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硝化抑制剂的加量对生化需氧量值影响的探讨

硝化抑制剂的加量对生化需氧量值影响的探讨

硝化抑制剂的加量对生化需氧量值影响的探讨
硝化抑制剂的加量对生化需氧量值影响的探讨

硝化抑制剂的加量对生化需氧量值影响的探讨

1.通过上述“

2. 3硝化抑制剂加量试验”对两类生物处理池的出水及受污染地表水等含有大量的硝化细菌的代表性行业--污水处理厂出水口污水及受污染地表水水域的水样,所进行的废水及地表水的硝化抑制剂添加与否及加量多少以修正氮的硝化过程对BOD5测定结果的影响的试验,分析并探讨抑制特定水体硝化过程的抑制剂加量的最佳条件。通过对表一实验结果分析可知:对于污水处理厂生物处理池而言,在处理过程中,需加入较显著量的硝基化合物降解处理污水,从而可合理地抑制出水中含有的较大数量的硝化

细菌对生化需氧量测定值的正干扰;同理,自表二可知:待测地表水中富含大量营养物质适宜于硝化菌繁殖,故含有大量硝化细菌,使待测水样生化需氧量测定结果偏高,造成B/C比显著高于参考文献3所规定的合理比值。因此,在测定以碳化阶段为恒量标准的有机物的需氧量BOD5时,需在包含了一定量的含氮化合物的水样中加入硝化抑制剂烯丙基硫脲(ATU, C4H8N2S)以抑制消化菌的耗氧过程。

分析硝化抑制剂加量试验结果表一、表二实验数据可知: (1)对不含硝基化合物及硝化菌的纯有机试剂五日生化需氧量质控样,生物氧化培养过程中无硝化阶段,故硝化抑制剂的加入与否,对测定结果不产生影响,但加量过多会使得稀释体积相对减少,造成结果偏差,因此取ATU加量为0. 20 m;l (2)对于含有较大量硝基化合物及相应消化菌的污水处理厂出水而言,由表一、图一可知:①化学需氧量相对较高的水样1和水样4,受污水体相对更适合于微生物生长,其生化培养过程中硝化反应显著,未加硝化抑制剂时BOD5测定值明显偏大,甚至超标,严重影响了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通过对ATU的四种不同加量的分析,硝化抑制剂加量达0. 20 ml及

以上时,BOD5测定值基本不变或变动很小,但较不加ATU时,更符合B/C比的规范要求[3],基本达到了消除硝化影响的目的,故采用0. 20 ml/200 ml的硝化抑制剂加量更为合理。②对水样2、3、5、6、7、8、9而言,其化学需氧量相对较低,故水体受污染程度较小,培养过程中的消化阶段显著性较差,故硝化抑制剂的加入对最终结果的影响较小,分析表一数据各加量的稳定性,亦以加入0. 20 ml/200 ml的硝化抑制剂为妥; (3)对于富含有较多自然营养物质及硝化菌的轻微受污地表水体而言,由表二、图二可知:对于受污染相对较为严重、适宜微生物及硝化菌生长繁殖的、生化培养测定过程中硝化过程显著的地表水(除样品5、6、9受污程度较轻以外),未加硝化抑制剂时BOD5测定值明显偏大,甚至超标,较严重地偏离了B/C比的关系,影响了测定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通过对ATU的四种不同加量的分析,硝化抑制剂加量达0·20 ml及以上时, BOD5测定值基本不变或变动很小,但较不加ATU时,B/C比更符合规范要求,基本达到了消除硝化影响的目的,故采用200ml上述地表水水样加入0·20ml硝化抑制剂。

综上所述,在BOD5的培养、测定过程中,抑制污水处理厂生物处理池的出水及被轻度污染地表水等含有大量的硝基化合物及硝化细菌水样的硝化作用的硝化抑制剂的最佳加量为: 0·2ml/200m,l稀丙基硫脲的浓度为1 000 mg/L。

2.对相应水体硝化抑制剂烯丙基硫脲(ATU)溶液加否对培养曲线的影响度进行讨论:为进一步评判硝化抑制剂使用的合理性,在通过上述“2·3硝化抑制剂加量试验”确定对需进行硝化抑制的水样硝化抑制剂的加量为0·2ml/200ml的前提下,对相应水体--污水处理厂出水口污水及受污染地表水水域的水样进行了“2. 4硝化抑制剂加量生化需氧量培养曲线制作”,用十余组培养曲线数据与相应的图形,用直观的方

式及B/C比的数值,对硝化抑制剂的最适加量,加以探讨和认定。

分析实验“2. 4三、四”表3~表14与图中定量硝化抑制剂添加与否对五日生化需氧量培养曲线影响程度的实验数据可知: (1)对不含硝基化合物及硝化菌的纯有机试剂五日生化需氧量质控样(见表三、标九),生物培养氧化过程中无硝化阶段,故两条培养曲线几乎重叠,在验证五日培养时间已能完全满足有机物氧化碳化阶段培养过程要求,保证BOD值测定准确性与精密度的基础上,亦同时证明了无硝化菌存在条件下,硝化抑制剂的加入与否,对测定结果不产生影响。(2)对于含有较大量硝基化合物及相应硝化菌的污水处理厂出水而言,实验“2·4三”的表5~表8数据与相应曲线图表明:在五日培养过程中,未加抑制剂的水样不仅有有机物的碳化阶段,硝化阶段对测定结果亦具有显著性影响,导致培养曲线至第五天仍有硝化阶段造成的BOD值上扬趋势,造成生化需氧量测定结果的相应正误差;相比较而言添加了0·2 ml硝化抑制剂的水样,在五日培养过程中,经过碳化阶段的氧化引起溶解氧值上升趋势后,自第四、第五天起BOD值趋于稳定,证明有效抑制了硝化过程的发生,从而保证了测定结果的稳定性、准确性与公正性,验证了每200ml 水样加入0·2 ml硝化抑制剂能有效抑制污水处理厂出水水体的硝化作用,保证了BOD5测定结果的准确、可靠。(3)由实验“2·4四”的表10~表14数据与相应曲线图表明:对于富含有较多自然营养物质及硝化菌的受污地表水体而言,在五日培养过程中,未加抑制剂的水样硝化阶段引起的耗氧对测定结果具有更为显著的影响,从而导致培养曲线至第五天硝化阶段造成的BOD值上扬趋势极高,致使生化需氧量测定结果偏高很多,准确性极差;此时添加了0. 2 ml硝化抑制剂的水样,在五日培养过程中,经过碳化阶段的氧化引起溶解氧值上升趋势后,至第四、第五天BOD值更趋于稳定,同样证明了硝化过程的发生得以有效地抑制,从而保证了测定结果的稳定性、准确性与公正性,并验证了每200 ml水样加入0·2 ml硝化抑制剂能极为有效抑制受污地表水水体的硝化作用,保证了BOD5测定结果的准确、可靠。

3.水处理行业处理口出水及地表水水体成分复杂,常含有各种有机、无机及硝基化合物和天然硝化菌等在五日生化需氧量测定培养过程中参与硝化阶段的成分,因此,在本实验范畴内虽不能涉及所有该类相关水体的样品,本实验的结果与结论对上述两类水体五日生化学氧量的测定均具有参考、借鉴作用。

生化系统的调试运行—异常状况及解决措施

污水处理生化系统的调试运行的异常状况及解决措施: Q一级反硝化池氨氮浓度高、硝态氮无 原因:回流泵未开或损坏,无法将一级硝化池的硝态氮带入A池,导致一级反硝化池的硝态氮被全部消耗。同时也无法通过一级硝化池的低浓度氨氮回流水将一级反硝化池的氨氮浓度进行稀释,而氨氮浓度高的原水进水未停,导致氨氮浓度越来越高。 解决办法:启动并加大回流量。 Q硝化池硝化负荷低,导致氨氮积累 原因:溶解氧偏低水温低于15度pH值偏低或碱度低池内COD偏高 解决办法:立即加大曝气量同时减少进水量或暂时停止进水,待氨氮浓度恢复正常再进水。 Q二级反硝化池硝态氮高无浮泥 原因:二级反硝化池硝态氮高且没有补充有机碳源。 解决办法:在二级反硝化池补充有机碳源。 Q硝化池内溶解氧高 原因:1、进气量大于生化需氧量;2、硝化期间,pH值低于6.0或碱度不足;3、硝化期间,氨氮不足;4、硝化菌受抑制或中毒。 解决办法:1、适当减少进气量;2、补充碱度;3、增加进水量或减少进气量;4、停止进水,稀释、置换系统有毒物质浓度。 Q硝化池内溶解氧低 原因:进水量或进水浓度突然增大 解决办法:减少进水量或增大供氧量 Q一级硝化池内污泥突然减少 原因:反硝化池搅拌未开,回流的污泥下沉于池底,无法回流到一级硝化池。 解决办法:重新开启搅拌 Q污泥膨胀

表现:指SVI值升高,通常高于200ml/g,污泥不易沉降,颜色发淡,系统粘度增加,膜通量下降,常伴随产生大量泡沫。 分类:污泥膨胀分为丝状菌膨胀和非丝状菌膨胀。 非丝状菌膨胀的原因:非丝状菌膨胀主要发生在废水水温较低而污泥负荷太高的时候,此时细菌吸附了大量有机物,来不及代谢,在胞外积贮大量高粘性的多糖物质,使得表面附着物大量增加,很难沉淀压缩。 而当氮严重缺乏时,也有可产生膨胀现象。因为若缺氮,微生物便于工作不能充分利用碳源合成细胞物质,过量的碳源将被转弯为多糖类胞外贮存物,这种贮存物是高度亲水型化合物,易形成结合水,从而影响污泥的沉降性能,产生高粘性的污泥膨胀。非丝状菌污泥膨胀发生时其生化处理效能仍较高,出水也还比较清澈,污泥镜检也看不到丝状菌。 丝状菌膨胀的原因:污泥负荷过高或过低,pH值偏低,营养比例失调等。在以上情况下,正常的菌胶团无法正常的代谢,而比表面积大的丝状菌在取得底物方面要比菌胶团有利,结果在曝气池内丝状菌就变成了优势菌。丝状菌大量生长,其菌丝伸出菌胶团外,造成污泥不易被压缩或沉降。 控制方法:控制合理的污泥负荷,控制好溶解氧、pH等指标,及时补充所缺的营养元素(磷钾、钠、镁、铁、锰、钴、铜、镍、锌等、)主要功能:一是作为酶活化剂;二是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起电子传递的作用;三是调节微生物渗透压。若生化反应中缺乏这些微量元素,则微生物的活性将降低,无法进行电子的转移,因而代谢反应便无法正常进行。如果某一种或几种元素缺乏或者含量不足,就会限制微生物的正常生长,降低处理效率,同时会导致丝状菌大量生长而引起污泥膨胀。 应急措施:如果污泥膨胀比较严重,主要方法是投加药物增强污泥沉降性能或是直接杀死丝状菌。投加铁盐铝盐等混凝剂可以直接提高污泥的压密性保证沉淀出水。另外,投加一些化学药剂,如氯气,加在回流污泥中也可以达到消除污泥膨胀现象。投加过氧化氢和臭氧也可以起到破坏丝状菌的效果。采用这种方法一般能较快降低SVI值,但这些方法并没有从根本上控制丝状菌的繁殖,一旦停止加药,污泥膨胀现象可以又会卷土重来。而且投药有可能破坏生化系统的微生物生长环境,导致处理效果降低,所以,这种办法只能做为临时应急时用。 Q硝化池内产生大量泡沫 原因:1、洗膜时表面活性剂(洗衣粉、十二烷基磺酸钠等)加入过多,回流入系统;2、丝状菌过量生长。 解决办法:暂时加入消泡剂或适当降低液位,再清洗时控制表面活性剂的加入量,对于丝状菌,应参照丝状菌膨胀的控制方法来解决。 Q临时停车

同步硝化反硝化

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出路,究竟在何方? 古语云:殊途同归。对于污水脱氮来说,亦是如此。处理方法并不是只有一种。 方法一:依照传统生物脱氮理论,在脱氮过程中需要经过硝化和反硝化两个过程,最终将氨氮转化为氮气而解决污水处理脱氮问题。生物脱氮原理如下:硝化作用是在亚硝酸菌作用下将氨氮转化为NO2-N,然后硝酸菌将NO2-N转化为NO3-N。反硝化作用是指在厌氧或缺氧情况下将NO3-N转化为NO2-N,并最终将NO2-N转化为N2。 方法二:然而,近年来,国内外的不少研究和报告证明存在着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同步硝化反硝化又称短程硝化反硝化。是指在同一反应器内同步进行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这样的反应中,反硝化可以直接利用硝化作用转化的NO2-N进行反应,而不必将氨氮转化为NO3-N,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以及对氧的需求。 条条道路通罗马,那么总有一条是最合适的吧?那么,相对于传统脱氮反应来说,同步硝化反硝化又具有什么样的优势呢? 根据化学计量学统计,与传统硝化反硝化脱氮反应相比,同步硝化反硝化具有以下优势: 1.在硝化阶段可以减少25%左右的需氧量,减少对曝气的需求,就 是减少能耗; 2.在反硝化阶段减少了40%的有机碳源,降低了运行费用; 3.NO2-N的反硝化速率比NO3-N的反硝化速率高63%左右; 4.减少50%左右污泥;

5.反应器容积可以减少30%-40%左右; 6.反硝化产生的OH-可以原地中合硝化作用产生的H+,能有效保持 反应容器内的PH。 (以上数据出自论文:《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机理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 既然有这么多的优势,那么为什么同步硝化反硝化工艺一直没能得到推广呢?这个,就要用一句古语来解释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也就是说,有利就有弊。 同步硝化反硝化工艺进入人们的视线以来,科学家以及相关的研究人员在上面倾注了大量的精力进行研究,对影响同步硝化反硝化反应的因素有了详细的了解。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因素总结如下: 1.溶解氧(DO) 控制系统中溶解氧,对获得高效的同步硝化反硝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于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来说,DO浓度不宜太高,一方面,过高的溶解氧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就无法在污泥絮体以及生物膜内部形成缺氧区,第二方面,会使异养好氧菌活性提高,从而加速对有机物的消耗,最终造成反硝化因营养源不足而无法完成。研究表明,溶解氧浓度在0.5mg/L时,硝化速率等于反硝化速率, 2.温度 生物硝化适宜的温度在20到35℃,一般温度低于15℃硝化反应速度降低,但低温对硝化产物以及两种硝酸菌的影响不同,12到14℃活性污泥中硝酸菌的活性受到严重抑制,出现NO2-N的积累。当温度超

化肥硝化抑制剂

硝化抑制剂 化,从而减少铵态氮转化为硝态氮而流失所用的添加剂。 中文名硝化抑制剂别称氮肥增效剂外文名nitrification inhibitor ;类型添加剂 目 录 ?1简介 ?2常用的硝化抑制剂 ?3硝化抑制剂的农业效应研究 ?4试验主要结果如下 1简介 编辑 它们能够选择性地抑制土壤中硝化细菌的活动,从而阻缓土壤中铵态氮转化为硝态氮的反应速度。铵态氮可被土壤胶体吸着而不易流失,但是在土壤透气条件下,铵态氮在微生物作用下可转化为硝态氮,该过程称硝化。反应的速度取决于土壤湿度和温度。低于10°C 时,硝化反应速度很慢;20°C以上时,反应速度很快。除水稻等某些作物在灌水条件下能够直接吸收铵态氮外,多数作物吸收硝态氮。但硝态氮在土壤中容易流失,合理使用硝化抑制剂以控制硝化反应速度,能够减少氮素的损失,提高氮肥的利用率。通常硝化抑制剂要与氮肥混匀后再施用。 硝化抑制剂除有减少氮肥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而增加产量的作用外,还可降低农作物中亚硝酸盐含量,提高农作物品质,减少施肥量过高时对土壤、地下水和环境的污染。 但在某些情况下,硝化抑制剂对作物的增产效果不够稳定。 硝化抑制剂有2-氯-6-(三氯甲苯)吡啶(又称西吡),代号为(P)、脒基硫脲(ASU)、双氰胺(DCD)、2-甲基-4,6-双(三氯甲苯)均三嗪(MDCT)、2-磺胺噻唑(ST)等。 例:硝化抑制剂 含量%≥ 99.5 水分%≤ 0.30

灰分%≤ 0.05 熔点°C 209-212 含钙量(ppm)≤ 350 性状白色晶体,相对密度1.40,熔点202-212°C,溶于水和乙醇,微溶于乙醚和苯。干燥时性能稳定,不可燃。 用途添加到化肥中作为硝化抑制剂使用。 2常用的硝化抑制剂 编辑 常用的硝化抑制剂有: ①商品名为N-Serve的硝化抑制剂,是2-氯-6-(三氯甲基)吡啶,施入土壤的最低浓度为0.5~10ppm时,有效时间为6周; ②叠氮化钾(含2%~6%的硝酸钾)可溶于无水氨中施用; ③日本商品名为AM的硝化抑制剂是2-氨基-4-氯-9-甲基吡啶。在日本,施用复合肥料时,还使用其他一些硝化抑制剂,如磺胺噻唑、双氰胺、硫脲-N-2,5-二氯苯丁二酰胺、4-氨基-1,2,3-三唑盐酸盐、脒基硫脲等。 3硝化抑制剂的农业效应研究 编辑 为更好地解决氮肥利用率低、肥效期短的问题,对目前国内外应用的几种硝化抑制剂的农业效应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工作,并期望筛选出一组适合在东北气候、土壤条件下提高氮肥肥效、提高作物产量、省工节肥和减少NO_3~-淋溶污染等的硝化抑制剂。本实验采用网室培养、盆栽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ATC、Dwell、MPC和DCD的不同用量的单因子作用以及组合的协同作用,对土壤尿素氮转化中的硝化程度的抑制效果及对北方的主作物玉米、水稻的产量和其它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 4试验主要结果如下 编辑 1、ATC的网室培养试验表明:ATC浓度占纯氮量0.1%时就表现出一定的硝化抑制作用,用量为占纯氮量0.1—1.0%的ATC足以抑制硝化5—7周,不同水平处理之间差异显著。一定浓度的ATC如处理4(占纯氮量的0.4%)的抑制效果是相对较好的,应用处理4第11天、第21天、第36天、第52天可分别降低硝化率为53.87%、3.68%、0.87%、5.25%。

生化系统操作规程

生化系统操作规程 安全操作规程 1.进入生化区的人员禁止吸烟,携带火种,易燃易爆物品。严禁无证作业。 2.外来人员一律严禁进入生产区,若有特殊任务,经公司有关领导签字同意后, 方可入内。 3.厌氧罐顶部的水封每班检查一次,当水封水柱超过20mm时,要及时排掉水 柱内的余水。 4.生化去内的盐酸罐,液碱罐,次钠罐以及输送管道每班巡检3次以上,发现 泄漏要及时汇报处理。 5.盐酸,液碱,次钠在投加之前,一定要按要求佩戴劳保用品。 6.若发现盐酸,液碱,次钠泄漏,要迅速切断泄漏源,同时及时汇报处理。不 小心溅到皮肤上上或眼睛里,要迅用大量的水清洗,然后就医。 7.厌氧发酵罐检修时,要先放空消化液,然后清洗通风,进入罐内必须戴防毒 面罩,系安全带,保险绳一端固定在罐外,安排两人以上监护,每次进罐作业时间不得超过一小时。 8.发生中毒,应立即将中毒者移至新鲜空气流通处,并立即通知医护人员救护 处理。 9.在生化区严格执行下罐,下池作业制度,按有关规定填写各种作业票证,经 过主管安全领导签字后方可进入作业,严禁无票作业,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10.对全车间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知识培训,使人人懂得盐酸,次氯酸钠,液碱 的性质特征,预防常识和中毒接触后的抢救措施等。 11.生化区所有污水池栏杆,发酵罐栏杆必须安全牢靠,定期进行检查,维修, 防腐。 12.定期对生化区的大型设备保养,检修;对所有运行设备加强巡检,防止安全 事故的发生。 13.对所有设备进行检修之前,必须首先断开电源,同时对所属部位挂警示牌; 严禁对运转设备进行检修,防止人身事故的发生。 14.车间每星期要对所有运转设备进行一次大检查,对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部位, 限期及时整改。

sbr工艺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_secret

SBR工艺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 摘要:文中采用内径为300mm,高为650mm 的圆柱形SBR 反应器进行试验,探讨SBR 工艺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及其脱氮效果。SBR 系统采用鼓风曝气,用温控仪控制水温在所要求的范围内,由时间程序控制器控制进水、闲置、曝气、沉淀和排水全过程,用DO 仪和pH计分别在线判断SBR 反应器的运行状况,进行研究SBR 系统对有机物和氮的去除过程及其脱氮效果。结果表明:溶解氧浓度控制在 3-5mg/L 时,其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明显,脱氮效果最佳,总氮去除率可达80%,CODCr 的去除率达 90%。采用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还可以克服污水中碱度不足的现象,由于反硝化不断产生碱度,补充了微生物对有机物和含氮化合物的降解引起水中pH 值下降的过程。当温度在18~25℃的变化区间内,SBR 系统氨氮的去除比较稳定,说明SBR 工艺可实现常温同步硝化反硝化。 关键字:SBR系统硝化反硝化脱氮在反应初期 1. 引言 脱氮是当今水污染控制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为了高效而经济地去除氮,研究人员开发了许多工艺和方法。根据传统的脱氮理论,同一工艺中不可能同时进行硝化反硝化,然而,最近几年国外有文献报道了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尤其是有氧条件下的反硝化现象确实存在于各种不同的生物处理系统中[1],本文针对序批式活性污泥(SBR)工艺中的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及其脱氮效果进行了研究。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装置 试验所用SBR反应器为圆柱形,内径为300mm,高为650mm,有效容积为32L。采用鼓风曝气,以转子流量计调节曝气量,用温控仪将反应器内的水温控制在所要求的范围内,由时间程序控制器控制进水、闲置、曝气、沉淀和排水全过程,并根据需要,选定各段的启动、关闭时间。用DO 仪和pH 计分别在线测定各反应阶段的DO 和pH 值,并根据反应阶段DO 和pH 值的变化判断SBR 反应器的运行状况,及时加以调整。

脲酶、硝化抑制剂综述.

引言 1.2缓控释肥料 1.2.1 缓控释肥料分类 缓控释肥料主要分为三类:1)通过化学方法改变肥料的结构而产生的缓控释肥料,主要有难溶性有机化合物(脲甲醛等)、水溶性化合物(异丁叉二脲等)、低溶解性无机盐(磷酸镁铵等),目前这类肥料在国外研究较多,但是成本的增加巨大。2)通过在肥料的表面包裹一层其他的材料生产的包膜肥料,使得养分释放变缓,高水平的产品可以通过调控与作物的需肥规律大致符合。3)添加抑制剂(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生产的长效缓释肥料,通过脲酶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调控土壤中酶和微生物的活性,使得速效肥料在土壤中残留更长时间。 1.2.2国内外缓控释肥料研究进展 缓控释肥料在国外研究较早,美国、日本、欧洲等是世界上主要的缓控释肥料的生产国和消费国。1961年美国TV A首先通过实验室和小规模试验开发出来的包硫尿素,后续又开发出了以热固性聚合物包膜复合肥料,90年代中期,美国的包硫尿素的年产量与消费量约为10万t、聚合物包膜肥料产量约4万t,消费量约为4.5万t。缓控释肥以包硫尿素为主,并大多与速效肥掺混使用,主要应用于高尔夫球场、专业养护草坪等非农业领域;在添加抑制剂方面,美国道化公司开发的西吡[2-氯-6(三氯甲基)-吡啶]商品名为N-serve主要应用于美国的农场,主要原因是时间管理的需要;70年代末,日本多家公司开发了热塑性聚合物包膜肥料,最著名的为以聚烯烃和乙烯乙酸酯共聚物为包膜层的包膜复合肥料,90年代中期,日本聚合物包膜肥料年消费量为7.2万t,而包硫尿素仅为0.6万t,日本缓控释肥料以聚合物包膜复合肥为主,并大多是几种不同释放速率的包膜肥掺混,用于大田作物,主要用于水稻新耕作法栽培,在添加抑制剂方面,硫脲是日本最早使用的硝化抑制剂,由于其受影响的因素太多,使用量并不大;欧

什么是硝化抑制剂

什么是硝化抑制剂 硝化抑制剂,是由英国格林利夫植物营养有限公司(GRLF)引进的一种肥料增效剂,2019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携手江门中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中正农科)代理中国市场,中正农科将硝化抑制剂添加到其公司植施健等品牌中,使肥效及土壤更好吸收! 硝化抑制剂是指—类能够抑制铵态氮转化为硝态氮(NCT)的生物转化过程的化学物质。硝化抑制剂通过减少硝态氮在土壤中的生成和累积,从而减少氮肥以硝态氮形式的损失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部分研究结果表明,硝化抑制剂虽有利于减少氮素淋溶损失和温室气体(氮氧化物)的排放,一定条件下对提高肥效有积极作用。 中文名称 硝化抑制剂 外文名称 nitrification inhibitor 别称 氮肥增效剂/伴隆 ;类型 添加剂 简介

它们能够选择性地抑制土壤中硝化细菌的活动,从而阻缓土壤中铵态氮转化为硝态氮的反应速度。铵态氮可被土壤胶体吸着而不易流失,但是在土壤透气条件下,铵态氮在微生物作用下可转化为硝态氮,该过程称硝化。反应的速度取决于土壤湿度和温度。低于10°C时,硝化反应速度很慢;20°C以上时,反应速度很快。除水稻等某些作物在灌水条件下能够直接吸收铵态氮外,多数作物吸收硝态氮。但硝态氮在土壤中容易流失,合理使用硝化抑制剂以控制硝化反应速度,能够减少氮素的损失,提高氮肥的利用率。通常硝化抑制剂要与氮肥混匀后再施用。 硝化抑制剂除有减少氮肥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而增加产量的作用外,还可降低农作物中亚硝酸盐含量,提高农作物品质,减少施肥量过高时对土壤、地下水和环境的污染。 硝化抑制剂目前主流工业化的主要有三种:CP、DCD、DMPP。 一、2-氯-6-(三氯甲基)吡啶(又称氮吡啶),代号为(CP),美国陶氏公司产品为:伴能,英国格林利夫研发产品:植施健,常州润丰化工商标:伴隆;二、双氰胺(代号:DCD);三、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代号:DMPP),德国巴斯夫公司生产。除此三种主流硝化硝化抑制剂外还有脒基硫脲(ASU)、2-甲基-4,6-双(三氯甲苯)均三嗪(MDCT)、2-磺胺噻唑(ST)等。

脲酶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

脲酶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 脲酶抑制剂 1、脲酶的作用: 能将尿素分解成氨和二氧化碳,即水解作用。 2、脲酶抑制剂及其作用原理: A 脲酶抑制剂:对土壤脲酶活性有抑制作用的化合物或元素的总称。 B作用原理: 它通过对在脲酶催化过程中扮演主要角色的巯基发生作用,有效的抑制脲酶的活性,从而延缓土壤中尿素的水解速度,减少氨向大气中挥发损失。(即脲酶抑制剂通过与尿素竞争脲酶活性部位,抢占先机,使脲酶失去与尿素作用来减缓尿素水解)。 C其抑制重点在于:抑制尿素活性并延缓水解过程,减少氨产生。 3、脲酶抑制剂的种类:主要有无机物和有机物两大类。 无机物主要是分子量大于50的重金属化合物如Cu、Ag、Co、Ni等元素的不同价态离子;有机物主要是各类醌类物质。不同的脲酶抑制剂其抑制机理不同。本论文采用的脲酶抑制剂—NBPT便是醌类物质。 4、脲酶抑制剂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A 国外研究现状 20世纪30年代,Rotini报道了土壤脲酶的存在, 40年代Cornad指出将某些物质施入土壤可以抑制脲酶活性,延长氮肥的有效期。 60年代对与脲酶抑制剂的研究开始。 至1971年Bromner等人从130多种化合物中筛选出效果较好的脲酶抑制剂为苯醌和氢醌类化合物。Bundy等(1973)的实验表明苯醌的效果最好。 进入80年代,国际上已开发了近70种有实用意义的脲酶抑制剂,主要包括醌类、多羟酚类、磷酰胺类、重金属类以及五氯硝基苯等。 1996年春,美国IMC-Agrotain公司以Agrotain商标在市场上销售。 B 国内研究现状

脲酶抑制剂在我国的研究起步较晚,8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首先进行了系统研究,以周礼恺、张志明为代表。 90年代初,开发出长效碳酸氢铵、长效尿素和一系列含尿素长效复合肥料,并申请了专利。 进入90年代,研究方向由纯化合物或无机盐转向了天然物质,如腐植酸类。 硝化抑制剂 1、硝化抑制剂及其原理 A 硝化抑制剂 对能够抑制土壤中亚硝化细菌微生物活性的一类物质的总称。 B 硝化抑制剂原理 抑制土壤中亚硝化细菌的活性,阻止NH4+-N的第一步氧化,从而减少NO2-的积累,进而控制NO3-的形成,使氮肥长时间的以NH4+形式保持在土壤中,供植物吸收利用。这不仅提高了肥效,还减少了NO3-淋溶和反硝化造成的气态损失。 2、硝化抑制剂的种类 从化学形态上讲主要分为无机和有机化合物两大类。 无机化合物主要以重金属盐类为主,但由于重金属的施用容易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因此,其作为开发和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有机化合物主要分为含硫化合物、乙炔及乙炔基的取代物、氰胺类化合物和杂环氮化合物,本论文采用的便是有机化合物硝化抑制剂—双氰胺。 3、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存在的硝化抑制剂分为天然存在的和人工合成的两种,天然存在的硝化抑制剂主要来自根系分泌物和有机质的分解产物,人造硝化抑制剂主要开始于美国、日本和德国。 研究领域主要有水稻生态系统、小麦生态系统、蔬菜地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旱地生态系统。 4、硝化抑制剂对硝化作用的影响 硝化抑制剂能显著抑制硝化活性较高的土壤中源于尿素水解后硝酸盐的形

同步硝化反硝化综述

同步硝化反硝化研究进展 摘要:同步硝化反硝化工艺同传统的生物脱氮工艺相比,可以节省碳源,减少曝气量,减少设备运行费用等优点,具有很大的研究应用前途。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介绍其主要机理,分析同步硝化反硝化实现条件和影响因素,并且提出了研究展望。 关键词:同步硝化反硝化;微环境;生物脱氮;好氧反硝化 Study Progress on 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Abstract: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SND) has some obvious merits in comparison with traditional method for nitrogen removal. This method could reduc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construction cost. The paer made a summary on current domesticand foreign study status of 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SND) in waste water treatment, and made a theoretical explanation for the phenomenom of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The author alsosummarized the practice and influencing facts of SND process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futher study of SND. Key words: 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Microbiology;Biological nitrogen removal;Aerobic denitrification

化肥硝化抑制剂

编辑词条 硝化抑制剂(nitrification inhibitor),又称氮肥增效剂(nitrogen fertilizer synergist),一类对硝化细菌有毒的有机化合物。加入铵态氮肥中以抑制土壤内亚硝酸细菌对铵态氮的硝化,从而减少铵态氮转化为硝态氮而流失所用的添加剂。 中文名硝化抑制剂别称氮肥增效剂外文名nitrification inhibitor ;类型添加剂 目 录 1简介 2常用的硝化抑制剂 3硝化抑制剂的农业效应研究 4试验主要结果如下 简介 编辑 它们能够选择性地抑制土壤中硝化细菌的活动,从而阻缓土壤中铵态氮转化为硝态氮的反应速度。铵态氮可被土壤胶体吸着而不易流失,但是在土壤透气条件下,铵态氮在微生物作用下可转化为硝态氮,该过程称硝化。反应的速度取决于土壤湿度和温度。低于10°C 时,硝化反应速度很慢;20°C以上时,反应速度很快。除水稻等某些作物在灌水条件下能够直接吸收铵态氮外,多数作物吸收硝态氮。但硝态氮在土壤中容易流失,合理使用硝化抑制剂以控制硝化反应速度,能够减少氮素的损失,提高氮肥的利用率。通常硝化抑制剂要与氮肥混匀后再施用。 硝化抑制剂除有减少氮肥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而增加产量的作用外,还可降低农作物中亚硝酸盐含量,提高农作物品质,减少施肥量过高时对土壤、地下水和环境的污染。 但在某些情况下,硝化抑制剂对作物的增产效果不够稳定。 硝化抑制剂有2-氯-6-(三氯甲苯)吡啶(又称西吡),代号为(P)、脒基硫脲(ASU)、双氰胺(DCD)、2-甲基-4,6-双(三氯甲苯)均三嗪(MDCT)、2-磺胺噻唑(ST)等。 例:硝化抑制剂 含量%≥ 水分%≤ 灰分%≤

同步硝化反硝化SND

同步硝化反硝化SND 根据传统生物脱氮理论,脱氮途径一般包括硝化和反硝化两个阶段,硝化和反硝化两个过程需要在两个隔离的反应器中进行,或者在时间或空间上造成交替缺氧和好氧环境的同一个反应器中;实际上,较早的时期,在一些没有明显的缺氧及厌氧段的活性污泥工艺中,人们就层多次观察到氮的非同化损失现象,在曝气系统中也曾多次观察到氮的消失。 在这些处理系统中,硝化和反硝化反应往往发生在同样的处理条件及同一处理空间内,因此,这些现象被称为同步硝化/反硝化(SND)。 一、同步硝化反硝化的优点 对于各种处理工艺中出现的SND现象已有大量的报道,包括生物转盘、连续流反应器以及序批示SBR反应器等等。与传统硝化-反硝化处理工艺比较,SND 具有以下的一些优点: 1、能有效地保持反应器中pH稳定,减少或取消碱度的投加; 2、减少传统反应器的容积,节省基建费用; 3、对于仅由一个反应池组成的序批示反应器来讲,SND能够降低实现硝化-反硝化所需的时间; 4、曝气量的节省,能够进一步降低能耗。 因此SND系统提供了今后降低投资并简化生物除氮技术的可能性。 二、同步硝化反硝化的机理 1、宏观环境 生物反应器中的溶解氧DO主要是通过曝气设备的充氧而获得,无论何种曝气装置都无法使反应内氧气在污水中充分混匀。最终形成反应器内部不同区域缺氧和好氧段,分别为反硝化菌和硝化菌的作用提供了优势环境,造成了事实上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的同时进行。除了反应器不同空间上的溶氧不均外,反应器在不同时间点上的溶氧变化也可以导致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的发生。Hyungseok Yoo 研究了SBR反应器在曝气反应阶段,反应器内DO浓度历经减小后逐渐升高,并伴随的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 2、微环境理论

化肥硝化抑制剂

硝化抑制剂编辑词条 中文名硝化抑制剂别称氮肥增效剂外文名nitrification inhibitor ;类型添加剂 目 录 ?1简介 ?2常用的硝化抑制剂 ?3硝化抑制剂的农业效应研究 ?4试验主要结果如下 1简介 编辑 它们能够选择性地抑制土壤中硝化细菌的活动,从而阻缓土壤中铵态氮转化为硝态氮的反应速度。铵态氮可被土壤胶体吸着而不易流失,但是在土壤透气条件下,铵态氮在微生物作用下可转化为硝态氮,该过程称硝化。反应的速度取决于土壤湿度和温度。低于10°C 时,硝化反应速度很慢;20°C以上时,反应速度很快。除水稻等某些作物在灌水条件下能够直接吸收铵态氮外,多数作物吸收硝态氮。但硝态氮在土壤中容易流失,合理使用硝化抑制剂以控制硝化反应速度,能够减少氮素的损失,提高氮肥的利用率。通常硝化抑制剂要与氮肥混匀后再施用。 硝化抑制剂除有减少氮肥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而增加产量的作用外,还可降低农作物中亚硝酸盐含量,提高农作物品质,减少施肥量过高时对土壤、地下水和环境的污染。 但在某些情况下,硝化抑制剂对作物的增产效果不够稳定。 硝化抑制剂有2-氯-6-(三氯甲苯)吡啶(又称西吡),代号为(P)、脒基硫脲(ASU)、双氰胺(DCD)、2-甲基-4,6-双(三氯甲苯)均三嗪(MDCT)、2-磺胺噻唑(ST)等。 例:硝化抑制剂 含量%≥ 99.5 水分%≤ 0.30

灰分%≤ 0.05 熔点°C 209-212 含钙量(ppm)≤ 350 性状白色晶体,相对密度1.40,熔点202-212°C,溶于水和乙醇,微溶于乙醚和苯。干燥时性能稳定,不可燃。 用途添加到化肥中作为硝化抑制剂使用。 2常用的硝化抑制剂 编辑 常用的硝化抑制剂有: ①商品名为N-Serve的硝化抑制剂,是2-氯-6-(三氯甲基)吡啶,施入土壤的最低浓度为0.5~10ppm时,有效时间为6周; ②叠氮化钾(含2%~6%的硝酸钾)可溶于无水氨中施用; ③日本商品名为AM的硝化抑制剂是2-氨基-4-氯-9-甲基吡啶。在日本,施用复合肥料时,还使用其他一些硝化抑制剂,如磺胺噻唑、双氰胺、硫脲-N-2,5-二氯苯丁二酰胺、4-氨基-1,2,3-三唑盐酸盐、脒基硫脲等。 3硝化抑制剂的农业效应研究 编辑 为更好地解决氮肥利用率低、肥效期短的问题,对目前国内外应用的几种硝化抑制剂的农业效应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工作,并期望筛选出一组适合在东北气候、土壤条件下提高氮肥肥效、提高作物产量、省工节肥和减少NO_3~-淋溶污染等的硝化抑制剂。本实验采用网室培养、盆栽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ATC、Dwell、MPC和DCD的不同用量的单因子作用以及组合的协同作用,对土壤尿素氮转化中的硝化程度的抑制效果及对北方的主作物玉米、水稻的产量和其它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 4试验主要结果如下 编辑 1、ATC的网室培养试验表明:ATC浓度占纯氮量0.1%时就表现出一定的硝化抑制作用,用量为占纯氮量0.1—1.0%的ATC足以抑制硝化5—7周,不同水平处理之间差异显著。一定浓度的ATC如处理4(占纯氮量的0.4%)的抑制效果是相对较好的,应用处理4第11天、第21天、第36天、第52天可分别降低硝化率为53.87%、3.68%、0.87%、5.25%。与空白

生化调试

生化调试培训资料 第一部分生化系统的调试运行 第一节调试前的准备工作 一、熟悉环境 1、熟悉现场:工程地点、构筑物及设备位置、操作平台; 2、熟悉工艺流程:原水—合格水路线、各管路路线; 3、熟悉工艺指标:各单元进出水指标、各单元控制指标; 4、熟悉操作规程:各设备操作规程、技术操作规程; 二、建立联系通道: 获知协调人员、安装维修人员、电器安装人员、土建施工人员、公司相关负责人等的联系方式、沟通渠道,以便在有问题需要解决时,及时联系到相应负责人,保证调试、运行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编制调试方案、计划: 四、点检工程构筑物、设备: 各构筑物是否达到运行要求,是否清理干净;各设备、阀门、管路等是否达到安装要求,各传动设备是否已达到厂家的润滑要求,管路是否经过吹扫,泵入口是否加装临时过滤网等; 五、设备试运行: 通电试验、运转是否有异响,转向是否正确 六、构筑物沉降试验: 1、水源的选择,优先选择附近坑塘河湖的微污染水,其次是二次水、井水、自来水,如原水浓度不高,可考虑加入部分原水(不得超过方案营养液浓度)。 2、充水按照设计要求一般分三次完成,即1/ 3、1/3、1/3充水,每充水1/3后,暂停3-8小时,检查液面变动及建构筑物池体的渗漏和耐压情况。特别注意:设计不受力的双侧均水位隔墙,充水应在二侧同时冲水或交替进水。已进行充水试验的建构筑物可一次充水至满负荷。充水试验的另一个作用是按设计水位高程要求,检查水路是否畅通,保证正常运行后满水量自流和安全超越功能,防止出现冒水和跑水现象。充水试压,渐次进水; 七、设备单机试运行: 单机调试应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1、按工艺资料要求,了解单机在工艺过程中的作用和管线连接。 2、认真消化、阅读单机使用说明书,检查安装是否符合要求,机座是否固定牢。 3、凡有运转要求的设备,要用手启动或者盘动,或者用小型机械协助盘动。无异常时方可点动。

脲酶、硝化抑制剂综述

1.2缓控释肥料 1.2.1 缓控释肥料分类 缓控释肥料主要分为三类:1)通过化学方法改变肥料的结构而产生的缓控释肥料,主要有难溶性有机化合物(脲甲醛等)、水溶性化合物(异丁叉二脲等)、低溶解性无机盐(磷酸镁铵等),目前这类肥料在国外研究较多,但是成本的增加巨大。2)通过在肥料的表面包裹一层其他的材料生产的包膜肥料,使得养分释放变缓,高水平的产品可以通过调控与作物的需肥规律大致符合。3)添加抑制剂(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生产的长效缓释肥料,通过脲酶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调控土壤中酶和微生物的活性,使得速效肥料在土壤中残留更长时间。 1.2.2国内外缓控释肥料研究进展 缓控释肥料在国外研究较早,美国、日本、欧洲等是世界上主要的缓控释肥料的生产国和消费国。1961年美国TV A首先通过实验室和小规模试验开发出来的包硫尿素,后续又开发出了以热固性聚合物包膜复合肥料,90年代中期,美国的包硫尿素的年产量与消费量约为10万t、聚合物包膜肥料产量约4万t,消费量约为4.5万t。缓控释肥以包硫尿素为主,并大多与速效肥掺混使用,主要应用于高尔夫球场、专业养护草坪等非农业领域;在添加抑制剂方面,美国道化公司开发的西吡[2-氯-6(三氯甲基)-吡啶]商品名为N-serve主要应用于美国的农场,主要原因是时间管理的需要;70年代末,日本多家公司开发了热塑性聚合物包膜肥料,最著名的为以聚烯烃和乙烯乙酸酯共聚物为包膜层的包膜复合肥料,90年代中期,日本聚合物包膜肥料年消费量为7.2万t,而包硫尿素仅为0.6万t,日本缓控释肥料以聚合物包膜复合肥为主,并大多是几种不同释放速率的包膜肥掺混,用于大田作物,主要用于水稻新耕作法栽培,在添加抑制剂方面,硫脲是日本最早使用的硝化抑制剂,由于其受影响的因素太多,使用量并不大;欧

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技术

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技术 郭冬艳1,2,李多松1,2,孙开蓓1,2,刘丽茹1,2 1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江苏徐州(221008) 2江苏省资源环境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江苏徐州(221008) E-mail:jsgdyhappy@https://www.wendangku.net/doc/6613911322.html, 摘要: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SND)技术不同于传统的脱氮理论,其具有节省碳源、减少曝气量、降低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等优点。文章从宏观环境理论、微环境理论、微生物理论三个方面阐述了同步硝化反硝化的作用机理,并结合目前的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了其影响因素,最后简单介绍了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应用状况,提出了该技术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生物脱氮;同步硝化反硝化;好氧反硝化 中图分类号:X703.1 1. 引言 近年来,水体中的氮素污染越来越严重,给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生物脱氮技术较物化脱氮技术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廉、较易推广等特点,越来越被人们所采用。传统生物脱氮技术的理论基础是微生物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硝化作用即在好氧的条件下,自养型硝化细菌将氨氧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反硝化作用是指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在异氧型反硝化菌的作用下,被还原为氮气的过程。因此,目前大多数的生物脱氮工艺都将好氧区和缺氧区(或厌氧区)分隔开,分别在不同的反应器中运行,或者采用间歇的好氧和厌氧条件来实现。 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人员在一些没有明显缺氧及厌氧段的活性污泥法工艺中,曾多次观察到氮的非同化损失现象,即存在有氧情况下的反硝化反应、低氧情况下的硝化反应。在这些处理系统中,硝化和反硝化往往发生在相同的条件下或同一处理空间内,这种现象被称作同步硝化反硝化(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 and dinitrification,SND),亦有研究人员将这种现象中的反硝化过程称之为好氧反硝化。有氧条件下的反硝化现象确实存在于各种不同的生物处理系统,如流化床反应器、生物转盘、SBR、氧化沟、CAST工艺等[1]。 2. 作用机理 2.1宏观环境理论 宏观环境主要是从众多生物反应器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为依据,分析SND现象发生的环境条件[2]。在生物反应器中,由于曝气装置类型的不同,使得其内部出现氧气分布不均的现象,从而形成好氧段、缺氧段及(或)厌氧段,此为生物反应器的宏观环境。例如:在生物膜反应器中,由于基质浓度和膜厚变化的影响,形成膜内的缺氧区,其他如RBC、SBR反应器及氧化沟等也存在类似的现象[3]。实际上,在生产规模的生物反应器中,完全均匀的混合状态并不存在,所以,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是完全可能发生的。 2.2微环境理论 微环境理论从物理学角度解释SND现象,是目前被普遍接受的一种机理,被认为是SND 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4]。由于活性污泥和生物膜微环境中各种物质(如DO、有机物、氨氮、NO2―、NO3-等)传递的变化,从而导致微环境中物理、化学和生物条件或状态的改变。 在活性污泥絮体和生物膜内部存在各种各样的微环境。但是,对于SND现象来说,主要是由于溶解氧扩散作用的限制,使微生物絮体内产生DO梯度,从而导致微环境的同步硝

德国新型硝化抑制剂DMPP

安徽农学通报,AnhuiAgri.Sci.Bull.2007,13(12):46—48 德国新型硝化抑制剂DMPP 茶正早 林钊沐 罗 微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海南儋州571737) 摘要:本文对来自德国的新型硝化抑制剂DMPP的理化性质、作用机理及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讨论了 DMPP在农业应用中所存在的优缺点。 关键词:硝化抑制荆;DMPP;特性;作用机理;应用效果中图分类号Q946.8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7731(2007)12~46—03 硝化抑制剂(nitrificationinhibitor)是具有抑制亚硝化细菌(Nitrosmonas)等活动功能的一类物质。它在土壤中能抑制亚硝化、硝化、反硝化细菌的活性,从而阻碍NH。一N向NO,一N转化,控制土壤中的氮尽量以NH。一N的形式存在,减少氮肥以NO,一N形式淋失及脱氮后以气体状态释放到大气中。因此硝化抑制剂在提高氮肥利用率,增加作物产量和改善作物品质的同时,能降低施肥对地下水及大气的污染。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和大量施用化肥的今天,硝化抑制剂研制与应用日益受到人类的高度重视。 自1962年Goringuo首次提出氮吡啶作为硝化抑制剂 后,新的硝化抑制剂不断问世,至今人类已经发现以吡唑、嘧啶、吡啶、噻唑、硫脲和酰胺类化合物等为主的硝化抑制剂几百种,但目前只有两种硝化抑制剂能在农业生产中规模化推广应用,它们即是双氰胺(DCD)和2一氯~6一(三氯甲基)吡啶(nitrapyrin)旧1。可是,双氰胺和2一氯一6一(三氯甲基)吡啶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双氰胺只有在施用量达15—30kg/hm2时才有效,这导致其费用较高;2一氯一6一(三氯甲基)吡啶本身是含氯的有机物,在土壤中长期施用时,会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4’5o。因此,各国科研人员都在致力于寻求新的、理想的硝化抑制剂。近年来德国BASF公司研制出了名为DMPP的硝化抑制剂,该硝化抑制剂于1999年得到德国政府的批准后’31,在德国及欧洲进行大量的田间应用试验,这些试验结果表明:DMPP是一种高效、安全、无毒和较廉价的硝化抑制剂。因此,DMPP得以在德国及欧洲得到商业化生产,并在农业生产中规模化应用。目前,德国COMPO集团公司及其下属工厂每年生产并销售大量的掺加了DMPP的氮肥和复合肥。 DMPP作为一种较理想的新型硝化抑制剂,自在2001年汉诺威举办的14届世界植物营养会议上提交有关DMPP的10篇论文后,引起了各国有关科研人员的极大关注,现将其有关的文献作如下综述。 lDMPP的特性与作用机理 1.1 DMPP及其理化性质DMPP的化学名称是3,4一 Dimethylpyrazol phosphate,中文名为3,4二甲基吡唑磷酸 盐,商品名为ENTEC8,化学结构式和实物如图1、图2所 示。6。7o。它是一种灰白色粉状物质(商业成品为淡绿色颗 粒状物质),分子量194.2,熔点165。C,密度1.51 g?cm‘3 (20cc),容重440kg?ITI一,水中溶解度为132g?L“(pH3.0,25℃),pH值2.5—3.0,蒸汽压小于10。Pa(20℃)一1。DMPP属于吡唑类物质,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之中‘6’“。 h弋产尹、c——C, j∥||争 ,, 、、,, 、、- i; 、 tiC,\ //卜H,吼 \ / \而/ H图1 DMPP的化学结构式 图2 DMPP商业成品 1.2 DMPP的作用机理DMPP是通过硝化作用的第一步 发挥其功效的。即在一定的时间内可降低土壤中铵氧化细菌(以Nitrosomonas为代表)的活性,进而阻碍NH4一N向 作者简介:茶正早(1969一),男,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植物营养与施肥、热带土壤方面的研究。 收稿日期:2007-05—12   万方数据

生化系统调试方法资料

生化系统调试 一.因为消化污泥中细菌很少,主要是一些甲烷细菌,而原本存在的好氧菌在厌氧后已处于休眠状态,再经酸性发酵阶段和碱性发酵阶段后已过了休眠期,如果将消化污泥再曝气是无法再恢复活性的,再说此时污泥中的营养已很 少. 二.调试我想应从这些方面入手: 1、掌握所要调试工程各工艺单元或反应器单体的性能及控制运行参数和所需要调试步骤; 2、了解各单元在全工艺中的地位和作用,如:各段去除率、主次地位、及调试先后次序等; 3、了解废水性质,清楚各组分去除难易程度,如何去除最难处理物质,如何应付毒性物质,是否需要补充物质; 4、确定物化及化学法投药量,必要时现场试验确定。 三.作为一名调试人员,我想应具备以下条件: 1、熟悉各种水处理工艺、及工艺组合; 2、能够运行维护各设备,能及时发现设备运行问题,最好能解决问 题; 3、会化验; 4、最好多少懂一点电的知识; 5、有点力气,现场难免干点活!拽个泵、清理筛网格姗、排堵防漏什么的; 四.调试的三种人: 1、明白工艺,确定并合理调整运行参数。 2、了解设备,能够维修、处理故障,保持正常运行。 3、监测分析,知道处理的性能和效果,异常时能及时发现进水特殊物质的变化和生物相的状况 五.生化调试相关知识 1、污泥的培养

方法有同步与异步培养与接种,同步是培奍与驯化同时进行或交替进行, 异步是先培后驯化,接种是利用类似污水的剩余污泥接种 活性污泥可用糞便水经曝气培养而得,因为粪便污水中,细菌种类多,本 身含有的营养丰富,细菌易于繁殖。通常为了缩短培菌周期,我们会选择接种 培养。 2、先说粪便水培菌具体步骤: 将经过过滤的粪便水投入曝气池,再用生活污水或河水稀释,至BOD约为300-400,进行连续曝气。这样过二,三天后,为补充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和排 除由微生物产生的代谢产物,应进行换水,换水根据操作情况分为间断和连续 操作 1)间断操作: 当第一次加料曝气并出现模糊的活性污泥绒絮后,就可停止曝气,使混合 液静止沉淀,经1-1.5小时后排放上清液,把排放的上清液约占总体积的60-70%。 然后再加生活污水和粪便水,这时的粪便水可视曝气池内的污泥量来调整,这样一直下去,直至SV达到30%。一般需2周,水温低时时间要延长。 在每次换水时,从停止曝气,沉淀到重新曝气的总时间要控制在2小时之 内为宜,成熟的污泥应具有良好的混凝,沉降性能,污泥内有大量的菌胶菌和 终生。 纤毛类原生动物,如钟虫,等枝虫,盖纤虫等,并可使污水的生化需氧量 去除率达90%左右 2)连续操作: 在第一次加料出现绒絮后,就不断地往曝气池投加生活污水或河水,添加 粪便水的控制原则与间断投配相同。往曝气池的投加的水量,应保证池内的水 量能每天更换一次,随着培奍的进展,逐渐加大水量使在培养后期达到每天更 换二次。在曝气池出水进入二次沉淀池后不久(0.5-1)就开始回流污泥,污 泥的回流量为曝气池进水量的50% 3、驯化的方法:可在进水中逐渐增加被处理的污水的比例,或提高浓度,使生物逐渐适应新的环境开始时,被处理污水的加入量可用曝气池设计负荷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