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必修三主要知识点

必修三主要知识点

必修三主要知识点
必修三主要知识点

必修三主要知识点

第一单元主要知识点

本单元主要讲述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汉代董仲舒改造为新儒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明时期,儒学发展为理学和心学;明清时期,儒学遭到批判与继承。

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原因:经济上,井田制崩溃;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强大;阶级上,士阶层崛起;文化上,私学兴起。

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诸子百家的思想

孔子(儒家):思想核心是仁;礼;以德治民;有教无类;性相近。

孟子(儒家):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

荀子(儒家):仁义和王道;君舟民水;性本恶。

老子(道家):世界的本原是道;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庄子(道家):追求精神的自由,事物都有两面性。

韩非子(法家):主张变革;以法治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墨子(墨家):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三.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为了加强君权);

三纲五常(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四.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汉武帝时期)

主要措施:

政治上肯定儒学的地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任用儒生当官。

教育上推广儒学,儒家经典为教科书,儒生担任教师,中央设太学,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影响:儒家思想成为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五、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主要内容

程颐,程颢,朱熹

理是万物的本原;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

六、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主要内容

陆九渊,王阳明

心是万物的本原,反省内心,致良知,知行合一。

七、理学心学的异同

/心);哲学范畴不同(客观唯心/主观唯心)

政治上,封建专制统治强化;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思想上;儒学的禁锢。

九、、明清之际思想家及其主张

李贽:打破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权威;主张人的正当私欲;男女平等。

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天下为主君为客。

顾炎武:提倡经世致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王夫之:唯物思想;物质是运动的;物质变化是有规律的。

第三单元主要知识点

本单元主要讲授中国古代科技,文学和艺术(包括字画戏)。

一、四大发明

1、概况:西汉前期发明纸,东汉蔡伦改进。隋唐出现雕版印刷,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唐末,火药运用于军事,宋朝广泛运用。战国时期指南针叫做司南,宋朝应用于航海。

2、外传:唐朝,造纸术经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其他3项成就于十三,十四世纪外传。

3、四大发明对欧洲的意义:造纸术印刷术利于欧洲资产阶级文化的传播;指南针推动着新地理大发现;火药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武器。总之,四大发明推动着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

二、其他科技成就

1、数学:东汉的九章算术记载着十进位值制。

2、天文:中国古代很早就有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哈雷彗星的记录;石氏星表是最早的星表;张衡的浑仪和郭守敬的简仪。

3、历法:夏小正是最早的历法;商场有殷历;最优秀的历法是元朝郭守敬的授时历。

4、农书:西汉氾胜之的《氾胜之书》;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元朝王桢的《农书》;明朝徐光启《农政全书》(记载了外来农业事物)。

5、医学:黄帝内经是中医学奠基之作。东汉张仲景(“医圣”)的《伤寒杂病论》提出了辩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誉为“万世宝典”。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三、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重实用,经验性总结,没有转化为普遍的生产力。

四、影响科技的因素有:政局,政策,经济,文化教育,对外关系,民族关系,人民的努力,等等。

五、科技的启示:要保持政治上的安定,国家的统一;要坚持科教兴国的政策;发展经济,为科技提供物质保障;要重视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要坚持对外开放,促进中外交流。

六、中国古代文学

1、先秦的诗歌:

《诗经》是春秋时期孔子编订。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以四言为主,多重单叠句,语言丰富,内容古朴,现实感强。奠定了

...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离骚》是战国时期屈原所撰。特点:想象奇特,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骚体”。

2、汉赋:辞藻华丽,气势恢宏,半文半诗。代表人物有司马相如,张衡。

3、唐诗:

繁荣的原因:政治上国家的统一,经济上国力的强盛,文化上科举考试以诗取士;对外关系上,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等等。

初唐:王勃,陈子昂。盛唐:边塞诗人岑参和高适,山水诗王维和孟浩然,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中唐:白居易。晚唐:杜牧,李商隐。

4、宋词:

兴起的原因:经济上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精神需要;政治上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存在。豪放派有苏轼、辛弃疾。婉约派有柳永、李清照。

5、元曲: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关汉卿的《窦娥冤》。

6、明清小说

兴起的原因:政治上专制的强化导致矛盾尖锐;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市民阶层扩大,精神生活的需要。

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文言短篇小说有《聊斋志异》。讽

刺小说有《儒林外史》。

七、汉字和书法

1、汉字起源于图画文字。商代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汉字。汉字演变:甲骨文,金文,大篆,秦朝的小篆,秦末的隶书。

2、楷书、行书、草书

楷书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具有实用价值。颜真卿,柳公权,钟繇,王羲之。

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怀素,张旭,王羲之,王献之。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具有实用价值。王羲之,苏轼,赵孟頫,文征明。

3.东晋的王羲之被称为“书圣” ,其代表作《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

八、绘画

远古,彩陶画。战国,绘画成熟。秦汉,门类多。魏晋,理论成熟。

东晋画家顾恺之,代表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唐代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敦煌莫高窟体现外来风格。

宋朝流行风俗画,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还有宫廷画。

元明清的文人画,特点是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代表作有王冕《墨梅图》、徐渭《牡丹礁石图》、郑板桥《墨兰图》。

九、戏剧

元代杂剧,明朝昆曲。

道光年间,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

第五单元主要知识点

本单元主要讲授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思想。经历了学器物学制度学思想3个阶段。主要派别有地主阶级抵抗派和洋务派,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

一、地主阶级抵抗派

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林则徐编译了四洲志和各国律例,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的代表作是海国图志。

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目的:维护封建统治。

评价:迈开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但未认识到中国落后的真正原因。

二、地主阶级洋务派

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

指导思想:中体西用,即维护封建制度和纲常礼教的前提下,采用西方的实用科技。

实践活动:开展洋务运动。

地主阶级抵抗派和洋务派的异同

同:都是地主阶级,都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都主张学习西方

异:抵抗派是提出者,洋务派是实践者。

三、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

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薛福成

主张:政治上君主立宪;经济上发展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文化上学习西方科学文化。

四、资产阶级维新派

1、背景:政治上19世纪末民族危机加深;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思想上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2、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

主张:和早期维新派相同

康有为的思想:两本著作是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其思想特点是借孔子的权威宣扬变法

梁启超:著有变法通议,提倡兴民权,设议院,定宪法。

严复:天演论。借西方进化论思想,激励国人变革。

谭嗣同:仁学,抨击纲常礼教,批判专制君权、宗法等级制度,倡导男女平等。

3、评价:维新思潮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具有思想启蒙的作用。

近代3次具有思想解放作用的运动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五、资产阶级革命派

1、三民主义

背景:政治上,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清政府的腐朽统治;经济上,新政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思想上,西方革命理论的传入。

三民主义的提出: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来阐发为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民族主义是前提,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民权主义是核心,指“创立民国”,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是补充,即“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三民主义的实践活动: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辛亥革命的成功,是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一次实践。1912年,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认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

评价三民主义:

进步性: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体现了资产阶级政治和经济上的要求。

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反帝,是实现的资产阶级的民权,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2、新三民主义

提出:1924年,国民党一大上提出

内容:民族主义,增加了反帝;民权主义,将资产阶级的民权扩展到一般平民的民权;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评价:

积极: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指导大革命运动。

局限:仍是资产阶级的革命思想。

新三民主义和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异同:

同:都反帝反封建

异:新三民主义没有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在民主革命阶段,其革命性不彻底,体现在,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没有提出实现工人八小时工作制。

造成差异的根源:两党阶级立场不同。

六、资产阶级激进派:新文化运动

1、背景:政治上,袁世凯复辟帝制破坏共和,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的春天;思想上,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的传播。

2、概况: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

标志:1915.9 陈独秀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口号:民主科学

主要阵地:新青年

活动基地:北大

3、内容:

前期主要思想: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他全面的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4、评价:

性质:一次彻底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积极影响:打击了封建思想,传播了民主科学。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五四运动的发生创造的条件。局限性:对东西方问题存在绝对肯定或否定;没有深入到群众。

第六单元主要知识点

一、毛泽东思想(分为革命时期和建国后建设时期)

1、革命时期的毛泽东思想:

五四运动时期:创办湘江评论,成立新民学会。

国民大革命时期:指导湖南农民运动,著有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正确指出了革命的对象,革命的主力和革命的同盟军。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三篇著作分别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长期存在。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指出中国革命道路应该走农村包围城市之路。

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论持久战。1940年的新民主主义论。1945年的论联合政府。1945年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解放战争时期:1949年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工作重心的转移,从农村转向城市。

2、建设时期的毛泽东思想:

过渡时期:带领中国人民恢复了经济,巩固了政权。完成了三大改造。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年发表论十大关系。1956年召开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情,看准了社会主要矛盾。1957年,发表《关于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3、毛泽东思想的概念理解:毛泽东思想不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是整个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思想。毛泽东错误的思想不属于毛泽东思想体系。毛泽东在军事外交文化民族教育等方面提出的思想也都属于毛泽东思想体系。

4、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5、评价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指导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指导了中国建设;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邓小平理论

主要内容包括:认识到世界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一国两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的探索。主要是第三个问题。

1、邓小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过程: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观点,打破了个人崇拜,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主要内容: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提出改革开放;决定会后拨乱反正。意义:标志着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形成,是党的历史上伟大的转折,开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982年,中共12大提出走自己的路。

1987年,中共13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992年南巡讲话,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发展生产力,提出判断党的工作的3个有利于标准。

1992年,中共14大,指出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7年,中共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

2、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3、评价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指导了中国有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

三、三个代表

提出背景:新时期面临党建问题

内容: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方向;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七单元主要知识点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时期的科技,文艺,和教育。

一、科技

主要领域有核能,空间技术,农业,计算机,生物工程。

核能技术:1964年两弹(原子弹,导弹)。为了打破美苏的核垄断而开发研究。强大了国防力量,提高了国际地位。

空间技术:1970年,东方红一号,开启航天时代。2003年,神舟5号,杨利伟,实现载人航天。

农业: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南优2号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中国粮食问题,也对解决世界饥饿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计算机:1983年,银河一号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生物技术:1965年研制成人工结晶牛胰岛素,中国参与了世界基因工程研究。

二、学术文艺:双百方针

经历了文革前,文革中,文革后三个阶段。

1、文革前

提出原因:1956年初,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毛泽东提出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成果:老舍的话剧《茶馆》,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

2、文革中

原因:左的错误,政治运动的扩大化,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上升为阶级斗争问题。受到政治批判的人物及作品: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艾青的《蝉的歌》,昆曲《李慧娘》和电影《北国江南》《早春二月》等。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了伤害,文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受到

很大影响。

3、文革后

原因:文化大革命结束,邓小平强调坚持贯彻"双百"方针。

繁荣的表现:出现反映"文化大革命"为主题的"反思文学""伤痕文学";以改革实践为主题的文学作品;还有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的戏剧、电影,如《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等。

三、新中国教育

分为文革前,文革中,文革后三个阶段。

1、文革前:奠基

成就: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决定建立人民教育事业。毛泽东提出德育、智育、体育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学校教育制度包括全日制学习或半工半读。

结果: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建设人才。

2、文革中:破坏

表现:各地停课;1966年夏,高考制度被废止;70年代初,高校招收"工农兵学员",大学教育水平下降。

结果:人才缺乏,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了。

3、文革后: 复兴

表现:

1977年,恢复高考。邓小平提出"科教兴国"。80年代,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国家制定了《义务教育法》。90年代,提出"211工程"计划。启动了"希望工程"。发展西部教育。

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主线是人文主义:起源于古希腊;中世纪被神学湮没;中世纪走向近代,得到复兴和发展。

一、起源

1、智者学派

背景:希腊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展,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学者开始关注人本身。

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反对迷信,强调自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德判断标准。

评价:积极:肯定了人的价值,体现了人文主义。消极:忽视道德,导致城邦世风日下。

2、苏格拉底

主张:有思想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的美德。

影响: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人的科学。

3、柏拉图《理想国》,思考人类社会问题。

4、亚里斯多德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人类是最高级的。

二、复兴:14--17世纪文艺复兴

1、背景:

封建神学统治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新生的资产阶级追求财富和享乐;意大利保留了古希腊罗马文化,有一批专门学者。

2、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3、成就:

意大利文学三杰:但丁(神曲)、彼特拉克(歌集,他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薄伽丘(十日谈)

艺术三杰: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米开朗琪罗(大卫)、拉斐尔(西斯廷圣母)

英国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

自然科学成就,比如天文学领域的日心说。

4、评价

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积极性:思想上,对欧洲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经济上,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政治上,为资本主义的确立开辟了道路;科技上,推动近代科技的进步。

局限性:对教会势力抱和解态度,而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对人文主义的过分强调,造成了个人私欲横流和社会混乱。

三、宗教改革(16世纪)

1、兴起于德国的原因

教会黑暗的统治;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教会在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2、马丁路德改革兴起的标志:1517年,95条论纲。

改革内容:因信称义;翻译圣经,人人可解读圣经;简化宗教仪式;王权高于教权。

3、欧洲三大新教:路德教,加尔文教,英国国教。

4、宗教改革的评价

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政治思想运动

积极:思想上,进一步传播人文主义;政治上,打击了教会在欧洲的统治;经济上,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四、启蒙运动

1、背景

政治上,封建制度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经济上,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阶级上,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增强;思想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思想解放作用;科技上,自然科学的兴起。

2、核心思想:理性主义(提倡理性,判断事物,敬畏事实,尊重科学,反对偶像与教条,直指封建专制及宗教思想)

3、代表人物和主张

伏尔泰:否定天主教会;倡导君主立宪制;提倡天赋人权;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孟德斯鸠:代表作是《论法的精神》,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卢梭:最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主张“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社会契约”;主张创立民主共和国;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代表作《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为推翻封建统治奠定理论基础。

康德:人非工具,人是一切发展过程中最终价值取向。其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人类主体地位。4、评价

性质:欧洲历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积极影响:思想上,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舆论准备;政治上,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包括法国大革命,甚至影响美洲亚洲地区的革命运动;经济上,推动资本主义发展。局限性:追求的是资产阶级民主平等自由。

第四单元主要知识点

本单元介绍西方科技发展,包括物理学,生物学,三次科技革命。

一、物理学

1、伽利略(经典力学的奠基者)

成就:自由落体定律

意义: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近代科学,为后来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2、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者)

成就: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

意义:形成了一个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牛顿力学体系,即经典力学体系。

3、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背景:20世纪,随着物理学研究的进展,经典力学无法解释研究中遇到的一些新问题。

内容:狭义相对论认为,物体运动时,质量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增大而增大,同时空间和时间也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广义相对论认为,空间和时间的性质仅取决于物质的运动情况,

取决于物质本身的分布状态。

意义: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它也发展了牛顿力学,将其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

4、普朗克的量子论

发展:1900年,为了解决热辐射理论上的疑点,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爱因斯坦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玻尔提出了有关原子的量子理论。

意义: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取得革命性的进步,它与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二、生物学

1、进化思想产生的背景:

政治上,中世纪,教会统治欧洲;

思想上,教会宣传神创论,迫害异端;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冲击着神学;

科技上,18世纪下半期到19世纪,细胞学说确立,这为生命科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拉马克(进化论的奠基者):生物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的;用进废退原则;获得性遗传原则。

3、达尔文(进化论的创立者):1859年《物种起源》。

内容:生物是从低级向高级进化而来;现存的物种具有共同的原始起源;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

4、生物进化论创立的意义:

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达尔文是“生物学领域的牛顿”;激励了中国近代政治变法。

三、三次科技革命

三次科技革命将人类先后带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1、蒸汽时代的到来

历史背景:政治上,英国取得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经济发展扫清了障碍;经济上,随着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应用机器生产成为可能;科技上,科学技术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发现和发明。过程:瓦特改良蒸汽机。工业部门先后采用蒸汽机作为动力。

意义: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机器大工业形成并发展。工业城市形成。英、法、美等国家成为工业国家。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密切。

2、电气革命的出现

1、过程:1831年,英国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随着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成为一种新能源。人类开始进入“电气时代”。

2、影响:更多的工业部门涌现,生产技术也更加先进。工业生产力的发展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资产阶级实力日益壮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企业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促成了垄断组织的形成。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城市的面貌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3、信息技术的发展

1、过程:1946年,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69年,美国国防部建立了包括四个站点的网络,促进了互联网的产生。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为全球信息网。

2、评价:

积极: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信息经济发展起来。加快了经济全球化。传统产业获得新发展。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变化。

消极:网络也给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第八单元主要知识点

本单元主要介绍世界文学、美术、音乐、影视

一、世界近现代文学

西方文学主要流派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此外还有苏联文学,亚非拉文学等。

1、浪漫主义文学

产生背景:人们感到法国大革命后确立的资本主义制度远不如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好,知识分子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

特点:瑰丽的想象,夸张的手法,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

浪漫主义文学家及作品:法国,雨果的《巴黎圣母院》。英国,雪莱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西风颂》。德意志,诗人海涅在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2、现实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

产生的背景:工业革命,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特点: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

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及作品:法国,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堪称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英国,狄更斯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俄国,普希金的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北欧,丹麦安徒生童话;挪威易卜生的《玩偶之家》。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作品。20世纪早期,现实主义作家创造了大量优秀作品,如英国萧伯纳的《苹果车》、法国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等。

3、现代主义

产生背景: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危机。

特点: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怪诞。

代表作:美国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法国剧作家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4、苏联文学:高尔基的小说《母亲》和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具有很大的世界影响。

5、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文学家和文学作品,反映了反帝反殖和爱国主义精神。印度的泰戈尔、中国的鲁迅、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尼日利亚的索卡因等。

二、世界近现代美术

主要流派: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画派,现代主义。

1、新古典主义美术

产生背景: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处于大革命前后的剧烈动荡中。在资产阶级对古代希腊罗马英雄主义精神的追求中,新古典主义美术诞生了。

特点:以古代历史和现实重大事件为题材。

代表人物及作品:法国画家大卫,代表作有《马拉之死》《拿破仑加冕》等。法国画家安格尔的作品《泉》。

2、浪漫主义美术

产生背景:拿破仑统治结束后,人们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推崇的“理性王国”感到失望,寻求新的精神寄托。

特点:注重表达感情,色彩丰富,画面强调完整。

代表人物及作品:法国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

3、现实主义美术

产生背景:工业革命下,社会矛盾尖锐。

特点:社会的黑暗

代表人物及作品:法国的米勒《播种者》《拾穗者》等。俄国的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4、印象画派

产生的背景:19世纪后半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特点:强调捕捉光和色之下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

代表作:法国莫奈的《日出?印象》。荷兰的凡高的《向日葵》。法国塞尚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

5、现代主义美术

产生的背景: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给人们的心灵造成巨大创伤。

特点:反传统和反理性,重视“自我感受”,流露出愤怒、消极、悲观、失望。

代表人物及作品:西班牙画家毕加索《格尔尼卡》。

三、音乐

1、浪漫主义音乐:

时间:19世纪,以奥地利和德意志为中心。

特点:注重抒情性、自传性和个人心理刻画的形式,突出个人感受。

代表人物及作品:德意志贝多芬的晚期作品,是连接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的桥梁。他的交响乐作品有《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

奥地利的约翰?施特劳斯,被誉为“圆舞曲之王”,以《蓝色的多瑙河》最为著名。

2、歌剧:意大利音乐家威尔第的《茶花女》;法国比才的作品《卡门》。

3、民族乐派:俄国的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天鹅湖》。

4、现代主义音乐的兴起:

一战后,美国爵士乐受到空前欢迎。二战后,以摇滚、蓝调和爵士等为代表。代表作品:50年代初,摇滚乐《围着时钟摇吧》,60年代《时代在改变》。英国的披头士乐队在西方也有很大影响。

四、电影

产生条件:19世纪晚期,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产生和发展:1895,法国卢米埃尔兄弟放映电影短片,这标志着电影的诞生。1927年,美国首次拍摄出有声电影。1935年,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浮华世家》拍摄成功。

五、电视

20世纪20年代中期,电视机出现。1929年,英国伦敦首次播送了电视节目。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思想 本单元主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春秋儒家思想的出现战国孟子荀子发展儒家思想秦朝焚书坑儒西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魏晋南北朝儒学危机唐宋 后三教合一宋明理学明清对传统儒学的批判 一、孔子与老子 (一)孔子 1、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 2、学说: ①政治学说:A、“仁”(仁者爱人)B、“礼”(“克己复礼”)C、“为政以德” 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 ③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 3、历史地位: ①所倡导的儒家思想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二)老子: 1、生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 2、学说: ①哲学思想: A、“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 B、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 ②政治学说:“无为而治” 3、历史地位: 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1、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 2、分裂的政局和社会变革时代,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 3、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 4、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竟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 (二)儒家:孟子和荀子 1、孟子 ①孟子的思想 A仁政学说B性善说C义利观: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②历史地位:A《孟子》成为四书之一B他被称为“亚圣” 2、荀子 ①荀子的思想: 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B、性恶论C 政治思想:“以礼为主,礼法并施” ②荀子思想的历史地位 A、被视作儒家异端 B、唯物思想在中国哲学上具有深远影响 (三)墨家

最全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归纳(经典版)

最全高中数学 (经典版) 第一章算法初步 1.1.1 算法的概念 1、算法概念:在数学上,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是程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2. 算法的特点: (1) 有限性:一个算法的步骤序列是有限的,必须在有限操作之后停止,不能是无限的. (2) 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一步应该是确定的并且能有效地执行且得到确定的结果,而不应当是模棱两可.

(3) 顺序性与正确性:算法从初始步骤开始,分为若干明确的步骤,每一个步骤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后继步骤,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只有执行完前一步才能进行下一步,并且每一步都准确无误,才能完成问题. (4) 不唯一性:求解某一个问题的解法不一定是唯一的,对于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算法. (5) 普遍性:很多具体的问题,都可以设计合理的算法去解决,如心算、计算器计算都要经过有限、事先设计好的步骤加以解决. 1.1.2 程序框图 1、程序框图基本概念: (一) 程序构图的概念: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规定的图形、指向线及文字说明来准确、直观地表示算法的图形。 一个程序框图包括以下几部分:表示相应操作的程序框;带箭头的流程线;程序框外必要文 字说明。 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要掌握各个图形的形状、作用及使用规则,画程序框图的规则如下: 1、使用标准的图形符号。 2、框图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向画。 3、除判断框外, 大多数流程图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判断框具有超过一个退出点的唯一符号。 4、判断框分两大类,一类判断框“是”与“否”两分支的判断,而且有且仅有两个结果; 另一类是多分支判断,有几种不同的结果。5、在图形符号内描述的语言要非常简练清楚。(三)、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1、顺序结构: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算法结构,语句与语句之间,框与框之间是按从上到下 的顺序进行的,它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处理步骤组成的,它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一

高中历史必修一至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历史课本整理 必修1 第一、二单元 一、填空题 第1课:西周分封对象有()、()、(),让他们建立诸侯国,诸侯有为周天子()、()、 ()、()等义务,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等,随着诸侯势力的壮大,分封制遭到破坏。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核心内容是()继承制。 第2课:秦始皇在中央,设立()、()、()三个最高官职,职能分别是( )、( )、( )。秦始皇在地方实行(),长官

都由()任命。秦始皇建立了第一个()的()的()的()的封建国家。 第3课: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颁布了()。北宋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在军事上()、行政上( )财政上()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这种制度的实行便利了()加强了( )巩固了()。它的创立是我国()的开端。为搜罗人才,汉朝实行(),魏晋南北朝实行()。隋朝时,()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设立()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第5课:雅典的民主政治经过()的改革奠定了基础。经过()的改革,基本确立。经过()的改革,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 第6课:罗马共和国刚建立时,只有习惯法,在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罗马制定了( ),它主要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所以被称为()

随着罗马的扩张,帝国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不复存在,()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的法律,6世纪时,东罗马帝国的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把历代的罗马法加以整理,汇编成(),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 二、简答题 第4课:从汉至清,君主权利是如何得到加强的? 第三单元 一、填空题 第7课:1640年,英国爆发了()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1688年,英国发生了(),1689年通过(),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了国王的权力。1832年,英国通过议会改革,()获得了更多的(),为()的发展提供了保障。英国的第一位首相是(),内阁成员集体负责,要与()共进退,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就要垮台,但首相也有权(),重新选举。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负责。英国首相掌握国家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百家争鸣 课程标准: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基础知识: 1、“百家争鸣”出现在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 革经济:井田制瓦解。 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分封制瓦解) 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 教育学术: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平民百姓也开始接受教育。 2、主要流派: (1) 道家学派:老子和庄子,主张“无为而治”,把世间万物看作 是相对的。 (2)儒家学派:孔子、孟子和荀子。 (3)墨家学派: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 (4)法家学派: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 3、“百家争鸣”意义 (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 的基础。 (3)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 特点。 4、儒家学派主要主张 孔子孟子荀子 同仁的思想“爱人”仁政仁义、王道民本思想为政以德民贵君轻君舟民水 异人性论性相近性善论性恶论 考点突破: 1、孔子的思想是如何体现人文精神的? 提示:人文精神指的是,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 (1)“仁”的思想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提倡人文精神提供宽松社会环 境。 (2)“有教无类”等教育主张,保证了个性发展,推动了个人素质的提高。 2、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我们如何认识这种“民本”思想?提示:从孟子的阶级属性出发来分析。 孟子代表当时的新兴地主阶级,他的主张从根本上讲是为了实现本阶级的利益。 孟子认识到人民的力量的强大,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社会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儒家的民本思想,但不能就说是“民主意识” 。 从根本上讲,孟子是地主阶级思想家,其“民贵”的主张是为了更长久稳固地统 治压迫人民,“君轻”也是为了更有效地保证君主统治剥削人民。 3、你认为诸子百家中,对当时的封建统治者最有用的是哪一派?为什么? 法家。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最全]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汇编 第一章 一、细胞的生活的环境: 1、单细胞(如草履虫)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 养料 O2养料 O2 外界环境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代谢废物、CO2淋巴代谢废物、CO2 内环境 细胞外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其中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 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 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 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 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占优势 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 左右(一般不超过10C )。 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内环境成分相对稳定 内环境稳态温度 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酸碱度(PH值) 渗透压 ①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②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 ③稳态相关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系统(及皮肤) ④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

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 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占优势 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 左右(一般不超过10C )。 ④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 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 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 三、神经调节: 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系统 细胞体 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单位:神经元树突 突起神经纤维 神经元在静息时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功能:传递神经冲动 2、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

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及评价 1、原因: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 (2)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这些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 (3)学派之间的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新-课-标-第-一-网 2、评价: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生平: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理论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尊称“至圣”。 2、早期儒学: (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认为仁就是爱人,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做到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 荀子也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著名论断。 (3)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道家和法家 1、道家: (1)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他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他指出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2)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 2、法家: 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是战国末期的韩非子。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基础解读】

高级中学数学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算法初步 一、算法与程序框图 1.算法:算法指的是用阿拉伯数字进行算术运算的过程。在数学中,算法通常是指按照一定规则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明确和有限的步骤。算法通常可以编成计算机程序,让计算机执行并解决问题。 2.算法与计算机:计算机解决任何问题都要依赖于算法。只有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分解为若干个明确的步骤,即算法,并用计算机能够接受的“语言”准确地描述出来,计算机才能够解决问题。 3.算法的特征:①有限性:一个算法的步骤序列是有限的,必须在有限操作之后停止,不能是无限的。 ②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一步应该是确定的,并且能有效地执行且得到确定的结果。 ③可行性:算法从初始步骤开始,分为若干明确的步骤,每一个步骤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后继步骤,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只有执行完前一步才能进行下一步,并且每一个都准确无误才能完成问题。 ④不唯一性:求解某一个问题的解法不一定是唯一的,对于一个问题可以由不同的算法。 ⑤普遍性:一个算法应该适用于求某一类问题的解,而不是只用来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 【注意:有限性、确定性和可行性是算法特征里最重要的特征,是检验一个算法的主要依据。】 4.程序框图: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程序框、流程线及文字说明来表示算法的图形。 5.程序框图的组成:程序框图由程序框及流程线组成;在程序框图中,一个或几个程序框的组合表示算法中的一个步骤;带有方向箭头的流程线将程序框连接起来,表示算法步骤的执行顺序。 6.基本程序框及其功能:

【注意:起、止框是任何流程不可少的,表明程序的开始和结束。输入和输出可用在算法中任何需要输入、输出的位置。算法中间要处理数据或计算,可分别写在不同的处理框内。一个算法步骤到另一个算法步骤用流程线连接。如果一个框图需要分开来画,要在断开处画上连接点,并标出连接的号码。】 7.程序框图的画法: ①画一个算法的程序框图,应先对问题进行算法分析,必要时可先用自然语言设计该问题的算法,弄清算法的流程,然后把算法步骤逐个转化为框图表示,最后用流程线依步骤顺序连接成程序框图。 ②画程序框图的规则:⑴使用标准的框图符号; ⑵框图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向画; ⑶除判断框外,大多数框图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判断框是具有超过一个退出点的唯一符号; ⑷一种判断框是“是”与“不是”两分支的判断,而且有且仅有两个结果;另一种公式多分支判断,有几种不同的结果。 ⑸在图形符号内描述的语言要非常简练清楚。 8.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①顺序结构:顺序结构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步骤组成的,其特点是步骤与步骤之间,框与框之间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执行,不会引起程序步骤的“跳转”,它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基本结构。 ②条件结构:⑴概念:在一个算法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条件的判断,算法的流程根据条件是否成立有不同的流向,这种先根据条件作出判断,再决定执行哪一种操作的结构称为条件结构。这是一种依据指定条件选择执行不同指令的指控结构。 ⑵结构形式

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必修3 算法初步 一、算法与程序框图 1.算法的概念 算法通常是指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的程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2.程序框图 (1)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规定的图形、指向线及文字说明来准确、直观地 (3)基本算法结构 顺序结构 条件结构(两种) 循环结构 注:各种框图结构的功能及注意事项见下节相应语句. 二、基本算法语句 1.赋值语句 格式:变量=表达式 功能:将表达式的值赋给变量. 说明:①变量名必须以字母开头,可以是单个字母,也可以是一个字母后面跟若干数字当型循环 直到型循环

或字母,不要使用运算符号、特殊符号(如+、-、&等).②每个赋值语句只能给一个变量赋值.③表达式可以是常数或单个变量,也可以是含有常数及变量的算式,还可以使用系统提供的函数.④若表达式中含有左面的变量时(如A=A+1),则用变量当前的值计算后赋给变量,即变量(A)变成表达式的值,原来的值丢失;当左右变量名不同时(如A=B+1),则赋值后右面变量(B)的值不变. 注:①表达式中常用的运算符号有:+(加)、-(减)、*(乘,不能用×或·,更不能省略)、/(除,不能用÷)、∧(乘方)、\(整除,即整数商)、MOD(余数). ②常用的函数有:ABS (X)(即X的绝对值,不用│X│)、SQR (X)(X的算术平方根, .注意函数中的X可以是常数,也可以是表达式,但必须放在括号里. 要修改程序.②只能给变量赋值,不能对表达式赋值,有些资料上有“INPUT x=5”这样的错误用法,注意避免. 3.输出语句 格式:PRINT"提示信息";表达式 功能:计算表达式的值并输出. 说明:①提示信息在程序运行后原样显示在屏幕上,起提示作用;②先计算表达式的值,然后输出在提示信息后面,即输出语句具有计算功能;③每次可输出多个表达式,中间用逗号或分号分开,按原顺序输出;④可以只有提示信息而无表达式,或只有表达式而无提示信息. 注意:①程序中一般要有输出语句;②提示信息要放在英文引号内,即键盘上的“"”,左右相同(课本上的引号是错误的). 4.条件语句 格式1: IF条件THEN 语句1 ELSE 语句2 END IF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百家争鸣”背景: 1.经济: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地主出现封建经济形成初步发展 2.政治: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 3.阶级:原来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 国统治者的重用 4.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影响 1.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3.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人物 孔子(儒家,春秋晚期): 思想核心“仁”政治思想(1)以德治民(2)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3)主张有教无类教育方法是因材施教(4)人性论性相近习相远 孟子(儒家,战国末):(1)政治思想主张实行仁政(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3)伦理观性本善(4)价值观舍生取义 荀子(儒家,战国末):(1)政治思想仁义王道以德服人(2)民本思想君舟民水(3)伦理观性本恶(4)朴素唯物思想制天命以用之老子(道家,春秋晚期)客观唯心体系(1)哲学思想世界万物本原

是道(2)辩证法思想祸福相依(3)政治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道家,战国末)(1)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2)世间万物相对(3)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社会批判精神 韩非子(法家,战国末)(1)认为历史是发展的统治者应时而变(2)依法治国系统了法制理论,皇帝独尊皇权至上厚今薄古以法治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墨子(墨家,战国初)兼爱,非攻节俭,尚贤 第二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背景 (1)边疆危机(2)土地兼并(3)亡国问题(4)黄老学说无为而治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要求(5)加强中央集权 汉武帝即位面临的社会问题 匈奴威胁,边患不止,诸侯坐大威胁中央,土地豪强势大,黄老学说无法适应新形势需要 影响 利于社会恢复,利于社会稳定(积极) 致使地方势力膨胀,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消极)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内容: 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目的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高一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篇一】高一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1.一些基本概念: (1)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2)数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 (3)有向线段的三要素:起点、方向、长度. (4)零向量:长度为0的向量. (5)单位向量:长度等于1个单位的向量. (6)平行向量(共线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 ※零向量与任一向量平行. (7)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 2.向量加法运算: ⑴三角形法则的特点:首尾相连. ⑵平行四边形法则的特点:共起点【篇二】高一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 2.元素的互异性; 3.元素的无序性 说明:

(1)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任何一个对象或者是或者不是这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 (2)任何一个给定的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相同的对象归入一个集合时,仅算一个元素。 (3)集合中的元素是平等的,没有先后顺序,因此判定两个集合是否一样,仅需比较它们的元素是否一样,不需考查排列顺序是否一样。 (4)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使集合本身具有了确定性和整体性。 3、集合的表示:{…}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啊: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N*或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 关于“属于”的概念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记作a∈A,相反,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然后用一个大括号括上。 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

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一】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1、汉字的发展历程: (1)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六千多年前,“图画文字”出现。 (2)象形字后来逐渐符号化,脱离图画,形成汉字。 (3)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其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2、书法艺术的形成: 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中国书法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3、代表人物及特点: (1)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钟繇、王羲之贡献。 (2)唐代楷书步人盛世,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各具特点,分别被称为欧体、颜体和柳体,成为后人学习、临摹的范式。 (3)魏晋以来,草书盛行不衰,名家辈出。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唐朝的张旭、怀素等,都是草书大家。 (4)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东晋王羲之、唐朝颜真卿、北宋苏轼、元朝赵孟頫、明朝文征明等人的行书,历来备受世人喜爱。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 中国画的发展历程: (1)彩陶画:《鹳鱼石斧图》是其中的杰作。 (2)战国帛画:《人物龙风图》《人物驭龙图》,造型准确,线条流畅,色彩绚丽,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 (3)魏晋时期,顾恺之留下了《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佳作,提出“以形写神”,画人物要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 (4)隋唐时期,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等创作出《游春图》《步辇图》和《送子天王图》等许多优秀作品。 (5)敦煌莫高窟的壁画。 (6)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三、京剧的出现 1、发展历程: (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称为优伶。 (2)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 (3)明朝时候,江苏昆山一带形成的昆曲,流传甚广。 (4)清朝前期,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 (5)道光年间,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形成了一个新剧种,就是后来的京剧。 (6)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 2、代表人物: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艺人。 【二】 世界近代现代的国际关系,若依据国际关系中主要矛盾以及国际政治格局的发展变化来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进行分析。 1.从17世纪下半期至一战为第一时期。此时欧洲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国际关系的中心舞台在欧洲。在这一时期,欧洲列强之间为争夺欧洲霸权和世界殖民霸权展开激烈的角逐和斗争,最终导致了一战的爆发。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 (1)争鸣的背景:社会大变革。包括: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战争频繁,私学兴起。 (2 )争论的问题:核心问题是如何治国(德治、仁政啊,法治,无为而治),还有人性问题、 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等。 (3)争鸣的影响: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2、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1)孔子的成就思想上:创立儒学,提出“仁”、“礼”和“德治”的主。教育上:创办私学,总结出一些教育教学方法。 典籍上:编订“六经”。 [附]孔子的重要言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2)孟子的主:人性善,民贵君轻,仁政。 [附]孟子的重要言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荀子的主:人性恶,通过学“礼”来改变;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来造福人类。[附]荀子的重要言论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董仲舒的主: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另:三纲 五常) 2、汉武帝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推广儒学。[目的:加强专制集权。影响:加强了专制集权,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三、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 (1)“二程”(理学的开创者)指程颐、程颢,其主要观点有: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伦理道德就是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

(2)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的主要观点是:理气论;存天理,灭人欲。 2、王阳明(守仁)的心学观点是:理在心中(心即理也,心外无物);致良知(加强道德修养, 克服人欲,恢复人原有的善良本性);知行合一(知和行都产生于心,要用良知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四、明清之际的儒学 1、贽“离经叛道”(反正统,异端)观点:反对“圣人”;认为人的物质生活就是天理。 2、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指:黄宗羲(著《明夷待访录》)、顾炎武(著《日知录》、《天下郡国 利病书》)、王夫之,三人思想的共同之处有: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主经世致用。顾炎武还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王夫之在哲学方面成就突出。 [言论:黄—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公其是非于学校。顾—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五、儒学的兴衰历程:见提纲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一、科技成就 1、四大发明出现及完成:造纸—西汉墓出土了纸,东汉有“蔡侯纸”;指南针—战国名“司南”,宋时用于航海;火药—唐宋时用于军事;印刷—隋唐出现雕版印刷,《金刚经》是世界上迄今所知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 2、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造纸、印刷—文化发展、思想解放(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火药—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政权,指南针—新船路、世界市场==== 总之,使世界进入资 本主义时代。 二、汉字与书画 1、汉字的起源和演变: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看书本识别各种字体),总趋势由繁到简。 2、中国书画 (1 )书法家:东晋王羲之(书圣,《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唐朝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擅长楷书)等。 (2)中国画的分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元明清时期文人画成就突出。 三、文学成就 (1)诗经:收录了西周到春秋的三百多首诗,分风、雅、颂三部分,是现实主义的源头、儒家经典。 (2)楚辞:屈原是代表人,《离骚》是代表作、浪漫主义源头。(“风”骚“”并称) (3)汉赋:词藻华丽,手法夸,容丰富,反映大一统景象。代表人物有司马相如、衡等。

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全)

VVVV思想文化 第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儒学发展历程: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家思想形成;西汉时期,“罢黜...独尊...”,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两宋时期,儒学形成新的体系――理学;明清时期,早期民主启蒙思想滋长,传统儒学受到批判,但仍为主流思想. 一、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1.形成的原因 主要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具体表现在: 经济上:铁器牛耕运用,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 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V分封制崩溃,新兴封建阶级正在形成。 阶级关系上:士阶层活跃,备受统治者重视。 文化上:教育和学术下移,“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私学兴起。 2百家争鸣意义: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背景:(1)汉初“无为而治”政治思想已不适应汉武帝时期的需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积极有为治国思想的反映;(2)董仲舒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 ①汉初为什么要“无为而治”?其理论依据是什么?有何措施?产生什么影响? ②汉武帝实行“有为而治”的背景是什么?具体表现如何? 2.董仲舒新儒学思想体系 (1)特点——以儒家为基础,融合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思想形成的新的儒学体系。 (2)主张——①为加强中央集权,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②为加强君权,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③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即“三纲五常”。

目的——以思想的统一来维护政治的统一。 影响——董仲舒对儒学思想的发展,有利于汉代的统治者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的统一,受到汉武帝的全面肯定。 3.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标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汉武帝采纳。 (2)原因:新儒学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汉武帝的尊儒措施 (3)汉武帝的尊儒措施: 表现:①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① 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② 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③ 兴办太学,建立地方教育系统,推广儒学。 影响:①从此儒学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②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延续两千年之久。 三、宋明理学 1. 形成背景:①魏晋隋唐时期,佛教盛行,道教流传,儒学受到挑战; ②儒学家为复兴儒学而努力 2. 特点、流派及代表人物(识记) 特点:以儒学为基础,融合佛、道的思想解释儒家义理,形成的以理为核心的新的儒学体系。 程朱理学 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著作《二程遗书》);南宋的朱熹(著作《四书章句集注》)。的儒学思想家,宋朝 理学的集大成者。) 陆王心学 陆九渊——南宋理学家,王阳明(王守仁) 3.程朱理学主要内容 ①“理”是世界的本原。“理”体现在社会上就是儒家道德伦理即“三纲五常”。 ② 把握“理”的方法:“格物致知”。 ③“存天理,灭人欲”(实质是维护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4.陆王心学主要内容 ①“心”是世界的本原。心就是“理”。② 强调内心的修养,提出“致良知”“知行 合一”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不同点 陆王心学是对理学的发展,理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理学的 影响: 消极:①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②用三纲五常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③尊卑等级、重男轻女、重礼轻法、轻视自然科学等观念。 积极:宋明理学崇尚道德,注重气节、重义轻利,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社会责任,关心国家民族命 运。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积极作用。 四、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活跃 1.原因:①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根因) ②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加强,日趋腐朽反动。 2.代表人物: ①李贽:儒学权威,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挑战正统思想,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 理 学 心 学 不同 点 世界观(世界本原) “理”是万物的本原 “心”是万物的本原,心即理 方法论(把握“理”的途径) 强调“格物致知” (通过外物求”理”) 主张“发明本心”,“致良知”。强调内心的反省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英语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Unit 1 1.mean doing sth. 意味着; mean to do sth. 打算或企图做某事; mean sb. to do sth. 打算让某人做某事be meant for 打算作……用; 2.take place 发生;举行 3.of all kinds 各种各样的 4.starve to death饿死be starved of 缺乏, starve for sth, starve to do,渴望 5.plenty of 大量; 充足 6.be satisfied with感到满意to one’s satisfaction感到满意是 7.do harm to sb.=do sb. harm 伤害某人 8.in the shape of呈…的形状,以…的形式 9.in memory of/ to the memory of sb.纪念某人 10.dress up 穿上最好的衣服;打扮,化装 11.award sth.(to sb.)和award sb.sth.(for sth.) 给予、颁奖reward sb. for sth. 因…奖赏某人;reward sb. with sth. 用某物酬劳某人 12. admire sb. for sth在某方面钦佩某人 13.look forward to期望,期待,盼望 14,have fun with(与某人)玩得开心;过得快乐( have a good time, enjoy oneself.) 15. turn up.来;出现;把(收音机等)音量开大些turn down 拒绝; turn off 关掉; turn on 打开; turn out 结果是...... turn to sb. for help 向某人求助 16.keep one’s word 守信用;break one’s word, 失信

语文必修三知识梳理

语文必修三知识梳理 一:重点词语 阜盛敕造顾盼神飞厮认有天无日膏粱弱柳扶风少不更事沸反盈天执拗诡秘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如距深渊畏葸不前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抱恨终生青衫泪湿 二:重点文常 1:《红楼梦》与曹雪芹2:《祝福》与鲁迅3:《老人与海》与海明威 4:《蜀道难》的体裁5:《孟子》《荀子》二书作者的时代和思想 6:韩愈与古文运动7:巴尔扎克与《高老头》 三:出自课本的作文素材 1: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yè)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2:“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船头上悬挂着一面虽然饱经风雨剥蚀却依旧艳丽无比的旗帜,旗帜上,舞动着云龙一般的四个字闪闪发光——超越极限!”作者海明威是这样评价他的作品《老人与海》的。“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人尽可以被毁灭,但却不能被打败。”这就是《老人与海》想揭示的哲理。不可否认,只要是人就都会有缺陷。当一个人承认了这个缺陷并努力去战胜它而不是去屈从它的时候,无论最后是捕到一条完整的马林鱼还是一副空骨架,这都已经无所谓了,因为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已在那追捕马林鱼的过程中充分地体现了。曾经为自己的理想努力追求过、奋斗过,难道他不是一个胜利者吗?老渔夫就是敢于挑战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气和信心的胜利者。从世俗胜利观的角度看,老渔夫不是最后的胜利者,因为尽管开始他战胜了大马林鱼,但是最终大马林鱼还是让鲨鱼吃了,他只是带着大马林鱼的白骨架子回到了岸上,也就是说,鲨鱼才是胜利者。可是,在理想主义者眼里,老渔夫就是胜利者,因为他始终没有向大海没有向大马林鱼更没有向鲨鱼妥协和投降。就如音乐大师贝多芬所说“我可以被摧毁,但我不能被征服”。 3:活又不能,死也不敢的祥林嫂。对于封建礼教横加给她的种种迫害与摧残,她进行过不间断的挣扎与抗争:在被虐待、被迫再嫁时,她挣扎她抗争;面对人们的嘲弄、侮辱与伤害,她给以无言的抗议;对灵魂的有无,她表现了怀疑。这一切都表明,她是一个很顽强而不容易被摧垮的人,但是在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双重打击和人们的风刀霜剑中,她不但连起码的做人的资格都没有争到,反而被吞噬被毁灭了。祥林嫂的挣扎与抗争,完全是出于自发的,而且本身就带有浓厚的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色彩。她要维护人的尊严,她要争取参与年终祝福盛宴的基本人权。然而,她捐了门槛赎了“罪”后,仍被鲁四爷、四婶视为不洁不祥的人,她争取不到这第五权———人权。一句“你放着吧,祥林嫂”使她失神落魄,形体也差了。“受了炮烙似的”是《祝福》的高潮所在,震撼力接近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中俄王刺瞎自己双目那一幕。祥林嫂从此“下滑”,离开鲁家,成为乞丐,后来“穷死”了。性格上执着地维护她的尊严,争取应有的人权,是她悲剧的致命性成因。《诗学》说悲剧人物的不幸,“不是由他的败德或邪恶而来,而是来自某些错误或软弱”。这就是悲剧性弱点(hamartia)。祥林嫂的悲剧性弱点是她性格上的执着。 4:学者柏杨先生认为,中国固然繁华,但与王昭君何干?她只能困在宫廷的小小天地。而宫廷的小小天地,在匈奴汗国也是一样,拥有顶尖的享受。并且,就在王昭君辞行后当年,公元前33年汉元帝刘奭就死了。如果把她留下,最好的结局不过一个被汉元帝偶尔玩过的普通小宫女而已。她将守着灵枢,老死坟园。事实上,王昭君嫁给呼韩

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的内容,具体内容:总结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的知识点,有利于提高复习效率。下面我为大家分享的是的详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知识总结一、春秋战国时期...总结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的知识点,有利于提高复习效率。下面我为大家分享的是的详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知识总结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的含义: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汉书艺文志》上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所谓"争鸣",是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2、"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 政治:社会大变革(宗法分封制和礼乐制崩溃、周天子权威丧失)和争霸战争为百家争鸣提供了历史舞台。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

经济: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旺,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文化:专业文化阶层的形成、私学的兴起、相对宽松的学术环境、广泛的文化交流与碰撞,为百家争鸣提供了必要的文化背景。 3、"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 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 影响 儒家 孔子 "仁"和"礼";"为政以德";私学,"有教无类"; 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的儒家学说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大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孟子 仁政、重民;性善说; 儒家学派重要奠基人,被尊为"亚圣",并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重要影响。荀子 治国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性恶论; 儒家重要代表人物。 墨家

最全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归纳(经典版)

最全高中数学 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归纳(经典版)

第一章算法初步 1.1.1算法的概念 1、算法概念: 在数学上,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是程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2. 算法的特点: (1)有限性:一个算法的步骤序列是有限的,必须在有限操作之后停止,不能是无限的. (2)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一步应该是确定的并且能有效地执行且得到确定的结果,而不应当是模棱两可. (3)顺序性与正确性:算法从初始步骤开始,分为若干明确的步骤,每一个步骤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后继步骤,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只有执行完前一步才能进行下一步,并且每一步都准确无误,才能完成问题. (4)不唯一性:求解某一个问题的解法不一定是唯一的,对于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算法. (5)普遍性:很多具体的问题,都可以设计合理的算法去解决,如心算、计算器计算都要经过有限、事先设计好的步骤加以解决. 1.1.2程序框图 1、程序框图基本概念: (一)程序构图的概念: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规定的图形、指向线及文字说明来准确、直观地表示算法的图形。 一个程序框图包括以下几部分:表示相应操作的程序框;带箭头的流程线;程序框外必要文字说明。

(二)构成程序框的图形符号及其作用 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要掌握各个图形的形状、作用及使用规则,画程序框图的规则如下: 1、使用标准的图形符号。2、框图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向画。3、除判断框外,大多数流程图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判断框具有超过一个退出点的唯一符号。4、判断框分两大类,一类判断框“是”与“否”两分支的判断,而且有且仅有两个结果;另一类是多分支判断,有几种不同的结果。5、在图形符号内描述的语言要非常简练清楚。 (三)、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1、顺序结构: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算法结构,语句与语句之间,框与框之间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的,它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处理步骤组成的,它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一种基本算法结构。 顺序结构在程序框图中的体现就是用流程线将程序框自上而 下地连接起来,按顺序执行算法步骤。如在示意图中,A 框和B 框是依次执行的,只有在执行完A 框指定的操作后,才能接着执 行B 框所指定的操作。 2、条件结构: 条件结构是指在算法中通过对条件的判断 根据条件是否成立而选择不同流向的算法结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