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三疣梭子蟹不同养殖模式池塘夏季溶解氧变化特征的研究

三疣梭子蟹不同养殖模式池塘夏季溶解氧变化特征的研究

三疣梭子蟹不同养殖模式池塘夏季溶解氧变化特征的研究
三疣梭子蟹不同养殖模式池塘夏季溶解氧变化特征的研究

养殖池塘水溶解氧作用及增氧方法

养殖池塘水溶解氧作用及增氧方法 养鱼池塘水中的溶解氧高低就是水质好坏的主要指标,水产动物都必须在有氧的条件下才能生存,如果缺氧就要死亡。在池塘养鱼中水体缺氧可使鱼虾浮头,严重时泛池窒息死亡,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养鱼水体溶氧要求标准 经水产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的养殖实践中总结,一般养殖(育苗)池塘水体的溶解氧应保持在5毫克/升~8 毫克/升,最低也要保持3 毫克/升,低于此值就会发生鱼虾泛塘死亡。养鱼水体溶氧量要求标准(见下表)。 在养殖中,水质轻度缺氧虽不致鱼虾死亡,但也严重影响其生长速度,使饵料系数提高,生产成本增加,养殖效益下降。以草鱼为

例,草鱼在主要生长期内要求水中溶氧量5 毫克/升以上或饱与度大于70%为正常范围,最低为2 毫克/升,0、4 毫克/升为致死点。2毫克/升时草鱼开始浮头。草鱼在溶氧量为2、72 毫克/升的情况下比在5、56 毫克/升的情况下,其生长速度降低98%,饲料系数提高4 倍。其它鱼虾也大致一样。 引起养殖水质中溶氧不足的原因 气温高 氧气在水中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在一个大气压下,水温由10℃上升到35℃时,空气中的氧在纯水中的溶解度可以由11、27 毫克/升降至6、93 毫克/升,高温会引起溶氧降低。此外,鱼类与其它生物在高温时因摄食运动量加大耗氧多也就是一个重要原因。 养殖密废过大 养鱼户一味追求高产量,亩放养常规品种4000 尾~5000 尾,甚至更多,超出正常放养量的一倍多。这样,鱼类与水中生物活动呼吸作用加大,耗氧量当然也加大。 有机物的分解 大量的有机物(如塘头配套饲养大量的生猪、鸭、鸡、白鸽等禽畜牲口的排泄物)的分解作用,造成细菌活动大,消耗了水中大量的氧气,因此容易造成缺氧。 无机物的氧化作用造成缺氧 养殖池塘水中与池塘淤泥存在的硫化氢、亚硝酸盐等会发生

池塘—水产养殖生态系统

池塘—水产养殖生态系统 一、池塘生态系统的简介 池塘生态系统属于淡水生态系统中的一类,是淡水生态系统中的静水生态系统。健康的淡水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分解者,而其中的生产者包括水体中的自由漂浮植物如浮萍、满江红等藻类植物、沉水植物、浮叶根生植物如何花、莲等以及挺水植物;消费者为水中的各种动物;分解者就是在水中广泛分布的微生物类,它们对水质的改善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健康的池塘生态养殖系统是在池塘中不换时或者只换少量水的情况下,仅通过培养水中的藻类和光合细菌、硝化菌等益生菌,消化分解鱼类的粪便、残饵等有机物使其变为无机肥料,供藻类和水中的植物吸收,水中的藻类和植物吸收这些无机养分后利用阳光制造有机物质供鱼类取食,从而建立起一个稳定的、动态平衡的小生态系统,而这种生态系统正好有利于鱼类的养殖。 二、举例说明池塘生态系统 在这里我将以我家乡的水产养殖池塘生态系统为例,介绍池塘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怎样维持池塘生态系统的健康和产量最大化。 前些年,水产养殖成为了我家乡广大农民心中的致富路,很多的农民更是把自家的水稻田全部改成了一个个的池塘,养上几万尾草鱼或者鲢鱼,但是两年后的收成却让绝大部分的养殖户的投资都打了水漂。 在我家乡,池塘生态系统的组成是大量的消费者,少量的藻类生

产者以及微生物分解者,鱼等水产品的饵料全部是由人工投喂的高效饲料,这是一个相当脆弱的生态系统。每当到了夏季,养殖户总是提心吊胆的过着,很多养殖户早上去喂鱼的时候看见一条条的鱼翻着白肚皮漂在水面上,而这种死鱼也只能捞回家里去喂猪;冬季我家乡的平均气温较低,严重的时候湖面会结冰,而且持续时间比较长,在这种温度下,鱼的生长很慢,经常得在两年里才能收获一季。就是这种夏季夜晚大量的鱼死亡和低产导致了两年后大家又把池塘填上继续水稻种植,也就是水产养殖最终夭折了。 (一)、夏季池塘肥料的变化特点 养殖池塘生态系统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变化特点—肥料的变化,6-8月是鱼类的主要生长季节,在这个时期,大量的饵料投放到水体中,鱼类的排泄物和残饵量增加,此时的水温也是很高的,水体中微生物分解有机质的能力大大增加,而在分解有机物的同时,微生物消耗水中的大量溶解氧,使得水中溶解氧严重不足,这是夏季夜晚池塘发生大量鱼死亡事件的关键所在。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消耗溶解氧的同时,大量的含氮物质进入水体,使得水体的氮含量平衡遭到破坏,而这些超量的氮在一定条件下严重的影响鱼类的生长。 在另一方面,夏季的池塘水体中有效磷的含量大大降低,原因在于磷与水中的钙离子形成难溶的磷酸盐,同时磷离子也容易吸附在池塘底泥和水中胶体物质上,形成不利于植物生长的无效磷,植物生长状况不良,固定CO2的能力降低,释放出的O2量减少,最终致使水中溶解氧缺乏,不利于鱼类的生长。同时水中其他的元素也有一定量的

梭子蟹养殖技术

梭子蟹养殖技术 1、养成池面积和水深。以土池为主,面积可大可小,水深要求 在1.5米以上。单塘面积超过10亩时宜用塑料网插底将大塘分隔, 以防止由于水温和水质的变化使梭子蟹集中而导致局部密度过大, 造成相互残食。 2、池底。从进水闸门一端略向排水闸门一端倾斜,以便进排水。底质宜为沙泥质,池底多开波形沟垄,池塘内宜设置隐蔽物(如废旧 陶制品、石块、瓦片、网衣、竹子、树枝或用废旧编织袋内装适量 贝壳等),作为梭子蟹藏匿之处(特别是脱壳时期)。注意使用的编织 袋一定要经过清洗。在泥质过多的池塘,可在池底局部铺厚10厘米 左右的中、粗沙,给梭子蟹提供一个较好的生存、生长环境。 3、养殖塘周围无污染源,环境安全。 4、每汛能自然纳潮10天左右,并备有提水泵,以确保小潮时养殖水源的供应。 5、配置适量的增氧设备。 1、清淤除害 放苗一个月前彻底清除池中淤泥。然后用下表中的消毒药物清除敌害生物、争食生物和致病生物,常用清塘消毒药物: 药物名称使用剂量休药期 生石灰350毫克/升~400毫克/升7天 漂白粉(有效氯≥28%)海水40毫克/升~50毫克/升5天 淡水15毫克/升~20毫克/升5天 二氯异氰尿酸盐5毫克/升~10毫克/升10天 三氯异氰尿酸4毫克/升~8毫克/升10天

茶籽饼海水15毫克/升~20毫克/升7天 淡水60毫克/升~90毫克/升7天 2、肥水 放苗前7天~10天,待消毒药物毒性消失以后用60目的筛绢网 过滤进水40厘米~60厘米,然后施氮肥20毫克/升,或施发酵过 的有机肥料如鸡粪等,以此培养基础饵料,使池水呈黄褐色或黄绿色,透明度30厘米~35厘米。或候苗源情况投放些花蛤、缢蛏等 贝类作为混养品种,以利养殖中后期水质、底质调控或作为活体饵料。 1、蟹苗规格与质量 人工蟹苗选择蜕壳1天~2天后的Ⅱ期~Ⅲ期稚蟹(背甲长1.0 厘米左右)。要求规格整齐,个体健壮,活力强、无病害、躯体附肢 完整。 2、蟹苗运输 宜采用水运法:规格0.8米×0.4米的塑料袋,盛水10千克, 内放经海水浸泡并消毒洗净的稻草或蓬松的海草作隐蔽物,以防止 稚蟹抱团而受损伤,每袋放稚蟹50克~100克,充满氧气后扎紧袋口,要求尽量在10小时以内运到养殖塘。 3、中间培育与放苗密度 Ⅱ期~Ⅲ期稚蟹宜经过中间培育,待长至甲宽为3厘米~4厘米(100只~200只/千克)的扣蟹时再放入养成池进行养成。 中间培育采用1亩~3亩大小的中间培育池,也可在大塘中间用 网布围一小块水域进行中间培育,要求池底能排干池水,便于收获。也需要设置隐蔽物或适当铺沙并培育好水色。 中间培育密度为15只/平方米~20只/平方米,保持池水位70 厘米~80厘米,透明度约30厘米,溶解氧在5毫克/升以上,日换 水量20%~30%。饵料以贝肉或小鱼虾为主,搅碎后投喂,日投喂2次~4次,投喂量按蟹体重100%~200%,以2小时内吃完为好。同

水产养殖关于池塘溶解氧的一些常识

水产养殖关于池塘溶解氧的一些常识 池塘溶解氧的主要来源是由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机械增氧以及空气中的氧气溶入水中产生。溶解氧的消耗主要是浮游生物的呼吸作用和水中有机物的分解作用造成的,此外池塘溶解氧还受到光照、风力、气压、浮游生物、水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虽有一定的变化规律,但仅仅靠经验是无法准确判断池塘中溶解氧含量的,误判会有很高的风险! 一、底部溶解氧变化是反映鱼虾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标,能对管理底质和水质做出科学参考 利用测氧仪器掌握水中溶解氧的变化规律,一天应做四次溶解氧记录:第一次是早上05:30,一天内溶解氧最低阶段;第二次是上午08:30,可作为是否开始喂料的依据;第三次是下午15:30,一天内溶解氧最高阶段;第四次是晚上23:00,可作为是否全部开增氧机的依据。通过长时间的观察记录,可预知底质、水质变化,提前调控。 1、底部溶解氧变化一天内不宜超过7mg/L,这是鱼虾健康的重要指标,底质、水质均良好,适合鱼虾生长。 要特别注意:在养殖早期阶段,如果由于藻相不平衡而产生有害藻类,虽然底部溶解氧变化正常,鱼虾也可能会发病。因此在养殖早期阶段要定期投放清除池底有机物和培养有益藻相的微生物制剂;在养殖中后期阶段,定期投放清除池底有机物和降解亚硝酸盐及氨氮的微生物制剂,以减少由有机物诱发的缺氧,培养有益菌相和藻相;定期投放由贝壳烧制的粉末,以提高养殖水体的总碱度,养虾适宜的总碱度是100-200,超过300或低于60,虾子都不好养。稳定pH值,养殖适宜的pH值是7.8-8.6。 2、底部溶解氧变化一天内在8-9mg/L,说明此塘养殖环境处于亚健康的状态,水质偏肥,藻类趋于丰富,底质往不良方向变化,塘底开始滋生大量的有害细菌、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导致鱼虾生长缓慢。 处理方法:A、减料并且拌微生物制剂投喂以增强鱼虾体质;B、适量杀一部分过度繁殖的藻类(如早上6:00多泼洒二氧化氯);C、塘底:底部增氧、消毒(如晚上11:00多泼洒双氧水或干撒增氧剂),第三天中午施用微生物制剂,培养有益菌相,应培养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的习惯;D、投放贝壳粉以增加水体总碱度,稳定水体。 3、底部溶解氧变化一天内超过10mg/L,说明鱼虾养殖环境处于不健康状态,底质黑化严重,水质严重偏肥,藻类过于丰富,虾甲壳变软甚至生长停滞,极易引起偷死或其它疾病。 二、底部溶解氧之科学喂料 底部溶解氧最适宜范围是5-8mg/L,在2.5-4.5mg/L之间是亚缺氧状态,不能长时间处于此状态,特殊天气除了全部打开增氧机外,还要底部增氧。大部分鱼虾在1.5mg/L(蟹是2.5mg/L)开始浮头,虾在0.5mg/L(石斑鱼、鲑鱼、鳟鱼、鲈鱼0.8 mg/L,鳗鱼0.6 mg/L,蟹1.5mg/L)开始窒息死亡。第一次喂料时底部溶解氧应高于5mg/L,最后一次喂料应高于5.5mg/L。这样既能够提高消化吸收率,降低饲料成本,又可以降低塘底污染,减少发病几率。

三疣梭子蟹

三疣梭子蟹 三疣梭子蟹是我国重要的出口畅销品之一,拉丁名为Portunus trituberculatus,英文名为Swimming crab,地方名梭子蟹、枪蟹、海螃蟹、海蟹、海虫、水蟹、门蟹、小门子、蝎子、盖鱼、三点蟹、童蟹、飞蟹、烟蟀。出口输往国别和地区:日本,香港、澳门。出口口岸: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浙江、福建。 形态特征:头胸甲呈梭形,稍隆起。表面有3个显著的疣状隆起,回个在胃区,2个在心区。两前侧缘各具9个锯齿,第9锯齿特别长大,向左右伸延。额缘具4枚小齿。额部两侧有1对能转动的带柄复眼。有胸足5对。螫足发达,长节呈棱柱形,内缘具钝齿。第4对步足指节扁平宽薄如桨,适于游泳。腹部扁平(俗称蟹脐),雄蟹腹部呈三角形,雌蟹呈圆形。雄蟹背面茶绿色,雌蟹紫色,腹面均为灰白色。 产地、产季:分布于我国南北各海域。一般从南到北,3~5月和9~10月为生产旺季,渤海湾辽东半岛4~5月产量较多。 经济价值:肉多,脂膏肥满,味鲜美,营养丰富。每百克蟹内含蛋白质14克、脂肪2.6克。鲜食以蒸食为主,还可盐渍加工“枪蟹”、蟹酱,蟹卵经漂洗晒干即成为“蟹籽”,均是海味品中之上品。

一、生物学特性 1、形态特征:三疣梭子蟹的躯体由头、胸、腹三部分及附肢组成。共分20节,头部5节,胸部8节,腹部7节。经在进化过程中,头部和胸部愈合,称谓头胸部,具有13对附肢。胸部8对附肢基部的鳃式与锯缘青蟹相同。腹部7节褶贴于头胸部下,腹部长度与宽度(第5~6腹节间缝的长度)之比约为30∶1;雌性幼蟹时腹部呈等腰三角形,长度与宽度这比约为1.75∶1;交配后的雌性腹部呈椭圆形,长度与宽度之比为1.25∶1。 2、生态习性: (1)水温:适应水温8~31℃,最适生长水温为15.5~26.0℃。在不同的水温环境,三疣梭子蟹的活动情况不一样。水温在~1.5℃时,不摄食,部分个体在浅水区冻死;在0~6℃时,不摄食,昼夜潜砂,呈休眼状态;在8~10℃时开始停止摄食,活动力弱,潜伏在深水处;在14℃时,摄食量下降,开始向深区移动,活动正常;在15~26 ℃时,摄食量大,活动正常,生长快;在17~21℃时,交尾高峰期;在14~21℃时,开始发现抱卵群体;在12~14 ℃时,开始产卵。

鱼菜共生池塘生态养殖技术

鱼菜共生池塘生态养殖技术 鱼菜共生养殖技术 一、背景 养鱼业是一把双刃剑,传统的养殖模式,属于线性经济,其高产出是以高耗能、高污染换来的,每天每千克鱼向水体中排入氨氮为1-2g,BOD(生化耗氧量)3-5g,耗去溶解氧5-6g(相当于1平方水面2天的自然复氧量)污染1.5立方水体,当前的养殖模式与现行的政策是有冲突的,欧共体上世纪80年代,即禁止自然水域“三网”(网箱、网围和网拦)养鱼和池塘养鱼污水的排放,日本2006年也制定了类似的政策,澳大利亚还规定50km半径内只能举办一个养殖场,发达国家对“鱼屁股”污染管的是很严的,他们的理念是“鱼可以进口,污水不能出口”。 而我国近年来也开始有所动作,2006年农业部制定了《水产养殖业增长方式转变行动实施方案》,2009年《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即国发…2009?3号文件,明确禁止水库网箱养鱼;重庆市也先后发布了《重庆市长江三峡库区水污染防治条例》和《重庆市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禁止向库区流域水体投放化肥、粪便、动物性饲料等可能污染水体的方式从事水生养殖”,“禁止在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放养畜禽或从事网箱、网栏养殖”。养殖污水排放在一些地方也开始试点,因此池塘传统养殖方式废水排放的限制必将越来越严,势必增加养殖成本,我市池塘养殖何去何从,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将是今后水产养 殖的主流方向,池塘鱼菜共生生态高效养殖模式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二、目的 鱼池种植蔬菜,蔬菜吸收池塘水体氨氮等富营养因子、进行光和作用和分泌排异性的微毒素(有机酸)(张明华等,上海渔机所),净水、增氧、抑制鱼类病菌生

养鱼池水中的溶解氧作用及增氧方法

养鱼池水中的溶解氧作用及增氧方法 养鱼池塘水中的溶解氧高低是水质好坏的主要指标,所有地球陆生动物、海洋水产动物都必须在有氧的条件下才能生存繁衍,如果缺氧就要死亡。在池塘养鱼中水体缺氧可使鱼虾浮头,严重时泛池窒息死亡,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养鱼水体溶氧要求标准 经水产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的养殖实践中总结,一般养殖(育苗)池塘水体的溶解氧应保持在5毫克/升~8毫克/升,最低也要保持3毫克/升,低于此值就会发生鱼虾泛塘死亡。养鱼水体溶氧量要求标准(见下表)。 在养殖中,水质轻度缺氧虽不致鱼虾死亡,但也严重影响其生长速度,使饵料系数提高,生产成本增加,养殖效益下降。以草鱼为例,草鱼在主要生长期内要求水中溶氧量5毫克/升以上或饱和度大于70%为正常范围,最低为2毫克/升,0.4毫克/升为致死点。2毫克/升时草鱼开始浮头。草鱼在溶氧量为2.72毫克/升的情况下比在5.56毫克/升的情况下,其生长速度降低98%,饲料系数提高4倍。其它鱼虾也大致一样。 引起养殖水质中溶氧不足的原因 气温高氧气在水中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在一个大气压下,水温由10℃上升到35℃时,空气中的氧在纯水中的溶解度可以由11.27

毫克/升降至6.93毫克/升,高温会引起溶氧降低。此外,鱼类和其它生物在高温时因摄食运动量加大耗氧多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养殖密废过大养鱼户一味追求高产量,亩放养常规品种4000尾~5000尾,甚至更多,超出正常放养量的一倍多。这样,鱼类和水中生物活动呼吸作用加大,耗氧量当然也加大。 有机物的分解大量的有机物(如塘头配套饲养大量的生猪、鸭、鸡、白鸽等禽畜牲口的排泄物)的分解作用,造成细菌活动大,消耗了水中大量的氧气,因此容易造成缺氧。 无机物的氧化作用造成缺氧养殖池塘水中和池塘淤泥存在的硫化氢、亚硝酸盐等会发生氧化作用,导致消耗大量溶解氧。 鱼类缺氧反应症状 轻度缺氧时,鱼虾出现烦躁,从水面明显看出鱼虾游动的波浪,个别鱼虾头部浮出水面,呼吸加快;重度缺氧时,大量鱼虾会浮头,甚至死亡。例如鲢鱼在溶氧0.6毫克/升时开始大批死亡。鱼类长期处于溶氧1毫克/升~3毫克/升时,基本停止摄食,生长速度减慢,抗病能力下降,发生鱼病和死亡。这就是经常浮头的池塘饲料系数升高的原因之所在。 溶氧量高低对有毒物质的影响 保持水中足够的溶氧量,可抑制生成有毒物质的化学反应,转化或降低有毒物质(如氨、亚硝酸朴和硫化氢)的含量。例如:水中有机物(粪便、残饵、尸体等)产生的氨和硫化氢,在充足的溶氧条件下,经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氨会转化为亚硝酸盐,再转化成硝酸盐;硫化氢则被转化成硫酸盐,均产生无毒的最终产品,并被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所吸收。

三疣梭子蟹人工繁育流程

三疣梭子蟹人工繁育流程 1 育苗设施 育苗设施是一般常规的虾、蟹育苗室,配有供热、供气、供海(淡)水等设施,海水进排方便,盐度 25‰~35‰,pH 值 7.8~8.6,杂鱼贝类资源丰富,远离污染源,水质达到国家水质标准,水泥池容积25~40 m3;池深1.5~1.8 m。蓄水池面积10~40亩,2~4个不等。海水使用前用 60 目过滤网过滤,并且必须经过 24 小时沉淀,同时将乙二胺四乙酸钠盐与水按照说明书上的使用方法配制成溶液,全池泼洒以螯合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处理好的海水就可以用来培育梭子蟹了。 2 亲蟹暂养 2.1 亲蟹的选择与运输 亲蟹可选择自然海区的或养殖蟹,标准是:蟹体无伤、附肢齐全、活力好、体重250 g左右;若选用抱卵蟹,要求其腹部卵块完整紧实紧收,卵块的轮廓,形状完整无损。亲蟹选好后,用橡皮筋绑住大蟹,防止其争斗、损伤。短途运输干运、水运都可以,长途运输最好是带水运输。 2.2 入池 亲蟹暂养池要充分刷洗、消毒处理,再铺上10 cm经消毒、冲洗干净后的细砂,在排水口一端留出30%面积作为投饵区,暂养池上面用黑布遮光。调整好用水的温度、盐度、pH值,亲蟹入场后用500 ppm甲醛溶液浸泡5 min,捞出放入暂养池,密度3~5只/m2。

2.3 日常管理 亲蟹入池后,稳定2~3 d开始升温,幅度每天0.5~1℃逐渐 升至20℃,恒温待产。饵料以活体沙蚕为主,辅以四角蛤蜊、杂色蛤、缢蛏,投喂量按亲蟹体重5%~15%计算。以残饵略有剩余为宜。充气石1个/2m2,充气量微波状即可。每天换水80%~100%,换水时 清除死蟹及残饵。7~10 d对细砂消毒,翻洗一次。经15~20 d培育,亲蟹开始抱卵并及时拣出,另池培养。亲蟹抱卵后,每天升温0.5℃至22℃,恒温孵化,其它管理同上。 3 播苗 当抱卵蟹腹部卵块呈黑灰色,镜检膜内无节幼体心跳达200次 /min,及时捞出亲蟹,用500 ppm甲醛溶液浸泡5min,放入蟹笼, 每笼一只,吊入培育池。布苗前,幼体培育池要进行彻底的消毒(200 ppm漂白粉溶液浸泡24 h),刷洗干净,然后进水,水深 1.0~1.2 m;温度22℃,盐度、pH值与暂养亲蟹用水一致,梭子蟹 排幼时间大多在夜间10点至翌日凌晨2点。幼体密度控制在5~8 万只/m3,亲蟹移池后,投放抗生素辛诺明1~2 ppm,乙二胺四乙酸 二钠 8 ppm。 4 幼苗培育期的饲养管理 幼体孵化池可以直接用作幼体培育池,可降低成本,放养密度 控制在每升水 30~50 只,幼苗培育期是指蚤状幼体至 2 期幼蟹时期,一般需要 23 天左右,蚤状幼体每 3~5 天蜕皮一次,共 4 次,到蚤状幼体 4 期后继续脱落。 4.1幼苗培育前期的饲养管理

三疣梭子蟹全人工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三疣梭子蟹全人工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一、池塘条件 (1)养成池面积和水深 以土池为主,面积可大可小,水深要求在1.5米以上。单塘面积超过10亩时宜用塑料网插底将大塘分隔,以防止由于水温和水质的变化使梭子蟹集中而导致局部密度过大,造成相互残食。 (2)池底 从进水闸门一端略向排水闸门一端倾斜,以便进排水。底质宜为沙泥质,池底多开波形沟垄,池塘内宜设置隐蔽物(如废旧陶制品、石块、瓦片、网衣、竹子、树枝或用废旧编织袋内装适量贝壳等),作为梭子蟹藏匿之处(特别是脱壳时期)。注意使用的编织袋一定要经过清洗。 在泥质过多的池塘,可在池底局部铺厚10厘米左右的中、粗沙,给梭子蟹提供一个较好的生存、生长环境。 (3)养殖塘周围无污染源,环境安全。 (4)每汛能自然纳潮10天左右,并备有提水泵,以确保小潮时养殖水源的供应。 (5)配置适量的增氧设备。 二、放养前准备 1、清淤除害

人工蟹苗选择蜕壳1天~2天后的Ⅱ期~Ⅲ期稚蟹(背甲长1.0厘米左右)。要求规格整齐,个体健壮,活力强、无病害、躯体附肢完整。 2、蟹苗运输 宜采用水运法:规格0.8米×0.4米的塑料袋,盛水10千克,内放经海水浸泡并消毒洗净的稻草或蓬松的海草作隐蔽物,以防止稚蟹抱团而受损伤,每袋放稚蟹50克~100克,充满氧气后扎紧袋口,要求尽量在10小时以内运到养殖塘。 3、中间培育与放苗密度 Ⅱ期~Ⅲ期稚蟹宜经过中间培育,待长至甲宽为3厘米~4厘米(100只~200只/千克)的扣蟹时再放入养成池进行养成。 中间培育采用1亩~3亩大小的中间培育池,也可在大塘中间用网布围一小块水域进行中间培育,要求池底能排干池水,便于收获。也需要设置隐蔽物或适当铺沙并培育好水色。 中间培育密度为15只/平方米~20只/平方米,保持池水位70 厘米~80厘米,透明度约30厘米,溶解氧在5毫克/升以上,日换水量20%~30%。饵料以贝肉或小鱼虾为主,搅碎后投喂,日投喂2次~4次,投喂量按蟹体重100%~200%,以2小时内吃完为好。同时根据蟹体的蜕壳、气候、摄食情况等因素作适当调整。经10天~15天培育,甲壳宽达到3厘米~4厘米时,便可放入养成池养成。 放养密度要根据苗体大小、放苗时间、池塘规模、隐蔽物多少、饵料情况及池塘水质等条件进行合理安排。一般放养经中间培育后的

水产养殖池塘中溶解氧的变化及调控

水产养殖池塘中溶解氧的变化及调控 摘要水产养殖对池塘水环境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强调池塘水溶氧量的合理性。阐述了池塘水溶解氧的水平、垂直、昼夜变化及调控措施,并在此基础之上,从季节变化、日变化2个方面,阐述了氧盈与氧债的变化规律及调控对策,旨在强化对水产养殖池塘溶解氧变化的认识,并为今后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从而推动水产养殖技术不断发展。 关键词水产养殖;池塘;溶解氧;变化规律;调控措施 水是水产养殖中的重要元素,也是养殖动物的生活环境。水中的溶氧量对水产养殖的鱼类、虾类等的生长繁殖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注重对池塘中溶解氧变化规律的认识,有助于采取有效的调控措施,确保水产养殖中水质的优良[1-2]。对此,笔者立足于水产养殖中池塘中溶解氧的变化规律,有针对性及建设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调控措施,以提高水产养殖的技术水平。 1 水产养殖池塘中溶解氧的变化规律及调控 在水产养殖池塘中,水体溶解氧主要来源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空气的溶解也是主要来源之一。对于水产养殖而言,掌握池塘溶解氧的变化规律,对于有效调控水产养殖溶解氧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1 池塘溶解氧的水平变化及调控措施 在诸多外部因素(如风力、生物)的影响下,池塘中溶氧水平呈现不均匀的特点。在风向的作用下,上风处的浮生植物明显少于下风处,因此在白天的光合作用下,上风处的溶氧量少于下风处。同时风力的大小也影响着池塘上、下风处的溶氧含量。 到了夜间,由于下风处具有较多的浮游植物,从而导致上下风处的溶氧分布正好与白天相反,表现出上风处溶氧大于下风处,并且清晨虾类一般集中在下风处。因此,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清晨要强化对池塘虾类活动的观察。一般情况下,清晨是池塘一天中溶氧量最低的时候,如果检测过程中发现池塘水中溶氧量<5 mg/L,则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增加池塘中的溶氧量。 1.2 池塘溶解氧的垂直变化及调控措施 对于一些深水养殖池塘而言,由于光照强度的影响,池塘水中溶氧量将会呈现出一定的垂直变化规律。一般情况下,由于白天日照强度较大,池塘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较强,所以池塘上层水中的溶氧量较高;而下层水由于光照强度相对较弱,且存在上下层热阻力的因素,进而造成池塘出现上下层溶氧变化的问题。因此,夏季池塘上、下层水温差异更加显著,出现地层水溶氧几乎为零的问题。对此,夏季要适当增加溶氧量,确保池塘上下层水形成较好的对流,进而增加下

(完整word版)鱼菜共生池塘生态养殖技术

鱼菜共生养殖技术 一、背景 养鱼业是一把双刃剑,传统的养殖模式,属于线性经济,其高产出是以高耗能、高污染换来的,每天每千克鱼向水体中排入氨氮为1-2g,BOD(生化耗氧量)3-5g,耗去溶解氧5-6g(相当于1平方水面2天的自然复氧量)污染1.5立方水体,当前的养殖模式与现行的政策是有冲突的,欧共体上世纪80年代,即禁止自然水域“三网”(网箱、网围和网拦)养鱼和池塘养鱼污水的排放,日本2006年也制定了类似的政策,澳大利亚还规定50km半径内只能举办一个养殖场,发达国家对“鱼屁股”污染管的是很严的,他们的理念是“鱼可以进口,污水不能出口”。 而我国近年来也开始有所动作,2006年农业部制定了《水产养殖业增长方式转变行动实施方案》,2009年《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即国发〔2009〕3号文件,明确禁止水库网箱养鱼;重庆市也先后发布了《重庆市长江三峡库区水污染防治条例》和《重庆市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禁止向库区流域水体投放化肥、粪便、动物性饲料等可能污染水体的方式从事水生养殖”,“禁止在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放养畜禽或从事网箱、网栏养殖”。养殖污水排放在一些地方也开始试点,因此池塘传统养殖方式废水排放的限制必将越来越严,势必增加养殖成本,我市池塘养殖何去何从,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将是今后水产养

殖的主流方向,池塘鱼菜共生生态高效养殖模式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二、目的 鱼池种植蔬菜,蔬菜吸收池塘水体氨氮等富营养因子、进行光和作用和分泌排异性的微毒素(有机酸)(张明华等,上海渔机所),净水、增氧、抑制鱼类病菌生长,生产绿色蔬菜,上市或作为鱼类食物来源。鱼类排泄物供给蔬菜营养,生产无公害水产品。其中鱼类生产是第一目标,蔬菜生产是第二目标,蔬菜生产为鱼类生产服务。达到提高池塘综合生产效益,减少成本投入,增加收入的目的。 三、定义 鱼菜共生养殖技术模式是根据鱼类和植物的营养生理、环境、理化知识特点,将水产养殖和蔬菜种植两种不同的农业技术,通过科学的生态设计,达到协同共生,实现养鱼不(少)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茁壮成长的生态共生效应,从而让鱼、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的生态平衡关系的新型复合养殖技术模式,属于可持续循环型低碳渔业。 四、技术原理 池塘中的营养物质主要是氮。氮代谢过程。氮随饲料等有机物质进人养殖水体,其沿二条途径转化:一是残饵碎屑经细菌分解,氧化为氨基酸,继而通过氨化作用生成酮酸;二是饲料经鱼类吞食、吸收并在氨基酸的脱氨作用下放出氨,氨氮(NH3-N)对鱼类毒性很大,浓度超过1mg/l时会对鱼类造成危害。其可被需氧微生物(亚硝化单胞菌等)氧化而生成亚硝酸盐(NO2-N),此时的亚硝酸盐对鱼类具有相

梭子蟹怎样养殖养梭子蟹的盐度和水温是多少梭子蟹苗到成蟹要多久

梭子蟹怎样养殖养梭子蟹的盐度和水温是多少梭子蟹 苗到成蟹要多久? 梭子蟹怎样养殖? 1、饲养方法 ①饲料种类:以低值贝类**,其次为低值鲜杂鱼虾。提倡使用配合饲料,以弥补天然饵 料的不足,要求配合饲料中粗蛋白含量35%以上,质量符合gb13078和ny5072的要求。在投喂鲜活饵料前,应将壳厚的贝类捣碎,大的鱼、虾切碎。注意鲜活饵料应清洗干净。在投喂非贝类饵料时,有条件的应在饵料中添加贝壳粉,防止梭子蟹生长缓慢或脱壳困难。三疣

梭子蟹交配后,要投喂富含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的优质饵料(如沙蚕等),以促进雌蟹的性 腺发育。 ②投饲数量:要根据水温、水质、天气、摄食情况、生理状况、病害情况等因素适当调 整日投饵量。 ③日投喂次数:-般日投喂2次,傍晚投喂-天总量的70%,清晨投喂-天总量的30%。 ④投喂方法:宜遍池均匀地投喂,以减少梭子蟹聚集机会,减少互相残杀。并使正处于 脱壳期的梭子蟹能就地取食,每塘设置3个~5个饵料台,用以检查摄食情况和残饵量。 2、水质调控 蟹苗刚放养时,池水深度为40公分~60公分,放苗后每2天~3天加水-次,每天加水 10公分左右。待池水加到1.5米后,需要根据水质、水色情况进行换水,结合施用肥料、微生态制剂和水质改良剂,维持三疣梭子蟹所需水质要求。 在高温、强冷空气时要提高塘内水位,特别是8月份至10月份三疣梭子蟹交配季节,要保持**水位,保证水环境稳定,以利三疣梭子蟹顺利交配。如遇连续暴雨,应及时排淡,注入新鲜海水,保持海水盐度在15‰以上,严防海水盐度突降。如遇赤潮,停止换水。 如果ph值过高,可以通过施用螯合铜、降碱灵等药物降低ph值。如果ph值过低,宜每半个月施生石灰5毫克/升~15毫克/升,既能稳定水体ph值,ㄡ能提供钙源。 在高温季节尤其在闷热天气,由于残饵、粪便和生物尸体的腐败和分解,会导致梭子蟹缺氧,因此须开启地氧机进行增氧。

(完整word版)鱼菜共生池塘生态养殖技术

鱼菜共生养殖技术 一、背景养鱼业是一把双刃剑,传统的养殖模式,属于线性经济,其高产出是以高耗能、高污染换来的,每天每千克鱼向水体中排入氨氮为1-2g ,BOD (生化耗氧量)3-5g ,耗去溶解氧5-6g (相当于1 平方水面2 天的自然复氧量)污染1.5 立方水体,当前的养殖模式与现行的政策是有冲突的,欧共体上世纪80 年代,即禁止自然水域“三网”(网箱、网围和网拦)养鱼和池塘养鱼污水的排放,日本2006 年也制定了类似的政策,澳大利亚还规定50km 半径内只能举办一个养殖场,发达国家对“鱼屁股”污染管的是很严的,他们的理念是“鱼可以进口,污水不能出口” 。 而我国近年来也开始有所动作,2006 年农业部制定了《水产养殖业增长方式转变行动实施方案》,2009 年《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即国发〔2009 〕3 号文件,明确禁止水库网箱养鱼;重庆市也先后发布了《重庆市长江三峡库区水污染防治条例》和《重庆市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禁止向库区流域水体投放化肥、粪便、动物性饲料等可能污染水体的方式从事水生养殖”,“禁止在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放养畜禽或从事网箱、网栏养殖”。养殖污水排放在一些地方也开始试点,因此池塘传统养殖方式废水排放的限制必将越来越严,势必增加养殖成本,我市池塘养殖何去何从,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将是今后水产养殖的主流方向,池塘鱼菜共生生态高效养殖模式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二、目的

鱼池种植蔬菜,蔬菜吸收池塘水体氨氮等富营养因子、进行光和作用和分泌排异性的微毒素(有机酸)(张明华等,上海渔机所),净水、增氧、抑制鱼类病菌生长,生产绿色蔬菜,上市或作为鱼类食物来源。鱼类排泄物供给蔬菜营养,生产无公害水产品。其中鱼类生产是第一目标,蔬菜生产是第二目标,蔬菜生产为鱼类生产服务。达到提高池塘综合生产效益,减少成本投入,增加收入的目的。 三、定义 鱼菜共生养殖技术模式是根据鱼类和植物的营养生理、环境、理化知识特点,将水产养殖和蔬菜种植两种不同的农业技术,通过科学的生态设计,达到协同共生,实现养鱼不(少)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茁壮成长的生态共生效应,从而让鱼、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的生态平衡关系的新型复合养殖技术模式,属于可持续循环型低碳渔业。四、技术原理 池塘中的营养物质主要是氮。氮代谢过程。氮随饲料等有机物质进人养殖水体,其沿二条途径转化:一是残饵碎屑经细菌分解,氧化为氨基酸,继而通过氨化作用生成酮酸;二是饲料经鱼类吞食、吸收并在氨基酸的脱氨作用下放出氨,氨氮(NH 3-N)对鱼类毒性很大,浓度超过1mg/l 时会对鱼类造成危害。其可被需氧微生物(亚硝化单胞菌等)氧化而生成亚硝酸盐(NO 2-N),此时的亚硝酸盐对鱼类具有相当大毒性(应小于 0.lmg/l)。在另外一种好氧微生物(如硝化杆菌)的作用下,亚硝酸盐被进一步氧化生成硝酸盐(NO 3-N),硝酸盐是含氧水系中氮代谢的最

【螃蟹养殖】大棚养螃蟹,一年只干三个月,净赚500多万元

【螃蟹养殖】大棚养螃蟹,一年只干三个月,净赚500多万 元 他,盖大棚,养螃蟹,1年只干3个月,净赚500多万元。自己发财还不算,他还带着全村都赚钱。可是他3个月净赚500多万元的背后,却经历了一场挥之不去的噩梦,和连续3年的倾家荡产。山东省青岛市的张治兵要告诉你,如何盖大棚养螃蟹,短短3个月,迅速赚大钱!这一片的17个大棚都是张治兵的,可他的大棚和大家印象中的不一样。张治兵的大棚赚起钱来让人眼热,一个大棚就能3个月净赚近30万元。生态养殖:螃蟹、芦苇、山羊、土鸡混养,打造生态农业旅游,年赚600多万王泽普:二三十万很简单,基本上是稳赚不赔,你干别的,种地能种出这么多钱来吗。 王利军:这么一个棚,每年行情不一样,最少得翻一个番。靠着这些大棚,张治兵3个月就能净赚500多万元。可每天入夜之后的3个小时,对张治兵来说极为重要。只要每天这3个小时里稍有疏忽,五百多万元就瞬间化为泡影。张治兵:最担心的事儿就是下午6点到晚上9点,这个时间是最让我最提心吊胆的事了。每天在这3个小时里,张治兵都要挨个大棚不停地巡逻。到底是什么事情,让张治兵如此提心吊胆呢?这一个个水池里,水面之上看似平

静,可在水面之下,却暗藏风波。水面之下住的就是这种生物,它就是梭子蟹。梭子蟹是海洋中的穴居生物。它们白天给自己盖上沙子伪装起来,躲过体型比自己大的敌人的追捕,每天傍晚,它们就陆续出来觅食了。可梭子蟹觅食期间,却是张治兵特别小心的时候。这关系到3个月里他能否净赚500多万元。螃蟹是外骨骼生物,它们穿着坚硬笨重的盔甲,在海底扛着两把大钳子横冲直撞,追逐小鱼、捉拿小虾。但它的盔甲太沉重,只能欺负比它动作还慢的生物,比如贝类,更多的时候它只能吃点藻类和其他已经死掉的生物。梭子蟹在大海里行动不算快,但它却是个暴脾气。同类之间稍有碰撞,就能立刻打起来。张治兵:出来以后抢食期间很容易打架。螃蟹:河蟹养殖最适宜哪些土壤?梭子蟹能很敏锐地发现敌情。它的眼睛是一对长在两根长柄上的复眼,就像两个加了长杆的180°旋转摄像头。它的眼睛旁边还有两对触角帮助它感知周围环境。这只梭子蟹发现水下摄像机入侵了它的地盘,就立刻挥着钳子来捉拿摄像机。 几乎所有的螃蟹都自带这样一对威风的大钳子。钳子里面有锯齿,顶端有尖勾,侧面有尖刺,最厉害的还是它夹紧物体时的力量。一旦被它夹住,就很难逃脱。张治兵想给记者看一下梭子蟹的大钳子,不料却被梭子蟹一钳子夹住了手电筒。记者:手电筒夹到了,下不来了,张

三疣梭子蟹

三疣梭子蟹的研究概况 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是太平洋西岸的一种温水性蟹类,主要分布于我国台湾海峡以北的渤海、黄海和东海,以及朝鲜、韩国、日本等海域。自20世纪50年代起,国内外学者相继对三疣梭子蟹生活习性、生理生化、胚胎发育、高产养殖等进行了研究。1981年被列为我国海洋水产养殖对象。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三疣梭子蟹的大规模育苗和养殖在我国逐渐推广,目前三疣梭子蟹是世界上养殖规模最大的海洋经济蟹类。 三疣梭子蟹的生物学特征 外部形态 ?三疣梭子蟹背面呈茶绿色,螯足及末对游泳足呈蓝色。全身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头胸甲 梭形,表面稍隆起,覆盖有细小颗粒。 ?额缘具有4个小齿,前侧缘具9锐齿,末齿长刺状。 ?头部附肢包括2对触角、1对大颚、2对小颚,胸部附肢包括3对颚足、1对螯足和4 对步足。 ?腹部位于头胸甲腹面后方,覆盖在头胸甲的腹甲中央沟表面,俗称蟹脐,雄性尖脐,雌性 团脐。 ?腹部7节,雄蟹腹部附肢均退化,只存第一和第二腹节的附肢特化的生殖器,第一腹肢 特化为雄性交接剌,第二腹肢特化为雄附肢。雌蟹腹部附肢4对,位于第二至第五节腹面两侧,形状相同。 内部结构 ?心脏五角形,位于内脏中央,前后端均有动脉与各器官相连。 ?鳃6对,位于鳃腔内,水从螯足基部的孔流入,然后从口器近旁的出水孔流出。 ?消化管由口、食道、胃囊、肠和肛门组成。 ?肝脏2叶,在胃的两侧。 ?雌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和受精囊组成,开口于胸板愈合后的第三节。雄性生殖 系统由精巢、输精管和射精管组成,开口于游足基部。 生活习性 ?昼伏夜出:三疣梭子蟹有昼匿夜出的习性,多在夜间取食,并有明显的趋光性,食性为 杂食性,以动物性饵料为主,摄食鱼、虾、乌贼等。此外,也摄食动物尸体和幼嫩海藻。 螯足捕获食物后送至口边,在第二步足指尖捧托下,将食物送至第二颚足把持,由大颚切碎和磨碎,第一和第二颚足护住小型食物,以防流失。 ?生殖洄游和越冬洄游:渤海三疣梭子蟹是一个地方性种群,越冬后,在4月上、中旬开 始生殖洄游,主要游至渤海湾和莱州湾近岸浅水区河口附近产卵;12月初开始越冬洄游,游至渤海深水区蛰伏越冬,越冬期为12月下旬至翌年3月下旬,越冬场几乎遍及整个渤海中部20-25m软泥底质的深水区。 繁殖习性 ?在渤海,7-8月为越年蟹交配的盛期,9-10月,为当年蟹交配的盛期。渤海三疣梭子蟹的 产卵期为4月下旬至7月上旬,在4月底5月初出现一次高峰。 ?受精卵经20d的发育, 孵化散仔。一个产卵期内,三疣梭子蟹可排卵1-3次,属多次排 卵类型。 ?三疣梭子蟹幼体发育经历蚤状幼体和大眼幼体两个阶段,蚤状幼体分为四期。当水温 为22-25℃时,幼体发育时间为15-18d,其中蚤状幼体阶段为10-12d,蜕皮4次,变态为大眼幼体,5-6d后,再蜕皮1次变态为第Ⅰ期幼蟹。

秋季梭子蟹暂养育肥技术

秋季梭子蟹暂养育肥技术 每年秋季是梭子蟹开始暂养育肥的季节,暂养育肥养殖一般可分为育肥和暂养两个生产环节。 一、育肥 又称"育膏",放养时间一般在每年的8月份~9月份,梭子蟹规格在50g/只~100g/只左右,此时梭子蟹的个体较小、较瘦,须经过强化培育,养至体肥膏满的商品蟹为止。这里仅以海水池塘养殖为例,请注意以下几点: 1.交配期规格在50g/只~100g/只的梭子蟹,雌雄放养比例以4:1为宜。交配期后,宜雌雄分开养殖。雄蟹交配后经过短期育肥立即出售;而雌蟹应养至性腺发育良好后,即育成红膏蟹后再起捕。 2.饲料管理养殖户大多以小杂鱼虾投喂梭子蟹,其实投喂低质贝类效果更好。经反复试验,投喂贝类后梭子蟹生长快,病害少,雌雄个体更加体肥膏满,优势明显。 3.病害防治养殖中期,一是经常发现梭子蟹在蜕壳时患有软壳病,应及时补充矿物盐,如钙、磷、钾等,进而缩短每次蜕壳时间,

减少个体间的互相残杀;二是池中有肉食性鱼类时,应注意不要施用漂白粉,可施用茶籽饼浸出液来杀死敌害鱼类;三是海草丛生、纤毛虫严重时,除了消灭苔草和纤毛虫虫体以外,还需进一步改底、换水,因为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池内残饵、粪便、残尸等都已构成为池水与底质的污染源,应定期使用药物改底,定期更换新水,加大池水循环量,保持水体新鲜。 二、暂养 一般在每年的10月下旬起,收购从渔场捕获的、已交配的、比较丰满的雌蟹,再暂养60天~90天,在春节前后出售,效益明显。从市场角度看,10月份属梭子蟹上市旺季,价格平淡,暂养一段时间可应季节、地区的不同而获得价格差价,利润颇丰。当地暂养方式以小型土池铺沙暂养和海水池塘暂养居多。从暂养角度应注意以下几点: 1.暂养蟹的收购以笼捕的近海区的梭子蟹为上品,拖网梭子蟹死亡率较高,故近海或远洋拖网的蟹体不宜作暂养。笼捕的远洋海区的梭子蟹也可作暂养用,但相对近海来说蟹体的应激反应强烈,有的放养1星期都不摄食,暂养成活率相对较低,究其原因是远洋海区盐度、温度等环境因子与近海池塘水体差距明显,加上原来以捕食鲜活鱼虾为食改为摄食冰鲜鱼虾或配合饲料,蟹体肠胃明显不适,暂养风

三疣梭子蟹抗菌肽基因的克隆

第41卷 第2期 海 洋 与 湖 沼 Vol.41, No.2 2010年 3月 OCEANOLOGIA ET LIMNOLOGIA SINICA Mar., 2010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2007BAD43B08号; 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重大项目, 2007C02001号; 浙江省面上项目, 2009C32019号; 浙江省教育厅项目, 20061141号。申 望, 讲师, E-mail :shenwangzs@https://www.wendangku.net/doc/6413488862.html, ① 通讯作者: 王日昕, 教授, E-mail :wangrixin1123@https://www.wendangku.net/doc/6413488862.html, 收稿日期: 2009-06-19, 收修改稿日期: 2009-08-25 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 ) Pthyastatin 抗菌肽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申 望 叶 茂 石 戈 王日昕① (海洋生物资源及分子工程实验室 浙江海洋学院海洋科学学院 舟山 316004) 提要 采用构建三疣梭子蟹血细胞全长cDNA 文库的方法克隆了一个新型抗菌肽基因Pthyastatin, 并用荧光定量RT-PCR 方法, 进行Pthyastatin 的表达研究。结果表明, Pthyastatin 前体由16个氨基酸残基的信号肽和成熟肽两部分组成, 其中Pthyastatin 成熟肽有两个结构域:N 端的富含Pro/Arg 结构域和C 端的包含6个保守Cys 残基与对虾抗菌肽penaeidins 同源的结构域, 表明Pthyastatin 属于对虾抗菌肽penaeidins 家族; 荧光定量RT-PCR 分析结果表明Pthyastatin 在血细胞中高水平组成型表达; 致病菌副溶血弧菌诱导后Pthyastatin 在血细胞中表达先下调、后上调, 在诱导后24h 表达量又基本恢复到诱导前水平, 支持Pthyastatin 在血细胞中高水平组成型表达的观点, 但致病菌诱导后表达变化机制不明。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血细胞, 抗菌肽, Pthyastatin, mRNA 表达 中图分类号 Q956 无脊椎动物体液中没有免疫球蛋白, 因此缺乏抗体介导的特异性免疫系统, 依赖先天性非特异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入侵的微生物, 维持机体健康(Begum et al , 2000)。甲壳动物是无脊椎动物中一个重要类群, 同时虾、蟹是大宗养殖品种, 有巨大经济价值, 研究甲壳动物非特异免疫机理可为甲壳动物养殖疾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思路, 因此该领域一直是无脊椎动物免疫系统的研究热点。已报道的甲壳动物体液免疫相关因子主要有抗菌肽、溶菌酶、酚氧化还原酶、凝集素、脂多糖/β1, 3-葡聚糖结合蛋白、细胞粘着蛋白、蛋白酶抑制剂等(Iwanaga et al , 2005)。其中甲壳动物抗菌肽由于具有广谱抗细菌、抗真菌活性以及独特的作用机理, 在医学和农业上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极有可能成为抗菌、抗病毒及抗肿瘤药物的新来源而备受关注(李义等, 2006)。 甲壳动物抗菌肽根据结构和来源可大致归为三个家族(Lee et al , 2003; Vazquez et al , 2009):(1) 对虾 抗菌肽Penaeidins 家族:N 端富含脯氨酸, C 端含有6个Cys, 形成3个分子内二硫键, 两个结构域的功能互补, 富含脯氨酸的N 端结构域在锚定微生物的细胞膜中起重要作用, 而富含Cys 的C 端结构域则起抗菌作用; (2) Crustins 家族抗菌肽:Crustins 家族抗菌肽以其C 端的WAP(whey acidic protein)结构域为标志, 与甲壳类中发现的其它富含Cys 的抗菌肽区分开来(如同样富含Cys 但不含WAP 结构域的Penaeidins), WAP 结构域是由8个保守的Cys 位点形成四个二硫键构成的一个紧密结构, 因此又被称作4-DSC 核(four-disulphide core); (3) 血蓝蛋白水解产生的抗菌肽:该类型抗菌肽可能来源于蛋白水解酶对血蓝蛋白的加工, 与血蓝蛋白C 端部分区段高度同源或完全相同, 如细角滨对虾(Penaeus stylirostris )抗菌肽PsHct1、PsHct2,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抗菌肽PvHct, 淡水螯虾(Pacifastacus leniusculus )抗菌肽astacidin 1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