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四川十三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

四川十三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

四川省“十三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

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和《四川省“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特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取得的成绩

“十二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坚持把推进工业节能减排作为调结构转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按照“控制增量、调整存量、淘汰落后”的总体思路,建机制、调结构、抓改造、强基础,扎实推进节能减排重点工作,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节能降耗目标圆满完成。全省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由2010年的1.996吨标煤降到2015年的1.218吨标煤,累计下降38.98%,超目标15.48个百分点。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累计下降51.8%,超目标任务18.8个百分点。

淘汰落后硬任务超额完成。在国家确定的重点行业之外自加压力,按计划对30余个行业、1944户企业的落后产能实施了淘汰,累计淘汰炼铁产能358.12万吨、炼钢505.5万吨、焦炭413万吨、水泥(熟料及磨机)4392.7万吨、平板玻璃1099.4万重量箱、制砖101.7亿标块,关停小火电机组138万千瓦,各行业均提前一年全面、超额完成国家和省政府下达淘汰落后产能任务,为先进产能发展腾出了宝贵的土地、能源、市场空间和环境

容量,有效化解了产能过剩矛盾。据统计,全省淘汰落后腾出土地3.63万亩,减少不合理能源消费约1800万吨标煤。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六大高耗能行业产值比重由2010年的31%下降到2015年的29%。新型干法水泥比重已由五年前的20%上升至目前的96%,吨水泥综合能耗下降近30千克标煤;钢铁行业连铸比达93%以上,吨钢综合能耗下降60千克标煤,高端产品比重达到40%;平板玻璃产品深加工率达35%,电解铝高端建筑和生产用材比重达45%。

工业节能监管水平明显提高。建立和完善了节能监管体系,已累计建立1个省级、20个市级和60余个县级节能监察机构,培育了成都、自贡、广元等具有较强实力的区域节能监察中心,覆盖全省的省、市、县三级节能监察体系已基本形成。落实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目标责任,建立了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制度、预警调控机制、定期通报和约谈督查制度,对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监督管理已实现常态化。

节能减排技术支撑持续加强。节能环保装备产业保持持续快速发展势头,2015年全省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50亿元。目前已初步形成以自贡、成都等为重点的节能环保装备产业集群,培育发展了东方锅炉、华西能源、东方凯特瑞、成发科能、中自尾气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在高效节能锅炉、烟气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等方面形成了一批特色优势技术和产品。节能环保产业的迅速发展,为节能减排特别是大气污染防治提供了技术装备支撑。

第二节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省工业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产业结构偏重化工的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改善,尚未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粗放发展方式,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水耗和污染排放强度仍然偏高,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突出;清洁能源大省的优势转化为绿色低碳发展优势不够,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比重仍然偏高,能源的结构性问题导致污染排放强度较高;绿色创新能力不足、人才短缺,技术开发投入不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少;市场培育不充分,市场化服务模式和体系有待建立健全;工作基础亟需强化,工业领域统计分析监测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有待完善,技术标准支撑体系仍不健全;节能减排执法还需强化,违法用能处罚力度不够。

第三节面临的形势

未来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落实制造强国战略的关键期,加快绿色发展的任务更为紧迫,工业绿色发展既面临严峻挑战,也面临难得机遇。

从国际看,国际金融危机以后,绿色经济在全球深入发展,主要经济体纷纷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力图通过科技、产业创新推动向绿色经济转型,在全球竞争中抢占制高点,拉动经济增长。绿色贸易新格局正在孕育发展,绿色壁垒已成为一些国家谋求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转型期的我国经济所面临的国际竞争环境日趋严峻。

从国内看,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

路。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将“绿色化”包含在“新五化”之中,进一步将其作为“十三五”时期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要求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这对工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须在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同时,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从省内看,四川作为工业大省,产业结构重化工业特征明显,六大高耗能行业能耗占全部工业能耗总量的73%,而产值不到29%,依然没有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发展方式,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与先进地区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难以容纳更大发展空间,加快推进工业绿色发展刻不容缓。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四川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仍偏低,当前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和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全面推进工业绿色发展,不仅对缓解当前的资源环境瓶颈约束、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现实作用,而且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市场竞争力具有深远历史意义。

第二章总体要求

第一节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省委十届八次全会《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决定》,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

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以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为引领,加快工业绿色转型升级,推动绿色改造、绿色制造、绿色创造、绿色服务和绿色消费融合互动,走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发展道路,打造绿色发展新引擎,构建绿色发展新格局,塑造绿色发展新优势,促进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和谐共融,为建设长江上游绿色经济强省作出贡献。

第二节基本原则

政府引领,市场主导。发挥政府在推进工业绿色发展中的引导作用,优化工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强化企业在推进工业绿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市场作用,加强机制创新,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创新驱动,做强产业。实施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聚焦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做大做强绿色产业,提高绿色产业的比重。

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着力解决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发展中的资源环境问题,开展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和重大项目建设。同时按照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要求,强化生产制造全过程控制和生产者责任延伸,在各行业、大中小企业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优化存量,引导增量。加快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积极引领新兴产业高起点绿色发展,鼓励使用绿色清洁能源,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淘汰落后设备工艺,从源头减少污染物产生。

深化改革,强化监管。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坚持问题导向,实行精准有效的政策供给。强化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法规标准

的约束作用,严格节能监察和生态环境监管,为推进绿色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和制度保障。

第三节主要目标

到2020年,生产方式绿色化迈出实质步伐,工业经济绿色化程度大幅提高,工业绿色发展推进机制基本形成,绿色产业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工业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得到有效缓解,工业绿色发展整体水平显著提升。

——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工业能源消耗增速减缓,六大高耗能行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继续下降,部分重化工业能源消耗出现拐点,主要行业单位产品能耗达到或接近国内先进水平,部分工业行业碳排放量接近峰值,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

——资源利用水平继续提高。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进一步下降,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进一步提高,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稳步上升,城市和农村废弃物的工业化深度开发利用进一步加强。

——清洁生产水平大幅提升。先进适用清洁技术工艺及装备基本普及,钢铁、水泥、造纸、电镀等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出现拐点,工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明显下降,工业发展对生态环境影响持续降低。

——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快速发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以及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等重点领域节能环保装备制造水平显著提升,一批产业发展路线图加快实施,绿色产业发展与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相适应。

——绿色制造体系初步建立。执行绿色制造标准的政策导向机制基本建立,绿色设计与评价得到广泛应用,建立一批绿色园区和绿色工厂,推广普及一批绿色产品,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绿色供应链模式由点向面逐步扩展。

第三章加快工业绿色发展升级

加快结构优化调整,积极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有效化解过剩产能,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提高产业的绿色化程度。

第一节推动先进制造业绿色创新

加强科技创新驱动。以制造业绿色化为目标,开展绿色制造

基础理论和共性技术研究、典型绿色新产品、新工艺、新装备研制,开发出一批具有典型创新性和示范性的产品、工艺和重点装备。加强技术集成与推广应用,积极推进跨行业、跨区域节能环保集成技术的产业化示范和应用,用高效绿色生产工艺技术装备改造传统制造流程,推动传统产业向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转型。

推进协同创新驱动。立足市场需求,面向我省优势产业和工业绿色发展重点,围绕行业共性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专利技术推广、技术咨询服务、人员技能培训等功能,建设绿色制造研发及推广应用基地和创新平台。支持绿色制造研发团队、国家级基础技术研究与行业级应用技术开发创新机构的建设,积极构建“四川省绿色制造产业联盟” 及技术应用服务平台。

实施绿色制造智能驱动。与智能制造紧密衔接,互为目标和支撑,在推进绿色制造过程中注重智能化技术和制造服务模式的应用,在智能制造专项工程实施过程中,始终贯彻绿色的理念和原则,在基础、研发、应用等层次实施跨领域项目,推动工业绿色智能驱动。

第二节加速传统产业绿色改造

推行生态化、清洁化、低碳化、循环化、集约化生产方式,综合应用节能环保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加快冶金、建材、化工、造纸、食品、机械等传统产业加大节能降耗、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产品安全等方面的技术改造,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的作用,推进绿色改造重点专项的落实,加快成果产业化,以绿色改

造示范工程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开展装备制造业传统工艺绿色化行业示范、工业装备再制造行业示范、工程机械产业链绿色技术行业示范、汽车回收拆解与再制造区域示范、家用电器与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与资源化区域示范、煤矿机械再制造区域示范,以及流程工业绿色工艺行业示范等示范应用工程并推广。

第三节做大做强节能环保产业

壮大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大力发展高效节能、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固体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利用、余热余能利用和监测仪器等装备,形成成套解决方案与装备保障能力。抓好一批战略性、支撑性、带动性强的节能环保装备重大项目实施,培育龙头企业,大力提升节能环保装备中小企业专业化水平和配套能力。巩固提升成都、自贡两大核心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基地优势地位,培育发展成都金堂、自贡高新区、宜宾临港、绵阳游仙、广安武胜和成都锦江等节能环保特色产业园区。

提升清洁能源装备产业。发挥我省清洁能源大省优势,围绕能源革命新要求,依托我省装备制造人才、技术和产业基础,提升自主创新和系统集成能力,突破关键能源技术装备,大力培育燃气轮机、智能电网、燃料电池、大规模储能、地热能等装备产业,提升发展清洁高效燃煤发电、先进核电、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油气储运和输送、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和煤炭深加工等装备产业。支持德阳、自贡和泸州建设清洁能源技术装备基地。

培育分布式能源产业。依托我省门类齐全的各类清洁能源,把握能源需求、分布特点,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动分布式能源开发利用,扩展清洁能源开发方式,形成多能互补的开发格局。

鼓励企业、园区建设燃气冷热电联产、风光水多能互补、生物质能和地热热电联产等各类分布式能源。扩大太阳能薄膜光伏产品应用市场,鼓励发展农光一体化工程,逐步替代传统农用薄膜大棚。鼓励专业化能源服务公司与用户合作或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建设分布式能源。重点推动食品、制药、印染、造纸、材料等蒸汽用量大、供热时间长、负荷稳定的行业推广应用燃气分布式能源系统。推动工业园区优化能源结构,淘汰落后燃煤锅炉,大力推广天燃气分布式项目集中供热、供冷,梯级利用能源。

第四节有序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

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坚持与节能降耗、污染防治相结合,与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技术等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依法依规淘汰达不到标准要求的落后产能。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兼并重组、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加快钢铁、水泥、化工、造纸等传统行业落后和过剩产能的退出。落实各级政府工作主体责任,制定和实施淘汰落后产能分年度的具体工作方案,并将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工艺设备和各地执行情况及时公布,接受社会监督。组织督促企业按要求淘汰落后产能,防止落后产能转移,做好职工安置工作。

第四章加大能源和资源的循环利用

坚持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实行能源水资源消费强度和总量控制,推进技术进步,大幅度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促进企业降本增效。实施能效水效“领跑者”制度,加快建立循环型工业体系,促进企业、园区、行业、区域间链接共生和协同利用,大力推进资源能源再利用、梯级利用和废弃物资源化,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第一节促进能效提升

推进结构节能。把优化工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作为新时期推进工业节能的重要途径,加强节能评估审查和后评价,进一步

提高能耗、环保等准入门槛,严格控制高耗能行业产能扩张。大力调整产品结构,积极开发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排放产品。大力推进工业能源消费结构绿色低碳转型,鼓励企业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加快工业企业分布式能源中心建设,推进煤改气、煤改电,减少煤炭消费。因地制宜开展分布式绿色智能微电网建设。推广绿色照明。

强化技术节能。以先进适用技术装备应用为手段,全面推进传统行业节能技术改造,深入推进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能效提升专项行动。围绕高耗能行业企业,加快工艺革新,实施系统节能改造,鼓励先进节能技术的集成优化运用,深入推进流程工业系统节能改造,重点推广原料优化、能源梯级利用、可循环、流程再造、整体匹配等系统优化工艺技术,普及中低品位余热余压发电、制冷、供热及循环利用。继续推进锅炉、电机、变压器等通用设备能效提升工程,组织实施空压机系统能效提升计划。实施工业园区节能改造工程,加强园区能源梯级利用,推进集中供热制冷。

提升管理节能。贯彻强制性能耗标准,在电解铝、水泥行业落实阶梯电价、差别电价等价格政策。突出重点企业对节能目标的支撑作用,实施千户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制定工作方案,强化目标管理,加大节能技术改造,推进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将能源管理体系贯穿于企业生产全过程,定期开展能源计量审查、能源审计、能效诊断和对标,发掘节能潜力,构建能效提升长效机制。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实施重点行业能效领跑者引领行动,带动行业整体能效提升。围绕中小工业企业节能管理,搭建公共服务平

台,组织开展节能服务公司进企业活动,全面提升中小企业能源管理意识和能力。加强工业节能监察,组织开展强制性能耗、能效标准贯标及落后用能设备淘汰等监察,实施重点行业、重点用能企业专项监察和督查,严格执行《节约能源法》和《工业节能管理办法》等法规。进一步完善覆盖全省的省、市、县三级节能监察体系,加强节能监察机构标准化建设,支持完善硬件设施、

第二节推进节水治污

以控制工业用水总量、提高用水效率、保护水环境为目标,围绕钢铁、石化和化工、印染、造纸、电镀等高耗水、高污染行

业节水治污需求,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采用水资源系统平衡优化整体解决方案等节水技术,加快节水治污技术改造,深挖节水潜力,对废水深度处理回用。推进非常规水资源的利用,支持企业采用电吸附、膜处理等技术,利用城市中水、矿井水、苦咸水等。发展低耗水高新技术产业,严格控制缺水地区、水污染严重地区和敏感区域高耗水、高污染行业发展。实施用水企业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开展节水诊断、水平衡测试、用水效率评估。强化高耗水行业企业生产过程和工序用水管理,严格执行用水定额。创建节水型企业。推广特许经营、委托营运等专业化节水模式,推动工业园区集约利用水资源,实行水资源梯级优化利用和废水集中处理回用。突出重点用水企业对节水目标的支撑作用,实施百户企业节水行动,制定工作方案,强化目标管理,加大节

第三节强化资源循环

矿产资源深度利用。大力发展高效安全采选技术和装备,突破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主要技术瓶颈,降低入选品位,提高矿产资源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发展钒钛资源和稀土资源综合重点工程,提高钒钛及稀土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优化调整产品结构,加快开发高端钒产品和钛终端产品,以及稀土产品深加工及应用。积极发展页岩气和煤层气综合开发利用技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加强硫铁矿废渣综合利用,发展其他共伴生非金属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深加工。推动天然气与盐、油、煤等资源结合的综合利用和深加工项目,发展新型天然气化工。

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以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支持共伴生矿资源、粉煤灰、煤矸石、工业副产石膏、冶炼和化工废渣、尾矿等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加强建材工业与煤炭、电力、冶金、化工行业的核心链接,鼓励发展固体废弃物生产新型墙体材料,积极培育协同资源化处理废弃物的产业。培育一批骨干企业,以攀西国家资源创新开发区、硫磷化工集中区为重点,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

城市废弃物再生利用。加快再生资源技术装备改造升级,研发汽车、电器电子等重点产品的回收拆解、高附加值再利用与资源化关键技术与装备,推动废旧机电产品、电线电缆、通信设备、汽车、家电、手机、电池、塑料、橡胶、玻璃、废弃油脂等再生资源利用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开展电器电子产品、汽车等领

域生产者责任延伸试点。

农村废弃物工业化利用。积极推动秸秆、枝材、农业“三剩物”、残留地膜、农业投入品包装物、畜禽粪便以及小城镇生活垃圾等农林牧废弃物的工业化利用,培育农林资源工业化利用产业,实施秸秆发电、秸秆饲料化利用、秸秆生产新型墙体材料示范和秸秆碳化等工业化利用,以及秸秆生物发酵深度资源化利用。

循环生产方式全面推行。推进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行业拓展产品制造、能源转换、废弃物处理-消纳及再资源化等行业功能,强化行业间横向耦合、生态链接、原料互供、资源共享。积极采取工业化方式高效化、高值化、规模化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城市生活废弃物,建设水泥窑协同处理城市垃圾,探索小城镇和景区生活废弃物沼气能源化和深度资源化方式,创新餐厨废弃物回收处理和绿色资源化利用模式。推进各类园区进行循环化改造,实现生产过程耦合和多联产,提高园区资源产出率和综合竞争力。

再制造产业重点培育。推进机动车零部件、机电设备、机床、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汽轮机等再制造。实施高端再制造、智能再制造、在役再制造,加快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在再制造中的应用,推进产品认定,鼓励再制造产品推广应用。鼓励企业建立再制造产品质量保障体系和销售体系,促进再制造产品生产与售后服务一体化,鼓励专业化再制造服务公司为企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和专项服务,建立再制造旧件回收、产品营销、溯源等信息化管理系统,促进再制造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建设航空发

第五章加强工业清洁生产力度

以源头削减污染物产生为目标,围绕重点污染物开展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推广绿色基础制造工艺,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促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落实。

第一节减少有毒有害原料使用

落实国家鼓励的有毒有害原料替代目录,引导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无毒无害或低毒低害原料,从源头削减或避免污染物的产生,推进有毒有害物质替代。推进电器电子、汽车等重点产品有毒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继续实施高风险污染物削减行动计划,强化汞、铅、高毒农药等减量替代,逐步扩大实施范围,降低环境风险。实施挥发性有机物削减计划,在涂料、家具、印刷、汽车制造涂装、橡胶制品、制鞋等重点行业推广替代或减量化技术。

第二节促进清洁生产技术改造

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从源头削减污染产生为目标,革新传统生产工艺,鼓励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实施升级改造。加快提升重点区域、流域、行业清洁生产水平,针对削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常规性大气污染物,推进成渝城市群(四川)钢铁、建材、化工、轻工、机械等行业的清洁生产改造;针对削减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等常规污染物和减少废水排放,推进岷江、沱江、嘉陵江、涪江流域造纸、化工、印染、农副产品、食品饮料等行业企业的清洁生产改造。以削减煤炭消耗量、减少污染物排放为目标,针对焦化、工业锅炉炉窑、煤化工等工业用煤重点领域,综合提升区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推动有色金属、化工、铅蓄电池、电镀等行业重金属、挥发性有

机物、持久性有机物等非常规污染物削减,加快重点行业有毒有害原料(产品)替代品的推广应用,削减汞、铅、高毒农药等高风险污染物,完善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体系,降低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的影响。加强统筹规划,按照行业相关性、互补性,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共性关键技术方案的推广应用,推进重点行业集中连片清洁生产改造和污染治理

第三节推广绿色基础制造工艺

推广清洁高效制造工艺,以热处理、焊接、涂镀等领域为重点,推广应用合金钢无氧化清洁热处理、热处理气氛减量化、真空低压渗碳热处理、感应热处理等高效节能热处理工艺,无铅波峰焊接抗氧化、氮气保护无铅再流焊接、高效节材摩擦焊等焊接工艺,绿色化除油、无铅电镀、三价铬电镀、电镀铬替代等清洁涂镀技术,减少制造过程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推进短流程、无废弃物制造,重点发展数字化无模铸造、增材制造等短流程绿色制造技术,以及干式切削加工、低温微量润滑切削加工、铸件余热时效热处理等无废弃物制造技术,减少生产过程的资源消

第六章构建工业绿色制造体系

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支持企业推行绿色设计,创建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大力发展绿色评价和绿色服务,全面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

第一节开发绿色产品

支持企业开发绿色产品,推行绿色设计,显著提升产品节能环保低碳水平,引导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全面提升工业产品的绿色设计能力,加强绿色设计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围绕工程机械、起重设备、机床、汽车、电子电器产品等典型离散型行业产品,突破轻量化设计、节能降噪技术、可拆解与回收技术等核心

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规划方案(最新)

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规划方案 按照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X”计划的总体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一、绿色食品产业开发的基本情况 我市绿色食品产业起步于90年代中期,发展于本世纪初,目前已具产业化雏形。成为调整林区经济结构,致富农民和林业职工的重要优势特色产业。X年,全市绿色食品产业实现增加值3.5亿,农民和务农职工人均绿色食品纯收入达到700元。近几年,市委、市政府将绿色食品产业列为优先发展的五大特色产业之一,进行专题推进,绿色食品产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是生产基地数量和规模不断壮大。全市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已发展到24处。种植业绿色食品基地面积达到52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28%。已建成省级绿色水稻基地1处20万亩,市级绿色大豆基地1处20万亩,市级无公害蔬菜基地5处10万亩,刺嫩芽、刺五加、笃斯等山野菜、山野果改培基地8处12万亩,黑木耳等超千万袋食用菌基地6处,300万只绿色肉鸡基地1处,千头绿色奶牛基地1处。 二是龙头企业群体逐步形成,产业化水平有所提高。全市现有精洁米、蔬菜加工产品、山野菜、食用菌和山野果饮品等规模以上绿特食品加企业12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年加工能力8万吨,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全部实行订单生产,带动农户和职工5万人。

三是市场网络初步形成,产品知名度不断提高。全市已在铁力局和X区建立了二处绿特色食品批发市场,入驻企业分别达到20家以上。在省内外建立各类营销网点69个,山特产品生产经营企业与日本、南韩建立了稳定的贸易伙伴关系,年出口量在4000吨以上。在品牌建设上,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工作,目前全市有12家企业,13种产品获得有机食品认证,30种产品获得了绿色食品认证,5种产品获得了国家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为了统一打造品牌,全市成立了绿色食品协会,在国家商标局统一注册了“X大森林”集体商标,现已有24家绿特色食品企业在产品包装上统一使用此商标。同时,各龙头企业积极打造自己的品牌商标获省著名称号。 虽然我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整体上来讲,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对X林区经济的支撑和产业替代作用还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存在着诸多限制因素:一是加工企业普遍规模小,参与资源深度开发,科技研发及市场开发能力弱,产品档次低,对基地和农户带动能力不足。二是龙头企业不能与基地实现有效的对接,没有形成风险共担,利润均沾的有效利益联结机制。三是营销手段落后。特色农产品仍以产地经销为主,既缺乏有现代营销理念和才能的营销人员和经纪人队伍,也缺乏连锁经营,配送经销等现代营销手段。四是产品知名度低。特色产品品牌过多、过杂、过滥,不能合力出击.五是服务体系不健全。现有政府序列服务队伍萎缩,龙头企业服务功能尚未发挥出来,各类专业协会和合作组织发育不成熟。 二、规划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和重点。

医院科技发展规划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

医院科技发展规划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 改革开放政策为科技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邓小平同志关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强化了“科技兴国”的观念。也为传统中医药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近年来,我院积极倡导科技兴院,十分重视医院内涵建设,突出中医特色,抓好人才培养,推动重点专科发展,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医院建设和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今年是“九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为进一步提高我院的医学科技水平,推动医院科技进步,特制订xx-xx 医学科技发展规划。 一、加强重点专科建设,促进医疗技术水平提高 加强医院的重点专科建设,逐步形成优势和特色,增强医院的综合实力,是医院生存发展的 __。我院确立了肛肠科、口腔科、中西医结合肿瘤科为重点建设专科,目前已初具优势,到xx年,各重点专科将建成融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为一体,在市内及周边县享有较高声誉的特色专科。今后5年,医院将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优先满足重点专科发展的需要。

1、优先安排重点专科人员外出进修和学术交流,鼓励和支持 学科带头人外出考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使他们了解本学科国内外进展和学术动态。 2、优先满足和培养重点专科人才,根据重点专科梯队需要, 对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在进修、深造、科研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为他们掌握高尖技术创造良好环境。定期邀请省中医院、省口腔医院、省肿瘤医院的专家教授来我院会诊、手术、讲课。明确要求重点专科的医疗骨干充分掌握本学科中、西医最先进的诊疗技术,熟练解决本学科的疑难病症。 3、优先考虑重点专科设备配置,在一定的资金范围内,首先 保证重点专科设备的更新,添置。今后5年,医院准备添置新一代CT,800mAX光机,进口自动生化分析仪以及现代分子生物学PCR等 新技术、新设备,为重点专科提供新的检测手段。口腔科装备6台先进的全电脑控制的连体式牙科综合治疗机、铸造机、烤瓷炉、种植机、光固化机、超声波洁牙机等系列国产、进口成套的配套性设备,中西医结合肿瘤科配备介入 __所需要的各种设备,肛肠科购置肛门压力仪、肠镜、多功能微波治疗仪等先进设备,为开展各种高难度专科医疗服务提供可靠保证。对重点专科房屋进行改造、装修,待医院新建的综合楼下半年投入使用时,我院的重点专科条件将得到进一步改善,

常州市十三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报告

市“十三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

目录 一、“十二五”工业经济发展回顾………………………………()(一)主要成就…………………………………………………()(二)存在不足…………………………………………………()二、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一)面临的挑战………………………………………………()(二)发展机遇…………………………………………………()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发展目标………………………………………………()四、发展方向和重点…………………………………………()(一)加快发展以高端装备为主的新兴产业………………()(二)着力提升优势传统产业………………………………()(三)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 五、推进措施…………………………………………………() 六、保障机制…………………………………………………()

市“十三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 “十三五”时期(—年)是我市落实“中国制造”战略部署,加快转型发展、实现制造强市的重要时期。为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推进两化融合和新型工业化进程,促进全市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打造智能制造名城,实现工业强市目标,根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工业经济发展回顾 (一)主要成就 “十二五”期间,我市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调结构、稳增长、重创新、促转型的总体思路,坚持保增长与优结构相结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强自主创新,实施“千企升级五年计划”和“三位一体”发展战略,促进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为全面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年,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亿元,工业增加值亿元。工业经济具备了较好的基础,产业门类较为齐全,实力显著增强,已成为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 .产业规模显著增长。全市工业经济总体呈现规模扩大、质效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总量规模连续实现新的突破,产业发展水平也达到新的高度,年跨入万亿级城市行列,位居全国地级以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法规类别】节能管理环保综合规定国家产业政策 【发文字号】国发[2012]19号 【失效依据】国务院关于宣布失效一批国务院文件的决定(2016) 【发布部门】国务院 【发布日期】2012.06.16 【实施日期】2012.06.16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国务院规范性文件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发〔2012〕1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二○一二年六月十六日 “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产业,是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节能环保产业涉及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等,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吸纳就业能力强,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是推动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1〕26号)有关要求,为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以来,我国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创造了巨大需求,节能环保产业得到较快发展,目前已初具规模。据测算,2010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2万亿元,从业人数2800万人。产业领域不断扩大,技术装备迅速升级,产品种类日益丰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初步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在节能领域,干法熄焦、纯低温余热发电、高炉煤气发电、炉顶压差发电、等离子点火、变频调速等一批重大节能技术装备得到推广普及;高效节能产品推广取得较大突破,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节能服务产业快速发展,到2010年,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节能服务产业产值达830亿元。在资源循环利用领域,“三废”(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装备广泛应用,再制造表面工程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再生铝蓄热式熔炼技术、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和包装物资源化利用技术装备等取得一定突破,无机改性利废复合材料在高速铁路上得到应用。在环保

美国政府大数据的研究和发展计划(中文译版)

美国政府大数据计划的中文译稿 奥巴马政府宣布“大数据的研究和发展计划。”通过提高我们从大型复杂的数字数据集中提取知识和观点的能力,承诺帮助加快在科学与工程中的步伐,加强国家安全,并改变教学研究。 这个计划里,六个联邦政府的部门和机构宣布新的2亿美元的投资,提高从大量数字数据中访问、组织、收集发现信息的工具和技术水平。了解更多正在进行的联邦政府的计划,解决所大数据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可通过大数据表来了解大数据革命。 我们还计划与工业界、大学研究界、非营利性机构与管理者一起利用大数据所创造的机会。显然,不能单单依靠政府,需要我们总统所呼吁的“众人拾柴火焰高”这样的努力。 一些相关的公司已经赞助大数据相关的比赛,并给大学提供这方面的研究资助。大学里也开始开设一门全新的研究型课程,培养下一代的“数据科学家”。一些无国界的组织帮助非营利性机构对公益性服务的数据进行采取、分析和可视化处理。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将会非常有兴趣支持建立一个跟大数据相关论坛,包括最新的公私组织之间的合作。 美国政府的大数据计划 亮点:为应对大数据革命带来的机遇,联邦政府制定计划,推进相关研究机构进一步进行科学发现和创新研究。 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 多尺度异常检测(ADAMS)项目解决大规模数据集的异常检测和特征化。项目中对异常数据的检测指对现实世界环境中各种可操作的信息数据及线索的收集。最初的ADAMS应用程序进行内部威胁检测,在日常网络活动环境中,检测单独的异常行动。 网络内部威胁(CINDER)计划,旨在开发新的方法来检测军事计算机网络与网络间谍活动。作为一种揭露隐藏操作的手段,CINDER将适用于将对不同类型对手的活动统一成“规范”的内部网络活动,并旨在提高对网络威胁检测的准确性、和速度。 Insight计划主要解决目前情报,监视和侦察系统的不足,进行自动化和人机集成推理,使得能够提前对时间敏感的更大潜在威胁进行分析。该计划旨在开发出资源管理系统,通过分析图像和非图像的传感器信

广电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思路

广电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总体思路实现广播电视数字化 广电“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总体思路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科技司司长王效杰 广播影视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融合,使广电发展面临新机遇与新挑战。节目制作、网络传输、终端服务都向智能化、跨屏互动演进,广电全媒体发展成为主流趋势。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加速融合发展,使广电行业面临全面战略转型。《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是对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部署和顶层设计,广电传播模式、运营模式、服务模式亟待全面转型,广电网络的“互联网+”演进发展态势明显。 公众文化信息需求的多元化,对广电制播和传输覆盖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改变过去媒体单向传播、受众被动接收的方式,把“受众”变为“用户”,实现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终端,为用户提供精准化内容、满足个性化需求成为必然要求。 三网融合的加速发展对广播影视网络信息安全提出了新要求。《三网融合推广方案》要求在全国范围推动广电、电信业务双向进入,广电网络双向宽带和泛在化发展刻不容缓,广电信息与网络安全面临更新更高要求。 思路和目标 1.全面实现广播电视数字化 全国县级(含)以上广播电视台实现数字化网络化。 全国有线电视网络全面完成数字整体转换,县级(含)以上城市有线网络基本完成双向化。 地面电视全面实现数字传输覆盖,适时关闭模拟电视信号,完成地面电视向数字化转换。 在全国地市县基本实现地面数字声音广播覆盖。 2.大幅增强广电融合媒体制播能力 全国省级以上广播电视台基本建立全台网,播出频道实现全高清化;中央电视台及有条件的省级电视台开播4K超高清试验频道。 全国地市级以上广播电视台全部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制播,较发达的地市级电视台播出频道实现全高清化,其余地市级电视台实现主要频道高清化。 省级以上广播电视台基本建立融合媒体制播云平台,实现全国广播电视融合媒体制播云平台互联互通。 3.全面提升广电融合媒体服务能力 省级以上有线电视网络、互联网电视集成播控机构基本建成广播电视融合媒体集成服务云平台。 完善融合媒体集成服务云平台技术架构,推动各广播电视融合媒体集成服务云平台的互联互通。

达州市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达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三大特色产业:以天府药业、天予药业、琦云药业、天然药业、福瑞药业为代表的现代中药产业,以川环科技、川鼓、同达博尔等为代表的节能环保装备产业,以达钢集团、正源公司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 丰富的天然气、硫磺、中药材、生物质等资源优势,具有依托化工、冶金、机电、中药生产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潜力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加值达到200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1000亿元的20%。 节能环保 ◆重点项目:①清洁能源汽车发动机及整车制造项目;②金恒机械清洁能源汽车发动机缸体项目;③川环科技高性能FVQM涡轮增压柔性管路系统生产线项目;④川鼓公司高效节能风机项目;⑤同达博尔节能空调项目;⑥佳境环保公司垃圾发电项目;⑦开江废旧橡胶回收综合利用项目;⑧宣汉国华环保科技公司固体废弃物处理设备、水污染及大气污染防治处理设备、噪声治理设备研发项目;⑨新达泵业大型高效节能污水处理泵项目;⑩达钢钢渣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宣汉s13型、调容高效节能变压器生产项目;?利用废旧汽车、工程机械、机床和农业机械等生产的再制造产品项目。 ◆重点产品:清洁能源汽车,汽车发动机,高效节能风机,节能空调,固体废弃物、污染物处理设备,S13型变压器。 新材料 ◆重点项目:①达钢集团600兆帕及以上含钒高强度钢项目;②达钢集团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③宣汉正源公司微玻纤及VIP纳米芯材项目;④渠县玄武岩纤维项目;⑤万源山水矿业公司石膏晶须制造项目;⑥达兴能源公司烯烃及下游产品项目;⑦渠县凌强无机盐公司纳米碳酸钙项目;⑧瓮福达州公司电子级磷酸及磷酸综合利用项目;⑨玖源化工聚苯硫醚及纤维项目;⑩大竹苎麻再生纤维素纤维产品开发项目;?达钢集团含钒玻璃项目;?达钢集团钒钛催化剂项目;?高品质轴承、齿轮钢、工模具钢开发项目;?高性能白炭黑项目。 ◆重点产品:含钒高强度钢材,锂电池负极材料,微玻纤,玄武岩纤维,电子级磷酸,聚苯硫醚纤维,苎麻再生纤维素纤维,含钒玻璃,石膏晶须,苎麻再生纤维素纤维,含钒玻璃,白炭黑。 生物产业 ◆重点项目:①地奥天府药业公司地榆升白片等现代中药项目;②琦云药业公司现代中药有效成分提取项目;③四川银杏实业公司银杏叶生物制药项目;④四川天予药业公司中药材产业化开发及循环利用项目;⑤达州苎麻、油橄榄等农作物生物育种及产业化项目;⑥渠县生物农药产品开发项目;⑦大竹县春宇林产生物育苗及生物药品研发项目;⑧开江县橄榄叶提取苦苷和葛根提取异黄酮项目;⑨新型药用辅料及包装材料项目;⑩中药复方新药开发项目;?淀粉基塑料生物基材项目;?工业用糖化酶、淀粉酶、脂肪酶、蛋白酶等现代发酵关键酶制剂项目;?阿玛宁公司洛神花提取项目;?利根葛业葛根精深加工项目。 ◆重点产品:淀粉基塑料,工业用糖化酶、淀粉酶、脂肪酶、蛋白酶,地榆升白片,回生口服液,活力苏口服液、慢肾宁合剂,生物农药,银杏、橄榄叶、葛根等中药提取物。 电子信息 重点项目:①四川鹏翔电子公司智能燃气表、电表、水表开发项目;②四川维奇光电新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

【TechWeb报道】9月6日消息,国务院日前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下称《纲要》),对大数据开放应用等工作提供指导意见。而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2015年中国大数据发展调查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将达到115.9亿元,增速达38%。 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约为84亿元,主要由3部分组成,即大数据软件产值、用于承载大数据应用的硬件产值,以及大数据相关的专业服务产值 2014年大数据软件产值为35.6亿元,占比约42%;大数据硬件产值达28.5亿元,占比约34%;大数据服务产值为19.9亿元,占比约为24%。 此外,预计2016至2018年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还将维持40%左右的高速增长。 根据中国政府网消息,日前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纲要》提出未来5至10年我国大数据发展和应用应实现的目标,将惠及全民,助力经济转型。 《纲要》部署三方面主要任务。一要加快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推动资源整合,提升治理能力。二要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培育新兴业态,助力经济转型。三要强化安全保障,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健康发展。 根据《纲要》计划,2017年底前跨部门数据资源共享共用格局基本形成;到2018年,开展政府和社会合作开发利用大数据试点,2018年底前建成国家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等;2020年,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数据处理、分析、可视化软件和硬件支撑平台等产品。 此外,《纲要》提出政府治理大数据工程等十大工程,其中,包括推进政府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工程、国家大数据资源统筹发展工程、政府治理大数据工程、公共服务大数据工程等4大“政府大数据”工程;工业和新兴产业大数据工程、现代农业大数据工程、万众创新大数据工程、大数据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与产业化工程、大数据产业支撑能力提升工程等5大“大数据产业”工程;以及网络和大数据安全保障工程。 《纲要》全文如下: 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 国发〔2015〕50 号

咸宁市十三五十大绿色产业发展规划DOC

咸宁市十三五十大绿色产业发展规划 一、先进制造业 产业现状 先进制造业是基础性产业,产业关联度高,市场需求大,资本技术密集,综合反映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科技水平、创新能力和工业实力。开发区目前已建成投产的先进装备制造企业主要有合加环境资源设备制造、厚福医疗器材生产、三胜机械、精密机械、亿邦机械、华南工程机械等企业,现有先进装备制造业企业科技含量不高、产品单一、企业生产运作普遍不足、年产值普遍偏低、市场占有率较小、没有明显的龙头带动企业、产出效益不高等明显特点。 发展定位 1、起重运输机械。开发高效节能电机,450吨架桥机、450吨提梁机等。 2、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开发220KV及以上特大型变压器,形成批量生产能力;开发1E级核电站电缆;配套发展云母制品、互感器、配电柜等;研发百万千瓦核组泵、核环吊、变压器等核电配套产品。 3、重大技术装备和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大力推进石油化工和煤化工设备、冷热连轧及涂镀层加工设备、新型造纸机械和纺织机械设备等重大成套装备国产化。掌握轨道交通设备、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大型施工机械等重大技术装备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建设咸宁工程机械与船舶及钢结构等产业基地。 4、发展新型三废处理设备。 5、节能环保装备。 布局构想 随着即将开工建设的中电坤灿、津晶城项目落户开发区三期地块,将起到一定的引领集聚作用,建议在开发区三期此两项目附近分布新引进的先进制造业。 发展愿景 开发区“十三五”期间将重点扶持先进装备制造业,引进几家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企业,促使其尽快发展壮大,延伸其产业链,使先进制造业真正成为未来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点,把咸宁市建成为武汉城市圈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 措施建议 一是主动承接武汉工业向城市圈地区战略转移,充分发挥中国光谷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拉长延伸现有装备制造产业链条,发展壮大一批大型装备制造企业。

重庆市沙坪坝区工业发展规划报告

市沙坪坝区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工业专项规划 沙坪坝区是科技、教育、文化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主城核心区重要组成部分,是老工业基地在21世纪初期最具发展潜质的地区之一。为了按照科学发展观指导和推动全区工业“十一五”及到2015年的发展,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现根据市委及区委“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决定”,结合“市‘十一五’工业发展和老工业基地振兴规划”,围绕区的总体发展思路和“十一五”规划纲要,依托企业,面向市场,以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领跑先进制造业为努力方向,研究和制定区域工业发展专项规划。本规划体现近期,突出中期,展望长期,设置2007年、2010年、2015年三个时段目标。 一、规划的背景和依据 (一)区域工业发展的基础 我区作为的传统工业大区,在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曲折起伏的发展历程。20世纪80年代初,区工业形成了区、街多层面蓬勃发展态势,同时由于嘉陵等企业成功军转民和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工业一度位居全市区县首位。90年代中期以来,区域工业由于种种因素,整体实力有所减弱、发展速度相对减缓。“十五”期末,我区全部工业增加值跨上70亿台阶,居全市区县的第二位。

从我区目前工业整体规模和水平衡量,区域工业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其主要标志:一是形成了较为雄厚的传统产业基础和生产能力,先进制造业也具有相当规模,高新技术产业方兴未艾;二是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2005年达到44%,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体和主导力量;三是在工业化进程中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产业、产品开发层次不断提升,开始由单纯数量扩型向质量增长型转变。区域工业经济发展正处于一个全面上升的转折点。 (二)区域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1、新型工业化推进的新要求 党的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对未来工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质的要求。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促进了高科技蓬勃发展,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现代工业趋向文明生产,在现存的工业结构和技术条件下,我国新型工业化的推进将出现一些新的矛盾。尤其是在加强环境保护和加快工业发展上,要做到两者的协调一致,就必须优化工业结构。 2、市、区工业发展的新思路 按照市委二届五次全委会精神及“工业强市”战略思想,市将集中力量发展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业、资源加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四大重点产业,鼓励都市发达经济圈各区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率先将地区经济做大做强。我区确定了全区未来努力打造“一区两高地”(即现代都市产业示区、科教文化高地、人才集聚高地),早日实现“一城三中心三基地”(即西部新城;科教文卫中心、铁路物

四川省发布《成都五大经济区“十三五”发展规划》

四川省发布《成都五大经济区“十三五”发展规划》 9月2日,四川省政府正式印发《成都五大经济区“十三五”发展规划》。主要包括:《成都平原经济区“十三五”发展规划》《川南经济区“十三五”发展规划》《川东北经济区“十三五”发展规划》《攀西经济区“十三五”发展规划》《川西北生态经济区“十三五”发展规划》五大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四川省首次编制印发五大经济区发展规划。 五大经济区,五条各具特色又相互协调的发展路径。各具特色,源于各发展规划瞄准各经济区不同的发展程度和特点,针对性提出相应目标和举措;相互协调,源于各发展规划始终强调互联互通,着力全省经济发展结构优化。五个“十三五”发展规划分别有哪些亮点?描绘出怎样的美好图景? 成都平原经济区 坚持以产业转型为主攻方向 成都平原经济区包括成都、德阳、绵阳、乐山、眉山、资阳、遂宁、雅安8市,经济总量19126亿元,占全省59.6%;总人口超过3700万人,占全省46%。 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龙头”,成都平原经济区要形成创新引领的经济发展模式,继续发挥对全省稳增长的重要支撑作用。近日印发的《成都平原经济区“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坚持以产业转型为主攻方向,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工业方面,成都平原经济区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与燃机、高效发电和核技术应用等先进制造业;推动食品饮料、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冶金、建材、化工等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淘汰落后产能。 服务业方面,以建设西部金融中心、物流中心、商贸中心为重点,推动科技研发、文化创意、商务会展、信息技术服务、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化、标准化、专业化发展。用现代服务业理念、现代经营模式和现代信息技术改造升级生活性服务业,积极扩大健康养老、信息消费等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 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是另一主要内容。《规划》提出,成都平原经济区要率先实现由要

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4-2020年).

《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序言 大数据是通过快速获取、处理、分析以从中提取价值的海量、多样化的交易数据、交互数据与传感数据。大数据产业是指一切与大数据的产生与集聚、组织与管理、分析与发现、应用与服务相关的经济活动的集合,以数据挖掘分析服务为核心,包含数据中心、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服务,数字内容服务、物联网服务、位置服务等信息服务,智能终端制造、电子元器件制造等电子产品制造,以及智能交通、互联网金融和智慧城市等应用服务。继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之后,大数据正成为信息技术的新热点,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将对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对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深刻变革。把握大数据发展方向,推动大数据开发应用,发展大数据服务产业,是推进贵州省信息技术产业集聚发展和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对推动贵州工业结构调整、加快贵州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打造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升级版,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规划纲要依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黔中经济区发展规划》、《“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及《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信息产业跨越发展的意见》、《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的部署和要求制定,旨在为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指导。规划期为2014年至2020年。 一、发展机遇与优势 (一发展机遇 1.国家和贵州省全力支持为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为贯彻落实有关规划和意见,国家35个部委相继出台支持贵州发展的政策文件或与贵州签署合作协议,对贵州省发展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大。贵安新区跻身国家级新区,在财税、投资、金融、产业、土地、人才等方面享有更多广泛的改革试验权和更加优惠的产业政策,为贵州省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对产业和

顺德产业发展规划

《佛山市顺德区产业发展规划》成果公示 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政府

为加强规划管理,增加透明度,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现对《佛山市顺德区产业发展规划》评审成果征询公众意见,欢迎社会各界监督。 监督电话:22836036、22836116 监督传真:22836311 信函邮寄:顺德区大良德民路行政大楼3楼顺德发展规划和统计局(528300) 电子邮箱:sg@https://www.wendangku.net/doc/6e15115883.html, 公示时间:自2010年1月12日至2010年2月10日。 公示媒体:1月12日珠江商报 公示网址: 顺德区人民政府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6e15115883.html,/ 顺德区发展规划和统计局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6e15115883.html,/ 顺畅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6e15115883.html,/

一、编制背景 20多年的高速发展,顺德经济取得了辉煌成就,但在高起点继续保持又好又快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因此,顺德提出了“以规划为引领,构建城乡社会经济一体化格局”的发展思想,制定了“一城三片区”的规划发展战略,主动与珠三角一体化战略对接。2009年1月8日,佛山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刘海在区委扩大会议上称,顺德将制定城乡规划、产业规划、社会发展规划三大规划。其中,顺德的《佛山市顺德区产业发展规划》将进一步明确顺德经济未来发展的目标、产业布局和招商的重点领域,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规划纲要》进行有效对接,合理构建珠三角和其他城市环珠三角产业协调体系。 二、编制目的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顺德经济结构调整,提升和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发展新兴产业。 三、编制意义 1.相关资料显示,家电产业的总体规模占顺德工业总产值的四成,加上其延伸产业。除产业本身的结构外,顺德产业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环境瓶颈要求顺德转变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科学谋划产业发展的整体性与可持续性。 2.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计划的出台、《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粤港澳合作的深化、广佛同城化速度加快以及顺德自身200多亿元交通基础设施投入,一系列宏观政治经济环境的动态为顺德规划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四、顺德产业面临的挑战 总结现有产业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上展望未来,顺德应注重产业质量和结构的持续优化,积极发展高附加值和多元化产业结构。顺德未来产业需求可作如下考量:第一,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拉动传统产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第二,发展现代服务业,在资金、人才和商业模式上支持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并最终形成“独立”支柱产业的产值创造力。 第三,有针对性地提升人才环境,大力加强对高端人才的吸引,以研发引领顺德产业升级。

总公司十三五科学技术发展专项规划(1)DOC

“十三五”科学技术发展专项规划 单位名称: 联系人: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二〇年十月九日

矿产资源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矿产资源需求刚性增长,资源约束趋紧,环境压力加大,资源安全形势面临重大挑战。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矿产资源安全保障提出了新目标,必须超前谋划,总体布局,统筹规划,全面加强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保护与合理利用,积极推进矿业国际合作,提高资源保障能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资源基础。 为了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以及《陕西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精神,实现我省“能源化工强省”、“现代材料工业大省”、“矿业研发大省”的三大战略目标,科学编制“十三五”地质科技发展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于加强地质科研工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和造就一批地质科技人才,促进地质科学技术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等十分重要。省地矿总公司在全面总结“十二五”地质科技工作,认真分析“十三五”地矿经济发展对地质科技和科研基础条件平台需求和人才建设的基础上,考虑发展现状和资源状况,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提出了本企业“十三五”科学技术发展专项规划”。 一、发展现状分析 (一)基本情况 1、“十二五”期间科技工作重要成果 “十二五”期间(止2014年底)主要承担了中央、地方、本企业自筹,以及提供地质技术服务等开展地质科学研究课题56项,内

容涉及基础地质、矿产地质、水工环、物化探、实验测试、测量、机算机软件、国家标准制定、探矿机械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为基础地质研究、地质找矿、矿产开发、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建设和地质灾害防治提等供了有力支撑。 开展的主要项目有: 区域矿产地质综合研究类(9项): “青海1∶25万东台吉乃尔湖幅大灶火幅(部分)格尔木幅(部分)幅区域重力调查”、“海南省昌江县石碌铁矿外围1︰5万重力调查”、“青海省锡铁山地区勘察技术应用示范”、“西藏1:25万班戈县幅、那曲县幅区域重力调查”、“青海1︰25万刚察县幅、张掖市幅区域重力调查”、“西藏罗布莎地区1:5万重磁调查”、“青海1:25万盐池湾幅、德令哈镇幅、诺木洪幅区域重力调查”、“新疆1:5万苏立杰幅等4幅区调”、“新疆西昆仑地区 1 : 5万I44E004001 、I44E004002、I44E005001、I44E005002、I44E006001、I44E006002 等六幅区调”。 重点矿区成矿控制条件综合研究类(4项): “陕西小秦岭金矿矿田构造研究与靶区优选”、“陕西省秦巴地区重要矿床(田)区域物化探信息特征研究及找矿远景预测”、“陕西镇旬地区汞锑金多金属控矿构造解析与靶区验证”、“西安市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 政策、规范、规划类(3项): 修订《大比例尺重力勘查技术规范》、“制定铜铅锌矿石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铼、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砷和锡等标准分析方法3个”、“有色金属(砷、锑、钴和镍)矿石化学物相分析方法研究”、“地球化学调查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方法技术研究”。

北京市“十五”时期工业发展规划

2001-2005年北京工业发展规划 目录 一、北京工业“九五”时期发展概况 (1) (一)经济运行态势良好 (1) (二)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2) (三)技术进步明显加快 (3) (四)国企脱困取得阶段性成果 (4) (五)开放型经济格局正在形成 (5) 二、北京工业发展的环境和条件 (6) (一)经济全球化趋势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6) (二)宏观经济的重要转机拓展了发展空间 (6) (三)首都经济发展战略为北京工业指明了方向 .. 7 (四)适应资源与环境是北京工业调整的重要课题 8三、北京工业“十五”时期发展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8) (一)指导思想 (8) (二)发展目标 (9) 四、北京工业“十五”时期发展要点 (11) (一)高新技术产业 (12) (二)传统产业 (20) (三)都市型工业 (28) 五、北京工业“十五”时期发展主要措施 (30) (一)调整所有制结构,改革产权制度 (30)

(二)健全技术创新体系 (31) (三)形成全方位的开放体系 (32) (四)建立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新机制 (33) (五)培育一批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 (33) (六)强化企业基础管理 (34) (七)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34) (八)着力营造有利于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环境 (35) 附件一北京工业各行业工业总产值发展目标 附件二建设10个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概要) 附件三实施10项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工程(概要) 附件四“十五”时期北京工业投资动态项目库(第一批)

新世纪初的5到10年,我国将进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发展阶段。按照北京要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北京工业要紧紧围绕“新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发展首都经济,构建新的产业群体。到2005年,北京工业要基本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总量翻番,为把北京建设成为全国知识经济发展基地提供重要的经济、技术和产业基础。为此,特制定本规划。 一、北京工业“九五”时期发展概况 (一)经济运行态势良好 “九五”期间,北京工业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市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总产值(不变价)从“八五”末期的1174.4亿元,增至2000年的2286.6亿元,增长了94.7%,实现年均递增 14.3%。 工业增加值从“八五”末期的459.2亿元增至2000年的737亿元,增长了60.5%,实现年均递增9.9%,五年累计实现增加值3126.8亿元,比“八五”时期增长74.5%(现价)。 工业产品产销率从“九五”初期的98.4%,到2000年的98.5%,五年期间始终保持在一个较好的水平。 “九五”期间,北京工业主要经济收益指标显著提高。全市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利润从“八五”末期的85.3亿元,增至

工信部_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2016〕412号_20161218

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数据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是21世纪的“钻石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数据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全面推进大数据发展,加快建设数据强国。“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关键时期,全球新一代信息产业处于加速变革期,大数据技术和应用处于创新突破期,国内市场需求处于爆发期,我国大数据产业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抢抓机遇,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对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优化民生公共服务、促进经济转型和创新发展有重大意义。为推动我国大数据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深入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落实国务院《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编制本规划。 一、我国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基础 大数据产业指以数据生产、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服务为主的相关经济活动,包括数据资源建设、大数据软硬件产品的开发、销售和租赁活动,以及相关信息技术服务。 “十二五”期间,我国信息产业迅速壮大,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互联网经济日益繁荣,积累了丰富的数据资源,技术创新取得了明显突破,应用势头良好,为“十三五”时期我国大数据产业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信息化积累了丰富的数据资源。我国信息化发展水平日益提高,对数据资源的采集、挖掘和应用水平不断深化。政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全国面向公众

的政府网站达8.4万个。智慧城市建设全面展开,“十二五”期间近300个城市进行了智慧城市试点。两化融合发展进程不断深入,正进入向纵深发展的新阶段。信息消费蓬勃发展,网民数量超过7亿,移动电话用户规模已经突破13亿,均居世界第一。月度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835M。政府部门、互联网企业、大型集团企业积累沉淀了大量的数据资源。我国已成为产生和积累数据量最大、数据类型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大数据技术创新取得明显突破。在软硬件方面,国内骨干软硬件企业陆续推出自主研发的大数据基础平台产品,一批信息服务企业面向特定领域研发数据分析工具,提供创新型数据服务。在平台建设方面,互联网龙头企业服务器单集群规模达到上万台,具备建设和运维超大规模大数据平台的技术实力。在智能分析方面,部分企业积极布局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在语音识别、图像理解、文本挖掘等方面抢占技术制高点。在开源技术方面,我国对国际大数据开源软件社区的贡献不断增大。 大数据应用推进势头良好。大数据在互联网服务中得到广泛应用,大幅度提升网络社交、电商、广告、搜索等服务的个性化和智能化水平,催生共享经济等数据驱动的新兴业态。大数据加速向传统产业渗透,驱动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变革,推动制造业向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电信、金融、交通等行业利用已积累的丰富数据资源,积极探索客户细分、风险防控、信用评价等应用,加快服务优化、业务创新和产业升级步伐。 大数据产业体系初具雏形。2015年,我国信息产业收入达到17.1万亿元,比2010年进入“十二五”前翻了一番。其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4.3万亿元,同比增长15.7%。大型数据中心向绿色化、集约化发展,跨地区经营互联网数据中心(IDC)业务的企业达到 295家。云计算服务逐渐成熟,主要云计算平台的数据处理规模已跻身世界前列,为大数据提供强大的计算存储

集团公司五年发展规划报告

宁夏领鲜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第一个五年(2011-2015)发展规划纲要 2011年,是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开局之年,国家产业政策向西部倾斜给宁夏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给公司的成长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公司抢抓机遇、超前规划,成立了宁夏领鲜农业投资有限公司,并完成了对领鲜果蔬公司、领鲜销售公司、领鲜物流公司的绝对控股,从而形成了以领鲜农投公司为母公司,以领鲜果蔬公司、领鲜销售公司、领鲜物流公司为子公司的企业集团。随着集团公司的建立,企业的产业格局更具完善。为了理清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和基本思路,公司经营管理层结合企业实际提出了未来五年的经济发展和品牌经营目标,并通过分析企业现状,寻找发展突破口,提出五年内的改革发展规划,特此制定了本规划纲要。 一、四年以来的历程回顾 2007年至今以来的4年时间,是公司发展的初期阶段,第一个公司的成立,第一个基地的建设,我们摸索前进,一路走来,才有了今天的企业规模和产业格局。 回顾这四年,不难发现,过程是曲折的,由于我们缺乏对农业行业的客观了解和农业企业的管理经验,的确走了不少错路,走了不少弯路。果蔬基地的发展建设,基地生产的经营决策都不同程度地出现过失误和反复,并直接影响了产

业的发展进程;销售公司规模扩张的减缓和市场竞争的不足,也直接影响了销售网络的建设;公司整体管理运营体系的运行不畅,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企业盈利能力不足的现状。这些教训是深刻的,但正是这深刻而又发人深省的教训,促使我们不得不思考,不得不规划,这才有了今天的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 客观的说,这四年,我们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随着公司规模的发展壮大和产业格局进一步优化,已经形成了强势的社会影响力,我们已经形成的产、供、销、储一体化的产业链条必将有效地助推发展“领鲜大农业”的战略构想。 国家“十二五”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我们带来了有利的宏观政策环境,企业几年积累所形成的各种资质荣誉和良好的社会影响力都将成为企业驶上快车道的强劲动力。时不我待,我们一定要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同时鼓足干劲,上下齐心,全力投入公司新的发展征程。 二、未来五年的总体思路 1、指导思想 因为整个的国民经济序列中农业行业依然处于落后地位,所以较之其它行业才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由于农业行业的基础性产业地位,在社会的任何发展阶段都不可或缺,所以就奠定了农业既是最古老最传统的行业又是朝阳产业。领鲜的产业规划也将始终以农为主,这个大的方向不会改变。集团公司成立伊始,为切实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未来五年发展在指导思想上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第一、紧密结合农业产业发展,突出主营业务,培育核心竞争力 企业如果主营业务不突出,专业化经营管理能力不强,缺乏核心竞争能力,将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因此,集团的二次创业要根据市场竞争的要求,全力推进集团产业

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e15115883.html, 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作者:耀文 来源:《中国电子报》2016年第57期 本报讯国务院近日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了未来五年国家科技创新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战略任务和改革举措。 《规划》强调,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确保如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规划》确立了“十三五”科技创新的总体目标。国家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大幅跃升,国家综合创新能力世界排名进入前15位,迈进创新型国家行列;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与2015年相比,科技进步贡献率从55.3%提高到60%,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从15.6%提高到20%;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通过《专利合作条约》途径提交的专利申请量比2015年翻一番,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5%。 《规划》提出建设高效协同的国家创新体系,并从培育充满活力的创新主体、系统布局高水平创新基地等方面提出了总体要求。努力促进各类创新主体协同互动、创新要素顺畅流动高效配置,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实践载体、制度安排和环境保障。 《规划》围绕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增添发展新动能、拓展发展新空间、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中的核心引领作用,重点强化六方面任务部署。一是围绕构筑国家先发优势,加强兼顾当前和长远的重大战略布局。二是围绕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培育重要战略创新力量。三是围绕拓展创新发展空间,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四是围绕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构建良好创新创业生态。五是围绕破除束缚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制度障碍,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六是围绕夯实创新的群众和社会基础,加强科普和创新文化建设。 《规划》从落实和完善创新政策法规、完善科技创新投入机制、加强规划实施与管理等三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强调完善支持创新的普惠性政策体系,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