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金融海啸促使我国家具业发展重新定位

金融海啸促使我国家具业发展重新定位

金融海啸促使我国家具业发展重新定位
金融海啸促使我国家具业发展重新定位

金融海啸促使我国家具工业发展重新定位

周玉申

摘要:论述了在金融海啸的影响下我国家具工业所面临的巨大困难;分析了困难产生的原因、市场环境和企业自身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家具企业应根据自身能力和条件,调整产业结构,重新确

定企业的未来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金融海啸,家具工业,发展定位

1.金融海啸引发,家具外单速减

一场发端于美国的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不仅断送了华尔街不可一世的投资银行,也令世界金融业和经济环境深受重创。面对这场百年难遇的金融危机,任何国家和行业都难以独善其身,也影响了美国和欧洲人的消费能力,使得我国沿海地区的出口导向型企业面临产能过剩的巨大挑战,我国珠三角、长三角等地的不少加工制造企业纷纷亏损、倒闭,其间就包括为数不少的家具企业。

我国是世界上排名第一的家具生产和出口大国,近年来,全国家具企业为了适应市场需要,做了大量的投入,生产线与机械设备等硬件装备不断完善,技术工艺与管理等软件装备也不断提高,全行业处于稳定的高速发展期。然而,受美国次贷危机和通货膨胀的影响,国际市场家具购买力急剧下降。与此同时,受我国宏观调控力度加大以及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家具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在金融危机等内外因素的夹攻下,我国家具出口,一方面增长速度持续回落,出口订单大幅下降至常年的60%~70%;另一方面,贸易壁垒重重,原材料、人工涨价,成本上升,利润空间大幅压缩,很多企业接的订单没有利润空间,甚至亏损;加上汇率的变动,亏损的风险更大,这使家具企业有订单都不敢接。

2.经营环境恶劣,面临重新洗牌

2008年,不仅出现了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在国内也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冰冻雪灾和特大地震,给我国经济造成极大的影响。对我国的家具行业来说,更是个多事之秋,随着冰冻雪灾和特大地震天灾的冲击,出口退税新政策实施,国内楼市的低迷,使家具行业遭遇重重创伤,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生存考验。不仅是原材料、燃料价格不断上涨,人工和管理费用逐步增加,导致家具制造成本的增加,使家具企业的成本压力增大。而且,《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发布后,出口退税新政策实施,家具出口退税率下调至 11%或9%,部分木制品出口退税率下调至5%;人民币升值,使得家具出口的利润大幅下滑。再加上金融海啸引发后,国外订单大幅下降。而家具出口的平均价格涨幅却远低于成本的涨幅,一些地区的家具出口价格还不断走低,这些对家具行业的企业生产经营造成极大风险。导致许多小企业纷纷停产,甚至倒闭。外向型家具企业在这样恶劣的经营环境下艰难中生存,根据目前的经环境可以预测,在今后的几年里,我国家具行业势必面临重新洗牌的局面。

3.政府扩大内需,企业瞄准内销

面临这场金融危机,我国政府为保证国民经济平稳增长,通过多种有效措施刺激内需,以国内消费和投资的增长来对冲出口的下降。拉动内需是政府与企业同甘共苦挽救经济,挽救企业的一项民心工程。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必须增加民众收入,提高消费能力。消费与投资二者密切相关,扩大消费将拉动投

资,投资增加又将带动消费。从经济学家的分析来看, 目前国际经济环境仍没有稳定,短期内走好的可能性并不大,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国内市场经济建设, 改变经济结构,发展好国内这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从出口型经济转变为内需型经济。

国内扩大消费,不少外向型家具企业把目光瞄准国内市场,纷纷转战内销,希望在逐年增长的国内家具消费市场中分得一杯羹。根据中国家具协会发布的数据,国内家具市场已经连续多年保持15%以上的增长,年销量突破了4000亿人民币。实际上一些企业通过内外销结合,增强了抗风险能力,外销单不足时靠内销单补充。现在出口转内已成为多数家具企业的最后希望,但由于内销需要重新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需要大量的资金建设销售网络和塑造品牌,这些都对许多企业造成困难,所以出口企业的转型同样面临重重困难。虽然国内家具市场庞大,但是现时在国内市场占到一定份额的家具企业很少,可见外向型家具企业向内转型也要经历一个痛苦的过程。

4.转战国内市场, 仍然困难重重

外向型家具企业向内转型面临的主要困难。

(1)缺乏适销对路的产品

外向型家具企业所生产经营的产品主要是为满足国外市场的消费需求,研究的消费群体也是以国外各阶层为主,并以委托加工的生产型企业形式所存在,对国内家具的消费特点和户型结构缺少深入的研究,如何开发具有国内特色、国人审美风格和工艺特点的适合国内市场的产品,是外向型家具企业所面临的首要问题。

(2)缺乏完善的销售网络

外向型家具企业过去的销售模式是“展销会拿单、互联网运营”,直接面对国外大型连锁批发商,产品单一,批量生产。转向国内市场后,需要应对现有复杂多样的市场渠道,适应差异化的区域性市场,满足难以预测的终端消费者的需求,必须要整合多种营销(连锁自营专卖、加盟推广、商场合作、仓储自选等)模式。要根据国内的消费特点和消费能力建立起系统的营销网络,这是外向型企业成功向内转型的基础。同时,要组建一支反应即时、运作高效的后勤支撑队伍。这是成功向内转型的保障。

(3)缺乏有影响力的著名品牌

我国家具企业数量众多,品牌也不少,但在消费者中形成明确形象的极少,即便是在全国有名的几个品牌也往往是只知其名,不知其实。品牌缺失,企业形象模糊,束缚了家具工业的做强做大。要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大国内市场影响,品牌显得十分重要,品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建立真正的、长久的品牌资本对于企业来说更有能力掌握自己的命运。

(4)缺乏技术人才

技术人才缺乏,创新能力不足。首先是产品设计人才缺乏。设计是产品个性化的创造,是家具产品的灵魂。然而我国目前大部分家具企业没有专门的设计机构和设计队伍,企业往往凭感觉和想象做设计,一些企业模仿国外品牌的风格,抄袭品牌作品,使家具市场上产品雷同现象非常严重,最后导致市场上价格的恶性竞争。由于设计师短缺,设计无创意,直接影响了家具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因此应注重依靠设计创新、技术创新来提高企业竞争力,增加中高档产品的比重,注重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家具产品设计人才的培养和人才队伍建设。第二是产品营销人才缺乏。外向型家具企业转向国内市场,消费群体、运营模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原来的生产观念和营销模式随着内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要根据国内情况进行重新塑造。要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大国内市场影响,形成品牌号召力,需要培养新的营销推广人才体系。

5.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重新定位

我国家具行业经历了这场“血雨腥风”的洗礼后,在未来的几年间必然经历大规模大范围的行业整合,大量实力不强,装备不全,技术能力弱的中小企业将被淘汰,少数具有品牌、技术、资本、规模和和市场优势的优秀企业在行业中脱颖而出。目前的恶劣环境对于家具行业来讲是一种考验,更是一种重组整合的发展大机遇。未来的家具业不但要适应国外成熟市场,还要适应国内市场。这金融危机促使我国家具业发展重新定位。

(1)加强企业重组,实现规模经营

我国大规模的家具企业为数不多,经过这场金融危机后,大部分中小家具企业将面临在市场生存问题,所以家具企业将其各自的技术、市场以及各方面的优势进行重组整合,形成更具市场竞争力的规模企业已势在必行。为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与同行实现强强联合,由相互竞争转向相互合作,把产品推向更大的市场,规模化经营和集团化发展是必由之路。

(2)重视人才培育,加强品牌建设

家具企业提高产品设计水平是企业生存发展的保障,应重视自身设计队伍的建设,努力提高设计人员的素质,提升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家具设计潮流在实用的基础上更强调个性化,简洁、现代、艺术为设计新元素,重视保持民族特色的同时,家具设计将与世界潮流相融合。未来产品的竞争将转向品牌的竞争,著名品牌逐渐成为家具市场的主导力量,所以实施名牌战略将成为大势所趋,要加大投入,重视企业无形资产开发,加强品牌建设。

(3)推动洁净生产,重视绿色消费

随着工业环保技术的开发完善和国家对工业生产环保要求的提高,家具生产将逐步实现生态化,生产环境洁净化,产品绿色化。生态化即为生态工艺,是建立在“资源--产品--再生资源”模式上的新型工艺,其目的是资源的再生利用,如加工废料的循环利用。洁净化即为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在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和资源投入少,淘汰有毒、有害材料,废物和排放物减少到最低,使终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对人类和环境的不良影响减少到最低。产品绿色化即为家具绿色产品,是指采用绿色环保材料,通过绿色设计、绿色制造与绿色包装而生产的一种节能、降耗、无毒、无害的环境友好型产品,其产品从生产到使用以至回收的整个过程都符合环保要求。

(4)加强分工协作,实现专业化生产

走专业化分工之路,将企业逐步进行专业分工,扬长避短,专业化协作生产,以降低生产成本,加快资金流动,增加花色品种,减少材料库存,提高产品质量,在市场的竞争中更上一个台阶。通过专业分工,协调发展,将逐步形成产业集群,并体现出强大的竞争优势;由于专业化分工协作、合理的产业空间布局、齐全的公共基础设施,可使企业降低配套成本,获得成本优势;同时加剧了区域内企业间竞争,迫使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改进产品和服务,推动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

(5)适应消费需求,加强多元化市场和售后服务体系建设

随着国内消费能力的提升,国内家具市场潜力巨大,未来的家具企业不但要重视国际市场,也要重视国内市场,要适应家具业国际化发展格局。

在国外市场上,为规避家具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引起反倾销诉讼,家具企业将坚持走多元化道路,家具出口市场多元化,扩大出口区域;出口产品多样性,避免产品过分集中、过分单一。在市场多元化战略上巩固传统市场,重点提高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市场力度,进一步开拓中东、东欧、独联体、南美各国市场,逐步加大发展力度。更多的企业将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使家具企业、家具产品布局,向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方向发展。

要根据市场的需要,加强产品售后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售后服务范围和水平,使企业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进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

(2009年2月)

未来中国金融行业创新发展趋势

未来中国金融行业创新发展趋势 2016年以来,以P2P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受到了比较严格的监管,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也不如前一段时间火热,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平台开始换上科技金融(Fintech)的外衣,希望借此绕开严苛的监管条件。然而,无论如何装扮,都无疑希望套上金融业务的光环,尤其是要注意的是,在一轮又一轮的热词概念炒作的背后,监管套利的风险不可忽视。但什么是Fintech,什么是Fintech企业,在概念上还存在一些分歧,而导致分歧的主要原因是对金融与科技的本质认识有所偏差。可喜的是日前央行强调要划清互联网金融和Fintech的界限,指出Fintech企业要与持牌机构合作才能从事金融业务,明确了“技术是技术,金融是金融”,为进一步规范和监管奠定了基础。同时,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金融行业未来创新发展的趋势,是寻求金融与科技的结合,在新科技与专业性中寻求平衡与发展。 从技术提供者到金融行业的创新者 在新技术运用与金融专业的结合过程中,“互联网金融”概念在国内风光无限,而“金融科技”则是国外较为普遍的提法。显然,金融科技的范畴远远超过了互联网技术,还包括智能机器人、VR、生物验证技术等新科技的方方面面。同时“金融科技”概念强调在金融体系中更积极地更多地融入现代科技元素,提倡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互联网创新技术进行风险控制和平台管理。 单纯从字面上看,金融科技(Fintech)可以理解为金融服务和科技的结合,而所谓的金融科技企业的本质,则更应该体现为面向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的系统开发和技术提供者。金融科技(Fintech)并不是一个从天而降,从金融行业外部突然冒出来的特殊领域,追根溯源,可以说是过去数十年金融机构不断进行大规模IT投资而催生领域。 从美国专业杂志American Banker近年来公布的Fintech企业情况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变化趋势就是,该类企业逐渐从金融行业的技术提供者变身为金融服务的提供者。早期的Fintech企业主要是指向金融机构提供具有更强金融专业功能的,更高安全度和信赖程度的IT系统供应商。然而,最近越来越多的Fintech企业更加倾向于向用户直接提供金融服务。服务的领域覆盖了家庭账单管理、会计软件、贷款、结算等诸多方面。以前站在金融科技前沿的这些IT企业,悄然变身为金融领域的创新者(或称为搅局者),以至于到目前来看,在人们的视野中形成一种错觉,就是认为“Fintech企业”就等于从事金融服务的企业。 追求新技术与金融专业性的平衡发展 从曾经集中于系统的研发,为金融行业提供金融技术支持,到现在开始面向用户直接提供金融服务,反映出现代金融的发展趋势的特征是在IT技术与金融专业性之间寻求平衡。 以银行业为例,全国性结算系统的开发和运营,自动取款机(A TM)的普及,以及近年来的网络银行,智能手机应用软件等等的发展,无论是从消费者的角度,还是从金融服务提供方的角度,都要求金融行业不断导入新技术新知识,更新金融行业服务的形态和内容。比如,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消费者对信息的“检索”能力大大增强,而智能手机的

零售业发展的趋势及现状分析

市场营销作业 中国零售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信管1401 韩斌 2015年11月10日

一、我国百货零售业发展的现状 零售业是指通过买卖形式将工农业生产者生产的产品直接售给居民作为生活消费用或售给社会集团供公共消费用的商品销售行业。从行业的生产要素来看,零售行业是典型的劳动力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行业。而且,随着零售业发展水平的提高,行业生产要素逐渐由典型的劳动密集向典型的资金密集转移。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2001年以后,中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期,GDP增长速度逐年加快,从2001年的8.3%加快到2006年的11.1%。至2006年底,中国限额以上连锁零售门店数达123690个,增长17%。其中,超级市场23233个,增长22.8%;专业店77220个,增长15.2%。2006年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业零售额为10499亿元,增长22.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比2005年提高2.1个百分点。 2007年上半年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共完成销售总额2020.3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22.44%,其中完成零售额1729.8亿元,同比增长23.91%。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为中国零售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2007年11月份全国百家重点零售企业实现销售总额243.1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30.3%。2007年11月份百家企业食品类实现零售额27.1亿元,同比增长30.4%,其中粮食类、食用油类和肉类实现零售额分别为1.5亿元、1.7亿元和2.8亿元,同

比分别增长39.61%、85.05%和48.06%。2007年11月份百家大型企业实现服装类销售额69.2亿元,同比增长25.31%。其中防寒服和皮革服装销售最为可观,增速均超过了服装总量的增速。2007年11月份家用电器类完成销售额11.5亿元,比上月减少5.8亿元,同比增长30.7%;化妆品销售看好,实现9.3亿元,同比增长24.81%。 (一)业态层次不齐,差距明显 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零售市场长期保持着百货商店一统天下的单一格局,其市场份额达60%以上。对外开放以来,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和零售市场竞争的加剧,大型综合超市、超级市场、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家居中心、仓储商场等新型零售业态得到快速发展,成为中国零售业规模扩大的主要动力。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零售业走完了国外零售业150年的商业历程,西方发达国家历经8次零售革命形成的20余种业态几乎全部在中国出现,但是各种新型业态同时出现,没有时间阶段性,且部分业态具有明显的不足,与国际上通行的标准业态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二)整体规模偏小,各项成本较高 目前,国内企业的规模扩张更多的是一种外延式扩张,更看重的是网点资源的抢占,规模效益没有充分体现,只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综合毛利率,但各类经营费用居高不下,导致净利润率远远低于家乐福、沃尔玛等国际巨头。根据

浅谈金融业的发展趋势

浅谈金融业的发展趋势 【摘要】近几十年来,金融业的变革一直未曾中断过,其发展趋势究竟应该怎样来描述才更加合适,也许还有待深入研究和探讨。本文根据金融理论知识、以及接触到的资料和实际情况,初步归纳了金融业发展的十大趋势。 【关键词】金融业趋势金融 近几十年来,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业从体制、管理到业务、监管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有人称之为金融改革,有人把它叫为金融革命,还有人称其为金融创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金融业的变革一直未曾中断过,金融业的发展究竟何去何从?本文对其进行了初步归纳,其发展主要有以下十大趋势。 一、混业经营是众望所归,但需要一个过渡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金融赖以生存的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分业经营的某些弊端开始凸现,毕竟分业经营在某种程度上人为地分割了金融市场,这就造成了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等机构在业务上不能形成互补,也造成了社会公众的长短期资产和负债难以适时转化,妨碍了金融业更快更好地向前发展。环境的变化呼唤金融混业经营时代的到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广泛应用,金融产品的开发能力、金融信息的传播速度、金融机构业务的扩张能力、金融监管水平都大大提高,使金融机构可以涉足原先没有能力涉足或不敢涉足的非传统领域。另外,混业经营也是分散金融风险和提高金融业竞争力的需要。从全球大环境看,混业经营成为大势所趋,但普遍实现混业经营还需要一个过渡期,因为实施混业经营需要一些前提条件。其前提条件之一是金融市场化程度要高。第二个条件是有较强的风险防范能力。条件之三是法律制度要完善。第四个条件是要有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 二、直接融资比重上升,且融资趋向证券化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融资结构也开始发生变化,直接融资比重开始上升。

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与问题.txt生活是过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放得下的是曾经,放不下的是记忆。无论我在哪里,我离你都只有一转身的距离。金融市场是市场经济国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子市场,也是一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成熟的金融市场不仅能够满足各经济主体多元化、多层次的融资需求,而且对金融体系乃至经济体系的稳定、健康运行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金融市场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金融市场是指所有金融交易及资金融通的总和,狭义的金融市场是指进行金融产品买卖交易的场所。通常所说的金融市场主要指后者,本文从狭义金融市场的角度对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研究。 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金融市场有了长足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由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和期货市场等构成的,具有交易场所多层次、交易品种多样化和交易机制多元化等特征的金融市场体系,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支持国家宏观调控实施、推进国有企业和金融改革、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和维护金融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货币市场已成为中央银行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平台,也是各类金融机构调节资金头寸、管理流动性和进行资产投资的主要场所。货币市场基准利率(Shibor)的培育和建设有利于促进金融机构提高自主定价能力,指导货币市场产品定价,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推进利率市场化。 近年来,在银行体系流动性偏多、货币信贷扩张压力较大、物价不断攀升的形势下,人民银行通过与存款准备金等对冲工具搭配使用,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加大回收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同时,缓解商业银行季节性支付清算压力。2007年,人民银行累计发行中央银行票据4.07万亿元,正回购操作1.27万亿元。通过中央银行票据和开展正回购操作当年收回银行体系流动性1.02万亿元,相当于2007年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共5.5个百分点冻结流动性的1/2。 2007年末,中央银行票据和正回购操作总余额达4.11万亿元。2007年,金融机构在银行间市场债券回购累计成交44.8万亿元,同业拆借累计成交10.7万亿元,比2004年分别增加35.36万亿元和9.24万亿元。银行间市场已成为金融机构调节资金头寸、管理流动性的主要场所。 (二)资本市场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和发展,市场规模不断壮大,交易品种不断丰富,市场运行的机制、制度不断完善,资源配置功能不断增强,优化了社会融资结构,推动了国有企业和金融改革,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2005年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我国股票市场实现了全流通,为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奠定了基础,使我国资本市场在市场基础制度层面与国际市场接轨。截至2007年末,沪、深两个证券交易所共有上市公司1550家,股票总市值达32.7万亿元,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140%,位列全球资本市场第三,新兴市场第一。2007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融资4595.79亿元,位列全球第一;日均交易量1903亿元,是全球最为活跃的市场之一。2007年末,债券市场中债券托管总额达12.33万亿元。资本市场的发展,不仅扩大了直接融资规模,优化了融资结构和资源配置,也拓宽了居民投资渠道,丰富了居民投资品种,为居民提供了股票、

中国金融行业当前遇到的问题及未来发展的形式

中国金融行业当前遇到的问题及未来发展的形式 一、当前我国金融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1、国际竞争力普遍不足 经过近几年对国有商业银行、国有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股份制改造,金融机构特别是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有了明显的改善,单从数字上看,我国银行业前10家银行的效益指标与世界前十大银行已经相差无几,但是应当看到,这种效益是在市场仍然相对封闭、市场远未达到充分竞争、存贷利差很大的条件下取得的。同时对于几大国有控股银行来说,如果不是在股改过程中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包括注资、剥离巨额不良资产),也很难在短期内进入国际大银行行列。与国际一流金融机构相比,我国金融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总体水平不高,国际竞争力仍然较弱。 影响我国金融机构国际竞争力的因素主要有四点:第一,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仍存在较大缺陷。第二,缺乏有竞争力的经营模式。第三,风险控制能力普遍偏低。第四,创新能力不足。 2、金融组织体系的结构性缺陷仍比较突出 这种结构性缺陷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证券业、保险业整体规模偏小。长期以来,中国金融体系一直以间接融资为主导,直接融资发展缓慢,导致证券业规模明显偏小。2007 年12月底,中国共有证券公司106家,总股本8522亿元,总资产1.72万亿元,证券公司管理资产总值821亿元,与国际大型投资银行相比,除总股本外总资产及管理资产总规模仍然过小。与此同时,证券行业的集中度不足,市场份额极为分散。2007年,在106家证券公司中,最大一家的市场份额只有不到4%,前三家合计不到11%,市场份额在1%以下的小型证券公司多达86家。这种小型化、分散化的格局,很难与国际大型化、全能化投行相竞争。第二,中小企业和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很不健全。在股份制改造过程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大量收缩农村分支机构和网点,使得农村金融服务被大大削弱。由于市场准入被严格控制,民营资本难以进入正规金融体系,农村信用社被迫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而农信社自身在运作机制、公司治理等方面的问题尚未彻底解决。由于缺少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迟迟不能缓解,特别在实施紧缩货币、信贷时期,中小企业往往首当其冲,成为商业银行的弃儿。 二、金融机构改革未来趋势展望 2002年以后,中国金融业进入了改革的新时期。未来几年,我国金融业改革发展的可能会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推进:逐步推进国内金融的自由化,降低金融管制程度,这种自由化至少将包括以下几个内容:其一,进一步放松市场准入管制,增加市场主体。 目前中国金融市场准入尽管在法律上已经没有障碍,但是要新设立一个金融机构仍然难度极大。这种

我国零售业发展的趋势及现状分析

一、我国百货零售业发展的现状 零售业是指通过买卖形式将工农业生产者生产的产品直接售给居民作为生活消费用或售给社会集团供公共消费用的商品销售行业。从行业的生产要素来看,零售行业是典型的劳动力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行业。而且,随着零售业发展水平的提高,行业生产要素逐渐由典型的劳动密集向典型的资金密集转移。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2001年以后,中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期,GDP增长速度逐年加快,从2001年的8.3%加快到2006年的11.1%。至2006年底,中国限额以上连锁零售门店数达123690个,增长17%。其中,超级市场23233个,增长22.8%;专业店77220个,增长15.2%。2006年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业零售额为10499亿元,增长22.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比2005年提高2.1个百分点。 2007年上半年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共完成销售总额2020.3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22.44%,其中完成零售额1729.8亿元,同比增长23.91%。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为中国零售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2007年11月份全国百家重点零售企业实现销售总额243.1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30.3%。2007年11月份百家企业食品类实现零售额27.1亿元,同比增长30.4%,其中

粮食类、食用油类和肉类实现零售额分别为1.5亿元、1.7亿元和2.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9.61%、85.05%和48.06%。2007年11月份百家大型企业实现服装类销售额69.2亿元,同比增长25.31%。其中防寒服和皮革服装销售最为可观,增速均超过了服装总量的增速。2007年11月份家用电器类完成销售额11.5亿元,比上月减少5.8亿元,同比增长30.7%;化妆品销售看好,实现9.3亿元,同比增长24.81%。 (一)业态层次不齐,差距明显 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零售市场长期保持着百货商店一统天下的单一格局,其市场份额达60%以上。对外开放以来,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和零售市场竞争的加剧,大型综合超市、超级市场、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家居中心、仓储商场等新型零售业态得到快速发展,成为中国零售业规模扩大的主要动力。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零售业走完了国外零售业150年的商业历程,西方发达国家历经8次零售革命形成的20余种业态几乎全部在中国出现,但是各种新型业态同时出现,没有时间阶段性,且部分业态具有明显的不足,与国际上通行的标准业态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二)整体规模偏小,各项成本较高 目前,国内企业的规模扩张更多的是一种外延式扩张,更看重的是网点资源的抢占,规模效益没有充分体现,只在

2018年河南省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实用word文档 (4页)

2018年河南省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实用word文档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河南省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要:河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占我省人口的绝大多数,因此农村金 融的发展是我省政府关注的焦点。而目前我省农村金融体系还很不健全,民间 金融发展缓慢。农村金融是河南省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农村金融体 系不健全,严重阻碍了我省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对河南省农村金融发展水 平现状的研究,将有助于解决好三农问题,并为我省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关键词:河南省 ;民间金融 ;金融体系 一、前言 金融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对经济 收入水平与金融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已经成为金融行业研究的重心。尽管国 内外的学者已经对金融发展有了很多的研究,但是大多数的研究是从一个国家 整体上进行研究的,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然而我国各地区、各省份的经济发 展水平存在着差异性。因此,把中国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其结果可能存在 着一定的偏差,所以,本文对河南省的相关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河南农村金融 发展现状,对于促进河南地区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以及为我省制定金融 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正确的现实意义。 二、河南省农村金融的发展现状 目前,河南省农村金融体系可以分为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正规金融主要是 指法定的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中的农业发展银行,商业性银行中的农业 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以及正在蓬勃发展的村镇银行,合作性金融中的河南农村 信用社。非正规金融主要是指是指相对于正规金融机构而言自发形成的民间金 融机构。 近几年来,农村金融体系在河南省已初步形成。随着我省经济的发展,金融市 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农业银行逐步商业化,农业银行从农村地区渐渐退出。随着农业银行的撤出,农村信用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已成为农村金融 体系的主导者。所以,河南省形成以合作性金融为主,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 融作为助手,非正式金融作为补充,满足农村各类经济主体的需求的农村金融 体系。虽然我省的农村金融体系已初步形成,但是其在发展过程中以及支持农 村经济发展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目前,河南省农村金融供需严重不平衡,无法满足农村各类经济主体发展的需求。

我国网络金融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精)复习课程

我国网络金融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引言 随着全球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 网络金融、网上购物消费、网络银行等电子商务的发展如雨后春笋。尤其是中国加入WTO 以后, 网络银行业务正在接受着来自全球银行业的严峻挑战, 经过网络革命洗礼的外资银行, 进驻中国市场后, 已经开始在电子化、网络化方面捷足先登。对于在全球网络市场发展最快的中国来说, 外资银行看到了这块巨大的市场, 他们纷纷登陆中国, 目标要建造全球最大的网络金融帝国中国网络金融既拥有全球最巨大的市场, 又面对最严峻的挑战。作为信息网络技术与现代金融相结合的产物,网络金融的出现将对中国现行的金融组织体系形成强烈的冲击,不同金融机构的差别分工将日趋淡化,混业经营将成为一种必然发展方向,金融监管体系也将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电子商务引发的全球商务革命和经营革命,预示着全球正在经历从传统经济向数字经济转移的重大转折时期。伴随着网上银行、网络证券等网络金融业务的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与金融一体化的进程逐步加快。但与此同时,挑战与机遇并存,如果积极有效地的应对全球金融服务提供商的挑战,不失时机的抓住机遇,建立网络金融的发展新战略,是摆在我国金融业界的新问题。 一、我国网络金融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网络金融的成绩 企业网上银行功能也非常丰富,还有质押贷款业务等等。如果是你自己的存单,你可以不需要审批,就可以由网银自动办理质押和贷款手续。 网络银行最近几年,主要是以工商银行和招商银行为首的,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在国际上获得了很多大的奖项。其中最大的成绩就是实现了数据大集中,形成了南北数据中心,完成灾备建设。另外,网络银行平台上,业务全能化。产品开发能力加强,品种越来越丰富。银行总行打破了以前的科技人员配备方法,直接将科技人员下放到业务部门,人事属于业务部门。但其科技业务水平和能力的评价,科

我国零售业态的发展走势(doc 12页)

我国零售业态的发展走势(doc 12页)

我国零售业态的发展走势小析 近观: 零售业态是指零售企业为满足不同消费需求而形成的不同经营方式。零售业态是零售企业适应市场经济日趋激烈的竞争产物,是物竞其类、适者生存法则在商品流通领域的表现。我国的零售业态,具体包括以下九种类型:百货店、超级市场、大型综合超市、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购物中心、仓储商店、家居中心。除此之外,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并在现实中广泛存在和发挥重要作用的杂货店、农贸市场、小商品市场、服装市场等经营方式,也是多元化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科技进步日益加速,零售业态呈现多元化发展的态

它难以完全取代其他业态而独步天下。而“杂货店”之类的小店,大多分布在居民生活小区,虽然局限于一定的社区内,但它的存在是不容替代的,比如说一些家用的小工具、极小的生活用品是在大超市里难觅踪迹的,而在小店里是随处可见;而且大超市一般离居民区有一段距离,在居民急需的情况下,到自家楼下的杂货店买东西,是居民的首选。 其二,经营、管理理论与技术手段的作用日益突出。传统的商业相对于其他生产行业而言,所应用的理论与技术水平是落后的。但是,随着买方市场的出现,市场竞争不断呈白热化状态。这就迫使商业特别是零售业态不断引进、发展新的管理理论,不断采用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技术手段,以提高自身素质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使零售业高科技的特征日益突出。经营与管理理论的应用,大幅度提高了零售业的市场适应和拓展能力,改善了其内部资源的配置状况,而技术手段的日益现代化,为敏感发现市场变化,实现经营与管理的各项指标,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换言之,技术手段是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指导实践的中介手段。它有力地推动零售业态的实践深入,从而也为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在零售业中各企业纷纷引入与应用更为现代化的理论作为指导的基础上,谁能争胜于市场,技术手段是否现代、

浅析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新趋势及其对金融人才的要求

一、引言 入世以来,我国金融国际化进程日趋提速,这从客观上对我国金融高等教 育和金融学科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求作为一国经济发展重要的智力支撑,金融高等教育需要更为广阔的国际视野。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 的全球金融风暴和随后相继爆发的欧债危机,让世界清楚地意识到:在金融 全球化的今天,应对金融危机愈发需要全球视角。接踵而至的系列金融危机不得不让金融学教育工作者反思:我国的金融意识与金融教育是否存在不足 ? 要在未来世界大国之间的金融博弈中拥有话语权,我国需要怎样的金融人才?现代金融市场的急速变革,对金融人才提出了哪些知识、素质与能力的要求? 如何才能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和课程体系设置的创新设计,进一步地为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储备高端金融人才库? 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本文欲立足于现代金融市场变革的实际,着重探讨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人才的评价标准,以期为高等财经院校改进现行金融教育理念,修正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指引。这对于大到促进金融学科发展与专业建设,中到完善金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优化课程体系设置,小到助推金融专业课的教学模式改革与教学方法创新,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 、现代金融市场的变化:趋势与特征

传统的金融市场主要以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两种提法来划分市场类型, 而,随着现代金融市场的蓬勃发展,多元化的新型子金融市场的悄然崛起,使得这种提法已不再能全面地涵盖现代金融市场的特征和分类。资本市场(Capital Market)这种提法在西方文献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低,取而代之的使用更频繁的是分类的提法,即分别提债券市场(Bond Market)和权益市场(Equity Market)。金融一体化、全球化程度不断提升的今天,金融市场的发展有了新的趋势,并呈现出以下五个突出的特征。 (一)现代金融市场呈现出四大块的市场划分 现代金融市场中货币市场不再拥有在传统金融市场中的主导地位,多元化的子金融市场正如雨后春笋般迅速诞生、发展和壮大。现代金融市场由原来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包含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两个子市场)两大类的划 分方式,逐步区分为涵盖货币市场、内部权益市场、外部权益市场和固定收益证券市场这四大块。其中,内部权益市场近年来异军突起,发展十分迅猛。 (二)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边界模糊化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关系,不再是传统的按资金期限来划分子市场类型的问题,实质上是银行的信贷资金与资本市场权益资金与债权资金之间的关系问题。随着近年来,金融机构之间互相涉足业务的金融活动日益频繁(女口, 银行涉足租赁业、证券业;信托涉足保险业、证券业;保险涉足证券业等等),混业经营趋势日益显现。然而,由于资本逐利性的驱动,货币市场上的资金往往通过多种渠道流入资本市场,资本市场上的资金也能通过系列途径返流回货币市场。而近年来,金融自由化程度的提升,使得这种渠道更加多元化, 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之间的边界日趋模糊化,两市场的交融与联动程度日益提升。

我国金融市场未来5年的发展趋势

我国金融市场未来5年的发展趋势 自9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市场取得长足的发展。2015年,我国经济全球化和内部市场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金融市场全球化、自由化、工程化及资产证券化等方面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未来5年,这几个趋势将会越来越突出。 一、资本的国际流动与金融交易量将有突破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越来越多的中国资本向国外输出,参与国际重大项目投资。资本国际流动的频率和金额将可能超过过去十年。今年,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取得了巨大进步,成为世界第五大支付货币,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将在未来五年成加速度增长。国内外的人民币的利率差距将会持平,并与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等主要国际交易币种趋同。 二、外汇管制松动,金融市场有监控地开放 2015年后,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中国政府也将对金融市场管制逐步松绑,进一步向国际开放金融市场,但同时也会加强国际金融业务的监控;人民币国际自由兑换,将要求我国政府放松外汇管制,推动我国资本的国际流动。在未来5年内,可能会放松对商业银行的利率管制,适度进行利率竞争。鼓励金融创新,提高我国本土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 三、金融新产品和技术手段摸索推进 随着金融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程度的提高,利用先进的数学及通讯等科技手段,设计出新的金融产品的要求将会越来越强烈。未来5

年,利用工程化手段解决金融问题的技术开发将取得一些进展,在金融产品设计、金融产品定价、交易策略设计、金融风险管理等各个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数值分析、数学建模、网络图解和仿真模拟设计等手段将越来越多地应用到金融市场中。不过,当前我国金融市场水平与国际存在相当大的差距,金融工程化任重而道远,只可能摸索推进。 四、资产证券化快速发展,信贷资产融资迅速增加 2015年度,我国资产证券化趋势明显,主要体现在政策上的支持,国务院已经新增5,000亿元人民币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规模,成为信贷资产证券化重启以来的最大增幅。未来五年,资产证券化将呈现以下趋势和特点:1、发行主体更加多元化;2、小银行资产证券化水平将得到提高,上市量将大大增加;3、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程度得到提高。 未来5年,我国金融市场全球化、自由化及工程化、资产证券化程度会得到较大的提高。但是,面临与国外较大差距的形势下,中国政府不会完全放开监管,一定会加强宏观管理和法制建设。

世界零售业发展趋势

世界零售业发展趋势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第一章绪论 世界零售业发展趋势 零售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百货业的诞生,也就是所谓的“第一次零售革命“,迄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在此期间,零售业态不断创新,新兴零售组织形式不断出现。从世界范围来看,传统的百货业态正逐渐失去昔日的辉煌,而连锁超市和大卖场等业态则开始占据主导地位。目前,进入“世界500强”的零售企业已超过50家,绝大多数为连锁超市和大卖场等业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世界范围内的零售业正在经历着以下变化和趋势: (1) 连锁经营成主导趋势 西方发达国家的零售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变革,传统的百货零售方式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取而代之的连锁经营方式,特别是跨国连锁经营正以高速增长的态势成为现代零售业的主导经营方式。如当今世界零售业位居前列的零售商,如美国的沃尔玛、法国的家乐福、荷兰的ROYALAHOLD超市集团、德国的麦德龙、日本的伊藤洋华堂等无一例外都是靠连锁经营的方式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国际零售业的“领头羊”。走连锁经营发展道路的大型零售企业主要依靠自身的独特的品牌优势和先进的管理方式吸收中小型零售企业加盟,实现商业资源的快速整合与重组,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2) 零售业对市场的控制能力正在上升

综观近年来世界零售业的发展,可以看出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零售企业对市场的控制能力正逐步增强。传统的观念认为,在整个商业流通过程中,零售业处于销售链的下游,只是被动接受制造商提供的产品,并受到制造商的种种限制。但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消费者行为变得更为多样化和个性化,对购买行为的主动性也大大加强,因此,制造商对消费者消费需求的把握难度也加大了,而最接近消费者的零售业则相对较为容易掌握消费者瞬息万变的需求变动情况,并且其掌握信息比制造商所掌握的更准确、更及时。这样,零售商对市场的把握和控制更显有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制造商的命运。电子商务、网上购物、邮购、直销待方式的兴起,更说明了这一点。 (3) 零售业两极分化的趋势加剧 零售业的激烈竞争使整个行业产生了较为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势,一方面,零售业中的市场集中度正在逐步提高,少数连锁巨头控制整个零售业中的大量份额,如2003年位居世界500强之首的沃尔玛公司2002年的业务收入已达到2200亿美元,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已非同小可;另一方面,有一部分零售企业则开始走向专业化经营,通过采用专营店的方式,提供差别化、个性化的服务,经营的品种也从过去的“大而全”向“精而专”转变。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巨型化和专营化是零售业发展的两种同时并存的方向。 (4)组织结构正向集中化转变 随着零售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跨地域、跨国经营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随之而来的是零售企业的组织结构的集中化程度也变得越来越高。对大型零

最新我国金融证券业发展现状及问题浅析

我国金融证券业发展现状及问题浅析 本文是一篇我国金融证券业发展现状及问题介绍,国内金融证券业近年来的发展前景较为客观,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困扰着中国证券行业的发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内容吧! 一、我国金融证券业的发展特点 1.相关资料显示:近几年内中国证监对证券公司的综合治理工作过程中,累计处置了31家高风险公司,对27家风险公司实施了重组,使其达到持续经营的标准;2007年至2009年前三季度,中国证监会又批准成立了四家证券公司,使目前我国正常经营的证券公司数量达到108家;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网站公布的信息,目前通过创新类试点评审的证券公司共计29家。由此可见,金融证券公司的风险意识及竞争意识普遍提高了,业务发展更加规范化,其竞争状态日趋激烈。 2.市场竞争激烈,竞争的原则,使得经济市场也面临着优胜劣汰的局面,金融证券业的部分业务也出现向大型证券公司集中的趋势。近年来,随着国家相关部门的监管,国内证券公司竞争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一批存在较大风险的证券公司退出竞争舞台,而一批风险控制能力强、资产质量优良的证券公司则得到迅速成长,在经纪、投资银行等业务中取得了较为明显的领先优势。 3.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渐强烈,随着国际证券公司在中国设立合资公司,国内证券公司开始直接面对拥有雄厚实力的国际证券公司的正面竞争,未来证券行业的竞争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国内证券公司将面对来自境外同业更为激烈的竞争。随着证券行业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将有更多国际证券公司进入中国资本市场,这意味着今后我国证券公司面临的外资证券公司的业务冲击也将越来越激烈。

二、中国金融证券业发展现状 国内金融证券业近年来的发展前景较为客观,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困扰着中国证券行业的发展。 1.国内证券业发展市场波动较大,致使研究方法失效,估值体系紊乱,投资者无所适从,整个市场处于非理性的状态。中国证券投资者只有在指数和股价上涨时才能盈利,在只能做多的交易制度下,市场参与主体无法回避系统性风险,券商的业务也具有明显的牛熊周期特征,市场下跌,交易清淡,投资收入减少甚至亏损,业绩波动性较大,证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2.中国证券业积极推进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和壮大,希冀其发挥稳定市场的作用。然而实证表明,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与股票市场的波动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当前的基金行为没有起到稳定股票市场的作用,反而加剧了市场的波动。“靠天吃饭”的传统观念,造成了券商业务单一,收入结构失衡。 3. “有标识”性的金融证劵业的发展,也是国内证劵业未来的发展防线之一。我国证券业的发展基本处于经营模式单一、盈利模式同质化竞争阶段,还没有形成自身特色的核心竞争力。证劵企业需要通过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渠道创新,做出自己的特色,做大做强,形成独特的竞争力。 三、我国金融证券业发展趋势 1.我国《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指出:“证券公司经营各类业务的资格条件与其净资本规模挂钩,如证券公司净资本与各项风险准备之和的比例不得低于100%,并要求证券公司在开展具体业务时,需要根据不同业务类型按照不同比例计算风险准备。”金融证劵公司的发展规范化,势在必行。 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控制指标体系的建立,正是为了加强证券公司的风险监管,

河南省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

河南省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要:河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占我省人口的绝大多数,因此农村金融的发展是我省政府关注的焦点。而目前我省农村金融体系还很不健全,民间金融发展缓慢。农村金融是河南省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严重阻碍了我省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对河南省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现状的研究,将有助于解决好三农问题,并为我省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河南省 ;民间金融 ;金融体系 一、前言 金融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对经济收入水平与金融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已经成为金融行业研究的重心。尽管国内外的学者已经对金融发展有了很多的研究,但是大多数的研究是从一个国家整体上进行研究的,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然而我国各地区、各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差异性。因此,把中国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其结果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偏差,所以,本文对河南省的相关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河南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对于促进河南地区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以及为我省制定金融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正确的现实意义。 二、河南省农村金融的发展现状 目前,河南省农村金融体系可以分为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正规金融主要是指法定的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中的农业发展银行,

商业性银行中的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以及正在蓬勃发展的村镇银行,合作性金融中的河南农村信用社。非正规金融主要是指是指相对于正规金融机构而言自发形成的民间金融机构。 近几年来,农村金融体系在河南省已初步形成。随着我省经济的发展,金融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农业银行逐步商业化,农业银行从农村地区渐渐退出。随着农业银行的撤出,农村信用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已成为农村金融体系的主导者。所以,河南省形成以合作性金融为主,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作为助手,非正式金融作为补充,满足农村各类经济主体的需求的农村金融体系。虽然我省的农村金融体系已初步形成,但是其在发展过程中以及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目前,河南省农村金融供需严重不平衡,无法满足农村各类经济主体发展的需求。 三、河南省农村金融机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河南省农村政策性金融存在弊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我省农村金融体系中唯一的政策性银行,在河南省的农村金融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河南农业发展银行长期以来为我省三农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有效的发挥了在农村金融中的骨干作用。然而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河南省农业发展银行主要为农业龙头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而不是为个人提供金融服务,金融服务业务单一,金融服务功能不足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限制了政策性金融作用的最大发挥。农业发展银行主要对粮棉和其它农业龙头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业务,对象范围比较局限,对其他信贷匮乏的农业项目的支持力度不足。政策性银行的

我国金融业的发展

我国金融业的发展 金融业是指经营金融商品的特殊行业,包括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证券业、和租赁业。金融业具有指标性、垄断性、高风险性、效益依赖性和高负债经营性的特点。指标性是指金融的指标数据从各个角度反映了国民经济的整体和个体状况,金融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垄断性是指金融业是政府严格控制的行业,未经中央银行审批,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允许开设金融机构。单位和个人,任何经营决策的失误都可能导致“多米诺骨牌效应”。效益依赖性是指金融效益取决于国民经济总体效益,受政策影响很大。高负债经营性是相对于一般工商企业而言,其自有资金比率较低。 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位,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优化资金配置和调节、反映、监督经济的作用。金融业的独特地位和固有特点,使得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本国金融业的发展。我国经过十几年改革,金融业以空前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在成长。随着经济的稳步增长和经济、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金融业有着美好的发展前景。 一、我国金融业的改革历程: (一)、1978—1984年,改革开放初期的金融业改革发展历程和成就。1978年12月,中国金融改革开放拉开大幕,这段时间的发展,中央银行制度框架基本确立,主要国有商业银行基本成型,资本市场上股票开始发行,保险业开始恢复,适应新时期改革开放要求的金融体系初显雏形。 这段时间的主要标志性事件有:1979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办中短期设备贷款,打破了只允许银行发放流动资金贷款的老框框;1979年3月根据《关于恢复中国农业银行的通知》,中国农业银行重新恢复成立。1979年3月,决定将中国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中分离出去,作为国家指定的外汇专业银行,统一经营和集中管理全国的外汇业务。国家外汇管理局同时设立;1979年10月,第一家信托投资公司——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成立,揭开了信托业发展的序幕。 1983年9月,国务院颁布《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中央银行制度框架初步确立,《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同时规定“成立中国工商银行,承办原来由人民银行办理的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从1984年1月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不再办理针对企业和个人的信贷业务,

中国金融业发展状况和未来改革总体思路

中国金融业发展状况和未来改革总体思路 李德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北京100800)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金融业长足发展,对促进经济社会长期、持续、可协调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经济全球化使我国经济金融发展面临机遇和挑战,需要深入推进金融改革开放,促进金融业安全高效稳健运行。 关键词:金融业;发展;改革 中图分类号:F830.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0017-2010(6)-0015-03 一、金融业改革与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十一五”时期,中国经济继续呈现较快的增长态势。据初步测算,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33.5万亿元,即将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国人均GDP已经接近3700美元。全年出口和进口规模分别超过1.2万亿美元和1万亿美元,出口贸易额位居世界第一位。中国已由低收入国家进入世界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我国金融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同时,不断发展壮大,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力不断增加。截至2009年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资产总额达到78.8万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58%。 金融业改革深入推进。2002年和2007年两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指出,要全面推进金融业改革,增强金融机构抗御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全面发挥金融的服务和调控功能,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截至2009年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资产总额达到78.8万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4973.3亿元,不良贷款率1.58%。 大型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基本完成。国家相继对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四家银行按照“一行一策”原则,稳步推进国家注资、处置不良资产,设立股份公司、引进境内外战略投资者、择机上市等工作。2008年10月29日中投公司通过汇金公司向农业银行注资1300亿元人民币等值美元。2009年1月16日,农业银行股份公司正式挂牌成立。2007年12月31日,汇金公司向国家开发银行注资200亿美元,拉开了国家开发银行商业化改革的序幕。2008年12月16日,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注册资本3000亿元。 政策性金融机构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改革稳步推进。2009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会同有关单位和部门成立了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改革工作小组,拟制了进出口银行的改革实施总体方案和《章程》修订草案。农业发展银行不断深化内部改革,为全面改革创造条件。资产管理公司改革工作稳步推进。 农村金融改革不断深入。2003年6月,国务院下发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本次改革明确提出:按照“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国家适当支持、地方政府负责”的总体要求,把农村信用社办成为“三农”服务的社区和地方金融机构。截至2009年末,人民银行共计对农村信用社发行专项票据1695亿元,对农村信用社兑付专项票据1641亿元;对新疆等四省(区)发放专项借款21亿元。截至2009年末,全国共组建以县(市)为单位的统一法人农村信用社2054家,农村商业银行43家,农村合作银行195家。截至2009年末,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9.14万亿元,同比增长32.3%。2006年12月21日,银监会印发《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截至2009年末已有172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开业,其中村镇银行148家,贷款公司8家,农村资金互助社16家。截至2009年3月末,2005-2006年试点成立的7家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2.7亿元。 证券公司综合治理成效显著。中国证监会在国务院的部署下,按照风险处置、日常监管和推进行业发展三管齐下,防治结合,以防为主,标本兼治,形成机制的总体思路,对证券公司实施综合治理。到2007年8月 收稿日期:2010-4 作者简介:李德,经济学博士,研究员,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 15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