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析怎样提高急诊护理风险预防的意识

浅析怎样提高急诊护理风险预防的意识

浅析怎样提高急诊护理风险预防的意识
浅析怎样提高急诊护理风险预防的意识

浅论怎样提高急诊护理风险预防的意识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物质文明程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物质和精神文明的需求也不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对医疗保健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社会医疗纠纷也逐渐增多。如何怎样提高急诊护理风险预防的意识,为此我在此提出几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意识专业知识思想态度

医院急诊是抢救危、急、重病人的重要阵地,同时也是医患纠纷的易发场所,护理人员稍有不慎,就可能引起护理纠纷,从数据统计中的概率上看,一般发生了医疗纠纷,牵涉到护理问题尤为突出。所以,作为急诊科护士就必须转变服务观念,提高服务质量,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提高必要的自我保护意识,尽量避免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

护理工作中,护理风险所指的是病人在接受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直接表现为护患之间的护理纠纷和患者投诉上。急诊工作是医院工作的最前线,所要面对的都是一些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的病人,一般工作任务重、应急性强,是个高风险科室,而护士作为患者最直接的护理过程实施者,即成为引起护理风险的重要因素。

急诊是一个综合性的科室,也是医院的窗口所在,由于急诊医疗的突发性、紧迫性、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等等因素,同时每日要接触的又是大量的各种不同的急诊患者,任务相当繁重,因此是病人及其家属与医护人员最易发生矛盾和纠纷的场所。医疗护理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在发生的医疗纠纷中常常牵涉到护理问题,而要减少与护理相关的医疗纠纷,最根本的对策还是要提高急诊护理防范意识,预防纠纷的发生。为此,如何怎样提高急诊护理风险预防的意识,为此我在此提出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明白容易产生护理纠纷的相关因素

1、护理人员的为民服务的意识不强。缺乏应有的责任心和同情心护理作为一项特殊的服务性行业,要求护理工作者具有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急诊病人一般都是发病急、病情重,病人和家属通常会感到恐惧和紧张,如果护理工作者缺乏足够的责任心和同情心,服务上不主动、不准确,不能耐心听取和回答病人及家属的疑问,不能设身处地地为病人考虑,常常会导致病人的不信任和家属的不满而引发护理纠纷。

2、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欠缺。或者不能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违反操作规程随着病人就医期望值增高,急诊室越来越呈现出紧张、快节奏、复杂化的工作局面,因此,对护士的临床工作经验、专业理论知识面、护理操作技能等整体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急诊病人病情复杂多变,如果观察病人不细致不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而延误抢救,或者在抢救病人时操作失误,仪器使用不熟练都会导致差错事故发生,影响抢救成功率,对病人的安全构成威胁,直接会引发护患纠纷。在临床救护治疗操作中,医院有着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需要护理人员逐项遵守执行,如果规章制度等落实不到位,或工作中违反相关操作规程,都会给病人造成不良后果,形成安全隐患,造成医患纠纷。

3、护理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为医务人员提供了自我保护的法律,同时也增加了医务人员的执业风险,尤其对护理工作更是提出进一步要求,护理文书在法律上成了证据资料。急诊室在抢救病人时口头医嘱多,很多急诊记录是事后补记,如果对医疗文件重要性认识不够,不认真执行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对重要的病情变化记录不及时,可能会在医疗纠纷处理中因无法提供对自己有利的证据而处于被动地位,成为潜在的风险因素。

4、不能有效掌握护患沟通技巧。未及时履行风险告知义务急诊病人的病情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除了要在本科抢救外还承担着转运病人检查或住院的重要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如某个环节稍有疏忽或在病情变化时处理不当将直接威胁病人生命。

如果不能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与病人及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对风险较大的技术操作及病人在转运检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危险未及时告知,取得他们的理解,一旦出现意外情况,就会引起护患纠纷。

二、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要从加强有效措施入手

1、提高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强化法制观念急诊护理人员应定期接受国家有关医疗法律、法规学习,明确知道病人和医务人员各自的权利,深刻认识工作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所可能引发的法律问题,从而掌握识别风险,提高对风险的预见性,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

2、加强为病人服务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对护理人员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培养个人良好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要具有奉献精神和敬业精神,时刻树立起“病人第一,质量第一,服务第

一”的服务理念,强化“急诊”概念,急病人所急,在就诊、检查、抢救等环节上前后衔接,主动积极,减少因服务意识欠缺而引发的护理纠纷。

3、熟练掌握护患沟通技能。落实事先告知患者制度要在护理过程中尊重病人的权利,善于和不同层次、不同性格的病人进行沟通,通过语言交流、取得病人的信任和配合。特别是病情变化快的病人,要使用病人和家属易懂的语言严格落实事先告知制度,尽可能向病人和家属说明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注意事项及处理方法,使病人有一定的思想准备,主动承担风险义务,这样才能减少护患矛盾。

4、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技能和理论水平护士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加强培训,采用晨会提问、护理实践、定期考试等各种方式培养护士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要求护理人员不但能熟练掌握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同时在急救技术操作上做到规范化,只有提高自身的医疗技术,才可以从根本上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5、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急救护理文书的书写护理人员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不能在工作中随意贪图方便或急乱求简,而违反规章制度。

同时还要知道各种应急预案,应对突发事件,护理操作流程和规章制度是护理工作的规范,也是护理质量的根本保障。急诊护理文书是护士为病人进行抢救治疗,实施护理及观察病情动态变化的记录,也是司法鉴定的依据。抢救病人时不能只注重抢救措施而忽视了抢救记录,在记录时一定要做到及时、客观、准确、完整,不得涂改和遗漏,只有这样才能在处理护患纠纷中不处于被动地位。

三、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

1、强化管理意识

倡导“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在认真执行有关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质量标准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激励效应,激励护士的进取精神、创造能力;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及主动性,使护理人员主动参与、人人参与、共同参与科室管理,形成一个有凝聚力的团体,为实现共同目标贡献聪明才智。

2 、转变服务理念

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首先强调的是“人”重于“物”,病人是至高无上的上帝,病人是医院中最重

要的、最应受到礼遇的人,它的到来不是打扰了我们,而是我们工作的开始;其次强调的是对人性的理解和尊重。无论何时何地、尊重病人、善待生命。尊重病人的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维护病人的合法权益。用我们的爱心、耐心、热心、细心和责任心服务好每一位病人,为病人提供创造价值的超值服务,令病人感动。

3 、开展创新服务、提高内在服务质量

护理服务不仅是生活上的照顾和生理上的满足,更是心理和个性的满足。坚持两个为本,即:以人为本、以服务为本;突出三个一切,即:一切为病人、为病人一切、为一切病人;注重三个主要,即:以健康教育为主要手段、以开展首问负责制为主要形式、以提高病人满意度为主要目的。积极开展四有服务:住院有人接、检查有人陪、手续有人办、出院有人送、住院患者温馨提示及祝福卡、创造5“s”人性化护理服务:人性化服务语言、人性化的服务环境、人性化的服务行为、人性化的服务流程、人性化的服务品牌。总之,一个得体的示意、一声亲切的问候、一张温馨的祝福卡、一个耐心的咨询电话……有利于提高我们的服务质量。

4 、加强素质培养

一是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树立良好的职业修养、倡导无私奉献精神。以良好的职业素质形象赢得患者、家属及社会的尊重。二是培养良好的慎独修养,既有利于提高基础护理质量、又有利于将护理工作向深层次发展、有利于将工作做到:精、细、到位。在工作中、有许多弹性工作做与不做完全取决于护士的积极性、主动性及慎独修养。如果我们多巡视、多观察、多动手、多动口,护理工作真正做到位、就可避免或减少各种隐患,减少护患矛盾。

5 、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提倡主动服务

病人最需要护士的时间就是护士的上班时间,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为患者提供个性化、人性化、及时准确的护理服务。学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多点体贴、多点微笑、多些关爱,改善服务从点滴做起,从日常小事做起,古语说的好: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小事都做不好,大的方面怎么能做好?

6、提高专业水平是关键

技术是构成护理服务质量关键所在,如果没有过硬技术,那么再好的态度也不能使病人满意。除了不断加强专科知识的学习,还要积极参加新技术、新业务的培训,拥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及娴熟的操作技

能。表现在:一是稳; 动作既轻柔、灵巧、稳妥;又有条有理。二是准; 既遵守操作规程;又准确无误,恰到好处。三要快:既动作熟练,眼疾手快;用较少的时间高质量的完成操作任务。四要好:既质量好、效果好。只有技术过硬、才能做到遇事不乱、治疗准确。

7 、注重沟通能力和技巧的培养

卡耐基说过:“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源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85%靠人际关系”,而人际关系的核心就是沟通能力。护士与患者接触最为密切和广泛,需要掌握和运用良好的技巧、与患者进行沟通。良好的沟通技巧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感悟。首先要尊重患者、完整地接纳患者,交流时态度和蔼可亲、举止温文尔雅。恰当的语言,让患者感到自己被接纳,受欢迎。其次:运用非语言性沟通;在巡视病人时、要善于运用目光接入患者,使患者受到鼓励和支持;进入病房要环视,使每个视野内的患者都感觉到护士的注意和关心;对患者表示安慰、安抚时距离可近些。第三; 注意礼貌用语,多使用您好、请、谢谢、打扰了、对不起等称谓病人;语调要适中,语言要清晰,语气、神态中充满关切,使病人感到温暖可亲。第四、设身处地为患者考虑、做角色和感情的投入。第五,巧妙地利用时间,可以在协助患者服药、接受治疗时进行简单对话,让沟通随时进行。最后:全面评估病人,了解其生活特点、接受能力、喜好等,针对不同病人作不同交流,既要符合病人的兴趣、又要有针对性。

8 、关注护理服务的细节和环节

细节决定成败,细节成就品牌。护士从事着与患者生命与健康息息相关的职业,任何细节和环节的疏漏,直接影响服务质量。各种相关制度、职责、规范、质量标准、工作流程等能否落实到位并使患者由满意到感动,关键取决于细节。细节体现在举手投足之间,注意细节,就会拉近我们与患者的距离,提高患者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医生是白衣天使,让我们人人从我做起,从关注护理工作细节开始,从与患者良好的沟通开始,不断提高职业素养,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为医院优质服务品牌的建立不断努力。

总之,急诊护理工作是一项高风险的职业,护理风险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强化护士防范风险的意识,不断提高护士自身能力和责任心,将熟练的护理技术和适宜的心理护理相结合,才能有效防范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从而规避急诊护理中的医患纠纷风险。才能做一个真正的白衣天使。

参考文献:

2018年急诊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实施计划

2018年急诊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实施计划根据医院护理部2018年的护理质控管理方案及工作计划,结束我科护理工作特点,制定急诊科2018年回来质量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一、管理目标 以护理部管理目标为准则,检查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紧紧围绕“畅通、快捷、高效、安全”的急诊科服务理念。按三甲复审、门急诊优质护理服务评价细则的要求。做好科室一级质控及安全管理,确保护理服务质量稳步提升,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全程化的服务。 1.落实护理质控目标,通过对质控计划的实施,使各项护理环 节质量得到保障,从而达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2.护理人员自觉遵守劳动纪律,认真履行职责、制度、规程, 急救技术操作熟练,各项治疗、护理及时、准确完成。 3.急诊科布局合理,标识醒目。 4.急诊病人分诊及时、准确、有序,登记信息完整,急救绿色 通道畅通标识醒目。 5.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启动应急预案,确保抢救及时、有序、 准确。 二、一级护理质控管理措施 1.建立健全质控小组 护士长全面负责科室质量控制,科室护理骨干为组长,科室全体护理人员为质控成员参与的护理质控小组,负责组织对科室日常护理工作,检查者及时将检查结果反馈给当事人和护士长,

根据PDCA循环,对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和落实整改措施,护士长和质控员进行追踪检查质量落实情况,以达到有效控制护理质量和持续改进,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和确保护理安全的目的。 2.护理质控小组检查方法: (1)护士长不定时对科室护理质量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并进行整改,认真做好每季度、每月工作安排,落实护士长五查工作,每周检查一次质控员工作情况。 (2)质控小组成员对所分管的工作每周检查一次,并将检查的结果及指标记录在质控本上,发现问题及时向护士长反馈。每季度对所分管的质控存在问题和指标完成情况做好统计,并从人、机、发、料、环、测进行主要问题原因分析,制定整改措施。(3)护士长每周夜查房一次,将夜查房结果记录在护士长手册上。 (4)每月科室召开一次质控评议会,对所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分析、评议、总结,并制定整改措施。在下月质量检查中重点查上月存在的问题是否改进及当月重点工作是否按要求落实,以达到持续改进。 (5)每季度组织护士学习一次护理质量考核标准。 3.继续利用品管圈活动,不断完善急救工作流程,达到人人参与科室护理质量管理,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有效改进。 4.督查内容: 每周检查内容为:按照急诊科质量考核标准,进行检查考核,每周全覆盖。

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及防范措施

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及防范措施 一、压疮、压疮高危病人管理制度及流程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组织破损和坏死。一旦发生压疮不但增加病人的躯体痛苦,而且加重病人的心理负担,严重时可因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危及生命,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预防和控制压疮的发生。为加强我院对 压疮及压疮高危病人的管理,特制定以下制度: 1、根据《压疮发生高危人群评估表》对入院病人进行评分。评分在15~18分提示轻度危险;评分在13~14分提示中度危险;评分在10-12分者提示高度危险;评分9分以下提示极度危险。 2、Braden评分≤18分者、发现(以压疮住院治疗的除外)或发生压疮后,护理人员要及时、准确填写《压疮发生高危人群评估表》一份留科室。Braden评分≤12分填写《压疮发生高危人群评估表》一式两份,一份(纸质版需家属签字)留科室,一份(电子版无需家属签字)24内QQ 上传护理部,重大压疮或特殊情况需立即报告护理部。护理部在收到《压疮发生高危人群评估表》时进行审核,护理部应及时下病房查看,指导病区护士采取治疗或预防措施,在评估表上填写指 导意见签全名。 3、凡填写《压疮发生高危人群评估表》者,科室应建立《压疮高危人群跟踪表》,Braden评分≤14分、外院带入、院内发生的压疮或压疮高危病人,要求周一、周四进行Braden评分,若评分15-18分,周一进行评分,特殊情况随时评估,评估结果、日期记录于《压疮高危人群跟踪表》, 评估者签名。 4、当转科时,转出的科室在《压疮发生高危人群评估表》的预后及评价栏里填写预后及评价,电子版上传护理部,将《压疮发生高危人群评估表》、《压疮高危人群跟踪表》一同转到转入科室并交接。由接受科室护士评估病人皮肤情况,若发现有压疮者,双方护士共同确认后,并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病人皮肤情况,双方签名,并在《压疮高危人群跟踪表》重新评估。 5、发生压疮后积极采取干预措施,防止皮肤伤害的加深或扩大,减轻病人痛苦。对于护理难度较大的压疮及压疮高危病人及时请会诊,并记录会诊意见,对压疮处理给予指导,认真落实各 项预防和护理措施。 6、发现或发生压疮如隐瞒不报,一经发现与科室责任人及护士长的质量考核挂钩。 7、压疮高危因素解除、病人出院或死亡时,科室及时到护理部填写病人压疮反馈表。 8、积极预防压疮发生:正确评估病情,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压疮发生,按程序处理病人: 压疮护理流程:

急诊科优质护理总结

急诊科优质护理上半年工作总结急诊科是医院面向社会的重要窗口,是医护质量和服务质量的缩影。结合科室特点将“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融入到对患者的护理服务中,倡导服务观念,在做好规定护理服务项目的基础上,根据患者需求,提供全程化、无缝隙护理,促进护理工作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 亲情化护理,就是把“视病人如亲人”、“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的口号,一点一滴的做到实处,尽早为病人解决各种问题。提供特色服务护理服务:(1)增设1名接诊护士,主动微笑迎接病人,介绍环境,引导病人对号入座,做到“首接负责”、有问必答,和蔼可亲,主动为患者排忧解难。(2)提供多种便民措施,如开水、一次性杯、手纸、便器等。 (3) 为无人陪诊的提供全程陪伴服务,需要可提供代交费、代取药、代订午饭,减少病人的顾虑最大限度地给予关怀。 病人从挂号、就诊、做各项检查、交费、取药到输液室注射,往往要经过一段的“长途旅行”,常因急躁和不耐烦容易与护士发生冲突,故护士必须理解病人的心理,开展亲情化“八声”服务护理服务礼仪规范化,把亲情融入到护理程序的每个细节中。“八声”服务用语要求“好”字开头、“请”字当先、“谢谢配合”不离口。具体内容:病人来时热情有迎声;护理操作前有耐心解释声; 操作中有温和问候

声;操作失误有真诚道歉声; 巡视观察有亲情称呼声;要求配合有诚恳感谢声。使用眼神、微笑等副语言及身体语言去用心为病人服务。 不断提高技术能力我科急诊输液病人中儿童、甚至是婴幼儿输液占很大比例,如果护理人员穿刺技术不过关,容易导致病人家属与护患之间的矛盾,而且会影响输液的工作效率,造成恶性循环,针对这些的问题,严格落实温馨静脉输液流程及标准,将温馨护理与护理技术操作相结合,根据不同年龄、血管的特性和药物的性质,精心选择注射部位,合理选用输液针头,确保穿刺的一次成功率;操作时态度要亲切温和,动作轻柔,并将健康教育融入操作过程中,提高穿刺技术的同时强调人文关怀。做到年资高低合理搭配,对各种原因致穿刺失败者,我们深表歉意,并请技术较好的护士协助完成,以减少护患之间矛盾。每日统计输液工作量,每月对穿刺速度快、一针见血成功率高的护士进行表彰,以调动全科护理人员努力提高自己的穿刺技术的信心。这样不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及服务质量,也减少了病人因穿刺技术不过关引起的投诉。 增加输液巡回力量,主动巡视,对注射后的患者护送其至座位,根据病情和药物治疗需要,再次调节滴速。重点巡查有特殊用药病人及重症病人,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尽可能不让病人叫拔针换药。

急诊科护理工作者的风险毕业论文

急诊科护理工作者的风险毕业论文 目录 摘要····················································- 2 - 关键词···················································- 2 - 前言····················································- 2 - 分析····················································- 2 - 对策····················································- 4 - 参考文献:·················································- 6 -

摘要 目的:临床分析急诊科合理风险因素,提出防对策,以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方法:分析护理风险的因素,制定应急措施与方案,降低纠纷、投诉率。结果:经过防措施的执行,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明显提高,主观能动性明显增强,改善了护患关系,降低了发生护理纠纷的几率。结论:提高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改善护理质量,可使患者享受满意、规、可靠、安全的护理服务。 关键词:急诊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对策。 前言 急诊科护理工作的特点是工作量大、涉及面广、风险性强。急诊科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变化快、病死率高,加之患者家属对突发事件难以接受,对病情变化难以理解,易发生各种纠纷。因此,培养急诊科护士必要的应急能力、熟练的抢救技术、敏捷的处事方法、良好的沟通素质,对于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医疗纠纷、提高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意识、保障医护人员的自身安全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分析 1 急诊科存在的护理风险分析 1.1 社会因素所致的风险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要求普遍提高,意识也明显增强。患者要求有良好的医疗环境、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优质的服务态度;对抢救和治疗效果期望值过高,对医疗护理的高风险和不稳定性缺乏了解;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细化程度不够,卫生资源的分布和匹配的合理性存在某些不足,导致患者家属心理不平衡;社会舆论与媒体对医疗机构服务的特殊性宣传不够,个别不良事件影响了卫生系统的形象,致使部分患者在看病时持怀疑态度,不信任医护人员。故意制造纠纷。 1.2 医院条件欠缺所致的风险急诊科患者多,护士缺编,长期超负荷工作,使工作效率下降;医疗条件差,抢救仪器设备不全,急救物品、药品准备不充分;抢救和留观患者不能及时收住院,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急诊护理队伍的年轻化,技术力量薄弱,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差;这些都是导致纠纷的隐患。 1.3 科室管理因素所致的风险 1.3.1 各项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各级护理人员的职责、抢救工作制度、三查十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危重患者的管理制度、急救设备的管理维护制度等等落实不到位。医务人员医疗行为有章不循,对危重患者抢救不及时,极易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

2018年急诊科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案 (1).doc

2018年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实施方案 为了加强科室临床护理工作,丰富护理服务内涵,创新服务形式,不断提升护士专业急救能力及水平,提高急诊科护理服务质量,落实细节服务,在总结2017年优质护理服务的基础上,特制订本方案。 一、“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小组 组长:李鸿、赵春 副组长:何冬梅、朱玲玲 成员:赖华杰陈春慧黄海 职责:1.负责优质护理活动的有序开展。 2.负责制定科室活动的实施方案。 3.负责定期督导、总结、实施、改进。 4.成员积极参与促进活动的推进。 二、优质护理服务实施细则 一、紧跟“互联网+护理创新”的理念,优化急诊科护理服务模式 1、抢救区与观察区的护理记录实施电子版书写与存档,加强书写护理记录的规范、准确性,达到及时动态水平的监测,优化手写记录流程,缩短书写记录时间,把更多的时间归还给病人。 2、结合最新的疾病专业知识库,利用互联网搜索相关疾病的健康指导与疾病预防等相关知识,有征对性的为病人及时提供相关个体化的健康知识讲解。 3、优化患者对急诊科满意度的调查填写模式,每月安排相关人员定期对科室满意度进行二维码的扫描与指导填写,并及时进行总结分析和反馈,优化急诊科护理服务模式。 二、优化服务流程,规范细节管理 1、分诊台 (1)接引患者要做到“三声”服务:见到患者及家属要有“迎声、答声、送声”实行走动巡查式服务,第一时间接应指引,协助指导急诊患者挂号、缴费、取药,介绍病区相关环境及就医的相关流程,对行动不便的患者主动提供帮助,营造一个温馨的就医体验环境,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提升护理质量。 (2)提升护理人员及急诊陪检工人的专业素养,对急诊病人检查、住院全程陪同,悉心指导,以及随时宣讲疾病相关的健康知识,保障患者与护理安全。

急诊科常见护理常规

急诊科护理常规目录 一.心脏骤停的急救护理常规 (1) 二.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护理常规 (3) 三.呼吸衰竭护理常规 (4) 四.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6) 五.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常规 (8) 六.脑出血护理常规 (9) 七.开放性骨折护理常规 (11) 八.昏迷护理常规 (13) 九.急性左心衰护理常规 (14) 十.过敏性休克护理常规 (15) 一、心脏骤停的急救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迅速判断患者意识呼叫患者姓名,轻拍患者肩部,观察其对刺激有无反应,判断意识是否丧失,判断时间不超过 10 秒。确认患者意识丧失,立即呼救,寻求他人帮助。 2、判断呼吸看:患者胸部有无起伏;感觉:面部贴近患者的口鼻,感觉有无气体呼出;听:耳听患者呼吸道内有无气流逸出的声音,判断有无呼吸,判断时间不超过 10 秒。无反应表示呼吸停止,应立即给予人工呼吸。

3、判断患者颈动脉搏动术者用食指和中指指尖触及患者气管正中(相当于喉结部位),旁开两指,至胸锁乳头肌前缘凹陷处,判断时间不超过 10 秒。如无颈动脉搏动,应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 【护理措施】 1、一旦确诊心脏骤停,立即向周围人员呼救并紧急呼叫值班医师,积极就地抢救,立即进行徒手心肺复苏术(CPR)。 2、紧急实施徒手心肺复苏术,建立呼吸通道 (1)将患者置于硬板床或背部坚实的平面(木板、地板、水泥等),取仰卧位,双腿伸直,解开上衣,放松裤带。 (2)开放气道,清除呼吸道内异物:开放气道采用仰头抬颏法:患者仰卧,急救者一手放在患者前额,使头部后仰,另一手的食指与中指置于下颌骨外向上抬颏。若呼吸道内有分泌物,应当时清洁呼吸道,取下活动义齿,再开放气道。 (3)人工呼吸:人工呼吸采用口对口呼吸法:抢救者深吸气后,用口唇把患者的口全罩住呈密封状,缓慢吹气持续 2 秒,确保胸廓隆起。送气时,用一手拇指与食指捏住患者鼻子防漏气;呼气时,两手指松开。通气频率为 10~12 次/分钟,每次吹气量为 700~1000ml。 应用简易呼吸器法:将简易呼吸器连接氧气,氧流量 8~10L/min,一手以“EC”手法固定面罩,另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每次送气 400~600ml,频率 10~12次/分钟。 送气同时观察人工呼吸的有效指征,即见患者胸廓起伏。 (4)胸外心脏按压:抢救者跪于患者的右侧,快速确定按压部位为胸骨中下 1/3 处。按压手法:以一手掌根部放于按压的准确部位,另一手平行重叠于此手背上,手指并拢,只以掌要部接触按压部位双臂位于患者胸骨正上方,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按压幅度:使患者胸骨下陷成人为 4~5cm;5~13岁儿童为3cm;婴幼儿为2cm。按压频率:100次/分钟。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为30:2。操作5个循环后再次判断颈动脉搏动及自主呼吸 10 秒,如已恢复,进行进一步生命支持;如自主呼吸未恢复,继续上述操作5 个循环再次判断,直至高级生命支持人员及仪器设备的到达。 (5)心肺复苏的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效指征:①能摸到大动脉搏动,收缩压在8kPa(60mmHg)以上; ②发绀减退,面色、口唇、甲床及皮肤等色泽由灰转红;③散大的瞳孔缩小;④呼吸改善或出现自主呼吸;⑤昏迷变浅或出现反射或挣扎;⑥可以排尿;⑦心电图波形改善。 以上只要出现前2项指标,说明有效,应继续行CPR。胸外心脏按压的同时,可用面罩呼吸囊加压给氧,必要时立即行气管内插管或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 3、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给药通道,遵医嘱及时准确给予各种抢救药物,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并密切观察药物的效果。 4、进行心电监护。如出现室颤,经药物治疗无效,应尽快进行电除颤术。 【健康指导】

急诊科护理工作者的风险

学校名称 2010级届护理学学位论文急诊科护理工作者的风险学生: --------- 年级: 2010级 专业:护理学(专升本) 指导老师: 实习单位:单位名称 2013年 12 月1日

目录 摘要················································································ - 2 - 关键词 ·············································································· - 2 - 前言················································································ - 2 - 分析················································································ - 2 - 对策················································································ - 4 - 参考文献: ··········································································· - 6 -

摘要 目的:临床分析急诊科合理风险因素,提出防范对策,以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方法:分析护理风险的因素,制定应急措施与方案,降低纠纷、投诉率。结果:经过防范措施的执行,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明显提高,主观能动性明显增强,改善了护患关系,降低了发生护理纠纷的几率。结论:提高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改善护理质量,可使患者享受满意、规范、可靠、安全的护理服务。关键词:急诊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对策。 前言 急诊科护理工作的特点是工作量大、涉及面广、风险性强。急诊科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变化快、病死率高,加之患者家属对突发事件难以接受,对病情变化难以理解,易发生各种纠纷。因此,培养急诊科护士必要的应急能力、熟练的抢救技术、敏捷的处事方法、良好的沟通素质,对于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医疗纠纷、提高医护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保障医护人员的自身安全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分析 1 急诊科存在的护理风险分析 1.1 社会因素所致的风险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要求普遍提高,意识也明显增强。患者要求有良好的医疗环境、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优质的服务态度;对抢救和治疗效果期望值过高,对医疗护理的高风险和不稳定性缺乏了解;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细化程度不够,卫生资源的分布和匹配的合理性存在某些不足,导致患者家属心理不平衡;社会舆论与媒体对医疗机构服务的特殊性宣传不够,个别不良事件影响了卫生系统的形象,致使部分患者在看病时持怀疑态度,不信任医护人员。故意制造纠纷。 1.2 医院条件欠缺所致的风险急诊科患者多,护士缺编,长期超负荷工作,使工作效率下降;医疗条件差,抢救仪器设备不全,急救物品、药品准备不充分;抢救和留观患者不能及时收住院,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急诊护理队伍的年轻化,技术力量薄弱,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差;这些都是导致纠纷的隐患。 1.3 科室管理因素所致的风险

急诊科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

急诊科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 太和医院急诊科高小敏 【关键词】急诊科危重病院内安全转运护理病人准备转运目的 【文摘】急诊科是危重病人的首诊科室,病人经初步抢救、复苏后,因诊断与治疗的需要常需进行院内转运,因此急诊科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中的护理十分重要,现将我院急诊科在转运危重病人过程中的要求及做法介绍如下。 一、转运目的 进行CT、MRI、X光片检查、B超、急诊手术及运送到专科住院进一步治疗。 二、转运前的准备工作 1、病情评估 危重病人病情复杂、变化快,转运前应评估转运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如意识、呼吸、心血管、胃肠系统等变化以及管道脱开、药物延迟给予等不严重但会对病人造成影响的情况,因此对于重症病人是否必须转运,需要主管医师的评估和权衡,作为急诊护士也应评估和考虑转的可能性和危险性。如转运前病人的生命体征不够稳定而诊断性检查或治疗为必须时,应有主管医师一同前往,并做好应急抢救准备,避免盲目转送。 2、病人的准备 2.1、意识清醒的病人,要做好解释工作,给予心理安慰,护士 应评估病人焦虑及疼痛程度,并适当应用镇静药物。 2.2、昏迷病人应调整好体位,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分泌物、呕吐物堵塞呼吸道引起窒息,携带口咽通气管、呼吸气狴等物品,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2.3、对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病人应保持管道位置正确、通畅,防止滑脱。2.4、对颅脑损伤的病人,转运前需去除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包括降颅压药物的应用,转运前应吸净痰液,控制烦躁,妥善给予约束。 2.5、外伤失血病人建立2~3条有效的静脉通路,以保证有效循环,骨折病人妥善固定。 2.6、各种引流管、输液管通畅、衔接处固定牢固、紧密,防止扭曲、折叠,导尿者应清空尿袋。 2.7、监测并准确记录各项生命指征,以便转运前后对照。 3、急救药品和器材的准备 3.1、急救药品:为预防转运途中的病情变化如心律失常、血压改变、呼吸异常等,应根据病人的病情备好相应急救药物如肾上腺素、阿托品、多巴胺、利多卡因、可拉明、洛贝林等药物。 3.2、供氧装置:危重病人在转运过程中需要不同程度的供氧,因此要根据病情备好口咽通气管、气管插管用物、便携式呼吸机、便携式氧气瓶等物品。

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及防范措施

精品整理 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及防范措施 一、压疮、压疮高危病人管理制度及流程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组织破损和坏死。一旦发生压疮不但增加病人的躯体痛苦,而且加重病人的心理负担,严重时可因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危及生命,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预防和控制压疮的发生。为加强我院对 压疮及压疮高危病人的管理,特制定以下制度: 1、根据《压疮发生高危人群评估表》对入院病人进行评分。评分在15?18分提示轻度危险;评分在13?14分提示中度危险;评分在10-12分者提示高度危险;评分9分以下提示极度危险。 2、B raden评分w 18分者、发现(以压疮住院治疗的除外)或发生压疮后,护理人员要及时、 准确填写《压疮发生高危人群评估表》一份留科室。Braden评分w 12分填写《压疮发生高危人群 评估表》一式两份,一份(纸质版需家属签字)留科室,一份(电子版无需家属签字)24内QQ 上传护理部,重大压疮或特殊情况需立即报告护理部。护理部在收到《压疮发生高危人群评估表》时进行审核,护理部应及时下病房查看,指导病区护士采取治疗或预防措施,在评估表上填写指 导意见签全名。 3、凡填写《压疮发生高危人群评估表》者,科室应建立《压疮高危人群跟踪表》,Braden评分w 14分、外院带入、院内发生的压疮或压疮高危病人,要求周一、周四进行Braden评分,若评分15-18分,周一进行评分,特殊情况随时评估,评估结果、日期记录于《压疮高危人群跟踪表》, 评估者签名。 4、当转科时,转出的科室在《压疮发生高危人群评估表》的预后及评价栏里填写预后及评价,电子版上传护理部,将《压疮发生高危人群评估表》、《压疮高危人群跟踪表》一同转到转入科室并交接。由接受科室护士评估病人皮肤情况,若发现有压疮者,双方护士共同确认后,并在护理 记录单上记录病人皮肤情况,双方签名,并在《压疮高危人群跟踪表》重新评估。 5、发生压疮后积极采取干预措施,防止皮肤伤害的加深或扩大,减轻病人痛苦。对于护理难度较大的压疮及压疮高危病人及时请会诊,并记录会诊意见,对压疮处理给予指导,认真落实各 项预防和护理措施。 6、发现或发生压疮如隐瞒不报,一经发现与科室责任人及护士长的质量考核挂钩。 7、压疮高危因素解除、病人出院或死亡时,科室及时到护理部填写病人压疮反馈表。 &积极预防压疮发生:正确评估病情,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压疮发生,按程序处理病人:

急诊护理风险的原因分析与管理成效

急诊护理风险的原因分析与管理成效 发表时间:2018-11-22T13:31:33.850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27期作者:冉茂晓杨丹[导读] 研究急诊护理风险的原因与管理成效。方法:择于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急诊科就诊的104例病患展开调查 冉茂晓杨丹 (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医院重庆 400050)【摘要】目的:研究急诊护理风险的原因与管理成效。方法:择于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急诊科就诊的104例病患展开调查,同时于2017年3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并且在管理后开展二次调查,对比管理落实前后调查结果,调查方式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展开调查,调查主要是分析护理风险问题,共发放调查104份,回收有效问卷104份,回收率为100%。结果: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落实护 理风险管理后,104例病患在临床护理流程中出现操作失误、跌倒以及并发症等风险事件概率较管理前出现显著降低,以上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操作失误、跌倒以及并发症等急诊科护理风险问题管理,同时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可以有效提升护理管理的效果。【关键词】急诊科;护理风险事件;原因分析及管理【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7-0268-02 急诊科隶属基础科室,在医院的地位不言而喻,而急诊科服务的对象也主要集中在多数急性病症的病患。对此,不管是进行医疗或者选择护理服务都需要保证服务的可靠性与科学性,从而有效减少医患纠纷,特别是对于护理服务来说,风险隐患是在所难免的,但是会显著影响到服务效果,因而调查研究相关的不安全因素,提升护理管理的效果也是十分必要的。而就此,本次研究将针对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急诊科科收治的急性病症病患104例展开调查,并且获得了满意的效果,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择于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急诊科科收治的急性病症病患104例,包含男性57例,女性47例,年龄范围为25~38岁,平均年龄(28.1±3.3)岁,患病周期为3~12小时,平均患病周期为(6.5± 2.2)小时,同时于2017年3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选择同一批病患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组,由于两组属于同一批病患,因而无论在年龄、性别比例、患病周期等基础数据对比不存在差异性,具有可比性(P> 0.05)。 1.2 调查方法以上所有调查对象具有在入院后做好病例备档,同时通过发放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查,为保证调查精确性,所有问卷均采用不记名方式,调查方向是针对护理风险情况开展,共计发送问卷104份,回收有效问卷104份,整体问卷回收率为100%,调查分为管理改革前与改革管理后[1]。 此外,于2017年3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且直接把管理改革后的病患资料进行调查,管理方法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1)重视岗前培训,尤其是针对初次入职的护理人员,应当通过在岗学习,业余学习的方法提升自身的操作经验,特别是需要采取“以老带新”培训体系,护士长可选择工作后的时间落实护理操作培训,对常规护理问题进行纠错,保证护理人员的操作经验及意识;(2)做好常见风险问题的预防,即如本次调查研究出现的跌倒问题,护理人员需要与病患家属进行沟通,同时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即如在病患的床边加装护栏,同时在床边地板铺设护垫,叮嘱病患放松心态,避免精神过于紧张导致睡眠质量不佳,进而引发反复翻身,最终导致跌倒问题;(3)注重并发症的防护,特别是对于一些慢性内科疾病并发症,即如部分早期糖尿病病患出现的糖尿病病足并发症,护理人员应当不定期检查他们的伤口愈合情况,避免洗澡、夏季炎热导致的伤口感染,定期对病患伤口进行清洗、消毒,同时更换纱布,对于已经出现严重感染的病患,应及时运用抗生素控制感染问题[2]。 1.3 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运用SPSS17.0数据包开展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真实原始数据及平均数据表示,即以(x-±s)进行表达,并通过t检测;此外,计数数据则以百分率(%)进行表达,则通过χ2检索,若P<0.05,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落实护理风险管理后,104例病患在临床护理流程中出现操作失误、跌倒以及并发症等风险事件概率较管理前出现显著降低,以上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资料如下表1。 3.讨论 对于多数急诊科的护理风险产生,主要是源于护理人员的操作缺乏娴熟性,忽视风险管理,未能定期观察病患的病情情况,特别是手术后的感染情况与并发症情况[3]。这些问题也导致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概率大大提升,特别是跌倒等意外风险事件出现以及并发症产生,这些风险都是无法避免的,因而需要通过相应的预防手段与科学的管理方式,以保证病患的护理服务达到最佳的效果[4-5]。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落实护理风险管理前,104例病患护理风险事件产生率为2.88%;而落实护理风险管理后,104例病患护理风险事件产生率为10.57%,而且在护理管理后104例病患无论在临床护理流程中出现操作失误、跌倒以及并发症等风险事件概率较管理前出现显著降低,以上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操作、病患防护以及护理管理质量是提升护理质量的关键因素,应当值得重视。 【参考文献】

急诊工作中护理风险评估管理及效果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f13856726.html, 急诊工作中护理风险评估管理及效果 作者:袁梅英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2期 【摘要】目的探讨医院急诊科的护理风险评估管理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根据本医院的实际情况,自己制定急诊科的护理风险评估表,对评估表所包含的每一个项目的不安全因素进行评估,目的是确定患者是否存在此项护理风险,对可能发生护理风险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采取一定的措施以及管理对策,最后对取得的效果进行评价。护士每天对急诊科的患者进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护理方法,对2011年急诊科发生事故、意外、护理差错以及医疗纠纷的例数进行统计,并与实施护理风险评估前的2010年急诊科发生事故、意外、护理差错以及医疗纠纷的例数进行比较。结果护理风险实施以后2011年在急诊工作中发生事故、意外、护理差错以及医疗纠纷的例数明显比2010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在急诊工作中实施护理风险评估,使得急诊科的护理管理更加安全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减少了医疗事故、意外以及护理差错,使患者的满意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关键词】急诊工作;护理风险评估;管理及效果 急诊科的护理风险主要是指急诊科的护士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以及患者在接受护士护理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性的事件。急诊科的护理风险比较大、要求护士有很强的责任心,对护士有很高的要求,而急诊科在医院的最前线,急、危、重症的病人非常多而且工作的节奏又非常快,家属和病人又非常的急躁,综上所述决定了急诊科的风险性明显比其他科室要高很多。然而护理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一种风险,不可能完全的避免,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发生的可能性。造成护理风险的因素主要有护士因素、医师因素、患者因素以及管理因素等等,如何及早地发现各种护理风险隐患以及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应对,确保护理的安全性,已成为当今社会护理学者面临的重要话题之一。近年来,有关学者采用护理风险评估表进行评估以及采用护理措施进行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的急诊科共有护士20名,年龄22-44岁,平均年龄27.3±3.8岁,其中主管护师2名,护师9名,护士9名,本科学历5名,大专学历10名,中专学历5名。 1.2 方法护理风险管理主要是指对护理制度、护理技术、护理程序以及患者、护理人员、药物及其设备等一系列具有风险的因素进行管理,其目的是最大限度的降低经济损失的风险以及减少患者的法律诉讼。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所述:对风险因素进行分析,①护士上岗的责任心不强,私自不上岗、惰岗;②医院的规章制度不健全,而且不严格执行;③护士在操作的过程中操作不完善,对一些规定不严格执行;④有些护士缺乏一定的护理知识,在临床上的护理经验不足;⑤在进行无菌操作时的无菌观念不强以及在进行消毒隔离时不严格执行;⑥在一些

急诊科新入职护士培训计划

急诊科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 一、培训目标 根据《护士条例》等,结合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要求,开展新入职护士的规范化培训。新入职护士能够掌握从事急诊科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沟通交流能力、应急处理能力。 二、培训对象 院校毕业后新进入护理岗位工作的护士。 三、培训方式、方法 (一)培训方式。 培训采取理论知识培训和临床实践能力培训相结合的方式。 (二)培训方法。 可采用课堂讲授、小组讨论、临床查房、操作示教、情景模拟、个案护理等培训方法。 四、培训时间 (一)基础培训。 包括基本理论知识及常见临床护理操作技术培训,培训时间为2周—1个月。 (二)专业培训。 包括各专科轮转培训,培训时间为24个月。 五、培训内容及要求

(一)基本理论知识培训。 1.法律法规规章:熟悉《护士条例》、《侵权责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 2.规范标准:掌握《临床护理实践指南》、《静脉输液操作技术规范》、《护理分级》等规范标准。 3.规章制度:掌握护理工作相关规章制度、护理岗位职责及工作流程。如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医嘱执行制度、交接班制度、危重症病人护理管理制度、危急值报告及处置制度、病历书写制度、药品管理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职业防护制度等。熟悉医院相关工作流程、规章制度等。 4.安全管理:掌握患者安全目标、患者风险(如跌倒/坠床等)的评估观察要点及防范护理措施、特殊药物的管理与应用、各类应急风险预案、护患纠纷预防与处理、护理不良事件的预防与处理等。 5.护理文书:掌握体温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单等护理文书的书写规范。 6.健康教育:掌握患者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健康教育主要内容包括:常见急诊科疾病护理常规、常用药物作用与注意事项等。 7.心理护理:掌握患者心理特点、常见心理问题如应激反应、焦虑、情感障碍等识别和干预措施,不同年龄阶段患者及特殊患者的心理护理。护士的角色心理和角色适应、护士的工作应激和心理

新生儿科护理风险以及防范措施

新生儿科护理风险以及 防范措施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新生儿科护理风险以及防范措施摘要: 从感染、损伤、胃食管反流、护理记录不周、交接班不完善等方面分析新生儿科病房存在的护理风险, 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 新生儿; 护理风险; 防范措施 新生儿科是一个高风险学科, 且无家属陪护, 患儿从入院到出院的整个过程所有操作均由护理人员进行, 但在护理工作每个环节都潜伏风险。现分析新生儿科病房存在的护理风险, 提出相应防范措施。 1 护理风险 1. 1 感染新生儿科危重病人多, 加上新生儿自身免疫力低下, 早产儿气管插管、反复吸痰、建立静脉通道等增加了皮肤黏膜损伤的机会。病房结构和设置不合理、通风不良、消毒不到位、床位之间距离较小、不同疾病患儿混住造成易感人群的高度密集。另外医务人员的手在传播病原体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医疗用品消毒不严, 各种医疗器械, 如暖箱、光疗箱、喉镜、奶具、衣物消毒不严, 造成获得性感染的发生。 1. 2 损伤由于早产儿皮肤薄嫩, 易发生皮肤压伤性红臀。输液时高浓度液体对血管及周围组织有一定的刺激以及外渗致使局部皮肤坏死。洗胃、洗肠、洗澡时水温过高引起烫伤、使用热水袋烫伤、坠床等各类损伤及意外。足月儿指甲过长自行抓伤,蓝光照射时眼罩脱落。吸氧不当造成的失明、氧中毒、肺不张呼吸抑制, 因称重、沐浴、摄片、吸痰等使患儿脱离氧环境导致难以逆转的低氧, 严重可引起脑损害。辐射床应用不规范引起烫伤或复温效果不佳。 1. 3 胃食管反流新生儿胃食管反流主要症状是呕吐 , 但是大部分患儿( 特别是早产儿) 可无临床呕吐症状, 表现为反射性呼吸暂停、心动过缓, 甚至猝死, 临床上对这种/ 寂静型0 的潜在危险性应给予高度重视。

护理风险管理及防范措施

护理风险管理及防范措施 风险管理是指对病人、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为的过程。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面临的责任与风险慢慢增多。因此,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防范和减少护理纠纷,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就必须实施好护理风险管理。1引发护理风险的原因1.1护士服务观念滞后和服务质量存在缺陷护士的服务意识与患者期望之间存在着矛盾,随着人们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患者希望了解和参与医护过程等。如果护士思想跟不上时代的需求,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服务态度欠佳,缺乏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则会对患者造成有意或无意的伤害。1.2告知行为中的风险因素护士告知不得当,未告知或告知过度均可造成不良后果,侵入性操作未履行告知义务,高新技术的使用和护士对知识缺乏,使护理工作难度和风险增加,患者有权知道自己的病情治疗方案,化验结果等等。但保护性医疗制度又要求一些难治或不治之症在与患者交谈中要慎重或保密,护士应正确处理。 1.3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护士的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服务对象不断增多,所涉及的法律问题也随之增多,护理人员普遍存在法律意识不强,缺乏与护理有关的法律知识,认为在工作中,护理行为与法律无关,而实际上自病人入院起就与医院建立了合同关系,享有知情同意权,安全治疗权,自由选择权等,护士在工作中往往忽视了病人合法权益,自我保护意识差。1.4护士承受家庭、社会、工作等多重压力长期处于疲劳的工作状态,在工作中不能集中精力,致使判断失误而出现护理差错等。1.5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入院评估不准确,护理评估直接影响护理措施是否符合病情。同时评估资料的记载为举证提供依据,如病人入院时即存在压疮,在入院评估中未发现前后矛盾或护理记录和其它记录不一致、不完整,一旦处理护理纠纷,护士很难举证,给护理埋下隐患,增加败诉的风险。1.6当前医疗水平同患者的期望值有差异患者及家属怀着焦急和期盼的心情来到医院,就是希望治好病,解除痛苦,希望医生护士技术高超,药到病除等。但是由于医疗水平的局限,一些疾病当前还无法治愈,造成患者及家属的不理解从而诱发纠纷,对诊断治疗不满意。当某些疾病诊断不清楚,切口愈合不良,治疗效果不明显,患者及家属往往存在不满情绪,当护士话语不当或操作失败就有可能成为患者或家属发泄情绪的对象。1.7护士责任心不强执行规章制度不严格,自律性差,医院规章制度是保证医疗安全,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提高护理质量的保证,是规范护理行为的准则。临床护理工作有多种相应的规章制度,如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三级护理制度等,若管理者管理力度不够,缺乏指导,监督机制,就会造成护理人员玩忽职守,护理行为有章不循,导致纠纷发生。2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 护理措施是保证护理安全制度落实的有效手段,在护理安全管理中,护理安全措施不应仅仅停留在人员的安全意识,法制观念的教育及各种规章制度的学习、考核上,重要的是做好环节质量管理,建立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才能保证护理安全管理。2.1加强护理风险教育提高护士或护理部管理人员对护理风险的识别与评估能力,让她们自己判断护理风险,分析产生的原因,确定高风险发生的环节,对护理进行了护理风险教育。学习各项规章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使其在护理活动中保持清醒的头脑,自觉地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风险的预见性,

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隐患及防范措施

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隐患及防范措施 发表时间:2019-11-29T15:36:33.277Z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6期作者:王明梨[导读] 在医院众多科室中,急诊科室是重要科室之一,其护理工作十分重要。医院的急诊护理工作不仅包括出诊、急诊急救等多种任务,同时还要负责急诊科室病人的输液及注射。以下将对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隐患及防范措施进行简要分析,希望能有效减少急诊护理工作中出现问题及护患纠纷。 (盐边县中医院四川攀枝花 617109)【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6-0207-01在医院众多科室中,急诊科室是重要科室之一,其护理工作十分重要。医院的急诊护理工作不仅包括出诊、急诊急救等多种任务,同时还要负责急诊科室病人的输液及注射。以下将对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隐患及防范措施进行简要分析,希望能有效减少急诊护理工作中出现问题及护患纠纷。 1急诊护理工作常见隐患 1.1门诊以及急诊输液中存在隐患 在门诊和急诊中,主要存在以下隐患:1、加错药、输错液以及加药不够及时和准确。2、医护工作人员技术水平不足,使患者更加痛苦也更容易受到患者的投诉。3、医护人员的服务不够文明,进而使患者满意度大幅度下降,当然,这也是患者和医护人员发生纠纷的重要原因之一。 1.2院前急救工作存在隐患 院前急救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隐患:1、医护人员在接听电话时不够细致,经常出现出诊地址没有详细记录、患者的电话号码记错以及记录时间弄错等问题。2、医护人员将出诊箱弄错。医护人员在出诊时,出诊的物资准备不够充分,急救药品没有及时补充以及吸痰器压力明显不足。3、医护人员没有按规定时间出诊,进而没有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抢救,最终引发医疗事故纠纷。4、医护人员的急救能力不足,比如,对患者的数次穿刺操作都没有成功,徒手心肺复苏技术不过硬,也不会有效使用除颤仪,进而使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救治。5、患者的转移途中没有做好固定工作,医护人员对患者没有仔细观察,最终使患者的病情出现严重恶化现象并引发医疗事故纠纷。6、院前的急诊记录不及时,回院时间记录不清晰。 1.3院内急救工作存在隐患 院内急救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隐患:1、医院的急救仪器没有完全准备好,急救药品没有得到及时补充。2、医护人员的急救技能不熟练,动作缓慢并笨重,最终耽误抢救治疗时机,并引发医疗事故纠纷。3医护人员的临时处理能力不强,没有较好的应变能力,也不具备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4、医护人员文件书写质量不过关,没有详细记录患者病情状况,在语言描述方面也存在问题。5、医护人员和他人交流存在问题,比如收费问题,经常因言语不当使患者和医护人员之间出现严重矛盾。6、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还存在明显欠缺,对患者的病情状况没有明确认识,最终导致患者错过作最佳的抢救时间。 2主要预防措施 医院有关部门和领导需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护理技术的学习,同时定期考核医护人员的学习水平,制定相应的组织规章制度,充分做好考核结果和经济效益相连接工作。在查对核实患者姓名制度中,可以增加一条反问患者姓名措施,其主要原因是防止患者听错姓名,进而发生输错液和放错药等问题。 医院有关部门和领导要抓好“三基”的训练工作,在平日的生活和工作中要潜移默化的培养急救护理人员的急救意识,做好急救技能的培训工作。在培训方式上,可使用外出培训和科内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而使急救医护人员急救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有关部门要做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术的培训工作及急救仪器的使用学习工作,采取定期考核机制,对急救医护工作人员定期考核,将考核成绩作为急救优秀员工重要的评价指标。 医院有关部门和领导需定期组织急救医护人员学习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而使急救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得到明显提升,最终有效提升急救医护人员的护理行为。 护士长应合理安排护士出班时间。若护士从事急救护理工作时间未满三年,不得安排护士出班工作,也不能派遣急救专业技能不过关及未取得有关从业资格证的护士出班。护士长应派遣经验丰富、工作态度好技术过硬护士出班。在排班方式上,护士长要分开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护士,注意新老护士的搭配,以便于更好的实现新老护士优势互补这一目标。每逢节假日,处于早上十一点半到晚上十八点之间上班的护士,应提前一小时上岗,若处于高峰期的夏季,护士应提前半小时上岗,而夜班护士需要推迟半小时到一小时才能下班,这样安排的目的主要是防止患者因输液不及时而产生的医患纠纷问题。 在实际的急救护理工作中,工作人员要充分做好急救药品、急救物品以及急救仪器的管理工作,除了将药品每班实时对接外,需派遣一名护士专门管理急救药品和物品及急救仪器,每周对其进行其次全方位的检查与保养,同时护士长及时将检查的数据记录在案。此外,有关负责人应及时处理用完急救仪器,对其进行安装和消毒处理。医院需定时储藏一定量的药品和急救物品,用以备用,这要求每一名护士对药品和急救用品的位置充分掌握,在其使用之后能够及时补充。急救人员在出诊前,要仔细检查药品、物品及使用仪器,比如,便携式吸痰器、除颤仪器及担架等设备。 定期组织急救护理人员学习文件的书写要求和规范要求。护理文件的书写内容要真实准确,正确记录,和医嘱及医疗记录要充分吻合,不得擅自更改。护士长应每天检查急救记录医嘱记录,准确核对无误后才能签字。 医院要做好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工作,应加强对急救医护人员管理,做好细节管理,真心关心和关爱患者。举个例子,急救医护人员可以为患者提供一杯白开水,为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有效服务。利用患者输液期间,对患者进行健康理论指导和培训,同时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进行详细的解释和答疑。 总而言之,随着医院急诊科整体护理制度的有效落实,需加强医疗管理各个环节管理工作,对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隐患给予充分关注,并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有效提高急救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进而使患者生命安全得到最大程度保证,最终实现完善护理工作重要目标。医院的急诊科主要是接待病重的患者,只有加强护理工作,才能有效稳定患者的不安情绪,争取在短时间内解决患者问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