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稠油乳状液的破乳方法

稠油乳状液的破乳方法

稠油乳状液的破乳方法

114

因为稠油有着流动能力差、粘度高的特点,使得稠油很难进行运送。针对该问题,目前的方法有加热集输法、掺稀法、降黏输送法和改质输送法。降黏输送法就是通过加入乳化剂将稠油乳化成乳状液,进而减小输送稠油的摩阻。因为乳状液中含有的表面活性剂,可以降低界面的张力并构成一层临界膜,极大的提高了乳状液的稳定性,同时,也造成乳状液到达输送终点时破乳工作十分困难。为了实现稠油的破乳,目前的方法有化学破乳法、微波破乳法以及微波化学破乳法。本文主要阐述以上3种方法及其机理。

1?乳状液的破乳机理

破乳的过程主要分为三步:第一步是界面膜强度的降低。界面膜防止了液珠的聚并,界面膜的破坏可以促进液体颗粒的聚结。第二步是双电层排斥势的减弱。原油乳状液中存在着诸多表面活性物质和吸附在界面上的带负电荷的物质,使得油滴颗粒周围存在双电层,导致油滴颗粒靠近时,斥力会阻止其相互聚并,因此要达成破乳的效果,需要减弱电层的排斥势。第三步是液体颗粒的絮凝。液体颗粒的絮凝是液体颗粒发生聚并的先决条件,降低相的粘度和液体颗粒之间的Zeta电位是实现絮凝的关键。

2?化学破乳法及破乳机理

化学破乳法就是通过向乳状液中加入破乳剂、絮凝剂、表面活性物质,或者改变乳状液的pH值来促进乳状液破乳。破乳剂对破乳剂作用机理,普遍认同的是“顶替说”、“溶解说”和 “聚结说”、“碰撞说”和“中和说”。“顶替说”即破乳剂替代了原来界面上的物质,构成了新的界面;“溶解说”认为破乳剂在油水界面上将疏水性的成膜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并通过胶体分散在油品中,从而促进液滴之间相互聚结;“聚集说”就是在能量的作用下,破乳剂广泛的分散在乳状液中,使得分散的液体颗粒聚集成成团的颗粒;“碰撞说”即在某些条件的作用下,破乳剂分子可以有更大的可能分布到界面膜上,或者顶替界面上的物质,破坏界面膜,降低界面膜的强度,导致聚结和破乳。“中和说”认为水包油型乳状液的液体颗粒表面带有负电荷,阳离子型聚合物会中和界面电荷,吸附桥联,絮凝聚结作用。[1]

3?微波破乳法及破乳机理

微波破乳是将乳状液进行微波处理,在微波辐射中存在高频电磁场,使得油滴中的极性水分子和带电的液体颗粒迅速转动,并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出来,从而导致体系温度的升高,分子运动也变得更加剧烈,促进了分子之间的接触和聚结。与此同时,界面的粘度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下降,导致其破裂,进一步加快了聚结的速度。此外,由于微波中电场的存在以及界面的Zeta电势,使得电层的排斥效果减小,加速了油分子和水分子的分离。微波破乳法与一般的破乳不同,微波破乳的效果是由微波的热效应和非热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2]。

4?微波化学破乳及破乳机理

单独常规化学破乳存在着破乳剂剂量过大、加热时间较长、成本高的缺点,而微波破乳时,脱出的水往往都会比化学破乳法更加浑浊,达不到排放的标准,为了将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现有学者考虑将化学法和微波法综合在一起。

微波化学破乳主要是通过用微波对加入破乳剂以后的乳状液进行辐射处理。在微波的辐射作用下,乳状液能在短时间内温度迅速升高,从而提高了破乳剂的扩散速率,使得破乳剂能够较快的到达界面,在短时间内达到破乳效果。此外,由于高频电磁场的变化,乳状液中的极性分子和两性表面活性剂因受到电场的影响高速旋转,起到了中和表面Zeta电位的效果。微波化学破乳既保留了化学破乳法和微波破乳法的优点,又有着良好的效果。

5?结束语

总而言之,稠油在乳化降黏输送的过程中,输送终点乳状液的破乳一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微波化学破乳相比于传统化学破乳和微波破乳,兼备了两者的优点,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和空间。

参考文献

[1]郭力,姚婷,郝敬团,等.?润滑油破乳剂的研究进展[J].?化工时刊,2015,29(8):35-37;41.?

[2]孔祥军,马玲,李磊,等.?原油微波破乳技术研究进展[J].?炼油与化工,2011,22(5).

稠油乳状液的破乳方法

靳凯斌

西安石油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65

摘要:在稠油乳化降黏输送的过程中,在输送的终点需要对乳状液进行破乳,本文主要介绍了破乳过程中的三种方法。化学破乳、微波破乳、微波化学破乳以及各自的破乳机理。

关键词:稠油乳状液?化学破乳?微波破乳

Demulsification?methods?for?heavy?oil?emulsion

Jin?Kaibin

Xi ’an Shiyou University ,Xi ’an 710065,China

Abstract:The?heavy?oil?emulsion?needs?to?be?demulsified?after?the?transportation?for?the?emulsification?and?viscosity?reduction?of?the?emulsion.?This?paper?introduces?three?methods?of?demulsification,including?chemical?demulsification,microwave?demulsification,microwave?and?chemical?demulsification?as?well?as?their?mechanisms.

Keywords:heavy?oil?emulsion;chemical?demulsification;microwave?demulsification

废乳化液处理

废乳化液处理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废乳化液 机械制造工业中,金属切削加工使用大量乳化液作为润滑冷却之用,乳化液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就会变成废水排出。 乳化液中主要含有机油和表面活性剂,是用乳化油根据需要用水稀释再加入乳化剂配制而成的。在机床切削使用的乳化液中为了提高乳化液的防锈性,还加入了亚硝酸钠等。 由于乳化剂都是表面活性剂,当它加入水中,使油与水的界面自由能大大降低,达到最低值,这时油便分散在水中。同时表面活性剂还产生电离,使油珠液滴带有电荷,而且还吸附了一层水分子固定着不动,形成水化离子膜,而水中的反离子又吸附再其外表周围,分为不动的吸附层和可动的扩散层,形成双电层.这样使油珠外面包围着一层有弹性的、坚固的、带有同性电荷的水化离子膜,阻止了油珠液滴互相碰撞时可能的结合,使油珠能够得以长期地稳定在水中,成为白色的乳化液。 配制的乳化液pH值一般再8~9之间,有的甚至高达10~11. 乳化液废水水质如表1-1所示:

2. 乳化液废水处理原理 根据乳化液的性质,进行乳化液废水的处理需经过二个步骤: 破乳剂油;(2)水质净化去除表面活性剂等物质。 破乳方法种类较多,有盐析法、乳酸法、凝聚法、顶替法、高压电法、吸附法等等。一般常用的采用盐析凝聚混合法,现介绍如下 在乳化液中加入电解质,电解质的离子在乳化液中发生强烈的水化作用即争水作用,使乳化液中的自由水分子减少了,对油珠产生脱水作用,从而破坏了乳化液油珠的水化层,中和了油珠的电性,破坏了它的双电层结构,因而油珠失去了稳定性,产生凝聚现象(电解质一般分为二、三价的钙、镁、铝等盐类),其反应式如下: 2C17H33COONa+2MgCl2-→(C17H33COO)2Mg+2NaCl 油酸皂镁皂 2C17H33(OSO3Na)COONa+2CaCl2-→(C17H32)2(OSO3)2Ca(COO)2+4NaCl 磺化蓖麻油 2R-SO3Na+CaCl2-→[R-SO3]2Ca+2NaCl(R为烷基) 石油酸钠石油磺酸钙 加入混凝剂,则加快起到油水分离的目的。 在实际使用中,应注意调整水的pH值,将pH值调整为较好。 四种破乳方法比较见表2-1:

聚合物乳液破乳过程分析

由于乳化剂分子在油—水界面上定向吸附并形成坚固的界面膜,同时增大了扩散双电层的有效厚度,并且使得双电层的电位分布宽度和陡度增大,使油高度均匀地分散在水中,从而使乳化液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因此要使乳化液失去稳定性,就必须设法消除或减弱乳化剂保护乳化液稳定的能力,即破坏油—水界面上的吸附膜,,减少分散粒子岁、所带的同种电荷量。最后实现油水分离、达到破乳的目的。由此可见,破乳是处理乳化液废水的关键之所在。 几类常用原油破乳剂的作用机理 1相破乳机理 早期使用的破乳剂一般是亲水性强的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因此早期的破乳机理认为,破乳作用的第一步是破乳剂在热能和机械能作用下与油水界面膜相接触,排替原油界面膜的天然活性物质,形成新的油水界面膜。 这种新的油水界面膜亲水性强,牢固性差,因此油包水型乳状液便能反相变型成为水包油型乳状液。外相的水相互聚结,当达到一定体积后,因油水密度差异,从油相中沉降出来。 Salager用表面活性剂亲合力差值SAD(Surfactant affinity–difference)定量地表示阴离子破乳剂的反相点: SAD将所有影响破乳剂的诸因素归纳在一起,当SAD=0时,乳状液的稳定性最低,最容易反相破乳。 2絮凝–聚结破乳机理 在非离子型破乳剂问世后,由于其相对分子质量远大于阴离子破乳剂,因此,出现了絮凝-聚结破乳理论。这种机理并没有完全否定反相排替破乳机理,而是认为:在热能和机械能的作用下,即在加热和搅拌下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破乳剂分散在原油乳状液中,引起细小的液珠絮凝,使分散相中的液珠集合成松散的团粒。在团粒各细小液珠依然存在,这种絮凝过程是可逆的。随后的聚结过程是将这些松散的团粒不可逆地集合成一个大液滴,导致乳状液珠数目减少。当液滴长大到一定直径后,因油水密度差异,沉降分离。 对于非离子型破乳剂,SAD定义为:

废乳化油的破乳方法

废乳化油的破乳方法,主要有酸化法和聚化法两种。 酸化法就是往废乳化液中加入酸(如盐酸或硫酸)。 所加入的酸可利用工业废酸。 由于在目前的乳化液配方中,多数选用阴离子型乳化剂(如石油磺酸钠、磺化蓖麻油),所以遇到酸就会破坏,乳化生成相应的有机酸,使油水分离,而酸中氢离子的引入,也有助于破乳的过程。 酸的用量是待处理乳化液重量的0.2%,浓度为37%; 如果采用废酸时,则酸的用量应适当加大。 聚化法就是在废乳化油中添加盐类电解质(如0.4%氯化钙)和凝聚剂(如0.2%明矾),以达到乳化液破乳的目的。酸化法的优点是油质较好,成本低廉,水质也好,水质中含油量一般在20mg/L以下,化学耗氧量(COD)值也比其它破乳方法低;其缺点是沉渣较多。聚化法的优点是投药量少,一般工厂均有条件使用,但油质较差。 针对难处理乳化油破乳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现有油水分离技术的总结和各种破乳方案的比较,提出了微波破乳—离心分离的新工艺。该工艺处理沉降罐中间层难处理乳化油技术指标优越,可有效解决该部分液压支架乳化油的破乳问题。 通过对现有离心机特点的分析,提出了适用于油、水、渣分离的BKD-1000三相立式离心机的设计方案,该机具有分离区整体旋转的特点,流体获得了较高的离心加速度。 微波破乳器的试验室模拟试验表明,采用微波破乳—离心分离工艺处理模拟乳化油,可使模拟乳化油油水有效分离,油中含水率由50.0%降至5.51%, 油的回收率达到98.33%。BKD-1000三相立式离心机的工业试验表明, 处理油田干化池含油污水可使油中含水率降至3.56%,油的回收率达到85.26%,排渣浓度达到62.18%,达到了现场提出的工业试验要求。

破乳的常用方法

破乳的常用方法 液-液萃取中非常重要的操作是急速地振动样品。此步骤可确保两相的完全接触,有助于质量传递。在分液漏斗发生完全的混合,产生大量的界面区域使得有效的分配出现。由于物质剧烈的振动,在液-液萃取中乳化现象经常发生,特别是那些含有表面活性剂和脂肪的样品。收集欲测物质必须先进行破乳。为 ,改变溶剂或了防止乳化形成,应用采取加热或加盐的方法破乳。通过改变K D 化学平衡作用的添加剂,诸如使用缓冲剂调节pH,盐调节离子强度等。用于破乳的常用技术如下: ①加盐; ②使用加热-冷却萃取容器; ③通过玻璃棉塞过滤乳化液样品; ④通过相过滤纸过滤乳化液样品; ⑤通过离心作用; ⑥加进少量的不同的有机溶剂。 在液-液萃取过程中,有机相、水相、乳化物和外力是乳化形成的主要因素,如果破坏乳化形成的条件就可以防止和避免乳化的形成。诸如,在脏器、血液等生物样品的萃取前,在研钵中先加入等量的无水硫酸钠与样品同时研磨,直至干沙状后,经有机溶剂萃取就不会发生乳化现象,而且可获得较高的萃取效率。但本法不适用溶液萃取。在水溶液样品中加入氯化钠使之饱和,再用有机溶剂萃取可有效地防止因为有机相与水相比重接近易引起的乳化现象。在生物体试样中含有蛋白、油脂等乳化物,它们具有降低有机相和水相界面张力的功能,将有机相液珠与水相粘合在一起,形成相对稳定的乳状液。如果除去这些乳化物就能避免乳化的形成。除去乳化物的方法很多,应当根据萃取的目的决定。例如,在萃取生物试样中不挥发性有机物时,常用的方法有:酸性乙醇浸取法、三氯乙酸沉淀蛋白法、冷冻除油脂法等均可除掉样品中的蛋白、脂肪等乳化物。此外,提高两相的体积比,一般地保持两相体积比为1:(5~10)时,可有效地防止乳化。在剧烈振摇时发生乳化,采用缓慢振摇可防止乳化。 在液-液萃取过程中发生乳化现象时,可根据乳化的程度采用适当的方法消除乳化。 如果样品出现高度乳化(即全部乳化),可采用离心法破乳。破乳率随离心转数的增加而增大,也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大。通常采用2000r/min,作用 2min后的破乳率可达100%。但离心法不适用微乳液的破乳。也可以采用无水硫酸钠研磨法破乳,将乳浊液转入研钵中,使用无水硫酸钠研磨至沙状后再进行萃取可消除乳化现象。还可以采用蒸干法,将乳浊液置入蒸发皿中,于100℃沸水浴蒸干后,再用有机溶剂萃取。但本法不适用挥发性物质的萃取。

乳化油破乳及除油

污水的物理处理 -隔油和破乳 一、一、含油废水的来源、油的状态及含油废水对环境的危害 二、隔油池 三、乳化油及破乳方法 一、含油废水的来源、油的状态及含油废水对环境的危害 1.来源 含油废水的来源非常广泛。除了石油开采及加工工业排出大量含油废水外,还有固体燃料热加工、纺织工业中的洗毛废水、轻工业中的制革废水、铁路及交通运输业、屠宰及食品加工以及机械工业中车削工艺中的乳化液等。其中石油工业及固体燃料热加工工业排出的含油废水为其主要来源。 石油工业含油废水主要来自石油开采、石油炼制及石油化工等过程。石油开采过程中的废水主要来自带水原油的分离水、钻井提钻时的设备冲洗水、井场及油罐区的地面降水等。 石油炼制、石油化工含油废水主要来自生产装置的油水分离过程以及油品、设备的洗涤、冲洗过程。 固体燃料热加工工业排出的焦化含油废水,主要来自焦炉气的冷凝水、洗煤气水和各种贮罐的排水等。 2.状态 含油废水中的油类污染物,其比重一般都小于1,但焦化厂或煤气发生站排出的重质焦油的比重可高达1.1。 油通常有三种状态: (1)呈悬浮状态的可浮油如把含油废水放在桶中静沉,有些油滴就会慢慢浮升到水面上,这些油滴的粒径较大,可以依靠油水比重差而从水中分离出来,对于石油炼厂废水而言,这种状态的油一般占废水中含油量的60%~80%左右。 (2)呈乳化状态的乳化油这些非常细小的油滴,即使静沉几小时,甚至更长时间,仍然悬浮在水中。这种状态的油滴不能用静沉法从废水中分离出来,这是由于乳化油油滴表面上有一层由乳化剂形成的稳定薄膜,阻碍油滴合并。如果能消除乳化剂的作用,乳化油即可转化为可浮油,这叫破乳。乳化油经过破乳之后,就能用沉淀法来分离。 (3)呈溶解状态的溶解油,油品在水中的溶解度非常低,通常只有几个毫克每升。 3.对环境的危害 油污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对生态系统、植物、土壤、水体的严重影响。 油田含油废水浸入土壤孔隙间形成油膜,产生堵塞作用,致使空气、水分及肥料均不能渗入土中,破坏土层结构,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甚至使农作物枯死。为此,我国在1985年颁布的“B5084—198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规定,在一、二类灌区对水质的要求,石油类含量均不得大于10mg/L。含油废水(特别是可浮油)排入水体后将在水面上产生油膜,阻碍大气中的氧向水体转移,使水生生物处于严重缺氧状态而死亡。在滩涂还会影响养殖和利用。有资料表明,向水面排放一吨油品,即可形成5*106m2的油膜。 含油废水排人城市沟道,对沟道、附属设备及城市污水处理厂都会造成不良影响,采用生物处理法时,一般规定石油和焦油的含量不超过50mg/L。 二、隔油池 1.隔油池的型式与构造 常用的隔油池有平流式与斜流式两种型式。 (图2-19)为典型的平流式隔油池。从图中可以看出,它与平流式沉淀池在构造上基本相同。 废水从池子的一端流人池子,以较低的水平流速(2~5mm/s)流经池子,流动过程中,密度小于水的油粒上升到水面,密度大于水的颗粒杂质沉于池底,水从池子的另一端流出。在

废乳化液处理

精心整理 废乳化液 机械制造工业中,金属切削加工使用大量乳化液作为润滑冷却之用,乳化液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 , 就会变成废水排出。 乳化液中主要含有机油和表面活性剂,是用乳化油根据需要用水稀释再加入乳化剂配制而成的。在机床切削使用的乳化液中为了提高乳化液的防锈性 , 还加入了亚硝酸钠等。

2. 2.1 乳化液废水处理原理 根据乳化液的性质,进行乳化液废水的处理需经过二个步骤: 破乳剂油; (2) 水质净化去除表面活性剂等物质。 破乳方法种类较多,有盐析法、乳酸法、凝聚法、顶替法、高压电法、吸附法等等。一般常用的采用盐析凝聚混合法,现介绍如下 在乳化液中加入电解质,电解质的离子在乳化液中发生强烈的水化作用即争水作用,使乳化 液中的自由水分子减少了 , 对油珠产生脱水作用,从而破坏了乳化液油珠的水化层,中和了油珠

的电性,破坏了它的双电层结构,因而油珠失去了稳定性,产生凝聚现象 ( 电解质一般分为二、三价的钙、镁、铝等盐类 ) ,其反应式如下: 2C 17 H 33 COONa + 2MgCl 2 -→ (C 17 H 33 COO) 2 Mg+2NaCl 油酸皂镁皂 2C 17 H 33 (OSO 3 Na) COONa+2CaCl 2 -→ (C 17 H 32 ) 2 (OSO 3 ) 2Ca (COO) 2 +4NaCl 磺化蓖麻油

2-2 所示: 2.2 处理工艺流程选择及设备

图 2-1 原乳化液处理机处理工艺流程图

上述处理工艺流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 a. 由于乳化液中油、SS、COD含量较高,一级气浮只能除去大部分油、SS、COD,残留的部分只能靠石英砂滤罐、两级活性炭吸附来保证出水达标,因此石英砂滤罐及两级活性炭滤罐负荷较重,造成经常反冲和活性炭很快饱和失去吸附作用需要更换的情况发生。 b.气浮设备进气未设自控装置,靠人工调整,很难达到良好的气浮效果,工人操作难度大。

乳化液

近几年来,我国切削液生产发展较快,新产品不断推出,但归纳起来,它们的基本成分都是由油、水和各种化学添加剂配制而成。生产中常用的切削液有切削油、乳化液和水溶液三大类。切削油润滑和防锈性好,但冷却和清洗性较差,切削时在切削区会形成油雾,造成环境 污染,同时油资源消耗多,生产成本高。水基切削液的冷却和清洗性较好,但防锈性较差。乳化液具有一定的润滑性、冷却性、清洗性和防锈性,是目前生产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切削液。但它的使用寿命短,废液多,排放时水质污染较严重,因此必须进行净化和废液回收处理。现就乳化液的组成及其净化方法,废液的回收处理,以及如何延长乳化液使用寿命等问题,介绍如下。 乳化液的组成及其净化方法 1.乳化液的组成 乳化液是用矿物油、乳化剂(如石油磺酸钠、磺化蓖麻油等)及添加剂预先配制好的 乳化油,加水稀释而成。因为油不溶于水,为了使两者混合,所以必须加入乳化剂。 乳化剂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它的分子是由极性基团和非极性基团两部分组成。前者 亲水,可溶于水;后者亲油,可溶于油。把油在水中搅拌成细粒时,乳化剂分子能 定向地排列吸附在油水两界面上,把油和水连接起来,使分离的细粒不再因凝聚而 浮游在水中,成为浮浊液。乳化液中含乳化油少,即浓度低的(如浓度为3%~5%),冷却和清洗作用较好,适于粗加工和磨削;浓度高的(如浓度为10%~20%),润滑作 用较好,适于精加工(如拉削和铰孔等)。为了进一步提高乳化液的润滑性能,还可 加入一定量的氯、硫、磷等极压添加剂,配制成极压乳化液。 2.乳化液的净化方法 近几年来研究表明,如将切削液中的杂质(如碎屑、砂轮粉末等)从40μm降低到10μm,刀具耐用度可延长1~3倍。由于人们的肉眼看不见小于40μm的微粒,所以当切削 液中的杂质,尺寸小于20μm,常被人们所忽视,然而这些不可见的杂质对金属切削 加工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在切削加工时,它们将进入到刀具前刀面与切屑以及刀 具后刀面与工件接触区的界面上,产生强烈摩擦,使切削温度增加,并使刀具耐用 度大大降低,同时使加工表面质量变差。因此,目前的研究认为,无论是精密加工, 还是在钻削、扩孔、铰孔和镗孔等普通加工中,为了提高刀具耐用度和可靠性,改 善零件加工质量,均应使用净化的切削液。此外,清洁的切削液还可防止微生物的 生长。乳化液的使用寿命短、易变质,与在乳化液中微生物的生长有重要关系。在 乳化液中微生物的繁殖十分惊人。乳化液含细菌量的标准是不超过1000个/mL,当 细菌繁殖到大于0.1×105~1×106个/mL时,乳化液就会变质发臭,并会污染周围环 境,使空气中含有硫化氢和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影响工人健康。保持乳化液的清

破乳的方法

2.1物理破乳技术 2.1.1.过滤样品:若水样混浊,悬浮物>1%,过滤水样后进行分析可以减小乳化程度;本实 验室证明该方法简单且减轻乳化现象效果明显。 2.1.2.长时间静置:将乳浊液加盖放置过夜,一般可分离成澄清的两层;该方法普遍适用。 2.1. 3.水平旋转摇动分液漏斗:轻度乳化造成界面不清时,可将分渡漏斗在水平方向上缓慢 地旋转摇动,这样可以消除界面处的“泡沫”,促进分层;该方法简单易行,对于轻度的乳化现象有很好的消除效果。 2.1.4.用力甩摇分液漏斗:对于中度乳化现象的样品,如果水平旋转摇动分液漏斗无明显效 果,则可以盖上塞子,用力甩摇分液漏斗;该方法效果明显,片刻见即可出现沉降物,静置稍时,即可弃去絮状沉淀。 2.1.5离心分离:对于中重度乳化现象,将乳化混合物移入离心分离机中,进行高速离心分 离。实验证明该方法对于重度乳化现象效果明显且省时。 2.1.6用电吹风加热乳化层,该方法适用性不强,但是也具有一定的破乳效果。 2.1.7超声法破乳,该方法缺点是每次只能超声少量乳化液,且不能加热,要随时监视溢出 损失现象。 2.1.8冷冻法:将乳化液放入冰箱的冷冻室过夜,水被冷冻后,取出慢慢融化,即可破乳。 2.1.9乳化液过滤法:漏斗中放置少许玻璃棉(或脱脂棉)及无水硫酸钠,对乳化液和有机 相进行过滤,该方法应注意的是脱脂棉要进行丙酮的索氏抽提,确保污染的消除,另外为消除玻璃棉(脱脂棉)对目标物的吸附,可用多次少量有机溶剂辅助完全转移。 2.1.10添加重蒸水:当乳化现象严重,采用以上的一种或多种措施不能有效破乳时,转移 乳化液至清洁的另一个分液漏斗,加入3倍于乳化液的二次重蒸水,轻轻翻转2-3 次分液漏斗,静置让其分层;该方法经实验证明,配合其他破乳手段,有很好的效 果。 2.1.11. 如果液体样品严重乳化,可使用连续液液萃取仪进行样品萃取;该方法对于实验仪 器有一定的局限性 2.2化学破乳技术 2.2.1.采用比重接近l的溶剂进行萃取时,萃取液容易与水相乳化,这时可加入少量的乙醚, 将有机相稀释,使之比重减小,容易分层。 2.2.2.补加水或溶剂,再水平摇动:向乳化混合物中缓慢地补加水或溶剂,再进行水平旋转 摇动,则容易分成两相。至于补加水,还是补加溶剂更有效,可将乳化混合物取出少量,在试管中预先进行试探。这个比较有讲究,当你要的有机溶剂在上层,最好补加密度较小的乙醚,否则就补加密度较大的二氯甲烷或者氯仿。 2.2. 3.加乙醇:对于有乙醚或氯仿形成的乳化液,可加入5~10滴乙醇,再缓缓摇动,则可 促使乳化液分层。但此时应注意,萃取剂中混入乙醇,由于分配系数减小,有时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2.2.4对于乙酸乙酯与水的乳化液,加入食盐、硫酸铵或氯化钙等无机盐,使之溶于水中, 可促进分层。另外,将乳化部分取出,小心地温热至50℃,或用水泵进行减压排气,都有利于分离。对于由乙醚形成的乳化液,可将乳化部分分出,装入一个细长的筒形容器中,向液面上均匀地筛撒充分脱水的硫酸钠粉末,此时,硫酸钠一边吸水,一边下沉,在容器底部可形成水溶液层。

油包水型乳化液破乳方法研究现状及展望

第28卷 第2期2010年3月 石化技术与应用 Petr oche m ical Technol ogy&App licati on  Vol.28 No.2 Mar.2010 专论与综述(159~163) 油包水型乳化液破乳方法研究现状及展望 张贤明,吴峰平,陈彬,潘诗浪,王立存 (重庆工商大学废油资源化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重庆400067) 摘要:主要针对油包水(W/O)型两相分散体系,从乳化液破乳方法的机理出发,综述了化学破乳法、生物破乳法和物理破乳法的最新发展以及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对W/O型乳化液破乳方法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乳化液;油包水型乳化液;破乳方法;破乳机理;化学破乳;生物破乳;物理破乳 中图分类号:T Q314.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045(2010)02-0159-05 乳状液是一种或几种液体以液滴(微粒或液晶)形式分散在另一种与之互不相溶的液体中构成的具有相当稳定度的多相分散体系。由于它们外观往往呈乳状,故称为乳状液。分散相的液滴大小通常在10-7~10-5m。油水乳化液分为2种类型:一种是以油为分散相,水作为连续相,称为水包油型乳状液,以O/W型表示;另一种是以水为分散相,油作为连续相,称为油包水型乳状液,以W/O型表示。从热力学观点看,乳状液是不稳定体系,即使最稳定的乳状液其最终的平衡都应是两相分离,破乳是必然结果,只是存在方式和时间的差别而已[1]。 乳状液的存在造成大量的油品损失,特别是W/O型油品损失更为严重。为了回收油品,减少排放量,很多研究人员都致力于乳状液破乳研究。目前所研究出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化学破乳法、生物破乳法和各种各样的物理破乳法。 1 化学破乳法① 化学破乳过程的实质是破乳剂渗入并黏附在乳化液滴的界面上取代天然乳化剂并破坏表面膜,膜内包覆的水珠被释放出来,并互相聚结形成大水滴,在重力的作用下沉降到底部,从而达到油水两相分离的目的。化学破乳剂最大的特点是专一性强,可以针对不同性质的乳化液,设计和合成不同结构的破乳剂,其中以非离子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聚合物为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性,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复配、扩链、交联、改头、换尾、加骨和接枝等。在这些方法中,复配及扩链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果。 破乳剂复配是利用破乳剂之间的协同作用,将2种或2种以上的破乳剂进行复配。这种方法可以成倍地增加破乳剂的品种数量,因而成为开发高效破乳剂的方法之一。刘佐才等[2]针对胜利滨南一矿含水稠油,分别用10种单剂进行二元复配破乳实验,其复配比例均为1∶1,结果表明,这些复配破乳剂的脱水率均比单剂中脱水率最好的F341高;F341与其他破乳剂复配,有5组脱水率超过了90%。 在扩链方面,张志庆等[3]以酚胺树脂为起始剂,将合成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二嵌段共聚物再用水溶性交联剂扩链得到一种低温高效、快速的破乳剂。同时进一步合成了具有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和不同聚苯醚/聚氧化乙烯(PP O/PE O)组成比的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聚环氧乙烷三嵌段共聚物。结果发现该三嵌段共聚物的临界胶束浓度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一个范围,随着PP O/PEO组成比的增加,临界胶束浓度范围变宽。破乳实验表明,随着聚环氧乙烷含量的减 ①收稿日期:2009-08-15;修回日期:2009-12-05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委科技资助项目(KJ ZH08212; KJ080727;KJ090704)。 作者简介:张贤明(1955—),男,重庆人,研究员,硕导。主要从事工业废油资源综合利用研究。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二等奖3项,专利18项,发表论文100余篇。

破乳的方法

液体硫化染料系列说明书

液体硫化染料与粉状硫化染料相比,具有品质稳定、染色效果统一、使用方便、色泽鲜艳和牢度好等优点,特别适合在深色色谱中使用,用其替代士林、活性等工艺,具有工艺流程短,成本低(价格比还原染料低二三十倍),色谱全等特点,并对坯庛有一定遮盖作用,已日益为国内外染厂所接受,在美国等工业发达国家的染料市场几乎无粉状硫化染料的存在。 本品用于各类纤维素纤维及其混纺织物、纱线的染色。适用于浸染、轧染、卷染工艺。由于液体硫化染料制备染浴、轧浴可直接兑成染液,这样既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又避免环境污染。 一、染料及助剂品种 (一) 染料类 (B)配套助剂类:

二、应用方式:(1)染液的配备 染液|--软水升至所需温度(如用自来水可适量加点软水剂六偏磷酸钠) |--防氧剂J一79 X (用料见下表) |--渗透剂J—686 3—5g(根据织物毛效而定) |--液体硫化染料 Y(根据所需深度) (2)防氧剂J一79用量表:(本表仅为参考) 防氧剂用量与染料用量成反比,染浅色时,要适度多加,染深色时不加或少加。注意硫化蓝易氧化,防氧剂要适量加多,否则染色时会发生过早氧化,出现铜光浮色。 (一)轧蒸法 (1)工艺流程 浸轧染液(一般染料70℃、黑色90℃、蓝色、藏青50℃)→汽蒸(102—104℃)→水洗3-4格(溢流水,温度分别为40℃、50℃、50℃、60℃)→氧化1格(70℃)→水洗2格(温度为50℃) →皂洗1格(温度为95℃,如设备不是8格,则皂煮可以忽略) →水洗1格(冷水)→烘干 (2)轧蒸法补充追加率(轧槽中的补充液追加,最好要有喷淋管均匀加入,见下表)

原油乳状液的破乳机理及破乳方法

原油乳状液的破乳机理及破乳方法 摘要:归纳了近年来对原油乳状液破乳机理和破乳方法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各种方法的特点、破乳机理和发展现状,对今后乳状液破乳工作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原油乳状液破乳机理破乳方法 原油乳状液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油水界面膜,近年来,随着原油开采进入中后期,采油技术的不断开发和应用,大量的表面活性剂用来驱油,使得原油组成变得更加复杂,因此不断深入研究原油乳状液的破乳机理及新的破乳方法对油田的持续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对原油乳状液的破乳机理及破乳方法的研究情况做了归纳,希望对广大油田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 一、原油乳状液的破乳机理 目前,由于原油乳状液的形成及稳定性的因素复杂,以及影响原油乳状液破乳的因素众多,以致原油乳状液破乳的机理没有完全弄清楚。破乳就是破坏乳状液的稳定性,将其从稳定体系变成不稳定体系,最终达到脱水目的。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了一些破乳剂的作用机理: 1.顶替或置换机理 这种机理认为:破乳剂加入到原油乳状液后,由于破乳剂比乳状液的成膜物质具有更高的表面活性,所以能迅速吸附到油水界面上,将部分原成膜化合物顶替出来,形成新界面膜强度比原来界面膜强度低,减弱了界面膜的稳定性,从而促进原油乳状液的破乳。这种机理已经被大多数学者认可。 2.反相作用机理 这种机理认为,向乳状液中加入破乳剂,发生了相转变,即使原来的稳定油包水型乳状液类型转变为与其相反的乳状液类型,破乳剂的作用是充当水包油型乳化剂,在发生相转变的时候水由于受重力的作用而脱出。 3.润湿增溶机理 这种机理认为破乳剂分子对乳状液的乳化膜有很强的溶解能力,从而破坏界面膜。破乳剂分子可以润湿成膜物质,这种润湿包括水湿和油湿,分别使成膜物质向水中或油中溶解,从而破坏界面膜。这类破乳剂也可被称作增溶剂。 3.絮凝-聚结机理 絮凝作用是指分子量较大的破乳剂分子可将原油乳状液中的分散水滴聚集

乳化液处理方案

××××××有限公司2017年10月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项目概述 (1) 2、设计依据 (1) 3、处理技术选用准则 (2) 4、设计范围 (3) 5、设计基准 (3) 第二章处理工艺技术 (3) 1、处理工工艺选择 (3) 第三章工艺流程设计 (4) 1、工艺流程图 (4) 第四章配电、配管规范 (5) 1、配电工程使用材料规范 (5) 2、配管工程使用材料规范 (6) 第五章工程材料清单 (7) 第六章运转成本分析及综合效益 (9) 第七章工程施工计划 (9) 第八章其他 (10) 1、人员编制 (10) 2、业主配合内容 (10) 3、售后服务 (10)

第一章总论 1、项目概述 随着城镇建设的高速发展,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污水总量也逐年递增,大量未经处理达标的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直接排入自然水系,严重污染了江河湖泊和地下水水质,也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水环境污染问题成为我国的一大难题。水污染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水资源的短缺制约了城镇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与对策制定的治理目标,各级政府都给予高度重视。 荣净环保以技术领先为发展理念,努力为客户提供先进可靠的技术,精良满意的产品,标准规范的施工,及时优质的售后服务,在协助客户创造佳绩的同时,与客户共同成长。 我公司愿做您的忠实朋友,在环境保护方面与您合作,为贵公司的污水提供高科技污水处理技术及质量上乘的污水处理装置设备,实现水质达标排放;因此,特意提出了本设计方案,在方案内简要的阐述了污水处理所采用的工艺、主要的设备及装置、工程基本投资、运用费用及管理等,供以参考。 2、设计依据 1.2.1《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1.2.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乳化液破乳实验

乳化废水处理实验方案 一、乳化液破乳实验 (一)目的:通过实验确定混凝气浮破乳的最佳参数,例如:混凝剂的投加量、助凝剂的投加量、pH值等。 (二)实验过程: 此次试验的原水来自XXXXXXXXX的乳化液废液,其水质的主要指标:COD XXX 104 mg/L、SS: mg/L、pH值左右、BOD5 mg/L 。 1.混凝剂投加量的确定 此次实验采用的混凝剂是PAC,即聚合氯化铝。选用的浓度为100g/L。调整水样的PH 值为最佳值,向水中滴加PAC,在滴加的过程中需要缓慢的搅拌直至出现矾花为止。然后,静止10分钟,取上清液测量COD cr,计算COD cr的去除率,去除率越大,混凝的效果就越好。 实验步骤:选择八个100ml的烧杯,在烧杯中加入100ml的原水,调节其pH值在8左右,向其中滴加不同量的PAC,缓慢搅拌。静置10分钟,分离出下层清液。测量COD cr,计算COD cr的去除率,去除率越大就是混凝效果最好的,这样就可以确定最佳投药量,测量效果如图3 图1 PAC投加量与COD去除率的关系 由图1可知,在pH值一定的条件下,可以随着混凝剂加入量的逐渐增大,而当混凝剂加到一定量时,COD cr的去除率反而上升,上层的清液也逐渐变得混浊。这是由于加入的聚合氯化铝逐渐溶解分散到溶液中去。又有铝离子带有部分正电荷,而乳化液大多数都含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这样,会通过压缩双电层,吸附点中和,吸附架桥,网捕作用达到凝聚,絮凝的效果。随着混凝剂量的逐渐增大,这四种混凝作用的效果也逐渐增强,直至达到最佳

效果,再过量地加入混凝剂,溶液中存在过量的铝离子,产生水解,将会形成胶体,再次达到胶体的稳定,使COD cr 值有些许升高的现象。所以,在混凝的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混凝剂的投加量。 由此次试验可以确定:100ml 原水加6ml 的PAC (浓度为100g/L )混凝效果最佳。 2.pH 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实验步骤:分别取9份100mL 的原水,分别调节pH 值为5.5、6.0、6.5、7.0、7.5、8.0、8.5、9.0、9.5,均加入6mlPAC(最佳投加量),搅拌,静置10分钟,分离出清液,测定其pH 值,并测量COD 。见图2: 图2 pH 值与COD 去除率的关系 由图2可知,在pH 在8.5左右的时候,投加6ml 的PAC 时,COD 的去除率最好,混凝效果达到最好。可见,pH 值对混凝效果的影响很大。所以在混凝过程中应控制pH 值8.5左右。 3.助凝剂投加量的确定 此次实验所采用的助凝剂是PAM ,即聚丙烯酰胺,选用的浓度为2g/L 。取6个250ml 的烧杯,加入100ml 的原水,再向其中加入6ml 的PAC ,搅拌。向其中分别加入0.5ml 、1ml 、1.5ml 、2ml 、2.5ml 、3.0ml 的PAM ,搅拌。静止10分钟。取上层清液,测量COD ,计算COD 的去除率。见图 3

乳化油废水破乳方法

乳化油废水破乳方法 金属表面加工企业常用的切削磨削液中含有乳化油,这些乳化油的粒径极其微小,在水中形成水-油乳化液,表面形成一层界膜带有点火,油珠外围形成双电层,使油珠相互排斥极难接近。因此,要使油水分离,首先要破坏油珠的界膜,使油珠相互接近并聚集成大滴油珠,从而浮于水面,这一过程叫破乳。通常破乳后的污水需要再利用浮油去除及分散油去除的方法对其进行后续处理。 乳化油常用的破乳方法 1、高压电场法 该方法是利用电场力对乳液颗粒的吸引或排斥作用,使微细油粒在运动中互相碰撞,从而破坏其水化膜及双电层结构,使微细油粒聚结成较大的油粒浮升于水面,达到油水分层的目的高压电可采用交流、直流或脉冲电源。 2、药剂破乳法 药剂破乳法是指向废水中投加破乳剂,破坏油珠的水化膜,压缩双电层,使油珠聚集变大与水分开。药剂破乳又分为盐析法、凝聚法、盐析—凝聚混合法和酸化法等。 (1) 盐析法:盐析法是通过投加盐类电解质,破坏油珠的水化膜,压缩油粒与水界面处的双电层的厚度,使油粒脱稳。单纯盐析法投药量大,聚析速度慢,设备占地面积大,对有表面活性剂的乳状液处理效果不好。但由于操作简单、费

用低,使用较多,常作为初级处理。常用的电解质有氯化钙、氯化镁、氯化钠、硫酸钙、硫酸镁等。 (2) 凝聚法:凝聚法是指向废水中投加絮凝剂,利用絮凝物质的架桥作用,使微粒油珠结合成为聚合体。常用的絮凝剂有明矾、聚合氯化铝、活化硅酸、聚丙烯酰胺、硫酸亚铁、三氯化铁、镁矾土等。 (3) 酸化法:酸化法是向废水中投加硫酸、盐酸、醋酸或环烷酸等,破坏乳化液油珠的界膜,使脂肪酸皂变为脂肪酸分离出来。采用这种方法因降低了废品率水的pH 值,故在油水分离后需要用碱剂调节pH 值,使之达到排放标准。 (4) 盐析—凝聚混合法:盐析—凝聚混合法是指向废水中加入盐类电解质,使乳化液初步破乳,再加入凝聚剂使油粒凝聚分离。 3、离心法 该法是指借助离心机械所产生的离心力,将油水分离。离心机有卧式和立式两种。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水相从离心机的外层排出,油相从离心机的中部排出. 离心机结构比较复杂,故这种方法国内采用得不普遍。 4、超虑法 超滤法是一种物理破乳法,它是使乳化油废水通过超滤膜过滤器,利用超滤膜孔径比油珠孔径小的特点,只允许水通过,而将比膜孔径大的油粒阻拦,从而达到乳化油水分离的目的。

乳状液的破乳

乳状液的破乳 一、物理化学方法 主要是改变乳状液界面膜的性质,减少液滴表面电荷,使界面膜强度降低,从而使稳定的乳状液变得不稳定。 1.加无机酸法 当使用肥皂作乳化剂时,分散相液滴表面带有负电荷,在这类乳状液中加入无机酸,可使肥皂转化成电中性的不溶性脂肪酸使界面膜破坏而破乳 2.加无机盐法 高价离子无机盐如硫酸铁、硫酸亚铁、氯化铅等都是常用的破乳剂。由于一般情况下O/W型乳状液的分散液滴都带有负电荷,含有高价金属离子的无机盐有强烈的电性中和作用,使带电的液滴失去电荷,在碰撞中容易聚结。含铝离子、铁离子等高价离子的无机盐在水中发生水解形成凝胶,有很强的吸附凝聚作用,分散的液滴被吸附到这些凝胶表面,变得容易聚沉。 3.高分子絮凝剂 聚丙烯酸钠和聚丙烯酰胺水溶性高分子絮凝剂在水中形成的凝胶,对乳状液中带电液滴,通过架桥作用,把多个液滴连在一起就会引起聚沉分离。 4.加入表面活性剂使HLB值改变 当乳化物与乳化剂的HLB值相匹配时,形成的乳状液能保持稳定;而在乳状液中加入远离乳化物所需的HLB值的乳化剂时,将使乳状液变得不稳定。如用HLB值低的亲油性乳化剂配制的W/O型乳状液中加入HLB值高的亲水性乳化剂。 5.破坏乳化剂 (1)使表面活性剂溶解。当表面活性剂以分子状态溶解形成真溶液时,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作用将大大降低造成乳状液破坏,如向O/W型乳 状液中加入乙醇时,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发生变化,在油水相界面 吸附的乳化剂数量大为降低,使界面膜变薄而造成破乳。 (2)使表面活性剂分解。加入能与表面活性剂反应的化学物质使其分解或生成没有表面活性的物质则可使乳状液破坏。肥皂作为乳化剂与盐酸、硫酸反应生 成脂肪酸,表面活性几乎完全消失;羧酸盐型以外的其他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与盐酸、硫酸反应,产物的表面活性也大为降低。胺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与碱反应其表面活性也会消失。 (3)形成不活化的复合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时生成不活化的复合物使它们的表面活性丧失。同样,表面活性剂中的阴离子如果与 其他阳离子物质结合生成不溶性复合物,也会使其表面活性丧失,造成乳状 液破坏。 耐碱性渗透剂

破乳剂使用方法

发油井场破乳剂使用方法 按每30 m3破乳剂用量为4.5kg(药品浓度150ppm)为准,分以下三次加入: 第一步:当倒油进罐时,可直接向进液罐加入破乳剂。按每30m3加入250ml药剂的比列加入。 第二步:排水之后,未打循环之前,向油罐加入适量破乳剂。 可按每30 m3加750ml药剂的比例加入。(如排水后直 接打循环,则此步可省略,破乳剂的用量可移至第三 步) 第三步:打循环时,破乳剂加入量按每30 m3加3500ml药剂的比例加入。 注:1、破乳剂必须加水稀释后加入,不可直接倒入原油中。 2、由于各井场脱水温度有差异,药品浓度可在150ppm左右小范围变动, 幅度变化≤±50ppm。 3、循环时间保证在3.5h以上,沉降时间保证在4h以上。 采油队技术组 2012-5-4

倒油井场破乳剂使用方法 采用单井加药装置提前向原油中加入破乳剂,按每30m3加入0.9Kg(折算浓度30ppm)破乳剂量加入。 例如:HH12P1产液每天为33m3,则每天加入破乳剂量为0.9Kg÷30m 3×33m3=0.99Kg。 注:加药速度可用装置调节阀调节,由井场人员灵活掌握,保证破乳剂与产液均匀混合。 单井加药装置如下图 该装置已在HH12P1井场使用。 附:发油井场都已电话通知,清楚传达“尽早加入,分步加入,充分混合,增效破乳”这一思路。实验小组正在对发油井场一一落实。目前,除发油井场外,外围井场没有配备破乳剂,对于频繁倒油的井场,如HH12P1、HH42、HH37P15、HH73P1、HH36P1等。实验小组将逐个带去破乳剂,结合产液及含水情况指导其如何加入破乳剂,并跟踪落实效果。在总加入破乳剂量不变的前提下,如对发油井场破乳有

乳化油常用的破乳方法

本文摘自再生资源回收-变宝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6215473046.html,) 乳化油常用的破乳方法 乳化油的粒径极其微小,在水中形成水-油乳化液,表面形成一层界膜带有点火,油珠外围形成双电层,使油珠相互排斥极难接近。因此,要使油水分离,首先要破坏油珠的界膜,使油珠相互接近并聚集成大滴油珠,从而浮于水面,这一过程叫破乳。通常破乳后的污水需要再利用浮油去除及分散油去除的方法对其进行后续处理。 乳化油常用的破乳方法 1、高压电场法 该方法是利用电场力对乳液颗粒的吸引或排斥作用,使微细油粒在运动中互相碰撞,从而破坏其水化膜及双电层结构,使微细油粒聚结成较大的油粒浮升于水面,达到油水分层的目的高压电可采用交流、直流或脉冲电源。 2、药剂破乳法 药剂破乳法是指向废水中投加破乳剂,破坏油珠的水化膜,压缩双电层,使油珠聚集变大与水分开。药剂破乳又分为盐析法、凝聚法、盐析—凝聚混合法和酸化法等。 (1)盐析法:盐析法是通过投加盐类电解质,破坏油珠的水

化膜,压缩油粒与水界面处的双电层的厚度,使油粒脱稳。单纯盐析法投药量大,聚析速度慢,设备占地面积大,对有表面活性剂的乳状液处理效果不好。但由于操作简单、费用低,使用较多,常作为初级处理。常用的电解质有氯化钙、氯化镁、氯化钠、硫酸钙、硫酸镁等。 (2)凝聚法:凝聚法是指向废水中投加絮凝剂,利用絮凝物质的架桥作用,使微粒油珠结合成为聚合体。常用的絮凝剂有明矾、聚合氯化铝、活化硅酸、聚丙烯酰胺、硫酸亚铁、三氯化铁、镁矾土等。 (3)酸化法:酸化法是向废水中投加硫酸、盐酸、醋酸或环烷酸等,破坏乳化液油珠的界膜,使脂肪酸皂变为脂肪酸分离出来。采用这种方法因降低了废品率水的pH值,故在油水分离后需要用碱剂调节pH值,使之达到排放标准。 (4)盐析—凝聚混合法:盐析—凝聚混合法是指向废水中加入盐类电解质,使乳化液初步破乳,再加入凝聚剂使油粒凝聚分离。

乳化油污水破乳方法

乳化油污水破乳方法 乳化液中的油即乳化油,它的主要成分是机械油,来源于机械加工和金属表面处理等行业。乳化油中含有石油、磺酸钠、油酸皂等皂类表面活性剂,具有减小液体表面张力的能力。表面活性剂的非极性端吸附在油粒内,而极性端则伸向水内,极性端在水中电离,导致油界面被包围了一层负电荷,由此产生双电层现象,阻碍油粒相互勃聚。另外,乳化液中亲水性固体颗粒也能使乳化油稳定地分散在水中,固体颗粒一部分面积被油润湿而大部分面积则被水润湿,阻碍着油粒的勃聚。乳化油表层油膜阻碍氧气溶人水中,从而致使水中缺氧、生物死亡、发出恶臭,严重污染环境。 因此想要达到油水分离,首先要破坏油珠的界膜,使油珠相互接近并聚集成大滴油珠,从而浮于水面,这一过程叫破乳,通常破乳后的污水需要再利用浮油去除及分散油去除的方法对其进行后续处理。 1、机械破乳 通常是采用离心分离,利用油、水的密度不同,经离心加热而使油相的粘度降低而加快破乳,该方法在乳化油废水的实际处理上应用较少。 2、物理法 常用的物理破乳法有电沉降法、超声波法、过滤法等。电沉降法主要用于油包水(W/O)型乳化液破乳;超声波破乳作用的强度不应太大,否则可能导致分散;过滤破乳是使乳状液通过多孔材料或过滤装置实现油水分离。物理法在乳化含油废水处理上的实际应用也较少。

3、化学破乳 化学破乳法主要是改变乳化液的类型和界面性质,使它变的不稳定而发生破乳。通常是通过投加药剂来实现这一过程,工程上应用较为广泛。化学破乳法大体上有以下几种: ● 酸碱破乳 含油废水中细微的油滴表面往往覆盖一层带有负电荷的双电层,通过用酸将废水调至酸性,产生的质子就会中和双电层,改变液滴表面带电情况,破坏其稳定性,促进油滴凝集,并得到分离。PH调节多为硫酸、磷酸二氢钠或二氧化碳,通常伴随有加热升温过程,再以石灰或碱液中和,最终实现油水分离。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工艺和设备比较简单,效果稳定,但一般效率较低,出水含油量较高,常作为一种含油废水预处理方法使用,适合多品种乳化液破乳场合。 ● 无机混凝剂破乳 乳化油废水中加入金属盐类化合物,其阳离子部分可以起去除乳化油界面存在的表面活性剂及抑制双电层的作用,使油滴经凝集、吸附等机理而被去除。铝盐、铁盐广泛作为无机混凝剂来处理废水,如聚合氯化铝、硫酸铝、明矾、三氯化铁、聚合硫酸铁、硫酸亚铁等。无机混凝剂破乳的特点为:效果较稳定,处理费用较低,一般需结合混凝沉降或气浮工艺,但处理效果受废水中表面活性、乳化剂类型影响较大,适合于处理稳定性较差的乳化油废水,目前在实际废水处理中应用广泛,存在的问题是渣量较大,适用乳化油废水不广等。 ● 有机絮凝剂破乳

乳化液的使用

乳化液的合理使用 近几年来,我国切削液生产发展较快,新产品不断推出,但归纳起来,它们的基本成分都是由油、水和各种化学添加剂配制而成。生产中常用的切削液有切削油、乳化液和水溶液三大类。切削油润滑和防锈性好,但冷却和清洗性较差,切削时在切削区会形成油雾,造成环境污染,同时油资源消耗多,生产成本高。水基切削液的冷却和清洗性较好,但防锈性较差。乳化液具有一定的润滑性、冷却性、清洗性和防锈性,是目前生产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切削液。但它的使用寿命短,废液多,排放时水质污染较严重,因此必须进行净化和废液回收处理。现就乳化液的组成及其净化方法,废液的回收处理,以及如何延长乳化液使用寿命等问题,介绍如下。乳化液的组成及其净化方法乳化液的组成乳化液是用矿物油、乳化剂(如石油磺酸钠、磺化蓖麻油等)及添加剂预先配制好的乳化油,加水稀释而成。因为油不溶于水,为了使两者混合,所以必须加入乳化剂。乳化剂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它的分子是由极性基团和非极性基团两部分组成。前者亲水,可溶于水;后者亲油,可溶于油。把油在水中搅拌成细粒时,乳化剂分子能定向地排列吸附在油水两界面上,把油和水连接起来,使分离的细粒不再因凝聚而浮游在水中,成为浮浊液。乳化液中含乳化油少,即浓度低的(如浓度为3%~5%),冷却和清洗作用较好,适于粗加工和磨削;浓度高的(如浓度为10%~20%),润滑作用较好,适于精加工(如拉削和铰孔等)。为了进一步提高乳化液的润滑性能,还可加入一定量的氯、硫、磷等极压添加剂,配制成极压乳化液。乳化液的净化方法近几年来研究表明,如将切削液中的杂质(如碎屑、砂轮粉末等)从40μm降低到10μm,刀具耐用度可延长1~3倍。由于人们的肉眼看不见小于40μm的微粒,所以当切削液中的杂质,尺寸小于20μm,常被人们所忽视,然而这些不可见的杂质对金属切削加工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在切削加工时,它们将进入到刀具前刀面与切屑以及刀具后刀面与工件接触区的界面上,产生强烈摩擦,使切削温度增加,并使刀具耐用度大大降低,同时使加工表面质量变差。因此,目前的研究认为,无论是精密加工,还是在钻削、扩孔、铰孔和镗孔等普通加工中,为了提高刀具耐用度和可靠性,改善零件加工质量,均应使用净化的切削液。此外,清洁的切削液还可防止微生物的生长。乳化液的使用寿命短、易变质,与在乳化液中微生物的生长有重要关系。在乳化液中微生物的繁殖十分惊人。乳化液含细菌量的标准是不超过1000个/mL,当细菌繁殖到大于0.1×10 5~1×10 6个/mL时,乳化液就会变质发臭,并会污染周围环境,使空气中含有硫化氢和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影响工人健康。保持乳化液的清洁可以将细菌繁殖降至最低。 1和8.控制阀2和5.漩涡分离器3.溢流阀4.密封箱6.液压泵7.储液箱9.管路10.磁性分离器11.过滤箱12.回收器 图1乳化液的多级过滤装置乳化液的净化处理就是将它在工作中带入的碎屑、砂轮粉末等杂质及时去除。常用的净化方法有:过滤法和分离法。过滤法是使用多孔材料,如铜丝网、布质网、泡沫塑料等制成过滤器,以除去在工作时乳化液产生的杂质;分离法是应用重力沉淀、惯性分离、磁性分离等装置,除去在工作时乳化液产生的杂质。实际生产中常将几种方法综合使用。图1所示即是一种乳化液的多级过滤装置。它不仅制造简单,结构紧凑,并且过滤效果好,能保证乳化液具有较高的清洁度。该装置由液压泵6、旋涡分离器2和5(粗滤5,精滤2)、磁性分离器10、高压密封箱4、过滤箱11、贮液箱7、溢流阀3及控制阀1和8等组成。工作时,液压泵6将乳化液从贮液箱7内抽出并压入到第一级旋涡分离器5内,使乳化液中10~25μm的杂质被分离出来,然后充满整个密封箱4并使箱内产生高压。当压力达到一定值后,乳化液被压入到第二级旋涡分离器2内,进行精滤净化处理,并将5~10μm 的细小微粒分离出来。经过上述净化处理后的乳化液便可引向机床工作区使用。而使用过的含杂质较多的乳化液,以及从旋涡分离器2和5中产生的沉淀物则通过回收器12的锥体流入到过滤箱11内。经过磁性分离处理,将其中含有切屑的杂质进行初步处理,然后再流回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