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沃德康创面修复喷剂的临床疗效

沃德康创面修复喷剂的临床疗效

沃德康创面修复喷剂的临床疗效

沃得康创面修复喷雾剂的临床疗效

患者平均病例数创面类型治效

年龄年龄男女

45-85 65 10 8 糖尿病防止创面血栓形成,促进肉芽生长

皮肤破损创面上皮再生,伤口愈合

75-80 78 8 8 背部褥疮Ⅰ度扩毛细血管,增加血液循环,一周治愈

及小腿溃疡Ⅱ度扩毛细血管,增加血液循环,三周治愈

Ⅲ度扩毛细血管,增加血液循环,好转

创面缩小,新鲜肉芽生长

50-60 55 4 5 口腔溃疡预防感染,促进创面愈合,一周愈合

45-75 65 3 5 放、化疗的预防继发感染,止痛、止痒,

皮肤损伤抑制疤痕生长痒

40-60 50 5 8 手术缝合伤口缩短愈合时间1-2天

30-70 50 5 9 烧伤创面Ⅰ度止痛,5天治愈

Ⅱ度止痛,10天治愈

Ⅲ度植皮同时,15天治愈

2012年11月26日

创面修复科临床医师、护士基本技能要求

创面修复科临床医师、护士基本技能要求 一、创面修复科临床医师基本技能要求 (一)了解并掌握创面愈合的病理生理过程,熟悉各种创面类型的分类以及临床特点。 (二)熟悉和掌握创面类疾病的病情观察和管理要点,如创面渗液性质量和渗液管理,创周皮肤颜色质地和相应处理要点,局部压力和减压治疗等。 (三)熟悉和掌握创面类疾病的临床表现,了解相关医学知识,为患者提供生活、用药、围手术期、营养、疼痛、心理、康复等咨询。 (四)熟悉和掌握创面类疾病防治要点,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健康咨询和教育。 (五)熟悉和掌握创面治疗操作技术,包括创面清洁、敷料更换原则和技术、创面包扎方式和技巧等。

(六)熟悉和掌握创面类疾病局部用药知识,包括用药种类、名称、用法、剂量和副作用。 (七)熟悉和掌握创面类疾病局部治疗设备、仪器的使用方法,如负压治疗仪等。 (八)熟悉和掌握创面类疾病诊疗风险预防及处理技能。如跌倒/坠床、压疮、血栓、窒息、皮瓣血运障碍、大出血等。 (九)熟悉和掌握各种敷料的种类、特点、使用方法、适用范围,以及适应症、禁忌症等。 (十)熟悉和掌握创面类疾病医院感染相关知识,严格执行医院感染与消毒隔离制度。 (十一)具备创面修复的处理能力,包括手术、药物及相关物理、化学、生物等治疗手段。 (十二)了解患者心理状况,与患者及家属交流沟通,给予心理支持。

(十三)熟悉康复相关知识,指导创面患者功能锻炼、康复训练。 (十四)掌握医疗文书书写规范,及时、准确地完成记录。 (十五)了解有关法律、法规知识,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十六)不断更新创面修复专科知识和技能,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二、创面修复科护士基本技能要求 (一)了解创面修复的基本病理生理过程、创面的分类以及临床特点。 (二)熟悉创面类疾病的临床表现,了解相关医学知识,为患者提供生活、用药、围手术期、营养、疼痛、心理、康复等咨询。 (三)掌握创面类疾病的病情观察和护理要点,如创面周围皮肤颜色质地的判断和相应护理要点,局部压力和减压护

环境修复材料项目立项申请报告范文

环境修复材料项目立项申请报告范文 配合制造业的发展,创新亦须加快驱动,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全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劳工素质的提升。必须强化科技与经济对接、创新成果与产业对接、创新项目与现实生产力对接,加强研发人员创新动力与收入挂钩,让科技进步能贡献及带动经济的发展。 一、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一)项目名称 环境修复材料项目 (二)项目承办单位 xxx有限责任公司 二、项目建设地址及负责人 (一)项目选址 xx新区 (二)项目负责人 崔xx 三、项目承办单位基本情况

公司坚持诚信为本、铸就品牌,优质服务、赢得市场的经营理念,秉承以人为本,宾客至上服务理念,将一整套针对用户使用过程中完善的服务方案。 公司致力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拥有有效专利和软件著作权50多项,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全国用户满意企业、国家标准化良好行为AAAA企业,全国工业知识产权运用标杆企业。 产品的研发效率和质量是产品创新的保障,公司将进一步加大研发基础建设。通过研发平台的建设,使产品研发管理更加规范化和信息化;通过产品监测中心的建设,不断完善产品标准,提高专业检测能力,提升产品可靠性。 四、项目建设地基本情况 通过几年发展,我市装备制造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种类逐步增多、产品档次不断提升,初步形成了以乘用车、重型汽车、专用车及零部件为主的汽车制造,以煤炭综采设备为主的煤矿及矿用设备制造,以风机整机组装及叶片、塔筒等零部件制造为主的风力发电设备制造和以压力容器为主的化工设备制造的装备制造产业体系。 五、项目提出理由 项目承办单位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自主创新、自主研发”的理念,始终把提升创新能力作为企业竞争的最重要手段,因此,积累了一定的项目产品技术优势。项目承办单位在项目产品开发、设计、制造、检测等方

毁损性创面修复重建关键技术及策略研究-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科技奖形式审查结果公布 年份2018 推荐奖种医学科学技术奖 项目名称毁损性创面修复重建关键技术及策略研究 推荐单位推荐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推荐意见: 毁损性创面是指严重烧创伤造成大范围皮肤及软组织缺损,并导致血管、肌腱、神经、肌肉、骨骼等深部重要组织裸露或损伤的一类创面;因其感染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一直是烧创伤救治亟待解决的难题。本项目围绕毁损性创面救治中的急救处理、创面修复、结构重建、功能康复等四个关键环节,开展了系列创新性研究。针对早期急救缺少有效措施,感染发生率高的难题,创新性将“Ag+-Na+交换”智能银离子控释抗菌与高效渗液吸收技术相结合,研发出藻酸盐银离子控释新型复合敷料和高效封闭负压套装,使创面感染发生率由70.1%降至26.5%,脓毒症发生率由52.7%降至17.3%。针对修复及重建的难题,将腔镜微创与显微外科技术相结合,率先开展了游离大网膜复合刃厚皮片移植术,实现了毁损性创面一期修复;率先建立毁损性创面组织血管评分标准及自体阔筋膜腱性组织重建新技术,突破了重建难的瓶颈问题,为复杂结构重建奠定了基础。针对创面修复术后易于继发瘢痕纤维化挛缩畸形的难题,研究发现胶原和细胞外基质异常沉积的纤维化病理新机制;建立了“一早、二持续、三序贯”的个体化康复治疗方案。进一步针对后期严重瘢痕挛缩畸形手术治疗的三大难题,提出并创建三种新术式,有效降低了继发畸形率。 该项目内容真实可靠,研究成果创新性强,解决了该专业领域关键性、共性难题,在同类研究中处于领先地位。社会效益显著,推广前景好,总体水平高。同意推荐。 项目简介毁损性创面感染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是烧创伤救治亟待解决的难题。本项目围绕毁损性创面救治中的急救处理、创面修复、结构重建、功能康复等四个关键环节,创建系列关键救治技术,降低毁损性创面感染发生率,提高创面修复成功率,提升功能重建质量,显著推动了毁损性创面救治理念和治疗手段的进步。 1、针对毁损性创面损伤范围大污染重、早期急救难及转运难,导致感染发生率高的难题,开展了系列新型敷料及相关装置的研发。首次将“Ag+-Na+交换”智能银离子控释抗菌技术与高效渗液吸收技术相结合,研发出藻酸盐银离子控释新型敷料和高效便携式封闭负压套装,使创面感染发生率由70.1%降至26.5%,脓毒症发生率由52.7%降至17.3%。研究成果发表于Biomaterials等专业权威杂志,德国雷根斯堡大学Wolfbeis教授在Chem Soc Rev(IF:38.618)杂志上撰写综述给予高度肯定。主持制订2017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烧伤外科应用的全国专家共识。获国家授权专利12项,医疗器械注册证4项。 2、针对毁损性创面修复及重建的难题,将腔镜微创外科技术与显微外科技术相结合,率先开展了大网膜复合刃厚皮片游离移植术;创建了毁损性创面组织血管评分标准及自体阔筋膜腱性组织重建新技术。为一期修复毁损性创面建立了新的有效术式和途径,同时为复杂结构功能重建奠定了基础和技术支撑,突破了功能重建难的问题。研究成果发表于Burns,Stem Cell Res等专业权威杂志,获发明专利3项,举办微创显微外科技术学习班5次,受邀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作大会发言12次。 3、针对毁损伤创面修复术后易于继发瘢痕纤维化挛缩畸形的难题,研究发现了胶原和细胞外基质异常沉积的纤维化病理新机制。据此研发出新型动静态矫形器,提出并建立了“一早、二持续、三序贯”的个体化康复治疗方案,显著降低了毁损性创面继发畸形的发生率。相关论文发表于J Clin Invest等国际顶尖期刊,英国Huddersfield大学Simon J教授发表于Nat Rev Nephrol(IF:12.145)杂志的综述中对上述研究给予高度评价。 4、针对毁损性创面继发严重瘢痕挛缩畸形整复的治疗困境,创新性提出三种新术式,

创面与换药(总结)

创面与换药 一、创面的定义 创面也称为伤口,是正常皮肤(组织)在外界致伤因子如外科手术、外力、热、电流、化学物质、低温以及机体内在因素如局部血液供应障碍等作用下所导致的损害。常伴有皮肤完整性的破坏、皮肤正常功能受损以及一定量正常组织的丢失。 二、创面的分类 (一)根据创面的愈合周期,分为急性创面和慢性创面。 一般认为,急性创面是指自创面形成的前2个星期内的所有创面。慢性创面是由于受某些不利因素如感染、异物、缺血等的影响导致创面愈合过程受阻,愈合过程部分或完全停止,使创面愈合时间超过2个星期,这时的创面称之为慢性创面。由此可见,所有慢性创面都是由急性创面发展而来。 常见的急性创面有:手术切口、外力损伤、烧伤 常见的慢性创面有:褥疮、下肢血管性(动脉性/静脉性)溃疡、糖尿病性足溃疡、放射性溃疡、癌性溃疡、外伤后残余创面 (二)根据创面损伤的深度,可将创面分为三种: ①I类创面 ------ 表皮性损伤 损伤仅限于累及皮肤的表皮层,表现为表皮剥脱。当创面较小时,其愈合系通过基底细胞的分裂、增生和分化后向上移行而实现创面愈合;如创面较大,则愈合是从创面周缘健存的基底细胞开始分裂、增殖来启动愈合过程的。通常于伤后2-4天即可完全恢复其原有的结构和功能。故这类创面的愈合也相应地非常简单。 ②II类创面 ------ 真皮性损伤 损伤较深,达真皮层甚至皮下组织。 ③III类创面 ------ 全层性损伤 损伤深达筋膜、肌腱或肌层,常伴随着血管、神经甚至骨骼的断裂。 (三)根据创面的清洁程度,将创面分为三类: ①清洁创面 未受细菌污染的伤口,包括大部分手术切口,此伤口如经正确处理,一般都能达到一期愈合。 ②污染伤口 有细菌沾染,但尚未发生感染的伤口。一般伤口8小时之内处理者属此类伤口,但单纯切割伤、头面部伤在12小时内者可按污染伤口处理,伤后即开始注射抗生素在12小时内者也可按污染伤口处理。污染伤口及时清仓,可转变为清洁或接近清洁伤口,争取一期愈合。 ③感染伤口 伤口被细菌污染严重,伤口已发生细菌感染,有较多分泌物、脓液或坏死组织感染伤口只能通过换药,达到二期愈合。

第二章损伤的修复

第二章损伤的修复 包括两种不同的过程和结局—再生和纤维性修复 一、再生(regeneration):组织损伤后,由损伤周围的同种细胞来修复称为再生。 (一)再生的类型 1、完全再生:指再生细胞完全恢复原有组织、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不完全再生:经纤维组织发生的再生,又称瘢痕修复。 (二)组织的再生能力 1、不稳定细胞(labile cells):如表皮细胞、呼吸道和消化道粘膜上皮细胞、男性及女性生殖器官管腔的被覆细胞、淋巴及造血细胞、间皮细胞等。大多数这些组织中,再生是由可向多个方向分化的干细胞来完成的。 2、稳定细胞(stable cells):包括各种腺体或腺样器官的实质细胞。受到刺激时,细胞进入G2期。如肝(肝切除、病毒性肝炎后肝组织的再生)、胰、涎腺、内分泌腺等。还包括原始的间叶细胞及其分化出来的各种细胞。 3、永久性细胞(permanent cells):包括神经细胞、骨骼肌细胞和心肌细胞。 (三)各种组织的再生 1、上皮组织的再生: (1)被覆上皮再生:鳞状上皮缺损时,由创缘或底部的基底层细胞分裂增生,向缺损中心迁移,先形成单层上皮,后增生分化为鳞状上皮。 (2)腺上皮再生:其再生情况以损伤状态而异。腺上皮缺损腺体基底膜未破坏,可由残存细胞分裂补充,可完全恢复原来腺体结构;腺体构造(包括基底膜)完全破坏时则难以再生。 2、纤维组织的再生:受损处的成纤维细胞在刺激作用下分裂、增生。 3、软骨组织和骨组织的再生:软骨起始于软骨膜增生,骨组织再生能力强,可完全修复。 4、血管的再生: (1)毛细血管的再生:生芽方式。 (2)大血管修复:大血管离断需手术吻合,吻合处两侧内皮细胞分裂增生,互相连接,恢复原来内膜结构。离断的肌层不易完全再生。 5、肌肉组织的再生:肌组织再生能力很弱。横纹肌肌膜存在、肌纤维未完全断裂时,可恢复其结构;平滑肌有一定的分裂再生能力,主要是通过纤维瘢痕连接;心肌再生能力极弱,一般是瘢痕修复。 6、神经组织的再生:脑及脊髓内的神经细胞破坏后不能再生。外周神经受损时,若与其相连的神经细胞仍然存活,可完全再生;若断离两端相隔太远、两端之间有瘢痕等阻隔等原因时,形成创伤性神经瘤。 (四)再生的调控:机体内存在着刺激与抑制再生的两种机制,二者处于动态平衡。 1、与再生有关的几种生长因子:PDGF、FGF、EGF、TGF、VEGF、CK等。 2、抑素(chalon)与接触抑制(contact inhibition)。抑素具有组织特异性。皮肤创伤,缺损部周围上皮细胞分裂增生迁移,将创面覆盖而相互接触时,细胞停止生长不致堆积的现象称

创面修复常用皮瓣转移术

创面修复常用皮瓣转移术 皮瓣移植是创面修复外科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操作技术之一,广泛应用于急慢性深度组织缺损的最终修复。 【适应症】 深度软组织缺损创面,如压疮 肌腱、骨、关节、大血管、神经等深部组织裸露的急慢性创面 不稳定型贴骨疤痕或疤痕溃疡 洞穿性缺损,如面颊部洞穿性缺损 局部血运不良创面,如放射性溃疡 【禁忌症或慎用】 糖尿病足创面 恶性体表肿瘤难以彻底切除的创面 【围手术期注意事项】 术前全身准备:包括纠正营养不良,控制感染,清洁创面,体位训练等 移植部位准备:包括供瓣区皮肤健康评估,皮瓣设计与标示,血管走行超声定位标记等 技术和设备的准备。包括小血管吻合技术训练,手术显微镜外科器械等 皮瓣覆盖与固定:推荐使用持续封闭式负压吸引装置,与周围组织相对固定牢靠,便于皮瓣下引流条或引流管的引流,有效降低缝合口张力,压力适中,有止血效果,利于皮瓣与创基的粘合 术后注意患者全身情况外,需密切观察皮瓣血运情况并预防感染 术后可常规给予补充血容量、保温、止痛、抗凝等措施疏通微循环 术后动脉危象可以通过保温、镇静、止痛、补充血容量,扩张血管药物,有条件时可行理疗或高压氧治疗

术后静脉危象可采取敷料加压包扎,抬高肢体或皮瓣远端,加强体位引流,由皮瓣远端向蒂端轻柔按摩等方法,还可拆除部分缝线,应用肝素、利多卡因生理盐水溶液浸湿创缘。紧急处理可剪开已结扎的皮瓣边缘的小静脉,使积血流出,待3~5天循环重新建立,静脉回流改善,皮瓣有可能成活 断蒂前有必要进行皮瓣血运训练与评估 【皮瓣的选择与设计】 设计原则: 1.选择皮肤质地、颜色近似的部位为供瓣区 2.首选局部、邻近、安全简便的皮瓣 3.尽可能避免延迟和间接转移 4.皮瓣设计面积应较实际创面大20%左右 5.尽量选用血运丰富的轴型皮瓣或岛状皮瓣移植 【常用皮瓣】 1.随意皮瓣: 属近位带蒂转移皮瓣,特点是没有知名的血管供血,故在设计皮瓣时,其长宽比例受到一定限制。在肢体与躯干部位,长宽之比以1.5:1为最安全,最好不超过2:1;在面部,由于血循丰富,根据实际情况可放宽到2~3:1,在血供特别丰富的部位可达4:1。按转移形式又可分为: 移位皮瓣:又名“Z”字成形术。是由皮肤三个切口连接成“Z”字形而构成两个相对的三角形皮瓣彼此交换位置后缝合。两皮瓣的侧切口与中切口所形成的角度,一般以60°为常用,此时三个切口的长度应基本相等,在两个三角形组织瓣交叉转移换位后,可增加其中轴的长度的75%,从而达到修复缺损、松解挛缩、恢复功能的目的。多应用于跨越关节的狭长形伤口或条索状瘢痕挛缩;也可用于恢复错位的组织或器官的正常位置与功能;以及用于长切

创面修复的影响因素与治疗进展

创面修复的影响因素与治疗进展 作者:杨瑞,李亚洁 【摘要】从局部、全身和心理精神三大方面介绍影响创面修复的因素,综述促进创面修复的治疗进展。提示影响创面修复因素有局部、全身和心理精神因素,创面修复的治疗进展主要体现在基因工程、生物工程材料、纳米技术、中西医结合技术、创面覆盖物的应用以及营养辅助、氧气、心理治疗等方面。 【关键词】创面;修复;影响因素;治疗 1影响创面修复的因素 1.1局部因素 1.1.1创面感染:感染区中性白细胞吞噬细菌后,释放的蛋白酶和氧自由基可破坏组织,使胶原溶解超过沉积,而且感染后渗出物多,加大创面局部张力,引起创面延迟愈合[2]。 1.1.2缺氧、低灌流量:良好的局部血液循环,既能保证创面修复所需要的营养和氧,也有利于坏死物质吸收、运输,控制局部感染。Jonsson等[3]研究发现,创面胶原含量、创面强度与创面组织氧张力及组织灌注呈正相关。 1.1.3早期活动:固定体位对于骨、神经、血管、肌腱的修复很重要。邻近关节的伤口过早活动容易加重炎症过程中的渗出反

应,加剧局部肿胀,影响供血,而且新生肉芽组织非常脆弱,牵扯易致损伤出血,影响纤维母细胞分化和瘢痕组织形成[4]。 1.2全身因素 1.2.1营养因素:胶原代谢是机体蛋白质代谢的一部分,营养不良所致机体负氮平衡必然影响胶原合成,延缓伤口愈合[4]。创面修复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有①蛋白质。创伤后蛋白质代谢主要表现为蛋白质的丢失,机体的尿氮排出量增多,出现明显的负氮平衡,主要是由创伤后全身组织处于分解状态所致,并可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造成机体蛋白质缺乏[5]。蛋白质缺乏可减慢新微血管形成、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也可影响吞噬作用,导致感染的高危状态,使创面不易修复。②维生素。维生素A可通过对溶酶体膜作用提高炎症反应,增加进入创面的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等炎症细胞,调节胶原酶活性,有助于胶原合成成熟、上皮再生及血管形成,还可改善由手术创伤造成的免疫功能抑制[5]。但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过量的维生素A可使溶酶体膜不稳定,增加炎症反应[5]。维生素C是中性粒细胞产生过氧化物杀灭细菌所必需的,有利于巨噬细胞吞噬和游走,同时它作为脯氨酸和赖氨酸羟化的辅助因子,可促进胶原合成和交联,提高伤口强度[6]。维生素E可用于修正瘢痕形成,其抗氧化特性可保护伤口免受粒细胞释放的氧自由基损害,其不良反应比激素小,但大剂量应用时也可明显地延迟愈合[4]。维生素B1是糖代谢过程中丙酮酸氧化酶的组成部分,有利于提高赖氨酸羟化酶活性,促进胶原肽链交联,增强创面强度;维生素B2具有促进新陈代谢的

环境化学(黏土矿物材料与环境修复)

黏土矿物材料与环境修复 摘要: 黏土矿物材料、赤潮、水体污染、大气污染、放射性污染、环境替代材料人类应用黏土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开始利用黏土作为烧制各种陶器和砖瓦的原料。而人们有意识地研究黏土则始于20世纪初。在X射线衍射技术诞生以前,人们并不知道黏土的真实本质。黏土科学作为一门21世纪人类将会迎来一个“新石器时代”,人类对非金属矿产的需求将大大超过对金属矿产的需求。黏土矿物在人们的生产领域将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黏土矿物广泛存在于各种地质体中,特殊的晶体结构赋予黏土矿物许多特性,例如脱水、复水性能,膨胀和收缩性能、可塑性能、离子交换性能等。黏土矿物的粒级又属胶体范围,高的比表面积和表面双电层结构使其具有胶体的特性。在本质上,黏土矿物属热力学不稳定系统。天然黏土矿物大都具有某种活性,这种活性正是晶体结构和胶体性质的反映。 黏土矿物材料治理赤潮污染 赤潮是指由海洋环境条件的改变,促使某些浮游的藻类生物爆发性的繁殖而引起的异常现象。主要发生在近海域。关于赤潮发生的原因虽然尚未完全查明,但根据有关报道看来,科学家们在这一问题上已取得基本一致的共识,认为基本有三条: 1、水域化学因素的变化,是由于城市生活用水、工业废水的大量倾入,使内弯和浅海区无机态氨、磷酸盐和铁、锰等微量元素增加,为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 2、由于水温和盐度的变化,一般为20~33℃的水域中,赤潮水域的盐度一般为27%~37%; 3、气象条件的变化,通常赤潮出现在闷热、风平浪静的夏季。一般认为,赤潮是生物、营养物质、地理条件、海流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近几年来,有害赤潮对沿海经济产生的危害明显增大,其主要原因是:

安尔舒创面修复生物胶

安尔舒?创面修复生物胶 商标名/商品名: 改性甲壳素创面修复凝露 产品性质: 处方药 药品类别: 医疗设备---医用材料及医用器具,医用卫生材料及敷料,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制品 批准文号: 粤食药监械(准)字2010第2640759号 生产单位: 深圳市阳光之路生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剂型: 凝露状 规格: 10g(300支/件) 20g(200支/件) 成份: 改性甲壳素、纯净水 用法用量: 生物胶应用领域: ①手术切口(含美容手术切口) ②各种外创性创面(含取皮区) ③浅ⅱ度、深ⅱ度、小面积ⅲ度烧烫伤 ④难愈性创面,如褥疮、溃疡等。 生物胶的使用方法: 常规清创并去除坏死组织后,将安肤舒/安尔舒均匀涂抹于创面上,薄薄一层即可,无须加盖纱布第66届全国药品交易会第46届新特药品交易会>> 更多 产品性能 生物胶是分子修饰与仿生设计构建的组织工程二维表皮支架,能够替代传统敷料和外用抗菌药物,因此衍生出了新型皮肤外伤医疗手段。其功效特性如下: ①平衡修复、抑制瘢痕增生(独特) ②本源性促愈合 ③安全、长(高)效抗感染(非抗生素和化学杀菌剂) ④镇痛、止血 ⑤无需频繁换药(新鲜创面一贴ok!) ⑥透气性好 ⑦对创口*、无刺激、无免疫原性。 产品补充说明 安尔舒创面修复生物胶是根据材料创新和仿生原理,通过对低等生物糖胺多糖甲壳素分子结构进行手术,制成的一款具有世界领先水平新型皮肤支架产品。它的主要成分是改性甲壳素和水,核心生物材料改性甲壳素和皮肤胞间基质粘多糖具有极强的相似性,并与皮肤细胞具有极强的亲和性。

可提供支持 为临床推广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相关培训 提供产品的相关资质文件和销售所需的宣传资料; 对国家级,省、市级专科学术会议提供学术及资金支持; 对独立办理产品医保的代理商给予一定价值的产品或资金资助;对在产品临床应用发表专业论文的医务工作者实施奖励; 严格的市场价格控制和市场秩序维护政策;

创面修复_TIME_原则及其意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第16卷第11期 2012–03–11出版 Chines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March 11, 2012 Vol.16, No.11 ISSN 1673-8225 CN 21-1581/R CODEN: ZLKHAH 2059 创面修复“TIME”原则及其意义****★◆ 徐媛,刘宏伟 “TIME” principles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in wound repair Xu Yuan, Liu Hong-wei Abstract BACKGROUND: While the cellular and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wound healing have been understood gradually and the experiences of wound bed management have been accumulated, the importance of wound bed preparation to wound repair has recently attracted more attention. OBJECTIVE: To fully analyze the mechanisms of wound healing, various influence factors and their effects in this progress. METHODS: An on line search of CNKI and PubMed databases was performed for articles published between 1994 and 2011, using key words of “TIME principles, wound bed preparation, wound healing” in Chinese and English, respectively.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principles and outcomes of wound healing were analyzed. RESULTS AND CONCLUSION: A total of 498 papers were collected, and 24 of them were included according to inclusive criteria. TIME is the initials of four principles in wound bed management. T means to remove the necrotic tissue. I means to control the infection and to reduce the inflammation. M means to keep the wound moisture under normal condition for the granulation tissue growth and re-epithelialization. E means to remove non migrating epidermis at the edge of wound. As a valuable guidance tool for wound management, the TIME concept has been applied to clinical practice, and has been widely appreciated by clinicans. Xu Y, Liu HW. “TIME” principles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in wound repair. Zhongguo Zuzhi Gongcheng Yanjiu. 2012;16(11): 2059-2062.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314049234.html,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314049234.html,] 摘要 背景:随着人们对创面愈合机制研究的深入和创面处理经验的积累,创床的准备对于创面修复的重要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 度重视。 目的:全面了解创面愈合的机制,明确影响创面愈合的各种影响因素及其作用。 方法:电子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11)和 PubMed 数据库(1994/2011),检索词分别为“TIME原则,创面准备, 创面愈合”和“TIME principles, wound bed preparation, wound healing”,语言分别设定为中文和英文,分析创面愈合临 床应用原则及效果的研究进展。 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文献 498 篇,阅读标题和摘要后,按纳入标准,共纳入22篇。TIME为创面处理过程中创床准备4 项原则性的方法的首个英文字母的缩写,即:T指清除创面坏死组织(tissue);I指控制炎症、减轻感染(infection/inflammation); M指保持创面正常的湿度为肉芽组织生长和创面上皮化创造条件(moisture);E 指去除创缘迁移受损的表皮(edge of wound, non migrating)。目前TIME原则作为一个有价值的创面处理指导工具受到临床医生的好评,并应用于临床实践。 关键词:创伤愈合;溃疡;清创;慢性创面;创面分析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1.037 徐媛,刘宏伟.创面修复“TIME”原则及其意义[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16(11):2059-2062.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314049234.html,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314049234.html,] 0 引言 创面修复是指由于各种因素造成皮肤组织缺损后,通过自身组织的再生、修复、重建或人为进行干预治疗,从而达到创面愈合目的的一系列过程。随着人们对创面愈合机制研究的深入和创面处理经验的积累,创床的准备对于创面修复的重要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2002-06在第14届国际创面愈合年会上,致力于创面修复的Sibbald等[1]学者根据目前对创面愈合机制的认识和创面治疗经验的总结提出了创床准备的TIME原则。TIME为创面处理过程中创床准备四项原则方法的首个英文字 母的缩写,即:T指清除创面坏死组织(tissue); I指控制炎症、减轻感染(infection/ inflammation);M指保持创面正常的湿度为肉芽 组织生长和创面上皮化创造条件(moisture);E 指去除创缘迁移受损的表皮(epidermis, non migrating)。这4项创面处理的原则最早于2003 年初以表格的形式发表在《Wound Repair and Regeneration》杂志,2003-09又进行了修订, 将“epidermis”改成了“edge of wound”[2]。 TIME原则作为一个有价值的创面处理指导工具 受到临床医生的好评,并应用与临床实践。本文 着重阐述了TIME原则提出的历史背景及临床 意义。 Department of Plastic Surger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nan University, Key Laboratory for Regenerative Medicine, Ministry of Education, Guangzhou 510630,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Xu Yuan★, Master, Physician, Department of Plastic Surger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nan University, Key Laboratory for Regenerative Medicine, Ministry of Education, Guangzhou 510630,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yuan_xu@foxmail. com Corresponding author: Liu Hong-wei, Associate chief physician, Doctoral supervisor, Department of Plastic Surger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nan University, Key Laboratory for Regenerative Medicine, Ministry of Education, Guangzhou 510630,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liuhongwei0521@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314049234.html,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Programme for Development of Key Foundamental Research, No. 2005CB522603*;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30772257*, 30973127*; the Special Funds for Foundamental Scientific Research of the Central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No. 21611416* Received: 2011-07-09 Accepted: 2011-07-21

自修复材料涂层发展及应用概述

自修复材料涂层发展及应用概述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自我修复材料”的设想被提出,但由于当时科技水平的限制,其并未受到过多的关注,知道进入二十一世纪,其在技术上得以突破和进展。自我修复材料是一种在物体受损时能够进行自我修复的新型材料。本文从自修复材料的分类及修复原理着手,介绍目前自修复材料涂层的发展及应用。 自修复材料领域中,主要分为本征型自修复高分子材料以及复合型自修复高分子材料。前一种是指材料本身具有修复性能,经定型后,性质稳定,但制备工艺较为复杂,成本较高;后一种是指在具有导电性质的聚合物中掺杂可修复的微胶囊或者在具有修复性能的聚合物中形成导电纳米颗粒,进而达到修复效果,生产周期短,效益高。下面对这两种修复材料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征型自修复高分子材料是一类在外部力量或者外加能量作用时,高分子基体受到一定程度破坏后可以在没有外加能量与作用力的情况下做到自我愈合的材料。目前,国内外相关团队都进行了关于自修复材料的大量研究,开发的自修复聚合物材料主要分为两种,以其中修复的键为区分依据,分为带有可逆共价键的自修复材料和带有可逆非共价键的自修复材料。 分别以基于酰腙键型的自修复材料和基于氢键型的自修复材料为例。基于酰腙键型的价键自修复材料的机理,是醛基与酰肼反应生成的酰腙键断裂后可自发生长。修复时,pH值发生变化时,酰腙键会发生断裂和重组,其在宏观上就表现为了材料的自修复行为。氢键型自修复材料是通过在高分子中引入可逆氢键来实现自修复的一类高分子材料,此类材料分子量较高,修复效率快。该类自修复材料在加热条件下完成自我修复,修复方式简单快捷,发展及应用前景较好。除上述所说的两种修复材料外,还有基于双硫键型的自修复高分子材料,基于氮氧键型的自修复高分子材料,基于Dieal-Alder (DA) 型的修复高分子材料,基于超疏水型自修复高分子材料,基于离子作用的自修复高分子材料,基于配位键金属有机自修复高分子材料,前三种属于可逆共价键类型的材料,后两种为可逆非共价键类型的材料。 与本征型的自修复高分子材料不同,复合型的自修复高分子材料是通过在高分子基体中加入固化剂使破裂处的位置迅速固化从而实现自修复效果的。固化剂的添加方式有很多种。其中较为普遍且易于操作的有两种:一种是在高分子基体中直接埋置微胶囊;第二种则是在在高分子基体中加入仿生人体血管一类的仿生结构,当高分子基体在受冲击破裂时,仿生血管破裂,流出固化剂使得在破裂处自行修复。前一种最主要的特点便是其只可以修复一次,为弥补前一种修复方式的不足,便出现了仿生人体血管型自修复材料,其修复原理与第一种相同,改变的时固化剂的填充方式,经测试评价,该材料的自我愈合效果显著,可以进行多次的自我疗伤,其修复率都高达50%以上,重复次数大于7次。 自修复材料的应用十分广泛,作为涂层是其中一种最为高效的利用方式。其大到应用于航空航天,小到应用于手机等电子产品,其产生的效益都十分巨大。以最近几年的应用为例,2015年一月LG G Flex 2手机发布,其中的一个亮点便是其搭配了可自我修复的手机后壳,虽然按照官方说提供的材料来看,其修复方式与上文所提到的修复方式具有一定的差异,但其效果依旧使得该款手机在CES2015大会上吸引了众多媒体。自修复,意味着手机更好的抗磨损性能,无论是后壳,还是屏幕的疏油层,都是自修复涂层的应用方式,且能带来

第三章-损伤的修复

第三章损伤的修复 一、目的要求 1. 掌握肉芽组织的形态特征及其在创伤愈合中的功能。 2. 熟悉创伤愈合的类型及特点。 二、实习内容 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观察、病例讨论。 大体标本组织切片 肉芽组织肉芽组织 皮肤伤口愈合皮肤瘢痕 骨折愈合骨折愈合 三、大体标本、组织切片观察要点 (一)肉芽组织 基本病变要点 1. 肉眼形态: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似鲜嫩的肉芽。 2. 组织学形态:显微镜下观察肉芽组织应有以下特点 (l)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其内皮细胞肿胀; (2)新生毛细血管周围有许多成纤维细胞; (3)常有大量渗出液及各种炎症细胞。 标本观察 组织切片:(图3-01a、b、c、d)该组织取自溃疡底部肉芽组织。①表面一层为炎性渗出物及坏死组织,其下方为肉芽组织,最深层为瘢痕组织。②肉芽组织中有大量新生毛细血管及多种多样的细胞。③新生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数量多,血管腔狭窄。血管之间有较多成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呈梭形或不规则形,胞浆丰富、核椭圆形、染色浅淡,有的可见核仁,此外可见各种炎细胞。 思考:肉芽组织有哪些主要功能?其发展如何? (二)皮肤创伤愈合 基本病变要点 1. I期愈合:皮肤切口处形成较整齐而窄的瘢痕。组织切片可见瘢痕处的表皮较薄,表皮下有少量的胶原纤维。 2. Ⅱ期愈合:皮肤伤口处瘢痕大且不规则。组织切片见该处皮肤中有大量玻璃样变性的胶原纤维。. 标本观察 病史:女性,30岁。1年前作剖宫手术。伤口愈合良好,产后半年发现腹部手术切口处疼痛、变硬,触及硬结。疼痛与月经周期有关,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行手术切除。 大体标本:(图3-02)皮肤组织正中有一手术瘢痕,长约5cm,呈线型,对合整齐,色泽较正常皮肤稍浅,愈合良好。 (三)骨折愈合 基本病变要点 1. 血肿形成; 2. 骨折断端间有纤维性骨痂形成,透明软骨形成; 3. 骨性骨痂形成; 4. 骨痂改建。 标本观察 大体标本:(图3-03)长骨中间区呈梭形膨大。膨大处中央有一横行骨折线,其周围由灰白色纤维组织和淡黄色骨样组织形成骨痂,骨折部位因骨痂形成而膨大,新骨形成处致密,无骨髓腔形成。此为骨性骨痂期。 四、病例讨论 【病例摘要】 患者,男性,32岁,因胃溃疡穿孔行修补术。术后10天腹壁皮肤切口大部分呈整齐的线型瘢痕,远端约2cm手术切口未愈合,肉芽组织增生突出两侧皮

天然真皮基质应用于创面修复的全国专家共识(2020完整版)

天然真皮基质应用于创面修复的全国专家共识(2020完整版) 摘要 天然真皮基质在创面修复中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模板"功能。根据材料的来源,天然真皮基质可分为脱细胞真皮基质(ADM)、变性真皮基质和瘢痕真皮基质。ADM是一种通过去除皮肤内的细胞成分,保留真皮细胞外基质制备的生物材料,富含天然生物信息,免疫原性低、再生力强,作为真皮替代物极大地推动了创面修复专科的发展。变性真皮基质是指深度烧伤创面通过浅削痂或磨痂保留的一层真皮组织,保留的变性真皮表面移植自体皮片后,能够逐渐复苏,且其结构、形态及生物力学均接近正常皮肤真皮。瘢痕真皮基质是以自体断层瘢痕组织为原材料制备的真皮支架,具有成活率高、质地良好、瘢痕反应轻等特点,在修复瘢痕挛缩畸形的同时,可有效减轻供皮区的二次损伤。本文在汇集国内外研究进展和国内相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就不同类型的天然真皮基质在创面修复领域应用的适应证、使用方法、禁忌证及注意事项等方面作一归纳。 1 前言 烧创伤、瘢痕或肿瘤切除引起的人体大面积皮肤缺损是困扰临床医师的一大难题[1,2]。随着我国人口逐渐老龄化,糖尿病足、压疮和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溃疡的发生率逐年升高[3,4],而烧创伤引发的急性创面的发生率又居高不下。皮片移植、皮瓣转移是目前最常用的创面修复手段,但自体组织来源受限、供皮区缺乏或损伤、植皮区瘢痕挛缩等问题仍难以解决[5,6]。

随着现代生物材料学的不断发展,天然真皮基质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因其种类繁多,目前仍存在认识不同步、使用方法不够统一等情况。有鉴于此,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烧创伤分会组织国内相关专家,先后在成都、武汉召开学术研讨会,讨论并编写本共识,旨在汇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和专家意见,就天然真皮基质在创面修复专科应用的适应证、使用方法、禁忌证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达成一致,形成合理、统一、规范的使用指导,供临床参考。 2 天然真皮基质的分类、特点及其临床应用 天然真皮基质可分为ADM、变性真皮基质和瘢痕真皮基质。天然真皮基质在创面修复领域的应用前景极其广阔,现简要介绍不同类型真皮基质的特点及其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情况。 2.1 ADM简介 ADM是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去除皮肤内的细胞成分,保留真皮ECM 和三维空间框架结构后的生物材料[7,8]。真皮内ECM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不仅能为组织提供机械支持,还能促进细胞黏附并调节细胞行为[9,10]。预先去除异体或异种组织内的细胞成分,可有效降低材料的免疫原性[11]。 2.1.1 ADM的分类 ADM按照材料来源可分为异体ADM(人源性)和异种ADM(动物源性)。人

第六周环境修复材料

第五部分:合成可降解材料和天然可降解材料 一、概述 所谓环境降解材料,一般指可被环境自然吸收、消化、分解,从而不产生固体废弃物的一类材料。一些天然成分的材料如木材、竹材,以及一些由天然纤维加工的纸制品,一些天然提取物如甲壳素、玉米蛋白等是自然的环境降解材料。人工合成的环境降解材料,目前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仿生物材料中的生物降解磷酸盐陶瓷材料,另一类就是目的产量最大、用途最多的生物降解塑料。 1、生物降解塑料的研究背景 塑料具有优异的特性,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塑料的产量和用量不断增加,随之出现的问题是废弃塑料量也不断增加。通常所说的废塑料主要有三种:一种是聚乙烯,主要用来做农业上的塑料薄膜、购物袋;另一种是聚丙烯。一般用做装水泥与化肥的编织袋,建筑防护用的安全棚,包装用的打包带等;还有一种是聚苯乙烯,主要用做泡沫减震塑料、快餐饭盒,包装填充物。 所谓白色污染就是由各种用过的,难以被大自然消化的塑料饮瓶、塑料包装袋、农用塑料薄膜、塑料填重材料等作为垃圾被抛弃,引起的一种白色垃圾污染现象。 普通的高分子塑料在自然环境分解速度很慢。大量使用和废弃高分子塑料使其长期在环境中大量积累,是白色污染遍及全球的主要原因。 2、生物降解塑料的分类 生物降解塑料是指具有满意的使用性能,且使用后能被自然界微生物或光最后完全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及其他低分子化合物使之成为自然界中碳素循环的一个组成部分的一类高分子材料。 到目前为止,有关生物降解塑料的开发可分为四大类:淀粉填充型、微生物合成型、化学合成型、天然物质利用型等。 淀粉填充型 淀粉因其价廉物美,又是一种易于工业化的材料,使其成为可降解塑料的一种重要原料。目前市场上出现的淀粉聚合物就是由淀粉制备的生物降解塑料。淀粉填充型可降解塑料的一个缺点是其耐水性较差。改性方法是将原料制备成热塑性淀粉,再与少量的聚烯烃塑料共混,以改善其耐水性;另一种改性方法是把淀粉进行疏水化处理,即在天然淀粉的大分子上接枝疏水性基团以达到增强其耐水性的目的。表5-1是淀粉塑料和聚乙烯塑料的力学性能比较。可见,淀粉塑料的弹性模量、剪切模量和延伸率等性能指标都介于低密度聚乙烯(LDPE)和高密度聚乙烯(HDPE)之间,表明淀粉塑料的性能可与聚乙烯塑料相媲美。 表5-1淀粉塑料和聚乙烯塑料的力学性能比较 微生物合成型 开发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目前的一个研究热点是采用生物工程技术来合成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主要成分是微生物聚酯,以得到更廉价的可降解塑料产品。例如,运用遗传工程把白杨木的叶子干燥,磨碎成细粉末,然后萃取出叶绿体,就可从白杨木的叶绿体中得到聚羟基丁酸酯(PHB)的母粒料,从而获得PHB降解塑料。英国利用原核生物和真菌的细胞在分子水平上合成PHB并已获美国专利。

烧伤创面修复的现状与展望

烧伤创面修复的现状与展望 作者:孙永华 烧伤是平时和战时常见的一种创伤,伤在体表,但如果烧伤面积超过体表面积的30%,就会影响到全身多脏器和多系统的生理与病理生理改变。烧伤面积愈大,深度愈深,对机体的打击愈大,影响着治愈率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烧伤治疗包括维持内环境稳定和创面修复二个方面。不同烧伤深度的创面修复,各有其特点,浅Ⅱ度烧伤创面是表皮层修复,不涉及结缔组织形成和伤口的重新塑造。修复的基本过程为上皮细胞增殖,分化和迁移;深II度烧伤创面的组织缺损除表皮外还有相当深度的真皮缺损,修复的基本过程除残留的皮肤附件的上皮细胞增殖、分化和迁移外,还有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殖,结缔组织形成以及伤口重新塑造;III度烧伤创面为全层皮肤缺损,修复的基本过程为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殖,结缔组织形成,最后为伤口重新塑造,而表皮层因为缺乏残留的皮肤附件,除小范围的全层皮肤缺损能凭借创缘的上皮细胞增殖、分化和肉芽组织上迁移而完成修复外,范围较大的全层皮肤缺损,超过创缘上皮细胞扩展的能力,必须凭借移植自体游离皮片或培养的表皮细胞膜片,才能完成表皮修复。烧伤创面修复与治疗的正确与否紧密相关,且贯彻于治疗的全过程。 影响创面修复的因素很多,有全身因素和局部因素。有生物化学、组织学、物理学和微环境等因素,在伤后不同期如炎症期细胞增殖、肉芽组织形成期、伤口重塑期,影响的因素也不尽相同,认识创面修复的全貌,本质、采取相应的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一、烧伤创面的深度及转归 一般采用三度四分法。 1.I°烧伤又称为红斑性烧伤,包括表皮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的损伤,偶可伤及棘状细胞层,临床表现为局部干燥,疼痛,微肿而红,无水泡。3~5天后局部由红转为淡褐色,表皮皱缩、脱落、露出红嫩光滑的上皮面而愈合,不留瘢痕,可有短时间的色素沉着改变。 2.II°烧伤根据伤及皮肤的深浅可分为浅Ⅱ°烧伤和深Ⅱ°烧伤。 浅II°烧伤:伤及整个表皮和部分真皮乳头层,生发层部分受损,局部红肿明显,有大小不一的水泡形成,内含黄色血浆样液体或蛋白凝固的胶冻物。水泡破裂后,可见潮红的创面,质地较软,温度较高,疼痛剧烈,疼觉敏感,上皮的再生有赖于残存的生发层及皮肤附件,如汗腺及毛囊等的上皮增殖。如无继发感染,一般经1-2周左右愈合,也不留瘢痕。短期可有程度不等的色素沉着。 深II°烧伤:烧伤深及真皮乳头层以下,但仍残留部分网状层,真皮内毛囊、汗腺等皮肤附件残存,仍可再生上皮,成为修复创面的上皮小岛。局部肿胀,表皮较白或棕黄,间或有较大的水泡。去除坏死的表皮后,创面微湿、微红或红白相间,质地较韧,感觉迟钝,温度较低,拔毛有疼痛。干燥后有栓塞血管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