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平均差误法 实验报告

平均差误法 实验报告

平均差误法 实验报告
平均差误法 实验报告

平均差误法-线段长度差别阈限

系部:

班级:

姓名:

学号:

摘要:随机抽取沈阳工程应用心理系六名被试和外系两名被试。通过让被试调整比较刺激,使其与标准刺激相等,来学习用平均差误法来测定线段长度差别阈限。

关键词:平均差误法、差别阈限、标准刺激、比较刺激

一、前言

差别阈限是指刚好能引起差异感受的刺激变化量,其操作定义为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强度之差。

正是基于上述操作定义,费希纳设计了三种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和平均差误法,后来被统称为传统心理物理法。

平均差误法(或均误法)(method of average error)又称调整法(method of adjustment)、再造法(method of reproduction)、均等法(method of equation),是最古老且基本心理物理学方法之一。虽然它最适用于测量绝对阈限和等值,但也可用以测量差别阈限。平均差误法的特点是呈现一个标准刺激,令被试再造、复制或调节一个比较刺激,使它与标准刺激相等。比较刺激也可由实验者调节,由被试判断。调整法曾是过去在天文学上常用的一个方法。那时让观察者调整一个光表面的强度,使之与某星体的亮度相等,这样就可以比较各星体间的亮度。因此,这个方法是要求被试判断什么时候比较刺激和标准刺激相等。被试判断为与标准刺激相等的比较刺激,并不总是一个固定的数值,而是围绕着一个平均数变化的一个数。这个变化的范围就是不肯定间距。不肯定间距的中点就是主观相等点。通过对主观相等点和不肯定间距的测量,就可以估计差别阈限。把平均误差作为差别阈限,与差别阈限的定义并不相符,但因为平均误差和差别阈限成正比,所以也作为测量差别感受性的指标。

用平均差误法测定差别阈限

1)自变量用平均差误法测定差别阈限,是向被试者呈现一个标准刺激,让其调整比较刺激。比较刺激是一种连续的量。在被试认为接近时,可反复调整,直到其认为满意为止。

2)反应变量用平均差误法测定差别阈限的反应变量是被试每次调整的数值,即其认为与标准刺激相等的数值。由于被试反复测试,每次的结果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它们是围绕着一个平均数变化的数值。这个变化范围就是不肯定间距。不肯定间距的中点,即多次调整结果的平均数,就是主观相等点,主观相等点与标准刺激的差就是常误。

3)差别阈限的估计值的计算用平均差误法求差别阈限,所得差别阈限只是一个估计值,平均差误(average error,用符号AE 表示)有两种计算方法:

a.把每次的调整结果(X)与主观相等点(用M 或PSE 表示)的差的绝对值加以平均,作为差别阈限的估计,这个差别阈限的估计值用符号AEm表示:

AEm=Σ∣X-PSE∣/N

b.把每次调整结果(X)与标准刺激(St)的差的绝对值加以平均,作为差别阈限的估计,用符号AEst 表示:

AEst=Σ∣X-St∣/N

还可用标准差、四分位差表示差别阈限。多次调节结果的标准差表示差别阈限:

标准差小——数据集中,表明被试对于相距很近的两个刺激感觉是相等的,则被试辨别力强标准差大——数据分散,表明被试对于相距甚远的两个刺激感觉是相等的,则被试辨别力差注:标准差——表示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实验目的:本实验是用平均差误法来测量线段长度的差别阈限,以此来学习平均差误法。

二、方法

1 被试

在本班随机找出六名被试、再从外系找来两名被试。分别为四男四女。

2 材料

计算机及心里实验系统;两根不同长度的线段,一个为标准刺激,长度固定不变,另一个为比较刺激。

通过老师准备的实验软件,有两根不同长度的线段,一个为标准项激,长度固定不变,另一个为测验项其与标准项的长度不一致。

3 实验设计

平均差误法会带来动作误差,应注意克服。在本实验中,有一半次数变异刺激长于标准刺激(简称“长”),另一半次数变异刺激短于标准刺激(简称“短”)。同时,为了消除空间误差,应将一半次数在右边呈现变异刺激(简称“右”),另一半次数在左边呈现变异刺激(简称“左”)。因此,组合上述4种方法,可得到“右短”、“右长”、“左短”、“左长”四种方式。实验中每种方式作10次测定,为了消除顺序误差,每种方式又分为两个5次进行,如下表:

实验步骤

①、键入被试姓名后,请仔细阅读指示语,主试应向被试指明反应键(红键和绿键)的位置和使用方法。

②、提醒被试分清标准刺激和变异刺激(在标准刺激的下面印有“标准刺激”的字样)。

③、被试每次调整完毕后,按反应键盒上的黄键表示确认。本实验的标准刺激是160个象素单位(每次变异为1个象素单位)。

④、实验结束,数据被自动保存,实验者可直接查看结果,也可换被试继续实验,以后在主界面的“数据”菜单中查看。

三、结果(包括数据的平均数和标准差,统计分析附上表格,有图的附上图)

1、结果分数

由实验所得的数据显示,001的长度阈限为6.88,依照上述公式计算出被试线段长度估计的平均误差AE=11。

相对差别阈限: 6.88%

绝对差别阈限: 11

由实验所得的数据显示,002的长度阈限为4.37,依照上述公式计算出被试线段长度估计的平均误差AE=7。

相对差别阈限: 4.37%

绝对差别阈限: 7

由实验所得的数据显示,003的长度阈限为5.62,依照上述公式计算出被试线段长度估计的平均误差AE=9。

相对差别阈限: 5.62%

绝对差别阈限: 9

由实验所得的数据显示,004的长度阈限为5,依照上述公式计算出被试线段长度估计的平均误差AE=8。

相对差别阈限: 5.00%

绝对差别阈限: 8

由实验所得的数据显示,005的长度阈限为5,依照上述公式计算出被试线段长度估计的平均误差AE=8。

相对差别阈限: 5%

绝对差别阈限: 8

由实验所得的数据显示,006的长度阈限为3.75,依照上述公式计算出被试线段长度估计的平均误差AE=6。

相对差别阈限: 3.75%

绝对差别阈限: 6

由实验所得的数据显示,007的长度阈限为6.25,依照上述公式计算出被试线段长度估计的平均误差AE=10。

相对差别阈限: 6.25%

绝对差别阈限: 10

由实验所得的数据显示,008的长度阈限为4.37,依照上述公式计算出被试线段长度估计的平均误差AE=7。

相对差别阈限: 4.37%

绝对差别阈限: 7

2、三种心理物理法的比较

虽然极限法、平均差误法和恒定刺激法这三种基本心理物理法都是用来测定感觉阈限的,但各有千秋。

极限法是测定阈限的直接方法,其特点是: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的方式沿着一定的维,以间隔相等的小步变化,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过渡点。恒定刺激法的基本特点是:根据次数来定阈限,即以次数的整个分布求阈限。平均差误法是首先给被试呈现一个标准刺激,然后让被试再造、复制或调节一个比较刺激,使它与标准刺激相等,如光的明暗、声音强弱高低、线条长短等。其特点是:1)其调节幅度是连续变化的,既不像最小变化法那样以等距离、间断变化的,也不像恒定刺激法那样是几个固定刺激按随机顺序呈现的。2)其比较刺激大都是由被试操作或调整连续的量的变化。由于这个特点,这个方法又叫调整法。接近阈限时,被试可反复调整,直到调整到其感觉相等时停止。

究竟使用哪种具体方法最为合适,则要根据研究的对象、要求而定。下面我们从四个方面来比较这三种方法:

1)从感觉阈限的含义上比较根据感觉阈限的操作定义,极限法求得的阈限值较能符合感觉阈限的操作定义。因为此法的操作是有系统地探查感觉的转折点,它的计算过程就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感觉阈限的含义。同时,因被试知道刺激呈现的次序,他可把注意力集中到特别需要集中的地方,从而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但也正是由于被试知道刺激呈现的次序,从而容易产生期望误差和习惯误差。只要刺激序列可以按小阶梯变化,都能用此法测定阈限,它曾被用来测定声音、气味、味道、颜色、温度、痛、光及触觉的阈限。但递减法不宜用于测定味觉和嗅觉阈限,因为嗅觉适应快,味觉的后作用不易被消除。因此对于有一定后作用的刺激,就不易采用极限法。

2)从被试者方面比较通常,自变量(刺激)要通过被试者产生反应变化(因变量)。测定的次数过多容易使被试者感觉单调而产生疲劳。若让被试者主动参与测定工作,就可改变这种单调厌倦的情绪,从而使测定结果更准确。平均差误法的实验程序,对被试来说比较自然,让被试自己主动调整比较刺激,也可引起他的兴趣,因此,在这方面平均差误法优于极限法和恒定刺激法。

3)从误差方面比较在心理实验中,除自变量外,其他变量都应予以控制,以减少误差。极限法中各刺激是按刺激量的大小依次改变的,因此,被试者回答较有把握,每次测定结果间的差异也就较小。但是,正是由于刺激量大小是依次改变的,因而易产生期望误差和习惯误差。恒定刺激法所用的刺激数目较少,且不需随时调整刺激的强度,因此,用这个方法测量那些不易随时改变强度的刺激(诸如重量之类)则较为方便。又因为刺激是随机呈现的,不会像极限法那样产生期望误差和习惯误差。在用三类判断测定差别阈限时,不肯定间距的大小随被试的态度而变化,从而对所测的差别阈限产生影响。用二类判断测差别阈限,虽然可以避免这一问题,但迫使被试作出肯定回答是不自然的,因为被试确实有难于判断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哪一个强或弱的情况。此外,在恒定刺激法中,刺激的改变是没有一定方向的,被试者在回答时猜的成分较多,因而产生较大的误差。在平均差误法中,由于它获得数据的标准和计算的方法有所不同,测得的结果可以说只是一个近似值,因此它测定的阈限不能直接与由其他方法求得的阈限进行比较。

4)从效率上比较效率是心理实验的质量指标。平均差误法中刺激是由被试者自己调节,回答和记录的次数较少,因而能较快地得到测量结果。而极限法中要回答和记录的次数较多,其效率不及平均差误法。恒定刺激法可不必临时改变刺激,这是其优越之处。在测重量阈限时,通常用恒定刺激法。而且恒定刺激法中的每一个记下的数据都可以利用上,不像在极限法中用来计算阈限值的数据是少数,因此,恒定刺激法的效率较高。

应当指出,上述三种方法的比较是相对的,在确定用哪一种方法时要同时考虑研究对象、要求和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但是,在测定要进行比较的两种阈限时,必须用同一种方法,因为,不同的方法所用的指标不同。

3、实验中存在的各种误差及其控制方法

(1)动作误差

在平均差误法实验中,一般要被试自己操纵实验仪器来调整比较刺激,使其与标准刺激相等,这就要产生动作误差,亦即因被试所采用的方式不同而产生误差。

为消除动作误差,通常使一半比较刺激长于标准刺激,另一半则短于标准刺激

(2)空间误差

因实验系统所呈现的刺激是视觉的,所以标准刺激设置的位置不同(或左侧或右侧),易产生空间误差。

为消除空间误差,通常使比较刺激的位置一半在标准刺激左侧,一般在标准刺激右侧。(3)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

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是一对相反的误差。

习惯误差:是指由于被试在长序列中有继续作同一种判断的倾向所引起的误差。

期望误差:是指由于被试在长的序列中给予相反判断(期望转折点的尽快到来)的倾向所导致的误差。

为了让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尽可能相互抵消,可采用多层次的ABBA法和拉丁方设计。(4)练习误差和疲劳误差

练习误差和疲劳误差是一对相反的误差。

练习误差:是由于实验的多次重复,被试逐渐熟悉了实验情景,对实验产生了兴趣和学习效果,而导致反应速度加快和准确性逐步提高的一种系统误差。

疲劳误差:与练习误差相反,由于实验多次重复,随着实验进程而发展的疲倦或厌烦情绪的影响,而导致被试反应速度减慢和准确性逐步降低的一种系统误差,称之为疲劳误差。随着时间的进展,练习可能使阈限降低,而疲劳可能使阈限升高。为了检查有无这两种误差就要分别计算出前一半实验中测定的阈限与后一半实验中测定的阈限,若前一半实验中测定的阈限比后一半实验中测定的阈限大,并差别显著时,就可以认为在测定过程中有练习因素的作用,若前一半实验中测定的阈限比后一半实验中测定的阈限小,并差别显著时,就可以认为在测定过程中有疲劳因素的作用。练习误差和疲劳误差两种影响可能互相抵消,也可能一种影响比另一种影响要大。

为了消除两种误差的影响,可采用多层次的ABBA法和拉丁方设计。

4、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相对差别域限

从上面可以看出:男女生的均值和标准差相差一般,总平均值为4.5 总标准差为2.44949

ANOVA Table

表中的显著性水平sig.值远大于0.05。说明男女学生性别与相对差别域限没有显著性差异。

Measures of Association

Eta Sguared 取值很小、说明相对差别域限与性别的相关性一般。这和单因素分析表的结论是一致的。

总的来说,从各种数据从标准差、均值方面方面可以看出平均差误法来测域限有一定的准确性。但因为被试者的注意力集中程度不同,所花实验的耗时的不同,外周环境的影响大小,以及被试调整时采取的对比线段长度的方法,以及因为实验时间操作的重复造成的被试疲劳效应等都会影响实验结果。使得实验结果会出现一定的差距。但总的来说,此种方法还是可行的。

结论:平均差误法可用于测定线段长度差别阈限。

参考文献:杨治良.实验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177—180.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31—240.

附录

=====个人信息=====

编号:001 性别:男年龄:21

姓名:学历:出生日期:

所属:职业:测试日期:2010-11-01 15:04:04

=====结果分数=====

相对差别阈限: 6.88%

绝对差别阈限: 11

=====备注=====

测验耗时:440秒

[参数表]

间隔时间(毫秒)=500

标准刺激长度(像素)=160

线段粗度=4

线段颜色=黑

=====详细反应=====

变异刺激始终

右短 140 170

右短 123 168

右短 123 167

右短 146 163

右短 120 170

右长 175 179

右长 185 179

右长 178 182

右长 209 183

右长 190 183

左长 193 144

左长 182 149

左长 195 155

左长 200 153

左长 190 151

左短 113 148

左短 134 153

左短 137 149

左短 146 152

左短 113 143

左短 137 152

左短 117 146

左短 111 145

左短 116 149

左短 144 153

左长 187 155

左长 193 155

左长 208 139

左长 204 154

左长 200 160

右长 190 170

右长 171 165

右长 176 180

右长 183 180

右短 113 168

右短 120 171

右短 116 165

右短 133 176

右短 130 167

=====个人信息=====

编号:002 性别:男年龄:20

姓名:学历:大学出生日期:

所属:职业:学生测试日期:2010-11-01 15:17:09

=====结果分数=====

相对差别阈限: 4.37%

绝对差别阈限: 7

=====备注=====

测验耗时:1063秒

[参数表]

间隔时间(毫秒)=500

标准刺激长度(像素)=160

线段粗度=4

线段颜色=黑

=====详细反应=====

变异刺激始终

右短 127 158

右短 146 158

右短 150 159

右短 148 157

右短 122 151

右长 201 167

右长 206 174

右长 188 166

右长 192 165

右长 204 160

左长 199 156

左长 208 169

左长 174 169

左长 181 161

左长 170 165

左短 134 149

左短 144 151

左短 149 148

左短 141 144

左短 119 143

左短 115 145

左短 146 152

左短 135 155

左短 136 149

左长 190 159

左长 209 163

左长 207 162

左长 182 171

左长 180 169

右长 200 173

右长 197 167

右长 206 172

右长 186 169

右长 209 167

右短 123 159

右短 129 165

右短 150 162

右短 112 166

右短 146 163

=====个人信息=====

编号:003 性别:女年龄:21

姓名:李丽学历:大学出生日期:1989-10-08

所属:职业:学生测试日期:2010-11-02 13:38:37

=====结果分数=====

相对差别阈限: 5.62%

绝对差别阈限: 9

=====备注=====

测验耗时:362秒

[参数表]

间隔时间(毫秒)=500

标准刺激长度(像素)=160

线段粗度=4

线段颜色=黑

=====详细反应=====

变异刺激始终

右短 148 164

右短 139 164

右短 116 168

右短 112 169

右短 145 166

右长 188 169

右长 180 171

右长 205 171

右长 175 173

左长 207 147

左长 194 162

左长 201 162

左长 171 166

左长 182 148

左短 132 131

左短 120 154

左短 148 150

左短 138 154

左短 138 149

左短 140 155

左短 141 156

左短 140 151

左短 123 155

左短 144 158

左长 205 161

左长 182 164

左长 191 155

左长 187 153

左长 190 142

右长 189 195

右长 170 168

右长 175 167

右长 170 170

右长 177 169

右短 145 162

右短 129 170

右短 146 174

右短 142 174

右短 148 179

=====个人信息=====

编号:004 性别:女年龄:20

姓名:谭心学历:大学出生日期:1990-05-26

所属:职业:学生测试日期:2010-11-02 13:46:59

=====结果分数=====

相对差别阈限: 5.00%

绝对差别阈限: 8

=====备注=====

测验耗时:459秒

[参数表]

间隔时间(毫秒)=500

标准刺激长度(像素)=160

线段粗度=4

线段颜色=黑

=====详细反应=====变异刺激始终

右短 130 159

右短 135 158

右短 130 164

右短 116 165

右短 142 166

右长 184 178

右长 209 178

右长 193 179

右长 209 179

右长 183 177

左长 185 163

左长 175 166

左长 201 157

左长 173 165

左长 172 165

左短 140 159

左短 138 160

左短 141 164

左短 114 155

左短 134 158

左短 148 169

左短 116 150

左短 146 160

左短 145 161

左短 130 152

左长 178 167

左长 184 173

左长 177 160

左长 204 171

左长 173 164

右长 175 169

右长 184 174

右长 194 177

右长 191 178

右长 189 174

右短 138 161

右短 130 163

右短 143 172

右短 118 161

=====个人信息=====

编号:005 性别:男年龄:20

姓名:学历:大学出生日期:

所属:职业:学生测试日期:2010-11-02 13:57:28 =====结果分数=====

相对差别阈限: 5.00%

绝对差别阈限: 8

=====备注=====

测验耗时:1152秒

[参数表]

间隔时间(毫秒)=500

标准刺激长度(像素)=160

线段粗度=4

线段颜色=黑

=====详细反应=====

变异刺激始终

右短 123 176

右短 145 169

右短 125 166

右短 113 168

右短 145 168

右长 203 168

右长 190 168

右长 171 168

右长 176 165

右长 194 169

左长 174 160

左长 173 164

左长 188 157

左长 173 152

左长 172 159

左短 135 154

左短 145 152

左短 117 149

左短 129 147

左短 133 149

左短 147 147

左短 145 145

左短 119 150

左短 117 150

左短 117 150

左长 186 159

左长 177 153

左长 170 156

左长 205 159

右长 179 170

右长 203 170

右长 195 173

右长 192 171

右长 202 174

右短 128 166

右短 144 171

右短 122 171

右短 137 167

右短 132 171

=====个人信息=====

编号:006 性别:女年龄:20

姓名:学历:大学出生日期:

所属:职业:学生测试日期:2010-11-02 14:19:41

=====结果分数=====

相对差别阈限: 3.75%

绝对差别阈限: 6

=====备注=====

测验耗时:825秒

[参数表]

间隔时间(毫秒)=500

标准刺激长度(像素)=160

线段粗度=4

线段颜色=黑

=====详细反应=====

变异刺激始终

右短 114 163

右短 141 162

右短 125 163

右短 133 161

右短 133 161

右长 174 174

右长 185 170

右长 195 169

右长 183 166

右长 196 166

左长 186 154

左长 196 154

左长 201 148

左长 205 152

左短 150 151

左短 128 159

左短 137 157

左短 143 157

左短 146 154

左短 129 153

左短 119 149

左短 122 150

左短 134 152

左短 121 159

左长 183 157

左长 183 160

左长 189 145

左长 206 153

左长 185 157

右长 185 164

右长 184 177

右长 201 170

右长 181 168

右长 186 172

右短 139 162

右短 131 166

右短 136 165

右短 122 162

右短 130 162

=====个人信息=====

编号:007 性别:女年龄:21

姓名:学历:大学出生日期:

所属:职业:学生测试日期:2010-11-02 14:35:07

=====结果分数=====

相对差别阈限: 6.25%

绝对差别阈限: 10

=====备注=====

测验耗时:440秒

[参数表]

间隔时间(毫秒)=500

标准刺激长度(像素)=160

线段粗度=4

线段颜色=黑

=====详细反应=====

变异刺激始终

右短 131 167

右短 113 170

右短 131 166

右短 130 171

右长 179 165

右长 171 167

右长 170 167

右长 194 163

右长 173 161

左长 204 145

左长 174 145

左长 184 153

左长 204 153

左长 192 142

左短 147 138

左短 120 148

左短 120 153

左短 123 150

左短 124 154

左短 121 149

左短 126 150

左短 142 150

左短 134 147

左短 134 151

左长 203 145

左长 178 147

左长 170 157

左长 206 144

左长 186 143

右长 206 170

右长 197 163

右长 205 172

右长 178 164

右长 182 168

右短 112 176

右短 111 170

右短 120 168

右短 147 175

右短 123 168

=====个人信息=====

编号:008 性别:男年龄:21

姓名:学历:出生日期:

所属:职业:测试日期:2010-11-02 14:44:40 =====结果分数=====

相对差别阈限: 4.37%

绝对差别阈限: 7

=====备注=====测验耗时:578秒

[参数表]

间隔时间(毫秒)=500

标准刺激长度(像素)=160

线段粗度=4

线段颜色=黑

=====详细反应=====变异刺激始终

右短 120 162

右短 124 167

右短 137 162

右短 149 159

右短 133 157

右长 192 164

右长 204 163

右长 178 172

右长 175 173

右长 173 171

左长 183 158

左长 190 148

左长 173 148

左长 181 149

左长 180 150

左短 150 155

左短 120 155

左短 143 157

左短 115 146

左短 138 146

左短 144 153

左短 131 157

左短 132 155

左短 122 148

左短 129 156

左长 196 152

左长 175 155

左长 183 153

左长 203 149

左长 174 154

右长 196 163

右长 180 168

右长 203 157

右长 174 167 右长 182 167 右短 120 170 右短 120 166 右短 145 165 右短 124 164 右短 147 164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习起止日期:2009年4月1日————2009年9月2日 实习地点: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制剂室 指导老师:许迎久 毕业实习科目:中药药剂 毕业实习主要内容:学会了药材前处理的方法。懂得了中药药材提取、分离、纯化、烘干所用设备的构造以及性能。熟悉掌握了关于针剂、片剂、浸出制剂、丸剂、散剂的生产工艺和所用设备的使用方法及其构造。知道了关于产品质量控制的项目和检验方法。并掌握了医院药房临时用药的配制方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散剂制备的工艺过程。 2.掌握含特殊成分散剂、共熔成分散剂的制备方法。 3.掌握散剂的质量检查方法。 4.掌握粉碎、过筛、混合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指导 散剂系指药物或与适宜辅料经粉碎、均匀混合而制成的干燥粉末状制剂,供内服或局部用。内服散剂一般溶于或分散于水或其他液体中服用,亦可直接用水送服。局部用散剂可供皮肤、口腔、咽喉、腔道等处应用;专供治疗、预防和润滑皮肤为目的的散剂亦可称撒布剂或撒粉。 操作要点: (1)称取:正确选择天平,掌握各种结聚状态的药品的称重方法。 (2)粉碎:是制备散剂和有关剂型的基本操作。要求学生根据药物的理化性质,使用要求,合理地选用粉碎工具及方法。 (3)过筛:掌握基本方法,明确过筛操作应注意的问题。 (4)混合:混合均匀度是散剂质量的重要指标,特别是含少量医疗用毒性药品及贵重药品的散剂,为保证混合均匀,应采用等量递加法(配研法)。对含有少量挥发油及共熔成分的散剂,可用处方中其他成分吸收,再与其他成分混合。 (5)质量检查:根据药典规定进行。 三、实验内容 1.痱子粉的制备(含共熔散剂的制备) [处方] 薄荷脑 0.2g 樟脑 0.2g 硼酸 5.0g 氧化锌 4.0g 滑石粉适量 制成 30g [制法] 取薄荷脑、樟脑混合研磨至共熔液化,先加少量滑石粉吸收研匀,再将硼酸、氧化锌研成细粉,加入上述混合物中研匀,最后加滑石粉至30g,过筛(100目)混匀,即得。 [附注] (1)处方中成分较多,应按处方药品顺序将药品称好。

气相色谱法实验报告记录

气相色谱法实验报告记录

————————————————————————————————作者:————————————————————————————————日期:

实验五—气相色谱法实验 姓名:张瑞芳 学号:2013E8003561147 班级:化院413班 培养单位:上海高等研究院 指导教师:李向军 组别:2013年12月30日第二组

气相色谱法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气相色谱仪的各部件的功能。 2.加深理解气相色谱的原理和应用。 3.掌握气相色谱分析的一般实验方法。 4.学会使用FID气相色谱对未知物进行分析。 二、实验原理 1.气相色谱法基本原理 气相色谱的流动向为惰性气体,气-固色谱法中以表面积大且具有一定活性的吸附剂作为固定相。当多组分的混合样品进入色谱柱后,由于吸附剂对每个组分的吸附力不同,经过一定时间后,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运行速度也就不同。吸附力弱的组分容易被解吸下来,最先离开色谱柱进入检测器,而吸附力最强的组分最不容易被解吸下来,因此最后离开色谱柱。如此,各组分得以在色谱柱中彼此分离,顺序进入检测器中被检测、记录下来。气相色谱仪器框图如图1所示: 图1.气相色谱仪器框图 仪器均由以下五个系统组成:气路、进样、分离、温度控制、检测和记录系统。 2.气相色谱法定性和定量分析原理 在这种吸附色谱中常用流出曲线来描述样品中各组分的浓度。也就是说,让

分离后的各组分谱带的浓度变化输入换能装置中,转变成电信号的变化。然后将电信号的变化输入记录器记录下来,便得到如图2的曲线。它表示组分进入检测器后,检测器所给出的信号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它是柱内组分分离结果的反映,是研究色谱分离过程机理的依据,也是定性和定量的依据。 图2.典型的色谱流动曲线 3.FID的原理 本次试验所用的为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它是以氢气和空气燃烧的火焰作为能源,利用含碳有机物在火焰中燃烧产生离子,在外加的电场作用下,使离子形成离子流,根据离子流产生的电信号强度,检测被色谱柱分离出的组分。 三.实验试剂和仪器 (1)试剂:甲醇、异丙醇、异丁醇 (2)仪器:气相色谱仪带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GC-2014气相色谱仪); 氢-空发生器(SPH-300氢气发生器)、氮气钢瓶; 色谱柱; 微量注射器。 四.实验步骤 1.打开稳定电源。 2.打开N2钢瓶(减压阀),以N2为载气,开始通气,检漏;调整柱前压约为 0.12MPa。

心理实验操作指南之平均差误法测量

心理实验操作指南之平均差误法测量 PsychELab?心理教学系统是教育部“实验心理学”名牌课程课题科研成果之一,开发于2000年左右,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专家完成,最初用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实验心理学课程的教学软件。经过10多年的应用与探索,目前有超过200所高校与单位在使用。 PsychELab?心理教学系统配有更明了的教学指南:每个实验都配有针对实验本身的帮助文件,内含实验背景、实验设计范式、结果数据含义及处理方法、参考文献、软件操作指导等内容(见附录)。 附: 平均差误法测量缪勒-莱耶错觉 实验背景知识 错觉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会产生的某种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错觉的种类很多,缪勒-莱耶错觉是其中一种经典的几何错觉。缪勒-莱耶错觉是指左边中间的线段与右边中间的线段是等长的,但看起来左边中间的线段比右边的要长。 平均误差法典型的实验程序是,实验者规定以某一刺激为标准刺激,然后要求被试调节另一比较刺激,使后者在感觉上与标准刺激相等。客观上一般不可能使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完全一样,于是每一次比较都会得到一个误差,把多次比较的误差平均起来就可得到平均误差。因为平均误差与差别阈限成正比,所以可以用平均误差来表示差别感受性。 实验介绍 一、实验设计和实验材料 1、实验仪器与实验材料 装有PsychELab?心理教学系统的计算机,键盘。 计算机呈现不同角度的缪勒莱耶错觉图形,标准刺激为80mm,比较刺激一半比80mm长,一半比80mm 短;刺激变化的最小单位为1mm。正式实验的箭头角度分别为15度、30度、60度、90度。 2、实验设计: 本实验可以从性别、角度等方面考察被试的缪勒-莱耶错觉量的大小,其中性别为被试间因素、角度为被试内因素。在实验中,每种角度做16次,被试实验顺序为: 被试1:15度、30度、60度、90度 被试2:30度、60度、90度、15度 被试3:60度、90度、15度、30度 被试4:90度、15度、30度、60度

部分报告法实验报告

部分报告法-瞬时记忆1引言 过去的再现法实验是在被试识记完项目后,要求他尽量多地再现全部项目(全部报告法),以此确定其保存量,但此方法不能用来测量极为短暂的记忆(毫秒级)。部分报告法的特点在于:它不要求被试再现全部项目,而只要求再现指定的一部分,再根据这一部分的结果估算保存的总量。 在Sperling的实验中,他比较了部分报告法和全部报告法,结果表明全部报告法一般只能记住4-5个,而部分报告法则可多达8-9个。 Sperling还做了延迟部分报告法实验,即在呈现识记材料之后过一段时间再让被试部分报告。结果发现,当延迟0.5s时,部分报告法所得结果与全部报告法接近;当延迟1s时,两者就没有什么差别了。 2 方法 2.1 被试 本实验的被试为某大学本科学生一名,20岁,男生,矫正视力正常。 编号:201104021219 性别:男年龄:20 姓名:刘一玉学历:出生日期: 1992-10-20 所属:职业:测试日期:2013-06-14 11:16:40 2.2 实验仪器与实验材料 实验仪器:计算机, PsyKey心理教学系统大学版 实验材料:三行英文字母,每行4个(12个字母之间没有重复)

2.3 程序 屏幕上出现三行英文字母,每行4个(12个字母之间没有重复),呈现时间为75ms。实验为组间设计。 字母呈现完之后,在屏幕左边会出现一个箭头,指向第一行、第二行或第三行的位置,即表示要被试回忆第一行、第二行或第三行(箭头的颜色分别是红、黄、绿)。让被试立即将回忆的结果输入到输入框中,然后按“确定”键开始下一次。 两次实验之间间隔约十秒钟,共做30次实验,实验中间阶段,被试适当休息。 3 结果 总量: 4.10 上: 1.10 中: 1.50 下: 1.50 4 讨论 瞬时记忆又称感觉登记或感觉记忆,是认知心理学用来说明人的感觉作用和记忆形成的术语。刺激物体的信息接触到人的感觉器管,使得到暂时的存贮,这种存贮形式便叫做感觉登记。 上中下三行的保存量不存在显着差异。对于实验方法,认为部分报告法可以将材料纵向呈列,随机让被试报告一列的字母。原因是大多数人习惯于横向阅读,而横向阅读可能出现被试根本来不及看注意以外的那两行字母,并且被试可能在实验中转移了注意。因此可能导致被试在报告第一行的结果时较差。 按照Spering的理论,被试能够识记所有刺激,实验结果也表明上中下三行的保存量是没有显着差异的。 5 结论

气相色谱实验报告word精品

气相色谱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气相色谱仪的基本结构及掌握分离分析的基本原理; 2、了解顶空气相色谱法; 3、了解影响分离效果的因素; 4、掌握定性、定量分析与测定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气相色谱分离是利用上试样中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气相和固定相间的分配系数不同,当气 化后的试样被载气带入色谱柱进行时,组分就在其中的两相中进行反复多次的分配,由于固定相各个组分的吸附或溶解能力不同,因此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运行速度就不同。经过 一定的柱长后,使彼此分离,顺序离开色谱柱进入检测器。检测器将各组分的浓度或质量的变化转换成一定的电信号,经过放大后在记录仪上记录下来,即可得到各组分的色谱峰。根据保留时间和峰高或峰面积,便可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1)顶空色谱法及其原理介绍顶空气相色谱是指对液体或固体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的一种间接测定法,它是在热力学平衡的蒸气相与被分析样品同时存在于一个密闭系统中进行的。这一方法从气相色谱仪角度讲,是一种进样系统,即“顶空进样系统” 。其原理如下: 一个容积为V、装有体积为V o浓度为0)的液体样品的密封容器,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气相体积为Vg,液相体积为Vs,气相样品浓度为Cg,液相中样品浓度为Cs,贝平衡常数K=Cs/Cg 相比3 =Vg/Vs V=Vs+Vg=V o+Vg 又因为是密封容器,所以 C o V o=CoVs=CsVs+CgVg= KCgVs + CgVg C o=KCg+CgVg/Vs=KCg+ 3 Cg=Cg()K+ 3 Cg=C0/(K+ 3 = K'(C 可见, 在平衡状态下, 气相组成与样品原组成为正比关系, 根据这一关系我们可以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2)顶空色谱法的优点 顶空色谱进样器可与国内外各种气相色谱仪相连接, 它是将液体或固体样品中的挥发性组分直接导入气相色谱仪进行分离和检测的理想进样装置。 它采用气体进样,可专一性收集样品中的易挥发性成分,与液-液萃取和固相萃取相比 既可避免在除去溶剂时引起挥发物的损失, 又可降低共提物引起的噪音, 具有更高灵敏度和分析速度,对分析人员和环境危害小,操作简便,是一种符合“绿色分析化学”要求的分析手段。固相萃取和液相萃取时不可避免地带入共萃取物干扰分析。顶空分析可看成是气相萃

平均差误法测定线段长度差别阈限

平均差误法测定线段长度差别阈限 摘要:通过同时呈现两条线段,被试在主观上调节比较刺激的长度,使之与标准刺激相等,让被试学习使用平均误差法测量差别阈限。实验采用单因素两水平被试内实验设计,记录山西师范大学14150201班46名被试的实验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标准刺激长度为300的平均差别阈限值以及标准差明显高于100,说明标准刺激的长度的增加使被试的主观感觉准确度减弱;标准刺激长度为100和300时,它们的心理量(即韦伯分数)并没有显著差异。结论显示,平均差误法可以测定线段差别阈限。 关键词:平均差误法差别阈限比较刺激标准刺激 1.前言 差别阈限是指刚好能引起差异感受的刺激变化量。但是被试对某一特定强度的刺激往往会出现不确定答案,所以,面对阈限的概念,实验者需要借助它的操作定义: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强度之差。这是基于这个操作定义,费希纳设计了三种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1.最小变化法,2.恒定刺激法,3.平均差误法),这些方法后来被统称为传统心理物理法。 平均差误法即是传统心理物理学方法之一,又称调整法、再造法、均等法。它最适用于测量绝对阈限和等值,也可用于测量差别阈限。平均差误法的特点是:呈现一个标准刺激,让被试再造、复制或调节一个比较刺激,使它与标准刺激相等,如光的明暗、声音强弱高低、线条长短等。其调节幅度是连续变化的,不像最小变化法那样以等间距、间断变化的,也不像恒定刺激法那样是几个固定刺激按随机顺序出现,平均差误法是由被试操作,被试积极性较高。 1834年,德国生理学家韦伯通过研究人对重量的感觉发现,对于同一类刺激,刺激的差别阈限是刺激本身强度的一个线性函数,因此提出了韦伯定律。

科学实验报告

暑假科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 1:家庭自制汽水 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3:鸡蛋壳与酸的反应 4:书包的基本要素 5:将白花“变”红花 6:铜丝灭火 7:书写无字天书 8:自制热气球 9:塑料瓶底1号-7号的意思 10:可乐瓶水是否会流出实验

1.家庭自制汽水 实验 名称 家庭自制汽水 实验材料半瓶果汁,半瓶矿泉水,一小包小苏打,一小包柠檬酸,砂糖,矿泉水瓶,塞子 实验过程1:在矿泉水瓶内加入矿泉水和果汁,进行搅拌 2:加入砂糖和一小包小苏打,进行搅拌 3:加入一小包柠檬酸,马上塞上塞子,防止汽水冲出4:2分钟后,就可以饮用了 实验 结果 瓶内出现气泡,瓶壁上有气泡附着,打开瓶盖后就有气泡冲出。 实验感想:平时生活中经常喝的饮料居然可以自己制作出来,并且口感很好,心里很兴奋,也可以试着做做其他口味,品尝品尝。

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名 称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材 料 两根不同长度的蜡烛,一个水瓶,一根木条,白瓷板 实验方法1.用白瓷板压在火焰上 2.先将蜡烛熄灭,再把火柴点燃 3.将一根蜡烛点燃,再用水瓶盖上,观察产生的现象 4.将两根不同长短的蜡烛点燃,再用水瓶盖上,观察产生的现象 实验结果1.白瓷板上会出现一层黑色固体 2.蜡烛熄灭后,火柴可以点燃 3.水瓶盖上后,蜡烛会熄灭 4.长的蜡烛先熄灭,短的蜡烛后熄灭 实验感想:蜡烛是生活中常用的照明工具,一旦与氧气隔绝,蜡烛就不会燃烧,蜡烛的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

3.鸡蛋壳与酸的反应 实验名 称 鸡蛋壳与酸的反应 实验材 料 洗净的鸡蛋壳,白醋 实验方法1.将碎鸡蛋壳洗净,放在一个玻璃杯内 2.准备白醋 3.将鸡蛋壳和白醋放在一起,观察产生的现象 实验结果鸡蛋壳表面产生大量气泡,说明鸡蛋壳中的碳酸钙和白醋中的醋酸产生反应,出现大量气泡 实验感想:平常最不起眼的鸡蛋壳都有如此的科学秘密,实在是太奇妙了。

气相色谱法实验报告

气相色谱定性和定量分析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气相色谱仪的工作原理及操作流程; 2.能够根据保留值对物质进行定性分析; 3.能够对物质进行定量分析 二、实验原理 气相色谱法是一种用以分离、分析多组分混合物极有效的分析方法。它是基于被测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不同,从而达到相互分离的目的。在混合物分离以后,利用已知物保留值对各色谱峰进行定性是色谱法中最常用的一种定性方法。它的依据是在相同的色谱条件下,同一物质具有相同的保留值,利用已知物的保留时间与未知组分的保留时间进行对照时,若两者的保留时间相同,则认为是相同的化合物。 气相色谱法分离分析醇系物的基本原理是基于醇系物中各组分在气相和固相两相间分配系数的不同。当试样流经色谱柱时被相互分离,被分离组分依次通过检测器时,浓度(或质量)信号被转换为电信号输出到记录仪,获得醇系物的色谱流出曲线(如图1),完全分离时,可依据流出曲线上各组分对应的色谱峰面积进行定量。 色谱分析的定性方法有多种,当色谱条件固定且完全分离时,采用将未知物的保留值与已知纯试剂(标样)的保留值相对照的方法定性较为简单,两者相同或相近即为同一物质。 实际测定可采用相对保留值is r 代替保留值进行定性分析。 M Rs M Ri Rs Ri is t t t t t t r --=='' 式中:t ’Ri ——被测组分的调整保留时间 t ’Rs ——标准物质的调整保留时间 t Ri ——被测组分保留时间 t Rs ——标准物质的保留时间(热导池检测器的标准物质一般指定为:苯) t M ——死时间 常用的色谱定量方法有归一化法、外标法、内标法。 归一化法是将样品中的所有色谱峰的面积之和除某个色谱峰的面积,即得色谱峰相应组分在混合物中的含量。

薄层色谱法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掌握薄层色谱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有机物分离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有机混合物中各组分对吸附剂的吸附能力不同,当展开剂流经吸附剂时,有机物各组分会发生无数次吸附和解吸过程,吸附力弱的组分随流动相迅速向前,而吸附力弱的组分则滞后,由于各组分不同的移动速度而使得她们得以分离。物质被分离后在图谱上的位置,常用比移值R f表示。 R f 原点至层析斑点中心的距离原点至溶剂前沿的距离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 5.0cm×15.0cm硅胶层析板两块,卧式层析槽一个,点样用毛细管。 四、物理常数 五、仪器装置图

“浸有层析板的层析槽”图 1-层析缸,2-薄层板,3-展开剂饱和蒸汽,4-层析液 六、实验步骤 (1)薄层板的制备: 称取2~5g层析用硅胶,加适量水调成糊状,等石膏开始固化时,再加少许水,调成匀浆,平均摊在两块5.0×15cm的层析玻璃板上,再轻敲使其涂布均匀。(老师代做!)固化后,经105℃烘烤活化0.5h,贮于干燥器内备用。 (2)点样。 在层析板下端2.0cm处,(用铅笔轻化一起始线,并在点样出用铅笔作一记号为原点。)取毛细管,分别蘸取偶氮苯、偶氮苯与苏丹红混合液,点于原点上(注意点样用的毛细管不能混用,毛细管不能将薄层板表面弄破,样品斑点直径在1~2mm为宜!斑点间距为1cm) (3)定位及定性分析 用铅笔将各斑点框出,并找出斑点中心,用小尺量出各斑点到原点的距离和溶剂前沿到起始线的距离,然后计算各样品的比移值并定性确定混合物中各物质名称。

实验注意事项 1、铺板时一定要铺匀,特别是边、角部分,晾干时要放在平整的地方。 2、点样时点要细,直径不要大于2mm,间隔0.5cm以上,浓度不可过大,以免出现拖尾、混杂现象。 3、展开用的烧杯要洗净烘干,放入板之前,要先加展开剂,盖上表面皿,让烧杯内形成一定的蒸气压。点样的一端要浸入展开剂0.5cm 以上,但展开剂不可没过样品原点。当展开剂上升到距上端0.5-1cm 时要及时将板取出,用铅笔标示出展开剂前沿的位置。 讨论: 七、思考题

平均差误法实验报告

平均差误法测定线段长度差别阈限 摘要:以37名大二本科学生为被试,用平均差误的方法来测定线段长度的差别阈限。平均差误法的特点是呈现一个标准刺激,令被试再造、复制或调节一个比较刺激,使它与标准刺激相等,是传统的心理物理法之一。差别阈限则是指有50%的次数能觉察出差别,50%的次数不能觉察出差别的刺激强度的差别。结果得出了37名被试的差别阈限,实验中未出现空间效应、练习效应、疲劳效应,性别主效应不显著 关键字:平均差误法差别阈限空间效应练习效应疲劳效应 1 引言 平均差误法(或均误法)又称调整法(method of adjustment)、再造法(method of reproduction)、均等法(method of equation),是最古老且基本的心理物理学方法之一。它的实验程序是呈现一个标准刺激,令被试再造、复制或调节一个比较刺激,使它与标准刺激相等。由于平均 差误法要求被试亲自参与,因此这种方法更能调动被试的实验积极性[1] 。在测定差别阈限的 试验中,标准刺激由主试呈现,随后被试开始调整比较刺激。但是平均差误法的调节刺激必须是可连续变化的,如光的明暗、声音的强弱高低、线条长短等。它不像最小变化法那样是以等距离、间断变化的,也不像恒定刺激法那样是几个固定刺激按随机顺序呈现的。因此,本实验研究采用的刺激为线段长短。 差别阈限是指能觉察的刺激物的最小差异量。即被试辨别两种刺激强度不同时所需要的最小差异量,差别阈限值也称最小可觉差。它的操作性定义是有50%的次数能觉察出差别, 50%的次数不能觉察出差别的刺激强度的差别[2]。 接近阈限时,被试可反复调整,直到满意为止。客观上一般不可能使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完全一样,于是每一次比较就都会得到一个误差,把多次比较的误差平均起来就可得到平 均误差。因为平均误差与差别阈限成正比,所以可以用平均误差来表示差别感受性[2]。 由于实验中可能会产生空间误差的效应,通常采用比较刺激分别在标准刺激左右各半来消除。此外为了消除动作误差,通常使一半比较刺激长于标准刺激,另一半则短于标准刺激。同时被试在实验中还可能产生期望效应和练习效应,因此常采用多层次的ABBA法或AB法来消除。时间误差则采用同时呈现来消除。被试个体方面的差异则采用指导语来进行控制。 2 方法 2.1 被试

实验报告模板

正文 实验报告要求与排版字号: 1.实验报告按实验项目填写,每个学生做完实验必须填写 2.实验报告可参照如下内容格式写作: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设备、结果预测、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实验分析、结论。 3.实验报告排版打印统一用A4(21 X 29.7cm)格式。 4.标题用小二号黑体加粗,正文用四号宋体。行距为固定值20磅。 5.页面上边距2.54cm,下边距2.54 cm,左边距3cm,右边距2.2mm; 6.实验报告页码从正文页面起计算。页码字号,选用小四号粗黑体并居中。 异方差性 一、实验目的掌握异方差模型的检验方法与处理方法. 二、实验要求 应用老师提供的《各章数据汇总》中的第五章表5.4的数据做异方差模型的图形法检验、Goldfeld-Quanadt检验与White检验,使用WLS法对异方差进行修正; 三、实验原理 异方差性检验:图形法检验、Goldfeld-Quanadt检验、White检验与加权最小二乘法; 四、预备知识 Goldfeld-Quanadt检验、White检验、加权最小二乘法。 五、实验步骤

1、建立Workfile和对象,录入收入额X和储蓄额Y如下图示 2、参数估计 按住ctrl键,同时选中序列X和序列Y,点右键,在所出现的右键菜单中,选择open\as Group弹出一对话框,点击其上的“确定”,可生成并打开一个群对象。在群对象窗口工具栏中点击view\Graph\Scatter\Simple Scatter, 可得X与Y的简单散点图(如下图),可以看出X与Y是带有截距的近似线性关系。

点击主界面菜单Quick\Estimate Equation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y c x ,点确定即可得到回归结果(如图)。 估计结果为: (2.3.1) 22291.5462)0.644239)(-1.930646)(8.339811)0.785438,0.774145,69.55245,19 ( ( t R R F df =====

平均差误法测差别阈限

感觉阈限的测量报告一 弓欣 (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教育系心理1401班,山西临汾,041000) 摘要:本实验是通过平均差误法测量线段长度的差别阈限。被试采用心理1401班48名同学,平均年龄20岁。全部同学按学号分为单双号组。实验由电脑呈现两条直线,被试需根据个人感觉判断线段的长短并进行调整,使线段在其感觉上长度相同,20次实验之后记录差别阈限,单号组的标准刺激为200mm,双号组为300mm。随后收集全部同学实验数据进行计算。结果单号组的平均差别阈限为5.83,双号组为7.29。实验结果验证了韦伯定律,差别阈限随标准刺激的变化而变化。 关键词:平均差误法差别阈限 1.前言 感觉阈限,用于测量感觉系统感受性大小的指标,用刚能引起感觉的刺激量来表示。测量感觉阈限的基本方法有极限法、平均差误法、恒定刺激法。为了对实验心理学所学过的内容进行巩固,并培养学生在心理实验方面的能力和做实验主试的意识,本实验用平均差误法测量线段长度的差别阈限。平均差误法是传统心理物理法之一。试验方法是呈现一个标准刺激,让被试复制、调节一个比较刺激,使之与标准刺激在自我感觉上相同。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的差的绝对值的平均数就是其差别阈限。 2.方法 2.1 被试 选用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心理1401班48名同学为被试,平均年龄20岁,男7人,女41人。并按照学号单双分为单号组与双号组。 2.2 仪器与材料 仪器采用PsyTech-EP2009心理实验台(包括计算机),和与其配套的1号反应盒。实验材料为电脑呈现的两条长短不一的线段。单号组被试的标准刺激(线

段)长度为200mm,双号组为300mm,其余参数设置相同。 2.3 实验过程 被试将1号反应盒安装好后进入平均差误法测定线段长度差别阈限的实验。进入试验后,屏幕将并排呈现两条线段,分别标注着标准刺激与比较刺激,被试需按反应盒上的“+”“-”按钮来调节比较刺激,使之与标准刺激在自我感觉上有相同长度。由于被试在试验中可能产生练习效应,所以实验采用ABBA的方法,使标准刺激与比较刺激的位置左右发生变化。首先,每位被试进行10次练习,防止因不熟练操作与视觉不适应而导致的误差。练习之后,每位被试均进行20次试验,实验过程被试需集中注意于屏幕中的线段。实验结束后,记录每位被试的差别阈限数值。 3.结果 统计全部差别阈限,得出单号组(200mm)的平均数≈5.83,双号组(300mm)的平均数≈7.29。并将其除以标准刺激量,单号组k=0.02915,双号组k=0.0243。 4.结论 实验结果证明了韦伯定律,差别阈限随着标准刺激的变化而变化,差别阈限除以标准刺激所得常数k不变。 本次试验所得常数k基本一致,但未完全相同,原因可能在于被试的个体差异以及实验中其他不可控的因素。 参考文献: 郭秀艳,杨治良.(2015).感觉阈限的测量.实验心理学,231-240.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操作(教科版)1.体验静电现象(P2)实验目的:让学生亲身体验静电现象 实验原理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实验器材:塑料梳子或笔、碎纸屑 、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慢慢接近碎纸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1操作步骤:生。 、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再一次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2生。实验结论: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实验名称2 ;不一样的电荷实验目的: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实验器材:气球、羊毛制品、木尺 1 将两个充气气球挨着悬挂在约米长的木尺,用羊毛制品分别摩擦步骤: 两个气球相互接触部位,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实验结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实验名称:小灯泡的构造实验目的了解小灯泡的构造是怎样的实验器材小灯泡实验步骤展示小灯泡,让学生看清灯泡的构成实验结论小灯泡是由玻璃泡、灯丝、金属架、连接点构成的 4 让小灯泡发光(P5)实验目的: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实验原理只有电流通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实验器材:导线 1 根、电池 1 节、小电珠 1 个。实验步骤:选择连接方式使小灯泡发光。 1、导线连接小灯泡的螺纹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的锡粒接触,观察现象。 、导线连接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接触,2观察现象。 、导线连接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接触,3观察现象。 、整理器材。4实验结论:小灯泡亮了。 (P7)连接带灯座的电路5 实验目的:连接带灯座的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一段导线和一节电池能点亮一个小灯泡实验原理根。1 实验材料:小灯

泡、小灯座、电池、电池盒各个、导线 2 实验步骤:组装电路、在电池盒的两端各连接好一根导线,把电池正确安装在电池盒里。1 2、用连接电池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小灯泡,确定能使小灯泡发光。 3、将小灯泡安装在灯座上,再连接上导线---小灯泡亮了。 4、拆分器材 5、整理器材。 6 连接串联电路p8实验目的:会使用串联方法连接电路实验原理;串联是电路的一种连接方式 实验器材:电池、电池盒、灯泡、灯座各2 个、导线 4 根。操作步骤: 1、把电池装入电池盒里,把灯泡装在灯座上。 2、用导线把电池、灯泡、逐个串接法连起来。使2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 3、拆分器材 4、整理器材。实验结论:串联是电路的一种连接方式。 7 连接并联电路p8实验目的:会使用并联方式连

平均差误法

平均差误法 1 引言 平均差误法是测量感觉阈限的一种方法。这个方法有三个特点:(1)在测定差别阈限时所呈现的变异刺激,如光的明暗、声音的强弱高低、线条的长短等,是连续变化的,不象最小变化法那样是以等距离、间断变化的,也不象恒定刺激法那样是几个固定刺激按随机的顺序呈现的。(2)平均差误法的变异刺激大都是由被试操作或调整而产生的连续的量的变化。由于这个特点,这个方法又叫调整法。由于被试参与操作,也容易产生动作误差。例如,从小于标准刺激调整到与标准刺激相等,和从大于标准刺激调整到与标准刺激相等,其结果就可能不同。(3)被试调整得到在感觉上相等的两个刺激值,其物理强度之差的绝对值的平均数(即平均误差,AE),就是所求的阈限值。其计算公式如下: AE=∑∣X-S∣/N 式中,X----每次测定所得数据;S----标准刺激;n----测定总次数。平均差误法就是因此而得名的。用这个方法测得的阈限值比用其它两种方法测得的要小一些,因为其差别阈限处于上下限之间的主观相等地带之内,而绝对阈限则50%次感觉到的强度之下。由于平均差误法获得数据的标准和计算的方法与其他方法不同,它所测得的结果可以说只是一个阈限的近似值。因此,用此法测得的阈限不能直接与用其他方法测得的阈限进行比较。本实验通过长度差别阈限的测定,学习如何用平均差误法测量差别阈限。 2 方法 2.1 被试 本实验的被试为某大学本科学生两名,20岁,女生。 2.2 仪器 长度估计测量器 2.3 程序 (1)用长度估计测量器呈现白背景上的黑色线条,线条分左右两半。两半分别用活动套子盖住,背面有以毫米为单位的刻度。主试移动一个套子使该边的直线露出10厘米作为标准刺激。又用同法使另一边的直线露出一个明显地短于或长于标准刺激的长度作为变异刺激,被试借助于移动套子调节变异刺激,直到他认为与标准刺激长度相等为止。主试记下被试调好的长度。 (2)在安排实验顺序时,要注意几个控制变量:为了消除动作误差,在全部实验中应有一半的次数呈现的变异刺激长于标准刺激(套子向“内”);另一半次数呈现的变异刺激短于标准刺激(套子向“外”)。①为了消除空间误差,在全部实验中应有一半的次数在中线的左边呈现变异刺激(简称“左”);另一半次数在中线的右边呈现变异刺激(简称“右”)。上述呈现变异刺激的办法可组合为“左外”、“左内”、“右外”、“右内”四种方式。③为了消除系列顺序的影响,实验如下进行:右外→右内→左内→左外→左外→左内→右内→右外,共八组,每组做五次,全部实验要做两个循环,共计八十次。每做完二十次,休息两分钟。 (3)在实验过程中,主试不要告诉被试调整出来的变异刺激的长度是否和标准刺激相等,也不要做任何有关的暗示。 (4)换被试,再按上述程序进行实验。 3 结果 用前述公式计算两个被试的平均误。他们的长度差别阈限分别为:2.3875毫米和3.50毫米。对两个被试的平均误的差别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差异不显著,t=1.865,P>0.05。 4 讨论

实验报告(三)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教育软件工程 实验项目软件测试 专业班级 09教育技术学2班姓名陈佳荣学号 2009914228 指导教师李新晖成绩日期2011/11/28 一、实验要求 1、功能说明:在某网站申请免费信箱时,要求用户必须输入用户名、密码及确认密码,对每一项输入条件的要求如下:用户名要求4~16位之间,使用英文字母、数字、“-”、“_”,并且首字符必须为字母或数字;密码要求为6~16位之间,只能使用英文字母、数字以及“-”、“_”,并且区分大小写。 2、设计能够完成上述功能要求的程序(程序语言自定)。 3、采用黑盒法对上述程序进行确认测试和有效性测试,选择好测试用例,并确认测试的结果。 二、实验原理 本次实验的原理是采用黑盒法对一个在网站上申请免费邮箱的软件进行测试,检测软件存在的漏洞和错误,以帮助进一步完善软件的功能。 三、实验步骤 首先,设计一个软件,其功能包括在指定的要求中输入正确的账号和密码,具体要求如:用户名要求4~16位之间,使用英文字母、数字、“-”、“_”,并且首字符必须为字母或数字;密码要求为6~16位之间,只能使用英文字母、数字以及“-”、“_”,并且区分大小写。 软件的源代码: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name(16) As String Dim password(16) As String Dim n As String Dim j As Integer Dim r As Integer Dim m As Integer n = Text1.Text i = Val(Len(n)) If (i >= 4 And i <= 16) Then r = 1 a = Val(Asc(Mid$(n, 1, 1))) If ((a >= 48 And a <= 57) Or (a >= 65 And a <= 90) Or (a >= 97 And a <= 122)) Then For j = 0 To i - 1 a = Val(Asc(Mid$(n, j + 1, 1))) If (a = 45 Or a = 95 Or (a >= 48 And a <= 57) Or (a >= 65 And a <= 90) Or (a >= 97 And a <= 122)) Then

薄层色谱实验

薄层色谱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薄层色谱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掌握薄层色谱的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 1、原理 薄层色谱(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常用TLC 表示,又称薄层层析,属于固-液吸附色谱。样品在薄层板上的吸附剂(固定相)和溶剂(移动相) 之间进行分离。由于各种化合物的吸附能力各不相同,在展开剂上移时,它们进行不同程度的解吸,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2、薄层色谱的用途: 1)化合物的定性检验。(通过与已知标准物对比的方法进行未知物的鉴定)在条件完全一致的情况,纯碎的化合物在薄层色谱中呈现一定的移动距 离,称比移值(Rf 值),所以利用薄层色谱法可以鉴定化合物的纯度或确定两种性质相似的化合物是否为同一物质。但影响比移值的因素很多,如薄层的厚度,吸附剂颗粒的大小,酸碱性,活性等级,外界温度和展开剂纯度、组成、 挥发性等。所以,要获得重现的比移值就比较困难。为此,在测定某一试样时,最好用已知样品进行对照。 溶质最高浓度中心至原点中心的距离 R f 溶剂前沿至原点中心的距离 2、快速分离少量物质。(几到几十微克,甚至0.01 μg) 3、跟踪反应进程。在进行化学反应时,常利用薄层色谱观察原料斑点的逐步 消失,来判断反应是否完成。

4、化合物纯度的检验(只出现一个斑点,且无拖尾现象,为纯物质。)

此法特别适用于挥发性较小或在较高温度易发生变化而不能用气相色谱 分析的物质。 三、实验装置 薄层板在不同的层析缸中展开的方式 四、实验操作步骤: 1、吸附剂的选择 薄层色谱的吸附剂最常用的是氧化铝和硅胶。 1)、硅胶: “ 硅胶H”—不含粘合剂; “ 硅胶G”—含煅石膏粘合剂; 其颗粒大小一般为260 目以上。颗粒太大,展开剂移动速度快,分离效 果不好;反之,颗粒太小,溶剂移动太慢,斑点不集中,效果也不理想。 化合物的吸附能力与它们的极性成正比,具有较大极性的化合物吸附较 强,因而R f 值较小。 酸和碱> 醇、胺、硫醇> 酯、醛、酮> 芳香族化合物> 卤代物、醚> 烯> 饱和烃 本实验选择的吸附剂为薄层色谱用硅胶G。 2、薄层板的制备(湿板的制备)

中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

中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 中学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实验能力,科学的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课程之一。正向李政道先生所说的那样:“教物理重要的是让学生懂道理……”根据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和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在中学物理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在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上有一个实在的感受,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并受到科学方法的教育。 1.实验设计 为使实验达到预期的目的,必须明白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做这个实验是要解决现实技术问题、知识问题,还是要探索一下教材中将要出现的物理现象等等。解决实际问题的是什么样的,探索书中的知识问题时,应当明白是哪一个问题及什么现象。目的明确,是实验成功的前题。 设计实验的基本方法归纳为下面几种: (1)放大法。 利用迭加,反射等原理将微小量放大为可测量,例如游标尺、螺旋测微器、库仑扭秤、油膜法测分子直径等。 (2)平衡法。 用于设计测量仪器。用已知量去检验测量另一些物理量。例如天平、弹簧秤、温度计、比重计等。

(3)转换法。 借助于力、热、光、电现象的相互转换实行间接测量,例如打点计时器的设计,电磁仪表、光电管的设计等。 2.探索性实验的选题 学生探索性实验,并不是去揭示尚未认识的物理规律。而是在经历该实验的全过程之后,对探索性实验有一个实在的感受,掌握探索未知物理规律的基本方法。 探索性实验的选题应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任务相适应。在选题方面应注意到以下几点: (1)根据中学生学到的数学知识和在实验时间上的限制,实验结果的经验公式以一次线性为宜。如: ①线性关系:Y=a+bx ②反比关系:Y=a+b/x ③幂关系:Y=axb 改直:logy=loga+blogx ④指数关系: Y=aexp(bx) 改直:Iny=Ina+bx 以上各式中x为自变量,y为应变量,同时又是被测量,a、b为常数。 (2)两个被测量之间的变化特征具有较强的可观察性。

气相色谱法挥发性有机物测定实验报告

GC-MS测定挥发性有机物实验报告 专业:环境工程学号:1233351 姓名:刘鹏一、实验方法 进样器参数设定如下: 用预溶剂冲洗次数: 3 用溶剂冲洗次数: 3 用样品冲洗次数: 2 柱塞速度: 高粘度补偿时间: 0.2 sec 柱塞进样速度: 高进样器进样速度: 高注射模式: 一般抽吸次数: 5 进样口停留时间: 0.3 sec 尾部空气间隙: 否活塞吹扫速度: 高清洗体积: 8uL 注射器吸入位置: 1.0 mm 注射器注射位置: 0.0 mm 使用3个溶剂瓶: 1个瓶 [GC-2010] 柱箱温度:30.0℃进样温度:250.00℃进样模式:分流 流量控制模式:线速度压力:45.6 kPa 总流量:14.0 mL/min 柱流量:1.00 mL/min 线速度:35.9 cm/sec 吹扫流量:3.0 mL/min 分流比:10.0 高压进样模式:关载气节省器:关分流阻尼固定:关 柱温箱: 是SPL1: 是MS: 是 < 检测器(FTD)检查完毕> < 基线移动检查完毕> < 进样流量检查完毕> SPL1 载气: 是SPL1 吹扫: 是 < APC流量检查完毕> < 检测器APC流量检查完毕> 外部等待:否平衡时间: 2.0 min [GC 程序] [GCMS-QP2010 SE] 微扫描半峰宽:0.00 amu 离子源温度:200.00 ℃接口温度:250.00 ℃ 溶剂延迟时间:2.50 min 检测器增益方式:相对检测器增益:0.83 kv +0.00 kV

M 0 0 0 二、标准物质色谱图 三、实验结果 ①实验数据 浓度(ppm)保留时间(min)峰面积20 Chloroform 2.812 57512 Methane, tetrachloro- (CAS) Carbon tetrachloride 3.383 49049 Methane, bromodichloro- 4.068 66435 Methane, dibromochloro- 5.687 75262 Methane, tribromo- (ISTD)7.409 138822 40 Chloroform 2.811 129095 Methane, tetrachloro- (CAS) Carbon tetrachloride 3.376 111609 Methane, bromodichloro- 4.071 129212 Methane, dibromochloro- 5.694 182065 Methane, tribromo- (ISTD)7.414 162528 60 Chloroform 2.812 189860 Methane, tetrachloro- (CAS) Carbon tetrachloride 3.373 151922 Methane, bromodichloro- 4.075 193871 Methane, dibromochloro- 5.702 254807 Methane, tribromo- (ISTD)7.419 155012 80 Chloroform 2.806 235776 Methane,tetrachloro-(CAS)Carbon tetrachloride 3.366 178609 Methane, bromodichloro- 4.072 244831 Methane, dibromochloro- 5.706 334295 Methane, tribromo- (ISTD)7.421 151093 100 Chloroform 2.812 350007 Methane, tetrachloro- (CAS) Carbon tetrachloride 3.367 265810 Methane, bromodichloro- 4.08 354933 Methane, dibromochloro- 5.712 440660

薄层层析实验报告

薄层层析实验报告 篇一:薄层色谱法实验报告 有机化学第二课堂实验报告 一,基本信息 姓名: 年级:XX级专业层次:队别: 日期:XX年5月23日实验室:有机化学实验室二二、实验报告正文 实验题目:薄层板的制作及薄层色谱的应用实验目的 掌握薄层色谱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有机物分离中的应用。 实验原理 1.有机混合物中各组分对吸附剂的吸附能力不同,当展开剂流经吸附剂时,有机物各组分会发生无数次吸附和解吸过程,吸附力弱的组分随流动相迅速向前,而吸附力弱的组分则滞后,由于各组分不同的移动速度而使得她们得以分离。物质被分离后在图谱上的位置,常用比移值Rf表示。 Rf? 原点至层析斑点中心的距离原点至溶剂前沿的距离

实验仪器与药品 实验仪器:硅胶层析板两块,卧式层析槽一个,点样用毛细管,紫外荧光灯, 铅笔暖风机、载玻片、钢勺、镊子等 药品:碱性湖蓝与荧光黄混合样品、咖啡因与阿司匹林混合样品、阿司匹林 纯样品二氯乙烷层析液、95%的乙醇溶液,硅胶粉、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CMC)的水溶液等 仪器装置图 “浸有层析板的层析槽”图 1-层析缸(广口瓶),2-薄层板,4-层析液 实验步骤 (1)薄层板的制备:(本文来自:https://www.wendangku.net/doc/6f15589115.html, 小草范文网:薄层层析实验报告) 取3g 硅胶G粉于研钵中,加相当于8ml左右的用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CMC)的水溶液,用力研磨1-2分钟,至成糊状后立即倒在准备好的薄层板中心线上,快速左右倾斜,使糊状物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板面上,厚度约为0.25mm,然后平放于平的桌面上干燥15分钟,再放入100℃的烘箱内活化

2小时,取出放入干燥器内保存备用。 (2)点样。在层析板下端1.0cm处,(用铅笔轻化一起始线,并在点样出用铅笔作一记号为原点。)取拉好的毛细点样管,分别蘸取咖啡因与阿司匹林混合样品、阿司匹林纯样品,点于原点上(注意点样用的毛细管不能混用,毛细管不能将薄层板表面弄破,样品斑点直径在1到2mm为宜!斑点间距稍大一点。点样次数5到7次)另取一块薄层板,点碱性湖蓝与荧光黄混合样品。(3)定位及定性分析将点好样的薄层板分别放入装有二氯乙烷层析液和5%的乙醇溶液的两个广口瓶中,盖上盖子,待层析液上行至距薄层板上沿1cm左右时,有镊子取出,铅笔将各斑点框出,并找出斑点中心,用小尺量出各斑点到原点的距离和溶剂前沿到起始线的距离(点有阿司匹林的薄层板需用暖风机吹干),算各样品的比移值并定性确定混合物中各物质名称。 实验结果记录及分析 实验结果图 1、铺板时一定要铺匀,特别是边、角部分,晾干时要放在平整的地方。 2、点样时点要细,直径不要大于2mm,间隔0.5cm以上,浓度不可过大,以免出现拖尾、混杂现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