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进化1

进化1

心理科学进展 2005,13(6):847~855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进化心理学思维方式的变革及其意义*

叶浩生

(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研究所,南京 210097)

摘要进化心理学是近年来西方心理学中出现的一股新的心理学思潮。它从进化论的角度出发,运用进化生物学的资料和方法来探讨人类心灵的结构和起源。以遗传学的观点解释心理的构造和意识的机能,反对经验主义的“白板”论观点。从积极的方面来说,进化心理学为心灵的研究开辟了新的视角,扩展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但是进化心理学的方法论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其遗传决定论的观点受到了不少批评。

关键词进化心理学,社会生物学,进化论,心理机制,遗传决定论。

分类号 B84-09

进化心理学是近年来西方心理学出现的一股新的心理学思潮。它不仅吸引了许多心理学家的注意,其强调进化的思维方式也在整个社会科学领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并招致了许多非议。在本文中,我们将追溯进化心理学的发展,探讨进化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及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并在文章的最后分析这种思维方式所带来的正反两个方面的意义。

1 进化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进化心理学认为心理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它从进化论的角度出发,运用进化生物学的资料和方法来探讨人类心灵的结构和起源。

从进化论的角度看待心理学的思想观点早在19世纪下半期生物进化论创立的时候就出现了。进化论的创始人、生物学家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大胆地指出:“我看到了将来更为重要的广阔的研究领域。心理学将稳固地建立在斯宾塞先生已充分奠定的基础上,即每一种智力和智能必由递进途径获得。”[1]30年之后,由于受到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美国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廉?詹姆斯在他的经典著作《心理学原理》一书中,专门论述了人与动物的“本能”(instinct)问题。人们一般认为,动物的行为是受本能控制的,而人的行为是理性控制的,本能已经对人的行为失去了控制力,所以,与其他动物相比较,人的行为才显示出如此得灵活和充满智慧。但是詹姆斯持相反的观点。他认为从进化论的观点来看,人的行为之所以充满智慧并不是因为人具有更多的理性,而是因为人比其他动物有更多的本能。由于这些本能工作地如此完善,对我们的思维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力,以至于我们根本就无法换一种方式进行思维,也无法意识到本能对我们行为的控制。但是詹姆斯认为:“我们可以确信,无论动物的本能对我

收稿日期:2005-05-09

*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重点项目(04JYA001)。

通讯作者:叶浩生,E-mail: hsye@https://www.wendangku.net/doc/6315846504.html,; 电话:025-********

-848- 心理科学进展 2005年

们来说有多么的神秘,我们的本能对于动物来说似乎一点也不逊色……其他任何哺乳动物,即便是猴类,也没有如此众多的本能。”[2]詹姆斯的观点体现了进化论对心理学最初的影响。

同样是在19世纪下半页,精神分析创始人弗洛伊德的本能论也显示出进化论思维的痕迹。在弗洛伊德早期的理论中,人具有两类本能:一类本能是生命保存本能,包括人对水、空气、食物的基本需要以及对蛇、高空、危险物的恐惧和躲避。这类本能的功能是促进有机体的生存;另一类本能是性本能。性本能不仅包括了生殖活动,也包括了吮吸、排便、皮肤接触等引起快感的活动。成熟的性活动指向生殖,儿童在性器期过后,性本能逐渐走向成熟。

弗洛伊德的这一理论明显受到了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达尔文曾经假定了两种进化的途径,即通过自然选择的进化和通过性选择的进化。通过自然选择的进化强调的是个体的生存,通过性选择的进化强调的种族的繁衍,而弗洛伊德两类本能恰恰与此相一致,显示出进化思想的深刻痕迹。

进入20世纪之后,行为主义的产生终结了本能论的兴盛。进化论的影响也逐渐让位于极端的经验主义观点。行为主义的环境决定论观点否认先天因素的存在,行为成为强化刺激的产物,人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先天倾向遭到完全的拒绝。但是即使行为主义的理论也蕴含着一般学习能力先天存在的基本假设,因为正是因人具有这种先天的一般学习能力,才能接受后天经验的影响。但是行为主义并不公开主张这种先天能力的存在,它只强调后天经验对行为的影响。行为主义的环境决定论在心理学中盛行了半个世纪之久,行为的进化特征被排斥在心理学家的视野之外。

20世纪70年代之后,行为主义的极端环境决定论观点受到了来自心理学内部和习性学、社会生物学、行为遗传学等多种研究领域的挑战。在心理学内部,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哈洛(Harlow, H)有关猴子的研究证实,实验室中喂养的小猴子在受到惊吓之后,并不是奔向给它提供食物的铁丝网状母猴,而是选择了另一个同是铁丝网状但罩了一层厚绒布的母猴。如果依据行为主义的强化理论,小猴子应该选择的是前者而不是后者。这说明小猴子天性中存在着某种行为倾向,而这种行为倾向是不能用环境强化理论来解释的。在另一项研究中,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加西娅(Garcia, E)发现,通过训练,老鼠更容易在呕吐和食物之间建立条件联系,而不容易在呕吐和声音、灯光之间建立联系。在以人为对象的实验中,舍里曼(Seligman, M)也证实,通过条件反射的训练,人很容易形成对蛇、高空的恐惧,但却不易形成对另外一些自然物,如汽车、电路板的恐惧。这些研究都说明动物和人天生就具有一种“预成性的”(Preprogrammed)机制,证明了两个结论:首先,老鼠、猴子,甚至人类似乎天生很容易学习某些东西,而不易学习其他东西。其次,外部环境并不是行为的唯一决定因素。当考察行为时,有机体的大脑和心灵中所发生事件必须纳入考虑的范围。在这里,行为主义的环境决定论受到了严肃的挑战。

习性学(ethology)的研究也挑战了极端的环境论观点。劳伦兹(Lorenz, K)有关印刻现象(Imprinting)的经典实验证实鸟类动物在出生后的第一时间里,将跟随任何移

第13卷第6期进化心理学思维方式的变革及其意义 -849-

动的物体。这种倾向是“预成的”,是这类动物在进化的过程中形成的倾向。因为通常出生后母亲是它所见到的第一对象,跟随母亲有重要的生存价值。换言之,自然选择促成了动物的跟随行为,否则就面临着生存的危机,印刻行为有着适应性的价值和目的。习性学的研究既促使生物学家关注适应的重要性,也迫使心理学家重新考虑行为研究中的生物学因素,从进化的角度看待人的心理和行为,预示了进化心理学的产生。

1975年,哈佛大学生物学家威尔逊(Wilson, E)出版了他引起广泛争议的著作《社会生物学:新的综合》。社会生物学试图依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用人的生物特征,特别是用基因的保持和延续来解释人的社会行为,认为所有的社会行为都能找出进化的渊源,人的社会行为也是由其进化目的而得到传递的。例如,父母对儿女的牺牲行为被看成是有利于基因的保持,由进化决定的基因决定了人们的亲族选择,决定了人们更愿意与亲属而不是陌生人合作。利他行为也同样如此。它具有生物学的基础。因为人类祖先在寻求生存的活动中,发现合作、帮助他人比纯粹的利己有更大的生存价值。因此,威尔逊要使心理学的知识更加“野蛮化”,要把心理学建立在进化论和遗传学的基础上,寻求现代行为的种族遗传学特征。这种观点必然遭到大部分心理学家的反对。

尽管社会生物学从进化论的角度探讨心理和行为的特征,在许多方面与进化心理学的主张不谋而合,但是由于社会生物学的丑恶名声,进化心理学家一般都不承认社会生物学和进化心理学之间的联系。他们认为社会生物学缺乏科学的基础,其理论建立在对进化论的错误理解上。进化心理学家认为自己的学科既不同于社会生物学,也不同于行为遗传学。“它是现代进化生物学与现代心理学的新综合。它利用了进化生物学的最新理论进展……同时,它也吸收了心理学中最新理论和经验发现……”[3]。

2 进化心理学的思维方式

进化心理学的目标是揭示并进而理解心灵的构造和实质。它并非像知觉、学习、思维研究那样,是一个具体研究领域,而是心理学的一种思维方式,可以运用到心理学的一切领域。进化心理学视心理学为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它从种族进化的角度,用遗传学的观点解释心理的构造和意识的机能,反对经验主义的“白板”论观点。“简单地说,进化心理学是有关种系进化过程留给我们的印记的研究,或者更为精确地说,进化心理学运用达尔文的进化论方法于人性的理解,其中心论点认为心灵是一种进化的、适应的器官,而不是一块白板,心灵由进化形成的各种先天倾向组成,如语言学习倾向、鉴别不同面孔的倾向、喜欢甜食的倾向、厌恶粪便的倾向等等。这些先天倾向都是由于种系进化史而形成的。”[4]依据传统经验主义的观点,心灵类似于“白板”,人在出生时,心灵中没有任何内容,后天的经验可以在上面刻下任意的符号或痕迹。尽管经验主义的这种观点由于过于简单化而逐渐为人们所抛弃,但白板论的实质并没有改变,文化人类学、社会学和心理学中占统治地位的观点仍然认为心灵的具体内容是“外源性的”,即心灵的内容来源于环境和社会生活,后天的环境和训练决定了心灵的内容及其发展。

进化心理学对心灵的理解采取的是“过去式”。换言之,进化心理学关心心灵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对于心灵的解释可以采取两

-850- 心理科学进展 2005年

种观点:一是邻近的解释(proximate explanation),二是终极的解释(ultimate explanation)。邻近解释寻找时间或空间上接近的原因,而终极解释寻求的是最终的、根本的原因。例如,为什么人们,特别是年轻人喜欢时尚?邻近解释的观点可能认为这种倾向是人们想“合群”,欲与群体保持一致。但是终极解释的观点会询问“为什么人们想合群?”,“为什么人们想与群体保持一致呢?”进化心理学采取的是终极解释的观点。它认为人们与群体保持一致的愿望实际上反映了他们对生存和生殖的关心。在人类种族进化史上,成为群体的一分子并不是一种选择,而是生存的必需。如果不能为群体接纳,就意味着死亡。因为在当时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单独生存是不可能的。被群体接纳才能有生存的机会,也才有可能寻找到性伴侣,生育子孙后代。因此,与群体保持一致、成为群体中受人尊重的成员已经深深植根于人类的心理特性中,只不过现代人意识不到罢了。

对于传统社会科学的环境决定论观点,进化心理学家持否定的态度。他们认为,人类的祖先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为了适应复杂的生存环境,已经形成了形态各异的神经回路(neural circuits)。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些神经回路就表现为各种心理机制。人的所有行为都是由一定的心理机制决定的。面对同一刺激,人的反应为什么不同于其他动物,就是因为人的心理机制不同于动物的心理机制;面对同一事件,男性和女性有不同的反应,这也是因为男性和女性的心理机制具有明显的差异。为什么有人性格刚毅,有人优柔寡断?那也是因为心理机制不同。所有的行为都以一定的心理机制作为基础。

没有心理机制,就不可能产生任何行为。实际上,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心理学中的一切理论都暗示了心理机制的存在。格式塔心理学预设了知觉的先天机制,皮亚杰理论假定了儿童先天的认知图式,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蕴含了一个一般性的“信息加工机制”的假设。激进的环境决定论者华生、斯金纳尽管否认先天因素的存在,否认意识和心理,但是在他们的学习理论中,都暗示了一个一般性的学习机制的存在。正是因为具有了这个一般性的学习机制,有机体才能接受刺激,作出反应;才能改变行为,适应环境条件的变化。

因此,“所有的心理学理论,无论是认知的、社会的、发展的、人格的或临床的,都蕴含了内部心理机制的存在。不幸的是,这些机制的精确特性经常没有得到清楚的阐明。然而,尽管缺乏明晰性,但人们都清楚地意识到,没有这些心理机制就没有行为。”[5]

那么,这些心理机制是怎样产生的呢?它们具有什么特性?在这一问题上,进化心理学家强调了达尔文“自然选择”的观点。依据进化心理学,通过自然选择的进化是复杂的神经回路和相应的心理机制产生和发展的动力源泉。心理机制的物质基础——神经回路的建立有着生存的目的。任何一种神经回路,或者心理机制,如果它有利于有机体的生存和繁衍,那么它就会被自然“选中”,具备这一机制的有机体就比没有这种神经回路或心理机制的有机体有更大的生存机遇。换言之,自然选择用特殊的决策支持了特定的神经回路和心理机制,其结果是造成了现代人复杂的神经系统和众多功能专门化的心理机制。因此,我们之所以具备

第13卷第6期进化心理学思维方式的变革及其意义 -851-

了这些心理机制,而不是另外一些心理机制的,仅仅是因为这些心理机制帮助了我们的祖先在进化的过程中,成功地解决了生存或繁衍方面的问题。这些机制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人类适应环境的产物。

前面我们曾经谈到舍里曼的实验。舍里曼发现,相对于汽车、电路板等一些自然物,通过条件反射的训练更容易使人形成对蛇、高空的恐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对蛇和高空的恐惧帮助了我们了祖先解决了生存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恐惧,才使人们避开蛇和高空,从而促进了生存的可能性。相比较而言,汽车和电路板是现代的事物,在我们祖先的经验中,没有这类事物,因此不存在恐惧这类事物的心理机制,所以即使通过条件反射的训练,也很难形成这类恐惧。

因此,心理机制的形成与人类的祖先面临的生存环境有关,这些心理机制因为有助于人类的祖先适应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因而在进化的过程中被保留下来。现代人的大部分心理机制都是通过这种方式而产生的。当然,现代人所解决的问题比原始的人类祖先所解决的问题要复杂得多。但是现代人的这种能力是人类祖先原始心理机制的延伸,是原始人解决生存和繁衍问题的副产品或副作用。例如,当人类的祖先开始直立行走以后,为了保持行走的稳定,它们不得不形成了良好的平衡感。现代人则不仅可以稳定的直立行走,而且可以走钢丝、玩平衡木、溜冰、滑雪等等。这些运动所要求的机制比原始人的直立行走复杂得多,但是它们是直立行走能力的延伸,是直立行走的副产品。

进化心理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去发现、描绘和解释这些心理机制及其特性。其他心理学理论也探讨心理机制,但是进化心理学对心理机制的探讨有两个特点:一是进化心理学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理解这些机制,把这些机制放在种族进化史的过程中来加以理解;二是进化心理学从功能的角度认识和理解心理机制,根据心理机制的功能和作用对心理机制进行分类。在生理学中,心脏和肝脏之所以属于不同的组织系统,那是因为它们执行不同的功能。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心理机制的探讨。尽管心理机制的分类方法有多种多样,但是最自然,也是最适当的方式是通过功能来加以分类。如果心灵的两个成分执行不同的功能,那么它们就应该被看作为两个不同的心理机制。

心理学家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心理机制是一般性的。如同存在一个“一般智力”一样,心理机制独立于它的内容,可以适用于多种目的。但是进化心理学家的思维方式是:心理机制是具体的、特殊的,针对生存和繁衍中不同的适应问题,人类形成了不同的心理机制。我们的身体分成很多器官,如心脏和肝脏等。不同的器官处理的问题不同:心脏主管供血;肝脏主管滤毒。基于同样的原因,心灵也是由执行不同功能的心理机制组成的。每一种心理机制针对生存和繁衍中的一个问题,如果一种心理机制用错了对象,那么就会产生适应性的问题,给生存和繁衍带来麻烦。例如,人有选择食物的心理机制,通过嗅觉、味觉,可以判断食物是否可以食用。但是同样的机制却不能应用在配偶的选择上,如果我们的祖先使用嗅觉和味觉选择配偶的话,那么选择的结果肯定是令人奇怪的,给种族的延续带来问题。因此,在配偶的选择上,我们必须具有另外的心理机制。每一种心理机制所解决的是一个特殊

-852- 心理科学进展 2005年

的、具体的问题。通过自然选择的进化支持心理机制的特殊性。因为一般性的机制缺乏针对性,不利于形成正确的解决方法;有时即使一般性的机制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作用,因其消耗过大,给有机体的生存带来不利因素。

但是人类所面临的问题却是复杂多变、数不胜数。单就生存方面来说,人类的祖先就面临着体温的调节、逃避食肉动物的攻击、防止寄生虫的侵入、寻找适当的食物和住所等等诸多问题。在种族的延续方面,人类面临着如何吸引、选择配偶、哺育后代、维护家庭等另外一些问题。在社会关系方面,又不得不处理各种社会冲突、防御外族的进攻、确立社会等级等任务。但是从前面的论述中我们又看到,解决问题的心理机制是具体的和特殊的,不存在一个通用的和万能的问题解决机制。这样一来,问题的复杂多变必然要求有为数众多的心理机制。就像我们的身体包含着供血、供氧、虑毒、消化、吸收、代谢等多种多样的生理机制那样,心灵同样包含了数以千计的心理机制。少数几个一般性的机制并不能帮助人类解决不同的适应问题,人类的心灵必然包含了大量的、解决具体问题的进化心理机制。

如果一种问题的解决需要一种心理机制,那么人类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变得僵化呢?进化心理学家的思维方式是:机制的特殊性并不影响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恰恰因为心理机制是特殊的,而人类的心理机制又是为数众多的,所以人的行为才表现出如此的灵活性。技能娴熟的木匠之所以能任意制作出各式各样的家具,并不是因为他有一个万能的或通用的工具,而是因为他具备服务于各种目的的特殊工具。人类也是如此,其行为的灵活性并不是因为有一个通用的心理机制,而是因为存在着大量的、复杂的、特殊的、具体的和机能性的心理机制。儿童在生命的早期,由于许多心理机制还没有成熟,所以难以完成复杂的活动和任务,随着发展过程的展开,每一种心理机制日臻成熟,行为的灵活性就大大增强了。

3 进化心理学的双重意义

进化心理学的思维方式对心理学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有些心理学家甚至断言进化心理学将取代所有的心理学,成为心理学的元理论基础。一位心理学家指出:“我敢预言:50年之后,每一个心理学系的墙壁上都会悬挂着达尔文留着鬓角的画像。进化的取向将在人的行为的研究中提供一个理论框架,包容或取代各种毫无联系的理论。”[6]但是,进化心理学的思维方式对于心理学的意义是双重的。换言之,进化心理学既对心理学有着积极的意义,可以促进心理学的进步;同时,进化心理学也有着严重的缺陷,给心理学带来消极的影响。

从积极的方面来说,进化心理学继承了机能心理学的传统,从生物进化的角度认识心理与行为,为心灵的研究开辟了新的视角,扩展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自冯特创立科学心理学以来,心理学中出现了众多的流派和理论。这些流派和理论都从不同的视角认识心理与行为,表现出迥然相反的方法论和认识论:构造心理学吸收化学研究的模式,以探索化学元素的方式探讨意识的构造;机能心理学受到进化论的影响,把意识看作是适应环境的产物,并且从实用主义的观点出发,探讨意识的功用;行为主义从经验论的观点出发,认为心灵类似于“白板”,行为是后天环境的产物,否认了

第13卷第6期进化心理学思维方式的变革及其意义 -853-

任何先天因素的存在;精神分析站在本能论的立场上,发掘意识背后的力量,扩展的意识研究的范围和层次;人本主义心理学把人看成是积极的、健康的和向上的,试图发掘人的潜能,促进意识的提升和人格的整合。进化心理学则另辟蹊径,利用进化生物学的知识,研究人类种族进化进程中留下的心理痕迹,探讨嫉妒、伴侣选择、攻击、社会交换、语言等社会行为的种族遗传基础。虽然在信奉进化论这一点上继承的是机能主义的观点,但是它更多得利用了进化生物学的知识,超越了机能心理学的工具主义意识观。因此,进化心理学为心理学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促进了心理学家更为全面地认识心理和行为。

在认识论方面,进化心理学不满足于近因的探讨,把目光指向心理和行为的终极和根本原因,有效弥补了传统心理学这一方面研究的不足,对于全面深入地认识心理和行为的原因具有积极的意义。

寻求心理和行为的直接原因或近因一直是心理学家努力的方向。在心理学成为科学之后的100多年时间里,大部分心理学家所探求的都是行为的近因和直接原因。行为主义是这一趋势的典型代表。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从环境决定论的观点出发,认为决定行为的是直接的环境刺激,甚至认为控制环境就可以控制人的行为。新行为主义者斯金纳虽然接纳了有机体内部一些可操作化的变量,但是仍然认为操作条件刺激是决定行为的根本因素。精神分析关注了行为的潜意识因素,考虑到本能冲动在决定行为中的重要作用,但是潜意识和本能冲动仍然是近因,因为这些因素是个体生活史中的影响因素。人本主义心理学所强调的潜能及其自我实现的动机也没有摆脱个体生活史的限制,因而也属于近因的范畴。相比较而言,进化心理学认为经由自然选择的进化是行为的根本原因。行为的决定因素并不局限于个体生活史,社会行为的大部分因素是种族进化史决定的。换言之,从根本的意义上来说,现代人的行为是我们狩猎和采集时代的祖先适应环境行为的遗留物,带有我们的原始祖先为生存和生殖而奋斗的深刻烙印。进化心理学的这一主张是有着积极意义的。尽管我们并不认为所有的行为都是种族进化的遗留物,也不认为所有的社会行为的根本目标是生存和生殖,但是,探究行为的终极原因是必须的,是全面理解行为必需迈出的一步。如果不了解行为的种族进化原因,对行为的理解就是片面的和不完整的。因此,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进化心理学的主张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但是进化心理学也有着严重的缺陷,可能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

首先,进化心理学在方法论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缺陷。根据科学哲学家波普的理论,一切知识命题,只有能被经验证伪,才是科学的命题。换言之,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是可证伪性。如果从经验上讲,一个命题不具备被证伪的可能性,那么这个命题就不是科学的命题。以这个标准看待进化心理学的理论观点,则由于进化心理学证实自己知识的数据来源于对人类原始祖先行为的推测或传说和神话,无从加以验证,因而是无法证伪的。

进化心理学的大部分资料来自于考古学的报告。进化心理学家认为,古生物学的记录可以提供许多有趣的事实,用于证明进化心理学的观点。例如,通过对原始人类头

-854- 心理科学进展 2005年

颅的形状和尺寸,我们可以追溯大脑的进化;通过对动物骨骼上伤痕的分析,可以揭示我们的原始祖先怎样获得食物。但是,进化心理学家却没有意识到,这种方式获得的资料和数据都是推测性的。以这种推测性的数据和资料作为理论观点的基础必然会在方法论上带来严肃的问题。例如,进化心理学认为人的社会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人类原始祖先解决生存和生殖问题时的行为倾向。为什么男性倾向于以暴力征服女性?因为这种方式有利于生殖,即有利于产生更多的子孙后代。在种族进化史上,采取这种方式的男性有了更多的后裔。作为这一观点的证据是,强暴的受害者都是处在生育年龄的年轻女性。更小或更老的女性较少成为这种暴力行为的受害者。但是这种解释所依据的事实是无法验证的,是否强暴增加了男性成功生殖的机遇?现在无从考证。而且对于男性偏爱育龄的女性作为强暴的对象可以作其他的解释,如,育龄的女性工作的机会多,夜晚经常单独外出,而非育龄女性的这种机会则较少;另外,育龄的女性喜欢打扮,更漂亮、更惹眼等等。因为缺乏直接的证据,我们既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进化心理学的有关观点。考虑到这一点,进化心理学的批评者们指出:“尽管进化心理学极力把达尔文的原理应用于社会学和考古学的某些过时的领域,这种进化的观点一般所能提供的只不过是前达尔文时代流行的一些思辨自然哲学的知识。”[7]

其次,进化心理学强调基因对社会行为的制约作用,把现代人的心理机制看作是人类祖先适应环境的产物。换句话说,进化心理学家认为这些机制是人类祖先适应环境的“遗留物”,通过遗传而印刻在现代人的心灵中。因此,这些机制是“天赋的”和“固有的”。这种观点带有浓厚的遗传决定论色彩,受到了大多数心理学家的反对。

在强调基因对社会行为的决定作用方面,进化心理学同臭名昭著的社会生物学是一致的。社会生物学曾经宣称,人的行为同其他低等动物的行为没有变质的区别,都是由生物基因决定的。所有的生命形式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为了保持基因的永恒。所有的社会行为都是被“自私的基因”所决定的。然而,由于“社会生物学用动物来类推人类,因而一直是许多批评的靶子……因此,文化人类学和心理学中的一些学者把社会生物学的本质发展成另外一种新的理论模型,并冠之以‘进化心理学’的名称。”[8]虽然名称变了,但是基本观点并没有多少改变。它仍然在寻求行为的生物学基础,试图在人类的种族进化史中寻找现代人的各种心理机制的生物学起因,并把这些经由适应而形成的机制看成是可以告诉我们一个人会怎样判断,怎样思考,怎样行为。这种观点同社会生物学以及以往的本能论没有任何本质的区别。

进化心理学的遗传决定论观点必然受到许多心理学家的反对。麦南德指出:“令人愤怒的是,基因解释的倡导者们仿佛把基因看作是某种类型的不可还原的实体,仿佛基因是人背后的一种不可抵消的力量。20世纪之初,人们相信由于基因型同环境的影响是相互隔绝的,因而人从根本上讲是不可以改变的。而进化心理学有时正是这样认为的,在他们看来,人的生物学就是人的命运。”[9]实际上,现代遗传学的研究表明,遗传和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错综复杂、相互制约的。一些生理特征和生理疾病明显受到了遗

第13卷第6期进化心理学思维方式的变革及其意义 -855-

传的影响,但是“对于大部分心理特征来说,基因的影响并不是那么强烈,抑郁、少年犯罪、养育技能等心理和行为的可遗传性也不过在20%到40%之间。”[10]即使一些明显受到遗传影响的生理特征如身高、初潮等,现代的研究也证明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过度地强调生物遗传因素,把现代人的心理特征看作是人类原始祖先的在适应环境中形成,并通过遗传留给现代人的观点明显带有遗传决定论的色彩,因而是不可取的。

参考文献

[1] 达尔文. 物种起源. 北京:科学出版社,1955. 320

[2] James W. Principles of Psychology. NY: Henry Holt,

1890/1962. 406

[3] Buss D M.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Pearson: Boston New

York, 2004. 37

[4] Rossane M T.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JoHn Willey & Sons

Inc, 2003. 23~24

[5] Buss D M.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A new paradigm for psychological science. Psychological Inquiry, 1995, 6(1): 2 [6] de Waal F B M.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The wheat and the chaff.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2.187 [7] Jones P E. New clothes for an old emperor: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and the cognitive counter-revolution. Mind, Culture, and Activity, 2003, 10(2): 177

[8] Gannon L. A critique of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Psychology,

Evolution & Gender, 2002, 4(2): 174

[9] Menand L. The science of human nature and the human nature science. Sign Language Studies, 2005, 5(2): 176~177 [10] Rutter M. Nature, nurture, and development: From

evangelism through science toward policy and practice.

Child Development. 2002, 73(1): 2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Way of Thinking and Its Implications

Ye Haosheng

(Institute of Psychology,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 China)

Abstract:Evolutionary of psychology is a new movement in Western psychology. From the angle of evolutionary theory,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i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inciples of evolutionary biology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origin and design of mind. It seeks to explain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human mind with the view of Genetics and oppose the view hold by empiricists that human mind resembles a blank slate. There are, however, serious weaknesses in methodology of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and its hereditism has been criticized by many psychologists.

Key words:evolutionary psychology, sociobiology, evolution theory,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hereditism.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