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民航机务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研究-2019年精选文档

民航机务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研究-2019年精选文档

民航机务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是指导我国近十年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该《纲要》中的“工作方针”就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在第七章“高等教育”部分,明确提出要深化教学改革,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1]。

2012年7月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4号),在第三项政策措施中,明确指出:(十七)强化科教和人才支撑。将民航科技创新纳入国家科技计划体系,建立相应的国家级民航重点实验室。加强空管核心技术、适航审定、航行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推动北斗卫星系统在民航领域的应用。加快航空运输系统核心信息平台的升级换代,保障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增强民航装备国产化的实验验证能力。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加大飞行、机务、空管等紧缺专业人才培养力度[2]。

通过近三年来国家重大决策可以看出,国家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注度一直在加重,并且都有相应的具体措施。主要体现在20世纪90年代,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借鉴国外研究型大学的经验,把本科生科研引入我国;2007年教育部在十所研究型大学试点之后,正式推出了本科生科研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

实验计划。

为了适应世界民航科技发展和满足我国国民经济的需要,实现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加强民航机务专业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十分必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民航机务技术的发展对机务专业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结合民航科技的特殊性,完善了民航类大学生创新的方法,最后通过中国民航大学的一则创新事例来阐述创新的培养。

一、当代民航机务技术发展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求

(一)当前世界民航机务技术的特点

民航业是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行业,而且产业技术创新的周期性较长,因此民航产业技术创新系统,各要素有其自身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1.飞机的结构技术不断更新发展,复合材料在飞机中大量使用。B787飞机中复合材料的使用量占结构重量达到了50%,A380飞机中也超过20%,2013年首飞的A350中超过了40%[3]。这些新的材料的使用对飞机结构维护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机务人员对飞机出行的新材料进行不断学习和运用。

3.飞机及发动机维护的智能化。目前,新一代的飞机都已经能够实现由空中向地面传送飞机参数、故障和维护信息。这种技术应用飞机的通讯寻址和报告系统(ACARS)实时下载飞机系统故障(CFD)和飞机性能参数(DFD)报文,将飞机的各类信息传递到地面信息站点上。然后先经过地面分析、过滤和处理,形成

与维修信息系统相互交联对话的数据,再由维修信息系统进行分析评价、处理用以形成维修决策,生成维修方案。同时自动生成维修调度报告送达各个内场、航材等相关部门,在飞机落地前就可做好维护准备。这样可以大幅度减少飞机维修停场时间,降低飞机航班延误率,减少维修费用开支,提高维修效率和飞机运营周转率。

(二)创新是我国民航机务专业大学生培养重要科目

随着国际航空运输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纷纷提倡发展以高水平航空科技和新型运输飞机,使用先进通信导航设备和技术,实施飞机和发动机的现代化和自动化,以系统信息化为主要内容的下一代航空运输系统。该项系统的发展,需要在保证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前提下,做大量的创新工作。

反观我国,我国民航的科技水平与民航事业的发展仍不相适应,与国际水平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并且由于这种差距,导致我国民航创新能力低、科技水平落后,进而导致在发展质量、管理水平、国际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等多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目前,我国民航的技术装备对国外依赖较重,从飞机到地面特种设备,几乎都是进口。问题主要表现为我国民航掌握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程度低、技术创新能力弱等方面,但归根到底在于科技人才的匮乏,在于科技人才队伍力量的薄弱。这不但与我国民航大国的地位不相称,而且已成为我国民航进一步发展的障碍,成为制约建设民航强国的瓶颈。对此,我们不应当回避,也不容

回避[5]。由此可见,创新是当前世界民航科技发展的需要,更是我国民航科技发展的迫切需要。

在我国“十一五”初期,人力资源短缺一度是民航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通过持续推进科教兴业战略,民航直属院校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在校生规模持续增长。为此,“十二五”规划中特别强调要统筹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规模适度、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民航业人才队伍。但是目前存在以下紧迫需求:

一方面,目前培养的人才主要是为我国现役的,基于国外技术的民用航空技术服务。我国民航的飞行、机务、空管等行业重要人才培养加速,数量上基本满足了需要。尽管如此,人力资源短缺,特别是人员结构不合理,缺乏高级技术、管理、安全监管等创新型人才仍是新时期民航发展的四大短板之一。

另一方面,从民航制造业来看,自1956年仿制前苏联Y-5飞机算起至今,已有58年的历程。但完全自主研发的大飞机C919仍要到2016年才能生产出来。中间涉及的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航空转包生产和零部件生产、民航信息系统应用、民航软件开发和机场建设工程等工作,仍需要大量的创新技术。但目前我国相关技术在处于部分空白和落后的阶段,大量创新型人才急需培养。

值得欣慰的是,目前我国民航科研机构意识到相关问题。民航机务专业院校在创新型人才上加大力度,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的提高。以中国民航大学为例,中国民航大学是目前我国唯一一所民航学科专业门类齐全、将航空宇航科学技术与交通运输工程两大学科群交叉融合的高等学府。该校在将“创新”列为校训至今,做了大量培育大学生创新科目的工作[6]。

二、鼓励民航类大学生创新的方法

民航技术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要求,在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上,也有其不同于普通大学的特点:

1.转变教育思想,加强整体规划。教育思想的转变,是民航类专业进修创新教育的先导。从我国民航的发展科研看出,由于行业的具体特点,国家、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都极为重视飞行安全和空防安全,在强调飞行系统的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前提下,科技创新工作变成弱化为软指标。民航类高等院校科研基础相对薄弱,民航类科研人员和大学生的创新积极性不高。作为思想最为活跃,且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基础的大学生,是我国民航科技创新的未来希望。民航类高等院校需要转变教育思想,加强整体规划和着眼于未来,积极主动地调动大学生的创新兴趣,从而鼓励创新。

2.改变教学内容,加强师生互动。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好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反之则可能抑制甚至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一定要下大力将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为中心的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学习为主的教

学,改单一接受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引导式教学[7]。由于教师和学生的不同学术思想和知识结构,对完整的民航体系认知的角度是不一样的,在同样对科学有相同的追求同时,加强师生互动,既可以摩擦出好的思想火花,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3.积极创造舞台,鼓励大学生创新。从我国航空业的发展可以看出:我国的航空创造业经历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快速期,到2000年左右的低谷期,至近阶段突飞猛进期,这主要和我国民航的现状是有密切联系的。截止到今天,我国的民用航空,绝大部分飞机都是国外的,相关配套产业都是按照国外标准实施的,由于国内外经济的发展和各类航空公司合并演变,使得我国航空业的深度技术都由国外掌控。所幸国家及时上马了中国商用飞机和中国商用发动机项目,能在未来一定时间内促进我国民用航空业的科技创新。

为了及时追过国外发达的航空产业,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积极为广大在校学生创造相应舞台,积极鼓励大学生创业,充分利用脱产的学生勤学好动的优点,结合继续教育阶段大量有动手经验的实干人才,来完善我国民航整个航空科技人才的层次问题。

三、结合科研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民航机务专业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通常以科研项目为研究

载体,注重学生自主实验和过程训练,遵循“立足兴趣、鼓励创

新、交叉联合、突出重点、注重过程”的原则,按照“自主选题、自主设计、自主实验、自主管理”的要求开展。以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实施为契机,逐步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推动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教育改革,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深入分析本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和专业特色,我国民航院校借鉴国外先进工程教育理念,拟集中力量形成科学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达到全面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目的,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的创新实训平台的建设工作:

1.基本实践能力训练平台。基本实践能力训练平台应具有再现和模拟民航维修实际生产的实践教学环境的软硬件配套设施,以实现零距离的飞机维修工程训练目标,加强学生的基本民航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的认知。

2.综合实践能力训练平台。综合实践能力训练平台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方面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通过开发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项目或在原有实验室或拟建实验室的基础上,整合现有实验项目,独立设置既满足基本教学要求又训练学生综合实验能力的综合性实验。

3.创新能力训练平台。创新能力训练平台可以实现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排样和训练。通过增设研究型实验课程等,使学生独立设计实验程序并执行,完成实验报告,全面锻炼学生的独立思

考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理论综合应用能力。

4.科研成果孵化平台。通过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民航局科技基金、民航企业科技项目等机务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将新的研究成果渗透到专业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环节中,始终保持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先进性,以促进专业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8]。

以我校中国民航大学为例,在2012年我校为进一步响应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2〕5号)的号召,学校多次成立了鼓励更多有兴趣、有积极性的学生参与的训练项目。在2013年,我校再次开展2013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同时在校内成立11个基地为首批“中国民航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学校根据实际需要已经分别为各个建设基地配套了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所需的基本设备设施,后续将依托基地开展学生科技项目、学科竞赛、成果转化等工作,分期分批进行建设效果考核,认定正式批准的基地,提供运行经费支持,对基地工作效果的考核记入依托单位年终考评档案。

由于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属教育部设立的国家级计划,具有支持力度大、对学生要求高、影响范围广等特点。项目平均支持经费1.5万元,具有良好的提升有潜力学生的创新素质的基础。对于我校的创新项目,是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校内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实验方法的设计、设备和材料的准备、实验的实施、数据处理与分析、总结报告撰写等工作。团队中每个学生在

项目实施过程中承担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角色,通过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进行一定程度的验证试验,撰写创新创业报告等工作。

为了更好符合专业培养目标,深入理解创新训练项目意义,把握创新训练方向,我校许多科研人员积极依靠依托省部级、校级科研机构参与项目申报,这样不仅科研工作人员在充分发挥自己的科研长项同时,积极引导善于思考、喜欢动手的学生进行参与,经过一年多的创新培养,广大科研人员和大学生普遍反映良好。

四、结束语

基于当今中国民航科技的发展,加快建设一套适应我国民航科技发展需要的、具有现阶段科研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是十分有必要的。充分培养民航机务专业大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加大创新平台,都能为我国早日实现民航强国的战略。

另外,民航高等院校通过结合科研来提高民航机务专业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突破了以往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将科研人员和大学生各自优势体现出来,初步达到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通过中国民航大学的民航机务专业的全面性以及良好的创新能力,相信在未来能够为我国培养出一大批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为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商用飞机和商用发动机贡献出应有的责任。

致谢:本研究受“2013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201310059011)”资助,在此感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