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1课时)信息窗1(补充练习)

(第1课时)信息窗1(补充练习)

(第1课时)信息窗1(补充练习)

补充练习

一、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1.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2.所有三角形都有三条高。()二、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做房屋的架子是运用了三角形的()。

A.有三条边的特性

B.易变形的特性

C.稳定不变形的特性

三、画一画:画出三角形各边的高。

一、填空。

1.三角形按角的大小来分,可分为()、()、()三类。

2.()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二、判断。(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1.一个三角形里如果有两个锐角,一定是一个锐角三角形。()

2.等边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3.等腰三角形不一定都是锐角三角形。()

4.等腰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边三角形。()

5.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只有一个直角。()

三、选择。

1.一个三角形最大的角是110°,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

A.钝角

B.锐角

C.直角

2.在一个三角形中,最大的角小于90°,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

A.锐角

B.钝角

C.直角

3.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是98度、20度、62度,这个三角形是()。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四、解决问题。(1)一个等边三角形边长是30厘米,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2)用一根长15分米的铁丝围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它的边长是多少分

二年级上册数学7 认识时间第1课时 认识时间

爽爽文库汇编之 本单元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面和整时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与几时半,同时学会合理推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时间。具体包括三方面内容:认识时间单位“分”,学会从钟面上读出多少时,并认识时和分的关系;认识几时几分与几时半,重在掌握读、写几时几分与几时半的方法;让学生推理解决关于时间的简单实际问题。本单元的内容为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以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 1.熟练掌握时和分的关系。 2.会认钟表上的几时几分、几时半。 3.会推理解决关于时间的简单问题。 (1)认识时间1课时 (2)解决问题1课时 (3)练习课1课时 在认识时间的教学中,主要用直观演示教学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达到预期学习目标。

第1课时认识时间

。自己的一些作息时间吗? 2.课件出示小红的午饭 时间:12∶35,你知道 这是多少吗? 3.导入:同学们都有自 己不同的看法,怎样才 能正确读出这样的时间 呢?这节课我们将进一 步认识几时几分这样的 时间。(板书课题:认识 时间)3.学生认真倾听老师的导入,明确 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2)时钟走1大格是(1)时,走一 圈是(12)时。 (3)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 大格是(5)分。 2.照样子认一认,写一写。 3:45 3时45分 6:05 6时5分 7:30 7时半 3.看钟表想一想,写一写。 过20分钟是7时25分 过35分钟是8时50分 4.写出相应的时间并在钟面上画出 缺少的分针。 二、自主探索,体验新知。1.认识钟面。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屏幕上显示的钟面,互 相记一次,你看到钟面 上有些什么? (2)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2.认识几分。 (1)出示问题:时针用来 记时,分针用来记分, 时针走多少是1时?分 针走多少是1分? (2)合作学习:分针走一 大格是几分?为什么? (3)以小组为单位,数一 数、算一算:分针从12 走到每一个数字各是几 1.(1)小组观察交流,然后小组代表 记报交流结果,小组间互评,并互 相补充。 (2)小结: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有 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 一共有60个小格,有12个数。 2.(1)学生讨论、交流汇报:时针走 一个大格是1时,分针走1小格是 1分。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汇 报:分针的一大格是5分。因为一 大格是5小格。 (3)学生小组互学,将教材第90页 的空白填写完整,点名汇报、展示, 全班讲解、纠正。 3.(1)学生观察汇报,分针走一圈时

【人教PEP英语】My New Teachers 第6课时 补充习题

第六课时补充习题 一、找出不同类的一个。 1. ( ) A young B old C ball 2. ( ) A funny B fun C strong 3. ( ) A what B who C water 4. ( ) A China B Chinese C English 5. ( ) A woman B lady C man 二、填入所缺字母,完成单词并写出中文。 1. t __ ll ( ) 2. f __ nny ( ) 2. k __ nd ( ) 3. str__ct () 5. sm__ __ t () 6. act _ ve () 7. st__dent( ) 8 pr__ncipal( ) 三、把问题和答语对应起来。 ( ) Who’s that man? A、He’s from China. ( ) What’s he like? B、He’s my teacher. ( ) Where’s he from? C、No, she is old. ( ) Is Miss Wang young? D、He’s short and thin. ( ) Is Mr Wang young? E、No, he is old. 四、选择正确答案并将字母序号填在括号里。 ( )1.Look at the man, he is _____ A. strong B. a strong C. science ( )2.What’s he like? ____thin and short. A. She’s B. He’s C. his ( )3.This is ___ university student.. A. an B. a C. 不填 ( )4._____funny? Yes, she is. A. Is he B. Who’s C. Is she ( )5.Who’s ____ math teacher? A. your B. I C. you 五、连词成句。 1. What he is lik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He tall strong is and (.)

最新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一珍惜动物__简易方程信息窗1第1课时教案青岛版

一、珍惜动物 ——简易方程 信息窗1——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第2—7页 教学目标: 1、理解等式、方程的含义。 2、能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重难点:经历从等式到方程的过程有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的意识。 教具准备:多媒体、学具。 教学过程: 师:大家喜欢动物吗?知道哪些国家保护动物? 生:喜欢……大熊猫…… 师:老师这有几副国家保护动物的图片(大屏幕),本节课我们以国家动物为题材研究数学问题。(生读资料) 师:通过资料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能说出1980年与2004年大熊猫数量之间的关系吗? 生:2004年只数+300只=1980年只数 X+300=400 1980年只数-300只=2004年只数 400-300=X 1980年只数-2004年只数=300只 400-X=300 学生根据以上等量关系列式子。 师:像这样左右相等的式子叫等式。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甬道这样的等式,我们用天平来研究一下。 师:请同学们观看屏幕,知道这包方便面是多少克吗? 生:120克 师:观看图片2看天平平衡吗?怎样做才能使天平左右两边平衡?图片3根据天平列等式 师:现在我们知道用等式表示出天平左右两边相等的关系。 生:练习巩固。 资料二:(生读)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资料独立完成以下问题 1、找出人工养殖只数与野生只数之间的关系,用文字表示。 2、在天平上如何表示出这个数量关系。 3、用含有字母的等式表示出这个数量关系。 师:呈现资料2引导学生找出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

资料3:东北虎 师: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东北虎2003年只数与2010年只数的关系。 师: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想法。 生总结出:2003年只数乘3+100=2010年只数。 生:在天平上表示出这个数量关系。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得到5个等式,大家观察一下这个等式有什么特点?在数学上含有字母的等式叫做方程。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什么是方程?大家现在知道什么是方程,我们来做练习。 课后自主练习1、2、3 师:通过研究说说本节课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简易方程 2004年只数+300只=1980年只数X+300=400 1980年只数-300只=2004年只数400-300=X 1980年只数-2004年只数=300只400-X=300 课后反思: 后记 亲爱的朋友,你好!非常荣幸和你相遇,很乐意为您服务。希望我的文档能够帮助到你,促进我们共同进步。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术业有专攻,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希望你能提出你的宝贵意见,促进我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每一个都花费了我大量心血,其目的是在于给您提供一份参考,哪怕只对您有一点点的帮助,也是我最大的欣慰。如果您觉得有改进之处,请您留言,后期一定会优化。

认识时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认识时间 执教人:徐丽娜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钟面,能正确读写几时几分(整5分的),知道1时=60分。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和实践应用能力。 3、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 教学难点:正确读出钟面上接近整时的时间。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闹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展示钟面) 1、师:我们已经认识了整时和整时半,谁能说出钟面上的时间,(投影逐个出示9时,11时,3时半三个时间)(生回答时,提问:你是怎么看的?)投影出示第三个时间:小朋友真能干,你能把这三个钟面上的时间用两种形式表示出来吗?校正答案。 2、再同时出示两个时间(3时5分,10时28分) 师:老师这儿还有两个时间,哪位能干的小朋友能认识呢?(不认识也可让学生猜猜看,大概是多少)让学生充分猜测、争论。(多叫几名学生说)师引:这两个时间到底是多少呢?我们先放这儿。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认识时间,(边说边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认识几时几分。 1、投影展示钟面。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钟面,钟面上有些什么呢?学生观察后汇报。(生:时针、分针、秒针、点、数字等) 把钟面等分成了几个大格? 2、认识时针的运行。师引:钟面上12个数字,我们把连续的两个数字之间叫一大格,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小闹钟马上数一数,钟面上一共有几大格?(生:12大格,请4至5名学生说)是吗?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时针走一大格,就是

过了()小时?时针走一圈就是走了()小时。 2、认识分针的运行。 师:(教师边演示边说)这叫一大格,那这就叫———小格(生齐说) 师:一大格里面有几小格呢?生:5小格。 钟面上有12大格,一共有几个小格呢?请小朋友数数,并和同桌交流交流。(优化5格5格数的方法)并和学生一起演示一遍。 分针走1小格就是过了()分钟,那分针走一圈就是过了()分钟。 师:(1)、现在分针指向3,指几分?分针指向8,指几分?分针指向7,指几分? (2)、随意指:分针在这儿是指几分? 4、探究时分的关系。 师:小朋友真能干,时针和分针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请小朋友们拿出闹钟拨一拨,认真观察,看谁的眼睛最亮,能发现其中的奥秘。(先请学生自己观察闹钟,汇报)你发现了什么:生汇报。 我们一起来看看,是这样吗?课件演示。你发现了吗?指名说并得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60小格。时针走一大格是几时,(生:1时),师板书。分针走60小格,是几分(生:60分)师板书,那也就是说 1时=60分(师板书=)师:我们怎样来看钟面上的时间呢?(课件出示一个时间8时5分)请四人小组讨论,汇报。 师小结:时针走一大格是一时,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认识时间时先看时针是几时或几时过一些,到底过了多少则要数分针走了多少格,分针走完一圈是60分,这时时针走完了一大格,1时=60分。 5、读写时间 师:现在你知道刚才这两个钟面上的时间是几时几分了吗? 你是怎样观察的?生说。 谁能到黑板上把这个时间记下来?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在草稿本上书写。 用两种方法表示,3时5分,10时28分。(课件出示:认识3个时间并说说认的方法) 6、拨时间练习(课件出示)。(反馈并请拨错的小朋友展示,大家一起分析

部编版2018年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24课课时练习题

部编版2018年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24课课时练习题 1小蝌蚪找妈妈 一、把下列加点字的注音补充完整。 捕.食b披.着p迎.接y池塘.t. 山顶.d灰.色h乌.龟w宽.度k 二、根据拼音写词语。 nǎlǐhài zi dùpítiào gāo jiùshì 三、照样子,连一连。 披着雪白的眼睛 鼓着碧绿的尾巴 露着大大的肚皮 甩着长长的衣裳 四、照样子,写句子。 你们已经 ..长成青蛙了。 小青蛙的尾巴已经 ..不见了。 已经。 五、课文整体梳理。 课文讲的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在寻找

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并帮助妈妈一起。 六、重点段落品析。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1.照样子,写词语。 游哇游 2.试着找出这段话中的动词,并抄写下来。 3.从这段话中,你知道青蛙长得什么样吗?试着描述一下。 七、小练笔。 小蝌蚪找到妈妈之后一定非常高兴,你觉得小蝌蚪找到妈妈后,会对妈妈说写什么呢,试着写一写吧: 小蝌蚪说:“ 。

参考答案 一、ǔīíngángǐng uīūuān 二、哪里孩子肚皮跳高就是 三、披着雪白的眼睛 鼓着碧绿的尾巴 露着大大的肚皮 甩着长长的衣裳 四、示例:我已经长大了。 五、小蝌蚪妈妈青蛙捉害虫 六、1.走哇走跑哇跑跳哇跳 2.游蹲披露鼓 3.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七、示例:妈妈,我们找你找的好辛苦啊!你怎么长得这个样子呀? 2我是什么 一、连一连。 cāi yuèshài guǎn yān 晒管越淹猜 二、读句子,看拼音写汉字。 bàng wǎn dài wǒ ,妈妈去公园散步。好多的花呀!五颜六色

二年级补充习题参考答案

盱眙县五墩实验小学 教 案 学科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

第一课时:课题:自画像 教学目标:通过讨论和交流,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懂得欣赏自己,逐步建立自信心。 重点:让学生发现自我,欣赏自我。 难点:学生如何正确发现自我,评价自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这学期的品德课由我和大家一起学习。我是第一次到你们班级上课,有好多同学不认识,你们能做一下自我介绍吗? 二、学生进行自我介绍。 师:你光说名字,老师印象不深,比如你们班的XXX,他XXX棒极了,老师印象很深。希望大家都来说说自己有什么优点或特长,好让老师记住你。 学生进行简单的交流。 师:是啊!每一位同学都有许多优点和特长,不管是学习、劳动还是其它,你们愿意来找一找吗? 三、学生制作小档案。 师:下面我们就请大家来制作自己的小档案,来找找自己的优点和特长。

学生根据P3页的格式制作自己的小档案。 四、学生交流 (老师根据念小档案,学生猜是谁。) 五、小结: 师:我们每个人都有许许多多的优点和特长,同时我们也不否定每人总有一些缺点和不足。作为柏庐的孩子,我们要善于利用我们的优点和特长来克服不足和缺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越来越聪明,越来越能干。 六、布置作业:填图册P1,P2第二题 课后小结: 了解自己,发现自己,注意自己,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并没有这种意识,他们往往更喜欢去注意别人。其实让他们正确地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对增强其自信心有很大的帮助,当然在发现优点的同时,也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也有利于他们通过学习和努力去改正。 第二课时:课题:自画像 教学目标:通过交流,让学生在欣赏自己的同时,懂得尊重别人,欣赏别人。懂得要别人欣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校园科技周__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信息窗1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1课时教案

第二单元校园科技周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信息窗1: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页。 教学目标: 1、在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等活动中体会单位“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情。 2、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悟“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这一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获得成功、兴趣、愉悦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 教具:教学情境图和课件。 第一课时(总第4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谈话: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对于分数你已经知道哪些知识?举例说出分数的各部分名称,联系实际说出分数表示的意义。 谈话:对于分数还想了解的知识,进而导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构建新知 (一)初步感知。 出示情境图1“船模试航”。 教师谈话:同学们,请你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 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5只航模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得的航模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画有5只船模的题卡分一分,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分组活动时,教师参与到

学生的小组学习。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全班交流时,教师适时引领:把5只船模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5份,1份占这个整体的1/5。 在学习1/5的基础上,老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两个同学分得的航模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3个同学呢? (二)深入探究 出示情境图2“航模放飞” 谈话:同学们,航模要放飞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请你观察这幅图,根据图中的这些信息,你又能提出哪些与分数有关的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适时梳理。 如:一小队每组放飞的飞机架数占本小队飞机总数的几分之几?二小队呢? 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分一分,分别解决“一小队每组放飞的飞机架数占本小队飞机总数的几分之几?二小队呢?” 解决第一个问题:学生分组学习,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小组活动中。 全班交流时,学生先利用4个飞机模型动手摆一摆,可能会出现1/2、2/4两个答案。然后全班进行交流、辩析、补充,得出结论。教师适时引领:每份是2架飞机,为什么说是占这个整体的1/2呢? 通过摆模型得到第一问题的结论:把4架飞机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每份占这个整体的1/2。 课件演示将4架飞机平均分的过程,并板书结论。 解决第二个问题:先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答案;再组织学生动手操作验证,并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全班交流时,适时点拨:“每份是2架飞机,为什么占总数的1/3呢?”。从而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三)观察比较 谈话:请同学们观察我们所得到的分数,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引导学生质疑:两个小队每组放飞的都是2架飞机,为什么表示出来的分数却不一样呢? 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同桌讨论,全班交流得到结论。 通过对两个小队飞机放飞情况的比较,得到: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的份数不一样,表示出来的分数也不一样。所以同样是2架飞机,表示出的分数一个是1/2,一个是1/3。(四)拓展应用

第一课时练习题(1)

课后训练《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第一课时) 语用小题夯基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很高兴在座的各位都是青年科学爱好者,作为一名老一代中药研究者,我愿意和大家分享在科学发现征途中的体会。大家知道,疟疾是困扰人类几千年的重大传染病。药物奎宁的发现,________得益于秘鲁历史上对金鸡纳树的利用;青蒿素的发现,则是中医药学赠予人类的礼物。在研究最困难、最关键的时刻,________的是,古代名医葛洪有关青蒿治疗疟疾的论述给了我新的灵感和________,引导我们的研究获得突破性进展。青蒿素的发现折射出东方和西方智慧的融合,是人类征服疾病进程中的一小步。长久以来,中医药服务于中国和亚洲人民,毫无疑问,对传统医药的继续________和发扬,会让这个世界上的人们更加健康。 ( )。全球性的问题并不少见,疾病威胁、气候变暖、环境污染、能源短缺、可持续发展,等等。既要关注人类的需求,也要有自己的研究兴趣,科学工作者并为此做出努力和贡献。时代在发展,科技在创新,社会在进步,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我们为之共同奋力。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很大程度上额手称庆启发探索 B.某种意义上额手称庆启示探求 C.某种意义上振奋人心启发探求 D.很大程度上振奋人心启示探索 2.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同呼吸,我们共命运,作为地球人,我们也面临共同的问题 B.作为地球人,我们也面临共同的问题,我们同呼吸,我们共命运 C.作为地球人,我们同呼吸,我们共命运,我们也面临共同的问题 D.作为地球人,我们也面临共同的问题,我们共命运,我们同呼吸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科学工作者既要关注人类的需求,也要有自己的研究兴趣,并为此做出

四年级数学 信息窗1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第1课时教案

信息窗1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教材简析】 本节课的情境图呈现的是从古到今农民耕作方式变化,并以统计表的形式提供了不同耕作方式的耕作效率。在引导学生对这些数据进行比较的过程中,引入对除法口算的学习。“合作探索”中第一个红点部分是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口算;第二个红点部分是学习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口算。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和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 2.在探索除法算理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3.经历探索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进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有句古诗说的好:“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春天,农民伯伯辛勤地耕地、播种,到了秋天就收获满仓的粮食。从古至今农民的耕作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示书中情境图)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耕作方式?谁想把你课前搜集到的知识和大家分享一下? (引导学生自主看图,仔细阅读图中的文字信息,对各种耕作方式进行初步认识。有兴趣的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农业耕作方面的资料,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2.谈话:从古至今农民伯伯的耕作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①手扶拖拉机平均每小时耕地面积是人力的多少倍? ②四轮拖拉机平均每小时耕地面积相当于耕牛的多少倍?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问题。)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1)谈话:我们先来试着解决第1个问题:手扶拖拉机平均每小时耕地面积是人力的多少倍? (2)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并列式:谁来说一说题意?你会列算式吗? (指名说说题意,然后列出算式:96÷6。板书算式:96÷6) (3)学生列出算式后独立思考:怎样口算?先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然后再和小组同学说说。 (注意: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探索和交流。) 提问:怎样进行计算?在做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时,你是怎样想的?

六下第三单元信息窗三

六下第三单元信息窗三 信息窗3:啤酒生产计划——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十二册第三单元信息窗三。 教材简析: 该信息窗呈现了啤酒生产车间的一角,以表格的形式介绍了每天生产啤酒的吨数与需要生产的天数情况。引导学生发现对应数据变化规律,引入对成反比例的量和反比例关系的学习。这部分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反比例的意义,掌握两种相关联的量变化规律。教师要充分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情境,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比较、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观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掌握成反比例的变化规律,并能初步运用。 2.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合作、探究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参观了啤酒的生产情况,并学习了两个量之间可以成正比例的关系,今天我们继续在啤酒厂参观,看看今天我们能学到哪些新知识? [设计意图] 以参观啤酒厂为主线,通过复习正比例的知识来引入新知的学习。然后引导学生看数学信息,提出问题。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仔细观察记录表,收集题中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 谈话:观察情境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啤酒厂一共要生产多少吨啤酒?” (2)“每天的生产吨数与需要生产的天数这两种量有什么关系呢?”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的进行板书,如:每天的生产吨数与需要生产的天数这两种量有什么关系呢?(学生提出的其他合理问题先放进问题口袋,下节课再解决) 下面我们先来解决“每天的生产吨数与需要生产的天数这两种量有什么关系”。课件出示红点例题。 [设计意图]通过发现对应数据的变化规律,引入对成反比例的量和反比例关系的探索。让学生观察记录表,分析表中的两个量:分别是每天生产的吨数和需要生产的天数;需要生产的天数随着每天生产的吨数的变化而变化,每天生产的吨数越多,需要的天数就越少,每天生产的吨数越少,需要的天数就越多。 引导学生思考:每天生产的吨数在变化,需要生产的天数也随着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哪个量没有发生变化? 学生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并进行计算: 100×60=6000(吨) 200×30=6000(吨) 300×20=6000(吨) …… 学生通过计算发现:每天生产的吨数和需要生产的天数的积是一定的。

补充习题讲解(三)

临夏县三角中学课时计划 学科:数学授课班级:八.7 教师:邓顺伟 第周星期第节第阶段总第节设计日期:2010年月日 一、课题:补充习题讲解(二)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练习加强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的定义,性质,判定的理解 2)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认识知识之间的联系,逐步培养严格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材分析: (一)重点: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的定义,性质,判定的理解 (二)难点: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性质与判定的综合应用 四、教具准备: H、教学设想:通过练习,巩固提高 六、教学过程: ?知识总结 4.脇四朋踹艄定方注 3 ■几棉硃毗形般质

-习题讲解 30、如图所示,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BE,DF分别平分/ ABC、/ ADC,求证: / EBF= / FDE. D 31、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AQ,BN,CN,DQ 分别是/ DAB, / ABC, / BCD, / CDA的平分线,AQ与BN交于P, CN与DQ交于M,在不添加其他条件的情况下,试写出一个 由上述条件推出的结论,并给出证明的过程(要求:推理过程中要用到“平行四边形”和“角平分线”这两个条件) 32、如图所示,/ BAC=90°, AC=DC,M 为BC 的中点,MN//AD,交AC 1 与N。求证:DN= — BC 2 33、如图所示,在梯形ABCD中,AD//BC,PA=PD,求证:PB=PC. 34、如图所示,E是正方形ABCD内一点,且/ EAB= / EBA=20 0,求证:△ CDE为等腰三角形

讲解练习 一、知识总结 1) 2) 3) 4) 八、布置作业: 改正错题,补完习题九、作业收交及完成情况: 十、缺课学生及原因: 5) 4) 、习题讲解5) 1) 6 ) 2) 7 ) 3) 8 ) 一、教学反思:七、板书设计:

信息窗1教案 青岛版

信息窗1教案青岛版 信息窗呈现了一幅小学生分喜欢的体育活动足球比赛。想赢比赛要研究战术。由此提出画足球场平面图,如何画不走样,引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比例尺的两种表达方式与相互改写。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并能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2、结合实际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并能进行相互改写。 3、体会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空间观念。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师:同学们,你们看过足球比赛吗?注意过教练指挥比赛的情况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教练利用球场平面图指挥比赛的场景。师:你有什么发现?生:教练员在纸上边画边指挥比赛。师:咱们一块看看球队训练吧!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师:怎样画这个足球场平面图呢? 【设计意图】 以足球为话题,将教学学习与生活结合在一起,学生看着高兴,学的愉快,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二、探索新知

1、教师介绍足球场是长方形,长是95米,宽是60米。师:现在请同学们试着画一个足球场平面图,要求:(1)不能走样(2)说明画法学生绘画教师巡视 2、展示作品,汇报 画法师:哪个同学愿意把你画的足球场展示给大家看看,并说说你是怎样画的师:同学可以给予评价,从“大小”与“形状”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师:为什么有的画得像,有的画得不像?学生思考并回答生1:随意画的就不像。生2:长与宽缩小的倍数相同就像,不同就不像。小结: 为使球场平面图花画的规范,我们可分别把足球场的长宽各缩小到原来的1/1000,也就是用 9、5厘米在图上表示足球场的长,用6厘米表示足球场的宽。(板书画图)师:实际的95米画到图上为 9、5厘米,实际的60米画到图上为6厘米,你知道图上的长和宽与实际的长和宽的比各是多少?(提醒最简整数比)学生讨论,汇报 交流生: 9、5:9500=1:10006:6000=1:1000师:你有什么发现?生:它们的比是1:10003、领悟新知:比例尺的意义师:我们把足球场实际的长95米,宽60米叫做它的“实际距离”,缩小后图中的长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 月亮上的足迹》(第1课时)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1)

《月亮上的足迹》 【学习目标】 1、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3、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知识链接】 1、主题解读 这篇纪实报道,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表现了人类探索太空的伟大气魄,赞美了人类的聪明才智。 2、作者简介 朱长超,当代科普作家。最近出版的《20世纪科学发现纵横谈》一书,多科学、多方面的介绍和评述了刚结束的一个世纪内的重大科学发现和做出这些发现的有关工作者,共分“科学开拓着世界”“科学智慧的光芒”“科学精神的丰碑”等六章共54篇。 3、背景资料 为了打破前苏联的航天优势,1961年5月25日美国总统肯尼迪批准了航空航天局的登月计划,即以希腊神话中太阳神的名字命名的著名的“阿波罗”载人登月探险计划。“阿波罗”计划是一项宏伟庞大的工程,在该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大约有40万人和2万多家公司参加,耗资240亿美元。“阿波罗”计划从1961年开始实施至1972年结束,先后完成6次登月飞行,把12人送上月球并安全返回地面。它不仅实现了美国赶超前苏联的政治目的,同时也带动了美国科学技术特别是推进制导、结构、材料、电子学和管理科学的发展。本文记叙了第一次登月的全过程。 【积累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1)áng()首挺立(2)轨.道()(3)椭.圆形() (4)小心yìyì()(5)铁锹.()(6)狭zhǎi() 2、选出最恰当的词语填空。

苏州的美是古典的。哪怕一木一石,它也是那么(优美、幽雅),那么庄严。它一会儿叫你想起我们伟大的历史,一会儿叫你(想起、温习)许多美丽的传说。苏州的美是(内在、含蓄)的。要是不下番寻索的功夫,你就别想(领会、领略)它。 3、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虽说是近邻,离地球也有38万公里,真是可望而不可 .....即.。 (2)迈开了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树起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 ...。 (3)飞船开始作减速飞行,用不了多久,他们就要到达神往已久 ....的月亮上空了。 4、本文采用的是顺叙的方法,即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的顺序来叙述的方法,这样读者容易把握。登月的前前后后总共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请各用两个字来概括一下每一阶段的主要内容。 【问题探究】 5、联系全文看课文标题“月亮上的足迹”有什么深刻意义? 6、作者是如何将登月这一复杂过程叙述清楚的? 7、“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阿姆斯特朗的这段话,有何深刻意义? 【主题阅读】 (一)、阅读后回答问题。 人类为何对月球情有独钟

认识时间(第一课时)

认识时间(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0页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2.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整时和半时)。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以及积极学习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能正确读、写钟面上的时间。 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教具准备: 钟面模型、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谜语引入。“我有一个好朋友,滴答滴答不停地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这是什么? 2.钟表能告诉我们什么?你能说出一些自己的作息时间吗?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 3.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几时吗?(出示现在的时间钟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时间。(板书课题) 4.认识钟面。通过一年级的学习,我们知道钟面上有些什么?大家交流说一说。 二、直观演示,自主探究新知。

1.认识时间:分 (1)引导学生观察分针。(演示分针走1小格) 师: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 (2)一边演示,一边提问: A、分针指着1是几分?为什么?(一个大格有5小格,所以是5分。) B、分针指着4是几分?为什么? C、分针指着7是几分?为什么? D、分针指着12,正好走了一圈,走了几分呢?为什么?这里刚好是经过了几个时呢? 2.认识时间:时 钟面演示:移动时针,让学生说出走到几时了,要注意引导。得出结论:时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经过的时间是1时。认识:1时=60分。 3.认识时间 (1)教学例1第一个钟面。这是整时,一年级已经学过,但是他很特殊,时针、分针都指着12。 (2)出示第二个钟面。提问:时针和分针各指着多少?引导学生回答。教师讲解:时针指在12和1中间,分针指着6是12时30分,也可以说成12 时半。先写12,然后点冒号,再写30,也就是12:30. (3)第三个钟面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写,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动手实践、巩固新知。 1.教师拔钟,学生说时间。 2.两个同学为一小组,一个同学拔钟,另一个同学说时间。 3.两个同学为一小组,一个同学说时间,另一个同学拨钟。 四、课堂作业 1.写出钟面上的时间;(图略)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信息窗1

六下第三单元信息窗一 信息窗1:运输大麦芽——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十二册第三单元信息窗一。教材简析: 该信息窗呈现的是一个运输大麦芽的特写镜头,用表格出示了运输大麦芽的有关数据,目的是让学生根据这些数据提出数学问题。通过解决“运输量和运输次数的比各是多少?它们有什么关系?”这两个问题,学习比例的意义。本信息窗共有3个红点。第一个红点:比例的意义。第二个红点:比例的基本性质。第三个红点:解比例。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在探索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3.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1.谈话:上学期我们学过了有关比的知识,说说你对比都有了哪些了解? 学生可能回答:比的基本性质、求比值、化简比…… 谈话:今天我们要学的知识也和比有着密切的关系。 [设计意图]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引起了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让学生“温故”而“启新”,为新课做好准备。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青岛都有哪些产品非常有名?(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回答)青岛啤酒享誉世界各地,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探索啤酒生产中的数学(出示情境图)。 出世课件:这是一辆货车正在运输啤酒的主要生产原料——大麦芽。 这是它两天的运输情况: 一辆货车运输大麦芽情况

第一天第二天运输次数运输量(吨) 根据这个表格,让学生提出有关比的数学问题。同桌俩人,一个提问题,一个将问题的答案写在本上,看哪对同桌合作得最好,提出的问题最多。 谈话:谁来交流?跟大家说一下你的问题是什么?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的问题: 货车第一天的运输量与运输次数的比是多少?(16 :2) 货车第二天的运输量与运输次数的比是多少?(32 :4) 货车第二天的运输量与第一天运输量的比是多少?(32 :16)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答案一一贴于黑板) [设计意图]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和探索,有了探索才会有创新,有发展。本课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充分重视培养学生“学会提问”,同时还改变了以往教师对于学生提问“大放手”,让学生漫无边际提出问题所造成的弊端,而是让学生有针对性的提出数学问题,使“提问”真正成为教学过程中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活动,也为后面的教学打好铺垫,大大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认识比例及各部分名称。 谈话:学习数学,我们不仅要善于提问,还要善于观察。现在就请你观察这两个比(16 :2;32:4)看能发现什么?(学生会发现比值相等)思考:这个比值所表示的实际意义是什么?(每次的运输量) 既然它们的比值相等,那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将两个比连接起来? 学生用等号连接,并请学生把这个式子读一下。 试一试:剩下的这些比中,哪两个也能用等于号连接?在你的练习本上写写看。(学生独立完成) 介绍: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数学上就把它叫做比例。我们知道,比有前项、后项,比例的各部分也有自己的名字。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像16、4位于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2、32位于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比例,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 学生先把2 :16=4 :32这个比例写成分数形式,再同桌俩交流它的内项外项分别是谁。

2018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第24课《司马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2018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 文《司马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本文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朗读课文,我们能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 【学情分析】 从心理特征来说,低年级阶段的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设计理念】 本文的学习重点是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并且学会观察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所以在设计本课的教案时,在关注到这方面。指导学生识字时,让学生从汉字的声母、韵母、

音节、结构、部首组词等方面掌握生字,然后采用游戏的方式巩固生字,效果会更好。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先示范,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试着朗读,再在小组间进行评价,抓住司马光不同表现的词语进行感情朗读。通过引导学生收集关于司马光的故事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也加深了对课文的了解。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学会观察书中插图中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感悟司马光机智勇敢、沉着冷静的品格。 学习重点: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感悟司马光机智勇敢、沉着冷静的品格。 学习难点: 学会观察书中插图中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 学习准备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补充习题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二课练习 1、师恩难忘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一()老师一()亭子一()庙 一()种子一()人家一()花 二、在句子中填上合适的成语。 1、读了《迷人的张家界》我仿佛(),完全陶醉在奇山秀水之中了。 2、演奏会上,音乐(),听众一片茫然,不知发生了什么事。 3、奶奶摇着蒲扇,()地给我讲起了《牛郎织女》的故事。 4、田老师将小诗编成()的故事,事隔多年,我仍然()。 5、“(),()” 是说培养人才不容易,也是长久之计。 三、根据提示写成语。 1、形容口才好,说起话来吸引人的成语 有:、、 、、。

2、形容人知识丰富,才学出众的成语 有:、、 、、。 四、填空。 1、我们要养成(), ()良好的学习 习惯。 2、读书笔记的形式有:(),(),()。 3、本文是一篇深情而朴实的记叙文。作者是著名作家(),他通过对小学一年级一位()、()的田老师的回忆,抒发了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4、田老师把小诗: “( )”编成了一个娓娓动听的故事,让人听了身临其境,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画中的景物有(),(),(),美得让人流连忘返。 五、将赞美老师的名言警句写完整。 1、学而不厌,()。 2、春蚕到死丝方尽,()。 3、采得百花成蜜后,()。 4、落红不是无情物,()。

5、随风潜入夜,()。 六、词语解释,并选择其中的两个造句。 娓娓动听—— 身临其境—— 恭恭敬敬—— 戛然而止—— 七、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刘绍棠回忆自己儿时的老师田老师的,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我想用这句诗来赞美老师:( )。 八、拓展练习。 1、古诗文赏析 无题唐李商隐 2、成语积累(带有数字的成语,从零至万)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司马光第一课时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司马光第一课时人教部编版 《司马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皆”等5个生字。 2.能正确朗读文言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读出韵味,并能背诵。 3.能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还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4.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历史文化的情感。 重点: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体会文言文韵律美。 难点: 学会借助注释理解文言文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讲出来。 教法: 以读带悟拓展阅读 学法: 自由朗读,小组合作学习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猜人物激趣导入。 师:钟老师觉得你们认真思考的样子一定很美,来,请看这里有两位大人物,你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第一位是?你们认识的古人还真不少,来有诗为证,读——(课件出示《赠刘景文》)这是?(宋苏轼)最后一位,来第一条线索,《客中初夏》,看着你们一脸茫然的表情,看来没读过,他们俩都是北宋时期的重要人物,再给你们透露一点,请看“六岁时,就非常喜欢读书,七岁时,不仅能背诵《左氏春秋》,还能讲明白书的意思。他编写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看这是《左氏春秋》也叫《春秋左传》,这本是他写的《资治通鉴》,这可是专门为皇帝编写的,皇帝还专门帮他写了序言呢。还猜不出来?再看这幅图,(课件出示司马光砸缸)这个人物就是(司马光),让我们打开课本

第24课,齐读课题。拿起你的右手,我们一起来写(师板书,生书空),你知道,司马光姓什么吗?你还知道哪些复姓? 师:你能根据这幅插图说说这个故事吗?(生试讲故事内容) 师:让我们看看古人是怎么写这个故事的?(课件出示文言文) 二、初读,感知文言文的美。 1、生自由读,说说感受。(字少,语言精炼,不好读) 师:这就是古人的文章,我们叫它文言文,文言文就是用精炼和简洁的文字写出的的文章。请你试着再读读,注意读准字音哦。 2、生自由读,指名读,读准字音。看你们读得那么认真,我也想来读一读,仔细听,我读得怎么样呢? 3、师范读。生评价。(有一定的节奏,是的,古文都有节奏, 来,看看该怎么停顿,课件出示,根据停顿我们再读一读) 4.学生跟读,在读中体验文言文的韵律美。 5、指名展示读,师生共读,读出节奏。 三、品读,感知人物的精神。 师:你们读得有了节奏,有了点味道,如果能理解内容,读起来会更有味道呢!你会怎么读懂它呢?谁有好方法?(看注释,看插图,联系生活想象)你们都很了不起,确实会读书!请你们在小组里交流交流,把自己读懂了的句子用自己的话说给组员听,还有哪句没读懂的一起讨论看看,开始吧! 1、小组合作学习理解内容。 2、学生汇报,教师随机引导学生理解想象。 学生说到“瓮”教师出示瓮和缸的图片让学生理解“瓮”。学生说到“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师用动作来让学生理解“足跌”就是失足跌落,用表演来体会“没”的意思。抓住“弃”来体悟司马光的沉着冷静。(相机板书:跌、弃,沉着冷静)如学生说到“光持石击瓮破之”,顺势引导学生做动作,体会司马光砸瓮的举动,感悟人物机智勇敢的品质。(相机板书:击、活,机智勇敢)3、你能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完整的讲一遍吗? 师:从这个故事里,我们认识了一个怎样的司马光呢?让我们再次朗读,读出的沉着冷静的司马光。读着读着,司马光就读进了心里,让我们配上音乐再读一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