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望洋岗地形地质图读图报告

望洋岗地形地质图读图报告

望洋岗地形地质图,比例尺1:50000;

一、地形分析

该区最高点为南西方向图区边缘,高程1200米左右。次高点望洋岗顶部及其山岗东北方向至图区边缘,高程900米左右。最低点位于正西边缘高程400米左右。区内相对高差800米左右。

区内发育北东—南西向山脉一条,自南西向北东方向高程递降。山脉自峰顶分别向北西和南东方向下降形成山坡,北西坡陡,南东坡缓。望洋岗的南西侧与北东侧个各发育一个鞍部,沿鞍部顺坡均发育有冲沟。区内无人烟,无道路,交通不便。

二、地层出露及岩性情况

该区出露的地层为5个时代6个小层。分别为,石炭系(C)页岩、泥灰岩和灰岩;二叠系(P)砂岩和灰岩;三叠系(T)石灰岩;白垩系(K)砂砾岩和页岩;下第三系(E)砾岩和砂岩;上第三系(N)粉砂岩和页岩;

三、地层接触关系

根据地形等高线与白垩系(K)——第三系(E N)地层的交切关系判定,此为一套倾斜岩层。而三叠系(T)——石炭系(C)地层,与上覆白垩系(K)——第三系(E N)地层相交截,明显两套地层产状不一致,且

在三叠系(T)于白垩系(K)地层之间缺失侏罗系(J)地层,因此,形成了上、下两套地层之间的“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四、构造形态与形成时代

据分析可知,上覆盖层(N---K)为倾斜地层,产状N70°∠15°。下伏地层(T---C)为一向斜构造。向斜位于望洋岗北西侧,自南西边缘——北东方向延伸于北边缘中部掩没于上覆盖层之下,延伸长度6500米左右,枢纽水平,据二叠系(P)地层在两翼露头宽度可知,北西翼缓,南东翼陡,核部地层为三叠系(T),翼部由二叠系(P)—石炭系(C)地层组成。褶皱形成于三叠系(T)之后——白垩系(K)之前。

区内自北西——南东方向发育断层一条,延伸长度9750米左右,产状N40°∠35°,错断了区内除上第三系之外的全部地层,其性质为横向逆断层,其北东盘为上升盘。从其下伏地层测算,铅直地层断距200米左右,水平地层断距400米左右,地层断距257.12米左右(400*sin40°)。断层形成于下第三系(E)之后——上第三系(N)之前。

五、地质演化史分析

海西运动中期石炭系,此区为滨海平原逐渐海进形成浅海古地理环境,沉积形成了一套自页岩——泥灰岩

——灰岩的海进序列岩石;海西运动后期石炭系,此区发生小幅地壳震荡,地壳先升后降,自浅海灰岩——滨海砂页岩海退序列岩石沉积。

印支运动使该区地壳下沉,海水大面积侵入,形成了一套广泛的浅海石灰岩沉积岩层。

印支运动后期,地壳上升,海水退出,该区遭受长期风化剥蚀,从而缺失了侏罗系全套地层,并且受来自南东——北西方向的水平挤压力作用,岩层隆起形成褶皱。

白垩系受燕山旋回影响,此区遭受风化剥蚀,河流侵蚀,形成河床砂砾岩—河漫滩页岩沉积。

喜山旋回早期下第三系地壳小幅上升,形成了河床砾岩和砂岩沉积。

喜山旋回中期下第三系地壳小幅下降,此区东部成湖,从而形成了粉砂岩和页岩的湖相沉积地层。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