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诊断学名词解释1

诊断学名词解释1

Graham Steel杂音: 二尖瓣狭窄造成严重肺动脉高压者,在肺动脉区可闻及舒张期杂音,称Graham Steell杂音.

奔马律: 系在第二心音之后出现的响亮额外音,当心率快时与原有的第一、第二心音组成类似马奔跑时的蹄声.

重叠型奔马律:为舒张早期和晚期奔马律在快速性心率或房室传导时间延长时在舒张中期重叠出现引起,使此额外音明显增强.

心脏瓣膜听诊区:心脏各瓣膜开闭时产生的声音常沿血流方向传到体表,听诊最清楚的部位称为.

大炮音: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时房室分离,当心房心室同时收缩时可使第一心音增强,称大炮音.

心尖搏动:心尖搏动主要代表左室搏动,心脏收缩时心尖向前冲击前胸壁相应部位,使肋间软组织向外搏动而形成心尖搏动.

负性心尖搏动:在心脏收缩时,心尖搏动内陷者,称负性心尖搏动.

抬举性心尖搏动: 心尖抬举性搏动是指心尖区徐缓、有力、较局限的搏动,可使手指尖端抬起且持续至第二心音开始.与此同时心尖搏动范围也扩大,为左室肥厚的体征.

脉搏短绌:在心脏听诊时,同时测定心率和脉搏,若脉率少于心律,这种脉搏脱落的现象称.

心率: 指每分钟心搏次数.

心律: 指心脏跳动的节律.

期前收缩: 指在规则心律基础上,突然提前出现一次心跳,其后有一较长间歇.

二联律: 期前收缩规律出现,可形成联律.如每一次窦性搏动后出现一次期前收缩,称二联律.

心音分裂: 第一心音或第二心音的两个主要成分之间的间距延长,导致听诊时其分裂为两个声音,即称心音分裂.

第二心音固定分裂:房间隔缺损时,吸气时血量回流多,分流少;呼气时血量回流少,分流多,右室排血量及时间大致稳定,第二心音分裂几乎不受吸气呼气的影响,分裂的两个成分的时间距相对固定,故称.

额外心音: 指在正常心音之外听到的附加心音,但与心脏杂音不同.

开瓣音(二尖瓣开放拍击音): 又称,出现于心尖内侧第二心音后0.07秒,听诊特点为音调高、历时短促而响亮、清脆,呈拍击样.见于二尖瓣狭窄时,舒张早期血液自左房迅速流入左室时,弹性尚好的瓣叶迅速开放后又突然停止所致瓣叶振动引起的拍击样声音.

心脏杂音: 心脏杂音是指在心音与额外心音之外,在心脏收缩或舒张时血液在心脏或血管内产生湍流所致的室壁、瓣膜或血管壁振动所产生的异常声音.

Austin Flint杂音: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由于主动脉血液返流,使左室舒张期容量增加,故二尖瓣一直处于较高位置而形成相对性二尖瓣狭窄,因此,心尖区可闻及舒张中期隆隆样杂音,称Austin Flint杂音.

无害性杂音:在颈根部近锁骨处甚至在锁骨下(尤其是右侧)可

出现连续性柔和杂音,系颈静脉血液快速
回流产生,又称颈静脉营营声.以手指压迫颈静脉,使血流暂时中断,杂音即消失.还有在正常儿童及青年,锁骨上可有轻而短的收缩期杂音,当双肩向后高度伸张可使杂音消失.该杂音发生原理尚不明确,可能来

心包叩击音(pericardial knock):缩窄性心包炎时,可在第二心音后约0.1s处出现一个较响的短促声音.这是由于心包增厚,在心室快速充盈时,心室舒张受限,被迫骤然停止,使室壁振动产生此声音.

毛细血管搏动征: 用手指轻压病人指甲末端或以玻片轻压病人口唇粘膜,可使局部发白,当心脏收缩时则局部又发红,随心动周期局部发生有规律的红、白交替改变即为毛细血管搏动征.主要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脉压增大的疾病.

水冲脉:脉搏骤起骤落犹如潮水涨落,故名水冲脉.

周围血管征:指是在某些疾病条件下检查周围血管时所发现的血管搏动或波形的改变,统称为.

交替脉:节律规则而强弱交替的脉搏,为左心衰竭的重要体征之一,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塞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奇脉:正常人吸气时由于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肺循环血流量也增多,因而左心搏出量无明显变化.当有心脏压塞或心包缩窄时,吸气时由于右心舒张受限,回心血量减少继而影响右心排血量,致使肺静脉回流入左心房血量减少,形成脉搏减弱,甚至不能扪及,故又称“吸停脉”.明显的奇脉触诊时即可检知,不明显的可用血压计检测,吸气时收缩压较呼气时低10mmHg以上.

脉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之比.

枪击音:在外周较大动脉表面,常选择股动脉,轻放听诊器鼓型胸件时可闻及与心跳一致短促如射枪的声音.主要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和严重贫血.

Duroziez 双重杂音: 以听诊器鼓型胸件稍加压力于股动脉可闻及收缩期与舒张期双期吹风样杂音即Duroziez杂音.主要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脉压增大的疾病.

窦性心律不齐: 正常人心律规则,部分青年人可出现随呼吸改变的心律:吸气时心率增快,呼气时减慢,称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一般无临床意义.

二尖瓣面容: 面色晦暗、双颊暗红,口唇轻度发绀,称二尖瓣面容.

二尖瓣型心: 左房与肺动脉段均增大时,胸骨左缘第二、三肋间心浊音界增大,心腰更为丰满或膨出,心界形如梨,常见于二尖瓣狭窄,故又称为二尖瓣型心.

心力衰竭: 指在静脉回流无器质性障碍的情况下,由于心脏损害引起心排血量减少,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一种综合征.临床上以肺和/或体循环淤血以及组织灌注不足为特征,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

板状腹(board-like rigidity):急性胃肠

穿孔或脏器破裂所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时,由于腹膜刺激而引起腹肌痉挛,腹壁常有
明显紧张,甚至强直硬如木板,称板状腹.

功能性杂音:(functional murmur ) 指产生杂音的部位没有器质性病变时出现的杂音,其包含着一组杂音,如无害性杂音、生理性杂音、良性杂音等。功能性杂音虽无器质性病变,但有一些功能性杂音仍具有相当重要的临床意义

病理性杂音:听诊部位虽无器质性病变,但有心脏病理意义的瓣膜相对性关闭不全或狭窄引起的杂音,与器质性杂音合成病理性杂音

器质性杂音:指杂音产生部位有器质性病变存在,如主动脉瓣狭窄所产生的主动脉瓣区喷射性收缩中期杂音

舟状腹:患者仰卧时前腹壁水平明显低下,严重时前腹壁凹陷几乎贴近脊柱,肋弓、趾骨联合显露,腹外形如舟状,见于消瘦和脱水者。

揉面感(dough kneading sensation):结核性腹膜炎发展较慢,对腹膜刺激缓渐,且有腹膜增厚和肠管、肠系膜的粘连,故导致腹壁柔韧而具抵抗力,不易压陷,称揉面感或柔韧感,亦可见于癌性腹膜炎.

反跳痛(rebound tenderness):医师用手触诊腹部出现压痛后手指可于原处稍停片刻,使压痛感觉趋于稳定,然后迅速将手抬起,如此时患者感觉腹痛骤然加重,并伴有痛苦表情或呻吟,称为反跳痛.

肝区摩擦感:将右手的掌面轻贴于肝区,让患者做腹式呼吸动作,正常时掌下无摩擦感,肝周围炎时,肝表面和邻近的腹膜可因有纤维素性渗出物而变得粗糙,二者相互摩擦所产生的振动可用手触知,称肝区摩擦感

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当右心衰竭及心脏压塞引起肝脏淤血肿大时,用手压迫可使颈静脉怒张更明显,称.

Murphy征阳性:医师以左手掌平放于患者右肋下部,以拇指指腹勾压于右肋下胆囊点(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交界处),然后嘱患者缓慢深吸气,如因剧烈疼痛而致吸气终止(不敢继续吸气)称Murphy征阳性,见于胆囊炎症.

McBurney点:脐与右髂前上嵴连线中、外1/3交界处,是阑尾病变的压痛点。

胃泡鼓音区:即Traube区.位于左前胸下部肋缘以上,约呈半圆形,为胃底穹窿含气而形成,叩诊呈鼓音,其上界为横膈及肺下缘,下界为肋弓,左界为脾,右界为肝左缘.

移动性浊音(shifting dullness):腹腔内游离腹水在1000ml以上,病人移动体位时,液体因重力而移动,浊音区也随之变动,这种因体位不同而出现浊音区变动的现象,称移动性浊音.

腹膜炎三联征:急性腹膜炎时,出现的腹壁肌紧张,腹部压痛和反跳痛,称.

肠鸣音(gurgling sound):肠蠕动时,肠管内气体和液体随之而流动,产生一种断断续续的咕噜声(或气过水声).

液波震颤(fluid thrill)

:又称波动感(fluctuation),腹腔内有大量游离液体时,如用手触击腹部,可有液体波动冲击的感觉。

振水音(succession spl
ash):胃内有多量液体及气体存留时可出现振水音,检查时患者仰卧,医生以一耳凑近上腹部,同时以冲击触诊法振动胃部,即可听到气、液撞击的声音.

肝震颤:用浮沉触诊法当指下压时,感到一种微细的震动感,可见肝棘球蚴病

浮沉触诊:用于大量腹水患者,即用并拢的三手指垂直在肝缘附近连续冲击式触诊数次,排开腹水后常可触及腹部脏器,肿块或胃部振水音

杵状指:亦称鼓棰指,表现为手指或足趾末端增生、肥厚、呈杵状膨大称为杵状指.

爪形手:是指手关节呈鸟爪样变形,见于进行性肌萎缩,脊髓空洞症及麻风等

扁平足:主要是由于某些原因使足骨形态异常、肌肉萎缩、韧带挛缩或慢性劳损造成足纵弓塌陷或弹性消失所引起的足痛,又称为扁平足。

匙状甲:其特点为指甲中央凹陷,边缘翘起,指甲变薄,表面粗糙有条纹。常为缺铁或某些氨基酸代谢紊乱所致营养障碍。多见于缺铁性贫血、高原疾病。

驼背:常见的脊柱变形,是胸椎后突所引起的形态改变。主要是由于背部肌肉薄弱、松弛无力所致

指鼻试验:被检者手臂外展伸直,再以示指尖触自己的鼻尖,由慢到快,先睁眼,后闭眼重复进行.

偏瘫:为一侧肢体(上、下)瘫痪,常伴有同侧脑神经损害,多见于颅内病变或脑卒中.

截瘫:为双下肢瘫痪,是脊髓横贯性损伤的结果,见于脊髓外伤、炎症等

交叉瘫:为一侧偏瘫及对侧脑神经损害.

肌力:指肌肉运动时的最大收缩力.检查时令病人作肢体伸屈动作,检查者从相反方向测试被查者对阻力的克服力量,并注意两侧对比.

肌张力:指静息状态下的肌肉紧张度.以触摸肌肉的硬度及伸屈其肢体时感知的阻力作判断.

折刀现象:在被动伸屈其肢体时,起始阻力大,终末突然阻力减弱,称折刀现象。

铅管样强直:伸屈肢体时始终阻力增加,称铅管样强直,为锥体外系损害现象。

不随意运动:系随意肌不自主收缩所产生的一些无目的的异常动作,多数为锥体外系损害的表现。

震颤:为两组拮抗肌交替收缩引起的不自主动作。

静止性震颤:静止时表现明显,而在作意向性动作时则减轻或消失,常伴肌张力增高,见于震颤麻痹。

动作性震颤:系动作时发生,愈近目的物愈明显,见于小脑疾患。

舞蹈样动作:为肢体大关节的快速、无目的、不对称的运动,类似舞蹈,睡眠时可减轻或消失。

共济运动:机体任一动作的完成均依赖于某组肌群协调一致的运动称为共

济运动,这种协调主要靠小脑的功能。

跟-膝-胫试验:被检者仰卧,上抬一侧下肢,用足跟碰对侧膝盖,再沿胫骨前缘向下移动。小脑损害时,动作不准;感觉
性共济失调者则闭眼时出现该动作障碍。

闭目难立征:被检者足跟并拢站立,闭目,双手向前平伸,若出现身体摇晃或倾斜则为阳性,提示小脑病变。如睁眼时能站稳而闭眼时站立不稳,则为感觉性共济失调。


共济失调:任何一个动作都必须有一定的肌群参加,这些肌群的协调一致主要靠小脑功能,此外,前庭神经,视神经,深感觉,锥体外系均参与作用,才能使动作准确协调,当上述结构发生病变,协调动作出现障碍,称为.

感觉性共济失调:指鼻试验时小脑半球病变时同侧指鼻不准:如睁眼时指鼻准确,闭眼时出现障碍则为感觉性共济失调.

浅反射:刺激皮肤或粘膜引起的反射.

深反射:刺激骨膜,肌腱引起的反射是通过深不感觉器完成的,故称.

直接角膜反射:嘱被检者向内上方注视,工程师用细棉签毛由角膜外缘轻触病人一侧角膜,正常时病人该处眼睑迅速闭合,称.

间接角膜反射:如刺激一侧角膜时,对侧也出现眼睑闭合反应,称为.

病理反射:指锥体束病损时,大脑失去了对脑干和脊髓的抑制作用而出现的异常反射.

脑膜刺激征:为脑膜受激惹的体征,见于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颅内压增高等病况.

Hoffmann征: 为上肢锥体征。检查者左手持被检者腕部然后以右手中指与示指夹住被检者中指并稍向上提,使腕部处于轻度过伸位。以拇指迅速弹刮被检者的中指指甲,四指轻度掌屈反应为阳性,多见于颈髓病变。

Brudzinski征:被检者卧位,下肢伸直,检查者一手托起被检者枕部,另一手按于其胸前。当头部前屈时,双髋与膝关节同时屈曲则为阳性。

Chaddock征:用竹签在外踝下方足背外缘,由后向前划至趾跖关节处,阳性表现为足母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展开。

Oppenheim征:医生用拇指及示指沿被检者胫骨前缘用力由上向下滑压,阳性表现为足母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展开。

Gordon征:检查时用手以一定力量捏压腓肠肌,阳性表现为足母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展开

Gonda征:将手置于被检者足外侧两趾背面,向跖面按压后突然放松,阳性表现为足母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展开。


腹壁反射:就是人平卧位,屈膝,用硬物分别在上腹,中腹,下腹滑动,会看到局部腹肌收缩。

肱二头肌反射(Biceps reflex): 肱二头肌反射为上肢深反射的一种,系肱二头肌受突然牵引后所发生的急速收缩反应。其反射中心为颈5~6节

肱三头肌反射(Triceps reflex):

肱三头肌反射是上肢深反射的一种,系肱三头肌受到突然牵引所发生的急速收缩反应。其反射弧的反射中心在颈6~7节

髌阵挛:患者仰卧、伸展下肢,检查者用拇食两指夹患者髌骨上缘,突然向下方推动
,并维持向下的推力,阳性反应为髌骨发生一连串节律性的上、下颤动

踝阵挛:检查者左手托患者腘窝,右手握足前端突然推向背屈,并用手持续压于足底,阳性反应为出现跟腱的节律性收缩反应,踝关节往复伸屈。

kerning征:嘱病人仰卧,先将一侧髋关节屈成直角,再用手指抬高小腿,正常人可将膝关节伸达135°以上。阳性表现为伸膝受限,并伴有疼痛与屈肌痉挛。是各种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压力增高等引起的脑膜刺激征之一。

babinski征:用竹签沿患者足底外侧缘,由后向前至小趾跟部并转向内侧。阳性反应为足母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展开。

心电轴:指心室除极所过程中QRS波群的综合向量在额面上投影的方向.心电轴所标记的度数,通常指该向量与I导联正侧端所构成的角度.

异常Q波:在左室面导联中,Q波正常时间不会超过0.04s,电压不超过统一到脸的四分之一,若Q波超过以上数值或出现粗钝,称.

二尖瓣型P波:左房肥大时,P波增宽,时间大于或等于0.12s,此种P波见于肺源性心脏病,故称.

肺型P波:右心房肥大时,P波高而尖,电压大于或等于0.25mv,此种P波见于肺源性心脏病,故称.

过早搏动:也称期前收缩或早搏,由于窦房结以下某一异位起搏点的自律性增强,抢先发出一次搏动,称.

不完全性代偿间歇:过早搏动的前一个心动周期和后一个心动周期的时间相加,短于两个正常心动周期的时间,称.

完全性代偿间歇:过早搏动的前一个心动周期和后一个心动周期的时间相加,等于两个正常心动周期的时间,称.

阵发性心动过速:实际上是过早搏动的连续状态.当过早搏动连续三次或三次以上出现时,称为.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由于房型和交界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心率过快,不易判定其起源部位,,故统称.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在二度房室传导阻滞中,当方式比例超过2:1已上时,称.

文氏现象:是传导阻滞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以相对不应期病理性延长为主的传导阻滞.其基本规律是:激动在传导过程中传导时间逐渐延长,直至一次激动不能下传而出现脱漏,漏搏后传导阻滞得到一定恢复.如此循环出现,称为文氏现象.

LGL综合征:又称短P_R综合征.心电图表现为P_R间期<0.12s,但QRS起始部无预激波.

逸搏心律:一系列连续出现的逸搏称为逸搏性心律或脱逸心律

预激综合征:预激综合征是指在正常的房室传导途

径之外,沿房室环周围还存在着附加的房室传导束(旁路).其主要危害是常可引起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采用导管射频消融术可对本病进行彻底根治.

逸搏(escaperhythm):当高位节律点发生病变或受到抑制未能及时发出激动或节律明显减慢,或因传导障
碍冲动不能下传,以及某些因素造成长的间歇时,低位起搏点就会发出1~2次冲动,称为逸搏.

干扰(interference):正常心肌细胞与传导组织在一次兴奋之后具有不应期,在不应期中如再有激动传入,则前一激动产生的不应期必然影响后面激动的形成和传导,这种现象称为干扰

窦性静止(sinus arrest):在一段时间内窦房结停止发放激动,心电图见规律的P_P间距中突然出现P波脱漏,形成长P_P间距,且与正常P_P间距不呈倍数关系。窦性停搏后常出现逸搏或逸搏心律。

窦性心律:凡起源于窦房结的心律称为窦性心律。

窦室传导(sino-ventricular conduction),又名窦室节律(sino-ventricular rhythm)、弥漫性完全性心房肌传导阻滞、高钾性弥漫性完全性心房肌传导阻滞合并高度室内阻滞。

心室夺获:在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时,由于存在房室分离,偶尔室上性激动可以下传至心室,这一激动较其他室性异位节律出现为早,称为心室夺获

联律间期 (coupling interval):指异位搏动与钱窦性搏动之间的时距

代偿间期(compensatory pause):指期前出现的异位搏动代替了一个正常窦性搏动,其后出现一个较正常的心动周期为长的间歇

二联律(bigeminy):指期前收缩与窦性心搏交替出现,时一种有规律的频发性期前收缩

导联:心脏除极,复极过程中产生的心电向量,通过容积导电传至身体各部,并产生电位差,将两电极置于人体的任何两点与心电图机连接,就可描记出心电图,这种放置电极并与心电图机连接的线路,称为心电图导联(lead)。

逆行P波:P波在二,三,aVF导联倒置,在aVR直立

异常Q波:指Q波的时间大于等于0.04秒,其振幅大于等于同导联中R波的四分之一

冠状T波::心电图上出现倒置深尖,双肢对称的T波称

隐匿性旁路(concealed accessory pathway):指房室旁路仅有逆向传导功能而没有前向传导功能,心电图上PR间期正常,QRS起始部无预激波,但可反复发作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此类旁路称

变异型心绞痛(variantanginapectoris;Prinzmetal心绞痛),继发于大血管痉挛的心绞痛,特征是心绞痛在安静时发作,与劳累和精神紧张等无关,变可因卧床休息而缓解,并伴有ST段抬高的一种特殊类型,它能导致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包括室速、室颤)和猝死。

顺时钟转位(clockwise rot

ation):指正常在V3或V4导联出现的 波形转向左心室方向,即出现在V5,V6导联上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