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城市公共停车场布局规划方法研究 北交 许娟

城市公共停车场布局规划方法研究 北交 许娟

北京交通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城市公共停车场布局规划方法研究

姓名:许娟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指导教师:邵春福

20050301

北京交通人学硕上学位论文

、卜,‘|上,-L芍

摘要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机动化水平不断提高,交通运输业在迅猛发展,同时刺激了交通需求,使得交通出行量增加。这不仅产生交通拥堵问题,同时也造成城市停车泊位不足,乱停乱放的现状。解决好城市停车问题是加强城市交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发挥道路功能、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停车规划问题的研究包含停车现状调查、停车需求分析、停车场布局规划、停车配建指标、停车规划的评价指标与决策分析以及停车诱导等方面。城市公共停车场布局规划是城市停车舰划的核心内容之一,研究方法有①概率分布模型、②停车需求分布最大熵模型、③多目标对比系数模型、④约束型与非约束型模型和⑤渐进优化选址等。

本论文首先总结了北京市当前停车现状。得出北京停车主要存在供需矛盾突出、停车设施结构不合理、停车场使用不合理和违章停车现象严重等问题。进而归结为四大症结,即相关部门对停车场认识不足、缺乏对公共停车场规划与建设的重视、缺乏优惠政策和管理。在此肇础上,提出了北京市公共停车发展战略、规划思路和数学模型。最后,采用德胜门内大街地区为例,分析该地区的停车问题和现状,进行模型的应用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地进行停车场规划布局,规划结果良好,基本能够满足该地区的规划年停车需求。

关键词:公共停车场布局规划运输规划停车需求

北京通大学碗十学位论文削bstlact

Abstract

AlongwiththeurbanprogressandtherapidincreaseofmotorvehiclesinChina,therapiddevelopmentoftrafficandtransportationalsostimulatestheincreaseoftrafficdemand,whichnotonlyinducestrafficjam,butalsoleadstotheappearanceofurbanparkingproblem.Tosolveparkingproblemisanimportantaspectofurbantrafficmanagement,whichismeaningfultothecitydevelopment.

Parkingplanningincludestheparkingsurvey,analysisoftheparkingdemand,theparkingfacilitieslocationplanning,theevaluationattributesofparkplanning,analysisofparkingplanningdecision?making.UrbanpublicparkinglocationplanningisoneoftheCOrecontentofurbanparkingplanning.Researchmethodsincludes:theprobability—distributingmodel;therestrictionandnon—restrictionmodel;themaximumparkingdemanddistributionentropymodel;multi—objectivecoefficientcontrastingmodel;thegradualoptimizationmodel.

ThispapersummarizestheBeijingparkingactuality,thepresentproblemsare:theimbalancebetweenparkingsupplyanddemand;theirrationalconfigurationofparkingfacilities;theincorrectuseofparkingfacilities;toomuchpeecancyparkingere.Thepresentparkingproblemstick-pointsare:theimpercipientunderstandingofparkingeffect;thedespiseofthepublicparkingplanningandbuilding;thelackofparkingfavourablepolicyandparkingmanagement.BasedORanalysisabove,thepaperissuesthethoughtofBeijingpublicparkingfacilitiesdevelopmentandstratagem.AtlastthepaperUSeSthemethodworkingoutparkingplanninglayoutof

II

!!蔓里盔兰堡.!堂些丝茎墅!!竺竺DeNeiregion,theoutcomeindicatesthatthemetedinthispaperisefficientandsuitedtotheDeNeiparkingactuality.

Keyword:publicparkingfacilities,thelayoutpJanning,transportationplanning,parkingdemand

.111—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绪论

1绪论

1.1研究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同益提高,城市“机动化”水平也在迅速的提高。交通运输业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刺激了交通需求,使机动车的保有量、交通量持续增长。城市机动车的迅猛发展,不仅带来道路负荷严重加剧,交通阻塞严重等问题,也带来停车泊位不足、乱停乱放等问题。交通问题已越来越严重的困扰着世界各国的大城市,成为世界各国亟待解决的城市问题。

停车场是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公共停车场具有“准公共物品”的特点;非公共停车场具有房地产的特性,其供需状况对城市交通空间供应也有很大的影响。城市停车与机动化相同,其矛盾和问题突显,以致人们对其缺乏充分的认识和准备。以北京为例,二十世纪90年代初,有关部门预计2000年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为70-80月辆。然而,北京市进入小汽车普及阶段的速度比预计要快得多,到2004年4月,全市机动车拥有量突破200万辆,其中近2/3是私人机动车,逾2/5是私人小汽车。机动车特别是私家车保有量的跨越式增加使北京市领先中国任何其他城市进入汽车初步普及阶段,同时北京市也为城市交通问题的缓解对策而大伤脑筋。

小汽车保有量的增长伴随着出行率的不断上升,伴随着停车系统的规划建设滞后,使得北京原有停车矛盾更为恶化。建设高服务水平的停车设施对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减少道路交通拥挤、增强区位的可达性以及对城市交通的安全均有明显的作用。因此,切实解决城市停车问题,对城市停车设施规划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是十分迫切和必

.1.

要的。

1.2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依据城市交通流的状态,城市道路交通分为动态交通和静态交通两部分。动态交通是指由于出行而产生的行驶在各等级道路上的不同车型、不同行驶路线的车辆而组成的交通流总体状况。其运行状态随道路条件、交通环境和驾驶员特点而不同,可以用交通流参数描述交通流运行状态的特征。静态交通是指车辆为完成不同的出行目的或保管而产生的在不同区域、不同停放场所的停放状态,可以用停放特性参数描述。城市动、静态交通的内在关系是:静态交通发生在出行的端点,动态交通发生在出行的过程中,因而动、静态交通设施之间以及动、静态交通管理措施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必须均衡发展。可以看出,城市静态交通问题的研究就是对城市停车问题的探讨。

我国大城市中均存在停车场规划滞后、投资不足、停车用地控制不力等问题。加之缺乏完整的停车法规和停车管理措施,造成乱停乱放、占道现象愈演愈烈,而停车场布局建设的不当也进一步造成了交通拥挤,降低了道路上车辆的行驶速度及通行能力,减少了道路网容量,形成了停放与动态交通流互相干扰的恶性循环,使得城市环境恶化,直接影响了城市居民的工作和日常生活。因此,如何解决停车问题对促进城市交通长远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停车设施按其服务对象分,分为专用停车场、配建停车场和社会公共停车场等。社会公共停车场是为从事各种活动的出行者提供公共服务的停车场所,其服务对象最为广泛,影响因素也最大。在现有停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车场欠账较多,配建不足的情况下,解决停车问题的关键就在于社会公共停车场的规划建设。在城市中心地区,社会公共停车场的建设能够有助于缓解大型公共建筑物的停车设施不足造成的停车位紧张的问题,而居住小区附近建设公共停车场则有利于解决小区内部基本停车位不足的现象。

在确定社会公共停车场的规模、其服务的区域以及周边停车需求量的大小后,社会公共停车场合理布局的意义在于能够更加方便地为周边公建及居住小区服务,使居民从停车场至目的地步行距离较短,社会效益最大。

1.3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本论文依托《北京停车发展规划与综合对策研究》项目进行深入研究,主要内容和方法包括下面五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研究的背景、研究所希望达到的目的和所产生的意义以及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所采用的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为停车规划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主要对国内外已进行的停车场规划研究情况进行概述;

第三部分为公共停车场布局规划方法的研究,为本文的核心内容。主要分析公共停车场布局规划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对国内外公共停车场布局规划的方法进行阐述,在总结现有方法的基础上,提出适合于北京市已建成区域的布局规划模型,对停车场的位置选取以及规模确定进行分析,并给出针对此模型的计算方法;

第四部分为具体实例应用。在进行北京市现状停车调查的基础

北京交通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上,分析北京市现状停车存在的问题及症结所在,提出未来年停车发展战略及规划思路。重点选取北京市旧城区的德胜门内大街地区为研究区域进行具体研究,分析该区域的现状停车问题,提出其未来发展的策略。在此基础上,结合规划年的停车需求,利用本论文提出的模型,对满足规划年需求下的公共停车场进行布局规划,给出规划结果。

第五部分为停车场布局规划方案评价。采用停车规划指标对德内地区停车场规划结果做出评价。

第六部分为总结与展望。对整篇论文所作的研究进行总结,并提出下一步研究方向和内容。

2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2.1国外研究现状

困外对停车规划问题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美国,在工业发达的国家,对停车方面的研究尤其得到了相当的重视。

国外对停车需求的研究大多是建立在广泛的调查数据的基础上。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美国曾对不同城市进行了大规模的停车调查和研究,1956年针对停车特性与城市规模的关系对67个城市进行了停车调查,总结出《城市停车指南》。50年代末60年代初进行了CBD停车的研究,成果为《城市中心停车》IXl。1971年的《停车原则》121总结了1960年以后的111个城市的停车调查研究成果,并建立了相应的停车需求预测模型。

建筑物配建停车泊位指标的确定作为停车规划理论的一项重要内容,普遍受到国外研究者的重视。美国交通工程师协会(ITE)定期的更新《停车产生率》报告,在其1987年第二版【3I共收集了1450个各种类型样本的独立停车调查数据,包括了64种用地类型,分析给出了每类用地停车需求的范围、回归公式和曲线图,非常详尽和细致;Levinson比较了美、欧、亚七个国家或城市的配建指标,分析了其与城市机动化水平(小汽车拥有率)的正比关系[41;Haworth和Hilton先后研究了开发控制区的建筑物附设小汽车停车场标准及其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151,【6I。

在停车布局规划研究方面,Anon[7l对城市停车设施的布局和设计的原则进行了探讨,研究内容细致到如何设计残疾人的停车泊位及进出口道。

Javid通过预测的乘客数、职工数以及高峰小时的客流量等因素进行盐湖城国际机场的停车设施泊位规模的规划,其研究成果对城市交通换乘枢纽的停车规模确定颇具借鉴价值18I。

美国的JosephC.Oppenlander【9】以停车便利性为唯一目标,提出了单目标选址规划模型。其便利性可用停车者步行距离T表示。目标方程可表述为:

min(T)=∑∑勺毋(2.1.11)

I』

其中,‘,指停车位置i(规划点)到目的地j(需求点)的步行距离,n,指从i到j点的停车人数。再加上最大允许步行距离等限制条件,进行规划选址及泊位分配,并发现随着最大允许步行距离限制条件的放松,一定能得到位置和泊位分配的最优解集。

ThomasA.Lambe认为,对于驾驶员的选择停车场行为中,时间和费用是两个主要因素,驾驶员的停车行为会对停车场的布局规划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驾驶员的停车行为模型对停车场的布局规划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110l。

停车政策、停车需求管理也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均十分重视的研究方向。在停车政策研究方面,Meyer和NourEldinI“1探讨了停车政策在埃及开罗的总体交通计划中的重要作用,并分析了如何利用在CBD设立控制停车区域等停车管理策略来影响交通系统改善的方向。SkutilIl2】以总的出行成本最小为目标研究了停车政策模型。英国牛津大学1986年开发了一个停车政策分析模型CLAMPll3I,通过计算机模拟手段研究停车政策对交通流和车速的影响,模型可详细描述中心区出行者交通方式和停车地点的选择行为以及停车供给、特征与出行需求之间的相互作用。Feeney[14】从交通方式选择模型、停车地点选择模型和特定地点的停车行

韭塞望奎兰堡:!兰垡堡塞里堕!!塑壅翌垫堡垄为研究等三方面,对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有关停车政策措旖对停车需求和出行需求的影响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评述。1989年英国约克郡采用交通管理模型SATURN和停车地点模型对交通和停车政策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表明驾车者对停车政策的反应可以用一系列基于停车地点的选择来表示【15l。O’Bfienll6l概述了停车政策问题,提出了它的目标,分析了它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并讨论了停车限制政策及其适用性(对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不同效果)。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许多城市的停车政策已经从尽量满足需求开始转向了使用停车需求管理策略来缓解日益突出的停车矛盾,ScullyI”J研究了美国小城镇的停车管理问题,提出停车供给和停车管理是商业区停车系统的两大要素,考虑到环境问题和资金约束,认为较小城镇的商业区停车应更着重于管理方面;1992年以来,英国运输部对停车和交通需求进行了系列研究,目的是研究在城市拥挤区域使用停车控制策略来减少交通需求的方式。研究中开发了一个用于检验停车控制和其他交通限制政策对出行需求的效果的交通限制分析模型(TRAM),并应用于Bdstol市;Morrail和Bolged”】,探讨了停车供给和公共交通利用的关系,并利用8个加拿大城市和13个美国城市的调查数据建立了二者关系的三个回归公式,得出商业区上班者使用公共交通的比例与商业区停车位数反方向变化,而与每个工作岗位的停车换乘位数同方向变化的结论。

2.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停车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后,由于国内众多

大中城市的停车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对停车规划管理的各方面的研究力度均有所加大。

停车调查起步较早,代表性的有1980~1983年武汉建设学院对风景区停车吸引量的调查和社会停车场合理容量规模的研究,之后1985年北京、上海、天津、广州、西安等十几个城市对公共建筑吸引的停车量进行了调查。20世纪80年代末期,上海城市建设学院晏克非主持进行了上海市停放车辆大调查,提交了市中心区占路停放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大型公建与专业停车场停车调查分析、文化娱乐和交通集散中心停放车特征初步分析等研究报告,调查规模和深度均属空前,建立了国内领先的数据库119l。之后,随着停车研究的展开,调查工作日趋完善。

在停车需求分析方面:(1)上海城市建设学院于1988年和1995年分别进行了上海市和浦东新区车辆停放特性的调查,首次对停车需求预测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了基于土地利用的静态交通发生率模型和基于车辆出行的线性相关模型,并对城市中心区停车收费,社会停车场(库)的规划选址、管理体制、经营模式及建设资金筹措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探讨120l;(2)缪立新利用统计回归方法对宾馆停车泊位进行了分析【2l】:(3)1990~1991年晏克非等进行了上海市中心区停车管理及其对策研究【19】,主要成果是在国内首次对停车需求预测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了基于土地利用的静态交通发生率模型和基于车辆出行的线性相关模型,还对中心区停车收费,社会停车场(库)的规划选址、管理体制、经营模型及建设资金筹措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探讨;(4)1996—1998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持完成了“九五”科技攻关专题“大城市停车场系统规划技术”的研究【矧,首次在全国开展了十五个特大或大城市停车场现状与政策等内容的调查,基于交通出行的停车需求分析,采用产生率法为主,静态交通发生率法为辅,分析了上海各类建筑物的停车泊位需求,

提出了上海市建议指标,对静态交通发生率法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停车场系统规划程序的框架;(6)东南大学的阮燕健通过对上海市五十多个典型公共建筑的停车调查进行了建筑物配建停车位指标的研究【23】;(7)台湾在1987年完成的“都市停车问题专题研究”中分析了都市停车问题的症结,提出了广泛的改进对策,并研究了停车场建造型式选择i24】i(8)在香港通常每3—4年就进行一次系统的停车需求与管理研究,1995年完成的“泊位需求研究”通过对1994、2001、2006年的停车需求和供应的预测评估,提出了近期缓解停车问题的四项措施,即改善泊位设置规划标准、尽量利用现有设施潜力、需求控制和增建设施【矧。

在停车布局规划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

(1)武汉城建学院于九十年代初进行了城市停车分类、社会停车场规划布局理论以及停车场(库)标准思路的探讨;(2)同济大学的何政军研究了停车设旌布局与道路系统的协调,提出了停车分布的最大熵模型:(3)台湾的邱原明教授在对台北市大安区的停车布局规划是建立了以“可服务到之停车场需求量最大”和“总社会成本最小”为目标的多目标加权选址模型,并运用了多目标这种规划为单一目标的算法进行求解11J;(4)南京市交通所在对南京市停车规划的研究中提出了注重规划的宏观控制性与近期规划的可操作性相结合的路外公共停车设旌布局规划的思路。并在洛阳市中心区停车场规划中,结合城市用地规划,选择一些社会停车需求量较大的区域,根据洛阳市中心区停车需求预测结果,提出建立多目标停车场区位优化模式方法,在求解上利用多目标决策的对比系数法,通过多方案综合比较,对备择方案进行优选排序,选出最优方案【261;(5)东南大学的陈峻,在土地开发受到严格限制、停车设施的选址规划只能在有限位置进行的条件下,设计了约束型多目标规划模型,运用“运输规划”和“区域目标规划”相结合的算法进行模型的求

!!塞望查兰堡生堂焦堡兰c旦塑!!塑窒翌鉴堡堕解;对于土地使用相对宽松、停车设施规划不受位置限制的区域,设计了无约束非线性选址规划模型,比较了多种优化算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性,设计了相应的遗传算法进行模型的求解分析【27】;(6)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崔华芳等提出了渐进优化选址技术,将停车场规划分为停车生成小区划分、停车场选址、综合选址三个方面,采用迭代的方式,反复进行给定停车生成小区边界,寻求个小区内最佳布局场址和给定所有停车生成小区的布局场址,寻求最佳停车生成小区边界两个步骤,不断重复进行划分——选址——比较——划分的过程,直至得到整个规划小区的系统最优,即最优的停车场布局方案【281。

关于停车规划的评价指标与决策分析:(1)清华大学的缪立新等进行了城市商业区停车场决策规划系统研究129】,建立了停车场规划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及停车场社会经济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应用随机服务系统理论对停车场出入口与路上车流的相互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建立了停车场噪声及废弃污染扩散模型,开发了城市商业区停车场规划咨询与评价系统;(2)台湾的曹寿民㈨等人则通过对影响城市停车设旌服务水平的指标的分析进行停车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

在停车管理及政策研究的主要成果包括【26】:(1)同济大学的晏克非教授在对上海市车辆停放问题进行了综合研究,内容包括:“上海市停车场(库)建设管理规定”和“上海市建筑物配建停车场(库)设置标准”的修订、上海市停车设施需求预测和战略规划布局以及关于上海市停车设施发展的战略与政策,其中探讨了停车设施多元化投资、民营化开发和停车场建设资金等问题;(2)吴涛从经济学和停车需求分析的角度进行了停车政策的理论分析;(3)公安部交通管理局于1996年主持的“九五”科技攻关专题“城市停车管理体制与法规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研究城市停车管理现状问题与国外经验教训、停车管理模式与管理政策、停

北京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车管理法规、停车管理体制以及停车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内容。

此外,1998年~2000年,广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组织,广州市中心区交通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广州市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交通工程研究中心、哈尔滨建筑大学交通学院协编完成了《广州市停车管理研究》,其主要内容包括:广州市停车现状调查分析、广州市停车需求研究,全面分析了广州市停车发展的现状,综合当时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对典型的停车需求分析与预测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及适应性评价;制定了广州市停车设施分布控制性规划,并就广州市停车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管理机制、停车政策和法规的改善建议,此外还设计开发了广州市停车管理信息系统。

除了以上较有影响的代表性研究外,近几年一些大城市还针对解决当地的停车问题进行了规划、对策研究,如北京的《北京市停车系统规划研究》131J、南京的《南京市停车问题综合对策研究》f32】、福州《福州市中心成停车规划》【331、苏州《苏卅l中心区停车系统规划及智能停车系统研究》㈨等。

3公共停车场布局规划方法研究

停车场的布局规划是在停车需求预测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区域详细规划对停车场的类型、地址以及泊位进行布局,然后再对新的停车系统进行评价,其程序流程图如图3.1所示:

图3.1公共停车场布局规划流程图㈣

公共停车场的规划主要包括下列方面的内容:(1)合理确定停车设

旌的类型;(2)合理确定停车设施的位置;(3)合理确定停车设施的容量。

合理确定停车设施的类型,是指在规划区域内,哪些停车需求该由专用及配建停车场承担,哪些该由社会停车场承担;合理确定停车设施的位置就是指在实际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尽量使得停车设施到各停车生成点的距离最短。

城市停车场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分为三类:专用停车场、配建停车场和社会公共停车场。

专用停车场是指专业运输部门或行政机关、大型工厂、科教等企事业单位内部停车场,主要为单位内部所属车辆提供服务,其布局和规模都受到本单位用地情况的制约,布局一般不超过所属单位用地范围,容量规模受到所属单位车辆拥有量的约束。

配建停车场是主体建筑的附属设施,主要为与该设施的业务活动相关的出行提供停车服务。配建停车场~般紧邻主体建筑布设,它们之间的距离一般小于100米,最多不超过150米。它的停车规模一方面受到主体建筑自身规模的制约,另一方面也与城市机动车拥有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容量规模按照城市停车配建指标建设。

社会公共停车场是设置在大型商业、文化、娱乐等设施附近及对外交通枢纽地点,为从事各种活动的出行者提供停车服务的停车设施,社会公共停车场具有比专用和配建停车场更为广泛的服务对象,其范围是区域性的,它的规划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不仅要考虑适当的需求关系,同时还要考虑布局的优化。

本文主要研究公共停车场的优化布局问题。在理论上,停车场布局问题是~个在停车需求总量和分布量已知的情况下配置停车能力的网络最优化的问题。实际中,决定停车场布局的主要因素是城市总体规划和

用地的可能性。但停车场的合理服务半径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关系停车能力的主要因素,停车场的合理服务半径与停车场的性质和所服务的主要停车类型有关。_F面首先讨论停车场布局规划的影响因素。

3.1布局规划影响因素

停车发生源的规模及分布是城市停车设施布局规划的决定因素,具体包括:

(1)停放车辆阻抗

停放车辆的阻抗包括停车者从停车场步行至目的地的距离、停车泊位的搜索时间、停车场的收费及管理措施等等。

步行距离是停车行为决策的首要因素,它反映了停车者对从停车场到其目的地的便捷程度的要求,步行距离越短,停车者从停车场至目的地的可达性越好。一般来说,停车时间长,所能忍受的步行距离也较长。

停车位的搜索时间,反映了停车者对快速停车的要求,停车位搜索时间越短,停车者所忍受的焦虑程度越低,其可通过采用停车诱导系统以及停车标志等现代化的信息系统的建立来优化减小。

停车收费涉及到对停车场的管理和控制模式,目前,停车场的收费形式以及收费价格基本由政府统一协调控制,因此,对城市不同区域之间进行停车收费价格的调整可能会影响停车需求的分布,但对同一区域而占,同样的收费机制对停放车辆的阻抗并不敏感。

(2)停放车辆可达性

停放车辆的可达性是指汽车到达(驶离)停车场地的难易程度,停放车辆的可达性主要由停车场出入口的设置决定,不同道路等级、不同交通流状况对停车场的出入口有较大的影响。停车可达性越好,停车场

的吸引力也越大。

另外,停车设施在设置时不仅考虑其近期的需求量和服务对象,还应该考虑其周围土地利用与道路交通状况,停车设施的设置应当考虑停车供需关系,保证停车设旌被充分利用,同时使道路交通与停放车辆拥有状况保持在一个合适的允许水平,使停车容量与路网交通容量保持平衡。连接停车场地出入口与城市干道网的道路,其通行能力应适于承受由停车场建成后所产生的附加交通量,出入口附近的道路应有足够的空间提供给车辆因进、出停车场所产生的排队等候。为了避免造成主干道和交叉口交通组织的混乱,停车设施的出入口应尽量设在次干道上,并尽可能远离交叉路口。

因此,对车辆的可达性的研究也就是对停车场地的出入口以及邻接道路动态交通的研究。

(3)土地征用的费用

停车场的布局应考虑拟征用的土地是否存在建筑物,是否有地下、地上的管线改造,是否存在地质水文的处理等等,这些产生的费用都包括在停车场建设土地开发的费用以内。

(4)与总体规划的协调

停车场的布局应考虑其规划范围内未来停车发生源在位置和数量上的变化,以及城市道路的新建和改造,结合城市详细规划,为公共停车场的建设留有充足的用地,做到规划的连续性和协调性。

(5)安全因素

停车场的布局还应考虑到停车者从道路驶入停车场的安全程度,以及驶入驶出时对城市交通安全的影响因素。

3.2公共停车场布局规划研究方法

目前,国内外研究涉及具体选址规划的模型不多,主要有概率分析模型、停车需求分析最大熵模型、多目标对比系数模型、约束型与非约束型模型和渐进优化选址模型。

3.2.1概率分布模型。盯

该模型从概率选址的角度出发,其假设前提为:每个停车者首先考虑停泊最易进入的停车场地,如无法停泊,则考虑下一个最易进入的场地,如仍无法接受,则继续下去,直至获得一个可接受的场地为止。

将区域内所有停车场按顺序排列,最易进入的编号为1,次易进入的编号为2,以此类推,可以用一组整数1,2,…,m来表示区域内的停车场地。假设停车者考虑第一个场地时接受的概率为P,拒绝的概率为1-P,如果第一个场地被拒绝,则用同样的方式考虑第二:个场地,不断重复此过程,直至选中某场地为止。得到下述公式:

选中第n1个停车场地的概率为

P<卅)=P(1一P)“。(3.2.1)若有N辆车有停车意向,则进入第m个停车场地的车辆数为

NP(1一P、”1(3.2.2)前In个停车场地都未被选中的概率为

e(m)=(1一P)”(3.2.3)选中前m个停车场地中一个的概率为

£(m)t1一(1一P)卅(3.2.4)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