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一、生物具有生命的物体。分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等)。现在已知生物约200万种生命现象这是所有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新陈代谢、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等。①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即病毒没有细胞结构)②生物都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这叫做应激性。如植物的向光性、向水性等。③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新陈代谢

二、1、生物圈:有生物生存的圈层。包括地球上全部的生物及生活的环境。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圈。范围:海平面上下各10千米。但绝大多数生物都生活在海平面上下各100米范围内。

2、栖息地:生物圈内生物生存、居住的场所。栖息地的类型由土壤类型、温度、湿度决定。

3、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

破坏栖息地的重要因素:人类对自然资源掠夺式的开发和不合

理利用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稳定的营养供给、阳

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

三、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1.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

①写出右图各部分的名称

②放大物像的是目镜和物镜;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

长,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目镜倍数x物镜倍数调换物镜的是转换器;

③反射光线的是反光镜;

④升降镜筒的是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

⑤调节光线强弱的是反光镜和遮光器。光线强,用平面镜和小光圈;光线弱,用凹面镜和大光圈。

2.显微镜的使用

①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安放装片、观察、整理和存放

②对光:“四转一看”转粗准焦螺旋,转细准焦螺旋,转遮光器,转反光镜,左眼看到一个明亮视野 安放玻片

3.观察:在观察时,镜筒应先下降,此时眼睛注视物镜;然后镜筒再上升,眼睛注视目镜(左、右都要眼睁开)

当视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右下方),想让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则将玻片向左下方(右下方)移动;当将玻片往右上方(左下方)移动时,视野中的物像则朝左下方(右上方)移动。

③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由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时,视野内的变化是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变大,视野变暗;由高倍物镜换成低倍物镜时,视野内的变化是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变小,视野变亮。

④整理和存放:提升镜筒,取下装片,擦拭显微镜,转动转换器,使物镜偏向两旁,将镜筒降到最低,反光镜竖立。

4.显微镜中看到的物像是倒立的实像(上下、左右颠倒,如;”9”在视野中是“6”)。

5. 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6.判断污点的位置:先移动玻片标本,如果污点也随着移动,则污点在标本上;如果污点不动,则污点在镜头上。再转动转换器,若污点消失,则污点在原来的物镜上;若污点仍在,则污点在目镜上

7.视野中央细胞数目与扩大倍数成反比。例如:目镜10x、物镜10x视野中央细胞数目细胞数目8个,先目镜不变,物镜换为40X,视野中细胞数目为2个(8/4=2)

【巩固练习】

1.某同学使用的显微镜有如下一些镜头可供选

择(见下图),要使被观察的物体放大50倍,

应选择的镜头为:

A.④和⑤

B.③和⑥

C.①和④

D.②和⑥

2.使用的物镜为10X,目镜为10X,第二次使用的物镜仍为10X,而目镜成为5X,那么第二次在视野中看到的物象情况与第一次相比()

A.细胞数目增多,但细胞比原来大1/2

B.细胞数目增多,但细胞比原来小1/2

C.细胞数目减少,但细胞比原来大1/2

D.细胞数目减少,但细胞比原来小1/2

3.如果在目镜为5×、物镜为10×时,显微镜视野里可观察到的细胞如

右图所示。那么,在物镜放大倍数不变的情况下,把目镜改为15×,视

野里可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是()

A.3 个 B.5 C.7 D.9

4.(09山东招生考试题)小强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洋葱表皮细胞后兴奋

地向同学描述,并把显微镜轻轻挪动给同组同学,但别人却看不清物像。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

A 没有调节粗准焦螺旋

B 射入光线发生改变

C 显微镜的物镜转换了

D 光圈的大小改变

5.显微镜观物像时,物像在视野中的位置是右下方,要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载玻片的移动方向应是( )

A. 左上方

B. 左下方

C. 右上方

D.右下方

四、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 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

① 植物细胞:擦、滴(清水)、撕、展(避免细胞重叠)、盖、染;

② 动物细胞:擦、滴(生理盐水)、刮、涂(避免细胞重叠)、盖、染(在盖玻片一侧

滴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取,重复2~3次)。

a. 下图是制作临时装片的四个步骤,这四个步骤的正确顺序应是4,2,1,3

(必考)盖的方法: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的放平。(目的: 避免产生气泡)

五、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必考)

?动物和植物细胞的区别:

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带甜味、酸味的汁液——来自于液泡中的细胞液;高大的

树木“顶天立地”---细胞壁中具较强支持作用的纤维素

?功能

细胞壁------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有保护和支持的作用

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质------不停地流动,加快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

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传递遗传信息

动物细胞 植物细胞 不同点 没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相同点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

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场所,提供细胞的生命活动的能量

液泡-------内含细胞液,如西瓜的汁液等水果汁液都是细胞液

考点:喷洒在蔬菜上的农药很难进入细胞内部,其主要原因是

(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施肥后,肥料中含氮的无机盐进入细胞,主要是由细胞膜控制的。2)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细胞生命活动进行的场所是细胞质。3)切西瓜流出的红汁水是细胞液,它来自于液泡。【巩固练习】

1.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点,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标本污点都没有移动,说明污点在()

A.目镜上

B.载玻上

C.物镜上

D.反光镜上

2.与草履虫相比,仙人掌特有的细胞结构是()

A.细胞膜

B. 细胞质

C. 线粒体

D.细胞壁

3.小明在切割番茄时,流出很多红色的细胞液,它存在于细胞的什么结构中()

A. 细胞质

B.液泡

C.线粒体

D.细胞核

4.动物细胞中的能量转化器是()

A.液泡

B. 染色体

C. 线粒体

D. 叶绿体

小结: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结构:线粒体、叶绿体

六、细胞的分裂与分化

1.概念

①细胞分裂: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②细胞分化: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功能随着细胞

的生长出现了差异,这就是细胞的分化。

③组织:形态、功能相似,结构相同的细胞组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2.细胞分裂的过程:

①先是细胞核一分为二,再是细胞质分裂。

②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先进行复制,再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去,保持亲代与后代具

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③动物和植物细胞细胞壁和细胞膜分裂、形成的方式不同。

3.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组织

①动物的基本组织:上皮组织(人皮肤的表皮)、神经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血液)

②植物的几种基本组织:营养组织(西红柿果肉)、保护组织(西红柿皮、苹果皮等)、

输导组织(导管、筛管等)、机械组织(一些木纤维,石细胞,如叶脉,花生的果壳)。

4.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分化形成组织。如:一颗小

树由小长大的原因是: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细胞分化。

【巩固练习】

1.“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生物体内存在的不同结构主要是由于细胞()

A.生长的结果

B. 分裂的结果

C.分化的结果

D.癌变的结果

2.子代细胞在遗传物质组成上与亲代细胞保持着较高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其根本原因是()

A.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可复制形成两份,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B.在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产生了特定的变化,执行不同的生理功能。

C.细胞的生长过程中,染色体不发生变化。

D.细胞分裂、生长与分化过程中,染色体均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3.一粒种子长成参天大树的主要原因是()

A. 细胞数目增多

B.细胞体积增大

C. 细胞数目增多,细胞体积增大

D.细胞分裂

七、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概念

①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

如:皮肤就是人体内最大的器官。

植物有营养器官(根、茎、叶)和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如:马铃薯、藕等都是茎,甘薯是根,黄花菜、菜花是花。

①系统:由不同的器官按一定的次序组合起来,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构成系统。如:人体有八大系统:呼吸、运动、消化、循环、泌尿、神经、内分泌和生殖系统。(可这样记忆:呼吸运动、消化循环、内分泌尿、神经生殖)。

2.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注意:骨骼肌、叶片都属于器官

【巩固练习】

1.下列植物结构中,属于器官的是()

2.下列结构中属于组织的是()

A.皮肤

B.神经纤维

C.肌腱

D.唾液腺

3.下图是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示意图,请据图作答:

(1)植物细胞示意图是甲图的依据是该细胞有

细胞壁、液泡(任写一项)

(2)图中②④⑥是动植物细胞都有的结构,其中④的名称是细胞核,⑥的名称是细胞质。(3)我们从婴儿到青少年,个子长高了很多,其根本原因是()

A. 经常喝牛奶

B.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C. 参与体育锻炼

D.父母的养育

4.下图是有关生物细胞生活史的概括,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属于-------过程?----?属于过程

八、植物的类群

(一) 1.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有茎叶,无根,无输导组织;蕨类植物:有根茎叶,出现输导组织,通过孢子繁殖后代。(三类共同点:都不产生种子,生殖过程离不开水。) 2.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种子裸露,无果皮〕被子植物〔种子外有果皮〕。 3.种子植物是真正的陆生植物,生殖过程脱离了水的限制。 A“春来江水绿如蓝”,春水绿的原因是藻类植物。(藻类植物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B 可以监测空气污染(二氧化硫)的植物是苔藓植物。(原因是苔藓易受侵害而死亡) C 地层中的煤煤煤煤的形成是古代蕨类植物 D 种类最多、分布最广、适应性最强的植物是被子植物(即绿色开花植物)。

(二)1、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多细胞的个体没有根、茎、叶的分化,用孢子繁殖,一般生活的水中。

常见植物:衣藻(单细胞)、水绵、海带、紫菜、石花菜、鹿角菜等。

作用:藻类植物是浮游动物鱼类的饵料,是大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90%),美味食品、提取药物、食品原料、工业材料等。

2、苔藓植物:生活环境潮湿的陆地环境(地面和墙角)一般具有茎和叶,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假根仅起固着作用)常见苔藓植物:葫芦藓、地钱、泥炭藓、黑藓作用:检测空气污染指示植物。

3、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有真正的根、茎、叶的分化,体内出现了输导组织(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所以体型比较高大,适应陆地生活的能力较强,孢子繁殖后代。受精作用离不开水,所以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作用:古代蕨类可形成煤炭

4、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根、茎、叶都非常发达,受精作用不需要水,生活在干旱的环境。

常见植物:松、柏(卷柏除外)、银杏、苏铁等,做药用、食用、观赏。

5、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在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着,双受精,受精作用不需要水,生活在各环境中,是分布最广的一类植物。

常见植物:各种绿色开花植物,提供食物、观赏、能源、工业等。

【巩固练习】

1、据你所知,下列能产生种子的植物是A水绵B葫芦藓C肾蕨D水稻

2、北宋欧阳修的诗名“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以及唐朝刘禹锡的诗名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背”分别描述了两类植物大量繁殖后的自然景观,它们是()

A藻类植物和蕨类植物B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C苔藓植物 D种子植物

4、海带和铁线蕨的共同特征是()

A生活在水中 B有茎、叶的分化C用孢子繁殖后代D没有真正的根

5、下列属于祼子植物的是()A桃 B松C高粱D棉花

6、下列植物中,种类最多、适应最台、分布最广的是()

A藻类植物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7、下列有关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被子植物是种子外有果皮被着植物B马尾松、水杉、侧柏等都属于被子植物C被子植物是植物界种类最多,分布广的植物D被子植物能产生种子,裸子植物不能产生种

九、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蒸腾作用一、基本概念:

1、蒸腾作用:水分以气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

2、叶是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的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

3、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氧气

和二氧化碳)。一般下表皮多于上表皮。气孔的张开与闭合受保卫细胞控制。

4、蒸腾作用的强弱受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空气湿度和空气流动状况的影响。

5、蒸腾作用的意义,(1)促进植物体从土壤中吸收水分(2)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由根部向上运输(3)使植物体有效的散热(4)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雨量,促进水循环。

6.蒸腾作用的应用:(1)大树底下好乘凉(2)移栽植物时要去掉一部分枝叶、选择阴天和傍晚、移栽以后要遮阴等,都是为了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植物成活。

7.植物对水、无机盐的吸收、运输和利用

散失:约99%用于蒸腾作用

利用:约1%用于光合作用等

练习:结合右图的叶片结构模式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2] 栅栏组织和[3] 海绵组织合称叶肉,在其

中含有大量的_______,所以叶片呈绿色。叶片_____面颜色

深,秋天落叶时一般叶片面朝上。

(2)叶片蒸腾作用所需要的水分是由[ ] 运来的。

(3)2006年冬季气温偏高,被称为暖冬。造成全球变暖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它与植物体的生长有密切联系,通过 [ ] 进入植物体,其张开和闭合是由[ ] _控制的,与[5]开闭关系密切的物质是 .

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

必考:“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是:①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目的:把叶片中的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②部分遮光:将一片叶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纸片遮盖(目的:做对照实验,看看见光部位和不见光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见光部分:对照组。遮光部分:实验组;③光照数小时后隔水加热(用酒精脱去叶绿素便于观察;为什么隔水加热:酒精易燃。当叶片脱至黄白色停止);④清水漂洗; ⑤滴加碘液染色(有淀粉的部位遇碘变蓝色):⑥结果(现象):遮光部分不变蓝,见光部分变蓝 ; ⑦证明(结论):光是光合作用必要条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2.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A

为增加产量,常采用的方法是:增加二氧化碳的含

量(保持蔬菜大棚内通风),增加光照强度或延长

光照时间,合理密植(让作物的叶片充分利用单位面积光照,而不互相遮挡)。

3.实验: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①实验中的唯一变量:二氧化碳。(碳酸氢钠受热易产生二氧化碳)甲装置为实验组(装有碳酸氢钠溶液),乙装置为对照组(装有清水)②实验现象:两个装置在光下都有气泡产生。甲装置产生的气泡多于乙装置。

(两个装置收集到的气体都是氧气,都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③实验结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注意:甲装置的碳酸氢钠可以换为氢氧化钠。不过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所以,产生的气泡会比清水中产生的气泡更少。

4.海尔蒙特实验说明了什么?柳树质量的增加不是来源于土壤。

5.光合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合理密植、间作套种(一般把几种作物同时期播种的叫间作,不同时期播种的叫套种)原因: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太阳光能。

?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A

(1)呼吸作用概念:植物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场所:活细胞的线粒体公式:有机物十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储存能量)

(2)呼吸作用意义: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不可缺少的动力,一部分转变成热能散发出去。(3)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中的应用: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机物。?保存蔬菜水果:适当低温、充入氮气或二氧化碳;?保存种子时要晒干、低温;松土、排涝可促进根系呼吸;?适当加大昼夜温差,降低呼吸作用,可提高作物产量;?种植农作物时,既不能过稀,也不能过密,应该合理密植。?适当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能够积累更多的有机物,提高产量;抑制生物的呼吸作用能够延长保质期

(4)外界条件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外界条

影响生产措施

温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强,过高又

减弱

储藏蔬菜、水果、粮食时保持低温水分随植物含水量的增加而加强粮食在入仓以前一定要晒干

氧气一定浓度内随氧浓度增加而

加强

储藏水果蔬菜时降低含氧量(如充加

氮气)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浓度大时,受到抑

充加二氧化碳延长水果、蔬菜的储藏

时间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一、绿色的能量转化器 1、地球上所有生物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起着能量转化的作用。 2、绿色植物为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绿色植物能够吸收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将它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直接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组成成分,

二、自动的空气净化器 1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2绿色植物具有净化空气的作用,是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屏障。 3温室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三、天然的蓄水池绿色植物在水循环过程中具有什么作用?绿色植物一方面通过蒸腾作用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量,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另一方面减缓陆地水径流,增加地下水含量,对维持水分平衡起重要作用。

【比较】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含有叶绿体的细胞所有的活细胞

有光有光、无光都可进行

二氧化碳和水有机物和氧

有机物和氧二氧化碳和水

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联系1、如果没有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呼吸作用就无法进行,因为呼吸作用所分解的有机物正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2、如果没有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也无法进行,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原料的吸收和产物的运输所需要的能量都是呼吸作用所释放出来的

4、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巩固练习】

1、光合作用的公式给我们提供了农作物增产的思路,以下不能使农作物增产的思路是( )

A、增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C、有效地利用光能,增加光能利用率

D、培育新品种,增加叶绿体含量

2、一天,刚从中学退休的奶奶对小明说:考考你,冰箱为什么能够使水果、蔬菜保鲜?小明尝试着用他学到的生物知识解释能延长果蔬储藏时间的主要原因后,奶奶满意的笑了。你认为小明说的关键是:冰箱能够( )

A、减少果蔬水分含量,加快呼吸作用

B、降低环境温度,减缓呼吸作用

C、减少环境中氧气含量,减缓呼吸作用

3、把新鲜水草放在养鱼缸里的主要目的提供( )

A、食物

B、提供氧气

C、提供能量

D、提供二氧化碳

实验专题光合作用相关实验

仔细阅读教材54页--55页的相关实验,分析完

成下列问题:

(一)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光(和

淀粉)

1、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①暗处理: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目的:让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

②遮光照射:在黑暗处,用黑纸把一片叶的部分从正面和背面盖住(目的:进行

。实验的唯一变量是)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3至4小时。

③取下叶片:剪下遮光的叶片,去掉黑纸。

④酒精脱色:将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再放入大烧杯内隔水加热。(隔水加热的原因)

叶片逐渐由_______色变成_______色。(酒精的作用是。)

⑤碘液染色: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干净。然后放在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

⑥滤色: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洗掉碘液。观察结果。(遮光部分的颜色,

没有遮光的部分的颜色。原因。)结论:1.绿叶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光。 2.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

【巩固练习】

1. 若让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应选用()

A.用酒精除去叶绿素的叶 B.全绿的叶

C.不含叶绿体的叶 D.有白斑的绿叶

2.图6中若甲代表水和二氧化碳,则()

A.Ⅱ是光合作用,乙是水和二氧化碳,Ⅰ是呼吸作用

B.Ⅱ是光合作用,乙是糖类和氧气,Ⅰ是呼吸作用

C.Ⅱ是呼吸作用,乙是水和二氧化碳,Ⅰ是光合作用

D.Ⅱ是呼吸作用,乙是糖类和氧气,Ⅰ是光合作用

3.现有四个实验装置,若要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则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②和③

D.③和④

4.认真分析图7所示装置,回答问题:

(1)可用来探究光合作用原料的实验装置是:________,该装

置能说明光合作用需要______________,探究实验需要对照实验

来增强说服力,则你设计的对照实验装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装置用来验证呼吸作用,则此装置必须放在________环境中。

(3)丙装置可用来验证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试验成功丙装置试管中会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

(4)丁装置若用来验证蒸腾作用,则此装置有一个错误,应该怎样改进?

5.如图表示在某晴天的上午,将一盆植物的部分枝叶用干燥的透明塑料袋罩住,扎紧袋口并置于阳光下。请回答:(1)一段时间后,塑料袋内壁上会出现小水珠,这是植物___________作用的结果。(2)下午打开袋口,迅速将一根带有火星的卫生香伸入袋内,观察到卫生香复燃,说明袋内含有较多的___ ______(气体),该气体是通过_________作用产生的。(3)傍晚换上黑色不透光的塑料袋罩上,扎紧袋口。第二天打开,迅速伸进一根燃着的火柴棒,结果火柴棒迅速熄灭。若将该袋内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此

时袋内含有较多的______ _(气体),该气体是通过___________作用产生的。

【能力提升】

1.(09年山东省中考)肾蕨叶态优美,易于种植,常被人们作为观赏植物来栽培。要使盆栽肾蕨生长良好,应如何管理?( )

A .放在向阳的地方,少浇水

B .放在向阳的地方,多浇水

C .放在背阴的地方,少浇水

D .放在背阴的地方,多浇水

2. 若人将某植株一片叶的主脉切断(图8中甲),另一片叶两面都贴上

不透明的锡箔纸(图8中乙),黑暗中放置24小时后光照4小时。取下

两叶经脱色后用碘液处理,发现A 部位里棕褐色,B 部位呈蓝黑色,C

部位不呈蓝黑色。

以上实验能够证明光合作用需要( )

A .水和二氧化碳

B .叶绿素和阳光

C .水和阳光

D .水和叶绿素

3.在昼夜温差较大的地区,粮食作物籽粒饱满,瓜

果较甜,这是因为( )

A.光合作用旺盛,呼吸作用强烈

B.光合作用旺盛,呼吸作用微弱

C.光合作用微弱,呼吸作用强烈

D.光合作用微弱,呼吸作用微弱

4. 选取生长正常的牵牛花进行如图9所示的光合

作用实验:

①将此装置经黑暗处理一昼夜后,移至光下数小时,再将这三片叶取下,分别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②用清水漂洗后放入培养皿中,分别向这三片叶上滴加碘液,观察三片叶是否变蓝。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将此装置放入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

(2)在光下放置数小时后,发现两玻璃瓶的内壁上有小水珠,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3)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出一些有关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结论。如,比较叶片甲不同部位的颜色变化,可以说明 ;比较叶片乙和丙,可以说明 。

(4)根据以上实验所得结论,对温室里的农作物采取 等(请答出两条)措施可以提高产量。

(5)绿色植物被称为“空气净化器”, 对于维持生物圈中的 碳氧平衡

起图9

重要作用。热点:“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低碳生活”要求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减少能量的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等,从而降低环境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你能为“低碳生活”做些什么?至少写出两条来和大家分享:多步行或骑自行车,少乘坐汽车;少开空调,少看电视,少玩电脑,随手关灯,节约用电;少用纸巾,节约用纸,保护森林等。

十、动物的类群

1.根据动物的身体内是否具有脊柱,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2.无脊椎动物共同点是体内不具有脊柱。

A.腔肠动物:结构简单的多细胞生物,身体呈圆筒状,体壁仅有两层细胞组成。消化腔有口无肛门。如:桃花水母、海蜇、海葵、珊瑚虫

B.扁形动物:身体扁平,有口无肛门。

C.多数影寄生生活(涡虫除外)如涡虫、血吸虫、绦虫。

D.线形动物:细线状或圆筒状,两头尖,有口有肛门。如:秀丽隐杆线虫、蛔虫。

E. 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如蚯蚓、蚂蟥、沙蚕等

运动:肌肉和刚毛,呼吸:湿润的体壁

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称为蠕虫动物

E. 节肢动物〔种类数量最多、分布最广泛〕:身体分部,足和触角分节,体表有外骨骼。外骨骼的作用:保护和支持内部器官,防止体内水分散失。

身体分为头部、胸部、腹部三部分,呼吸器官为气管,气门是气体出入身体的门户。可分为昆虫纲(家蚕)、甲壳纲(虾蟹)、蛛形纲(蜘蛛)和多足纲(蜈蚣)。

注意:昆虫的判断依据是成虫具有三对足,两对翅。

3.脊椎动物共同点:身体背部具有脊柱。

A.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流线型,体表一般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身体

两侧有感觉器官——侧线,能够感知水流、测定方向。

(3)鲫鱼的各种鳍中,胸鳍和腹鳍主要起维持鱼体平衡的作

鱼类利于游泳的特点:(1)减小阻力:①身体呈梭形;②体表有鳞片;③体表分泌黏液。

(2)游泳:①动力由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提供;②鳍具有协调平衡的作用。

(3)呼吸:鳃。

小强观察到鱼缸内的小金鱼的口和鳃盖不停地交替张合,鱼的这种行为主要是为了( ) A.取食 B.呼吸 C.喝水 D.平衡身体【解析】选B。本题考查鱼的呼吸特点。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鳃中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当水流过鳃的时候,水中的氧气可

以扩散到鱼鳃中的毛细血管,同时,鳃中的二氧化碳也可以扩散到水中,小金鱼的口和鳃盖不停地交替张合,这种行为主要是为了完成呼吸。

B.鸟类:鸟类:适于飞行。主要特征:身体流线型。体表有羽毛,前肢变成翼。有的骨

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

?家鸽的消化系统有什么特点?家鸽的口中没有牙齿,食物经咽、食管进入嗉囊暂时储存和软化,然后进入肌胃经研磨初步消化,最后在小肠内彻底消化,没消化的在大肠内形成粪便,直肠很短经泄殖腔排出体外,有助于减轻家鸽自身的重量。

?发达的胸肌为飞行提供动力。双重呼吸(肺和气囊)为飞行提供充足氧气。

?家鸽利于飞行的特点:(1)减轻体重:①骨薄且中空;②无齿、无膀胱,直肠短不储存粪便。(2)减小阻力:①流线型;②被覆羽毛。(3)飞行器官:①翼;②胸肌发达,动力充足。

(4)能量供给:①食量大,消化能力强;②双重呼吸,氧气足;③二心房二心室,运输能力强。

C.两栖类

④体温不恒定。如青蛙、蟾蜍、大鲵D.

E.哺乳类:最高等的动物。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毛,具有保温作用,对维持体温

的恒定具有重要意义;牙齿分化,食性复杂:大脑发达;胎生哺乳的生殖发育特点,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体内有膈;用肺呼吸;体温恒定。

家兔的门齿臼齿个有什么特点?这与它的什么生活习性有什么关系?门齿适于切断食物,臼齿适于磨碎食物,与其以植物为食相适应。食肉动物有犬齿(撕裂食物)盲肠特别发达,适于消化植物纤维

4. 恒温动物:鸟类和哺乳类的体温恒定,不会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变温动物:其他动物的体温会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十一:微生物的类群

1.病毒:A. 主要特征: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和遗传物质(核酸构成;

B. 生活方式:寄生。

C. 繁殖方式自我复制。

2.细菌:单细胞生物A. 主要特征:无成形的细胞核。 B. 生活方式:寄生和腐生。

C. 结构:基本结构(共同)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

特殊结构(有的细菌具有)鞭毛〔运动〕荚膜〔保护,耐高温干燥〕

D. 形态:杆状、球状、螺旋状。〔可根据形态对细菌分类〕

e. 细菌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

f 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

3. 真菌:A. 类别:单细胞真菌(酵母菌)、多细胞真菌(霉菌)等。

4、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一、促进生物圈中的碳循环

土壤中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能将动植物尸体、粪便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归还到大自然中,被绿色植物制造在利用来制作有机物。二、促进生物圈中的氮循环?什么是固氮作用?生物圈中的一些微生物能够把空气中植物不能直接吸收利用的氮气固定下来,转变成可以被植物利用的氮肥,这个过程叫固氮作用。?什么是固氮微生物?这样的微生物叫做固氮微生物。如根瘤菌

十二、科学探究 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①假设是对实验的一种可能的解释,是一种有根据的猜测。所以可能与结论不符合。②实验是验证假设的途径,包括制定计划和实施计划。(有的实验可能有多个变量)③对照实验: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即对照实验中只有一个变量,目的是确保实验结果的不同由实验变量引起。④科学探究的基础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获取事实和证据的途径有观察、调查、实验等;得出结论的重要过程是推理和判断。

【练习】 1. 科学探究时,常常需要进行对照实验,同时还要选出控制变量,这样才可能成功。 2. 如果要证明“真菌适宜生存在温暖、潮湿以及富含营养物质的环境中”这个结论,应该要设计3组对照实验生物的分类 4.实验材料达一定数量或设置重复组是为了避免偶然性;获得普遍的规律。5.计算平均值是为了减少误差。

十四、生物的分类通常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分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1.分类的基本依据:形态结构特征、营养方式。其中,分类的最主要依据是形态结构特征。

2.生物分类等级(单位):〔由大到小〕界、门、纲、目、科、属、种。3 种

是最基本〔最小〕的分类单位。

4.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生物数量越少;生物间亲缘关系越近,相似程度越大

十五、动物的运动 1.运动方式的多样性:主要有飞行、游泳、爬行、行走、跳跃、奔跑等。

2.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其运动方式与运动结构是相适应的。单细胞生物没有运动器官,但具有运动结构,能够进行运动。(如草履虫的纤毛)

3.运动系统: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构成,其中主要组成部分是肌肉。①人和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个部分构成。骨和骨连接成为骨骼。②运动的产生:在神经的支配下,骨骼肌收缩产生动力,使骨绕着骨连接产生动作。③任何一个动

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多块骨

骼肌协作完成的。 ④屈肘:肱二头肌

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伸肘: 肱二

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⑤手自然

下垂:肱二头肌肱三头肌都舒张。

手提重物:肱二头肌肱三头肌都收缩。

掷出铅球(属于伸肘动作):肱二

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动物的行为: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⑥脱臼是指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

十六动物的行为 动物的各种行为都有助于生存和生殖,更好地适应环境。

1.动物的行为是动物所有外部可以识别的变化,如活动、体态、发声等。

2. 2.行为的主要类型:觅食行为、防御行为、生殖行为、节律行为(如鸟类迁徙和鱼类洄游)

3.社群行为(又称社会行为):同种生物个体之间除生殖以外的各种联系的行为。 ①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一个具有社会行为的群体中,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②营社会生活的动物一般比较高,如蚂蚁、蜜蜂、猩猩、狒狒、羚羊、鹿等。

4.从行为获得途径可分为 先天性行为(本能行为)和后天性行为(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控制。 (只能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积累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的。(适应不断 变化的环境) 骨骼肌附着骨的模式图中正确的是

5.后天性行为建立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

动物的运动

运动的方式奔跑、飞翔、游泳、爬行、跳跃等

运动

的基

骨骼

骨:(如肱骨、尺骨等,人体206块骨)

骨连结

不活动的连结(如颅骨连结)

半活动的连结(如胸骨和肋骨之间的连结)

活动的连

结(即关节)

关节面

关节头

关节窝

表面覆盖关节软骨,起

到减小摩擦和缓冲震动

的作用

结缔组织构成,内表面分泌滑液,有

韧带使其更牢固

内有滑液起润滑作用

关节(特

点:既牢

固又灵

活) 骨骼肌

肌腱

肌腹

组成

特性:受到刺激收缩

动作的完成:神经系统

骨-----------杠杆

骨骼肌------动力

关节---------支点

支配

关节囊

关节腔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整理

.. . . 版七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 1.新代——最基本的生命现象 植物: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 生物能进行呼吸。 生物能排出身体的废物。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2.生长发育,由小长大 3.繁殖后代 4.遗传变异,相似和差异 5.应激性: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有规律的反应。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6.适应并影响环境 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附:生物分类:动物、植物、微生物(真菌、细菌、病毒) 二、生物的生活环境 1.生物圈的围: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海平面上下10千米 绝大多数生物生存围:陆地以上和海洋表面以下各约100米 2.生物的生存基本条件:、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稳定的营养供给。 3.栖息地:生物圈生物生存居住的场所。林地、草地、岩岸、沙滩、淡水溪涧环境因素(土壤类型、温度、湿度)决定栖息地特征;

人口数量剧增,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及不合理利用→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三、生物学探究方法 1.探究过程 1)提出问题: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空气还是肉汤本身产生的?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假设:微生物来自空气。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前提:提出有研究价值问题,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 3)制定计划: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是关键,(探究计划包括方法、步骤,材料、器具) 对照实验,探究实验中的唯一变量,其他条件都相同。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交流 2.探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 四、生物学的研究工具 1、光学显微镜各个部件的名称和作用:

最新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必背基础知识点总结(全册)

最新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必背基础知识点总结(全册) 第一单元 第一章 1.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才有生物生存,这个圈层叫_________。在这个圈层内我们把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栖息地. 显微镜: (2)能放大物像的是和,它们是显微镜的主要部件。 (3)能升降镜筒的是和,使镜筒升降范围大的是;转换器能;遮光器上有大小不同的,;反光镜有两个面,一个是,一个是。 2. 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是实物的,放大的倍数是。 3. 调节光线强弱的两个结构和。 4.高倍镜换成低倍镜后视野变物体数目变物象大小变。 5. 镜筒下降时应从侧面注视;以防目镜压碎装片。 6. 在视野的右上方看到“P”,这个字母应该是什么样的,怎样将字母移动到视野的正中央。 第二章 1 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2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中,滴的是,而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中滴的是,目的 盖盖玻片的方法是,这样做的目的是。 3.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口腔上皮细胞,都有的结构是、、 ,除此之外,洋葱表皮细胞还有、;细胞中被染成深色的结构是。 4观察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 (1)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质中有、、等结构。 (2)细胞壁的作用是。细胞膜能。含有遗传物质的是,能够流动的是。 (3)辣椒中感到有辣味的物质存在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能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5.植物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是和 6细胞分裂的结果是使细胞的增加。 7.细胞分裂过程中,遗传物质先,然后到两个子细胞中,使新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与亲代细胞保持。 8.细胞分化是指在作用下,经过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其、和功能发生定向改变,结果是形成了。 9.动物的基本组织包括、、、。 植物的基本组织包括、、、。

(完整版)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整理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 1.新陈代谢——最基本的生命现象 植物: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 生物能进行呼吸。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2.生长发育,由小长大 3.繁殖后代 4.遗传变异,相似和差异 5.应激性: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有规律的反应。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6.适应并影响环境 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附:生物分类:动物、植物、微生物(真菌、细菌、病毒) 二、生物的生活环境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海平面上下10千米 绝大多数生物生存范围:陆地以上和海洋表面以下各约100米 2.生物的生存基本条件: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稳定的营养供给。 3.栖息地:生物圈内生物生存居住的场所。林地、草地、岩岸、沙滩、淡水溪涧环境因素(土壤类型、温度、湿度)决定栖息地特征;

人口数量剧增,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及不合理利用→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三、生物学探究方法 1.探究过程 1)提出问题: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空气还是肉汤本身产生的?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假设:微生物来自空气。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前提:提出有研究价值问题,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 3)制定计划: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是关键,(探究计划包括方法、步骤,材料、器具) 对照实验,探究实验中的唯一变量,其他条件都相同。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交流 2.探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 四、生物学的研究工具 1、光学显微镜各个部件的名称和作用: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精编版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 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 1、生物可分为:植物,动物,真菌,细菌,病毒等五大类群,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的基本特征:①新陈代谢②生长发育③繁殖后代④遗传变异⑤应激性⑥生物能适应并影响环境 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 一.生物圈:有生物生存的这个圈层叫生物圈。 1.生物圈的范围是:生物圈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的上层,范围为海平面以下约10千米和海平面以上10千米之间。但绝大多数生物都生活在海平面上下各100米范围内。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是阳光,水分,适宜的温度和稳定的营养供给。 二.栖息地 栖息地指:在生物圈内,生物实际居住的场所。 栖息地的类型由土壤类型、温度、湿度决定。 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生物栖息地遭受破坏的主要因素是全球人口数量剧增以及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及不合理利用。 第三节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1、生物学的科学探究过程大致包括六个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其中探究成功的前提是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制定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为探究成功的关键. 2、生物学探究采用的方法为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 3、巴斯德实验中只选择一个变量既实验变量,用以设计对照实验,成功之处 在于设计了曲颈瓶(阻挡细菌侵入)。巴斯德的实验证明了肉汤变酸是微生物引起的, 这些微生物来自于空气。 第四节生物学的研究工具 三、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1.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 ①写出右图各部分的名称 ②放大物像的是目镜和物镜;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目镜倍数x物镜倍数调换物镜的是转换器; ③反射光线的是反光镜; ④升降镜筒的是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 ⑤调节光线强弱的是反光镜和遮光器。光线强,用平面镜和小光圈;光线弱,用凹面镜和大光圈。 2.显微镜的使用 1使用显微镜的正确步骤:⑴取拿与安放⑵对光⑶安放装片⑷观察⑸整理和存放。 ①对光:“四转一看”转粗准焦螺旋,转细准焦螺旋,转遮光器,转反光镜,左眼看到一个明亮视野 ②观察:在观察时,镜筒应先下降,此时眼睛注视物镜;然后镜筒再上升,眼睛注视目镜(左、右都要眼睁开) 2、观察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上下、左右颠倒,如;”9”在视野中是“6”) 3、显微镜各结构中,起放大物像的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全册备课教案

七年级生物学科 2013年—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教学计划 青州经济开发区初中 姓名:牛青林

七年级生物备课 1、当前学生学习状况分析 本学期,初一的新生是没有经过考试就进来的,到目前为止本人对学生的情况不是十分了解。本人承担七年级3个班级的生物学教学任务,所使用的教材是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编写的济南版生物学新教材。新课程,新教材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学校在全面抓教育教学质量的理念给于我教好学生以强大的自信心,加上大多数学生对生物怀有浓厚的兴趣,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环境,完备的生物教具为生物教学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 2、本学期课程内容分析 本册包括2个单元7章,23节内容(其中第二单元第4章只有1节内容)。 第一单元《认识生物》包括了“生物课程内容标准”中的第2个主题“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所要求的全部内容以及第1个主题“科学探究”和第3个主题“生物与环境”的部分内容。本单元的内容安排考虑到学生是刚开始学习生物学,要让学生初步树立什么是生物的概念,初步学会探索生命奥秘大致过程的科学方法;初步认识生物体的结构概况,以及生物对环境的依赖关系。为后面《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动物》、《生物圈中的微生物》和《生物圈中的人》等章节的学习打好基础。 第二单元《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涵盖了“生物课程内容标准”中第4个主题“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6个主题“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全部内容以及第8个主题“生物的多样性”中的大部分内容。本单元的内容安排充分体现了“人与生物圈”的主题思想,贯穿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一主线。

从具体内容看,每一节的内容就是一个小的知识单元。节以下的标题(四级标题)就是具体的知识点。在每一节和具体知识点的引言部分,都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命现象或生活经验或生产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入手,把学生带入问题情景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好本知识点的信心。然后,通过不同的活动方式(如“观察与思考”或“分析与讨论”或“实验” 等)探索有关生命现象及其规律,从而得出结论。 由此可见,无论从宏观上还是从微观上看,本册教科书的知识内容体系是系统的,层次是清楚的、鲜明的。 3、本学期的教学目的、任务和教学要求 [教学目的、任务]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七年级上册)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 知识: 1)获得有关生物的结构层次、生命活动、生物与环境、生物进化以及生物技术等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基础知识。 2)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3)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能力: 1)正确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2)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3)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练习题参考答案

七年级生物学学习与检测(上册) 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认识生物 第一章奇妙的生命现象 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 导学提纲 一、1.生物 2.生物200 二、1.营养物质废物 2.应激性 课堂自测 1.C 2.D 3.D 4.动物真菌病毒 5.200 各不相同共性 知能提升 1.A 2.A 3.A 4.营养物质废物新陈代谢长大繁殖相似差别遗传变异规律 第二节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导学提纲 一、微生物微生物空气 二、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课堂自测 1.B 2.D 3.问题假设计划 知能提升 1.B 2. 方法步骤材料用具 3.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 4.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5.自然目的计划感官辅助工具感知考察描述 6.器具材料实验操作观察、记录分析 第二章严整的生命结构 第一节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导学提纲 1.镜臂镜座 2.支持调节光线的强弱调换物镜长 3.倒像乘积 课堂自测 1.A 2.D 3.B 4.A 5.倒像目镜物镜乘积 6.擦镜纸 知能提升 1.C 2.B 3.C 4.C 5.(1)A (2)A (3)D 6. A 7. 光圈和反光镜 8.40 第二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导学提纲 一、1.细胞单细胞多细胞 2.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壁叶绿体液泡课堂自测 1.D 2.B 3.A 4.C 5.B 6.细胞单细胞多细胞 7.细胞结构功能 知能提升 1.C 2.D 3.C 4.D 5.C 6.生理盐水0.9% 形态 7.(1)[4]细胞壁(2)[5]细胞膜(3)[2]细胞核(4)[6]线粒体 (5)[3]叶绿体

第三节细胞的分裂与分化 导学提纲 一、1.两个 2.数目体积 3.遗传物质 二、1.组织 2.上皮组织神经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 3.营养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 课堂自测 1.A 2.C 3.C 4.D 5.细胞分裂 6.分裂形态结构功能 知能提升 1.B 2.D 3.B 4.D 5.小大简单复杂成熟 6.上皮神经肌肉结缔营养保护输导机械 第四节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导学提纲 一、1.组织结构 2.细胞组织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二、1.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2.生命活动 课堂自测 1.D 2.C 3.C 4.相似相同 5.组织结构 6.器官次序生理功能 知能提升 1.D 2.B 3.D 4.A 5.消化吸收 6.呼吸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第三章生物的生活环境 第一节生物圈与栖息地 导学提纲 一、1.生物下层水圈岩石圈 2.阳光水分适宜的温度营养供给 二、1.场所 2.栖息地 3.破坏丧失 课堂自测 1.B 2.A 3.阳光水分适宜的温度营养 4. 栖息地 知能提升 1.D 2.D 3.C 4.黄河三角洲最快自然保护区 5.破坏丧失 6.掠夺式开发不合理利用 7.下层整个水圈上层 8.空气1 000 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作用 导学提纲 一、1.阳光温度空气水分 2.非生物 3.一对照 二、1.生物生物同种不同种 2.分工合作互助斗争 课堂自测 1.D 2.A 3.非生物生物 4.温度 知能提升 1.C 2.A 3.D 4.相互作用同种不同种 5.分工合作互助斗争 6.相互依存斗争 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作用 导学提纲 一、1.适应 2.适应 3.耐受 4.自然 二、1.地衣 2.适应改变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学习知识点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一、生物: 具有生命的物体。分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等)。 现在已知生物约200万种生命现象这是所有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新陈代谢、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等。 ①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即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②生物都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这叫做应激性。如植物的向光性、向水性等。 ③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新陈代谢 二、1、生物圈:有生物生存的圈层(包括地球上全部的生物及生活的环境。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圈。范围:海平面上下各10千米。但绝大多数生物都生活在海平面上下各100米范围内。) 2、栖息地:生物圈内生物生存、居住的场所。栖息地的类型由土壤类型、温度、湿度决定。 3、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 破坏栖息地的重要因素:人类对自然资源掠夺式的开发和不合理利用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稳定的营养供给、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 三、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1.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 ①写出右图各部分的名称 ②放大物像的是目镜和物镜;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 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目镜倍数x物镜倍数调换物镜的是转换器; ③反射光线的是反光镜; ④升降镜筒的是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 ⑤调节光线强弱的是反光镜和遮光器。光线强,用平面镜 和小光圈;光线弱,用凹面镜和大光圈。 2.显微镜的使用 ①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安放装片、观察、整理和存放 ②对光:“四转一看”转粗准焦螺旋,转细准焦螺旋,转遮光器,转反光镜,左眼看到一个明亮视野 ③观察:在观察时,镜筒应先下降,此时眼睛注视物镜;然后镜筒再上升,眼 睛注视目镜(左、右都要眼睁开) 当视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右下方),想让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则将玻片向左下方(右下方)移动;当将玻片往右上方(左下方)移动时,视野中的物像则朝左下方(右上方)移动。 ④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由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时,视野内的变化是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变大,视野变暗;由高倍物镜换成低倍物镜时,视野内的变化是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变小,视野变亮。 ⑤整理和存放:提升镜筒,取下装片,擦拭显微镜,转动转换器,使物镜偏向两旁,将

(完整版)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最完整版)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一、生物: 具有生命的物体。分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等)。 现在已知生物约200万种生命现象这是所有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殖后代、遗传与变异、应激性、适应性并影响环境等。 ①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即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②生物都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这叫做应激性。如植物的向光性、向水性等。 ③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新陈代谢 二、1、生物圈:有生物生存的圈层(包括地球上全部的生物及生活的环境。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圈。范围:海平面上下各10千米。但绝大多数生物都生活在海平面上下各100米范围内。) 2、栖息地:生物圈内生物生存、居住的场所。栖息地的类型由土壤类型、温度、湿度决定。 3、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 破坏栖息地的重要因素:全球人口数量剧增,人类对自然资源掠夺式的开发和不合理利用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稳定的营养供给、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 三、1、巴斯德实验中只选择一个变量既实验变量, 用以设计对照实验,成功之处在于设计了曲颈瓶(阻 挡细菌侵入)。巴斯德的实验证明了肉汤变酸是微生 物引起的,这些微生物来自于空气。(★2 、巴斯德 提出的问题: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于肉汤本身还 是空气?做出的假设: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是来 自于空气。巴斯德成功的关键是设计了曲颈瓶。 曲颈瓶的妙处是既保证了空气进入也阻挡了微生物 的进入巴斯德将肉汤煮沸的目的是杀死肉汤可能 存在的微生物。本实验的变量是微生物的有无, 实验组是曲颈瓶,对照组是直颈瓶。) 2、生物学的科学探究过程大致包括六个环节:提出 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其中探究成功的前提是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制定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为探究成功的关键,生物学探究采用的方法一般为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 ●设置对照实验、控制单一变量、增加重复次数等是提高实验结果可靠性的重●实验材料达一定数量或设置重复组是为了避免偶然性;获得普遍的规律。 ●计算平均值是为了减少误差。 三、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①写出右图各部分的名称 ②放大物像的是目镜和物镜;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 大.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整理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一、生物的基本特征:1.新陈代谢——最基本的生命现象植物: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2.生长发育,由小长大3.繁殖后代4.遗传变异,相似和差异5.应激性: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有规律的反应。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6.适应并影响环境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附:生物分类:动物、植物、微生物(真菌、细菌、病毒)二、生物的生活环境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海平面上下10千米绝大多数生物生存范围:陆地以上和海洋表面以下各约100米2.生物的生存基本条件: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稳定的营养供给。3.栖息地:生物圈内生物生存居住的场所。林地、草地、岩岸、沙滩、淡水溪涧环境因素(土壤类型、温度、湿度)决定栖息地特征;1 人口数量剧增,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及不合理利用→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三、生物学探究方法1.探究过程1)提出问题:使肉汤变质

的微生物来自空气还是肉汤本身产生的?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2)作出假设:微生物来自空气。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前提:提出有研究价值问题,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关键,(探究计划包括方法、步骤,材料、计划是:恰当的科学探究3)制定计划器具)对照实验,探究实验中的唯一变量,其他条件都相同。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交流2.探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四、生物学的研究工具1、光学显微镜各个部件的名称和作用:2 2、显微镜使用:1)对光:低倍镜(转换器)、大光圈(遮光器)、反光镜2)安放装片:压片夹、观察对象对准通光孔中心3)观察:①降镜筒(粗准焦螺旋、物镜接近装片2mm)、②升镜筒(左眼目镜,粗准焦螺旋、发现物象),③细准焦螺旋注意:①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旋转180°)。例: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一个“d”,那么在透明纸上写的是“p。”②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③看到物象在视野偏左上,怎样移到中心?往哪偏,往哪移4)整理和存放3 3、其他研究工具刀片、放大镜、烧杯、酒精灯、滴管、试管、培养皿、镊子、载玻片第二单元认识生物结构一、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是生物(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必须认识细胞的结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考试试题高质量版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考试试题高质量版 七年级生物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每题2分,共60分) 1.生物能够表现出生命现象,“葵花朵朵向太阳”所表现出的生物的特征是()A.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B.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C.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D.生物能进行呼吸 2.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能观察到多个清晰的细胞,在不移动装片位置的情况下,视野中细胞数量最多的镜头组合是() A.10X,10X B.5X,10X C.15X,10X D.5X,40X 3. 观察临时装片时,视野里出现了污点,污点不可能在()上。 A.物镜 B.目镜 C.装片 D.反光镜 4. 济南奥体中心在设计理念上,吸收市树“柳树”,市花“荷花”的视觉元素,形成了“东荷西柳”气势恢弘的建筑景观。组成“柳树”、“荷花”结构和功能的最基本单位是() A. 组织 B.器官 C.细胞 D. 系统 5.植物的根毛细胞能从土壤溶液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一些有害物质则不能进入细胞。在这一生理活动中起重要作用的是细胞的()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6. 切西瓜时会流出许多汁水,这些汁水是西瓜细胞的() A.细胞质 B.液泡 C.细胞液 D.细胞核 7.生物体能够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幼体到成熟,这与细胞的哪些变化有关?() A.细胞生长 B.细胞分裂 C.细胞分化 D.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 8. 把番茄放在开水中烫一下,能够在其表面撕下一层皮,这层皮属于() A.保护组织 B.输导组织 C.营养组织 D.机械组织 9. 羊和青草的结构层次的不同是青草没有()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10. 养花时,我们要经常给花浇水、施肥、松土,把花放在阳光下,天冷了还要及时把它们转移到室内,且一般一个花盆只栽一株植物。与上述顺序相对应的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依次是() ①营养物质②空气③阳光④适宜温度⑤一定生存空间⑥水 A. ⑤⑥③②①④ B. ⑥①②③④⑤ C.④③②①⑥⑤ D. ①②③④⑥⑤ 11.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顺序是() ①制定计划②表达交流③得出结论④提出问题⑤实施计划⑥做出假设 A.④⑥①⑤③②B.①②③④⑤⑥ C.④⑥①③⑤②D.①④⑤⑥③② 12.下列哪项不属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A.螳螂成虫的翅展开时像鲜艳的花朵 B.细菌等微生物及时分解枯枝落叶和动植物的尸体 C. 内陆地区大面积植树造林,增加空气湿度,增加降雨量 D. 地衣加速岩石的风化,促进了地球土壤层的形成 13. 神农架生长着一种小野菊花,它能散发出阵阵芳香,被植物学家称为“神农香菊”。 1 / 4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24504

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 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 1、生物可分为:植物,动物,真菌,细菌,病毒等五大类群,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的基本特征:①新代②生长发育③繁殖后代④遗传变异⑤应激性⑥生物能适应并影响环境 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 一.生物圈:有生物生存的这个圈层叫生物圈。 1.生物圈的围是:生物圈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的上层,围为海平面以下约10千米和海平面以上10千米之间。但绝大多数生物都生活在海平面上下各100米围。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是,水分,适宜的温度和稳定的营养供给。 二.栖息地 栖息地指:在生物圈,生物实际居住的场所。 栖息地的类型由土壤类型、温度、湿度决定。 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生物栖息地遭受破坏的主要因素是全球人口数量剧增以及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及不合理利用。 第三节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1、生物学的科学探究过程大致包括六个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其中探究成功的前提是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制定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为探究成功的关键. 2、生物学探究采用的方法为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 3、巴斯德实验中只选择一个变量既实验变量,用以设计对照实验,成功之处 在于设计了曲颈瓶(阻挡细菌侵入)。巴斯德的实验证明了肉汤变酸是微生物引起的, 这些微生物来自于空气。 第四节生物学的研究工具 三、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1.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 ①写出右图各部分的名称 ②放大物像的是目镜和物镜;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目镜倍数x物镜倍数调换物镜的是转换器; ③反射光线的是反光镜; ④升降镜筒的是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 ⑤调节光线强弱的是反光镜和遮光器。光线强,用平面镜和小光圈;光线弱,用凹面镜和大光圈。 2.显微镜的使用 1使用显微镜的正确步骤:⑴取拿与安放⑵对光⑶安放装片⑷观察⑸整理和存放。 ①对光:“四转一看”转粗准焦螺旋,转细准焦螺旋,转遮光器,转反光镜,左眼看到一个明亮视野 ②观察:在观察时,镜筒应先下降,此时眼睛注视物镜;然后镜筒再上升,眼睛注视目镜(左、右都要眼睁开) 2、观察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上下、左右颠倒,如;”9”在视野中是“6”)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单元测试题一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单元测试题一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单元检测一 一、选择题 1.使用显微镜对光时,下列哪些结构应在同一条直线上?() A.目镜、物镜、通光孔、反光镜 B.目镜、镜筒、物镜、反光镜 C.目镜、镜筒、物镜、通光孔 D.目镜、物镜、转换器、反光镜 2.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物像模糊,应调节()。 A.粗准焦螺旋 B.细准焦螺旋 C.反光镜 D.遮光器 3.物像在视野的左下方,要使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移动玻片标本。 A.左上方 B.右上方 C.左下方 D.右下方 4.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由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时,视野内的变化是()。 A.细胞数目减少 B.细胞数目增多 C.细胞数目不变 D.无法找到细胞 5.观察临时装片时,视野里出现了污点,污点不可能在()。 A.物镜上 B.目镜上 C.装片上 D.反光镜上 6.切成熟的西瓜时流出的汁液是()。 A.细胞核 B.细胞质 C.液泡 D.细胞液 7.“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从细胞结构看这种现象主要取决于()。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8.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首先从()开始。 A.细胞核 B.细胞质 C.细胞壁 D.细胞膜 9.构成人体胃的组织有()。 A.上皮组织、肌肉组织 B.上皮组织、结缔组织 C.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 D.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 10.与生物体正常生长发育密切相关的生理过程是()。 A.细胞的分裂 B.细胞的分化 C.细胞的生长 D.以上三项都是 11.叶的下列结构中,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是()。 A.表皮细胞 B.叶肉细胞 C.叶脉 D.导管 12.下列各项中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 A.叶绿体 B.细胞膜 C.线粒体 D.细胞核 13.下列各项中,动物细胞所不具有的是()。 A.细胞膜 B.叶绿体 C.细胞核 D.细胞质 14.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生物体 15.在各种生物细胞内,其形态、结构和数目都是一定的结构是()。 A.线粒体 B.叶绿体 C.液泡 D.染色体 16.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 A.阳光、温度、空气和水分 B.阳光、温度、水分和土壤 C.阳光、温度、水分 D.阳光、土壤和温度 17.大雨过后蚯蚓常常会爬到地面上来,这是因为()。 A.蚯蚓要见阳光 B.土壤中温度太低 C.蚯蚓要寻找食物 D.土壤中缺少氧气

(完整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整理济南版

七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 1.新陈代谢——最基本的生命现象 植物: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 生物能进行呼吸。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2.生长发育,由小长大 3.繁殖后代 4.遗传变异,相似和差异 5.应激性: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有规律的反应。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6.适应并影响环境 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附:生物分类:动物、植物、微生物(真菌、细菌、病毒) 二、生物的生活环境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海平面上下10千米 绝大多数生物生存范围:陆地以上和海洋表面以下各约100米 2.生物的生存基本条件: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稳定的营养供给。 3.栖息地:生物圈内生物生存居住的场所。林地、草地、岩岸、沙滩、淡水溪涧环境因素(土壤类型、温度、湿度)决定栖息地特征;

人口数量剧增,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及不合理利用→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三、生物学探究方法 1.探究过程 1)提出问题: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空气还是肉汤本身产生的?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假设:微生物来自空气。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前提:提出有研究价值问题,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 3)制定计划: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是关键,(探究计划包括方法、步骤,材料、器具)对照实验,探究实验中的唯一变量,其他条件都相同。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交流 2.探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 四、生物学的研究工具 1、光学显微镜各个部件的名称和作用:

(共23套)最新济南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汇总 获奖教案集

(共23套)最新济南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全册)教 学设计汇总获奖教案集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一)教学分析: 本节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的起始节。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在识别身边生物的基础上,描述生物的生命现象,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让学生在常见的生命现象层面上说出生物的基本特征。学生对于生物的生命现象已有不少感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任一种自己熟悉的生物,形成一个基本观点:只有具备这些特征的物体,才是生物。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列举、辨认具体事例,学会描述身边的生物,区别生物和非生物。 2、通过讨论、领会并能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 3、通过事物的对比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4、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5、通过举例活动,让学生关注生物,培养学习生物学、探究未知事物的兴趣。 重点分析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的基本特征是高中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既涵盖了生物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也是高中生物学的主要教学内容。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生命本身的特征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两个方面,生命本身的特征主要是新陈代谢和生殖,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主要是生物与环境的相互适应。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将有助于形成总体的概念,对高中的生物学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是教学的重点。 (二)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 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中所包含的科学研究基本程序,既是学习和探究生物学问题的基本方法,也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和得出结论等基本程序,在具体的问题探究过程中体会和学习这些基本方法,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三)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是绪论课的重要目标,激发出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将非常有利于高中生物学的学习,绪论课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能否激发出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因此是教学的重点内容。 教学准备 一盆生长旺盛的花草,一盆塑料质的花草;一个有金鱼的鱼缸,一条假鱼。体现生物基本特征的多媒体课件;学生查找与生物的基本特征有关的资料。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奇妙的生命现象 考点1:举例说明科学探究过程。 1.一般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实验原则:设计对照实验,控制单一变量。结论应该和变量相结合。 考点2:说明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作用;使用显微镜和模拟制作临时装片。 一、★结构和作用(说出1、2、3、4、5、6、7的名称及作用) 1.转换器:转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2.物镜:放大物像; 3.遮光器:有大小不一的光圈,可调节视野亮度; 4.反光镜:反射光线,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之分,调节视野亮度; 5.目镜:放大物像; 6.粗准焦螺旋:能使镜筒大幅度上升和下降; 7.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应考技巧】 ①成像结构(最重要部件):目镜(无螺纹)、物镜(有螺纹); ②显微镜中看到的物像是倒像、反方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③在显微镜视野的左上方有一个完整的细胞,要使该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装片移向左上方。 ④高倍镜的使用---先用低倍镜确定要观察的目标,将其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把 低倍 物镜轻轻移开,原位置小心换上高倍物镜。 ⑤在换上高倍物镜观察时,视野变暗,可看到的范围变小,物像变大,细胞的个数变少。 二、使用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整理和存放 ▲【应考技巧】 1.★对光——选择低倍物镜、大光圈;效果——看到明亮的视野; 视野亮度调节:光圈、反光镜(需增加亮度时应选用大光圈、凹面镜;反之,用小光圈和平面镜) 方法:①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③转动遮光器,使最大光圈对准通光孔。④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同 时睁开,用手转动反光镜,面向光源。在目镜里看见一个圆形、明亮的视野。 2.安放装片——目标正对通光孔中心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定稿版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 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 1、生物可分为:植物,动物,真菌,细菌,病毒等五大类群,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的基本特征:①新陈代谢②生长发育③繁殖后代④遗传变异⑤应激性⑥生物能适应并影响环境 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 一.生物圈:有生物生存的这个圈层叫生物圈。 1.生物圈的范围是:生物圈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的上层,范围为海平面以下约10千米和海平面以上10千米之间。但绝大多数生物都生活在海平面上下各100米范围内。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是阳光,水分,适宜的温度和稳定的营养供给。 二.栖息地 栖息地指:在生物圈内,生物实际居住的场所。 栖息地的类型由土壤类型、温度、湿度决定。 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生物栖息地遭受破坏的主要因素是全球人口数量剧增以及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 发及不合理利用。 第三节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1、生物学的科学探究过程大致包括六个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 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其中探究成功的前提是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 合科学事实的假设;制定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为探究成功的关键. 2、生物学探究采用的方法为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 3、巴斯德实验中只选择一个变量既实验变量,用以设计对照实验,成功之处在于设 计了曲颈瓶(阻挡细菌侵入)。巴斯德的实验证明了肉汤变酸是微生 物引起的,这些微生物来自于空气。 第四节生物学的研究工具 三、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1.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 ①写出右图各部分的名称 ②放大物像的是目镜和物镜;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目镜倍数x物镜倍数调换物镜的是转换器; ③反射光线的是反光镜; ④升降镜筒的是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汇总

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一、生物: 具有生命的物体。分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等)。 现在已知生物约200万种生命现象这是所有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新代、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等。 ①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即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②生物都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这叫做应激性。如植物的向光性、向水性等。 ③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新代 二、1、生物圈:有生物生存的圈层(包括地球上全部的生物及生活的环境。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圈。围:海平面上下各10千米。但绝大多数生物都生活在海平面上下各100米围。) 2、栖息地:生物圈生物生存、居住的场所。栖息地的类型由土壤类型、温度、湿度决定。 3、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 破坏栖息地的重要因素:人类对自然资源掠夺式的开发和不合理利用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稳定的营养供给、、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 三、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1.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 ①写出右图各部分的名称 ②放大物像的是目镜和物镜;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 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目镜倍数x物镜倍数调换物镜的是转换器; ③反射光线的是反光镜; ④升降镜筒的是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 ⑤调节光线强弱的是反光镜和遮光器。光线强,用平面镜 和小光圈;光线弱,用凹面镜和大光圈。 2.显微镜的使用 ①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安放装片、观察、整理和存放 ②对光:“四转一看”转粗准焦螺旋,转细准焦螺旋,转遮光器,转反光镜,左眼看到一个明亮视野 ③观察:在观察时,镜筒应先下降,此时眼睛注视物镜;然后镜筒再上升,眼 睛注视目镜(左、右都要眼睁开) 当视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右下方),想让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则将玻片向左下方(右下方)移动;当将玻片往右上方(左下方)移动时,视野中的物像则朝左下方(右上方)移动。 ④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由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时,视野的变化是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变大,视野变暗;由高倍物镜换成低倍物镜时,视野的变化是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变小,视野变亮。 ⑤整理和存放:提升镜筒,取下装片,擦拭显微镜,转动转换器,使物镜偏向两旁,将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案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教案 生 物 教师:欧阳未

1.1.1生物的基本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生命现象。 2.形态各异的生物的基本分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讨论,能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生命现象。 2.通过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举例活动,让学生关注生物,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探究未知事物的兴趣。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生物具有的生命现象。 【教学难点】 通过分析归纳说明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 课前准备 课件、各种生物与非生物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课件展示“病毒”和机器人是生物吗?为什么? 假如有人问你:“什么是生物?”你该怎么回答呢? 空中飞鸟,地上爬虫,水里游鱼…… 大自然中的许多生物你也许很熟悉,但你能说出它们有哪些共同特点吗?如果还不能准确、全面地回答这个问题,就让我们一起观察身边的生物,共同探究它们所表现出的生命现象吧。讲授新课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我们身边的生物

1.学生观察、小组讨论后回答:飞机、白云、太阳、山石、桥、水等是非生物,因为它们都没有生命;蝴蝶、小鸟、草、鸡、狗、鱼、蘑菇等是生物,因为它们都有生命。 【过渡语】同学们观察的很细致,我们把有生命的物体称为生物。自然界就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组成的。在我们的身边,生活着多种多样的生物,它们与我们朝夕相处。 2.观察教材图1.1—1,插图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生物? 学生边观察边回答:有中华鲟、啄木鸟、东北虎、银杏树、蝴蝶还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大肠杆菌。 3.为了加深学生对生物的理解,让学生列举自己身边熟悉的生物,由学生介绍课前收集到各种生物的资料。 4.现在已被人们认识的生物有200多万种。根据各种生物的特点,人们通常将它们分成三类: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现在你能将图1.1—1所示的生物进行分类了吗? 二、组织交流,点拨建构 【过渡语】仔细观察周围的动植物,你会发现它们的形态、大小和生活习性各不相同,但在千差万别中却存在着共性:他们都是有生命的。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呢? 知识点二:生物的生命现象 1.小组探究活动: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教材插图和生活经验,举例说明生物所具有的这些生命现象。小组选出小组长、记录员、发言人。 2. 教师巡回指导,并参与小组的讨论。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3.现在各小组将你们的发现与大家交流吧。 一组:我们发现人体需要饭菜,牛、羊需要吃草,虎、狼要吃小动物,我们得出结论:生物的生活都需要营养物质。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1.生物能够表现出生命现象,“葵花朵朵向太阳”所表现出的生物的特征是 A.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B.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C.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D.生物能进行呼吸 2.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能观察到多个清晰的细胞,在不移动装片位置的情况下,视野中细胞数量最多的镜头组合是 A.10X,10X B.5X,10X C.15X,10X D.5X,40X 3.观察临时装片时,视野里出现了污点,污点不可能在()上。 A.物镜 B.目镜 C.装片 D.反光镜 4.济南奥体中心在设计理念上,吸收市树“柳树”,市花“荷花”的视觉元素,形成了“东荷西柳”气势恢弘的建筑景观。组成“柳树”、“荷花”结构和功能的最基本单位是 A. 组织 B.器官 C.细胞 D. 系统 5.植物的根毛细胞能从土壤溶液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一些有害物质则不能进入细胞。在这一生理活动中起重要作用的是细胞的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6.切西瓜时会流出许多汁水,这些汁水是西瓜细胞的 A.细胞质 B.液泡 C.细胞液 D.细胞核 7.生物体能够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幼体到成熟,这与细胞的哪些变化有关? A.细胞生长 B.细胞分裂 C.细胞分化 D.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 8. 把番茄放在开水中烫一下,能够在其表面撕下一层皮,这层皮属于 A.保护组织 B.输导组织 C.营养组织 D.机械组织 9. 羊和青草的结构层次的不同是青草没有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10.养花时,我们要经常给花浇水、施肥、松土,把花放在阳光下,天冷了还要及时把它们转移到室内,且一般一个花盆只栽一株植物。与上述顺序相对应的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依次是:①营养物质②空气③阳光④适宜温度⑤一定生存空间⑥水 A. ⑤⑥③②①④ B. ⑥①②③④⑤ C.④③②①⑥⑤ D. ①②③④⑥⑤ 11.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顺序是 ①制定计划②表达交流③得出结论④提出问题⑤实施计划⑥做出假设 A.④⑥①⑤③② B.①②③④⑤⑥ C.④⑥①③⑤② D.①④⑤⑥③② 12.下列哪项不属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A.螳螂成虫的翅展开时像鲜艳的花朵 B.细菌等微生物及时分解枯枝落叶和动植物的尸体 C. 内陆地区大面积植树造林,增加空气湿度,增加降雨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