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康复训练]_如何恢复踝关节的正常功能-图片详解

康复训练]_如何恢复踝关节的正常功能-图片详解

康复训练]_如何恢复踝关节的正常功能-图片详解
康复训练]_如何恢复踝关节的正常功能-图片详解

[康复训练] 如何恢复踝关节的正常功能-图片详解

关节扭伤后再次受伤的几率比原来提高40~70%。但受伤后恰当的治疗、康复锻炼和使用护具,可降低再受伤的风险。下面就介绍些有用的康复训练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活动度训练:

有助于恢复踝关节的正常活动度。

背曲踝关节:

方法:

直腿端坐,保持足垂直于支持面,向躯干方向屈曲踝关节。

受伤后最初3~10天经常练习。

二、柔韧性训练:

有助于放松腿部肌肉,因为肌肉紧张妨碍上下楼梯、行走和跳跃。

方法:每项练习在轻度伸展位保持20~30秒。注意不要反弹。

频率:每周练习5~7天

每天每项练习重复6~10次。

腓肠肌伸展训练:

初阶动作:

直腿端坐,对折毛巾套在脚掌拇趾根部。缓慢拉毛巾背曲踝关节,直至腓肠肌上半部分伸展(绷紧)。

高阶动作:一旦能站立,可尝试手扶墙的伸展训练。

将受伤足放在正常足后方,足趾均朝向前。保持足跟不离地,保持受伤腿始终伸直。

缓慢屈曲正常腿的膝关节,直至受伤腿的腓肠肌伸展(绷紧)。

2 足跟的伸展训练:

初阶动作:

微屈膝端坐,对折毛巾套在脚掌拇趾根部。缓慢拉毛巾,直至腓肠肌下半部分和足跟伸展(绷紧)。

足放在正常足后方,足趾朝前。保持足跟不离地。缓慢屈曲受伤腿的膝关节,直至足跟伸展(绷紧)。

三、力量训练:

强壮的腿部肌肉可协助韧带共同保持踝关节稳定。

频率:每周练习5~7天,每天每项练习重复20遍。

1、胫外侧肌肌力训练:

初阶动作:

向外侧推。足平放于地板,外侧倚住墙或书柜,足用力向外侧推。坚持3秒。

高阶动作:

使用带子。将带子系于书桌,坐位,保持受伤腿的膝和足在一直线上,将带子套在受伤足外侧。受伤足向外侧拉带子。

2、胫内侧肌肌力训练

初阶动作:

向内侧推。足平放于地板,两足相互倚住,用力向内侧推。坚持3秒。

高阶动作:

用带子。将带子系于书桌。坐位,保持受伤腿的膝和足在一直线,将带子套在受伤足内侧。向内侧拉带子。

3、胫前肌肌力训练:

初阶动作

向上推。将正常足足跟置于受伤足足背。正常足向下压同时受伤足翘起向上推(即足跟不离地)。对抗3秒。

高阶动作

使用带子。将带子系于书桌。直腿端坐,将带子套在受伤足足背。缓慢向躯干方向拉。

四、平衡训练:

踝关节扭伤降低了受伤足的平衡能力,这很容易造成再次扭伤。因此一旦站立时不再有疼痛感,就可尝试进行平衡训练。

方法:用受伤足保持平衡10~30秒,每天至少练习6次。

标准:每个动作能坚持60秒,就可练习下个动作。

动作1:双臂向体侧平举,双眼睁开。

动作2:双臂交叉于胸前,双眼睁开。

动作3:双臂向体侧平举,双眼闭上。

动作4:双臂交叉于胸前,双眼闭上。

踝关节包扎踝关节包扎流程:

踝关节术后早期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练习方法

踝关节术后早期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练习方法 在各种踝关节手术术后早期,最重要的两个康复内容就是关节活动度练习与肌肉力量练习。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训练方法。 一.关节活动度 正常的踝关节可以进行各个方向的活动,本文我们主要讨论的是背伸(同背屈)和跖屈、内翻和外翻的动作。 由于在踝关节手术术后,很多患者都会被石膏固定一段时间,所以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踝关节活动度受限的情况。那么在拆掉石膏之后的早期,就要进行关节活动度的练习。下面介绍一些关节角度练习的方法。 1.背伸(背屈) 背伸即踝关节向上的活动,由于后方有跟腱的存在,所以这个角度是术后最容易出现活动受限的角度,也是比较难练的角度。术后早期可以利用毛巾或任何长条带子进行向上的牵拉。 也可以让家属帮助练习,练习的过程中,可在膝关节下垫一个小枕头,这样有利于使小腿三头肌处于放松的状态。

随着时间的推移与踝关节所能耐受的强度的增加,今后就可以利用自己体重来进行角度的练习了,比如下面几个方法: “弓箭步” 患肢在后,脚尖自然向前,膝关节伸直,下压脚踝。这样可以充分牵拉小腿三头肌和跟腱。解决因小腿三头肌和跟腱造成的踝关节活动度受限。 “蹲” 蹲的时候注意脚尖自然向前,膝关节和臀部不要歪斜,即使脚后跟没落地也没关系。主要解决因踝关节内部原因造成的关节活动度受限。 现在市面上还有一种训练踝关节角度的利器,某宝搜索“踝关节角度训练板”即可搜到。患肢可以直接踩在板子上进行角度练习,效果非常好,而且十分方便。 2.跖屈

跖屈即踝关节向下的活动,属于术后比较容易练习的角度,早期可以把踝关节伸出床外让家属协助下压即可。 后期随着角度加大,可以利用“跪”的方法,让臀部下压踝关节。 3.内翻 内翻其实就是常见的“崴脚”的动作,如果是外踝韧带损伤术后的患者,早期是不建议练内翻的,通常是在术后复查时,主刀大夫认为患者内翻活动受限的时候才进行内翻的练习。早期练习内翻角度,可以在跷二郎腿的姿势下,自己用手来进行内翻的牵拉。 如果在后期踝关节比较硬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上文中提到的“足踝角度训练板”来辅助练习,但要注意安全。 4.外翻

脚踝的训练及康复

如何锻炼脚踝力量以及鞋子的选择 炼踝部力量有很多种, 其中最好的办法当然是通过多训练滑行来提高 脚踝的力量, 但这种训练对于一般的初学者来说并不容易。 因初学者的动作不很规范, 错误的动作练出来的力量并不 一定是正确的,因为并不只是脚踝有力量就一定可以滑的很好,因为在 这当中还存着支撑时脚踝用力的方向问题。 如果在脚踝支撑及用力的方向上出了问题,将直接影响每一次 蹬地的效果,每一次的作功都将大打折扣。因此只加强力量是不够的, 这里面同样存在着一些技巧问题。 如果你脚踝本身就有一定的力量那你 在滑起来会容易一些。 所以建议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来练习脚踝的力量。 可以用跳绳来加强脚踝部的力量, 这是一种除滑行之外的很好的锻炼脚 踝力量的方法,许多速度滑冰运动员小时候都是这么练习的, 还是挺有效果的。 练习时需要注意的是每一跳脚跟都不可以落地,全部由脚的前 半部着地。还有就是不可以太急只放松身体只要轻松向上跳就可以。每次训练的量建议,每天跳1000次为每天5组左右,最初时可以减少一些。关于鞋子的选择,速滑鞋的鞋帮设计的低是因为这样比较灵活,这也是必须的。因速滑运动员在滑行时需要在较低的姿势下作功。如果鞋帮过高会影响蹲屈的角度,硬往下蹲会增加运动员蹲屈的难度,会加快运动员的疲劳。速滑运动是轮滑和滑冰运动当中,活动比较单一的,它没有花样和球类那么多的滑法。它虽然要求运动员有一定的脚踝力量。但这种和量更多的是用来起支撑作用的,其用力的方向是基本不变的,所以速滑运动员一般是不会在训练当中使脚踝受伤的。一般来说练习花样是应该选择鞋帮较高、及鞋帮较硬的鞋子。因为这样可以很好保护自己的脚踝,这是十分必要的。花样滑时需要做许多高难度的跳跃及旋转动作,脚踝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脚踝是需要很有力量的,正确的说应该比速滑运动员更加有力。因许多动作尤其是跳跃动作是需要脚踝的力量的。花样滑鞋子是一定要适合自己的脚,最好是长短、肥瘦都刚刚好,如果有条件按照自己的脚形来制作就最好了。这样的话就象鞋子和脚是一体的,在控制冰刀或轱辘就容易了,才有利于作各种高难动作。切记不可以选择软鞋来练习花样动作。不仅对练习没有好处,而且很危险! 用热水做些热敷 先用药酒轻擦患处,让皮肤温度升高些,手法贴肤渐力加重。不能突用猛力。可单指循筋下压结痛之处意在推散之,掌根之揉意在松开肌肉。在药不断擦于患处手法、推、点、按、揉、震荡、拍打的运用中。此时患处皮肤有变化。旧伤痛处之结以瘀血黑痘样点高出皮肤,或以黑色之筋浮起。 复健治疗的方法: 冰敷:用碎冰或冰水装在塑胶袋里,醒着时每4小时敷盖在受伤部位20分钟. 抬高:不需活动它时,就把受伤的踝关节抬高,至少要比腰部更高才有效.

踝关节骨折应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的效果观察

踝关节骨折应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的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5-12-29T10:12:25.443Z 来源:《航空军医》2015年11期作者:王燃峰 [导读] 永州市中医医院探讨踝关节骨折应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的效果。 永州市中医医院湖南永州 425000 【摘要】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应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至2014年12月的98例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固定治疗,实验组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96.0%)明显高于对照组(79.6%),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骨折愈合时间(31.9±2.2)天明显短于对照组(67.8±2.9)天,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率(4.1%)明显低于对照组(20.4%),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实验组的愈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79.6%),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可以快速愈合,不良反应少,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骨折愈合 踝关节骨折是常见的骨科损伤,这种骨折主要发生于青壮年,因为这些人群的负荷力大容易导致发生踝关节骨折。对于这种骨折采用手术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采用传统的固定方法虽然能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但是会发生并发症,而且骨折愈合不好。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是一种应用比较广泛的方法,可以用于各种骨折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效果。踝关节骨折[1]、尺挠骨骨折[2]等骨折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针对踝关节骨折的发生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进行治疗,为骨折的治疗提供可靠依据。现将研究结果汇总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2年11月至2014年12月的98例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所有患者经过诊断均属于踝关节骨折,所有患者身体状况良好,无血液及其他代谢性疾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者49例,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23-58岁,平均年龄36.6±11.8岁;旋前一外展型II度8例,III度4例,旋前一外旋型II度3例,III度2例,旋后一内收型II度11例,III度4例,旋后一外旋型II度14例,III度3例。对照组患者49例,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22-59岁,平均年龄36.5±12.8岁;旋前一外展型II度7例,III度5例,旋前一外旋型II度2例,III度3例,旋后一内收型II度10例,III度5例,旋后一外旋型II度13例,III度4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对患者进行复位,并采用石膏进行外固定。固定后进行常规的功能锻炼。 实验组: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对患者肿胀的部位进行手法复位[3],患者仰卧位,膝关节屈曲90°,让助手握住小腿的近端,另一助手握住小腿的远端,左手持前足,右手托足跟,顺势用力向下对抗牵引,然后逆原损伤逐渐改变方向,纠止旋转畸形。复位成功后五合一夹板外固定。五块夹板内、外、后侧超关节固定,前侧两块不超关节[4]。最后采用绷带包扎。 1.3 治疗效果的判定标准[5] 优: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无疼痛感,能正常工作; 良:踝关节功能恢复基本正常,无疼痛感,能做一定的工作; 差:踝关节功能恢复不正常,有疼痛感,不能正常工作。 总有效率=优+良/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使用SPSS13.0 统计学软件,数据符合正态分布,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计量数据进行t检验,计数数据用例数和%表示,计数数据进行x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具体见表1,由表1可知实验组的总有效率(96.0%)明显高于对照组(79.6%),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率比较 具体见表3,由表3可知治疗6周后实验组的愈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79.6%),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踝关节MR断层解剖、解剖变异和病理1

1 MR矢状位像(图1~7):重点描述骨骼和肌腱1.1 骨骼 M R 矢状位:踝关节M R 矢状位由内侧向外侧观察,首先看到的是胫骨的内踝和胫距关节的内侧,然后是中距下关节和跟骨载距突。与距骨前面相接的是舟骨,与舟骨前面相接的是三个楔骨,由内向外依次为:内侧楔骨、中间楔骨和外侧楔骨。前面与内侧楔骨相接的是第一跖骨;与中间楔骨相接的是第二跖骨;与外侧楔骨相接的是第三跖骨;与跟骨前面相接的是骰骨;与骰骨前相接的是第四、第五跖骨。在中线位置有跗骨窦。跗骨窦位于前距下关节和后中距下关节之间,是一个圆锥形结构,开口向外。正常应该是以脂肪信号为主。跗骨窦内有血管、神经和两个 韧带,最内侧有跟距骨间韧带,外侧有颈韧带。踝关节最外侧为腓骨下端,即外踝。1.2 肌腱 踝关节的肌腱包括后面的屈肌腱和前面的伸肌腱。 踝关节MR 矢状位扫描:后面从内侧开始,首先看到的是内踝。紧贴内踝骨后侧的是胫后肌腱。胫后肌起于胫骨外侧面、腓骨内侧面、骨间膜的后面和深筋膜,走行于小腿后肌间隔内,在内踝上面成为肌腱向下走行,在内踝下方变成水平方向,位于跟骨载距突的外上方,向前走行。胫后肌腱主要附着点是舟骨粗隆,并且分出肌腱束,分别止于三个楔骨、骰骨和第二、三、四跖骨底。由于胫后肌腱相对较粗,一般可以在两个相邻的层面上看到。 踝关节MR断层解剖、解剖变异和病理——第一部分:断层解剖 Yuming Yin 1,潘诗农2

趾长屈肌腱紧贴着胫后肌腱后下外侧。趾长屈肌起于胫骨后方,走行于胫后肌腱外侧,在踝关节水平变成肌腱,位于内踝的后方,与胫后肌腱有纤维间隔。趾长屈肌腱由三角韧带的下方转向前行,在足底与拇长屈肌腱交叉走向前外侧,止于远端趾骨底。在矢状位像,趾长屈肌腱一般只能在一个层面上看到,位于跟骨载距突的下外方,由此再向外侧可以看到胫后动脉、静脉以及神经。再向外开始看到跟骨载距突,紧贴在跟骨载距突后下面的是拇长屈肌腱。拇长屈肌腱起于腓骨后面及骨间膜,走行于距骨后面及跟骨载距突的下方,在足底向前内走行,与趾长屈肌腱交叉,并位于其上方,止于拇趾远节趾骨底。在中线的位置可看到跟腱和足底腱膜。跟腱是由腓肠肌和比目鱼肌汇合而成,是身体中最粗大、最强的肌腱。是由致密纤维组成,在T1WI和T2WI上都呈黑色,粗细均匀,边缘锐利,横断面呈半月形,前面是凹陷的或平的。跟腱没有滑膜囊,由腱周组织包裹,止于跟骨,在与跟骨止点处可有一个滑囊,其内侧有时可见到一条非常细的1~2 mm粗的跖长肌腱。跟腱前方是一个三角形的脂肪垫(Kager's 脂肪垫)。 足底腱膜位于足底,分内、外两束,起于跟骨结节前下方,向前延伸。足底腱膜上方是足底肌肉,由内向外依次是拇展肌、趾短屈肌和小趾 展肌。 最外侧有腓骨长肌腱和腓骨短肌腱。腓骨长肌图4 踝关节矢状位像解剖:开始看到中距下关 节、后距下关节及其之间跗骨窦的最内端。跗骨窦 内有跟距骨间韧带。在足底可以看到足底腱膜。足 底腱膜的上方是趾短屈肌。趾短屈肌的上方开始看 到足底方肌、拇短屈肌和腓骨长肌腱的远端。足的 背侧有胫前肌腱和拇长伸肌腱 图3 踝关节矢状位像解剖:此层面开始看到跟骨 载距突和中距下关节、中间楔骨和第二跖骨。载距 突的后方是拇长屈肌腱。足的背侧有胫前肌腱和拇 长伸肌腱。足底开始看到足底腱膜。足底腱膜的上 方是趾短屈肌。趾短屈肌的上方可以看到拇短屈肌 和腓骨长肌腱的远端,并看到足底方肌。足的背侧 有胫前肌腱和拇长伸肌腱。上方开始看到足底方肌图2 踝关节矢状位像解剖:紧贴胫后肌腱后侧的 是趾长屈肌腱。在趾长屈肌腱后内方可以开始看到 血管和神经束。足的背侧可以看到胫前肌腱和拇长 伸肌腱的末端。足底可以看到拇趾展肌, 拇短屈 肌和拇长屈肌腱的末端 图1 踝关节矢状位像解剖:最内侧首先看到的是 内踝、舟骨结节、内侧楔骨和第一跖骨基底的内 侧。紧贴内踝骨后侧的是胫后肌腱向前走行于舟骨 结节下方。足的背侧可以看到胫前肌腱和拇长伸肌 腱的末端。足底可以看到拇展肌,拇短屈肌和拇长 屈肌腱的末端

踝关节术后早期康复训练

踝关节术后早期康复训练 内固定术后早期锻炼可以缓解疼痛和肿胀,减少后期关节活动受限,减少并发症。内固定术后2-3天待疼痛缓解后, 采用部分美国西阿尔巴马大学运动医学中心踩关节康复方案并积极行踝关节屈伸活动。 美国西阿尔巴马大学运动医学中心踝关节康复方案: 踝泵:足趾先向下, 后向上, 增加踝关节的活动范围与循环, 持续而慢速活动。踝关节字母表:舒服坐位, 下肢伸直于身前, 拇趾”描绘”英文字母表, 注意踝关节的活动 踝关节环转运动:以拇趾作为指针, 包括踝关节在内的顺时针、逆时针运动。 内翻外翻活动范围:坐位, 足底与地板平行。转动足底使其朝向或远离面部 跟键牵拉:双手持毛巾末端并绕过足底, 慢慢牵拉毛巾至极限 跟键牵拉:膝关节屈曲位,坐位, 膝关节屈曲90度, 双手持毛巾末端并绕过足底, 慢慢牵拉毛巾至小腿后侧有牵张感, 维持5秒钟。 跟键牵拉胖肠肌:面墙直立, 一足位于另一足前。双手扶墙, 身体倾斜。前膝屈曲, 后腿伸直并维持双足后跟紧贴地面。维持此位置至小腿后侧有牵张感后再维持5秒钟。 跟键比目鱼肌牵拉:面墙站立, 一足位于另一足前。双手扶墙, 身体倾斜。双膝微曲, 保持双侧跟骨位于地面, 膝关节屈曲直至感觉小腿后侧有牵拉感。维持5分钟。 足弓牵拉:坐位, 足置于可乐瓶、高尔夫球或其他相似的物品, 轻中度下压, 由足跟滚至足趾并反复, 每足交替重复。 腘绳肌键:站立, 患肢置于床缘或桌缘, 支撑腿伸直。身体慢慢向前倾斜直至感觉膝关节或后背有牵拉感, 维持20秒, 休息。 早期的肿胀和疼痛以及后期的关节活动受限均是踝关节骨折术后易出现的问题, 而早期合理的康复锻炼治疗可以减少这些问题的发生。通过肌肉的收缩来促进血液循环、消肿并促进骨折的愈合, 是局部的微环境向有利于关节软骨修复的方向发展, 同时减轻疼痛、消除肿胀、避免关节血肿肌化粘连。术后采用美国西阿尔巴马大学运动医学中心踩关节康复方案则更安全更有效的功能锻炼方法, 对于促进功能的恢复有积极的意义。 1

脚踝扭伤的康复性训练

脚踝扭伤的康复性训练 脚踝扭伤是最常见的体育伤病之一。当脚踝或者足部由于翻转,扭伤或者受到超乎平常的外力时,踝关节周围的韧带也会受到拉伸或被撕裂。在体育活动中,最常见的导致脚踝扭伤的原因是运动过程中脚下踏空或者是下落过程中着陆踏空。不同程度的脚踝扭伤所造成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可按照其严重性分为下列 几个级别: 一级:韧带受到拉伸,或者小范围被撕裂,韧带未有松弛,弹性恢复能力良好 二级:韧带部分被撕裂,韧带部分松弛,弹性恢复能力收到一定损伤 三级:韧带完全被撕裂,韧带完全松弛,弹性恢复能力完全丧脚踝扭伤的紧急处理能够极大程度的缓解伤痛,处理方法应遵循R.I.C.E四步,即休息(rest),冰敷(ice),按压(compression)和抬腿(elevation)[注1],这也是对于软组织挫伤,肌肉拉伤最好的处理方法。 踝关节恢复第一步:回复关节原有的位置,在受到踝关节损伤之后,需要回复由损伤造成的关节移位和结构受损。医师会大致检查关节是否移位和对软组织受损情况进行检查(包括跟腱,韧带和软骨)。如果这些组织受到损伤,你很可能需要打绷带或者使用外部支架,情况严重的话,需要进行手术。如果出现任何疑似的裂痕或者脱位,就需要核磁共振检测或者X射线检测来进一步确定结果并确定最适合的治疗方法。 踝关节恢复第二步:恢复关节稳定,当关节已经复位,下一步就需要恢复关节的稳定。这就需要一些特殊的练习来帮助重建脚踝的稳定性和正常功能。练习的难度逐渐增加,大致分为: 1.小范围运动——灵活性练习 2.平衡——感知练习 3.加强力量练习 4.加强持久练习 5.灵活性——增强练习 踝关节恢复第三步,踝关节恢复训练可用于一级踝关节损伤的恢复。如果你受到更加严重的损伤,那么还是遵从你的医师和理疗师的建议和计划。你应该经常在你的理疗师指导下完胜康复训练,这样可以根据你自身的条件以及受伤程度来为你自己量身打造一套属于自己的最佳康复方案。 脚踝灵活性练习,当你的踝关节基本可以活动并且局部的肿胀也得到控制的时候,就可以进行灵活性训练了,轻轻的让你的踝关节做一些小范围运动。 毛巾拉伸

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康复护理对策

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康复护理对策 发表时间:2016-01-20T10:25:06.703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6月第6期供稿作者:倪月华[导读]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手足外科包括手术前护理、手术后护理、预防并发症护理及康复训练护理等方面,用以提升康复护理的质量,促进患者能够尽早康复。 倪月华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手足外科 215000 【摘要】目的:总结踝关节骨折的手术康复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4年5月~2015年6月接诊的64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统计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经康复护理后,恢复程度为优者36例,占总人数的56.25%,恢复程度为良的患者24例,占总人数的 37.50%,恢复程度为差的患者4例,占总人数的6.25%。护理全程未出现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经过后续治疗后,全部恢复良好。结论:踝关节骨折手术后做好系统的康复治疗及护理的对策,可以加强康复效果和速度,值得在临床医学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85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06-002-01 踝关节作为人体机体和功能中比较重要的负重关节,容易出现一些骨折或受损问题,常伴有韧带拉伤、软骨或者是肌腱的损害,较容易并发伤性的关节炎。在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时,一方面需要采用积极有效的外科手术方式外,另一方面还需积极的配合可靠的综合的系统的康复护理对策,从而以保证踝关节功能的快速恢复及使用。 1材料和方法 1.1一般材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4年5月~2015年6月接诊的64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男性37例,女性27例,年龄在16~56岁之间,平均年龄(31.6 2.4)岁。左侧骨折35例,右侧骨折29例。骨折原因:导致骨折30例,扭伤25例,砸伤5例,摔伤4例。 1.2康复护理对策 1.2.1手术护理 术前,对紧急性创伤造成的裸骨骨折患者做紧急处理,并全面评估患者体征、损害程度等情况。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减轻因创伤造成的心里不适,出现悲观、紧张等情绪,减少患者手术、康复过程中的应激反应。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建立信任关系,加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术前准备期,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周围的肌肉训练,每日进行3~4次的练习,每次时间在15~20min之间。训练内容包括股头肌收缩练习、直抬腿练习、膝关节和髋关节伸屈练习;术后,检测患者生命体征,将患者骨折侧肢体太高15~30°,护理全程需保持患者切口的卫生,避免感染。在患者意识清醒后再次进行心理护理,这一阶段患者情绪较为稳定,关心手术情况。向患者介绍手术情况,建立患者痊愈的信心。 1.2.2康复护理 在康复过程中关注患者的体征和患处情况,如患者出现无法忍受的疼痛,告知主治医师并酌情给予镇痛,探讨可能造成疼痛的原因并处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包括患处的护理、如何进行康复练习、预估可正常活动的时间等,避免患者发生后遗症;康复期,并发症的护理是重点。每日需检测患者的体温,并查看患者患处是否出现红肿、热痛、麻木等现象,及时进行处理,避免感染。定期检测患者手术肢体末端摩西血管的充盈状态和血氧饱和度,采取促进患者血液循环的措施,加快切口愈合的速度。根据患者伤肢运动的情况和感染情况评估患者神经分支损伤程度。 踝关节手术康复期经常出现韧带粘连和周围关节囊挛所等问题,造成踝关节伸缩功能障碍,所以应加强术后的康复练习。针对这一情况,护理过程中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在术后立即将患者踝关节跖屈10°以下,接近垂直。在患者意识清醒后,指导患者进行足趾活动和裸部肌肉训练,促进消肿速度和康复。术后2d,指导患者进行足趾部活动和关节被动屈伸练习,减少形成关节粘连性束带。石膏固定的患者可采取足趾主动活动和裸足部肌肉练习。 术后3~4周后,骨折部位已形成原始骨痂,康复训练应以主动活动为主,并以外力手段扩大踝关节的活动范围。可早晚练习100次左右,进行膝关节和髋关节的练习。术后6~12周,指导患者下床进行负重练习,直至可独立负重行走。骨折处完全愈合后,指导患者进行平衡练习、深蹲练习和屈伸练习,加快正常肢体功能的恢复[1]。 1.3疗效判定指标 经过护理后,患者踝关节无疼痛感,肢体功能正常,CT检测愈合情况良好为优;患者骨折处有轻微疼痛,踝关节背伸受限角度在10~15°之间,CT检测骨折处愈合为良;患者踝关节酸软无力,踝关节背伸受限在15~30°之间,CT检测患处未完全愈合或畸形为差。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统计相关数据,计数资料检验。 2结果 本组患者经康复护理后,恢复程度为优者36例,占总人数的56.25%,恢复程度为良的患者24例,占总人数的37.50%,恢复程度为差的患者4例,占总人数的6.25%。护理全程未出现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经过后续治疗后,全部恢复良好。 3讨论 踝关节是人体所有关节中负重量最大的关节,正常受力时的最高峰值是体重的 4 倍左右,踝关节作骨折作为骨科临床上一类发病较高的疾病,这个部位的骨折发生率比较高。踝关节发生了骨折时,在治疗的时候方法不符合该关节功能的生理性特点时,便会导致创伤性的关节炎,这会对关节功能的使用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目前治疗上多数倾向于手术治疗,对踝关节骨折的治疗,采用手术治疗和康复方法是踝关节骨折治疗最常用的主要手段,达到良好的踝关节功能和预后[2]。因其手术后的并发症少,手术后的致残率较低,且能够帮助踝关节功能恢复等优势,已经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工作中。但在踝关节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后,大多都有不同程度上的的疼痛或是肿胀等情况,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质量及病患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一部分患者大多对于手术后的恢复效果急于求成,康复治疗配合不好,导致愈合伤口的畸形,还可能引发肌肉萎缩,肌腱粘连,关节僵硬等,导致关节的康复和功能使用[3]。

-功能锻炼及康复指导

功能锻炼及康复指导 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功能锻炼在骨折康复中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广泛重视。对骨折或关节损伤后的患者应以恢复原有功能,降低致残率及残疾程度为根本目的。根据康复护理的原则,护理行为或护理程序,都是直接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而进行的。 一、功能锻炼的意义及原则 功能锻炼是通过患者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维持肌肉、关节活动,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促进血液循环,预防畸形,最大范围地恢复功能,最大程度地降低致残率。患肢是康复护理地重点,对骨折或关节损伤的患者虽然采取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复位固定,但是如果只注意固定而忽视了功能锻炼,可能会使患者本应该恢复的功能得不到恢复,甚至造成残疾,其严重程度远远超过原发损伤。康复锻炼必须积极地科学地进行,讲清原理,动作轻柔,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二、功能锻炼地临床作用 1、促进肿胀消失:肿胀是外伤后的炎症反应: (1)体液渗出→肌肉痉挛→静脉血液及淋巴淤滞→回流障碍→肿胀肢体。 (2)肌肉收缩→加速血液循环→肿胀消退→疼痛减轻。 2、减少肌肉萎缩程度:肢体废用必然导致肌肉萎缩,锻炼可避免肌肉萎缩,并使大脑始终保持对有关肌肉的支配。 3、防止关节僵硬粘连:肌肉不活动→静脉淋巴淤滞→水肿→浆液纤维蛋白渗出→滑膜粘连。 4、促进骨愈合过程的正常发展:肌肉代谢产生乳酸→刺激血管→血管扩张→促进循环→新生血管较快成长→促进骨痂形成、强固骨痂→骨折愈合、早期活动关节面。 三、运动方案制定 针对每个患者的运动能力、损伤性质、骨折的部位和类型、年龄及身体素质等制定运动方法及运动量。运动方案应做到个体化,对于运动的设计是按要达到目的来进行的。 (一)基本步骤 1、骨折早期的功能康复锻炼(伤后1-2周) 此期特点局部反应大,肿胀明显,骨痂尚未形成。骨折断端虽颈2整复,但不稳定,有时会有轻度侧方移位或成角畸形。骨折并发的软组织损伤尚需修复,局部疼痛,肢端肿胀仍存在。所以此期锻炼的方法是关节不活动的情况下,以肌肉的主动收缩和舒张练习为主,即静力练习。 (1)锻炼上肢肌肉的方法:用力握拳和充分伸直五指,反复交替进行,增强手的握力。 (2)锻炼下肢肌肉的方法: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增强臀大肌、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的力量;用力做踝关节背伸、跖屈及伸屈足趾,促进血液回流,防止肌肉废用性萎缩。 (3)被动活动:向心性按摩,改善血液循环,减轻肢体肿胀。 2、骨折中期的功能康复锻炼(伤后3-6周) 此期特点是,骨折肢体肿胀和疼痛已明显减轻,软组织损伤基本修复,骨痂已逐步形成,骨折断端初步连接,接近临床愈合。 (1)此期在医护人员或健肢的帮助下进行肢体活动,继续做肌肉舒缩锻炼,逐

脚踝康复训练方法

脚踝康复训练方法 脚部出现异常情况的时候,要及时的进行治疗,尤其是出现崴脚后,要先进行热敷,这样对缓解脚部肿痛有很好帮助,有很多人在崴脚的时候,都是会进行冷敷和按摩,这些做法对崴脚改善没有任何帮助,而且对脚部有很大损害,那脚踝康复训练方法都有什么呢,也是很多人不了解的。 脚踝康复训练方法: 前脚掌着地的双脚依次轮换的纵跳练习。 练习目的:提高踝关节的耐力。 练习方法。 单脚前脚掌着地向上纵跳,4×8拍双脚轮换,依运动员的能力3-5min/组,可做一组或多组。练习时注意保持良好的身体姿态,两臂侧举、挺胸、抬头、膝盖脚尖绷直,膝关节不参与缓

冲。另外,跳起的高度要合理,不能破坏动作的速度及肌肉的用力特性,可配合音乐节奏进行。 赤脚加速跑与跳跃练习。 练习目的:提高踝关节的快速力量。 练习方法。 在沙滩或沙坑赤脚加速跑和跳跃练习,都有利于提高掌趾和踝关节肌肉的退让与超等长收缩能力。在长期的训练实践过程中发现赤足练习对发展踝关节尤其是脚趾关节的力量有较好的效果。在赤足练习时,由于无法借助于运动鞋的外力,运动员的脚踝特别是脚趾部位在运动时要比平时用力。赤足练习一般可分为赤足走、赤足跑和赤足跳跃等练习内容。运动员在沙坑中赤足做各种双腿跳跃练习,如跳皮筋、屈膝跳、分腿跳等,一方面对膝踝关节有缓冲作用,防止由于过多的跳跃练习而对关节所造成的损伤。另一方面由于增加了练习的负荷,从而获得了更佳的训练效果。此外,赤足做练习可以有效地发展踝、脚趾关节以及相关肌群的力量。 在对脚踝康复训练方法认识后,进行脚踝康复训练的时候,

都是可以按照以上方法进行,不过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脚踝康复训练的时候,饮食上也要注意,这个时候对一些油腻食物不能吃,油腻食物对脚裸恢复有一定阻碍。

踝关节功能性不稳及神经肌肉控制作用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关节病诊疗研究中心姜军 写在课前的话 踝关节功能性不稳代表了踝关节周围神经肌肉控制的缺失,神经肌肉控制主要包括了本体感觉、肌肉力量的强弱、肌肉反应时间以及踝关节姿势的控制。被动性的支持器具会增加本体感觉输入,减少腓侧反应时间,增加等长性的外翻力量的强度,并表现出预防踝关节扭伤的作用。踝关节的圆盘训练、康复训练似乎是缓解踝关节功能性不稳定症状的一个最有效的康复工具。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患者可以通过仔细的询问病史,对平衡及本体感觉能力的相关测试来进行。 一、引言 踝关节扭伤是最常见的影响运动员的一种伤病,大约有25%的不能参加运动的运动员是因为踝关节的损伤引起的。外侧踝关节韧带的损伤/扭伤占了踝关节损伤整个的85%,足外翻位导致的内侧三角韧带的扭伤占了5%,胫腓韧带损伤占了10%。单纯的踝关节外侧扭伤后70 — 80%的运动员会发生反复的扭伤,20 — 40%的踝关节外侧扭伤的患者会有外侧不稳定的症状。长期的外侧不稳定可能会发展为踝关节的骨性关节炎。 针对踝关节外侧不稳的外科手段治疗的角色,它主要是在修复加强或者替代受损的韧带结构。但是不到半数的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定的患者并不伴有这些韧带的解剖性的缺损。所以外科治疗手段不能完全作为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定患者的治疗手段。 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中的研究发现超过半数患者在标准前抽屉应力或内翻应力下没有临床或影像学的机械性不稳,并且初次扭伤患者只是在扭伤后早期有机械性不稳定,经过12周康复后机械性不稳就会消失。

外科手术和康复在治疗踝关节外侧不稳定中的各自作用? 二、踝关节不稳 (一)功能性不稳和机械性不稳 学习踝关节不稳要分清两个概念,一是踝关节的功能性不稳,二是机械性不稳定,这是两个不同的类型。踝关节机械性的不稳,通常伴随有解剖学的异常,比如踝关节一个或多个外侧副主韧带,包括跟腓韧带或者距腓前,这都是常见的两个损伤,就是距腓前尤其多见,还有跟腓,很少距腓后受到冷激。生物力学的一些异常因素,比如说胫骨的内翻、后足的内翻、前足的外翻会激发一些代偿性的颈距关节的旋后运动,从而来导致了这种机械性不稳,就是说机械性不稳应该是有解剖学的异常的,包括发育的甚至是外伤造成的。另外一种是先天性踝关节周围韧带的松驰,包括内侧、外侧这些韧带的松驰会导致踝关节这个机械性的关节活动范围的增大,也会导致机械性的不稳。 关于踝关节功能性不稳,1965年Freeman首次描述了功能性不稳是一种患者反复扭伤或者感觉踝关节打软的这种状态。Konradsen将踝关节功能性不稳的原因归结为机械性和功能性的因素。他认为踝关节功能不稳是踝关节外侧韧带或肌肉肌腱机械性的刺激感受器受到损伤,导致踝关节本体感觉反射的部分性神经传入刺激作用的缺失而引起的。机械性不稳可以导致功能性不稳,感觉运动控制系统损伤被认为是踝关节反复内翻性外伤导致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一个功能性不稳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说,神经肌肉本体感觉的刺激,这些神经肌肉的控制作用对踝关节的功能性稳定是很重要的,如果它们损伤就会造成踝关节功能性的不稳定。下图为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致病因素小结。

踝关节脱位临床X线分析

---------------------------------------------------------------最新资料推荐------------------------------------------------------ 踝关节脱位临床X线分析 踝关节脱位临床 X 线分析韩雪盈(新疆克拉玛依市人民医院 医学影像科834000)【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 (2019)17-0024-01 踝部损伤以韧带撕裂、内外踝骨折多 见,踝关节脱位少见,偶有骨折并脱位,特别是半脱位,常易漏诊, 贻误治疗,造成踝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 现将12 例资料完整的踝部骨折并脱位进行分析。 1 临床资料 14 例中男 8 例,女 4 例。 年龄 6-56 岁。 右踝 8 例,左踝 4 例,均有明确的踝部损伤史。 临床有肿、痛及功能障碍。 均摄有踝关节正侧位片。 其中 5例尚有双侧对比照片,4 例加强迫内翻位片,3 例摄强迫 外翻位片,2 例摄踝关节 60。 全部病例除踝关节脱位外,均伴有踝部骨折。 2 X 线表现踝关节外脱位: 8 例。 4 例合并外踝骨折,3 例合并内、外踝骨折,1例合并内、外、 后三踝骨折。 正位片示: 1 / 7

胫骨内移,胫腓骨关节分离,踝关节内踝、距间隙增宽,胫骨中轴线延长不能通过距骨中心,且该线与距骨的垂直轴线不相接续而相交向外成角。 踝关节内脱位: 2 例。 均合并内、外踝骨折。 正位片示: 胫骨内移,踝关节外踝、距间隙增宽。 胫骨中轴线与胫骨垂直轴线不相接续而相交向内成角。 踝关节前脱位: 1 例。 伴外踝及胫骨下端前缘骨折。 侧位片示: 距骨同其它附骨一起向前移位,胫骨中轴线延长不能通过距骨踝关节面中心而落在其后方。 胫距关节面相等的连续性弧线失常踝关节后脱位: 1 例。 合并内、外、后三踝骨折。 侧位示距骨同足部其它骨一起向后移位,胫骨中轴线延长不能通过距骨踝关节面中心而落在其前方。 胫、距关节面相等的连续性弧线失常。 踝关节侧方脱位,正位片显示较好,侧位片虽能补充

踝关节骨折康复训练

1、术后0-2周 根据损伤和手术特点,为使踝关节可以愈合牢固,有一些患者需要石膏托或支具固定2-4周。 固定期间未经医生许可只能进行下述练习,盲目活动很可能造成损伤。 (1) 手术后1-3天: 活动足趾:用力、缓慢、尽可能大范围地活动足趾,但绝对不可引起踝关节的活动。5分钟/组,1组/小时。 开始直抬腿练习:包括侧抬腿和后抬腿,避免肌肉过度萎缩无力。30次/组,组间休息30秒,每次4-6组。一天训练2-3次。练习时有可能因石膏过重无法完成。 (2) 术后一周: 膝关节的弯曲和伸直练习:因组织制动,可能影响膝关节活动,要重视。15-20分钟/次,一天一次即可。 大腿肌肉练习:抗阻伸膝、抗阻屈膝。练习大腿的绝对力量,选中等负荷(完成20次动作即感疲劳的负重量),20次/组,组间休息60秒,2-4组/天。 2、术后2周 如果患者踝关节没有石膏固定,即可以开始下述练习,如果佩戴石膏,要经医生检查,去石膏或支具后练习踝关节的活动,练习后继续佩戴石膏或支具。

(1)、主动活动踝关节:包括屈伸和内外翻。缓慢用力,最大限度。但必须无痛或略痛,防 止过度牵拉造成不良后果。10-15分钟/次,一天2 次。训练前热水泡脚20--30分钟或条件 允许的情况下,强度不超过6的水针灸,以提高组织的延展性,利于练习。 (2)逐步开始被动踝关节屈伸练习:逐渐加力,时间同上。2-3个月内和好脚踝一致即可。 (3)内外翻练习:必须在无痛或微痛的范围内,增加活动度和活动力度。因组织愈合尚未完 全愈合,不可过度牵拉。时间同上。训练前热水泡脚20-30分钟或水针灸20分钟,强度控 制在6以内,以提高组织的延展性,利于练习。 3、术后4-8周 根据X线检查结果,由专业医生决定是否开始与下肢负重有关的练习。此期可以拆除石膏 或支具固定。 (1) 开始踝关节及下肢负重练习:前跨步、后跨步、侧跨步,要求动作缓慢、有控制、上 体不晃动。力量增加后,可双手提重物,增加负荷。20次/组,组间休息30秒,2-4组/次,一天2-3次。 (2) 强化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抗阻勾脚、抗阻绷脚、抗阻内外翻。30次/组,组间休息 30秒,4-6组,一日2-3次。 4、术后8周 (1)强化踝关节和下肢的各项肌力:静蹲。2分钟/次,休息5秒,共10分钟,一日2-3次。 提踵:训练量同上,从双腿过渡到单腿。台脚前向下练习:要求缓慢有控制,上体不晃动。20次/组,组间休息30秒,一天2-3次。

踝关节评分标准总结

1,骨折复位放射学评价标准(Burwell—Charnley,1965) 1.解剖复位:无内、外踝向内侧或外侧移位;无成角移位; 内外踝纵向移位小于lmm;大后侧碎片向近侧移位小于2mm; 无距骨移位。 2.复位可:无内、外踝向内侧或外侧移位;无成角移位 踝向后移位2~5mm;大后侧碎片向近侧移位2~5mm;无距骨 移位。 3.复位差:任何内、外踝向内侧或外侧移位;外踝向后移 位大于5mm或后踝移位大于5mm;距骨移位。 1 Buewell HN,Charnley AD.The treatment of displaced fractures of the ankle by rigid internal fixation and early joint movement. J Bone Joint Surg(Br),1965,47:634—660. 二、Tornetta等(1993)Pilon骨折临床治疗结果评价标准 Tornetta等(1993)主要从有无疼痛、踝关节活动范围和有 无成角畸形等三方面来评价Pilon骨折临床治疗结果。 1.优:无疼痛;背屈大于5。,跖屈大于40。;成角畸形小于 3。。 2.良:间隙性疼痛,可用非类固醇药缓解;背屈0。~5。,跖 屈30。~40。;外翻成角畸形3。~5。,内翻小于3。。 3.可:疼痛已影响日常生活,需用麻醉药缓解;背屈一5。~ 0。。跖屈25。~30。;外翻5。~8。,内翻3。~5。。 4.差:顽固性疼痛;背屈小于一5。,跖屈小于25。;外翻大于 8。,内翻大于5。。 1 0 Tornetta P, Weiner L,Bergman M. Pilon fractures Treatment with combined internal and external fixation.J Orthop Trauma.1993.7:489—496. 三、Mazur(1979)踝关节评价分级系统 (一)评分方法 1.疼痛: (1)无痛,或患者可忽视 50分 (2)上下楼梯或长距离行走时轻度疼痛,但不影响日常活 动 45分 (3)上下楼梯或长距离行走时中度疼痛,步态正常,偶尔需 要服用非甾体抗炎药 40分 (4)步态上,上下楼梯疼痛加重,静息时无疼痛,每天需要 服药 (5)静息时疼痛或夜间痛,需服用麻醉药物止痛 (6)无论有无活动,持续性疼痛,或因为疼痛而残疾 2.功能: (1)无跛行

踝关节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

踝关节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 作者:杨闻强,张云坤,蒋巍,陶涛 【摘要】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脱位手术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自2004年5月至2006年1月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40 例,男26 例,女14 例,年龄25~60 岁。按Müller分类,A型8 例,B型21 例,C型11 例。随访6~14个月。结果所有骨折均解剖复位,功能优良。结论术前按Müller分类阐明受伤机制,作出正确的治疗方案,恢复外踝长度,稳定下胫腓关节,保持踝关节的稳定,防止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内固定 踝关节骨折脱位是常见的骨折之一,对移位的踝关节骨折应精确地恢复踝关节的正常解剖形态,修复韧带,坚固固定及功能训练,才能最大限度地恢复踝关节功能,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本科自2004年5月至2006年1月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40 例,治疗效果满意,总结如下。 1 材料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40 例,男26 例,女14 例,年龄25~60 岁。按Müller分类,A型8 例,B型21 例,C型11 例。受伤原因:扭伤24 例,坠落伤8 例,车祸8 例。本组均为闭合性损伤。 2 治疗方法 2.1 术前处理手术时间为伤后5~10 d,行跟骨牵引26 例,厚棉垫加压包扎并抬高患肢14 例,同时予以脱水治疗。三维CT检查

20 例,以了解关节面的骨折情况。 2.2 手术方法术中取侧卧位,同时跟骨牵引。于腓骨下段后方作直切口,向两侧翻开皮瓣,在牵引下将骨折复位,安放1/3管型钢板内固定,将腓骨下端向外牵引,检查下胫腓关节是否分离。屈膝位,于腓骨长短肌与跟腱分开。牵开拇长屈肌,直视下复位后踝,以1~2枚半螺纹松质骨螺钉固定,检查胫腓后下韧带,如有断裂予以缝合修复。如有下胫腓关节分离,于踝关节上水平自外踝钢板向胫骨打入半螺纹松质骨螺钉,将踝关节固定于功能位,以防踝穴狭窄。内踝做弧型切口,暴露踝穴,直视复位,螺钉固定骨折。如怀疑内踝三角韧带损伤,将切口延长,修复韧带。 2.3 术后处理术后U型石膏托固定6周,下胫腓关节螺钉石膏托固定6周后拔除,患肢方可负重。此后积极进行功能训练,理疗。 3 结果 对本组病例进行随访,随访时间6~14个月。结果根据病人主诉、功能和X线表现做4级评定[1],优31 例,无痛,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X线显示骨折解剖复位并愈合,关节无脱位;良9 例,劳累后踝关节轻度不适,背伸跖屈受限在10°以内,X线显示骨折解剖复位并愈合;本组无可和差的病例。 4 讨论 踝关节在活动和站立时承载着很大的负荷,同时踝关节是高度适配的鞍状关节,骨折时不仅有骨结构的紊乱,还伴有软骨韧带的损伤,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极高。踝关节骨折时进行精确的复位,稳固的固定,对踝关节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而手法整复与外固定对复

恢复踝关节的正常功能(图文)

这是一篇很好的康复训练教程。值得精华。大家可以参学,学以致用 如何恢复踝关节的正常功能 关节扭伤后再次受伤的几率比原来提高40~70%。但受伤后恰当的治疗、康复锻炼和使用护具,可降低再受伤的风险。下面就介绍些有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供大家参考。 一:活动度训练:有助于恢复踝关节的正常活动度。 背曲踝关节: 方法: ●直腿端坐,保持足垂直于支持面 ●向躯干方向屈曲踝关节。 ●受伤后最初3~10天经常练习。 二、柔韧性训练:有助于放松腿部肌肉,因为肌肉紧张妨碍上下楼梯、行走和跳跃。 方法:每项练习在轻度伸展位保持20~30秒。注意不要反弹。 频率:每周练习5~7天,每天每项练习重复6~10次。 腓肠肌伸展训练: 初阶动作: ●直腿端坐,对折毛巾套在脚掌拇趾根部。 ●缓慢拉毛巾背曲踝关节,直至腓肠肌上半部分伸展(绷紧)。 高阶动作:一旦能站立,可尝试手扶墙的伸展训练。 ●将受伤足放在正常足后方,足趾均朝向前。

●保持足跟不离地,保持受伤腿始终伸直。 ●缓慢屈曲正常腿的膝关节,直至受伤腿的腓肠肌伸展(绷紧)。 2 足跟的伸展训练: 初阶动作:●微屈膝端坐,对折毛巾套在脚掌拇趾根部。 ●缓慢拉毛巾,直至腓肠肌下半部分和足跟伸展(绷紧)。 足放在正常足后方,足趾朝前。 ●保持足跟不离地。 ●缓慢屈曲受伤腿的膝关节,直至足跟伸展(绷紧)。 三、力量训练:强壮的腿部肌肉可协助韧带共同保持踝关节稳定。 频率:每周练习5~7天 每天每项练习重复20遍。 1 胫外侧肌肌力训练: 初阶动作:向外侧推 ●足平放于地板,外侧倚住墙或书柜, ●足用力向外侧推。

●坚持3秒。 高阶动作:使用带子 ●将带子系于书桌, ●坐位,保持受伤腿的膝和足在一直线上,将带子套在受伤足外侧。 ●受伤足向外侧拉带子。 胫内侧肌肌力训练 初阶动作:向内侧推 ●足平放于地板,两足相互倚住,用力向内侧推。 ●坚持3秒

踝关节镜术后康复3讲解

足球踝(踝关节骨关节炎)的关节镜术后康复 适用范围:该康复程序适用于足球踝(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关节镜下手术患者,主要手术内容包括滑膜清理,软骨灶清理和胫骨前缘骨赘镜下切除术。 1. 术后当天:患者以卧床休息为主,同时抬高患者(手术膝下及小腿下方用枕头垫高),患趾脚趾要不时地做背伸和跖屈活动。切记只活动脚趾,不要进行手术踝关节的背伸和跖屈动作。 2. 术后第一天:开始下地活动,仍要鼓励患者做脚趾的背伸和跖屈的动作。患者开始扶拐下地行走,但是,手术侧的足部只建议用脚尖点地,但不完全负重。下地行走时间要受到控制,一般建议每天下地活动3-4次,每次下地扶拐行走时间是5分钟。 3. 术后第二天到第六天,除了进行术后第二天的活动外,每日加强股四头肌的收缩、放松联系,直抬腿练习和踝关节以90°位为0°位的缓慢的背伸0°~5°练习及缓慢的跖屈0°~5°练习。跖屈5°到背伸5°的往复一次运动为一次踝关节屈伸活动,每次连续活动50次,每天练习3次,共150次。 4. 术后一周~二周:股四头肌收缩放松练习同前,但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范围也同“术后第二天到第六天”,但是手术侧足部负重可以达到正常的30%。 5. 术后三周~四周:在术后一周~二周的基础上,踝关节的背伸和跖屈角度范围由背伸5°到跖屈5°增加到背伸10°到跖屈10°。手术侧足部负重可以达到正常的50%。 6. 术后五周~六周:踝关节背伸和跖屈范围增加到背伸20°到跖屈20°。而且患者可以试探着完全负重,完全负重的行走距离根据不同患者行走后的反应进行调整,每个病人的行走距离是不一样的。 7. 术后二个月:踝关节除了完全负重以外,也开始在完全正常范围内活动。练习踝关节背伸和跖屈功能的方法有三种:①患者自己用双手牵拉进行踝关节背伸和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