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儿科学名词解释

儿科学名词解释

儿科学名词解释
儿科学名词解释

儿科学·名词解释

附:以下名解均来自试题,下划线表示该名解考过不下于3次;页码对应人卫第八版

一、新生儿及之前:

1.骨龄:指用X线检查测定不同年龄儿童长骨干骺端骨化中心出现时间、数目和形态变化

并将其标准化,即为骨龄。

2.乳铁蛋白P55:是乳汁中一种重要的非血红素铁结合糖蛋白,中性粒细胞颗粒中具有杀

菌活性的单体糖蛋白。其分子量为80 kDa,主要由乳腺上皮细胞表达和分泌。不仅参与铁的转运,而且具有广谱抗菌、抗氧化、抗癌、调节免疫系统等强大生物功能。

3.short stature:矮身材,指该儿童的身高低于其年龄相应标准的第3百分位数以下。

4.母乳性黄疸(breast milk jaundice)p121:是指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在生后3个月内

仍有黄疸,表现为非溶血性高非结合胆红素血症,但其诊断需排除其他病理因素。其原因可能与母乳中的β-葡萄糖醛酸酐酶水平较高,增加肝肠循环有关。一般不需治疗,停喂母乳24~48小时可明显减轻。

5.中性温度(neutral temperature)p97:是指机体维持体温正常所需的代谢率和耗氧量

最低时环境温度。

6.儿童单纯性肥胖(obesity)P66:是由于长期能量摄人超过人体的消耗,使体内脂肪过度

积聚、体重超过一定范围的一种营养障碍性疾病。当儿童的BMI超过P95或身高(身长)>P97为肥胖。

7.颅骨软化P76:长期严重维生素D缺乏造成肠道吸收钙、磷减少和低血钙症,以致甲状

旁腺功能代偿性亢进,PTH分泌增加继发机体严重钙磷失调,使骨基质不能正常矿化,颅骨骨化障碍而发生颅骨软化。

8.新生儿窒息(asphyxia of newborn)p102:新生儿窒息是指婴儿出生后不能建立正常的

自主呼吸而导致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及全身多脏器损伤,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儿童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

9.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p107:是指围生期窒息

引起的部分或完全缺氧、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或新生儿脑损伤。

10.被动免疫(passive immunity):是机体被动接受抗体、致敏淋巴细胞或其产物所获得的

特异性免疫能力。它与主动产生的自动免疫不同,其特点是效应快,不需经过潜伏期,一经输入,立即可获得免疫力。但维持时间短。

11.生理性贫血p351:由于婴儿生长发育迅速,循环血量迅速增加等因素,红细胞数和血红

蛋白量逐渐降低,至2-3个月时(早产儿较早)红细胞数降至3.0X10^12/L、血红蛋白量降至100g/L左右,出现轻度贫血,称为“生理性贫血”。

12.低渗性脱水P41:水分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所引起的体液总量尤其是细胞外液量减少,

血清钠低于130mmol/L。

13.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p94:指出生体重(BW)在相同胎龄平均体重的

第10个百分位以下的婴儿。在我国将胎龄已足月,但体重在2500g以下的婴儿称足月小样儿,是小于胎龄儿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种。

14.计划免疫(planed immunization)P26:是根据某些特定传染病的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

况分析,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有组织地利用疫苗进行免疫接种,以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预防、控制乃至最终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15.生长迟缓: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的均值减2SD以下而身高别体重正常的

为生长迟缓。

16.早产儿呼吸暂停P96:新生儿呼吸暂停是指早产儿呼吸停止超过20秒,伴心率小于100

次每分钟及发绀。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

17.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 PEM)p61:是由于缺乏能量和(或)蛋白质所致的一种营养缺乏症,主要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特征为体重不增、体重下降、渐进性消瘦或水肿、皮下脂肪减少或消失,常伴全身各组织脏器不同程度的功能低下及新陈代谢失常。

18.高危儿High risk infant:p94 指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疾病而需要监护的新生儿。常

见因素有母亲患病、母亲孕龄过小或过大、分娩史不顺利、新生儿自身问题等。

19.佝偻病串珠Rachitic rasary p77: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的活动期(激期),骨骺端因骨样

组织堆积而膨大,沿肋骨方向于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可及圆形隆起,从上至下如串珠样突起,以第7—10肋骨最明显。

20.病理性黄疸(pathology jaundice)p120:其特点为:a:生后24h内出现黄疸;b:血

清总胆红素值已达到相应日龄及相应危险因素下的光疗干预标准,或每日上升超过5mg/dl,或每小时>0,5mg/dl;c: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d:黄疸退而复现;e:血清结合胆红素>2mg。具备以上任何一项者即可诊断为病理性黄疸。

21.低出生体重儿P93:BW(出生体重)<2500g的新生儿,其中BW<1500g的称为极低出

生体重(VLBW)儿,BW<1000g称为超低出生体重(ELBW)儿。

22.生理性体重下降P98:婴儿出生后体内水分丢失较多,体重下降,约1周末降至最低点

(小于出生体重的10%,早产儿为12%~20%),10天左右恢复到出生时体重。

23.人工喂养:是当母亲因各种原因不能喂哺婴儿时,可选用牛、羊乳等兽乳,或其他代乳

品喂养婴儿,这些统称为人工喂养。人工喂养需要适量而定,否则不利于婴儿发育。缺点:最大的不利之处是可能由于消毒不严格引起婴儿的腹泻、胃部不适;需要购买很器具以及奶粉,没有母乳喂养经济;需要掌握一系列的调配制奶、消毒等技术(不过这很

简单),没有母乳喂养那么便利。优点:减轻妈妈的劳累,让宝宝和更多的家人亲密接触;便于掌握喂奶的量。

24.方颅:指小儿头颅额部前凸,颞部向两侧凸出,头顶部扁平呈方形。常见于佝偻病、先

天性梅毒等患儿。

25.初乳:初乳一般指产后5~7天内的乳汁,质略稠而带黄色,含脂肪较少而球蛋白较多,

微量元素锌、白细胞、SIgA等免疫物质及生长因子、牛磺酸等都比较多,对新生儿生长发育和抗感染十分重要。

26.新生儿期:只从脐带结扎开始到生后28天内的婴儿。

27.主动免疫:给易感者接种特异性抗原,使体内主动产生免疫抗体,称主动免疫。

28.头围:是指经眉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

29.ORS:经口补液盐。ORS是WHO推荐用以治疗急性腹泻合并脱水的一种溶液,各种电

解质浓度为Na+90mmol/L,K十20mmo[/L,Cl—80mmol/L,HCO3—30mmol/L;可用NaCl

3.5g,NaHC032.5g,枸橼酸钾1.5g,葡萄糖20.0g,加水到1000mL配成;其电解质的

渗透压为220retool/L(2/3张)。

30.原发性呼吸暂停(primary apnea):胎儿或新生儿缺氧初期,呼吸代偿性加深加快,

如缺氧未及时纠正,随及转为呼吸停止、心律减慢,及原发性呼吸暂停。此时患儿肌张力存在,血压稍升高,伴有紫绀;此阶段若病因解除,经清理呼吸道和物理刺激即可恢复自主呼吸。

31.体重:是最易获得的反应儿童生长与营养状况的指标,为各器官、系统、体液的总重量

其中骨骼、肌肉、内脏、体脂、体液为主要成分。

二、感染性疾病

32.麻疹粘膜斑p195(Koplik's spot):是麻疹早期的特异性体征,常在出疹前1~2天出现。

开始时见于下磨牙相对的颊粘膜上,为直径0.5~1mm的灰白色小点,周围有红晕,迅速增多,可累及整个颊粘膜及唇部粘膜,部分可融合。

33.幼儿急疹(exanthema subitum/ES):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以高热、皮疹为特点的疾病,

多发生于春秋季,无性别差异,发病多在2岁以内,尤以1岁以内最多,潜伏期一般5~15天。人类疱疹病毒6、7型感染是引起幼儿急疹的病因。临床特征为高热3~5天,然后骤然退热并出现皮疹,即“热退疹出”。本病预后良好,均能自愈。

34.高热惊厥:是指小儿在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感染性疾病早期,体温升高>=39℃时发生的惊

厥,并排除颅内感染及其它导致惊厥的器质性或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全身或局部肌群的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双眼球凝视、斜视、发直或上翻,伴意识丧失。

高热惊厥分为单纯性高热惊厥和复杂性高热惊厥两种。各年龄期(除新生儿期)小儿均

可发生,以6个月至4岁多见,单纯性高热惊厥预后良好,复杂性高热惊厥预后则较差。

三、消化系统:

35.疱疹性咽峡炎(herpangina):病原体为柯萨奇病毒A组。好发于夏秋季。起病急骤,

临床表现为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体格检查可发现咽部充血,在咽腭弓、软腭、腭垂的黏膜上可见多个2~4mm大小灰白色的疱疹,周围有红晕,1~2日后破溃形成小溃疡。

36.生理性腹泻p257:多见于6个月以内婴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生后不久即出现腹泻,

除大便次数增多外,无其它症状,食欲好,不影响生长发育。添加辅食后大便即逐渐转为正常。

37.轮状病毒性肠炎:轮状病毒(rotavirus )肠炎是由轮状病毒所致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

病原体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常由A组轮状病毒引起,发病高峰在秋季,故名婴儿秋季腹泻。B组轮状病毒可引起成人腹泻。

38.小儿腹泻:是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组疾病。主要特点为大便次数增多

和性状改变,可伴有发热、呕吐、腹痛等症状及不同程度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病原可由病毒(主要为人类轮状病毒及其他肠道病毒)、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产毒性大肠杆菌、出血性大肠杆菌、侵袭性大肠杆菌以及鼠伤寒沙门氏菌、空肠弯曲菌、耶氏菌、金葡菌等)、寄生虫、真菌等引起。肠道外感染、滥用抗生素所致的肠道菌群紊乱、过敏、喂养不当及气候因素也可致病。是2岁以下婴幼儿的常见病。

39.迁延性腹泻:腹泻病程在2周~2个月。病因复杂,感染、食物过敏、酶缺陷、免疫缺

陷、药物因素等均可引起。以急性腹泻未彻底治疗或治疗不当迁延不愈最常见。

四、呼吸、泌尿系统:

40.原发综合征(primary complex)p220:原发性肺结核时,肺部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肺门

淋巴结结核称为原发综合征,X线呈哑铃状阴影,临床上症状和体征多不明显。

41.咽结合膜热(pharyngo-conjunctival fever)p267:由腺病毒引起,常发生于春夏季,散

发或发生小流行。以发热、咽炎、结膜炎为特征。临床表现为高热、咽痛、眼部刺痛,有时伴消化道症状。体检发现咽部充血,可见白色点块状分泌物,周边无红晕,易于剥离。

42.重症肺病P278:一种严重的肺炎类型,除呼吸系统出现呼吸衰竭外,其他系统亦严重

受累,可有酸碱平衡失调,水、电解质紊乱,全身中毒症状明显,甚至危及生命。

43.杵状指(趾)p3901:又叫槌状指。患儿长期处于缺氧环境中,可使指(趾)端毛细血

管扩张增生,局部软组织和骨组织也增生肥大,表现为指(趾)端膨大如鼓槌状。常见于呼吸系统疾病、某些心血管系统疾病以及营养障碍性疾病。

44.无症状性急性肾炎P325:为亚临床病例,患儿仅有显微镜下血尿或仅有血清C3降低而

无其他临床表现。

45.

性增加导致血浆内大量蛋白质从尿中丢失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有以下四大特点:①大量蛋白尿;②低白蛋白血症;③高血脂症;④明显水肿。以上前两项为必须条件。

46.毛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p269:是一种婴幼儿较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由呼

吸合胞病毒(RSV)引起,多见于1~6个月的小婴儿,以喘息、三凹征和气促为主要临床特点。临床上较难发现未累及肺泡与肺泡间壁的纯粹毛细支气管炎,故国内认为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肺炎,成为喘憋性肺炎。

47.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与气

道高反应性相关,通常出现广泛而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导致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48.原发性肺结核:为结核杆菌初次侵入肺部后发生的原发感染,是小儿肺结核的主要类型。

包括原发综合征和支气管淋巴结结核。

49.哮喘持续状态:指的是常规治疗无效的严重哮喘发作,持续时间一般在12小时以上。

哮喘持续状态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哮喘类型,而是它的病生理改变较严重,如果对其严重性估计不足或治疗措施不适当常有死亡的危险。最显著的异常是肺的过度膨胀,是由于弥漫的气道阻塞引起空气滞留所致。

50.急性肾小球肾炎p323:简称急性肾炎,是指一组病因不一,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多

有前驱感染,以血尿为主,伴不同程度尿蛋白,可有水肿、高血压,或肾功能不全等特点的肾小球疾病。

五、心血管、循环系统

51.法洛四联症(tetralogyofFallot/TOF)p300: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其基本病理

为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右心室流出道梗阻)、主动脉骑跨和右心室肥厚。法洛四联症在儿童发绀型心脏畸形中居首位。

52.骨髓外造血p350:在正常情况下,骨髓外造血极少。出生后,尤其在婴儿期,当发生

感染性贫血或溶血性贫血等需要增加造血时,肝、脾和淋巴结可随时适应需要,恢复到胎儿时的造血状态,出现肝、脾、淋巴结肿大。同时外周血中可出现有核红细胞或(和)幼稚中性粒细胞。这是小儿造血器官的一种特殊反应,称为“髓外造血”,感染及贫血纠正后即恢复正常。

53.艾森曼综合征/艾森门格综合征p296:(eisenmenger’s syndrom):大型室间隔缺损患者,

随着病情的进展,肺血管病变进行性发展渐变成不可逆的阻力性肺动脉高压,当右心室收缩压超过左心室收缩压时,左向右分流逆转为双向分流或右向左分流,出现发绀。

54.先天性心脏病中动脉导管未闭的患儿,

血液连续性左向右分流,由于长期大量血流向肺循环的冲击,形成肺动脉高压,当肺动脉压力超过主动脉压时,左向右分流明显减少或停止,产生肺动脉血流逆向分流入降主动脉,患儿出现差异性发绀,左上肢有轻度紫青,下半身青紫,右上肢正常,呈现双下肢重于双上肢,左上肢重于右上肢,即差异性紫绀。

55.左向右型(潜伏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P293:正常情况下,由于体循环压高于肺循环,

故平时血从左向右分流而不出现青紫。当患儿剧哭、屏气或任何病理情况下致使肺动脉或右心室压力增高并超过左心室压力时,则可使血液自右向左分流而出现暂时性青紫,如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和房间隔缺损等。

56.蹲踞现象p301:法洛四联症的患儿,在行走、游戏时,常主动下蹲片刻,下蹲时下肢

屈曲,使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减轻了心脏负荷,同时下肢动脉受压,体循环阻力增加,使右向左分流减少,使缺氧症状暂时性缓解。

57.压力被动性脑血流:缺血缺氧窒息时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可损害脑血流的自主调节

功能,当动脉压力升高时,脑血流量增加,可致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当压力降低时,脑血流量减少,引起毛细血管缺血性损伤而出血;低氧和高碳酸血症还可引起脑血管扩张,毛细血管破裂出血;或静脉瘀滞、血栓形成,脑静脉血管破裂出血。

58.肺门舞蹈征:是一个X线征象,指在透视下可见两肺门的粗大肺动脉扩张并有比较明显

的搏动(或肺动脉段和两侧肺门血管搏动增强)。主要见于自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

六、其他章:

59.21-三体综合征/Down 综合征p153(21st chromosome trisomy/Down syndrome):唐氏

综合征,又称先天愚型,是由染色体异常(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而导致的疾病。60%患儿在胎内早期即流产,存活者有明显的智能落后、特殊面容、生长发育障碍和多发畸形。

60.川崎病(KD)p192:又称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病因不明,临床多表

现:发热、皮疹、颈部非脓性淋巴结肿大、球结合膜充血、口腔黏膜弥漫充血、杨梅舌、掌跖红斑、手足硬性水肿等。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变为主要病理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小儿疾病,可发生严重心血管病变。

61.缺铁性贫血(IDA)P355:是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临床上以小细胞低色素性

贫血、血清蛋白减少和铁剂治疗有效为特点的贫血症。

62.风湿热p181(RF):是一种由咽喉部感染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后反复发作的急性或慢

性风湿热疾病,主要累及关节、心脏、皮肤和皮下组织,偶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浆膜及肺、肾等内脏。临床表现以关节炎和心脏炎为主,可伴有发热、皮疹、皮下结节、舞蹈病等。

63.风湿小体(Aschoff 小体):风湿热的增生期,病理病变主要发生于心肌和心内膜(包

括心瓣膜),特点为形成风湿小体,小体中央为胶原纤维样坏死无知,外周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大的多核细胞(风湿细胞)。

64.罗伯逊易位:是近端着丝粒染色体(D组染色体和G组染色体)中的任何两条,通过着

丝粒融合形成的染色体结构异常。罗氏易位丢失了两条染色体的短臂,其长臂在着丝粒处重接形成1条衍生的染色体,其核型只有45条染色体,但因为D组染色体和G组染色体的短臂为核糖体基因所在部位,在人体中数量很多,所以丢失后个体没有临床表型改变,称为罗氏易位携带者。罗氏易位共有15种,以13号和14号染色体的罗氏易位最为常见,占75%以上。

65.环形红斑p183:是风湿热皮肤症状的一种表现,为渗出性病变,表现为环形或半环形

边界明显的淡红色斑,大小不等,中心苍白,见于躯干及四肢近端,呈一过性,或时隐时现,呈迁延性,可持续数周。

66.染色体病:染色体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染色体的数目或(和)结构异常的疾病,常

造成机体多发畸形、智能低下、生长发育迟缓和多系统的功能障碍。

67.婴儿肝炎综合征:指一组于婴儿期(包括新生儿期)起病、具有肝细胞性黄疸、肝脏

病理体征(肝大、质地异常)和肝功能损伤(主要为血清ALT升高)的临床症候群。

68.脑膜刺激征:脑膜受激惹的体征,是脑膜病变时脊髓膜受到刺激并影响到脊神经根,当

牵拉刺激时引起相应肌群反射性痉挛的一种病理反射。见于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颅内压增高等。包括颈强直、Kernig征、Brudzinski征。

69.Aschoff 小体:指风湿小体,是风湿热特征性的改变,是确诊风湿热的病理学依据,

而且被看作是风湿活动的指标。小体中心有类纤维蛋白样坏死,周围绕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和风湿细胞。

70.类白血病反应:是某种因素刺激机体的造血组织而引起的某种细胞增多或左移反应,似

白血病现象。其分型较多,包括粒细胞型、红白血病型、浆细胞型以及混合细胞型,其中以中性粒细胞型最多见。本病最多见于某些细菌和病毒的严重感染,亦常出现于恶性肿瘤广泛播散,急性溶血及某些药物反应。本病以儿童及青少年较多见,男女发病率无差别。

71. Roger 病p295::即小型室间隔缺损,缺损直径<5mm或缺损面积<0.5cm2/m2 体表面积。缺损小,心室水平左向右分流量少,血流动力学变化不大,可无症状。

(完整word版)儿科学名词解释

生长:指儿童身体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可有相应的测量值来表示其量的变化 发育: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与功能成熟 乳牙萌出延迟: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2个月后未萌出者为乳牙萌出延迟 脱水:是指水分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所引起的体液总量尤其是细胞外液量的减少,脱水时除丧失水分外,尚有钠、钾和其他电解质的丢失 轻度脱水:表示有3%-5%体重或相当于30-50ml/kg体液的减少 中度脱水:表示有5%-10%的体重或相当于体液丢失50-100ml/kg 重度脱水:表示有10%以上的体重减少或相当于体液丢失100-120ml/kg 佝偻病X线长骨片显示:骨骺端钙化带消失,呈杯口状、毛刷状改变;骨骺软骨带增宽(>2mm);骨质疏松,骨皮质变薄;可有骨干弯曲畸形或青枝骨折,骨折可无临床症状 胎龄(gestational age,GA):是从最后1次正常月经第1天起至分娩时为止,通常以周表示 出生体重(birth weight,BW):指出生1小时内的体重 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婴儿的BW在同胎龄儿平均出生体重的第10百分位以下 适于胎龄儿(appropriate for gestational age,AGA):婴儿的BW在同胎龄儿平均出生体重的第10至90百分位之间 大于胎龄儿(large for gestational age,LGA):婴儿的BW在同胎龄儿平均出生体重的第90百分位以上 高危儿(high risk infant):指已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疾病而需要监护的新生儿 呼吸暂停(apnea):是指呼吸停止>20秒,伴心率<100次/分及发绀 新生儿贫血:生后2周内静脉血血红蛋白≤130g/L或毛细血管血红蛋白≤145g/L定义为新生儿贫血 假月经:部分女婴生后5—7天阴道流出少许血性分泌物,或大量非脓性分泌物,可持续一周。是由于来自母体的雌激素中断所致。湿肺(wet lung):亦称新生儿暂时性呼吸增快(transient tachypnea of newborn,TTN),多见于足月儿,为自限性疾病,系由肺淋巴或(和)静脉吸收肺液功能暂时低下,使其积留于淋巴管、静脉、间质、叶间胸膜和肺泡等处,影响气体交换 选择性易损区(selective vulnerbility):这种由于脑组织内在特性的不同而具有对损害特有的高危性称选择性易损区 生理性黄疸(physiologic jaundice):由于新生儿胆红素的代谢特点,约50%-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出现生理性黄疸,特点为: 1.一般情况良好 2.足月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5-7天消退,但最迟不超过2周;早产儿黄疸多于生后3-5天出现,5-7天达高峰,7-9 天消退,最长可延迟到3-4周 3.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85μmol/L(5mg/dl) 病理性黄疸(pathologic jaundice): 1.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 2.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21μmol/L(12.9mg/dl)、早产儿>257μmol/L(15mg/dl),或每日上升>85μmol/L(5mg/dl) 3.黄疸持续时间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 4.黄疸退而复现 5.血清结合胆红素>34μmol/L(2mg/dl) 具备上述任何一项均可诊断为病理性黄疸 胆红素脑病(bilirubin encephalopathy):若血清未结合胆红素过高,则可透过血-脑屏障,使基底核等处的神经细胞黄染、坏死,发生胆红素脑病 21-三体综合征:又称Down’s综合征,以前也称先天愚型,是人类最早被确定的染色体病,在活产婴儿中发生率约1:600-1:1000,母亲年龄愈大,发生率愈高 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是先天性氨基酸代谢障碍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因患儿尿液中排出大量苯丙酮酸代谢产物而得名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rimary immunodeficiency,PID):指免疫系统的器官、细胞、分子等构成成分存在缺陷,免疫应答发生障碍,导致一种或多种免疫功能缺损的病症(PPT版)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rimary immunodeficiency,PID):免疫缺陷病可为遗传性,即相关基因突变或缺失所致,称为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书上的)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secondary immunodeficiency):出生后环境因素影响免疫系统,如感染、营养紊乱和某些疾病状态所致,称为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所致者,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联合免疫缺陷病(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CID):该组疾病中T和B细胞均有明显缺陷,临床表现为婴儿期致死性感染,细胞免疫和抗体反应均缺陷,外周血淋巴细胞减少,尤以T细胞为著 结核菌素试验:小儿受结核感染4-8周后,作结核菌素试验即呈阳性反应。结核菌素试验反应属于迟发型变态反应。硬结平均直径不足5mm为阴性,5-9mm为阳性(+),10-19mm为中度阳性(++),≥20mm为强阳性(+++),局部除硬结外,还有水肿、破溃、淋巴管炎及双圈反应等为极强阳性(++++) 结核菌素试验临床意义:

医学统计学 名词解释+问答题-1

医学统计学 1、应用相对数时应注意的事项 ①计算相对数时分母不能太小; ②分析时不能以构成比代替率; ③当各分组的观察单位数不等时,总率(平均率)的计算不能直接将各分组的率相加求其平均; ④对比时应注意资料的可比性:两个率要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即要求研究方法相同、研究对象同质、观察时间相等以及地区、民族、年龄、性别等客观条件一致,其他影响因素在各组的内部构成应相近; ⑤进行假设检验时,要遵循随机抽样原则,以进行差别的显著性检验。 2、正态分布的特点及其应用 性质:①两头低中间高,略呈钟形; ②只有一个高峰,在X=μ,总体中位数亦为μ; ③以均数为中心,左右对称; ④μ为位置参数,当σ恒定时,μ越大,曲线沿横轴越向右移动; σ为变异度参数,当μ恒定时,σ越大,表示数据越分散,曲线越矮胖,反之,曲线越瘦高; ⑤对于任何服从正态分布N(μ,σ2)的随机变量X作的线性变换,都会变换成u 服从于均数为0,方差为1的正态分布,即标准正态分布。 应用:①概括估计变量值的频数分布; ②制定参考值范围; ③质量控制; ④是许多统计方法的理论基础。 3、确定参考值范围的一般原则和步骤、方法 一般原则和步骤:①抽取足够例数的正常人样本作为观察对象; ②对选定的正常人进行准确而统一的测定,以控制系统误差; ③判断是否需要分组测定; ④决定取单侧范围值还是双侧范围值; ⑤选定适当的百分范围; ⑥选用适当的计算方法来确定或估计界值。 方法:①正态分布法:②百分位数法(偏态分布) 4、总体均数的可信区间与参考值范围的区别 概念:可信区间是按预先给定的概率来确定的未知参数μ的可能范围。 参考值范围是绝大多数正常人的某指标范围。所谓正常人,是指排除了影响所研究指标的疾病和有关因素的人;所谓绝大多数,是指范围,习惯上指正常人的95%。 计算公式:可信区间① ② ③ 参考值范围①正态分布 ②偏态分布 用途:可信区间用于总体均数的区间估计 参考值范围用于表示绝大多数观察对象某项指标的分布范围

《中医儿科学》复习题

《中医儿科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惊风:惊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急重病证,以临床出现抽搐.昏迷为主要症状。 2.稚阴稚阳:指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骨骼肌肉,筋骨皮毛以及精神意识等与成人相比均属不足。 3.胎黄:是指婴儿于出生后,皮肤面目.尿液皆出现黄色为主证的一种证候,因与胎禀因素有关,故称“胎黄”或“胎疸”。 4.发颐:多发于其它病后颐颌部位肿胀疼痛的化脓感染疾病。 5.肺炎喘嗽:是因感受外邪,郁闭肺络所致的以发热.咳嗽.气急.鼻煽为主要特征,重则涕泪俱闭,面色苍白发绀的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肺系疾病。 6.紫斑:是小儿常见出血病之一,以血液流溢皮肤、粘膜之下,出现瘀斑、瘀点为主症,多伴鼻衄、齿衄,甚则尿血、便血。 7.鹅口疮:是以口腔、舌上满布白屑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口腔疾病。因其状如鹅口,故称鹅口疮。 8.厌食:临床以较长时期厌恶进食,食量减少为特征。 9.积滞:是指小儿内伤乳食,停聚中焦,积而不化,气滞不行所形成的一种胃肠疾患。以不思饮食,食而不化,脘腹胀满,嗳气酸腐,大便溏薄或秘结酸臭为特征。 10.夜啼:小儿若白天能安静入睡,入夜则啼哭不安,时哭时止,或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 11.遗尿:又称尿床,是指3周岁以上的小儿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症。 12.五迟:是小儿生长发育障碍的病症。指立迟、行迟、齿迟、发迟、语迟。 简答 1.乳食内积的症状、治法、方药 答:乳食少思或不思,脘腹胀满,疼痛拒按,或有嗳腐吞酸,恶心呕吐,烦躁哭闹,低热,肚腹热甚,大便秽臭,舌淡,苔白腻。治法:消食化积。方药:消乳

丸或保和丸加减。 2.肺炎喘嗽与哮喘如何鉴别诊断? 答:肺炎喘嗽是咳喘俱重,并伴有发热.气促.鼻煽等证,常继发于感冒或其它疾病之后,听诊可闻及湿性罗音,无反复发作病史;哮喘以咳嗽.气喘,呼气延长为主症,多数不发热,有反复发作史.家族史.遗传史及湿疹史,听诊可闻及哮鸣音。 3.简述“疳”的含义? 答:“疳”有两种含义:其一,疳者甘也。指小儿恣食肥甘厚腻,损伤脾胃,形成疳证;其二,疳者干也。指气液干涸,形体羸瘦。前者言其病因,后者述其病机和症状。 4.泄泻与痢疾如何区别? 答:泄泻与痢疾多发生于夏秋季节,病变均在肠胃,皆由外感时邪,内伤饮食而发病,泄泻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其主证,而痢疾以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为主证,二证不同。此外泄泻与痢疾同有腹痛症状但泄泻腹痛与肠鸣腹胀同时存在,其痛便后即减,而痢疾腹痛与里急后重同时出现,便后痛不减。 5.何为小儿的生理特点? 答:小儿的生理特点为生机蓬勃,发育迅速,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小儿充满生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无论在机体的形态结构方面,还是各种生理功能活动方面,都在不断地、迅速地向着成熟、完善方向发展。这种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年龄越小,表现越突出,体格生长和智能发育的越快。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是说小儿时期机体各系统和器官的形态发育都未成熟,生理功能都是不完善的。 6.简答病毒性心肌炎的辨证要点? 答:病毒性心肌炎的辨证要点为:①首辨虚实:凡病程短暂,见胸闷胸痛,气短多痰,或伴咳嗽,苔黄,属实证;病程长达数月,见心悸气短,神疲乏力,面白多汗舌淡或偏红,舌光少苔,属虚证。②次辨轻重:凡神志清楚,神志自如,面色红润,脉实有力者,病情轻;若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口唇青紫,烦躁不安,脉微欲绝或频繁结代者,病情危重。 问答

医学统计学简答题

医学统计学简答题 1.简述标准差、标准误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1)含义不同:标准差S表示观察值的变异程度,描述个体变量值(x)之间的变异度大小,S越大,变量值(x)越分散;反之变量值越集中,均数的代表性越强。标准误..估计均数的抽样误差的大小,是描述样本均数之间的变异度大小,标准误越大,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间差异越大,抽样误差越大;反之,样本均数越接近总体均数,抽样误差越小。 (2)与n的关系不同: n增大时,S趋于σ(恒定),标准误减少并趋于0(不存在抽样误差)。 (3)用途不同:标准差表示x的变异度大小、计算变异系数、确定医学参考值范围、计算标准误等,标准误用于估计总体均数可信区间和假设检验。 联系:二者均为变异度指标,样本均数的标准差即为标准误,标准差与标准误成正比。 2.简述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 1.建立假设,确定检验水准。 2.选择适当的假设检验方法,计算相应的检验统计量。 3.确定P值,下结论 3.正态分布的特点和应用:? 特点:?1、集中性:正态曲线的高峰位于正中央,即均数所在的位置;? 2、对称性:正态分布曲线位于直角坐标系上方,以x=u为中心,左右对称,曲线两端永远不与横轴相交; 3、均匀变动性:正态曲线由均数所在处开始,分别向左右两侧逐渐均匀下降;?

4、正态分布有两个参数,即均数μ和标准差σ,可记作N(μ,σ):均数μ决定正态曲线的中心位置;标准差σ决定正态曲线的陡峭或扁平程度。σ越小,曲线越陡峭;σ越大,曲线越扁平; ?5、u变换:为了便于描述和应用,常将正态变量作数据转换;?? 应用:?1.估计医学参考值范围?2.质量控制?3.正态分布是许多统计方法的理论基础 4.简述参考值范围与均数的可信区间的区别和联系 可信区间与参考值范围的意义、计算公式和用途均不同。 ?1.从意义来看?95%参考值范围是指同质总体内包括95%个体值的估计范围,而总体均数95%可信区间是指?95%可信度估计的总体均数的所在范围? 2.从计算公式看?若指标服从正态分布,95%参考值范围的公式是:±1.96s。?总体均数95%可信区间的公式是:??前者用标准差,后者用标准误。前者用1.96,后者用α为0.05,自由度为v的t界值。 5.频数表的用途和基本步骤。 用途:(1)揭示资料的分布特征和分布类型;(2)便于进一步计算指标和分析处理;(3)便于发现某些特大或特小可疑值。 基本步骤:(1)求出极差;(2)确定组段,一般设8~15个组段;(3)确定组距;组距=R/组段数,但一般取一方便计算的数字;(4)列出各个组段并确定每一组段频数。 6.非参数统计检验的适用条件。 (1)资料不符合参数统计法的应用条件(总体为正态分布、且方差相等)或总体分布类型未知;(2)等级资料;(3)分布呈明显偏态又无适当的变量转换方法使之满足参数统计条件;(4)在资料满足参数检验的要求时,应首选参数法,以免降低检验效能 7.线性回归的主要用途。

-《中医儿科学》试卷2

密封线以上不得答题 《中医儿科学》试卷(2) (供中医学本科专业用)(考试时间100分钟) A.《幼幼新书》 B.《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C.《全幼心鉴》 D.《保婴撮要》 E.《婴童百问》 2.《小儿药证直诀》一书的作者为:( a ) A 钱乙 B 扁鹊 C 陈文中 D 陈飞霞 E 万全 3.围生期是指( b ) A.从出生到28天 B.孕期28周到生后7天 C.从受孕到分娩 D.生后28天到1周岁 E.孕期28周到生后28天 4.一周岁小儿的体重应为(c )kg。 A.8 B.9 C.10 D.11 E.12 5.正常小儿前囟关闭的时间为:( e) A 6~12个月 B 6~8个月 C 8~10个月 D 8~14个月 E 12~18个月6.小儿为纯阳之体,伤于外邪以热性病证为多,其原因是六气易从(d ) A.湿化 B.寒化 C.燥化 D.火化 E.风化 7.看指纹的适用年龄为( c) A.1岁以内 B.3岁以内 C.1~3岁 D. 1~6岁 E. 3~6岁 8.小儿生长发育第二次高峰是:( e ) A婴儿期 B幼儿期 C学龄前期 D学龄期 E青春期 9.小儿感冒的病变部位主要在(d )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10.治疗风热咳嗽的首选方剂是(b ) A.银翘散 B.桑菊饮 C.杏苏散 D.金沸草散 E.清金化痰汤 11.咳嗽痰多色黄,粘稠难咯,发热口渴,烦躁不宁,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浮数,治疗最佳选方是:( c ) A 桑菊饮加减 B 银翘散加减 C 麻杏石甘汤加减 D 清金化痰汤加减 E 沙参麦冬汤加减

密封线以上不得答题 12.哮喘反复发作的最主要内因是(d ) A.肺气虚弱 B.脾虚气弱 C.肾虚不纳 D.痰饮留伏 E.家族遗传 13.风热感冒与时邪感冒都可用下方加减( a) A.银翘散 B.桑菊饮 C.葱豉汤 D.新加香薷饮 E.普济消毒饮14.泄泻的病变脏腑,无不在于( c) A.肝,胆 B.心,小肠 C.脾,胃 D.肺,大肠 E.肾,膀胱15.病程很长的泄泻,首先考虑( d) A.湿热泻 B.风寒泻 C.伤食泻 D.脾虚泻 E.脾肾阳虚泻16.以下哪一项为区别积滞与疳证之要点?( d ) A 纳呆食少 B 面色萎黄 C 脘腹涨满 D 日渐消瘦 E 大便不调 17.小儿泄泻多见于( c) A.6月以内 B.1岁以内 C.2岁以内 D.4岁以内 E.7岁以内18.“疳者干也”的含义是指(e ) A.病机 B.病因 C.病位 D.病情 E.病证 19.患儿,出生10天。口腔舌上白屑堆积,周围红晕明显,面赤唇红,吮乳啼哭,烦闹不安,舌红。治疗应首选()d A.银翘散 B.凉膈散 C.泻黄散 D.清热泻脾散 E.泻心导赤汤20.患儿,3岁。面色黄滞,不思乳食,嗳腐吞酸,腹部胀满,大便时干时稀,夹不消化的食物残渣。其诊断是(b ) A.厌食 B.积滞 C.泄泻 D.腹痛 E.疳证 21.风疹·邪伤肺卫的首选方剂是:( a) A 银翘散 B 清瘟败毒饮 C 普济消毒饮 D 清胃解毒汤 E 大连翘汤22.发现流行性腮腺炎病人应及时隔离治疗至腮肿消退后:( )b A 即可 B 3天为止 C 5天为止 D 7天以上 E 10天以上 23.下列哪一项不是猩红热的症状?( e) A 弥漫性猩红色疹 B 口周苍白圈 C 杨梅舌 D 线状疹 E 有色素沉着24.麻疹初期的治疗应首选哪类药物?(c ) A 寒凉药 B 温补药 C 宣透药 D 攻下药 E 养阴药 25.下列哪项不属于麻疹初期的常见临床表现?( d ) A.发热 B.咳嗽 C.目赤流泪 D.咽部有出血性红点 E.颊粘膜可见灰白色疹点26.下列哪一项不是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d ) A 紫癜多见于臀部及下肢 B 两侧对称 C 高出皮面 D 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 E 可伴见鼻衄、齿衄、便血、尿血等症 27.下列哪一项不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特点?( )b A 瘀斑瘀点以四肢、面部多见 B 两侧对称 C 压之不退色 D 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 E 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良

儿科学名词解释

发育: 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与功能成熟 乳牙萌出延迟: 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2 个月后未萌出者为乳牙萌出延迟脱水:是指水分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所引起的体液总量尤其是细胞外液量的减 少,脱水时除丧失水分外,尚有钠、钾和其他电解质的丢失 轻度脱水: 表示有3%-5%体重或相当于30-50ml/kg 体液的减少 xx 脱水: 表示有5%-10%的体重或相当于体液丢失50-100ml/kg 重度脱水: 表示有10%以上的体重减少或相当于体液丢失100-120ml/kg 弯曲畸形或青枝骨折,骨折可无临床症状 胎龄( gestational age,GA): 是从最后 1 次正常月经第1天起至分娩时为止,通常以周表示 出生体重( birth weight ,BW): 指出生 1 小时内的体重 小于胎龄儿( 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 婴儿的BW在同胎龄儿平均出生体重的第10百分位以下 适于胎龄儿( appropriate for gestational age,AGA): 婴儿的BW在同胎龄儿平均出生体重的第10至90百分位之间大于胎龄儿 ( large for gestational age,LGA):

婴儿的BW在同胎龄儿平均出生体重的第90百分位以上 高危儿( high risk infant): 指已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疾病而需要监护的新生儿 呼吸暂停( apnea): 是指呼吸停止>20秒,伴心率<100次/分及发绀 新生儿贫血: 生后2周内静脉血血红蛋白< 130g/或毛细血管血红蛋白<145g/L定义为新生儿贫血 假月经: 部分女婴生后5—7天阴道流出少许血性分泌物,或大量非脓性分泌物,可持续一周。是由于来自母体的雌激素中断所致。 湿肺( wet lung): 亦称新生儿暂时性呼吸增快(transient tachypnea of newborn, TTN),多见于足月儿,为自限性疾病,系由肺淋巴或(和)静脉吸收肺液功能暂时低下,使其积留于淋巴管、静脉、间质、叶间胸膜和肺泡等处,影响气体交换选择性易损区 ( selective vulnerbility) : 这种由于脑组织内在特性的不同而具有对损害特有的高危性称选择性易损区生理性黄疸( physiologic jaundice): 由于新生儿胆红素的代谢特点,约50%-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出现生理性黄疸,特点为: 1. 一般情况良好 2. 足月儿生后2-3 天出现黄疸,4-5 天达高峰,5-7 天消退,但最迟不超过2 周;早产儿黄疸多于生后3-5天出现,5-7天达高峰,7-9天消退,最长可延迟到3-4 周

医学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Statistics):运用概率论、数理统计的原理与方法,研究数据的搜集;分析;解释;表达的科学。 总体(population):大同小异的研究对象全体。更确切的说,总体是指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全部研究单位的观测值。 样本(sample):来自总体的部分个体,更确切的说,应该是部分个体的观察值。样本应该具有代表性,能反映总体的特征。利用样本信息可以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 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在抽样过程中由于抽样的偶然性而出现的误差。表现为总体参数与样本统计量的差异,以及多个样本统计量之间的差异。可用标准误描述其大小。 标准误(Standard Error) 样本统计量的标准差,反映样本统计量的离散程度,也间接反映了抽样误差的大小。样本均数的标准差称为均数的标准误。均数标准误大小与标准差呈正比,与样本例数的平方根呈反比,故欲降低抽样误差,可增加样本例数 区间估计(interval estimation):将样本统计量与标准误结合起来,确定一个具有较大置信度的包含总体参数的范围,该范围称为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又称可信区间。 参考值范围描述绝大多数正常人的某项指标所在范围;正态分布法(标准差)、百分位数法,参考值范围用于判断某项指标是否正常 置信区间揭示的是按一定置信度估计总体参数所在的范围。t分布法、正态分布法(标准误)、二项分布法。置信区间估计总体参数所在范围 参数统计(parametric statistics) 非参数统计(nonparametric statistics)是指在统计检验中不需要假定总体分布形式和计算参数估计量,直接对比较数据(x)的分布进行统计检验的方法。 变异(variation):对于同质的各观察单位,其某变量值之间的差异 同质(homogeneity):研究对象具有的相同的状况或属性等共性。 回归系数有单位,而相关系数无单位 β为回归直线的斜率(slope)参数,又称回归系数(regression coefficient)。 线性相关系数(linear correlation coefficient):又称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Pearson product moment coefficient),是定量描述两个变量间线性关系的密切程度与相关方向的统计指标。 参数(parameter):描述总体特征的统计指标。 统计量(statistic):描述样本特征的统计指标。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中医儿科学1A答案

儿科试卷类型:A 一、名词解释:(每题 3 分,共15 分) 1、变蒸:变者,变其情志,发其聪明;蒸者,蒸其血脉,长其百骸也。婴幼儿处于人一中生长发育的旺盛阶段,其形体、神智都在不断地变化,蒸蒸日上,逐渐向健全方面发展,在此时期,如出现低热与出汗等证而无病态者,谓之变蒸。(3分)(未指出婴幼儿时期生长旺盛扣1分) 2、肺常不足:肺为娇脏,主皮毛。小儿肺脏娇嫩、卫表未固,故易为邪气所感。肺主宣发,主一身之表,小儿之肺气宣发功能尚不健全,腠理开阖、固表抗邪的功能较弱;肺主呼吸,主一身之气,小儿之肺气肃降功能尚不完善,“治节”一身之气的功能未健;小儿冷暖不知自调,又有家长护养失宜,使小儿易于感受外邪。因此,六淫外邪,不论就是从口鼻而入,还就是从皮毛而入,均易先犯于肺,引发感冒、咳嗽、肺炎喘嗽、哮喘等肺系病证,使肺系疾病成为儿科发病率最高的一类疾病。(3分)(未指出肺系疾病发病率高扣1分) 3、水痘:水痘就是由水痘实邪(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传染性强的出疹性疾病。以发发热,皮肤黏膜上分批出现丘疹.疱疹.结痂为特征。全年均可发病,主要发生在冬春两季。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以10岁以下小儿多见。预后一般良好,不留瘢痕。患病后可获终身免疫。(3分)(未指出发病情况扣0、5分) 4、病毒性心肌炎:就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局限性或弥漫性心肌炎性病变为主的疾病。以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心悸,气短,肢冷,多汗为临床特征。3-10岁多见,轻者无自觉症状,只有心电图改变,重者可发生心源性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甚至猝死。(3分)(无主症扣1、5分,无预后扣0、2分) 5.手足口病:就是由感受手足口病时邪(柯萨奇病毒A组)引起的发疹性传染病,临床以手足肌肤、口咽部发生疱疹为特征。夏秋季节多见。常见于5岁以下小儿。传染性强,少数重症患儿可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等,甚或危及生命。(无发病情况预后扣0、5分)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生理性胎黄大多在生后2-3天出现,_____________ 天消退。 2.佝偻病病机就是_____________,治疗原则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临床上望舌,主要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 4.小儿病理特点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5.麻疹的治疗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基本法则,初热期治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出疹期治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收没期治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 6.五软就是指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儿科学名词解释

1、围生期: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生后7足天,称为围生期或围产期。 2、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带结扎时起至生后28d内,称新生儿期。 3、生理性体重下降:新生儿生后第1周内由于哺乳量不足、水分丧失及排出胎粪,体重可暂时性下降3%~9%,称为生理性体重下降。 4、计划免疫:是根据儿童的免疫特点和传染病发生的情况制定的免疫程序,通过有计划地使用生物制品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达到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目的。 5、初乳:为孕后期与分娩4~5日以内的乳汁; 6、人工喂养:母亲因各种原因不能喂哺婴儿时,而选用牛、羊乳,或其他兽乳,或其他代乳品喂养婴儿,称为人工喂养。 7、正常足月儿:是指出生时胎龄满37周~42周、体重>2500g、 8、Apgar评分:是一种简易的临床评价刚出生婴儿窒息程度的方法,内容包括心率、呼吸、对刺激反应、肌张力和皮肤颜色五项,每项0~2分,总共10分。 9、肥胖—换氧不良综合征:严重肥胖者由于脂肪的过度堆积限制了胸廓和膈肌运动,使肺通气量不足、呼吸浅快,故肺泡换气量减少,造成低氧血症、气急、紫绀、红细胞增多、心脏扩大或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甚至死亡,称肥胖—换氧不良综合征10、持续胎儿循环:严重肺炎、酸中毒、低氧血症时,肺血管压力升高,当压力等于或超过体循环时,可致卵圆孔、动脉导管重新开放,出现右向左分流,称持续胎儿循环。11、中性温度:是指机体维持体温正常所需的代谢率和耗氧量最低时的最低环境温度。12、胆红素的“肠肝循环”:成人肠道内的结合胆红素,被细菌还原成尿胆原及其氧化产物,大部分随粪便排除,小部分被结肠吸收后,由肾脏排泄和经门静脉至肝脏重新转变为结合胆红素,再经胆道排泄,即胆红素的“肠肝循环”。13、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风湿性疾病,以慢性关节滑膜炎为主要特征,伴全身多脏器功能损害。14、原发综合征:是小儿常见的结核类型。结核病变是由肺原发病灶、局部淋巴结病变和两者相连的淋巴管炎组成。X线可见典型的哑铃状“双极影”。15、原发型肺结核:是原发型结核病中最常见者,为结核菌初次侵入肺部后发生的原发感染,是小儿肺结核的主要类型,包括原发综合征和支气管淋巴结结核。16、Koplik斑:在疹发前24~48h出现,为直径约1.0mm灰白色小点,外有红色晕圈,开始散布在对着下臼齿的颊黏膜上,量少,但在1d内很快增多,可累及整个颊黏膜并蔓延至唇部黏膜,黏膜疹在皮疹出现后即逐渐消失,可留有暗红色小点,具有早期诊断意义。18、生理性腹泻:多见于小于6个月的婴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生后不久即腹泻,但除大便次数增多外,无其他症状,食欲好,不影响生长发育。到添加辅食后,大便即逐渐转为正常。19、三凹征:上呼吸道梗阻或严重肺实变时,胸骨上、下,锁骨上窝及肋间隙软组织凹陷,称为“三凹征”。20、气道高反应AHR:是哮喘基本特征之一,指气道对多种刺激因素,如过敏原、理化因素等呈现高度敏感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气道炎症的严重性。21、哮喘持续(危重)状态:哮喘发作在合理应用常规缓解药物治疗后,仍有严重或进行性呼吸困难者,称为哮喘持续(危重)状态,表现为哮喘急性发作,出现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征象。22、艾森曼格综合征:左向右分流型先心,当肺动脉压力显著增高时,则产生右向左分流而呈现青紫,即称为艾森曼格综合征。23、肺门“舞蹈”: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时,肺动脉段突出,肺野充血,肺门血管影增粗,X线透视下可见搏动强烈,似肺门跳动,这种现象称为肺门“舞蹈”。24、差异性发绀:动脉导管未闭的患儿,当肺动脉压力超过主动脉时,即产生右向左分流,造成下半身青紫,称差异性发绀。25、肾病复发:尿蛋白已转阴,停用激素4周以上,尿蛋白又≥150mg/d为复发。26、急性肾炎综合征:起病急,多数有前驱感染史,临床以水肿、少尿、血尿及高血压为主要表现。27、肾上腺危象:肾病患儿由于长期应用较大剂量激素,致使其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受到外源性激素的反馈抑制,如有撤药过快、突然中断用药或发生应激情况而未及时加量等因素,处于抑制状态的肾上腺皮质一时不能分泌足够的糖、盐皮质激素,患儿可突然发生休克,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救治,易致死亡。28、选择性蛋白尿:微小病变型肾病时,细胞免疫功能紊乱,静电屏障作用受损,大量血浆清蛋白漏出,但大分子蛋白不能漏出,形成选择性蛋白尿。29、少尿和无尿:婴幼儿每日尿量小于200ml,学龄前儿童每日尿量小于300ml,学龄儿童每日尿量小于400ml为少尿。每日尿量小于30~50ml为无尿。30、非选择性蛋白尿:非微小病变型肾病时,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形成,激活补体及凝血机制,致使肾小球内出现非特异性炎症和凝血现象,损伤肾小球基底膜的分子屏障作用,重者基膜断裂,除中分子清蛋白滤过外,大分子清蛋白也滤过,形成非选择性蛋白尿。31、贫血:是指末梢血中单位容积内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Hb值的低限6个月至6岁者为110g/L,6~14岁为120g/L,低于此值称为贫血。32、骨髓外造血:小儿出生后,尤其在婴儿期,当遇到各种感染性贫血或造血需要增加时,肝可适应需要恢复到胎儿时期的造血状态而出现肝肿大,同时出现脾和淋巴结的肿大,末梢血中可出现有核红细胞或(和)幼稚中性粒细胞,这是小儿造血器官的一种特殊反应,称为骨髓外造血。当感染及贫血矫正后可恢复正常。33、生理性贫血:小儿出生后随着自主呼吸的建立,血氧含量增加,红细胞生成素减少,骨髓暂时性造血功能降低,网织红细胞减少,而且胎儿红细胞寿限较短,红细胞破坏较多,加之婴儿生长发育迅速、循环血量迅速增加等因素,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逐渐降低,至2~3个月时红细胞数降至3.0×1012/L,血红蛋白量降至110g/L左右,出现轻度贫血,称为生理性贫血。34、血清总铁结合力:在正常情况下,血浆中的转铁蛋白仅1/3与铁结合,此结合的铁称为血清铁,其余2/3仍具有与铁结合的能力,在体外加入一定量的铁可使其成为饱和状态,其所加的铁量即为未饱和铁结合力。血清铁与未饱和铁结合力之和称为血清总铁结合力。 35、肾病综合征NS:是一组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导致血浆内大量蛋白质从尿中丢失的临床综合征。临床有以下四大特点:①大量蛋白尿;②低白蛋白血症;③高脂血症;④明显水肿。以上第①、②两项为必备条件。

儿科学名词解释36031

儿科学(pediatrics)就是研究胎儿至青春期各年龄阶段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疾病防治、身心健康的临床医学学科,就是全面研究儿童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就是临床医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 胎儿期(fetal period):从受精卵形成至小儿出生为止,共40周。划分为3个阶段:妊娠早、中、晚期。 新生儿期(neonatal period):胎儿娩出后脐带结扎开始到满28周。 围生期(perinatal period):就是指产前、产时与产后的一个特定时期。指自妊娠28周(此时胎儿体重约1000克)至生后7天。 婴儿期(infant period):胎儿脐带结扎到1周岁,包括新生儿期。 幼儿期(toddler’s age):1岁到3岁。 学龄前期(preschool age):3岁至6~7岁,幼儿教育时期。 学龄期(school age):6~7岁到12~13岁,小学学龄时期。 青春期(adolescence):女孩从11~12岁开始到17~18岁,男孩从13~14岁开始到18~20岁,上中学时期。这一时期结束时体格逐渐停止生长,各器官功能发育成熟,从生物学角度来讲已完全发育成熟。 液体疗法:通过补充液体来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的紊乱,恢复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 计划免疫(planned immunization):根据免疫学原理,儿童免疫特点及传染病发病情况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利用生物制品给儿童进行预防接种,提高机体特异免疫力,达到控制以至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SDA)=食物的热力作用(TEF) :食物中的宏量营养素除了为人体提供能量外,本身在消化、吸收过程中出现能量消耗额外增加的现象,即食物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能量,如氨基酸的脱氨以及转化成高能磷酸键产生的能量消耗,称为食物的热力作用。 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就是在RDA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包括4项营养水平指标:估计平均需要量(EARs)、推荐摄入量(RNIs)、适宜摄入量(AIs)、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s)。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roteln—energy malnutrition,PEM):就是由于缺乏能量与(或)蛋白质所致的一种营养缺乏症,主要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临床上以体重明显减轻、皮下脂肪减少与皮下水肿为特征,常伴有各器官系统的功能紊乱。 体重低下(underweight):其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中位数—2SD,如在中位数—2SD~—3SD为中度;在中位数—3SD以下为重度。 生长迟缓(stunting):其身长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中位数—2SD,如在中位数—2SD—3SD为中度;在中位数—3SD以下为重度。 消瘦(wasting):其体重低于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值的中位数—2SD,如在中位数—2SD—3SD为中度;在中位数—3SD以下为重度。 小儿单纯性肥胖(obesity):就是由于长期能量摄人超过人体的消耗,使体内脂肪过度积聚、体重超过一定范围的一种营养障碍性疾病。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均值的20%即可称为肥胖。 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l):就是指体重(kg)/身长的平方(㎡),就是目前诊断肥胖的最有用指标。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Rickets of vitamin D deficiency:就是由于小儿体内维生素D不足引起钙、磷代谢失常的一种慢性营养性疾病。主要特征:为正常生长的骨骺端软骨不能正常钙化而导致骨骺病变。主要见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 维生素D 缺乏性手足搐搦症,Tetany of vitamin D deficiency:又称佝偻病性低钙惊厥。由于

医学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 1.医学统计学: 是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研究生物医学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和推断的一门学科。(医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人体以及与人体的健康和疾病相关的各种因素) 2.同质: 性质相同的事物成为同质的,否则成为异质的或间杂的。 (观察单位间的同质性的进行研究的前提,也是统计分析的必备条件,缺乏同质性的观察单位的不能笼统地混在一起进行分析的) 3.变异: 是指在同质的基础上各观察单位(或个体)之间的差异。 4.总体: 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 5.样本: 样本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部分个体。(样本中包含的个体数称为样本含量) 6.随机: 即机会均等,是为了保证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可靠性,使各对比组间在大量不可控制的非处理因素的分布方面尽量保持均衡一致,而采取的一种统计学措施。(包括抽样随机、分组随机、实验顺序随机) 7.统计量: 由样本所算出的统计指标或特征值称为统计量。(反映样本特性的有关指标) 8.参数: 总体的统计指标或特征值称为参数。 (总体参数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变的,为常数) 9.抽样误差: 从某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样本来进行研究,而所得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常不一致,这种由抽样引起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异称为抽样误差。这种在抽样研究中不可避免。(抽样误差有两种表现形式:①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异②样本统计量间的差异)10.概率: 描述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一个度量,常用P表示,取值为0≤P≤1。 11.频率: 用随机事件A发生表示观察到某个可能的结果,则在n次观察中,其中有m次随机事件A发生了,则称A发生的比例0≤f≤1为频率。显然有 f = m / n 12.小概率事件: 当某事件发生的概率小于或等于0.05时,统计学上称该事件为小概率事件,其涵义为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进而认为其在一次抽样中不可能发生。(为进行统计推断的依据) 13.定量资料: 以定量值表达每个观察单位的某项观察指标,如血脂,心率等。 14.定性资料: 以定性方式表达每个观察单位的某项观察指标,表现为互不相容的类别或属性,如血型、性别等。 15.等级资料: 以等级表达每个观察单位的某项观察指标,如疗效分级、血粘度、心功能分级等。

中医儿科学A答案

《中医儿科学》期末考试题A 答案 一、选择题(共35分,每题1分) A型题: 1-5 BAAEB 6-10 CDCBB 11-15 EDDAD 16-20 ECAAE 21-25 DBABB 26-30 BDBAD B型题: 31-35 ABABD 二、填空题(共15分,每空1分) 1.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2.颅囟经 3.疳气疳积干疳 4.心阳虚衰邪陷厥阴 5.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观测轻重 6.病损结痂 三、名词解释题(共10分,每题2分) 1.猩红热:是感受猩红热时邪(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咽喉肿痛或伴腐烂、全身布发猩红色皮疹、疹后脱屑脱皮为特征。 2.感冒:是感受外邪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外感疾病,以发热、鼻塞流涕、喷嚏、咳嗽为主要临床特征。 3.惊风八候:指抽(搐)、搦、颤、掣、反、引、窜、视八候。 4厌食:厌食是小儿时期的一种常见病症,临床以较长时期厌恶饮食、食量减少为特征。 5.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致使钙磷代谢失常的一种慢性营养性疾病,以正在生长的骨垢端软骨板不能正常钙化,造成骨骼病变为其特征。 四、简答题(共20分,每题5分) 1.单纯型肾病为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类型之一,常具四大特征:(1)全身水肿;(1分)(2)大量蛋白尿;(1分)(3)低蛋白血症;(1分)(4)高脂血症。(1分)其中以大量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为必备条件。(1分) 2. 哮喘的病因既有外因,也有内因。内因责之于肺、脾、肾三脏功能不足,导致痰饮留伏,隐伏于肺窍,成为哮喘之夙根。(1.5分)外因责之于感受外邪,接触异物、异味以及嗜食咸酸等。(1.5分)哮喘发作,每因外因引动伏痰,痰气交阻于气道,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击,气机升降不利,以致呼吸困难,气息喘促,喉间痰鸣哮吼,发为哮喘。(2分) 3. 过敏性紫癜: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等,或服食某些致敏食物、药物等诱因。紫癜多见于下肢伸侧及臀部、关节周围。为高出皮肤的鲜红色至深红色丘疹、红斑或荨麻疹,大小不一,多呈对称性,分批出现,压之不退色。可伴有腹痛、呕吐、血便等消化道症状,游走性大关节肿痛及血尿、蛋白尿等。血小板计数,出血、凝血时间,血块收缩时间均正常。应注意定期检查尿常规,可有镜下血尿、蛋白尿。(2.5分)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皮肤粘膜见瘀点、瘀斑。斑点多为针尖样大小,一般不高出皮面,多不对称,可遍及全身,但以四肢及头面部多见。可伴有鼻衄、齿衄、尿血、便血等,严重者并发颅内出血。血小板计数显著减少,急性型一般低于20×109/L,慢性型一般在30×109/L~80×109/L之间。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良,束臂试验阳性。(2.5分) 4. 小儿肺炎喘嗽的诊断要点是(1)起病较急,有发热、咳嗽、气急、鼻煽、痰鸣等症状,或有轻度发绀。(2)病情严重时,常见喘促不安,烦躁不宁,面色苍白,口唇紫绀,或高热不退。(3)新生儿肺炎时,常以不乳、精神萎靡、口吐白沫等症状为主,而无上述典型表现。(4)肺部听诊可闻及较为固定的中细湿罗音,常伴干罗音,如病灶融合,可闻及管状呼吸音(5)X线检查见肺纹理增多、紊乱,肺部透亮度增高或降低,可见小片状、斑片状阴影,也可出现不均匀的大片阴影(6)实验室检查:血象检查,病毒感染者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有时

儿科学名词解释

1.主动免疫 2.被动免疫 3.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4.基础代谢率 5.人工喂养 6.混合喂养 7.初乳 8.乳铁蛋白 9.双歧因子 Vit.D缺乏性佝偻病 1.颅骨软化 2.肋骨串珠 3. 肋膈沟 4. 喉痉挛 营养不良、肥胖症 1.营养不良 2.自发性低血糖 3.肥胖症 生儿总论 1.围生期 2.足月儿 3. 早产儿 4.过期产儿 5.低出生体重儿 6. 巨大儿 7.高危儿 8.小于胎龄儿 9.大于胎龄儿 10.适于胎龄 儿 11.中性温度 新生儿窒息 1.新生儿窒息 2.Apgar评分 新生儿黄疸 1.生理性黄疸 液体疗法 1.等渗性脱水 2. 低渗性脱水 3.高渗性脱水 4.口服补液盐 5.生理维持液 6.2:1等张含钠液 小儿腹泻 1.生理性腹泻 呼吸系统疾病 1.三凹征 2.脓气胸 3.肺大泡 心血管疾病 1.Eisenmenger Syndrom 2.Tetralogy of Fallot 3.Roger’s Disease 4.Differential Cyanosis 5.Anoxic Spell 6.潜伏青紫型先心病 7.杵状指(趾) 肾脏疾病 1.择性蛋白尿 2.单纯性肾病 3.激素耐药 4.激素依赖 5.激素部分敏感 6.单纯性血尿 血液系统疾病 1.anemia 2.髓外造血 3.Iron Deficiency Anemia 4.Nutritional Megaloblastic Anemia 结缔组织疾病 1.舞蹈病 2.皮下结节 3.Kawasaki disease 遗传代谢病 1、染色体病 2、单基因病 3、多基因病 4、平衡易位 急性传染病 1、Koplik斑 2、Stimson线 3、帕氏线 4、口周苍白圈 结核病 1、结核感染 2、原发型肺结核 3、原发综合征 中枢神经感染 1、化脓性脑膜炎 2、脑性低钠血症 血液系统疾病 1.Anemia 2.髓外造血 3.Iron Deficiency Anemia 4.Nutritional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