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七篇 产业区位与分布

第七篇 产业区位与分布

第七篇 产业区位与分布
第七篇 产业区位与分布

第七篇产业区位与分布(人文地理重点!!!)

一农业区位

1.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1)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

气候分为热量和水分两个角度

热量决定农作物的品种(如甘蔗与甜菜)、生长期(与纬度成反比)和熟制。

水分决定农作物的品种(如水稻与小麦),也影响农业生产方式。(湿润地区适

宜发展种植业和林业;干旱地区适宜发展畜牧业,但在干旱有水源的地区可以

发展灌溉农业,如吐鲁番盆地可发展绿洲农业。)

地形:平原适宜机械化耕作,山区适宜发展林业或畜牧业。

土壤:黑土和冲击土较肥沃,东北黑土适宜种植大豆;江南丘陵的酸性红壤适合种茶树,四川盆地的紫色土适合种水稻。

(2)社会经济因素:1. 农业科学技术水平(科技)2. 消费市场(市场)3. 交通运输(交通)4.劳动力素质和数量(劳动力)5. 国家政策

2. 秦岭-淮河是我国水田农业和旱作农业的分界线

3. 美国农业区位分布

美国乳畜带的区位条件

美国乳畜带地处纬度较高,年降水量在800-1000毫米,温度较低的湿润气候不利于粮食作物成熟,却有利于牧草生长;乳畜带所处地区河湖众多,地形切割破碎严重,大部分地区土层薄,土壤比价贫瘠,有的地方甚至多沙。这样的气候、地形和土壤条件不适宜种植粮食,而比较适合发展畜牧业。

美国乳畜带接近美国老工业中心,它的东部是从波士顿到华盛顿的“波士华”城市带,南部有事五大湖沿岸的大工业城市,周围大约集中了全国1/2的城市人口,是一个巨大的牛奶和奶制品消费市场。(市场)这里的农业机械化程度高,有专门的自动化挤奶设备,再加上来自西欧和北欧的移民有饲养奶牛和种植牧草的先进经验与技术,使这里形成了规模化和机械化的现代乳畜业。(科技)同时,这里密集的高速公路和铁路,快捷发达的航空运输,确保了牛奶和奶制品的及时运送。(交通)

4. 农业区位的变化(详见书P65丹麦的例子以及很厚的那本书的P55第43题)

6. 城郊农业

特点1 产品品种多,生产周期短,商品率高 2 形成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相结合的营销体系,生产效率高。 3 在布局上往往成环状结构

花卉,蔬菜,乳制品都属于城郊农业,在近郊区,处于工业区与农业区之间。

7. 现代农业的特点:劳动生产率高、科技含量高、商品率高,嫩管、资源利用率高、环境友好和产品质量高的农业。

补。。

澳大利亚农业区位

澳大利亚商品化混合农业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和西南部的草原地区,其中东南部大分水岭以西的墨累-达令盆地是不要的小麦-牧羊混合农业区。特点:农场规模大,机械化和商品化水平高。每年6、7、8月是农闲季节,而此时正是牧羊的配种、剪羊毛的忙碌时间。农牧两种生产方式在时间上忙、闲错开,充分利用了各种资源。

一课一导P153 /18题

澳大利亚商品化混合农业的优点: 1 农场成为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2 农民可有效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

3 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该地由于地处北风破,降水稀少,灌溉成为这里农牧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为此政府不遗余力地修建水利工程,促进该地农牧业发展。

很厚的书P74/47题有关

二工业区位

1. 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土、能、环、交、集、市、劳、技

(1)土地价格工业多位于城市郊区低价较便宜的地方(注意结合城市用地类型的分布)(2)能源和矿产资源不解释

(3)环境条件(两方面工业对环境的要求工业对环境的影响)(①②④不用背。。但是要有概念)

①耗水量大的工业部门,多布局于沿江或沿海地带,以方便取水。

②电子工业需要无尘的生产环境和良好的水质等条件,多布局在空气质量和水质较好的地方。

③从主导风向上看,严重污染大气的工厂应布局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与主导风向(尤其在季风区)垂直的郊外。(。。。这个一定要会说。。)

④从水源上看,有废水排放的工厂应布局在远离水源地或远离河流上游地区,而自来水厂一般布局在居民区的水源地上游或河流上游地区。(排放污水的布局在下游自来水厂布局在上游)

(4)交通运输

(5)集聚可以集约地利用土地资源和基础设施,降低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企业之间交流信息,加强协作,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

(6)市场

(7)劳动力——数量、价格、素质

(8)科学技术

工业布局:①污染小规模小的工业(印刷厂、纺织厂)可布局于城区

②污染小规模较大的工业可布局于近郊区

③污染大规模大的工业可布局于远郊并且要考虑主导风向

3. 世界主要工业区的名称与分布

①北美工业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区

分布于: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东南部,北大西洋先。工业部门齐全,尖端技术和高新技术居

世界领先地位。

区位优势:煤铁资源丰富(能源与原料),交通运输便利,农业发达,人口稠密(劳动力),市场巨大,科技发达,集聚条件很好。

②西欧工业区——世界上工业化最早的地区,现代工业的发源地

分布于:欧洲西部,北大西洋东岸。主要包括,英法德,荷兰比利时意大利北部等重要工业区。

③东欧工业区——世界著名的资源密集型重工业地区

主要包括俄罗斯、乌克兰、捷克、波兰等东欧国家的工业区。

④日本太平洋沿岸——世界著名的临海工业地带

分布于:日本太平洋沿岸。依靠进口原料、燃料的加工贸易型,世界著名的临海工业区。区位优势:地理位置优越,刚阔水深,风平浪静(全是废话),海运条件优良;人口稠密(劳动力和人才资源丰富,以及巨大的消费市场);填海造陆,可弥补用地紧张;科技发达;集聚。

⑤亚洲东部沿海工业区——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过渡。

分布于:亚洲东部,北起韩国东南沿海和中国东部沿海,向南延伸至东南亚一些国家。

一些较典型工业区的举例

我国

①长三角工业区——我国龟波最大、结构最完整的、技术和效益最好的综合性工业。

区位优势:工业基础雄厚,工业部门齐全(集聚),经济活跃,交通便捷(交通),农业发达,人口稠密(劳动力和市场),科技发达(科技)。

②珠三角工业区——最早改革开放的以轻工业和高新技术工业为主的工业区。

区位优势:毗邻港澳和东南亚经济圈,政策开放,投资环境优越,有利于吸收外来资金、信息、技术等;交通、通讯便捷、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工业集聚明显、生产能力强。

③辽中南工业区——以钢铁、造船、化工等重工业为主

区位优势:煤铁资源丰富,铁路、海运便利。

④京津唐工业区——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

区位优势:矿产资源丰富,交通运输便利,科技实力雄厚。

搬迁原因:随着北京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首钢产能与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这个距天安们只有17公里,地处城市西部上风向的首都涉钢系统,对北京市区环境质量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使得首钢的发展与首都环境以及产业结构的矛盾日益突出

地理考纲P84一课一导P162-163 有关京津唐搬迁。。

⑤上海宝钢的区位条件宝钢近邻我国最大的海港,水运方便、廉价(交通便捷);位于长江之滨,工业用水极为方便,且经过处理的工业污水不影响市区(环境);地处长江三角洲工业区,各工业发展需要消耗大量钢铁,市场巨大(市场);集聚条件好;人口稠密,人才丰富(劳动力);科技发达。

外国

①美国工业区位的变化详见书P79

②德国鲁尔区。。。(我肿么找不到。。。)

三第三产业

1. 第三产业分类①遍布性行业②对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依赖较强的第三产业③与城市的规模、发达程度及在世界或者区域中的经济地位有关。

第三产业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

2.影响商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①交通②人口③集聚④地价

3.发展中……以出口处家产品和低附加值产品为主(劳动力在地理种不归为商品)

发达……以出口高附加值工业制成品为主。

4.产业结构升级与优化的含义

产业机构升级: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约翰,在产业机构中,第二第三产业相对于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向队医第一第二产业,产业比重升高的过程。

产业结构优化:指通过市场机制和政府的政策调控,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只将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形成本地区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是产业结构与区域内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以及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协调,体现出有别于其它区域的特点和优势,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这段就当政治背吧。。)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公开课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公开课 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了解影响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2. 掌握不同导向型工业的特点,会判断一些常见工业的区位指向类型。 3. 会分析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4. 理解工业区位选择的发展变化。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创设情境,结合钢铁生产过程,了解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2.通 过反复讲和练,学会判断常见工业的区位指向类型。 3.通过鞍钢和宝钢案例对比综合分析,理解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加强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通过读图练习,掌握环境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用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在生活中的用处,培养地理学习兴趣。 2.在分析 工业区位的过程中,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并建立科学的发展观、环境观。 教学重点: 1.理解原料、市场、动力、廉价劳动力和技术五大指向型工业的区位选择。 2.理解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3.分析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教学难点: 1.五大指向型工业的区位选择。 2.分析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区位因素。

课时:1课时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新课】我们的经济活动可以分为三大产业,即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和 建筑业,第三产业――服务业和流通部门。大家想想我们日常生活中,包括衣食住行等 方方面面的物质,主要是哪类产业提供的,(工业)工业与农业一样是国民经济最基础 的生产部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上一章我们了解到:不同地区由于发展农业的条件 不同,因此产生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这是因地制宜的结果。而工业也一样,我们为什 么要投资创办工厂呢,就是为了盈利,而对于工业企业来说,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 把工厂办在什么地方能够获得最大的利润呢。这就是所谓工业区位的选择,今天我们就 来探讨这个问题。 【讲授新课】 (环节一)主要的工业区位因素 师:工业生产的环节比农业生产要复杂的多,就拿钢铁厂来说。 (播放动画:钢铁生产过程)

地理知识点梳理-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

1.影响因素:产业活动所具有的区位特征,与产业部门特点和科技发展水平密切相关。2.部门差异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及选择受产业的特点及科学技术的影响,各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差异较大。主要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及区位选择目的分析如下表所示:

1.产生原因 资源分布的地域差异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2.方式 1.自然条件 光照、热量、地形、土地和水分等。 2.技术经济因素 劳动力、技术装备、生产技术、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等。3.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交通运输、农产品消费状况等。 【重点分析】 1.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区位选择的影响

2.社会经济因素、农业技术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4.进行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思路 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很多,在进行区位选择时应抓住主导区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一般说来,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和地形,人文因素中的市场和交通,往往成为农业区位选择中的主要因素。 (1)从宏观角度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和选择 (2)小地域范围的农业区位选择思路

农业地域类型 常见类型????? 热带种植园农业 地中海式农业混合型农业 商品谷物农业 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 1.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区位因素分析与评价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和出口国,这与其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密不可分,现分析如下:

3.中美商品谷物农业的比较 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与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相比,既有相似区位条件,也有不同之处。 (1)相似之处: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区位条件。 (2)不同之处:①经营方式不同——美国农场由家庭经营,我国的农场一般是国营的;②美国特殊区位条件——高度发达的工业基础、先进的农业科技、农工商一体化(即经营专业化)等; ③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区位优势:大面积可垦荒地、肥沃的黑土等。 (3)借鉴之处:大规模经营在国际市场中更具竞争力;先进的科技和一流的服务体系;加强农业一体化经营,延长生产链,提高综合效益。 工业区位因素 主要区位因素 企业和政府在进行厂址选择时,为获得最佳效益,需要考虑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政策、技术、信息、环境等多种因素,具体如下:

区位商理论

区位商区位商是产业的效率与效益分析的定量工具,是一种较为普遍的集群识别方法,是用来衡量某一产业的某一方面,在一特定区域的相对集中程度。区位商又称专门化率,它由哈盖特(P.Haggett)首先提出并运用于区位分析中,在衡量某一区域要素的空间分布情况,反映某一产业部门的专业化程度,以及某一区域在高层次区域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指标。在产业结构研究中,运用区位商指标可以分析区域优势产业的状况。通过计算某一区域产业的区位商,可以找出该区域在全国具有一定地位的优势产业,并根据区位商Q值的大小来衡量其专门化率。Q的值越大,则专门化率也越大。根据有关数据,可分别计算出中部地区以及中部各省份不同行业相对于全国同类行业的区位商。一般来讲,如果产业的区位商大于1.5,则该产业在当地就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合理计算利用区位商对企业决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区位商计算公式如下式所示公式 其中N1为研究区域某部门产值(或从业人员数);A1为研究区域所有部门产值(或从业人员数);N0为背景区域某部门产值(或从业人员数);A0为背景区域所有部门产值(或从业人员数)。 N1A1N0A0 N1A1N0A0 维普资讯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f16298551.html, ■■■-关注政府? OENETGVRMN一、前言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5%,0但制造业只占1%,0由此可以看出地区1的制造业集中程度较高,即专业化水平较高,有比较优具势。因此,以说,可区位商越大,该地区该产业的比较优势越明显,竞争能力越强。Ll时,明该地区该产业具有比较优当Q>表势,一定程度上显示出该产业较强的竞争力;Ll,明当Q时表该地区该产业处于均势,产业的优势并不明显;Lil,该当Qi时<表明该地区该产业处于比较劣势,竞争力较弱。区位商指标体系在国内诸多学者对产业的实际研究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如唐垒、曾国平(04)用区位商指标对我国西南和西北地区的产业20运结构和布局进行了比较分析;李少游(05)20通过建立区位商指标体系对广西特色产业进行了研究;晓红(06)刘20利用区位商法对陕西的产业进行了测评,分析了区域产业结构,等等。从各实际研究的结论来看,区位商法是明确各部门或产业活动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功能差异、重点和薄弱环节所在及在评价和判断区域优势产业中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也将尝试运用此方法所谓地方优势产业是指那些凭借该地区的特殊有利条件,能够相对于其他 区域以更低廉的成本生产某种产品,并且在市场上获得较高市场占有率的产业部门。对于地方优势产业的判断和识别,可以根据既定产业产出的地区份额来判定该产业的优势区位或既定区域的优势产业。然而考虑到区域规模的差异性,直接进行市场占有率的比较会低估幅员较小区域的优势,因此利用相对份额来判断区域比较优势产业是较为合理、科学的方法,区位商是计量这种相对份额的重要指标(而郑备,06)20。二、区位商法介绍区位商是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中常用的分析区域产业布局和产业优势的指标,它是指一个地区特定部门的产值在该地区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与全国该部门产值在全国总产值中所占比重方面的比率,其表达式为x./i∑xiLiQi=对重庆市工业中的优势产业进行测量和分析。三、重庆市优势产业分析∑x∑∑x/】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两位数工业共分为39个大类,考虑到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为2002年新增,所以在本文研究中只选取了3个大类中的396表1重庆市的显著优势行业行业区 位商排名51.938.078行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烟草制品业区位商15.414.4上式中,表示第ii个产业;表示第jj个地区;ux表示第j个地区的第i产业的产值指标。区位商也称为区域规模优势指数或区域专门化率,表示该地区某一行业的规模水平和排名专业化程度,因此,相应地也可l以根据产业销售收入、企业数2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量、企业从业人数来计算区位3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商。如,例有两个地区,区14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地其中5%集中在制造业;区260地医药制造业12.615.518.49l0

产业布局的区位理论

产业布局的区位理论 (一)产业区位理论的形成——古典区位理论 1.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 基本思想:对离城市任何一点距离而言,不同农业生产的利润不同,对土地报价也不同,报价高者获得使用权,从而确定给农场主带来最大地租收入的农业生产布局区间。运输成本差异导致城市周边形成农业布局的圈层结构,即“杜能环”。 2.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 其中心思想就是区位因子决定生产区位,将生产吸引到生产费用最小的地点。其中区位因子包括劳动力费用、运输费用、地租等等。该理论假定所分析的对象是一个孤立的国家或特定的地区,对工业区位只探讨其经济因素,运输费用是重量和距离的函数。其理论核心是工业布局主要受到运费、劳动力费用和聚集力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运费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工业部门生产成本的地区差别主要是运费造成的。 (二)产业布局区位理论的发展——近代区位理论 近代产业区位理论已经从对工业区位进行探讨发展为对贸易区位、城市区位进行探讨,将研究对象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第三产业和城市,将研究目标从追求生产成本、运输费用最低转向追求市场最优。 1.一般区位理论——俄林 工业区位的移动既与已经形成的资本和劳动力配置的历史格局有关,也是生产要素在各地区间重新配置和均衡关系变动的结果。 2. 中心地理论——克里斯泰勒 中心地等级序列:在某一区域内,城镇作为“中心地”向周围地区提供商品和服务。中心地的规模和级别与其服务半径呈正比,与其数量呈反比。规模大、级别高的中心地还含有多个较其低级的中心地。 中心地模式:理论模式是指在—个平原地区,各处自然条件、资源都一样,人口均匀分布,人们在生产技能和经济收入上均无差别,购物以最近为原则,则这个平原上的中心地最初应是均匀地分布,每个中心地的理想服务是圆形服务面 4.市场区位理论——廖什 该理论认为,由于产品价格随距离增大而增大(产地价格加运费),造成需求量的递减,因而单个企业的市场区最初是以产地为圆心,最大销售距离为半径的圆形。通过自由竞争,圆形市场被挤压,最后形成了六边形产业市场区,构成整个区域以六边形地域细胞为单位的市场网络。 经济景观:上述网络在竞争中不断调整,会出现两种地域分异。 (三)产业区位理论的多样化发展——现代区位理论 形成了增长极理论、点轴布局理论、梯度发展理论和理性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等为代表的新理论体系。 1.增长极理论 其理论核心内容是: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由于某些主导部门或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或行业在某些特定的地区或城市集聚,使这一特定区域的经济比周边地区发展更快,就形成了所谓的增长极。 在区域经济运行中,增长极具有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两种效应。 2.点轴布局理论

集群产业区位优化分布模型构建

集群产业区位优化分布模型构建 内容摘要:本文在分析和梳理集群产业内在关联方式的基础上,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集群产业在一定区位上的分布进行了优化设计,为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和布局提供技术和政策支持,以促进产业集聚的有效发生和持续发展。 关键词:集群产业关联方式分布模型 产业集群的研究已成为区域经济研究的重要前沿课题,其研究已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理论成果,但仍有许多问题尚需继续探讨。本文拟从概念的界定入手,探究集群产业间的内在关联方式和关联程度,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构建集群产业区位优化分布模型提出建议。 集群产业和产业集群的概念差异 产业集群是指众多具有相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产品供应商、服务供应商、相关产业的厂商,以及相关的组织机构(如大学、制定标准化的机构、行业协会等),在某一地理区位上不断聚拢或集结,使它们之间通过互补和协同,从而获得“集聚效益”的经济行为、活动或过程;而集群产业则是指处于集群关系中,借助价值链的作用和关联传导机制而产生的彼此相关的产业群。二者的差异性在于: 产业集群是从过程论的角度来考虑。产业集群可以看作是相关产业在一定区位上的群聚过程,侧重强调“集群”本身,揭示其发生的条件、途径和过程的规律性;而集群产业则是从状态论的的角度来考虑,侧重强调“产业”本身,揭示其彼此之间相互关联的内容方式、程度以及经济效应。从这个意义上说,产业集群是过程论的概念,集群产业是状态论的概念。 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看。产业集群是产业主体为了获得新的互补性技术,或从外部资本和知识利用中得益,或降低成本,克服市场壁垒,取得协同经济效果等,在某一特定区位内相互聚居的市场化趋利行为。因此,产业集群重在强调行为有效发生的内在机制和外部驱动的环境条件,而集群产业则重在强调这种行为的经济效果,即完成这种集群行为后的产业之间具有孤立单元产业所无法具有的相干性关系及其分享到的“集群效益”。从这个意义上讲,产业集群是一种趋利行为,而集群产业是这种趋利行为的结果。换句话说,只有产业集群发生,才有集群产业存在,二者处于先后相继的因果链条之中。

产业布局理论

产业布局理论 摘要 产业布局理论是阐述产业在一国或一地区范围内的空间分布和组合 经济现象的理论。产业布局在静态上看是指形成产业的各部门、各要素、各链环在空间上的分布态势和地域上的组合。在动态上,产业布局则表现为各种资源、各生产要素甚至各产业和各企业为选择最佳区位而形成的在空间地域上的流动、转移或重新组合的配置与再配置过程。 产业布局理论-形成 产业布局理论的形成期—19世纪初~20世纪中叶: 1、杜能的《孤立园》。1926年,法国经济学家杜能撰写了著名的《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提出了著名的孤立国同农业圈层理论。他认为:在农业布局上,并不是哪个地方适合种什么就种什么,在这方面起决定作用的是级差地租,首先是特定农场(或地域)距离城市(农产品消费市场)的运近,亦即集中化程度与中心城市的距离成反比,为此,他设计了孤立国六层农业圈。尽管杜能的理论忽视了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也没有研究其他产业的布局,但他的农业区位理论给西方许多工业区位理论的研究者以深刻的启发,杜能也因第一个研究区位问题,被誉为产业布局学的鼻祖。

2、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阿尔弗雷德·韦伯(AlfredWeber)认为,运输费用对工业布局起决定作用,工业的最优区位通常应选择运费最低点上。韦伯还考虑了其他两个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劳动费、运费)①对劳动费在生产成本中占很大比重的工业而言,运费最低点不一定是生产成本最低点。当存在一个劳动费最低点时,它同样会对工业区位产生影响。 ②聚集力是指企业规模扩大和工厂在一地集中所带来的规模经济效 益和企业外部经济效益的增长。 产业布局理论-发展 1、成本学派理论 核心是以生产成本最低为准则来确定产业的最优区位,主要代表人物是阿尔弗雷德·韦伯(AlfredWeber),阿尔弗雷德·韦伯之后是胡佛。胡佛提出运输成本由两部分构成:线路运营费用、是距离的函数;站场费用、则不一定。在此基础上他对阿尔弗雷德·韦伯的理论作了修改:第一,若企业用一种原料生产一种产品,在一个市场出售,在原料与市场之间有直达运输,则企业布局在交通线的起点最佳。因为在中间设厂将增加站场费用。第二,如果原料地和市场之间无法直达运输线,原料又是地方失重原料,则港口或其他转运点是最小运输成本区位。 2、市场学派理论。

基于区位商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的地区专业化研究

基于区位商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的地区专业化研究 摘要:长江三角洲地区在我国制造业版图中占据显著的地位。2000年来,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的制造业专业化水平经历了一个此起彼伏的过程。通过采用区位商这一工具,对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制造业2000年至2013年的地区专业化水平进行了测度,描述了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专业化的变动趋势。通过对三省一市制造业区位商的研究,发现可能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对此提出简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长三角;制造业;专业化;区位商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长期以来,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都非常发达,在全国制造业版图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从地理角度看,长三角包括三省一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地区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积极的开放政策及政府观念、职能的及时转变,走在了全国经济发展的前列。并通过技术外溢、产业转移等手段持续带动内陆地区经济结构升级和转变。 2001年中国加入国际贸易组织后,凭借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料成本,承接了大量国际制造业的转移,制造业规模迅速扩大。长三角地区也利用各种先天和后天的优势,占据了全国制造业的相当一部分份额。金融危机导致的全球经济衰退,

对制造业形成了严重的冲击,促使部分生产成本较高的沿海地区制造业开始进行产业转移,进而导致不同地区的专业化程度此消彼长。 一、研究方法 地区专业化的测算方法有很多种,在此选择了易于理解的区位商测算方法。使用区位商进行地区间专业化程度的测量,具有数据获取简便、计算简单、结果直观等优点。 区位商(Location Quotient,简称LQ)。又称专业化率,其原理是:就全国而言,封闭经济条件下,产业结构应该能满足全国人口的需求,而每个地区必须有和全过类似的结构才能满足地区人口的需求。若是一个地区某一行业所占比例低于全国的平均比例,则需从地区外输入产品或服务:反之则可以为外地提供消费或服务。① 式(1)中,LQij为i地区j产业的区位商;Lij为i地区j 产业的就业人数,Li是i地区全部就业人数;Lj为全国j产业的总就业人数;L表示全国总就业人数。在本文中,将总区域限制为长三角,各地区制造业的区位商即为该地区制造业就业总人数占该地区所有产业就业总人数的比例与长三角 地区制造业就业总人数占长三角地区所有产业就业总人数 的比例之比。 一般认为,LQ越大,表示该地区某产业的专业化程度越高。当LQ>1时,表示该地区i产业j部门专业化水平超过全

产业结构协调理论综述

产业结构协调理论综述 1引言 产业结构协调问题是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之一。产业结构协调发展既意味着产业结构本身的协调和优化,也意味着区域之间在产业发展上合理的分工。以区域的协调发展为例,区域是为管理社会、经济等活动的应用性整体,作为国家领土的一部分,区域有大有小、有强有弱、彼此相连,相互之间存在各种关系。区域之间或区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各种经济关系,这种关系和谐则会对区域经济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反之,则会产生消极的摩擦和冲突。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但是,国民经济却并不等于各区域经济的简单累加。区域经济协调则会产生“1+1>2”的效果,反之,若区域经济之间摩擦和冲突不断则结果往往是“1+1<2”[1]。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一直较大,改革开放以来非平衡发展模式的实施使得这一问题更加突出。 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可以通过产业结构的地区协调来实现。目前正处于转轨期的我国经济改革,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各种矛盾的干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就是其中之一。产业结构区际矛盾的具体表现就是地区产业结构趋同以及由此导致的地方保护主义盛行、地方利益抬头、产品的过剩与短缺并存、产业过度竞争等,所有这一切都使得我国各种经济资源的配置远未达到“帕累托最优”。因此,研究探索产业结构协调的理论,以减少或协调产业发展的矛盾,促进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产业结构协调的重要性 2.1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在任何社会,只要存在社会化大生产,在客观上都要求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对一国来讲,整个国民经济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各个部分相互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并保持着一定的比例关系,因此,国民经济要实现持续稳步增长,产业之间的发展必须协调,即在再生产过程中,应经常注意保持各部门、各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比例关系。这种内在联系和数量的比例关系可以表现在多个方面,如各个部门和行业之间;每个部门和行业内部各环节之间;同类产品生产的各部门和行业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等,产业结构协调意味着从产业的角度看这些内在联系和比例关系是协调的。 2.2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 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和社会分工日趋专业化的背景下,市场上的中间产品需求日益增多,产业部门之间彼此依赖程度日渐增大,结构效益的权重日益上升,以至于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一个基本支点。这种来自结构聚合的经济效益,其意义已大大超过个体劳动生产率提高对效益增长所带来的影响。 现代经济增长应该是速度与效率的统一,只有产业结构协调才能达到这一目标,否则社会商品要么是短缺与过剩并存,要么是以周期性的波动甚至经济危机爆发出来。对第二次产业而言,由于三次产业之间存在着供求关系和一系列数量比例关系,因此其发展必须与第一次产业和第三次产业的发展相适应。只有产业结构合理,才能保证各

2011-2017工业区位高考真题汇编

(2011·山东文综T29·11分)12.汉阳铁厂的兴衰和武汉钢铁厂的建设见证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89年,湖广总督张之洞筹划在湖北设铁厂,考虑的厂址是大冶或省城武昌附近的汉阳。1893年,铁厂最终在汉阳建成投产。图10 是19世纪末湖北省局部区域示意图。 (1)据材料一,指出与大冶相比,当时在汉阳建设铁厂的区位优势。(6分) 材料二1955年10月,武汉钢铁厂在武汉市东郊长江南岸破土动工,1958年9月建成投产。2011年,汉阳铁厂遗址保护性改造工程启动,原址上将建设一座博物馆,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基地。(2)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分析若1955年选择在汉阳铁厂原址建设武汉钢铁厂,可能会对武汉的城市发展造成哪些不利影响。(5分) ( 2011(大纲全国卷),36(4),14分)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沤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左图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右图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1)分析甲城市发展麻纺织业的有利条件。(14分) (2011(新课标全国卷),37(1)(2),18分)下图示意2007年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的空间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中国大陆制造业企 业500强总部空间分布的特 点。(8分) (2)分析图示资料,以某城 市或某区域为例,说明其吸 引制造业企业总部的优势条 件。(10分)

11.(2011重庆卷,39.(3)(4),10分)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符合时代的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朝鲜半岛的经济发展是东北亚和平稳定的基础之一。半岛南北差异化德区域发展受到了区域地理要素的影响。下图反映了朝鲜半岛的部分地理要素分布状况,表2是上图所示区域四个代表性城市降水量的年内分配表。表2 (1)上图中松林与浦项相比,发展钢铁工业的资源优势有哪些?(6分) (2)浦项资源贫乏,但钢铁工业发达。根据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资源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对钢铁工业布局影响的变化。(4分)11.(2011福建卷,37(2))下图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9分) 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 1600m。R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250~500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mm。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 (1)与甲国西部沿海地区相比,R河沿岸地区工业较不发达,分析其原因。(9分) 21.(2011 安徽卷,33(2))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2分)材料: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一方面争取了国产大飞 机总装等项目,另一方面向安徽等地转出部分制造业。同时,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优化,制造业集中分布区不断调整。图13 表示上海市2004制造业就业比重的空间分布。 (1)分析国产大飞机总装基地落户上海的原因。(12分)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必修地理Ⅱ湘教版) 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 第二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 教学设计 眉县城关中学魏杰 一、教材分析: 【教材版本】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Ⅱ 【知识理念分析】 教材在本节主要从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方面介绍了各产业活动的特点,阐述了产业活动的地域联系通过生产协作、商贸联系和科技与信息联系来完成,是整个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的概述和基础知识。 【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分析】 地球上的区域有大有小,进行着各种各样的产业活动。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轰轰烈烈的产业革命,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如今,人类建设区域的能力变得空前强大。昔日广阔的草原和茂密的丛林,已经变成一望无际的良田;过去落后的手工作坊,陆续被现代化工业所取代;旧时荆棘密布、满目荒凉的原野,如今楼厦林立的,大道纵横…区域建设的成就和教训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严肃的话题:今后如何走人地协调的发展道路? 所以,本章的第一节就重点从各种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上让学生来学习和分析,了解区域上的各种产业活动,如农业、工业等,影响它们的发展及区位选择的因素是什么?对区域的发展又有何关系?等相关内容,为本章节的核心“人类如何走可持续道路”打下基础,同时引发学生深深的思考。 【学情分析】 本章的内容涉及经济地理学、自然地理学等的相关内容,学生首次接触这些知识,大部分学生的基础比较差,理性认识不是很强。所以教学应该结合身边生

活的案例,让学首先有兴趣学习本章内容和知识点。然后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去合作讨论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要让教学活动变得有序、有效、有趣。 学生已经学习了“区位”的概念,加之,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产业活动的基础认识和了解,而且,近乎一年的地理学习,学生基本的地理思维也已经初具雏形。 二、教学目标及教学设计思路: 三、教学准备 1、自制多媒体课件;

旅游产业区位商

二、云南16 个州市旅游业发展空间差异 在分析了各个地区经济发展实力之后,采用区位熵的方法对各州市旅游业 发展实力进行分析。 区位熵可以反映某一地区某一产业部门的专业化程度,它是某地区的某 个产业指标与该地区经济总量的比值与高级区域同样产业的指标占高级区 域经济总量的比值的比,是个比较有意义的指标。区位熵的值大于1,说明 一个地区的某个产业专业化程度较好,有竞争优势;反之则说明不具备竞争 优势。区位熵计算公式为: 运用区位熵的计算公式,结合2010 云南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计算得到 16 个州市旅游区位熵及排名: 根据区位熵分析法的计算分析,云南16 个州市中旅游业比较有竞争优势 的地区分别是:迪庆州、丽江市、西双版纳州、德宏州、大理市、怒江州和昆 明市。

旅游增长极:(一)一级旅游增长极 选取昆明市和大理市作为云南省的一级旅游从主成分的分析结果看,昆明、曲靖、玉溪、红河经济发展实力得分为正, 说明这四个地区在云南省经济实力最强。 但是曲靖和玉溪市并不适合做为旅游增长极,根据旅游区位熵的计算发现, 这两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在全省不具备竞争优势。而且两市在空间区位上距离 昆明很近,在昆明辐射范围之内,所以不作为旅游增长极。增长极。红河州的经济实力不错,但是旅游区位熵的值在全省并不突出。从区位上 看,红河地处云南东南部,辐射范围有限,所以不能将其划分成为一级增长极。昆明市作为云南省省会城市、全省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其经济实力的得分 在全省遥遥领先。同时昆明的区位熵值也大于1,说明其旅游业也具有竞争力。 从区位角度看,昆明地处滇中地区,接近全省的中心位置,辐射范围不仅包括 滇中,还包括滇东部分区域。 昆明旅游资源丰富、四季如春,有“春城”的美誉。辖区内环境优美,拥 有石林、滇池、九乡溶洞、西山龙门等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此外,昆明 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其中大观楼长联、圆通寺、金殿等文物古迹享誉海内 外。昆明还是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各民族文化交汇的中心,旅游资源的丰富多 彩是昆明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基础条件。另外,昆明在全国的区位优势也很明显,开放程度不断扩大,是我国面向 东南亚、南亚的“桥头堡”,即将完工的昆明新机场是我国四大门户机场之一。 作为铁路枢纽,以昆明为中心,已有成昆、贵昆、南昆、昆河、昆玉、昆大等 铁路向外辐射。昆明作为全省的省会和唯一的特大城市,其作为全省乃至西南 地区旅游集散中心的地位是其他城市无法相比的。 从上面的分析结果看,昆明理应作为云南旅游业的一级增长极,而且具备 建成国际旅游城市的条件。西双版纳州和德宏州都位于云南南部、西南部边境地区,和边境其他市州 如临沧市、保山市、普洱市相比无论经济实力的得分或者旅游业区位熵值都高 出很多,优势明显。在旅游资源方面,版纳和德宏的热带旅游资源比较有特色。 其中,西双版纳与缅甸东部第四特区勐拉开展的中缅边境旅游已产生了巨大的 社会、经济效益,是我国与缅方合作实施以旅游业发展替代毒品种植和加工的一 例成功典范,这一成功的合作引起了缅甸政府的重视,不断放宽中国游客入境缅 甸地区的政策,调整政策简化手续,以适应合作发展的需要。 版纳州府景洪市和德宏州的边境城市瑞丽市,都是云南乃至全国对外贸易 的重要口岸,经济地位重要。所以把景洪市和瑞丽市建设为滇南和滇西地区的 二级旅游增长极,成为连接云南和东南亚旅游市场的国际口岸旅游城市。充分 发挥其边境旅游集散中心的作用,增强云南同南亚国家的对外经贸往来,带动 云南省边境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 旅游业是一个产业链延伸很长的产业,涉及到的行业非常多,限于数据和 资料的取得,本文的理论和实证分析难免存在片面的地方。

基于区位商的山东产业结构分析

基于区位商的山东产业结构分析

基于区位商的山东省产业结构分析 摘要:山东经济正处在高速增长和产业结构快速变动时期,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与 优化来实现山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紧迫的任务。本文运用区位商分析方法对山东省三大产业的结构进行了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定量分析,比较具体地阐明了该区域的产业现状特征,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对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区位商山东省产业结构 2012年山东省GDP首次突破5万亿元,同比增长9.8%,成为除广东、江苏外第三个5万亿梯队成员。随着山东经济的快速发展,省内产业结构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与波动。区位商分析方法是一种定量分析方法,被学者广泛地运用于某地区、某行业、地区间的产业结构研究。如王子龙、谭清美对区域高新技术主导产业结构优化进行了研究,其中就运用到区位商分析方法;胡序勇、陈闻君对新疆产业结构区位商的分析明确了新疆优势产业,提出新疆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刘晓红、李国平用区位商分析法对陕西省的区域产业结构进行了实证研究。 本文采用总量分析,利用山东省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对山东省各产业的区位商进行计算,分析山东省的优势产业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一、区位商及其计算方法 区位商是指一个地区特定部门的产值在该地区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与全国 该部门产值在全国总产值中所占比重方面的比率,其表达式为:LQ ij = e ij ÷e it / E ij ÷E it ; 式中 e ij 是 i 地区 j 部门的产值,e it 是 i 地区的总产值,E ij 是全国 j 部 门的产值,E it 是全国总产值。 区位商的另一种表达形式是:Li=e i ÷e t / E i ÷ E t ; 式中e i 为城市中i部门职工人数;e t 为城市中总职工数;E i 为全国i部门职 工数;E t 为全国总职工数。Li为区位商。 第一种形式是根据生产总值比重体现产业专业化程度,第二种形式是根据城市中某一部门职工人数体现基本活动部门范围,但是这种分析方法的假设有很大的局限性,只有在国家没有外贸出口和全国各城市都有相同的生产率和消费结构的前提下才能成立。对于重要的出口部门,用全国比重去衡量城市满足本地需要的部分,显然标准就偏高了。城市之间在同一部门生产率的实际差别和消费习惯的不同也会影响计算的准确性。综合考虑,本文采用第一种形式计算区位商。 在第一中形式中: Li> 1的部门表明该产业在该地区的专业化程度较高,超过全国水平,意味着该产业在该地区生产较为集中,具有相对规模优势,发展较快,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在考察主导产业时,Li大于1的部门是具有基本活动部分的部门,可以为外地服务,是从城市以外的地区为城市所创造收入的部分,也是城市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我们把这部分部门叫做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 Li< 1表明该产业专业化程度低于全国水平,其规模比较弱势,意味着该地区该行业的产出不能满足本地区的需求,还需要由区域外供给产品或服务。

2020新教材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二册第三章 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

第三章产业区位选择 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读我国四类地区典型农作物的分布表,完成1~2题。 1.以下关于甲、乙、丙、丁四地的区域位置和农业耕作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可能为华北平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B.乙地可能为黑龙江北部,一年两熟 C.丙地可能为长江中下游平原,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D.丁地可能为海南省,一年两熟 2.以下关于四地的叙述,有可能的是() A.乙地热量不足,不利于商品化农业发展 B.甲地地广人稀,适合商品粮基地建设 C.丙地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山地、丘陵多,山区面积广 D.丁地的主要环境问题为黑土肥力下降 1题,根据表中信息可知,甲地可能为华北平原;乙地可能为黑龙江北部;丙地可能为长江中下游平原;丁地可能为海南省。华北平原农业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黑龙江北部农业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或三熟;海南省农业耕作制度为一年三熟。据此选A项。第2题,乙地(东北平原)热量不足,但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商品化农业发展;甲地(华北平原)人多地少,水资源不足,不适合商品粮基地建设;丙地多低山丘陵,是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丁地位于我国热带地区,主要环境问题为酸雨。据此选C项。 2.C 枣树耐干旱、耐瘠薄、耐盐碱、适应性强,土壤pH为5.0~8.6,枣树都能正常生长结果,有著名的“铁杆庄稼”之称。下图示意我国红枣主产区分布状况。读图,完成3~4题。

3.我国红枣主产区共同的自然条件是() A.水热充足 B.土壤肥沃 C.地形平坦 D.光照充足、日温差大 4.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红枣生产国和出口国,红枣主要出口到东南亚、欧美等国家的华人居住区,国外非华人市场难以进入。造成非华人市场难以开拓的主要原因是() A.冷藏、保鲜技术差 B.交通运输 C.贸易壁垒森严 D.饮食习惯不同 3题,红枣主产区分布在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的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第4题,我国的冷藏、保鲜技术和交通运输条件都较好;红枣出口到东南亚、欧美等国家,说明不存在贸易壁垒问题;“国外非华人市场难以进入”,说明主要原因是饮食习惯不同。 4.D 荔枝口味鲜美,但极不耐储藏。荔枝树喜温暖,不耐冰雪霜冻,极端低温若低于-2 ℃,则来年基本绝 收。合江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三江交汇的河谷处,与岭南的荔枝主产区相距400余千米,是荔枝种植的一块“飞地”。下图示意合江县地理位置。据此完成5~7题。 5.合江县荔枝主产区的冬季气温接近岭南地区,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大气环流 B.海陆分布 C.地形 D.纬度因素 6.合江县荔枝的市场售价比岭南同类品种高2~3倍,是因为() A.荔枝生长期长,上市晚 B.气温日较差大,荔枝甜度高 C.光热充足,荔枝品质好 D.灌溉水源充足,荔枝水分大

区位商

基于区域商理论的浙江省区域产业结构实证研究 生物环境系天目城规122 陈思瑶指导教师:李光勤内容摘要: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和升级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合理的产业结构是使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本文运用区位商的分析方法对浙江省三大产业结构进行分析,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定量的分析,系统地阐明了浙江省的产业现状特征,发现其存在一定的问题,且通过贸易比率的计算确定区域的优势产业,并对浙江省产业结构的转变提出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区位商;产业结构;区域经济;浙江省 0 引言: 所谓产业结构是指在社会生产的过程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构成及资源在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产业所占比重,以及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及产业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方式被称为产业发展水平。经济结构的核心内容是产业结构,一个地区甚至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是由是否是合理化的产业结构所决定的。由此得出,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是合理的产业结构。产业结构优化代表着其合理和高度化的统一。这些产业部门的组成和这之间的比例关系、联系都是不同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也不同。 自2000以来,浙江省的三大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所占比例逐渐下降,第二产业所占比例缓慢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例呈迅速发展态势。在2012年里,第一产业占的比重由2000年的5.88%降低为2012年的4.81%,第二产业所占比重由2000年的53.3%上升为2012年的50%,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由2000年的36.4%上升为2012年的45.24%。“十一五”发展规划强调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工业结构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本文旨在利用区位商指数来分析自“十一五”规划以来,浙江省三次产业结构发展状况,并进一步分析浙江省第一、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区位商,从而得浙江省产业发展对此建议。 1 研究方法 区位商(Location Quotient,LQ)是衡量一个区域专业化水平的指标,又称区域产业专业化率,反映的是某个部门(产业)在某区域所占的比重与同一部门(产业)在全国的比重之比值。以区位商作为量化指标,采用一个地区产业的产值在该地区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与全国某产业值所占比重方面的比率,其表达式为: LQij= (eij/ej)/(Ei/E)

高考地理热点专题复习第一篇 高频考点聚焦专题七 工业区位与主要工业地域

专题七工业区位与主要工业地域 【考点精要】 1.工业区位选择的思路和方法 (1)工厂区位选择的分析思路 (2)判断主导工业区位因素 主导因素的确定,首先要看工业部门的性质,然后结合具体的区域,从各方面进行分析,原则上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大致有几种情况:①指向型特别明显的,如甜菜制糖厂。②非唯一指向型的,如云南发展有色金属工业,既有水电的区位优势,又有丰富的资源优势。③地域不同区位因素不同的,如大庆市发展石化工业属于原料指向型,而南京市发展石化工业则属市场指向型。同时注意工业区位因素是发展变化的,因此工业区位因素的评价更要侧重于对其发展变化的评价分析。 (3)评价某工业区位布局是否合理 评价判读某工业区位布局是否合理,除了考虑经济效益,还需考虑环境、社会因素等。如自来水厂,要求水源清洁,应布局在河流上游。高新技术产业区,需要高技术人才,应布局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附近。如微观上兼顾生态环境效益如下图所示: 2.区域工业发展条件分析及发展问题、解决措施 (1)区域工业发展条件分析思路。 分析区域工业发展条件,一般从以下几方面来加以分析:地理位置、资源条件、农业基础、交通条件、市场条件、劳动力条件、技术条件、历史条件、政策条件等。应用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不需要把每个方面都分析到,要抓住当地的特色,前面提供的只是分析角度,要分析其工业发展的主导因素; ②要适当地阐述,切忌简单地罗列几个关键词; ③语言要规范,运用正确的地理术语。

(2)区域工业发展问题、解决措施类的规律总结: 3.工业集聚与工业分散的表现 企业集聚会产生规模效益,节约成本、加强协作、共同利用基础设施,但并非所有的企业都是集聚分布;目前有些企业则在全球寻求最佳区位,将不同的分厂(车间)分散到世界各地,以充分发挥各地的优势,如零部件众多的汽车厂、飞机厂等。(1)从时间上看,纵观世界工业化的发展历程,在其发展早期和中期,工业集聚现象明显,其发展后期,则是工业分散现象明显。(2)从地域上看,目前,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发展以集聚为主,发达国家的工业发展则以分散为主。(3)工业分散时一般会把处于低附加值的生产环节进行转移,而把产品设计、研发、品牌等高附加值的生产环节保留在本地区。对产业转入地应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增加产品竞争力,加大品牌力度。 巧点妙拨 易混易错的工业导向型判断 (1)电子装配、服装加工属劳动力导向型,而微电子(集成电路)、高级时装则属技术导向型。(2)铜矿石品位低,运输量最大,粗铜冶炼宜接近原料产地,精解铜需要消耗大量能源,需要靠近火电或水电基地,而铜制品厂则要接近市场。(3)瓶装饮料厂一般要接近消费市场,但从长远来看影响其布局的主导因素是水源。(4)乳品生产基地属原料导向型,而北京、大庆液态奶基地的落成则是为了接近市场。(5)汽车工业在发达国家或地区布局是拥有核心技术,在发展中国家布局主要是靠近消费市场。 【典题对应】 例.(2014·新课标I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特阿拉伯人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和内陆绿洲地区。21世纪初,该国甲地发现便于开采、储量丰富的优质磷酸盐矿。初期开采的矿石送往乙地加工,2013年,该国在甲地附近筹建磷酸盐工业城,使其成为集开采、加工为一体的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 (1)分析沙特阿拉伯建设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的优势条件。 (2)分析在甲地附近建设磷酸盐工业城需要克服的不利地理条件。 (3)在甲地或乙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都会造成污染。有观点认为“与乙地相比,甲地加

基于广西十四个地级市区位商的贺州市优势 产业分析

基于广西十四个地级市区位商的贺州市优势产业分析 发表时间:2019-09-11T15:11:09.22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作者:谢亘欢 [导读] 摘要:区位商是探究一个地区产业竞争力的定量分析指标,本文通过分析广西统计年鉴的基础数据,计算广西14个地市2013年至2017年的区位商,得出贺州市相对于其他13个地市的优势产业与弱势产业,为贺州市未来的产业结构调整探明路径,更好的指导贺州市城乡规划的编制。 广西壮族自治区城乡规划设计院 530022 摘要:区位商是探究一个地区产业竞争力的定量分析指标,本文通过分析广西统计年鉴的基础数据,计算广西14个地市2013年至2017年的区位商,得出贺州市相对于其他13个地市的优势产业与弱势产业,为贺州市未来的产业结构调整探明路径,更好的指导贺州市城乡规划的编制。 关键词:贺州;区位商;产业经济;比较优势;城乡规划 1前言 区位商是区域经济学与经济地理学常用的指标,由英国著名地理学家Peter Haggett首次提出,常用于分析一个地区的优势产业。在产业协同区域整合的大背景下,分析确定一个城市的优势产业,除了考察城市本身的资源禀赋,考虑城市发展的内因,更应该对比城市之间的比较优势,在区域竞争中有优势的产业,结合城市本身的优势资源,将更有可能在区域竞争中胜出。本文将从广西十四个地级市的区位商出发,分析贺州市的优势产业,并预测贺州市未来的产业发展路径。 2区位商与产业发展预测的关系 区位商是一种比较分析法,它并不统计产业经济指标的绝对值,而是分析某地区的产业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是否能为其他地区服务。区位商的计算方法有两种(均以贺州为例): 第一种: 首先计算贺州市第一产业从业人数占贺州市所有产业从业人数的比值A。 接着计算全广西第一产业从业人数占全广西所有产业从业人数的比值B。 最后以A÷B=区位商C。 当区位商大于1时,说明第一产业是贺州市的重要产业,产业人口在满足本地需求的前提下还有富余,有充裕的产业资源为其他地区提供服务,该产业相对于其他地区具有比较优势,属于贺州市的优势产业。 当区位商小于1时,说明第一产业是贺州市的次要产业,产业人口无法满足本地的需求,需要购买其他地区的服务,该产业相对于其他地区具有比较劣势,属于贺州市的弱势产业。 由于产业人口与产业效益并不是完全相关,故而通过产业人口计算的区位商主要体现贺州市该产业的就业容量与发展潜力,起到预测产业未来走向的作用。 第二种: 首先计算贺州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占贺州市所有产业增加值的比值A。 接着计算全广西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广西所有产业增加值的比值B。 最后以A÷B=区位商C。 当区位商大于1时,说明第一产业是贺州市的重要产业,产业效益高于广西平均水平,该产业占贺州市GDP的比重较其他地市为多。在产业效益上相对于其他地市具有比较优势。 当区位商小于1时,说明第一产业是贺州市的次要产业,产业效益低于广西平均水平,该产业占贺州市GDP的比重较其他地市为少。在产业效益上相对于其他地市具有比较劣势。 由于产业效益相较于产业人口而言具有不可预测性与突变性,只适用于分析现状产业的效益优劣势,对于产业未来的发展只能起参考作用。 表1:广西14地市区位商总表(2017)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