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银行并购理论发展简析

银行并购理论发展简析

银行并购理论发展简析
银行并购理论发展简析

CO-OPERATIVE ECONOMY&SCIENCE

提要银行并购活动轰轰烈烈地进行了一个多世纪,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虽然银行并购如火如荼,但并购后的绩效却并不理想,不能够支持银行并购的实践。这种理论和实践的背离,使得银行并购理论主要侧重于银行并购动因理论的研究。

关键词:银行并购;绩效;动因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

银行并购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银行并购指发生在银行与银行之间的并购;广义上的银行并购指所有涉及银行与银行或其他金融企业的并购。本文的银行并购是指狭义的银行并购。本文的银行并购理论主要讨论了银行并购动因理论和银行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历史上,银行并购理论的发展总是紧随着银行并购实践的发生。全球银行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并购浪潮,每次并购浪潮都推动了银行并购理论的发展。中国银行业并购近年也渐渐活跃起来,相应地,有关中国银行业并购的相关研究也逐步活跃起来。

一、银行并购动因理论的发展

在实践中,由于银行并购存在着过高的并购失败率,使得理论界把注意力大量集中在银行并购的动机上。理论界通过对美国等许多国家大量银行并购案例的实证分析后发现,追求市场控制力、增加利润、增加股东价值、增加销售额、取得规模经济效益、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分散风险、应对市场失效等经营目标的经济动机,仍然是银行并购的主要动因。

(一)第一次全球银行并购浪潮与银

行并购动因理论发展。第一次全球银行并

购浪潮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始发

英国,逐渐扩散到欧洲大陆、美国、日本等

国。在这次全球银行并购浪潮中,主要发

生的是以减少同业间竞争程度为目的的

横向兼并。随着发达国家银行资本与金融

资本的融合,许多银行通过并购占据了很

大的市场份额。基于这一并购阶段的并购

理论主要是规模经济理论,目标是达到并

购双方银行经营上的协同。但也有经济学

家持反对意见,认为兼并不能实现规模经

济,只会导致行业内的“过度集中”,导致

垄断利润。这种观点认为,如果只有少数

几家银行占有大部分的银行市场份额,这

些银行将趋向“合谋”。结果银行的价格和

利润将含有垄断因素。除了规模经济的解

释之外,经济学家们还做出了这样的解

释,主要观点是银行横向联合,将银行业

中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银行联合在一起

可能会获得不同水平间的更有效的经营

协同。银行通过并购,可以使其拥有的专

属管理能力向被并购银行溢出,从而使并

购双方银行的管理水平都得到提高,实现

双方银行管理间的协同。

(二)第二次全球银行并购浪潮与银

行并购动因理论发展。第二次全球银行并

购浪潮始于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在八

十年代达到高潮。各国银行业务综合化趋

势随之明显提高,银行业务范围不断扩

大。在这一浪潮的前期,对银行并购的理

论解释主要有多样化经营、财务协同效应

以及管理学角度出发的诸多理论。多样化

经营以风险化解为立足点,认为管理者和

其他雇员为了保持组织资本和声誉资本

以及在财务和税收方面的优势,可能会寻

求多样化经营。多样化经营可以通过内部

发展实现,也可以通过兼并活动实现。在

特定情况下,通过兼并达到多样化经营要

优于内部发展途径。财务协同效应主要来

自较低成本的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有大

量内部现金流和少量投资机会的银行拥

有超额现金流;有较低内部现金流和大量

投资机会的银行需要进行额外的融资,这

两个银行的合并可能会得到较低的内部

资金成本优势。另外,基于管理学理论的

不断完善,这一时期也出现了从管理学角

度来解释银行并购的诸多理论。这种理论

认为,管理者往往采用较低的投资收益

率,通过并购来扩大自己的声誉,反映了银行并购理论发展简析

□文/沈杰

务危机发生前发出预警,就必须要求预警有畅通的信息传递路线和对策以及时反映。所以,这就需要建立一套专门的预警传递系统并由专人负责,使预警信息能迅速反馈到相关部门进行处理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

(四)加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后续管理。虽然前期的财务预警系统构建至关重要,但保持科学完备的后续管理同样也是不能忽视的,因为它可以保证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和预警功能的充分发挥。后续管理工作通常包括:日常监管和维护、保

证预警系统与其他管理系统之间数据接

口通畅、数据共享充分,财务业务数据、指

标体系、预警临界标准等有序更新,保证

预警功能的准确和及时,保障各项数据库

的安全和完整,因为数据是财务危机预警

系统发挥功能的基础,所以加强数据库的

防病毒入侵、防黑客盗取、防非法操作等

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五)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与企业内部

控制相结合。构建与运用财务危机预警系

统进行危机的预测,发现企业的财务危机

问题,并不是企业的最终目的,企业的最

终目的是根据财务预警的状况,采取及时

的防范措施,使企业消除财务危机隐患。

(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黄蓬勃,杨卫华.企业财务危机的成因

与对策.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7.5.

[2]王玉文.企业财务危机成因探析.税务

与经济,2006.2.

金融/投资

58

《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年10月号下(总第379期)

CO-OPERATIVE ECONOMY&SCIENCE

管理者与公司股东间出现的代理问题。

在这一浪潮的后期,对银行并购活动的理论解释主要有q值理论和自由现金流假说。q值理论主要阐明了在不考虑资本利得税的条件下,当包括银行在内的企业的证券市场价值低于其重置资本成本时,并购将更可能发生。自由现金流假说认为,包括银行在内的企业要使效率及股价最大化,自由现金流就必须支付给股东,但是公司的管理层往往没有积极性向股东支付这些剩余现金流,这时只有为公司寻找到更多的投资机会,以降低管理者所控制的资源数量,从而削弱他们的权力;同时,当为额外的投资寻求新资本而进行融资时,管理层也会受到来自外部资本市场的监督,使其行为决策更符合债权人或股东的利益。因而,并购成为解决公司股东与管理者之间利益冲突的一种有效工具。

(三)第三次全球银行并购浪潮与银行并购动因理论发展。第三次全球银行并购浪潮与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第五次全球企业并购浪潮同步进行,持续至今。金融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导致全球银行业竞争的加剧,竞争的加剧又迫使世界各国普遍放松监管政策,这就给银行并购创造了较有利的银行内部压力和外部环境。跨国银行在这一次并购浪潮中成为领导力量。这一时期对并购动因的理论解释主要有并购的外部冲击理论。该理论阐述了包括银行在内的企业并购的发生是由于外部因素,如技术革命、全球化、政府监管的放松等变动而引起的。

二、银行并购绩效实证研究进展

银行并购绩效研究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业绩比较研究法和事件研究法。两种方法的实证结果都表明,尽管平均来看,银行并购具有产生巨大效率收益的潜力,但银行并没有从并购行动中得到预期的令人满意的价值和表现,并购还可能导致银行收益和价值的减少。并购绩效实证的结论不能支持与银行并购迅猛发展的现实。

(一)采用业绩比较研究法相关实证研究的进展。业绩比较研究法通过比较银行并购前后的业绩以及比较合并后的银行与没有参与合并的银行的业绩来考察

并购对银行绩效产生的影响。这一方法的

优点在于会计操作性强,数据容易获得且

很容易理解,可直接运用合并前后的数据

来分析和衡量并购行为的绩效是否发生

变化。然而,对财务数据的研究有几个缺

陷。尽管财务数据被设计来测算实际表

现,但它们在经济意义上可能不准确。财

务数据主要是基于历史数字,常常忽略了

现在的市场价值。而且,并购前和并购后

银行绩效的变化,并购可能不是唯一的影

响因素,其他事件在并购期间也可能发

生,所以如果不能更准确地说明这些额外

事件与并购相关的变化,可能导致不适当

的结论。

大部分采用业绩比较研究法的实证

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获得的会计数据得

出成本效率的变化,以此衡量绩效的变

化。许多研究分析了通过财务变量显示的

业绩变化,还有一些研究考察了银行并购

前后成本和利润效率的演进,但多数研究

结果却令人感到意外。虽然一些研究表明

银行并购能提高银行的X效率。但相当

多的研究结论是并购的潜在效率收益几

乎没有实现。

(二)采用事件研究法相关实证研究

的进展。事件研究法检验的是合并公告对

股票价格的影响,通过调整针对所有股票

市场演进变化的市场模型,检验银行收购

方和被收购方综合市场价值的变化,提供

了对未来合并后银行利润并购期望效应

所产生的估计值。如果金融市场是有效率

的,股票市场的反应应该是对并购所产生

期望业绩的良好指标。该方法的支持者认

为,通过考察股票市场对银行并购行为消

息的反应,获得更多的是市场数据而不是

会计数据,而市场数据能够更为准确地表

达出两个原本独立的公司合并的价值。实

际上,他们认为会计数据是不可靠的,而

市场反应可以成为一个较好指标,并购双

方非正常回报总和的加权价值是衡量源

于并购活动总收益的恰当手段,这种度量

方法能够量化那些市场认为是并购活动

产生的价值创造。虽然运用事件研究法能

够不受财务数据的潜在误导,对任何测算

而言,市场价格研究本身是准确的,但是

由于大多数研究仅仅计算并购公告期短

时间的回报,而且分析仅仅基于对未实现

事件的市场预期,因此也是有缺陷的。基

于这种方法的研究同样也没有发现源于

合并的总收益增加,就对美国银行并购的

绩效研究而言,大多数研究都没有发现并

购能够产生巨大价值增长。

三、中国银行业并购问题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关于中国银行业并购的相关

研究也逐步活跃起来。比较有代表性的研

究成果有:金晓斌所著《银行并购论》

(1999)从不同的角度剖析银行并购的内

在本质、运行机理、绩效,并在此基础上分

析了并购对经济的影响;孔永新的《迎接

全球银行并购浪潮》(2000)收集整理了全

球银行并购的经典案例,并进行了一定的

比较分析;李富有的《中外金融业并购重

组论》(2001)广泛的收集了国内外金融业

并购重组的案例,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

析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金融业并购规律

以及各类并购重组的原因及特点,对中国

的金融业并购提出了富有创见的构想;周

林的《企业并购与金融整合》(2002)在对

企业并购与整合进行理论分析的同时,系

统地研究了我国银行业发展及并购战略;

吴韦华的《银行并购与我国银行业的发

展》(2003)对国际银行业的并购重组进行

了全面的分析,探讨了银行业并购重组的

客观规律,并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借

鉴国际银行并购经验为中国银行业所用;

曹军的《银行并购问题研究》(2004)通过

分析国际银行并购的成本和收益的实证

结果,对中国银行业的并购提出了具有建

设性的建议。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胡峰.银行并购后绩效问题研究综述.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6.

[2]范锐.论银行并购的效益.国际金融研

究,1999.4.

[3]刘志军.银行并购的风险效应分析.金

融经济.

[4]陈璐.银行并购实证研究的发展及方

法论演进.2005.1.

金融/投资

59

《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年10月号下(总第379期)

公司收购尽职调查报告

公司收购尽职调查报告 尽职调查报告应包括财务,法律,业务等方面的内容。以下是关于公司收购尽职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参考~! 公司收购尽职调查报告 企业的扩张通常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是通过引进投资者的方式增资,包括引进战略投资者或者风险投资者;二是通过并购的方式,包括股权并购和资产并购。而第二种方式 由于实行周期相对较短,成本较低,成为企业扩张的常见方式。 企业并购是项复杂的法律工程,并购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众多因素,其中,投资者对目标公司了解的程度是众多决定因素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投资者必须对目标公司进行必要的调查,了解目标公司各方面的情况。这样的调查工作往往不是投资者自己能够独立完成的,必须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其内容通常包括委托律师调查目标公司的主体资格、目标公司经营管理的合法性、目标公司资产、债权债务等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委托资产 评估公司对目标公司的资产进行评估,委托财务咨询公司或者其他专业机构对目标公司的经营能力、经营状况、竞争能力等方面进行调查、评估,委托专业机构对目标公司的技术能力进行调查、评估,委托环境评估机构对目标公司所涉及的环境保护事项进行评价,等等。 在中,这些调查被通称为“尽职调查(Due Diligence)”。 公司并购本身是一种风险很高的投资活动,在设计与实施并购时,一方面要利用其所具有的缩短投资周期、减少创业风险、迅速扩展规模、弥补结构缺陷、规避行业限制等优势,同时也要注意存在或可能存在一系列财务、法律风险进行防范和规避。因此,在风险管理的实践中,尽职调查中的法律尽职调查成为公司并购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一、法律尽职调查的必要性 由于中国的公司并购市场尚处于初级市场阶段,市场规则的完善性、市场参与者的成熟程度、监管方式的先进程度等等诸多要素都有着初级阶段的明显特征。在这种不成熟的并购市场体系下,收购方通过并购的方式进行企业规模与市场份额的扩张,其风险因素更需要在试水之前进行全盘的规划。对于收购方而言,公司并购最大的风险来源与收购方对出让方和目标公司的信息不对称,信息的不对称最终演化的风险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并购当中的陷阱———债务黑洞的陷阱、担保黑洞的陷阱、人员负担的陷阱、无效乃至负效资产的陷阱、违法违规历史的陷阱、输血成本超过承受极限的陷阱等等。

关于兴业银行的尽职调查报告

? ?

关于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尽职调查报告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泉州监管分局: 根据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泉州分行(以下简称“兴业银行泉州分行”)与我行签订的系列理财产品托管合同,由兴业银行泉州分行作为我行系列型理财产品募集资金的托管人。根据《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我行本着行业公认的业务标准、道德规范和勤勉精神,对兴业银行泉州分行的基本情况、公司的主要业务及内部风险管理等方面的材料进行了相关核查。核查主要依据兴业银行泉州分行提供的文件资料。现就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兴业银行成立于1988年8月,是经国务院、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成立的首批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总行设在福建省福州市,注册资本107.86亿元,注册地址福建省福州市湖东路154号,邮政编码350003,法定代表人高建平。 兴业银行2007年2月5日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601166),截至2011年6月末,兴业银行前十大股东依次为:福建省财政厅、恒生银行有限公司、新政泰达投资有限公司、福建烟草海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中粮集团有限公司、福建省龙岩市财政局、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西水创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广发聚丰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 截至2011年6月末,兴业银行资产总额突破2万亿元,达到20899.06亿元,股东权益1011.73亿元,不良贷款比率为0.35%,上半年累计实现净利润122.32亿元。根据英国《银行家》杂志2011年7月发布的全球银行1000强排名,兴业银行按总资产排名列第75位,按一级资本排名第83位。根据美国《福布斯》2010年发布的全球上市公司2000强排名,兴业银行综合排名第245位,在113家上榜的中国内地企业中排名第14位。 二、治理结构 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按照《公司法》、《证券法》、《商业银行法》的有关规定制订了《公司章程》及配套的管理制度,建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为主体的法人治理结构。实行统一法人

跨国并购动因-困难-对策

(二)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 1. 全球竞争压力的驱动。全球化的压力迫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展开海外大规模并购,打造全球竞争平台。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家开放程度越来越高,跨国公司长驱直入,中国市场已经成为跨国公司之间竞争的主要“战场”。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本土企业的实力迅速提升,但仍然有限。要想赢得未来竞争中的一席之地,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壮大起来,迅速打造一个能够与大型跨国公司正面竞争的平台。这也是中国企业选择大规模海外并购,在国际化经营路程上实现跳跃性发展的一个主要动机。 2. 为获得战略性资产。所谓战略性资产是指企业 通过在规模经济、范围经济、设施和系统效率及品牌 资产方面投资积累起来的资源。这些所有权资产或多 或少地都带有东道国的本土化特征,不仅无法在其他 市场获得,而且开发耗时。对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对 象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寻求的战略 性资产,主要包括品牌、先进技术和稀缺的自然资 源。如2005 年中石油以41.8 亿美元竞购哈萨克斯坦 PK 石油公司成功,获得该国境内约700 万吨原油年 产量和大量石油储备;而“中海油”以185 亿美元竞 标优尼科石油公司虽然失败,但其所体现出来的中国 石油公司参与国际资源开发的决心可见一斑。 品牌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是企业的无 形资产。在日益“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当代国际 竞争中,品牌运营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市场的“金钥 匙”。然而,我国虽有制造世界一流产品的能力,却 疏于创造和经营自己的品牌。因此,如何在国外建立 自己的品牌影响,是中国企业在海外持续发展的重要 因素。一般来讲,企业的国际品牌策略有三种方式: 为国外公司贴牌生产、自建品牌和通过并购获得东道 国企业的品牌。我国目前多数企业以贴牌生产为主, 兼顾在东道国市场销售少量的自有品牌产品以扩大影 响。随着国内企业实力的提高,很多企业开始意识到 贴牌方式的缺点,并购国外的知名品牌作为一种替代 方式而受到关注。并购不仅可以在短期内让企业获得 东道国品牌,而且通过宣传并购事件本身也可以扩大 公司影响。我国IT 企业的排头兵“联想”,在以 17.15 亿美元的高价收购国际知名品牌IBM 的PC 业 务后,大大提升了公司的形象和品牌知名度,推动了 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 除了获得品牌以外,先进技术也是我国企业跨国 并购的另一个焦点。先进的技术是企业保持旺盛生命 力的灵丹妙药,因此,各个企业对自身的技术诀窍都 严守秘密。技术的不对称分布以及出口许可制度,使 得我国企业很难获得国外的先进技术。因此,并购就 成为了技术转移的重要手段。如“京东方”通过并购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 一、引言 企业并购作为一种市场经济下的企业行为,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100 多年的历史了,经历了五次并购高潮。每一次并购高潮都显示出了它强大的经济推动力。我国从二十世纪 90年代推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国民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一批批企业逐渐壮大。2001年加入WTO 的成功,为我国这些大企业在全球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基础,使中国经济逐步成为全球经济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2004年底发生一宗跨国并购案——联想集团并购IBM PC 部门,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引发了极大的争议!种种结论——看好、保留、不看好——也皆来自于形形色色的判断理由。到底如何看待这些评论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因为它不仅关系到企业经营战略的问题,也关系到我们怎样理性地评价并购个案的方法与原则问题。 本文的产生正是基于对联想集团公司并购IBM PC案例的浓厚兴趣,为了寻求科学有效的并购案例的评价方法而展开的。本文运用理论探索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研究方法,依据有关的企业并购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借助于图表、统计、对比等分析方法,对联想购并IBM PC部门案例的收益与风险作了系统化的深入剖析。 文章首先介绍了企业并购方面的有关理论知识。然后作者在掌握联想集团并购案大量事实资料的基础之上,按照有关并购的动因理论和风险理论结构化地分析了联想集团并购案的利弊得失。 二、联想并购IBM—PC业务背景介绍 (一)并购背景简介 % 2004年12月8日,在中国个人电脑市场占有近30%市场份额的联想集团宣布,以12.5亿美元的现金和股票收购知名品牌I BM的全球台式电脑和笔记本业务,及5亿美元的净负债转到联想名下,交易总额达到17.5亿美元。届时,IBM将持有联想集团18.9%的股份,成为联想的第二大股东。 此次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将组建起继戴尔,惠普之后的世界第三大个人电脑厂商。并意味着联想的个人电脑年出货量将达1190万台,销售额将达120亿美元,从而使联想在目前个人电脑业务规模基础上增长4倍。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交易,将对全球PC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并购双方概况 联想集团成立于1984年,由中科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11名科技人员创办,到今天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在信息产业内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2002财年营业额达到202亿港币,目前拥有员工14000余人,于1994年在香港上市(股份编号992),是香港恒生指数成份股。2003年,联想电脑的市场份额达28.99%,从1996年以来连续9年位居国内市场销量第一,至2004年3月底,联想集团已连续16个季度获得亚太市场(除日本外)第一(数据来源:IDC),2003年,联想台式电脑销量全球排名第五。 IBM,即国际商业机器公司,1914年创立于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信息工业跨国公司,目前拥有全球雇员30万多人,业务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0年,IBM公司的全球营业收入达到八百八十多亿美元。但联想收购的其个人电脑业务在过去三年半里持续亏损。2004年12月31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公布的档案显示,到2004年6月30日为止,IBM的个人电脑业务亏损总额已高达9.73亿美元。 三、联想收购lBM—PC业务的动因 (一)联想集团面临的危机 联想集团有限公司(LenovoGroupLimited)创建于1984年,一直是中国PC市场的龙头企业。

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任务1-1-1 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认知 商业银行是在商品交换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孕育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为满足生产与扩大再生产、汇划清算与内外贸易、货币融资与资本市场、金融产品与中介服务等需求而发展形成的一种金融组织。经过几百年的演变,商业银行已成为各国经济活动中主要的资金集散机构和金融服务机构,并成为各国金融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商业银行 (一) 近代西方商业银行的起源和演变 据说,英语单词“BANK'’的意义源于拉丁文中的“Banco。”一词,“Banco”的意思是“长板凳”。在中世纪中期的欧洲,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港口城市由于水运交通便利,各国商贩云集,成为欧洲最繁荣的商业贸易中心。各国商贾带来了五花八门的金属货币,不同的货币由于品质、成色、大小不同,兑换起来就有些麻烦。于是就出现了专门为商人鉴别、估量、保管、兑换货币的人。按照当时的惯例,这些人都在港口或集市上坐着长板凳,等候需要兑换货币的人,渐渐地,这些人就有了一个统一的称呼——“坐长板凳的人”。“坐长板凳的人”由于经常办理保管和汇兑业务,手里就有一部分没有取走的现金,他们把这部分暂时不用兑付的现金借给急需用钱的人,以赚取利息。老百姓(现称为客户)有了闲钱就可以存到“坐长板凳的人”那里去,需要时取出来。这些机构就像一个存钱的箱子,所以后来人们又把它们称为“Bank”,这就是银行的英文名称“Bank”一词的由来。 在我国,过去主要使用银子作为流通货币,商铺又常常被称为“行”,所以“Bank'’翻译成中文就被称为“银行”。 (二) 商业银行的性质、职能和作用 1.商业银行的性质 商业银行是以价值创造为目的,以筹集资金、提供结算为基本手段,以运用资产和创新产品为载体,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商业银行具有一般的企业特征,但又不是一般的企业,而是以经营货币资金为主的金融服务企业,同时,随着金融市场的发育和完善,其在负债业务、中间业务及表外业务等方面均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商业银行的职能与作用 商业银行具有如下主要的职能和作用: (1)信用中介。信用中介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能反映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企业或个人在物物交易、物权交易、资产资金交易等方面的经济和贸易往来更愿通过银行来完

股权收购尽职调查报告

股权收购尽职调查报告 致:AAA股份有限公司 引言 北京市XX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本所”)接受AAA公司(以下简称“贵司”)之委托,为其拟进行的对BBB有限公司(以下简称“BBB公司”)的股权收购,对BBB公司的相关法律状况进行尽职调查,并出具本尽职调查报告。 本报告仅供贵司为本次股权收购之目的使用,除可为本次股权收购之目的提供予其委聘的其他专业机构外,未经本所同意,不得用作任何其它用途,亦不得将其任何部分或全部披露于任何其他机构或个人。 一、本报告依据以下资料出具 1、本所向BBB公司的主管工商行政管理局进行工商调查所获取的文件资料; 2、BBB公司提供的文件资料; 3 、BBB公司或贵司所作的陈述及所出具的书面确认。 BBB公司以及贵司向本所陈述: 为出具本报告,本所业已:向主管工商行政管理局进行工商调查;为出具本尽职调查报告所需要进行其它尽职调查,即:要求BBB公司及贵司向本所提供为本次股权收购所需要的资料或说明。 本报告仅就出具日之前已发生或存在的事实出具本报告。 1.7 贵司及其他专业机构认为需补充进行法律尽职调查的事项或需在正式股权转让合同中约定的事宜,敬请及时告之本所。 二、假定 在出具本报告时,本所假定: 1、所有提供予本所的文件资料均为真实有效; 2、所有文件资料上的盖章均为真实,所有在有关文件资料上的签字均为真实,签字人均有权,或已被适当授权签署该等文件; 3、所有提供予本所的文件资料上所描述的情况均准确、真实;

4、BBB公司及贵司已就所有可能影响本报告的事实及文件均已向本所披 露及提供,并无任何重大隐满、遗漏及误导; 5、向本所所作的陈述及提供予本所的书面确认均为真实准确; 6、于本报告出具之日,所有提供予本所的文件资料及其所披露的事实均未 发生任何变更。 三、BBB公司的基本情况 (一)BBB公司及历史沿革 本所认为BBB公司的注册号变更、注册地址变更均已依照中国有关法律的有关规定,获审批机关的批准,并持有审批机关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应属合法有效。 (二)董事及法定代表人 董事及法定代表人基本情况 本所认为BBB公司之董事人选及法定代表人已依法在其主管的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备案,应属合法有效。 BBB公司于2008年4月18日向本所出具《确认函》,确认:BBB公司的股权不存在设定质押、不存在司法冻结情形。 本所认为:股东是BBB公司合法有效的股东,BBB公司的股东变更及历次股权转让业经主管工商登记机关的核准,符合中国有关法律规定。 公司存续情况 BBB公司自成立以来,均已依照有关中国法律的规定,办理及通过了历次年度的工商年检。 四、建设许可及BBB公司经营范围的特别许可 五、债务及或有债务 BBB公司于XX年XX月XX日向本所出具《确认函》,确认:除已披露的上述抵押担保外,BBB公司无其他对外担保债务。 六、BBB公司资产 七、员工及劳动合同

银行尽职调查清单

银行尽职调查清单 第一部分公司基本情况 1.1 公司的主体资格 1.1.1 请提供由公司注册地主管工商行政管理局出具的、盖有“工商档案查询专用章” 的 公司(包括公司前身)成立至今的所有工商底档,以及《公司注册登记资料查询 单》/《公司变更登记情况查询单》 1.1.2 按以下顺序提供相关文件: (1)公司(包括公司前身)自成立以来(包括设立、历次变更)的企业法 人营业执照及最新经年检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包括正本和副本) (2)公司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时的改制文件,包括但不限于各级政府及主 管部门的批复及指导性文件、股改审计报告、资产评估报告、发起人 协议、创立大会决议、股东签名册等 (3)公司自设立至今历次增资发起人/股东出资方式、资产来源及有关凭证; 历次股权转让作价依据及受让方资金来源 (4)请提供能证明清单中每项变更的相关法律文件,包括但不限于变更前 后的营业执照、公司章程、验资报告、资产评估报告、公告、相关的 各种决议、协议(如该等文件与其他条款项下要求的文件重复,请注 明已经提供文件的情况) (5)公司正在进行的股权调整的相关文件,包括但不限于股权重组方案/ 改制方案、股权调整涉及的相关协议、政府部门关于股权调整的批复/ 证明/登记/备案文件、股权调整涉及的相关公司的内部决议、有关股东 放弃优先购买权的同意函、拟注销公司的工商底档文件、拟注销公司 获得的政府部门的注销证明 (6)公司出资人签署的出资人协议、股东投资协议或出资人为设立公司而 签署的其他类似协议,以及出资人为设立公司而作出的决议(7)公司股东关于利润/利益分配的特别约定(如有) (8)公司成立及历次变更时的政府主管部门(如行业主管部门、国有资产 主管部门、外商投资主管部门)或上级主管单位的批文或批准证书(9)公司成立以及历次注册资本变动所需的验资报告、资产评估报告 (10)公司成立时及历次变更的公司章程以及现行有效的公司章程 (11)公司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2016年至今召开的所有会议的会议 记录和会议决议

2020年北京市西城区历史高一(下)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

2020年北京市西城区历史高一(下)期末联考试题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表格数据反映的经济现象会导致哪一结果 时间人口(人)人均土地(亩/人) 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27355462 32.54 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102750000 6.89 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208095796 3.56 A.自然经济逐渐走向瓦解 B.精耕细作农业进一步发展 C.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 D.铁犁牛耕迅速推广 【答案】B 【解析】 【详解】 表格反映的信息是人口越来越多,而人均土地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精耕细作才能提高粮食产量,B正确;A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资本主义萌芽与材料无关,排除C;材料不能体现铁犁牛耕是否迅速推广,排除D。 2.如图是甘肃嘉峪关魏晋墓葬的一组壁画。这反映了当时 A.开始使用牛耕 B.注重精耕细作 C.曲辕犁的推广 D.小农自给自足 【答案】B

试题分析:抓住关键词:嘉峪关魏晋墓葬,可排除A。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开始使用牛耕。再结合图文信息:犁地、耙地、耱地、播种,可概括为这是精耕细作的体现,故B正确。材料中没有反映家庭手工业的内容,故D不准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的特点·古代的农业·精耕细作 3.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A.余粮收集制B.企业国有政策C.粮食税D.劳动义务制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从材料“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了”中可以看出,一位士兵家里的粮食被全部抬走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士兵的话针对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没有体现出工业和强制劳动的内容,故A项正确;BD项排除;固定的粮食税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故C项排除。 4.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B.对黄金的渴求 C.航海造船技术的发达D.传统的东西方商路受阻 【答案】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故A项正确。5.世界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在未来的5年,世界经济将出现8—6—4—2的发展格局,即亚洲发展中经济体将年均增长8%,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将年均增长6%,世界经济将年均增长4%,发达国家将年均增长2%,亚洲的新兴经济体有望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由此得出结论() A.世界经济重心已转向发展中国家 B.多边贸易体制框架已经构建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D.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加强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材料中“亚洲的新兴经济体有望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说明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亚洲经济将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亚洲经济的快速发展无疑将

国内外企业并购动因理论文献综述

国内外企业并购动因理论文献综述 摘要:本文总结了国内和国外学者关于企业并购动因理论的研究,并对两者的动因理论进行了比较。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的理论,我国的并购动因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但另一方面,表明国外关于并购动因所提出的理论已逐渐适合中国的企业。 关键词:企业并购动因理论 并购(mergers and acquisition)包括兼并和收购,两者有一定的区别和联系。但是,随着全球化经济大发展,实业界的创新活动层出不穷,企业兼并和企业收购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正如温斯顿说讲:“传统的主题已经扩展到包括接管以及相关的公司重组、公司控制、企业所有权结构变更等问题上,为简便起见,我们把它们统称为并购(M&A)”。 并购在当今世界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施蒂格勒(G. J. Stigler)经过研究认为:没有一个美国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适度、某种方式的兼并而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主要是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从19世纪末英、美等西方国家发生的第一次企业并购高潮算起,历经五次企业并购高潮,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企业并购理论也成为目前西方经济学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在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并购动因研究和并购绩效研究两方面,两者共同成为理解企业并购经济合理性和制定公共政策的基础。在该文中,主要总结并购动因方面的文献。 一、国外企业并购动因的研究 企业并购动因的复杂性和多变性难以用一种经济理论解释清楚,不同地区、不同历史时期企业并购的产生和发展都有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等原因;对于不同企业来说,他进行并购活动的原因不同,甚至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的并购也有不同的原因。对于并购动因问题,西方学者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多种并购动因理论。Berkovitch 和narayanan(1993)将并购的动因归结于协同效应(synergy),代理问题(agency),管理者自负(hubris),并通过实证分析表明,以协同效应为目标的并购将带来正的效应,以代理问题为目标的并购,将带来负的效应。Kode ,Ford, Sutherland(2003)认为并购的动因在于协调效应,并提出了评价并购协同效应的模型。K. D. Brouthers等(1998)认为,并购动机可以分为经济动机、个人动机和战略动机三类。其中,经济动机包括扩大营销规模、增加利润、降低风险、防御竞争对手等子项目9项,个人动机包括增加管理特权等子项目4项,战略动机包括提高竞争力、追求市场力量等4项。这些研究都为并购的动因的理论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威斯通等(1998)可以看成是国外对企业并购理论研究的集大成者。按照威斯通的理论和其它文献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将企业并购的动因归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并购赞成论,包括效率理论(管理协同效应理论、经营协同效应理论、财务协同效应理论、多样化经营理论、价值低估理论)、信息与信号理论、代理成本理论。第二类是并购怀疑论,包括管理主义、自负假说、闲置现金流量理论、市场势力理论。 (一)、并购赞成论 1.效率理论(Efficiency Theory) 效率理论认为并购活动能够给社会收益带来一个潜在的增量,而且对交易的参与者来说无疑能提高各自的效率。这一理论包含两个基本的要点:(1)公司并购活动的发生有利于改进管理层的经营业绩;(2)公司并购将导致某种形式的协同(Synergy)效应。该理论主要包括管理协同效应理论、经营协同效应理论、财务协同效应理论、纯粹多样化经营理论、价值低估理论5个理论。 (1)管理协同(management synergy)效应理论

并购项目尽职调查报告

★精品文档★ 并购项目尽职调查报告由中介机构在企业的配合下,对企业的历史数据和文档、管理人员的背景、市场风险、管理风险、技术风险和资金风险做全面深入的审核,多发生在企业公开发行股票上市和企业收购。那么并购项目尽职调查报告是怎样的呢?下面和一起来看看吧! 并购项目尽职调查报告一、甲公司的设立、出资和存续 (一)公司设立 根据H 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网站查询结果,及目标公司提供的《准许设立/ 开业登记证书》、《企业设立登记申请书》、《公司股东(发起人)出资信息》、《董事、监事、经理信息》、《公司章程》、《*设验字(2010)第A468 号验资报告》,目标于2010 年10 月18 日设立。 (二)出资 甲公司现有注册资本为670.4 万元,于2012 年10 月14 日之前,分四次,以货币的方式出资完毕。 1 、根据H市* 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于2010 年10 月15 日出具的《* 设验字(2010)第A*号验资报告》, 甲公司第一期出资130 万元人民币已在2010 年10 月15 日之前以货币的形式缴足。 2 、根据H 市*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于2011 年5 月12 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

日出具的*验字(2011)第058 号《验资报告》, 甲公司第二期出资130万元人民币已在2011年5月12日之前以货币的形式缴足。 3 、根据H市*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于2012 年6 月21 日出具的*验字(2012)第13 4 号《验资报告》, 甲公司第三期出资184. 5 万元人民币已在2012 年 6 月21 日之前以货币的形式缴足。 4 、根据H市*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于2012 年10 月12 日出具的*验字(2012)第258 号《验资报告》, 甲公司第三期出资225.9 万元人民币已在2012 年10 月12 日之前以货币的形式缴足。 (三)公司存续 根据目标公司提供的2013 年5 月16 日的营业执照及H 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网站查询,目标公司合法存续。 2013 年5 月24 日,获H 市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许可制造第一类压力容器;第二类低、中压力容器。有效期至2017 年5 月23 日。该证在H 省工商网站上查询合法有效 根据H 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网站查询,目标公司2012 年通过年检。公司应于每年3 月1 日至6 月30 日进行年检, 但未查到2013 年年检信息公司基本信息: 名称:甲公司公司注册地址:* 公司办公地址:* 公司类型:自然人出资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号:* 注册资本670.4 万,出资形式货币。经营范围:* 分公司基本信息:名称:甲公司* 分公司营业场所:* 经营范围:* (四)法律评价根据《公司登记管理条例》、《国公司法》等法律法 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

银行小企业授信业务尽职调查报告

小企业授信业务尽职调查报告 (适用符合国家统计局确定的小企业标准且在本行授信风险敞口在500万元 (含)以下的小企业) 申报单位:经办人: (续授信要求描述我行授信后变化及限制性条款落实情况)

2.其他资产或对外投资情况:金额: 0 万元, 详细说明:无对外投资 3.主要负债分布情况:合计 1600 万元, 其中: (1)本行借款 0 万元,票据余额 0 万元,保证金比例 0 %, 其他金融机构融资敞口1600万元,按揭 0万元。 (2)应付帐款189万元,其它应付款82万元。 (3)其他负债0万元,详情说明:无 (4)信用记录情况:信用记录良好 (5)或有负债情况:无对外担保 4.其他非财务因素分析:

1、主要优势 2、主要风险:公司目前经营现状来看,其主要风险如下: 政策风险。与大多数外销企业一样,出口退税在企业利润中的占的份额较大,如果国家对出口退税政策发生变化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最终利润。 行业风险。安吉作为转椅生产基地,相关产品生产厂家较多,企业的模仿能力较强,产品的替代性较强,如果不能拥有自己的专利产品,将面临较大的行业风险。 经营风险。从公司货款回笼及支付情况来看,企业与上、下游客户关系较好,其美元收汇速度较快,同时对上游企业也能及时支付原材料款,表明企业与上、下游客户合作诚信度高。同时其应收、应付账款主要客户无重大变化,表明企业与上下游合作关系稳定,不存在重大贸易纠纷;产品销路较好,产销基本平衡。 汇率风险。由于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持续升温,汇率变动的风险相对较大。 担保风险。保证人 六、担保人简介及生产经营情况(包括电费、工资、税收等支付情况):

银行国际化经营战略研究

银行国际化经营战略研究

经营战略研究 摘要银行国际化经营是当今世界银行业改革和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随着近几年来中国逐步解除金融政策壁垒,逐步与国际资本市场接轨,外资银行不断进入国内市场开展业务的同时,也激发了国内银行进军海外本文以中国银行为研究对象对其国际化战略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中国银行国际化战略战略选择 一、中国银行国际化经营的发展现状 中国银行全称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四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之一香港、澳门的发钞银行2007年度英国《银行家》杂志“世界1000家大银行”第九位旗下有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及中银集团保险有限公司等机构集团经营业务主

要由三大板块构成分别为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保险其中商业银行业务为集团传统核心业务并创造绝大部分的营业利润 二、当前中国银行国际化中存在的问题 1.海外机构覆盖尚有空白海外并购合作不成熟作为集团国际化经营硬件基础设施的中国银行海外网点多在香港、新加坡、日本、伦敦等地皆属于亚欧大陆区域而对北美的纽约和芝加哥等金融中心、非洲与拉丁美洲的新兴市场及大洋洲地区覆盖较少且层次相对较低 中国银行目前除有兼并香港同澳门金融机构的经验外,并无实质的境外合作(如银团贷款)和并购实践在海外的经营都主要依靠于自身网点机构循序渐进式的发展,成果与收益较慢,不利用迅速提升国际知名度,在国际资本市场中易处于劣势 2.业务和收入结构单一机构服务水平滞后集团过于依赖传统存贷款业务和利差收入非传统业务收入比不到20%对中间业务的发展程度不够所以同其他成熟的跨国金融机构相比缺乏抵抗东道国金融政策风险的能力

并购理论国内外研究

并购理论国内外研究 1 引言 从19世纪末英、美等西方国家发生的第一次企业并购高潮算起,历经五次企业并购高潮,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企业并购理论也成为目前西方经济学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在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并购动因研究和并购绩效研究两方面,两者共同成为理解企业并购经济合理性和制定公共政策的基础。本文总结了国内和国外学者关于企业并购动因理论的研究,并对两者的动因理论进行了比较。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的理论,我国的并购动因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但另一方面,表明国外关于并购动因所提出的理论已逐渐适合中国的企业。 2 国内学者对并购理论的研究 由于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所发生的企业并购,是在特殊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形成的,因而我国的企业并购及其理论早期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要理解中国的企业并购动因,应先了解中国企业的并购历史。严格来说,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中国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并购。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并购应是在市场经济的体制条件下,两个或更多的企业根据特定的法律制度所规定的程序,通过签订一组市场合约的形式合并为一个企业的行为。依据这一定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并购可以看成不同的两组市场合约的对接和叠加过程。然而,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产权起源和产权结构是因战时的动员经济体制和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产品经济体制对私人工商业的私有产权的剥夺、赎买和分封的结果”。因此,研究改革开放以后国内企业的并购动因将更具有现实的意义。我国企业并购的过程分为起步阶段(1984-1987)、第一次并购高潮(1988-1989)、低落阶段(1989下半年-1992年初)、第二次并购高潮(1992至今)。由此可以的出我国企业并购动因有如下: 2. 1 消费亏损理论该理论 该理论认为企业并购是消除亏损的一种机制。由于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却受着长期的、涉及面广的、规模庞大且不断膨胀的企业亏损问题的困扰,并购是消灭亏损企业的一个有效办法。同时,由于传统的行政方法和经济补贴方式未

收购尽职调查报告

收购尽职调查报告 篇一:尽职调查报告范本-股权收购 律师尽职调查报告 律师事务所非诉字第(018号) 目录 一、导言 1、尽职调查范围与宗旨 2、简称与定义 3、尽职调查的手段与方法 4、尽职调查的前提 5、尽职调查报告的限制 6、本报告的结构二、正文 1、公司主体情况介绍 2、公司征地的背景 3、被征地块状况描述 4、公司征地成本构成 5、公司对**村征地成本明细 6、土地征用涉及的法律法规及参考文献 7、土地征用涉及的相关文件及协议三、尾部 本所律师要求 四、附件 **公司提供的相关文件、票据 导言: 尽职调查范围与宗旨: 有关深圳市**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的律师尽职调查,是由本所根据***先生的委托,基于***先生与深圳市**国际酒店管理有

限公司初步达成的公司股权收购意向,在本所收到深圳市**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提供的有关该公司设立、对外合同及内部管理等文档资料基础上进行的。 简称与定义: 在本报告中,除非根据上下文应另做解释,否则下列简称和术语具有以下含义(为方便阅读,下列简称和术语按其第一个字拼音字母的先后顺序排列): “本报告”指由****律师事务所于***年*月**日出具的关于深圳市**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之律师尽职调查报告。 “本所”指****律师事务所深圳分所。 “本所律师”或“我们”指****律师事务所法律尽职调查律师。“**公司”指深圳市**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公司,一家在广东省深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成立的公司,注册号为*******。本报告所使用的简称、定义、目录以及各部分的标题仅供查阅方便之用;除非根据上下文应另做解释,所有关于参见某部分的提示均指本报告中的某一部分。 尽职调查的方法: 本次尽职调查所采用的基本方法如下: 审阅文件、资料与信息; 与**公司有关公司人员会面和交谈; 向**公司询证; 参阅有关政府机构公示的信息;

银行授信业务尽职调查报告(2014年版)

附件2 **银行授信业务尽职调查报告(2014年版)(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承销业务)

第一部分工作底稿 尽职调查应用的主要方法包括查阅、访谈、列席会议、实地调查、信息分析、印证和讨论等。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方法都适用于所有的债务融资工具发行人,主承销商需要根据发行人的行业特征、组织特性、业务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开展尽职调查工作。 尽职调查报告应在收集资料和债券承销业务尽职调查工作底稿的基础上撰写。尽职调查工作底稿按照《**银行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承销业务尽职调查和注册材料撰写工作细则》(招银发【2013】446号)要求办理。 尽职调查报告应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具体明确,突出体现尽职调查的重点及结论,充分反映尽职调查的过程和结果,包括尽职调查的计划、步骤、时间、内容及结论性意见。 一、尽职调查资料清单

二、调查人员尽职调查声明 本调查报告的内容是按照**银行债券承销业务有关制度、规章和操作规程的要求,由(杨**)与(张**)共同对发行申请人、增信方的主体资格、财务状况以及抵(质)押物的权属、状态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核实,取得了相关凭据,并

对所取得的资料凭据进行了理性分析与判断。 本调查报告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我们没有隐瞒已经知道的风险因素,申请人及担保人的实际控制人、高层管理层人员不是我们的关系人。 主办客户经理姓名:杨** 协办人姓名:张** 调查时间:2014年3月3日至 2014年3月17日

第二部分授信调查报告 一、业务往来与合作情况 1.简述客户关系建立历史 客户上门、我行开发、他人介绍等;与我行人员有无特殊关系。 申请人为浙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推荐客户,2013年**月**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下发上证债备字【2013】***号文《接受中小企业私募债券备案通知书》,拟以非公开方式发行中小企业私募债券30000万元人民币,自通知书出具之日起6个月内完成。申请人为我分行辖内企业,浙商证券作为承销商向我行推荐认购该笔中小企业私募债券。申请人与我行人员无特殊关系。 2. 客户授信要求及我行预计收益 3.申请人及其关联企业在我行授信历史 申请人及其控股子公司在我行的授信历史、目前有效的授信内容和审批条件,以及授信使用情况。如果是集团客户,应说明集团客户在我行的总体授信情况,以及额度切分情况。 申请人为我行新客户,无授信历史。

并购理论国内外研究

并购理论国外研究 1 引言 从19世纪末英、美等西方国家发生的第一次企业并购高潮算起,历经五次企业并购高潮,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企业并购理论也成为目前西方经济学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在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并购动因研究和并购绩效研究两方面,两者共同成为理解企业并购经济合理性和制定公共政策的基础。本文总结了国和国外学者关于企业并购动因理论的研究,并对两者的动因理论进行了比较。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的理论,我国的并购动因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但另一方面,表明国外关于并购动因所提出的理论已逐渐适合中国的企业。 2 国学者对并购理论的研究 由于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所发生的企业并购,是在特殊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形成的,因而我国的企业并购及其理论早期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要理解中国的企业并购动因,应先了解中国企业的并购历史。严格来说,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中国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并购。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并购应是在市场经济的体制条件下,两个或更多的企业根据特定的法律制度所规定的程序,通过签订一组市场合约的形式合并为一个企业的行为。依据这一定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并购可以看成不同的两组市场合约的对接和叠加过程。然而,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产权起源和产权结构是因战时的动员经济体制和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产品经济体制对私人工商业的私有产权的剥夺、赎买和分封的结果”。因此,研究改革开放以后国企业的并购动因将更具有现实的意义。我国企业并购的过程分为起步阶段(1984-1987)、第一次并购高潮(1988-1989)、低落阶段(1989下半年-1992年初)、第二次并购高潮(1992至今)。由此可以的出我国企业并购动因有如下: 2. 1 消费亏损理论该理论 该理论认为企业并购是消除亏损的一种机制。由于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却受着长期的、涉及面广的、规模庞大且不断膨胀的企业亏损问题的困扰,并购是消灭亏损企业的一个有效办法。同时,由于传统的行政方法和经济补贴方式未

并购尽职调查报告.doc

并购尽职调查报告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之间的投资、融资、并购等资本运作行为已越来越普遍,所以为大家带来了并购尽职调查报告。并购尽职调查报告一、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现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企业在“走出去”的战略指引下,不断加快海外并购的步伐。根据德勤发布的《崛起的曙光:中国海外并购新篇章》的报告。报告中称,2009年下半年至2010年上半年,中国的海外并购活动数量出现爆发式增长,中国境外并购交易总共有143宗,总金额达342亿美元。2009年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投资者中排名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法国。 虽然,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增速极快。但中国企业还普遍缺乏海外并购的实践经验,根据历史数据统计显示,我国企业海外并购失败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财务尽职调查流于形式、财务尽职调查不到位。财务尽职调查审计主要对尽职调查的调查方式的规范性、调查内容的完整性、调查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审计,是完善尽职调查,防范企业并购风险的重要手段。 二、财务调查报告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调查报告只是对于目标企业所有的资料进行简单的罗列 目前相当一部分财务尽职报告并未深入地对目标企业的财务状况作出分析。这主要是由于目标企业财务及相关人员对尽职调查普遍存在抵触心理,而且目标企业大多数财务核算较为薄弱,资料管理较为混乱,财务部门迫于某种压力,存在很多隐瞒事项。因此,这种方法会削弱尽职调查业务的作用,拿不到并购方想要的真实、完整的信息资料,使得尽职报告对于减少信息不对称的作用不甚明显。 (二)对于并购方的投入产出价值调查不准确,容易落入并购陷阱 我国企业的许多海外并购案被媒体进行大肆宣传,但其结果并没有如预期的提高股东的价值。这主要是由于对并购的投入产出调查分析不准,未能判断有没有控制并购风险的能力,对并购所要付出的成本和承担的风险估计不足,未能准确评价并购投资的回报率,未能有效地回避并购陷阱,导致并购失败。 (三)财务尽职报告过于高估目标企业的发展潜力 在并购亏损企业时,许多企业对于目标企业的发展情况盲目乐观。缺乏对企业财务承担能力的分析和考察,对企业的财务调查与分析只停留在账目表面,没

银行并购理论的发展:动因与绩效(一)

银行并购理论的发展:动因与绩效(一) 内容摘要:百年来全球银行并购实践的发展推动了银行并购理论的发展,银行并购理论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并购动因的理论解释和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百年来全球银行并购实践的多样性决定了银行并购动因理论发展的多元化特点;近十多年来有关银行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揭示了银行并购绩效的非显著性,并购绩效的实证结论不能支持银行并购迅猛发展的现实。关键词:银行并购理论动因绩效翻开世界银行发展史,可以发现,几乎世界上任何一家知名银行,无不是通过不断的并购扩大经营范围、增强竞争实力,从而提高知名度,跻身世界大银行之列的。近一百年来银行并购浪潮的风起云涌推动了银行并购理论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具体来看,银行并购理论的发展主要体现两个方面:并购动因的理论解释和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本文对银行并购动因理论发展的历史脉络和近十多年来银行并购绩效实证研究的成果进行了综述,以期能够为有关银行并购的研究提供一个较为清晰的理论发展参考。 一、全球银行并购与银行并购动因理论的发展 自19世纪末主要发达国家兴起银行并购以来,银行并购在全球范围内已先后经历了三次大的浪潮。这些并购浪潮与发达国家银行业的波动周期基本保持一致,每次银行并购浪潮都表现出与当时经济金融发展相适应的合并方式。理论界曾试图从各个角度对每次并购浪潮的动因做出解释,希望能找出一种普遍适用的理论解释,但迄今为止,却无力对近百年来的银行并购风云做一理论上的总结。百年来全球银行并购实践的多样性决定了银行并购动因理论发展的多元化特点。 第一次全球银行并购浪潮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端于银行业起步最早的英国,并逐渐扩散到欧洲大陆、美国、日本等国的金融业,其间横跨了两次企业并购高潮:十九世纪末20世纪初以横向并购为特征的第一次企业并购浪潮和20世纪20年代以纵向并购为特征的第二次企业并购。在这次银行并购浪潮中,主要发生的是以减少同行业间竞争程度为目的的横向兼并。随着发达国家银行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许多银行通过并购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支持这一阶段的并购理论主要是规模经济理论,其目标也是达到并购双方银行经营上的协同。但也有经济学家持反对意见,认为兼并将导致行业内的“过度集中”。这种观点认为如果只有少数几家银行占有大部分的银行市场份额,这些银行将趋向“合谋”。结果银行的价格和利润将含有垄断因素。因此,无法通过兼并实现规模经济,而只可能导致垄断利润。面对这次银行并购浪潮中的纵向兼并,即把一个银行内各环节涉及的其他银行业务兼并到一起,形成一个统一运行的联合体,经济学家们(Aitow,1975;Alchian,CrawfordandKlein,1978;Williamson,1975)做出了这样的解释,主要观点是银行纵向联合,将银行业中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银行联合在一起可能会获得不同水平间的更有效的经营协同,因为通过纵向联合可以避免相关的联络费用和各种形式的交易成本。许多银行还利用本银行拥有的所在银行的专属管理能力,通过并购使其向被并购银行溢出,从而使并购双方银行的管理水平都得到提高,实现双方银行管理间的协同。 在二十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和二次大战的冲击下,银行并购沉寂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20世纪50—60年代,在第三次全球企业并购高潮的影响下,银行并购也于50年代中期重新活跃起来,并在80年代金融自由化浪潮和第四次全球企业并购浪潮的推动下达到高潮,各国银行业务综合化趋势随之明显提高,银行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在这一浪潮的前期,对银行并购的理论解释主要以风险化解为立足点,认为管理者和其他雇员为了保持组织资本和声誉资本以及在财务和税收方面的优势,可能会寻求多样化经营。多样化经营既可以通过内部发展完成,也可以通过兼并活动完成。然而,在特定情况下,通过兼并达到多样化经营要优于内部发展途径。银行可能仅仅是由于缺少必要的资源或其潜力已超过了行业容量而缺少内部发展的机会,这就需要通过混合并购来分散这些资源或潜力。财务协同效应也对这一时期的银行并购做出了解释(NielsenandMelicher,1973)。财务协同效应主要来自较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