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渐进式改革思路下的高货币化分析

渐进式改革思路下的高货币化分析

渐进式改革思路下的高货币化分析
渐进式改革思路下的高货币化分析

2012年第9期(总第206期)学习与探索Study &Exploration No.9,

2012Serial.No.206

·经济学理论与思潮新探索·

渐进式改革思路下的高货币化分析

波,郭康

(山西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太原030006)

要:中国的高货币化现象———M2/GDP 比例的不断走高在过去二十多年里被无数次地研究,形成了

以“货币贮藏—不良资产”和“金融资产囤积”为代表的各类观点。从共同依赖的体制背景来分析,政府在资金市场上的渐进式改革思路———资金价格双轨制,是造成高货币化现象的体制根源。实证研究表明,理性主体在资金价格双轨制下的串轨行为是造成高货币化宏观现象的微观原因,而M2/GDP 比例的变动和利率的市场化进程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高货币化;价格双轨制;利率市场化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462X (2012)09-0120-04

收稿日期:2012-05-05

作者简介:张波(1979—),男,山西太原人,讲师,经济学博士,从事宏观经济研究;郭康(1987—),男,山西晋中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宏观经济研究。

一、关于高货币化现象成因的观点综述

截至2011年末,中国M2/GDP 比例已经高达180.7%,居全球之首,比居第二位的日本高出60个百分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有的一种货币现象。中国学者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关注这一现象并且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易纲(1996)的货币化观点为20世纪80年代M2/GDP 比例的不断走高提供了合理的解释,但是包括他本人乃至谢平(1994)、张杰(2006)等人的研究表明,中国在1993年就达到了货币化的拐点,

因而无法解释此后该比例为何依然持续走高。继“货币化”观点之后,诸如金融资产膨胀假说、强迫储蓄假说、货币流通速度降低假说、货币沉淀假说、货币空闲假说、不良资产假说、综合成因假说相继形成。笔者通过对上述假说进行归纳和总结,将其观点归结为两个大类,分别是“货币贮藏—不良资产”和

“金融资产囤积”。“货币贮藏—不良资产”是货币贮藏和不良资产两种观点的综合。其中,

作为前者的货币贮藏观一直是研究M2/GDP 问题的流行思路,也是众假说提及最多的内容。其观点比较简单,即认为流通中的货币没有完全用于交易,

而是被公众贮藏起来(樊纲和张晓晶,

2000;余永定,2002;秦朵,

2002)[1]。这些储蓄起来的资金在进入一个并不高效的银行系统后,导致投资乘数效应不断降低,

从而不断拉大了广义货币和产出之间的比值(吴建军,

2007)。余永定(2002)从更微观的层面解释了其中的原因,认为居民将增加的货币收入全部用于储蓄,

如果物价水平不发生变动,那么随之而来的代价将是:银行所增发的贷款无法实现商品回笼(贷款无法收回),而完全转化成不良债权。此时,

银行的资产和负债都将增加一倍,资产质量下降。从表面上看,居民财富(储蓄存款)增加了一倍,但所增加的财富实际上没有实际资产作为对应物。大量的文献都支持了这一观点(张曙光和张平,1998;王丽珠和张波,2003;谢平和张怀清,

2007;王洋,2007;吴超林,2008;张杰,2008;张春生,2009;房宏琳,2010)。这就是颇具

影响的

“不良资产论”[2]。“金融资产囤积”是解释中国M2/GDP 现象的另一主流观点。其观点可以概括为:流通中的货币除了用于实体经济的交易外,还有一部分用作证券交易,如果货币的大量发行被金融市场的产品所吸收,那么就不会产生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其结果必然是M2/GDP 上升。夏斌等(2001)较早提出:证券市场制度性缺陷的存在致使公众的预期结构具有非一致性特征,即对固定资产投资的收益预期与证券投资收益预期出现了偏离,在这种情况下,公众将资金源源不断地投向股市,最终导致货币供应量与名义产出的脱节[3]。伍志文(2003)做了进一步的理论化工作,认为“传统货币数量论是建立在实体经济之上的,

反映的是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两部门均衡,是一个两部门收入货币流量模型。它忽视了作为资产存量的

货币的存在,没有考虑证券交易量和货币供应量之间的关系,正是以资本市场为核心的虚拟经济部门的扩张打破了原有的均衡,在虚拟经济条件下货币供应量与物价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由此,他建立了一个包括金融资产交易在内的广义货币数量模型,并证明:大量货币在资本市场的积聚是货币供应量与物价关系反常的直接原因。大量的实证研究支持了这一观点(石建民,2001;裴平,熊鹏,2003;伍超明,2004;马明和,王宇伟,2005;张春生,2008)[4][5],在此不再赘述。

“货币贮藏—不良资产”和“金融资产囤积”虽然从不同的角度成功解释了中国M2/GDP为何会不断提高,但是由于更多地集中在宏观层面的分析,以至于我们很难判断二者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联系。本文的研究将表明,两种观点的背后,实际上还有一个更为根本的体制性因素在发挥着作用,二者所涉及的内容只不过是这种体制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不同结果而已。

二、中国资金市场上的价格双轨制:原因和表现

20世纪80年代的价格双轨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渐进式改革思路。1992年10月,在中共十四大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目标以后,大部分商品和服务价格都实行了市场定价,而少数特殊商品也转为完全的政府定价,价格双轨制似乎已经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然而,中国距离建立真正的市场经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改革的攻坚领域———资金这一重要生产要素的市场化过程中,改革者们仍然使用着价格双轨制这一中国渐进式改革的法宝。正处于经济起飞和高速发展阶段的中国对资金的需求非常旺盛,资金短缺现象在短期内不仅不会消除,反而还会不断加剧。此时,如果盲目放开市场,必然会导致投机的猖獗以及利率的普遍上涨;反过来说,如果对资金实行完全的政府管制,那么资金会存在被滥用的风险,而且会造成资金配置的低效率。在资金的改革过程中,必须既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又要同时保证效率的发挥。历史的经验证明,要同时实现这两点,资金价格双轨制不失为一种可行的选择。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通过不断地开放不同种类的资金市场而逐步将资金用于市场交易的部分扩大,这一价格改革历程和80年代的生产要素价格改革十分相似。在利率改革之前,资金交易的各方都处于计划区域,此时的资金价格完全由政府制定。利率市场化改革启动以后,中国政府首先选择了影响面较小的同业拆借市场作为突破口,逐步将银行之间的交易从计划领域推向市场领域。随后又分步骤地放开了银行和借款人(企业)之间的交易,使得用于该类交易的资金形成了一个还设有下限限制的准市场价格。迄今唯一变化不大的是资金持有人和银行之间的交易———银行依然按照国家法定的存款基准利率吸收资金持有人的闲置资金,因而还带有较为浓厚的管制色彩。在此过程中,中国政府还在银行体系之外建立了包括债券、股票在内的资本市场,在这个市场上,资金的价格完全由供求双方决定。

纵观十几年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国的资金价格始终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同样的货币,会由于所处的市场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收益率。以目前的情况为例:当资金出现在存款市场时,资金的价格是以政府管制为主的计划价格;当资金出现在贷款市场时,其价格则属于市场化程度较高但仍受一定限制的准市场价格;当资金出现在同业拆借市场、国债市场时,其价格则是完全市场化的交易价格。和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市场利率结构不同,这种资金价格的多样性源自不同的价格决定机制,是一种典型的价格双轨制。

三、银行的“串轨”与两种传统观点的关联

价格双轨制虽然避免了激进改革造成的动荡,却是一种不稳定的制度。在中国渐进式的体制转轨过程中,无论资金的使用者还是持有者,不仅有串轨的主观动机,也具备进行串轨的客观条件。先来看资金的使用者,张杰(1998)在研究中国的金融体制变迁时,曾提出在渐进式改革的前半期,国家出于效用最大化的考虑,一方面通过扩展国有金融机构把居民的金融剩余聚集在国有银行的账户上,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对国有银行信贷行为的控制实现对金融资源的集中配置,以确保体制内产出的平稳增长。在这一过程中,资金的使用者———体制内部门在政府的保护下以低廉的价格获取信贷资金。

对于在这种处于过渡金融体制下的资金持有者———银行而言,“串轨”仍然有其存在的现实土壤。在一个理想的市场经济环境下,银行会按照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原则开展信贷业务,贷款利率是对贷款这种金融产品真实价值的反映。但是在价格双轨制的体制下,由于银行的贷款利率是逐步放开的,在一段时间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管制,所以当市场出现高于管制利率、但是价格又不受到任何管制的金融产品时,出于赢利的目的也会放弃信贷业务,而将资金转向不受利率管制的市场,诸如资本市场等。

即使货币当局取消了银行贷款利率浮动的上限,使贷款利率完全由市场供求决定,银行也同样有可能进行“串轨”。这是因为,银行经营的贷款是一种风险产品,根据资产定价模型(CAPM),风险产品的定价由市场利率(即无风险利率)与风险溢价两部分构成。没有市场利率的存在,银行将无法对风险产品进行准确的定价。但是在价格双轨制下,统一的市场利率并不存在,这就导致银行在判断贷款真实价值方面缺乏客观的依据。在经济高涨的时期,银行可能会因为乐观预期而提供信贷产品,不会发生太多的资金转出。但是在经济下滑的时期(如中国20世纪90年代末的通货紧缩时期),银行很容易形成一个低于真实市场利率的预期,以至于当一个好的项目愿意以较高的利率贷款时,银行会人为夸大其中的风险,最终因为惧怕不良资产率而放弃。相反,如果在信贷市场之外还存在一个收益率更高、流动性更强的资本市场时,银行仍然会想方设法地将资金转移出去。

通过上述考察不难发现,资金价格双轨制下的两种“串轨”行为和两种传统观点涉及的内容不谋而合———资金使用者的串轨行为必然会导致不良资产的大量出现,而银行的串轨行为意味着大量投机资金会囤积于金融市场。这说明,两种观点提及的内容只不过是资金价格双轨制下理性主体行为产生的两种结果而已,二者完全可以统一到同一个体制环境中。中国的高货币化现象归根结底是渐进式改革的产物。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分析对“金融资产囤积”论进行了某种程度的修正。囤积到金融市场的资金,并不来自于一般公众的自有资金,而仅仅是银行的信贷资金。毕竟世界上任何一个市场经济国家都存在投机资金涌向金融市场的情况,只从这一点来说明中国特有的高货币化现象似乎缺乏足够的说服力。而本文的研究揭示了其中的“中国特色”之处,那就是中国金融市场的资产价格除了受诸如企业赢利状况、预期、物价、经济周期等常规因素的影响外,还不时受另一种力量———银行资金的冲击。由于后者进入金融市场出于一种基于价格双轨制所产生的投机利润,并不是完全按照金融市场上固有的交易逻辑进行投资,所以中国的金融市场总是呈现出一种强烈的资金推动型的非理性特征。中国的金融资产囤积现象正是因为和这种特殊的体制安排有关,才会导致M2/GDP比例的上升。

四、“串轨”视角下高货币化现象的实证分析:1993—2011

当串轨与两种代表观点结合在一起时,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新的命题:只要发生串轨就必然会出现M2/GDP的上升。因此,我们只要证实串轨的现实存在性,也就能够证明M2/GDP上升的必然性。下面,我们就从串轨的角度综合上述两种代表观点对中国1993年以来M2/GDP的走势做一实证研究。

(一)变量选取

在资金价格双轨制下,串轨程度的大小会影响M2/GDP的变动,为此我们首先需要构建一些指标来具体描述“串轨”行为。对于串轨Ⅰ而言,它可以直接通过银行的不良资产反映出来,不良资产越高,说明串轨Ⅰ发生的频率就越高,反之则越低,但是鉴于这方面数据缺乏,我们选择一个可以间接反映银行不良资产多少的指标———资金报酬率。由于中国企业的投资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银行贷款,所以资金的报酬率越高,银行的不良资产率就越低,反之则越高。资金的报酬率可以通过GDP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值表示出来。至于串轨Ⅱ,它一方面和体制外市场的资金收益率有关,另一方面和资金的计划价格的高低有关。体制外市场资金收益率越高,串轨就越频繁,资金的计划价格越低,串轨的动机就越强。1993年以来,银行在信贷市场之外可能介入的体制外市场分别是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我们分别用股票价格指数、债券交易额和房地产价格指数来反映各自市场的收益情况。资金的计划价格包括官方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分别用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来表示。

(二)模型设计

根据新命题和选取的指标,我们构建了一个关于M2/GDP的函数:

Y=F(I,INDEX,VOL,CC,DD,PRICE)

其中,因变量表示M2/GDP。自变量I表示资本报酬率,INDEX表示上证综合指数,VOL表示债券交易额,PRICE表示房地产价格指数,CC表示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DD表示一年期定期贷款利率。但关于股票价格指数和债券交易额以及房地产价格指数之间、存贷款利率之间均存在自相关关系,无法全部放入同一个计量模型中。因此,我们只能在进行变量剔除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不同的计量模型来反映各变量对货币化率的影响程度,它们分别是:

模型1:InY t=α0+α1InI t+α2In[INDEX(-1)]

t

模型2:InY t=β0+β1InI t+β2InVOL t+CC t

或InY t=β0+β1InI t+β2InVOL t+DD t

根据上文的分析,由于货币化率在2000年前后受到的影响因素有所差异,因而我们将样本期

划为两个阶段:1993年1季度—2000年4季度和2001年1季度—2010年4季度,从而又建立了如下四个计量模型:

模型3:InY t=α0+α11InI t+α12In[INDEX(-

1)]

t

+CC

t

或InY t=α10+α11InI t+α12In[INDEX(-1)]+

DD

t

模型4:InY t=α10+β11InI t+β12InVOL t

模型5:InY t=α20+α21InI t+α22InPRICE t+α23InVOL t

模型6:InY t=β20+β21InI t+β22In[INDEX(-1)]t

(三)数据来源

数据样本空间为1993年1季度—2011年4季度的数据。国内生产总值、货币供应量和股票价格指数(上证综合指数)的数据来自于中经网数据库。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债券交易额数据来源于国泰君安CSMAR数据库。房屋销售价格指数来源于WIND数据库。利率指标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在样本期内公布的金融机构法定存贷款利率,由于不是季度数据,这里做虚拟变量处理,利率相比较于上一季度提高赋值为1,下降赋值为-1,不变赋值为0。

(四)平稳性检验及协整检验

在进行回归分析之前,为了避免由于时间序列变量的非平稳性(尤其是本文中货币供给量M2时常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扩大)而造成伪回归问题,我们先对各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这里采用最常用的单位根检验。在显著性水平为5%的情况下,各变量在取对数后,除股票价格指数之外,在原阶都是平稳的,而股票价格指数经过一阶差分后也趋于平稳,也就是说模型中的这些变量是同阶单整的,可以进行协整检验,协整检验的结果表明,各变量的协整关系均存在,不会出现伪回归现象,可以进行回归分析。

通过对模型结果的比较可以发现:(1)模型1和2的拟合度要低于后四个模型,说明货币化指标在2000年前后确实存在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分阶段模型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出M2/GDP变动背后的推动因素。(2)资本报酬率在各个时期对货币化率的影响总体比较稳定,弹性系数基本保持在0.6 0.7之间,这说明串轨Ⅰ在过去近二十年的时间内始终是导致M2/GDP不断走高的重要原因,这再次验证了“不良资产论”的观点。(3)股票价格指数尽管在模型1中表现出和货币化率较高的联动性,但是通过模型3和模型6可以发现,它的影响主要集中在2000年之前,这说明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串轨Ⅱ对高货币化率的影响正在不断减弱,“金融资产囤积”只是在某些时期具有较好的解释力。(4)利率的调整只是在2000年之前影响串轨行为发生的频率,此后不再产生任何影响。模型2中利率变量的敏感系数之所以出现正值,就是因为利率并没有在整个样本期内都发挥作用,因而才出现了偏差。(5)房地产在2000年以后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股票市场,成为串轨者主要的投机场所,使得“金融资产囤积”论的基本原理能够继续发挥作用。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渐进式改革思路的资金价格双轨制是造成中国高货币化现象的体制根源。理性主体在资金价格双轨制下的串轨行为是造成高货币化这一宏观现象的微观原因,M2/GDP比例的变动和利率的市场化进程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可以推断,中国M2/GDP的比例不会无限制地上升,随着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理性主体进行串轨的空间会越来越小,M2/GDP比例的增速也会不断放缓,最终稳定在一定的区间。这就意味着,货币量的变动和名义产出之间将再次恢复紧密的联动关系。对于货币当局而言,由于货币方面的任何冲击都可能对产出和物价产生影响,因而有必要再次加强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和监控。一方面应重新确立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则要加快银行体系自身建设,建立高效的储蓄—投资转化机制,避免信贷资金扩张导致的通货膨胀隐患。

参考文献:

[1]樊纲,张晓晶.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宏观经济政策[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

[2]房宏琳.居民收入构成来源对城乡差距的影响差异分析[J].求是学刊,2010,(6):52.

[3]夏斌,廖强.货币供应量已不宜作为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J].经济研究,2001,(8).

[4]张春生.关于中国的M2/GDP指标意义的思考[J].经济前沿,2009,(4).

[5]张春生,吴超林.中国M2/GDP畸高原因的再考察———基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分析[J].数量

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5).

[责任编辑:孙浩进]

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最新资料

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 德育目标是德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制约着德育内容的选定、德育途径及方法的选择和具体运用。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规格要求,亦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的标准,具有预见性、超越性、可能性等特征。 一、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第一,尊重了德育目标的历史延续性,既尊重了历史的客观现实,也反映了时代发展的新需求。第二,注意到了德育目标的层次性,有了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两个层次,注意到了德育目标分类的必要。摒弃了以往。使学生具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一刀切做法。第三,体现了社会要求与个人发展的统一性,对个体道德观念、责任感和道德批判能力等的培养问题有了初步的强调。第四,考虑到了德育工作的阶段性,对小学和中学的德育目标分别用两个大纲加以规定,即使是中学德育大纲中,也区分了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的德育目标。但是,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一)德育目标大而划一,没有形成明显的目标序列,缺乏针对性 人的道德认知遵循着循序渐进的规律。是从无律到他律、

自 律阶段的发展历程。因此,同样是小学生,一年级的学生和六年级的学生所能够达到的道德要求显然是有区别的,即使同样是六年级的学生。其道德追求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异。学校德育的目标需要形成一个比较细致的目标序列,并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提出不同的道德要求。然而。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中提出的目标过高,过于理想化。没有形成循序渐进的目标序列。同时,在德育实施过程中,为了追求“高大”的目标,很多教师趋向于向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造成学生基本的道德要求被忽视。这种缺乏针对性的高目标、高要求的德育造成的后果是学校德育的天平向少数学生倾斜,德育工作热衷于抓尖子、抓典型。对大多数学生的品质培养和训练重视不够。大面划一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要求还会产生另一个后果,就是容易造成学生会说不会做。知行脱离。 (二)德育目标的制定主体较为单一,德育工作者、学生、家长等并未真正参与 我国中小学的德育目标基本上是以国家决定和颁布的方式确定的。虽然国家作为教育主体之一有决定和颁布学校德育目标的权利和必要,但是如果国家的学校德育目标的制定没有具体德育工作者、学生、家长、社区等积极、实际地参与,它的实际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因为没有具体德育工作者、学生、家长、社区等的积极参与,容易导致中小学德育目标脱离学校德育工作、学生品德发展规律、社区道德需求的实际,成为华丽或颇具诱惑的词语堆积成的花瓶,另外,也容易导致具体德育工作者、学生、家长、社区的消极甚或是抵制的情绪,不利于他们积极性的调动。

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1)教学文案

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公司治理(CorporateGovernance)又名公司管治、企业管治和企业管理, OECD(OrganisationforEconomicCo- operationandDevelopment)在《公司治理结构原则》中给出了一个有代表性的定义:“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据以对工商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公司治理结构明确规定了公司的各个参与者的责任和权利分布,诸如董事会、经理层、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 一、公司治理的意义 公司治理的重要性已受到了中国企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一些这种全球知名、规模庞大的公司,一夜之间就土崩瓦解,中国公司应该从中吸取教训。不过,还有许多人存在着这样的认识误区:只有大公司、国有大型企业才需要去考虑公司治理的问题,而中小企业对此是无关紧要的。这种认识存在诸多法律危险的。实际上,对中小企业、新进企业和成长型企业来讲,公司治理的问题同样重要。创业公司尤其要注意整个公司的治理结构,应该从一开始,就要把公司治理结构问题解决好。 具体来看,首先,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的核心问题。公司治理结构相当于一座楼宇的地基,考虑地基问题的最有效的时期是在楼宇建设之初。第二,中国人情社会的许多传统习惯使创业者漠视公司治理,留下创业的隐患。在中国,人们通常看重的是面子、人情,很多时候没有“亲兄弟明算账”的习惯。创业的时候,不愿意谈钱,但是,成功之后,恰恰是这些“其他事情”构成反目、内乱的导火索。公司治理结构在创业初期没有得到重视所造成的恶果此时呈现出来。第三,目前中国尚未形成一整套详尽完善的公司治理法规体系。这就导致在遇到矛盾时,所有人都莫衷一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有限的精力被掷在无限的内耗中。对于创业者而言,人生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在此情况下,更应该注重公司自身制度的建设,规范管理,减少隐患。 二、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改革的进程,中国企业的改革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是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去衡量,仍面临着诸多的问题:首先,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这主要体现在上市公司的国有股一股独大现象严重,代表国有股的董事在董事会中占有绝对优势。其次,公司治理缺乏透明度,没有参加经营管理的投资者,特别是小股东对公司经营状况难以获得有效信息,知情权得不到应有的保障。第三,公司的执行机构往往缺乏股东价值观念,不重视对投资者关系的管理工作,在管理层与投资者之间缺乏利益沟通机制。第四,监事会缺乏有效的监督功能。董事长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背景、现状和展望

一、背景 首先了解什么是利率市场化?较为一致的观点有两种:一是政府放开对存贷款利率的直接行政管制,解除对银行存贷款利差的保护,靠市场供求决定资金的价格;二是由市场主体自主决定利率形成,即在市场竞争较充分的情况下,任何单一的市场主体都不能成为利率的决定者。实际上,这两种观点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利率市场化是由政府推进的一项改革,政府放开利率管制的过程就是由市场主体通过竞争机制决定利率的过程,其目标是将利率的决定权交给金融机构,由后者根据资金状况和对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金融市场利率为中介、由供求关系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 其次是为什么要推进利率市场化?从各国经济发展经验看,利率管制往往造成实际负利率,导致资金利用效率低下,抑制了经济增长。由于资金价格受到了行政性压低,一方面金融体系吸收国内储蓄的能力被削弱,造成了资金供给不足;另一方面,过低的利率又刺激企业对资金的过度需求,造成资金需求远远大于资金供给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形成资金分配的固化,弱势的中小企业很难获得资金,被排除在金融体系之外。改革就是要减少人为因素对金融的影响,充分发挥金融市场在资金分配上的功能,消除金融抑制,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普遍采取利率管制的政策。政府管制利率的直接目的在于通过行政方式压低资金成本以推动经济的增长,以及通过限制竞争来保持金融系统的稳定。上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以及石油危机的冲击,各国饱尝通货膨胀高企和经济增长停滞之苦,开始放弃过多干预市场的政策,由此展开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美国自1980年开始利率市场化改革,于1986年废除了对存款利率进行管制的Q规则;日本自1977年允许商业银行承购国债上市销售,至1994年放开全部利率管制;90年代末,印度、印尼、韩国等国也在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推动下进行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利率市场化大大推动了这些国家金融体系的建设,降低了金融成本,提高了市场效率,促进了经济增长。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历史进程 从人民银行成立到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对利率实行集中统一管理,金融部门不得自定利率,中国人民银行是国家管理利率的唯一机关,其他单位不得制定与国家利率政策和有关规定相抵触的利率政策或具体办法。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启动利率市场化改革,2003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在《2002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公布了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把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确定为逐步建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和引导市场利率,使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实质上分为货币市场的利率市场化、资本市场的利率市场化和金融机构存贷款的利率市场化进程。

改革开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经济发展给环境和资源状况带来的严峻挑战(环境问题)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生态环境的形式是“局部治理,总体恶化”。特别是大江南北,非旱即涝;长城内外,沙暴连连。自然灾害愈演愈烈。 原因: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性企业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过快地消耗了大量资源和宝贵的环境容量,主要污染物排放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生态系统功能退化,资源保障能力不足, 解决方法:必须根据国情和发展阶段,发挥好政府和市场双重作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充分听取公众和其它受影响方的意见,使他们充分参与相关决策过程,各方达成某种程度的共识,有效促进资源和环境合理利用。 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着力解决布局和结构造成的资源和环境问题 硬化资源和环境产权,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健全地区之间竞争的约束机制 以健康文明的消费,引导企业采取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 (二)经济增长带来的贫富差距问题 问题:1.城乡收入差距逐年扩大。行业收入差距继续扩大,由于缺乏有效调控机制,垄断行业及一些高收入行业的收入水平增速过快,导致行业差距不断扩大。地区收入差距扩大,虽然近几年对开发西部加大了力度,但东西部的差距仍呈扩大趋势。 原因:自然地理条件的巨大差异;市场经济的竞争和优胜劣汰;国家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实施的某些倾斜政策;不合理的战略思维和经济政策;经济体制和法律制度的某些漏洞;国家和政府对收入分配的宏观调节不力;等等。 解决方法: 政府应该在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通过公平的教育制度、平等的就业制度、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等,为全体国民提供更为公平的发展机会和合理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有效途径。 (三)医疗改革问题 原因:.医改不成功,各方不满意。医疗收费价格偏高,医患矛盾突出。患者与医院普遍缺乏信任度。药品和医用器材价格虚高,生产流通秩序混乱。卫生监管不力,导致医疗问题严重。 解决方法:要善于借鉴和利用国外的成功经验。把别人成功的经验拿过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体制之路。规范医疗卫生秩序。药品由政府直接向药厂购买,然后从政府手中交到医院,同时医院在显要位置处公布药品价格,以方便患者查阅。健全法制,严格监管。针对医疗卫生中存在的问题,有关部门要加强法制建设,用法律的手段规范行为。同时,要提高执法能力,加强管理。 (四)教育资源问题 原因:学校招收择校生、借读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利益驱动。以及各个学校师资力量的分配不均衡。 解决方法:政府要依法行政、领导应带头扭转风气。要强化政府主导、杜绝公办学校市场化。教师配置应均衡、增强所有学校吸引力。要促进社会办学、办学环境要公平优化。促进社会办学是和加强政府主导义务教育办学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向薄弱学校倾斜、加强投入并确保生源。享受公平的教育,是每位孩子的权利,而其前提是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政府是实施教育公平的主体,实现教育公平也是政府应尽的职责,为保障每位孩子在义务教育阶段享受到平等教育的权利,政府必须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五)公共服务 中国正处在人均GDP3000美元以下,社会成员的公共需求增长快,变化大,诉求强烈,政

公司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公司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 案 篇一:现代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现代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以中下层员工管理问题切入 (王显强,2011级行政管理专业学生)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现代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逐渐暴露,在近几年中,企业的中下层员工的待遇问题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特别是在富士康发生员工因待遇问题而跳楼的事件后,这一问题也成为社会的另一焦点问题,引发了社会的讨论。我就以现代企业管理中,中下层员工的管理问题中所暴露出的问题为切入点谈一下现代企业对中下层员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关键字:中下层员工、公平、待遇、矛盾、文化战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progress of the society, the modern enterpris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management gradually exposed, in recent years, the enterprise staff the resourse of the treatment problems have caused the social concern, especially in foxconn happen

employee treatment problem and to jump off a building of incident, this problem has become a social another focus problem, cause the social discussion. I will to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 the staff of the management problems the resourse of the question which exposes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to talk about modern enterprise employees the resourse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management. Keywords:The resourse of employees, fair, treatment, contradiction, the culture wars 企业管理是一个存在已久的话题,它对于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系到企业的房展方向与生死存亡,而由于现代环境的复杂原因也导致了现代企业问题的复杂,所以一个企业要想在现在激烈的社会竞争立于不败的地位,文化的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现代企业中除了经济、科技的管理外,企业也更应该重视文化的力量,文化战,现代企业胜利的法宝。 对中下层员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中下层员工中普遍存在的不公平问题 在当今社会无论是现代企业中还是官场,只要是有人在,就会普遍存在不公平现象,特别是在现代企业的中下层员工的管理中,这种现象更为普遍比如当今网络上热议的“官二

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

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键入公司名称] 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 中国的利率改革进程 不明 2016/7/30 Saturday 随着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利率市场化问题已作为一个重要改革内容提上议事日程。

目录: (一)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背景 1.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内部环境分析 2.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外部环境分析 (二)影响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因素及相关模型的分析 (三)中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进程以及现阶段取得的成就 (四)中国利率市场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五)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意义及评价 1.利率市场化对不同经济主体的影响 2.对我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评价 3.以2015年10月的利率改革做具体的分析阐述 4.未来我国针对利率市场化货币政策调整的总体考虑?

(一)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背景 1.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内部环境分析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体系和国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可以说利率 市场化的过程就是创造利率市场化环境的过程。政府对利率的控制最终将会阻碍 金融部门的发展,放开利率要求有一定的前提条件,要有充分的政策准备。否则,即使可以很容易地放开利率,但却会损害到整个金融系统的安全。因此,放开利 率必须认真研究分析内部环境。 不利条件: 1)宏观环境经济基本稳定,但财政连年赤字,宏观稳定存在隐患。发 展中国家的经验表明,利率市场化改革要求有一个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专家们的意见,只有在一国宏观经济稳 定和银行监管充分有效并同时存在时,才可以迅速实现利率市场化。而我 国财政赤字严重,2014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3500亿元,比上年增加1500 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9500亿元,由中央代地方发债4000亿元。财政 赤字和国债规模随着经济总量扩大而有所增加,而且前现实中政府以企业 名义在商业银行体系中的借贷也是有可观的数字。 2)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加上自身长期积累下来的体制与结构弊端, 目前国内市场普遍存在需求不足,政府已将利率调到相当低的水平。即使 通货膨胀率为零,实际利率也已低到很难刺激投资、促进消费的程度。 有利条件: 1)金融体制改革在建立适应市场宏观调控监管体系、构造市 场主体方面取得很大进展,如:逐步统一了银行同业拆借市场,放开 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形成一个全国统一拆借市场利率。 2)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企业对利率市场化的承受能力不断 提高,但部分国有企业经营状况不佳,预算软约束尚未消除。 2.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外部环境分析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市场上利率市场化已成趋势,美国于1986 年3月成功地实现了利率市场化,日本于1994年10月最终成功地实现了利率市 场化。台湾、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也相继实现了利率市场化。 中国加入WTO后,在5年后取消外资银行开展人民币业务的地域和客户服 务限制,并可以经营银行零售业务,银行业的所有业务将彻底放开。面对内忧外患,中国银行业又谈何容易在加入WTO后与外资银行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展开新一 轮较量,不在改革中“创新”,就在竞争中“淘汰”,为适应这一开放形势,我 国现行的利率体系走向市场化是势所必然。 (二)影响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因素及相关模型的分析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加深,一些原来因为利率管制而对利率影响不显著的因 素对利率的影响开始加强,投资者及金融管理者在进行决策的时候不得不开始考 虑这些因素对利率的影响,从而更好地运用利率这一经济杠杆,获取更好的经济 效应。

激进式改革与渐进式改革的分析比较

激进式改革与渐进式改革的分析比较 作者:贸三燕海龙引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 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时,就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就各国的改革而言都是要改革不适应甚至阻碍了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方面;就改革的目标和方向而言都是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本国经济健康、快速、可持续地发展。所以从改革的动因、方向及目标上看,两种改革方式并没有大的差别。 一、激进式改革与渐进式改革的主要观点 激进式改革理论,也称之为大爆炸式改革或休克疗法,特指主要以狭义新自由主义与现代货币主义为其理论基础,主张在原计划经济国家实行的,以迅速私有化、自由化、稳定化为手段,以建立自由市场经济秩序为归属的一整套体系。主要观点包括(1)着眼点是经济转轨的终极模式,强调立即实施能达到成熟市场经济终极模式的一整套措施,排斥所有与终极模式不相吻合的中间形态。(2)强调破坏旧体制,认为旧体制的最终状态毫无价值。(3)设计了一个理想的资源配置体制,希望一步到位。经济体制是一个相互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因此改革是一个严密的网络,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局部改革不会收到效果。(4)追求速度。它视速度为摧毁旧体制的工具。 渐进式改革理论,采取先易后难, 先表层后里层的改革路径,在旧有制度的框架内渐进、逐步地对旧体制进行制度创新。主要观点包括(1)转轨是个相对长期的过程,从而与激进式改革理论所强调的过渡的终极相对立。(2) 渐进式改革的战略强调生产的稳定。他们看来,生产规模的下降比保持更低的经济绩效更坏,因为这会使转轨丧失动力。(3)把社会看成是一种信息加工手段,任何改革方案最初都是以旧体制下所获得的信息为基础,对于未来,改革者只能走一步,看一步。(4)不刻意追求速度,认为激进式改革不仅会破坏现有关系,而且会破坏现成的信息贮存。 二、激进式改革与渐进式改革的区别 1.经济转轨的速度不同 许多西方的经济学家认为,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之间,存在一个危险的雷区。从一种体制向另一体制转换时,存在某种程度的经济衰退和混乱是不可避免的。在转换过程中,两种经济体制并存的状态是体制转换的最危险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新旧体制处于激烈冲突的胶着状态。这时,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建立新体制,使新体制起主导地位,才能尽快摆脱新旧体制并存所造成的混乱和危机。零敲碎打的改革只会延续现存的结构危机。 采用激进的改革策略,可以使改革迅速而全面进行,但是对社会的冲击面比较大,在一定的时期内会导致生产的急剧下降和居民生活状况的恶化,所以有些经济学家称某些东欧国家执行的激进改革策略为“休克疗法”。采用渐进的改革策略,可以避免大的社会震动,减少改革的阻力,但是由于两种体制并存的时期比较长,容易导致腐败和混乱不利于市场的健康发育和成长。

事迹材料-“放管服”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放管服”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我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放管服”改革会议精神,特别是市委深改组第十六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之后,我县迅速行动,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工作,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激发社会活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我县坚持高位推动,强化组织领导,“放管服”工作有序推进。县委深改组第十次会议专题研讨调度“放管服”改革工作,并在多次重要会议中重点部署,研究出台了《x县x年“放管服”改革工作要点》,紧紧抓住转变政府职能这个“牛鼻子”,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放”的效果进一步显现 一是审批效能不断提升。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先后x次动态调整县本级行政审批事项,承接市级下放行政审批事项x项,保留本级行政审批事项x项,精简本级行政审批事项x项,精简率达x%,平均承诺办结时限由x年年初的x个工作日,缩减至x个工作日。 二是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实行“先照后证”“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对原有x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或予以取消或改为后置审批,只保留了x项,企业登记办结时限大幅缩减。今年以来全县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x户,同比增长x%,有效激发了市场

活力。扎实开展“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落实x条惠企政策措施,预计全年企业减负x亿元。 三是行政权力不断瘦身。进一步厘清政府权力事项,印发了《x县人民政府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权力项目的决定》,取消和调整了行政权力事项x项,制定并公布了乡镇政府行政权责清单共计x项。进一步清理规范性文件,建立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长效机制,坚持“立改废”并举,清理现行有效的县政府规范性文件和重要政策性文件x件,废止x件,修改x件,继续有效的规范性文件x件。进一步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出台了《简政放权减证减时利企便民专项活动方案》,对其他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涉及的各类证明和盖章环节进行全面清理。取消公共事项材料证明x项,暂停x项,合并x项。 (二)“管”的制度进一步健全 一是行政审批事中事后监管得到加强。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行政审批事中事后监管的实施意见》,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县x 个行政执法单位已全面完成建立“一单两库一细则”,形成科学合理有效的随机抽查监管工作机制。今年以来,随机抽查事项x项,检查对象x项,市场监管执法事项x项,其它执法事项x项,执法人数x人,均创历年新高。 二是信用监管体系更加完善。出台了《x县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方案》《x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方案》,信用体系更加完善。强化国家企业信用

国有企业改革主要进展存在问题及今后思路

南昌是一座工业基础较好的城市,也是一座正在朝着新型工业化道路迅速崛起的城市。至今为止,全市已拥有汽车、医药、新材料、软件和信息产业、家电和服装产业、机电、冶金、化工等余个行业、余个种类、余个小类、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根据实际情况,其中汽车、医药、新材料、软件和信息产业、家电和服装产业五类工业确定为全市的支柱产业。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现有户(包括市直工业企业户不含江铃,这户企业涉及资产亿元,负债亿元,职工总数人),其中国有和公有制性质的大集体企业户,国有控股的股份制企业户,这些企业基本上是我市工业的支柱产业,年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均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以上,也是我市企业改制的重点。一、我市国有企业改革主要形式和基本成效⒈我市国有企业的改革主要形式十四大以来,我市加快了企业改革的步伐。特别是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对企业改革的领导力度,全市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公司制改革和股份合作制改制为主攻方向,以结构调整、资产营运为主要手段,突出了“抓大”、“放小”、“啃骨头”三条战线整体推进。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市企业改革按照“产权关系清晰化、产权主体多元化、产权代表人格化、产权交易制度化、产权保障法制化、劳动用工市场化”的“六化”要求,“一厂一策”、因厂制宜,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了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并取得了重要突破,创造了十种各具特色的改制形式:一是招大靠大,嫁接重组。二是捆绑式改制。三是软着陆式改制。四是对“三无”小企业调剂资金改制。五是依法破产。六是争取政策性破产后收购重组。七是民营化改制。八是股份出让。九是退城进郊。十是整体收购。⒉我市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成效通过认真抓好企业的改制,我市一部分原国有企业实现了产权主体多元化;理顺了企业管理体制;剥离了国有企业办社会负担;提高了企业直接融资比重;建立了厂长(经理)激励约束机制;培植了新税源;实现了做活做大做强。一是企业产权主体多元化。通过招大靠大嫁接重组、捆邦式改制、收购重组、股份出让等多种形式的改革,国有企业产权主体实现多元化。如市直工口户国有企业中,截止到××年月,有户企业基本完成改制工作,共涉及资产亿元,负债亿元,职工人,有户企业正在实施改制工作,共涉及资产亿元,负债亿元,职工人。截止到××年上半年,市商贸口有户大型商贸企业和户中小商贸企业已经或正在实施改制。二是理顺了企业管理体制。我市按照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的要求,根据“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与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整合了市直国有工业企业资产资源,在撤销原市机械、轻工、二轻、纺织、化工、电子、建材等个工业局办的基础上,组建了南昌市工业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理顺了国有工业企业管理体制;整合了我市公交、自来水、燃气、出租以及市政工程开发等市政公用企业资产资源,组建了南昌市政公用投资控股(集团)公司,理顺了市政公用企业管理体制。三是剥离了国有企业办社会负担。我市国有企业改革将剥离企业办社会负担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先后采取措施剥离企业办学校、办医院等社会负担,强干主体,分离附体,使国有企业能够轻装上阵,参与市场竞争。四是提高了国有企业直接融资的比重。从江铃汽车集团于年成功上市至年,我市市属企业只有户上市公司。近几年市委、市政府加大了领导力度,到××年月底止,南昌地区现有上市公司共户,其中市属企业猛增到户。它们包括汽车、飞机制造、机械、电子、能源、化工等行业,共募集社会资本亿元。洪城水业也将在××年年初上市。五是建立了厂长(经理)激励约束机制。在推进国有企业改制的同时,我市积极探索国有企业经营者特别是重点骨干企业的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先后在江铃、江纺、洪城大厦、百货大楼等企业实行企业经营者年薪制,有效地调动了经营者的积极性。六是形成了一批新的增长亮点。如江西棉纺织印染厂是我市管理基础较好,产品有市场的国有大型棉纺织企业,为进一步做大做强江纺,该公司与上海华源投资发展公司实行强强联合。在原材料采购、享受技改国债贴息政策、承接日韩高档产品市场订单方面,得到了中国华源集团的有力扶持,企业发展后劲大大增强。截止到××年底,该公司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实现利润万元,实现利税万元。江西电机厂是我市

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人文社科学院2012届毕业论文工作小组 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2011.10.25 问题1:毕业论文题目比较老、比较大,空泛,甚至有些题目完全可以写本书,毕业题目不规范;或者论文题目与专业不相吻合,即不符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解决思路:老师们今后要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来拟定论文题目,题目要具体,范围要小,尽量结合各专业的研究前沿。各教研室主任要清理一些不符合专业培养要求的毕业论文题目,比较老、大、空泛题目。学术委员会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今后,题目审核要通过学术委员会,答辩后优秀论文和答辩不过关的论文都要由学术委员会来定。 问题2:题目变更比较多,法学的学生几乎全部变更了题目。 解决思路:今后题目拟定可以提前进行,在学生中收集他们感兴趣的题目,然后老师来规范。 问题3:毕业论文的粘贴比较多。如果要查重复率的话,90%的学生毕业论文无法通过。毕业论文字数多,有些学生的论文达到4万字;大多数都在15000字以上。 解决思路:今后,学生的毕业论文8000字到10000字,不能超过10000字,硬性规定,超过10000字,提交答辩前,学术委员会来审查,看是不是自己写的东西。大学几年学习,一定要有学生自己的学习体会。 问题4:大多数学生都没有按照学校要求的进度来完成论文各阶段的工作。有个别学生在答辩时才交第一稿,有个别老师根本没有给学生指导。 解决思路:今后,中期检查为全面检查,凡是中期检查第一稿都没有的学生,推辞答辩;还没有开始论文准备工作的,取消答辩资格。以学院正式文件的形式,通告全院,通知学生。形成制度。 问题5:论文答辩时,答辩老师更多的是在指出学生论文格式、结构方面的错误,这个本应该是指导老师的工作。答辩时涉及论文内容的答辩时长不够。 解决思路:实验室建立一个标准的毕业论文答辩室。每届答辩前,各专业都要举行一次示范答辩,由全体专业老师和毕业学生参加。答辩时注意实质答辩,

论述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发展进程

论述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发展进程 班级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2012.6

论述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发展进程 摘要:利率市场化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经济转轨中包括利率市场化在内的金融体系市场化就风行全球,并正在中国大地上蓬勃进行。中国利率的决定和传导机制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改革已进入到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的最后攻坚阶段,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阶段性目标基本得以实现。为确保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活动按照适应金融资源特征、符合金融可持续发展思路进行,在此承前启后的重要时刻,对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行阶段性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字利率市场化进程 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总体评析 利率市场化是一个国家金融深化质的标志,是提高金融市场化程度的重要一环,它不仅是利率定价机制的深刻转变,而且是金融深化的前提条件和核心内容。利率市场化首先是一个过程,是一个逐步实现利率定价机制由政府或货币当局管制向市场决定的转变过程,是一个利率体制和利率决定机制变迁的过程,随着这一过程的不断深化,整个利率体系由借贷双方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的比例越来越多,由政府或货币当局直接干预的成分越来越小。从范围过程来看,即是从部分利率市场化向全部利率市场化过渡的过程;从程度过程来看,即是从较低程度的利率市场化向较高程度的利率市场化转变的过程;从阶段过程来看,完整的利率市场化过程包括利率市场化准备、利率市场化进展和利率市场化成熟三个阶段。作为一个动态过程,利率市场化从时间上观察,在短期内利率可能会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上,但从长期来看,其变动由市场货币供求决定。同时,利率市场化又是一种状态,是一种金融生态的可持续状态,在理论上是指利率能否灵敏地反映资金供求状况,其衡量标志主要是金融机构有没有确定利率的自主权;作为其阶段性目标,利率调整频度以及浮动幅度,也是衡量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指标,其最终目标是实现社会资金及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金融经济的和谐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利率市场化作为一项既涉及金融体制改革,又涵盖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系统性改革,中国经济特定的体制背景和金融环境决定了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长期性、多样性和复杂性。利率市场化的长期性是指始于1978年的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过程,直至1996年6月,才真正揭开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第一幕,放开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直至 2000年9月21日,才迈出具有真正实质性的第一步,实现外币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到目前为止才基本走到了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的最后攻坚和破解阶段,这不仅与激进式改革相差甚远,与中国经济其它领域的渐进改革比较,利率体制改革也是滞后的。利率市场化的多样性是指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模式、体系内涵、程度范围、次序安排等是层多面广、不一而同的,既有利率市场化内涵的多样化,包括利率决定的市场化、利率传导的市场化和利

2019年审计局深化改革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20XX年审计局深化改革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审计局深化改革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XXXX年,X区审计局结合自治区党委十一届六次全体会议精神,认真落实《X区XXXX年深化改革实施方案》要求,不断强化审计监督与服务,促进全区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一、深化改革成效 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作用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今年以来,X区审计局依法履行职责,坚持改革创新,突出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和重点资金的审计监督,在规范我区财经秩序,促进廉政建设,保障经济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坚持围绕中心、突出重点的原则,制定我局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强化对中央和自治区重大政策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深化财政审计、推进政府投资审计,深入揭示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推动深化改革和政策落实。在项目的组织实施上,注重加强审计项目计划统筹和融合,不断创新审计组织方式,提升审计工作效果。在项目安排上控制和压缩审计项目数量,科学制定审计任务。全年计划安排审计项目XX个。其中:财政及部门预算执行审计项目X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X 项,工程项目投资审计X项,专项资金审计调查X项。截止目前,完成审计项目X个,查出违规行为资金X万元,管理不规范资金XXXX 万元;提出要求规范和纠正的审计建议和意见XX条;上报各类审计信息XX余篇。二是按照重点部门、重点领域、重点岗位及经济业务

繁杂的单位优先安排审计的原则,共安排经济责任审计项目X项,已完成X项,较好地促进了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政绩观,发挥了经济责任审计在领导干部监督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三是将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工作作为重点工作,实行常态化管理。组织对区属各职能部门落实政策情况、重点建设项目的落地、重点资金保障以及简政放权、职能转变等方面的跟踪审计。通过审计,推动中央关于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政策措施落实。目前已完成区属XX个职能部门、XX余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四是围绕加快城市建设,积极跟进X区重点项目审计,完成工程结算审计XX项、招标控制价审计XX项,节约建设资金XXXX万元。参与政府XX万元以下工程项目采购议价监督XX项。 二、特色亮点工作 一是强化审计项目管理,准确把握新常态。按照重点部门、重点领域、重点岗位及经济业务繁杂的单位优先安排审计的原则,合理安排审计项目,将所有审计项目纳入“一盘棋”通盘考虑,做到审计内容上相互呼应,实施时间上前后衔接,确保审计全覆盖;二是转变审计监督理念,充分发挥服务职能作用。审计过程中,着眼于体制性、机制性问题的发现,更加注重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意见和建议,促进全区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三是找准审计工作方向,把握审计工作重点。紧紧围绕国家决策部署,将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工作作为重点工作,实行常态化管理。已对区属XX个职能部门、XX余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了跟踪审计,并按时完成审计结果月报工作;四是注

网上支付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随着经济、金融、电子商务的发展,我国的支付市场和支付体系也正在发生重大变化。非银行机构开始介入支付市场,如一些地方为公用事业缴费成立的代收付中心、一些地方为满足多用途储值卡使用的需要建立的清算机构,网上支付机构也随着经济的发展正在日益兴起。 一、网上支付发展现状 2005年初,国务院办公厅2号文件《关于加快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和《电子签名法》的出台以及《电子支付指引》的推出为网上支付的发展提供了法律和政策上的支持,短短一年时间内,仅国内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就已经发展到50多家。对比六年前,电子支付系统的运用已经取得了迅速的发展,非凡是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出现,引发了支付方式的变革。 网上支付的发展,疏通了电子商务交易过程的资金流,打通了电子商务发展的支付瓶颈。从整个支付体系看,网上支付将逐步成为我国支付市场和支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十七家全国性的商业银行都开办了电子银行业务,并且大部分都设立了专门的电子银行部门,为网上银行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据工商银行数据显示,2004年,工商银行企业交易额是206870亿,网上笔数是3486万笔,个人网上支付交金额已经突破了2351亿,个人交易笔数是3683万笔,说明网上支付方式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网上支付由于其独具的方便性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通过对阿里巴巴支付宝进行的调查显示,过半的被调查用户对网上支付有极大爱好。其中60以上的用户是因为其便捷性、节省时间而选择使用的。个人网上支付涵盖网上购物、网络游戏、定房订票、网络教育等多个行业,支付方式则多以银行储蓄卡为主。 二、网上支付面临的问题 1.安全问题 根据对网上支付使用情况的调查显示,目前网民不使用网上支付的原因,最主要是因为担心安全,其次是个人隐私,以及注册麻烦和不太习惯使用这些工具等因素。央视生活频道近日播出的节目中,披露了一种新型金融造假手段,不法分子在网民网上购物交易时,利用与银行网站相类似的网络页面,盗取银行卡密码等私人信息,然后通过网上转账的方式将资金转走,导致网民在支付的过程中受到损失。另外,黑客、木马病毒的攻击让网民在支付的过程中防不胜防。木马潜伏在计算机中,时刻监视用户的一举一动,从而盗取帐户密码和信息。而黑客,则利用系统漏洞、用户的安全意识薄弱入侵用户的计算机,盗取用户的相关信息和密码,导致网民在网上支付受损。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网上支付发展的主要因素。 2.金融监管问题 网上支付虽然给网民带来很多方便,解决了电子商务的支付瓶颈问题,但由于目前我国关于电子支付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网上支付无序的发展存在一定金融安全隐患。 (1)缺乏对吸储行为的监管 目前,第三方支付平台利用资金暂时停留,在交易过程中约束和监督了买家和卖家,保护了买卖双方的利益。专家认为,在支付过程中,资金在第三方里面会出现一段时间上的滞留,随着将来用户数量的急剧增长,这个资金沉淀量将会非常巨大。据了解,目前国内一些第三方支付系统的年交易额已经达到了数亿元,而据估计,在今后两年内,这个数字将达到十几亿甚至几十亿元,即使按照简单测算,天天滞留在第三方平台上的资金也至少有数百万元,而根据目前的交易规则,支付金额将可以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中停留3天到一周不等。这样,平台中随时都有数以千万的资金停留。假如他们出现经营风险,则必将危及其吸存资金安全,损害买卖交易双方的利益,假如支付服务商(非凡是专门从事支付服务的第三方服务商)的 服务领域扩大到在定程度,假如交易客户和沉淀资金达到一定规模,很有可能引发系统性支付风险,并引发社会问题。 在国内,法律规定只有金融机构才有权利吸纳代理用户的钱,其他企业和机构不得从事类似的活动。但由于第三方支付平台出现不久,而且交易数额仍显不大,所以目前还没有相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背景、现状和展望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背景、现状和展望 一、背景 首先了解什么是利率市场化?较为一致的观点有两种:一是政府放开对存贷款利率的直接行政管制,解除对银行存贷款利差的保护,靠市场供求决定资金的价格;二是由市场主体自主决定利率形成,即在市场竞争较充分的情况下,任何单一的市场主体都不能成为利率的决定者。实际上,这两种观点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利率市场化是由政府推进的一项改革,政府放开利率管制的过程就是由市场主体通过竞争机制决定利率的过程,其目标是将利率的决定权交给金融机构,由后者根据资金状况和对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金融市场利率为中介、由供求关系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  其次是为什么要推进利率市场化?从各国经济发展经验看,利率管制往往造成实际负利率,导致资金利用效率低下,抑制了经济增长。由于资金价格受到了行政性压低,一方面金融体系吸收国内储蓄的能力被削弱,造成了资金供给不足;另一方面,过低的利率又刺激企业对资金的过度需求,造成资金需求远远大于资金供给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形成资金分配的固化,弱势的中小企业很难获得资金,被排除在金融体系之外。改革就是要减少人为因素对金融的影响,充分发挥金融市场在资金分配上的功能,消除金融抑制,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普遍采取利率管制的政策。政府管制利率的直接目的在于通过行政方式压低资金成本以推动经济的增长,以及通过限制竞争来保持金融系统的稳定。上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以及石油危机的冲击,各国饱尝通货膨胀高企和经济增长停滞之苦,开始放弃过多干预市场的政策,由此展开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美国自1980年开始利率市场化改革,于1986年废除了对存款利率进行管制的Q规则;日本自1977年允许商业银行承购国债上市销售,至1994年放开全部利率管制;90年代末,印度、印尼、韩国等国也在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推动下进行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利率市场化大大推动了这些国家金融体系的建设,降低了金融成本,提高了市场效率,促进了经济增长。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历史进程 从人民银行成立到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对利率实行集中统一管理,金融部门不得自定利率,中国人民银行是国家管理利率的唯一机

渐进式改革与激进式改革的比较

渐进式改革与激进式改革的比较 ——中国与俄罗斯比较 引言:在世界各国经济改革的历史,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轨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激进的过度方式,例如俄罗斯与东欧一些国家采取的“休克疗法”;一种则是渐进的过度改革如中国。这两种不同的改革模式以中国和俄罗斯的经济改革为主要代表。在上世纪90年代俄罗斯的激进式改革惨遭失败,造成了社会经济的一片混乱。始于70年代末的中国渐进式改革却成绩斐然,这也导致了对激进改革的否定。近年来随着俄罗斯经济的不断增长和中国经济改革的有待完善,又引发了对两种改革的讨论和比较。本文就两种不同的经济改革模式进行分析和比较,从中找出相互之间的差别。 关键字:渐进式改革激进式改革中国俄罗斯 一、中国与俄罗斯两种不同改革模式实施阶段上的区别 1.中国整个渐进改革过程(市场化取向的经济改革) (1)渐进式改革是在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宪法制度的基础上进行的市场化改革,强调利用已有的组织资源推进改革,在基本不触动既得利益格局的前提下实行增量改革。其特点为:强制中的诱致性,双轨过渡,从局部到总体,体质内改革与体制外推进相结合,改革、发展与稳定相协调,经济的市场化与政治的多元化相分离等。 (2)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始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伴随着整个改革进程的推进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市场化的起始阶段或者初期阶段,这一阶段的市场化其本上是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总体格局未变的态势下展开的,市场发育刚刚开始因此基本上是“体制外”展开。第二阶段是市场化的展开阶段,这一阶段市场化已经进入“体制内”,市场体制框架开始显现,市场的力量和计划的力量开始抗衡,突出表现在“双轨制”并存的体制模式上。第三阶段是市场化的深化阶段,这一阶段的市场化进程无论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市场机制在经济体制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是进入了纵深的推进阶段,正向着成熟阶段迈进。 (3)中国的渐进式改革大致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中国的渐进式改革采取了从体制外的创新到体制内的改革、从局部到整体的改革、从低成本到高成本的改革推进方法,采取这种方法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地降低改革成本,使改革的进程可持续。第二在整个渐进式改革的进程中,由于新旧的体制存在,所以中国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段里实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