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实验二 碳钢非平衡显微组织观察

实验二 碳钢非平衡显微组织观察

实验二  碳钢非平衡显微组织观察
实验二  碳钢非平衡显微组织观察

实验二碳钢非平衡显微组织观察

一、实验目的

1. 观察和研究碳钢经不同形式热处理后显微组织的特点。

2. 研究和了解铁碳合金(碳钢)在非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形貌。

3. 了解热处理工艺对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二、概述

铁碳合金经缓冷后的显微组织基本上与铁碳相图所预料的各种平衡组织相符合。但碳钢在不平衡状态,即在快冷条件下的显镜组织就不能用铁碳合金相图来加以分析,而应由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图—C曲线来确定。图2-1为共析碳钢的C曲线图。

按照不同的冷却条件,过冷奥氏体将在不同的温度范围发生不同类型的转变。通过金相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出过冷奥氏体各种转变产物的组织形态各不相同。共析碳钢过冷奥氏体在不同温度转变的组织特征及性能如表2-1所示。

表2-1 共析碳钢(T8)过冷奥氏体在不同温度转变的组织及性能

图2-1 共析碳钢的C 曲线

三、钢的退火的正火组织

亚共析成分的碳钢(如40、45钢等)一般采用完全退火,经退火后可得到接近于平衡状态的组织,其组织特征已在实验一中加以分析和观察。过共析成分的碳素工具钢(如T10、T12钢等)一般采用球化退火,T12钢经球化退火后组织中的二次渗碳体及珠光体中的渗碳体都将变成颗粒状,如图2-2所示。图中均匀而分散的细小粒状组织就是粒状渗碳体。

45钢经正火后的组织通常要比退火的细,珠光体的相对含量也比退火组织中的多,如图2-3所示,原因在于正火的冷却速度稍大于退火的冷却速度。

图2-2 T12钢球化退火组织 图2-3 45钢正火后的组织

四、钢的淬火组织

将45钢加热到760℃(即1c A 以上,但低于3c A ),然后在水中冷却,这种淬火称为亚温淬火。根据Fe-Fe 3C 相图可知,在这个温度加热,部分铁素体尚未溶入奥氏体中,经淬火后将得到马氏体和铁素体组织。在金相显微镜中观察到的是呈暗色针状马氏体基底上分布有白色块状铁素体,如图2-4所示。

45钢经正常淬火后将获得细针状马氏体,如图2-5所示。由于马氏体针非常细小,在显微镜中不易分清。若将45钢加热到正常淬火温度,然后在油中冷却,则由于冷却速度不足(V

图2-4 45钢亚温淬火组织图2-5 45钢正常淬火组织

图2-6 45钢800℃油冷的显微组织图2-7 T12钢淬火后的显微组织

五、淬火后的回火组织

钢经淬火后所得到的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均为不稳定组织,它们具有向稳定的铁素体和渗碳体的两相混合物组织转变的倾向。通过回火将钢加热,提高原子活动能力,可促进这个转变过程的进行。

淬火钢经不同温度回火后所得到的组织不同,通常按组织特征分为以下三种:

1. 回火马氏体

淬火钢经低温回火(150~250℃),由于马氏体分解,奥氏体所受的压力下降, M s上升,残余奥氏体分解为 碳化物和过饱和铁素体,即回火马氏体M回。回

火马氏体仍保持针片状特征,但容易受浸蚀,故颜色要比淬火马氏体深些,是暗黑色的针状组织,如图2-8所示。

图2-8 45钢低温回火组织(M回)

2. 回火托氏体

淬火钢经中温回火(350~500℃)得到在针状铁素体基体中弥散分布着微小粒状渗碳体的组织,称为回火托氏体,用T

表示。回火托氏体中的铁素体仍然

基本保持原来针状马氏体的形态,渗碳体则呈细小的颗粒状,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分辨清楚,故呈暗黑色,如图2-9(a)所示。用电子显微镜可以看到这些渗碳体质点,并可以看出回火托氏体仍保持有针状马氏体的位向,如图2-9(b)所示。

回火托氏体

(a)金相照片(b)电镜照片

图2-9 45钢4000C回火组织

3. 回火索氏体

淬火钢高温回火(500~650℃)得到的组织称为回火索氏体。400℃以上回火时,Fe3C开始聚集长大。450℃以上铁素体发生多边形化,由针片状变为多边形。这种在多边形铁素体基体上分布着颗粒状Fe3C的组织称回火索氏体,用S回表示。其特征是已经聚集长大了的渗碳体颗粒均匀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上,如图2-10(a)所示。用电子显微镜可以看出回火索氏体中的铁素体已不呈针状形态而成等轴状,如图2-10(b)所示。

回火索氏体

(a)金相照片(b)电镜照片

图2-10 45钢6000C回火组织

六、实验方法指导

1. 实验内容及步骤

1) 每组在指定的金相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样品。观察时根据Fe-Fe3C相图和奥氏体等温转变图来分析确定各种组织的形成原因。

2) 画出所观察到的几种典型的显微组织形态特征,并注明组织名称、热处理条件及放大倍数等。

3) 本实验所研究的45钢及T12钢的热处理工艺、显微组织、浸蚀剂及放大倍数列于表2-2。

表2-2 45钢和T12钢不同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

2. 实验设备及材料

1) 金相显微镜;

2) 金相图谱及放大金相图片;

3) 各种经不同热处理的显微样品。

3. 注意事项

1) 对各类不同热处理工艺的组织,观察时可采用对比的方式进行分析研究,例如正常淬火与不正常淬火,水淬与油淬,淬火马氏体与回火马氏体等。

2) 对各种不同温度回火后的组织,可采用高倍放大进行观察,必要时参考有关金相图谱。

4. 实验报告要求

1) 明确本次实验目的。

2) 画出几种典型的显微组织图。

3) 分析样品3与4,3与5,4与5,4与6的异同处,并说明原因。

化学实验六大解题技巧有哪些

化学实验六大解题技巧有哪些 实验综合题是高考的热点问题,高考再现率为100%。要想快速而准确的解决实验综合题,不仅要掌握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而且要理解实验原理。为了帮助同学们在化学实验方 面的应考能力有质的飞跃,归纳总结了以下几个步骤供学习参考。 一、导气管的连接 一般应遵循装置的排列顺序。对于吸收装置,若为洗气瓶则应“长”进利于杂质的充 分吸收“短”出利于气体导出;若为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吸收水分和,则应“粗”进同样 利用和水蒸气的充分吸收“细”出利于余气的导出;若为了排水量气时,应“短”进“长”出,被排出水的体积即为生成气体的体积。 二、仪器的连接 根据实验原理选择仪器和试剂,根据实验的目的决定仪器的排列组装顺序,一般遵循 气体制取→除杂→干燥→主体实验→实验产品的保护与尾气处理。其中除杂与干燥的顺序,若采用溶液除杂则应先净化后干燥。尾气处理一般用溶液吸收或将气体点燃。 三、气密性的检查 制气装置一般都存在气密性检查问题。关键是何时进行气密性检查?如何进行气密性 检查?显然应在仪器连接完之后,添加药品之前进行气密性检查。气密性检查的方法虽多 种多样,但总的原则是堵死一头,另一头通过导管插入水中,再微热用掌心或酒精灯容积 较大的玻璃容器,若水中有气泡逸出,停止加热后导管中有一段水柱上升,则表示气密性 良好,否则须重新组装与调试。 四、防倒吸 用溶液吸收气体或排水集气的实验中都要防倒吸。防倒吸一般可分为两种方法:一是 在装置中防倒吸如在装置中加安全瓶或用倒扣的漏斗吸收气体等;二是在加热制气并用排 水集气或用溶液洗气的实验中,实验结束时,应先取出插在溶液中的导管,后熄灭酒精灯 以防倒吸。 五、实验方案的评价 对实验方案的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①能否达到目的;②所用原料是否常见易得、廉价;③原料的利用率高低;④过程是否简捷优化;⑤有无对环境污染;⑥ 实验的误差大小等等。能达到上述六点要求的实验方案应该说不失为最优实验方案。最优方案的设计应遵循 上述实验方案评价的六原则。方案确定后,为确保实验目的实现,必须选择简捷而正确的 操作程序。

二力平衡中考经典典型实验题

二力平衡条件:同体、共线、反向、等大 二力平衡实验题 1.(2010宿迁).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小明选择了如图的装置,把小卡片两端细线绕过滑轮,并挂上钩码. ⑴实验中选择小卡片的目的是(填“考虑”、“不考虑”)小卡片的重力;探究两个力 大小关系时,应该观察细线两端所挂钩码的个数. ⑵为了探究两个平衡力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进行如下操作:(填“挤压”、“翻转” 或“旋转”)小卡片,松手后观察小卡片是否平衡. ⑶小明利用弹簧测力计代替图中的钩码进行了探究,发现两个力的大小还有较小的差距.你认为形成差 距的原因是(答出一条即可). 2.(2011无锡)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端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 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并通过调整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 (选填“能”或“不能”)平衡。 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 .(4)实验中选择小卡片的目的是(选填“考虑”或“不考虑”)小卡片的重力,原因是此实验是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5 )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予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 A.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小卡片容易扭转 (6)小华在探究活动结束后想到物体的平衡状态包括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如何探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二力平衡条件呢?小明提出了自己的实验方案:用弹簧测力计拉着钩码在

实验报告电桥测电阻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 惠斯通电桥测电阻 实验目的: 1.了解电桥测电阻的原理和特点。 2.学会用自组电桥和箱式电桥测电阻的方法。 3.测出若干个未知电阻的阻值。 实验仪器 实验原理: 1.桥式电路的基本结构。 电桥的构成包括四个桥臂(比例臂R 2和R 3,比较臂R 4,待测臂R x ),“桥”——平衡指示器(检流计)G 和工作电源E 。在自组电桥线路中还联接有电桥灵敏度调节器R G (滑线变阻器)。 2.电桥平衡的条件。 惠斯通电桥(如图1所示)由四个“桥臂”电阻(R 2、R 3、R 4、和R x )、一个“桥”(b 、d 间所接的灵敏电流计)和一个电源E 组成。b 、d 间接有灵敏电流计G 。当b 、d 两点电位相等时,灵敏电流计G 中无电流流过,指针不偏转,此时电桥平衡。所以,电桥平衡的条件是:b 、d 两点电位相等。此时有 U ab =U ad ,U bc =U dc , 由于平衡时0=g I ,所以b 、d 间相当于断路,故有 I 4=I 3 I x =I 2 所以 44R I R I x x = 2233R I R I = 可得 x R R R R 324= 或 43 2R R R R x = 一般把 K R R =3 2 称为“倍率”或“比率”,于是 R x =KR 4 要使电桥平衡,一般固定比率K ,调节R 4使电桥达到平衡。 3.自组电桥不等臂误差的消除。 实验中自组电桥的比例臂(R 2和R 3)电阻并非标准电阻,存在较大误差。当取K=1时,实际上R 2与R 3不完全相等,存在较大的不等臂误差,为消除该系统误差,实验可采用交换测量法进行。先按原线路进行测量得到一个R 4值,然后将R 2与R 3的位置互相交换(也可将R x 与R 4的位置交换),按同样方法再测一次得到一个R ’4值,两次测量,电桥平衡后分别 R 2 R x B C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与分析实验报告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与 分析 材料工程1601 实验者:王XX 学号:1703XXXXX

一实验目的 1、区别和研究铁碳合金(碳钢和白口铸铁)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 2、分析含碳量对铁碳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加深理解成分、组织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概述 铁碳合金的显微组织是研究钢铁材料性能的基础。铁碳合金平衡状态的组织是指合金在极为缓慢的冷却条件下(如退火状态)所得到的组织,其相变过程均按Fe—Fe3C相图进行,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该相图来分析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 图3-1 Fe-Fe3C相图 如图3—1所示,所有碳钢和白口铸铁在室温下的组织均由铁素体(F)和渗碳体(FeC)这两个基本相所组成。只是因含碳量不同,铁素体和渗碳体的相对数量、析出条件以及分布情况各有所不同,因而呈各种不同的组织形态,见表4—1。 碳钢和白口铸铁在金相显微镜下具有下面几种基本组织:

表4—1 各种铁碳合金在室温下的显微组织 及良好的塑性,硬度较低。用3—4%硝酸酒精熔液浸蚀后,在显微镜下呈现明亮色的多边形晶粒:亚共析钢中,铁素体呈块状分析;当含碳量接近于共析成分时,铁素体则呈断续的网状分布于珠光体周围。 (2)渗碳体(FeC)是铁与碳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其含碳量为6.67%。当用3~4%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后,渗碳体呈亮白色,若用苦味酸钠溶液浸蚀,则渗碳

体呈黑色而铁素体仍为白色。由此可区别铁素体与渗碳体。此外,按铁碳合金成分和形成条件不同,渗碳体呈观不同的形态:一次渗碳体(初生相)直接由液体中析出,在白口铸铁中呈粗大的条片状;二次渗碳体(次生相)从奥氏体巾析出,呈网络状沿奥氏体晶界分布,经球化退火,渗碳体呈颗粒状。 (3)珠光休(P)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浸蚀后可观察到两种不同的组织形态: 1)片状珠光体它是由铁素休与渗碳体交替排列形成的层片状组织,经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后,在不同放大倍数的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具存不同特征的层片状组织。在高倍放大时(照片4—1),能清楚地看到珠光体中平行相间的宽条铁素休和细条渗碳体。当放大倍数低时(照片4—2),由于显微镜的鉴别能力小于渗碳体片厚度,这时就只能看到一条黑线,它实际上就表示渗碳体。当组织较细而放大倍数更低时,珠光体片层就不能分辨,而呈黑色。 2)球状珠光体球状珠光休组织的特征是在亮白色的铁素体基体上,均匀分布着白色的渗碳体颗粒,其边界呈暗黑色,如照片4—3。 上述各类组织组成物的机械性能见表4—2。 (4)莱氏体(L)室温时是珠光体、二次渗碳体和共晶渗碳体所组成的机械混合物。它是由含碳量为4.3%的液态共晶白口铸铁在1147℃共晶反应所形成的共晶体(奥氏体和共晶渗碳体)其中奥氏体在继续冷却时析出二次渗碳体,在723℃以下分解为珠光体。因此,莱氏体的显微组织特征是在亮白色的渗碳体基底上相间地分布着暗黑色斑点及细条状的珠光体。 表4—2 各类组织组成物的机械性能

实验设计的三要素与四原则

实验设计的三要素与四原则 众所周知,科研工作者在进行医药方面的科学研究之前,需要制定完善的统计研究设计方案,那么什么样的设计方案才称得上是完善的呢? 完善的设计方案需具备六个条件 一般来说,应具备以下条件:人力、物力和时间满足设计要求;实验设计的“三要素”和“四原则”均符合专业和统计学要求;重要的实验因素和观测指标没有遗漏,并做了合理安排;重要的非实验因素(包括可能产生的各种偏性)都得到了很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研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都已考虑在内,并有相应的对策和严格的质量控抗对操作方法、实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等均有一套规范的规定和正确的方法。而其中准确把握统计研究设计的“三要素和四原则”,无疑是其设计方案科学严谨的象征。 实验设计的“三要素” 实验设计三要素应着重考虑: 一、受试对象的种类问题。这里面包含以下几种情形:l、一般医学科研——常用动物、离体标本或人体内取得的某些样本作为受试对象;2、新药的临床前试验——一般用动物作为受试对象;3.新药的临床试验阶段——一般用人作为受试对象。新药临床试验一般分为4期,在1期临床试验阶段,通常用健康志愿者作为受试对象;而在其他各期临床试验阶段,常用患特定疾病的患者作为受试对象。选择什么样的患者,应有严格的规定。 二、实验因素。实验研究的目的不同,对实验的要求也不同。若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影响观察结果的因素很多,就必须结合专业知识,对众多的因素做全面分析,必要时做一些预实验,区分哪些是重要的实验因素,哪些是重要的非重要的实验因素,以便选用合适的实验设计方法妥善安排这些因素。水平选取的过于密集,实验次数就会增多,许多相邻的水平对结果的影响十分接近,不仅不利于研究目的的实现,而且将会浪费人力、物力和时间;反之,该因素的不同水平对结果的影响规律不能真实地反映出来,易于得出错误的结论。在缺乏经验的前提下,应进行必要的预实验或借助他人的经验,选取较为合适的若干个水平。所谓质量因素,就是因素水平的取值是定性的,如药物的种类、处理方法的种类等。应结合实际情况和具体条件,选取质最因素的水平,千万不能不顾客观条件而盲目选取。 三、实验效应。实验效应是反映实验因素作用强弱的标志,它必须通过具体的指标来体现。要结合专业知识,尽可能多地选用客观性强的指标,在仪器和试剂允许的条件下,应尽可能多选用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客观指标。对一些半客观(如读取病理切片或X片上所获得的结果)或主观指标(如给某些定性实验结果人为打分或赋值),一定要事先规定读取数值的严格标准,必要时还应进行统一的技术培训。 实验设计的“四原则” 实验设计四原则的实施主要包括:

实验01 基本组织(一)

实验一基本组织(一)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被覆上皮组织的结构及分布特点。 2、观察上皮组织的某些特殊结构,如纹状缘和纤毛。 3、学习肠系膜平铺片的制作方法。 4、熟悉不同类型结缔组织的主要结构特点。 5、掌握疏松结缔组织的纤维及各种细胞成分。 二、材料和用具 蛙或小白鼠,载玻片,盖玻片,解剖器(镊、剪、针),1%硝酸银水溶液,亚甲基蓝,0.7%生理盐水,蒸馏水,甘油,显微镜; 甲状腺、肠、气管、食管和膀胱的切片(H-E染色);皮下结缔组织H-E染色的平铺片;小白鼠肠系膜平铺片(苏丹Ⅲ染色);腱、小肠及气管切片(H-E染色);淋巴结镀银法切片(示网状纤维);骨磨片。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一)单层扁平上皮 1.蛙或蟾蜍的体腔膜或肠系膜平铺片的制作 肠系膜的间皮和肠系膜内的毛细血管内皮是观察单层扁平上皮的较好的材料。利用蛙或小白鼠的肠系膜为材料制作平铺片,然后观察。制作方法如下: 将蛙剪头杀死,取下肠系膜,若有血液污染,可用0.7%生理盐水洗干净。把肠系膜放在一载玻片上,用解剖针将肠系膜挑开展平,晾干。加1%硝酸银水溶液数滴于肠系膜上,使其皆被溶液浸盖。立即放在日光下晒3~5min,或在灯光下照射20~40min。当肠系膜变成浅褐色时,然后倾去载玻片上的溶液,用蒸馏水洗净。加一两滴甘油,盖上盖玻片,便可用来观察。 (1)低倍镜观察选择染成淡黄色,标本最薄的部分进行观察。 (2)高倍镜观察在这种平铺片上,可以看到肠系膜的间皮细胞,也可看到肠系膜内毛细血管网的内皮细胞。它们均为单层扁平上皮。在平铺片上,从表面观,上皮细胞为多边形,细胞与细胞之间的边界由于硝酸银感光后沉淀为黑色。边界清晰,呈锯齿状,相邻细胞彼此相嵌。细胞核扁圆形,位于细胞的中央。硝酸银对细胞核无镀染作用,所以细胞核为无色或淡黄色。 2.取小肠、气管或其他器官的切片(H-E染色)观察 (1)低倍镜观察寻找一个毛细血管横切面或纵切面观察。了解单层扁平上皮在切面上的形态。 (2)高倍镜观察毛细血管只由一层内皮细胞构成,细胞很薄。细胞核染成蓝紫色,长椭圆形,突向管腔。有的细胞切到核,有的没切到。细胞质染成红色,细胞界限在这种染色切片上分界不清。 (二)单层立方上皮 用猫甲状腺切片(H-E染色)观察。 1.低倍镜观察 在甲状腺切片上先找到大小不等的、内含红色胶状物质的甲状腺滤泡。 2.高倍镜观察 甲状腺滤泡壁为一层立方形上皮细胞构成。核圆,染成蓝紫色,位于细胞中央。细胞质染成粉红色。细胞界限隐约可见。 (三)单层柱状上皮 用猫小肠切片(H-E染色)观察。掌握单层柱状上皮在切面上的形状,并辨认纹状缘与杯状细胞。 1.肉眼观察 我们需要在黏膜层中观察上皮,所以,首先应辨别哪一层是黏膜? 见有突起不平整的一面即为黏膜

直流电桥实验报告要点

清 华 大 学 实 验 报 告 系别:机械工程系 班号:72班 姓名:车德梦 (同组姓名: ) 作实验日期 2008年 11月 5日 教师评定: 实验3.3 直流电桥测电阻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单电桥测电阻的原理,初步掌握直流单电桥的使用方法; (2)单电桥测量铜丝的电阻温度系数,学习用作图法和直线拟合法处理数据; (3)了解双电桥测量低电阻的原理,初步掌握双电桥的使用方法。 (4)数字温度计的组装方法及其原理。 二、实验原理 1. 惠斯通电桥测电阻 惠斯通电桥(单电桥)是最常用的直流电桥,如图是它的电路原理图。 图中1R 、2R 和R 是已知阻值的标准电阻,它们和被测电阻x R 连成一个四边形,每一条边称作电桥的一个臂。对角A 和C 之间接电源E ;对角B 和D 之间接有检流计G ,它像桥一样。若调节R 使检流计中电流为零,桥两端的B 点和D 点点位相等,电桥达到平衡,这时可得 x R I R I 21=, 1122I R I R = 两式相除可得 R R R R x 1 2 = 只要检流计足够灵敏,等式就能相当好地成立,被测电阻值x R 可以仅从三个标准电阻

的值来求得,而与电源电压无关。这一过程相当于把x R 和标准电阻相比较,因而测量的准确度较高。 单电桥的实际线路如图所示: 将2R 和1R 做成比值为C 的比率臂,则被测电阻为 CR R x = 其中12R R C =,共分7个档,0.001~1000,R 为测量臂,由4个十进位的电阻盘组 成。图中电阻单位为Ω。 2. 铜丝电阻温度系数 任何物体的电阻都与温度有关,多数金属的电阻随文的升高而增大,有如下关系式: )1(0t R R R t α+= 式中t R 、0R 分别是t 、0℃时金属丝的电阻值;R α是电阻温度系数,单位是(℃-1 )。严格 地说,R α一般与温度有关,但对本实验所用的纯铜丝材料来说,在-50℃~100℃的范围内R α的变化很小,可当作常数,即t R 与t 呈线性关系。于是 t R R R t R 00 -= α 利用金属电阻随温度变化的性质,可制成电阻温度计来测温。例如铂电阻温度及不仅准确度高、稳定性好,而且从-263℃~1100℃都能使用。铜电阻温度计在-50℃~100℃范围内因其线性好,应用也较广泛。 3. 双电桥测低电阻 用下图所示的单电桥测电阻时,被测臂上引线1l 、2l 和接触点1X 、2X 等处都有一定

掌握化学实验三要素

掌握化学实验三要素 一、加强实验基本技能 初中化学实验基本技能主要包括使用仪器的技能和基本操作技能两方面,复习的要求是: ①能叫出常见仪器的名称,初步学会它们的使用范围和操作要求。 ②能熟练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玻璃仪器的洗涤、仪器装置气密性检查、气体收集、过滤、蒸发、溶液配制等基本操作,懂得操作的原理。 ③初步学会用实验方法鉴别O 2、H2与CO2;盐酸与硫酸、碳酸盐;初步学会用指示剂鉴别酸溶液和碱溶液。 ④初步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能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初步结论,会填写实验报告。 二、全面掌握基本实验 初中化学基本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两个方面,即分散在教材各章节中的性质验证实验和概念、定律等形成性实验,它是验证基本概念、基本定律、探究常见单质及化合物性质的重要手段。掌握这些实验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掌握初中化学中最基本的知识,而且在进行一系列实验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同学们的动手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复习时,可采取以下方法: ①分章节按教材顺序复习,对各基本实验逐一进行阅读,弄清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用品(名称)、实验装置(图)、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做到有所发现,有所收获。 ②通过回忆当时的实验情景和根据自己对有关实验的认识,对每一个实验的操作要点进行简单的总结概括,如H2还原CuO实验的操作要点可概括为:“先点后通要爆炸,先停后灭要氧化”。 ③在复习后期,要对有关的基本实验加以简单组合,进行简单的综合实验。例如将实验室制取氢气和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组合在一起,就可实现用锌粒、稀硫酸、氧化铜为原料来制取金属铜的综合性实验。 ④每个学生实验,最好再写一次实验报告,特别要注意实验报告的书写格式和对问题的讨论与解答。 ⑤在复习中,有必要对化学课本中的家庭小实验再做一次。 三、注重综合实验设计能力 所谓综合实验设计能力,就是指对实验仪器的应用能力、实验原理的迁移能力和实验方案的选择能力等。 ①注意把握各仪器用途、训练和培养使用实验仪器的应用能力。 在了解实验仪器基本用途的基础上,扩展仪器的应用范围。 ②以教材为本,训练和培养实验原理的迁移能力。 如有这样一道实验题:FeS是一种黑色块状难溶性固体,实验室常用它与稀盐酸反应制取H2S气体,请选择一种制备H2S气体的实验装置。这是一道信息给予题,需要迁移课本中有关实验原理才能求解。显然,通过迁移实验室制备H2的实验原理可知,用制取氢气的简易装置产生H2S气体,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H2S气体。中考化学实验题,不可能照搬课本中的实验题,也不会直接考查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都需要通过迁移课本中实验原理来加以解答。因此,在实验复习中,必须以教材为本,学会迁移,积累迁移经验。 ③训练和培养实验选择能力。 化学实验选择能力,主要包括对实验方案的选择能力和实验原材料的选择能力两

实验报告-非平衡电桥测量热敏电阻的温度系数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5-2 非平衡电桥测量热敏电阻的温度系数 一、实验目的 用非平衡电桥研究热敏电阻特性,并求出具体热敏电阻的特性参数和温度系数 二、实验器材 热敏电阻、数字万用表、ZX-21型电阻箱、滑线变阻器、固定电阻器、水浴锅、温度计、直流稳压电源等。 三、实验原理 (1)在电桥平衡时,桥路中的电流Ig=0(如图),桥臂电阻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R1/R2=Rx/R3 如果被测电阻的阻值Rx 发生改变而其他参数不变,将导致Ig ≠0,Ig 是Rx 的函数.因此,可以通过Ig 的大小来反映Rx 的变化。这种电桥称为非平衡电桥,它在温度计、应变片、 固体压力计等的测量电路中有广泛应用. (2)热敏电阻是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非线性电阻,其特点是电阻对温度变化非常灵敏.与绝大多数金属电阻率随温度升高二缓慢增大的情况完全不同,半导体热敏电阻随温度升高,电阻率很快减少.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热敏电阻的阻值Rt 可表示为: Rt=aexp(b/T) 式中T 为热力学温度,a 、b 为常量,其值与材料性质有关. 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系数α定义为: 2d T b RtdT Rt -== α

四、实验步骤 (1)热敏温度计定标:①如图连接线路(接线时不要打开电源),其中Rx 为热敏电阻,R3为试验中给出的总阻值为1750Ω的滑动变阻器.将Rx置于水浴锅中,注意不能接触水浴锅的壁和底.②调节R1为1000Ω,R2为100Ω,R3大约处在1500Ω的位置,打开直流稳压电源,调节电源电压为2V,数字万用表置于2mA档(先不要打开水浴锅电源)。③从Ig=0时开始测量。调节Ig=0后,先将水浴锅设于“测温”,再打开水浴锅电源,马上记录下此时温度显示值t。④将水浴锅设于"设定",旋转"温度设定"旋钮至90℃ ,水浴锅开始对热敏电阻加 热。记录10组不同温度t下的Ig,每隔5℃测一次,得到热敏电阻的定标曲线 t-Ig。 (2)利用已记录的Ig,把热敏电阻换成电阻箱,通过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使数字万用表显示相应的Ig,从而测出对应的Rt,得到Rt-t曲线,并根据数据组 (Rt,T),对Rt=aexp(b/T)进行变量变换,变成表达式Y=A+BX形式,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具体热敏电阻的特性参数a、b。 (3)由求得的B,计算相应温度下的热敏电阻的温度系数。

实验二 动物、植物基本组织观察

实验二动物、植物基本组织观察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植物体各种组织的类型及其特征。 2、了解各种组织在植物体内的分布。 3、掌握动物的4类基本组织结构特点及其结构与机能的密切关系。 二、实验原理 在植物个体发育中,由具有相同来源的细胞分裂、生长与分化所形成的细胞群叫组织。植物组织分为两大类:分生组织和成熟组织。成熟组织按其功能可分为基本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和分泌结构等。成熟组织根据其性质又可分为简单组织和复合组织,简单组织是由一种类型的细胞所构成的,如:基本组织、保护组织等;复合组织是由数种不同类型、但具有共同起源的细胞结合在一起所构成的,如:输导组织、次生保护组织等。 动物组织同形态相似、机能机同的细胞及细胞间质组成。根据其起源、形态结构和机能上的共同特性可将动物组织分为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4大类。4类组织按照一定的空间位置和机能关系有机地联合在一起,从而构成动物的器官。因此,应该用整体的、动态的观点来认识组织的形态结构特点,同时要充分理解有机体与机能相适应的一般规律。 四、实验步骤 植物组织部分 (一)分生组织 1.顶端分生组织观察洋葱根尖纵切面可见如下特征。 2.侧生分生组织常位于根和茎的外周部分,靠近器官的边缘。它包括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 2.1形成层观察椴树属茎的横切面。 2.2木栓形成层结合椴树属茎横切面中周皮的观察,找出木栓形成层(图4-1)。对木栓形成层和维管形成层进行比较观察。 3.居间分生组织观察玉米节间基部纵切面。 (二)保护组织 1.表皮观察女贞叶片横切面,最外一层细胞、夹竹桃叶片的横切面、龟背竹根的横切面,注意表皮的形态与女贞叶表皮有何不同,如何解释复表皮的定

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题大全编

2017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题汇编1 1、(2017扬州)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活动中。 (1)如果物体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且处于_______状态,说明这两个力是相互平衡的。由此,小明提出,能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2)小华认为,若采用小明的方案,必须测出物体所受的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大小来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在小明的方案中,只能根据相互作用的关系直接测出________的大小,在未知二力平衡条件的前提下,另一个力无法直接测量,所以这一方案无法实施下去。 (3)为此,两位同学不断改进并先后设计了三个实验方案,如图乙所示,请你判断出他们改进的先后顺序: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这样的改进是为了减小__________对实验的影响。 (4)如图丙,是最终确认的实验方案。此方案中,由于卡片的重力____________(远小于/小于/远大于)钩码的拉力,故卡片的重力可忽略不计。 2、(2017益阳)如图所示,是某兴趣小组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设计的实验装置。长滑板放在紧靠竖直墙壁的水平实验桌上,弹簧测力计左端通过细绳连接金属物块P,右端固定在墙上。在水平外力F的作用下,将长滑板从物块P的底下水平向左抽出。 方案一:保持物块P对长滑板的压力不变,更换不同材料的长滑板,重复多次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1; 方案二:保持长滑板的材料不变,在物块P的上表面增减砝码,重复多次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2。 根据以上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1)弹簧测力计对物块P的拉力大小等于物块P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 2 3 N F 图丙 A B C 图乙 图

非平衡电桥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时间:2019年月日,第批 签到序号:【进入实验室后填写】 福州大学 【实验四】非平衡电桥 (306实验室)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实验前必须完成【实验预习部分】 登录下载预习资料 携带学生证提前10分钟进实验室

【实验目的】 【实验仪器】(名称、规格或型号) 【实验原理】(文字叙述、主要公式、原理图)

【实验内容和步骤】

实验预习部分 观察非平衡电桥的输出特性: 按照上图接线,电源电压调节到约3V,接通电路,从小到大调节 R,观察对应的输出电压。 X 二、测量非平衡电桥零点附近输出特性,并计算零点灵敏度 1、判断电桥是否平衡时数字多用表使用(直流/交流)电压(最大/最小)档,当输出电压为时电阻箱取值为 R。 X 2、在 R附近选择不同的阻值,测量相应的输出电压,作出非平0 X 衡电桥的曲线,用图解法求出零点灵敏度,并与理论计算值相比较。为了作图方便,应取整数值。

数据记录与处理 一、非平衡电桥电压输出特性: 标称值R 1= ,R 2= ,R 3= , 电桥比率2 3 R K R = = 测得E = ,电桥平衡时R X0= ,02 (1) K S E K = +理论值= 二、非平衡电桥电压输出特性: 标称值R 1= ,R 2= ,R 3= , 电桥比率2 3 R K R == 测得E = , 电桥平衡时R X0=

在直线(一)上取两点: A点坐标(,)B点坐标(,)斜率k= 实测零点灵敏度S0=k R X0K= 思考题: 1.电桥的K越(大/小),非线性误差越小。 2.图解求得的直线斜率k与电桥比率K是同一个物理量吗?答:。 实验预习及操作成绩实验指导教师签字日期 实验报告成绩报告批阅教师签字日期

碳钢的热处理及非平衡组织观察

实验二碳钢的热处理及非平衡组织观察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退火、正火、淬火及回火等普通热处理的基本工艺与生产。 2. 认识碳钢典型的热处理组织,了解不同加热温度、不同冷却速度及不同回火温度对所得组织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 实验一中我们研究了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即缓冷后的组织。它完全符合铁碳状态图所得出的结果,而非平衡组织,通俗的理解就是在较快的冷速下所得到的组织,除退火外,正火、淬火或回火所得的组织都为不平衡组织。 1. 状态图可决定热处理的加热温度和可以进行哪一类热处理。但热处理后的产物尚需视冷却速度而定,这样就需要运用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C曲线)来决定。而钢的回火后组织又必须结合钢的回火相变原理去理解。图1为共析钢由TTT曲线推测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所获转变产物。 A1为临界线(727℃),Ms为马氏体转变开始温度。以不同冷却速度进行冷却。根据冷却曲线和“C”曲线相交的位置可以判断出奥氏体转变产物是什么组织。 V k——表示转变为马氏体的最小冷速。

V1——相当于退火冷速(炉冷),产物为片状珠光体。 V2——相当于正火冷速(空冷),产物为索氏体,索氏体也是α+Fe3C的机械混合物,与珠光体不同的是其片状较细,在放大倍数较高的显微镜观察时可以分辨清楚(一般800~1000倍) V3——相当于在油中冷却,产物为屈氏体+马氏体。屈氏体也是α+Fe3C的机械混合物只是片状更细,故要在更高放大倍数下才能分辨。普通金相显微镜分辨不清,呈黑色团块状。 V4——相当于在水中冷却(淬火),产物为马氏体+残余奥氏体。马氏体(M)是碳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其组织特征呈亮白色针状。针与针之间的夹角一般为60°或120°,针的粗细与原来γ的晶粒度有密切的关系。若选取热处理加热温度过高,则由于γ晶粒很粗大,淬火后的M针也粗大。这种情况下钢的韧性很低。正常淬火温度下,M针应很细,呈隐针状。钢在淬火后常保留某些未转变的奥氏体,称为残余奥氏体,它与一般的奥氏体没有什么区别。 下面是一些钢种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 45钢退火处理(100×):基体组织为珠光体及铁素体。铁素体沿奥氏体晶界呈网络状分布。片状珠光体的体积分数约占基体总体积分数的55%,由此可以推算出钢中W(C)为45%。同时,从网络状分布的铁素体可以看出,此钢退火温度不高;故其晶粒细小。这种钢在退火状态下强度是偏低的,为了充分发挥材料的潜力,通常于采用调质或正火处理。 45钢860℃加热保温后淬火(500×)。针状淬火马氏体,其针叶大小中等。

实验二 用非平衡电桥测铂电阻的温度系数

实验二 用非平衡电桥测铂电阻的温度系数 直流电桥是很重要的电磁学基本测量仪器之一,如利用电桥平衡的原理精确测电阻。而随着测量技术的发展,电桥的应用面不再局限于平衡电桥的范围,非平衡电桥在非电量的测量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将各种电阻型传感器接入电桥回路,桥路的非平衡电压就能反映出桥臂电阻的微小变化,因此,通过测量非平衡电压就可以检测出外界物理量的变化,例如温度、压力、湿度等。 本实验要求用非平衡电桥和铂电阻温度传感器组成测温电路,测定铂电阻的温度系数。 [实验目的] 1. 了解铂电阻温度传感器的温度特性; 2. 掌握非平衡电桥的原理和测量方法; 3. 理解非平衡电桥将非电量(实验中是温度)转换为电量进行测量的原理。 [实验仪器] 铂电阻传感器,直流稳压电源,直流电桥,检流计,数字万用电表,数字温度计,电热杯,保温杯,导线,开关。 [实验原理] 传感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常用的有力敏传感器、气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铂电阻是一种常用的热电式传感器,它利用铂电阻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特性,将温度大小转换为电阻大小,从而达到测量温度的目的。 1. 铂电阻温度传感器的温度特性 铂电阻温度系数大而稳定,电阻率高,且物理化学性能在高温和氧化性介质中很稳定,常用作工业测温元件和测温标准。工业用铂电阻(Pt10、Pt100)广泛用来测量-200~850℃范围的温度。在0~100℃范围内,电阻和温度之间关系近似呈如下线性关系: )1(0AT R R T += (1) 式中A 为温度系数,约为3.85×10-3℃-1 。 2. 用非平衡电桥测量铂电阻的温度系数 平衡电桥可以准确测量电阻。如果将平衡电桥电路中的待测电阻换成一个电阻型传感器。先调节电桥平衡,当外界条件改变时,传感器阻值会发生相应变化,使电桥失去平衡,桥路两端的电压随之而变。由于桥路的非平衡电压能反映出桥臂电阻的微小变化,因此可以通过测量非平衡电压检测外界物理量的变化。 使用非平衡电桥测量铂电阻温度系数的电路如图1所示。1R 、2R 为固定电阻,组成比例电阻;P R 为可调电阻,用作平衡电阻;T R 为铂电阻;out U 为非平衡电桥的输出电压。

碳钢及铸铁平衡组织观察

碳钢及铸铁平衡组织地观察与分析实验报告 学院: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实验组 3 实验时间指导教师成绩 实验项目名称碳钢及铸铁平衡组织地观察与分析 实 验目地(一)熟练运用铁碳合金相图,提高分析铁碳合金平衡凝固过程及组织变化地能力. (二)掌握碳钢和白口铸铁地显微组织特征. 实 验要求1、学生对试样均需逐个观察 2、分析并用铅笔绘出组织示意图. 实验 原理 图4-1 铁碳相图 铁碳合金相图是研究碳钢组织.确定其热加工工艺地重要依据.按组织标注地铁碳相图见图4-1.铁碳合金在室温地平衡组织均由铁素体(F)及渗碳体(Fe3C)两相按不同数量.大小,形态和分布所组成.高温下还有奥氏体(A)及δ固溶体相. 利用图4-1分析铁碳合金地组织时,需了解相图中各相地本质及其形成过程,明确图中各线地意义,三条水平线上地反应及反应产物地本质和形态,并能作出不同合金地冷却曲线,从而得知其凝固过程中组织地变化及最后地室温组织. 根据含碳量不同,铁碳合金可分为工业纯铁.钢及白口铸铁三大类.

(一)工业纯铁:碳地质量分数小于0.0218%地铁碳水化合物合金称为工业纯铁. (二)钢:碳地质量分数W C在(0.0218~2.11)%之间地铁碳合金称为碳钢. 1.共析钢W C=0.77%,在727℃以上地组织为奥氏体,冷至727℃时发生共析反应: 2.亚共析钢成分为0.0218%

2020年中考物理必考实验07: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

实验七、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 【实验目的】: 探究当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时,这两个力必须满足的条件。 【实验器材】: 弹簧测力计、一张硬纸板、细绳、剪刀等。 【实验步骤】: 探究当物体处于静止时,两个力的关系;探究当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两个力的关系 ①如图a 所示,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情况下,它们还必须在同一直线,这二力才能平衡。 ②如图b、c 所示,两个力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的情况下,它们还必须在同一物体上,这二力才能平衡。 【实验结论】: 二力平衡的条件: 1.大小相等(等大) 2.方向相反(反向) 3.同一直线(共线) 4.同一物体(同体) 【考点方向】: 1、在探究究二力平衡问题时,什么因素影响实验结果?答:。 2、如何减小如图乙所示的不足之处:。 3、你认为右图哪个实验更合理?答:。

4、如何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5、实验中如何改变拉力的大小?答。 6、定滑轮有什么作用:答:。 7、如何探究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答:。 8、如何探究两个力在同一直线上:答:。 9、实验结论:二力平衡条件:。 10、实验方法:。 11、选择静止状态的原因:。 12、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 【创新母题】: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华将系在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对角上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并在细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并通过调整_________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当小卡片时,说明小卡片处于平衡状态;卡片平衡后,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_______(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都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 _。 A.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

非平衡电桥实验报告

非平衡电桥的应用 实验目的: 1.学习非平衡电桥的工作原理; 2.学习和掌握非平衡电桥的应用; 3.学习一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不同的测量电路. 实验原理: 1.非平衡电桥的工作原理 如图1所示,在惠斯顿电桥中: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为稳压电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和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为固定电阻,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为可变电阻,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为电阻型传感器,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为电桥输出电压.当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时,电桥处于平衡状态,此时有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 当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时,电桥处于不平衡状态,则有 在一定条件下,调整电桥达到平衡状态.由(1)式可见,此时电桥的平衡状态与电源无关;当外界条件改变时,传感器的阻值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会有相应的变化,这时电桥平衡被破坏,桥路两端的电压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也随之而变,由 于桥路的输出电压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能反映出桥臂电阻的微小变化,因此通过测量输出电压即可以检测外界条件的变化.这种在非平衡条件下工作的电桥称为非平衡电桥,这样的测量方法为非电量电测法. 2.测量电路介绍 如采用电阻式传感器作为被测对象,传感元件的引出线有以下几种方式:二线制、三线制和四线制.采用二线制接法(图1),虽然导线电阻会给测量带来影响,但在测量精度要求不高、测量仪器与被测传感元件距离较近时,常采用二线制.但如果金属电阻本身的阻值很小,

那末引线的电阻及其变化也就不能忽视,例如对于Pt100铂电阻,若导线电阻为1 Ω,将会产生2.5 ℃的测量误差.为了消除或减少引线电阻的影响,通常的办法是采用三线联接法加以处理,如图2所示.工业热电阻目前大多采用的都是三线制接法. 在三线制接线电路中,传感元件的一端与一根导线相接,另一端同时接两根导线.传感元件在与电桥配合时,与传感元件相接的三根导线粗细要相同,长度要相等,阻值要一致(图中r1,r2,r3即为引线电阻).其中一根引线与测量仪表连接,由于测量仪表的内阻很大,可认为流过r2的电流接近于零.另两根引线分别与电桥的两个相邻臂相连,这样引线电阻对测量就不会造成影响. 数据处理 原始数据: 1.

铁碳合金非平衡组织观察

实验四铁碳合金非平衡组织观察一、实验目的 识别铁碳合金在不同热处理状态下的显微组织 加深对TTT曲线的理解及非平衡状态下钢的成份热处理工艺、组织之间的关系的认识。二.实验原理碳钢经热处理后的组织,可以是平衡或接近平衡状态(如退火、正火)的组织,也可是不平衡组织(如淬火组织),因此在研究热处理后的组织时,不但要参考铁碳相图,还要利用C曲线。 铁碳相图能说明慢冷时不同碳质量分数的铁碳合金的结晶过程和室温下的组织,计算相的质量分数。C曲线则能说明一定成分的铁碳合金在不同冷却条件下的转变过程,及能得到哪些组织,如图4-1。 1.冷却时所得的各种组织组成物的形态a.珠光体(图4-2) 珠光体是奥氏体高温转变的产物,根据其片层间距的大小可分为: (1)珠光体(P)是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层片较粗。 (2)索氏体(s)是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其层片比珠光体更细密,在显微镜的高倍(700倍以上)放大下才能分辨。 (3)屈氏体(T)也是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片层比索氏体更细密,在一般光学显微镜下无法分辨,只能看到如墨菊状的黑色组织。当其少量析出时,沿晶界分布呈黑色网状包围马氏体。当析出量较多时,呈大块黑色晶团状。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分辨其中的片层。b.贝氏体 贝氏体是奥氏体中温转变的产物,也是铁素体与渗碳体的两相混合物,但其金相形态与珠光体类组织不同,并因钢的成分和形成温度不同而有差别。其组织形态主要有二种:(1)上贝氏体(B)上贝氏体是由成束平行排列的条状铁素体和条间断续分布的渗

碳体所组成的非层状组织。当转变量不多时,在光学显微镜下为成束的铁素体条向奥氏体晶界内伸展,具有羽毛状特征。在电镜下铁素体以几度到十几度的小位向差相互平列,渗碳体沿条的长轴方向排列成行。 (2)下贝氏体下贝氏体是在片状铁索体内部沉淀有碳化物的混合物组织。由于下贝氏体易受浸蚀,所以在显微镜下呈黑色针状,在电镜下是以片状铁索体为基体,其中分布着很细的碳化物片,大致与铁索体片的长轴呈55。~65。的角度。C.马氏体( 马氏体(M)是奥氏体低温转变的产物,是碳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马氏体可分为两大类,即板条状马氏体和片状马氏体。 (1)板条状马氏体在光学显微镜下,板条状马氏体的形态呈现为一束束相互平行的细长条状马氏体群,在一个奥氏体晶粒内可有几束不同取向的马氏体群。每束内的条与条之间以小角度晶界分开,束与束之间具有较大的位向差。板条状马氏体的立体形态为细长的板条状,其横截面据推测呈近似椭圆形。由于条状马氏体形成温度较高,在形成过程中常有碳化物析出,即产生自回火现象,故在金相试验时易被腐蚀呈现较深的颜色。在电子显微镜下,马氏体群是由许多平行的板条所组成。经透射电镜观察发现,板条状马氏体的亚结构是高密度的位错。含碳低的奥氏体形成的马氏体呈板条状,故板条状马氏体又称低碳马氏体.因亚结构为位错又称位错马氏体。 (2)片状马氏体在光学显微镜下,片状马氏体呈针状或竹叶状,片间有一定角度,其立体形态为双凸透镜状。因形成温度较低,没有自回火现象,故组织难以浸蚀,所以颜色较浅,在显微镜下呈白亮色。用透射电镜观察,其亚结构为孪晶。 含碳高的奥氏体形成的马氏体呈片状,故称为片状马氏体,又称高碳马氏体;根据亚结构特点.又称孪晶马氏体。 马氏体的粗细取决于淬火加热温度,即取决于奥氏体晶粒的大小。高碳钢在正常淬火温度下加热,淬火后得到细针状马氏体,在光学显微镜下呈布纹状,仅能隐约见到针状,故又称为隐晶马氏体。如淬火温度较高,奥氏体晶粒粗大,则得到粗大针状马氏体。d.残余奥氏体(Ar) 当奥氏体中碳质量分数大于0.5%时,淬火时总有一定量的奥氏体不能转变成为马氏体,而保留到室温,这部分奥氏体即为残余奥氏体。它不易受硝酸酒精溶液的浸蚀,在显微镜下呈白亮色,分布在马氏体之间,无固定形态,淬火后未经回火时,残余奥氏体与马氏体很难区分,都呈白亮色。只有回火后才能分辨出马氏体间的残余奥氏体。淬火钢经不同温度回火后,所得的组织通常分为三种: (1)回火马氏体淬火钢在150℃—250℃之间进行低温回火时,马氏体内析 出碳化物,这种组织称为回火马氏体。与此同时,残余奥氏体也开始转变为回火马氏体。在显微镜下回火马氏体仍保持针(片)状形态。因回火马氏体易受浸蚀。所以为暗色针状组织。回火马氏体具有高的强度和硬度,而韧性和塑性较淬火马氏体有明显改善。 (2回火屈氏体是淬火钢在350℃~500℃进行中温回火所得的组织,是铁素体与粒状渗碳体组成的极细密混合物。组织特征是,铁素体基本上保持原来针(片)状马氏体的形态,而在基体上分布着极细颗粒的渗碳体,在光学显微镜下分辨不清,为黑点。但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渗碳体颗粒。回火屈氏体有较好的强度,最佳的弹性,韧性也较好。(3)回火索氏体是淬火钢在500~C~650~C高温回火时所得到的组织。它是由粒状渗碳体和等轴形铁素体组成的混合物。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渗碳体小颗粒,它均匀分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