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如何上好美术欣赏课

如何上好美术欣赏课

如何上好美术欣赏课
如何上好美术欣赏课

如何上好美术欣赏课?

开学了,每学期一开始上课美术老师遇到的都是一到两周的美术欣赏课,经常两周三十多节课下来老师的老毛病咽喉炎犯了,而且又很辛苦。究竟如何上好新学期的美术欣赏课呢?关关和黄豆、小芳、丽蝉一起讨论过多次,得出了以下几点心得。

小学美术课可以分为绘画课、工艺课、欣赏课。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注重绘画课、工艺课的教学,而常常把欣赏课当作可有可无的课型。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师”心,美术欣赏课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担任美术教学的教师认识到。我们周围世界是一个信息化的世界,不论是视觉信息、还是听觉信息,都在人们的生活中占着重要的地位,人们对任何事物都会产生感觉,有的是共同的,有的是自己所独有的,我们作为美育的培养者,就是要挖掘出那些独有的感觉,但我们不是要培养艺术家,而是要使他们成为有艺术感觉的人。那么上好美术课的意义何在呢?

上好美术欣赏课的意义: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感受美、体验美的重要途径。美术教育所呈现的是具有丰富的文化观念、能力和人文思想的教育,它诉诸于人的情感、意识、意志、思维、技能、认知等多方面。学生通过欣赏各种作品,体验不同作品的内在意义,在不断的欣赏、总结中提高欣赏美的能力,和对作品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只有提高欣赏水平,才能真正了解什么是美,什么是艺术,才能更好地完成小学美术课教学任务。

那么到底怎样才能上好美术欣赏课呢?

一、选择适合学生的作品

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经常会选择一些课外的作品来增加、补充课本的不足。然而教师往往以自己的眼光、喜好和欣赏水平及欣赏的心理倾向来选择作品,从而一味地追求“纯艺术”,忽视了学生的已有认识与欣赏水平,学生对这些老师安排好的作品不感兴趣,教学效果不容乐观。因此,在学生欣赏的题材与内容的选择上应注意要选择与儿童的认知水平和欣赏水平相接近的,以接近儿童生活的能使学生感兴趣的作品为主,尽量选择本身富有儿童情趣的、易于儿童接受与理解的作品作为欣赏的对象。这是上好美术欣赏课的基础。

怎么选择这样的作品呢?

1、在上课前就对要欣赏的作品进行挑选、归类,师如果不好挑选,可以请几个学生帮助挑一挑,师针对本课要求,酌情选择。

2、把选好的作品进行儿童化处理。

3、可以选择本班或姐妹班级的学生自己创作的优秀作品,作为欣赏的对象。

二、利用音乐进行情感的熏陶

音乐对人的情感有很好的调动作用,而美术的欣赏离不开情绪的调动,没有充满感情的欣赏过程,就会大大的降低欣赏的效果,学生

必然得不到完美的情感的体验,认知也随之大打折扣。音乐是一切艺术中最抽象的一门艺术,但音乐表达感情的效果是最让人感动的,它诉诸人的听觉器官,可惜音乐缺少了形象性,而美术正是用形象来表达情感的,若将美术欣赏与音乐有机结合,必能达到图音并茂,声色俱全的教学效果,学生随着音乐节奏的起伏,眼前的情与景在不断的变化,感情也随之在不断的变化,对作品的内涵会产生共鸣性的认识。因此在欣赏时,播放一曲音乐,创设一种艺术氛围,就能使学生自觉地由日常生活的自然态度转向审美态度,摆脱实用的功利观念和外界的干扰,在浓烈的欣赏氛围中步入神与物游,洞幽发微的胜境。

三、教给学生欣赏的方法

学生欣赏作品通常凭着第一眼的感觉,感觉好,就好。在他们的世界里,所谓的美就是漂亮,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美术的欣赏的概念是模糊的、甚至是完全不理解的。那么,教师在这时就应该去引导,去帮助他们明白什么是美术欣赏,教会他们怎么欣赏作品。一般来说,欣赏美术作品是利用美术形式美的五大原则来衡量的:1、变化与统一。2、对比与和谐。3、比例与尺度。4、对称与均衡。

5、节奏与韵律。学生掌握了欣赏的方法就可以寻着一定的思路来欣赏,而能很好的纠正课堂上谈感受时出现失去重心,在边缘盲目瞎转的情况出现。当然,欣赏的方法是要和作品结合起来才能起到使学生明白怎么欣赏的目的,如果知识一味的讲大道理,而不结合作品,运用到实践中,学生还是会一头雾水。另外,教给方法不能操之过急,

要慢慢来,学生学会了一种后,再教给另一种,如果一口气教许多,不仅学生接受不了,而且很可能会把各种不同的方法混淆,适得其反。

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引入课堂

多媒体融科技与艺术于一体会,不仅具有展示、欣赏的功能,而且具有训练、创作的强大的功能。多媒体所具有的人机双向互动性与强大的多功能集成性,能有效的辅助教学,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使教学过程更具有程序性,思路清晰,而效果佳。网络教学给美术学科提供了海量的信息资源,更能改变课堂教学结构,创设教学环境以学生为中心,以知识理解为中心,独立探索、合作学习的环境。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作品欣赏,不理解的可以自己查查其他相关信息,或是通过同学之间交流解决问题,这种可以跨越时间,空间的新型教学模式的建构,有着巨大的挖掘潜力。但这同样对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也大大提高了,要求教师会熟练操作电脑,熟知网络知识,在教学之前,要事先搜索网络,课中为学生提供网站、网页等。

我们的美术教育,要使学生人人接受教育、个个具有一定的艺术素养,使美育真正成为义务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克服在美术教育中专业化、成人化的倾向和纯艺术的教学。

美术欣赏教育发展到了今天,总的来说时间不长,这方面的经验还很不足,还需要更多的美术教师共同探索,从而使美术欣赏教学成为培养学生能力的一块重心石

(完整版)中学美术欣赏课案例分析

中学美术欣赏课案例分析 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纵观当前的美术教学,美术欣赏已贯穿从小学至大学的审美教学全过程中。而中学美术欣赏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初始阶段,必须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相结合,掌握学生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面对一幅绘画作品,该如何欣赏? 这是每一个人都在思考的一个问题。在美术界,这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而且是一个从来没有形成共识的学术问题。从目前中学美术欣赏课中,发现教师讲授时间很多,留给学生学的机会很少,作为一名初中美术教师,我常常思考着这一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这里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把握教材的重难点,为了增加欣赏内容的趣味性,充实课堂内容,教师不光要备好课,写好教案,对于搜集到的美术欣赏作品(世界名画、优秀艺术作品等)一定要先选好题材内容。因为每件美术作品最突出的美点所处部位不同,所以备课、授课的侧重也应不同,有的作品最突出美点分析须侧重于时代背景和历史故事;有的应侧重于艺术家奇特而巧妙的构思;有的应侧重于形象的空间组合和画面构图;有的应侧重于造型那材质的表现力;有的应侧重于形象造型的寓意和联想;有的应侧重于对整体空间和自然环境的关照;有的应侧重于某种造型形式因素的运用。 按理说,教材中每件作品教师都应引导学生进行欣赏,但授课毕竟是老师的个体劳动,老师可以自己做出决定,对教材作品哪些是重点分析欣赏、哪些点到为止,哪些干脆让学生读文欣赏或课后自查资料欣赏,处理教材灵活,具体安排。但是,无论教材如何变化处理,万变不离其宗,最重要的是,教师不仅要有能力找出每件作品所有美点,而且能准确抓住作品诸多美点之中一两个最为突出的美点,以此设计教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切忌千篇一律。作品分析避免面面俱到,如果每件作品都是“形象造型生动、构图均衡稳定、色彩层次丰富.......”之类的老套数,学生还有什么兴趣可言?如果学生感到索然无味,那么欣赏还有什么意义呢? 教师欣赏教学工作也应当是一个创造,其创造精神应体现在如何引导学生发掘每件作品,并能对其做深刻分析,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剖析中发挥创造和想象,逐渐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造性审美能力。要想让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真正的领会和感悟到美术作品的娱乐功能,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1.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我感觉现在的“激情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 只有在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身的创造潜能。美术欣赏中,观赏者在观赏美术作品时,最初的感受往往是获得美感的重要基础。学生更是凭第一印象(直觉)来欣赏美术作品,学生直觉会受到个体知识和经验的局限,感受到美的成分和质量都很有限,但确实是亲眼所见,亲身体验。根据这些,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收集与欣赏内容有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从而缩短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兴趣。 上课时,教师出示欣赏作品后,教师不要立即讲解,可以让学生读画几分钟,也可以以讨论的形式,再请他们说说自己对作品的第一印象。然后出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如画面是以什么颜色为主?画了些什么?颜色是暖色调,还是冷色调?整幅画感觉是欢快的,还是伤感的?这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感觉,胜于教师的讲解。这样也改变了那种以教师唱独角戏为师生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浅谈现代多媒体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现代多媒体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暑期间学校进行了信息教育技术的培训,对每一位教师而言,都是极为有用的,尤其在我的美术课堂上,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是相当重要的。 我们都清楚一堂好的美术课常常是从备课开始的,在现代教育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备课也就显得更加重要,所谓备多媒体课,就是教师利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设备,以传统的备课形式为基点,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特点,将课堂教学中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包括文字、声音、图片、动画等)根据一定的教学过程设计、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合理有序地整合在多媒体计算机中,以便于利用以计算机为主要设备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一种备课方法。我们很清楚,多媒体备课并不是在备课时将多种媒体简单地相加在一起,而是要通过多种媒体的优化组合,集成利用,充分运用多媒体的优势把各种教学内容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多媒体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有着其独特的优势。 优势一:多媒体辅助美术教学,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直观形象能满足学生好奇、好新、好仿的心理特点,符合学生直观形象的思维特点。而多媒体图像清晰、色彩逼真,展示过程、显兴现内容十分简便,有刺激感官的作用。借助多媒体,充分利用多种感官,实现多渠道信息传递,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如在教学《时间的“表情”》一课时,先给学生观看一些造型独特的钟表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然后给学生

进一步创情境,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优势二:多媒体辅助美术教学,可使课堂教学更为直观生动 过去要上好美术欣赏课,教师需要搜集大量的图片、幻灯片或录像带,并且在讲课时需要大量的口头讲解。因此,不少教师把上好美术欣赏课视为畏途,本来应该非常生动直观的美术欣赏课,变的非常乏味,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兴趣。 借助电脑多媒体信息技术,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效果大为改观,当欣赏经典美术作品时,鼠标一点,某个画家的代表作及其背景资料就会出现在眼前,不但可以窥见作品的全貌,还可以放大局部进行观察,学生身在课堂,却能打破时空的界限,跨越古今,驰骋中外,在艺术的长廊漫步,在想象的空间飞翔,审美教育寓于潜移默化之中。 优势三:在欣赏其他种类的美术作品时,如雕塑、工艺美术等,教学效果同样是显而易见的,概而言之,美术欣赏课借助电脑多媒体教学,可以直观、生动、形象、图形、文字、声音有机结合,使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再者,可以打破“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使“精讲”、“多练”成为现实。 优势四:多媒体辅助美术教学,可以实现教学模式多元化 利用电脑手段使教师更容易营造美的气氛,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打破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模式。欣赏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在每一册美术书中都有供学生欣赏的内容,如何使枯燥的内容生动化,我们通过制作课件再配上有关影视作品片段及音乐和

初中美术教学论文:浅谈初中美术教学评价

初中美术教学论文:浅谈初中美术教学评价【摘要】初中美术的教学评价对于学生素质的发展,促进美术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初中美术教学评价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笔者的实践与总结,主要从评价标准、评价手段、评价形式和评定体系四个方面提出了初中美术教学评价的实施建议。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评价 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完善的、重过程、重创新的评价,是初中美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也符合《新课程标准》“为学生全面发展而评价”的理念。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美术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我们在美术教学目标的制定、课型的设计、现代技术与美术课教学的整合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美术教学评价的研究与实践却相对滞后。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性的评价模式,缺乏科学的认识态度和正确的观念方法。评价过程中,教师只注重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与训练,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阻碍了学生潜能的发挥和审美素质的提高,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甚至,有时会因评价不当而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散失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中,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

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根据现代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特点,结合新课程改革理念和美术学科的自身特点,我改变传统的美术课堂评价方式,不以作业的优劣作为评价标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积极探究。以教师评与学生自评相结合的方式,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创作成果的尊重。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的教学评价方法: 1.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确立评价标准 初中美术的教学评价必须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不脱离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不脱离学生实际学习水平与生活经验,不从艺术性考虑,更不能用成人的标准来度量学生作品。在学生参与评价时,教师要与其达成共识。评价标准应侧重于创造性与个性:如内容是否有情趣、是否显示出对周围事物的留意与好奇、是否有一定的想象和个性成分。评价标准因人而异,不管是谁,不管作品的质量如何,只要参与学习就能得到肯定与表扬。允许学生反复尝试,作业讲评后修改,教师对其作业应给予新的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2.采用多种评价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心理学家盖慈说:“没有什么东西更能增加人满足的感

怎样上好初中美术欣赏课

怎样上好初中美术欣赏课 初中美术课本第一课往往都是欣赏课,作为美术教师怎样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将专业性较强且具有一定难度的艺术理论知识变得易懂好学,使得教学效果得到提高,这一直是困惑笔者多年的问题。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证明:运用作品比较,可以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就此列举几例来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美术欣赏中的音乐与绘画 现代教育论认为:教学活动是一种双向的“知识对流”而不是单向地灌输。所以虽然音乐是一种艺术门类中最为抽象的艺术,但音乐同样也是表达情感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手段。如在进行中国古代人物技法的欣赏教学时,通过苏州弹词《新木兰辞》地放送,请同学们进行浏览式欣赏两张图片,注意营造一种艺术氛围,利用声音的比拟,使学生接受音乐信息的同时,可以在头脑中使学生直观的了解认识我国传统绘画技法的多样性,如采用工笔重彩人物作品与线描人物作品比较欣赏,工笔人物与写意人物作品比较欣赏。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受传统绘画以线造型的艺术特色,特选了风格迥异的作品进行比较(一般用实物投影或换灯片)。如梁楷的《泼墨仙人》与曾鲸的《李白行吟图》进行比较欣赏,一简一繁,各将其妙。学生从中强烈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线条的多样性、生动性,以及一种韵律美,从而激发起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美术作品中的对比与和谐 事实上,中外的美术史早已证明“美既不是美术的唯一内涵,又不是美术的中心任务。美术作品中的一切都是有意味的艺术形式存在”。其实,在美术作品中的形式美这一节中,如果不很好的联系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学生往往会认识模糊。为此,在教学中我选择了一些中国画家题材内容类似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让他们看看画家是如何来经营画面的。如林凤眠的《静物》中,直力的玻璃水壶和水中的鱼。黑与白,背景上的橙与绿,都存在鲜明的对比,使画面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而潘天寿的《水仙》,花丛方向与造型在整体形式上非常和谐,然而在花丛大小位置,叶的交插与题字上又稍有变化。通过作品比较,加深了学生对美术作品基本艺术形式的认识。 三、美术绘画中的制作技法比较

浅谈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13-07-09T15:37:36.543Z 来源:《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2年第12期供稿作者:周政[导读] 以上就是本人在美术欣赏教学中的一些感受和思考 周政 (涉县第五中学河北涉县 056400)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在于有效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发挥美术教学的育人功能。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很多教师因教学方法不当,致使美术欣赏教学流于形式、收效甚微在此,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就美术欣赏教学的方法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1.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欣赏兴趣 学生对欣赏课的兴趣,是欣赏成功的关键。美术是视觉艺术,需要通过视觉来获取信息,在学校硬件设施逐步完善的今天,运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中外美术史上的名作以及它们的艺术特点,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欣赏课的艺术感染力,也提高了欣赏课的有效性。 2.发挥学生潜能,让学生主动参与 初中学生已经能够独立去思考和研究问题了,对别人的意见不轻易相信。这也正是审美活动所必需的,因为艺术欣赏不仅是逻辑推理,而且带有许多主观情感因素。为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尝试了以下做法:一是学生对作品进行理解而发现美、感受美。二是学生亲身体验来发现美、感受美。三是学生通过把多种学科融合到一起来发现美、感受美。 3.教师要充分理解美术作品,找到欣赏的切入点 提高学生对欣赏课的兴趣,是欣赏课成功的关键。那么教师应该怎么办呢?光备好课是不够的,对于搜集到的美术欣赏作品一定要先选好题材内容,要根据作品的特点来决定讲解的切入点。有的侧重于某种造型形式因素的运用;有的侧重于对整体空间和自然环境的关注;有的侧重于造型与材质的表现力;有的侧重于形象造型的寓意和联想;有的侧重于形象的空间组合和画面构图;有的侧重于艺术家奇特而巧妙的构思;有的侧重于时代背景和历史故事。但是,无论教材怎样变化,最重要的是教师要能找出一件作品中最为突出的美点。例如我在讲国画大师齐白石的作品《荷花蝌蚪图》时,首先请学生介绍一些齐白石的生平故事和作画风格,使学生对齐白石的作画风格有所了解,齐白石的绘画创作,常把表现对象的形神与自己的感受体验相融合,通过情景交融的形象,来创造一种诗意。这样,既把生活写活了,又表现出老人热爱生活的真挚感情。《荷花蝌蚪图》可以说就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创作的。教师欣赏课教学的创造精神应体现在如何引导学生发掘每件作品特有的最突出、最本质、最感人的美点,并能对其做深刻分析上来,逐渐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创造性审美能力。 4.综合判断并进行个性化评述 学生对作品进行感性与理性的判断之后,形成的只是一般意义上的观赏,还没有经过自身的主观判断,以自己的喜好与价值观形成对这个作品真正意义上的欣赏与评述。而这个过程正是学生鉴赏能力提高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结合自身的喜好,进行作品评述,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色,对学生的独到的见解给予保护和赞扬。特别是对于一些学生表现出对所欣赏的作品表示出不喜欢,教师可以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果他是作者会怎样画,这样学生的审美与创造能力就得到了相辅相成的促进。 5.合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 有人认为,不使用现代教学技术的教学就不是成功的教学,甚至在优质课竞赛中,对没有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课一票否决,这是错误的。相反,那种因循守旧,在教学中不利用先进的教育技术的做法也是不对的。在美术教育中,只有适时、适当、适量、实效地使用现代教学技术才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欣赏的过程就是认识作品,把握思想内涵,与艺术作品直接交流,理解作品信息,对作品进行理性分析的过程,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结合。在当前应试教育没有真正的转变,升学压力依然如故的情况下,美术教师只能付出更多的智慧和精力。充分发挥艺术学科的魅力,创新求变,提高课堂效益,才有可能从学生有限的精力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而真正地实现审美教育的目的。 6.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组织好课外活动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出发,把握好一讲、二看、三谈的方法。一讲,就是讲概念、讲常识。讲的方法要灵活多样,讲述力求做到准确、生动,易于学生理解;二看,就是让学生看范画、看图片及美术作品展等。教师可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如,幻灯、投影仪等,展示典型作品,并进行技法演示等;三谈,主要是指个别提问、集中讨论、创作交流等。其间,教师要做到正确引导,注重激发学生积极情感。由于美术欣赏的范围极其广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仅靠课堂教学还远远不够,为此,教师要组织好课外活动,可利用专题讲座、美术作品展览、校园艺术节、读书交流会等校内、校外课外文化活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7.培养学生的自我感受能力,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 在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活动中,常常有一些学生不爱发言。原因是当他们看到欣赏主体形象后,产生了思维定势,对欣赏主体形成了一种固定的、先入为主的理解。使进一步的赏析思维活动受到阻滞。针对这一现象,笔者改变了以前先看作品后谈感受的作品欣赏模式:一开始先不让学生看原作品而仅把作品题目告诉学生,让他们讨论该怎样表现这一题目。 以上就是本人在美术欣赏教学中的一些感受和思考。好的欣赏课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主题,还能帮助学生发掘感受作品的深层意蕴,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鉴赏力,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从而得到全面的发展。 收稿日期:2012-12-12

初中美术欣赏课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谈谈你对培养学生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的一些具体做法。2011.8.2 史杰 浅谈初中美术欣赏课的一些思索 初中美术欣赏课对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依据我十几年的教学经验,从给学生树立正确的美术欣赏理念;充分理解美术作品,找准欣赏切入点;让学生主动参与,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三个方面做了一些思索。 【关键词】美术欣赏课欣赏角度主动参与 由于欣赏课的特点,导致大多数学生对美术欣赏课并不重视,欣赏美术作品不知从何入手。一般认为:美术欣赏就是看看一些美术作品,针对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 一、给学生树立正确的美术欣赏理念,是上好美术欣赏课的前提 欣赏一件美术作品,不单纯的用眼去看,更需要用心去感受并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联想和理解,能够找到自己渴望的和尚未达到的精神境界,这时我们就会受到震撼,就会从美术欣赏中得到启迪,这样也就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中学生由于年龄限制,自身审美经验不够,艺术修养的不足,独自欣赏一些作品时很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在知识上、观念上给予帮助和提高。例如在欣赏著名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雕塑作品《公牛头》,整件作品是一件破自行车的车座和车把组合。学生觉得就是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东西,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没什么新鲜的,更谈不上美。当教师向学生介绍画家的生平和西班牙人民对公牛的情感。看似生活中常见的的材料成为一种新的、富有生命力的雕塑。实际上就是一种新的艺术,不用什么技巧,只用神奇的一笔便赋予生命。有了这些知识补充,学生才能够真正认识到《公牛头》的艺术价值。 二、教师要充分理解美术作品,找到欣赏的切入点 教师光备好课是不够的,对搜集到的欣赏作品一定要选好题材内容,要根据作品的特点来决定讲解的切入点。有的侧重于造型与材质的表现力;有的侧重于形象造型的寓意和联想;有的侧重于形象的空间组合和画面构图;有的侧重于艺术家奇特而巧妙的构思;有的侧重于时代背景和历史故事。最重要的就是教师要能找出一件作品中最为突出的美点。例如我在讲国画大师齐白石的作品《荷花蝌

浅谈初中美术欣赏课

浅谈初中美术教育中的欣赏课 长宁县硐底中学:罗西初中美术教育,是以教育为主,向学生传授一些简单的美术知识和一些基本技能,发展和传播美术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它具有发展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能在思维能力上打好一定的基础。 初中美术教材涉及的美术知识比较广泛,很多美术形式教材上都提到了,这样能很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对于乡镇中学的学生,他们连基本的美术知识都很缺乏,更不用说是那些美术形式的表达和技法了,所以教材上安排了很多美术欣赏课程,这对于乡镇中学的学生来说是很有必要的。但目前美术欣赏课的编排和教学也有一等的不足。下面就初中美术欣赏课阐述一些我个人想法和看法。 首先我们来看看在现行教育体制下的学校,学生和家长首先考虑的是什么?升学?重点中学?还是其他所谓的全面发展?结合我们乡镇中学的情况来看,家长大多数在外打工,留守儿童占大多数,他们的思想比较保守,对孩子的未来比较盲目。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校看管,而不是真正想把孩子培养成材,更不用说对于美术方面的培养。另一方面学校一周一节的美术课,也让学生觉得美术不重要,因为一节40分钟的课程再怎样提高其兴趣,都让人觉得有点尴尬。我知道很多学校都有个潜规则,就是副科应该为主科让路。我们和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得到的回答也让人失望,所以有时觉得这些孩子较为可怜。但是不管再怎样艰难,我认为还是应该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尽可能让学生改变其态度。 就目前学校教育来看,美术教育和其他文化知识之间似乎是矛盾的。美术讲究的是创造思维、抽象思维、个性,而纯粹从学校教育来看,美术教育的最根本目的就是审美能力,让我们美术老师很无奈,很多有“才”的学生,大多数会被抹杀掉,这样出来的学生就是一个模子雕刻的,个个都会考试,个个都会作弊,个个都是机器,他们只有分数高低之分,自己的独立思想只有在睡梦中找到。总之,美术课的总体教学显得比较糟糕。 我们再来说说美术欣赏课,我觉得欣赏课应该是较为科学的,也是很严谨的,如果说按照教科书,用图片堆积或者是走马观花的看看幻灯,那会使学生完全对

中学美术欣赏课教学设计

中学美术欣赏课教学设计 案例背景: 课令我感触良多:为了切实体现探究性学习这一学习方式,在认真研习了教科书、教参的前提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预想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利用便利地信息技术。看视频短片,让学生了解和作品息息相关地这一段历史(创作背景);然后由学生创作;再引入正题,对《格尔尼卡》深入欣赏和评述。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通过对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对毕加索的艺术表现形式有所了解,并在此基础上有个人独特的见解;运用联系、比较等方式,了解作品的意义及审美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隐性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情感: 教学过程: 由于毕加索的作品受非洲黑人艺术、原始艺术、东方艺术及塞尚的影响较大,所以,在教室的显眼位置张贴了《半山彩陶壶》、《八十七神仙图》、《科特迪瓦面具》及塞尚的《风景》、《静物》等作品的图片,并将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并置其中;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毕加索的作品中找到与其他艺术相同之处及不同之处,充分理解毕加索艺术风格的形成并不是凭空臆造的,而是借鉴了其他不同的艺术形式并与之融会贯通,且保持自己粗犷刚劲的艺术个性。 在实际授课时(整个教学过程没有使用教科书),我并不直接进行欣赏教学,而是先请同学们观看了由我精心编辑的一个短片:我选取了二战纪实片中的空袭镜头,那如雨点般呼啸而下的炸弹;凄厉的防空警报;在火海中的断壁残垣和仓皇奔逃的人们;痛苦地呼号哭泣的伤者;惊魂未定、抱头痛哭的妇女和儿童;绝望无助的男人;横七竖八、残缺不全的尸体;满目狼藉的城市以及国外枪战片中爆炸起火人们坠楼的镜头。这些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场面,给同学们以强烈的震撼。这时,我让同学们取出纸笔,限时两分钟凭印象画出刚才看到的:痛苦地呼号哭泣的伤者;惊魂未定、抱头痛哭的妇女儿童;残缺不全的尸体;从起火的楼中坠落的人;一盏亮着的灯。只要求传神,不必拘泥于是否像,有兴趣的同学尤其是那些受过专业训练的同学可以用左手画。同学们虽然感到有些莫名其妙,但十分钟不到,绝大部分的同学已经完成了作品。 这时我才抛出正题:“让我们来看看西方现代美术最具创造性和影响力的大师——毕加索对这些场面是怎样处理的。”我播放了自己制作的课件:红色的血从屏幕上方缓缓流下,继而覆盖整个屏幕,出现四个霹雳体大字——格尔尼卡。我将这四个字设成按钮,点击后文字变成碎片四散飞去,渐渐淡出(格尔尼卡》整幅画面(遮幅式)。画面外左下角注有作品名称、

浅谈中学美术欣赏教学

浅谈中学美术欣赏教学 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素养,培养审美能力和理解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纵观当前的美术教学,美术欣赏已贯穿从小学至大学的审美教学全过程中。而中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初级阶段,必须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相结合,掌握学生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这里谈一下自己的思考。 一、美术欣赏教学的常见类型 一般说来,常见的美术欣赏教学有以下四种类型。 1、解说型-----教师对美术伤口或是对美术欣赏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讲解、说明。 2、问答型-----教师就作品或欣赏知识、原理提问,学生回答。 3、讨论型------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讨论,教师作为援助者。 4、自由型------学生在学校内外自发地、自由地欣赏美术作品。 解说型的美术欣赏教学的类型最常见。象上面所讲的那样,一味由教师讲解,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容易陷入知识灌输型的模式之中。但是,如果能在欣赏话题方面下功夫,对作品作出好的选择,并具有高超的解说技巧,那么,这可以克服上述缺点。 问答型和讨论型的方法有相互关联之处,但相比之下,讨论型的欣赏教学方法更理想。

自由型的欣赏方法的优点在于学生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时间、喜欢的作品,按自己的方式来欣赏。这种方法是最理想的,但是很可能导致这样的结果,那就是只有一部分的学生掌握了欣赏的能力,而另一部分的学生由于缺乏引导,欣赏能力没有得到提高。 对于我们教师而言,我们应根据不同的课业欣赏要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师要充分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对教材要有充分的认识 为了增加欣赏内容的趣味性,充实课堂内容,教师不光要备好课,写好教案,对于搜集到的美术欣赏作品(世界名画、优秀艺术作品等)一定要先选好题材内容。因为每件美术作品最突出的美点所处部位不同,所以备课、授课的侧重也应不同,有的作品最突出美点分析须侧重于时代背景和历史故事;有的应侧重于艺术家奇特而巧妙的构思;有的应侧重于形象的空间组合和画面构图;有的应侧重于造型那材质的表现力;有的应侧重于形象造型的寓意和联想;有的应侧重于对整体空间和自然环境的关照;有的应侧重于某种造型形式因素的运用。按理说,教材中每件作品教师都应引导学生进行欣赏,但授课毕竟是老师的个体劳动,老师可以自己做出决定,对教材作品哪些做重点分析欣赏、哪些点到为止,哪些干脆让学生读文欣赏或课后自查资料欣赏,处理教材灵活,具体安排。但是,无论教材如何变化处理,万变不离其宗,最重要的是,教师不仅要有能力找出每件作品所有美点,而且能准确抓住作品诸多美点之中一两个最为突出的美点,以此设计教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切忌千篇一律。作品分析避免面面俱到,

浅谈中学美术欣赏教学论文

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素养,培养审美能力和理解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纵观当前的美术教学,美术欣赏已贯穿从小学至大学的审美教学全过程中。而中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初级阶段,必须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相结合,掌握学生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面对一幅绘画作品,该如何欣赏?这是每一个人都会在心里问的一个问题。在美术界,这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而且是一个从来末能形成共识的学术问题。从大量的听课与调查中发现不少欣赏课中,教师讲授时间很多,大部分超过30分钟,有的甚至整节课讲授,学生学的机会很少,这样的课,不单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学得更累,更没有兴趣,这也不适应现在所提倡的减负运动。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也是常常思考着这一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这里谈一下自己的思考。 一、美术欣赏教学的常见类型 一般说来,常见的美术欣赏教学有以下四种类型。 1、解说型-----教师对美术伤口或是对美术欣赏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讲解、说明。 2、问答型-----教师就作品或欣赏知识、原理提问,学生回答。 3、讨论型------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讨论,教师作为援助者。 4、自由型------学生在学校内外自发地、自由地欣赏美术作品。 解说型的美术欣赏教学的类型最常见。象上面所讲的那样,一味由教师讲解,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容易陷入知识灌输型的模式之中。但是,如果能在欣赏话题方面下功夫,对作品作出好的选择,并具有高超的解说技巧,那么,这可以克服上述缺点。 问答型和讨论型的方法有相互关联之处,但相比之下,讨论型的欣赏教学方法更理想。 自由型的欣赏方法的优点在于学生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时间、喜欢的作品,按自己的方式来欣赏。这种方法是最理想的,但是很可能导致这样的结果,那就是只有一部分的学生掌握了欣赏的能力,而另一部分的学生由于缺乏引导,欣赏能力没有得到提高。 对于我们教师而言,我们应根据不同的课业欣赏要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师要充分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对教材要有充分的认识 为了增加欣赏内容的趣味性,充实课堂内容,教师不光要备好课,写好教案,对于搜集到的美术欣赏作品(世界名画、优秀艺术作品等)一定要先选好题材内容。因为每件美术作品最突出的美点所处部位不同,所以备课、授课的侧重也应不同,有的作品最突出美点分析须侧重于时代背景和历史故事;有的应侧重于艺术家奇特而巧妙的构思;有的应侧重于形象的空间组合和画面构图;有的应侧重于造型那材质的表现力;有的应侧重于形象造型的寓意和联想;有的应侧重于对整体空间和自然环境的关照;有的应侧重于某种造型形式因素的运用。 按理说,教材中每件作品教师都应引导学生进行欣赏,但授课毕竟是老师的个体劳动,老师可以自己做出决定,对教材作品哪些做重点分析欣赏、哪些点到为止,哪些干脆让学生读文欣赏或课后自查资料欣赏,处理教材灵活,具体安排。但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