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创新思维的关键是非逻辑思维_余华东

创新思维的关键是非逻辑思维_余华东

创新思维的关键是非逻辑思维_余华东
创新思维的关键是非逻辑思维_余华东

[收稿日期] 2001-12-20

[个人简历] 余华东(1965-),男,安徽合肥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攻读哲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思维科学和哲学研究。创新思维的关键是非逻辑思维

余华东

(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系, 北京 100024)

[摘 要] 创新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关系非常密切,采取对创新思维及其过程进行研究、以创新思维为

参照对象展开论述非逻辑思维的方法,可以看到创新思维的关键是直觉、灵感、顿悟等非逻

辑思维。有许多人或者认为非逻辑思维能力是神赐的、天赋的,是不能培养的;或者认为非

逻辑思维能力虽能培养,但却难以找到有效的方法。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非逻辑思维实质上

就是一种由不充分的前提材料就得出结论的思维活动。要培养非逻辑思维能力,其实就是

要养成一种由不充分的前提材料就得出结论的思维习惯。正所谓:习惯形成人的第二天性。

非逻辑思维能力可以进行有效培养。

[关键词] 创新思维;非逻辑思维;逻辑思维;知识

[文章编号] 1008-8865(2002)01-0001-09 [中图分类号] B804.4 B804.3 [文献标识码] A

一、关于创新思维

研究思维的目的在于提高人的思维水平,使人更

加智慧。能创新的思维,即创新思维或创造思维,才

是高水平的思维,才是真正的智慧。钱学森说:“创造

思维才是智慧的源泉;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都是手

段。”[1]我认为这种说法和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的有关

理论是一致的,但钱老说得更为明确。我个人非常赞

同钱老这种观点。

1.创新和创新思维的概念很多人经常将创新和创新思维混为一谈。这容易引起人们思想上的混乱。我们认为,创新和创新思维严格说来不是一回事,对这两者进行区分有助于人们对创新和创新思维进行分别的研究。创新思维是

指思维上的创新,是指创造(或者说是“产生”)一个新的思想、观点、知识等。创新是指创造一个新的东西,这个东西可以是一个新的思想,也可以是一个新的事物。如果创新指的是创造一个新的思想,那么创新就是指创新思维;如果创新是指创造一个新的事物,那么创新思维就是创新的一个部分、一个阶段,因为要创造一个新的事物就必须先在思想上进行创新。正因为创新具有这两方面的含义,从而存在着人们对这两者的混淆。要研究人的创新,必须先研究创新思维,因为人的一切创新都始于思维的创新。

创新思维也可以大致称为创造性思维,就是指产生新思想的思维活动。那么,什么是新思想呢?新思想当然是指在思维活动中产生的以前的思想、观念、知识中所没有的思想、观念、知识。这个定义很好理解。我们大家对“新思想”这个概念也都有清楚的认识。如果认为用负概念下定义不合适的话,我们可以给“新思想”下一个新定义,那就是:新思想就是指在思维活动中产生的超出以前的思想、观念、知识的思想、观念、知识。新思想不仅包括前人所未有的科学发现和创新,而且也包括对于任何个人自己来说是新的思想,而不管前人是否有过这样的思想。有人认为新思想只与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有关,与己无关,这是错误的。人类所涉及的所有领域都需要有新思想。

新思想的产生就是思维活动的创新。以前人们一提起创新,总认为它是指创造发明之类的较大的新

思想的产生。在20世纪前半期,“创造”、

“创新”还被一种神秘感所笼罩,它们被认为是天才所专有的,一般人则不具有这种能力。60年代前后,人们才逐渐树立起一种较为符合实际的观点,认识到创造力是每个正常人都具有的能力,不是个别天才人物所独有的神秘之物。照相机发明者爱德华·兰德说:“一个人若能达到发明或思考对自己来说是新东西的程度,那么就可以说他完成了一项创造性行为。”[2]杜威也说:

“一个三岁的儿童发现他能用积木做什么事情;或者

一个六岁的儿童发现他能够把五分钱和五分钱加起

来成为什么结果,即使世界上人人知道这种事情,他也真是一个发明家。”“只有傻瓜才把创造视为离奇幻想的事情。”[3]创造性存在于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它不仅包括视觉和表演艺术,而且也包括学术、学习、职业训练及政府的决策等,不仅文艺家、科学家能产生新思想,平常人也能产生新思想。平常人和文艺家、科学家所产生的新思想只有水平的高低,没有性质的差别。例如,文学家突然产生了一部宏篇巨著的构思和初学写作者猛然间在零乱的素材中开辟了一条新颖的思路,两者在本质上是一样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1943年在《新华日报》上发表《创造宣言》倡言:“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2.创新思维的过程

产生新思想的思维也就是创新思维或创造思维,创新思维或创造思维也就是产生新思想的思维活动。两者的思维过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一般说来,无论古代学者,还是现代学者,对创造思维的本质特征的理解是一致的,他们都把创造性思维看做是产生新知识、新概念的思维。”[4]很多人都把科学的创新或创造思维过程作为产生新思想的典型形式来加以研究,这也是很有道理的。如果我们搞清楚了创新思维过程或创造思维过程,我们也就搞清楚了新思想的产生过程。现在的问题是:创新思维过程或创造思维过程到底是怎样的?换句话说,也就是新思想的产生过程到底是怎样的?

创新思维过程是怎样的,新思想的产生过程是怎样的,这是一个到目前为止人们还不很清楚的问题,也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有二阶段说、三阶段说、四阶段说、五阶段说、六阶段说、七阶段说,等等。

比较有名的划分是英国心理学家华莱士于1926年提出的著名的四阶段创造过程:准备阶段、酝酿阶段、明朗阶段和验证阶段。从四阶段论来看,有些问题并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解释。如创新思维一定要经过这四个阶段吗?如果在准备期创造者就想出一个绝妙的想法,难道就不算创造性思维了?另外,华莱士所提出的前两个阶段“准备”和“酝酿”阶段主要是常规性思维阶段,严格说来不属于创新思维阶段。因此,我们认为“二阶段说”能更好地解释创新思维的过程。

美国哲学家杜威提出了思维的“五步法”。他认为新思想的产生、科学发现必须经历以下五个步骤: (1)感到困难;(2)寻找疑难点(问题);(3)提出假设;

(4)根据假设而推理;(5)通过行动以检验假设。中国哲学家胡适将杜威的这五步进一步概括为:“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这和20世纪科学哲学家所推崇的科学研究的“假说演绎法”是一致的。“假说演绎法”在当代被视为科学探索的基本方法,这种方法认为科学发现和创新包括两个基本的阶段和方法:先假设,后演绎。也就是说,先通过假设提出一个新的思想、观点,然后再通过演绎法对之加以检验和论证。假说演绎法比较符合科学发现和创新的实际情况,因为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发现和创新都是通过归纳法提出的,运用归纳法提出科学发现和创新只是进行假设的一种方法。假说演绎法和现代生理学关于割裂脑的研究也是一致的。“科学家出色的发明和发现,是首先由右脑发出的独特想法和主意,然后经位于脑正中的脑梁传到左脑,由左脑对它们进行逻辑上的证明,继而用语言(论文)和数据将它们表达出来。”[5]下面,我们来看一看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说的思维过程:有一天,魏格纳在看地图时,注意到大西洋两岸的海岸线十分吻合,非洲方面有一个凹进去的海湾,对应的巴西就有一个凸起的地方,两边几乎完全可以拼合到一起。这就引起了他的联想:难道大西洋两岸原来是连结在一起的吗?换句话说,他这时直觉到了大西洋两岸原来可能是连接在一起的。这时魏格纳思维活动所依据的知识材料是很少的,这时的思维活动主要是非逻辑思维,这种非逻辑思维所得出的新思想、新观点必须获得其它知识材料的支持才能转化为较为科学的理论。后来魏格纳又经过逻辑推演找到了许多支持自己假设的材料:现今大西洋两岸的历史形成的地质构造是直接连续的。从大西洋的南面比较起,横断非洲南端的开普山脉,跨海之后,在南美布宜诺斯艾利斯出现。在中部,非洲片麻岩高原与巴西片麻岩高原的火成岩、沉积物以及古代褶皱的方向都完全一致。非洲西北部与巴西东北部,不仅海岸线可以拼合,而且新的岩石的分界线也正一一对应、跨海相连。往北,北半球的大西洋两岸的陆地也有颇多的联系……有了这些跨界线的地质配合,大西洋两岸陆地的衔接就不再是偶然的现象了,而是必然的结果了。后来人们根据化石记录又发现:三亿年前,欧洲西部、北美东部同属热带植物区系。北美、西欧都发现同期同种的珊瑚、海滨生物、江河生物,而非洲、南美则共有同期同种的鱼类、爬虫类化石……这样,大陆漂移说就由非逻辑思维的假设逐步发展为科学的假说了。

类似的例子,我们可以举出许多。一个新思想在产生之初所依据的知识材料一般都是比较少的。这时,由于支持这个新思想的知识材料较少,尚不能使这个新思想得到有效的支持。无论这时的思维活动表现为哪种形式,如直觉、假设、灵感、顿悟、猜想等等,都不符合充足理由律这一逻辑思维的规律,因此

我们都统称之为非逻辑思维。新思想被提出之后,接着而来的是通过逻辑思维对之加以推演、检验,论证,如果不正确,就重新提出一个新思想;如果正确,就对之加以推演、检验,论证……直至最终形成一个有机的知识系统。科学的知识、体系并非一开始就是一个完善的知识系统,也就是说它们并非一开始就是科学,而是要经过一个由非科学到科学的发展过程。纵观一切科学发现和创新无不经历了这样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当然,有的日常思维活动的过程比较简单,看不出这样明显的阶段划分。科学思维是人类思维的典型形式,我们从科学思维中就能明显地看出新思想产生的阶段来。

如此看来,创新思维主要经历了新思想的提出和新思想的论证这么前后两个基本的思维阶段,前一阶段以非逻辑思维为思维活动的主要形式,我们也可以称之为非逻辑思维阶段;后一阶段以逻辑思维为思维活动的主要形式,我们也可以称之为逻辑思维阶段。如果认为创新思维就是非逻辑思维的结果,那就会把新思想提出后的论证阶段排除在创新思维之外,就会使我们对创新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研究陷入混乱。有的人把产生新思想的思维或创新思维等同于非逻辑思维就可能是这种混淆的结果。

3.影响创新思维的主要要素

影响创新思维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有创新思维能力或思维品质、创造性人格或非智力因素、创造性社会环境等。但创新思维的内在要素是知识、逻辑思维、非逻辑思维这么三个要素,这三个内在要素也是影响创新思维的主要因素。从新思想的产生我们可以看出创新思维的三个内在要素:

首先,要具有产生新思想的思维能力就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要在某一领域产生新思想就必须具有相关领域的知识,要产生较高层次的新思想(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必须具有较高层次的知识。知识是人类思维的原材料,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知识把人类的思想用语言符号等形式固化起来,便于后人和他人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继续向上攀登。没有或缺少知识作为原材料的思维是贫乏的、空洞的。康德说:“无内容之思维成为空虚,无概念之直观,则成为盲目。”[6]因此我们反对中国古代禅宗所谓的“不立文字”。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表明,没有以文字符号等来表示的知识的出现,就不可能有人类思维的巨大进步和质的飞跃,也就没有人类今天这样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般说来,一个人的知识储备越丰富,可供调动的知识越多,运用起来就可能越灵活,产生新思想的可能性就越大,能力也就越强。

其次,要具有产生新思想的思维能力还必须具有一定的非逻辑思维能力。如果没有非逻辑思维能力的参与,也就没有新思想的提出。非逻辑思维仿佛思维的雷达,没有它我们就不能捕捉到未知的对象。因此,我们反对黑格尔从“绝对精神”逻辑地推导出世界的企图,也反对西方分析哲学的泛逻辑主义。

再次,要具有产生新思想的思维能力还必须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如果没有逻辑思维能力,新思想提出后就不会得到论证,对人的言行就没有多少指导作用。因此我们也反对种种形式的逻辑虚无主义。

构成创新思维的内在要素主要就是这么三个。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这三个要素,就一定会拥有创新思维能力。有知识作为原材料,人的思维就有了基础和内容;有了非逻辑思维能力,人的思维就能越出已知的领域向未知的领域探索、前进;有了逻辑思维能力,人们提出的新思想就能得到一定程度的证明,就能把非科学的思想发展成为科学的知识。有了这三个要素,数量多的、质量高的新思想就会源源不断地产生,人的创新思维水平也就会不断地得到提高。反过来,缺少其中的一个,人的创新思维水平就会受到很大影响。要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就必须增长知识,训练和培养非逻辑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影响创新思维的因素有很多,既有创新思维的三个内在要素,又有非智力因素,还有社会环境等其它因素。但创新思维的内在要素就是知识、逻辑思维能力和非逻辑思维能力这么三个。创新思维的这三个内在要素对人的智慧水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就是要使创新思维的这三个要素都得到发展,也就是说要获取知识、训练和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非逻辑思维能力。相比较而言,获取知识、训练和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是比较容易的,因为人们已基本上掌握了获得它们的有效方法;而训练和培养非逻辑思维能力则是很困难的,因为人们对非逻辑思维还没有足够的认识,还没有找到培养非逻辑思维能力的很有效的方法。也正因为如此,非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就还有很大潜力可挖,培养非逻辑思维能力也就成了培养智慧的难点和关键。而要培养非逻辑思维能力,就必须对非逻辑思维的本质、特征有个基本的了解。

二、非逻辑思维的本质、特征

自从亚里士多德以来人们就已对逻辑思维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至今已形成了成熟的形式逻辑的体系。人们对非逻辑思维的认识也早就开始了,亚里斯多德对直觉这种非逻辑思维也有过一些论述,他

·

3

·

★余华东:创新思维的关键是非逻辑思维

说:“除了直觉外没有任何东西比科学知识更为真实,了解原始前提的将是直觉……证明不可能是证明的创始性根源,因而也不可能是科学知识的科学知识……直觉就是科学知识的创始性根源……”[7]但是,显然非逻辑思维要比逻辑思维难以认识得多,以至于一直到今天人们对非逻辑思维的认识还非常模糊和混乱。

当我们对某一对象还很不了解时,我们就无法认识它,我们对支配它的本质和规律盲然无知,只是知道这种事物受着我们所盲然无知而又不可抗拒的力量支配着。这种力量通常被我们看做是超自然的、天赋的。人们对非逻辑思维的认识也是如此。有人把非逻辑思维当做神赐之灵感,也有人把非逻辑思维看做是天赋之直觉,还有人把非逻辑思维当成神秘的第六感,也还有人把非逻辑思维看做是假设、猜想、顿悟、横向思维,等等。人们把一切不符合逻辑思维规律和规则的思维现象都当做是非逻辑思维。人们还常常把这几种思维形式混同起来。例如,由原教育部委托十几所院校编写的《自然辩证法讲义》认为:“这种一下子使问题澄清的顿悟,开始还没有得到严格的逻辑证明,人们称之为`直觉',而这种`直觉'的产生就是所谓`灵感'。”由此看来,所有这些非逻辑思维现象应该是有共同的本质和一些共同的特征的。否则,人们是不大可能将它们都归结为非逻辑思维这一类现象的。那么,它们究竟有什么共同本质和哪些共同特征呢?

现在我们对逻辑思维有比较清楚明确的认识,因此我们可以用逻辑思维作为相对的参照物来研究非逻辑思维,这可能是一个通过已知探索未知的有效途径。

众所周知,莱布尼兹提出了一个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充足理由律。这个规律认为:在思维过程中,一个判断被确定为真,总是有充足理由的。我们认为这条规律不仅是逻辑思维的根本规律,而且还是划分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一个根本标准。反过来说也是一样,充足理由律能把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区分开来,因此我们认为充足理由律是逻辑思维的一个基本规律。一个非常简单的事实是:我们决不会把一个具体的没有充足理由的思维活动过程看做是逻辑思维;我们也决不会把一个具体的有充足理由的思维活动过程看做是非逻辑思维。人们在事实上已经把充足理由律当做划分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根本标准。也许我们以前没有认真地思考过这个问题,但只要我们认真地思考一下,事实确实如此。

通过对各种非逻辑思维类型的分析研究,我们可以发现非逻辑思维具有如下一些共同的特征:

1.前提材料的不充分性

这是非逻辑思维所具有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既然非逻辑思维是指在前提材料不充分或很不充分的情况下所进行的思维活动,那么,对于任何一个非逻辑思维的结论来说,支持这个结论的前提材料就总是不充分或很不充分的。我们在作出一个非逻辑思维的结论时,往往只是考察了一类事物的部分对象或一个事物的某些方面,就对一类事物的所有对象或一个事物的全部作断定。极端的情况是,我们只知道对象的一点点信息就作出大胆的假定性的结论。这是非逻辑思维活动的典型形式。举例来说,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说就是如此。当魏格纳产生了大陆原来是连接在一起的、后来发生漂移才形成现在这样状态的非逻辑思维时,他所依据的前提材料仅仅是:从地图上看,非洲和南美洲的外形轮廓非常吻合(当然还有其它一些背景知识)。显然这一点前提材料对于整个大陆漂移说的结论的支持是不充分的,甚至是很不充分的。

2.思维过程的突发性

逻辑思维是在前提比较充分、理由比较充足的情况下进行的思维活动。既然理由已经比较充足了,那么人们只要根据一定的逻辑规则就不难作出结论了。这种思维活动人们比较容易控制。人们一般也都不认为它的产生具有突发性。相反,非逻辑思维则不是人们想在什么时候产生就能产生的,而是在人们对某一对象的认识积累了一定材料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是前提材料积累到什么程度才能产生非逻辑思维,这是不能确定的,只能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有的人“只从经验世界的一二点暗示就能找到问题的症结及其答案”[8],有的人在真理碰到鼻尖时仍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第谷积累了那么多的天文观测材料,但是始终未能找到行星运动的规律,而刻卜勒对第谷的观测材料进行思考和研究,最终洞察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非逻辑思维产生的突发性还主要表现在:有时它是人们深思熟虑之后突然产生的一种思维现象,有时它又是人们在不经意中突然产生的一种思维现象。

由上所述,非逻辑思维的产生似乎是完全偶然的,不可捉摸的。这实在是一种误解。尽管非逻辑思维的产生具有突发性、偶然性,但是这种突发性、偶然性又是由其本质的东西决定的,这种本质的东西就是较强的非逻辑思维能力。尽管我们不能具体地控制非逻辑思维在某时、某地、某种条件下产生出来,但是只要我们养成非逻辑思维的习惯,培养出较强的非逻辑思维能力,就有可能产生较多较好的新思想;否则,就难以产生新思想。“如果说产生新想法纯属机遇,那么像爱因斯坦这样的人为什么会比其他人产生如

·

4

·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Journal of Te acher s C oll ege of Shanxi Unive rsity (No.1,2002)

此之多的新想法呢?发明家或著名的科学家们往往产生一连串的新想法,而不是单单产生一个新想法。这就是说,某些人善于产生新想法,而有些人在这方面的能力稍差一些。这种能力不只是与智力有关,更主要的是取决于大脑特定的习惯和思维方法。”[9]在这里,德波诺正确地指出了新思想的产生主要“取决于大脑特定的习惯和思维方法”。

3.结论的概然性

由于非逻辑思维活动建立在较少的知识材料的基础上,前提到结论的过渡是没有充足理由的,不是必然的,这就决定了其结论是不可靠的,是可错的。当魏格纳产生大陆原来可能是连结在一起的想法时,这个新想法就是很不可靠的,是可错的。我们可以说它是魏格纳的猜测和妄断。只有当魏格纳搜寻到支持这一结论的许多证据时,大陆漂移说才逐渐地得到逻辑证明,转化为一种较为科学的假说。非逻辑思维的结论具有概然性,也就是说,非逻辑思维产生的新思想是可错的。而且实际情况是,许多非逻辑思维的结论都是错误的,但是我们不能由此就否认非逻辑思维的作用。我们常常说错误是正确的先导。如果我们怕犯错误而不敢进行大胆的尝试性的思维活动,那么正确的新思想就永远不会获得,知识也就不会进步。爱因斯坦对科学史上只写成功者的结论而不写探索者的失误有很大意见,因为成功者的幸运常常是建立在失败者的教训上的。

三、非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1.非逻辑思维能力主要是培养出来的

创造学有两个基本观点,也可以说是两条基本原理:一是创造力人皆有之。除极少数因患有某些疾病或精神不正常者外,每个正常的人都具有创造的潜力。二是创造力可以训练。人的创造潜力,是可以通过教育、训练、学习而激发出来,并且可以得到不断提高。国内外大量的事例都证明了这一点。

人的能力的获得主要通过两条途径:一是先天遗传的,二是后天习得的。先天遗传的能力叫做本能,如人生下来就会吮奶。后天习得的能力是指通过后天的学习和练习而得到的。一些简单的、低级的能力可以通过先天遗传获得,而复杂的、高级的能力就不能靠先天遗传获得,必须通过后天培养方能获得。人的思维能力是复杂的、高级的能力,主要是后天培养出来的。正常人生下来就具有思维的潜能,这种潜能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如何,则主要取决于后天的培养。换言之,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思维能力固然与先天的遗传密切相关,但是却主要取决于后天的培养。这一点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

后天培养的能力也叫习得的能力。培养的主要方式是习得。“习得”的“习”有两层含义:一是学习、理解,二是反复练习使之成为习惯。如果把这两层含义综合起来,那么所谓“习得”就是指学习理解之后反复练习使之成为习惯的活动。一般说来,一些简单的能力的习得所包含的学习理解的成分就较少或者没有;相反,一些复杂的能力的习得就往往包含有较多的学习理解成分。人类的许多复杂能力的习得(特别是有效的习得)一般都包含有较多的学习理解成分,也就是说,很多复杂能力的习得都经过先从理论上掌握后在实践中反复练习的过程。例如人类逻辑思维能力的习得或培养就是如此。教师先教给学生逻辑思维的规律和规则以及一些之所以如此的道理,让学生学习理解之后,再反复练习,做大量的练习题。这样做就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演绎推理能力进行训练是完全可行的,把有关演绎推理的概念逐步引入训练,并加以大量的练习,演绎推理的能力必然会提高。”[10]

非逻辑思维能力是人类的一种非常复杂和高级的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更是主要取决于人们后天的习得或培养。这种能力的获得固然离不开人类天赋的这种潜能。但正常人都具有这种天赋的潜能,因此这种非逻辑思维能力强弱程度(这种潜能的实现程度)就主要取决于人类后天的培养。所谓“神赐”、“天赋”、“天才”之说,只是人们在没有找到有效的培养非逻辑思维能力的情况下的一种托词而已。一旦找到了有效培养非逻辑思维能力的正确途径,我们还能说非逻辑思维能力是神赐或天赋的吗?

人们遵循逻辑规律和规则,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养成从较为充分的或完全的前提材料得出结论的思维活动的习惯,也就培养出了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关于逻辑思维,人们的认识还是比较清楚的,人们也找到了训练这种思维能力的原则和方法。

同样,要培养较强的非逻辑思维能力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培养出一种思维活动的习惯。培养非逻辑思维能力必须遵循的一条根本原则是:思维活动要建立在较少的、不充分的知识材料的基础上。在这一原则指导下,养成一种思维活动的良好习惯(这种思维活动的习惯就是由较少的、不充分的知识材料过渡到结论的思维活动的习惯),那么就能培养出较强的非逻辑思维能力。也只有培养出这样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才能培养出较强的非逻辑思维能力。

要想提高游泳水平,就得下水锻炼,长期地、刻苦地训练。同样道理,如果要想提高非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在较少的知识材料的情况下得出结论的思维活

·

5

·

★余华东:创新思维的关键是非逻辑思维

动的能力,也就必须长期地、经常地进行这样的思维活动———在较少的知识材料的情况下得出结论的思维活动。长期地、经常地进行这样的思维活动的训练,人们就会形成一种思维活动的惯性,这种思维活动的惯性就是一种较强的非逻辑思维能力,它将使人们善于在知识材料较少的情况下做出结论;在知识材料一定的情况下,人们就能产生更多的新想法,而这对于人们找到一个正确的想法则是非常重要的。

非逻辑思维能力是创造思维能力的一个关键要素,奥斯本下面关于创造思维能力的论述同样也适用于我们这里关于非逻辑思维能力的论述:“我们的创造性与其说是通过恐惧、愤怒、爱情、悲伤、憎恨或欲望的刺激而得到加强,不如说是通过习惯和好奇心而得到加强。”“一切想有所创造的人们都要用有意识的方法力求成为有创造性的人。成为富有创造性的人的最好方法还在于应用创造性,也就是说,要不断地寻求有待解决的新的创造性问题,而不仅仅只局限于讨论那些已经提交给我们的问题。”[11]

从最直接的意义上来说,思维能力必须在思维活动中加以培养。要培养较强的非逻辑思维能力就必须在日常的思维活动中养成非逻辑思维的习惯。也就是说,我们在日常的思维活动中要敢于和善于进行在知识材料不充分的前提条件下就得出结论的思维活动。这样的一种思维习惯也可以在我们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活动中加以培养。不过,我们最好还是先培养出较强的非逻辑思维能力,然后再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就不至于使我们在遇到实际问题时,不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不能有效地应付。因此,我们不能让我们的思维能力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自发地加以训练。因为这样做一是不能有效地训练我们的思维能力,二是可能会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损失。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的教育尚没有把非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看做是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正如R·布莱克里斯所说:“一个人在世界上的成功,多半还是依靠他的直觉方面曾经得到过多大程度的意外发展。”[12]之所以说是“意外”,是因为当今的教育大多是不会自觉地去发展这个方面的。布鲁纳也曾经指出,为了使学生作出聪明的推测,应当鼓励学生去猜想。然而让他感到遗憾的是,在学校的许多班级里,猜想会受到严重的处罚,而且不知道什么缘故,还同偷懒联系起来。不少教师不喜欢偶尔进行这种思维跳跃的学生,而喜欢循规蹈矩一步一步向前的学生。一步一步的分析是“推”,偶尔作出跳跃是“猜”。

2.培养非逻辑思维的原则

许多人都认为非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比较困难,有很多人甚至认为不能培养,只能依靠“神赐”或“天赋”。我认为,人们之所以认为非逻辑思维能力是“神赐”或“天赋”的,主要是由于人们尚未找到培养非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一旦人们找到了培养非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人们就不再会认为非逻辑思维能力是“神赐”或“天赋”的了。这里,我们就对非逻辑思维的本质特征等的理解提出如下一些培养思维能力(尤其是非逻辑思维能力)的原则。

培养非逻辑思维能力有如下这么几条主要原则:

(1)要经常进行思维训练。如前所述,创新思维能力主要指人的思维能力,尤其是人的非逻辑思维能力;而要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尤其是非逻辑思维能力,就必须进行思维训练。要真正做到经常进行思维训练,必须把握以下几点:

①对思维训练的重要性要有足够的认识。思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培养思维能力的思维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现在人们对思维、思维能力、智慧的本质等问题的认识还不很清楚,人们尚未找到非常有效的思维训练方法,很多人想训练自己的思维,但并不清楚如何才能有效地训练自己的思维。这也是人们不重视思维训练的一个重要原因。尽管人们现在对思维、思维能力、智慧的本质等问题的认识还不很清楚,但是人们对这些问题还是有一定认识的,人们也找到了许多比较适用的思维训练的理论和方法。实践证明,许多理论和方法还是比较有效的。身体要强壮,必须进行锻炼;大脑要发达,必须进行训练。俗话说,“刀越磨越快,脑越用越灵”、“多思出智慧”。这种观点早已有之。战国时代的《韩非子》提到:“智力不用则君穷乎臣。”欧洲近代持“形式训练说”的人认为,要发展官能,除练习以外没有别的办法,他们认为感官是越用越敏锐的。记忆力因记忆而增强,推理力、想像力则由推理、想像而长进。这些能力如果不用就变弱了。这些简单而又朴素的真理对于我们训练思维能力,培养智慧都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

②必须抽出时间进行思维训练。有人认为,人们在工作、生活的实践中就可以使自己的思维得到训练,使思维能力得到培养,不必专门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进行训练和培养。这是一种片面的观点。因为尽管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也可以使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和培养,但是这种训练和培养是自发的,不自觉的,所以不能有效地训练和培养人们的思维能力。詹姆士说:“我们从清晨起床到晚上睡觉,百分之九十九的动作,纯粹是下意识的、习惯性的。穿衣、吃饭、跳舞乃至日常谈话的大部分方式,都是由不断重复的条件反射行为固定下来的东西。”“许多工作的安排都是只考虑速度和最大产量,都是为了减少那些必须首先加以考虑

·

6

·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Journal of Te acher s C oll ege of Shanxi Unive rsity (No.1,2002)

的陌生因素,从而能保证按部就班地完成工作,这就是通常的`效率'。新颖的思想以及产生新颖思想的自发个性常常被回避,有时还会受到责难。你也许很难接受这样一个事实:你的大段大段的人生可以由机器人来支配;你也许会认为别人也许是这样,但`我是本能的'。”[13]要有效地训练和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就必须花费时间专门去进行思维训练。这不仅对于不在专门进行学习和研究的人来说是这样,就是对于正在学习和研究的人来说也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只有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才能有效地培养思维能力,增长智慧。许多著名科学家都强调:从事科学研究,不仅要认真地做实验,而且要有专门的时间去思考。苏联昆虫学家柳比歇夫说:“没有时间思索的科学家(如果不是短时期,而是一年、二年、三年)那是一个毫无指望的科学家;他如果不能改变自己的日常生活制度,挤出足够的时间去思考,那他最好放弃科学。”[2:161]中国学生常常勤奋有余、思考不足,而没有思考的勤奋是不具有多少意义的。

(2)要养成大胆设想的习惯。布鲁纳认为,直觉思维(非逻辑思维的一种典型形式)是组合部分信息(几个线索),利用一闪念,感知事物结构全貌的思维。直觉思维的这种进程,正因为不是逻辑地一步一步向前的算法,所以不易指导。然而从部分信息进行推测,达到全貌的感知———这种指导,是非常重要而且可能的。[14]布鲁纳的这一看法和我们前面关于非逻辑思维的论述完全一致。科学研究发现,人后天所获得的能力主要是“习得”的,也就是通过反复练习养成习惯而后获得的。培养由不充足的理由(作为前提)得出结论的非逻辑思维的习惯,也就能有效地培养了非逻辑思维能力。除此之外,非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现在还缺乏更为有效的方法。

我们一直以为从逻辑上可以推导出:创造性天才———不论是杰出的科学家,还是天才的艺术家等等———都很重视非逻辑思维,都有大胆设想、进行非逻辑思维的习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具有较强的非逻辑思维能力,才能进行非凡的创造。因此我们相信在事实上也一定如此。当然要完全证明这一点还需要做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这里我们只是做些简单的论述。

①一些杰出人物对大胆设想重要性的认识。前面我们说过,为了培养非逻辑思维能力,必须养成在前提材料不充分或很不充分的情况下进行思维的习惯,即非逻辑思维的习惯。要养成这种思维活动的习惯,则需要对非逻辑思维的重要性和养成非逻辑思维习惯的重要性予以足够的认识。英国著名科学家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2:171]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说:“人们普遍有种错觉,以为科学研究者做结论和概括不应当超过观察到的事实……但是大凡实际接触过科学研究的人都知道,不肯超越事实的人很少有成。”[2:197]德国大诗人歌德说:“幻想是诗人的翅膀,假设是科学家的天梯。”[2:180]诗人席勒在给柯纳的信中针对柯纳怨恨自己写不出创造性作品的思想,回答说:“你抱怨的原因,在我看,似乎是在于你的理智给你的想像加上了拘束。我要用一个比喻把我的意思说得更清楚些。当观念涌进来时,如果理智就在门口给予它们太严密的检查,这似乎是一种坏事,而且对心灵的创作活动是有害的。孤立地看一个思想可能显得非常琐碎或非常荒诞;但是它可能由于它所引进的思想变得重要,而且与其它看来也很离奇的思想连接起来,可能结果会形成一种最有效的连锁。”列宁说:“有人认为,只有诗人才需要幻想,这是没有理由的,这是愚蠢的偏见!甚至在数学上也是需要幻想的,甚至没有它就不可能发明微积分。幻想是极其可贵的品质……”[15]列宁很重视皮萨列夫对幻想在人的创造性活动中作用的思想,皮萨列夫在谈到幻想与现实之间不一致的问题时写道:“有各种各样的不一致,我的幻想可能超过事变的自然进程始终达不到的地方……这种幻想中间并没有任何会败坏或者麻醉劳动者的东西,甚至完全相反。如果一个人完全没有这样幻想的能力,如果他不能跑到前面去,用自己的想像力来给刚刚开始在他手里形成的作品勾画出完美的图景,那我就真不能设想,有什么刺激力量会驱使人们在艺术、科学和实际生活方面从事广泛而艰苦的工作,并把它坚持到底……只要幻想的人真正相信自己的幻想,仔细地观察生活,把自己的观察结果与自己的空中楼阁相比较,并且总是认真地努力实现自己的幻想,那么幻想和现实之间的不一致就丝毫没有害处。只要幻想和生活多少有些联系,那幻想决没有什么不好的地方。”[16]从以上所列举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很多杰出人物都非常重视非逻辑思维。在这些杰出人物看来,非逻辑思维无论是在科学发现方面,还是在文学艺术创作方面,还是在其它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②一些杰出人物有大胆设想的习惯。物质的世界是无限广大和复杂的。如果没有无限广大和自由的思维世界,人们就不能从根本上把握这个物质世界。要认识和把握这个物质世界,就必须解放和运用人类思维的无限活力。人们思维能力的实现程度如何,人们的智慧的发展程度如何,都和人们是否经常进行大胆设想密切相关。很多杰出人物之所以能取得那么大的成绩,是与他们经常进行非逻辑思维活

·

7

·

★余华东:创新思维的关键是非逻辑思维

动,具有这种非逻辑思维能力密切相关的。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说:“如果有人对我说,在做这些结论时我超越了事实,我就回答说:是的,我确是常常置身于不能严格证明的设想之中。但这就是我观察事物的方法。”[2:180]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说:“我一贯力求保持思想不受约束,这样,一旦某一假说为事实证明为错误时,不论我自己对该假说如何偏爱(在每一题目上我都禁不住要形成一个假说),我都放弃它。”爱因斯坦在十几岁的时候,就看了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显然,那时的他是不能全部读懂这本书的。事实上,他可能很多内容都读不懂,但重要的是他在学习过程中要经常猜想作者的原意,长此以往就形成了较强的非逻辑思维能力。“好像他(指爱因斯坦)只从经验世界的一二点暗示就能找到问题的症结及其答案,剩下的事情只不过是加以验证罢了,在相对论的创建中表现了这一点。他提出光量子假说和光电效应方程也是如此,所用的方法只根据极少并且可靠性未定的数据。”[17]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说他常常“去听一些他根本不懂的学术报告。第一次听不懂,第二次还是听不懂,第三次竟然开始懂了一些。”[18]“不求甚解”是我们看书学习过程中一种很正常的做法,我们千万不要因为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遇到一点困难,就不再读这篇文章或这本书了。

综合以上①②两点,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许多杰出人物都非常重视非逻辑思维,并且有进行非逻辑思维的习惯。这正是这些杰出人物具有高水平的非逻辑思维能力的主要原因。我们要提高非逻辑思维能力,也必须像这些杰出人物一样,一是要对非逻辑思维高度重视,二是要养成非逻辑思维的习惯。

(3)要适当学习一些相对艰深的知识。学习一些相对艰深的知识可以使我们有效地训练和培养较强的非逻辑思维能力,关于这一点我们将另文论述。除此之外,学习并获取一些相对艰深的知识,能使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向更高层次的知识前进。较强的非逻辑思维能力和较高层次的知识无疑是人们提高创新思维水平的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3.放飞思想,创造辉煌

知识、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三个内在要素,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必须使这三者都得到充分而均衡的发展。但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是培养非逻辑思维能力,而培养非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是要养成大胆设想的习惯。要养成大胆设想的思维习惯、要有效地进行创新思维就要敢于违背既有知识,敢于违背逻辑规则,让思想自由去飞翔。当然另一方面又要对所提出的新思想进行小心求证。尽管“小心求证”要做艰苦、细致的工作,但相对而言,“小心求证”比较容易做到,难以做到的是在有关材料不明朗、不充分的情况下就做出非逻辑的判断。

最近的研究表明,许多成功的企业家在极大程度上是依靠直觉行事的,他们常常不顾逻辑和事实而做出正确的决策。对著名的艺术家、思想家和发明家的研究也表明,他们许多最伟大的成就(如果不是全部的话)都主要是直觉和想像等非逻辑思维的产物。

创新的最重要、最显著的标志就是新思想的产生。而新思想是指超出以前的知识、观念、思想的知识、观念、思想。因此,要产生新思想,就必须对已有的知识、观念、思想等进行加工处理,得出一个与原有的知识、观念、思想不同的知识、观念、思想,甚至与原有的知识、观念、思想相反的、相矛盾的知识、观念、思想。这就要求我们要有马克思的“怀疑一切”的精神,敢于冲破既有知识、传统观念的束缚,大胆创新。居里夫人说:“你发现的东西与传统的理论越远,那就与获得诺贝尔奖的距离越近。”著名的发明家查理斯·凯特林曾这样说:“发明家是一个对于自己所受的教育并不过于重视的人。”[2:171]戴维·希尔伯特这样总结到:“你们是否知道,为什么在我们这一代,爱因斯坦说出了关于空间和时间的最富卓见和最深刻的东西?因为一切有关时间和空间的哲学和数学他都不曾学过。”[19]有时既得的经验可能成为思想的羁绊。比如,我们对一个物体的固有功能的认识可能会妨碍我们对它的另一些新颖的甚至是稀奇古怪的意义加以认识。当我们完全习惯于接受关于事物的性质、规律、关系的传统的认识时,往往会对其它可能存在的性质或规律或关系视而不见甚至拒于千里之外。这样说来,有时确实是要知道得少一些。教育工作者也必须不断认识这个事实,即世界变化如此之快,以至于过去的“真理”常常不起作用,反而导向错误。用过去的“真理”来解决现在和将来的问题,再也不那么容易了。

对既有知识、传统观念的态度人们已有过大量的论述,也已基本达成一致的意见,然而,要人们“敢于违背逻辑规则”,很多人就感到难以理解了。其实,道理也很简单,因为正如我们前面所说,逻辑思维一般只能使人们在原地打转转,不能产生新思想。要提出一个新思想,要创新,就必须突破陈规,也就是说必须运用非逻辑思维去冲破和违背既有的逻辑规则。康德说过:“天才是创造不能按既定规则去创造那种东西的才能,它不是可以根据某种规则可以学到的那种技巧和本领。因此,独创性必然是天才的基本特

·

8

·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Journal of Te acher s C oll ege of Shanxi Unive rsity (No.1,2002)

性。”[20]罗杰·冯伊区提出“要向规则挑战”。他说:“我以为人生最大的刺激之一是日新又新,不受制于旧观念,只有这样,才能自由地去寻找新创意……想想看,艺术、科学、技术、商业、行销、烹饪、医学、农业和装潢等方面的每一次进步,都是因为有人向现存规则挑战,尝试新方向的结果。”[21]科普宁认为,历史上许多重大的科学发现“只有借助于智慧的危险的突然的飞跃,即当出现摆脱严格推理的沉重枷锁的能力时(这种能力就叫做想像、直觉、机智),才能完成自己最出色的结果。”[22]尼采提出要用铁锤进行思考,似乎随时准备着用铁锤把旧有的知识和规则砸个粉碎。马可尼提高了无线电装置的功率和效率之后,勇敢地想向大西洋彼岸发送信号。专家们嘲笑他这种“天真”的想法。他们说,无线电波像光一样直线传播,不能顺着地球的曲面行进,而要射向宇宙空间散失掉。根据逻辑原理,专家们讲的非常正确。可是马可尼不听这些坚持实验,获得了成功。当时,无论是马可尼还是专家们都不知道大气层上面有一个电离层。电离层反射回了无线电波。如果马可尼一直死板地按照逻辑行事,那么,他永远也不能取得这样的成功。○[参考文献][1] 赵光武.思维科学研究[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2.[2] 刘倩如.创造能力培养[M ].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3.

173.

[3] 路凯,刘仲春.现代创造教育[M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

27.

[4] 王天成.创造思维理论[M ].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1.

[5] 村田晴彦.第四意识的奇迹[M ].北京:工人出版社,1988.63.

[6]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71.

[7] 亚里斯多德.工具论[M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256.

[8] 舒炜光.爱因斯坦问答[M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3.163.

[9] 德波诺.新型的思维[M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1.11.

[10] 汪安圣.思维心理学[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380.

[11] A ·F ·奥斯本.创造性想像[M ].中国发明创造者基金会等出版,

1985.140-145.

[12] R ·布莱克里斯.右脑与创造[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45.

[13] 韦恩森齐.开发大脑潜能的新方法[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9.14.

[14] 钟启泉.现代教学论发展[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

280.

[15] 汪育才.创造思维[M ].大连:大连海运出版社,1993.71.

[16] 列宁选集(第1卷)[M ].379.

[17] 舒炜光.爱因斯坦问答[M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3.163.

[18] 刘志光.创造学[M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8.75.

[19] 王垒.助你更聪明[M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85.

[20] 多湖辉.天才的智慧[M ].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82.49.

[21] 岳海.灵感奥秘试探[M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

211.

[22] 科普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导论[M ].北京:求实出版社,1982.The Key to Innovative Thinking is Non -Logical Thinking

YU Hua -dong

(Philo sophy Department ,Peo ple s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024,China )

A bstract :This is an extremely close r elationship between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non -logical thinking .By adopting the method of studying the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its process ,and taking innovative thinking as a reference object to study non -logical thinking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key to innovative thinking is non -logical thinking such as instinct ,inspira -tion ,realization ,etc .Many people may believe that non -logical thinking cannot be cultivated as it is inborn talent ;or they may c onsider that although non -logical thinking can be cultivated ,effective methods are hard to find .These view points are wrong ,as the essence of non -logical thinking is a thinking process which arrives at a conclusion without suffi -cient material premise .To cultivate non -logical thinking capability ,is actually to get into the thinking habit of arriving at a conclusion without sufficient material premise .As a saying goes :man s sec ond nature is for med by habits .Non -logical thinking capability can be cultivated effectively .

Key words :non -logical thinking ;logical thinking ;kno wledge

【责任编辑 张进峰】·

9·★余华东:创新思维的关键是非逻辑思维

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

第二章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 案例导入 一封家书——8只八哥 有个商人在外做生意。他的同乡要回家,于是他就托同乡带100两银子和一封家书给妻子。同乡在路上打开信一看,原来只是一幅画,上面画着一棵大树,树上有8只八哥、4只斑鸠。同乡大喜:信上没写多少银子,我留下50两,她也不知。 同乡将书信和银子交给商人妻子以后,说:“你丈夫捎给你50两银子和一封家书,你收下吧!”商人妻子拆信看过后说:“我丈夫让你捎带100两银子,怎么成了50两?”那同乡见被识破,忙道:“我是想试试弟媳聪明不聪明。”忙把那50两银子送给了商人的妻子。 商人妻子怎么知道是100两银子的呢?原来那幅画上写的意思是:8只八哥是八八六十四,四只斑鸠是四九三十六,合起来是100,所以商人妻子知道是100两银子。 商人写信不用文字而用图画,商人妻子读信不是认字而是解画,他们两人使用的思维法就是再造型想象思维法。 想象和联想是创新思维能力的表现形式之一,在创新思维中占据重要位置。 思考与讨论 1. 谈谈你对创新思维的理解。 2. 联系生活实际,试举几个运用创新思维的实例。

第一节创新思维 人常说“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当面对问题而束手无策时,我们的思维往往需要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我们需要一种前所未有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我们需要创新思维。 一、创新思维及障碍突破 (一)创新思维的概念与特征 1.创新思维的概念 创新思维是人类思维的一种高级形态,是人们在一定知识、经验和智力基础上,为解决某种问题,运用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突破旧的思维模式,以新的思考方式产生新设想并获得成功实施的思维系统。 2.新思维的特征 (1)独创性特征。创新思维在思路的探索上、思维的方式方法上和思维的结论上都能独具卓识,提出新的创见,获得新的发现,实现新的突破,具有开拓性和独创性。 (2)超越性特征。创新思维不但可以超越时间、空间、物质、现象和一切传统的东西,而且还可以超过去和现在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3)灵活性特征。创新思维不局限于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程序和方法,它既独立于别人的思维框子,又独立于自己以往的思维框子,是一种开创性的、灵活多变的思维活动,它能做到因时、因事而异。 (4)风险性特征。创新思维的核心是创新突破。它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借鉴,没有有效的方法可套用,因此创新思维的结果不能保证每次都取得成功,有时可能毫无成效,有时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但是无论取得什么样的结果,都具有重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意义,都能为人们提供新的启示。 (5)综合性特征。创新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结晶,是多种思维协同的统一。 (二)常见的思维障碍 1.盲目从众 我们会有这样的经历,初次来到一个地方,人生地不熟的,吃饭犯了难,大街上饭馆多得不知道哪家的饭菜“味美价廉”,这时你会怎么办呢?一般情况下,我们当然会找一家人多的饭馆用餐,这就是从众。理性的从众在大多数情况下使 2

创新思维题库

1、但丁(佛洛伦萨)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爱因斯坦:我相信自觉和灵感。 2、能力的三个层次:核心、能力必要、增效 3、理论创新的三种类型:概念创新、结构--、功能— 4、制度创新是技术创新的推动力 5、技术创新是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问题 6、企业是21世纪创新主体 7、实践是检验创新的唯一标准 8、衡量创新标准的基本作用:指导、报警、通知 9、美国科学管理之父----泰罗 10、事实与理论之间有四种不同关系 11、二战后,日本最先创建产业经济 12、在西方国家是以美国为创新代表,崇尚个性个体创新 13、在亚洲以日本为群体创新思维文化 14、知识的创新主要应用于市场,技术创新主要应用于市场 15、创新思维不需要思维定势 16、思维定势定义:是一种稳定性的倾向或习惯的思维方式 17、理论创新的基础是实践 18、对创新思维而言,关键是将其转化为可操作的方案 19、构成科学美好思想中,最基本的原理是和谐原理 20、创新思维要突破感性经验界限 21、困难干其易,为大干其细---老子。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22、创新思维要绿色发展 23、创新思维的核心—敢于创新 24、创新需要知识流动 25、人文精神是基础 26、西方创新是理性,东方是形象 27、理论创新是关键环节 28、应变是创新主体变化反应能力,韩非子,应变打破了定势思维 29、没干也会导致新的创造 30、价值是构筑创新目标的基础 31、素质的高低决定创新起点的高低、 理论创新是关键基础 32、马克思主义两大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33、市场价值是检验知识价值的基本标准 34、卡耐尔在《组织中管理变革》的组织变革分为5各阶段 35、钢铁大王卡耐基 36、创新源于知识的积累 37、立体型思维反映认识,对象在一定空间内运动变化的一种立体形态的往复轨迹 38、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赫拉克利 39、戴维斯于1980年将创造能力概括为9个阶段40、事实与理论有4种不同关系 41、人的思维包括:个体思维和群体思维 42、直觉思维直接领悟的思维 43、知识创新是通过知识的流动来实现的 44、日本提倡群体文化创新,美国提倡个体创新 45、东方人形象思维,西方人理性思维 46、创新思维活动过程:装备期,酝酿期,豁朗期,检验期 47、不属于必备素质的是墨守成规 48、开放性、独立思考和敢于创新是必备素质 49、形成创新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从抽象到具体 50、实践在本质上是创造性的活动 51、市场价值是检验知识价值的基本标准 52、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是其他一切创新的关键环节 53、实践创新是发展的必由之路 54、实践在本质上是创造性劳动,是检验创新的唯一标准 55、管理的真谛在于创新,创新是管理的价值体现 56、创新思维的趋势(绿化--、软化---超前--) 57、亨利伐越认为是所有人类组织都有的一种活动,有三要素: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58、组织变革中组织成员对变革的反应:否认、对抗、放弃、顺从、内变化、旧习惯 59、高新技术变化过程: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大规模应用 60、高层创新改革整个人类的命运 61、中层创新带头区域发展效益 62、基层创新有个体认识进步的价值 63、创新思维不是偶然的结果,而是时代的必然产物 64、思维的创新+创新的见证------创新思想 65、时代需要创新,创新需要时代 66、普朗克---量子论,克尔逊---莫高试验 67、农村联合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 68、事实与事实的矛盾---创新的重要性 69、马克思:胜于一切纲领,直接引起创新行动 70、最初矛盾表现为事实上的矛盾 71、献身主义,理论主义:事实与理论之间的关系,新事实与新理论之间的关系,新事实与旧理论的关系,旧事实与新理论之间的关系,旧事实与旧理论之间的关系72、创新的动力:不甘落后、奋起直追、实实在在、富国安邦、面向世界的民族意识、背靠民族意识、背靠民族的实际意义 73、理思想资源是创新思维的主要资源和直接资源(自然资源) 74、解是创新思维的骨架和内核 75、感性不是完整的,深刻的,是知识发展的初级阶段 76、先驱性:具有代表性的创新思维方向

关于逻辑思维及方法

关于逻辑思维及方法 一、逻辑思维的特征与作用 (一)什么是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就是人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以概念为操作的基本单元,以判断、推理为操作的基本形式,以辨证方法为指导,间接地、概括地反映客观事物规律的理性思维过程。 逻辑思维又称抽象思惟,是思维的一种高级形式。抽象思维既不同于以动作为支柱的动作思维,也不同于以表象为凭借的形象思维,它已摆脱了对感性材料的依赖.是以理论为依据,运用科学的概念、原理、定律、公式等进行判断和推理。 (二)逻辑思维的特征 普遍性、严密性、稳定性、层次性 (三)逻辑思维的作用 1. 逻辑思维对创新目标 2. 的实现有引导和调控作用 3. 创新结果的正确与否需要通过逻辑推理检验 4. 逻辑思维可以直接产生创新结果 5. 逻辑思维可以准确表达创新成果进入科学体系 6. 创新成果推广应用需要逻辑思维 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以及通过系统的实验判断出因果关系爱因斯坦

理论物理学的完整体系是由概念、被认为对这些概念是有效的基本定律,以及用逻辑推理得到的结论这三者所构成的。这些结论必须同我们的各个单独的经验相符合;在任何理论着作中,导出这些结论的逻辑演绎几乎占据了全部篇幅爱因斯坦 各门独立科学的系统体系都是由逻辑概念、逻辑判断、逻辑推理、逻辑证明建立起来的。在学术交流、教学实践、认知原理中、在科学家的思考过程中、在阐述各个学科的系统理论中,不难看出逻辑思维在学习、工作中的重要性和核心地位。 (四)逻辑思维的形式 形式逻辑、数理逻辑、辨证逻辑 1.形式逻辑 抛开具体的思维内容,仅从形式结构上研究概念、判断、推理及其联系的逻辑体系,就是形式逻辑(又叫普通逻辑,我们平常说的逻辑,一般也指的是形式逻辑) 2.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 形式逻辑以保持思维的确定性为核心,帮助人们正确地思考问题和表达思想;思维要保持确定性,就要符合形式逻辑的一般规律即: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3.数理逻辑(定量的数理分析) 数理逻辑是在普通逻辑(形式逻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逻辑分支学科。数理逻辑是在深度和广度上推进了传统逻辑,使它更加精确和严密。由于数理逻辑使用了数学的语言和符号,揭示

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初探历史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秦皇岛市开发区第一中学李会娟 江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的民族是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当今,我们都在强调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现在我们正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传统教学模式、方法等都相对落后,这将影响着学生创新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在中学历史大纲中明确指出“: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学习历史及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历史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恰好是我们贯彻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点。本文就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谈谈个人的肤浅看法。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激励创新的学习氛围 江总书记曾指出“: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新课标也注重“探究性学习”,并指出教师要“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善于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宽松、激励创新的学习氛围。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必须转变角色,要放弃传统的“师道尊严”,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共同研究、互帮互助,而且要充分尊重学生言行,善于做“倾听者”,鼓励学生

大胆直言、认真倾听学生意见,保护学生奇思妙想。对言之有理、见解独到的意见给予充分肯定,还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多搭建展示学生个性的平台:如历史知识竞赛、历史故事演讲、收集历史资料、撰写小论文、学做小记者、写考察报告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现自我价值,使学生产生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焕发历史课堂的活力,使学生充满创新热情和智慧火花。 二、鼓励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的思维是从对知识质疑问难开始的。古人说“:好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能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去发现、探索和创造,可见质疑是创造的关键。只有大胆质疑,才能突破思维定势,才有可能产生超出课本或前人的创造性见解。利用材料来诱发学生思维,创设思维情境,培养创新能力,关键在于使问题情境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发生恰当冲突。设计问题时,要善于利用新旧知识间的矛盾,或运用比较、对比等方法来设问,注意引导学生将所思考问题的相关信息朝各种可能方向扩散,并由此引出更多新见解,这样才有可能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实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如在学习“四大发明”时,学生提出:“假如火药发明后不是局限于制造爆竹,用于婚丧喜庆;指南针发明后不只作为阴阳先生勘测风水工具,而用于航海对外发展,那么中国人在19世纪还会挨打吗?”对学生敢于质疑,教师绝对不能视为顽皮捣蛋或只是简单地给予现成答案,而应引导学生以小组方式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寻找相关参考读物,开阔视野,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挖掘每位学生的创造潜

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的笔记与重点总结

第一章思维与创新思维 思维:人脑的机能,是人类认知的高级阶段,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世界的的间接和概括的能动反映。 思维定义的三方面:①思维是人脑的技能②思维是人类认知的高级阶段③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应 作为具有能动性的思维:思维是人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内在心理活动;思维是促成人的行动的决定因素;思维的主要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 思维的本质特征:间接性、概括性和内隐性 思维的功能特征: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 思维功能特征之间的关系:思维的逻辑性是基础功能,批判性是触发功能,创新性是超越功能。思维的逻辑性支持思维过程测进行。思维的批评性促成思维的发散和跳出常规。思维的创造性使我们超出常规、实现超越。 思维的分类:①形象性思维和抽象性思维②收敛性思维和发展性思维③常规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④直觉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 思维的历史发展线索:经历了古代思维、中世纪思维、近代思维和现代思维四个历史时期。从一般性思维到创新思维:20世纪60年代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引发了对创造的认知基础的研究? 20世纪60年代后,创造性思维的研究成果首先应用于美国工商界?20世纪70年代后,出现了创新技巧、创新能力测量,推动了美国创造性思维教育 中国思维研究: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者开始关注思维,并力图建立一门跨学科的思维科学?20世纪90年代,创造性思维首先受到工商界的重视,同时,为了适应对国民和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形势,创新思维的研究和教育也受到了教育界的极大关注。 创新:创新是对既往的超越,是人类独创力、扩张力和智慧力的一种表现形式 创新的表现方式:①新产品和新服务②老产品的新用途③新的研究方法④新观念和新理论⑤纯粹的思想结晶 创新定义的四个方面:①创新是一种超越②创新是一种独创力③创新是一种扩张力④创新是一种智慧力 创新的特征:智能性、社会性、团队性 创新智能特征的2个方面:①创新是人类智能活动的产物②创新的智能性扩展了我们对创新的认知范围,让我们领悟到还可能有更为广阔的创新天地 创新社会性的三个方面:①创新是社会需求的结果,社会需求推动着创新②创新产生于人类交往活动③创新具有竞争性 创新的种类:(1)按领域分类:①科技创新②社会创新③人文创新(2)按主体分类:①个体创新②团队创新 创新思维:是一种超越性智慧,它表现为思维的跳跃,它是在人的思考中实现超越。 创新思维含义的两个方面:①创新思维寻求思维的跳跃②创新思维是一种能动思维模式的选择 创新思维的本质:创新思维的超越是无止境的,创新思维中的异质增加过程也是无止境的。人类就是在这样无止境的思维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完善自身。 创新思维的自身超越:创新思维首先是对自身障碍的超越,超越我们的心理障碍,超越于我们既定的思维模式。 ①超越思维的惯性②超越思维的惰性③意志的超越 创新思维的境界超越:创新思维需要对思维对象、思维对象条件有所超越。①前提超越②逻辑超越③关系超越

创新思维与创新管理提升

《创新思维与创新管理提升》课程培训方案设计 【培训目标】 学习如何通过创新思维,解决运用传统思维无法解决的问题,更快、更多、更好地决策;把创新思维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突破原有的管理模式,形成创新管理思维体系;系统的讲解创新管理的概念和战略,通过对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分析,进一步评估企业的创新管理能力,指明今后的行动路径,提高创新管理能力和创新质量。 【培训对象】 公司骨干 【培训时间】 2天 【课程大纲】 第一部分:创新思维转变与创新潜能挖掘 一、创新思维概述 1.案例:一场有关创新思维的讨论 2.创新思维的概念与应用 3.企业发展中成功创新的案例 二、思维深处的障碍 1.要突破自我设定的思维框框的束缚 2.要突破他人设下的思维框框的束缚 3.学会拓展思维和视野,要看到某一范围以外更大的空间

4.熟悉、遵守并充分利用游戏规则 5.要破除一个问题只有一个解决途径的一对一的思维模式 6.遇到困难时,应当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养成发散思维的好习惯, 7.冲破不合时宜的陈旧观念 8.观念创新是最基础的创新 9.对创新思维最大的束缚就是观念陈旧 三、弱化思维定势 1.头脑风暴练习:图中是什么? 2.思维定势如何形成 3.如何弱化思维定势 4.善于“非常规思维“ 四、建立批判性思维 1.头脑风暴练习:看一看 2.问题意识 3.没有发现问题,是管理中的最大问题. 4.敢于面对问题的本质 五、学会多元思维 1.头脑风暴练习:小县城的风波 2.善于发散思维 3.破除“单一思维” 4.进行多元化思考 六、学会变通思维

1.头脑风暴练习:你看到的是谁? 2.弱化“直线思维” 3.转换视角,学会另眼看事物 4.利用“鲶鱼效应”——消减“疲钝效应” 七、锻炼开阔性思维 1.拓展视野:史波力与旅行车 2.努力削减“一点思维” 3.头脑风暴练习:曲别针的N种用途 4.要到传统功能之外寻找功能 5.要到传统规矩之外寻找规矩 6.要到传统办法之外寻找办法 八、创新思维的路径 1.苹果与乔布斯的创新思维理念 2.自我创新思维实验 3.经营思维创新 4.管理思维创新 5.销售思维创新 第二部分:新业务、新技术、新研发项目创新突破实现 一、新业务、新技术、新研发项目创新的新认识 1.创新和创新理论的新概念、新演变 创新的概念界定 创新的理论演变

自考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试题2014年个人整理及答案

自考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试题2014年个人整理及答案 2.依据知识分类的标准可将创新思维方法分为() A.立体思维方法和平面思维方法 B.纵向思维方法和水平思维方法 C.顺向思维方法和逆向思维方法 D.一般方法、特 殊方法和专门方法 3.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对牛顿物理学的超越是一种() A.意志超越 B.自身超越 C.逻辑超越 D.前提超越 4.形成假说的常规步骤中,第一个步骤是() A.设定初步假说 B.认定问题 C.运用推理 D.搜集事实 5.“逻辑思维方法”与“超逻辑思维方法”这两个概念外延间的关系是() A.全同关系 B.真包含于关系 C.交叉关系 D.全异关系 6.“哈桑借据”的故事体现的是一种() A.实践能力 B.思辨能力 C.学习能力 D.想象能力 7.“头脑风暴法”的创始人是() A.戈登 B.吉尔福特 C.奥斯本 D.帕尼斯 8.没有固定的答案且答案数量一般是无限的问题是() A.开放性问题 B.封闭性问题 C.认知性问题 D.评价性问题 9.以抽象主题寻求卓越设想为特征的头脑风暴法变式是() A.戈登法 B.七乘七法 C.逆头脑风暴法 D.特性列举法 10.人们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是() A.收敛性思维 B.形象性思维 C.集中性思维 D.抽象性思维 11.下列属于发散性思维方法的是() A.删繁就简法 B.提问法 C.集中法 D.相关联想法 12.归纳方法和类比方法类似于心理学中的() A.想象思维 B.直觉思维 C.发散性思维 D.收敛性思维 13.人们对鲁迅的作品和金庸的作品有完全不同的看法。这属于() A.价值问题 B.识记问题 C.科学问题 D.语言问题 14.想象是直觉和灵感产生的() A.生理条件 B.心理条件 C.客观条件 D.物理条件 15.“智商临界说”认为,在一定的智商等级中,一个人的智商和他的创新能力的关系是() A.负相关 B.正相关 C.不相关 D.反比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 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6.创新的主要特征包括() A.主观性 B.智能性 C.社会性 D.团队性 E.科学性

创新思维与方法2018期末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50,共分) 1 揭开天王星的真面目,从发现的途径看,属于科学发现中的()。(分)分 A、 观测型发现 B、 实验型发现 C、 基于已发现的科学事实,归纳出新规律 D、 在已归纳的相关科学规律的基础上,创立一整套科学理论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答案解析: 2 创新设计思维的三要素不包括()。(分) 分 A、 差异性 B、 价值性 C、 可行性 D、 稳定性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3 开辟新的售后服务途径属于()。(分)分 A、 经济创新 B、 营销创新 C、 文化创新 D、 策略创新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答案解析: 4 逆向思考的方法是()。(分) 分 A、 顺序反向、结构反向 B、 顺序反向、结构正向 C、 顺序正向、结构反向 D、 顺序正向、结构正向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答案解析: 5

六步引领法是处理团队成员之间分歧与误解的重要方法,其中黄色的帽子代表()。(分)分 A、 乐观与肯定 B、 中立与客观 C、 整体与控制 D、 警示与批判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答案解析: 6 早上起来,推开窗子发现地面全都湿了,你推断昨天夜里一定下雨了。这是思维的()。 (分) 分 A、 概括性 B、 间接性 C、 合理性 D、 整体性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7

列举法是一种具体运用()思维来克服思维定势的创新方法。(分) 分 A、 发散 B、 收敛 C、 正向 D、 逆向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答案解析: 8 造纸方法、炼钢方法、印刷方法、通讯方法等,属于发明中的()发明。(分)分 A、 产品 B、 物质 C、 方法 D、 改进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9

逻辑学期末-价值与作用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逻辑学》课程期末论文 题目:普通逻辑学的价值和作用

普通逻辑学的价值和作用 或许我们觉得不用逻辑缜密的思考,不用极具逻辑的编制,我们依然在过日子。可是若是没了逻辑,你就会发现我们的生活会如此凌乱不堪,毫无条理,也因而无法生活,就更无从谈生活乐趣了。其实,逻辑思维与人类为伴,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逻辑是一门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老学问。“逻辑”的原意是指思想、理性、规律性等。它与日常思维、语言表达、推理论证有着密切关系。学习这门基础性与工具性的学科,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个人的理解,从形成创新思维、提高语言能力、塑造理性品格三个方面阐述逻辑学的价值和作用。 逻辑学与创新思维的形成。“所谓创新思维,是指人类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认识的能动作用,突破固定的逻辑通道,以灵活新颖的方式和多维的角度探求事物运动内部的机理的思维活动。”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成为大学生所要具备的首要素质。而创新思维是以逻辑思维为基础的,是在长期的逻辑思维基础上基于对客观规律的深刻揭示而产生的。 首先,它表现为一个思维过程,这一过程中固然有诸如灵感之类的非逻辑因素,但如果仅凭纯粹的想象而没有逻辑的介入,这种思维甚至有时会变成胡思乱想,对新知识、新思想的产生无多大用处。而

以逻辑为基础、与深刻的逻辑思考相结合的思维具有开创性、深刻性和系统性。正如列宁所说:“任何科学都是应用逻辑。”只有熟知并应用逻辑学所研究的概念、命题、推理等思维形式来把握其科学对象,才能真正形成创新思维。其次,逻辑体系本身包涵着创新思维的思维形式。在归纳推理中,人们的认识不仅是由个别上升为一般,还通过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进行思维加工,认识事物的本质、掌握变化的规律。科学上很多重要理论最初往往是通过类比推理而受到启发的,许多卓越的创造发明也是由它提供线索的。 由此可见,逻辑思维是创新思维进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和有机的组成部分。一个具有较强逻辑思维能力的人,可以更好地发挥直觉和灵感的作用,培养创新人才离不开逻辑教育。 逻辑学与语言能力的培养。逻辑与语言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思维的逻辑形式要借助相关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可以说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良好的逻辑思维方法则是有效交流的基础。我们说话的时候、写文章的时候,其实都用到了它,如果我们说话不讲逻辑就会意思表达不清楚造成歧义,使大家对此有所误解,也就因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我想大家对不讲逻辑闹的笑话印象应该很深刻的。如“中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刚一听这句话觉得没有什么但仔细辨认一下就会发现问题“中国有”而“世界没有”这就是自相矛盾了,要把我们的思想正确地表达出来,第一件事情是要讲逻辑。

如何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题目:如何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日本语言文化学院 095班 姓名:耿大珊

摘要: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首先,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其次,要敢于打破常规,突破旧的思维定式。 再次,要善于转化视角,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事物。 关键词:发散思维主要包括敏锐性、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等特征。 1、敏锐性:敏锐性是指观察事物的敏感度,具有发现事物的缺洞、需求、不寻常及 未完成部分等特征,且能根据这些特征敏锐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2、流畅性:流畅性是指在发散思维的过程中,思维反应灵敏、迅速、畅通无阻,能 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较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不会感到束手无策,而是思路畅通,思维敏捷。 3、变通性:变通性是指在发散思维的过程中能够随机应变,不受现有知识和常规式 的束缚,敢于提出新奇的构想,能从一种思想转换到另一种思想或是以一种不同的新方法去解决同一个化学问题。 4、独创性:独创性是指发散思维的方向要新颖独特,能够从前所未有的新角度、新 观念去认识事物,思维的结果具有新异、独到的。 参考文献:《创造教育与高级思维能力培养》作者:芮仁杰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思维创新与创造力开发》作者:周耀烈浙江大学出版社 《创新思维与创造性技法》作者:黄华梁,彭文生高等教育出版社

如何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包括各个方面的创新,例如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经营创新、技术创新、教育创新、分配创新等等,创新就是发展。要做到在各个方面的创新,关键还是人的思维能力的创新,没有人的思维能力的创新提高,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只能是空谈。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我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呢?这就需要加强我们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首先,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我们在日常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中,要善于观察事物,善于发现问题。一个人如果他经常能发现很多问题,那他的创新思维能力一定就很活跃,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就一定能取得大的成就。牛顿正是在极普通的苹果落地这一现象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正是在极平常的开水蒸汽冲动壶盖这一现象发明了蒸汽机;有的人正是在住院治疗中观察了医院墙壁上的一张世界地图才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还有的人正是观察了杯子落地摔碎的大小块多少,硬币反复抛出落地后正反面各出现的次数这些现象提出了概率论,等等吧。 这些现象都是极普遍极普通的事情,我们大多数人都熟视无睹,而那些问题意识强的人,却对这些现象产生了疑问,在这些疑问的驱使下,他们发现了一些客观存在的规律,成了伟大的科学家、创造家、文学家、艺术家和政治家,为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其次要敢于打破常规,突破旧的思维定式。 所谓的思维定式就是思维习惯,过去的思维对当前思维的影响。思维定式通常有三种表现形式: 一是书本定式。 读书对人有好处也有坏处,书本读得多了,有些人就成了书呆子,平时遇到一些事情,他们就会想到某某书本里是怎么做的,于是就照本宣科,绝对地去按书本讲的去做。我们讲的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就是这类人。 二是经验定式。 有些人在办事情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把以往得到的经验绝对化,完完全全按过去的老经验办事,这就是所谓的经验主义者。 三是权威定式。 一些人在生活和工作中,迷信和崇拜一些权威人士说过的话,做过的事,完全遵照权威人士的方式方法去做。要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我们就必须突破这三种思维定式框框的束缚,在办事情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方式要,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灵活多变,确保采取正确的思维方式。

《创新思维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创新思维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039602 课程名称:创新思维与方法 英文名称:Innovative Thinking and Its Methods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时:32 学分:2.0 适用对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简介 《创新思维与方法》是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课程。自主创新,思维带路,方法先行。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传授创新方法,重点讲述创新基础知识、创新思维与创新技法。通过探索创新思维过程,揭示创新思维本质,对国内外已有的创新思维方法和理论进行系统梳理,以此为基础指导学生学习和使用这些方法的训练性内容;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运用创新思维进行选择、策划、创意、设计和解决问题,进而提升其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上的创新创造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教学创新的理论、规律、途径和方法,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以学生创新能力养成为主线,以知识、思维、方法为基本模块构建本课程教学体系:创新基础、创新思维、创新方法。 通过对创新知识、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的系统讲解与训练,使学生能够掌握突破思维障碍的方法,创造性思考、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做三体结合,使学生熟练常见的创新技法,激发创新意识,激活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创新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模块创新导论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的基本内容 2.认识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在创新实践中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内容 通过案例引入创造、创新的基本概念并进行讨论。详细介绍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创新方法兴起的原因及学习创新能力的重要性。通过理论的梳 理,介绍国内外创新创造教育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1.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创新的基本概念 2)创新方法兴起的背景及发展历史 3)因果法、资源法、思维定势法、理想化法等方法介绍 4)国内外创造理论、学科与教育的发展 2.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无 (三)思考与实践 通过第一模块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与了解创造、创新的基本定义、结构与特征;并了解在知识经济浪潮的背景下,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兴起的原因;掌握与了解创造学发展的历程与主题理论框架,并通过对国内外创新教育发展沿袭的阐述与对比,了解我国创新教育的现状与差距。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 第二模块创新方法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创新实质、原理、原则 2)熟悉创新能力自我开发的环节和步骤 3)掌握创造型人才个人创造力的测评方法及工具,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通过多个案例分析,引入创新的概念与内涵。在课堂上开展讨论,总结出创新的类型。介绍创新的原则、原理与过程。从创造型人才的支持系 统对创造型人才内涵提出解析,分析创造型人才的知识和能力四维度结构。 在对创造型人才与个人创造力内在关系分析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创造型 人才个人创造力测评的四个测评工具。 创造环境、创造动机和创造教育是创造型人才思维潜能开发的基础条

《创新思维—问题分析与解决》

创新思维—问题分析与解决 课程背景: 人们并不是被问题本身所困扰,而是被解决问题的方式所困扰。大多数企业缺乏系统、规范的途径,来迅速有效地解决问题。经理人往往面对多种多样的可选方案,但却缺乏必要的技能来制定迅速、有效的决策。如果能够运用正确的系统思考模式,就能不断提升解决问题的工作效能。《问题分析与解决》将帮助职业经理人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融汇了逻辑思维方法、系统思考方法、管理工具,并采用行动学习方式,让学员学会以创新思维模式解决问题。 课程特色: ●互动性:本课程以互动游戏、大量动手练习、团队研讨交流为主要形式,辅之以讲授、点评、辅导,形式活泼、新颖。 ●工具模型:课程将提供各种具体类型的工具与模型 ●实用性:本课程不仅包括对问题分析与解决在内机理的分析,更加注重方法与工具的使用和学习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升。 课程时间:1天,6小时/天 课程对象:企业中基层管理人员,骨干员工 实战型管理教练-黄俭老师简介: 滨江双创联盟荣誉理事长;上海蓝草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讲师;多家知名企业特聘高级管理顾问。 黄老师多年在企业管理、公司战略规划、市场营销、品牌建设、员工管理、绩效考核、上市公司等等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深刻理解了东西方管理精髓。进入培训教育行业,作为资深培训讲师,在企业内训课、公开课、CEO总裁班等百余家企业和大学课堂讲授战略管理、营销管理、品牌管理等领域专业课程,结合自身的企业实践和理论研究,开发的具有知识产权的一系列新营销课程收到企业和广大学员的欢迎和热烈反馈。听黄老师上课,可以聆听他的职场经历,分享他的成绩,干货多多!课程突出实用性、故事性、新鲜性和幽默性。宽广的知识体系、丰富的管理实践、积极向上、幽默风趣构成了独特的教学培训风格,深受听众欢迎。通过一系列案例剖析点评,使管理人员掌握一些管理先进理念,分析技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思维模式与创新方法之间的关系

创新思维模式与创新方法之间的关系 创造性思维是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统一。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中不可缺少两个组成部分。在创造性思维作用中,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虽然彼此不可代替,但互相补充,互相渗透。如非逻辑思维中直觉思维可以在瞬时之间认识到事物本质及规律性,省却许多中间环节,高效率地解决问题。但这种直觉思维缺陷是偶然性太强,结论是或然性。逻辑思维可以对事物进行严格科学推理,能够有把握地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结论可靠。其缺陷是中间环节太多,不能得到瞬时效果。非逻辑思维长处正好是逻辑思维短处,非逻辑思维短处正好是逻辑思维长处。二者结合起来,则成为比较完整思维。所以说创造性思维是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辩证统一。 对于创造性思维来说,仅仅有扩散性思维还是不够,还必须有集中性思维配合。集中性思维主应功能是求同,它特点是小心求征,寻求唯一正确答案。在思维过程中,它对信息进行抽象、概括、推理、判断、比较,使之朝一个方向聚敛集中,形成一种答案。集中性思维对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客观规律有重应作用。科学需应深入本质,而深入本质,求佳创优不能不使用集中性思维。扩散性思维可以为问题解决提出许多方案、设想和办法,这是重应。但是,这些方案、设想和办法决不会都是最有价值、最正确或最理想,因而不能不通过比较、评价有所取舍,有所选择。选择过程就是集中性思维过程。仍以牛顿发现万有引律过程为例。虽然他运用扩散性思维提出了好几种可

能答案,但在几种答案并存时候,正是牛顿感到困惑、上下求索时候。当他通过长期研究、大量艰苦实验,运用集中性思维,做到了“去伪存真”时候,他才真正地认识了事物本质,发现了万有引力规律。在牛顿上下求索、去伪存真过程中,集中性思维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在思维活动中,显意识和潜意识又是相互协调,相互转化。当人们把小心力集中在所研究信息或问题时,便会在大脑皮层上形成兴奋中心。在兴奋中心范围内,已有经验、知识,通过显意识活动进行分析、综合来探求问题答案。但是,长期紧张工作兴奋中心一旦被抑制,就会引起该中心周围皮层细胞兴奋,这时储存在潜意识中潜沉信息就有可能在外界偶然因素刺激下,导致一部分潜意识转化为显意识,从而扩大了信息来源。这时人们凭借其直觉能力,常常能触类旁通捕捉其中最有价值一个信息。在显意识状态下解决不了问题,有可能在潜意识转化后得到解决。这是因为在显意识中不能组合信息能在潜意识中形成组合块。 TRIZ理论解决创新性问题的思路在于它采用科学的问题求解方法,具体办法就是将特殊的问题归结为TRIZ的一般性问题,然后应用TRIZ带有普遍性的创新理论和算法寻求标准解法,在此基础上演绎形成初始问题的具体解法。这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充分体现了科学的问题解决思想,富有可操作性,为计算机环境下的创新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方法基础。 创造性思维本质就是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统一,是扩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统一,是潜意识和显意识辩证统一。创造性思维过程是

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讲座心得

《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讲座心得 2012年4月21日、22日公司组织管理人员培训,请梁作民教授讲了《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梁红武教授讲了《国学思想的智慧借鉴》,杨松讲了《中国式绩效管理》,学习后深有体会,把所学的心得做以下汇报: 一、《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 人类是一种有头脑会思维的动物,思维是人类最主要的秘密,其最大特点就是能够创新,即构想一种目前现实中还不存在的东西,人化自然中的新事物总是直接来自于人的头脑。 对于个人来说,创新性的思维需要运用一些科学的方法,但是旧方法的改变和新方法的建立往往需要长期主动自觉的训练过程。科学的训练让头脑养成良好的创新习惯,于是我们的创新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我们正处在一个高速变化的新时代,这个时代出现了许多传统中国社会闻所未闻的新情况新问题,因而必须改变以往的旧理念并建立相应的新理念才能加以应对。 “头脑就是资源”。在经济领域,市场经济正在蓬勃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而且竞争的规则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包括政府机关与事业单位。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智力的竞争,是头脑的竞争。为了了赢得竞争必须关注自己的思维方法,破除计划经济与传统社会的思维束缚,才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头脑这座宝贵资源。

“不断淘汰自己”。在社会领域,信息社会初露端倪,各种新事物铺天盖地涌过来,知识折旧逐渐加速,使得我们每天都要面临一个不断变化着的崭新世界。于是仅仅依靠以往的老经验已经无能为力了,只有主动淘汰那些已经过时的知识和理论,不停地学习再学习,才能跟得上信息社会的步伐。 “做世界公民”。在全世界的范围里,全球化正在形成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把每个民族从经济、政治、文化各个方面紧紧地联结在一起,我们华夏文化也正在融入人类文明的主流文化,地球正在变成一个小村庄甚至只是一套小房间。这就要求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必须站在世界公民的高度,才能真正看穿事物的本质,抓住其来龙去脉。 在这样一个新的时代,每位有志之士都应该建立一种新的个人发展理念:有智慧者事竟成! 现代社会的创新活动大都是以团队的方式进行的,只要能防止出现一些思维定势,就能做到人多智慧多。 1、良性暗示 暗示又可分为积极的暗示即“良性暗示”、消极的暗示即“负面暗示”。学者们认为,暗示通过显意识进入潜意识,到达意识的深层部分。从这个方面讲,潜意识乃是暗示的积累与沉淀。它深刻地,从根本上影响着、折射着、塑造着人的生命。暗示在深层潜意识中深沉地潜伏着,广大地弥漫着、持久地延续着、多方地沟通着。与显意识相比,潜意识平时处于压抑状态,暗示积淀

创新思维训练与方法

1、思维的特点是(ABCDE) A.间接性 B.抽象性和概括性 C.逻辑性 D.问题性和目的性 E.借助语言来实现 2、思维活动的构成要素有(ABC) A.思维的对象(思维什么) B.思维的主体(谁在思维) C.思维的方法(怎样思维) 3、思维方法的基本性质是(ABCD) A.思维方法具有主观性 B.思维方法的基础和源泉是客观的 C.思维方法的发展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D.思维方法的选择和评价有其客观性 4、创新思维的基本特征(ABCDE) A.独立性(求异性),即积极地求异,与众人、前人有所不同,独具卓识。 B.连动性(联想性),即由此及彼的思维能力。创新思维往往出自于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C.多向性(发散性),即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D.跨越性(反常性),即越出常规,超越一般的逻辑推导规则和通常的实践进程,另辟溪径,走出新的路子;或跨越时间进度,省略思维步骤,加大思维的前进性;或跨越转换角度,省略一事物转化为他事物的思维步骤,加大思维的跳跃性、灵活性。 E.综合性(统摄性),即统摄前人成果、统摄多种思维形式和方法、智慧杂交的性质。 5、创新思维的发展经历了那几个时期(ABCD) A.准备期。 B.酝酿期。

C.明朗期。 D.验证期。 6、创新思维必须以逻辑为基础,这是因为:(ABC) A.只有经过逻辑训练,熟知逻辑规则,才能超越逻辑,达到更高境界。 B.逻辑思维倾向于人类共同的知识领域,创新思维倾向于人类个体的心理领域;个人创造力的激发,必须基于对人类普遍知识的掌握,离开生生不已的人类知识海洋,再良好的个体心理思维素质也激发不出创新性。 C.在科技史上,无数事例证明:创造想象力的强化往往归功于逻辑思维的训练。 1、思维是一种理性认识活动(A) A.正确B.错误 2、思维方法是人们进行思维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工具和手段。(A) A.正确B.错误 3、思维方法是人们通过思维活动达到一定思维目的的途径、手段和办法。(A) A.正确B.错误 4、创新思维是思维的一种智力品质,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选择、突破和重新建构已 有的知识、经验和新获取的信息,以新的认知模式把握事物发展的内在本质及规律,并进一步提出具有独特见解的符合人文精神的具有主动性和独特性的复杂的思维过程。 (A) A.正确B.错误 5、创新思维方法就是创新思维活动中的必要手段和工具。它是人们进行创新思维活动所运 用的方法,是多种思维方法或思维素质的综合运用。(A) A.正确B.错误 2、置换思维模式有4种:(全选) ⑴轮换 ⑵对换 ⑶倒换 ⑷替换 移植法可分为三类:(全选)

(创新管理)创新思维的方法与训练的培训参考资料

(创新管理)创新思维的方法与训练的培训参考资料

创新思维的方法和训练 第壹章.企业发展急需创新思维和管理 壹.企业发展阶段及其阶段性问题 1、初创阶段(1-3年)生存危机 案例:阿信卖饭团子 2、中小型企业阶段(3-5年)领导能力危机 案例:三个和尚振兴庙宇的故事 案例:四通的故事—中关村大裂变 3、大中型企业阶段(5-7年)竞争危机 案例:网景状告微软,美国微软公司的拆分案 4、大巨型企业阶段(7年之上)企业文化危机 案例:美国安然公司的丑闻 案例:八佰伴倒闭 案例:爱多VCD的悲哀 二.中国企业30年发展的启示—急需创新型人才 1.中国企业的达利克摩斯之剑 2.中国呼唤高素质的中高层职业经理人 案例:中国B企业 案例:某国A企业 3.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排名 启示:中国企业急需创新思维和创新管理 三.我们应有的正确的创新理念 1.创新是简单的、容易的,我也能创新

2.创新是壹种意识、壹种观念,形成创新的习惯 3.创新是人人均能做到的,时时处处均有创新 4.创新要敢于尝试、大胆想象 游戏:踩报纸 5.创新于全球化和微利时代对个人和企业极端重要第二章.建立创新思维的心智模式 壹.树立阳光心态 1.天生我才必有用 打破不可能思维 教学录像:脚比手更灵活 2.自激起创新欲望 案例:大发明家爱迪生 二.排除各种思维障碍 习惯性思维障碍 直线型思维障碍 权威型思维障碍 从众型思维障碍 书本型思维障碍 自我中心型思维障碍 经验思维障碍 定势思维障碍 其他类型的思维障碍

三.学会超越且寻找创新点 1.超越什么 超越理论 超越习惯 超越经验 超越自满 超越现实 案例:毛泽东搞革命 2.寻找创新点 客观需要激发创新 技术进步促进创新 公平竞争驱动创新 创新技法协助创新 案例:索尼发明随身听 四.创新思维是对传统思维障碍的突破寓言:飞不出瓶口的蜜蜂 案例:爱因斯坦发明相对论 超越传统游戏:分图游戏 创新思维游戏:解绳游戏 五.创新思维经常使用的心智模式 敢为天下先——创新的独创性 创造性破坏——创新的破旧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