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古诗词开卷资料

古诗词开卷资料

中国古诗词鉴赏第一讲

绪论&诗经

我们的目标1、我尽我的最大努力教给你们古诗词、和鉴赏方法,以丰富大家的知识储备,提高文化修养和思想品味。2、希望能使你们能获得审美体验,收获心灵和情感的感动3、营造团结互助与愉快的教室氛围。4、希望大家能发现新的爱好。

诗的起源“诗”:萌发于原始宗教活动之中。宗教祭祀=咒语+ 音乐+舞蹈《山海经●大荒北经》:神北行!先除水道,决通沟渎--- 记载驱除旱魃神的咒语《吕氏春秋●古乐》: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

为什么作诗?南朝,钟嵘《诗品》:“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西晋,陆机《文赋》:“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缘情说”《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为什么作诗?诗歌是人类心志、怀抱等客观表现,情感的萌动。语言表现出来就是诗,但语言表现则须情动。要抒发内心郁积的苦闷和情绪,或是基于一种青春的冲动, 也或是表达对世界的期,更或是对人生终极奥义的思考简而言之,诗是感发生命和人生智慧的表现,是心灵和情感的一种兴发与感动。

是什么使人感动,而要作诗呢?外在的物象,形象泰戈尔《飞鸟集》:“诗歌是人类对自然美丽给予的一种感谢与回馈”钟嵘《诗品·序》:“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

中国古诗词鉴赏诗经华颂

《诗经》:中华民族童年纯真呓语《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诗歌的源头。共收入自西周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诗经》最初的名字叫“诗”,在汉代时,一些尊崇儒家的学者把它奉为经典,才把它叫做“诗经”。四书五经之首。

关于《诗经》的来源,最主要的有:官府采诗说,献诗说,巫师对古祭歌的加工改造。齐、鲁、韩、毛四大家:即注释《诗经》并使之广泛流传的秦汉时期的四大注家,他们是“齐之辕固,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苌[cháng]”。

四书五经《诗经》与《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为“五经”。“五经”是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具有奠基意义的五部经典。《庄子?天运》:“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自以为久矣”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是故《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义”《礼记》是社会生活的原则;《乐》是情感生活的原则;《尚书》是历史生活的原则;《诗经》是表现生活的原则;《易经》是通权达变的原则;《春秋》是评断是非的原则后来,它又与南宋所提出来的“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起来,被称为“四书五经”。

《诗经》的组成《诗经》中的诗歌最初都是“乐歌”,因而按照曲调和规格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风:即风土之音,也就是民歌民谣,“十五国风”,共计160篇雅:又称“正”,朝廷正乐之谓也,即西周王畿的乐歌。“大雅”、“小雅”,31篇+74篇颂:是宗庙祭祀仪式上演唱的祭歌。如“鲁颂”、“商颂”、“周颂”。40篇国风既有用很朴实且简洁的语言描述现实的民生艰难、倾诉贵族的不义和草民奴隶们的痛苦,也不乏华丽丽的辞藻、优美的韵律、健康乐观的情愫表达和歌颂着人生及世界的美好。爱情与正义、光明和黑暗像任何一个时代、任何民族与国家的现实主义流派文学作品一样。这是诗经国风的精粹与骨干

《诗经》两首《国风?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f?n]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桃夭》是周代祝福年轻姑娘出嫁的赞礼诗;是我国文艺史中第一次用美丽的桃花来形容和赞美新娘和美女。文辞简练、寓意优美。每句首以桃起兴,继以赞美桃花、桃果、桃叶象征结合、生子、兴家的美好婚姻生活,颂扬新娘子的美德与贤淑。这是首在古代人眼中极富盛名、极具美感和文学价值的名诗,今天读来犹自香透颊齿。

《诗经》两首《国风?召[shào]南?野有死麕[jūn]》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林有朴樕[sù],野有死鹿。白茅纯[kǔn]束,有女如玉。舒而脱脱[tuī]兮,无感[hàn ]我帨[shuì] 兮,无使尨[máng] 也吠。

思无邪:最美的青春萌动孔子《论语?为政第二》: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野有死麕》只是一首文辞优美、画面最生动、感情最细腻真挚的情诗

《诗经》赋、比、兴兴——由物及心。看到外物,引起内心的感动。

《桃夭》

《桃夭》、《关雎》

《诗经》的艺术成就赋、比、兴的大量运用。多数诗篇都读来栩栩如生、情景交融、亦诗亦画;声律节奏方面:重言,双声,叠韵;以四言为主的句式;复叠的章法。丰富、生动、形象的文学语言。《诗经》浓郁的形象思维、委婉含蓄又灵动鲜明的文学艺术特点对东方中国文学风格的形成和定型影响深邃长远。

第二讲

楚辞

上周回顾“诗”的起源:诗萌发于原始宗教活动之中。诗是感发生命和人生智慧的表现,是心灵和情感的一种兴发与感动。是大自然外在物象的存在与人类世界内在精神产生的交融《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诗歌的源头。也称《诗三百》,列四书五经之首上周回顾《诗经》与《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为“五经”。后来,它又与南宋所提出来的“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起来,被称为“四书五经”,是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具有奠基意义的经典。《诗经》因而按照曲调和规格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风:即民歌民谣,雅:又称“正”,西周王畿朝廷正乐,又分“大雅”、“小雅”,颂:是宗庙祭祀仪式上演唱的祭歌。诗经国风的精粹与骨干在于它表达和歌颂着人生及世界的美好、爱情与正义、光明和黑暗。

上周回顾生的喜悦:“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国风?周南?桃夭》思无邪的青春的萌动:“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国风?召南?野有死麕》诗经的“赋、比、兴”用法与双声叠韵的声律节奏使诗篇具有丰富、生动的文学语言。营造了情景交融、亦诗亦画的艺术特点。上周回顾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痴情女子负心汉:“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诗经?卫风?氓》生之忧苦:苕之华,其叶青青。知我如此,不如无生。牂羊坟首,三星在罶。人可以食,鲜可以饱。——《诗经?小雅?苕之华》

中国古诗词鉴赏诗经——生之忧苦

生之忧苦:痴心女子负心汉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yǔn]。自我徂[cú]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shang],渐车帷裳[cháng]。女也不爽,士贰[t a]其行。士也罔[wǎng]极,二三其德。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xì]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pàn]。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氓之赏析《诗经?卫风?氓》是一首叙事诗。叙事诗有故事情节,在叙事中有抒情、议论。

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叙事。作者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氓之赏析弃妇在倾诉过程中,有几种事物反复出现,强化了叙事和抒情的效果。一是淇水。先是“送子涉淇”,中间是“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最后感慨“淇则有岸”,三次出现淇水,所涉及的事象,抒发的感情却不相同。(“赋”)二是桑。用桑树来比喻弃妇本身由青春焕发到芳华己逝的转变,由鸠食桑葚引出女子对负心男子的沉迷,充满了沉痛和悲哀。(“比”)三是车。先是登上高墙,盼望恋人驱车而来,接着是“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把自己的嫁妆奉献给对方,最后是“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期盼、付出、受伤,弃妇的命运通过车辆的三次出现清楚地展示出来,其中的苦辣酸甜都装到了车里。(“兴”)

苕之华——哀民生之多艰《诗经?小雅?苕之华》苕之华,芸其黄矣。心之忧矣,维其伤矣。苕之华,其叶青青。知我如此,不如无生。牂[zāng]羊坟首,三星在罶[liǔ]。人可以食,鲜可以饱。

苕之华赏析全诗三章,前两章开头两句互文见义,说苕华盛开,这两句诗人以所见苕的花、叶起兴,苕叶青花黄,充满生机,而荒年的人民呢?却难以为生。诗人由联想导入感慨,两章诗的结尾两句即是所感:——不如无生最后一章发出最悲怆的呼号。清王照圆:“举一羊而陆物之萧索可知,举一鱼而水物之凋耗可想”

现实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原则是按照现实生活的实际样式再现生活,并通过对生活真实、具体、形象的描写,表达作者的情感,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罗素(Bertrand Russell):“对爱情的渴望,对真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

““南方之强”的浪漫主义楚辞与屈原《离骚》

诸子散文的理性精神

先秦诸子散文绚丽缤纷,是理性精神日益觉醒的生动表现。政治的分崩离析与文化的多元,士的兴起与人文精

周公风范滋润下形成的《论语》,体现着一种殉道者的情怀:“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超越了功利,具有永恒的美学魅力。宣称“万物皆备于我”的孟子,则代表了一种仁者的自傲;对人之初性本善的坚信,为《孟子》文章注入了豪迈之气;而对理性的怀疑本身就是理性的,是一种理性的自我反思,于是《庄子》体现了冷眼旁观者的热心肠;

诸子以人文精神为武器,打破了原始宗教统治下古代文化数千年的沉寂,表现出人类意识的觉醒,诸子散文的意义在于此。

“南方之强”:浪漫主义当理性精神在北中国节节胜利,逐渐摆脱原始巫术宗教的束缚,突破礼仪旧制的时候,南中国由于原始氏族社会结构有更多的保留和残存,依旧强有力地保持和发展着绚烂鲜丽的远古传统。从诸子之首的老子体现的“朦胧”,到庄子浪漫的“梦蝶”,在意识形态领域,依然弥漫在一片奇异想象与炽热情感的图腾——神话世界中。表现在诗歌上,便是楚辞的出现

楚辞诞生的文化背景荆楚的历史极为悠久,发展至战国时期,它从一个古老的氏族社会逐渐发展一个强盛的封建王国。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楚具有文化与中原文化中原文化相区别的显着特点:较多保留原始宗教与艺术,巫风盛行。并由此派生出大量的巫舞与原始宗教诗歌。楚地没有中原王畿之地严格的礼法束缚,因此楚人热烈、奔放,富于浪漫注意风格,这一切为楚辞诞生提供了文化背景

楚辞

《楚辞》作为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由于诗歌的形式是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加工形成,篇中又大量引用楚地的风土物产和方言词汇,所以叫“楚辞”。《楚辞》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代表作是《离骚》,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为“骚体”。西汉末年,刘向搜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辑录成集。《楚辞》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不仅开启了后来的赋体,而且影响历代散文创作,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屈原生平

屈原(前340年-前278年),原姓[mǐ],名平,字原,以字行,中国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河南西峡或湖北秭归)人,早年受楚怀王信任,先后任三闾[lǘ]大夫、左徒,常与怀王商议国事,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骄傲,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前305年,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流落到汉北。前278年,秦国挥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大石投汨[mì]罗江而死。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

屈原与渔父的对谈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君子处世,遇治则仕,遇乱则隐

屈原作品

离骚、天问、远游、卜居《九章》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九歌》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离骚》《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共375句,是中国最早最长的长篇抒情诗。作者首先回忆往事,反复倾诉对楚国命运的关怀与决然不同恶势力同流合污的精神;然后开始了上天叩魂,下求佚女的求索,体现着对理想的执着和热爱楚国的强烈精神。

离骚关于离骚命题之意,有代表性的四种:①王逸《楚辞章句?离骚经》:“《离骚经》者,屈原之所作也……离,别也。骚,愁也。经,径也。言已放逐离别,中心愁思,犹依道径,以谏君也。”别离的忧愁②班固《汉书?离骚赞序》:“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已遭忧作辞也。”即离骚,遭忧。遭受苦难③钱澄之认为:“离为遭;骚为扰动。扰者,屈原以忠被馋,志不忘君,心烦意乱,去住不宁,故曰骚也。”④游国恩认为离骚即楚国古曲名《劳商》。

离骚节选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zōu]兮,唯庚寅吾以降。皇览揆[kuí] 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开篇八句,叙述说高贵的出身、降生的祥瑞和美好的名字。

离骚节选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pī]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pí] 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以上为离骚内容的第一部分,自已如何积极自修,锻炼品质和才能和政治理想。

离骚节选昔三后(楚庄、康、悼王)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芷。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快捷方式以窘。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岂余身之惮殃

骚》第二部分,诗人在实现自已政治理想的过程中遭遇到的挫折。

鲁迅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盘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离骚》节选余既滋兰之九畹[wǎn]兮,又树蕙之百亩。畦[qí] 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冀枝叶之峻茂兮,愿竢[sì]时乎吾将刈[yì]。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忽驰骛[wù]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苟余情其信姱[kuā]以练要兮,长顑[kǎn] 颔[hàn]亦何伤。……謇[jiǎn]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xián] 之遗则。以上是第三部分:诗人的不妥协。

《离骚》节选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jī] 羁兮,謇[jiǎn]朝谇[suì] 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xiāng]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宁溘[ka]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zhì]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离骚》节选《离骚》之第四部分。由于诗人的特立独行,立即引起世间庸人的馋毁,从而使诗人再一次遭遇挫折,诗人陷入孤独绝望的境地。但诗人依旧矢志不屈,甘愿“伏清白以死直”,也不愿意屈服认同世俗

《离骚》节选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岂余心之可惩?

《离骚》节选《离骚》之第五部分。遭遇苦难挫折,陷入孤独绝望境地的诗人内心深处进一步展开矛盾、彷徨、苦闷与追求理想,以及灵魂搏斗的过程,最终坚定自已的道德情操和政治理想

《离骚》节选"女媭[xū]之婵媛兮,申申其詈[lì] 予,曰:“鲧[gǔn]婞[xìng]直以亡身兮。终然殀乎羽之野。汝何博謇而好修兮,纷独有此姱节。薋[cí]菉[lù]葹以盈室兮,判独离而不服。……“《离骚》之第六部分:由于诗人姐姐的劝诫,诗人不得已重述自已的观点,期冀引起同情共鸣。

《离骚》节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pai] 乎扶桑。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yù]。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世溷[hùn] 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闺中既已邃远兮,哲王又不寤[wù]。怀朕情而不发兮,余焉能忍而与此终古。以上是第七部分:诗人在重华面前阐述了自己的“举贤授能”的政治主张后,引出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充分表达诗人不容于世的强烈感情。

《离骚》节选“曾歔[xū]欷[xī] 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离骚》之第八与第九部分:诗人在接受灵氛、巫咸的劝告,决定离开楚国远游,最后终不忍离开的经过。绮丽的文字表现着诗人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展开的最后一次幻想。

《离骚》节选乱曰: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以上是《离骚》全诗的尾声,以当时楚国乐歌《乱》作结。表达作者对故都无可奈何的怀念与崇尚美政而无计可施的失望。

我爱这土地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屈原《国殇》

《九歌》中的一首,这首诗歌是祭祀保卫国土战死的将士的祭歌,歌颂了将士的英雄气概和壮烈的精神,对雪洗国耻寄予热望,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的高尚感情。屈原在许多作品中都以积极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塑造和表现了诗人的自我形象,如《离骚》、《涉江》等,在《九歌》中,他所歌颂的大多是自然界的神祇,唯独《国殇》是追悼为国捐躯英勇将士的祭歌。

《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gǔ]兮短兵接。旌[jīng]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lia]余行,左骖[cān]殪[yì]兮右刃伤。霾[mái]两轮兮絷[zhí]四马,援玉枹[fú]兮击鸣鼓。天时怼[duì]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tiáo]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兵相接的战斗中,楚国将士奋死抗敌的壮烈场面,继而颂悼他们为国捐躯的高尚志节。屈原从战争敌胜我败着笔,选材气势恢宏,场面庞大,情绪悲壮激昂,振聋发聩,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受。这种选材充分体现了屈原对楚国的热爱和对楚军将士无限崇仰的真挚情感,成功地塑造了英雄战士的集体群像。国殇之赏析二、运用多种手法,生动再现悲壮激烈的战斗场面本诗战斗场面的描写异常出色。第一部分描写战斗过程,短短十句诗记叙了楚军披挂上阵,与敌交战,兵败身死的完整过程。诗句不多,但内容丰富、笔法灵活。使当时战斗场面如同浮雕般强烈地凸现在读者面前。国殇之赏析三、采用叙赞呼应,完满表现了诗的中心思想这首诗在谋篇时采用了叙和赞前后呼应、紧密结合的方法。本诗第一部分描写战争情况,第二部分赞颂烈士们的业绩和精神。前者叙的内容是后者赞的依据,后者赞的词句是前者叙的深化。两者有机联系,互相映衬,完满地表现了诗的中心思想。国殇之赏析四、句式齐整精练,增强了全诗的庄严肃穆感屈原大多数作品的语言浪漫主义色彩浓厚,词藻华美,花团锦簇,而在《国殇》这篇诗中,由于题材的肃穆感,屈原采用了质朴通俗、刚劲坚定的语句。句式上也是整齐精练,七字一句,每句中第四个字又都用“兮”字这样相同的句式,不仅增强了诗的节奏感,也使情感表达越显庄重,特别是最后两句“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把作者对爱国将士们的崇敬感情推向了高潮,增强了全诗的悲壮美。

国殇于右任

无论屈原之《国殇》,或是于右任之《国殇》。殇,都是一首触动炎黄子孙灵魂深处隐痛的绝唱。

其他辞家:宋玉宋玉,战国晚期楚鄢郢人(今湖北宜城人)。相传屈原的弟子,著名楚辞赋大家。只有《九辩》无争议其他:《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等均有争议古代四大美男之一:潘安、宋玉、兰陵王、卫玠p.s 民国四大美男其他辞家作品节选九辩宋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liǎo] 栗[[lì]]兮若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泬[xua]寥兮天高而气清,寂漻[liáo]兮收潦而水清。憯[cǎn]凄增欷兮,薄寒之中人。怆怳[huǎng] 懭[kuǎng]悢兮,去故而就新。坎廪[lǐn]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确立了古代文人悲秋的主题。凄怨之情,实为独绝。万古惟留楚客悲杜甫《咏怀古迹(其二)》的一首诗中说:“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万古惟留楚客悲”谢谢,期待下周见中国古诗词鉴赏

第三讲

楚辞、汉赋、汉乐府

上周回顾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痴情女子负心汉:“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诗经·卫风·氓》生之忧苦:苕之华,其叶青青。知我如此,不如无生。牂羊坟首,三星在罶。人可以食,鲜可以饱。——《诗经?小雅?苕之华》上周回顾《楚辞》作为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因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加工形成,篇中又大量引用楚地的风土物产和方言词汇。西汉末年,刘向搜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辑录成集。《楚辞》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代表作是《离骚》,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为“骚体”。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风骚:诗经之国风+ 楚辞之离骚。上周回顾《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全诗共375句,,是中国最早最长的长篇抒情诗。作者首先回忆往事,反复倾诉对楚国命运的关怀与决然不同恶势力同流合污的精神;然后开始了上天叩魂,下求佚女的求索,体现着对理想的执着和热爱楚国的强烈精神。上周回顾“香草美人”的喻托:“朝搴阰[pí] 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强烈的爱国使命: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追寻的理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上周回顾殉身无悔的态度:“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中国古诗词鉴赏屈原《国殇》与宋玉《九辩》屈原《国殇》《九歌》中的一首,这首诗歌是祭祀保卫国土战死的将士的祭歌,歌颂了将士的英雄气概和壮烈的精神,对雪洗国耻寄予热望,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的高尚感情。屈原在许多作品中都以积极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塑造和表现了诗人的自我形象,如《离骚》、《涉江》等,在《九歌》中,他所歌颂的大多是自然界的神祇,唯独《国殇》是追悼为国捐躯英勇将士的祭歌。

《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gǔ]兮短兵接。旌[jīng]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lia]余行,左骖[cān]殪[yì]兮右刃伤。霾[mái]两轮兮絷[zhí]四马,援玉枹[fú]兮击鸣鼓。天时怼[du ì]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tiáo]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国殇之赏析一、选材

死抗敌的壮烈场面,继而颂悼他们为国捐躯的高尚志节。屈原从战争敌胜我败着笔,选材气势恢宏,场面庞大,情绪悲壮激昂,振聋发聩,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受。这种选材充分体现了屈原对楚国的热爱和对楚军将士无限崇仰的真挚情感,成功地塑造了英雄战士的集体群像。国殇之赏析二、运用多种手法,生动再现悲壮激烈的战斗场面本诗战斗场面的描写异常出色。第一部分描写战斗过程,短短十句诗记叙了楚军披挂上阵,与敌交战,兵败身死的完整过程。诗句不多,但内容丰富、笔法灵活。使当时战斗场面如同浮雕般强烈地凸现在读者面前。国殇之赏析三、采用叙赞呼应,完满表现了诗的中心思想这首诗在谋篇时采用了叙和赞前后呼应、紧密结合的方法。本诗第一部分描写战争情况,第二部分赞颂烈士们的业绩和精神。前者叙的内容是后者赞的依据,后者赞的词句是前者叙的深化。两者有机联系,互相映衬,完满地表现了诗的中心思想。国殇之赏析四、句式齐整精练,增强了全诗的庄严肃穆感屈原大多数作品的语言浪漫主义色彩浓厚,词藻华美,花团锦簇,而在《国殇》这篇诗中,由于题材的肃穆感,屈原采用了质朴通俗、刚劲坚定的语句。句式上也是整齐精练,七字一句,每句中第四个字又都用“兮”字这样相同的句式,不仅增强了诗的节奏感,也使情感表达越显庄重,特别是最后两句“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把作者对爱国将士们的崇敬感情推向了高潮,增强了全诗的悲壮美。

国殇于右任无论屈原之《国殇》,或是于右任之《国殇》。殇,都是一首触动炎黄子孙灵魂深处隐痛的绝唱。

其他辞家:宋玉宋玉,战国晚期楚鄢郢人(今湖北宜城人)。相传屈原的弟子,著名楚辞赋大家。只有《九辩》无争议其他:《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等均有争议古代四大美男之一:潘安、宋玉、兰陵王、卫玠p.s 民国四大美男其他辞家作品节选九辩宋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liǎo] 栗[lì]兮若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泬[xua]寥兮天高而气清,寂漻[liáo]兮收潦而水清。憯[cǎn]凄增欷兮,薄寒之中人。怆怳[huǎng] 懭[kuǎng]悢兮,去故而就新。坎廪[lǐn]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确立了古代文人悲秋的主题。凄怨之情,实为独绝。万古惟留楚客悲杜甫《咏怀古迹(其二)》的一首诗中说:“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万古惟留楚客悲”

中国古诗词鉴赏汉初诗歌汉赋汉乐府古诗十九首

秦世不文秦朝:(公元前221年至前207年),在文化专制主义下,尚刑名,崇霸力,黜文采,实行极端严酷的思想统治。“秦刻石”:歌功颂德作用。形式上仿雅颂,为四言韵文。“皇帝临位,作制明法..... 亲巡远方黎民,登兹泰山,周揽东极。从臣思迹,本原事业,只颂公德......”——《泰山石刻文》民歌《长城歌》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

汉赋汉代最流行的文体:赋。两汉四百年间,文人致力于这种文体的写作,后世视为汉代文学之代表。赋,在战国后期已产生。最早写作赋体作品的是荀子。赋的最主要的特点是铺陈写物,不歌而咏,接近于散文,但吸收楚辞中华丽之辞藻,夸张之手法。辞赋相连。

汉赋汉初:骚体赋。继承《楚辞》的传统,内容多为抒发作者的政治见解和身世感慨。代表作家为:贾谊。枚乘之《七发》(“说七事以启发太子”)虽为散文,但结构宏大,辞藻富丽形成了汉大赋的体制,也形成赋之“劝诫”作用,为承前启后的重要作品。汉武帝至汉宣帝(公元前156年-公元前48)的九十多年,是汉赋发展的鼎盛时期。赋的内容汉帝国威震四邦的国势,新兴都邑的繁荣,水路物产的丰饶,宫廷闱苑的富丽与皇室贵族歌舞打猎时的壮丽场面。

汉赋代表作家与作品: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歌颂统一帝国伟大的气魄和声威,反映封建统治阶级无比的骄奢和荒乐。“撞千石之钟,立万石之虞,建翠华之旗,树灵鼍之鼓;奏陶唐民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子虚赋》节选奠定了汉代散体大赋的固定模式富丽的辞藻夸饰王朝的声威和气魄,篇幅庞大,铺张扬厉。确立了“劝百讽一,曲终奏雅”的赋颂传统汉赋西汉末年:扬雄《甘泉赋》、《河东赋》东汉前期:班固《两都赋》从东汉中叶至东汉末年,汉赋的思想内容、体制和风格都开始转变为反映社会黑暗现实,讥讽时事,抒情咏物的短篇小赋开始兴起。张衡有感于“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而创作《二京赋》,对统治阶级荒淫享乐生活的指责强烈而直切,表现着当时文人的危机感。

汉诗秦末汉初,楚声短歌(楚歌)。成为帝王贵族及文士述志抒怀、歌颂圣明的流行诗体。英雄的悲音:项羽《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zhuī]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汉诗成功者的声音:刘邦《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义气豪迈刘彻《西极天马歌》天马来兮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承灵威兮降外国。涉流沙兮四夷服。

制定乐谱、搜集民歌与制作歌辞等。其后,被纳入乐府的歌诗也被称为“乐府”。汉乐府是由汉朝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汉乐府掌管的诗歌按作用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郊庙歌辞,另一部分则是采集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民歌。

汉乐府之郊庙歌辞汉乐府之祖:《房中祠乐》,刘邦歌姬唐山夫人所作。所谓房中乐,即燕乐,或用于祭祀,为娱神之事;或用于飨食宾客,为娱人之事。房中祠乐(十七章选三)大海荡荡水所归,高贤愉愉民所怀。大山崔,百卉殖。民何贵?贵有德。安其所,乐终产。乐终产,世继绪。飞龙秋,游上天。高贤愉,乐民人。

汉乐府之乐府民歌汉乐府之精华:《汉书·艺文志》载,“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

宋?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100卷,分12类着录,是收罗汉迄五代乐府最为完备的一部诗集。现存汉乐府民歌40余篇,多为东汉时期作品,广泛而深刻地反映当时底层人民日常生活的艰难与痛苦,表现了激烈而直露的感情,形式朴素自然,句式以杂言和五言为主,长于叙事铺陈,为中国古代叙事诗奠定了基础。

汉乐府之乐府民歌反映游子思乡情绪的诗歌:《巫山高》、《悲歌行》反映劳动人民穷困生活和遭受剥削压迫的诗:《东门行》《妇病行》《艳歌行》反映战争徭役、兵役的诗:《战城南》《十五从军征》反映爱情婚姻的诗:《上山采蘼芜》《有所思》《上邪》《孔雀东南飞》对统治者进行讽刺的诗及其他:《陌上桑》《枯鱼过河泣》《雁门太守行》对死亡的憎恶又无可奈何的诗:《薤露》、《蒿里》

汉乐府之乐府民歌- 游子怀乡巫山高巫山高,高以大;淮水深,难以逝。我欲东归,害梁不为?我集无高曳,水何梁汤汤回回。临水远望,泣下沾衣。远道之人心思归,谓之何!《乐府解题》说:“古词言,江淮水深,无梁可渡,临水远望,思归而已。”汉乐府之乐府民歌- 游子怀乡悲歌行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思念故乡,郁郁累累。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动乱社会中流落他乡之人的思乡之愁《故乡的云》

汉乐府之乐府民歌-爱情的誓言上邪[y?]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yù]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上邪》是热恋中的情人对于爱情的誓言。它语言质朴、参差不齐、全无修饰,却有令人惊心动魄的力量。诗中主人公连用了五种绝不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暗示爱对方一直要爱到世界末日。这首诗充分体现了汉乐府民歌感情激烈而直露的特色。

汉乐府之乐府民歌后世影响:多种不可能来说明一种不可能的艺术构思敦煌曲子词《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 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就算风吹走云,就算海结成冰

汉乐府之乐府民歌爱情里的决绝有所思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wai]君,双珠玳[dài]瑁[mào]簪,用玉绍缭之。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妃呼豨!秋风肃肃晨风飔[sī],东方须臾高[hào]知之。汉乐府之乐府民歌此诗描写女子热恋、失恋、眷恋的心理三部曲。层次清晰而又错综,感情跌宕而有韵致。其次,这首诗通过典型的行动细节描写(选赠礼物的精心装饰,摧毁礼物的连贯动作)和景物的比兴烘托(“鸡鸣狗吠”及末尾二句)来刻画人物的细微心曲。

汉乐府之乐府民歌- 小清新五言诗之开端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子非我,焉知我不知鱼之乐?

汉乐府之乐府民歌- 社会底层的呻吟悲号妇病行妇病连年累岁,传呼丈人前一言。当言未及得言,不知泪下一何翩翩:“属[zhǔ]累君两三孤子,莫我儿饥且寒。有过慎莫笪[dá]笞[chī] ,行当折摇,思复念之! ”乱日:“抱时无衣,襦复无里。闭户塞牖[yǒu],舍孤儿到市道逢亲交,泣坐不能起。从乞求与孤儿买饵。对交啼泣,泪不可正。我欲不伤悲不能已。探怀中钱持授交。入门见孤儿,啼索其母抱。徘徊空舍中,行复尔耳,弃置勿复道!

汉乐府之乐府民歌上山采蘼芜[mí] [wú],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新人从门入,故人从合[g?]去。新人工织缣[jiān],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汉乐府之乐府民歌- 生命的挽歌薤[xia]露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

汉乐府之艺术特点1、叙事性:《诗经》中我们虽然已可看到某些具有叙事成分的作品,如《国风》中的《氓》。但还是通过作品主人公的倾诉来表达的,仍是抒情形式,还缺乏完整的人物和情节,缺乏对一个中心事件的集中描绘,而在汉乐府民歌中则已出现了由第三者叙述故事的作品,出现了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和比较完整的情节2、诗体形式多样: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以及杂言种种,其中最常用的是新兴的杂言和五言诗。汉乐府民歌没有

歌在中国古典诗歌讽谕传统的形成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谢谢,期待下周见中国古诗词鉴赏第四讲

汉乐府、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魏晋南北朝

上周回顾“香草美人”的喻托:“朝搴阰[pí] 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强烈的爱国使命: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追寻的理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上周回顾殉身无悔的态度:“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上周回顾《国殇》歌颂了将士的英雄气概和壮烈的精神,对雪洗国耻寄予热望,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的高尚感情:“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确立了古代文人悲秋的主题。

上周回顾汉赋:以庞大篇幅,富丽的辞藻,铺张扬厉地夸饰汉帝国威震四邦的国势,新兴都邑的繁荣,水路物产的丰饶,宫廷闱苑的富丽与皇室贵族歌舞打猎时的壮丽场面。东汉时期,汉赋的思想内容、体制和风格都开始转变为反映社会黑暗现实,讥讽时事,抒情咏物的短篇小赋开始兴起。秦末汉初,楚歌成为帝王贵族及文士述志抒怀流行诗体。有英雄“时不利兮骓不逝”的悲音,也有成功者“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豪言壮志。

上周回顾汉乐府是由汉朝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汉乐府掌管的诗歌按作用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郊庙歌辞,另一部分则是采集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民歌。汉乐府之精华:《汉书·艺文志》载,“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真实朴实情感真挚热烈地再现东汉人民的所思所想所喜所悲。

上周回顾游子思归:《巫山高》“临水远望,泣下沾衣。远道之人心思归,谓之何!”《悲歌行》“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多种不可能说明一种不可能的爱情的誓言:《上邪》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yù]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中国古诗词鉴赏继续汉乐府的旅程

汉乐府之乐府民歌爱情里的决绝

有所思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wai]君,双珠玳[dài]瑁[mào]簪,用玉绍缭之。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妃呼豨!秋风肃肃晨风飔[sī],东方须臾高[hào]知之。

//上周回顾白头吟卓文君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xiadi?]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shāi]。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上周回顾白头吟附书:“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锦水有鸳,汉宫有水,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wù]于淫而不悟!”

“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上周回顾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道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曲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君怨。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倚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似火红,偏遭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急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恨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汉乐府之乐府民歌此诗描写女子热恋、失恋、眷恋的心理三部曲。层次清晰而又错综,感情跌宕而有韵致。其次,这首诗通过典型的行动细节描写(选赠礼物的精心装饰,摧毁礼物的连贯动作)和景物的比兴烘托(“鸡鸣狗吠”及末尾二句)来刻画人物的细微心曲。

汉乐府之乐府民歌- 小清新五言诗之开端

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庄子与惠子的对谈: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子非我,焉知我不知鱼之乐?

汉乐府之乐府民歌- 社会底层的呻吟悲号妇病行妇病连年累岁,传呼丈人前一言。当言未及得言,不知泪下一何翩翩:“属[zhǔ]累君两三孤子,莫我儿饥且寒。有过慎莫笪[dá]笞[chī] ,行当折摇,思复念之! ”

乱日:“抱时无衣,襦复无里。闭户塞牖[yǒu],舍孤儿到市道逢亲交,泣坐不能起。从乞求与孤儿买饵。对交啼泣,泪不可正。我欲不伤悲不能已。探怀中钱持授交。入门见孤儿,啼索其母抱。徘徊空舍中,行复尔耳,弃置勿复道!

这首诗通过托孤、买饵和索母几个细节,描写了一个穷苦人家的悲惨遭遇。他们的语言行为、动态心态, 皆如一出情节生动的短剧。作者不着一字说明,而人物个性毕现,悲剧主题自生,写来沉痛凄惋,真切动人,这正是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特色的突出表现。

汉乐府之乐府民歌- 生命的挽歌之一薤[xia]露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汉乐府之乐府民歌–

生命的挽歌之二蒿里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踟蹰。

汉乐府之艺术特点1、叙事性:《诗经》中我们虽然已可看到某些具有叙事成分的作品,如《国风》中的《氓》。但还是通过作品主人公的倾诉来表达的,仍是抒情形式,还缺乏完整的人物和情节,缺乏对一个中心事件的集中描绘,而在汉乐府民歌中则已出现了由第三者叙述故事的作品,出现了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和比较完整的情节2、诗体形式多样: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以及杂言种种,其中最常用的是新兴的杂言和五言诗。汉乐府民歌没有固定的章法、句法,长短随意,整散不拘。汉乐府之艺术特点3、对现实的深刻揭露性和批判性4、汉乐府民歌在中国古典诗歌讽谕传统的形成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中国古诗词鉴赏汉代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

汉代文人五言诗汉代诗歌大致经历了从民间歌谣到文人创作、从乐府歌辞到文人徒诗,从四言体到五言体、从骚体到七言体、从叙事诗到抒情诗的发展过程。

班固的《咏史》是第一首文人五言诗。其后文人五言诗如雨后春笋,如张衡的《同声歌》、秦嘉的《赠妇诗》、赵壹的《刺世疾邪诗》等。其中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的,是无名氏的《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昭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作者已经无法考证的五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

《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大都是些失意文人,诗中所抒发的大都是他们失志伤时、离愁别怨及人生无常需及时行乐的忧愤情绪,学者所谓“汉诗多悲音”。《古诗十九首》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早期文人五言诗的典范。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称誉它为“五言之冠冕”。

古诗十九首

伤离别:《行行重行行》、《涉江采芙蓉》、《迢迢牵牛星》、《青青河畔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

人生苦短无常:《青青陵上柏》、《明月皎夜光》、《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

失志伤时:《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

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行行重行行赏析一首在东汉末年动荡岁月中的相思乱离之歌。尽管在流传过程中失去了作者的名字,但“情真、景真、事真、意真”(陈绎《诗谱》)“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诗人在极度思念中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凡物都有眷恋乡土的本性:这两句用比兴手法,突如其来,效果远比直说更强烈感人。表面上喻远行君子,说明物尚有情,人岂无思的道理,同时兼暗喻思妇对远行君子深婉的恋情和热烈的相思正是这种心灵上无声的呼唤,才越过千百年,赢得了人们的旷世同情和深深的惋叹。行行重行行赏析“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这使女主人公忽然陷入深深的苦痛和彷惶之中。诗人通过由思念引起的猜测疑虑心理“反言之”,思妇的相思之情才愈显刻骨,愈显深婉、含蓄,意味不尽。“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老”是指消

人公青春易逝,坐愁红颜老的迟暮之感。坐愁相思了无益,与其憔悴自弃,不如努力加餐,保重身体,留得青春容光,以待来日相会。故诗最后说:“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至此,诗人以期待和聊以自慰的口吻,结束了她相思离乱的歌唱。行行重行行赏析诗中淳朴清新的民歌风格,内在节奏上重叠反复的形式,同一相思别离用或显、或寓、或直、或曲、或托物比兴的方法层层深入,单纯优美的语言,正是这首诗具有永恒艺术魅力的所在。

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zhu?]素手,札札弄机杼[zhù]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m?]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之赏析这首诗一共十句,其中六句都用了叠音词,即“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这些叠音词使这首诗质朴、清丽,情趣盎然。特别是后两句,一个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若现于纸上,意蕴深沉风格浑成,是极难得的佳句。

驱车上东门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下有陈死人,杳[yǎo]杳即长暮。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wù]。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万岁更相迭,圣贤莫能度。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wán]与素。生命苦短及时行乐这首诗,是用抒情主人公直抒胸臆的形式写出的表现了东汉末年大动乱时期一部分生活充裕、但在政治上找不到出路的知识分子的颓废思想的悲凉心态。发出人生如寄的悲叹,当然也隐含着对于生命的热爱。恶死就是爱生。

去者日以疏去者日以疏去者日以疏,来者日以亲。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白扬多悲风,萧萧愁杀人。思还故里闾[lǘ],欲归道无因。去者日以疏赏析诗中主角路出城郊,看到墟墓,生发出世路艰难、人生如寄之情;作者在死生大限的问题上,愤激地抒发了世乱怀归而不可得的怆痛之感。

及时行乐:生年不满百生年不满百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西北有高楼西北有高楼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阿[e]阁三重阶。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馀哀。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西北有高楼汉末文人,面对的却是一个君门深远、宦官挡道的苦闷时代。是骐骥,总得有识马的伯乐才行;善琴奏,少不了钟子期这样的知音。壮志万丈而报国无门,——在茫茫人和事,没有什么比这更教人嗟伤的了。作者将所抒之情融于幻景之中。对于声音的描写细腻生动,歌者与听者遥相呼应,把失意之人的徘徊、悲切、希冀全面地展现出来了。

古诗十九首艺术成就1.抒情诗的典范。长于抒情,委屈婉转,意味无穷。从写景叙事发端,极其自然地转入抒情,水到渠成,而又抑扬有致。2.质朴自然。感情纯真诚挚,没有矫揉造作;没有繁杂的加工,而是凸显出水芙蓉般的自然诗境。3.情景交融,浑然圆润的艺术境界。《古诗十九首》所描写的景物、情境与情思非常切合,往往通过或白描、或比兴、或象征等手法形成情景交融,浑然圆融的艺术境界;古诗十九首艺术成就4.语言精练。《古诗十九首》语言浅近自然,却又极为精炼准确。不做艰涩之语,不用冷僻之词,而是用最明白浅显的语言道出真情至理。此外,《古诗十九首》还较多使用叠字,或描绘景物,或刻画形象,或叙述情境,无不生动传神,也增加了诗歌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中国古诗词鉴赏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背景1、历史线索公元189年,董卓胁持汉献帝迁都长安,军阀混战起公元196年,曹操定都许昌,改年号建安(建安13年,兵败赤壁,魏蜀吴三足鼎立)公元220年,曹丕以魏代汉公元265年,司马炎以晋代魏公元317年,八王之乱后,晋王室南迁,定都建康,史称东晋。自此南方与北方分裂。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背景南方:东晋-公元420刘宋-公元479南齐-公元502萧梁-公元556陈(即南北朝时期南朝的宋齐梁陈)-581年隋北方:五胡十六国-公元439北魏统一北方-分西魏与东魏-北周-北齐-公元581年杨坚建隋中国历史上最黑暗腐朽、战乱分裂的时期魏晋南北朝文学概况文人诗:建安文学——正始文学——西晋文学——玄言诗(东晋)——陶渊明田园诗——山水诗(宋齐)——永明体(齐)——宫体诗(梁陈)南、北乐府: 南主情北尚武散文、骈文和抒情小赋:诸葛亮《出师表》、曹植《洛神赋》小说:《世说新语》、《搜神记》文论文的觉醒:曹丕《典论·论文》刘勰《文心雕龙》陆机《文赋》钟嵘《诗品》谢谢,期待下周见中国古诗词鉴赏

第五讲

魏晋南北朝:建安风骨正始之音与陶渊明之平淡自然

勿复相思!”五言诗开端:“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社会底层的呻吟悲号:属累君两三孤子,莫我儿饥且寒。有过慎莫笪笞,行当折摇,思复念之! ”生命的挽歌:“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踟蹰。”

上周回顾汉乐府的艺术特点:1、叙事性;2、诗体形式多样;3、对现实的深刻揭露性和批判性;4、汉乐府民歌在中国古典诗歌讽谕传统的形成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上周回顾《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昭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汉代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所抒发的失志伤时、离愁别怨及人生无常需及时行乐的忧愤情绪,学者所谓“汉诗多悲音”。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早期文人五言诗的典范。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称誉它为“五言之冠冕”

上周回顾:古诗十九首伤离别:“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行行重行行》“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人生苦短无常:“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万岁更相迭,圣贤莫能度。”《驱车上东门》“白扬多悲风,萧萧愁杀人。”《去者日以疏》上周回顾:古诗十九首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生年不满百》高山流水觅知音: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古诗十九首艺术成就1.抒情诗的典范。长于抒情,婉转意味无穷。从写景叙事发端,极其自然地转入抒情,水到渠成,而又抑扬有致。2.质朴自然。感情纯真诚挚,没有矫揉造作;没有繁杂的加工,而是凸显出水芙蓉般的自然诗境。3.情景交融,浑然圆润的艺术境界。《古诗十九首》所描写的景物、情境与情思非常切合,往往通过或白描、或比兴、或象征等手法形成情景交融,浑然圆融的艺术境界;古诗十九首艺术成就4.语言精练。《古诗十九首》语言浅近自然,却又极为精炼准确。不做艰涩之语,不用冷僻之词,而是用最明白浅显的语言道出真情至理。此外,《古诗十九首》还较多使用叠字,或描绘景物,或刻画形象,或叙述情境,无不生动传神,也增加了诗歌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中国古诗词鉴赏魏晋南北朝人的觉醒与文的自觉

中国历史与中国古典文学发展略表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背景1、历史线索公元189年,董卓胁持汉献帝迁都长安,军阀混战起公元196年,曹操定都许昌,改年号建安(建安13年,兵败赤壁,魏蜀吴三足鼎立)公元220年,曹丕以魏代汉公元265年,司马炎以晋代魏公元317年,八王之乱后,晋王室南迁,定都建康,史称东晋。自此南方与北方分裂。五胡乱华:匈奴、鲜卑、羯、羌、氐。开启五胡十六国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背景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南方:东晋-公元420刘宋-公元479南齐-公元502萧梁-公元556陈(即南北朝时期南朝的宋齐梁陈)-581年隋北方:五胡十六国-公元439北魏统一北方-分西魏与东魏-北周-北齐-公元581年杨坚建隋中国历史上最黑暗腐朽、战乱分裂的时期。分裂动乱,政权更迭;社会黑暗,民族矛盾尖锐;经学式微玄学清谈兴起。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况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世

文人诗:建安文学——正始文学——西晋太康文学——玄言诗(东晋)——陶渊明田园诗——山水诗(宋齐)——永明体(齐)——宫体诗(梁陈)南、北乐府: 南主情北尚武散文、骈文和抒情小赋:诸葛亮《出师表》、曹植《洛神赋》、郦道元《水经注》小说:《世说新语》、《搜神记》文论文的觉醒:曹丕《典论·论文》刘勰《文心雕龙》陆机《文赋》钟嵘《诗品》

中国古诗词鉴赏建安文学邺下文人集团风骨文气

建安文学汉末建安时代(196-220)文坛领军人物为左右政治局势的曹氏父子(三曹)。这个时期的集中于北方,政治上隶属曹氏集团。因曹魏旧都在邺城(今河南安阳)。故称邺下文人集团。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产生在这一时期的诗歌,一方面反映着社会的动乱与民生的疾苦,充满悲天悯人的情调;一方面便是表示乱世英雄建功立业,收拾金瓯的使命感或雄心壮志。作家多于鞍马间为文,形成了一种悲凉慷慨、刚健有力的风格。文学史称“建安风骨”

曹操建安诗人大都受汉乐府影响,曹操尤甚。喜用乐府旧题,作政治抒怀。其最成功之作当推以乐府旧题所作的抒情诗。其风格悲凉沉郁,充满大气魄。《蒿里行》、《短歌行》

曹操蒿里行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háng]。势利使人争,嗣还[xuán]自相戕[qiāng]。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蒿里行》赏析《蒿里行》运用民歌的形

民疾苦的首恶元凶,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全诗风格质朴,沉郁悲壮,体现了曹操作为一个政治家,军事家的豪迈气魄和忧患意识,诗中集典故、事例、描述于一身,既形象具体,又内蕴深厚。

《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duō]?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短歌行》赏析此诗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了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全诗内容深厚,庄重典雅,感情充沛。

陈琳《饮马长城窟行》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官作自有程,举筑谐汝声!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fú]郁筑长城。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边城多健少,内舍多寡妇。作书与内舍,便嫁莫留住。善待新姑嫜,时时念我故夫子!

报书往边地,君今出语一何鄙!身在祸难中,何为稽留他家子?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结发行事君,慊慊心意关。明知边地苦,贱妾何能久自全?

艰难岁月里的相濡以沫本诗用乐府旧题,以秦代统治者驱使百姓修筑长城的史实为背景,通过筑城役卒夫妻对话,揭露了无休止的徭役,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诗中用书信往返的对话形式,揭示了男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他们彼此间地深深牵挂,赞美了筑城役卒夫妻生死不渝的高尚情操。语言简洁生动,真挚感人。

中国古诗词鉴赏竹林诗人正始之音

病态的社会往往滋生虚无的情绪痛苦的时代常常造就独特的诗人

魏正始时代(240-249)出现了“竹林七贤”的文人集团,代表人物为阮籍、嵇康。与时兴建安相隔不过二十年。但文人思想、作品内容、作品风格相差很大。不再是积极入世,慷慨悲歌,取而代之的是隐晦曲折,忧生叹世。

竹林七贤魏晋时期的七位名士——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的合称。当时社会处于动荡时期,司马氏和曹氏争夺政权的斗争异常激烈,民不聊生。文士们不仅无法施展才华,而且时时担忧性命安全,因此崇尚老庄哲学,从虚无缥缈的神仙境界中去寻找精神寄托,用清谈、饮酒、佯狂等形式来排遣苦闷的心情,“竹林七贤”成了这个时期文人的代表。尖锐的人生悲哀;越名教而任自然;追求物我两忘

文学创作在文章创作上,以阮籍、嵇康为代表。阮籍是建安以来第一位全力致力于创作五言诗的诗人,《咏怀》五言组诗82首存世,多以比兴、寄托、象征等手法,隐晦曲折地揭露最高统治集团的罪恶,讽刺虚伪的礼法之士,表现了诗人在政治恐怖下的苦闷情绪。开创了托喻寄兴的五言组诗咏怀的体例。

《咏怀》组诗选咏怀?夜中不能寐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夜中不能寐赏析“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这两句出自王粲《七哀三首》(其二):“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王粲夜不能寐,起而弹琴,是为了抒发自己的忧思。阮籍也是夜不能寐,起而弹琴,也是为了抒发忧思,而他的忧思比王粲深刻得多。王粲的忧思不过是怀乡引起的,阮籍的忧思却是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产生的。夜中不能寐赏析“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实写着清澈如水的月光照在薄薄的帐幔上,写带有几分凉意的清风吹拂在诗人的衣襟上这一近景,造成一种凄清的气氛。这似乎是在写自然景色,但是,景中有人。因为在月光下徘徊的是诗人,清风吹拂的是诗人的衣襟。使人感到含蓄不尽,意味无穷。夜中不能寐赏析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是继续写景。虚写了孤鸿在野外哀号,而盘旋的飞鸟在北林上悲鸣的远景。写出寂静凄清的环境,以映衬诗人孤独苦闷的心情。运用比兴、暗示与象征手法是咏怀组诗诗人隐晦曲折地抒着发贤人在野不在朝的忧思。“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在月光下,清风徐来,诗人在徘徊,孤鸿、翔鸟也在空中徘徊,月光朦胧,夜色苍茫,他(它)们见到什么:一片茫茫的黑夜。所以“忧思独伤心”。这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失望、愁闷和痛苦的心情夜中不能寐赏析《咏怀夜中不能寐》作为组诗的序诗,弥漫着一股夜色如盘,危机四伏的沉重氛围,渲染了秋风萧瑟中对异在世界的隐忧,对生命被裹挟的哀愁。寄托着辗转无眠、起坐徘徊的愁苦诗人,虽有清风明月相伴,内心却倍感孤寂的情感。曲折隐晦地表达着感情,语言朴实平易,感情真诚厚重。忧生叹世、书写理想、指摘时事与隐逸求仙

咏怀嘉树下成蹊嘉樹下成蹊,東園桃與李;秋風吹飛藿,零落從此始。繁華有憔悴,堂上生荊杞。

驅馬舍之去,去上西山趾。一身不自保,何況戀妻子?凝霜被野草,歲暮亦雲已。

隐逸求仙诗人从桃李初盛终衰这一日常现象开始,一步紧一步地揭示出了人生的脆弱和空虚;他考虑到了可能的退路,然后把它堵死,于是使读者真切地感到了绝望的恐怖。在这样的揭示过程中,读者可以体会到诗人自己的情结也越来越焦灼和悲观。绝不只限于对政治现实的反拨,更体现出对于人生价值的新的求索

歌舞曲未终,秦兵已复来。夹林非我有,朱宫生尘埃。军败华阳下,身竟为土灰。驾车发魏都赏析本诗借用典故,讽喻现实。是借战国时魏王荒淫失败而导致折兵丧地的故事以讽喻时政。诗人在历史事件的暗示之下,写出了对现实的忧愤。以战国之魏“珠玉奉歌笑,糟糠养贤良”的荒淫亡国史实,影射了曹魏统治者只知歌舞行乐,不知养兵用贤,难免重蹈战国之魏的亡国复辄,抒发了因史实引发的盛衰之叹。

阮籍咏怀组诗艺术特点1.曲折、隐逸的文学表达2. 朴实的语言与真挚的情感3. 开创了托喻寄兴,运用五言诗抒情、讽喻,使五言诗脱离了模仿乐府的阶段。

中国古诗词鉴赏陶渊明平淡自然

在他之前的文学世界:两晋诗坛

门阀观念: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西晋繁缛:一味追求华丽辞藻

东晋玄言:山水、清谈、诗酒风流

陶渊明千古隐逸之宗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符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中国文学史上的伟大作家。诗、文、赋达到了相关体裁的极致。开创了文学史上新的题材——田园诗谢谢,期待下周见中国古诗词鉴赏

第六讲

陶渊明之平淡自然南北乐府初唐序曲

上周回顾魏晋南北朝文学背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腐朽、战乱分裂的时期。分裂动乱,政权更迭;社会黑暗,民族矛盾尖锐;经学式微玄学清谈兴起。邺下文人集团与建安风骨:政治上隶属曹氏集团的文人创作,一方面反映着社会的动乱与民生的疾苦,充满悲天悯人的情调;一方面便是表示乱世英雄建功立业的使命感或雄心壮志。作家多于鞍马间为文,形成了一种悲凉慷慨、刚健有力的风格。文学史称“建安风骨”

上周回顾建安文人受汉乐府影响,曹操尤甚。喜用乐府旧题,作政治抒怀。“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蒿里行》- 悲天悯人悲凉慷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短歌行》- 雄心壮志上周回顾沿用乐府旧题,写民生之多艰,写艰难岁月里的相濡以沫:“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结发行事君,慊慊心意关。明知边地苦,贱妾何能久自全?”陈琳《饮马长城窟行》病态的社会往往滋生虚无的情绪,痛苦的时代常常造就独特的诗人——竹林七贤的正始之音魏晋时期的七位名士——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的合称。

上周回顾正始年间。社会处于动荡时期,司马氏和曹氏争夺政权的斗争异常激烈,民不聊生。文士们不仅无法施展才华,而且时时担忧性命安全,因此崇尚老庄哲学,从虚无缥缈的神仙境界中去寻找精神寄托,用清谈、饮酒、佯狂等形式来排遣苦闷的心情。文学表达上以曲折隐晦,忧生叹世为特点。阮籍与嵇康上周回顾阮籍是建安以来第一位全力致力于创作五言诗的诗人,《咏怀》五言组诗82首存世,多以比兴、寄托、象征等手法,隐晦曲折地揭露最高统治集团的罪恶,讽刺虚伪的礼法之士,表现了诗人在政治恐怖下的苦闷情绪。秋风萧瑟中对异在世界的隐忧,对生命被裹挟的哀愁:“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咏怀?夜中不能寐》

上周回顾隐逸求仙的无可奈何:“驱马舍之去,去上西山趾。一身不自保,何况恋妻子?凝霜被野草,岁暮亦云已。”《咏怀嘉树下成蹊》指摘时事,借古讽今:“驾言发魏都,南向望吹台。箫管有遗音,梁王安在哉?”《咏怀驾言发魏都》阮籍咏怀组诗的艺术成就:1.曲折、隐逸的文学表达 2. 朴实的语言与真挚的情感 3. 开创了托喻寄兴,运用五言诗抒情、讽喻,使五言诗脱离了模仿乐府的阶段。

上周回顾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符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一生三阶段:29岁以前,读书和躬耕时期;29-41,亦官亦隐;41以后,挂官而归。

中国古诗词鉴赏陶渊明平淡自然的诗歌世界

陶渊明的文学世界

诗歌内容:作为“田园诗之父”,陶渊明诗歌的思想内容主要是,写他“归隐”的心情和悠闲的生活,对农村田园生活的赞美和热爱,与此表现他不贪荣华富贵,反对官僚横行,不与社会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具体分两大类:田园诗和咏史咏怀诗。

咏史咏怀诗:围绕入世与归隐,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书写理想不能实现的痛苦,曲折反映现实的黑暗。

归田园居(第一首)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的文学世界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汉乐府《鸡鸣》“鸡鸣高树颠,狗吠深宫中”

陶渊明的文学世界归田园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ha]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田园居赏析诗篇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和感受,抒发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愉快心情和乡居乐趣,从而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表现出劳动者的喜悦。同时又隐含了对官场黑暗腐败的生活的厌恶之感。表现了作者不愿同流合污,为保持完整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而甘受田间生活的艰辛。

陶渊明的文学世界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苏东坡称道:“采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故可喜也。”“见”或者“望”:“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意蕴全无。全诗以平易朴素的语言写景抒情叙理,无论是写南山傍晚美景,还是或抒归隐的悠然自得之情,或叙田居的怡然之乐,或道人生之真意,都既富于情趣,又饶有理趣。

陶渊明平淡自然的诗歌风格1、诗歌内容中的平淡自然无论是《饮酒》其五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还是《归田园居》中“榆树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诗人描写了一幅幅宁静平淡的农村日常生活与田园自然风光。田亩、草屋、榆柳、桃李、南山、狗吠、鸡鸣、飞鸟、落日……这是平平常常的事物与景物,诗人将其一一罗列。一远一近,一静一动,农村宁静的日常生活,劳动图景,给人平淡之感。2、诗歌表达手法上的平淡自然锦衣华服固然美丽,但在自然怀抱中的村里乡间故不过布衣荆钗。正如陶渊明在描写一幕幕田园景致时依旧采用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没有过度装饰与渲染。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这简洁的字眼与描述与自然宁静的田园乡村才能融为一体。3、平淡自然的诗情与思想内涵“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诗人带着崇尚自然的真率生活态度,“安贫乐道”安顿自己的灵魂的理性思考。摒弃功名,陶醉于自然韵致中。

//东方乌托邦:《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东方乌托邦:《桃花源记》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wai]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东方乌托邦《桃花源记》当时的社会频繁的战争使百姓生活动荡不满,希望追求一个平静和谐的社会而写的。开启了世外桃源的传统唐李白《古风》:“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唐王维《桃源行》:“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唐张旭《桃花溪》:“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矾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其人虽已去,千载有余情从汉末“十九首”以来,诗中充满了忧生之叹,诗人苦苦思索生命的价值与人生的意义,苦苦挣扎但走不出人生的苦闷。陶诗最大的意义在于诗人开始表现出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同一,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从投身自然,参加劳动,享受亲情中找到生命的积极价值与人生的意义。平实、有深度、有魅力的人生境界。

FUXI陶渊明的田园诗:以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反映田园风光、农村日常生活;率真的生活态度与安顿自己灵魂的思考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ài]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归田园居?其一)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ha]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归田园居?其三)陶渊明平淡自

但使愿无违。(归田园居?其三)南山种豆诗平淡自然的诗歌世界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王国维词之境界平淡自然的诗歌世界陶渊明平淡自然的诗歌风格1、诗歌内容中的平淡自然:一幅幅宁静平淡的农村日常生活与田园自然风光。2、诗歌表达手法上的平淡自然: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3、思想内涵与诗情的平淡自然:诗人带着崇尚自然的真率生活态度,摒弃功名的“安贫乐道”,陶醉与自然韵致中。平淡自然的诗歌世界东方的乌托邦:“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平淡自然的诗歌世界唐李白《古风》:“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唐王维《桃源行》:“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唐张旭《桃花溪》:“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矾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其人虽已去,千载有余情从汉末“十九首”以来,诗中充满了忧生之叹,诗人苦苦思索生命的价值与人生的意义,苦苦挣扎但走不出人生的苦闷。陶诗最大的意义在于诗人开始表现出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同一,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从投身自然,参加劳动,享受亲情中找到生命的积极价值与人生的意义。平实、有深度、有魅力的人生境界。

中国古诗词鉴赏魏晋南北朝南北乐府

南北乐府南乐府主情,多恋歌,主要反映城市市民的生活;婉约,有阴柔美。《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抒情诗篇。诗中描写了一位少女从初春到深秋,从现实到梦境,对钟爱之人的苦苦思念,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感情色彩

南歌抒情长诗《西洲曲》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diàn]。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西洲曲》赏析1、托物寄情,巧借景物吐真情以自然景物起兴。“莲花”、“莲子”、“莲心”,由外而内“彻底红”。“莲心”即“怜心”,“彻底红”即红得透彻,喻爱情的赤诚坚贞,语意双关。“2、时节变迁, 展现思念之长早春时节可“折梅”,春夏之交穿“单衫”,仲夏之时“伯劳飞”,于初秋“采红莲”,值仲秋“弄莲子”,到深秋“望飞鸿”。的词语,表明了季节的变换,条理井然,时序渐进。女子相思怀念的深情,娓娓动听地叙述在诗的字里行间。

北乐府尚武,表现出豪爽、任侠的特点;粗犷、刚健,阳刚美《敇[chì]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歌叙事长诗《木兰诗》:“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tu?],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中国古诗词鉴赏

第六讲初唐序曲

唐代文学1、从内容上看:唐代文学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描写范围包罗万象,是前代文学所不能比拟的。最主要的是,唐代文学对理想的浪漫主义抒怀和对社会的现实主义的写照都达到了中国文学的最高峰。2、从形式上看:唐代文学把中国文学的诗歌形式发展到了极为完备的程度,使中国诗歌达到了极为精致,后人难以企及的地步。中国的格律诗在唐代完全成熟,达到了顶峰。唐诗繁荣的原因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对外开放在思想文化上,兼容并蓄。文禁松弛,文人思想较为自由以诗赋取士【南宋】严羽《沧浪诗话》:“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文学自身发展的结果

唐诗的四个阶段初唐:高祖武德元年(618)——玄宗开元初(713)约为百年。盛唐:玄宗开元元年(71 3)——代宗大历元年(766)约五十年。中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文宗开成元年(836)约七十年。晚唐:文宗开成元年(836)——昭宣帝天佑四年(907)约七十年。

初唐诗歌大致可分三个时期:唐前期:宫体诗充斥诗坛,唐太宗李世民为中心的贞观诗人群初唐中期:庶族文人占据文坛,完成永明体向律诗演变。代表:初唐四杰“王勃、卢照邻、骆宾王、杨炯初唐后期:荡涤六朝余风,律诗格式固定,明确古、近体界限,诗歌从内容到形式皆为盛唐诗歌大兴奠定基础。代表人物:陈子昂(倡导诗歌革新)

谢谢,期待下周见中国古诗词鉴赏

第七讲魏晋南北朝南北乐府初唐序曲

陶渊明平淡自然的诗歌世界

中国古诗词鉴赏

魏晋南北朝南北乐府

南乐府主情,多恋歌,主要反映城市市民的生活;婉约,有阴柔美。《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抒情诗篇。诗中描写了一位少女从初春到深秋,从现实到梦境,对钟爱之人的苦苦思念,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感情色彩南歌抒情长诗《西洲曲》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diàn]。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西洲曲》赏析1、托物寄情,巧借景物吐真情以自然景物起兴。“莲花”、“莲子”、“莲心”,由外而内“彻底红”。“莲心”即“怜心”,“彻底红”即红得透彻,喻爱情的赤诚坚贞,语意双关。“2、时节变迁, 展现思念之长早春时节可“折梅”,春夏之交穿“单衫”,仲夏之时“伯劳飞”,于初秋“采红莲”,值仲秋“弄莲子”,到深秋“望飞鸿”。的词语,表明了季节的变换,条理井然,时序渐进。女子相思怀念的深情,娓娓动听地叙述在诗的字里行间。南北乐府

北乐府尚武,表现出豪爽、任侠的特点;粗犷、刚健,阳刚美《敇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男儿血,英雄色。为我一呼,江海回荡。山寂寂,水殇殇。纵横奔突显锋芒。”北歌叙事长诗《木兰诗》:“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tu?],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中国古诗词鉴赏

初唐序曲唐代文学

1、从内容上看:唐代文学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描写范围包罗万象,是前代文学所不能比拟的。最主要的是,唐代文学对理想的浪漫主义抒怀和对社会的现实主义的写照都达到了中国文学的最高峰。

2、从形式上看:唐代文学把中国文学的诗歌形式发展到了极为完备的程度,使中国诗歌达到了极为精致,后人难以企及的地步。中国的格律诗在唐代完全成熟,达到了顶峰。唐诗繁荣的原因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对外开放在思想文化上,兼容并蓄。文禁松弛,文人思想较为自由以诗赋取士【南宋】严羽《沧浪诗话》:“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文学自身发展的结果

唐诗的四个阶段

初唐:高祖武德元年(618)——玄宗开元初(713)约为百年。初唐前期唐太宗李世民为中心的贞观诗人群,宫体诗充斥诗坛,而后初唐四杰“王勃、卢照邻、骆宾王、杨炯登上诗坛,风气渐转。热切书写建功立业的豪情与悲欢离合的人生感叹,从而推动诗歌“由宫廷走到市井”“由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闻一多《唐诗杂论》)陈子昂荡涤六朝“汉魏风骨”与“采丽竞繁”余风,七言五言律诗格式固定,明确古、近体界限,诗歌从内容到形式皆为盛唐诗歌大兴奠定基础

盛唐:玄宗开元元年(713)——代宗大历元年(766)约五十年。现实生活的无限丰富与广阔,开拓了诗人的胸怀与诗歌的意境。社会政治、朋友聚散、游侠尚习、音乐舞蹈、书法绘画、佛理禅趣无不入诗。田园有宅男,边塞多愤青,咏古伤不起,送别满基情:) 边塞诗:高适、岑参、王昌龄。豪放壮烈,奇思异彩,慷慨,哀婉,边塞交响曲。山水田园诗:王维、孟浩然发掘自然之美。

唐诗的四个阶段盛唐:李白与杜甫。唐诗的最高成就。李白:站在盛世顶峰的诗人,他的魅力就是唐诗的魅力。高扬自我,狂放不羁的个性;无所拘束,自由创造的艺术;天马行空,飘逸不群的风格,成为后世难以企及的境界;杜甫:直面惨淡人生的沉吟悲慨,以仁民爱物之心写下动乱时代的“诗史”。对律诗的创新。

唐诗的四个阶段中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文宗开成元年(836)约七十年。唐王朝处于动乱后的衰落时期,诗歌失去了盛唐的青春风貌。刘长卿工于五言律诗,语言精致;李益有色调苍凉的边塞绝句。孟郊、贾岛、李贺、韩愈。

唐诗的四个阶段晚唐:文宗开成元年(836)——昭宣帝天佑四年(907)约七十年。唐王朝衰亡的命运逐渐降临,诗歌中弥漫着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前途的惶惑,感伤。杜牧:晚唐中风格最明快的诗人,悠扬风调中不时流

于暗示的诗风。

中国古诗词鉴赏唐初唐序曲

初唐四杰初唐四杰“王勃、卢照邻、骆宾王、杨炯

王勃:才华早露。《旧唐书》载:“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杨炯《王勃集序》上说:“九岁读颜氏汉书,撰指瑕十卷。十岁包综六经,成乎期月,悬然天得,自符音训。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公元676年),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

朋友即将上任,诗人劝慰他不要为远别而悲伤:虽然远隔天涯,但友谊不会因为距离的遥远而淡薄,他们的心是连在一起的。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千古传诵。虽为送别诗,但全诗却无伤感之情,诗人的胸襟开朗,语句豪放清新,委婉亲切,体现了友人间真挚深厚的友情。

王勃滕王阁序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liǎo]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云销雨霁[jì],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wù]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lǐ]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杨炯《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骆宾王骆宾王《于易水送人》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骆宾王借荆轲刺秦这一故事,抒发了自己决心报效国家的强烈感情,读来给人一种回肠荡气之感。而这种气势宏大、感情充沛的特点,正是初唐四杰对唐诗发展的作出的最大贡献。慢慢地,这些都变成了盛唐诗最鲜明的特征。

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这首诗作于患难之中,感情充沛,用典自然,语多双关,于咏物中寄情寓兴,由物到人,由人及物,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是咏物诗中的名作。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

代悲白头翁《白头吟》是乐府旧题,古辞写一个女子向遗弃她的情人表示决绝。刘希夷这首诗虽然是拟古乐府,但构思精妙,开拓了全新的意境。“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诗的开头两句,描绘洛阳城东暮春景色。洛阳是唐代的东都,十分繁华;繁华的都市盛开着艳丽的鲜花,满城春色,生气勃勃,令人心醉神往。然而时光易逝,此时的洛阳已是落花季节,桃李纷飞,不知飘向何处。这两句是诗的起兴。下文表达的对大好春光、妙龄红颜的憧憬和留恋,对桃李花落、青春易逝的感伤和惋惜,都是由此生发开来的。代悲白头翁“洛阳女儿好颜色”以下十句,写年轻的洛阳女儿面对漫天飞舞的落花生出无限感慨。洛阳女儿所感伤的,实际上是由大自然的变化而联想到美的短暂和人的生命的有限。“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表现的是因为春光的流逝而感叹红颜易老、生命无常的心理。“松柏摧为薪”句,出自《古诗十九首·去者日以疏》:“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桑田变成海”,指陆地变成海洋,典出《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这两句运用比喻,形象地表现世事变化很大。代悲白头翁赏析“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则揭示人生易逝、宇宙永恒的客观规律。“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两句,以优美、流畅、工整的对句集中地表现青春易老世事无常的感叹,富于诗的意境,且具有哲理性,历来广为传诵。“寄言全盛红颜子”以下十句,概括叙述白头翁一生的经历。这一段通过描写白头翁从红颜到老病、从游乐到孤苦的生活,不仅表示了诗人对青春红颜、清歌妙舞的眷恋、向往,对垂老白头翁的怜悯、同情,同时进一步抒发了对美的短暂和生命的有限的感慨,从而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和哲理性。代悲白头翁赏析结尾四句点明主旨,收束全诗。“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两句感叹美貌的少女转眼之间将化作白发的老妇,惋惜青春难驻。“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两句,一切都如同过眼云烟,迅速消失了!往日繁华热闹的游乐场所,如今只有几只离群的鸟雀在清冷的

析“洛阳女儿好颜色”以下十句,写年轻的洛阳女儿面对漫天飞舞的落花生出无限感慨。洛阳女儿所感伤的,实际上是由大自然的变化而联想到美的短暂和人的生命的有限。“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表现的是因为春光的流逝而感叹红颜易老、生命无常的心理。“松柏摧为薪”句,出自《古诗十九首·去者日以疏》:“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桑田变成海”,指陆地变成海洋,典出《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这两句运用比喻,形象地表现世事变化很大。中国古诗词鉴赏

第八讲

盛唐之音:青春热烈

上周回顾南乐府主情,多恋歌,主要反映城市市民的生活;婉约,有阴柔美。《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抒情诗篇。诗中描写了一位少女从初春到深秋,从现实到梦境,对钟爱之人的苦苦思念。“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上周回顾北乐府尚武,表现出豪爽、任侠的特点;粗犷、刚健,阳刚美《敇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男儿血,英雄色。为我一呼,江海回荡。山寂寂,水殇殇。纵横奔突显锋芒。”北歌叙事长诗《木兰诗》:“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tu?],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上周回顾唐代文学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描写范围包罗万象,是前代文学所不能比拟的。最主要的是,唐代文学对理想的浪漫主义抒怀和对社会的现实主义的写照都达到了中国文学的最高峰。唐代文学把中国文学的诗歌形式发展到了极为完备的程度,使中国诗歌达到了极为精致,后人难以企及的地步。中国的格律诗在唐代完全成熟,达到了顶峰。

上周回顾:初唐诗歌初唐:高祖武德元年(618)——玄宗开元初(713)约为百年。初唐前期唐太宗李世民为中心的贞观诗人群,宫体诗充斥诗坛,而后初唐四杰“王勃、卢照邻、骆宾王、杨炯登上诗坛,风气渐转。热切书写建功立业的豪情与悲欢离合的人生感叹,从而推动诗歌“由宫廷走到市井”“由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闻一多《唐诗杂论:宫体诗的自赎》)

上周回顾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云销雨霁[jì],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wù]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lǐ]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滕王阁序》杨炯:“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从军行》王宝钏薛平贵骆宾王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中国浙江义乌)。《周易·观·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天生一副侠骨,专喜欢管闲事,打抱不平、杀人报仇、革命、帮痴心女子打负心汉”(闻一多先生《宫体诗的自赎》)。世海泛浊,正道难行。罢官贬职,又是诬赃下狱,命运乖蹇,壮志难酬。最后遁迹荒野,客死他乡,连骸骨下落也不为人知。

中国古诗词鉴赏初唐最高成就

骆宾王、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这首诗作于患难之中,感情充沛,用典自然,语多双关,于咏物中寄情寓兴,由物到人,由人及物,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是咏物诗中的名作。

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骆宾王借荆轲刺秦这一故事,抒发了自己决心报效国家的强烈感情,读来给人一种回肠荡气之感。而这种气势宏大、感情充沛的特点,正是初唐四杰对唐诗发展的作出的最大贡献。慢慢地,这些都变成了盛唐诗最鲜明的特征。《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骆宾王:“不废江河万古流”

如果说《于易水送人一绝》是诗人对古代英雄的仰慕,倾诉了自己的一腔热血。那么公元684年,诗人毅然投身于李敬业的讨伐军中,以《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刺向武则天,便是将仰慕与热血化为行动。骆宾王悲剧的一生,是使他的诗歌冲破初唐宫体诗的藩篱,摆脱萎靡纤弱的诗风,为唐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道路的极其重要的因素

杜甫《戏为六绝句》“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陈子昂: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中国古诗词鉴赏初唐最高成就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初唐之诗歌,由宫廷走向生活,由六朝宫女的靡靡之音变为青春少年的清新歌唱的最高典型之一。刘希夷《代悲白头翁》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代悲白头翁赏析《白头吟》是乐府旧题,古辞写一个女子向遗弃她的情人表示决绝。刘希夷这首诗虽然是拟古乐府,但构思精妙,开拓了全新的意境。“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诗的开头两句,描绘洛阳城东暮春景色。洛阳是唐代的东都,十分繁华;繁华的都市盛开着艳丽的鲜花,满城春色,生气勃勃,令人心醉神往。然而时光易逝,此时的洛阳已是落花季节,桃李纷飞,不知飘向何处。这两句是诗的起兴。下文表达的对大好春光、妙龄红颜的憧憬和留恋,对桃李花落、青春易逝的感伤和惋惜,都是由此生发开来的。代悲白头翁赏析“洛阳女儿好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写年轻的洛阳女儿面对漫天飞舞的落花生出无限感慨。洛阳女儿所感伤的,实际上是由大自然的变化而联想到美的短暂和人的生命的有限。“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表现的是因为春光的流逝而感叹红颜易老、生命无常的心理。“松柏摧为薪”句,出自《古诗十九首·去者日以疏》:“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桑田变成海”,指陆地变成海洋,典出《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这两句运用比喻,形象地表现世事变化很大。代悲白头翁赏析“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则揭示人生易逝、宇宙永恒的客观规律。“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两句,以优美、流畅、工整的对句集中地表现青春易老世事无常的感叹,富于诗的意境,且具有哲理性,历来广为传诵。“寄言全盛红颜子”以下十句,概括叙述白头翁一生的经历。这一段通过描写白头翁从红颜到老病、从游乐到孤苦的生活,不仅表示了诗人对青春红颜、清歌妙舞的眷恋、向往,对垂老白头翁的怜悯、同情,同时进一步抒发了对美的短暂和生命的有限的感慨,从而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和哲理性。代悲白头翁赏析结尾四句点明主旨,收束全诗。“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两句感叹美貌的少女转眼之间将化作白发的老妇,惋惜青春难驻。“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两句,一切都如同过眼云烟,迅速消失了!往日繁华热闹的游乐场所,如今只有几只离群的鸟雀在清冷的暮蔼中发出几声凄苦的悲鸣。鸟尚且如此,人何以堪。末句的最后一个“悲”字,是此诗的基调。代悲白头翁赏析诗人在《代悲白头翁》中表现的感情虽然是悲伤的,但并不颓废,因为诗人在认真地思考着人生,眷恋和憧憬着生活中的美它汲取乐府诗的叙事间发议论、古诗的以叙事方式抒情的手法,又能巧妙交织运用各种对比,发挥对偶、用典的长处,自成一种清丽婉转的风格。是这诗艺术上的突出成就。

中国古诗词鉴赏初唐最高成就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春江花月夜》

诗人以精巧的构思打造了一个全新的艺术境界;以其善感的灵魂,把对生命、对情感的诠释融入到了神秘而浪漫的良辰美景中。张若虚连字号都不为人详,沧海一粟地茫然在唐朝灿如繁星的诗人堆里,一生仅仅留下两首诗歌(另:《代答闺梦还》),却仅凭这一首“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春江花月夜》:诗人哲人恋人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xiàn]。空里流霜不觉飞,汀[tīng]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第一部分:春、江、花、月、夜如梦似幻的壮丽景色//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zhēn]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ji?]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春江花月夜》赏析“在这种诗面前,一切的赞叹是饶舌,几乎是亵渎。”闻一多《唐诗杂谈》“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起首四句,就两现春江、两现明月、两现潮、两现海,交错叠现的景观立即把人带进了一个神奇美妙的境界。“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是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写初月的朦胧,第三组是写高月的皎洁,并发思古之悠情。

深地思考着,满怀感慨和迷惘。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类对宇宙、大自然永恒的由衷赞叹。诗句中静止与运动,瞬间与永恒,变化与不变。:康德《实践理性批判》“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经常、越是执着地思考它们,心中越是充满永远新鲜、有增无减的赞叹和敬畏: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

《春江花月夜》赏析“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游子行踪不定,以问结上,以问启下,巧妙完成了写景到抒情的过渡,诗人又化身为恋人。“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zhēn]上拂还来。”,月光与思妇作伴,盈盈月光与思念交织“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春江花月夜》赏析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鱼龙:“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饮马长城窟行》诗的最后八句写游子,用落花、流水、残月烘托他的思归之情。闲潭花落,大好春光将近,归家之期依旧邈邈,衬托出一份忧伤与焦急。结句“落月摇情满江树”,天地永恒存在的相思之情《春江花月夜》赏析。这首诗,是有憧憬与悲伤的。但它是一种少年时代的憧憬和悲伤。尽管悲伤,仍感轻快;虽然叹息,总是轻盈它与魏晋时代人命如草的沉重哀歌,下与杜甫式饱经苦难的现实悲痛,决然不同。它显示的是,少年时代在初次人生展望中所感到的那种青烟般的莫名惆怅与哀愁。春花春月,流水悠悠,面对无穷宇宙,深切感受到得是自己青春的短促和生命的有限。是走向成熟期的青少年时代对人生、宇宙的初觉醒的“自我意识”(李泽厚,《美的历程》)《春江花月夜》赏析全诗紧扣春、江、花、夜,以月为主体,写出了初生的月、高照的月、西斜的月、沉落的月,通过月将人于自然合而为一,通过月的四种形态变化,反映时间的推移,逐步展开诗人的描写和抒情,代游子抒发了离愁别绪,又化身为哲人探讨着宇宙永恒和人生短暂的终极思考。诗句思想反映着青春的美好,造化的神奇。全诗韵律宛转悠扬,节奏感强。因而成为千古流传名篇。

中国古诗词鉴赏

盛唐之音: 边塞诗田园诗

边塞诗之背景以高适、岑参与王昌龄为主的边塞诗派,是浪漫主义中的一个重要流派。他们的边塞之作,表现了驰骋沙场、建立功勋的英雄壮志,抒发了慷慨从戎、抗敌御侮的爱国思想,还描写了西北边疆奇异壮丽的景色。同时也反映了征夫思妇的幽怨和战士的艰苦,各民族之间、将军和士卒之间的矛盾。

边塞诗之背景门阀势力被压制,科举制在现实次序中突破门阀士胄的垄断。充满希望前景的新道路向广大知识分子开放,等待他们去开拓。这条道路首先似乎是边塞军工。从上层到市井,在初唐东征西讨、大破突厥、站败吐蕃、招安回纥的“天可汗”(唐太宗)时代里,一种为国立功的荣誉感和英雄主义弥漫在社会氛围中。文人也出入边塞、习武知兵。初、盛唐诗人很少没有经历过大漠苦寒、兵刀弓马的生涯。

江山如此多娇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边关也爽朗明快王昌龄:“七绝圣手”出塞(其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慨叹守将无能,感情深沉,有纵横古今的气魄,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从军行】(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从军行】(其三)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中国古诗词鉴赏

第九讲

盛唐之音:青春热烈

上周回顾命运多舛的骆宾王诗作于患难之中,感情充沛,物我一体的境界:“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骆宾王《在狱咏蝉》报效国家的强烈感情:“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骆宾王悲剧的一生,是使他的诗歌冲破初唐宫体诗的藩篱,摆脱萎靡纤弱的诗风,为唐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道路的极其重要的因素

上周回顾杜甫《戏为六绝句》“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初唐之诗歌,由宫廷走向生活,由六朝宫女的靡靡之音变为青春少年的清新歌唱的最高典型之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