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高考考查的9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反复。

一、比喻

1.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比喻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②表示猜度。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③表示想象。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代。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例如: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例句中“火把排成的形状”和“之”字形,两者的形状完全相同,而不是什么在某一方面有相似点的问题,不具备构成比喻的第二个条件,也不是比喻。

4.比喻的种类: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本体)(比喻词)(喻体)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于”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

例如:①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②我的朋友——书籍。

(本体)(比喻词)(喻体)(本体)(喻体)

(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例如:①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

(喻体)

②他爱捅马蜂窝,所以有人的爱他,也有的人恨他。

(喻体)

5.比喻的作用:

①比喻说理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②比喻叙事能化抽象为具体,使事物更清楚明白。③比喻状物能使事物生动具体,给人深刻的印象。

【典型例题】

1.“天边偶尔飘浮着淡淡的白云”后面连接哪一项才能构成最佳比喻句?()

A.有如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B.像从什么仙境飘来的片片银色的羽毛

C.像千万朵闪烁的银练 D.仿佛落入人间仓库的垛垛银棉

【答案】B

2.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送沈子福归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诗的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析它的作用。

【答案】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把对友人惜别的心情比做遮拦不断的江南江北的春色。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形象化、化虚为实,想象奇特、新颖。

3.下面是四个意思连贯的比喻句。请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仿写四个句子。(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

祖国是一座花园,北方就是园中的腊梅;小兴安岭是一朵花,森林就是花中的蕊。

【参考答案1】湖北是一座书库,武汉就是书库里最厚重的一本书;蛇山是一页纸,黄鹤楼就是纸上最神奇的文字。

【参考答案2】江南是亭亭玉立的少女,杭州就是少女的脸庞;西湖是水汪汪的眼睛,湖水就是眼中晶莹的泪。

【练习】

1.【2017年高考江苏卷】下列句子中,没有

..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一带一路”是我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一项互利共赢的倡议,它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

B.气象部门预计,随着暖湿气流增强,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将快速下降,人们的舒适度会大幅度提升。

C.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洪水猛兽般地袭击全球,导致150多个国家受灾,我国也有近3万家机构的计算机受到影响。

D.我国企业在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主动强化环保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带动了东道主在观念上弯道超车。

2.下列诗句都写到了梅花,其中没有

..用比喻的一项是()

A.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B.恻恻轻寒翦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韩偓《夜深》)

C.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范成大《霜天晓角·梅》)

D.天憎梅浪发,故下封枝雪。(周邦彦《菩萨蛮·梅雪》)

3.【2017高考全国I卷】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①——②题。

阅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2)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二、比拟

1.概念: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2.分类

(1)拟人:把物当人写,赋予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例句: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拟物: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句:①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②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③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④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3.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感情色彩鲜明,表现力强。

【典型例题】

1.下面不用比拟手法的句子是()

A.烟囱发出呜呜的声响,犹如在黑夜中哽咽。

B.被暴风雨压弯了的花草儿伸着懒腰,宛如刚从睡梦中苏醒。

C.远处林舍闪闪发亮,犹如姑娘送出的秋波,使人心潮激荡。

D.偎依在花瓣、绿叶上的水珠,金光闪闪,如同珍珠闪烁着光华。

【答案】C (A句中的烟囱“哽咽”、B句的花草儿“伸着懒腰”、D句中的水珠“偎依”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C句用的是比喻的手法,把闪闪发亮的“远处林舍”比作“姑娘送出的秋波”。)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分析“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两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答案】这两句写故乡水的“万里送行”,是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初次出峡的喜悦之情与离开生活已久的故乡的缱绻之情,又与题目“送别”照应。“仍怜”,语气极轻柔婉转,而分量厚重。

3.请另选一物仿写。要求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符合该物的特征并寄寓一定的思想情感。

雨伞 \ 你注定 \ 一生以乌云为伴,时时为别人遮风挡雨, \ 却湿透你自己。

【简析】要正确解答此题,必须注意以下要点:1.运用拟人手法。2.形式上应为三句话。3.大致意思应是处理自我与他人的关系方面。4.如果不是赞扬某物,要注意是否合乎事理。

【参考答案】黑板 \ 你注定 \ 一生与粉尘为伴,时时为别人传授知识,\却磨损了自己。

4.请以“爱护动物”为主题,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写一句公益广告词(20字以内)。

【参考答案】以鸟为例:①呵护小鸟,放飞希望。②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待母归。【练习】

1.【2016年高考山东卷】拖延症的表现是,在能够预料后果不良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

事情一再推迟。请运用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写出拖延症的危害。不超过40个字。

2.【2015年高考江苏卷】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

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3.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

在花港观鱼,看到了又一种绿。那是满池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玉立于水上,或宛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 (节选自《西湖的绿》) 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其表达作用。

三、借代

1.概念: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和事物,借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修辞格叫借代。被代替的人或事物叫本体,用来代替的人和事物叫借体,借体之所以能代替本体,是因为它们之间有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还是实在的,而不是想象的。

2.种类

(1)特征代本体。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花白胡子一面说,一面走到康大叔面前。(“花白胡子”代指“老头”)(2)具体代抽象。

例如:枪杆子里出政权。(“枪杆子”代指“武装斗争”)

(3)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新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雷锋”代指“奉献的人”)

(4)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代指“帆船”)形象代本体。

(5)结果代原因。

例如:于是大家替他们兄弟捏把汗。(“捏把汗”代指“担心”)

3.借代的作用:

①形象生动、重点突出。如:那一对西装革履

....从前面慢悠悠地走过来。

②简洁、精炼。如:公园里的长凳上坐着两个人,一个“马褂

..”。

..”,一个“西装

③灵活,不死板,给人以幽默感。如:从他的祖父到他,三代不捏锄头柄

.....了。

4.借喻与借代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相同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的本体不出现。

(2)不同点:

A.借代是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其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

B.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种方面的相似。

C.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

例如:A.满天里张着个灰色的幔,看不见太阳。 B.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例句A是比喻中的借喻,可以说“乌云像灰色的幔”。例句B是借代,“一针一线”代表群众利益,是部分代整体,不能改为比喻。

【典型例题】

1.下面的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方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A.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B.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C.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D. 远处的山巅,近处的断崖,都笼罩在一片雪帘雾障里。

【答案】A (A 项是借代,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其他三项都是比喻。)

2.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出关①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练习】

1. 【2016年高考江苏卷】下列熟语中,没有

..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B.人皆可以为尧舜

C.化干戈为玉帛

D.情人眼里出西施

2.下列几则新闻评论的标题,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反腐不要忘了打“苍蝇”!》 B.《漫天飘过“王宝强”,媒体还能做些什么?》C.《惠民资金成“唐僧肉”?》 D.《保护文物,法治的“钢牙”莫要“龋”了!》 3. 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嚼得菜根,做得大事。 B.唾沫星子也能淹死人。

C.每一朵乌云都有它的金边。 D.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4. 对下列古诗句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清白”运用比喻,以石灰的洁白来比喻作者完美无瑕的人生。

B.“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千树万树梨花开”运用了借代的手法,以“梨花”代雪花,形象生动,鲜明壮观。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汗青”用了借代手法。古代以竹简著书,制作竹简先用火烤,把青竹的汗(水分)去掉,故以“汗青”代史册。

D.“鸾鸟凤皇,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

“鸾鸟凤皇”和“燕雀乌鹊”用了比喻手法。前者比喻忠臣贤士,后者比喻奸佞小人。

四、夸张

1.概念: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2.种类:夸张可分为三类,即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

(1)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

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

例如:这巴掌大的小山庄吸引着成千上万人的心。

(3)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

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3.作用: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②烘托气氛,给人以感染力;③增强联想,营造气氛。

4.运用夸张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夸张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不合事理。

第二、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太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第三、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典型例题】

1.选出下列没有运用夸张的一项()

A. 下了一天雪,到深夜还没有止,屋外一切静极了,静到要听出静的声音来。

B. 几年来的文治武功,在我犹如幼小时候读过的“子曰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

C. 大家略有一点兴奋,但又很淡漠,不大相信,因为这一类不甚可靠的传闻,是谁都听得耳朵起茧了的。

D. 强不知以为知,见骆驼就说马肿背,我真不懂得他们为什么要说这些昏话!

【答案】B (B项是借代,“子曰诗云”是代指旧教育的读物。)

2.太平洋保险公司打出了一条精彩的广告语:“平时注入一滴水,难时拥有太平洋。”请你说说,这句广告语好在何处?

【参考答案】①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表明太平洋保险投入小收益大的巨大好处。②语带双关,突出了太平洋保险的企业形象。

【练习】

1.判断下列各句分别是哪一种夸张。

①我摸摸那条棉被……简直像纸一样单薄。()

②可是当兵一当三四年,打仗总打了百十回吧,身上一根汗毛也没碰断。()

③我从乡下跑到京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

④他说:“看着这满园的苹果花,我就闻到香甜的苹果味了。”()

2.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试对颈联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

五、排比

1.概念: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2.种类:

(1)成分排比。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

例如: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2)分句排比。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组成排比。

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3)单句排比。

例如:八路军穿草鞋,把日本鬼子赶下海。解放军穿草鞋,把蒋家王朝踢下台。如今八连穿草鞋,把香风毒雾脚下踩。

(4)复句排比。

例如:如果我们能够研制出一种类似鹰眼的搜索、观测技术系统,就能够扩大飞行员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视敏度。如果能研制出具有鹰眼视觉原理的“电子鹰眼”,就有可能用于控制远程激光制导武器的发射。如果能给导弹装上小巧的“鹰眼系统”,那么它就可以像雄鹰一样,自动寻找、识别、追踪目标,做到百发百中。

3.作用:①内容集中,增强气势;②叙事透辟,条分缕析;③节奏鲜明,可以增强语言的旋律美。

【典型例题】

1.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

音乐家常把灵感变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呢,他们优美的辞章往往缘于灵感,至于画家,他们完满的构图也常常与灵感相关,而一般人的灵感,则常是霎时的喜悦。

【参考答案】音乐家的灵感常成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的灵感常成为优美的辞章,画家的灵感常成为完满的构图,一般人的灵感常只是霎时的喜悦。

2.请以“和谐”为内容写三句话。要求每句话都使用比喻,三句话构成排比。

【参考答案】和谐是乐手演奏的动人旋律,和谐是画家创作的美丽画卷,和谐是设计师描绘的宏伟蓝图。

【练习】

1.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句子,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春天从天外轻盈地飞了回来,化作雏燕和云雀;春天从地里悄悄冒了出来,化作草叶和芽苗;春天从。春天化作一千一万种生命的形式,还化作歌声,还化作微笑,还化作温暖和美丽的色彩……

2.【2017年高考山东卷】某校举办青少年心理健康讲座,下面是主持人的一段开场白。请在横线处填写句子,使上下文语意连贯。要求使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不超过60个字。

人生难免会有不如意,心理健康的青少年面对坎坷时,往往乐观坚强,积极向上。健康的心理对我们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拥有健康的心理呢?我们邀请了著名的心理学家王教授给大家谈谈这个问题,请鼓掌欢迎。

六、对偶

1.概念: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诗词中要求严格的对偶,称为“对仗”。

2.种类:

(1)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A.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B.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如:C.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3.作用:

①能够高度概括所要表达的内容,使之凝炼集中。

②能够增强节奏感,使语言整齐、语句均匀,琅琅上口,便于记忆和背诵。

附:对联

对联,也称“楹联”、“对子”,是使用对偶这种修辞手法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发源于我国古诗的对偶句,始创于五代时期,盛于明清,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对联是汉语语言特有的文学形式,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对联规则:

(一)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

(二)仄起平收,平仄相合。即上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V、\),下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声(—、/)。除此以外,上下联对应位置上的字要尽可能平仄相反,使得对联读起来抑扬顿挫,优美动听。例如:祖国山河壮人民岁月新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三)上下联的句式一致,词性相同。即上联的一个字(词、短语)对应下联的一个字(词、短语),同时对应位置上的字词应具有相同的词性。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等等。上联用过的字,下联不能重复。

(四)语义相关。上下联所表达的含义要相互关联,上下联内容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语义。

★对联的分类

(一)按使用目的分:

春联:在春节时粘贴在门外,用以庆祝新年的对联。比如: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寿联:指用以祝寿的对联。比如: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婚联:指用以祝贺结婚的对联。比如:百年恩爱双心结千里姻缘一线牵

挽联:指为了悼念已经过世的人的对联。比如:良操美德千秋在亮节高风万古存

乔迁联:用于祝贺乔迁之喜用的对联。比如:门迎春夏秋冬福户纳东西南北财

开业庆联:用于祝贺开业之喜用的对联。如: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二)按艺术特点分:

复字联:对联中包含同一个字重复出现的情况。其中,重复的字若连续出现也可称为叠字联。如:绿绿红红处处莺莺燕燕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

顶针联:上下联中各个分句,其前一分句的句尾字和后一个分句的句头字相同,这样的对联称为顶针联。如: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与己何所不容嵌名联:对联中包含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药名等。如:当归方寸地独活世人间

拆字联:对联中某一个字可以由该对联中另外几个字拼合得到。如:冻雨洒窗,东二点西三点分瓜切片,竖八刀横七刀

音韵联:对联中包括了异字同音或者同字异音的情况。如: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双关联:对联中的某些字词有多重含义。如: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句)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蹄(题)

回文联:将对联的上联或者下联前后颠倒,得到的句子和原来的一模一样。如: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典型例题】

将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七字对联,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芝兰绕阶黄牛耕地翠柳迎春桃李满目千里绿春绣锦座凝香万山金

新春对联:,

教师办公室对联:,

【答案】(新春对联)上联:翠柳迎春千里绿下联:黄牛耕地万山金

(教师办公室对联)上联:桃李满目春绣锦下联:芝兰绕阶座凝香

【练习】

1.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句,下面四个句子中,哪个能作为下句与它组成对偶句?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A.柳絮池塘淡淡风 B.榆荚临窗片片雪 C.带水芙蓉点点雨 D.丁香初绽悠悠云

2.把下面句子中划线部分改写成一幅对联,用来作“画卷”的修饰语。

经过几百个日日夜夜的奋战,长江截流工程终于胜利完成,中国人民在这奔腾不羁的长江边,展

开了一幅把五千里长江斩断,把三峡无数山峰锁住的神奇画卷。

3.(2014年高考山东卷)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有关春节和端午节的对联。要求:上下联各为七字,语意连贯,符合节日和对联特点,不得重复使用短语。

门上桃符碧波竞舟江边柳线青艾驱瘴迎春绿十里欢耀眼红千家乐

4.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对仗手法的一句是()

A.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B.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兖龙浮。

C.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D.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七、设问

1.概念: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的修辞方式。

2.设问的作用:设的目的在于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例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技术的力量。

八、反问

1.概念: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常用肯定形式反问表示否定,否定形式反问表示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2.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例如:①就说蒋筑英吧,已经经过了这样长久的考验,难道他入党的志愿,也一定要等到死后省委追认才能满足么?(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②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

【典型例题】

用四个反问句重组下面的语句。可以增减个别词语,但须保留原意,并保持语意连贯。

每个人都是一根蜡烛,既然你被点燃了,就应该去点燃更多的人,你自己并不会燃烧得更快,世界却因此变得更加光明美好。

【参考答案】每个人不都是一根蜡烛?既然被点燃了,难道不应该去点燃更多的人?难道你自己会燃烧得更快?难道世界不因此变得更加光明美好?

【练习】

1.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他发现是我,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

②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

③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④老爷子小心,别顾着说话——看掉下来把屁股摔成两半!

A.①比喻②反问③排比④比喻

B.①夸张②设问③排比④比喻

C.①比喻②反问③排比④夸张

D.①比喻②反问③夸张④夸张

2. 针对下面反方的说法,写一个反问句,把正方的话补充完整。

反方:如果美是客观存在的,那么请问:诗人李白感受到的月亮之美,难道和你是一样的吗?

正方:如果美不是客观存在的,那么,请问:

九、反复

1.概念:为了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2.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如:盼望着,盼望着

.......,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如:花开花落

....,她变美了;花开花落

....,她更成

....,她长大了;花开花落

熟了。

3.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增加节奏感。

【典型例题】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山中与幽人对酌

李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问:诗中第二句连用了三个“一杯”字,有何表达效果?

【答案】三个“一杯”连用形成反复修辞,极言诗人饮酒之多。诗人一杯又一杯地喝酒,让人仿佛看到了他和幽人痛饮狂歌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与幽人对酌时,无限的豪情快意。

【练习】

1.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有错误的一项是()

A.“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争渡,争渡”运用了反复手法,表现了词人急着寻路回家,奋力划船的情状。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运用对偶手法,描绘了一幅风和日丽、红碧交辉的彩色图画、令人心旷神怡。

C.“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运用反问手法表现了女主人公对在外服徭役丈夫的思念之情。

D.“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出”字运用了夸张手法,写出青山的动态美。

2. 对下列诗句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②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③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④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A.①拟人②对比③比喻④拟人 B.①借代②夸张③借代④对比

C.①对比②夸张③借代④拟人 D.①比喻②借代③比喻④对比

修辞手法练习答案

一、比喻

1. B

2. D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A项,既写了时当春半,使人肠断的景致,也写了久立花下,离愁满怀的情绪。纷乱的落花,使人联想到愁绪的烦乱,落花拂了还满,又使人联想到离愁萦怀,排遣不开。作者把白梅的落花比作雪花,突出了一个“乱”字,花落在身上,拂之不尽,突出了一个“还”字,这就在看来平常的景物中,寄寓了作者特有的感情。B项,切肤的轻寒刺面的风,梅花如飘雪,杏花正红。C项,淡淡的云天下,稀疏的花枝依然含情脉脉,天上的白云飘来飘去,有几枝寒梅的梢头上绽放出雪白的梅花。D项,上天憎恨梅花滥开(开的茂盛),所以下起大雪封住梅花树枝,实则写出了春寒料峭(强调寒冷即可),衬托出远在异地漂泊之人的凄寒苦楚。

3.(1)BE

(2)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二、比拟

1.示例:拖延症是生命的窃贼,它会在不知不觉中,盗取你的热情,偷走你的机会。

2. B

【解析】B项,出自宋代张先的《题西溪无相院》,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没有使用比拟的手法。A项,出自宋代黄庶的《探春》,运用拟人的手法,把春风当作人来写,意为春风拿着神奇的剪刀,精心剪裁出春天的红花绿叶。C项,出自宋代秦观《春日》,芍药带雨含泪,脉脉含情,蔷薇静卧枝蔓,娇艳妩媚,运用比拟的手法,把芍药和蔷薇都写成了有生命有感情的人或物。D项,出自宋代刘攽《新晴》,称南风为老朋友,说它招呼不打一声,推门而入又翻书,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3.拟人。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来临之快速和勃勃生机,仿佛听到了它的脚步声。

三、借代

1. A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A项的“刀俎”和“鱼肉”同人所处的情境相似,所以是借喻。其余三项中的“尧舜”是用此词指代人群中的优秀人物,“干戈”和“玉帛”则分别以战争武器和友好物体指代战争与和平,“西施”以美女名指代心爱之女子。

2. B

3. C

4. B

四、夸张

1.①和②是缩小夸张;③是夸大夸张;④是超前夸张。

2.颈联运用了夸张修辞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下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五、排比

1. 参考答案:从山间轻快地奔过来,化作溪流和湖泊。

【解析】要求有两个。一是组成排比句:横线句与前两句构成排比;二是前后呼应:与第一句的“从天外”“飞”“雏燕和云雀”和第二句的“从地里”“冒”“草叶和芽苗”协调一致;符合横线后面一句的“生命的形式”的要求。

2.参考答案

示例一:它如春风,吹走我们脸上的愁云;如阳光,驱散我们心头的阴霾;如暖流,融化我们心里的坚冰。

示例二:它如明亮的灯火,温暖寒冷的暗夜,驱散心头的迷雾,照亮回家的路途。

六、对偶

1. A

2.斩断长江千里水,锁住三峡无数峰

3. 春节:江边柳线迎春绿门上桃符耀眼红

端午节:青艾驱瘴千家乐碧波竞渡十里欢

4. D

七、设问和反问

1. C

2.示例:埃及人赞美的金字塔,难道在中国人眼里就不美吗?

【解析】这道题首先要弄清正方的观点:美是客观存在。然后用反问形式作答。

八、反复

1. D 【解析】A项运用反复修辞,作用理解十分正确;B项是对偶,其作用正确;C项是反问,所表达思想感情是正确的;D项,“出”字的确出神入化地写出青山的动态美,但决非是夸张的修辞,而是拟人。

2. A

高考语文高频考点练习13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13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调研1】(2017年高考江苏卷)下列句子中,没有 ..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A.“一带一路”是我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一项互利共赢的倡议,它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 B.气象部门预计,随着暖湿气流增强,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将快速下降,人们的舒适度会大幅度提升。 C.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洪水猛兽般地袭击全球,导致150多个国家受灾,我国也有近3万家机构的计算机受到影响。 D.我国企业在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主动强化环保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带动了东道国在观念上弯道超车。 【答案】B 【调研2】阅读下面的文字,仿照语段中画横线的语句,任选话题,续写两组句子。要求:修辞、句式与示例相同,字数大致相同。 夜晚,泻满大地的月光像一匹古代的丝绢一样柔软、洁白。徐徐清风,在丝绢上编织琴音,由春到夏,把大地烘托得绿意盎然;,,,。 【答案】示例一啾啾鸟鸣在丝绢上点染山水由夏到秋把大地晕染得澄明一片 示例二片片落叶在丝绢上勾勒图画由秋到冬把大地渲染得斑驳陆离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仿写句式和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回答问题,注重把握横线之前的语句限定的范围和画横线的语句的特点。画横线语句前描述的是“夜晚”“月光”,画横线的内容描写了清风在夜晚的表现和作用。仿写时,可筛选夜晚下的景色,比如“虫鸣”“落叶”“流水”“绿树”等,然后思考它们在月光下的具体特征,最后写它们对大地的贡献。【调研3】米兰·昆德拉说:“生命是一棵长满可能的树。”由于性格、经历和生活环境的不同,每个人对生命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请你从以下四个备选人物中,任选两个仿照示例各写一句话,表达他们各自对生命的理解。要求符合人物特征,句式与示例大致相

正确使用修辞手法练习

强化练习 1、下列句子在修辞使用上恰当的一句是( ) A.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理想的境界? B.晚上,我们坐在院子里乘凉,听爷爷讲聊斋故事。他讲到紧张的时候,大家都屏住气;讲到轻松的时候,大家都拍手大笑。这时连月亮也探头探脑,冷眼瞧着我们。 C.距离高考越来越近了,同学们的学习劲头像决了堤的洪水,势不可当。 D.纺织厂里的机器声隆隆地响着,和着我的心跳的旋律,像一首动人的催眠曲。

2、含有比喻和比拟两种修辞方法,并且使用都恰当的一句是( ) A.车在奔驰,风在欢笑,将要成熟的晚稻像片片彩霞落在辽阔的大地上。 B.雄伟庄严的天安门经历了千万次战斗的风雨,带着亿万人民胜利的豪情,傲然屹立。 C.当代艺术界、体育界、卫生界的不少女性,都有许多辉煌的成就,岂止不让须眉,还多占几分春色。 D.在那夜阑人静屋暖花香的氛围里,她的话正如打开闸门的潮水,快活地向外奔。

3、下列各句中的修辞方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句是( ) 例:虽然冬天的寒意还没有消尽,会场里却到处涌动着春天的热流。 A.我淡淡地笑着,想起当初,我还只是个不谙世事的少年,所看出去的未来,是一片无边的净土。 B.在他们的心目中,艺术和科学之所以具有永久的魅力,并不是因为它们是可以放在口袋里永远占有的闪闪发光的金币,而是两个无限的、永远没有终点的世界。 C.甩开牵挂,审视你的内心,有一星火光仍在顽强地闪烁,那是你早已遗忘的曾经有过的梦想…… D.一株巨大的垂柳从那小院内探出半个身子,柳丝万缕,好像在频频招手欢迎每一位光临的旅人。

4、从修辞方法的运用角度看,下列各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建筑行业也不好干,工程需要垫款,各路神仙都得打点,一年下来,不但没挣多少钱,连原先的10万元钱也填了进去。 B.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廉洁奉公是最起码的要求。这正如富兰克林所说:“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 C.在这个人迹罕至的地方,到处都能见到军人的影子,他们将寂寞炼成绿色宝石,镶嵌在无际的荒凉中。 D.工作的乐趣来自哪里呢?来自对工作的热爱,来自工作产生的实效,来自自身价值的实现。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教学目标: 1、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 2、修辞手法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表达作用 教学重点:常用修辞手法的类别及作用 教学难点:常用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平日说话中或作文中有没有混淆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呢,它们到底有什么区别呢?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都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但表现手法是用以增强文章的整体或某一部分的表达效果,而修辞手法则是增强文章中句子的表达效果,主要着眼于对句子的修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二、复习以往知识(前测) 1、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学生回答 展示多媒体:常见的十一种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对比,反复,借代,设问,反问,引用。) 2、请同学说出下列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 儿。( ) (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 (3)、我们只有雷霆,只有闪电,只有风暴,我们没有拖泥带水的 雨。( ) (4)、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 吗?( ) (5)、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 ) (6)、雨在哭,山河却在欢笑;雨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开了笑脸。( ) (7)、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 (8)、"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 你。( ) (9)、柳**打皱的脸也笑了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 桃。( )(10)、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三、知识点讲解 (一)比喻: 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二)-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2018年1月15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二)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1.【2017年高考山东卷】某校举办青少年心理健康讲座,下面是主持人的一段开场白。请在横线处填写句子,使上下文语意连贯。要求使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不超过60个字。 人生难免会有不如意,心理健康的青少年面对坎坷时,往往乐观坚强,积极向上。健康的心理对我们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拥有健康的心理呢?我们邀请了著名的心理学家王教授给大家谈谈这个问题,请鼓掌欢迎。 示例一它如春风,吹走我们脸上的愁云;如阳光,驱散我们心头的阴霾;如暖流,融化我们心里的坚冰。 示例二它如明亮的灯火,温暖寒冷的暗夜,驱散心头的迷雾,照亮回家的路途。 【解析】解答该题,应当了解文段的语境,这段话是围绕健康心理来谈,因此所填内容也要针对“健康心理”来说,另外还要注意题目要求中的修辞手法及字数的限制,排比修辞为我们确定了语句的格式,应当用三个相同句式的句子来表达;比喻修辞为我们确定了写作的内容,应当是把“健康心理”合理作喻,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 2.【2016年高考山东卷】拖延症的表现是,在能够预料后果不良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一再推迟。请运用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写出拖延症的危害。不超过40个字。 示例拖延症是生命的窃贼,它会在不知不觉中,盗取你的热情,偷走你的机会。 3.【2015年高考四川卷】创业、创新是时代的呼唤。请拟写一则宣传语,倡导同学们升入大学后积极参与创业、创新活动,培养创业、创新能力。要求:①紧扣宣传目的;②运

用比喻手法;③不超过40字。 示例创业是青春的火炬,创新是创业的翅膀,用创业点燃创新梦想,用创新放飞 人生希望。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和语言表达简明、得体、生动的能力。拟 写宣传语,首先要凸显目的,扣紧主题“积极参与创业、创新活动,培养创业、创新能力”, 还要符合手法运用(比喻)等具体要求。有字数限制,考生就应巧用比喻手法,使语句精练 生动,围绕“创业”与“创新”来组织语言、形象表达。 误区警示 1.比喻与比拟 比喻与比拟,都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但它们却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手法。 (1)性质、作用不同:比喻强调的是甲、乙两物的相似性,是用喻体比本体,重点在“喻”。而比拟却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摹写本体,重点在“拟”。 (2)句式结构不同:比喻句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部分组成。借喻虽然不出现比喻词和本体,但可以变为有比喻词和本体的明喻。不管是哪一种比喻,始终都有喻体。比拟句主要是借助想象,将本体拟为人或物,但无论是拟人,还是拟物,拟体一般都不出现。 2.借喻与借代 借喻与借代都是以借体代本体,本体不出现。它们的区别有两点: (1)借喻重在打比方,可换成明喻;借代重在指称,不能换成明喻。 (2)借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具有相似性,借代的本体和借体之间具有相关性。 3.排比与对偶 排比与对偶的区别主要有以下三点: (1)排比是三项或三项以上的连说,而对偶则是两项的对说。 (2)排比不限字数,句式大体整齐即可;对偶不仅要求两句字数相等,还要求结构一致。 (3)排比中常含有反复出现的词语,对偶中则力求避免同字反复出现的现象。 4.设问与反问 设问与反问都是“明知故问”,在这一点上,它们不同于一般的疑问句。二者的主要区别有两点:(1)设问自问自答,一般有问必答;反问则可以不答,实际上一般也不须要作答,因为答案已十分明确。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准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考点精讲】 高考《考试说明》中对“准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这个考点内容作了十分清楚的界定。常见的修辞方法共考查8种,即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修辞方法的考查,不考名词术语,重点考查判断修辞方法使用的优劣、准确理解修辞方法在语段(或篇章)中的作用和使用修辞方法实行表达的水平等等。 在高考考卷中,它常和古诗文的阅读、现代文的阅读相结合,以选择题(这类题型估计以后会减少,因为2002年高考的诗歌鉴赏题也开始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了。)或简答题的方式出现。仿写、补写题型又常和仿写句式的考查相结合,出现在试卷的第五、六大题中。 【复习指南】 “准确使用常见的修辞”的复习,应注意以下几点: ⒈熟悉常见修辞方法的使用。 首先要准确理解和掌握《考试说明》提出的八种修辞方法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注意几种易混修辞的辨析(详见“备考博览”)。 其次要理解和明确八种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理解和明确其表达效果,是判断其使用正误、优劣和准确使用修辞方法表达的前提。 再次还要注意培养准确使用修辞方法的水平。这里包括审题水平,捕捉有效信息的水平,特别是分析语境的水平,语境中往往隐含的信息较多,如果捕捉不住,拟写的语句是不会符合要求的,当然还有具体的操作水平,驾驭语言文字的水平,等等。 ⒉树立大修辞观,破除片面性。 首先在使用常见修辞方法的时候,要理解修辞除修辞方法外,还存有着范围的广阔性、内容的全面性。修辞不但包括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各种辞格和辞趣的积极修辞,而且还应该包括追求意义明确、伦次通顺、词句平匀、安排稳密的消极修辞。我们还要注意修辞在语音、词语、句法、篇章等方面的使用。 其次,修辞的理解和使用还得注意和语法、逻辑结合。语法管话说得通不通,逻辑管话说得对不对,而修辞管话说得好不好。说话、写文章,先要通顺、准确,然后要求好,即形象生动。 ⒊提升联想、想象等思维水平。 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而思想是思维的结果。所以,近年来高考对修辞使用水平的考查,与其说是考语言使用水平,不如说是考思维水平;要写得出,写得对,首先要想得出,想得对。有些考生

正确使用修辞(比喻)教师版

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教师版 【修辞知识介绍】 一、比喻 1、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它在形式上,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三个成分构成。因这三个成分的异同和隐现,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类。 例: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分析:这个句子的本体是(),喻体是(),比喻词是()。 表述:这个比喻句把()比作(), 或:这个比喻句用()比喻()。 练习: (1)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这个句子的本体是(),喻体是(),比喻词是()。 表述:这个比喻句把()比作(), 或:这个比喻句用()比喻()。 2、比喻的分类 ①明喻(用“像”、“如”、“似”、“如同”、“仿佛”、“犹如”等比喻词)例:“共产党像太阳。” “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拂着你的脸颊,使你感到舒畅,心旷神怡。” ②喑喻(用“是”、“等于”、“成为”“成了”等比喻词) 例:“那里四周是山,环抱着一潭春水,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本体等于喻体)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③借喻(只有喻体,本体比喻词不出现) “忘了和尚多了没水吃。”(喻体代替本体,无比喻词。) 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例: 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 3、构成比喻的关键: ①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②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练习:判断下列句子是不是比喻句。 ①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 分析:不是,句中的“轮船”和“扁舟”是同一类事物,通过比较,突出长江水的浩大。 ②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③在藏语中,拉萨是圣地的意思,那么,这湛蓝的天就是圣地的窗帘了。 ④幸福是迎面的清风,能吹来落叶,也能吹走沙砾;能在广阔的大海吹荡起一波涟漪,也能拂走心中所有不愉快的感觉。 ⑤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表示感激。 分析:不是,句中的“好像”前后不涉及两项事物,只是表示猜测。 ⑥不能让这些充满暴力的漫画毒害我们祖国的幼苗。分析:用“幼苗”来比喻“少年儿童”。

2019届高考语文复习:第一部分 专题二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2 实战演练

1.(2018·南京高三模拟)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A.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B.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C.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解析:选D。A项,“朱门”指红色的门,古代王侯贵族的住宅大门漆成红色以示尊贵,古以“朱门”为贵族邸第的代称,这里代指富贵人家。B项,“雕阑玉砌”指雕花栏杆和玉石台阶,这里代指故国的宫殿。C项,“牙璋”是古代发兵用的符信,这里代指将帅,“凤阙”代指长安。D项,没有运用修辞手法。 2.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B.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C.狂吟烂醉君无笑,十丈愁城要解围。 D.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解析:选D。A项,以“征蓬”“归雁”自比,使用了比喻的手法;B项,以“浮云”喻“游子意”,以“落日”喻“故人情”,使用了比喻的手法;C项,以“城”喻“愁”,使用了比喻的手法;D项,没有使用比喻的手法。 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拟人手法的一项是() A.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B.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 C.不分桃花红似锦,生憎柳絮白于棉。 D.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解析:选C。A项,“嫩叶商量”中的“商量”运用拟人的手法;B项,“带得钟声到海幢”中的“带得”运用拟人的手法;C项,运用的是比喻的手法;D项,“草树知春”中的“知春”运用拟人的手法。 4.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旧恨春江流不尽,新恨云山千叠。 B.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C.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D.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高考考查的9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反复。 一、比喻 1.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比喻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②表示猜度。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③表示想象。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代。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例如: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例句中“火把排成的形状”和“之”字形,两者的形状完全相同,而不是什么在某一方面有相似点的问题,不具备构成比喻的第二个条件,也不是比喻。 4.比喻的种类: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本体)(比喻词)(喻体) 2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于”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 例如:①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②我的朋友——书籍。 (本体)(比喻词)(喻体)(本体)(喻体) (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例如:①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 (喻体) ②他爱捅马蜂窝,所以有人的爱他,也有的人恨他。 (喻体) 5.比喻的作用: ①比喻说理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②比喻叙事能化抽象为具体,使事物更清楚明白。③比喻状物能使事物生动具体,给人深刻的印象。 【典型例题】 1.“天边偶尔飘浮着淡淡的白云”后面连接哪一项才能构成最佳比喻句?() A.有如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B.像从什么仙境飘来的片片银色的羽毛 C.像千万朵闪烁的银练 D.仿佛落入人间仓库的垛垛银棉 【答案】B 2.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送沈子福归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诗的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析它的作用。 【答案】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把对友人惜别的心情比做遮拦不断的江南江北的春色。将抽象的感情具 3

如何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讲练(含答案解析)

如何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讲练 (含答案解析)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是《考试说明》中明确规定的考点。修辞不但在“语言文字应用”中隐性考查,而且在阅读和写作中隐性考查,“修辞”是学好语文的基本素养之一,有必要对修辞进行专门研究,为同学们上这一课。修辞的类型较多,分为常用的和非常用的,根据考查情况,下面只介绍九种常用的修辞手法。 一、9种修辞手法明鉴 (一)比喻 比喻是用另一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事物作比方的一种修辞方式。 1.特点 比喻有三个基本要素:本体——被比喻物,喻体——比喻物,比喻词——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但是有些比喻句中三者并不同时出现。 构成比喻的基础是:本体和喻体两个事物存在着相似之处,但一般说来,本体和喻体又须是本质上完全不同的两个事物。 2.分类 可按内容分,也可按形式分,种类繁多,现举常用的几例。 (1)明喻 明喻是用“像,如,似,若,似的,像……似的,如同……一样”等比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的比喻,是较明显的打比方,其连接本体喻体的比喻词就明确表示了两者的相似关系。例如:骄傲像隔年的草根,冬天刚过去,就钻出一丝丝的嫩芽。 (2)暗喻 暗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暗喻又叫隐喻。例如:生活是海洋。 (3)借喻 借喻是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由喻体来代替本体的比喻。较之明喻和暗喻,借喻形式最为简短,喻体和本体的关系最为密切,因为本体不出现,借喻也是最隐蔽的比喻。所以它的使用常借助于一定的语言环境,才使人易于理解。例如: 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一旦把它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专题07 仿用句式正确使用修辞手法-2017年高考语文冲刺专题卷

1.请仿照给出的句子,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语意连贯,句式一致。 礼貌像一只气垫,你可能什么都感觉不到,但它能奇妙地减少碰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尊重如一缕春风,你可能什么都发现不了,但它能轻柔地传递温暖; 宽容似一缕阳光,你可能什么都触摸不着,但它能默默地融化冰雪。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 【难度】一般 2.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使用修辞 手法与示例相同。 水能击穿坚硬岩石,是靠持之以恒; 草能绿遍广袤大地,是靠生生不息; 树能站稳陡峭山崖,是靠坚韧不拔。 【答案】示例:鹰能搏击万里长空,是靠志存高远;蚁能搬动庞然大物,是靠齐心协力; 蝶能翩跹缤纷花海,是靠破茧重生。 【解析】解答本题,内容与示例不同,句式与示例相同,修辞手法与示例相同,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 【难度】一般 3.请仿照例句另写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修辞方法相同,句式一致。 时间是一本书,记载着历史,书写着现实,展望着未来,沧桑变幻中总能留给人们刻骨铭心的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生活是一台戏,塑造着形象,演绎着故事,陶冶着情操,唱念做打中总能留给观众精彩绝伦的画面。 示例二:亲情是一床被,温暖着身体,呵护着心脾,滋润着灵魂,折叠翻卷中总能留给自己怡然恬静的感受。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 【难度】一般 4.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故乡是一头老牛,蹲在父亲老眼昏花的目光里; 故乡是一朵山菊,开在母亲饱经沧桑的皱纹里; 故乡是一首乡曲,响在牧童清脆嘹亮的柳笛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田野是一块绿毯,铺在孩童温暖舒适的炕头上;田野是一幅国画,展在村庄青山绿水的天地间;田野是一个美梦,醒在乡亲充满希望的黎明里。 【解析】仿写要求句式相同,字数也要相同,内容不能重复交叉,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中心明确,语言生动。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 【难度】一般 5.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海亲热地拍着岸,浪花在歌唱,阳光舞动曼妙的脚步; 海愤怒地摇着船,海燕在呐喊,乌云流下悲痛的泪水。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一、比喻:打比方 (1)概念。比喻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 (2)构成必需条件。①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类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②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比喻的喻体与本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种情况,不是比喻: 同类相比: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表示猜度: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表示想象: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表示举例:在祖国建设的时期,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像雷锋等。 (3)种类。①明喻,②暗喻,③借喻,④博喻(指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如“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 比喻几种特殊形式: 本体同喻体并列:从喷泉里喷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流出来的都是血。 本体同喻体同位: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本体修饰喻体:这里是花的海洋。 喻体注释本体:书籍——人类的朋友。 通感:一种特殊的比喻——感觉间的互相沟通。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4)作用。①化平淡为生动,②化深奥为浅显,③化抽象为具体等。 二、比拟:变个脸 (1)概念。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手法。它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 (2)种类。①拟人,②拟物。 (3)作用。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能感受到作者对事物的强烈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4)注意问题。①必须符合人物的思想感情,符合所描绘的环境氛围。如“秋雨跳着欢乐的舞,一下就是几天,真闷死人”。秋雨连绵,使人烦闷,这里却给“秋雨”以欢快的动作和感情,与人物的心情相悖。 ②用以比拟的本体与拟体(人和物)应有相似点或相近点,使比拟生动自然,收到良好的效果。如“空中稀疏的星星眨着眼,发出私私的低语,相互打着招呼‘再见’!”说它们互相说“再见”,显然与星星的特征不符。 ③比拟不当常常表现为用以比拟的人和物之间没有相似点,或者不符合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描绘的环境 比拟与比喻的区别 ①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摹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 重点在“喻”。 ②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 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岸边的垂柳醉汉似的摇晃着。(比喻) 岸边的垂柳醉了似的摇晃着。(比拟) (1)概念。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 (2)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例如: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主备人:龚燕执教人: 【考点精讲】 高考《考试说明》中对“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这一考点内容作了十分清楚的界定。常见的修辞方法共考查8种,即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修辞方法的考查,不考名词术语,重点考查判断修辞方法使用的优劣、正确理解修辞方法在语段(或篇章)中的作用和运用修辞方法进行表达的能力等等。 在高考考卷中,它常和古诗文的阅读、现代文的阅读相结合,以选择题(这类题型估计以后会减少,因为2002年高考的诗歌鉴赏题也开始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了。)或简答题的方式出现。仿写、补写题型又常和仿写句式的考查相结合,出现在试卷的第五、六大题中。 【复习指南】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的复习,应注意以下几点: ⒈熟悉常见修辞方法的运用。 首先要正确理解和掌握《考试说明》提出的八种修辞方法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注意几种易混修辞的辨析(详见“备考博览”)。 其次要理解和明确八种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理解和明确其表达效果,是判断其运用正误、优劣和正确运用修辞方法表达的前提。 再次还要注意培养正确运用修辞方法的能力。这里包括审题能力,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特别是分析语境的能力,语境中往往隐含的信息较多,如果捕捉不住,拟写的语句是不会符合要求的,当然还有具体的操作能力,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等等。 ⒉树立大修辞观,破除片面性。 首先在运用常见修辞方法的时候,要理解修辞除修辞方法外,还存在着范围的广阔性、内容的全面性。修辞不仅包括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各种辞格和辞趣的积极修辞,而且还应该包括追求意义明确、伦次通顺、词句平匀、安排稳密的消极修辞。我们还要注意修辞在语音、词语、句法、篇章等方面的运用。 其次,修辞的理解和运用还得注意和语法、逻辑结合。语法管话说得通不通,逻辑管话说得对不对,而修辞管话说得好不好。说话、写文章,先要通顺、正确,然后要求好,即形象生动。 ⒊提高联想、想象等思维能力。 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而思想是思维的结果。因此,近年来高考对修辞运用能力的考查,与其说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考点解析】 《2013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本考点的要求是:“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命题范围——“常见的修辞手法”。《考试说明》明确规定考查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7种修辞手法。 考查规律——“正确运用”。试题不直接考查名词术语,而是结合语言环境进行动态考查,即主要考查根据语境判断修辞手法使用是否得当,能否辨明优劣。 【备考指南】 纵观近年来高考命题,此考点命题有以下一些特点: 1.考查题型。既有客观的选择题,也有主观的表述题,但以后者居多; 2.考查角度。主要包括准确判断修辞类型、正确理解修辞作用和恰当运用修辞手法等; 3.命题方式。不直接地单独设题,经常与“语言运用(如仿句、变换句式、广告词、对联等)”、“诗歌鉴赏”、“散文(小说)阅读”、“作文”等结合在一起考查; 4.选取材料。主要选择那些描写、叙述或抒情方面的语段,说明性语段一般没有。 5.考查意向。注重能力,注重运用,注重主观表述,注重综合。 我们在备考时,首先要熟悉常见修辞格的特点;其次熟悉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理解和明确效果,掌握修辞手法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和运用修辞手法更好地表达思想情感。第三要提高联想、想象等思维能力。 【真题连接】 【真题再现】1.(2013•山东卷)以下是某中学庆祝教师节文艺演出的一段主持词。仿照画线部分的句式,在空缺处补写相应的语句。要求:句式一致,字数相等,语意相关。(4分) 学生甲:老师,您坚守一方净土,用粉笔书写忠诚,默默无闻; 学生乙:老师,您耕耘三尺讲台,①; 学生甲:加减乘除,算不尽您付出的辛劳; 学生乙:②。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考生仿写句式的能力。 【方法点拨】仿写要注意“神似”和“形似”。“神似”要求其主旨、情感、语意一致,合乎逻辑,“形似”则注意句式、修辞、字数等相同或相似。 【答案示例】 ①用黑板谱就奉献,任劳任怨 ②诗词歌赋,颂不完您播撒的爱心 【真题再现】2.(2013•四川).请仍曹雪芹、贝多芬以及文学形象大卫•科菲波尔中仸选一人,续写下面的话。(6分) 要求:①紧扣首句观点,符合所选人物境遇;②运用排比和反问修辞手法;③语意连贯,内容充实;③60-100字。 即使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人仍然拥有一种不可剥夺的精神力量,这就是苦难带给人生的意义。【考点定位】扩展语句,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方法点拨】围绕观点句,运用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注意语句连贯。 【答案示例】 示例一:曹雪芹家道巨变,却磨练出傲岸的风骨;倍受冷遇,却迸发出创作的激情;绳床瓦灶,却熔铸成生命的华章。“十年辛苦不寻常”终换来彪炳千秋的文学巨著,这难道不是苦难带给他的人生意义吗?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教案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教案 教学博苑 2012-03-06 2100 5d56b7b40102duun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教案 一、考点诠释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能力层级为E级。 《考试大纲》中对“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这一考点内容作了十分清楚的界定。常见的修辞手法共考查九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这些都是考生常见、常用或熟悉的。修辞手法的考查,不考名词术语,重点考查判断修辞手法使用的优劣、正确理解修辞手法在语段(或篇章)中的作用和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表达的能力等。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是考纲的一个点,这一知识点的考查,在高考语文试卷中所占分值比较大,涉及的面也很广,但很多考生并不重视这一知识点的复习,甚至在高考复习时把它排除在外,认为这不是重点。其实这是一个误区,且不说修辞手法的使用对写作的作用,单从语言表达与阅读鉴赏上看,修辞手法的理解与运用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题型介绍 考查修辞知识的几种题型 1.仿写题 这类题考查的重点就是修辞,是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仿”的对象就是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2.扩写题 扩展语句主要考查将一句话的内容充实丰富起来或者合理地扩展成几句话的能力。原句常以短句的形式出现,其信息量不足,一般比较简洁、凝练。扩展后的语句应含有较大的信息量,表意丰富,有血有肉;同时在句式或修辞等方面符合试题要求。 3.诗歌鉴赏题

诗歌鉴赏的内容有三大方面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其中语言和表达技巧都牵涉到修辞手法。 4.文学作品阅读理解与鉴赏题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是高考现代文阅读中的一大内容,其中的“重要词语”就包含运用比喻、借代、反语、双关等修辞格的特殊词语。 (2)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意 这也是一个高考设题较为集中的知识点。所谓“重要语句”有一个大的类别,就是富有表现力的句子,而富有表现力的句子多数是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3)鉴赏文学作品语言和表达技巧 鉴赏文学作品语言和表达技巧属于形式方面的问题,“语言”要生动形象,一般离不开修辞,“表达技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三、题例透析 1.(重庆)请从下面四个选项中选出恰当的喻体填在横线上(只填序号),并简要说明理由。 ①黑墨②黑钻石③黑夜④黑葡萄 (1)此刻,她那般的眼睛深情地注视着他,带着瓷城女子半洋半土、半文半野的气味。 (2)透过墨镜望去,姑娘的脸呈平滑的褐色,眼睛像似的,闪烁着奇异的光亮。 (1),理由 (2),理由。 【答案】 (1)④理由用黑葡萄来比喻眼睛,形象地写出了眼睛的深邃与润泽。 (2) ②理由从四个备选项看,能与后文“闪烁着奇异的光亮”搭配的只能是“黑钻 石”,用黑钻石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高考考查的9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反复。 一、比喻 1.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比喻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②表示猜度。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③表示想象。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代。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例如: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例句中“火把排成的形状”和“之”字形,两者的形状完全相同,而不是什么在某一方面有相似点的问题,不具备构成比喻的第二个条件,也不是比喻。 4.比喻的种类: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本体)(比喻词)(喻体)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于”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 例如:①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②我的朋友——书籍。 (本体)(比喻词)(喻体)(本体)(喻体) (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例如:①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 (喻体) ②他爱捅马蜂窝,所以有人的爱他,也有的人恨他。 (喻体) 5.比喻的作用: ①比喻说理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②比喻叙事能化抽象为具体,使事物更清楚明白。③比喻状物能使事物生动具体,给人深刻的印象。

修辞手法的正确运用

2014年的高考马上就要来了,为更好的帮助大家系统复习,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修辞手法的正确运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起来看看吧! 修辞手法的正确运用 (时间:60分钟分值:103分) 1.仿照下面的句式,续写两个恰当的比喻句,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4分) 道德是一双无形手,散发送人玫瑰的芳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道德是一条小溪流,滋润渴望水流的庄稼;道德是一座七彩桥,沟通日渐冷漠的情感。 2.在下面的横线处各补上一句话。要求:与画横线的句子句式大体一致,字数不一定相等,整个句子意思连贯。(4分) 太阳自有太阳的光芒,小草当有小草的春天。人间有情,精神无价,没有尊卑贵贱之分,没有长幼贫富之别。他们是崇高的人,如江河一样宽广、群山一样高大、蓝天一样纯净,崇高的精神构成他们的人生价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他们让我们怦然心动,泪眼婆娑。这就是朴素的力量,一种纯粹得不能自已的感动,一次次叩问着我们的良心。 答案 (示例)他们是平凡的人,像泥土一样真切、小草一样普通、真理一样朴素,平凡的事业闪耀他们的道德光辉。 3.仿照下面的句式,另选话题写一段话,要求句式相近,字数不一定相等。(6分) 把工作事当成自家事去干;把群众事当成亲戚事去办;把责任事当成自己事去担:这就是人民公仆应有的本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把表扬当作鞭策去看待;把批评当作关心去对待;把奖章当作历史去收藏:这就是人生应有的态度。 4.请仿照下面的短诗《知了》,另拟题写一首哲理短诗。(5分) 知了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方法知识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方法知识 知识清单: (一)常见的修辞方法简说 常见的修辞方法,高考规定为8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1.比喻: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的事物,但相互之间有相似点。运用比喻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类。拟人是把物当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动作等;拟物是把人当物来描写,或把此物当彼物来描写。运用比拟,可使人或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3.借代:用借体代本体。它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物,而用上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可用部分代整体,以特征代本体,以专名代泛称等,如《药》中以“花白胡子”代人物,便是以特征代本体。比喻要求本体与喻体有相似点,借代要求借体与本体有相同处。借代可使表达具体形象。 4.夸张:包括对事物作合情合理的夸大或缩小。鲁迅《药》中写道:“……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后一句使用了“缩小”的夸张。夸张要合情合理,其作用是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增强表达效果。

5.对偶:俗称“对对子”,诗歌中叫“对仗”。对偶有宽对、严对之别。一般来说,上下两句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可以是短语,也可以是句子。有正对、反对、流水对等类型。用对偶,句子整齐,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其作用在加强语气、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7.设问:无疑而问,在自问自答中引人注意,启人思考。 8.反问:也是无疑而问,但答案就在问句中,即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有强化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二)《考试大纲》中要求掌握的八种修辞手法详解: ⒈比喻 ⑴比喻的特点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应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成立。 ⑵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温矗立的小山。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教案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教案 解读考纲: 能力方面要达到的层级要求——D 、E D、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题型:仿用、扩写、续写、作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E.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题型:文学作品中修辞手法的辨析与鉴赏) 解题方略: 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一、比喻 1、概念: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3、比喻的种类: (1)明喻:典型的形式:甲像乙。是一种非常明显的比喻,本体喻体都出现,比喻词有“像、似、仿佛、犹如、如同、好比、一样”等。 例如:①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②如果说瞿塘峡像一道门,那么巫峡简直像江上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 ③网吧如同雨后的春笋,突然间密密麻麻地出现在校园周围。 (2)暗喻。典型的形式:甲是乙。指的是本体和喻体都说出来,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于就是、成为”等连结,或者不用比喻词。 例如:①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②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③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却成了水墨山水。 (3)借喻。典型的形式:乙代甲。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例如:①在稿纸上踩几朵小梅花。(喻"猫爪子印") ②天上的银盘皎洁明亮。(喻“月亮”) ③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喻隔阂) ④陈涉叹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喻平凡的人,“鸿鹄”喻英雄人物。) (4)博喻。典型形式,甲像乙、丙、丁。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例如: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注意: 注意:区别四种比喻类型的异同点。(参考《复习指导》P109表格。) 4、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于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练习题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练习题 1.下列句子中“像”的作用,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B.董昆是什么样子呢可像家乡的尚二叔。 c.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D.他那五大三粗的模样,一看就像庙里的一尊金刚。 分析:答案为B。A、C、D句中的“像”用于本体与喻体之间,是“喻词”,B中的“像”是一般动词,意即形象上的相同或有某些共同点。 2.下边句子中,没有运用比拟修辞格的一句是: A.近来连伤风感冒都跟我请了假了。 B.难道我们还欢迎任何政治灰尘、政治微生物来玷污我们清洁的面容和侵蚀我们健康的肌体吗
c.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 D.一捆捆的稿纸从屋角的两个麻袋中探头探脑地露出脸来。 分析:答案为B。B句运用了比喻修辞。 3.含有比喻和比拟两种修辞手法,并且使用都恰当的一句是: A.车在奔驰,风在欢笑,将要成熟的晚稻像片片晚霞落在辽阔的大地上。 B.雄伟庄严的天安门经历了千万次战斗的风雨,带着亿万人民胜利的豪情,傲然屹立。 c.当代艺术界、体育界、卫生界的不少女性,都有许多辉煌成就,岂止不让须眉,还多占几分春色。D.在那夜阑人静屋暖花开的氛围里,她的话正如打开闸门的潮水,快活地向外奔。 分析:答案为D。A句“片片晚霞”比喻不当。B句没有比喻,且拟人手法生硬。C句中没有拟人(“须眉”属于借代)。 4.根据对偶的要求,下列四个诗句的下句,依次应为: (1)时挑野菜和根煮, (杜荀鹤《山中寡妇》) (2)但愿暂成人缱绻, (朱淑真《元夜》) (3)细水浮花归别涧, (元好问《淮右》) (4)沧海月明珠有泪, (李商隐《锦瑟》 ①蓝田日暖玉生烟②断云含雨入孤村 ③旋斫生柴带叶烧④不妨常任月朦胧 A.②①③④ B.③①②④C.②④③① D.③④②① 分析:答案为D。答题时应根据对偶的要求,从词性、平仄、诗意几方面综合考虑。 5.下面是表现某种生活观的句子,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不同的一项是: A.风风雨雨过日子,炎炎凉凉看世态。 B.谈笑有长官,往来无百姓。 c.文学似海乐无边,官爵如花荣有限。 D.宁为八方苦水“流浪鱼”,不作一棵树上“吊死鬼”。 分析:答案为B。A、C、D均为对偶兼比喻。B句属仿拟(仿句)兼对偶。 6.不属于借代的一项是: A.你们杀死了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B.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 c.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D.无非是怕说错了丢乌纱帽。 分析:答案为B。“腥云”“狼犬”都是比喻。第二个“李公朴”“旌旗”“阎罗”“乌纱帽”均为借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