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agfmity预_防医学201003

agfmity预_防医学201003

agfmity预_防医学201003
agfmity预_防医学201003

、|

!_

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歌,然后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会发现,原本费尽心机想要忘记的事情真的就这么忘记了..

预防医学练习题

说明:P代表答案所在教材的页码。

绪论

光盘、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1 ) 1)传染病

2)常见病

3)慢性病

4)急性病

光盘、第二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3 ) 1)传染病

2)常见病

3)慢性病

4)急性病

P光盘.老张生病住院后,单位领导送来慰问金,老张获得社会支持中的( A )

A.物质支持

B.情感支持

C.信息支持

D.肯定性支持

P3.下面哪一项内容属于第一级预防( C ) A.又称临床前期预防,目标是通过早期发现来减少患病

B.又称临床期预防,目标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或残疾

C.又称病因学预防。目标是降低疾病的发病率或者脱离良好健康状态时间的发生率

D.“三早"预防

P3.第一级预防又称之为( C )

A.临床前期预防

B.临床期预防

C.病因预防

D.“三早”预防

P3.第三级预防又称之为( B )

A.临床前期预防

B.临床期预防

C.病因预防

D.“三早”预防

P4.(多选题)预防医学的特点包括( ACD )

A.工作对象主要是群体 B.研究环境问题

C.采用宏观与微观相互结合的研究方法

D.在疾病控制中的耗.效比最高

P4、预防医学的对象( 4)

1)个体

2)病人

3)健康人

4)个体和群体

P3.第一级预防的目标是( C )

A.通过早期发现来减少患病

B.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或残疾

C.降低疾病的发病率或者脱离良好健康状态事件的发生率

D.“三早”预防

P4、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2 )

1)具有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2)预防医学研究重点为环境的特点

3)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

4)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结合

P4.(多选题)以下哪几项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 AD )

A.预防医学在疾病控制中的耗.效比最高

B.预防医学的研究重点为环境的特点

C.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

D.研究方法注重微观和宏观结合

P4.(多选题)我国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为( BD ) A.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

B.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和教育

C.向世界先进国家学习,与时俱进

D.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

P5.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或虚弱,有健全的机体和正常的精神状态,还包括( C )

A.身体强壮,不挑食

B.很少去看医生

C.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D.寿命超过90岁

第一章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光盘、当今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2 ) 1)天然污染物

2)化学性污染物

3)物理性污染物

4)生物性污染物

P6.原生环境是指( C )

A.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其中的物质交换、迁移和转化以及能量、信息的传递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的环境

B.环绕于人类周围的一切客观物质条件

C.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

D.人类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所形成的生产关系,阶级关系和社会关系等

P7.次生环境是指( A )

A.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其中的物质交换、迁移和转化以及能量、信息的传递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的环境

B.环绕于人类周围的一切客观物质条件

C.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

D.人类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所形成的生产关系,阶级关系和社会关系等

P7.(多选题)下列哪几项属于社会环境( AB ) A.宗教信仰

B.文化教育

C.地形地貌

D.居住条件

P7.生态系统内的消费者是( B )

A.绿色植物、自养菌

B.草食、肉食、大型肉食动物

C.细菌、真菌及放线菌

D.人类

P7.生态系统内的生产者是( A )

A.绿色植物、自养菌

B.草食、肉食、大型肉食动物

C.细菌、真菌及放线菌

D.人类

P7、次生环境是指(3 )

1)天然形成的环境

2)某些元素分布不均造成的环境

3)由于人类活动(生产和生活)所造成的环境

4)非生物所形成的环境

P7、机体与环境辩证统一的关系是指(4 ) 1)人从自然环境摄取生活所需物质

2)人通过环境摄取足够的营养成分

3)人能够征服环境

4)人与环境之间保持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平衡

P7、生态系统内的生产者是(1 )

1)绿色植物、自养菌

2)草食、肉食、大型肉食动物

3)细菌、真菌及放线菌

4)人类

P7.社会环境是指( D )

A.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其中的物质交换、迁移和转化以及能量、信息的传递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的环境

B.环绕于人类周围的一切客观物质条件

C.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

D.人类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所形成的生产关系,阶级关系和社会关系等

P7.社会环境是指( D )

A.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其中的物质交换、迁移和转化以及能量、信息的传递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的环境

B.环绕于人类周围韵一切客观物质条件

C.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

D.人类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所形成的生产关系,阶级关系和社会关系等

P8.下列属于生态系统功能的是( B )

A.生物富集

B.生态平衡

C.物质流动

D.生物放大

P8.生物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传递主要是通过( D ) A.空气

B.水

C.土壤

D.食物链

P9、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按其属性可分为(3 ) 1)物理性、化学性、放射性

2)生物性、化学性、放射性

3)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

4)有机污染物、有机污染物、致癌物

P9.一次污染物是指( B )

A.由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中的化学性污染物,发生了一些物理性变化

B.由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中的化学性污染物,其理化性质保持不变

C.污染物进入环境后,与其他物质发生了反应 D.污染物进入环境后,改变了其化学结构

P10.环境的自净作用不包括( B )

A.化学作用

B.生物富积作用

C.生物作用

D.物理作用

P10、环境的自净作用是( 2)

1)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发生了理化性质的改变

2)污染物进入环境后,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作用,使环境又恢复到污染前的状态

3)污染物在环境中,从一种介质转移到另一种介质

4)污染物进入环境中,其成分没有发生改变P11.(多选题)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变迁主要有( ABD )

A.污染物的转化

B.环境的自净作用

C.光化学作用

D.污染物的迁移

P13.日本发生的痛痛病的原因是长期食用( C ) A.含镉玉米

B.含镉面粉

C.含镉大米

D.含镉食油

P13.日本水俣病的发病原因是( D )

A.慢性砷中毒

B.慢性铬中毒

C.慢性铅中毒

D.慢性汞中毒

P13.引起水俣病的化学物质是( B )

A.铅

B.汞

C.镉

D.铬

P17.下列哪项公害事件不是由于大气污染造成的( A )

A.日本富山县痛痛病事件

B.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C.英国伦敦烟雾事件

D.比利时马斯河谷事件

P17.20世纪50年代发生在日本的水俣病其致病原因为( D )

A.多氯联苯中毒

B.苯中毒

C.铅中毒

D.甲基汞中毒

P18.(多选题)决定粉尘对人体危害性质和程度的是( ABCD )

A.粉尘的分散度

B.粉尘的化学组成

C.粉尘的溶解度 D.生产环境中粉尘的浓度

P20.(多选题)环境因素的联合作用包括( ACD ) A.相加作用

B.相减作用

C.协同作用

D.拮抗作用

P20、两种化学物同时进入机体产生联合作用时,其中某一种化学物质可使另一种化学物质的毒性

增强,且其毒性作用超过两者作用之和,这种情况是( 3)

1)相加作用

2)独立作用

3)协同作用

4)拮抗作用

第二章生活环境与健康

P23、在大气圈内,与人类的生命活动关系最密切的是(1 )

1)对流层

2)平流层

3)中间层

4)热层

P23.吸收由太阳放射出来的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不受损害的大气层是( B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电离层

D.逸散层

P24、具有杀菌作用的紫外线是(3 )

1) UV-A

2) UV-B

3) UV-C

4) UV-D

P24.红斑作用是哪段紫外线对人体的特异反应?( B )

A.紫外线A段

B.紫外线B段

C.紫外线C段

D.以上都不是

P24、在大气光化学反应产物中,85%以上是(4 ) 1)醛类

2)过氧乙酸硝酸酯

3)硫酸盐

4)臭氧

P25、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离子是( 4)

1)重离子

2)氢离子

3)阳离子

4)阴离子

P25.下列哪项不是空气阴离子的生物学作用(D ) A.调节中枢神经的兴奋和抑制功能,缩短感觉时值和运动时值

B.刺激骨髓造血功能

C.改善肺的换气功能

D.促进消化吸收

P25.(多选题)空气阴离子的生物学作用主要有( ABCD )

A.调节中枢神经的兴奋和抑制功能

B.刺激骨髓造血功能

C.改善肺的换气功能,促进组织细胞生物氧化和还原

D.降低血压

P26、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1 )

1)工业企业

2)生活炉灶

3)交通运输

4)地面扬尘

P26.目前人为因素导致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C )

A.生活废弃物污染

B.地面扬尘污染

C.工业污染

D.农业污染

P26.造成大气污染的最主要的来源是( C )

A.交通运输污染

B.生活炉灶和采暖炉灶

C.工业企业的燃料燃烧

D.矿山开采的粉尘

P27.(多选题)大气污染物的转归方式主要有( ABCD )

A.自净

B.转移

C.形成二次污染

D.污染物转化成二次污染物

P27.下列哪项不是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自净作用形式?( A )

A.蓄积

B.吸附

C.沉降

D.扩散

P28.煤烟型污染事件的起因是由于污染物的( A ) A.急性作用

B.慢性作用 C.远期作用

D.非特异作用

P28.关于煤烟型烟雾事件,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B )

A.污染物主要来自煤炭的燃烧和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

B.气象条件为气温低、气压高、风速小、湿度大、有雾、无逆温产生

C.多发生在寒冷季节

D.在死亡病例中80%以上患有心脏或呼吸系统疾患

P28.光化学烟雾事件的污染物来源为( A )

A.汽车尾气经日光作用形成的强氧化型烟雾

B.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

C.煤炭的燃烧

D.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

P28.下面属于二次污染物的是( B )

A.一氧化碳

B.光化学烟雾

C.氮氧化物

D.二氧化硫

P28.以下哪一项不是煤烟型烟雾事件的气象条件特点?( B )

A.气温低

B.气压低、有雾

C.风速很小、湿度大

D.有逆温产生

P28.(多选题)产生煤烟型烟雾事件的气象条件包括 ( ACD )

A.气温低

B.气温高

C.气压高

D.有逆温产生

P29、1984年在印度博帕尔市联合农药厂泄漏的毒气是(4 )

1)氰化钾

2)乙基异氰酸盐

3)硫氰酸盐

4)异氰酸甲酯

P30、造成臭氧层破坏的主要污染物是(3 ) 1)硫酸盐

2)甲烷

3)氟利昂

4)二氧化硫

P30、酸雨形成的主要污染物是( 1)

1) SO2和NOX

2) SO2和CO2

3) NO2和CO2

4) SO2和CO

P30.臭氧层破坏可使人类哪些疾病发病率上升( C )

A.皮肤癌和肺癌

B.皮肤癌和心血管病

C.皮肤癌和白内障

D.肺癌和白内障

P30.酸雨是指pH值为多大的酸性降水?( C )

A.小于4.5

B.小于5.4

C.小于5.6

D.小于6。5

P30.酸雨形成的主要污染物是( B ) A.S02和C02

B.S02和NO

C.N0和CO

D.S02和CO

P30.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污染物是( B )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氮

D.二氧化硫

P31.可吸入颗粒物通常是指( A )

A.粒径小于或等于10μm的颗粒物

B.粒径小于或等于15μm的颗粒物

C.粒径小于或等于5μm的颗粒物

D.粒径小于或等于20μm的颗粒物

P33.糖尿病营养治疗中膳食脂肪热能应占总热能的( D )

A.20%~30%

B.15%~20%

C.30%~35%

D.20%~25%

P34、建筑材料中和装饰材料中的主要有害物质是( 3)

1)甲醛和铅

2)甲醇和氡

3)甲醛和氡

4)甲酸和氡

P34.现代化的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的使用,使室内空气污染物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值得注意的是( B )

A.甲醛和二氧化碳

B.氡和甲醛 C.二氧化碳和氡

D.氮氧化物和甲醛

P35.常用的评价居室空气清洁度的指标不包括( C )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氮

D.二氧化硫

P36、居室内空气中的CO2应保持在(3 ) 1) 0.07‰以下

2) 0.1‰以下

3) 0.07%以下

4) 0.1%以下

P39.我国的大气卫生的三级标准为( D )

A.为保护自然生态和人群健康,在长期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任何危害影响的空气质量要求

B.为保护自然生态和人群健康,在长期接触情况下,较少发生危害的空气质量要求

C.为保护人群健康和城市、乡村的动植物,在长期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伤害的空气质量要求 D.为保护人群不发生急慢性中毒和城市一般动植物(敏感者除外)正常生长的空气质量要求

P39.我国的大气卫生的三级标准适用于( C )

A.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等地 B.居民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等地

C.大气污染程度比较重的城镇和工业区以及城市交通枢纽、干线等地区

D.文化区、名胜古迹和广大农村等地

P43、水俣病的发病原因是(4 )

1)慢性砷中毒

2)慢性铬中毒

3)慢性铅中毒

4)慢性汞中毒

P43.(多选题)介水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包括( ABC )

A.水源一次大量污染后,可出现爆发流行

B.病例的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

C.对污染源采取治理措施后,疾病的流行能迅速得到控制

D.对污染源采取治理措施后,疾病的流行能缓慢得到控制

P43.(多选题)介水传染病的特点有( BCD )

A.绝大多数病例发病日期不集中在该病最短潜伏期和最长潜伏期之间

B.水源一次大量污染后,可出现爆发流行

C.一旦对污染源采取治理措施,疾病的流行能

迅速得到控制

D.病例的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

P43、水俣病的发病原因是(4 )

1)慢性砷中毒

2)慢性铬中毒

3)慢性铅中毒

4)慢性汞中毒

P46.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规定:大肠菌群数IL中不能超过( B )

A.1个

B.3个

C.5个

D.10个

P46.生活饮用水卫生要求中,细菌总数不能超过( C )

A.100个/L

B.3个/mL

C.100个/mL

D.3个/L

P46.(多选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哪两项?( BD ) A.生活饮用水的pH值范围以6.5~8.5为宜 B.生活饮用水中氟含量不得超过10mg/L

C.生活饮用水中总大肠菌群数不得超过3个/L D.生活饮用水中细菌总数不得超过100个/L P47、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规定:大肠菌群数1L

水中不超过( 2)

1) 1个

2) 3个

3) 5个

4) 10个

P53、日本发生的痛痛病的原因是长期食用(3 ) 1)含镉玉米

2)含镉面粉

3)含镉大米

4)含镉食油

P53、土壤受污染后,引起人体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传播方式是(1 )

1)人-土壤-人

2)土壤-人

3)动物-土壤-人

4)动物-人

P55、下列疾病中属于生物源性地方病的是(2 ) 1)流行性感冒

2)布氏杆菌病

3)伤寒

4)痢疾

P55.(多选题)下列各项属于元素过剩性地方病的有( BC )

A.克汀病

B.地方性氟中毒

C.黑脚病

D. 大骨节病

P55-60、下列疾病中不属于地方病的是(4 ) 1)碘缺乏病

2)大骨节病

3)克山病

4)高山病

P57.下列属于元素缺乏性地方病的是( B )

A.地方性氟中毒

B.克汀病

C.鼠疫

D.黑脚病

P56.(多选题)地方病病区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CD ) A.地方病病区的社会环境中存在该病的病因 B.迁出的健康人,不会再患该种地方病

C.健康人进入病区后不容易患该种地方病

D.地方病病区的易感动物也可罹患该种地方病

P57.(多选题)下列各项属于元素缺乏性地方病的有 ( AD )

A.克汀病

B.地方性氟中毒

C.黑脚病

D.地方性甲状腺肿

P60.我国台湾的“黑脚病”是由于( D )

A.地方性氟中毒

B.地方性镉中毒

C.地方性汞中毒

D.地方性砷中毒

P60.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50%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是指( B )

A.营养素的推荐摄入量

B.营养素的生理需要量

C.营养素的适宜摄入量

D.营养素的可耐受最高摄入量

P60.(多选题)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包括哪些指标( ACD )

A.营养素的推荐摄入量

B.营养素的生理需要量

C.营养素的适宜摄入量

D.营养素的最高容许摄入量

P60.下列疾病中不属于地方病的是( D )

A.碘缺乏病

B.大骨节病

C.克山病

D.高山病

P60.大骨节病是一种( C )

A.遗传病

B.传染病

C.地方病

D.职业病

P63、婴幼儿必需氨基酸除了成人的8种之外,还需要( 3)

1)蛋氨酸

2)色氨酸

3)组氨酸

4)缬氨酸

P63.婴幼儿必须氨基酸除了成人的8种之外,还需要( C )

A.蛋氨酸

B.色氨酸

C.组氨酸

D.亮氨酸

P63.婴幼儿必需氨基酸的种类为( C )

A.10种

B.8种

C.9种

D.11种

P63.蛋白质经消化吸收后进入机体储存利用的部分为( D )

A.氮平衡

B.蛋白质的消化率

C.蛋白质的净利用率

D.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

P63.(多选题)脂肪的营养价值主要取决于( ABD )

A.必需脂肪酸含量

B.消化率

C.饱和脂肪酸的含量

D.油脂在存放过程中的稳定性

P63-67、哪种营养素不能用蔬菜瓜果作为主要来源(4 )

1)维生素

2)矿物质

3)纤维素

4)氨基酸

P64、动物性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的是(4 )

1)鸡油

2)鸭油

3)牛油

4)鱼油

P64.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是( D )

A.穗供脂溶性维生素

B.提供必需脂肪酸

C.不能提供热能

D.为机体提供膳食纤维

P64、维生素A相对较少的食物是( 3)

1)肝脏

2)鱼卵

3)肉类

4)全奶

P64.(多选题)关于维生素A,以下描述中,正确的有( ABC )

A.长期严重缺乏维生素A可致夜盲症

B.长期缺乏维生素A可致千眼病

C.儿童长期缺乏维生素A可导致生长发育迟缓,易感染

D.维生素A缺乏可以导致脂溢性皮炎

P64.以下食物来源中,主要含不饱和脂肪酸的为( A )

A.鱼油

B.动物油脂

C.椰子油

D.瘦肉

P64.动物性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最高的是( D )

A.鸡油

B.鸭油

C.牛油

D.鱼油

P64.维生素A相对较少的食物是( C )

A.肝脏

B.鱼卵

C.肉类

D.全奶

P64.下列哪项不属于膳食纤维?( D )

A.木质素

B.果胶

C.纤维素

D.果糖

P64、可在体内合成的维生素是(4 )

1)维生素A

2)维生素B1

3)维生素C

4)维生素D

P65、粮食碾磨过细丢失最多的是(3 ) 1)维生素C

2)维生素A

3)维生素B1

4)维生素D

P65、下列哪些食物含核黄素最少( 4) 1)肝脏

2)牛奶

3)大豆

4)大米

P65.(多选题)关于维生素B1,以下描述中,正确的有( AC )

A.长期严重缺乏维生素B1可致多发性神经炎 B.长期缺乏维生素B1可致干眼病

C.长期缺乏维生素B1可导致脚气病

D.维生素B1缺乏可以导致脂溢性皮炎

P65.(多选题)以下描述中,正确的有( AC )

A.维生素A可增加儿童的抵抗力,促进其生长发育

B.长期缺乏维生紊B1可致干眼病

C.经常晒太阳是人体廉价获得充足有效的维生素D的最好来源

D.维生素C缺乏可以导致脂溢性皮炎

P65.(多选题)关于维生素B2,以下描述中,正确的有( BD )

A.长期严重缺乏维生素B2可致多发性神经炎 B.长期缺乏维生素B2可致口角炎

C.长期缺乏维生素B2可导致脚气病

D.维生素B2缺乏可以导致脂溢性皮炎

P66.(多选题)缺钙对人体的主要影响有( ABC ) A.婴儿佝偻病

B.骨质软化病

C.骨质疏松

D.多发性神经炎

P66.膳食中钙的最好来源是( C )

A.肝脏

B.芝麻酱

C.奶及奶制品

D.鱼类

P66.下列哪项不属于必需微量元素( C )

A.碘

B.铁

C.镁

D.铜P66.(多选题)缺钙对人体的主要影响有( ABC ) A.婴儿佝偻病

B.骨质软化病

C.骨质疏松

D.多发性神经炎

P66.下面有关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叙述正确的是( C )

A.食物多样,蔬菜为主

B.食物多样,水果为主

C.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D.食物多样,薯类为主

P67、下列哪种是贫铁食物(4 )

1)肉类

2)肝脏

3)鱼类

4)奶类

P67.(多选题)人体的热能消耗主要用于( ABC ) A.维持基础代谢所需要的热能

B.体力活动所需要的热能

C.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所需要的热能

D.各种特殊生理条件下所需要的热能

P67.膳食中铁的最好来源是( A )

A.肝脏

B.粮谷类

C.奶及奶制品

D.蔬菜

P67.(多选题)人体缺锌的临床表现有( ABCD ) A.生长停滞

B.味觉功能减退

C.性幼稚

D.多发性神经炎

P67.在摄取过程中,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所消耗熊量最高的营养素为( C )

A.碳水化合物

B.脂肪

C.蛋白质

D.微量元素

P67.合理营养是指( A )

A.通过合理的膳食和科学的烹调加工,向机体提供足够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并保持各营养素之间的平衡,满足人体正常生理需要,维持人体健康的营养

B.通过合理的膳食和科学的烹调加工,向机体提供足够的能量和某些营养素,并保持各营养素之间的平衡,满足人体正常生理需要,维持人体健康的营养

C.通过合理的膳食和科学的烹调加工,向机体提供基本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并保持各营养素之间的平衡,满足人体正常生理需要,维持人体健康的营养

D.通过膳食,向机体提供足够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并保持各营养素之间的平衡,满足人体正常生理需要,维持人体健康的营养

P68.大豆中哪种营养素含量较少( B )

A.蛋白质

B.淀粉

C.脂类

D.微量元素

P68.按目前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热能主要来源于( D )

A.薯类和豆类

B.肉类和蛋类

C.果品、蔬菜类和奶类

D.粮谷类和薯类

P68.粮谷类的第一限制氨基酸是( B )

A.蛋氨酸

B.赖氨酸

C.亮氨酸

D.苏氨酸

P73.糖尿病营养治疗的首要原则是( D )

A.合理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总摄入量

B.合理控制总蛋白的摄入量

C.合理控制脂肪的摄入量

D.合理控制总热能的摄入量

P74.(多选题)关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叙述正确的包括下面哪几项( ABCD )

A.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B.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C.多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

D.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

P75.黄曲霉菌产毒株产生黄曲霉毒素的适宜温度为( C )

A.20~25摄氏度

B.30~35摄氏度

C.24~30摄氏度

D.35~40摄氏度

P75.(多选题)黄曲霉菌最容易在哪些农作物上产生毒素?( AC )

A.花生

B.水稻

C.玉米

D.小麦P77.引起食物腐败变质的主要微生物是( A )

A.细菌

B.病毒

C.酵母

D.霉菌

P78.最常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是( D )

A.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B.致病性大肠杆菌食物中毒

C.肉毒梭状芽孢杆菌食物中毒

D.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

P79.下列哪项是容易引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食品( C )

A.肉类、奶类、蛋类、豆类食品

B.加热不彻底或生熟交叉污染的食品

C.海产品和咸菜

D.奶类及奶制品

P78-81.(多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D ) A.细菌性食物中毒有明显的季节性

B.河豚毒素是一种毒性极强的神经毒素

C.亚硝酸盐中毒无特效解毒剂

D.一般来说,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病率高、死亡率低

P78-8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细菌性食物中毒有明显的季节性

B.河豚毒素是一种毒性极强的神经毒素

C.亚硝酸盐中毒的特效解毒剂是美蓝

D.一般来说,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病率低、死亡率高

P78-81.(多选题)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特点有( AC )

A.发病率高,病死率较低

B.一般都有后遗症

C.夏秋季高发

D.引起中毒的食品主要为动物性食品

P79、潜伏期最短的食物中毒是(4 )

1)沙门氏菌食物中毒

2)致病性大肠杆菌食物中毒

3)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4)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P79、最常见的食物中毒是(4 )(单选题1分) 1)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2)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

3)亚硝酸盐食物中毒

4)沙门氏菌食物中毒

P79、下列哪项是容易引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食品(3 )

1)肉类、奶类、蛋类和豆类食品

2)加热不彻底或生熟交叉污染食品

3)海产品和咸菜

4)自制发酵食品

P80、病死率最高的食物中毒是(3 )

1)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2)沙门氏菌食物中毒

3)肉毒梭状芽孢杆菌食物中毒

4)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

P80.哪种病原体产生的毒素刺激迷走神经导致反射性呕吐( C )

A.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

B.肉毒毒素中毒

C.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D.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

P80.病死率最高的食物中毒是( C )

A.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B.沙门氏菌食物中毒

C.肉毒毒素食物中毒

D.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P80、下列哪种食物中毒的中枢神经系统表现明显(4 )

1)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

2)亚硝酸盐食物中毒

3)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4)肉毒杆菌食物中毒

P80、哪种病原体产生的毒素刺激迷走神经导致反射性呕吐(4 )

1)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

2)肉毒毒素食物中毒

3)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

4)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P81、河豚鱼毒素的重要特点是( 1)

1)剧毒嗜神经毒物

2)对胃肠有剧烈毒作用

3)对热不稳定

4)可引起广泛出血

P81.河豚毒素含量最多的器官是( B )

A.肝脏和肾脏

B.卵巢和肝脏

C.腮和鳍

D.皮肤和腮

P81,82、毒蕈中毒中哪种病型死亡率最高(3 ) 1)胃肠炎型

2)神经精神型

3)肝肾损害型

4)溶血型

P82、下列哪种食物中毒有特效解毒药(3 ) 1)河豚鱼食物中毒

2)毒蕈食物中毒

3)亚硝酸盐食物中毒

4)葡萄球菌食物中

第三章生产环境与健康

P86、下列各项中属于劳动过程的有害因素是(4 ) 1)有毒物质

2)生产性粉尘

3)电离辐射

4)精神紧张

P86.下列各项中属于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是( D )

A.生产性粉尘

B.电离辐射

C.有害物质

D.精神紧张

P86.下列各项中属于化学有害因素的是( D ) A.高温

B.高湿

C.震动

D.铅

P87.下面关于工作有关疾病的描述哪一项不正确( A )

A.病因明确

B.职业因素促使潜在疾病暴露或病情加重

C.通过控制或改善职业环境,可减少工作有关疾病

D.工作有关疾病也可以在一般人群中出现

P87.职业病的特点不包括( D )

A.病因明确

B.有接触剂量.反应关系

C.在接触同一有害因素人群中有多人发病

D.及早治疗,预后良好,但易复发

P92.下列各项中属于化学有害因素的是( D )

A.高温

B.高湿

C.震动

D.铅

P93.铅中毒病人出现下列哪项表现者可诊断为重度中毒( D )

A.低色素正常细胞型贫血

B.溶血性贫血

C.中毒性脑病

D.腹绞痛

P93.下列哪一组织是铅的“储存库“( D )

A.肌肉组织

B.血液组织

C.毛发组织

D.骨骼组织

P93.(多选题)下列慢性铅中毒对血液系统的影响哪几项是正确的( ACD )

A.轻度贫血

B.白细胞增加

C.点彩红细胞增加

D.网织红细胞增加

P93、下列哪一种组织是铅的“储存库”?(4 ) 1)肌肉组织

2)血液组织

3)毛发组织

4)骨骼组织

P93、下列哪一项不是典型铅绞痛的特征?(4 ) 1)多为突然发作

2)常在脐周

3)腹部平坦柔软

4)有固定压痛点

P93、下列慢性铅中毒对血液系统的影响哪项是错误的?(2 )

1)轻度贫血

2)白细胞增加

3)网织红细胞增多

4)碱粒红细胞增多

P94.下列哪一项不是典型铅绞痛的特征( D ) A.多为突然发作

B.腹部平坦柔软

C.一般止痛药不易缓解

D.有固定压痛点

P94.(多选题)下列哪几项是典型铅绞痛的特征( ABC )

A.多为突然发作

B.腹部平坦柔软

C.一般止痛药不易缓解

D.有固定压痛点

P94.治疗铅中毒首选药物为( D )

A.美蓝

B.L-半胱氨酸盐

C.二巯基丙磺酸钠

D.依地酸二钠钙

P94.急性铅中毒后,使用的特效解毒剂为( D ) A.美蓝

B.L-半胱氨酸盐酸盐 C.二巯基丙磺酸钠

D.依地酸二钠钙

P94、诊断为中度铅中毒的指标不包括下列哪一项?(4 )

1)腹绞痛

2)贫血

3)周围神经病

4)铅麻痹

P95.慢性汞中毒的特有症状为( A )

A.震颤

B.神经衰弱综合征

C.汞线

D..肾脏损害

P95、诊断为慢性汞中毒不包括下列哪项指标(4 ) 1)口腔炎

2)易激动

3)震颤

4)化学性肺炎

P95.慢性汞中毒性震颤的特征是( A )

A.意向性震颤、

B.阵发性震颤

C.对称性震颤

D.静止性震颤

P95.(多选题)诊断慢性汞中毒包括下列哪几项指标( ABC )

A.口腔炎

B.易激动

C.震颤

D.化学性肺炎

P95、汞进入机体后,下列哪一组织内含量最多?(2 )

1)肝脏

2)肾脏

3)骨骼组织

4)血液组织

P95、慢性汞中毒性振颤的特征是(1 )

1)意向性振颤

2)阵发性振颤

3)对称性振颤

4)静止性振颤

P96.慢性汞中毒驱汞治疗的首选药物为 ( C ) A.美蓝

B.L-半胱氨酸盐

C.二巯基丙磺酸钠

D.依地酸二钠钙

P97、急性苯中毒的主要损害是(3 )

1)化学性肺炎

2)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3)中枢神经麻醉

4)造血障碍

P97.急性苯中毒的主要损害是( C )

A.化学性肺炎

B.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C.中枢神经麻醉

D.造血障碍

P97.慢性苯中毒的主要损害是( D )

A.化学性肺炎

B.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C.中枢神经麻醉

D.造血障碍

P97.一次吸入高溶度苯引起的中毒主要表现为( B )

A.周围神经炎

B.中枢神经功能紊乱

C.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D.呼吸道刺激症状

P97.(多选题)慢性苯中毒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下列哪几项( ABCD )

A.神经衰弱综合征

B.白细胞降低

C.血小板减少

D.出血倾向

P97,98、慢性苯中毒的临床表现,多不包括下列哪项?( 4)

1)神经衰弱综合征

2)白细胞降低

3)血小板减少

4)有固定压痛点

第四章社会心理环境与健康

P10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社会因素( C )

A.宗教信仰

B.文化教育

C.地形地貌

D.经济状况

P100.(多选题)下列哪几项属于社会因素( AB ) A.宗教信仰

B.文化教育

C.地形地貌

D.居住条件

P100.下列哪项不是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特点( C )

A.作用的广泛性 B.作用的持久性与累积性

C.作用的特异性

D.交互作用

P102.社会支持是指( D )

A.一个人从社会网络所获得的情感上的帮助

B.一个人从社会网络所获得的物质上的帮助

C.一个人从社会网络所获得的生活上的帮助

D.一个人从社会网络所获得的情感、物质和生活上的帮助

P102.下面有关社会环境因素与健康的关系描述错误的是( D )

A.社会环境影响健康具有作用的广泛性、持久性和累积性的特点

B.社会环境作用于人类健康常以交互作用的方式产生效应

C.社会因素主要通过心理认知的中心环节产生作用

D.社会环境影响健康具有作用的直接性、持久性和累积性的特点

P104、张先生夫妻与父母同住,生育一女在读小学,其弟新婚暂住张宅内。该家庭类型属于(4 ) 1)核心家庭

2)传统家庭

3)主干家庭

4)联合家庭

P104.由一对夫妇与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称为( A )

A.核心家庭

B.扩大家庭

C.异常家庭

D.混合家庭

P104.王先生夫妇与父母同住,生育一女在读小学,其弟新婚暂住王宅内。该家庭类型属于( D )

A.核心家庭

B.扩大家庭

C.异常家庭

D.联合家庭

P106.A型性格与下列哪种疾病相关( A )

A.冠心病

B.肿瘤

C.脑卒中

D.肺结核

P107、在童年期家庭教养和境遇、青年期学校教育和社会活动、成年期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受到的各种事件,称为(2 )

1)应激事件

2)生活事件

3)意外事件

4)社会事件

P107.(多选题)应激因素包括下列哪些因素( BCD ) A.基因突变

B.社会环境因素

C.家庭内部因素

D.工作或学习环境因素

P107.(多选题)应激因素包括下列哪些因素( BCD ) A.病毒感染

B.工作负担过重

C.水灾

D.父母离异

P107.(多选题)应激因素包括下列哪些因素( D ) A.工作负担过重

B.水灾

C.父母离异

D.安静环境

P107.下列哪一项属于生活事件( A )

A.宗教信仰

B.文化教育

C.考试成绩不理想

D.经济状况

第十三章流行病学概念

P188.(多选题)下面哪几项是描述流行病学研究的用途( ABD )

A.为疾病防治或促进健康的对策与措施提供依据

B.为疾病病因或危险因素或与健康有关的因素提供进一步研究的线索

C.检验病因假设

D.为疾病控制对策与措施效果提供信息

P189.下列哪种研究不属于描述性研究( B )

A.生态学研究

B.病例对照研究

C.现况研究

D.纵向研究

P189.(多选题)以下研究方法中属于描述性研究的是( BD )

A.爆发调查

B.横断面研究

C.病例对照研究

D.生态学研究

P189.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是( C )

A.类推法 B.实验法

C.观察法

D.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P189.按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分类,下列哪种方法不属于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A )

A.求异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P189.按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分类,下列哪种方法不属于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B )。

A.观察法

B.排除法

C.实验法

D.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P189.较公认的流行病学定义是( D )

A.研究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晌分布的因素及制定预防对策的科学

B.研究疾病在人群巾分布的科学

C.研究非传染病在人群中分布和影响分布的因素以及预防对策的科学

D.研究在人群中与健康有关状态和事件的分布及决定因素,以及应用这些研究以维持和促进健康的科学

P189.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 C )

A.病人

B.非病人

C.人群

D.个体

P189、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不包括(2 ) 1)病例报告

2)病例对照研究

3)横断面研究

4)生态学研究

P189、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是(1 )

1)描述性研究

2)分析性研究

3)实验性研究

4)理论性研究

P189,222、流行病学实验性研究与分析性研究的基本区别是(2)

1)需要以盲法观察

2)由研究者控制研究因素

3)同时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观察

4)病例需要以公认的诊断标准确定

P189,190、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中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1)观察法

2)实验法

3)动物法

4)理论法

P189,222、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3 ) 1)病人

2)疾病

3)人群

4)健康人

P190.流行病学主要研究的问题是( D )

A.疾病的流行特征

B.疾病的病因

C.疾病的防制措施

D.以上均是

P190.(多选题)关于流行病学的范围和内容,下面哪几项描述正确( BCD )

A.流行病学只研究传染病的分布

B.用于临床诊断、治疗和估计预后

C.探讨疾病的病因和影响疾病流行的因素

D.用于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P190.(多选题)关于流行病学基本特征,下面哪三项描述正确( BCD )

A.流行病学只研究传染病

B.流行病学以人群为研究对象

C.流行病学主要研究疾病的分布和病因D.流行病学研究控制和预防疾病的对策与措施P190.(多选题)关于流行病学基本特征,下面哪两项描述正确( AD )

A.流行病学只研究传染病

B.流行病学以人群为研究对象

C.流行病学主要研究疾病的分布和病因

D.流行病学研究慢性病的控制和预防对策与措施

P190.(多选题)流行病学的基本特征包括( BCD ) A. 从个体的角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

B.研究各种疾病和健康有关的问题

C.运用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结合实际情况,研究预防和控制疾病,增进人群健康

D.揭示影响和决定疾病发生频率、分布的因素以及流行的原因

P190.下列哪项不属于流行病学研究的内容( A ) A.研究疾病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

B.探讨疾病的病因和流行病因素

C.描述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 D.用于防治效果的评价

P190.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的区别在于( D )

A.临床医生从个体获得资料,流行病学医生从群体获得资料

B.流行病学医生擅长统计学,而临床医生不擅长统计学

C.临床医生主要与疾病的治疗有关,而流行病学主要与疾病的预防有关

D.流行病学医生研究不同人群中疾病频率的差别,而临床医生研究人群中个体的疾病状况

P190.(多选题)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和内容包括( ABCD )

A.描述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

B.探讨疾病的病因

C.用于临床诊断

D.用于临床治疗的评价

P190.(多选题)下面哪几项是描述流行病学研究的用途( ABD )

A.为疾病防治或促进健康的对策与措施提供依据

B.为疾病病因或危险因素或与健康有关的因素提供进一步研究的线索

C.检验病因假设

D.为疾病控制对策与措施效果提供信息

P190.(多选题)关于流行病学的范围和内容,下面哪几项描述正确( CD )

A.流行病学只研究传染病的分布

B.用于临床诊断、治疗和估计预后

C.探讨疾病的病因和影响疾病流行的因素

D.用于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P193、疾病的分布是指(4 )

1)年龄分布、性别分布、职业分布

2)年龄分布、季节分布、地区分布

3)季节分布、人群分布、地区分布

4)时间分布、人群分布、地区分布

P193.(多选题)下列哪几项描述是正确的( AD ) A.通过疾病分布的研究,可以了解疾病分布的基本特征

B.通过疾病分布的描述,可以确定某些因素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C.通过疾病分布的研究,可以获得疾病的自然史

D.疾病分布的研究是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和基础

P193,194、描述疾病死亡频率常用的指标是(3 ) 1)罹患率、死亡率、患病率

2)死亡率、病死率、患病率

3)死亡率、病死率、婴儿死亡率

4)死亡率、病死率、罹患率

P194.下面对某病死亡率和病死率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病死率可粗略反映某人群的死亡水平

B.死亡率表示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人群中因该病而死亡的频率

C.病死率表示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人群中因该病而死亡的频率

D.病死率指某人群在~定期问内总死亡人数与该人群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

P195.罹患率与发病率最主要的区别前者是( A ) A.观察时间短而灵活

B.观察时间长而不灵活

C.观察时间短而不灵活

D.观察时间长而灵活

P195.计算某病发病率的分子是( D )

A.检查时发现的某病现患病例数

B.观察期内的现患病例数

C.某年某人群的现患病例数

D.某年某人群新发生的某病病例数

P195.反应较短时间内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是( A )

A.罹患率

B.病死率

C.患病率

D.死亡率

P195.(多选题)下面哪几项属于疾病测量指标( ABD )

A.续发率

B.患病率

C.感染率

D.病死率

P196、表示疾病流行强度的术语是( 1)

1)散发、爆发、流行、大流行

2)周期性、季节性、长期变动

3)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

4)传染性、易感性、免疫性

P196.(多选题)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有( BD )

A.死亡率

B.散发

C.患病率

D.大流行

P202.当对某种疾病或人群健康状况不明时,应该从哪类研究开始( B )

A.队列研究

B.描述性研究

C.理论性研究

D.实验性研究

第十四章疾病的分布

P193.(多选题)下列哪两项描述是错误的( BC ) A.通过疾病分布的研究,可以了解疾病分布的基本特征

B.通过疾病分布的描述,可以确定某些因素与疾病的关系

C.通过疾病分布的研究,可以获得疾病的自然史

D.疾病分布的研究是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和基础

P193.疾病的三间分布是指( C )

A.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状况

B.疾病的年龄、性别和职业

C.疾病的人群、时间和地区分布

D.疾病在不同的年、月和日的分布

P194. 调整死亡率的目的是( D )

A.排除年龄构成的不同

B.排除性别构成的不同

C.排除混杂因素构成的不同

D.以上都对

P195.发病率与患病率的区别在于( C )

A.观察期内,发病率的分子不包括新发病例数B.观察期内,患病率的分子不包括新发病例数 C.观察期内,发病率的分子仅包括新发病例数 D.观察期内,患病率的分子仅包括新发病例数P196.在集体单位或小居民区短时间内突然发生许多相同病例的现象,称为( B )

A.散发

B.爆发

C.流行

D.大流行

P196. (多选题)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有( BD ) A.死亡率

B.散发

C.患病率

D.大流行

P198.表示疾病时间分布的术语是( B )

A.散发、爆发、流行、大流行

B.短期波动、季节性、周期性、长期变异

C.疾病的人群、时间和地区分布

D.疾病在不同的年、月和日的分布

P199.(多选题)人群分布可按下列哪三种特征进行描述( ABC )

A.年龄

B.性别

C.民族

D.地点

第十五章观察性研究

P202.下列哪种研究属于分析性研究( B )

A.生态学研究

B.病例对照研究

C.现况研究

D.纵向研究

P202,212、以下哪一项不是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2 )

1)可以从研究资料中估计比值比

2)可以估计疾病患病率

3)选择不患该病者为对照

4)属于分析性研究方法

P202,212、在病例对照研究中,调查对象应是(4 ) 1)病例组应是确诊患某病的病例,对照组为疑似患某病的人

2)病例组应是确诊患某病的病例,对照组也是患某病的人

3)病例和对照均为未确诊患某病的人

4)病例组应是确诊患某病的病例,对照组是未患该病的人

P202.关于队列研究,下列哪项说法是错误的( B ) A.属于观察法

B.可以直接获得研究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 C.设立对照组

D.由果及因

P202.在队列研究中,研究对象应是( A )

A.在有该种疾病者中,选择有、无某种暴露的两种人群

B.在有该种疾病者中,选择有某种暴露因素的为一组,在无该疾病者中,选择无某种暴露的为一组

C.在无该中疾病者中.选择有、无某种暴露的各为一组

D.任选有、无暴露的两组人群

P203.普查的优点是( C )

A.适用于患病率低的调查

B.最不容易出现漏查

C.确定研究对象简单

D.能较快得到发病率P203.(多选题)下面关于现况研究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BD )

A.该研究能区分暴露与疾病的时间关系

B.适用于暴露因素不易发生变化的研究

C.适用于暴露因素后期累积作用的观察

D.适用于持续时间较短的疾病研究

P203.(多选题)以下关于横断面调查叙述正确的是( AB )

A.横断面调查适用于病程较长而发病频率较高的疾病

B.横断面调查描述的是当前疾病的分布及某因素与疾病的关系

C.横断面调查可以在很长的时间内完成

D.通过横断面调查可以得出某病的发病率

P203.(多选题)关于横断面研究的目的,下列哪三项表述正确( ACD )

A.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三间分布情况

B.验证某些因素与疾病的关联

C.为评价防治措施效果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D.为评价疾病监测或其他类型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P203.以下是现况调查的目的,除了( C )

A.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三问分布”

B.描述某些因素或特征与疾病的联系

C.确定某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因果联系D.为评价防治措施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P203.现况调查可以获得( B )

A.发病率

B.患病率

C.相对危险度

D.特异危险度

P203、对病因未明的疾病,初次进行病因学研究应选用哪种方法开始研究?(1 )

1)现况研究

2)病例对照研究

3)队列研究

4)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P204.以下是关于普查错误叙述的是( D )

A.普查耗费人力物力,成本较高

B.普查可以发现人群中的全部病例

C.普查可以达到早期发现病人的目的D.通过普查可以得到某种疾病的发病率

P204、下面关于普查的描述正确的是(2 ) 1)适用于病程短的疾病

2)适用于患病率高的疾病

3)适用于患病率低的疾病

4)检查方法复杂的疾病

P205、无应答现象的产生是由于(3 )

1)对敏感问题调查对象不愿做正确答复

2)健康人常遗忘以往的暴露情况

3)调查对象不复函、不合作

4)调查人员只是根据自己需要得到的回答

P205.以下是抽样调查的正确叙述是( A )

A.抽样调查节省时间、人力和物力

B.抽样调查适合于调查变异较大的资料

C.抽样调查适用于调查疾病发生频率较低的疾病

D.抽样调查的调查工作不容易做到细致,常难免漏查调查对象

D.抽样调查的调查工作不容易做到细致,常难免漏查调查对象

P205.(多选题)抽样调查的缺点是( ACD )

A.设计、实施与资料分析复杂

B.调查范围大,调查工作难以做到细致

C.不适用于变异过大的研究对象

D.重复和遗漏不易发现

P206.(多选题)以下有关生态学研究正确的说法是( ABD )

A.也称对比调查研究

B.以群体为观察、分析单位

C.可以获得个体暴露与效应间关系

D.生态学谬误难以避免

P206.(多选题)以下对生态学研究的描述哪几项是正确的( ABCD )

A,生态学研究节省时间、人力、物力,可以很快得到结果

B.生态比较研究可以从群体的角度提供病因假设的线索

C.在疾病监测工作中主要应用生态比较研究

D.生态学研究往往难以控制潜在的混杂因素

P208.(多选题)队列研究的优点包括( BC )

A.适用于罕见病

B.可计算研究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

C.一次调查可观察多种结局

D.观察方向由果及因

P209、采用某项诊断实验对200例经活检证实患乳腺癌病例和200例性别相同、年龄相差不超过5岁的其他非癌病例做检查。结果前者中100例为阳性,后者50例为阳性。该试验的灵敏度为(2 ) 1) 25

2) 50

3) 12.5

4) 37.5

P209.采用某项筛查试验对400例经活检证实患结肠癌病例和400例性别相同、年龄相差不超过5岁的其他非癌病例做检查,结果前者中100例阳性,后者50例阳性。该试验的特异度是( A )

A.87.5%

B.75%

C.12.5%

D.25%

P211.筛查试验中阴性预测值指的是( A )

A.试验阴性者无病的可能性

B.试验阳性者患病的可能性

C.试验阴性者患病的可能性

D.试验阳性者无病的可能性

P210.对误诊后果严重的疾病,要求筛查试验( B )

A.重复性好

B.特异度高

C.灵敏度高

D.防止出现假阴性

P211.(多选题)影响筛查试验效果的三个主要因素为( BCD )

A.发病率

B.患病率

C.联合试验

D.界值

P211.为提高筛查试验的特异度,对几个独立试验可( D )

A.串联使用

B.并联使用

C.先串联后并联

D.先并联后串联

P211.影响筛查试验阳性预测值的是( C )

A.死亡率

B.发病率

C.患病率

D.罹患率

P211.(多选题)提高筛查效果的方法包括( BCD ) A.选择高危人群实施筛查

B.使用并联试验方法提高灵敏度

C.使用串联试验的方法提高特异度

D.提高筛查试验的可靠性

P212.(多选题)以下哪几项是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 ABCD )

A.属于实验性流行病学

B.设立对照

C.研究方向是回顾性的

D.难以证实暴露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P212.在病例对照研究中,调查对象应是( C ) A.病例组应是确诊患某病的病例,对照组为疑似患某病的人

B.病例组应是确诊患某病的病例,对照组也是患某病的人

C.病例组应是确诊患某病的病例。对照组是未患该病的人

D.病例组和对照组均为未确诊患某瘸的人

P212.以下哪一项不是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 C ) A.可以从收集的资料很快得出结论

B.在一次调查中可以调查多个危险因素

C.可以正确计算疾病的发病率

D.适用于研究罕见病

P212.描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中不包括下列哪一种( A )

A.病例报告

B.现况研究

C.纵向研究

D.队列研究

P213.关于病例对照研究配比的目的,下列那项回答是错误的( A )

A.研究外部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B.平衡外部因素对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影响

C.平衡混杂因素对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影响D.平衡混杂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干扰

P221.当某因素与某种疾病有病因关系,又与暴露因素有联系,导致掩盖或夸大了所研究的暴露因素与疾病的联系所引起的偏倚是指( C )

A.选择偏倚

B.信息偏倚

C.混杂偏倚

D.入选率偏倚

P214.关于病例对照研究配比的目的,下列哪项回答是错误的( A )

A.平衡混杂因素对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影响

B.平衡外部因素对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影响

C.研究外部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D.平衡混杂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干扰

P214.(多选题)病例对照研究中对照的形式包括下列哪三项( ABC )

A.成组不匹配对照

B.成组配比对照

C.个体配比对照

D.空白对照P214.(多选题)病例对照研究中,关于对照正确的说法是( ABC )

A.是某地区人口的无偏样本或是病例人群非病例者的一个随机样本

B.对照可以患有与所研究的疾病有共同病因的疾病

C.对照不可以患有任何疾病

D.按照与病例一致的人口学特征和其他外部特征的相同要求选择对照

P214.在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组的首选病例类型是( B )

A.现患病例

B.新发病例

C.死亡病例

D.幸存病例

P218.在病例对照研究中,确定某因素与某病联系的强度用( B )

A.某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

B.比值比(0R)

C.灵敏度

D.漏诊率

P218.在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组某危险因素暴露史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则认为( D )

A.暴露与该病有因果关系

B.暴露是该病的病因

C.该病是由这种暴露引起的

D.该病与暴露存在统计学联系

P218、在一项病例对照研究中,计算出某因素比值比的95%的可信区间为0.2~1.8,此因素可能为(3 )

1)危险因素

2)保护因素

3)无关因素

4)无法判断

P220.(多选题)以下哪些偏倚属于信息偏倚( CD ) A.入院率偏倚

B.Neyman偏倚

C.调查偏倚

D.回忆偏倚

P221、混杂因素的作用是(3 )

1)使暴露因素与研究结果之间的关联增加

2)使暴露因素与研究因素之间的关联减弱

3)使暴露因素与研究因素之间的关联增加或减弱

4)使暴露因素与研究因素之间的关联无关

P221.病例对照研究的缺点是( C )

A.不适于研究罕见疾病

B.不可以同时调查多个因素与一种疾病的关系 C.不适于研究人群中暴露比例很低的因素D.不可以从收集的资料中很快得出结论

P221.(多选题)以下哪几项是病例对照研究的缺点( AC )

A.可以从收集的资料中很快得到结论

B.在一次调查中可以调查多个危险因素

C.可以正确的计算疾病的发病率

D.适用于研究罕见病

P221.(多选题)以下哪几项是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 ( ACD )

A.研究费用相对较低

B.可以估计疾病的患病率

C.选择不患该病者为对照

D.属于观察性研究方法

第十六章实验性研究

P222.哪种流行病学研究中,研究人员控制着研究因素( A )

A.实验性研究

B.现况研究

C.病例对照研究

D.队列研究

P222.(多选题)以下对实验性研究描述正确的是( C)

A.主要在现场进行的研究

B.在人群中观察某项预防措施的效果

C.在临床上观察某种新药或新疗法的疗效

D.先选病例,再探讨其暴露因素

P222.研究因素是人为控制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是( A )

A.实验性研究

B.普查

C.个案调查

D.现况调查

P222.(多选题)以下哪几项不是分析性和实验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区别( ABC )

A.病例需经公认的标准加以诊断

B.要计算样本量

C.同时对病例和对照进行调查

D.由研究者决定哪一组接受某项研究措施,哪一组作为对照组

P222.分析性和实验性流行病学方法的基本区别是( D )

A.病例需经公认的标准加以诊断

B.要计算样本量 C.同时对病例和对照进行调查

D.由研究者决定哪一组接受某项研究措施,哪一组作为对照

P222-226、临床实验的三项原则是(2)

1)单盲、双盲、三盲

2)随机、对照、盲法

3)真实性、可靠性、可行性

4)研究者、研究对象、研究因素

P223. 流行病学实验性研究不具备下列哪个特征( D )

A.将同一批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和对照两个组

B.人为地给予实验组以干预措施

C. 实验中运用盲法

D.通常采用相对危险度作为评价指标

P223.(多选题)实验性研究中,选择研究对象要遵循以下哪些原则( ABC )

A.选择依从性好的人

B.采用统一的诊断标准

C.选择预期发生率较高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D.实验组是确诊患某病的人,对照组是未患某病的人

P223.流行病学属于双盲试验不具备下列哪个特征( D )

A.将同一批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和对照两个组

B.人为地给予实验组以干预措施

C.实验中运用盲法

D.通常采用相对危险度作为评价指标

P223、在临床实验中以下人群可以作为研究对象,除了(4 )

1)轻症患者

2)能够从实验中获益

3)自愿合作从实验安排的人

4)具备某病基本特征的老人、儿童和孕妇

P234、证实病因假设最可靠的流行病学方法是

(3 )

1)横断面调查

2)筛检试验

3)实验性研究

4)病例对照研究

P225.临床试验中采用随机分组法,其目的是( D ) A.使实验组更有代表性

B.使实验组更有可比性

C.使实验组和对照组人数相等

D.使非研究因素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作用均衡

P226.对某药物进行临床试验,下列哪一项属于双盲试验( D )

A.试验组不知道谁是对照组

B.试验组和对照组都不知道谁是对照

C.试验组吃试验药,对照组吃对照药

D.观察者和两试验组都不知道药物性

P226.实验研究中实施双盲观察的主要目的是( C )

A.使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人口学特征更具有可比较性

B.使实验组更有可比性

C.除去研究者和受试者对研究结果的主观影响D.使研究组和对照组不清楚实验目的

P226.对某疫苗进行现场实验,下列哪一项属于双盲试验( D )

A.试验组不知道谁是对照组

B.试验组和对照组都不知道谁是对照组

C.试验组接种疫苗注射,对照组接种安慰剂

D.观察者和试验组都不知道疫苗性质

P226.(多选题)临床试验的盲法包括( ABC )

A.患者不知道实验分组方法。

B.资料分析人员不知道实验分组方法

C.患者和医务人员不知道实验分组方法

D.患者、医务人员和实验监督者不知道实验分组方法

P226、实验性研究中采取双盲法的主要目的是(3 ) 1)尽可能减少失访

2)使实验组和对照组不知道实验目的

3)消除研究者和研究对象对结果的主观影响 4)使实验组和对照组人口学特征更具有可比性

P230.(多选题)临床试验中研究对象退出的主要原因包括( ABC )

A.不合格

B.不依从

C.失访

D.回忆偏倚

P230.以下是临床实验效果的评价指标,除了( B )

A.有效率

B.患病率

C.治愈率

D.生存率

P230、以下是临床实验效果的评价指标,除了(2 )

1)有效率

2)患病率

3)治愈率

4)生存率

第十七章病因研究

P232.疾病轮状模型的核心是( C )

A.环境

B.遗传因子

C.宿主

D.生物环境

P232.从疾病的三角模式看,与疾病发生有关的三大因素是( B )

A.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医疗卫生条件

B.病原微生物、宿主、环境

C.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D.遗传、环境、身体状况

P232.疾病轮状模型的外环是指( A )

A.环境

B.遗传因子

C.宿主

D.生物环境

P232.(多选题)病因的Koch三原则包括( ABC ) A.在相同的疾病病人中均能分离出同一种病原菌。但不能从其他疾病患者或健康人中找到

B.必须能在体外获得纯培养,并能传代

C.这种纯培养接种于易感动物能引起典型疾病

D.在相同的疾病病人中均能分离出同一种病原菌,也能从其他疾病患者或健康人中找到

P233.某疾病发生前,必定有某因素的存在,则该因素为该病的( A )

A.充分病因

B.必要病因

C.既不充分也不必要病因

D.直接病因

P233.属于病毒性肝炎必要病因的有( B )

A.营养不良

B.肝炎病毒

C.不良精神刺激

D.以上都是

P233.流行病学中的病因是( D )

A.指生物致病因素

B.指自然环境因素

C.指环境因素

D.指使人群发病概率升高的因素

P233、流行病学所指的病因是(1 )

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大纲

《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名称:医学免疫学 学时:6学时 学分: 适应专业:护理学专业 执笔人:边藏丽 审定人:王恺兵 一、实验目的与任务 实验教学是医学免疫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了解常用的免疫学检查方法,掌握免疫学基本实验技术(试管凝集、玻片凝集、对流免疫电泳、免疫细胞形态观察、淋巴细胞分离、ELISA等),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观察、分析、综合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医学免疫学实验对象多为具有传染性的材料,要求学生在实验教学中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牢固树立无菌观念,认真操作与观察实验结果,实事求是的记录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认真分析和讨论。 四、实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实验一凝集反应(试管凝集、玻片凝集) 3学时 1.目的要求 掌握体外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掌握凝集反应原理、方法和用途。 2.方法原理 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一定条件下特异性结合而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试管、玻片、水浴箱、吸管、伤寒杆菌“H”“O”诊断菌液、大肠埃希菌、大肠埃希菌

诊断血清等。 4.掌握要点 掌握凝集反应原理、方法和用途;血清效价;凝集现象的观察。 5.实验内容: (1)玻片凝集(抗原定性试验) (2)试管凝集(抗体定量试验) 实验二对流免疫电泳、血型鉴定 2学时1.目的要求 掌握沉淀的反应原理、方法和用途;了解对流免疫电泳的操作步骤,结果观察;掌握血型鉴定的反应原理、方法及结果判断。 2.方法原理 对流免疫电泳是将经典沉淀反应与电泳技术结合而设计的一项实验。沉淀反应是指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结合并出现肉眼可见的沉淀物的一种血清学反应。 带电的胶体颗粒可在电场中移动,其移动方向与胶体颗粒所带电荷有关。抗原在的缓冲带负电荷,将抗原加于琼脂板阴极端的小孔中,由阴极向阳极移动;抗体为球蛋因电渗作用而流向阴极。当抗原抗体在两孔间相遇时,在两者比例适当处形成白色沉淀线。此种在双向琼指扩散基础上加电泳的方法,称为对流免疫电泳。 血型鉴定属直接凝集反应。将已知标准抗A和抗B血型抗体分别与待测红细胞混合。如果抗原与抗体相对应,则引起红细胞凝集,反之则不凝集,据其凝集现象可判断血型。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标准的抗A和抗B单克隆抗体(抗A为蓝色,抗B为黄色)、酒精棉球、采血针、载玻片、待测血清、甲胎蛋白诊断血清,肝癌病人阳性血清, L巴比妥缓冲液,琼脂对流免疫板、打孔器、加样器、电泳仪等。 4.掌握要点 (1)对流免疫电泳的操作步骤,结果观察; (2)血型鉴定的方法及结果判断。 5.实验内容: (1)讲述沉淀的反应原理、方法和用途;对流免疫电泳的操作步骤,结果观察;血型鉴定的反应原理、方法及结果判断; (2)对流免疫电泳的操作及结果观察; (3)血型鉴定的操作及结果观察; 实验三小鼠吞噬细胞及转化细胞形态观察 2学时 1.目的要求 观察吞噬细胞的吞噬现象;了解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观察转化细胞、淋巴母细胞的形态了解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 2.方法原理 巨噬细胞可吞噬异种或异体细胞等体积较大的异物,中性粒细胞可吞噬多种细菌。观察这两类细胞的吞噬现象,可计算出吞噬异物的细胞数和吞噬细胞中吞入的异物数,用以评价机体的免疫状态。 淋巴细胞,在受抗原的刺激后,可转化为淋巴母细胞,淋巴细胞转化率的高低可反映机体细胞免疫水平。

临床实验室安全制度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1.临床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目的是按照国家颁布的法令、法规,保障工作人员、病人和进入临床实验室人员的安全,保证仪器设备、有毒和易燃、易爆试剂的安全使用,使工作人员在安全的环境和条件下完成日常工作。 2.工作人员须穿工作服,必要时穿隔离衣、胶鞋,戴口罩、手套。 3. 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检验用品,用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4.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对病人操作前洗手或手消毒。5 .无菌物品如棉签、棉球、纱布等及其容器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6. 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各种废弃标本应按医疗垃圾处理。7 .检验人员结束操作后应及时洗手。8 .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对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消毒。在进行各种检验时,应避免污染;在进行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进行消毒,遇有场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立即消毒处理,防止扩散。9.菌种、毒种按《传染病防治法》进行管理。10.对剧毒化学药品,压力设备和贵重仪器责任到人。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督查。 11.保证实验室电、水使用的安全,防止超负荷用电。使用电炉时一定要有人看守。使用电高压消毒锅时,一定要遵守操作程

序,以防爆炸。下班前一定要检查水、电开关,关好门窗,注 意防盗。 12.使用强酸、强碱、腐蚀、有害、易燃、易爆品时,应在适当 的环境中正确操作,防止腐蚀、灼伤、中毒、水灾和爆炸等事 件的发生。 13.对工作中可能发生的以外事故,如发生医疗暴露等事件,要 严格按照医院制订的应急处理方法处理,不得延误。 14.保护好防火设施,保持走廊通道畅通,便于火警时人员安全撤离。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 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适用对象]中医学(骨伤)、针灸推拿学专业 [实验学时] 9 学时 一、实验教学任务和目的 《微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是与《微生物与免疫学》理论课程密切结合的一门重要的、非单独设课的医学专业基础实验课程。课程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本课程基本技能操作,为学习基础医学有关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为学生将来从事医药相关工作和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二、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1)训练学生掌握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最基本的操作技能。 (2)加深理解课堂讲授的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理论。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敢于创新的开拓精神。 (5)培养学生树立勤俭节约、爱护公物的良好作风。 三、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一细菌的人工培养法 1、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各种培养基接种技术。 (2)熟悉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认识菌落、菌苔。 (3)了解常用的液体、固体和半固体培养基的成分、制备方法和用途。 2、实验内容 (1)分离培养法(平板划线法) (2)斜面培养基接种方法 (3)液体培养基接种法 (4)半固体培养基的接种法 (5)观察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细菌各种培养物的示教;描述细菌

在各种培养基上的生长现象;观察大肠杆菌与痢疾杆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上的现象。 3、实验仪器 普通琼脂平板,普通琼脂斜面,半固体培养基,肉汤培养基,接种环,接种针,酒精灯,大肠杆菌24小时斜面培养物等。 4、实验学时 1学时 实验二细菌的分布及消毒与灭菌 1、实验目的和要求 掌握高压蒸气灭菌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证实热力和紫外线的杀菌效果;证实常用消毒剂的消毒效果;证明细菌在自然界和正常人体的存在,为在医学实践中树立严格的“无菌观念”提供依据。 2、实验内容 (1)高压蒸气灭菌法 (2)干热灭菌器(干烤箱) (3)紫外线的杀菌实验 (4)热力对芽胞及繁殖体的作用 (5)药物敏感性试验 (6)化学消毒剂的杀菌的作用———手指皮肤消毒前后的细菌学检查 (7)空气中的细菌检查 (8)污水和净水中的细菌数检查 (9)皮肤表面的细菌检查 3、实验仪器 普通琼脂平板、1%高层琼脂,血琼脂平板,无菌试管,无菌吸管,无菌平皿,灭菌棉签,咽拭子,酒精灯等。 4、实验学时 2学时 实验三细菌形态与结构的检查法 1、实验目的和要求 (1)学会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保护方法。 (2)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芽胞)。 (3)掌握革兰氏染色方法 (4)了解细菌的动力 2、实验内容 (1)显微镜油镜的使用 (2)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 (3)动力试验 (4)革兰染色 3、实验仪器

医学实验室安全

CNAS-GL14 医学实验室安全应用指南Guidance on the Application of Safety Requirements in Medical Laboratory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医学实验室安全应用指南 本文件是基于GB19781:2005(idtISO15190:2003)《医学实验室-安全要求》和GB19489:2004《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中适用于医学实验室的安全要求而制定的通用指南。医学实验室根据其活动范围,可能仅需满足本指南的部分内容。国家对医学实验室安全的要求和标准主要包括相关法规、GB19781:2005(idtISO15190:2003)和GB19489:2004。本指南的目的在于帮助申请质量和能力认可的医学实验室准备和符合与其工作范围相关的安全要求;评审员也可依据此文件理解医学实验室应满足的安全要求。本文件并不代替GB19781:2005(idt ISO15190:2003)和GB19489:2004。 1风险程度分级 根据生物因子对个体和群体的风险程度将其分为4级。 1.1风险等级I(低个体风险,低群体风险) 不会导致健康工作者和动物致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因子。 1.2风险等级Ⅱ(中等个体风险,有限群体风险) 能引起人或动物发病,但一般情况下对健康工作者、群体、家畜或环境不会引起严重危害的病原体。实验室感染不导致严重疾病,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并且传播风险有限。 1.3风险等级III(高个体风险,低群体风险) 能引起人类或动物严重疾病,或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但通常不能因偶然接触而在个体间传播,或能使用抗生素、抗寄生虫药治疗的病原体。 1.4风险等级Ⅳ(高个体风险,高群体风险) 能引起人类或动物非常严重的疾病,一般不能治愈,容易直接或间接或因偶然接触在人与人,或动物与人,或人与动物,或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病原体。 以上所列的生物因子风险程度分级仅考虑了生物因子对个体风险和群体风险的特性,与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发布的病原微生物危害管理分类不同;为控制特定的生物危害,国家、地区可提高对特定生物因子的防护等级。 2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分级 2.1根据对所操作生物因子采取的防护措施,将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水平

数据挖掘中的数据预处理方法研究(建模培训稿)

数据挖掘中的数据预处理方法研究* 摘要:从初始数据源出发,强调了要结合专业知识来进行初始数据的获取,总结了目前数据预处理的常规流程方法,同时认为应把源数据的获取作为数据预处理的一个步骤,并且创新性地把数据融合的方法引入到数据预处理的过程中,提出了数据的循环预处理模式。为数据挖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较好的参考模式,对数据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更好的分析方法,对预测结果的质量起到了重要保证。 关键词:数据挖掘;数据预处理;数据分析 中图法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Research on Data Preprocess in Data Mining (College of Mathematics and Informathion Science,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electric Power,Zhengzhou 450011,China,) Abstract:Begin from the initial data source ,emphasized gaining initial data needing to compose combining with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summed up data preprocess routine technological process method,and at the same time, gaining source data should be as a step of data preprocess.Have brought datafusion into data preprocess and bring forward the data circulation preprocess pattern.provided a fairly good reference pattern for further studies in data mining, and provided much better analysis method to raise the data mass, and gave an important guarantee to forecasting the result mass. Key words:Data Mining;Data Preprocess;Data Analysis 2005年8月,在第11届ACM SIGKDD国际会议上,新西兰怀卡托大学的Weka系统荣获了数据挖掘和知识探索领域的最高服务奖,被誉为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历史上的里程碑。统计发现在整个数据挖掘过程中,数据预处理要花费60%左右的时间,而后的挖掘工作仅占总工作量的10%左右[1] 。经过预处理的数据,不但可以节约大量的空间和时间,而且得到的挖掘结果能更好地起到决策和预测作用。 一般的,数据预处理分为4个步骤,本文把对初始数据源的选择作为数据预处理过程中的一个步骤,即共分为5个步骤。因为,如果在数据获得初期就有一定的指导,则可以减少数据获取的盲目性以及不必要噪声的引入且对后期的工作也可节约大量的时间和空间。整个预处理过程见图1。 1 初始源数据的获取 研究发现,通过对挖掘的错误结果去寻找原因,多半是由数据源的质量引起的。因此,原始数据的获取,从源头尽量减少错误和误差,尤其是减少人为误差,尤为重要。首先应了解任务所涉及到的原始数据的属性和数据结构及所代表的意义,确定所需要的数据项和数据提取原则,使用合适的手段和严格的操作规范来完成相关数据的获取,由于这一步骤涉及较多相关专业知识,可以结合专家和用户论证的方式尽量获取有较高含金量(预测能力)的变量因子。获取过程中若涉及到多源数据的抽取,由于运行的软硬件平台不同,对这些异质异构数据库要注意数据源的连接和数据格式的转换。若涉及到数据的保密,则在处理时应多注意此类相关数据的操作且对相关数据作备注说明以备查用。 2 数据清理 数据清理是数据准备过程中最花费时间、最乏味,但也是最重要的步骤。该步骤可以有效减少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相互矛盾情况的问题。初始获得的数据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需要处理: 1)含噪声数据。处理此类数据,目前最广泛的是应用数据平滑技术。1999年,Pyle 系统归纳了利用数据平滑技术处理噪声数据的方法,主要有:① 分箱技术,检测周围相应属性值进行局部数据平滑。②利用聚类技术,根据要求选择包括模糊聚类分析或灰色聚类分析技术检测孤立点数据,并进行修正,还可结合使用灰色数学或粗糙集等数学方法进行相应检测。③利用回归函数或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进行修正。④计算机和人工相结合的方式等。 对此类数据,尤其对于孤立点或异常数据,是不可以随便以删除方式进行处理的。如

Matlab笔记——数据预处理——剔除异常值及平滑处理

012. 数据预处理(1)——剔除异常值及平滑处理测量数据在其采集与传输过程中,由于环境干扰或人为因素有可能造成个别数据不切合实际或丢失,这种数据称为异常值。为了恢复数据的客观真实性以便将来得到更好的分析结果,有必要先对原始数据(1)剔除异常值; 另外,无论是人工观测的数据还是由数据采集系统获取的数据,都不可避免叠加上“噪声”干扰(反映在曲线图形上就是一些“毛刺和尖峰”)。为了提高数据的质量,必须对数据进行(2)平滑处理(去噪声干扰); (一)剔除异常值。 注:若是有空缺值,或导入Matlab数据显示为“NaN”(非数),需要①忽略整条空缺值数据,或者②填上空缺值。 填空缺值的方法,通常有两种:A. 使用样本平均值填充;B. 使用判定树或贝叶斯分类等方法推导最可能的值填充(略)。 一、基本思想: 规定一个置信水平,确定一个置信限度,凡是超过该限度的误差,就认为它是异常值,从而予以剔除。

二、常用方法:拉依达方法、肖维勒方法、一阶差分法。 注意:这些方法都是假设数据依正态分布为前提的。 1. 拉依达方法(非等置信概率) 如果某测量值与平均值之差大于标准偏差的三倍,则予以剔除。 3x i x x S -> 其中,11 n i i x x n ==∑为样本均值,1 2 211()1n x i i S x x n =?? ??? =--∑为样本的标准偏差。 注:适合大样本数据,建议测量次数≥50次。 代码实例(略)。 2. 肖维勒方法(等置信概率) 在 n 次测量结果中,如果某误差可能出现的次数小于半次时,就予以剔除。 这实质上是规定了置信概率为1-1/2n ,根据这一置信概率,可计算出肖维勒系数,也可从表中查出,当要求不很严格时,还可按下列近似公式计算:

浅析高校医学实验室安全问题

浅析高校医学实验室安全问题 摘要实验室作为医学院校教学及科学研究开展的重要场所,在提高教学质量、 科研产出及促进医学发展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其正常运作避不开实验室安全 问题。实验室安全是一个常被提及却又极易忽视的问题。初进实验室的学生或研 究人员在各种警告之下会格外小心,久而久之却“习惯成自然”,对此类问题置若 罔闻或敷衍了事。近年来,集中地暴露出一系列实验室安全事故,开展实验室安 全教育刻不容缓。 关键词医学实验室实验室安全 一、医学实验室安全现状及隐患 医学实验室内普遍存在易燃易爆物品种类多、仪器设备多、实验内容及实验 项目多、实验人员流动大、危险品量少易忽视、安全制度难落实等现象,医学实 验室中潜在的危险主要为:化学品泄漏、火灾、爆炸、触电、腐蚀、中毒、感染、辐射等。如:在使用乙醚等有可能产生过氧化物的试剂时,产生的过氧化物导致 发生爆炸;玻璃仪器高压灭菌时操作不当导致温度骤变发生玻璃炸裂;实验操作 时出现人员病原菌感染;病毒泄露造成工作人员感染,甚至发生利用有毒试剂投 毒等[1]。这些事故不仅仅是实验室内部的问题,同样涉及到环境安全(如有害物、气体等的泄漏、排放)、社会安全(如危险品的逸出、丢失等)及生态平衡(如 外来物种的逃逸等)。因此,医学实验室的安全性不可忽视,如果防范不力,轻 则对实验室人员造成伤害,重则因传染性微生物外泄等原因殃及社会,造成传染 病流行,甚至可能发生生物灾难[2]。 二、实验室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分析 1. 实验室管理体制不完善我国多数实验室是靠高年级的研究生兼做实验 室管理,但人员流动大,当经验积累得差不多了,他们也该毕业了,新进学生又 要从头学起。多数实验室里是科研人员、研究生兼任管理工作,没有专门的实验 室管理人员。他们既不具备管理的时间,也没有安全管理的专业知识,其后果往 往是管理工作一片混乱。国内实验室安全事故层出不穷便不排除管理体制缺陷的 原因。 2.科研人员实验室安全意识淡漠科研单位的一线科研人员主要由硕士、 博士、博士后和技术员等组成,他们是各种科学实验的主要完成者,受过专业、 系统的科研专业知识培训,对技术环节比较精通,但他们的安全防护知识却很有限,甚至局限于来自实验室前辈或同学相互间的简单传授和自身操作实践。他们 往往对实验室的规范管理和应该承担的安全责任意识较为淡漠, 甚至有部分人员 抱着“事故不会发生在我头上”、“安全是安全员的事,与我无关”等观念。 3.实验室安全教育缺失实验室安全意识是专业医学科研知识之外,研究人 员所应具备的科学素质。然而现实情况是很多科研人员可能因为多种原因,没有 受到正规、标准化的安全教育。这种情况是极其危险的,实验者容易在完全不自 知的情况下陷于安全事故中[3]。安全教育的缺失是管理者的失职,也是造成科研 人员安全意识淡漠的缘由。 4.实验室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实验室管理制度”或“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这些文字制度几乎可见于所有实验室的墙壁,但多流于形式。从实验室管理人员的 安排上也折射出我国某些实验室管理水平不高。另一种现象也可见到:中国典型 特征“人治”,实验室管理的宗旨是自觉,看的是成员品行。如:学生自觉,老师 就省事儿,学生不自觉,老师觉着不顺眼就抓一抓,但是每个实验室梯队肯定好

成都医学院本科 级医学机能实验学A卷

成都医学院2014-2015学年第2学期期末考试 本科2013级《医学机能实验学》试卷 (适用于临床医学、影像、全科、麻醉专业) 试卷代码:A 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 总分复核人 题分 30 10 20 10 10 10 10 100 得分 试卷说明: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选择题答案请填涂在机读卡上。一、A 1型题(每题1分,共30分。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请将答案统一填涂在机读卡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 1、关于张力换能器描述错误的是(B ) A.测量动物肠肌张力 B.测量动物体表温度 C.测量动物的呼吸 D.使用时防止液体进入换能器内并避免碰撞 E.根据实验要求选用适当量程的换能器,以免过负荷而损坏换能器2、关于小鼠的抓取描述错误的是(B ) A.右手将鼠尾部抓住并提起 得分 评阅教师 装订线 院系 专业 班级 姓名学号

B.放在表面较光滑的台面 C.用左手拇指与食指抓住小鼠的两耳和头颈部皮肤,让它的头部不能动 D.过分用力会使动物窒息 E.力量太小小鼠头部能反转来咬伤实验者的手 3、下列关于止血钳的描述错误的是(D) A.切忌左右手分别抓住止血钳的套扣部位,用两手的合力进行止血或分离组织B.血管钳按手术所需分直、弯、有齿、无齿等类型 C.主要用于止血和分离组织 D.正确的使用方法是以拇指、小指分别套入止血钳的套扣内,控制止血钳展开的力度 E.直血管钳用于浅部位或皮下止血,弯血管钳用于较深部止血 4.对家兔行气管插管术,以下描述错误的是(C) A.颈部备皮,做5-8CM颈正中切口 B.钝性分离皮下组织,暴露气管 C.于甲状软骨环下3-4软骨环间做T形切口 D.切口直径约气管直径的1/3-1/2 E.插管时应尽量迅速 5.以下对家兔进行麻醉的描述,不正确的是(B) A经耳缘静脉注射麻醉 B.当推注麻醉剂过半时,速度要快并密切观察反应 C.对麻醉剂的使用,除参考—般标准外,还应考虑动物个体的耐受性 D.因手术需要追加麻醉剂时,1次不超过总量的1/5

医学检验实验室的生物安全SICOLAB

医学检验实验室的生物安全SICOLAB 1 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危害来源 1.1 标本的采集和运送在采集标本时操作不当,病人身上所带病原体可能传播给标本采集人员造成感染;标本在运送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所致标本外溢、喷洒、容器破裂等,不仅会使标本运送人员感染,也有可能污染环境,形成潜在的污染源。 1.2 标本的实验室检测标本的实验室检测是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的最重要环节,除了已知通过空气传播的病原微生物(如结核分枝杆菌)外,许多微生物在实验室中通过实验操作产生的气溶胶而发生传播。含有病原微生物的标本,还可通过某些实验室操作,如针刺、刀片、破试管、玻璃割伤等途径发生接触感染。1984年美国报道了首例由针刺引起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医务人员,随后不断有报道。据统计,在所有因实验室事故引起的获得性感染中,针刺伤占25%,切割伤占16%。另外,由于一次性手套的破裂,与破损的皮肤黏膜接触也可能发生感染。 1.3 实验后标本的处理实验完成后,废弃的标本、试验器材、培养基等各种物品,如不及时正确处理,可造成二次污染。 2 医院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 2.1 掌握生物安全知识,树立生物安全意识由于我们医学教育的缺陷和教育理念的落后,大多数医学院校的学生在校期间未接受过系统的生物安全教育。对某职高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一项调查显示,该校医学检验专业对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概念、生物安全柜的使用范圍、哪些操作可以产生气溶胶、职业暴露后的处理等这些知识的认知率极低,有的甚至完全不了解。因此,为了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所有进实验室工作、实习或进修人员都要认真学习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知识,以及本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生物安全教育,让广大实验室工作人员、技术人员成为既懂检验,又懂实验室生物安全的专业人才及为重要。 2.2 规范实验室建设,配备生物安全防护设备 2004年,建设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分别发布了《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和《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这两个规范性文件对实验室建筑、设施设备的配置、个人防护

《医学机能学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医学机能学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医学机能学实验英文名称:Experiments of Medical Functional Science 课程编号:23029110 实验课性质:独立设课 课程负责人:李瑞峰开放实验项目数:12项 大纲主撰人:李瑞峰王立祥潘芳大纲审核人:胡维诚张岫美刘传勇陈哲宇于晓徐红岩王越 高建新 一、学时、学分 课程总学时:108 实验学时:7学时/次 课程总学分:3.5 实验学分:3.5 二、适用专业及年级 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及药学七年制;临床医学五年制和口腔、预防、护理医学五年制 三、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机能学实验课程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为目标,融合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主干学科的理论知识与实验,结合医学心理学、医学神经生物学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研究性的实验课程。该课程主要对人体或动物的生理活动、致病因子和药物引起机体功能的变化进行实验观察,探讨各种正常活动、异常变化以及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通过学习可使学生初步掌握基础医学机能学科实验研究的基本技术,验证和巩固基本理论;学会计算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等实验仪器的使用;提高科学地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和获取医学及生物科学知识的科学方法;培养严肃的科学态度,启发科研创新性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等。 在本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结合相关理论知识,深刻理解实验原理及方案,按照实验操作规程,完成所规定的实验项目,从中熟悉所需仪器的应用和注意事项,并提交合格的实验报告和创造性设计报告和研究论文,并积极参加病理讨论和观看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活动。 四、考核方式 该课程是医学院必修考试课。 1.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占总成绩70% 2.实验设计报告、讲评操作和研究论文:30%(根据学生专业与学制而定) 五、实验教科书、参考书

医学免疫学教案

第1次课教学整体设计

、课堂训练内容安排 (1)案例; (2)通过图片思考、根据情境设计展开讨论分析; (3)问题探讨,总结归纳; (4)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三、课后作业与思考题:(根据课程内容适当设计巩固性作业、项目式作业、预习性作业、推荐参考书及网站) (1)项目式作业: 每小组针对每种类型超敏反应至少写出两种疾病和对应的治疗方案、护理注意事项(2)预习性作业: 案例角色扮演 教学后记:

教学过程(教学设计实施步骤及时间分配) 步骤1:师生互问好,考勤(3 分钟) 步骤2:复习,提问(4 分钟) 步骤3:图片展示,案例,学生分析(8 分钟) 步骤4:教师对知识点进行集中总结 一、概念 机体接受某些抗原刺激后,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发生的一种以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二、类型 I型超敏反应:速发型 U型超敏反应:细胞毒型、细胞溶解型 川型超敏反应:免疫复合物型、血管炎型 W型超敏反应:迟发型 (一)1型超敏反应(10分钟) 1 、案例分析 过敏性休克:某男孩,15 岁,急性扁桃体炎,青霉素治疗。皮试为弱阳性,护士误作阴性处理,给患者静脉滴注青霉素,约半分钟后,患者出现胸闷、气急、呼吸困难,随即抽搐、昏迷、抢救不及而死亡。(时间短、症状重)步骤5:学生分析,回答(5 分钟) 2、常见疾病 过敏性鼻炎、荨麻疹、湿疹、哮喘、消化道上吐下泻等 3、变应原接触/吸入性变应原:花粉、室尘、动物皮毛等 食物变应原:鱼、虾、蛋、牛奶、海产品等药物:青霉素、异种免疫血清(TAT、普鲁卡因、VitB等 步骤6:视频播放(5 分钟)

(二)n型超敏反应(10分钟) 1 、案例分析 某产妇27岁,血型RH-,产下的RH+女婴浑身多处瘀斑,2天后死亡。诊断死于新生儿溶血症。 新生儿溶血的机制 步骤7:学生分析(5 分钟、 2、常见疾病 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三)川型超敏反应(10分钟) 1 、案例分析 某男8岁,因患白喉大量注射动物免疫血清,1 -2周后局部红肿、淋巴结肿大、皮肤出现皮疹、 发痒、面部及眼睑浮肿、关节疼痛、肾小球肾炎、尿中出现蛋白。为什么 步骤8:学生分析(5 分钟、 2、常见疾病 局部免疫复合物病、全身性免疫复合物病 (四)W型超敏反应(5分钟) 1 、案例分析 高校新生入学后,以0T试验普查对结核病免疫力。 1 、常见疾病 传染性迟发型超敏反应性疾病、接触性皮炎、同种异型移植排斥反应3、特点 (1 )发生较慢,常需24?72小时; (2)无抗体和补体参与。 (3)炎症反应与效应T 细胞和吞噬细胞及其产生的细胞因子或细胞毒性介质有关步骤9:临床案例,小组分析,讨论(10 分钟)

《医学机能学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医学机能学实验英文名称:Experiments of Medical Functional Science 课程编号:23029110 实验课性质:独立设课 一、学时、学分 课程总学时:108 实验学时:7学时/次 课程总学分:3.5 实验学分:3.5 二、适用专业及年级 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及药学七年制;临床医学五年制和口腔、预防、护理医学五年制 三、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机能学实验课程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为目标,融合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主干学科的理论知识与实验,结合医学心理学、医学神经生物学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研究性的实验课程。该课程主要对人体或动物的生理活动、致病因子和药物引起机体功能的变化进行实验观察,探讨各种正常活动、异常变化以及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通过学习可使学生初步掌握基础医学机能学科实验研究的基本技术,验证和巩固基本理论;学会计算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等实验仪器的使用;提高科学地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和获取医学及生物科学知识的科学方法;培养严肃的科学态度,启发科研创新性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等。 在本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结合相关理论知识,深刻理解实验原理及方案,按照实验操作规程,完成所规定的实验项目,从中熟悉所需仪器的应用和注意事项,并提交合格的实验报告和创造性设计报告和研究论文,并积极参加病理讨论和观看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活动。 四、考核方式 该课程是医学院必修考试课。 1.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占总成绩70% 2.实验设计报告、讲评操作和研究论文:30%(根据学生专业与学制而定) 五、实验教科书、参考书 1.实验指导教材: 主编:胡维诚 书名:医学机能学实验 出版地:北京东黄城根北街16号

医学实验室安全使用指南

CNAS-GL10 医学实验室安全应用指南 Guidance on the Application of Safety Requirements in Medical Laboratory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二〇〇七年月

医学实验室安全应用指南 本文件是基于GB19781:2005(idtISO15190:2003)《医学实验室-安全要求》和GB19489:2004《实验室 生物安全通用要求》中适用于医学实验室的安全要求而制定的通用指南。医学实验室根据其活动范围,可能仅需满足本指南的部分内容。国家对医学实验室安全的要求和标准主要包括相关法规、GB19781:2005(idtISO15190:2003)和GB19489:2004。本指南的目的在于帮助申请质量和能力认可的医学实验室准备和符合与其工作范围相关的安全要求;评审员也可依据此文件理解医学实验室应满足的安全要求。本文件并不代替GB19781:2005(idt ISO15190:2003)和GB19489:2004。 1风险程度分级 根据生物因子对个体和群体的风险程度将其分为4级。 1.1风险等级I (低个体风险,低群体风险) 不会导致健康工作者和动物致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因子。 1.2风险等级Ⅱ (中等个体风险,有限群体风险) 能引起人或动物发病,但一般情况下对健康工作者、群体、家畜或环境不会引起严重危害的病原体。实验室感染不导致严重疾病,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并且传播风险有限。 1.3风险等级 III (高个体风险,低群体风险) 能引起人类或动物严重疾病,或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但通常不能因偶然接触而在个体间传播,或能使用抗生素、抗寄生虫药治疗的病原体。 1.4风险等级Ⅳ (高个体风险,高群体风险) 能引起人类或动物非常严重的疾病,一般不能治愈,容易直接或间接或因偶然接触在人与人,或动物与人,或人与动物,或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病原体。 以上所列的生物因子风险程度分级仅考虑了生物因子对个体风险和群体风险的特性,与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发布的病原微生物危害管理分类不同;为控制特定的生物危害,国家、地区可提高对特定生物因子的防护等级。 2 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分级 2.1根据对所操作生物因子采取的防护措施,将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水平(biosafety level,BSL)分为4级,1级防护水平最低,4级防护水平最高。。

实验二、数据预处理

实习二、数据预处理 一、预处理简介 数据预处理模块是由一组实用的图像数据处理工具构成,包括生成单值图像()、三维地形表面()、图像分幅裁剪()、图像几何校正()、图像拼接处理()、非监督分类()、以及图像投影变换()等,主要是根据工作区域的地理特征和专题信息提取的客观需要,对数据输入模块中获取的图像文件进行范围调整、误差校正、坐标转换等处理,以便进一步开展图像解译、专题分类等分析研究。 数据预处理模块简称或,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启动: 图标面板菜单条:→→菜单(图) 图标面板工具条:点击图标→菜单(图) 图菜单 从图可以看出,数据预处理模块包括了项主要功能,其中第一项功能(生成单值图像)比较简单,第六项功能(非监督分类)将在图像分类中进行说明。下面将主要介绍其余五项功能,重点是图像几何校正和图像拼接处理,因为这两项操作是从事遥感应用研究必须开展的基本工作过程。 二、三维地形表面() 三维地形表面工具允许用户在不规则空间点的基础上产生三维地形表面,所支持的输入数据类型包括:码点文件、的点文件和线文件,的注记数据层,以及栅格图像文件。 所有输入数据必须具有、、值,三维地形表面工具所应用的插值方法,所输出的是一个连续的栅格图像文件。每一个已知的空间点在输出的地形表面上保持值不变,而没有值的空间点,其输出表面的值是基于其周围的已知点插值计算获得的。 在三维地形表面工具中提供了两种插值方法:线性插值()与非线性插值()。线性插值方法是应用一次多项式方程进行计算,输出的三角面是一些有棱角的平面;非线性插值方法应用五次多项式方程进行计算,输出的是平滑表面,这种情况下,三角面不是一个平面,而是具有弹性的曲面。线性插值方法速度快但结果简单,而非线性插值方法产生基于不规则

医学机能实验设计

医 学 机 能 学 实 验 设 计 报 告 姓名:孙亚东 班级:11级精神医学2班 学号:1112220211

一、实验名称:茶叶中的咖啡碱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作用 二、选题目的和意义 1.实验目的 探究茶叶主要成分咖啡碱是否能够兴奋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兴奋中枢神经系统效果表现。 2.研究意义 利用咖啡碱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作用,人服用小剂量(50~200mg)即可增强大脑皮质的兴奋过程,从而振奋精神、增进思维、提高效率。研究咖啡碱可以用于对抗中枢抑制状态,如严重传染病、镇静催眠药过量引起的昏睡及呼吸循环抑制等,可肌内注射苯甲酸钠咖啡因。此外,临床上利用咖啡碱的作用还可配伍麦角胺治疗偏头痛;配伍解热镇痛药治疗一般性头痛。此时,它由于收缩脑血管,减少脑血管搏动的幅度而加强以上药物止头痛的作用。人还可以通过饮茶使睡意消失,疲劳减轻,精神振奋,思维敏捷,工作效率提高。 三、咖啡碱的提取 提取咖啡碱有很多方法,包括水提法、升华法、醇提法等方法。四、实验对象 性别相同、体型相当的小鼠10只 五、实验步骤 1.将小鼠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5只,甲组小鼠为实验组,分别对小鼠编号1—5。乙组小鼠作为对照,分别编号1—5。 2.甲组小鼠按1到5号分别灌胃0.5mg/kg、1mg/kg、2mg/kg、5mg/kg、

10mg/kg 的咖啡碱,记录给药时间。 3.乙组小鼠按1到5号分别灌胃0.5mg/kg 、1mg/kg 、2mg/kg 、5mg/kg 、10mg/kg 的生理盐水。记录给药时间。 六、实验观察项目 1.两组小鼠分别记录给药后10min 、30min 、60min 、90min 、120min 、150min 时的小鼠走动次数和举前肢次数,比较小鼠动物行为学指标差异。 2.实验记录列表如下: 七、实验结果初步探究 1.咖啡碱对大脑皮层有兴奋作用,可使人疲劳减轻,精神振奋,思维敏捷,工作效率提高,因此咖啡和茶叶早就成为世界性的兴奋性饮料成分。在动物实验,咖啡碱可引起觉醒型脑电波,损伤其间脑与中脑后,此作用仍存在,这提示作用部位在大脑皮层。较大剂量时则要直 编号 给药浓度 给药后10min 给药后30min 给药后60min 给药后90min 给药后120min 给药后 150min 1 0.5mg/kg 2 1mg/kg 3 2mg/kg 4 5mg/kg 5 10mg/kg

《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

《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3100030 课程名称:医学免疫学() 学分:2.5学分 总学时:45学时 理论学时:27学时 实验学时:18学时 先修课程: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 适应专业:临床医学五年制 使用教材: 1.曹雪涛.医学免疫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高劲松、吴高莉. 病原生物免疫学实验教程.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4. 参考教材: 1.曹雪涛、何维.医学免疫学(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2.郝素珍.医学免疫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3.司传平、丁剑冰.医学免疫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 4. 4.柳忠辉、吴雄文.医学免疫学实验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免疫学是研究机体防御系统——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科学,主要包括三部分。基础免疫学从基因、分子、细胞和整体等不同水平研究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抗原的特性;及免疫系统对抗原应答的机制与规律。临床免疫学包括免疫病理学和临床疾病免疫学。免疫病理学主要研究在疾病条件下,免疫系统的变化及对抗原应答的规律。免疫学技术主要包括免疫学诊断、预防、治疗技术原理,以及免疫学实验原理与技术操作。 医学免疫学还广泛渗入到医学各个领域,形成了众多分支学科,成为指导医学实践的理论基础。因此,医学免疫学是医学教育中的一门主干课程,是医学生必修的医学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免疫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课程及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 1.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1)免疫学概论

检验科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

检验科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 一、目的:规范临床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二、适用范围:检验科实验室和工作人员安全的一般要求,防火、用电、化学危险物品、微生物的安全要求,以保证检验科实验室的安全运作,将事故控制在最低限度。 三、安全管理流程: 1 工作人员和实验室安全的一般要求 1.1 实验室工作区内绝对禁止吸烟 点燃的香烟是易燃液体的潜在火种;香烟、雪茄或烟斗都是传染细菌和接触毒物的途径。 1.2 食物应放置在允许进食、喝水的休息区内 实验工作区内不得有食物、饮料,实验室工作区内的冰箱禁止存放食物。 1.3 实验工作区内禁止使用化妆品或进行化妆,但建议经常洗手的实验人员使用护手霜。 1.4 眼睛和面部的防护 处理腐蚀性或毒性物质时,须使用安全镜或其它保护眼睛和面部的防护用品。使用、处理能够通过粘膜和皮肤感染的试剂,或有可能发生试剂溅溢的情况时,必须佩带护目镜、面罩或面具式呼吸器。 1.5 服装和个人防护装备

除要求符合实验室工作需要的着装外,工作服应干净、整洁。所有人员在各自实验区内必须穿着长身的工作服(白大褂)并佩 戴其它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披肩或面罩等。个人防护服 装应定期更换以保持清洁,遇被危险物品严重污染,则应立即更换。 1.6 鞋 在各工作区内,应穿舒适、防滑、软底并能保护整个脚面的鞋。在有可能发生液体溅溢的工作岗位,可加套一次性防渗漏鞋套。 1.7 洗手 实验室工作人员在脱下手套后、离开实验室前、接触患者前后、以及在进食或吸烟前都应该洗手。接触血液、体液或其它污 染物时,应立即洗手。 1.8 眼睛冲洗 眼睛若被血液或其它体液溅到,立即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冲洗。 1.9 移液 所有实验室操作禁止用口移液具,应使用助吸器。 1.10 锐利物品 谨慎处理针头和碎玻璃等锐利物品。使用后的针具不要折断、弯曲、破损、重复使用或用手重装在针管上的。一次性注射器上 的针头用后不要取下,锐利物品应立即放置在不易刺破的容器内,在完全装满之前就应及时丢弃。 1.11 工作环境 1.11.1 “清洁”区和“非清洁”区

脑电数据预处理步骤讲解学习

脑电数据预处理步骤

1)脑电预览。首先要观察被试脑电基本特征,然后剔除原始信号中一些典型的干扰噪声、肌肉运动等所产生的十分明显的波形漂移数据。 2)眼电去除。使用伪迹校正(correction)的方法,即从采集的 EEG 信号中减去受眼电(EOG)伪迹影响的部分。首先寻找眼电的最大绝对值,用最大值的百分数来定义 EOG 伪迹。接着构建平均伪迹,将超过 EOG 最大值某个百分比(如10%)的眼电导联电位识别为 EOG 脉冲,对识别的 EOG 脉冲进行平均,由协方差估计公式(2-1)计算平均 EOG 脉冲和其它电极之间的 EEG 的传递系数 b: b=cov(EOG, EEG)/var(EOG) (2-1) 其中 cov 表示协方差(covariance),var 表示方差(variance)。 最后根据公式(2-2)对受眼动影响的电极在产生眼动的时间段的波形进行校正,点对点地用 EEG 减去 EOG: corrected EEG=original EEG-b×EOG (2-2) 实验中设置最小眨眼次数为 20 次,眨眼持续时间 400ms。 3)事件提取与脑电分段。ERP 是基于事件(刺激)的诱发脑电,所以不同刺激诱发的 ERP 应该分别处理。在听觉认知实验中,多种类型的刺激会重复呈现,而把同种刺激诱发的脑电数据提取出来的过程叫做事件提取。这样,连续的脑电数据就会根据刺激事件为标准划分为若干段等长数据。以实验刺激出现的起始点为 0 时刻点,根据实验出现的事件对应的事件码,将脑电数据划分成许多个数据段,每段为刺激前 100ms 到刺激后 600ms。对每个试次(一个刺激以及相应的一段加工过程)提取一段同样长度的数据段。 4)基线校正。此步骤用于消除自发脑电活动导致的脑电噪声,以 0 时刻点前的数据作为基线,假设 0 时刻点前的脑电信号代表接收刺激时的自发脑电,用 0时刻点后的数据减去 0 时刻点前的各点数据的平均值,可以消除部分的自发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