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布鲁杆菌脊柱炎误诊为脊柱结核21例CT影像分析

布鲁杆菌脊柱炎误诊为脊柱结核21例CT影像分析

布鲁杆菌脊柱炎误诊为脊柱结核21例CT影像分析
布鲁杆菌脊柱炎误诊为脊柱结核21例CT影像分析

医学影像学试题(含规范标准答案)

1.透视检查的基础是利用X线的是: A光学作用B生物作用C穿透作用D电离作用E荧光作用 2.CR与普通X线成像比较其优点,叙述错误的是: A提高了图像密度分辨率B提高了图像显示能力C降低X线曝光量D提高了图像空间分辨率E曝光宽容度增加 3.蝶鞍侧位片可测量其前后径及深径,其平均值分别为: A10.5mm,9.5mm B11.7mm,9.5mm C12.0mm,10.0mm D5.0mm,10.0mm E10.0mm,20.0mm 4.观察上颌窦首选X线投照位置为: A头颅正位B头颅侧位C颅底位D华氏位E柯氏位 5.肺癌引起的阻塞性肺炎与一般肺炎区别有以下几点,不正确的是: A体积缩小B有支气管充气征C同一部位反复发作D合并肿块E常有淋巴结肿大 6.构成肺门阴影最主要的结构是: A肺动、静脉B神经C主支气管D肺组织E淋巴结 7.肺部空腔性病变常见于: A肺癌B结核厚壁空洞C虫蚀样空洞D支气管扩张E气胸 8.下列关于病变空洞的描述,错误的是: A肺气囊:薄壁空洞B肺脓肿:均匀厚壁空洞C浸润性肺结核:薄壁空洞,有卫星灶D 肺癌:偏心空洞,有壁结节 E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纤维厚壁空洞 9.下列支气管扩张的影像特点,不正确的是: A局部肺纹理增多B环状或蜂窝状影C斑片状、索条样影D可有葡萄征、手套征E 普通胸片正常可除外本病 10大叶性肺炎的典型影像学变化可见于病变的: A充血期B实变期C消散期D消散期之初E病变全程 11.肺内球形病灶称为肿块的直径应大于 A2cm B3cm C4cm D5cm E6cm 12.两肺粟粒性病变除肺结核外,还可见于: A小叶性肺炎B过敏性肺炎C支原体肺炎D吸入性肺炎E中央型肺癌 13.无壁空洞最常见于: A周围性肺癌B干酪性肺炎C肺转移瘤D肺脓肿E浸润性肺结核

2010强直性脊柱炎诊断及治疗指南

强直性脊柱炎诊断及治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 1 概述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并可伴发关节外表现,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强直。AS的患病率在各国报道不一,日本本土人为0.05%~0.2%,我国患病率初步调查为0.3%左右。本病男女之比约为2~3:1,女性发病较缓慢且病情较轻。发病年龄通常在13~31岁,高峰为20-30岁.40岁以后及8岁以前发病者少见。 AS的病因未明。从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遗传和环境因素在本病的发病中发挥作用。已证实,AS的发病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27密切相关。并有明显家族聚集倾向。健康人群的HLA-B27阳性率因种族和地区不同差别很大,如欧洲的白种人为4%~13%,我国为2%~7%,可是AS患者的HLA-B27的阳性率在我国患者高达90%左右。AS的病理性标志和早期表现之一为骶髂关节炎。脊柱受累晚期的典型表现为“竹节样改变”。外周关节的滑膜炎在组织学上与类风湿关节炎(RA)难以区别。肌腱端病为本病的特征之一。 2 临床表现 本病发病隐袭。患者逐渐出现腰背部或骶髂部疼痛和(或)晨僵,半夜痛醒。翻身困难,晨起或久坐后起立时腰部晨僵明显,但活动后减轻。部分患者有臀部钝痛或骶髂部剧痛,偶尔向周边放射。咳嗽、打

喷嚏、突然扭动腰部疼痛可加重。疾病早期臀部疼痛多为一侧呈间断性或交替性疼痛,数月后疼痛多为双侧呈持续性。多数患者随病情进展由腰椎向胸、颈部脊椎发展,则出现相应部位疼痛、活动受限或脊柱畸形。24%~75%的AS患者在病初或病程中出现髋关节和外周关节病变,其中膝、踝和肩关节居多,肘及手、足小关节偶有受累。外周关节病变多为非对称性,常只累及少数关节或单关节,下肢大关节的关节炎为本病外周关节炎的特征之一。髋关节和膝以及其他关节的关节炎或关节痛多出现在发病早期,较少或几乎不引起关节破坏和残疾。髋关节受累占38%~66%,表现为局部疼痛、活动受限、屈曲挛缩及关节强直,其中大多数为双侧,而且94%的髋部症状起于发病后前5年内。发病年龄较小及以外周关节起病者易发生髋关节病变。1/4的患者在病程中发生眼色素膜炎,单侧或双侧交替,可反复发作甚至.可致视力障碍。 本病的全身表现轻微,少数重症者有发热、疲倦、消瘦、贫血或其他器官受累。跖底筋膜炎、跟腱炎和其他部位的肌腱端病在本病常见。神经系统症状来自压迫性脊神经炎或坐骨神经痛、椎骨骨折或不全脱位以及马尾综合征,后者可引起阳萎、夜间尿失禁、膀胱和直肠感觉迟钝、踝反射消失。极少数患者出现肺上叶纤维化,有时伴有空洞形成而被误认为结核,也可因并发霉菌感染而使病情加剧。主动脉瓣闭锁不全及传导障碍见于3.5%~10%的患者。AS可并发IgA肾病和淀粉样变性。 3 诊断要点

肾结核的超声诊断及鉴别

肾结核的超声诊断及鉴别 【关键词】肾结核;超声表现;超声鉴别 肾结核常继发于肺结核、骨关节结核、肠结核等病变,经血行播散、尿路逆行感染、淋巴道播散及直接蔓延侵犯肾脏[1]。在泌尿系统结核病中最为多见,是肾脏常见病之一。近年来,由于医学影像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二维彩超的广泛应用,更提高了肾结核的诊断准确性。为探讨超声对本病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现将本院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8例肾结核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院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肾结核患者38例,年龄16~78岁之间,男16例,女22例,所有病例均进行了超声检查、CT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 1.2 检查方法使用日立EUB6500型彩超诊断仪,凸阵探头,频率为3.5 MHz,患者采用俯卧位,左、右侧卧位和仰卧位,对双肾脏作多切面、多角度扫查。仔细观察肾脏输尿管声像图改变并进行双侧对照,观察肾脏的形态、大小、肾脏包膜,肾实质回声,病灶的大小、边缘、形态、回声强弱或无回声及相互关系,皮质与髓质的关系和肾窦有无分离扩张等情况。 2 结果 38例肾结核,超声诊断相符合者33例,符合率为86.8 %。其中3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1例因并发膀胱病变,经活检提示膀胱结核,抗结核治疗治愈,2例尿中找到抗酸杆菌,抗结核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5例误诊病例中误诊为单纯肾积水1例,肾积水伴感染2例,肾炎症性改变1例,肾肿瘤1例。 根据典型的声像图特征,结合病理改变及鉴别诊断特点,将超声诊断的33例肾结核声像图分为以下5种类型。①积水型4例:肾包膜不规则,肾盂肾盏扩张,其内为无回声区,如同肾积水,但积水型肾结核内壁粗糙不整,边缘回声增强,多可见输尿管受累:输尿管增粗,走行僵硬,管腔狭窄,管壁增厚粗糙,回声增强;②结核脓肿型11例:肾轮廓明显增大,肾包膜不规则,肾实质及肾窦区多个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区,内有云雾状光点回声,囊壁厚薄不均,甚至呈锯齿状,囊内壁有不均匀的斑片状强回声;③干酪空洞型12例:肾包膜不规则,肾实质内回声杂乱,可见多个无回声区及斑片状或团块状强回声,部分其后方伴声影;④纤维钙化型4例:肾包膜不规则,皮质区见多个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的团块状与斑片状强回声,其后伴明显声影; ⑤炎症萎缩型2例:肾脏明显缩小,包膜不规则,实质及肾窦分界不清,内部回声混乱,类似慢性肾功能衰竭声像图,但多为单侧肾脏病变,其表面不光滑,高低不平,可见不均匀的强回声区,为肾自截表现。 3 讨论

脊柱结核治疗指南

脊柱结核治疗指南 脊柱结核(spinal tuberculosis)因循环障碍及结核感染引起椎体病变所致。受累的脊柱表现有骨质破坏及坏死,有干酪样改变和脓肿形成,椎体因病变和承重而发生塌陷,使脊柱形成弯度,棘突隆起,背部有驼峰畸形,胸椎结核尤为明显。脊柱结核约占骨关节结核总数的一半,其中以儿童和青少年发生最多,所有脊椎均可受累。以腰椎为多见,胸椎次之,胸腰段占第三位,颈椎和骶椎较少见。其中,椎体结核约占 99%、椎弓结核占 1%左右。 疾病分类 一、根据病程对脊柱结合进行了新的分期: 1.活动期,表现发热、盗汗、消瘦、腰背疼痛、僵硬、神经功能障碍、窦道等; 2.稳定性,脊柱结核病灶已稳定,临床上已经不需要抗结核治疗。如没有形成严重后凸畸形,没有神经受压功能障碍,没有脊柱不稳时为临床治愈;如出现后遗症时(如逐渐形成后凸畸形、神经功能障碍和脊柱不稳)需进一步治疗。我们治疗的目的就是运用各种方法将活动期的脊柱结核顺利进入稳定期,临床大多数求治的患者大多数是属活动期,约占85%—95%。 二、脊柱结核还有从CT 的影像分为四型: 1.碎片型:椎体破坏后留下小碎片,其椎旁有低密度的软组织阴影,其中常有散在的小碎片; 2.溶骨型:椎体前缘或中心有溶骨性破坏区; 3.骨膜下型:椎体前缘有参差不齐的骨性破坏,椎旁软组织中常可见环形或半环形钙化影像; 4.局限性骨破坏型:破坏区周围时有硬化带。 三、最常见分型以初起病变所在的部位不同,而将脊柱结核分为四型。 1.椎体中心型(The center of the vertebral body type) 病变起于椎体中心松质骨,椎体破坏后塌陷呈楔形,小儿多见因此又称幼儿型,椎体周围软骨成份多,中心骨化部分病变发展后可有塌陷。早期椎间隙尚在。此型应与椎体肿瘤特别是转移癌鉴别。 2.椎体边缘型(The edge of the vertebral body type)

肺结核影像学诊断

肺结核影像学诊断 肺结核是最常见的胸部疾病之一。近年来肺结核的发病率明显提高。免疫损害患者的增多是结核病发病率增高的重要原因。肺结核的影像检查方法有常规X线胸片、CT、HRCT等。本文着重介绍肺结核的影像表现及病理基础。 一、肺结核的基本病理表现 认识肺结核的病理表现是理解其影像的基础。肺结核的主要病理改变为渗出性改变、增殖性改变和干酷性坏死。此三种病变,尤其是前两种,常同时存在。渗出性病变为肺泡内的结核性炎性渗出,经治疗后可残存不同程度的纤维瘢痕组织,增殖性病变是结核肉芽肿,即结核结节。干酪性坏死为特异性坏死性病灶。 对于免疫功能尤其T细胞免疫未形成者,吸入肺内的结核菌经淋巴管达胸膜及肺门淋巴结,引起胸腔积液及肺门淋巴结肿大。未被肺门淋巴结阻留的结核菌可发生血行播散。 结核菌的初次感染引起了机体T细胞的免疫状态,再次的结核感染引起的病变为继发性结核感染。继发性结核感染可由再次进人体内的结核菌引起,或来自支气管内的初次感染的病灶。含有结核菌的分泌物经由支气管播散,形成局灶性的渗出性成增殖性病灶。病变内的干酪性坏死灶液化后经由支气管排出则形成空洞肺结核经治疗可痊愈。病变可残留纤维化,继而形成痰痕。严重的瘢痕组织引起支气管牵拉性扩张及病灶周围肺气肿。对于空洞性病变。可因支气管闭塞,空洞内充满干酪性物质而形成包裹性的干酪灶。若空洞仍残存,洞壁的肉芽组织消失,形成薄壁空洞,称为开放性治愈。若空洞消失及纤维化,称为瘢痕性愈合。 二、肺结核的X线诊断 1、原发性肺结核:在肺结核发病率较高的地区或年代,原发性肺结核几乎均见于婴、幼儿。近年来成人原发性肺结核患者有所增加。肺结核初发感染的X线表现为胸腔积液,多组淋巴结肿大,原发性肺结核的诊断标准为:PPD实验较为阳性,既往无结核病史,淋巴结肿大、胸水、以往的X线表现正常。可为合并多脏器病变的粟粒性肺结核。 2、成人继发性肺结核:有慢性支气管感染及结核中毒症状,在此基础上具有特征性的X线表现容易确定诊断。其典型的X线表现为:病变位于肺结核的好发部位,即为上叶尖后段及下叶背段,阴影形态为斑片、浸润、结节及融合影像,病变可按肺段分布,常伴有播散及空洞。肺结核的临床确诊方法为痰培养及涂片检查。 三、肺结核的CT诊断 1、胸内淋巴结核 无论是原发性肺结核或继发性肺结核均可有淋巴结肿大,结核病变多发生于4R、4L、7、11R、11L等区淋巴结。病变淋巴结一般小于2cm,但可融合成较大的结节,活动性的淋巴结核病变中央部可有干酪性坏死,CT增强扫描干酪性坏死部位不强化,仅有边缘强化。陈旧性或愈合的淋巴结结核病变可见钙化,其形态为斑片或全部钙化。 2、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此型肺结核为大量结核菌在短期内进入血内所致,基本病理形态为位于肺间质内的结核结节。主要的HRCT表现为: (1)肺内弥漫分布的粟粒状结节影像:结节的大小基本一致,多数为1-3mm,少数结可达5mm,约占所有结节的5%-10%。有的结节可增长较大,或融合。结节具有间质性结节边缘清楚的特点。在肺内结节呈弥漫分布,可位于小叶中心、支气管血管束、小叶间隔及胸膜下。 (2)毛玻璃密度:此为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的较常见的HRCT表现。形态为斑片状,其内可见血管影象。病变分布不均匀。支气管活检为镜下多发干酪结节,其内有少量抗酸杆菌。也有的作者认为毛玻璃密度由多种因素所致,如多发的小的肉芽肿所致,肺的间隔间质增厚,肺泡腔的细胞浸润和水肿等。在一组25例血行播散型结核病例中有毛玻璃密度23例。

肺结核的分型、临床表现及各型的影像学特征

原老的肺结核分型,现结核病分型为3+4合并为3型, 5为Ⅳ型,其Ⅴ型为肺外结核 X线检查 1.原发型肺结核(Ⅰ型)原核经久不愈,甚至扩展至附近淋巴结,称为支气管淋巴结结核。在肺部有原发灶,相应的淋巴管增粗及肺门淋巴结肿大。机体初次受到结核菌的感染而发生的病变,是肺发型肺结核是指初次感染结核菌引起的疾病,包括原发综合征和支气管淋巴结核。人体抵抗力低时,结核菌被吸入到肺部形成局限性支气管肺炎,称为原发病灶。结核菌经淋巴管到达肺门淋巴结而引起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肺的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局部淋巴结炎三者构成原发综合征。多见于儿童及人烟稀少地区的成年人,发病率低,临床症状轻,预后良好。绝大多数病灶被吸收、液化或钙化,偶可形成干酪样坏死,出现空洞,造成结核播散。少数肺门淋巴结结结核中最轻的一种。 2.血行播散型肺结核(Ⅱ型)包括:①急性粟粒型肺结核:是结核菌一次或短时间进入血液循环引起的,可以是全身播散或仅局限于肺内。全身中毒症状重,可有高热、呼吸困难等,可并发结核性脑膜炎。X线显示两肺均匀一致的粟粒状阴影。早期透视不明显,不易及时诊断。②亚急性或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在机体具有一定免疫力的基础上,由于少量结核菌多次侵入血循环引起。临床症状具有反复性和阶段性特点,病情发展较慢。X线表现为大小不等、新旧不一的病灶,分布不均,多在两肺上、中野。 3.浸润型肺结核(Ⅲ型)浸润型肺结核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成人肺结核以此型居多,约占肺结核的80%.感染来源主要是过去经血行播散潜伏在肺内的结核菌,重新生长繁殖(内源性感染);其次是与排菌患者接触密切,再次发生感染(外源性感染),临床症状因病灶性质、范围及机体的反应性有所不同。一般在初期时,中毒症状多不明显;如果病变进展,可有发热、盗汗、消瘦、胸痛、咳嗽、咳痰甚至咯血等症状。病变多在上叶尖、后段或下叶的背段,故在两侧锁骨上下区或肩胛间区有时可听到湿啰音。X线检查可见大小不等、密度不均、模糊斑片状阴影,其间可有条索状阴影。病变进展可形成空洞,常经支气管播散至两肺其他部位。如机体免疫力显著低下,同时对结核菌变态反应异常增高时,可以形成大片状或小片状多发的干酪样坏死,称为“干酪性肺炎”。X线表现为大片浓的致密阴影,可出现蚕食样空洞。如机体免疫力好转、增强时,渗出性或干酪坏死灶被纤维包围,或空洞引流造成支气管阻塞,致空洞内干酪样物干涸,凝集成球状。称为结核球。 4.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Ⅳ型)是肺结核病晚期表现。由于肺结核空洞长期不愈,随机体免疫力高低而改变,使病灶吸收、修复或恶化反复交替出现,导致病变广泛,纤维化病变较多,形成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其临床特点是:①病程长,疾病消长过程中,表现为好转与恶化反复出现;②由于空洞长期不愈,经常排菌,成为主要的传染源;③X线显示一侧或两侧单个或多个厚壁空洞,多伴有支气管播散病灶及病灶广泛纤维化、代偿性肺气肿和胸膜肥厚。临床常表现呼吸困难,容易并发感染及大咯血使病情更趋于恶化,体征多样,多 死于呼吸循环衰竭。 5.结核性胸膜炎(V型)是胸膜感染结核菌或对结核菌过敏反应所致,常见于青壮年, 临床分为干性及渗出性两种。

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诊断

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诊断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摘要: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方法及准确率。方法:对收治的7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该组患者均经X线及CT诊断,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率。结果:该组患者结合病史及实验室检查,X线确诊66例,诊断率为%;CT确诊76例,诊断率为10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34例均X线诊断为正常或可疑的病例经CT确诊14例。结论:CT诊断强直性脊柱炎要比X线有优势,未经X线确诊的患者可经CT检查,以提高诊断率。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X线;CT;诊断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全身性慢性进行性的疾病,以骶髂关节和脊柱附着点炎性反应为主要特征,起病隐袭,进展缓慢,全身症状较轻,但发展到后期脊柱强直以后,病情不能逆转,致残率高[1]。因此,提高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率,对于阻止病情继续恶化和改善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价值。现对2008年7月~2010年6月收治的

7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经X线及CT诊断的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该组患者76例,均为我院收治首次就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病例诊断依据纽约AS诊断修订标准。其中男52例,女24例,年龄13~47岁,平均29岁。病程5个月~1年,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骶髂关节及腰部疼痛、腿疼、晨僵、无功能障碍或脊柱畸形。57例患者有外伤史,其中弯腰搬物伤19例,车祸伤12例,按摩伤11例,轻微碰撞伤8例,跌倒伤7例;剩余19例无明显外伤史。该组患者血沉、C反应蛋白均有不同程度增高,HLA-B27抗原测定均阳性,类风湿因子阴性。 影像学检查:该组患者均进行X线及CT(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X线检查:采用Kodak 2000 DR 系统,正侧位,全自动曝光。CT检查使用西门子Sensatipn 16层螺旋CT机,取骨窗、软组织窗观察。200 mA,130 kV,准直器宽度mm,螺重建间隔1 mm,螺距mm,扫描层距4 mm,层厚5 mm。增强扫描采用双筒高压注射器以速率ml/s注射80 ml碘海醇以及50 ml生理盐水。 分析方法:影像资料的分析由3位影像诊断医

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诊断及分型

·182· Shanghai J Acu-mox, Mar 2011, V ol 30, No 3 异体蛋白,浮线后可使人体产生变态反应,产生多种免疫因子,可提高人体应激能力,激发人体免疫功能,调节身体有关脏腑器官功能,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由于夹脊穴在中轴关节两侧,在强直性脊柱炎选穴中是首选穴位。从经络学、神经学、解剖学等看,夹脊穴位于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间,夹督脉伴太阳经而行,三者经气相互贯通及作用功能相似,刺激夹脊穴的针灸效应可以同时调控督脉及太阳经经气,夹脊穴正是脊神经出口的位置,脊柱两旁分布着椎旁神经节,它们借节间支连成交感干,并随脊神经分布到周围器官或脏器[3],有学者发现刺激夹脊有利气血运行,能改善微循环状态,能改善组织的缺血和缺氧状态,同时还可以改善免疫功能,强直性脊柱炎取夹脊穴治疗有一定理论依据[4,5]。除了外治,我们采用鹿瓜多肽注射液静滴,鹿瓜多肽是从鹿科动物梅花鹿的骨骼和葫芦科植物甜瓜的干燥成熟种子中提取的多肽类活性成分,梅花鹿的骨骼具有补肾,植物甜瓜具有通经活络功效。功能是促进局部血运障碍的恢复;还能抑制前列腺素的释放,达到止痛效果及改善关节活动。对于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有促进分化和降低分化的双重调节作用,同时对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功能有调节作用,它既能缓解炎症反应的破坏性,因此可阻止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进程。和其他西药相比无明显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胃肠道损伤等毒副反应[6,7]。 穴位浮线是将羊肠线植于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利用它对穴位的持久刺激作用治疗疾病的方法。穴位浮线可获得长久刺激,且疗效持久,两次治疗间隔可以长达5 d,弥补针灸原有扎针次数多、疗效不持久、病愈后疗效不易巩固的缺点。而且与埋线相比,埋线一般需要酸麻涨重等感觉,而浮线则不需要,操作时也不需要“得气”,如果“得气”疗效反而不好,由于不进入肌肉而减少疼痛及不影响美观,这点容易为广大患者接受。笔者将内治和外治有机结合起来,可使临床疗效大大提高。通过局部夹脊穴浮线,穴位受羊肠线刺激产生长久治疗效应,可以直达病所,刺激了相应的神经根,同时减少了治疗时间,从而改善了局部的微循环,其次通过鹿瓜多肽的全身调理,对整个中轴关节产生了治疗作用。 参考文献 [1] 魏云玉,黄红宇,陆红兵,等.465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HLA-B27结 果的调查分析[J].颈腰痛杂志,2008,29(1):41-42. [2] 詹庆业,查和萍,周丽明.中脘“浮线”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 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7,26(5):3-4. [3] 张慰民.夹脊穴定位的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1987,6(4):23-24. [4] 严少敏.颈夹脊穴温针隔姜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J].中医 药通报,2006,5(5):49. [5] 郭艳明.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J].颈腰痛杂志, 2008,29(5):495. [6] 郭生玉,林连捷,楚华,等.鹿瓜多肽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观 察[J].中国骨伤,2008,21(8):610-612. [7] 谢延新,苏萍.铺灸疗法配合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115例[J].上 海针灸杂志,2003,22(6):13-14. 收稿日期2010-07-24 ·相关链接· 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诊断及分型 强直性脊柱炎早期主要表现为骶髂关节的病变,但是由于骶髂关节结构比较复杂,加以盆腔内容物如肠道、肠气、粪块等的干扰,早期骶髂关节炎较难识别。所以普通X线既不利于显示复杂的骶髂关节结构,也难于显示其早期的微小改变,对临床高度疑似,骨盆X线片正常或不能确定,以及骨盆平片显示I级骶髂关节炎者,需行CT检查。但即使是这样,CT能够最早确诊的强直性脊柱炎一般也已有10年左右的病史。因此,必须结合临床才可能尽早的诊断本病。对于临床出现腰骶部症状的患者,如果发现骶髂关节的对称性损害,就要考虑到本病的可能,根据Rome提出的诊断标准,①持续3个月以上的下背痛和僵硬,休息后不缓解;②胸椎段痛和僵硬;③腰椎运动受限; ④胸部扩张受限;⑤有虹膜炎及其后症病史;⑥影像学表现双侧骶髂关节的特征性改变。如果有以上特征性的CT表现,而且有以上任意2项临床症状,即可确诊强直性脊柱炎。过去对于本病的诊断,主要依赖X 线的表现,CT的诞生不仅解决了骶髂关节显影困难的问题,而且对强直性脊柱炎可以进行精确分级。国内学者曾经提出了CT Ⅱ~Ⅳ级的表现,具体如下。Ⅱ级为软骨下局限性骨硬化、骨皮质模糊不清、斑块状缺钙、轻度侵蚀和微小囊变,关节间隙正常;Ⅲ级为严重的软骨下侵蚀、囊变,关节间隙不均匀变窄或部分强直,韧带部分受累增多;Ⅳ级为完全性强直和韧带。最近,肖正权等又根据髋关节受损的情况提出强直性髋关节炎的分期具体如下。Ⅰ期为两侧髋关节变化轻微;Ⅱ期为髋关节狭窄伴随关节周围有明确异常征象;Ⅲ期为髋关节严重狭窄伴随关节周围的严重异常;IV期为髋关节韧带骨化融合或骨性融合。以髋关节软骨坏死的程度对强直性髋关节炎的分期,体现了预后功能的判断。掌握这一新方法后,医生通过X线摄片即可进行强直性脊柱炎分期诊断,指导功能预后评估。 (摘自范卡,李素兵.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诊断及分型[J].中国全科医学:医生读者版,2010,(9):60-61.)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