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建构互动评价体系

建构互动评价体系

建构互动评价体系
建构互动评价体系

建构互动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执笔人:李昱蓉

对学生的评价是一把“双刃剑”。科学的评价能对教育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否则不仅耗费了宝贵的教育资源,还会产生负面影响。实践证明有效的德育评价机制,应具有导向功能(即可指导学生的品德朝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诊断功能(即通过测评,可以鉴别学生道德修养方面的长处与不足,为进一步教育学生提供依据)、强化功能(即在测评学生品德时,通过扬善抑恶,能引起被测评者强烈的情绪体验,进而增进良好的品德,抑制不良的品德),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德育实效,落实新课标的精神。

一、传统德育评价机制的局限性

1、评价的单一性束缚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评价过程中过份看中学生在校学习成绩,大有“一俊遮百丑”的味道,有失评价的全面、客观、公正,人的才能是多方面的,有的同学学习成绩不好,但是他在其他方面却表现的很好,却永远得不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也得不到同学的认同,时间一长就自觉不自觉的把自己定位在“差生”的行列,自信心不足。

2、评价的内容不够客观、全面。班主任老师的评语往往是站在班主任老师个人的角度去评价学生的,这与老师的个性喜好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一个班几十名同学,老师在很短的时间内给每一位同学画一个像,是否真的画的象,画得准是值得商榷的。

3、评价的周期过长,评价的效度降低,评价一般都定在每一学期的结尾,一学期评价一次,强调了总结性评价,而忽视了过程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未成年人在品德养成教育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波动性和反复性,运用传统评价机制,往往很难准确反映学生思想品德变化的轨迹。其中原因有二:一是评价内容上有些项目过于笼统和抽象,不具体;二是评价的时间间隔太大。这大大降低了德育评价的效度。

4、传统评价体系对学生主体性作用发挥不够。虽然在每学期结束的“评优评先”会上班主任老师多数是发挥学生的民主进行选举。被选出的这些同学确实在各方面均表现很好,但可能是在他控比如老师监督下完成的,客观上影响了德育评价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发挥及自我教育的效果的凸现。

要改变这一现状,在构建评价体系时应该站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变静态的评价结果为动态的评价过程,加强评价中主体的多元性、过程的互动性以达到“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评价的作用。

二、“互动”评价的内涵

德育“互动”评价体系其中有三个关键词,一是德育,二是互动,三是评价。

德育是指关于德育活动的本质特征的简要表述形式。德育的对象是人,而人的德性的养成、发展与成熟,不是在“灌输”中“获得的”,而是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即互动中主

体自身建构的。现代德育的思想,特别强调民主、平等、对话与交流,学生个体与他人、与群体、与家庭、与社会之间的互动,都可以是道德养成的重要途径。

互动是指人与人之间在共同活动中发生的直接或间接相互作用和联系的基本方式。学校的德育互动应该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一种沟通,一种交流,这种互动的沟通、交流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发现;互动应该发挥德育的积极的影响,是一个师生、生生之间不留痕迹的帮助、影响过程;互动是一种互换,一种分享,把个人的情感、价值、道德观在交流中得到了分享;互动是一种呼唤,一种生成,在互动中呼唤最终生成一种新的价值观。德育互动是教育活动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为共同目的、就共同内容进行探究、发现,实现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与相互理解的活动,最终实现教学相长、品德共进。

评价是评估任何一种特定的教育活动的价值和效果的过程。评价是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通过系统的收集有关信息,采用各种定性、定量的方法,对德育活动及其主体对象作出价值判断并加以引导、寻求改进的一种活动。评价是一个价值判断的过程,不同的评价主体因其自身的需要和观念的不同对同一事物和活动会产生不同的判断,其结果也反映了评价者对道德、价值观的理解和追求。评价的方式是多样的,既可以是定性的方法,也可以是定量的方法。评价的范围很广,既包括德育活动的本身,也包括参与活动的教师、学生、学校,还包括德育活动的结果,即学生和教师的发展。

三、“互动”评价模式的具体实施

首先要建立科学、可行的互动评价体系,使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目标达到具体化、操作化、行为化,并具有可行性和可测性,克服评价的片面性。因此我们重点构建了以激励作用为目的的“三好生”、“表扬生”评价机制,以诊断、导向作用为目的的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

(一)以激励为目的的“三好生”、“表扬生”评价机制

三好生评比在我国已经沿用40多年,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人,没有不熟知“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三好生的标准的。很多人在三好评选中找到过年少成功的喜悦,也有人由此有了人生初次的挫折感。过去三好生评选的过程非常简单,老师根据学生成绩提名,学生投票,几乎是所有学校几十年一贯的方法。这样评选的结果,其实并没有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的。因为能评上三好学生毕竟是少数,一般在10-20%之间。这样,实际上是只有少数尖子生才有希望。所有参与评选的学生都不过是一种陪衬。大多数学习处于中下水平的学生会因为反正自己没份儿而对评比毫无兴趣。久而久之,就影响了他们的自信心,他们会认为自己永远也不会受到奖励,而因此对先进冷漠起来,不再努力赶超,这样就失去了评价的教育与激励功能。我校推出“互动”评价模式的改革首先从“三好生”的评选入手。步骤如下:

⑴个人申报。学生对照《南京一中三好评选标准》,申报本学期参评内容。

⑵学生自评,每位学生根据《南京一中三好评选标准》,可对自己一个阶段进行一个总体评价。主要评价自己的优点或长处、弱点或不足,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提高的精神。

⑶同学互评。各班以4-8人为互评小组。首先,学生在小组中个人交流,然后小组同学互评并作好评价记录,每位学生有其他同学对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成绩等表现突出的方面或不足的方面进行评价。培养学生宽于待人、关注他人的情感及责任心。⑷家长及任课教师评价。利用“家长学校”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参与“三好”评价的意义,以及对孩子评价的内容、评价方式、评价的要求。向家长发放“三好生评价反馈表”,要求家长对照《南京一中三好评选标准》评价要求,对自己的子女实事求是地评价,家长写好反馈表,交给班主任老师。同时任课教师根据自己对该同学的了解对其作出全面的评价。

⑸班主任评议。各班在小组互评的基础上,班主任老师根据小组评价记录,结合个人、小组、家长评价,征求任课教师意见,进行综合评价后,将总评结果在全班学生公布。

⑹评价反馈。各班将评价“新三好学生”结果向学生公示一周,没有异议,班主任将学生的评选结果上报学校。

“三好学生”是针对在德、智、体等方面发展的较为全面的学生的一种激励性评价,但这类学生毕竟不是大多数。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才能也是多多方面的,评价内容的单一性会束缚学生的全面发展,“表扬生”是对在某一方面做得较为突出的学生的一种肯定。如“百花奖”是针对在体育、艺术等方面表现较为突出的学生设置的;“勤学奖”这是针对学习踏实勤奋,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设置的,此外还有针对经过潜心努力,学习成绩与以往相比有巨大进步的同学设置的“腾飞奖”;针对热心公益、关爱他人的学生设置的“雷锋奖”等。这样一个班级中约有50%的学生将会因为自己的努力付出和多方面的才能而得到肯定和鼓励。其评选的程序如上。

〔案例一〕:

“什么是青春?

是否是年龄的界限?是否是容貌的美丽?

也许,青春是我们的内心,我们那颗敢拼的心。

青春需要证明,那么就让我们用奋斗去证明;

青春需要记录,那么就让我们面带微笑,在未来的竞争中,让时间记录最美最有活力的我们!”

这是我校高二某班的一堂关于“三好生、表扬生评选”的主题班会课的结束语。这次评选首先由学生对照条件主动申报,否则条件再好也视为放弃;然后再经过班会课上的竞选演讲,而这演讲也绝非空洞的泛泛而谈,必须列举自己所做的具体事例让同学、老师评价;最后经过同学小组评议、课任老师及班主任的评价产生人选。在课堂上演讲的同学热情、积极,勇于展示自己;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给出的意见中肯、负责,同时又在评价意见背后发现了更多的东西……,对于老师的评价更是反映热烈,不亚于上文化课,这些事实证明了这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所有的参选学生都必须“自荐”,通过这种形式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自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一次深刻的自我剖析和自我反思的过程,也是通过正确认识自己,树立远大理想和志向的过程。这种自省式的德育教育方式对学生来说

十分必要和重要。

在三好生竞选中,我也感受到了一种不同。首先是演讲。以往的三好生竞选的演讲,总会因为时间或者其它原因,只有2分钟左右的时间,基本上也作不了实质性的发言。而这次演讲的内容必须是具体的事情,这样就避免了大而空的发言被所有人重复了一遍又一遍,可以将自己所付出的努力完全的展示给大家。不过,不听不知道,实际上,所有的竞选者都是各有千秋,同学们都是将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完全的展示了出来。当然,自己作为一名竞选者,也要不甘示弱了,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才能获得更多的支持。

——摘自一位参选学生事后感想

学生互评,既是评价同伴,更是对照自己检查自己的过程,也是考验学生思想道德品质、责任感及是非判断能力的过程,以本次班会为例,虽然只有短短的一节课,其实班上同学都自己审视了自己一次,或从中看到了他人心中的“我”,或知道了以后该怎么做了,收获很大。可以说每一位学生都经历了一场实实在在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历练。这是一次无声胜有声的教育。

教师通过对学生评价,进一步转变了教育观念。其实在现行的教育环境下,尤其不担任班主任工作的课任老师平时在成长方面和学生的沟通往往不是很充分,这次评议正是提供了这样一个良机,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每一位老师都在关注着我的成长,从而获得更大的动力。教师也会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统一,这也必将促进教师角色和教师行为发生根本变化。

(二)以诊断、导向为目的的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

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是对人的最大尊重,是人本思想在教育中的重要体现。随着教育模式的转变,以往重考试分数轻综合素质的单一评价机制,也逐步转变为多样化、开放式、重过程、促发展的新的综合素质评价机制。我省确定的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就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在此机制下,我们的着眼点应是努力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提供丰富的路径,构建起一个具有可操作性和发展性的评价体系,来发挥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的诊断和导向作用,让每一个学生在评价中获益,在评价中成长。

除和“三好生”、“表扬生”的评选程序一样设立了自评、小组互评、任课教师评价、班主任评价环节外,在此次确定的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中,将交流与合作列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单独重要一项,明确要求学生要能与他人一起确立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目标,尊重并理解他人的观点与处境,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并能综合地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为达成此目标,在方法上我们做了有益的尝试。

〔案例二〕

源起:高二上学期的某文科班,分班伊始,连续的几次考试学生都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一时之间失望的情绪迅速累积,学习的动力明显不足。如何增强班级凝聚力和班级的学习氛围,成为当务之急,学生也感到班级缺乏一批各方面都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的学生。榜样的力量尤为重要,没有榜样我们就来创造榜样,建立互动式竞赛小组的念头浮上心头。

过程:第一步:舆论造势。为了使学生获得最佳的情感激励效果,我们进行了一连串的情感攻势:先召开分层次家长会,提出成立互动式竞赛小组的设想,积极鼓动家长,让情绪激昂的家长把相关讯息传递给学生;接着制造班级舆论导向,全班同学阅读李开复写给中国学生的第五封信《做个积极主动的你》和胡适先生的《差不多先生传》,并结合目前自身的现状写一篇不限主题的读后感;最后在学生似有所悟之时,乘胜追击,召开一次名为“做一个积极主动的自己”主题班会,请来了高三的学兄学姐现场交流大家关注的问题,一场激烈的讨论之后,积极主动的态度在班级蔚然成风。这样师生间、生生间、家校间等情感各要素协调一致,建立互动式竞赛小组也就水到渠成了,甚至有些同学主动来询问是否会组成竞赛小组一事。

分析:学生内心积极的情感体验,是道德信念形成并外化的重要环节,是自愿打开心灵大门的有效途径,是将教育影响转化为行为的桥梁。针对认知强烈、思想活跃、情感丰富却又不够稳定的学生,如何让他们自觉接受甚至是热切盼望这种形式的竞赛小组,舆论的力量不可忽视。

第二步:选拔组员,设置目标。该班共有56人,在征求了科任老师和学生本人的意见后挑选了其中的16名同学,组成相应的两组。选拔的标准是:德与智并重,在班级中分别挑选了三类同学:第一类是常规表现佳,在同学中有较高威信,学习成绩稳定的同学(共8人);第二类是常规表现良好,学习成绩良好,但对自我要求不高,,在集体中略显随意的同学(共4人);第三类是自身随意性强,集体意识不强,学习成绩起伏较大,但有很大发展潜力的同学(共2人)。如何让这部分学生的热情持久下去,如何让他们自己给自己设置发展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成了关键的一步。首先,班主任和这部分同学进行了一次个人的“正式会谈”:每位同学都拿到了一张为自己量身定做的个人情况分析表,涉及个人基本情况(含特长、爱好、性格等)、个人常规表现(含本人自评、班主任评价、同学评价等)、个人学习现状(含综合排名、学习态度、学习效率、学习满意度等)、个人目标设置(含理想、高考目标、小高考目标等)、学生自述、老师印象、协商建议(具体改进措施等),最终决定在常规表现(含纪律、卫生、两操等)、学习状况(含课堂表现、作业情况、提高补充等)、班级活动(含参与次数、服务质量等)这几个方面进行全面竞赛,并制定了分阶段实施目标。

分析:一张看似简单的情况分析表,不仅有利于学生自主、自觉地设计个人素质发展路径,而且也让师生共同建立起一个可供考评的测评参照系。改善和丰富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机制,让学生享受到作为评价主体在自评与互评过程中情感价值上的愉悦体验。而且这张表格必须在老师、学生本人、其它同学三方配合下方能顺利完成,在填写表格的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无疑又经历了一次对自我的认识、评价,对自身的目标也就更明确了。而竞赛公约的制定,对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实践和创新的学习方式和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合作也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第三步:阶段性评价不可少。具体来说,就是每周一次阶段性评价。每周班会由两竞赛小组组长对全班同学进行述职,再由全班同学对小组成员的常规表现和参加班级活动情况进行打分;同时公布科任老师对组员上课、作业情况的打分;最后公布周周考各门

科目两小组的均分。几次阶段性评价之后,大家发现了一个问题:尽管当时分组时两个小组的学科均分是一样的,但周周考的几次成绩A组明显高于B组,而在常规方面和班级活动方面的打分也是A组一路领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在分组之初,在人员配比上,有意识地在A组多放了一个第一类的同学,而B组则多放了一个第二类同学,尽管学科均分一样,但工作、学习的态度截然不同。B组的同学找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班上的其它同学也得到了一次无声的启示。之后,两个竞赛小组取长补短,不断向新的目标发起挑战,班级的凝聚力不断增强,学习氛围空前高涨。

分析:如何保持小组竞赛的有序性和持久性,过程性评价成为了关键的第三步。而关注过程性评价正是全面关注高中生综合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在评价中不断提醒被评价者关注自我素质的提升,提醒评价者看重学生的成长与进步。而在评价的过程中采取了学生自评、同学互评、任课教师评价、班主任评价等多种方式为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定,体现了新评价机制的公平性和广泛性原则。

收获及总结:短短两个月的互动式竞赛小组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成效:就班级而言,出现了一批领军人物,整个班级也形成了一股你追我赶的热潮;班级文化墙内容丰富多彩,班级活动有声有色;常规管理更上一层楼,做到了自主管理;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提升,缩小了与其他班级的差距;并获得了本学期的校“先进班级”。就个人而言,每个小组成员在常规表现和学习成绩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是第三类(自身随意性强,集体意识不强,学习成绩起伏较大,但有很大发展潜力的)同学,不仅期末考试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分别进步了二十名和二十五名,并以较高的票数当选本学期的勤学奖和三好学生。

可见,群体中学生间的人格互动体现得十分明显,不同的人格特点、人生态度、处事方法、价值观念,都使得他们在人格上相互吸引进而相互模仿、相互学习。榜样的示范作用的体现,恰恰是人格互动的一种理想的模式。通过学生与所设定的学习榜样间的人格互动,对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此外,整个过程在潜移默化中进行,自然而不矫作。

四、“互动”评价模式的特征及反思

1、在评价内容上,“评价互动模式”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

它围绕学生基本素质包括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术技能素质的培养目标,构建了学生素质评价体系。如在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的评价体系的奖项的设置上不仅有表彰发展全面的“三好学生”,也有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各种“表扬生”的奖项,如针对体育、艺术等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学生设置的“百花奖”;针对学习勤奋刻苦的学生设置的“勤学奖”;针对经过潜心努力,学习成绩与以往相比有巨大进步的“腾飞奖”;针对热心公益、热心帮助他人的学生设置的“雷锋奖”等。这些都改变了传统评价模式的单一性,以成绩代替一切的价值取向。

2、在评价方式上,“评价互动模式”做到民主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

素质教育的重要特点就在于它的主体性,学生既是开发自身潜能的主体,又是将外部教育影响内化为身心素质的主体,当然也应该成为评价自身素质发展状况的重要主体。

由于评价对象自身的复杂性,形式单一的评价难以形成全面、客观的评价结论。“评价互动模式”的自评、互评中体现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家校互动”正是通过形式的多样性以形成对学生的全面、客观的评价。

实践证明,学生的自我评价能更有效地培养起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同时由于同学、家长、教师与评价对象关系密切,对评价对象平时的德育表现情况较熟悉,因而其评价结果对评价对象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而人们也总是通过他人、外部对自己的评价来达到正确认识自己的目的的。但这种评价往往受评价者自身的素质、认识水平、时间等各种因素的限制,也可能会产生偏差。因此,要正确评价学生德育素质,必须把这两种评价结合起来,相互补充。

3、在评价原则上,“评价互动模式”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做到客观性评价与激励性评价并存。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评价结果是否具有激励性,是衡量评价思想是否正确的最后分野”,“过多的批评性行为具有极强的破坏性”。成功的教育需要对学生进行全面而客观的评价,那么尤其需要考虑德育评价的策略性。片面强调“如实”地、直截了当地、一一指出学生存在的缺点和错误,并严厉地批评他们,这种做法,忽略了素质教育中德育评价的导向性和激励性原则,其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适得其反。“评价互动模式”在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时,要注重发挥其导向和激励作用,如在“三好学生”的评选中的重要环节——小组互评,通过一件件鲜活的具体事例使学生感受到榜样就在身边,通过对照找到自己的明确目标,从而使我们的德育评价获得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的良好效果,这也就是成功教育的真谛。

在实践中我们感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传统评价方式的优势要继承,缺陷要克服,但这种扬弃与评价改革创新的研究怎样才能更好的契合?如何避免翻新花样的素材积累给师生们带来的“为评而评”的繁冗复杂?

2、评价工作怎样才能真正形成有益的家校合力,形成社会化的共识?如何使非教育工作者都意识到:评价工作是学生发展的助推器,是学生成长的导航灯,是学生成材的提示纽?从而使所有家长都重视、支持并参与到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研究工作中来。

3、如何采取各种方法,保持德育评价活动的持久生命力?

4、学校的评价工作怎样才能更好地融合于整体工作之中,达到以不刻意的评价方法实现“以评价促发展”的良好局面?

总之,德育评价是一项动态性的复杂工作,在具体操作中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但是,只要我们正确处理好结果与过程、他评与自评、指正与激励、客观与公正等关系,就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合作意识和自信心,达到以评价促发展的目的,从而真正实践素质教育的宗旨。

多元化评价开题报告

《小学阶段对学生实行多元化评价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开题报告 一、研究目的 1.课题提出背景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面向21世纪所做出的战略选择,但在素质教育日益深入,新课程理念不断深化的今天,教育评价机制仍然存在着诸多缺陷与不足。在学校内部,传统的评价与考试制度,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实施,无论是校长还是普通教师在社会的压力和功利主义影响下,不得不为学校的“声誉”和单位的“成绩”而忽视甚至放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解决这一顽症的根本途径就是改变“以升学率和成绩评价教育的单一评价机制”,建立多元化多方位的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引导评价制度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对学生进行综合的素质培养与评价,使学生成为真正健康的人,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担当起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我校在小学生多元化评价方面已进行了多年的研究与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理论认识和实践经验,为了进一步拓宽评价的渠道与途径,完善评价的方法、内容、形式,彰显评价的功能与实效,进一步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等功能,经教科室研究考察,确定了这一实验课题。 2.解决的主要问题 (1)改变过分重视车成绩评价的倾向,对不易量化测验的学习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探索出行之有效的评价手段。

(2)从只重视结果转向过程的跟踪、观察和反馈记录。 (3)更新拓宽教师观念,改变有些教师对学生多元化评价理解不深,无法渗透到日常教学中等问题。 (4)在操作层面,通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细化评价内容,量化评价标准,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全方位落实小学生多元化评价的内容。 二、研究现状 1.研究现状分析 我校参与小学生多元化评价实验以来,在实践中不断学习、研讨、探索和创新“评价制度”,创建并组织实施了“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法,收集、记录学生自己、教师、同伴作出评价的相关材料;对小学生逐行评价,强调对学生认知、情感、身体等领域进行全面综合评价,综合地评价学生个人变化与发展。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为了使评价内容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又将评价内容、方法不断规范和完善,创建了“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分制评价手册”,得到了家长、老师们广泛地认可。 2.本课题预计有哪些突破 本课题的评价模式在于激励学生内在发展动力。研究重点关注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期望在以下四方面有所突破: ①试图构建一整套与新课改理念相适应的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 价体系;

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高中生物学科 教学评估指标体系 为确保教学活动的深入、健康发展,有必要建立一种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下简称“评价体系”)。建立评价体系的目的是:①倡导方向——体现课程改革的思想、观念及原则,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突出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②引导和规范——最终目的在于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质量的高低是由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决定的。因此评价体系以及指标构成要素,应对教师的行为有明确的引导和规范作用,并能被广大教师接受和理解,使之成为不断改进教学的依据。③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学质量——方案和体系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应有直接或间接的甄别作用。因此评价指标的选择与权重的分配,要恰当处理现实与愿望的关系,既激励教师努力向上,又不挫伤教师的积极性。近年来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 1 构建评价体系的原则及策略 1.1 先进理念与现实条件结合 评价体系的各项指标要鲜明地体现课堂教学改革的思想、观念及原则,体现自主学习活动开展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新要求。评价指标的先进性要符合现实,具有客观性。指标定得太高,可望不可及,不能被大多数教师所理解,会失去对教师的激励作用;指标定得太低,又会失去指标的先进性和倡导性,不利于促进课改深入。在策略上,一部分指标处于高水平,让教师心中始终有向上的目标;一部分指标处于较高水平,让教师

通过努力可以达到,对教师具有成功的激励作用。 1.2 共性标准与特色加分结合 各项评价指标对广大教师应有普遍性,对于课堂教学质量高低应有共同一致的标准。但是,教学是一个纷繁复杂、变化万千的过程,教师的个性、特长也是千差万别的,评价体系应为教师形成自己的风格留出空间,不因统一要求而扼杀个性和特色。策略上,在统一要求、共性评价的同时,对确有特色的教师教学给予特色加分,肯定和鼓励这样的教师和这样的教学。 1.3 简略性与指导性结合 教学评价是一项实践性极强的工作。因此评价体系的构成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指标应当精简,具简略性,便于掌握和使用。但在课堂教学重视他评与自评相结合的今天,一套公开、公正、实用的评价体系不仅是评价者评价教学的依据,又必将是被评不断转变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直接参照物。过于简略的指标体系可能便于评价者掌握与操作,但却不利于对教学的指导。策略上则在全面评价的基础上,繁简适当。从我们的评价实践来看,二级指标以10至14条为宜。 1.4 全面评价与重点评价结合 教学评价有自身的规律,也有公认的标准(效果标准、工作标准、素质标准等)。全面收集信息并参与评价是保证评价科学客观的基本准则。但全面评价绝不是面面俱到,而应参照评价标准,在满足信息全面、体系客观科学的基础上,突出评价体系的先进性与倡导性,恰当选择评价指标与分配权数。在策略上,应针对当前生物学课堂教学的薄弱环节,如学生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JOURNA L OF DAQI NG PETRO LE UM I NSTIT UTE 第28卷 第3期 2004年6月V ol.28 N o.3 Jun. 2004 收稿日期:2004-03-09;审稿人:赵俊平;编辑:王文礼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G 01-25) 作者简介:邵 强(1963-),男,副教授,主要从事经济评价、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等方面的研究.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邵 强1,李友俊1,田庆旺2 (1.大庆石油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大庆 163318; 2.大庆石油管理局人才劳动力交流中心,黑龙江大庆  163453) 摘 要:针对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用数理方法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给出了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的数学表达式,同时,根据指标重要程度是否相同分别建立了指标体系构建模型,并给出了指标体系构建的程序. 关 键 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方法;程序 中图分类号:F091.3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891(2004)03-0074-03 多指标综合评价作为全面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据不完全统计,1994~2002年我国中文期刊发表的有关综合评价方面的学术论文达2770多篇,其研究范围涉及到了社会、经济、技术等方面.在多指标综合评价技术中,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关键问题之一.构建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科学评价的前提.目前,我国政府机构和专家学者们提出了涉及社会、经济乃至军事的上百种评价指标体系,由于缺乏严格的优选方法和程序,往往就同一评价对象给出了多种相差甚远的指标体系,因此,迫切需要对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进行研究.笔者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出发,提出指标体系构建的数理方法,并给出指标体系建立的程序. 1 评价要素集与指标集的关系 综合评价某一事物所涉及的各相关要素构成评价要素集.各个要素的重要程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用以评价该事物的一系列指标构成评价指标集.评价指标集是评价要素集的一个映射.一个评价要素集存在多个映射指标集.建立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就是在多个映射指标集中寻优.评价要素集和评价指标集之间存在4种映射关系,见图1.图1(a )是一对一关系,即一个评价指标只反映一个评价要素;图1(b )是多对一关系,即一个评价指标反映多个评价要素;图1(c )是一对多关系,即有多个指标共同反映同一个评价要素;图1(d )是多对多关系,即同时存在图1(b )和图1(c )的2种情况. 在4种映射关系中,一对一的关系最简单,也最理想,但在现实中很难找到;在一对一或多对一的映射关系中,指标间不存在重叠或交叉;在一对多或多对多的映射关系中,指标间存在重叠和交叉. 2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关于建立指标体系的原则,目前有2种典型的表述:一是全面、不重叠(或交叉、或冗余)和指标易于取得;二是科学性、合理性和适用性[1-3].比较而言,第1种要比第2种更加明确.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首先应根据评价目的反映有关评价对象的各方面状况,如果指标体系不全面,就无法对评价对象做出整体判断;其次,指标间不能重叠过多,过多的重叠会导致评价结果失真,即使对重叠进行适当的修正[4],也会增加计算的难度和工作量;最后,计算指标所需要的数据应是容易采集的,指标容易计算或估计,否则指标体系就无法应用.因此,建立指标体系应遵循评价指标尽可能全面、不重叠和易于取得的原则. ? 47?

多元化评价方案

多元化评价方案 目前的我校化学工艺专业在学生评价体系上,除了增加学生所学专业相关工种的等级鉴定以外,其他方面基本沿用了普教的做法。这种评价方式无法对学生进行比较全面的考核,无法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这种评价体系下,学生缺乏现代社会所必须的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缺乏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意识,动手实践能力、开拓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伴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职业适应能力等综合素质,而这在极大程度上不仅制约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而且制约着社会的发展。因此,改革我校化学工艺专业传统的学生评价体系对于我校化学工艺专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一、改革我校化学工艺专业学生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之上的培养某一领域专业人才的教育。它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直接从事生产实践活动或服务活动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中等职业教育的价值所在,正反映在它为社会所培养的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上,取决于其毕业生在为社会的发展所承担的责任和贡献上。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和评价必须紧紧围绕“遵循职教规律育人,围绕市场经济办学”的原则,及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贴近市场需求,才有生命力,我校化学工艺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必须是同海西州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在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呼声日益高涨的同时,我校化学工艺专业对学生的评价却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重学科

考试成绩,轻综合素质评价等现象,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因此,改革我校化学工艺专业的学生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二、目前我校化学工艺专业学生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只看重成绩,忽略了学生的知识结构 由于受普通教育长期的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即使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校化学工艺专业还是把中职学生的学业考试分数看成是评价最终结果。我校化学工艺专业在评价学生的成绩时,通常只是简单对学生的卷面分数进行评价,对中职学生的评价停留在学业分数表面,不去深究是否将学业知识构建到了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学业知识是否成为自身知识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忽视了学生对学业知识的理解和领会,认为能通过学校组织的考试,完成学业,拿到学历证书才是根本目的。在安排学生的课程体系时并没有认真考虑其是否符合学生的知识结构。 (二)缺乏对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与实践能力的认可和激励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精神是在不断的实践中锻炼和培养出来的,而不是教出来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与实践能力过程中,教师所教的知识是作为铺垫、作为材料、作为工具出现的。目前我校化学工艺专业的教学活动,与普教相比,没有明显的差别,任课教师只是忙于把自己的教学任务完成,如果说有意于培养创新素质的话,也是为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准备材料和制作工具,而无力为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创设意境,更缺乏应有的激励和评价。 (三)教学评价简单量化 传统的以知识再现为主的考试制度和以其死记硬背为主的闭卷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设需符合它的特殊性,转变过去重视教师教的形式和内容的评价,通过教学质量评价方式的改革与创新,激发教师教学的创新能力,建立充满活力的课程教学体系,真正实施“因材施教” 创设出教师热教、学生乐学的教学环境和企业认可、家长满意的育人质量。在过去校内评价为主的基础上,引入第三方的评价,形成校内、校外共同构成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具体指标如下:

三、高职课程教学质量中学生评价的内容 新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行为、课程学习的环境、学生自主学习的课程资源建设和课程的管理,是一个涉及到课程内外的综合评价系统,至少应该含有下列5个方面: 1?课程教学效果的质量评价。课程教学效果的质量评价是学生依据课程的学习目标,对自己学习效果进行的自我评价。包括以下方面:①课程教学所含有的知识量和技术程度;②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③学生参与课程教学活动的程度和学生提问题的量和深度;④教师是 否做好了充分的课程教学准备;⑤教师对课程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⑥教师是否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或工作实际联系起来;⑦教师是否提供了其它相关课程学习内容;⑧学生是否能够独立的完成学习任务;⑨学生是否掌握了特定职业知识与技能;⑩学生是否掌握了多

种职业通用的知识与技能,是否提高了职业生活之外的教养水平。 另外,还可以通过回答下列6个问题来评价课程教学的质量:①学生能够仔细地选择资源和策略,并能把它们运用到不熟悉的学习任务中?②学生对他们的学习感到兴奋并渴望花额外的时间和努力?③ 学习任务复杂?任务更有助于学习?④学生经常有机会认识新的同学,并与他们一起工作?⑤学生为具体的学习目的形成学习小组?并且为了特殊的目的会重新组合小组?⑥学生有时间探索“未知的领域”?当学生参与界定课程学习内容,有时间思考和寻找最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并以新的方式看待学习的主题,被鼓励提问题,演示他们学习的产品,感到他们的学习是无限制的,而不是预先决定和可预测的时候,学生的情感将最专注于学习。可见,体现课程教学效果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对课程教学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质量评价。高职教育的课程教学应该是鼓励学生利用一切学习资源进行独立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平台或学习任务载体,自己寻找知识,自己进行设计、实施和评价,通过实践和思考建构自己的知识和思想体系,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自主学习建立丰富的学习资源库。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评价体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程学习资源是否丰富并对课程学习有用;二是学习资源提供的方式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三是学习资源种类丰富,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四是学生参与学习资源建设的积极性;五是得到了有关职业问题详尽的咨询与帮助。

最新如何建立科学有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如何建立科学有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仓房初中课题组刘志刚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主渠道,只有认真研究课堂教与学,积极调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效益、效率、效果,才能搞好新一轮高中新课改的实施与推进,进而达到国家要求的新一轮课改的意义。因此,如何研究和落实课堂教学评价的机制、要素、方法,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案,才能调动广大教师推进和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信心和积极性。 1、传统的评价方法: 传统的评价就是目标取向的评价,是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就是把评价视为课程计划或者教学结果与预定目标相对照的过程,其方法是关注课堂上教师知识讲解的重点是否突出,难点如何突破,知识与技能是否掌握与形成。教学任务是否完成。如概念教学“一个定义三项注意”,不讲概念产生的背景,也不经历概念的概括过程,仅从“逻辑意义列举”概念要素,和注意事项,包括“概念所反映的思想方法”,导致学生难以达成对概念的实质性理解,无法形成相对的“心理意义”。在这种评价机制下,很少甚至没有去关注教师如何去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以及在知识与技能获得的过程中形成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积极的情感体验,探索的精神与动手实践能力等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基本要素。 2、新课改下应建立的评价理论依据。 新课改的评价应放在促进教师的发展与学生的发展上,《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科教学的评价应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有利于学科教与学活动过程的调控,有利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成长”,“评价也是教师的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利手段”,“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通过科学评价机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使教师首先达到专业化的知识,包括关于学生的知识,关于课程的知识,关于教学实践的知识,二是能对学生及其学习的承诺与责任,包括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特别是在当前社会矛盾突显和留守儿童增多的情况下,怎样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使他们能正确认识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三是教学实践技能,包括指定适合学生的教学计划的能力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能力,反省自身教学的能力,四是班级领导和组织的知能,包括承担领导和组织的责任,建立不断的专业学习,包括广泛地学习,实践的学习。 因此,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教学评价,是指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为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改善教师的教学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对教师的教学过程与结果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而进行的评价。 3、课堂教学的评价特征。 (1)、民主、平等、相互协商的评价 (2)、关注非预期效应和效果的评价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评价在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外,应十分关注非预期目标的效应和效果而且教师对非预期目标出现的处理正是教育教学的艺术性所在,是教师潜意识、潜在特质的一种表现,是教师和学生的闪光点。 (3)、多元化的评价根据评价对象的特点,由评价双方商定评价方案,从评价对象的未来发展出发,可以是多方面的、多角度的、不拘泥于对评价对象的知识、能力的评价,还会涉及其情感、性格、审美情趣、创造天赋等。

学生发展多元化评价体系

学生发展多元化评价体系 一、指导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创新教育理论对学生的评价,着重考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及创新品格等方面的综合发展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评价。不仅应关注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更应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以促其全面发展,终身发展。 二、多元化评价思路 1、确立评价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魂。 2、围绕评价的发展性、形成性功能。 3、新课程理念与校本实际相结合。 4、从评价目的、内容、主体、标准、方法、过程、结果等方面进行设计。 三、多元化评价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始终以学生为主体,采取自评、互评相结合。 2、全面性原则: 评价内容应具有三纬度特征,必须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3、民主性原则: 把学生当作平等合作的伙伴来对待,可以评自己、评他人、评教师、评教材。 4、个性化原则: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多用一把尺子多一批学生。

15、发展性原则: 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改进功能。 四、多元化评价的实施 1、多元化评价实施xx (1)评价目的激励、导向、改进化 多元智力论告诉我们: 每个学生都有多种智力,只是这些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组合存在,各俱特色。因此尽量用激励性的评语促进学生的发展,帮助他们确立目标,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被评价者一起分析、发现存在的优点和缺点,进出合理性建议,发挥评价的改进功能。 (2)评价内容多元化 ①学业内容的评价。学业内容基本上以各学科所应掌握的知识和形成的技能为主,基本实现了分项考与综合考相结合、学科抽测与定期验收相结合、口试与笔试相结合、小组评与家长评、教师评相结合。测评内容以新课标为指导,以细化的评价目标和标准为依据,在命题上力求体现趣味性、灵活性、交际性、实践性。 ②非学业内容的评价。也就是常说的非智力因素评价。非智力因素对于一个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在非学业内容的评价过程中,我们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愿望、兴趣、主动性、合作与交流的意识,关注他们的情感体验,学习心理等。通过学生自评、教师点评、谈话、家长参评,小组互评等多种形式。 让学生更多地反思自己,改进学习行为。 (3)评价主体多元化 传统的评价方式,通常是以教师为评价主体。这样的评价往往带有较强的2

小学教学质量评估标准及体系

小学教学质量评估标准及体系 教学质量评估标准及体系 教学质量检查与考核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评估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为便于教学质量检查工作的开展,特制教学质量评估指标准及体系。 一、评估对象 全体任课(辅导)教师 二、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结构 (一)课堂教学(二)教案(三)作业批改(作文、课堂练习、辅导记录、培优生、学困生跟踪记录)(四)学生成绩 三、教学质量评估标准 (一)课堂教学。通过课堂教学评估,可以研究检查教育的目标、学科或模块教学目标以及章节教学的具体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情况,从而探索课堂教学的合理结构,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使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结果更科学、合理,在制定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指标体系中,最后综合评估标准按定性的描述分为四个等级:优秀(100---90分)良好(80-89分)及格(79-65分)不及格(60分以下) (一)课堂教学评估指标: 1、教师的教学行为表现:1)、教学法的基本理念2)、教学情境的创设3)、教学内容的处理4)、教师素质 2、学生的学习活动表现:1)、学习的自主性2)、学习的探究性3)、学习的合作性 3、教学效果 (二)教案评估指标:

1、教学目标 2、重难点把握是否准确 3、教学过程 4、教学进度 5、教案书写 6、教学反思 (三)作业批改。批改作业是教学反馈的重要环节,教师严格批改制度,批改作业做到及时、认真、细致、规范,适时地采取补救措施,以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作业批改采取“重点突出,有所侧重,师生互动,全批全改,每批必改,每改必批”形式。尤其对于潜能力的作业情况,教师要因人而意,因材施教。 作业批改评估指标: 1、作文 2、课堂练习 3、指令性作业 4、培优生辅导记录 5、学困生跟踪记录 (四)学生成绩 各学年教学质量标准:及格率:1-2学年达到100%,3-4学年达到98%,5-6学年达到96%。优秀率:1、2年级达到60%以上,3、4年级达到50%以上,5、6年级达到30%以上。平均分:1、2学年达到90分以上:3、4学年达到85分以上;5、6学年达到80分以上。 根据县教育局制定的《安图县中小学教学管理办法》,制定本校的教学成绩评估体系。 按照过去的方法计算出班级的各科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填入成绩横向对比表。 教学质量的评价方法: 1、以上一次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的样本,以下一次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的本体,对各班级的教学质量进行比较评价。 2、按照各年级、各学科的评价标准,先计算出各学科的得分,再计算出各年级的得分。 3、各学科分数的计算方法: (1)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A、本体的平均分差-样本的平均分差=0,得分=权重分 B、本体的平均分差-样本的平均分差>0,得分=权重分+加分

构建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构建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不同的教育价值观就会有不同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从而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纵观20世纪后半叶,基础教育的重心发生了转移,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日渐上升为最重要的教育目标。然而,当前的课堂教学评价还普遍沿袭着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的陈规旧习,这种评价不仅已经丧失了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导向与激励的功能,甚至还异化为改革的严重障碍与阻力。因此,重建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已刻不容缓。 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是促进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构建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大体包括课堂的观察向度与评价标准,课堂教学评价的方式与机制。 课堂的观察向度与评价标准 课堂上学生学什么、怎样学,与之密切关联的教师教什么、怎样教,是课堂观察的基本内容。由此可以确立课堂观察的三个基本向度,即学生学习的状态、接受知识与教师教学的行为。其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应当成为课堂观察的聚焦点,由此去反观与省视其他两方面的利弊与得失。在每一个基本向度上,还要把握若干对师生发展有价值的观察维度及其标志,从而形成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一种参照系。 学习状态 ——参与状态。一是观察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学,二是看是否有些学生还参与教,把教与学的角色集于一身。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是谈不上学生潜能开发与个性发展的。 ——交往状态。一看课堂上是否有多边、丰富、多样的信息联系与信息反馈,二看课堂上的人际交往是否有良好的合作氛围。在个为地不适当地强化学业竞争的学校班级里,会滋生自私、冷漠与厌学,把学生变得不想合作也不愿合作,而学生学习无助感的加深又使其学业的失败现象雪上加霜。 ——思维状态。一看学生是否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见解,二看问题与见解是否有挑战性与独创性。学生的主动创造是课堂教学中最令人激动的一道风景,而创造这样的景观绝非教师的一日之功。 ——情绪状态。一看学生是否有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二看学生能否自我控制与调节学习情感。有时课堂会突然爆出笑声又嘎然而止,会从激烈的争论转入专注的聆听,就是一种自发并能自控的良好的情绪状态。 ——生成状态。一看学生是否都各尽所能,并学有所得,感到踏实和满足;二看学生

如何建立价值评价体系

如何建立价值评价体系? 题目一:企业如何建立评估体系? 替换关键词:评价替换为评估 题目二:企业如何建立价值评估系统? 替换关键词:体系替换为系统 题目三:价值评价系统的重要性 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是指由一系列与绩效评价相关的评价制度、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评价标准以及评价机构等形成的有机整体。企业的评价系统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层次:第一、岗位评价系统,主要针对不同岗位之间的评估。例如,企业中一般业务部门的薪酬要高于职能部门,采取的便是这种评价系统。常见分支有岗位参照法、分类法、排列法、评分法和因素比较法。岗位评价技术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是岗位工资的重要基础,可以更好地体现同工同酬和按劳分配的原则,但是它忽略了同一岗位的不同个体付出努力的大小。 第二、任职评价系统,主要针对岗位胜任的评估。从称职胜任角度出发,对员工能力进行分等分级,以任职资格标准体系规范员工的培养和选拔,建立员工职业发展通道,牵引员工不断学习,同时为晋升、薪酬等人力资源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例如,当业务部人员比较年轻,相对经验不足,而职能部员工经验丰富时,此时采用岗位评估系统进行评价就会存在一些问题,任职评价系统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目前我国有些企业关键岗位的用人决策的依赖直觉与个人经验,缺乏有效的标准和方法,甚至存在“试人”的现象,数据显示国内管理人员招聘成功率不足50%,跳槽和中途离职现象频频发生,导致公司和被招聘员工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第三、业绩评价系统,主要针对同岗位人员的评估。同一岗位上由于个人能力的差异,员工业绩水平也不相同,该系统更侧重对同岗位多劳多得的评价。人类存在比较的心理,如果一个人付出的努力比别人多,获得的报酬却是无差别的,往往很容易产生心理失衡,进而

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建设方案

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建设方案 项目责任人:袁弟 一、建设背景与依据 (一)基础与现状 经过多年努力,我院教学质量监控评价采取学生评教、督导听课、教学巡视等方法,及时地收集教学过程信息,发现教学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并及时反馈;根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案、授课计划、课堂与实训教学要求,设置了20多个监控和评价项目,对教学过程进行监控评价。初步形成了较系统的校内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建设的必要性 “强化质量意识,注重质量保障,重视过程监控,实施有效评价”是建设示范性院校的必然要求。目前,学院现有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还存在以下不足: 1.信息采集、反馈局限于学院内部,不能体现开放性。 2.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环节等标准建设缺乏实践性、职业性特征,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变化。 3.教学质量监控缺乏开放性,未能形成学校主体、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引导、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的机制。未能符合工学结合、校企密切合作的职业教育要求。 4.缺少系统性的数据化操作管理平台的支撑,较难实行动态管理。 二、建设目标与内容 (一)建设目标 适应“工作室化”教学模式需要,建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课程体系监控评价的基本规范;以信息化建设为手段,标准化建设为基础,制度化建设

为保障,“三率”、“四高”、“五满意”为主要指标,分阶段构建全方位、全过程覆盖,制度严密、评价公正、指标科学、操作性强的示范性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 (二)建设内容 探索构建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相适应的艺术设计类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按照以学校为主体,教育行政部门引导,社会用人单位参与,校内成绩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的要求,健全社会、用人单位跟踪调查制度,学生、家长意见反馈制度,学校教学各个环节质量的动态监控制度,形成行业企业参与、学校与社会有机结合的有效评价机制。 以“三率”、“四高”、“五满意”为主要指标,由学校、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对教学全过程实行节点监控、过程监控及评价。教学过程结束,进行终结性评价和反馈,最终形成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为学院“工作室化”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质量目标提供保障。具体如下图: 图表5-3-1 以“三率”、“四高”、“五满意”为主要指标的监控流程图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2019年教育文档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内容方面 目前我国各高校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通常是设定一些评价指标,然后将各评价指标进行量化,评价者根据自己的感受,给各评价指标赋予一定的分数,最终得到对一个教师的综合评价值。在具体量化打分指标上,各学校的评价内容,相差无几,主要包括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等,但很少在评价内容中,考虑的课程的理念问题。每门课程,都有其相应的课程理念,诸如财务管理课程,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货币时间价值理念和风险意识;在统计学课程中,要树立以量化的思维方式去观察世界的理念。 (二)评价主体方面 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评价,不同的学校其评价主体也不尽相同,但大体上包括领导、教学督导部门、同行和学生。不同的评价主体,其评价的内容也基本上差不太多,这对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教学督导部门的评价,主要采取对任课教师抽样的方式进行评价,即使是对全体教师听课,也无法进行全程跟踪,同时受到督导人员专业的限制,很难做到评价的全面、准确。教师同行评价,通常也采取随堂听课的方式,因此同样无法做到全面、全过

程跟踪听课,所以也很难做到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评价,总体上来说是最好的,最有效的,但学生评价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对评价指标的理解上不一定很准确,在评价的态度上也不一样,对教师授课的内容的准确性和前沿性,评价也不一定很准确。 本文根据以上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试图设计一套更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合理,达到引导教师采取更加有效的授课方法,提高业务水平,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 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关键是要科学地选择评价项目,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确定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守以下几个原则: 1.目的性原则 评价的指标必须与评价的目的相吻合。其目的是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就需要根据这一评价的目的来确定评价指标。 2.客观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准确地把握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内涵,能够客观地反映课堂教学的规律性。 3.全面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即指标体系所包含的指标不能仅局限于反映 课堂教学某一方面的特征。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个指标,应该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完整地反映课堂教学的全貌。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为了使指标体系科学化、规范化,在构建指标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系统性原则。各指标之间要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它们不但要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生态、经济、社会子系统的主要特征和状态,而且还要反映生态一经济一社会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每一个子系统由一组指标构成,各指标之间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统一体。指标体系的构建具有层次性,自上而下,从宏观到微观层层深入,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评价体系。 (2)典型性原则。务必确保评价指标具有一定的典型代表性,尽可能准确反映出特定区域——高西沟的环境、经济、社会变化的综合特征,即使在减少指标数量的情况下,也要便于数据计算和提高结果的可靠性。另外,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权重在各指标问的分配及评价标准的划分都应该与高西沟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应。 (3)动态性原则。生态一经济一社会效益的互动发展需要通过一定时间尺度的指标才能反映出来。因此,指标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到动态的变西北典型区生态脱贫途径研究化特点,应该收集若干年度的变化数值。 (4)简明科学性原则。各指标体系的设计及评价指标的选择必须以科学性为原则,能客观真实地反映高西沟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状况,能客观全面反映出各指标之间的真实关系。各评价指标应该具有典型代表性,不能过多过细,使指标过于繁琐,相互重叠,指标又不能过少过简,避免指标信息遗漏,出现错误、不真实现象,并且数据易获且计算方法简明易懂。 (5)可比、可操作、可量化原则。指标选择上,特别注意在总体范围内的一致性,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为区域政策制定和科学管理服务的,指标选取的计算量度和计算方法必须一致统一,各指标尽量简单明了、微观性强、便于收集,各指标应该要具有很强的现实可操作性和可比性。而且,选择指标时也要考虑能否进行定量处理,以便于进行数学计算和分析。 (6)综合性原则。生态一经济一社会的互动“双赢”是生态经济建设的最终目标,也是综合评价的重点。在相应的评价层次上,全面考虑影响环境、经济、社会系统的诸多因素,并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基本特点

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基本特点 新课程评价提出了发展性教育评价的基本理念,这一理念具体到学生评价上,便集中体现为发展性学生评价的理念和方法。顾名思义,所谓发展性学生评价就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学生评价理念和评价体系。这一评价理念和评价体系有以下突出特点。 1.发展性学生评价应基于一定的培养目标,并在实施中制订明确、具体的阶段性发展目标 实施学生评价首先需要有一个评价目标,只有有了评价目标,才能确定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学生的发展也需要目标,这个目标是学生发展的方向和依据。在传统教育评价中,这两个目标常常出现背离的情况。而发展性学生评价强调这两个目标的一致性,强调评价目标应基于一定的培养目标。 2.发展性学生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达到目标,而不是检查和评比 发展性学生评价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或分数并与他人比较、排队,而是要通过对学生过去和现在状态的了解,分析学生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逐步达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3.发展性学生评价是注重过程的 学生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样要经历一个过程。发展性学生评价强调在学生发展过程中对学生发展全过程的不断关注,而不只是在学生发展过程终了时对学生发展的结果进行评价。它既重视学生的现在,也要考虑学生的过去,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因此,发展性学生评价重视形成性评价的作用,强调通过在学生发展的各个环节具体关注学生的发展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发展性学生评价还强调收集并保存学生发展过程中能表明学生发展状况的所有关键资料,因为正是对这些资料的呈现和分析,能够帮助我们形成对学生发展变化的正确而全面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的优势和不足,给予学生激励或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4.发展性学生评价关注学生发展的全面性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各个方面都是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内容,并且受到同等的重视。比如,在地理课程标准中规定,在评价学生参与地理探索性活动的程度和水平时,评价的重点不在于检查学生记忆的准确性和使用技能的熟练程度,而在于学生实地考察与观测、调查、实验、讨论、解决问题等活动的质量,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好奇心、投入程度、合作态度、意志、毅力和探索精神,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所形成的热爱祖国的情感和行为、关心和爱护人类的意识和行为、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以及学生对地理学习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地理学的应用价值的深刻体会。 5.发展性学生评价倡导评价方法的多元化 要改变单纯通过书面测验和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倡导运用多种评价方法、评价手段和评价工具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这意味着,评价学生将不再只有一把“尺子”而是多把“尺子”,教育评价“一卷走高低”的局面将被打破。实践证明,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只有实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才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优秀者,才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6.发展性学生评价关注个体差异 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先天素质和生活环境,都有自己的爱好、长处和不足。学生的差异不仅表现在学业成绩的差异上,还表现在生理特点、心理特征、动机兴趣、爱好特长等各个方面。这使得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目标以及发展速度和

多元化评价制度

渠沟中学多元化评价制度 如何实现课堂的高效,关键在于如何高效地利用课堂,如果高效课堂是“汽车”,那评价体系就相当于“高速公路”。没有高速公路,仍然显现不出“汽车”较之传统课堂那架“旧马车”的优势。因此开展课堂评价机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成为课改的重中之重。而课堂评价必须从“学生”和“学”入手,如果不从“学”的角度去评价课堂、影响和引导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念转变,那课堂只能脱变为某些教师的“秀场”,一味展演自己“课堂艺术”的行为,属于典型的越俎代庖。评价是武器,不建立评价,又如何推进课改,因而要坚持“评价先行”。真正让高效课堂成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一、建立学生自我表现评价机制,实施发展性评价。 学生的自我表现主要指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学习的广度与深度,学生投入学习、解决问题的积极情感与态度,它能客观反映学生有效学习的程度。制定学生自我表现评价制度,一方面能让学生多一点自我提醒的意识,另一方面能够通过他人和教师的评价促进自身的发展。自我表现评价包括:举手发言、课堂纪律、解题正确、质疑提问、个人参与小组合作等各个方面,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由踊跃发言,回答问题有创意,小组学习中学会聆听,学会尊重,学会合作。 为了保证自我表现评价制度的落实,保证其真实性、有效性、发展性,按照老师所制定的小组,小组成员都被赋予特定的职责,如:小组长、记录员、检查员等。主要目的发挥学生自己、小组成员间的相互督促、相互帮助、相互影响的功能,以拓展评价的时空,促进学生自主成长。这样做,不仅让每个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而且通过“自评——小组评——教师评”这种“多元评价”的方法,实现“过程评价”、“形成性评价”以及“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能够清楚地记录学生自己每节课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态度,小组评价和教师的总评让每个学生看到自己的成功与不足,看到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更客观地认识自己,并明确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把评价的自主权利还给学生。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是被评价的对象。而新课改认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也应该是教学评价活动的主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更应凸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既可以对自身学习行为及水平作自我评价,又可以对学生群体学习行为进行评价,还可以对教材及教学内容、教师、教学方法、教学媒体的运用等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这样,学生就能在学习中学会评价;同时,在评价中学会学习,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建立小组合作互评评价考核机制,实现多元化评价机制。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发现一个问题:在进行小组讨论时,有部分同学默默无闻,不积极参与交流,只是静静的听取别人的意见,有的甚至干脆做小动作,甚至影响别人交流;在老师提出问题后,在组里学习比较好的同学能够踊跃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其他同学好像没有自己的事似的做旁观者。为调动学习成绩差,不积极主动学习的同学的学习热情,提高合作能力,全面提高组内所有组员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我们必须制定明确的小组评价制度。 课堂评价机制的本质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最大效率地提高学习交流效果,提高各种能力,形式上却还是需要具体的“分数”来实现,一般而言十分制是最佳效果。“打分”可以从小组板书,积极程度、参与程度,帮扶程度、正确率、能力拓展、纪律及综合表现来实现;。每节课每小组满分十分,课堂当堂打分,学生展示在黑板上,老师也应记在本子上,定期进行总结、评价,有利于以后的教学。最后纳入学生年终总评。这样,全方位,多角度的对学生进行评价,使得评价透明,公开,公正,还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我在学生交流小组合作学习成果时,总是耐心倾听,积极评价。学习成果适合展出的,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考核制度研究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考核制度研究 发表时间:2012-06-04T16:08:41.983Z 来源:《素质教育》2012年6月总第85期供稿作者:陈益锋潘承炜汪金国[导读] 我院将继续以推进教师教学质量考核为契机,积极探索建设适合技工院校的考评系统。陈益锋潘承炜汪金国浙江省杭州技师学院311500 摘要: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同步发展,对于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相当重要,人才是当今世界实力竞争的核心,技能型人才短缺是目前制约各地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的关键在于建立一直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技工院校教师的评价和考核体系恰恰是能够决定这支队伍发展的重要因素,建立一个好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制度显得刻不容缓。关键词:技工院校教师评价体系考核制度 国内关于普通高等教育或者义务教育教师评价体系和考核制度已经做了较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身为技工院校的教师考核和评价体系研究的却寥寥无几,当然也有全盘搬用的,但其实际效果当然不可高估。将技工学校的教师和高校、义务教育的教师等同,我们会发现最大的问题是这些标准和体系执行起来实际意义不大。技工院校教师重在教学传授操作技能而后者重在科研传授理念方法,技工院校毕业的学生进入的是一线工作岗位而高等院校学生则不然。既然培养的目标差异很大,教师的评价和考核的体系和方式也将需要做出切合实际的调整。 一、技工院校教师评价考核体系应考虑的重要原则 1.体现科学性原则。我院教师评价考核体系从考核指标的设定、评价方式、考核方法等方面充分体现和反映技工院校教师的工作特点和性质。尽可能地体现教师的实力和水平,尽可能地体现考核的合理性及实际操作意义。教师教学质量考核整体状况应成正态分布。考核等级分为四档: 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2.体现全面性原则。我院对教师的教学质量采用随堂听课式评价、教师之间的评价、领导和专家的评价、学生的评价等相结合,做到全面客观。 3.体现客观性原则。要求充分考虑教师的想法,在深入基层广泛调研、征求教师的意见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制定,制定和实施的标准必须客观可行。 4.体现激励性原则。我院将结果的应用中重点突出在名师的评定、选拔培养,提升发展空间。 5.体现长效性原则。我院将教师的质量考核由原先的一年有效延长到三年有效的做法,便是为了让教师们更加重视自身的教育教学,一旦出问题这三年将一直受到这个考核结果的影响。 二、我院关于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及考核制度研究方面的探讨 1.技工院校教师考核的重点问题的解决。两年来,学院教学部门和各级班子在制定该评价和考核制度时进行了多次热烈的讨论,最终选择将重点放在教学质量上。同时,我们还发现,教学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参与相关,老师课讲得再好学生在睡大觉,结果也无济于事,所以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对评价考核的比重进行了修改。 2.技工院校评价考核小组人员的确定。考核小组人员的选择既要考虑到工作落实的可行性,也要考虑到工作的有效性。针对我们采用的评价考核方式,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其实不难,主要问题是我们加大了教师教学质量的考核,随堂听课人员的落实成为一个重要环节。 3.技工院校评价考核过程的实施。无论什么样的评价和考核,最终的结果必然应该是促进技工教育的进步和提高,怎么样才能有利于学院教学质量提升?经过实践和总结我们得出如下结论:评价和考核是手段,通过评价和考核主要是发现问题,如何通过发现的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使我们实施这个体系的关键。为此,我院专门制定了反馈表,整改落实表等,目的是在发现问题后,及时地反馈给相应教师,以便改正落实。当然我们整个过程都要求有记录、有签名,为了保证实施的有效性,学校专门制定了评价反馈登记表和整改登记表,做到不遗漏、不马虎,真正对教师负责。 4.技工院校评价考核结果的运用。评价考核结果的运用直接关系到该项工作在实际操作中的效果和威慑力,如何将激励性原则应用在实际工作中成为我们考虑的重点和难点。我院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1)考核结果与教师月奖金挂钩。(2)考核结果与教师的年度工作质量挂钩。(3)考核结果与班级考核及班主任考评挂钩。(4)考核结果与教师进修、外出培训培养等挂钩。 总之,技工院校的考核评价体系建设任重道远,左右着技工院校的发展,建立一个客观、公正、公平、可行的考核制度迫在眉睫。我院将继续以推进教师教学质量考核为契机,积极探索建设适合技工院校的考评系统。参考文献 [1]蔡永红等绩效评估研究的现状及其反思[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4):119-126。 [2]李传瑛关于发展性与奖惩性教师评价制度相结合的几点思考[J].教书育人,2006,(4): 7-8。 [3]李长华等美国高校教师绩效评价存在的争议[J].外国教育研究,2004,(11):40-43。 [4]张春瀛等基于教师专业化的高校绩效系统优化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5,(11):73-74。 [5]林新奇绩效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1)。 [6]张胜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考核体系设计探讨[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3)。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