黑格尔把主观精神分为人类学(自然灵魂、感情灵魂、现实灵魂)、精神现象学(意识、自我意识、理性)、心理学(理论精神、实践精神、自由精神);把客观精神分为法哲学(抽象法、道德、伦理)、历史哲学。绝对精神分为艺术、宗教、以及哲学,或者称为艺术哲学、宗教哲学和哲学史。黑格尔所述的绝对精神是沿着人类理性的一种发展程度而言的,所以在他的绝对精神中不可能找到除人之外的东西,但是他又特别强调这是绝对者。 作为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基本概念的“绝对精神”,在黑格尔哲学中是指作为万物共同本质和基础的精神实体。 黑格尔认为: 绝对精神是万物最初的原因和最内在的本质,其存在是一个自我演化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逻辑阶段:在自然界和人类产生之前,它是纯逻辑概念的自我推衍;第二阶段是自然阶段:绝对精神外化为自然界;第三阶段是精神阶段:绝对精神自我否定,转化为精神并返回自身。先后表现为主观精神(个人意识),客观精神(社会意识),绝对精神(返回自身)。 绝对精神意识到自我在个人中的存在,黑格尔称之为主观精神;主观精神在家庭,社会与国家之中达到更高的意识,黑格尔称之为客观精神;艺术,宗教和哲学是绝对精神在自身中所达到的最高形式的自我实现。其中又以哲学为最高形式,所以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是最先在哲学中发现了自我。 黑格尔心中有一个“世界之神”,它创造了这世界上一切东西。物质的、精神的东西都从它那里产生,最后又都返回到它那里去。但是黑格尔所说的这个“世界之神”,并不是像基督教中的上帝那样的存在物。他把“神”理解为一种“精神”。在黑格尔看来,精神具有一种神性,它是神在世间最高贵的体现。当神在人类精神中完全展现自己的时候,必定是以一种精神的形式出现。如果神是精神,而世界又是神的产物,那么很显然,世界也就是精神的产物。但是这个“精神”,又不能等同于哪一个人的“精神”。这种“精神”是独立于我们所有人的,甚至独立于所有事物的。它是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出现以前,就存在着的一种精神性的本原。这就是“绝对精神”。所有在我们面前展现的事物,不仅包括人的精神意识活动,也包

黑格尔关于哲学的七个比喻

黑格尔关于哲学的七个比喻 哲学是什么?这是一个最引人入胜而又最令人困惑的问题。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辩证法大师黑格尔对哲学作过许多形象生动而又耐人寻味的比喻,仔细地品味这些生动比喻,不仅能使我们了解哲学的深刻意蕴,而且会使我们在欣赏、品味中体悟到什么是哲学思考,获得哲学的辩证智慧。现撷取黑格尔关于哲学的几则比喻共同欣赏。 一、庙里的神 黑格尔说:“一个有文化的民族”,如果没有哲学,“就像一座庙,其他方面都装饰得富丽堂皇,却没有至圣的神那样。”黑格尔借用“庙”与“神”的关系来生动比喻人类生活与哲学两者之间的关系。按照黑格尔的比喻,庙里的“神”是使“庙”成其为庙的“灵光”,哲学则是使人类的“文化殿堂”和“精神家园”成其为文化殿堂和精神家园的“灵光”。哲学,它就像普照大地的阳光一样照亮了人类的精神生活。如果失去了哲学,人类的生活就会变得黯淡无光。

二、厮杀的战场 整部人类哲学史充满着哲学家们互相批判、互相推翻、互相取代的斗争,基于这种客观事实,黑格尔把哲学史形象地比喻为一个“厮杀的战场”。黑格尔说:“全部哲学史这样就成了一个战场,堆满着死人的骨骼。”在黑格尔看来,哲学总是在自我批判和自我否定中发展的,因为哲学是“思想中所把握的时代”。表达新时代的哲学必然要通过对表达旧时代的哲学的批判而获得哲学的统治地位,由此便构成了哲学史的“厮杀的战场”。 三、花蕾、花朵、果实 黑格尔说:“花朵开放的时候花蕾便消逝,人们会说花蕾是被花朵否定掉了;同时地,当结果的时候,花朵又被解释为植物的一种虚假的存在形式,而果实是作为植物的真实形式出现而代替花朵的。这些形式彼此不相同,并且互相排斥,互不相容。但是,它们的流

马克思早期对黑格尔历史哲学的超越

收稿日期:2011- 05-01基金项目:重庆科技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CK2010Z02) 作者简介:邓龙奎(1974—),男,重庆人,重庆科技学院法政与经贸学院讲师,现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2011年7月第38卷第4期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 July ,2011Vol.38 No.4 马克思早期对黑格尔历史哲学的超越 邓龙奎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872) 摘要:马克思早期在参加现实生活的斗争中,汲取了黑格尔历史哲学的有利因素,从历史发展的逻辑起 点、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历史发展的规律等三个方面实现了对黑格尔历史哲学的超越。阐释清楚马克思早期所创立的唯物史观与黑格尔历史哲学之间的关系,对进一步深入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黑格尔;历史观;超越中图分类号:A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5957(2011)04-0016-04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系问题是学术界的一个重 要理论问题,它规定着人们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可以说,对马克思与黑格尔之间关系的认识历程,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发展历程。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人类社会历史观上的伟大变革。这一变革是马克思在继承以前思想家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取得的。在马克思的早期阶段,黑格尔、费尔巴哈和其他青年黑格尔主义者都对马克思思想的变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两个重大发现之一,厘清马克思所创立的唯物史观与黑格尔历史哲学之间的关系,对进一步弘扬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一、逻辑起点的超越:从“绝对精神”到 “现实的个人” 在人类思想史上,不同时代的哲学家所主张的哲学形态、哲学观点存在着重大的差异,但是,每个哲学家在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时总有一个逻辑出发点。在哲学史上,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认为,真实存在的只有原子和虚空,他们以原子为逻辑的出发点构建了原子论哲学。苏格拉底和柏拉图认为,理念是事物的规定,要认识现象世界,必须先认识理念世界。他们以理念作为逻辑出发点构建自己的哲学体系。可以说,在对自然的认识上,思想家们要么从物 质出发, 对自然作出唯物主义的解释,要么从思维(精神)出发,对自然作出唯心主义的解释。但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观上,马克思以前的思想家都是从唯心主义的立场出发对历史进行阐释的。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认为,精神、理性、自由和理念,它们都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负有责任,历史不外是精神的外化和扬弃外化的历史。正如马克思 指出,“全部外化历史和外化的全部消除,不过是抽象的、绝对的思维的生产史,即逻辑的思辨的思维的 生产史。”[1]203可见,黑格尔的历史观是以绝对精神作为自己的逻辑出发点, 在精神自身的生成和外化中去实现思维与存在、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所以,在黑格尔看来,历史不是丰功伟绩和大灾大难的杂集,而是世界精神在自我意识方面时而渐进、时而突发的进展。 黑格尔以绝对精神为逻辑出发点去诠释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马克思早期深受黑格尔思想的影响。但是,马克思早期在现实生活的斗争中逐渐意识到黑格尔历史哲学的缺陷,从历史观的逻辑起点上逐步实现了对黑格尔历史哲学的超越,从而为创立唯物史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841年,马克思在自己的博士论文中阐述了原子偏斜运动的思想。马克思认为,原子运动的“偏斜却表达了原子的真实的灵魂即抽象个别性的概念” [2]35 。在这里,马克思在阐 — 61—

黑格尔哲学思想

黑格尔哲学思想 运伟大之思者,必行伟大之迷途。 背起行囊,独自旅行。 做一个孤独的散步者。 如果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那建筑物则是凝固的音乐 悲观的头脑'乐观的意志 无知者是不自由的,因为和他对立的是一个陌生的世界 目标有价值,生活才有价值 在纯粹光明中就像在纯粹黑暗中一样,看不清什么东西。 任性和偏见就是自己个人主观的意见和意向,——是一种自由,但这种自由还停留在奴隶的处境之内。 只有那些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处的人,才会没有出头之日。 人是靠思想站立起来的 最大的天才尽管朝朝暮暮躺在青草地上,让微风吹来,眼望着天空,温柔的灵感也始终不光顾他. 凡是存在的事物就天然具有合理性... 恶是发展原动力 实体在本质上即是主体 如果你生活是一种无法抗拒的无法改变的痛苦里.那么这种痛苦将是你的幸福! 给自己一个希望和勇气.大喊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慷慨的说句"大不了就是一死" ! 嘿,哥们,我说,嘿,哥们我说,没有意义的怎么可能存在。 世界历史即是世界审判”揭示了其历史观兼有神义论和人义论的双重品格 一个深刻的灵魂,即使痛苦,也是美的. 太阳下面没有新事物; 良心,它就是对它自己有了确信的精神 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 密涅瓦的猫头鹰在黄昏起飞 绝对的光明,如同绝对的黑暗 假如没有热情,世界上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 人死于习惯 民必须体会到宪法是自己的权利,可以落实到实处。否则,宪法就只是徒有其表,不具有任何意义和价值。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一个恶徒的犯罪思想也比天堂里的奇迹更伟大,更崇高 方法不是外在的形式,而是内容的灵魂 历史常常惊人地重演 人类是地球上的匆匆来客 一个灰色的回忆,怎能抗衡现在的生动与自由 民族不是为了国家而存在的,民族是由国家创造的 熟知并非真知 上帝惊叹细节 人类从历史中所得到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不记取历史教训 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不应当只是单一的画家,应是兴趣广泛的多面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