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咳嗽中医护理常规

咳嗽中医护理常规

咳嗽中医护理常规
咳嗽中医护理常规

咳嗽中医护理常规

【临床表现】

1、风寒束肺:咳嗽声重,痰白稀薄,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身楚,恶寒发热,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2、风热犯肺:咳嗽气粗,痰黄而稠,咯痰不爽,口渴咽干,常伴发热恶风,头痛汗出,舌苔薄黄,脉浮数。

3、痰湿蕴肺:咳嗽反复发作,痰多色白,厚而黏,容易咯出,胸脘满闷,时有呕恶,纳呆,体倦,舌苔白腻,脉濡滑。

4、痰热壅肺:咳嗽气促,甚者胸胁满痛,痰黄黏稠质厚,咯吐不爽,或面赤身热,口干喜饮,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5、肺阴亏虚:干咳无痰,痰少而黏,或痰中带血,喉痒声哑,口燥咽干,或手足心热,午后潮热,颧红,盗汗,消瘦,神疲,舌红,少苔,脉细数。

【辩证分型】

风寒束肺证、风热犯肺证、痰湿蕴肺证、痰热壅肺证、肺阴亏虚证。

【一般护理、生活起居】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咳嗽严重者卧床休息,痰多者取侧卧位,经常变换体位,将痰排出,必要时协助翻身拍背。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注意观察咳嗽声音、时间、性质、节律和咯出痰的性状、颜色气味等特征,以及有无恶寒发热、紫绀、汗出等伴随症状。

2、胸痛气促、久咳、痰中带血,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痰呈黄绿色脓性痰,或大咯血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4、年老久病,痰不易咯出,出现体温骤降、汗出、尿少、头昏、心悸、嗜睡、四肢不温等脱证时,报告医生,配合处理。

【服药调护】

1、风寒束肺:选用杏苏散(杏仁、紫苏叶、桔梗、半夏、生姜、大枣、甘草等)。汤药热服,药后饮热粥、并盖被,以加强发散之力,驱邪外出。

2、风热犯肺:选用桑菊饮(桑叶、菊花、桔梗、连翘、薄荷、甘草等)。汤药宜急煎温服。

3、痰湿蕴肺:选用二陈汤(半夏、橘红、茯苓、甘草)合三子养亲汤(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汤药温服。

4、痰热壅肺:选用清金化痰汤(橘红、茯苓、瓜蒌仁、知母、桑白皮、贝母、麦冬、桔梗、甘草等)。汤药可凉服,也可频服鲜竹沥加强化痰。

5、肺阴亏虚:选用沙参麦冬汤(北沙参、玉竹、麦冬、天花粉、扁豆、甘草等)。汤药温服。

【饮食调护】

1、风寒束肺: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营养之品,忌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饮食及烟酒,可用萝卜杏仁饮,以白萝卜1个切片,甜杏仁(去皮尖)10g捣碎,冰糖30g,共用蒸熟热服,连用7天,加强化痰,减轻咽部刺激避免诱发咳嗽。

2、风热犯肺;多饮水,保持呼吸道湿润,利于痰液排出。可少量多吃梨、橘子等含水量较高且甜度较低的水果。干咳少痰者,可用生梨1个,去皮核,加川贝10g,冰糖适量蒸服。

3、痰湿蕴肺:忌食肥腻、甘甜、糯米等障脾助湿生痰之物。选用食橘皮粥,以橘皮15g(鲜者30g),煎取药汁,去渣,加入粳米100g煮粥。

4、痰热壅肺:多饮水,保持呼吸道湿润,利于痰液排出。宜食新鲜水果,如梨、枇杷、甘蔗等以清热生津止咳。

5、肺阴亏虚:忌烟酒辛辣以防伤阴助火,宜用银耳、百合、甲鱼等滋阴之品。可食沙参山药粥,以沙参30g,山药60g,水煎去渣取汁,入粳米适量,煮粥服食。

【情志调护】

保持精神愉快,对久咳不愈和肝火犯肺咳嗽的患者,做好情志调护,避免精神刺激,学会自我调节。

【临证(症)施护】

1、风寒束肺咳甚者,遵医嘱针刺肺俞、尺泽、列缺、风门,用泻法或给予背部拨火罐或镇咳药。

2、风热犯肺者针刺肺俞、尺泽、列缺、风门,用泻法。

3、痰湿蕴肺者针刺肺俞、太渊、三阴交,阴陵泉,丰隆,平补平泻法。

4、肺阴亏虚:肺俞、太渊、三阴交,用补法。

5、风热、燥邪犯肺咳嗽,干咳少痰、黏稠难咯,遵医

嘱用中药雾化吸入。

【健康指导】

1、鼓励患者适当户外活动,平时注意身体锻炼,以增强体质,改善肺功能。

2、注意四时气候的变化,随时增减衣服,注意寒暖,预防感冒。

咳嗽中医护理的方案.doc

咳嗽中医护理方案 1、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咳嗽(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病)患者。 2、观察要点 2.1、风寒袭肺:咳嗽声重,痰清稀色白。舌苔薄白,脉浮紧。 2.2、风热犯肺:咳嗽频剧,咳痰不爽,痰黄粘稠。舌苔薄黄,脉浮数。 2.3、风燥伤肺:干咳无痰,或痰少粘稠,或痰中带血。舌红少津,苔薄黄,脉细数。 2.4、痰湿蕴肺:咳嗽痰多,尤以晨起咳甚,咳声重浊,痰白而粘。舌苔白腻,脉濡滑。 2.5、痰热郁肺:咳嗽、痰多质稠色黄,咳吐不爽,甚或痰中带血。舌苔黄腻,脉滑数。 2.6、肝火犯肺:气逆作咳阵作,咳时面赤,量少质粘或如絮条。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2.7、肺阴亏耗:干咳、咳声短促,痰少粘白或痰中夹血,舌红少苔,脉细数。 3、临症施护 3.1、咳嗽 3.1.1、观察咳嗽的性质,咳嗽的时间与规律,咳嗽的声音,痰的颜

色、性质、量,是否易咳出。 3.1.2、剧烈咳嗽时,协助患者取坐位或半坐位,告知患者有效咳嗽及咳痰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3.1.3、痰液黏稠难咳时,可遵医嘱给予药物雾化吸入,雾化后用空掌心自下向上轻叩患者背部协助排痰。 3.1.4、咳痰多、呼吸有浊气时,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3.1.5、耳穴埋籽 主穴:肺、气管、平喘等;配穴:交感、神门、大肠等。 3.1.6、穴位按揉 重按风门、肺俞、中府、膻中等穴位3~5分钟。 3.1.7、年老久病,痰不易咳出,出现体温骤降、汗出、尿少、头晕、心悸、嗜睡、四肢不温等脱证表现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2、胸痛 3.2.1、频繁咳嗽引起胸痛时,可以手按住胸部痛处,减轻胸廓活动度,减轻胸痛。 3.2.2、指导采用放松术,如:缓慢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音乐等。 3.3、发热 3.3.1、病室凉爽通风,光线明亮,湿度适宜。 3.3.2、卧床休息,避免劳累,注意保暖。 3.3.3、协助多饮温开水,漱口液漱口。 3.3.4、及时擦干汗液,温水清洗皮肤,勤换内衣。 4、中医用药护理

一 咳嗽 咳痰的护理

一咳嗽咳痰的护理 (一)定义 1 咳嗽(cough):呼吸道受到刺激后引发的紧跟在短暂吸气后的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 2 咳痰(expectoration):借助咳嗽将呼吸道内过多的分泌物排出体外的动作。 (二)护理评估 1 评估咳嗽的发生时间,诱因,性质,节律,与体位的关系,伴随症状,睡眠等。 2 评估咳嗽的难易程度,观察痰液的颜色、性质、量、气味和有无肉眼可见的异常物质等。 3 必要时评估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心理状态等,评估有无发绀。 4 了解痰液直接涂片和染色镜检(细胞学、细菌学、寄生虫学检查)、痰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等检查结果。 (三)操作要点 1 提供整洁、舒适的环境,温湿度适宜,减少不良刺激。 2 保持舒适体位,咳嗽剧烈时应取半卧位,咳痰多的患者应取侧半卧位或经常交换体位,使痰易于咳出。避免诱因,注意保暖。 3 对于慢性咳嗽者,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足够热量的饮食,瞩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一般在1500ml以上,保持呼吸道黏膜的湿润,利于痰液稀释和排出。 4 促进有效排痰,及时清除呼吸道的痰液,防止呼吸道堵塞而突发窒

息,包括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湿化和雾化疗法、胸背部叩击与胸壁震荡、体位引流以及机械吸痰等。 5 记录痰液的颜色、性质、量,正确留取痰标本并送检。 6 按医嘱指导患者正确用药,观察药物疗效和副作用。 (四)指导要点 1 指导患者识别并避免诱因。 2 告知患者养成正确的饮食、饮水习惯。 3 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咳嗽方法。 4 教会患者有效的咳痰方法。 5 指导患者正确配合雾化吸入或蒸汽吸入。 (五)注意事项 1 患儿、老年体弱者慎用强镇咳药。 2 患儿、老年体弱者取侧卧位,防止痰堵窒息。 3 保持口腔清洁,必要时行口腔护理。 4 有窒息危险的患者,备好吸痰物品,做好抢救准备。 5 对于过敏性咳嗽患者,避免接触过敏原。 二胸痛的护理 (一)定义 胸痛是指位于胸廓(颈与肋骨下缘之间)的疼痛。 (二)评估和观察要点

咳嗽中医护理常规

咳嗽中医护理常规 咳嗽指外感六淫,脏腑内伤,影响于肺所致有声有痰之证,病位在肺,涉及脾、肾。呼吸道感染、急性及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脓肿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病因 外感咳嗽为六淫之邪,从口鼻或皮毛而入,侵袭肺系,或因吸入烟尘、异味气体,或起居不慎,或过度疲劳,以致在天气冷热失常,气候突变的情况下,外邪入客于肺导致咳嗽。 内伤咳嗽由脏腑功能失调、内邪肝肺所致,可分为其他脏腑病变涉及肺和肺脏自病。他脏及肺由于饮食不调,或过食肥甘辛辣炙,或嗜烟好酒,或平素脾运不健,或情志不遂。肺脏自病者,常因肺系疾病迁延不愈,阴伤气耗,肺的主气功能失常,以致素降无权,肺气上逆作咳。 二、临床表现 以咳嗽、咳痰为主要临床表现。 三、护理评估 1、咳嗽的声音、时间、性质及伴随症状。 2、咳痰的量、性状、颜色和气味。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风寒束肺证、风热犯肺证、燥邪伤肺证、痰热雍肺证、肝火犯肺证、痰湿蕴肺证、肺阴亏虚证、肺气亏虚证。四、护理要点 四、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咳嗽严重者卧床休息,痰多者取侧卧位,经常变换体位,将痰排出,必要时协助翻身拍背。 2、病情观察,作好护理记录 (1)注意观察咳嗽声音、时间、性质、节律和咳出痰的性状、颜色气味 等特征,以及有无恶寒发热、紫绀、汗出等伴随症状。 (2)胸痛气促、久咳、痰中带血,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痰呈黄绿色脓性痰,或大咳血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4)年老久病,痰不易咳出,出现体温骤降、汗出、尿少、头昏、心悸、嗜睡、四肢不温等脱证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 (2)风寒、阳虚者中药宜热服,药后加盖衣被,以助微微汗出。 4、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营养之品,忌肥甘,油腻、煎炸、辛辣 刺激性饮食及烟酒。

咳嗽患者护理常规

咳嗽患者护理常规 咳嗽是邪客系肺,肺失宣肃、肺气上逆所致,以咳嗽、咳痰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肺,涉及肝、脾、肾。多见于呼吸道感染、肺炎、急、慢性支气管炎。 辩证:风寒袭肺、风热犯肺、燥邪伤肺、痰热郁肺、肝火犯肺、痰湿蕴肺、肺阴亏虚。 一、评估与观察要点 1.咳嗽的病因、病性、病位、病程。 2.痰液的性状、气味及颜色。 二、护理措施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2.咳嗽剧烈者宜卧床休息,必要时取半卧位,痰多者取侧卧位,经常变换体位,将痰排出,必要时协助叩背。 3.注意观察咳嗽声音、时间、性质、节律和痰液的性状、颜色、气味等特征,以辩证内外虚实,观察有无恶寒发热、发绀、汗出等伴随症状;胸痛气促、久咳、痰中带血;痰呈黄绿色脓性痰,或大咯血时;年老久病,痰不易略出,出现体温骤降、汗出、尿少、头昏、心悸、嗜睡、四肢不温等脱证时,报告医生,配合处理。 4.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风寒阳虚者,中药室热服、药后加盖衣被,以助微微出汗;痰热壅肺、肝火犯肺者,中药宜温凉服。

5.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营养,忌肥甘、油腻、辛辣、过咸之品,忌烟酒,多饮水。风热、燥邪犯肺咳嗽宜食清热润肺化痰之品,如:藕粥、梨、枇杷等水果;肺阴虚咳嗽宜食生津、滋阴、润肺、止咳之品,如:银耳百合粥,可多食水果。 6.情志护理:保持精神愉快,对久咳不愈和肝火犯肺咳嗽的患者,做好情志调护,避免精神刺激,学会自我调节。 7.临证(症)施护:风寒束肺咳甚者,遵医嘱给予背部大椎、肺俞、风门等穴拔罐;风热、燥邪犯肺咳嗽,干咳、痰少、黏稠难咳,遵医嘱予中药雾化吸人。 三、健康教育 1.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能力。 2.注意四时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物,注意寒暖,预防感冒。 3.有咳嗽病史的患者,可做鼻部保健按摩。 四、出院回访 1.鼓励患者适当户外活动,平时注意身体锻炼,以增强体质。 2.改善生活环境,消除烟尘及有害气体的污染。 3.定期来门诊随访,病情变化及时就医。

咳嗽的中医护理

咳嗽的中医护理方法 一、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咳嗽(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病)患者。 二、概述 咳嗽是指肺气上逆作声,咯出痰液的病证。常见於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肺结核等疾病。中医将“有声无物”谓之咳:“有物无声”谓之嗽。而临床常为二者并见,故为咳嗽。三、病因病机 外感内伤导致脏腑功能失常,肺失宣发肃降则肺气上逆作咳;脾失运化,水湿内生,聚而成痰,随上逆肺气咯出,发为咳嗽。 1.外感六淫之邪:风寒、热、燥之邪乘人体正虚侵虚袭肺系,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冲出喉间作声,发为咳嗽。 2.内伤咳嗽:七情失调伤肝,郁而化火,气火上干犯肺;饮食不节、劳倦过度而伤脾,脾不健运,痰湿内生,上渍于肺;或久病伤肺,肺阴亏虚,虚火上炎,肺失濡润,功能失调发为咳嗽。 四、观察要点 1.风寒袭肺:咳嗽声重,痰清稀色白。舌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犯肺:咳嗽频剧,咳痰不爽,痰黄粘稠。舌苔薄黄,脉浮数。 3.风燥伤肺:干咳无痰,或痰少粘稠,或痰中带血。舌红少津,苔薄黄,脉细数。 4.痰湿蕴肺:咳嗽痰多,尤以晨起咳甚,咳声重浊,痰白而粘。舌苔白腻,脉濡滑。 5.痰热郁肺:咳嗽、痰多质稠色黄,咳吐不爽,甚或痰中带血。舌苔黄腻,脉滑数。 6.肝火犯肺:气逆作咳阵作,咳时面赤,量少质粘或如絮条。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7.肺阴亏耗:干咳、咳声短促,痰少粘白或痰中夹血,舌红少苔,脉细数

五、辨证施护 (一)一般护理: 1、观察咳嗽的时间、性质、咳声大小,有无吐痰,咳嗽时呼吸状况,以及伴随的全身症状。 2、观察咯痰多少,咯痰最多的时间,观察痰液性状、颜色、咯出难易,有无带血等。 3、痰液检查及时留取标本送验。 4、咳嗽患者最需要洁净新鲜空气,病室经常开窗通风,室内禁止吸烟,防止烟尘及特殊气味的刺激。 5、外出时戴口罩,避免外邪侵袭。注意保暖,戒烟酒。 6、准备好有刻度的痰俱,及时清理痰液和消毒痰具。 7、咳痰无力咯痰困难者要协助排痰,定时翻身拍背,体位引流排痰。必要时吸痰。 8、痰液粘稠难咯出者,可用超声雾化稀化痰液,便于排出。 9、咳嗽有痰者不能使用麻醉止咳剂,可予以化痰止咳剂,消炎化痰剂,痰出炎消咳自止。 10、针刺止咳:针肺俞、列缺、天突、丰隆穴。或耳针支气管、肺、神门穴;外感咳嗽加肾上腺穴;内伤咳嗽加脾、肾等穴。 11、年老久病,痰不易咳出,出现体温骤降、汗出、尿少、头晕、心悸、嗜睡、四肢不温等脱证表现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12、口服中药:口服中药时,应与西药间隔30min左右。静脉用药时,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与西药注射剂合用时前后须有间隔液,注意配伍禁忌 13、运动:缓解期鼓励患者坚持锻炼,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改善卫外功能。 (二)并发症护理: 1.胸痛 (1)频繁咳嗽引起胸痛时,可以手按住胸部痛处,减轻胸廓活动度,减轻胸痛。 (2)指导采用放松术,如:缓慢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音乐等。

咳嗽中医护理方案

咳嗽(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1)风热犯肺证身热无汗或少汗,微恶风寒,咳嗽痰少,头痛,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2)痰热壅肺证身热烦渴,汗出,咳嗽气粗,咳痰色黄或痰中带血,胸闷,胸痛,口渴喜饮。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洪数或滑数。 (3)肺胃热盛证身热,午后为甚,心烦懊惊,口渴多饮,咳嗽痰黄,腹胀便秘,舌红,苔黄或灰黑而糙,脉滑数。 (4)气阴两虚证身热渐退,干咳痰少而黏,自汗神倦,纳少口干。舌红,少苔, 脉细或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咳嗽咳痰 1.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温度保持在18~22℃,湿度控制在50%~60%。减少环境的不良刺激,避免寒冷或干燥空气、烟尘、花粉及刺激性气体等。 2.使患者保持舒适体位,咳嗽胸闷者取半卧位或半坐卧位,持续性咳嗽时,可频饮温开水,以减轻咽喉部的刺激。 3.每日清洁口腔2次,保持口腔卫生,有助于预防口腔感染、增进食欲。 4.密切观察咳嗽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规律以及咳痰的颜色、性状、量及气味,有无喘促、发绀等伴随症状。 5.加强气道湿化,痰液粘稠时多饮水,在心肾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每天饮水15 00ml以上,必要时遵医嘱行雾化吸入,痰液粘稠无力咳出者可行机械吸痰。 6.协助翻身拍背,指导患者掌握有效咳嗽、咳痰、深呼吸的方法。

7.指导患者正确留取痰标本,及时送检。 8.遵医嘱给予止咳、祛痰药物,用药期间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9.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肺、气管、神门、皮质下等穴位。 10.穴位贴敷:遵医嘱穴位贴敷,三伏天时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肺俞、膏盲、定喘、天突等穴位。 11.拔火罐:遵医嘱拔罐疗法,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肺俞、膏盲、定喘、脾俞、肾俞等穴位。 12.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少食多餐,避免油腻、辛辣刺激及海腥发物。可适当食用化痰止咳的食疗方,如杏仁、梨、陈皮粥等。 (二)发热 1.保持病室整洁、安静,空气清新流通,温湿度适宜。 2.体温37.5℃以上者,每6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体温39.0℃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3.采用温水擦浴、冰袋等物理降温措施,患者汗出时,及时协助擦拭和更换衣服、被服,避免汗出当风。 4.做好口腔护理,鼓励患者经常漱口,可用金银花液等漱口,每日饮水≥2000 ml。 5.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富营养为原则。多食新鲜水果和蔬菜,进食清热生津之品,如:苦瓜、冬瓜、绿豆、荸荠等,忌煎炸、肥腻、辛辣之品。 6.遵医嘱使用发汗解表药时,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及汗出情况以及药物不良反应。

咳嗽中医护理方案

咳嗽中医护理方案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

咳嗽中医护理方案 1、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咳嗽(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病)患者。 2、观察要点 2.1、风寒袭肺:咳嗽声重,痰清稀色白。舌苔薄白,脉浮紧。 2.2、风热犯肺:咳嗽频剧,咳痰不爽,痰黄粘稠。舌苔薄黄,脉浮数。 2.3、风燥伤肺:干咳无痰,或痰少粘稠,或痰中带血。舌红少津,苔薄黄,脉细数。2.4、痰湿蕴肺:咳嗽痰多,尤以晨起咳甚,咳声重浊,痰白而粘。舌苔白腻,脉濡滑。 2.5、痰热郁肺:咳嗽、痰多质稠色黄,咳吐不爽,甚或痰中带血。舌苔黄腻,脉滑数。 2.6、肝火犯肺:气逆作咳阵作,咳时面赤,量少质粘或如絮条。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2.7、肺阴亏耗:干咳、咳声短促,痰少粘白或痰中夹血,舌红少苔,脉细数。 3、临症施护 3.1、咳嗽 3.1.1、观察咳嗽的性质,咳嗽的时间与规律,咳嗽的声音,痰的颜色、性质、量,是否易咳出。 3.1.2、剧烈咳嗽时,协助患者取坐位或半坐位,告知患者有效咳嗽及咳痰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3.1.3、痰液黏稠难咳时,可遵医嘱给予药物雾化吸入,雾化后用空掌心自下向上轻叩患者背部协助排痰。 3.1.4、咳痰多、呼吸有浊气时,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 3.1.5、耳穴埋籽 主穴:肺、气管、平喘等;配穴:交感、神门、大肠等。

3.1.6、穴位按揉 重按风门、肺俞、中府、膻中等穴位3~5分钟。 3.1.7、年老久病,痰不易咳出,出现体温骤降、汗出、尿少、头晕、心悸、嗜睡、四肢不温等脱证表现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2、胸痛 3.2.1、频繁咳嗽引起胸痛时,可以手按住胸部痛处,减轻胸廓活动度,减轻胸痛。 3.2.2、指导采用放松术,如:缓慢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音乐等。 3.3、发热 3.3.1、病室凉爽通风,光线明亮,湿度适宜。 3.3.2、卧床休息,避免劳累,注意保暖。 3.3.3、协助多饮温开水,漱口液漱口。 3.3.4、及时擦干汗液,温水清洗皮肤,勤换内衣。 4、中医用药护理 4.1、口服中药:口服中药时,应与西药间隔30min左右。 4.2、静脉用药: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与西药注射剂合用时前后须有间隔液,注意配伍禁忌。 5、健康教育 5.1、用药:祛痰、止咳药饭后服,服药后勿立即进食水。 5.2、饮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鼓励多饮水,忌辛辣刺激、过咸、过甜、油腻食物。 5.2.1、风寒袭肺:进食辛温、清淡、宣肺止咳之品,如葱白、生姜、蒜等。食疗法:姜汁冲白蜜。 5.2.2、风热犯肺:进食清凉润肺之品,如梨、枇杷、萝卜、海蜇、荸荠等。食疗 法:冰糖炖川贝母。

咳嗽咳痰的护理常规

咳嗽咳痰护理常规 【病情观察】 1评估咳嗽的发生时间,诱因,性质,节律,与体位的关系,伴随症状,睡眠等。2评估咳嗽的难易程度,观察痰液的颜色、性质、量、气味和有无肉眼可见的异常物质等。 3必要时评估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心理状态等,评估有无发绀。 【护理要点】 1环境提供整洁、舒适的环境,维持适宜的温度(18~20C)与湿度(50%~60% 减少不良刺激。 2休息与体位保持舒适体位,咳嗽剧烈时应取半卧位,咳痰多的患者应取侧半卧位或经常交换体位,使痰易于咳出。避免诱因,注意保暖。 3饮食对于慢性咳嗽者,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足够热量的饮食,避免油腻、辛辣刺激,瞩患者多饮水,如无心、肺、肾功能受限,每日饮水一般在1500ml 以上,保持呼吸道黏膜的湿润,利于痰液稀释和排出。 4有效排痰及时清除呼吸道的痰液,防止呼吸道堵塞而突发窒息。 1)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指导病人掌握有效咳嗽德正确方法。病人尽可能采取坐位,双脚着地,身体稍前倾,双手环抱一个枕头,进行数次深而缓慢的腹式呼吸,深吸气未屏气,然后缩唇(撅嘴),缓慢呼气,在深吸一口气后屏气3?5秒,身体前倾,从胸腔进行2?3次短促有力咳嗽,张口咳出痰液,咳嗽时收缩腹肌,或用自己的手按压上腹部,帮助咳嗽。 2)湿化和雾化:湿化气道、稀释痰液,适于痰液黏稠和排痰困难者。 3)有效拍背:病人座位或侧卧位,操作者手指指腹并拢,使掌侧呈杯状,以手腕力量,从肺底自下而上、由外向内、迅速而有节律地扣击胸壁,每次扣击5?15分钟为宜,应安排在餐后2小时至餐前30分钟完成。操作中观察病人的反应,操作后指导病人漱口。 4)体位引流 ①引流前准备:向病人说明体位引流的目的及操作过程,以消除顾虑, 取得病人的合作。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者,可先用生理盐水超声雾化吸 入、应用祛痰药(氯化氨、溴己新等)稀释痰液,或应用支气管舒张剂,提高

咳嗽中医护理常规

咳嗽中医护理常规 【临床表现】 1、风寒束肺:咳嗽声重,痰白稀薄,常伴鼻塞流清涕, 头痛身楚,恶寒发热,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2、风热犯肺:咳嗽气粗,痰黄而稠,咯痰不爽,口渴咽干,常伴发热恶风,头痛汗出, 舌苔薄黄,脉浮数。 3、痰湿蕴肺:咳嗽反复发作,痰多色白,厚而黏,容易咯出,胸脘满闷,时有呕恶,纳呆,体倦,舌苔白腻,脉濡滑。 4、痰热壅肺:咳嗽气促, 甚者胸胁满痛, 痰黄黏稠质厚, 咯吐不爽,或面赤身热, 口干喜饮,便秘溲赤,舌红苔黄, 脉滑数。 5、肺阴亏虚:干咳无痰,痰少而黏,或痰中带血,喉痒声哑,口燥咽干,或手足心热, 午后潮热,颧红,盗汗,消瘦,神疲,舌红,少苔,脉细数。 【辩证分型】 风寒束肺证、风热犯肺证、痰湿蕴肺证、痰热壅肺证、肺阴亏虚证。 【一般护理、生活起居】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咳嗽严重者卧床休息, 痰多者取侧卧位, 经常变换体位,将痰排出,必要时协助翻身拍背。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注意观察咳嗽声音、时间、性质、节律和咯出痰的性状、颜色气味等特征 以及有无恶寒发热、紫绀、汗出等伴随症状。

2、胸痛气促、久咳、痰中带血,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痰呈黄绿色脓性痰,或大咯血时,立即报告医师, 配合处理。 4、年老久病, 痰不易咯出, 出现体温骤降、汗出、尿少、头昏、心悸、嗜睡、四肢不温等脱证时,报告医生,配合处理。 【服药调护】 1、风寒束肺:选用杏苏散(杏仁、紫苏叶、桔梗、半夏、生姜、大枣、甘草等。汤药热服,药后饮热粥、并盖被, 以加强发散之力,驱邪外出。 2、风热犯肺:选用桑菊饮(桑叶、菊花、桔梗、连翘、薄荷、甘草等。汤药宜急煎温服。 3、痰湿蕴肺:选用二陈汤(半夏、橘红、茯苓、甘草合三子养亲汤(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汤药温服。 4、痰热壅肺:选用清金化痰汤(橘红、茯苓、瓜蒌仁、知母、桑白皮、贝母、麦冬、桔梗、甘草等。汤药可凉服, 也可频服鲜竹沥加强化痰。 5、肺阴亏虚:选用沙参麦冬汤(北沙参、玉竹、麦冬、天花粉、扁豆、甘草等。汤药温服。 【饮食调护】 1、风寒束肺: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营养之品,忌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饮食及烟酒,可用萝卜杏仁饮,以白萝卜1个切片,甜杏仁(去皮尖10g 捣碎,冰糖30g , 共用蒸熟热服, 连用7天, 加强化痰, 减轻咽部刺激避免诱发咳嗽。 2、风热犯肺; 多饮水,保持呼吸道湿润,利于痰液排出。可少量多吃梨、橘子等含水量较高且甜度较低的水果。干咳少痰者,可用生梨1个,去皮核,加川贝10g , 冰糖适量蒸服。

中医科护理常规doc资料

中医科护理常规 第一节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中医内科护理学是运用中医理论,阐述内科所属疾病的概念、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预防调护的一门临床护理学科。 1.入院护理病人入院时责任护士应热情主动迎接,准备好病床单位,做好入院宣教,建立住院信息,并通知管床医生。 2.饮食护理辨证施食,合理调配,五味不偏,注意饮食禁忌。 3.分级护理根据病情和自理能力,按医嘱给予分级护理。 4.病情观察 (l)生命体征观察:测量体温、脉搏、呼吸,每天测1次。体温超过37.5℃者每天测量4次,体温超过39℃者,每4小时测量1次,正常后连测3次,改为每天1次。入院时测量体重、血压并记录在体温单上。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神色、精神、睡眠、饮食、主证、舌象和脉象,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5.药物应用正确指导服药,观察服药后反应和治疗效果,尤其是服用峻烈或有毒性的药物,更须严密观察和记录。 6.心理护理保持心态平和,做好情志的转化和调护,避免情志内伤。 7.起居护理顺应四时,起居有常,劳逸结合。 8.排便护理落实排便护理,观察其形状、色泽、气味、量。便秘3天以上者,报告医生,遵医嘱给予缓泻药或灌肠处理。 9.健康指导讲解治病防病及科学养生知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戒烟酒,多运动,增强机体正气。 第二节不同病证护理常规

一、咳嗽 咳嗽是指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作声,咳吐痰液的病变。咳嗽的病因有外感、内伤两大类。 咳嗽病变有虚实之分。外感咳嗽属邪实,有风寒袭肺证、风热犯肺证、风燥伤肺证;内伤咳嗽属邪实与正虚并见,有痰湿蕴肺证、痰热郁肺证、肝火犯肺证、肺阴亏耗证。 1.按中医内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环境:病室内空气新鲜,绝对禁止吸烟,防止刺激性气味。 3.饮食护理:进高热量、富含蛋白质的流食或半流食,风寒咳嗽忌食生冷瓜果及肥甘滋腻之品;风热咳嗽忌辛辣、肥甘、厚味,可食梨、枇杷等水果;风燥咳嗽可食用川贝、百合、银耳、梨子等;痰湿蕴肺咳嗽可食用薏米、赤豆、山药,忌食黏甜食品及肥厚油腻之品。 鼓励病人多饮水。 4.病情观察:观察咳嗽的频率、声音及痰液的性质、颜色、气味,咳嗽的伴随症状,准确留取标本并及时送检。5.呼吸道护理 (1)痰液黏稠者,行雾化稀释痰液。 (2)咳痰无力者应协助排痰,必要时吸痰。 (3)咳嗽剧烈时遵医嘱给予化痰镇咳药,慎用作用强的镇咳药,配合针刺肺俞、列缺等穴。 6.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鼓励病人咳痰、排痰和饭前、饭后均应充分漱口。 7.健康指导:指导病人加强锻炼,正确的养生指导,合理膳食,戒烟戒酒。 二、哮病

咳嗽与咳痰患者的护理

咳嗽与咳痰患者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1、诱因:有无受凉、气候变化、粉尘吸入、服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精神因素等。 2、症状和体征:咳嗽发生的轻重缓急、性质、出现及持续时间,有无咳嗽无效或不能咳嗽;患者有无咳痰及痰液颜色、性状、量、气味,痰液内是否有肉眼可见的异物。 3、辅助检查:胸部 X 线检査和呼吸功能检查结果。 4、实验室检查:痰液有无致病菌;血气分析有无 PaO2 和 PaCO2 异常,肺功能测定有无异常。 5、社会心理评估:患者的情绪及心理反应,是否对日常生活和睡眠造成影响。 二、护理措施 1、清理呼吸道:(1)深呼吸及有效咳嗽。(2)吸入疗法。(3)胸部叩击。(4)体位引流。(5)机械吸痰。 2、药物治疗与护理: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止咳祛痰药物,忌滥用止咳药物。 3、病情观察:(1)观察咳嗽发生的轻重缓急、性质,出现及持续时间,观察痰液颜色、性状、量、气味。(2)痰液内有无肉眼可见的异物。 三、健康指导要点

1、识别和避免诱发因素:戴围巾或口罩,避免冷空气刺激,避免进食刺激性的食物等。 2、有效排痰的指导:宣教指导各种物理排痰措施,必要时进行体位引流。 3、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维持合适的室温(18-20℃)和湿度(50%-60%),以充分发挥呼吸道的防御功能。 4、饮食护理: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补充充足的水分和热量,每天饮水量在 1500mL 以上。 5、指导合理用药:忌滥用止咳药物,防止镇咳药物影响痰液的排出。 6、运动和锻炼:生活规律,戒烟、酒,合理运动和锻炼,增强身体抗寒能力,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出现不适及时就诊。 四、护理评价:经过治疗和护理,评价患者是否达到: 1、能进行有效咳嗽,呼吸道通畅; 2、咳嗽次数减少或消失,痰量减少或无咳痰。 五、注意事项 1、患儿、老年体弱者慎用强镇咳药。 2、患儿、老年体弱者取侧卧位,防止痰堵窒息。 3、保持口腔清洁,必要时行口腔护理。 4、有窒息危险的患者,备好吸痰物品,做好抢救准备。 5、对于过敏性咳嗽患者,避免接触过敏源。

中医科疾病护理常规

中医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常规 一、病室环境 1. 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 根据病种、病情、性别、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二、入院介绍 1. 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 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 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三、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1. 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并记录。 2. 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三天。 3. 体温在37.5°C-38°C之间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三次,连续三天。 4. 体温大于38.5°C以上者每日四次,体温正常后连续三天。 5. 体温39°C以上者,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执行。 6. 体温正常3日后,常规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2次或遵医嘱执行。 7. 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常规每4小时测量一次,其中体温至少每日测量4次或遵医嘱执行。 四、每日记录大便次数一次。 五、每周测量体重、血压各1次或遵医嘱执行。

六、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七、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八、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 2. 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3. 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九、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安心治疗。 十、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十一、给药的护理,根据病情指导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十二、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十三、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 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十四、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咳嗽的中医护理

咳嗽的中医护理 咳嗽是指肺气上逆作声,咯出痰液的病证。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肺结核等疾病。中医将“有声无物”谓之咳,“有物无声”谓之嗽。而临床常为二者并见,故为咳嗽。 其病因病机,外感六淫之邪:风、寒、热、燥和内伤七情、饮食不节、劳倦过度等导致脏腑功能失常,肺失宣发肃降则肺气上逆作咳。 中医分型:外感咳嗽(风寒袭肺型、风热犯肺型、燥热伤肺型)和内伤咳嗽(痰湿蕴肺型、痰热壅肺型、肝火犯肺型、肺阴亏虚型)。对于咳嗽如何作好中医辨证施护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环节,具体如下: 1.一般护理: ①观察咳嗽的时间、性质、咳声大小,有无吐痰,咳嗽时呼吸状况,以及伴随的全身症状。 ②观察咯痰多少,咯痰最多的时间,观察痰液性状、颜色、咯出难易,有无带血等。 ③痰液检查及时留取标本送验。 ④咳嗽患者最需要新鲜空气,病室经常开窗通风,室内禁止吸烟,防止烟尘及特殊气味的刺激。 ⑤外出时戴口罩,避免外邪侵袭。注意保暖,戒烟酒。

⑥准备好有刻度的痰具,及时清理痰液和消毒痰具。 ⑦咳痰无力,咯痰困难者要协助排痰,定时翻身拍背,体位引流排痰。必要时吸痰。 ⑧痰液粘稠难咯出者,可用超声雾化稀化痰液,便于排出。 ⑨咳嗽有痰者不能使用麻醉止咳剂,可予以化痰止咳剂,消炎化痰剂,痰出炎消咳自止。 ⑩针刺止咳:针肺俞、列缺、天突、丰隆穴。 2.辨证护理 (1)风寒咳嗽:①忌食生冷瓜果,及肥甘滋腻之品。②咳嗽较重时,可临时服咳嗽合剂10ml,或复方甘草合剂,或通宣理肺丸。忌服梨膏冰糖蒸汁或冰糖蒸梨汁,以免滋润过早,邪不外达。 (2)风热咳嗽:①痰粘难出,除翻身拍背排痰等,可用鱼腥草或黄芩注射液配液雾化吸入,消炎止咳稀化痰液,便于排出。②咳嗽时可服止咳枇杷露10~20ml。③平时可食梨、枇杷等水果。 忌辛辣、肥甘、厚味,戒烟慎酒。 (3)燥热伤肺:①干咳痰中带血时,密切观察出血量,出血多时报告医生。②鼻干咽痒干咳,可服用止咳枇杷露、养阴清肺膏,亦可梨膏加川贝粉调服③平时可食用川贝炖梨、百合银耳羹。

咳嗽、咳痰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咳嗽、咳痰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咳嗽是因咳嗽感受器受到刺激引起的一种呈突然、爆发性的呼吸运动,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咳痰是借助支气管黏膜上皮的纤毛运动、支气管平滑肌的收缩及咳嗽反射,将呼吸道分泌物经口腔排出体外的动作。 【护理常规】 1.保证患者的舒适体位,取坐位或半坐位有利于改善呼吸和咳嗽咳痰。 2.应鼓励患者多饮水,有利于呼吸道黏膜的湿润,使痰液稀释以促进排痰。 3.促进有效排痰:在给患者进行超声雾化吸入时可提高吸氧浓度或改用氧气驱动的喷射式雾化吸入。 4.用药护理:根据患者痰液的药物敏感试验遵医嘱应用抗生素、镇咳及祛痰药物,用药期间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5.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记录痰液的颜色、性状、量,正确留取痰标本并送检。如患者突然出现烦躁不安、神志不清,面色苍白或发绀、出冷汗、呼吸急促、咽喉部有明显的痰鸣音,提示有窒息的发生。及时采取机械吸痰,做好抢救准备工作,配合医师进行抢救。 【健康教育】 1.休息与运动根据患者的病情取坐位或半卧位,指导患者有计

划地进行休息和活动,循序渐进地增加活动量和改变活动方式。 2.饮食指导应给予足够热量的饮食,避免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鼓励患者多饮水。 3.用药指导遵医嘱给予抗生素、镇咳及祛痰药物,用药期间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4.心理指导注意安慰患者,允许和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感受,对其表示理解,教会患者使用放松技术,如听音乐等,尽量减少睡前活动。 5.康复指导指导患者掌握正确咳嗽、咳痰的方法。包括深呼吸、咳嗽、胸部叩击、体位引流和机械吸痰等,指导患者正确配合雾化吸入或蒸汽吸入。 6.复诊须知咳痰、咳嗽加剧时随时入院就诊。

中医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常规 1.1 接待患者,初步分诊。根据患者病情,送至抢救室或观察室,并立即通知医师。 1.2 做好输液、给药、配血、输血及相应准备。 1.3 急诊室环境 1.3.1 环境清洁、舒适、安静,空气流通。 1.3.2 根据病证性质,调节病室内温湿度。 1.3.3 每日定时空气消毒。 1.4 入院介绍 1.4.1 介绍主管医师、护士。 1.4.2 介绍就诊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1.5 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1.5.1 测量即刻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1.5.2 新入急诊室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连续3日。 1.5.3 体温37.5°C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1.5.4 若体温39°C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1.5.5 留观患者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1.5.6 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1.6 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1.7 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1.8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注明执行时间。 1.8.1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神志、舌脉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1.8.2 根据病情,给予正确体位。对烦躁不安患者加床栏或用约束带妥善约束,防止发生意外。 1.8.3 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对疑似服毒、诊断不明的昏迷患者,按病情及时收集相应标本送检。 1.8.4 注意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1.8.5 随时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1.8.6 对诊断不明的急腹痛患者禁用镇痛药物。 1.8.7 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1.8.8 凡涉及法律纠纷的患者在抢救的同时,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1.9 遵医嘱准备给药,注意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1.10 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1.11 关心患者,做好情志护理。 1.12 根据患者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1.13 需急诊手术患者,遵医嘱做好术前准备,并通知手术室。 1.14 对转科、转院的垂危患者做好护送及交接工作。 1.15 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15.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1.15.2 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1.16 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咳嗽咳痰的护理常规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咳嗽咳痰护理常规 【病情观察】 1评估咳嗽的发生时间,诱因,性质,节律,与体位的关系,伴随症状,睡眠等。2评估咳嗽的难易程度,观察痰液的颜色、性质、量、气味和有无肉眼可见的异常物质等。 3必要时评估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心理状态等,评估有无发绀。 【护理要点】 1环境提供整洁、舒适的环境,维持适宜的温度(18~20C)与湿度(50%~60% 减少不良刺激。 2休息与体位保持舒适体位,咳嗽剧烈时应取半卧位,咳痰多的患者应取侧半卧位或经常交换体位,使痰易于咳出。避免诱因,注意保暖。 3饮食对于慢性咳嗽者,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足够热量的饮食,避免油腻、辛辣刺激,瞩患者多饮水,如无心、肺、肾功能受限,每日饮水一般在1500ml 以上,保持呼吸道黏膜的湿润,利于痰液稀释和排出。 4有效排痰及时清除呼吸道的痰液,防止呼吸道堵塞而突发窒息。 1)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指导病人掌握有效咳嗽德正确方法。病人尽可能采取坐位,双脚着地,身体稍前倾,双手环抱一个枕头,进行数次深而缓慢的腹式呼吸,深吸气未屏气,然后缩唇(撅嘴),缓慢呼气,在深吸一口气后屏气3?5秒,身体前倾,从胸腔进行2?3次短促有力咳嗽,张口咳出痰液,咳嗽时收缩腹肌,或用自己的手按压上腹部,帮助咳嗽。 2)湿化和雾化:湿化气道、稀释痰液,适于痰液黏稠和排痰困难者。 3)有效拍背:病人座位或侧卧位,操作者手指指腹并拢,使掌侧呈杯状,以手腕力量,从肺底自下而上、由外向内、迅速而有节律地扣击胸壁,每次扣击5 ?15分钟为宜,应安排在餐后2小时至餐前30分钟完成。操作中 观察病人的反应,操作后指导病人漱口

咳嗽、咳痰护理常规

咳嗽、咳痰护理常规 1.评估病人咳嗽情况,咳痰的难易程度,痰液的颜色、量、性质和气味等。 2.促进有效排痰,常用胸部物理疗法: (1)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指导病人掌握有效咳嗽的正确方法: ①病人尽可能采取坐位,先进行深而慢的呼吸5~6次;然后深吸气至膈肌完全下降,屏气3~5秒;然后缩唇(撅嘴)缓慢地通过口腔将肺内气体呼出。 ②再深吸一口气后屏气3~5秒,身体前倾,从胸腔进行2~3次短促而有力的咳嗽,咳嗽时收缩腹肌或用自己的手按压上腹部,帮助痰液咳出。 ③对胸痛不敢咳嗽的病人,应避免因咳嗽加重疼痛。如胸部有伤口可用双手或枕头轻压伤口两侧或用胸带固定伤口,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止痛剂。 (2)雾化吸入和湿化。 (3)有效拍背:病人坐位或侧卧位;操作者手指指腹并拢,使掌侧呈杯状,以手腕力量;从肺底自下向上,由外向内,叩击胸壁,震动气道;叩击力量适中,以病人不感到疼痛为宜;每次叩击时间以5~15分钟为宜,应安排在餐后2小时至餐前30分钟完成;操作中观察病人的反应,操作后漱口。 (4)体位引流 ④引流前的准备:向病人解释体位引流的目的、过程和注意事项;明确病变部位;备好排痰用纸巾或可弃的一次容器。 ⑤引流原则:原则上抬高病灶位置,引流支气管开口向下。 ⑥引流时间:每天1~3次,每次15~20分钟。一般于饭前1小时,饭后或鼻饲后1~3小时进行。 ⑦引流中观察:引流时观察病人有无出汗、脉搏细弱、头晕、疲劳、面色苍白等症状,如病人出现心率超过120次/分、心律失常、高血压、低血压、眩晕或发绀,应立即停止引流并通知医生。 ⑧辅助引流措施:深呼吸、有效咳嗽,辅以胸部叩击或震荡等措施。 ⑨引流后护理:采取舒适体位,弃掉污物。漱口。观察病人咳痰情况并记录。评价效果。 (5)机械吸痰 ①无力咳出黏稠痰液、神志不清或排痰困难者.

咳嗽护理常规

咳嗽护理常规 咳嗽指外感六淫,脏腑内伤,影响于肺所致有声有痰之证,病位在肺,涉及脾肾。呼吸道感染、急性及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脓肿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临床表现 以咳嗽、咳痰为主要临床表现。 (二)护理评估 1、咳嗽的声音、时间、性质及伴随症状。 2、咳痰的量、性状、颜色、气味。 3、心理社会状况。 4、辩证:风寒束肺证、风热犯肺证、燥邪伤肺证、痰热壅肺证、肝火犯肺证、痰湿 蕴肺证、肺阴亏虚证、肺气亏虚证。 (三)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慎起居,适寒暖,以防外感时邪。咳嗽严重者卧床休息,痰多者取侧卧位,经常变换体位,将痰排出,必要时协助翻身拍背。 (2)保持室内一定的温湿度,室温保持在22℃~24℃,湿度50%~60%。空气流通,禁止室内吸烟,防止灰尘和特殊气味的刺激。 (3)生命体征的监测,做好护理记录。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4)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及时告知患者检查前后注意事项。 (5)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6)做好入院介绍。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注意观察咳嗽声音、时间、性质、节律和咳出痰的量、性状、颜色、气味等特征,以及有无恶寒发热、发绀、汗出等伴随症状。 (2)胸痛气促、久咳、痰中带血,应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痰呈黄绿色脓性痰,或大咯血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4)年老久病,痰不易咯出,出现体温骤降、汗出、尿少、头昏、心悸、嗜睡、四肢不温等脱证时,及时报告医师,积极配合抢救。 3、给药护理。

(!)遵医嘱准确给药,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服止咳糖浆药时不宜饮水,以免冲淡药物,降低疗效,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时,最后服用止咳糖浆。 (2)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风寒、阳虚者中药宜热服,药后加盖衣被以助微微汗出。 4、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谈、易消化、富营养,忌肥甘、油腻、煎炸、辛辣刺激性饮食及烟酒。 (2)风热、燥邪犯肺者宜食清热、润肺、化痰之品。 (3)肺肾阴虚咳嗽者宜食生津、润肺、止咳之品。 5、临证施护。 (1)风寒束肺咳甚者,遵医嘱给予背部拔火罐或镇咳药。 (2)风热、燥邪犯肺咳嗽多干咳少痰、粘稠难咳出者,遵医嘱用中药雾化吸入。 6、情志护理:保持精神愉快,对久咳不愈和肝火犯肺咳嗽的患者,做好情志调护,避免精神刺激,学会自我调节。 7、健康教育。 (1)积极提倡戒烟,改善环境卫生,消除烟尘及有害气体的污染,保持空气新鲜,加强劳动保护。 (2)鼓励患者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平时注意锻炼身体,可以做保健操、呼吸操、打太极拳,以增强体质,改善肺功能。 (3)适当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4)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口腔清洁。早晚刷牙、漱口。 (5)注意四时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咳嗽中医护理方案

精心整理 咳嗽中医护理方案 1、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咳嗽(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病)患者。 22.1?2.2?2.3?、 2.4?滑。 2.5?数。 2.6、?弦数。2.7? 33.1、?3.1.1、?观察咳嗽的性质,咳嗽的时间与规律,咳嗽的声音,痰的颜色、性质、量,是否易咳出。 3.1.2?、剧烈咳嗽时,协助患者取坐位或半坐位,告知患者有效咳嗽及咳痰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3.1.3?、痰液黏稠难咳时,可遵医嘱给予药物雾化吸入,雾化后用空掌心自下向上轻

叩患者背部协助排痰。 3.1.4?、咳痰多、呼吸有浊气时,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 3.1.5?、耳穴埋籽 ?主穴:肺、气管、平喘等;配穴:交感、神门、大肠等。 3.1.6?、穴位按揉 ? 3.1.7、 3.2? 3.2.1?? 3.2.2? 3.3? 3.3.1? 3.3.2? 3.3.3、 3.3.4? 4 4.1? 4.2?、静脉用药: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与西药注射剂合用时前后须有间隔液,注意配伍禁忌。 5、?健康教育 5.1、?用药:祛痰、止咳药饭后服,服药后勿立即进食水。 5.2?、饮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鼓励多饮水,忌辛辣刺激、过

咸、过甜、油腻食物。 5.2.1?、风寒袭肺:进食辛温、清淡、宣肺止咳之品,如葱白、生姜、蒜等。食疗法:姜汁冲白蜜。 5.2.2、?风热犯肺:进食清凉润肺之品,如梨、枇杷、萝卜、海蜇、荸荠等。食疗法:冰糖炖川贝母。 5.2.3? 5.2.4、 5.2.5? 5.2.6? 5.2.7? 5.3、? 5.4? 5.5、? 患者要帮助其树立治疗信心。 5.6?、定期复诊:遵医嘱复诊,对于持续时间长于2周的咳嗽,干咳无痰、痰中带血的患者,宜尽早就诊,明确诊断。

咳嗽中医护理方案

咳嗽中医护理方案 1、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咳嗽(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病)患者。 2、观察要点 2.1 、风寒袭肺:咳嗽声重,痰清稀色白。舌苔薄白,脉浮紧。 2.2 、风热犯肺:咳嗽频剧,咳痰不爽,痰黄粘稠。舌苔薄黄,脉浮 数。 2.3 、风燥伤肺:干咳无痰,或痰少粘稠,或痰中带血。舌红少津, 咳嗽痰多,尤以晨起咳甚,咳声重浊,痰白而粘。 舌苔白腻,脉濡滑。 2.5 、痰热郁肺:咳嗽、痰多质稠色黄,咳吐不爽,甚或痰中带血。 舌苔黄腻,脉滑数。 2.6、肝火犯肺:气逆作咳阵作,咳时面赤,量少质粘或如絮条。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2.7 、肺阴亏耗:干咳、咳声短促,痰少粘白或痰中夹血,舌红少苔,脉细数。 3、临症施护 3.1、咳嗽 3.1.1 、观察咳嗽的性质,咳嗽的时间与规律,咳嗽的声音,痰的颜色、性质、量,是否易咳出。

3.1.2、剧烈咳嗽时,协助患者取坐位或半坐位,告知患者有效咳嗽 及咳痰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3.1.3、痰液黏稠难咳时,可遵医嘱给予药物雾化吸入,雾化后用空 掌心自下向上轻叩患者背部协助排痰。 3.1.4、咳痰多、呼吸有浊气时,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 3.1.5、耳穴埋籽 主穴:肺、气管、平喘等;配穴:交感、神门、大肠等。 3.1.6、穴位按揉 重按风门、肺俞、中府、膻中等穴位 3~5分钟。 3.1.7、年老久病,痰不易咳出,出现体温骤降、汗出、尿少、头晕、 心悸、嗜睡、 四肢不温等脱证表现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2、胸痛 3.2.1、频繁咳嗽引起胸痛时,可以手按住胸部痛处,减轻胸廓活动 度,减轻胸痛。 、指导采用放松术,如:缓慢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音乐等。 3.3.3、协助多饮温开水,漱口液漱口。 3.3.4、及时擦干汗液,温水清洗皮肤,勤换内衣。 4、中医用药护理 4.1、口服中药:口服中药时,应与西药间隔 30min 左右。 3.2.2 3.3、 发热 3.3.1 、病室凉爽通风,光线明亮,湿度适宜。 3.3.2 、卧床休息,避免劳累,注意保暖。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